趣祝福logo

目录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分数性质教案 >

分数性质教案

分数性质教案

祝福语通常是指对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景都会用的上。分数性质教案专题给大家汇集了大量关于分数性质教案、分数性质教案精选等,希望丰富的分数性质教案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

备课时,不可忽视教案课件的重要性。教案是提升课程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特别为您推荐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希望能符合您的需求。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要忘记收藏起来,方便下次阅读!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篇1】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简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执教者:张汉超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六课时 p72。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使学生经历“自学—初步发现结论—探究结论—归纳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探究、倾听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自制的图形、算式等论据。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通过预习,你们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

二、 探究性质,深化理解。

1、学生小组交流。

同桌讨论:怎样得到分数基本性质。

2、学生展示汇报方法。

(1)画图直观:看分数值大小相等。

(2) 联系旧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

(3)举例说明:学生举一些相等的分数。

3、归纳性质,提出问题。

观察分数基本性质,你有什么要质疑的?

4、课堂小结。

三、 联系生活,练习巩固。

1、聪明的孙悟空与可笑的猪八戒。

孙悟空买来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 4 块,打算师徒四人每人一块。猪八戒看到只有一块,很不高兴,要求孙悟空多给几块。在师徒四人每人分的同样多的前提下,孙悟空满足了猪八戒要 3 块的要求。猜一猜猪八戒得到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找朋友。

和 、 相等的分数请站到他旁边去,你们就是好朋友。

四、 课末总结,提升认识。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你还想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什么问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9篇)

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阅读全文>>>

2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分享9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 篇1

设计说明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学时要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分饼这一故事情境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听教师讲完故事之后,学生能说出三个孩子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说出三个孩子分别分到每张饼的,,。接着教师提问设疑,导入新课。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新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过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若干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 彩笔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

1.教师讲故事。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分饼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三毛家有三兄弟,三兄弟都特别爱吃饼。一天,妈妈买回3张同样大小的饼,准备分给他们三兄弟吃,妈妈先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给了大毛;二毛看见了,说:“太少了,我要吃两份。”妈妈点点头,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四份,取出其中的两份给了二毛;三毛连忙说:“我最小,我要比他们多吃一些,我要吃四份。”妈妈又点点头,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八份,取出其中的四份给了三毛。

大毛、二毛、三毛都满意地笑了,妈妈也笑了。

设计意图:借助故事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学习情境,自然导入新课,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验证。

(1)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兄弟之间到底谁分得的饼多吗?

生:同样多。

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想,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当一次小数学家,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想吧!

(2)验证猜想。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模拟一下妈妈给三兄弟分饼的情境。

①折一折:把每张圆形纸片都看作单位“1”,分别把它们平均折成2份、4份、8份。

②涂一涂:在折好的圆形纸片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4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剪一剪:把圆形纸片中的涂色部分剪下来。

④比一比:把剪下的涂色部分重叠,比一比。

师:通过比较,结果是怎

阅读全文>>>

3分数化小数教案必备

编辑为您整理的“分数化小数教案”资料希望能够帮到您。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师要以教案为纲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大家阅读!

分数化小数教案 篇1

六年 级        数学学科                          教 师:高春枝

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案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流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说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1)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2)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 先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 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4) 总结化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方法。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1)4÷5=(    )÷(    )=

(3) 分米: 米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六(1)班有45名同学,共买了225本练习本。练习本的总数与人数的比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5)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 ,如果乙数除以3,要使比值不变,那么甲数(    )。

(6)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0.36,如果甲数乘以5,要使比值不变,那么乙数(    )。

(7)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 ,如果甲、乙两数都乘4,那么比值是(    )。

(8)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6,如果甲、乙两数都除以6,那么比值是(    )。

13:26        18:45          0.375:0.2

阅读全文>>>

4数学教案分享

趣祝福的编辑为大家甄选了一篇题目为《数学教案》的好文。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欣赏p1的图片,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3.仔细观察例1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怎么画对称图形吗?

4.试着在例2的格子图片上画一画

5.你能用预习到的知识用纸来折、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可以用不同颜色笔在相应区域书写即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例题1: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四、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五、练习: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1)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 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

阅读全文>>>

5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工具,必须确保教案课件里的内容非常充实。教案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我们为您准备了必要的“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欢迎您查看、收藏并与周围的朋友分享!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篇1)

《7.4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l 重点:

1.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

2.平行线性质的简单运用.

难点:

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l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

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被直线c所截.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内.

7.4平行线的性质:例题与讲解

1.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若已给出图形,则可省略)

(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已知退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4)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7.4平行线的性质同步测试

1.如图,ab∥cd,直线l交ab于点e,交cd于点f,若∠2=80°,则∠1等于( )

a.120° b.110° c.100° d.80°

2.如图,已知∠1=70°,如果cd∥be,那么∠b的度数为( )

a.70° b.100° c.110° d.120°

3.如图,在△abc中,∠b=40°,过点c作cd∥ab,∠acd=65°,则∠acb的度数为( )

a.60° b.65° c.70° d.75°

4.如图,ab∥cd,∠1=58°,fg平分∠efd,则

阅读全文>>>

6分数的加法教案

分数的加法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一下三个教学层次: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旧知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打基础。

2、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课堂中安排学生同桌或前后进行交流和操作,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3、巩固内化,拓展创新:让学生通过填空、改错、竞赛等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三、说教法过程

下面我重点阐述一下我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给出一组题目,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则,并让学生说出处理算理,为后面传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起了很好的引导。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第一层次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特别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

阅读全文>>>

7比例的性质教案集合

通过阅读“比例的性质教案”您或许能够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以下信息仅供参考请谨慎使用。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成效的保障之一。

比例的性质教案(篇1)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教学目标:

1、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学生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数学知识;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3)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重点)

教学设计:

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活动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活动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兔博士网站中提供的关于国旗通用的五种规格:

(1)长288cm,宽192cm;

(2)长240cm,宽160cm;

(3)长192cm,宽128cm;

(4)长144cm,宽96cm;

(5)长9 6cm,宽6 4cm;

请你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计算一下它们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小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一个等式,像这样

240:160=144:96

240/160

阅读全文>>>

8分数乘法教案10篇

分数乘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15页,例2及做一做 ,练习四8─10题。

教学目的: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数两步连乘应用题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先说说各式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 ╳

2、指出下面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

(2)乙数的 相当于甲数。(乙数)

(3)大鸡只数的 等于小鸡的只数。(大鸡)

(4)大鸡的只数相当于小鸡的 。(小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审题:

全体默读,再指名读,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边讨论边画出线段图。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华储蓄的钱数)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又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新储蓄的钱数)。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根据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再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又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

也可以多问题分析:要求小新储蓄多少元,就要知道谁的钱数?这个数量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吗?所以要先求出谁的钱数?再求出谁的钱数?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出算式。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华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8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8╳ =15(元)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新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5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5╳ =10(元)

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8╳ ╳ =10(元)

(4)检验写答:

阅读全文>>>

9数学6的分解教案

这是一篇编辑非常喜欢的“数学6的分解教案”文章推荐给大家,为了方便阅读请把本页加入到收藏夹中。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

数学6的分解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5的分解经验,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五种分解方法。

2.通过帮小动物们分家,理解数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的规律。

3.有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产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让幼儿掌握6的五种分解方法。(重点)

让幼儿理解数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的规律。(难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蚂蚁搬家图片,熊猫图片,鱼图片,记录卡,数字卡片

经验准备

幼儿已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片(教师出示蚂蚁搬家图片),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随机提问幼儿)对,是小蚂蚁在搬家。冬天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在搬家,熊猫一家邀请我们去帮助他们搬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熊猫及房子图片)

二、通过游戏,深入探索

1.老师: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呀?那就请小朋友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吧。请小朋友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帮熊猫分房子的结果是什么?(随机提问并记录幼儿的分法然后师幼贴数字卡片共同呈现分解结果)

2.(出示池塘图片)

老师:熊猫家养了一池塘的小鱼,这些小鱼也需要搬去新家,现在熊猫每家都只有一个鱼缸,我们帮他们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吧!(请小朋友们上前分解)

3.创编儿歌,加深记忆。

6条小鱼水中游,一边1一边5。

6条小鱼吐泡泡,一边2一边4。

6条小鱼来跳舞,一边3一边3。

6条小鱼翻跟头,一边4一边2。

6条小鱼笑嘻嘻,一边5一边1。

三、幼儿观察,发现规律

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共同探讨规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启发幼儿发现左侧数字是逐一递减的.,右侧数字是逐一递增的。从而得出:分出来的两个数一个数减1,另一个数加1,总数不变。(互补关系)。同样,再引导幼儿比较第二组和第四组,认识到:他们都有2和4,只是换了个位置,2和4、4和2合起来都是6(互相交换)。

四、课堂总结,巩固知识

玩数字游戏碰球

交代游戏要求:两个数合起来是6。

师:我的1球碰几球

阅读全文>>>

10分数小数互化教案优选7篇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学质量和教案的质量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我们搜索并整理了“分数小数互化教案”,以下是相关内容,我们欢迎您来访问我们的网页阅读我们的内容一起成长!

分数小数互化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互化。

(2)能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比较分数、小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知识整理与基本练习

1、说说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2、说说一个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3、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0060.240.8751.084.0258.19

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纠错。

4、先判断下面各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再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三位小数)

1又3/54/117/82又5/67/25又4/15

5/123/203又14/913/3611/4018/125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纠错。

二、综合练习

1、怎样比较5/7和9/21的大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2,然后汇报交流。

师生归纳板书如下:

(1)用通分比较:5/7=53/73=15/21因为15>9/21,所以5/7>9/21。

(2)用约分比较:9/21=93/213=3/7因为5/7>3/7,所以5/7>9/21。

(3)因为5/7超过1的一半,9/21不到1的一半,所以5/7>9/21。

2、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5/12和11/241又5/6和1又2/91又3/8、1又7/12和1又5/16

学生独立练习,另请四位学生做在投影片上,然后集体讲评。

3、课本第114页第17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集体讲评。(师指出:用的时间越多,做的速度越慢)

4、课本第114页第18题,请学生读题后,集体讨论,说说解题思路。

由同学确定解题步骤:先求蛋白质、淀粉、脂肪各占总重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过程

备注

然后比较这些分数的大校

5、课堂作业。

课本113页第15题(4)(5)(6),16题。

三、讨论思考题

1、出示思考题。

2、引导学生分析。

3、由此得出结论。

四、课后作业《作业本》

以学生练习为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利用思考题,培养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