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小数乘法教案 >

小数乘法教案4篇

小数乘法教案4篇

趣祝福范文大全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篇介绍“小数乘法教案”的文章。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 合理的教案和课件是打造精品课的关键。不要忘记将这个网页加入收藏夹以备后续阅读!

小数乘法教案 篇1

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潜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构成用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齐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3=)

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导:这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能够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分析、比较、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3)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ppT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能够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和评价化元为角的算法,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这种算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整数还能够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潜力。

(三)巩固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第2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

(2)重点评价把4.6元看作46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第2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关注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算出具体的钱数6.4元7=44.8元,再与40元进行比较,做出决定。

方法二:直接透过估算解决,一个燕子风筝的价格是6.4元,超过了6元,买7个就超过了42元,所以40元不够。

(3)拓展:50元够吗?

三、运用转化,探究算法

(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全班群众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pp课件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忙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0.72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务必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二)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3.60,提问:3.60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能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三)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3.53、0.725的计算过程。

2.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又做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2)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3)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0,末尾的0能够去掉。)

四、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一)专项练习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比较。(第3页做一做第1题)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0,这个0能够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的积末尾的0不能去掉。

2.确定积的小数点。(第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0是怎样处理的?

(二)计算练习(第3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状况。

2.组织学生交流,着重交流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两道小数乘法计算题(2.312和3.1353)是怎样计算的。

(三)趣味练习(智慧岛)

1.小狗登城堡。

2.小金鱼戏水。

3.小蜜蜂采蜜。

(四)应用练习

1.练习一第3题。

(1)引导学生正确用适宜的方法估计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如:用步测的方法估计,明白自己的步长约为0.6m,从自己家到学校约走多少步,用步长0.6m乘走的步数,就得到自己家到学校的大致路程。

(2)透过计算自己每一天、每周上学要走的路程,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一千米有多长的具体的感受。

2.练习一第4题。

(1)第4题是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2)本题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列写出积的过程中,自觉地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并打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

六、课外作业

1.练习一第1、5题。

2.练习一第2题,是联系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源课本进行的计算活动,应让学生先自己去了解五门学科课本的单价,然后再计算、填空。

小数乘法教案 篇2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书上填空,并发现理解简算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体验成长乐趣。

学习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学习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一、自主学习

任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1、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2、认真观察P.12三组中的每两个算式,在书上填出左右两边的关系。

3、上面的算式,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试着在书上完成例8,想一想,每一步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5、练一练:P.12页的“做一做”。

任务: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

1、你会填吗?根据什么定律填的?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阅读教材第12页例8。理解:计算0.25×4.78×4时,先将4.78和4交换位置,计算出0.25×4的积后,将积与4.78相乘得4.78较简便。这是根据 ;065×(200+1)=0.65×200+0.65×1这是根据 。

3计算2.5×18时,先把18写成 + ,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2.5×18= × + × 。就得到2.5×18= 较简便。

3、简算:4.8×0.25 7.5×104 2.33×1.25×8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乘法的 ,对于小数乘 法 。

2、简算:

2.5×33×4 3.6×0.8+0.8×6.4

12.7×10.8-2.7×10.8

3、简算出35.62+35.62×99时,要注意把前一个35.62看成( )×( )

过关检测:

1、简算;

6×5.68+5.68×94 7.5×33×4 4.33×12.5×8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275+0.725)×0.59 33.2-2.64×0.5 0.67×8.3+2.7×0.67-0.67

小数乘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将教科书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吗?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

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教师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让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2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倍.)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3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倍.)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又怎样呢?(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0倍.)

我们现在再倒过来观察,第3栏与第4栏比较有什么变化?(第一个因数缩小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缩小了10倍.)

那么,第2栏、第3栏与第4栏比较呢?(第一个因数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

根据上面的观察、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以让学生适当讨论,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很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

教师出示例1.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中没有列出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借助加法算式启发学生想:加法中的各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以后,着重让列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3.55表示什么意思?(5个13.5)

还表示什么?(求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教师:我们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13 . 5

5

教师: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变成了什么?(13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右边写出整数乘法的竖式:

13 . 5135

55

让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教师在整数乘法下面写出积(675).

13 . 5135

55

67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3.5变成13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因数扩大了10倍.)教师依照教科书例题的形式,用彩色粉笔画出从13.5到135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扩大10倍.

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

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没有变化,那么新的积与原来的积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比原来扩大了10倍)

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新的积怎么样?(缩小10倍.)教师用彩色粉笔画出从675到小数乘法竖式积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缩小10倍.

要把675缩小10倍,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13.55的积应该是多少?(67.5)

教师在小数乘法竖式下面积的位置上板书:67.5

教师: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67.5元)教师在横式上写出得数,注明单位名称,板书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小数看作整数,小数扩大10倍,这样乘出来的积也扩大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10倍.

3.基本练习.

做教科书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9.7614)

同学们能根据例题的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让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例题的异同.(这道题因数有两位小数,都是小数乘整数.)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可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并按照下面的问题顺序回答:读算式;说出是什么数乘什么数;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3.做练习一的第3题的前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使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提醒全班学生注意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例题与练习中因数的小数位数的不同情况,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3题的后四道题,第4题.

小数乘法教案 篇4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我理解了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2、 我能通过验算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验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一、自主学习

任务:倍数是小数的问题的解法

1、王大爷家养了20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其中( )是一倍量,求鸡的只数的式子:( )。如果养的鸭是鸡的2倍,其中一倍量是( )的只数。

2、阅读教材第6页,一倍量是( )的速度,你觉得野狗追( )上鸵鸟;

如果鸵鸟的速度等于野狗的速度,野狗追( )上鸵鸟。

3、求鸵鸟的速度用( )倍量乘( )数,列式计算( )。

4、倍数是小数的解题方法和倍数是整数倍的解题方法( ),

几倍量=( )×( )

任务:小数乘法的验算

1、整数乘法的验算可以用( )或( )。

2、验算刚才的计算是否正确( )。

3、验算下列计算正确吗?3.2×2.5=0.8验算( )

2.6×1.08=2.708验算( )

4、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来验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否正确。

5、计算1.8×23 0.37×0.4 1.06×25

7×0.86 0.6×0.39 27×0.43

上面各式积大于第一个因数的式子有( )

积小于第一个因数的式子有( )

6、观察上面的分类,你有发现( )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2、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2)倍数是小数的解题方法:

(3)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3、分组探究: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积大于第一个因数,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积小于第一个因数,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原因。

4、一组展示探究结果,其余组补充完善。

三、过关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

2.7×1.8=;25×0.6=

2、在( )里填上“﹤”、“﹥”或“=”

123×0.8( )123 、 1×0.86( )1

3.18( )3.18×1.2 、 26.3( )26.3×2.1

3、河马的最长寿命是52岁,蓝鲸的最长寿命是河马的1.7倍,你能算出蓝鲸的最长寿命是多少吗?

4、张老师到商店给7名同学买奖品,一副羽毛球拍15.6元,如果每人一副,张老师买奖品共花多少钱?

5、计算:71.7×4.06-59.4×2.83

编辑推荐

两位数乘法教案


学生们经历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这都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每一份教案课件都需要大家认真编写,因为它们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式。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两位数乘法教案”这个重要话题的相关资料,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参考和了解!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局部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假如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同学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和答案。(同学组内交流)

4、同学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同学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同学研讨笔算算理;

(2)师生一起小结笔算算理:

24

×12

------

48......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

24......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88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假如有300位老师来参与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②课后研讨:123×23(三位数乘两位数)

环节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情境引入(层次推进)--算法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笔算算理(师生研讨)--专项练习(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同学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估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注重笔算与算理结合,体验计算。让同学研讨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重同学主动探索,加强竞争意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增强学习兴趣和加强思想交流。

3、在判断与交流中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59例题及练习十四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

教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综合使用讲授法、演示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相结合,在观察与发现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你能很快地口算出这4道题的结果吗?

1、口算

20脳20=24脳10=40脳50=12脳30=

2、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你又能估算以下2道题的结果吗?

28脳4鈮?22脳8鈮?/p>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个练习的设计,为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做好充分准是为使学生实现从旧知向新知顺利过渡而设计。)

二、探究新知

1、大家不仅能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能完整地表达自己估算的过程。正是因为你们课上出色的表现,五月份学校又将迎来一批客人。

2、这是学校的阶梯教室,就是学校准备用来接待客人的地方。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我们帮忙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在复习阶段尤其是表达估算过程时的出色表现,为创设情境做好铺垫,同时也为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表达习惯、学习兴趣奠定基础;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明确估算的需要和意义)

3、教学例2.

(1)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学生思考后回答。(乘法)怎样列式?(请多个学生说)学生说教师板书:22脳18

22脳18表示什么?(阶梯教室的座位数)

22脳18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还没有学习。再结合这一题想一想,要解决能不能坐下350人,需要准确计算出阶梯教室的座位数吗?你觉得可以怎么做?(估算就可以了)

很好,只要估算阶梯教室的座位数,与350比较,就知道座位够不够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估算的需要和意义,为估算的进一步学习作铺垫。)

(2)22脳18怎样估算?自己在草稿本上试一试。

(3)指名汇报。(把学生的方法放到投影上展示、引导学生表达思路,师板书)

方法一:2218400(个)

(20)(20)

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把22估作20,把18估作20,2020=400,所以2218400)

还有谁会说?(请几位学生说)

为什么要用?那根据他这样估算,够坐吗?为什么就够坐?因为400350(师板书)最后注意要回答问题:(板书)答:能坐下350人。

再来看看这两位同学是怎样估的?

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把22估作20,2018=360,所以2218360;)

(把18估作20,2220=440,所以2218440。)

师板书:

他们这样估可以吗?

与第一种方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第一种方法把两个因数都估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第二种方法只估一个因数,估算方法不同,结果当然不同,但都是合理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得到了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方法2和方法3与方法1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为下面学生总结估算的方法埋下伏笔。)

(4)揭示课题、小结方法:

同学们请看,要判断350名老师能否坐得下,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谁来说说乘法估算有哪些方法?还有谁想说?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归结成一句话:把两位数估作与它最接近整十数,得到的口算结果就是估算结果。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个别说)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估算的方法,教师再次总结提炼,使得例题、新知的教学更加完整,也为下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三、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1

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估算这4道题的结果吧?这是书上第62页第10题第一行的4小题。

独立完成,四人小组里互相检查,每人选1题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怎样估算。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完成后采取四人小组互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发现别人的问题巩固对的正确使用。)

2、基础练习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看来同学们都是估算的高手,但要说游泳、跳跃、奔跑的高手,就要数他们啰!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说)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吗?怎么解决?(估算)

①请你翻看书本61页第7题,独立完成。

②集体讲评。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估算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结果,也可以在计算后帮助我们检查结果。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要用到估算的知识,比如说:

1、拓展练习1:在报纸排版、设计手抄报经常要考虑:这篇文章约有多少字?你是怎么想的?(先数每行有几个字,再数有多少行?)板书估算算式。

2、拓展练习2:小小调查员,配音乐

讲明要求:1、四人小组开展调查,组长做好记录。

2、音乐停,调查结束,回座位并推选1人代表小组发言。

活动开始,汇报交流。(用好零花钱、珍惜老师劳动)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拓展练习1、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练习3(应用小窍门)

最后麦老师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老师要接纳B的建议?说说你们的理由。(A这样估虽然结果也很接近,但是因为把12看做接近10,结果就估小了,180元就不够买12本了。)

小结: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有时会估大了,有时会估小了。像这样的问题,需要估大些,所以,在实际应用时,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应该估大还是估小,以便能得到最接近的、又符合实际的估算结果。

(设计意图:最后设计有关估大还是估小的实际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尽管本节课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判读估大、估小,但在应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估大还是估小。所以还是有必要让学生有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估算方法的意识。)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从你们的发言,老师认为你们对估算的方法都掌握得很好,可关键是要做到学以致用,要善于运用估算的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再次强调估算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3

今天听了李林涛老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课,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好的地方:

1、情境导入以旧引新,渗透先分后和解题策略。

2、注重了算理的直观呈现。

3、练习设计有层次。

探讨的地方:

(1)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

教学时,李老师先让学生把想法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然后交流汇报。这时要有效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但李老师在这个的教学环节占用了较大时间。

在研究笔算方法的算理时,应充分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培养几何直观。在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再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并把四次相乘得出的结果都在图上圈出来,沟通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教师追问:为什么最后要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学生自然就会理解。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在交流14×12的多种算法时,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和点子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掌握解题的策略。例如,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开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分’”了以后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了”,体会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还会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把12分成10和2,比较好计算”“把12分成两个6,两部分的数相同,只要计算一次乘法再加就可以了,也比较好计算”,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这方面我觉得李老师引导不够。

建议:课题出示应置于学生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后;机智把握课堂教学失误,教师出错要学会把出错原因“推”给学生,鼓励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敢于提出。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师:12x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x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习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临城小学平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x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x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4、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习习惯特别好,学习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x10=31031x2=62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x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x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或出现12x30=36012x1=12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起来)

(1)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10个班有( )人12个班有( )人

7、尝试用竖式练习23x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x1241x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

(1)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2)学生笔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3)多媒体对照。

5、11x11=

12x11=

13x11=

14x11=

15x11=

16x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习。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教材47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使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为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四、教具: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师:国庆节要到了,如果有机会同爸爸妈妈一同去旅游,你最想去哪?打算怎么去?

师:同学们的打算都不错,老师全家也打算国庆节好好去玩一玩。据调查我国T字打头的特快列车时速为145千米/时,普快列车时速为75千米/时。老师设计了两个出游方案(多媒体出示)

方案一:乘特快列车时速为145千米/时,唐山北(丰润火车站)→哈尔滨 行程7小时

方案二:乘普快列车时速为75千米/时,唐山北(丰润火车站)→大连 行程11小时

请你帮老师算一算每个方案的行程都是多少千米?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每个方案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求出结果。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又应该如何计算?(学生说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1、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用我们原来学过关于乘法的计算方法帮老师解决了三个方案,老师谢谢大家。李叔叔是哈尔滨人,国庆节也要去北京,他选择了T17特快列车,同学们愿不愿帮帮他?那就请同学们帮李叔叔算算他的行程有多远吧。出示从哈尔滨到北京特快列车时刻表

师:要求哈尔滨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你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生:需要用到特快列车时速为145千米/时和运行时间12小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板书:145×12 12×145

师: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教师手指黑板上第一环节的`三个算式75×2 75×11 145×7与新列算式进行比较

生:以前学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今天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请你先估一估大约有多远?把你的估计写下来,与同桌交流。

2、师:我们班的同学真厉害,能想出这么多的估算方法,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那有什么计算方法让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呢?(板书:笔算)大家拿笔来算算吧。

①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 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板书:145 x 12=_(千米)

1 4 5

× 1 2

______

2 9 0

1 4 5

______

1 7 4 0

应该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③师:根据估算结果你认为你算对了吗?

生1:我估算结果应比1800少一些,1740比1800少点,我觉得计算正确。

生2:我估算结果比1450多一些,1740符合估算范围。

生3:我估算结果接近1500,1740符合估算范围。

师: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应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是不是?你打算怎么办?

生:再算一遍…,用计算器验算。

④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帮李叔叔也解决了问题。那老师想问一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我们没有学过的,你们是怎么这么快就算出来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说给老师和全体同学听听好吗?

学生同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注意搜集不同的想法,而后组织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相同,只不过多乘了一次百位上的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我们应用原来的计算方法就能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3、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完成课本P49下面的做一做

2.我来当老师:

完成课本P51页第7题,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进行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小数乘法课件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编写是教师进行教学投入的重要支持。阅读“小数乘法课件”或许能够让您了解到一些之前不曾想到的观点,相信我这些资源可以提高您的竞争力!

小数乘法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将教科书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吗?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

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教师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让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2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倍.)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3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倍.)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又怎样呢?(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0倍.)

我们现在再倒过来观察,第3栏与第4栏比较有什么变化?(第一个因数缩小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缩小了10倍.)

那么,第2栏、第3栏与第4栏比较呢?(第一个因数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

根据上面的观察、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以让学生适当讨论,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很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

教师出示例1.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中没有列出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借助加法算式启发学生想:加法中的各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以后,着重让列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3.55表示什么意思?(5个13.5)

还表示什么?(求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教师:我们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13 . 5

5

教师: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变成了什么?(13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右边写出整数乘法的竖式:

13 . 5135

55

让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教师在整数乘法下面写出积(675).

13 . 5135

55

67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3.5变成13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因数扩大了10倍.)教师依照教科书例题的形式,用彩色粉笔画出从13.5到135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扩大10倍.

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

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没有变化,那么新的积与原来的积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比原来扩大了10倍)

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新的积怎么样?(缩小10倍.)教师用彩色粉笔画出从675到小数乘法竖式积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缩小10倍.

要把675缩小10倍,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13.55的积应该是多少?(67.5)

教师在小数乘法竖式下面积的位置上板书:67.5

教师: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67.5元)教师在横式上写出得数,注明单位名称,板书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小数看作整数,小数扩大10倍,这样乘出来的积也扩大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10倍.

3.基本练习.

做教科书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9.7614)

同学们能根据例题的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让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例题的异同.(这道题因数有两位小数,都是小数乘整数.)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可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并按照下面的问题顺序回答:读算式;说出是什么数乘什么数;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3.做练习一的第3题的前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使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提醒全班学生注意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例题与练习中因数的小数位数的不同情况,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3题的后四道题,第4题.

小数乘法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适用于小数,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适用于小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不适用于小数(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谁来说说你们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师:同学们,你们会唱“找朋友”这首歌吗?

师:下面我们就来边唱这首歌边做“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教师指六名同学上台,每人发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

师:(提出游戏规则)请你们手举卡片唱歌,按算式结果相等来找好友,找到了好朋友就握握手,行吗?

师:同学们,他们的好朋友都找对了吗?

师:你们表演得真好,请回到自己的座位。

师: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

师:说得太好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什么?

师:你们真聪明,又肯动脑子。刚才通过我们的探索,大家知道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但是究竟怎样,才能使计算简便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几道题。

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师:(板书)0.25×4.78×4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便计算,怎样算简便,请把你们的思路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师:谁能说说这道题能不能简算?怎样简算?为什么?

师:你们真不简单,掌握了这样一个技巧,在计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算出来。

师:这两种做法都对吗?为什么?

师:是的.,两种方法计算起来都很简便,通过这道题的分析、计算,能归纳出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

师:你说得很好,一看、二想、三算就是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

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看怎样算简便。

师:同学们,她做得对不对?

师:(指生1)能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师:哟!你又掌握了一个技巧,把特殊的数先分解,再简算。

师:还有哪些同学的做法同他是一样的?

师:大家都做得很好。

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两种简算技巧,有的同学还有许多简算的技巧,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让学生独立做)

师:这四种解法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师:你们对这一题的两种做法有什么看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基本练习

1、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数4、0.8、1.25请你们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编式题,并说一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提高练习

2、(1)102×0.45(2)0.34×0.5×0.6(3)1.25×0.7×0.8

(4)1.2×2.5×+0.8×2.5(5)(0.8+0.2)×6.7

拓展练习

3、99×1.45+3×1.45—1.45×2(4)99×1.45+2×1.45—1.45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说一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小数乘法课件 篇3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书上填空,并发现理解简算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体验成长乐趣。

学习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学习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一、自主学习

任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1、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2、认真观察P.12三组中的每两个算式,在书上填出左右两边的关系。

3、上面的算式,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试着在书上完成例8,想一想,每一步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5、练一练:P.12页的“做一做”。

任务: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

1、你会填吗?根据什么定律填的?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阅读教材第12页例8。理解:计算0.25×4.78×4时,先将4.78和4交换位置,计算出0.25×4的积后,将积与4.78相乘得4.78较简便。这是根据 ;065×(200+1)=0.65×200+0.65×1这是根据 。

3计算2.5×18时,先把18写成 + ,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2.5×18= × + × 。就得到2.5×18= 较简便。

3、简算:4.8×0.25 7.5×104 2.33×1.25×8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乘法的 ,对于小数乘 法 。

2、简算:

2.5×33×4 3.6×0.8+0.8×6.4

12.7×10.8-2.7×10.8

3、简算出35.62+35.62×99时,要注意把前一个35.62看成( )×( )

过关检测:

1、简算;

6×5.68+5.68×94 7.5×33×4 4.33×12.5×8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275+0.725)×0.59 33.2-2.64×0.5 0.67×8.3+2.7×0.67-0.67

小数乘法课件 篇4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我理解了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2、 我能通过验算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验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一、自主学习

任务:倍数是小数的问题的解法

1、王大爷家养了20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其中( )是一倍量,求鸡的只数的式子:( )。如果养的鸭是鸡的2倍,其中一倍量是( )的只数。

2、阅读教材第6页,一倍量是( )的速度,你觉得野狗追( )上鸵鸟;

如果鸵鸟的速度等于野狗的速度,野狗追( )上鸵鸟。

3、求鸵鸟的速度用( )倍量乘( )数,列式计算( )。

4、倍数是小数的解题方法和倍数是整数倍的解题方法( ),

几倍量=( )×( )

任务:小数乘法的验算

1、整数乘法的验算可以用( )或( )。

2、验算刚才的计算是否正确( )。

3、验算下列计算正确吗?3.2×2.5=0.8验算( )

2.6×1.08=2.708验算( )

4、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来验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否正确。

5、计算1.8×23 0.37×0.4 1.06×25

7×0.86 0.6×0.39 27×0.43

上面各式积大于第一个因数的式子有( )

积小于第一个因数的式子有( )

6、观察上面的分类,你有发现( )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2、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2)倍数是小数的解题方法:

(3)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3、分组探究: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积大于第一个因数,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积小于第一个因数,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原因。

4、一组展示探究结果,其余组补充完善。

三、过关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

2.7×1.8=;25×0.6=

2、在( )里填上“﹤”、“﹥”或“=”

123×0.8( )123 、 1×0.86( )1

3.18( )3.18×1.2 、 26.3( )26.3×2.1

3、河马的最长寿命是52岁,蓝鲸的最长寿命是河马的1.7倍,你能算出蓝鲸的最长寿命是多少吗?

4、张老师到商店给7名同学买奖品,一副羽毛球拍15.6元,如果每人一副,张老师买奖品共花多少钱?

5、计算:71.7×4.06-59.4×2.83

小数乘法课件 篇5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使学生能在解决与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三峡工程的浩大、壮观,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在编排上,重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算法。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具准备:课件、自制答题板。

一:口算大练兵:

28×9= 252 5800×5=29000

280×9= 580×5=

2800×9= 58×5=

二、提出问题:

师:课下同学们已经收集了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信息,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请看大屏幕。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师板书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0。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P92页 6:我帮妈妈算一算

生独立计算,互相检查,看学生能够根据乘法意义正确列式计算。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小数乘法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 “练习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⑶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和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 “题组(11题)”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最近我们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今天是一节练习课。

⑵明确要求。

教师谈话:本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二、完成练习,培养思维。

⑴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在书上直接填写,交流答案和口算方法,突出小数除法的要点之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⑵完成练习十二第9-10题。

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时间10分钟;交流部分计算题的答案和计算方法。

⑶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在自备本上完成计算,独立思考“你的发现”。

预设: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被除数大小的变化;被除数和商大小的变化;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和上大小的变化等等。

形成规律: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越大,商越大,反之亦然;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大,商越小,反之亦然。

⑷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理解表格所表示的意思,从问题开始思考:这三个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问题的意思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界牌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花园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新民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板演其中的一题,体会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的情况下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⑸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口答解决问题的方法;仿照原题编出相仿的解决问题的题目。预设:节水,节电,用煤等等。

⑹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的过程,体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⑺完成练习十二思考题。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隐含的意思是“乙数是甲数的十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发过程。

⑻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和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以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积、商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的一节练习课。

练习十二的第8题是安排的是口算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练习十二的第9题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练习十二的第10题要求先计算,再用乘法验算,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小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练习十二的第11题通过比较,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练习十二的第12-14题是除法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个稍复杂的计算问题。

小数乘法课件 篇7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法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课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小数乘法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数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借用小数点搬家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创设“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数学对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2)通过学生自己经历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过程,总结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3)借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小数点向左(右)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也逐步地缩小(扩大)这一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建立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说设计意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小数,已经对小数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小数究竟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多少呢,不明确。因此,我借助了计算机课件来辅助教学,借用“小数点搬家”这个情境,通过学生自己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设疑引趣到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归纳发现、形成知识、实践应用、总结质疑,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建立正确的表象,探索、归纳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搬家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说学法

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知慧的火花。

五、说教学流程

结合几年来教学新教材的经验,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自己总结出的“设疑引趣——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发现、巩固内化——实践应用、拓展延伸”的四步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设疑引趣。

通过动画:小数点在285之间跳来跳去,使这个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小数点的作用。小数点的`移动究竟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呢?这正是学生这个时候想知道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通过学生对感性材料——“快餐价格”变化的观察、比较、交流、探索,经历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也逐步地缩小这一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初步积累了感性的认识,为下一步“归纳发现”建立了正确的表象;同时把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密切地联系起来,体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归纳发现、巩固内化。

这一环节,通过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互相辨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成为科学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为了使学生能准确牢记小数点左右移动的变化规律,我让学生采用构思数学日记的方法让学生回顾总结,整理并理解探索出变化规律,让他们编成儿歌。在小结时我建议学生课后到社会中去调查,给“山羊快餐店”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既经济实惠,能吸引顾客,又能赚钱。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将来会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结合教学内容,逐步渗透一些商业性经营意识,是很必要的。同时,把课堂教学引伸到社会中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4、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创设开放应用的情境,让学生拓展学习。练习的设计,既有基础性的新知巩固,又有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新颖性、挑战性很强的问题情境中,学会思考与创造,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建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小数乘法课件 篇8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60-63的内容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3)汇报:

生:49≈50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分数乘法教案热门13篇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制定教案是教师规律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分数乘法教案”的信息,我们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也希望您能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圈!

分数乘法教案 篇1

本单元教学分数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教学内容以计算为主,包括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教学要求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于分数连乘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下表是全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

分数与整数相乘

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例1)

用乘法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例3) 练习八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例4、例5)

分数连乘(例6) 练习九

倒数

倒数的意义,求倒数的方法(例7) 练习十

整理与练习

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计算法则的教学为编排主线,把运算的意义、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了全单元的内容结构。

乘法运算的范围从整、小数扩大到分数,其意义、算法以及实际应用都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三个重要内容。教材以计算为主线,在研究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运算意义,通过运算概念的完善、发展,进一步理解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教学计算知识,应用学到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意义、法则、应用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优化了知识结构,能充分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如,例1从做绸花要用多少米绸带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知识,体会并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既解决了做绸花的实际问题,又解决了新的计算课题。又如,例2为解决做绸花的实际问题列算式101/2和102/5,联系现实的数量关系体会这些算式的具体含义,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发展了乘法的意义。在计算两个乘法算式时,巩固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

第二,知识发展线索清晰,前后联系紧密,各道例题的教学任务明确。下图是本单元教材里的计算知识结构图。

先教学整数乘分数,后教学分数乘分数,符合简单到复杂的编排原则。而且,整数乘分数还能与整数乘法建立联系,应用整数乘法知识,为分数乘法的教学开好头。

整数乘分数先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再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前者在运算意义上与整数乘法一致,算法是例1的重点。正由于运算意义和整数乘法一致,可以把整数乘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同,体会并得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后者在运算意义上有很大的扩展,乘法不仅能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还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例2的教学重点。而例2的算法,在前面已经解决了。

分数乘分数先教学基础知识,再培养计算技能。例4和例5要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认识迁移到分数乘分数,深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还要解决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并形成统摄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所以,这两道例题着重教学基础知识。例6教学分数连乘,巩固计算法则的同时,培养分子、分母交叉约分的技能。

第三,编排倒数知识,为分数除法作准备。

分数除法经常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转化需要倒数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基本完成以后,编排了有关倒数知识的一节教材和一个练习,为下一单元的教学提前作准备。

一、 例1着重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

首次教学分数乘法,教材除了从实际问题引出,还尽量与整数乘法靠近,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运算的意义与算法。创造迁移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写出分数乘法算式;营造探索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创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

例1的第(1)个问题求3个相同分数的和。在代表1米绸带的线条图上,已经表示出做1朵绸花用的绸带3/10米,要求学生继续涂色表示做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通过涂色,体会实际问题里的数学问题是求3个3/10是多少,看到做3朵绸花用的绸带是9/10米,激活已有的乘法概念以及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知识。于是,一些学生会列加法算式3/10+3/10+3/10,另一部分学生会列乘法算式33/10或3/103。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实现原有运算概念的迁移:求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分数乘法算式和整数乘法算式一样,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求3个3/10是多少,算式33/10和3/103都可以。让学生研究分数乘整数的算法,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加工成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获得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在方框里填数: 3/10+3/10+3/10=□+□+□/10=□□/10,经历分子相加转化成分子与整数相乘的过程,建构了新的计算方法。

例1的第(2)个问题求做5朵同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的米数,不再从分数加法过渡到分数乘法,直接写出乘法算式,并用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把例1的学习成果作为例2的教学资源,进一步体验应用分数乘整数解决相同分数连加的问题比较简便,巩固运算的意义和方法。这道例题还指导了分数乘法中的约分,兔子卡通先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再把积约分化简。大象卡通先约分,再相乘。前一种方法学生比较熟悉,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经常先按法则计算,再化简结果。后一种方法由于先约分,算得的积是最简分数,而且相乘也更简单。要指导学生理解并喜欢大象卡通那样的算法,对下面继续教学分数乘分数有好处。

二、 例2着重教学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0朵绸花的1/2是几朵?10朵绸花的2/5是几朵?这些问题学生在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里曾经解答过。那时的解答是通过102、1052这些整数乘除运算进行的。例2再次教学这些实际问题,要应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答,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个结论,并用于解决其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中去。

在例2之前,乘法只用于求相同加数的和。教学例2之后,乘法还可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是乘法概念的扩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新含义,例2在编写时注意了以下三点:

首先是加强分数的意义。用10朵花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是红花的图画,对10朵的1/2作出具体而形象的解释。一方面让学生在体验10朵的1/2的意义时,想到102=5这种算法。另一方面又利用十分熟悉的102促进对10的1/2的理解。教学10朵的2/5,让学生在图画里圈出绿花,经历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其中2份是绿花的操作过程,以及1052的计算过程,体会10的2/5的含义。

然后是讲述新知识。教材说:求10朵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并写出算式101/2。还说求10朵的2/5是多少,可以用102/5。在分数意义的平台上,指出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利用101/2和102/5这两个实例,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个结论发展了原来的乘法概念,使乘法有了新的应用领域。

沟通新旧算法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法。如果比较算式101/2和102,能够发现它们都是求10的1/2是多少,都是把10平均分成2份。虽然运算不同,意义却是相通的。同样,算式102/5和1052都是把10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的2份,都是求10的2/5是多少。例题在教学分数乘法的初始阶段,安排这些可对比的内容,让学生反复体验分数乘法。

练一练加强概念。第1题先涂色表示12个圆的1/3、20个方格的4/5,感受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再列式121/3、204/5计算,进行较抽象的思考并用数学方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两者结合,加强了分数乘法的概念。第2题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描述图示的数量关系,在现实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2列出的算式都是分数乘整数,它们的计算方法已在例1里教学。所以101/2、102/5都可以让学生计算,要提醒他们先约分,再相乘,尽量使计算过程简便些。

三、 例3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2以及练习八第6~11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编排例3继续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是因为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较难理解的数量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普遍存在于实际问题中。无论从知识的教学还是从知识的应用考虑,都需要单独编排例题。

解答例3的关键是理解红花比黄花多1/10、绿花比黄花少2/5的含义。从本质上讲,它们仍然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但是比较难懂。教材用条形图呈现三种花的朵数关系,表示黄花朵数的直条刚好是10格,表示红花的直条比黄花多1格,形象地表达了红花比黄花多1/10。例题还通过红花比黄花多的是多少朵的1/10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图意,正确理解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相当于黄花的1/10。从而明白,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就是求黄花的1/10是多少朵,即50朵的1/10是多少。

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是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变式,安排在试一试里教学。在例3的条形图上,如果把表示黄花的直条平均分成5份(每2格看成1份),绿花比黄花少这样的2份。所以,绿花比黄花少2/5的含义是: 绿花比黄花少的`朵数相当于黄花的2/5。教材要求学生仿照红花比黄花多1/10那样,在条形图的直观支持下,分析并理解数量关系。通过独立解决变式的问题,实现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向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认知迁移。

第44页第14题分析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意义是概念专项练习。在说分数的意义时,要先指出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然后指出什么是这样的几份。如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5,应该把足球个数看作单位1的量,把它平均分成5份,皮球比足球多的个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这题要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数量关系式可以视为一种数学模型。从解题角度上看数量关系式,它有助于列出算式或列出方程;从思维角度上看数量关系式,把文字叙述的数量关系改写成关系式,压缩了思维过程,精简了数学语言,表达了思考结果;从教学角度上看数量关系式,它能进一步加深理解概念,及时暴露认识的偏差。如果对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理解不正确,一定会在写出的数量关系式上有所表现。仍以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5为例,如果在等号右边填出皮球的个数,就是概念错误造成的。解答第15~17题,都要以正确的数量关系为前提,教材编排第14题的意图是十分清楚的。

四、 例4、例5构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不复杂,记住和应用算法也不难。但是,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却很不容易,是再次应用分数概念开展演绎推理的过程。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分数乘分数,充分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分子相乘、分母相乘是合理的。

构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要把分数乘整数的算法纳入分数乘分数的算法之中,使前者成为一般算法里的特殊情况。教材在两道例题后的试一试里完成这个内容的教学。

例4是首次感知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算法。先在长方形里涂色表示它的1/2,再画斜线表示1/2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在图上体会数量关系和运算的含义,看出结果。教材依次安排了三项学习活动:第一项活动是分别说出两个长方形中画斜线部分各占1/2的几分之几,引出新的数学问题: 1/2的1/4、1/2的3/4。得出这两个数学问题要仔细观察每个图里把1/2平均分成几份,斜线画了其中的几份,就能知道左图中画斜线的部分占1/2的1/4,右图中画斜线的部分占1/2的3/4。第二项活动要列出1/2的1/4、1/2的3/4的算式。应用初步形成的分数乘法概念,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推理得出1/2的1/4可以用1/21/4计算,1/2的3/4可以用1/23/4计算。在写两道算式时,体会一个数不仅是整数,也能是分数,进一步完善了分数乘法的概念。第三项活动从图中看出两道算式的积。因为1/2的1/4是长方形纸的1/8,1/2的3/4是长方形纸的3/8,所以1/21/4=1/8、1/23/4=3/8。在看图与写出积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分子相乘的得数是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得数是积的分母。

例5继续体会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已给出了两道算式2/31/5和2/34/5,还在两个长方形里涂色表示了2/3。第一项学习活动是画图计算给出的两道算式。在画图前要先想算式的意义,才会正确画图和看到算式的积。如2/31/5是求2/3的1/5是多少,要把表示2/3的那个部分平均分成5份,用斜线画出其中的1份。斜线部分占长方形的2/15,2/15就是2/31/5的积。又如2/34/5是求2/3的4/5是多少,要把表示2/3的那块涂色部分平均分成5份,用斜线画出其中的4份,由此得到2/34/5的积是8/15。第二项活动在乘法算式的右边写出积,让学生在写2/15和8/15的时候,感受积的分子2和8是两个乘数的分子的乘积,积的分母15是两个乘数的分母的乘积。

两道例题的教学线索不同,认知程度也不同。例4经历看图写式得积的过程,感受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可能性。例5通过看式画图得积体验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合理性。两道例题都让学生感受分数乘分数的算法,逐渐形成计算法则。

第55页应用整数都能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个知识,把2/113和45/6都改写成分数乘分数的形式,使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也适用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成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五、 例6教学分数连乘的算法和技巧。

例6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整理解题思路。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做的绸花朵数,由于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8/9,所以把表示一班朵数的线段平均分成9份,便于画出表示二班朵数的线段。教材要求学生画表示三班做花的朵数,画的时候要分析3/4的意思,理解这里是把二班做的朵数看作单位1。通过画图就能很快知道应先算二班做的朵数。

例题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综合式解答。教学要以综合算式为主,因为在综合算式里要讲分数连乘的算法。关于分数连乘计算有两点内容:一是各个乘数的分子连乘的得数是积的分子,各个乘数的分母连乘的得数是积的分母。二是要尽量先约分,再相乘。就是说,要把分子、分母之间能够进行的约分都完成以后,相乘就简单了。两点内容学生都能接受,先充分地约分可能会不大适应。教学不必在为什么这样约分上纠缠,学生有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数的认识,能够理解计算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约分。教学要清楚地展示约分活动,如整数135和分母9之间的约分,分子8和分母4的约分。在练一练里还要指导不相邻的分子与分母的约分,如22/275/119/10中的分母27和分子9的约分,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约分的技巧。

六、 例7教学倒数的知识。

倒数的知识主要是两点: 一点是倒数的概念,另一点是求倒数的方法。前一点是基础知识,后一点是计算分数除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建立倒数概念之后,求一个数的倒数就容易了。因此,例7十分重视概念的形成以及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教学从寻找乘积是1的分数开始。在8个分数中能找到3对乘积是1的分数,这项貌似游戏的活动凸显了倒数是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教学倒数概念必须掌握的内涵。教材里三个卡通的交流,说的都是两个分数相乘的积是1,突出了倒数概念的一个内涵。下面的文字叙述强调两个数互为倒数,还以3/8和8/3为例,帮助学生体会互为倒数的意思指甲是乙的倒数,乙也是甲的倒数,这是倒数概念的又一个内涵。

求已知数的倒数分三个层次教学: 先求3/5、2/5等分数的倒数,然后求5、1等整数的倒数,最后是0没有倒数。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分数,发现它们的分子、分母刚好互换位置,一方面进一步体会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另一方面找到了写出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写整数的倒数,从概念出发,寻找与整数相乘等于1的那个分数,体会如果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那么它的倒数也是调换分子、分母位置得到的那个数。教材要求学生理解0没有倒数,并作出相应的解释。这是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存在与0相乘能得到1的数。

第51页第4题里有四组数。第(1)组数都是真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是假分数。第(2)组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是真分数。第(3)组数的分子都是1,它们的倒数都是整数。第(4)组数都是整数,它们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的数。让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是为了巩固倒数概念,熟练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分数乘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三)引新:刚才复习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 .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 ,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2.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 ,小亮跳的是小强的 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三)提高题.

六年级有三个班参加植树,___________,二班植树棵数是一班的 ,三班植树棵数是二班的 倍,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同学收集了180个易拉罐,其中 是一班收集的, 是二班收集的.两班各收集多少个?

(二)长跑锻炼,小雄跑了3千米,小雄跑的 等于小刚跑的,小勇跑的是小雄的 .小刚和小勇各跑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分数乘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6、例7,做一做1~2,练习一5~11。

教学目标: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23+2/5

68-54

1/2(3/6-1/4)

二、探索新知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33/5+1 1-5/721/25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 米,宽 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宽是12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或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分数乘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第45页例题4、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对策: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 复习

1、计算下列各式

1/15╳5= 2╳2/3 = 7/8 ╳14= 15/6 ╳24=

2、说说整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先约分再计算还是先计算再约分方便?

二、 新授

1、出示例题4题目和图。

2、理解题目意思。

3、你知道左边图中画斜线的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4、右边呢?

5、你能看图用算式来表示结果吗?填在书上。组织交流。

6、总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7、探究:观察这两个算式,猜才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验证猜想,教学例题5。

(1)出示例题5

(2)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填空。

(3)组织交流: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4)总结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巩固

1、出示 1/42/3 8/93/4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可能出现两种:先乘再约分 或先约分再相乘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谁更好?如果是24/7755/8呢?再次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4、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提高速度。

四、比较

出示2/113和45/6,先计算,再比较,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所以不管上分数乘整数还是分数,都可以看作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五、巩固提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1、第46页上的练一练

先独立计算在书上,指名板演,再组织交流。

2、第48页上的第1题

读题先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组织交流想法。

3、第48页上的第3题

先独立判断,将不对的改正过来。组织交流:是否正确?错在哪里?怎样改?最后是多少?

4、第48页上的第4题

先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怎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 2、5

课前思考:

教学例4和例5时,我想如果借助投影仪依次呈现长方形图,可能会对学生思考问题有帮助,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生来说,这样便于他们直观地看出所求部分占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当然,最后还是要让学生从直观图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即认识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在试一试的教学中,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计算分数乘分数时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第二层次尝试用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分数乘整数;第三层次学习直接在题中约分的方法来计算分数乘法。估计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会使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课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课前思考:

例4的教学可分三步进行,第一,看图理解1/2的1/4和1/2的3/4表示的意义,联系图弄清分别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第二,进一步明确求1/2的1/4或1/2的3/4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第三,前两步的思考过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建立关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例5可以根据例4的猜想,算出算式的积,再通过画图验证。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比较几个算式的因数和积,通过交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学生可能在整数乘分数时会把整数同分子约分,教学时要进行强调。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我借助直观的图形,不仅让学生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含义。并在例题教学之后增加了一个画一画环节----(1)教师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一个学生上黑板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要求边画边说为什么怎样画;(2)再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全体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交流。这样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第48页第4题练习时,加强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对比,强化计算方法区别,防止学生对两种计算出现混淆。

课后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例4的教学中由于要借助直观图来思考1/2的1/4和1/2的3/4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所以忽略了指导学生理解1/2的1/4和1/2的3/4所表示的意义,这是今天这节课上的一处败笔。因为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反而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遇到整数乘分数时,往往出现错误,分析原因是计算时不会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母来计算,出现分子和分子约分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约分时仍存在错误,这样就造成乘法计算错误。

估计明天的课上计算分数连乘时问题会更多,教学时要思考对策。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对于能约分的可以直接在题目上约,课堂上进行了讲解和示范,但在做作业时考虑到有部分学生约分时容易出错,我还是让学生写出了分母和分母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的那一步,再约分,最后计算。从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也比较高

分数乘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的分数乘法

教材第5页的内容、练习一的第7~13题,第8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加深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约分方法,灵活计算。

教具学具

口算卡,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揭示课题。

老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分数乘分数了,而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来计算分数乘整数的算式。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2.出示例4。

(1)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理解题意。

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甲:应该用乘法计算。因为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乙: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

老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有的同学想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有的同学想到了“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真的很棒。

学生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3)计算。

提问:怎样计算更加简便?

明确: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5)分析错因。

提问:为什么第三种答案与其他两种不同呢?错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小结:因为整数都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乘整数。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可以先说意义再计算,集体订正答案时,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老师对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出当一个数分别乘一个比1大的数、比1小的数和等于1的数时,积与第一个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8~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

4.出示例5。

(1)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探究算法。

老师:我们已经学会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分数乘小数怎么算呢?

板书: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1:可以把2.1转成分数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里填上“>”“

四、思维训练

1.先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参考答案

(2)略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是先约分,后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运用约分对分数乘分数进行简便运算时,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只有公因数1,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分数。

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可以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进行计算,即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然后约分就可以了;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按照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

行计算;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如果小数能和分数的分母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数乘法在乘的过程中的简便的书写格式。教材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和联系,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除了像例4那样进行约分,也可以把分数的分母与整数直接约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课堂设计说明

1.加强两种形式的乘法的对比练习。

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对比练习可以找到两种形式的乘法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约分过程,想一想与例2的约分形式有什么不同。特别要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并且注意提醒他们不能把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约分。

分数乘法教案 篇6

练习内容:练习二中的第5~10题

练习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

14×15×××5

2、计算

××427×

过程要求:

(1)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反馈,学生计算过程。

(3)着重强调约分的操作步骤。

二、专项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5~10题

1、第5题

(1)提问各算式的意义。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分别说一说×、×、×各表示什么?结果是多少?

(2)将结果写在书上。

2、第6题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分别说明三个问题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

(3)列式计算。

3、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4、第8题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5、第9题

(1)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2)改正算式。

6、第10题

(1)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14×

×120××24×18

二、列式计算

1、米的是多少米?

2、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3、吨的是多少吨?

三、解答下列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个长方体长米,宽米,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课后反思:

分数乘法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33/72/54/97/10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一题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用折纸的方式再次验证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注意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1/2的3/4和4/5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3/43/8 ,2/44/54/10=2/5

是整个操场1的3/8,2/

5是整个操场1的2/5。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抓住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等量对应,通过一例多用、一题多变,把各类应用题构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根据条件列出对应关系.

1.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多

2.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少

3.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多

4.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少

上面各题哪一个量是单位1的量,占几份?另一个量所对应的分率是什么,占几份?

二、展开

(一)将上列各条件补充一个共同的条件和问题,出示例1.

红砖2100块 有青砖多少块?

1.学生独立解答;

2.大组交流;

3.列表归纳.

(二)出示例2

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台,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生产多少台?

1.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对照下列含有分率的条件,找出相应的式子.

(1)相当于去年的25%

(2)比去年少25%

(3)比去年多25%

(4)去年生产的是今年的25%

(5)去年比今年少25%

(6)去年比今年多25%

2.将应选择的条件填入下列各式后的括号内.

( )

( )

( )

( )

( )

( )

3.师生共同分析

(1)按照补充的条件,找相应的式子,如(1)相当于去年的25%.

分析:去年的生产量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今年的生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5%,占25份,对应关系是:

去年的产量□100

今年的产量360025

设去年生产x台,得到的式子:

在第六个式子的括号里填(1).

(2)按照式子找应补充的条件.

如:

分析:100份与3600台相对应,也就是今年的生产量3600台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去年的生产量是未知数,比今年多25份,即去年比今年多25%.括号里应填(6).

三、巩固

(一)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果园里有梨树168棵 苹果树有多少棵?

(二)机床厂现在制造一台机器的成本是1200元,比原来的成本降低25%.原来制造一

台机器要多少元?

(三)工厂去年生产换气扇622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20%,今年计划生产多少台?

(四)某印染厂原来印花需要60人,制造自动印花机后,印花人数减少了40%,现在印花需要多少人?

教案点评

这节课所出现的分数两步应用题的四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是在几节课中出现,采用一例一类题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学生学起来似乎轻松一些,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这节课摆脱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抓住了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量率对应,采用了一例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四种题型构成一个整体,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揭示数量的具体和抽象的矛盾,把分析具体的数量与抽象的数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能在较高的水平上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负担。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在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简明的结构,主要指再生能力较强的基本结构。这节课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基本结构。这样的结构,具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具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调整功能,它必须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能将所包含的内容统筹兼顾,有主有从。这种简便而大容量的知识结构,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训练材料,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分数乘法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授课课时:11课时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材第2、3页。

授课时间:1.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分数乘法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及约分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相加是多少?10个23的和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口答

(三)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1个相加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会想到用乘法表示成 ×21)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21表示的含义。 揭题:怎样计算 ×21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二、出示问题,探索新知

1、自主学习红点1。

(1)出示窗1:小鸟风筝的尾巴是用5根布条做成的,小鱼风筝的尾巴是用6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都是 米。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出示红点1问题: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指名口头列式。

(2)自学提示: ×5表示什么意义?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自学课本47页。

(3)交流、质疑。

(4)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计算5个 相加是多少,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但结果是相同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教师指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其中连加的步骤在计算时可以省略。 板书简便的写法: ×5= = (米)

2、自主学习红点2。

(1)出示问题: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2)比较计算过程,分类梳理: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讨论:哪种算法更简便? 6× = = =3(米) 比较两种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6= =3(米) ×6= ×6=3(米) (3)小试牛刀(突破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6× = ×13= 评议谈体会。强调:分数乘整数,通常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3、归纳概括: 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 应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分层练习,强化认知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自主练习第1、2题:看图写算式。集体订正,说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过程。

2、计算擂台。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3、明辨是非。

4、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1/9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7/10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分数乘法教案 篇11

重点: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难点:

1.理解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用线段图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米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祟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质疑、悟理

1.出示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①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②分析。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③画图:(课件一演示)补:把100千克当做什么?(单位1)

画图说明:

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④尝试。根据同学们对题目的理解,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让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列式解答。也可以同桌讨论,互相启发。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千克)

在充分研究基础上,教师可将两种解法分别写在黑板上,并请同学讲出算理和思路。解法一是根据分数意义,把100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所以先求1份,用除法,再求几份,用乘法,是以前学过的归一问题。解法二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吃了多少,就是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所以用乘法计算。

⑤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2.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订正时候强调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学习例2

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审题后,试着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课件二演示)

先画单位1

再画单位1的几分之几

画图时注意与例1的区别。(例1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表示数量关系数,例2是甲乙两类关系,画两条线段表示数量关系为好。)

在学生分析比较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请同学指出问题就是求米的是多少?

列式:(米)

答:小强身高米。

4.改变例2

改变例2的条件和问题成为下题(可让学生完成)。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改编后,可让学生独立画图完成。

(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都是已知一个数(即单位1)是多少,还知道它的几分之几(分率),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①一只鸭重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②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一个蓝球多少元?

2.提高题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练习五1、2、3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100==80(千克)

答:吃了80千克。

(米)

答:小强身高是米。

分数乘法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8+8+8=()()

(2)54=()+()+()+()

(3)5个12是多少?列式为()

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二、引导探索,展示反馈

1、揭示课题。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分数乘法。首先学习分数乘整数。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出示P8例1。

(2)表示什么意义?

(3)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人走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5)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6)++,这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可以怎样列式比较简便?

(7)3表示什么意思?

(8)把3和125的意义相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本部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用加法算:

(2)用乘法算:

(3)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教学例2:6

学生试做,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5、尝试练习:P9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P9做一做第2、3题。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课堂练习:P12练习二第1、2、4题。

4、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一种稻谷每千克能出大米千克,100千克稻谷能出大米多少千克?

(2)、甲、乙两袋橘子,如果从甲袋中拿出千克橘子放入乙袋,则两袋橘子一样重。原来甲袋橘子比乙袋橘子重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教案 篇13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三)》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与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铺垫。

根据本课结构特点,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的理解,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我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着课程标准,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

是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二、说学情

以新课标精神为主导,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脉络,我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主要采用“情境探究法”、“操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开放地探索学习,鼓励启发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这正是课标中要求的,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的。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来理解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与算理。

三、说教学过程

数学是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起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了凸显本节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回顾旧知,使新旧知“衔接”起来。

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

在课始,我用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的话语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永远截不完呢?”,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做一做:“请大家拿出小纸条,第一次折出它的1/2,第二次折出剩下的1/2,此时,剩下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并引导学生理解此时剩下的部分就是1/2的1/2,用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为1/2×1/2。并得到算式1/2×1/2=1/4,此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首先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并为下面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3、自主探究,让学生“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有一种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首先,接着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知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如果第三次再折出剩下的1/2,此时剩余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根据第一次的经验得出此时剩余部分占这张纸的1/8,并得出算式1/4×1/2=1/8。 在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基础上,提出问题“1/4×3/4=?”引导学生先折出一张纸的1/4并用斜线表示出来,再折出斜线部分的3/4,用红色标记。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折的过程和结果得出红色部分占整张纸的3/16,并引导学生理解得出算式1/4×3/4=3/16。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尽量多给机会让学生总结发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在学生充分的操作和交流中,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总之,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

4、体验成功,让学生“乐”起来。

练习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根据本课内容特点,设计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

5、总结全课,加深印象。

人们常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回顾”是数学课的主流教学策略。因此,在课尾结合简洁明了的板书总结全课,同时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着学生,为学生提供多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6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