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目录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送元二安西课件 >

送元二安西课件

送元二安西课件

祝福语通常是指对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景都会用的上。送元二安西课件专题给大家汇集了大量关于送元二安西课件、送元二安西课件精选等,希望丰富的送元二安西课件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分享

在这篇“送元二使安西课件”中小编看到了很多有用的提示和建议,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启发。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是课堂教学的保障之一。

送元二使安西课件(篇1)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树一帜。

设计理念:

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言语和精神携手走向丰妙的境界。

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扎扎实实的品析文字,以一首的学习带动多首诗的学习,以多首诗的补充促进一首诗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是诗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教学一二句扣住“柳”,体会作者营造的送别环境,感受美丽环境中那份浓浓的离别情;三四句扣住“酒”,体会这杯杯酒中融入的深情。

本节课,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注重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着力构建对话的课堂、诗意的课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咀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教学准备:

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

搜集送别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有一首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这首曲子是后人根据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创作的。

(设计理念:人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儿童更是如此。优美、有些淡淡哀伤的古筝独奏《阳关三叠》,帮助学生架起想像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理解诗意。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准“朝”“舍”“更”的读音。

3、引导学生理解“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

(设计理念: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初知大意,为深入理解古

阅读全文>>>

2送元二使安西课件(热门7篇)

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2.了解安西、渭城、阳关分别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师提示:a、元二要去安西了,他心里最牵挂的是谁?b、王维来送元二,朋友要去安西建功立业,他最想对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准备:课件、酒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说说你和知心朋友是什么感觉?(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生:很快乐)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生:依依不舍,不愿意离开)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

3.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1)。(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了解诗人

1、谁能向我们简单介绍诗人王维?(课件出示2)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绘画大师。

阅读全文>>>

3送元二使安西课件(推荐14篇)

身为教师,编写教案和课件是不可或缺的任务,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要点和难点。笔者特别推荐大家阅读《送元二使安西课件》,供参考借鉴之用,愿其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2.了解安西、渭城、阳关分别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师提示:a、元二要去安西了,他心里最牵挂的是谁?b、王维来送元二,朋友要去安西建功立业,他最想对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准备:课件、酒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说说你和知心朋友是什么感觉?(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生:很快乐)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生:依依不舍,不愿意离开)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

3.

阅读全文>>>

4《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选

教学资源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今许多优质的教案课件在网络上供教师们借鉴。作为一名教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是必不可少的。每位老师对于编写教案课件都非常熟悉。编写完成教案课件后,老师能够对课堂进行总结和反思。但是,是否有一些优质的教案课件可以作为参考呢?这份“《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是我用心制作的,请您欣赏。希望我的观点能够给您和其他人的交流带来一些启示!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20《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读诗、唱诗,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从中感受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

4、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听配乐朗读。

5、那我们学着他的样子,再读读。

6、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

阅读全文>>>

5吃西瓜课件

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要耗费一定时间来规划教案和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信息和指导来源。为了满足您的要求,我们为您准备了一篇题为“吃西瓜课件”的文章,欢迎您浏览阅读!

吃西瓜课件【篇1】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新品种西瓜一个。

3、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4、课前请幼儿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

评:以有趣的故事引出课题,既能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又能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提问:

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

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选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

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知道西瓜的多样性,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

2、西瓜是什么样的?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每组一个西瓜为每个幼儿直接感知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克服了怕幼儿不会观察、怕纪律难以维持、怕西瓜被打碎等等思想,让幼儿充分观察,从而了解了幼儿的观察方法,感知水平以及参与该活动是否主动、积极等情况。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了让幼儿表述的环节,这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感知结果,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三、引导幼儿感受新疆西瓜的优点

1、请幼儿品尝新品西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

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设计意图: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但家长平时入入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西瓜与人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西瓜作为教学内容,是为了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

阅读全文>>>

6西瓜的课件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西瓜的课件”的全新文章,希望大家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认真思考本页内容。教案和课件是老师上课前的精心准备,因此请老师们注意不要随意对待。教案是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和评价的工具。

西瓜的课件【篇1】

儿歌《西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读儿歌《西瓜》中的汉字;

2.培养幼儿对西瓜的认知;

3.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和动手能力;

4.通过合唱儿歌,培养幼儿的音乐感悟和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儿歌cd、西瓜的图片、盘子、刀、甜瓜切割成块的图片

【教学活动】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儿歌cd,引导幼儿一起听儿歌《西瓜》。

2. 引导幼儿回忆儿歌中唱到的内容。

step 2 听儿歌,认识汉字

1. 教师再次播放儿歌,幼儿在听儿歌的同时,观察课本上的儿歌图画,并指导幼儿回忆儿歌中涉及的汉字。

2. 教师读出每个涉及到的汉字并示范书写,让幼儿掌握西瓜的汉字。

step 3 了解西瓜

1. 教师出示西瓜的图片,引导幼儿回答:西瓜的外形、颜色、重量、口感等特点。

2. 教师和幼儿一起互动玩游戏:“看谁最快跳起来,说出最多的西瓜特点。”

3. 教师出示甜瓜和西瓜切割成块的图片,并与幼儿一起比较两者的不同。

step 4 西瓜制作

1. 教师让幼儿一起模仿成年人制作西瓜。教师告诉幼儿如何用刀将图片上的西瓜切割成块。

2. 幼儿拿盘子装上切好的瓜块,并用汉字写上“西瓜”的标签。

step 5 合唱儿歌

1. 教师引导幼儿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如“课堂指导者”、“指挥者”、“演唱者”等。

2. 每个小组在分配的角色的指导下,一起合唱儿歌《西瓜》。

3. 教师指导并引导幼儿注意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step 6 制作西瓜手饰

1.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材料,如绿色的纸、黑色的卡纸、胶水、铅笔等。

2. 教师示范如何在绿色纸上画西瓜皮的曲线图案,并将其剪下。

3. 幼儿根据示范自行剪出西瓜的形状,然后在黑色卡纸上画出西瓜籽的图案并剪下来。

4. 幼儿使用胶水将西瓜皮和西瓜籽粘贴在一起。

step 7 展示活动成果

1.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西瓜手饰戴在手腕上。

2. 在指导下,幼儿逐个展示自己的西瓜手饰,并用汉字写出“西瓜”的标签。

【板书设计】

《西瓜》

音乐表演 唱歌合唱

汉字

阅读全文>>>

7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汇总十一篇

以下是趣祝福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此资料只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需决策请自行甄别。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是促进教育教学整体提高的重要机制。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1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教学这首诗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你们在课外都积累了哪些古诗?

学生反馈背诵。

(2)由旧知引入送别诗。

2.指导读诗题,解诗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试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题,想想怎样读比较好?

(2)指名读课题,学生思考: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反馈。教师提醒: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

(3)教师总结,重点强调:

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称他为元二。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唐朝时设立在西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

(4)师指导读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积累的一系列古诗,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古诗的氛围。读清、读懂题目,为后面的理解诗意、品味感悟诗情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1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读读阅读提示?(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3)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

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舍、朝等)

师指导学生书写舍。要求:

阅读全文>>>

8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这篇文章包含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的解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希望您能够将此文收藏起来,以便未来参考之用。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编写属于自己的教学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才能在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有充分的准备。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篇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会根据行程问题、百分比问题情境及条件,列出方程组,解行程问题及百分比问题;2.使学生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问题解决

通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

情感态度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行程问题和百分比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续表)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回顾问题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解法有________.问题2: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那么你还记得它的一般步骤吗?通过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扫除知识障碍.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图1-3-3《孙子算经》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现在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其中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问题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呢?问题2: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以数学历史故事为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1】鸡免同笼问题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实物投影).解:设有鸡x只,则有兔(35-x)只.根据题意,得2x+4(35-x)=94.2x+140-4x=94.-2x=-46.x=23.35-x=12.答:有鸡23只,兔12只.②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实物投影).解:设有鸡x只,兔y只.根据题意,得①×

阅读全文>>>

9西瓜船课件6篇

趣祝福的编辑精心筛选的这篇文章名为《西瓜船课件》。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设施。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瓜船课件 篇1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对图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像,并能用较为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图片内容。

2能合理地为图片排列顺序。并使用完整连贯的句子编讲合乎情节的内容,完整的讲述整个故事。

3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体验互相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间应互相帮助。

二、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学用挂图5张,设计成相片的形式;每组一套图片(5张)和排序框。

三、活动过程

(一)设计生动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森林里住着两只可爱的小老鼠,他们是鼠小弟和鼠小妹,他们可淘气啦,昨天冬游,他们穿的漂漂亮亮的,可他们却弄得浑身湿淋淋的。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他们会浑身湿湿的,看看昨天拍下的照片就会明白啦!”

(二)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按事物发生的经过进行排序。

1.出示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描述画面的内容,着重讲角色的动态。然后引导幼儿由画内向画外推想:

谁在哪里干什么?鼠小弟和鼠小妹坐在西瓜船上玩,青蛙在岸上看着他们等猜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2.无序地出示图,让幼儿说一说

鼠小弟鼠小妹在哪里发现了么?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呀,他们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西瓜船不见了啊。

请小朋友猜猜西瓜船怎么会没有的。有谁来说说?

鼠小弟怎么会在船上?鼠小妹在干什么?

中间发生了怎么他们为什么要到船上?

他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小朋友学学他们的表情好不好?

3.鼓励幼儿根据图片的内容,大胆地想像合理的情节发展。鼠妈妈在冲洗照片的`时候啊不小心把这些照片弄乱了,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鼠妈妈把图片排好。想一想他们怎么会爬上西瓜船?为什么会在河里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分小组,让幼儿合理设想进行完整地排序和故事讲述。尝试给故事起名字。现在请小朋友们三个人一组,把鼠小妹和鼠小弟的经历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并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请小朋友吧双面胶的纸放在桌子中间老师会来整理的。

5.鼓励小朋友大胆的讲述故事。

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小朋友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他排的故事

阅读全文>>>

10西江月课件13篇

西江月课件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材:

本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夜行黄沙岭所看到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多角度、探究性阅读的精神。结合“三维”目标及本文内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美;

2、 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夜行黄沙岭所看到的美景;

3、 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为了完成暨定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卓越课堂以及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我将与学生采用以下教与学的方法:

1、 教学中注重“溶情”;

2、 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3、 给孩子一个“感悟的课堂”;

4、 引领学生去读书。

基于以上认识,现在,我该带着学生走进课堂,走向文本了。

一、 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用时约2分钟)

本节课的导入,我要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做好思想准备。我可以这样教学: 今天,我们学习第29课诗词两首中的第一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并且这样的设计还可将学生很快引入文本。

二、 细读课文 品味情感(用时约32分钟)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图画,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如果你就在这幅画中,会说什么?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意在把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与教学相结合,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这样的安排,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接下来,就要找出课文中有关图画的描写。

学生通过自读,不难发现词的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对这部分的教学,可采用“三读”。一读:找出句中写景的词;二读:体会诗的意境美;三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三读”可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写景的方法,在读书中领悟情感,还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我让学生自学,这也是高年级学生应训练的一种能力吧!

接下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