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语文园地课件 >

语文园地二课件10篇

语文园地二课件10篇

语文园地二课件(篇1)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六项内容,包括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背诵古诗。

第一项“我会连”,要求把声母和含这个声母的字连起来,以区别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读准每个字。第二项“读读比比”,是比较形近字。上面三组都是一笔之差,下面三组是独体字加了偏旁。第三项“我会找”,要求把带“氵”“辶”的字分别找出来。要找的10个字都已学过,画面提示练习以游戏的方式合作进行。第四项“我会读”是识字的巩固练习。15个词中有熟词,也有熟字组成的新词。通过读词来巩固认字,增加积累。第五项“读读说说”,这次练习要认识的句型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第六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古诗《画鸡》,作者唐寅。全诗描绘了一只红冠白羽、漂亮威严的雄鸡。古诗不用讲解,学生反复朗读,看看插图大致领会就行了。重点是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在反复朗读、背诵中增加语言积累。朗读仍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出诗句的节奏感。 教学目标:

1、分辨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

3、读词读句,巩固识字和积累词句。

4、读背古诗,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及生字词。

教学难点:仿说句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节卡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连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语文园地,里面有许多游览区,咱们先来到“我会连”这个游览区,谁连得又快又对,我就把“红五星”送给谁。

2、开火车读准“z zh c ch s sh n l”。

3、在字母下面出示汉字,指导连线:

学生自己连一连。

同桌对一对,连得不一致的请教“生字表一”。

订正答案。

二、读读比比

1、谈话激趣:

咱们告别“我会连”又来到了“读读比比”游览区,请你先读一读,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秘密?

2、学生边读边观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上面三组字都是一笔之差,下面三组字是独体字加偏旁。)

3、比较形近字的差异,练习说完整话。

4、出示这些汉字组成的词,全班齐读。

三、我会找

1、创设情境激趣:

(出示“苹果园”图)瞧,苹果园到了!(课件演示苹果从树上纷纷落下,两个小朋友提着篮子来捡苹果)问:谁在干什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

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

4、读字:

把10个红苹果贴在果树上,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带读生字。

(读儿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真热闹,苹果红,苹果香,小朋友们摘果忙。)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1、谈话激趣:

上节课,咱们在苹果园里摘了“生字苹果”收获真不少!现在我们做个“过独木桥,夺红旗”的游戏。桥上有许多“拦路虎”,只有读准他们,才能“过桥夺旗”。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

3、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指名“过桥”、四人小组接力“过桥”、男女接力比赛“过桥”。

二、读读说说

1、谈话激趣:

过了“独木桥”我们又来到了“我会读读说说”游览区。让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第一句讲什么地方?有什么呢?

请同学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有什么”分别用不同的线画出来。

指导读句子,用声音的轻重、长短读出“什么地方”“有什么”。

4、练习说话:

变一变,说一说:

我家门口有______。

江上有______。

河里有______。

海边有______。

天上有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

海里有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

三、读读背背

1、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这只公鸡吗?为什么?

2、读古诗《画鸡》。

3、背诵古诗。

4、表演背诵。

四、作业:挑战题

1、_______有_______。

2、_______有_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_。(自选)

第三课时

我们的画

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教学内容,文中的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激发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会认真倾听。

教具准备::“小小解说员”、 “文明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1、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谁想来说说你有哪些本领?

请用上“我会——”说。(生答:会唱歌、跳舞、画画……)

2、那这节课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画画本领,好吗?

3、齐读课题:《我们的画》。

二、活动:小小解说员

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觉得最满意的画,让我们举高,给大家看一下。哦,有画动物的、有画植物的、还有画山水的等等,真是漂亮,看来小朋友们都是画画的高手。小朋友的画这么多而且又这么漂亮,老师有一个提议,干脆用我们带来的画做个游戏好不好?

1、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的名称叫小小解说员--------就是要我们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谁的声音响亮,介绍得又清楚,我们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因为谁是优秀解说员,要请你们来评一评。

2、教师示范。

这样好玩的游戏老师也真想参加,我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要听仔细了,如果我说得好,就请班长给我颁奖。

教师示范讲解、后评议、颁奖。

3、学生组内学习并交流.。

4、提供舞台,让学生表演,表演结束,评议颁奖。

5、做小记者采访。

过渡:小朋友们都介绍了算了自己的画,现在老师做一名记者要向你们进行采访,请你们对自己的画进行做个介绍,谁愿意接受采访?

(1)老师做记者采访:请问你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你感觉这幅画哪个地方画得最满意?有不满意的地方或者你想画还没有画上去的吗?那如果你按照你的想法再进行一下修改,那真是一幅完美的画。课后去试试好吗?谢谢!

(2)学生自由组合,看看、评评别人的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请部分小组展示他们的合作采访。

(4)点评。

三、活动:图画公司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那么多优秀的小记者,想不想把自己的画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你们的作品呢?

1、创设公司

那让我们来做买卖,开一家公司吧!

下面我宣布,我是开心图画公司的总经理,(配戴总经理证)你们是我的六家分公司,我让大家做三件事:(1)把你们的画放整齐,做到美观,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买。(2)小脑袋凑到一起,给自己的分公司取个名字。

2、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宣布公司名字。老师聘请小组长为分公司经理,佩带标志。

3、由分公司经理推选好两名营业员,并佩带标志。

4、游戏规则的渗透。

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由购画,购画分公司经理要仔细看,评选文明顾客和最佳营业员,并给其贴上文明星。

5、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四、活动:画展

1、小朋友都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画,但是你们的成果大都数同学还没欣赏完,这样,让我们来举办一个画展,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2、让学生分组把画贴出来。

3、请听课老师来欣赏自己的画。

五、扩展活动

把今天举办的小画展活动向爸爸妈妈作个介绍。

板书:

我们的画

会唱歌、跳舞、画画

语文园地二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

通过读课外书、报刊、看电视、听广播,了解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的情况,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出自己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做到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能主动发现成语的构词特点,引导学生识记十二条成语。

4、读读认认通过生字加偏旁组字连词,认识八个生字词语。读读背背优美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

5、通过趣味语文了解一些有关“言”的说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习作练习:

写一写自己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做到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学习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各组小朋友在自己的组里,把你收集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推荐讲得好的在班上来讲一讲。

2、各组交流。

二、习作练习

1、读一读习作内容,说一说这次习作要求:

⑴ 内容:

写人、事、景、物、编故事等等。

⑵ 要求:

具体、通顺。

2、议一议:

你想写什么?

3、教师随机点拨,

4、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三、我的发现

1、学生自读成语。

2、启发学生发现成语的构成,理解成语。说说自己平时积累过的这类成语:

例:心心相印、夸夸其谈、芸芸众生、欣欣向荣、沾沾自喜、

津津乐道、息息相通、高高在上、跃跃欲试、循循善诱……

四、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教师检查。

五、读读背背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友谊的美句,鼓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并背诵下来。

六、趣味语文

读一读,记一记,知道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二课件(篇3)

【课 型】单元梳理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打扫卫生,认识“扫、抹”等汉字,让学生养成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的好习惯。

2.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3.学习比喻句。

4.通过书写提示让学生发现同样的字当作为独体字和作为偏旁部首时笔画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2.学习比喻句。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在家里、在学校里打扫卫生吗?都做过哪些呢?你做这些活都用到了哪些工具?(学生自由畅谈)

课件出示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借助拼音,学生认读。

(1)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看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自是用来干什么的。

(2)扫地 擦玻璃 倒垃圾 摆桌椅

看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活动是怎么做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扫帚、簸箕、擦玻璃”最后一个字都要变调读轻声。“簸箕、玻璃、垃圾”偏旁相同。“扫 、抹 、拖、 擦、 摆”都是提手旁。

你还知道哪些清洁工具或清洁活动?学生自由表述。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课件)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小组自由交流,猜一猜字音字义。再查查字典,看猜得对不对。

教师板书: mō dú jiē

摸 读 揭

(教师指导:“摸”读音“mō”,字义: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摩。“摸”字是用手摸,所以用提手旁。

“读”读音“dú”,字义:依照文字念。

“揭”读音“jiē”,字义:把盖子上面的东西拿起或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总结方法: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偏旁猜测字意,其次可以通过全句的语境来联想字意,最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2.学习比喻句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读完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有“像”这个词)

(3)(出示课件)想一想:这三个比喻句,各自把什么比作什么。

(4)出示月亮和白云的图片,引导学生用“好像”“像…… 一样”“像…… 似的”写句子。

教师板书: 好像 像…… 一样 像…… 似的

板块三:日积月累

1. 学生自读节气歌,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处”的读音。

2. 师范读节气歌,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读读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对比起来探究,看看每行中都讲了哪些节气。了解“暑相连”的意思,指的是:小暑和大暑相连,小暑后边是大暑。

4.熟读成诵。

板块四:书写提示。

1.出示“劝、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师提示: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教师板书:劝 堆)

劝:“又”捺改长点。

堆:“土”横改提。

2.出示“转、特”。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师提示:有的字变成偏旁后,笔顺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板书:转 特)

转:“车”横改提,先竖后提。

特:“牛”横改提,先竖后提。

3.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你还知识哪些字作为偏旁以后笔画的大小、形态和笔顺发生了变化?

(板书:蛙 秧 堤 轻 物 轮……)

【板书设计】

mō dú jiē

摸 读 揭

好像、 像…… 一样、 像…… 似的

劝 堆 蛙 秧 堤……

转 特 轻 物 轮……

【教学反思】

本案例优点

本案例建议

语文园地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补充描写春天的词语,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2、能通过提问的不同,读出同一个句子句子不同的语气。

3、掌握左半包围的字的书写要点。

4、朗读背诵古诗,阅读短文,理解文本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掌握汉字书写规律。

难点: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小草的坚韧不拔。流利朗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是小导游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2、同学自由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看图认字:亭、厕所、宝塔分析字形特点认字:餐根据字义理解识字:管理、咨询

3、同桌检查读词语,互相评价校音。

4、老师指名读生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5、我来当小导游。我们今天去中心公园玩儿,公园可真大,同学们可得认清楚指示牌,可别走丢了。谁来当小导游,带领着我们一起游览一下公园呢?简单的介绍一下公园里有什么。

6、小结:这张图就是我们在公园里经常见到的导览图,看到这张图,我们就知道这个公园里有什么设施,我们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认识这些指示牌,我们在公园里就能更好的游玩了,下次与家长去公园玩,你们也给家长讲讲这个导览图吧。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

二、读读写写

1、出示春天的图片,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2、出示课本的练习题,举两个例子。

______的天空

_______的阳光

______的田野

_______的微风

______的柳条

_______的草坪

示例:我看到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

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把你感受到的说一说。(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微风:轻柔的、温柔的

草坪:嫩绿的、细软的、充满生机的

天空:蓝蓝的、广阔的、一望无际的(言之有理即可)。

3、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填在课本划横线的地方,字迹工整。

4、出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指名读句子。

根据教师的提问读这个句子。

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重读“种子”)

种子睡在哪里?(重读“泥土里”)

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重读“松软的”)

根据提问的侧重点不同,读的过程中,重读的地方也不一样,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问所问的要点。

5、指导书写。

归纳总结:“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写的时候注意撇要写伸展;“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捺画要写得伸展。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这节课上,学会了如何看公园的导览图,与我们实际的生活紧密相关,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扩大自己的识字量。

第二课时

一、走进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1、导入:小朋友们,学习这一单元课文后,我们发现了春天新长出的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初读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枯”不能读成“gu”,不可写成“姑”。荣不要读成“yóng”。

3、理解古诗内容。(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再自由读诗,了解诗歌大致的意思。大意释析:“离离原上草”,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多媒体展示辽阔草原。看到后你的感受怎样?(惊讶,舒服,心旷神怡。)读出你的感受。“一岁一枯荣”,出示春、夏、秋、冬草图,让学生讲两幅图的不同理解诗意。(3)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观察。(4)小组讨论后汇报。(5)教师小结:“一岁一枯荣”是大自然的规律。大家看的这枯荣图有什么认识请读出来。(6)看春秋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7)教师小结:读到此句诗时,大家的心中对小草涌起了什么感觉,说一说。它们无情摧残小草,枯萎衰败,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复了生机。

4、师点拨:此时,你最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呢?(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5、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读?(体会到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喜爱。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小草的顽强,“烧不尽”读重音;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又生”读重音。)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录音,请学生仔细听录音,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圈划出来。不理解的句子划上波浪线。

2、小组讨论解决难点。出示:沙沙沙、轰隆隆、叽叽喳喳,重点指导读好拟声词。

3、学生自由朗读短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流畅。

4、说一说这一篇短文讲了个什么故事。(指名说)

5、分小组按照自然段顺序,轮流朗读短文。6、师生合作读短文,分角色朗读短文,笋芽儿的话让女生读,妈妈教师读,旁白男生读。

三、课堂小结

1、背诵古诗2、把我们学习到《笋芽儿》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天空:蓝蓝的、广阔的、一望无际的

微风:轻柔的、温柔的

语文园地二课件(篇5)

习作要求: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的景点。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

2、教师撰写范文《颐和园导游词》,准备录像短片。

教学目标:

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

教学难点:将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中的实用性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播放课件录像——北京颐和园导游员迎接游客时的情景。

导游: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到北京颐和园来游玩,我是颐和园旅游公司的导游,大家可以称我为“小廖”,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让您度过愉快的一天,也能让您真正感受到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的魅力。

2、师:录像短片中的小廖是干什么的?

生:导游员。

师: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板书: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开篇语”。(板书:开篇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板书:学写)

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设计意图:现在,出外旅游是一件很普通、时尚的事情,但很多学生对“导游员” “导游词”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解。导课一开始,我就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录像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和回忆了旅游的真实情境,对导游词的开篇语有了初步的认识。

3、演示文稿:《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4、出示习作要求,教师讲解: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景点。

师:从资料袋中,我们知道了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的景观,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

(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师:一个景点,可以介绍的东西很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还可以说一说这个景点的传说及相关的故事。)

(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师:要适时提醒游客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或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设计意图:在习作开始之前,先让学生明确这次的写作要求,帮助学生审清、理解题意很重要,加之教师的讲解,重点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自我审题习惯的培养,导游词的写作纲要基本呈现。

二、阅读范文,学习写法。

1、出示范文《颐和园导游词》(附后)

师: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

(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

(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开篇语、景点简介、选取景点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开篇语 ,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小李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景点简介,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写出这个景点所处的位置,建筑面积,现在的景色和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例文第2自然段)

选取景点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形象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之余,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例文3———6自然段)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例文的最后一段)

(适时板书:开篇语、景点简介、选取景点分述、结尾)

(2)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具体、形象,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

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先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板书:写作内容真实、语言生动、具体、形象,地点转换有顺序、适时提示安全、文明)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首次接触到导游词,所以给出一篇符合本次习作要求的范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阅读与方法相联系,直观、形象地学到了导游词的协作方法,对写作步骤了如指掌,并将写法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运用写法,口头编写《秦兵马俑导游词》。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3篇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颐和园我们刚才看到了,现在,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口头编写一篇《秦兵马俑导游词》,该怎样写?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集体汇报、讨论。

教师分别请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就“开篇语”“ 景点简介”“ 选取景点分述”“结尾”部分进行口头作文。教师评点,适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该怎样写。

设计意图:这次口头编写任务,充分发挥了小组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动性,组员在本组交流、学习中可以充分表达,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通过集体汇报和教师的即兴评改,学生可以进一步感悟到导游词的写作方法,同时也可以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另外,《秦兵马俑》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学生对其语言已较为感兴趣,选它作为训练内容,有利于本次习作难点的突破。

四、教师小结口头编写中的问题,布置本次习作。

师: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除了《秦兵马俑》,你还想介绍哪些景点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选材方面的指导。

师: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吧,相信这些自然文化景观定会因为你的解说,更加异彩纷呈,妙趣横生。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针对学生口头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是对习作的进一步指导,强化了学生的认识,由于口头表达的基础,学生会感到写导游词不是一件难事,兴趣浓厚,下笔如有神。在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的指导,有利于“特色内容”的选择,教师当堂简单、适当的点拨,轻松地帮助学生选好了习作材料。

语文园地二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读“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并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能把说的内容写出来。

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让三个同学扮演句号、感叹号、问号,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再各说一句话,表示自己扮演的标点应表达的语气。

感叹号:同学们,我是感叹号。(手指头饰)这就是我的形状,小棒槌下加个点儿。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问号:(一副沉思状)我的形状像只小耳朵,大家叫我小问号。当你写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我马上跟在句子的尾巴上。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句号:我是小圆圈--句号。当你写完一句话,就得把我放在句子末尾的右下角。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了我,话就是说个没完没了。

2、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3、组内读句子,比比谁读得好。

4、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游戏强化。每组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俩人背对背,师指句子,一人读,另一个人写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a.轻声读读8组形近字和生字带出的词语。

b.小组交流识记10个生字的方法。

c.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识字方法。

d.变序抽取字卡,以竞赛的形式认读、扩词。

2、我会连。

a.明确。

b.动手连一连。

c.同桌交换,互相订正。补充练习:

追赶 羽毛

搅拌 羊群

抖动 水泥

晴朗的 馒头

香甜的 财富

宝贵的 天空

3、读读背背。

a.看课件或文字补充材料,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b.读节气歌和二十四个节气。

c.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节气歌”的意思。

d.背诵“节气歌”。

语文园地二课件(篇7)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 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

⑵ 学习相同偏旁部首的、意义相近的新字。

⑶ 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⑷ 朗读现代诗。

⑸ 进行口语交际。

⑹ 展示才艺。

2、过程与方法:

⑴ 在比较、辨别中学习新字,复习旧的字。

⑵ 通过交际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⑶ 在展示中扩大知识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叠词。

2、学习新字,复习旧字。

3、口语交际。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优秀教学设计

【课时设计】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叠词。

2、学习新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开着汽车来了,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智力王国”逛一逛,赶快上车吧!“嘀嘀嘀……”第一站到了。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叠词: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

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 粗粗细细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我发现每一个词语……

4、生思考。

5、生:我发现每一个词语都是叠词。

师:大家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6、生: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欢欢喜喜……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7、生:我发现每一个词语是反义叠词。

师:能试着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8、生:黑黑白白、宽宽窄窄……

9、师:“第一站”我们顺利通过了,我们再启程吧!

二、读读认认

1、出示一组新字:萝、茄、菇

2、学生读、辩。

3、讲每一个字所指的都是植物中的蔬菜类。

4、继续出示其它的几组生字进行认读:

⑴ 炖 烧 烤(与“火”有关,都含有煮之意)

⑵ 扒 扛 拣(与“手”有关,都含有动手干活之意)

⑶ 跺 踢 跳(与“足”有关,都含有动脚的意思)

5、读词语:茄子、香菇、炖肉……

6、自由再组几个词。

三、作业

认读新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2、读现代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1、出示形近字。

2、学生辨认,口头组词。

3、学生填一填,师巡视指导。

二、读现代诗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师生纠正读音。

3、教师范读。

4、再给学生五分钟朗读。

5、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6、学生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三、学生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讨论交流。

2、说话时要态度大方,讲文明。

〖教具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班集体中,我们都爱自己的班集体。可小华作为值周生,却遇到了一件左右为难的事,想知道是什么事吗?大家都来帮帮他吧。(板书:大家都来帮帮他)

二、出示课件或图片

1、学生看图后,议一议。

2、汇报看图所得。

3、分小组讨论问题:小华怎么办?

4、汇报讨论结果:记下名字,教育小龙,让他以后不迟到。

5、请学生上台演一演。

6、学生评价表演者。

三、总结

同学们知道了班集体的荣誉要每个学生来争取,每个学生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大家齐心协力,这样的班集体才是优秀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展示才艺。

〖教具准备〗

才艺展示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聪明的小朋友们,大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吧!

二、分组展示自己的展品

三、小组评议后选出几个展在黑板上

四、讲评或评比

五、把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台”

六、作业

动手办一份墙报(每人提供一份展品)

语文园地二课件(篇8)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⑴ 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⑵ 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⑶ 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⑷ 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⑸ 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⑴ 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⑵ 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⑶ 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2、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⑴ 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⑵ 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⑶ 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⑷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⑴ 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⑵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⑶ 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语文园地二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和作用。

2.掌握“得”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重点)

3.能观察句式特点,发现规律,能按照句式特点续写内容。

4.会观察“撇”“捺”的书写特点,能把撇、捺写得舒展,字形优美。(重点)

5.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大概了解古诗的含义和其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所教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学生准备:尝试做读书笔记,熟读日积月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根据老师的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时,其实有许多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动脑能力,请你默读书上“交流平台”的内容,圈画出有哪些好习惯,一会儿来交流。

2.学生默读,然后思考并圈画。

3.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抓住“画出写得好的语句”“归类摘抄”“经常翻看”“写写感受”“注明出处”等来谈良好的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4.同学们看了以后,对比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学生抓住上面交流总结的要点,谈各自的不足之处和以后可以改进的地方。)

5.“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希望同学们将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去,帮助自己学得更多,更扎实。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下面的句子,复习“的、地、得”的不同用法。

(1)这是一只美丽的孔雀。

(2)这只孔雀正在慢慢地开屏。

(3)这只孔雀长得可美丽了!

2.学生交流三个字的不同用法。

(预设:“的”后面一般跟名词,如事物名称;“地”后面一般跟动词,表示做什么;“得”后面跟形容词,表示怎么样。)

3.出示书上3个例句,观察思考为什么用“得”。

(预设:小家伙摔得怎么样,王老师急得怎么样,他跑得怎么样,三句话都是描写具体的程度的,所以都用“得”。)

4.同学们都很会观察和思考,能把具体程度写生动也是一件了不起的本领,你也来试试看吧!

(出示习题)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__)。

(______)得(______________)。

5.学生交流。

(预设:妈妈累得直喘粗气。小王画得就像真的一样。)

6.今天,我们学会了使用“得”,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例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7.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句子后面的对象就是下一个分句的开头。尾巴和头是一样的。)

8.(出示)“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预设:弯弯的小桥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在漂荡。)

9.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如何把句子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我们学会了“得”的用法,学会了“首尾相连”的方法,相信我们以后在具体文章里恰当运用的话,就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有趣。

三、书写提示

1.又到了同学们喜欢的书法时间,今天我们又会遇到哪些有意思的字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2.(出示书本上的八个范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字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都有撇捺笔画)

3.这些字的撇、捺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写得舒展一些)

4.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奏、煤、翅”三个字,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例如“奏”字)我们在书写“奏”字的时候,首先写三横,要注意长短变化,中间一横稍短,三横适当的有一些左低右高;然后写撇、捺,撇、捺一定要舒展一些,可以写得慢一点儿,这样就能把这个字撑开来,给下面的笔画以足够的空间;下面是一个“天”字,最后一笔是一点,不要写成捺。

5.请同学们在书本上书写这个“奏”字,然后对比,哪里写得好,哪里要改进。

(学生书写后,教师挑选个别字进行点评)

6.请同学们自由书写其他字,注意撇、捺要写得舒展,使字更加优美。

7.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8.挑选个别同学的书写作品投影展示,让学生点评后用红笔帮助修订。

9.小结:同学们,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撇、捺结合的字时,要把撇、捺书写得要舒展一些,这样我们书写的字将更加优美。

四、作业

1.尝试做一次读书笔记,可以摘抄或背背精彩的内容。

2.寻找其他包含“撇、捺”的字进行笔画训练,把字写得更加优美。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猜谜导入:同学们,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礼物,你来猜猜看它是谁?“一身粉红装,绿伞绕身旁。”(莲)

2.古人特别喜欢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古诗《采莲曲》。

3.(课件出示古诗)先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预设:莲花很美,荷叶很多,诗人被莲花迷住了。)

4.诗中有哪些字词的意思你还不懂,可以提出来。

(预设:罗裙、芙蓉向脸等)

5.组织学生对难解字词进行讨论交流。

罗裙:用黑布做成的裙子。

芙蓉向脸:少女红润的脸与荷花一样美。

6.根据字词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采莲少女的罗裙和池塘中的荷叶一样颜色,都是那么绿,好像少女的罗裙和荷叶是一起裁剪的,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之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一体,忽然都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知道原来采莲少女仍在这里。)

7.配乐比赛朗读。

(1)自由朗读。

(2)推荐一名同学来读,同学点评,老师点评。

(3)男女生对比读。

8.尝试齐背《采莲曲》。

二、布置作业

1.把《采莲曲》背给喜欢的人听。

2.搜集其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句,尝试着背诵一两句。

语文园地二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认字。

2、知道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

3、巩固以前学习的字词,会背诗歌《鞋》。

4、口语交际,懂得从小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熟字“漂、飘、完、园、直、扁”:

读一读。

2、同时出示“漂 、飘”,你发现了什么?

去掉偏旁就是“票”,念 piao,这种去掉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方法叫“减一减”的方法。

3、那么我们给一个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方法就叫“加一加”的方法。

(直+木=植)

4、请学生自己看语文书,认记生字。

(可以小组合作)

5、用生字卡片检查。

今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认记其它的生字。

二、读读想想

1、小黑板出示词语:

自由读。

指名读。

你发现了什么?

2、告诉学生: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不同。

3、举例:

楼老师 楼梯

三、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语。

2、小组合作读,请小组长检测。

3、师加几个词语。

4、挑自己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四、读读背背

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关于鞋的故事:

1、自由读,启发学生想象:

大大小小的鞋之间会说些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口语交际

1、师讲故事:

有一个小朋友,很想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事,可是爸爸妈妈总是说他太小做不好,不让他做。那么,他该怎么办呢?请你帮他出出主意。

2、每个小朋友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

3、小组合作,交流,派代表汇报。

4、你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事吗?做了哪些事?

(懂得从小都要热爱劳动,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编辑推荐

语文园地三课件范文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做好教案并将其贯彻到教学实践当中。想要了解“语文园地三课件”的相关知识不妨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我们会继续努力优化和提升希望您能多多浏览我们的网站!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重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

3.和大人一起朗读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我们要学会帮助家人分担家务。(重点)

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

2.准备最新版本的《新华字典》。(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谜语:一位老师不开口,肚里学问样样有。谁要有事请教它,还得自己去动手。)对了,这就是字典。

2.认识新华字典。

3.了解新华字典的作用。

师:字典的本领可大了,我们学了好多字,可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意思怎么办呢?字典爷爷来帮忙了。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

设计意图:从猜谜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做好准备

1.师:要想学习这个本领,我们得先过三关。

2.过三关游戏。

(1)第一关:背一背。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

①指名按顺序背诵。

②全班按顺序背诵。

(2)第二关:连一连。把字母的大小写准确地用直线连起来。

(3)第三关:认一认。教师出示“厨”:仔细看,这个字读什么?看谁认得又快又准。

3.师:“厨”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知道它的意思呢?我们已经过了三关,可以借助拼音来查字典,向字典爷爷请教了。

设计意图:在教学音序查字法前,引导学生复习字母表,要求学生熟记字母表的顺序,记住字母的大小写形式。这样,查字典时学生就容易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字母的位置,为下面音序查字法的学习打下基础。而通过闯关游戏,则能激发并保持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持久度。

三、分步指导,学会查字

1.师:“厨”字很调皮,它躲在字典爷爷的屋子里,汉字宝宝那么多,怎么找到它呢?老师来教你。

2.比一比,看谁跟着老师找得快。

(1)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翻开字典,找到“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2)找到大写字母C。

(3)找到音节chu,重点指导学生找到音节所在的页码。

(4)翻开字典,找到相应页码,找到音节chu,按照字的四声次序找到要查的字“厨”。

(5)老师读字典上的意思。

3.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在字典中找到这个调皮的“厨”字的。

4.读一读。朗读韵文,熟记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1)师出示“音序查字法口诀”,并且范读。

(2)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4)齐读。

设计意图:学习查字典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要学习并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教师的直观演示不仅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且能提醒学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巩固练习,培养查字能力

1.说一说: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怎样的。

2.练一练:查老师规定的字:漂(piào)、踪(zōnɡ),看谁能最快找到该字所在的正文页码。

3.赛一赛:夺红旗比赛,完成书上40页的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夺红旗”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在游戏中再一次巩固音序查字法,培养了学生的查字典能力。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赠汪伦》朗读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朋友汪伦的。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我仿佛看到李白准备乘着小船离开,和朋友正在依依不舍地告别。

预设2:我仿佛听到朋友在给李白唱歌送行。

6.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7.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以及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指导学生理解诗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提示:谜底——手)

2.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请大家把小手伸出来看看,老师想找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把它画在黑板上。(找一双学生的小手,把手印画在黑板上。)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某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猜谜这种有趣的活动,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

3.开火车连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1.“全家”是指哪些人?“这张画”是指哪张画?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

(1)爸爸说了什么?想一想,爸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提示:高兴)

(2)学生朗读爸爸的话。

(3)妈妈和姥姥分别说了什么?借助插图说说兰兰帮妈妈和姥姥做了什么?

(4)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家里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画。

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补充句子,读句子。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

(5)兰兰这双胖乎乎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了很多的事情,你们觉得兰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勤劳、关心长辈、爱劳动、懂事)

2.指导分角色朗读。

(1)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2)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通过图文结合,想象人物说话的表情。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学而不厌,练而不腻,很好地走进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勾起学生的体验。

四、总结

1.兰兰的小手为全家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也给全家人带去了那么多的欢乐。我们要向兰兰学习,也要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拓展交流:你能为别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会说: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 )。我为大家( )。

3.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和兰兰一样,有双勤劳的双手,是一群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只要我们的心中装着爱,就会做更多的好事。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这篇课文。

2.自己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完成亲子阅读活动,通过帮助家人做事的活动,实现内化。

教学反思

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在本节课中,我力争做到以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力求多样,读的范围力求广泛,读的要求逐渐提高。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求会,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多样化的诵读,读得有滋有味,读得兴趣盎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语文园地语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汉字规律,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3、积累词语。

4、熟读并背诵《鞋》。

5、能完整地讲述自己做家务的经过,学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字词:

生读读这些字,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在课件“我的发现”的字词下出示学习伙伴和她说的话:

生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哪些字可以用“减一减”的办法来学,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学。

3、课件出示“我会认”:

生认读课件上的字,并进行组词比赛。

4、课件演示,将字演变成词语:

生用赛读的方式认读课件上的词语。

5、课件出示“读读想想”中的词语:

生认读词语。

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或用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张”的不同意思,并相机利用动画效果在课件的词语下出示有关的图片:

用“张”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讨论还有哪个字也和“张”字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二、学习“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自由读。

同桌互听互读。

指名读。

2、游戏:

登山。

3、课件出示“读读背背”中的诗歌《鞋》:

自读、背诵。

配上音乐背诵。

三、完成“口语交际”

1、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情境:

小组讨论:

怎样才能劝说父母让小明做家务?

组内表演。

上台表演。

互相评价。

2、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

孩子做家务的情景。你在家也像他们一样做过家务吗?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呢?你是怎样做的?

交流讨论。

3、听了那么多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们吗?

学生自由说话。

4、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自由发言。

5、播放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师生一起唱。

四、完成“展示台”

课件出示一小女孩及她的对白: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重难点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课件出示)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

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课件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向

1、读《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课件出示)

2、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重点是什么?

(1)介绍是什么。

(2)怎样介绍。重点: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3)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3、组织小组内交流。巡回指导,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1)学生个人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把重点内容自己小声练说。(2)组内轮流叙述,相互补充、指点,推荐最好的。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1、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2、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1)根据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试说(2)提出问题或补充。

四、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五、作业:(课件出示)

把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亲朋分享。板书设计

讲清奇特之处

口语交际

说明怎样形成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习作指导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抓特点观察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课

我们学习了这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课件出示:课题)

二、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金口大峡谷、大瓦山湿地公园、公园(校园的)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日出、月色、都市夜景。

三、例文赏析(课件出示)

四、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3、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课件出示)。

五、学生作文,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五、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

六、作业:(课件出示)

课外修改习作,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板书设计

用方位、时间等顺序仔细观察

自然景观

描述的“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准确、形象的语言逼真的描摹多种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难点: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准备:实物展台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课件出示)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⑴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⑵积累对联。

⑶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课件出示)“日积月累”。

1、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课件出示)自由读,指名读。

2、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3、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4、背诵诗句。

5、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6、抄写诗句。

7、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三、趣味语文

1、(课件出示)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⑶师生小结。⑷再读。

2、练习:

⑴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⑵师生再读。

⑶小结:(课件出示)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四、课后总结。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运用“胸有成竹”。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38页。

二、初读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三、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

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①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②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①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②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三段话中,猫把那幅当成真的了,并把它抓着玩)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运用。

1.过渡: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①师举例: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②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业: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3、了解引号的作用。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写完以后指导认真修改。

教学时数4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本组教材都是写人佳作,从科学家、艺术家、残疾人到普通农民,他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都闪烁着执著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光辉。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大家还记得罗丹的一句名言吗?“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

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小组内每位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并进行组内评比。

4、小组评选:

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一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用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四、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五、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六、眷抄习作

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三、自主阅读《鹏程万里》成语故事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结合插图初步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7

习作要求:

长城、索桥、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遗迹,我们来写写介绍遗迹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的景点。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我国遗迹的资料;搜集熟悉的遗迹导游词。

教学目的:

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

教学难点:将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中的实用性语言。

教学过程:

一、模拟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导游:各位广东来的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首都北京,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一起游览从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请大家跟我走。

2.谈话:刚才我模拟情景中的小张是干什么的?

师: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板书: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板书:前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板书:学写)

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3.演示文稿:《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

指名读,认真听,说一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师讲解习作要求: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遗迹。

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对我国的一些遗迹有所了解。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

(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师:一个景点,可以介绍的东西很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

(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师:可以适时提醒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或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设计意图:习作前明确写作要求很重要,是对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教师对每一条要求进行适当的解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写作要求,了解撰写导游词的基本方法。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1.出示范文《秦始皇陵兵马俑导游词》(附后)

师: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

(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

(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模拟情景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例文第2、3自然段)

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例文47自然段)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例文的最后一段)

(适时板书:前言、总述、分述、结尾)

2)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

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板书:内容真实、语言生动、言之有序、适时提示)

设计意图:导游词是应用文的一种,是学生首次接触,给出一篇符合本次习作要求,格式较为标准的范文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从阅读中直接感悟写法,并将写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运用写法,口头编写《铁索桥导游词》。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铁索桥,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编写一篇《铁索桥导游词》,该怎样写?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有关铁索桥的资料。

集体汇报、讨论。

教师分别请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总述分述结尾部分进行口头作文。教师评点,适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该怎样写。

设计意图:口头编写同一篇导游词,可以体现较强的训练功能。第一可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第二通过集体汇报和教师的即兴评改,可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导游词的写作方法;第三,通过同一内容的不同汇报,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另外,铁索桥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学生对其语言已较为熟悉,选它作为训练内容,有利于本次习作难点的突破。

四、教师小结口头编写中的问题,布置本次习作。

师: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你打算介绍哪一处世界遗迹,介绍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内容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选材方面的指导。

师: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并用你生动的讲解,向人们展示祖国优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吧。相信这些自然文化景观定会因为你的解说,更加绽放异彩,妙趣横生。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梳理、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式认识生字,探索偏旁的秘密,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收集新词,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拓展理解词语原有含义和新的含义,进行积累。

4、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作用,迁移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诵读并理解《江畔独步寻花》,拓展阅读,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联系课文,梳理策略

1、想一想:本单元学习中,我们边阅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回忆一下,在课文的预习或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要点:

(1)在预习《琥珀》时,学生对琥珀并不熟悉,先查阅资料了解琥珀的形成。课后练习题:“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推测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查找的资料去学习。

(2)《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有点难懂,刚开始读不懂就联系上下文找答案。

(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里面有许多科学术语。学生对于纳米技术还是陌生的,纳米技术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些也是需要查资料并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的。

(4)《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学生对航天事业了解较少,比如“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实现的”“飞天梦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可通过询问父母或其他专业人士了解相关知识。

2、小结: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请教他人来解决。

板块二凭借偏旁,意义识记

1、读一读“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指名认读,正音。

出示:滨、洁、减、挑、挺、预;中、介、止、凡、正、刘。

2、读一读:出示“识字加油站”中加上和去除偏旁的两组生字和新词,指名认读。

3、说一说:有什么新发现?

要点:第一组减去一个偏旁,

组成了新字;第二组加上一个偏旁,组成了新字。

4、小结:偏旁可是个大功臣。减一减,加一加,识字窍门就靠它。不同的偏旁有不用的含义,观察这些偏旁,说一说含义。

出示:

氵:与水有关。

冫:与冰或寒冷有关。

扌: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

月:大多数和身体部位相关。

阝(在左):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

阝(在右):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的事物。

5、你还知道哪些部首及其含

义?试着组词理解。

提示:

(贝)与钱货有关。

贯,贝串,古人用贝作货币;

贺,以礼物庆贺;贪,贪财。

(彳)与行走有关。

行,行人;循,循环,顺着路走。

(艹)与植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关。

草,青草;落,叶落。

(耳)与耳朵有关。

聪,听力好,成语有“耳聪目明”。聩,耳朵不灵,“聪”的反义词。

6、运用这些方法,你的识字量就会越来越多。

板块三关注生活,积累新词

1、出示“语句段运用”中的两组词,指名认读。你发现了什么?

要点:这些都是生活或网络中的新词。

2、结合预习时查的资料,说一说你对第一组词的了解。

要点:

云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

多媒体是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电脑与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克隆是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

3、第一组词是近十几年出现的,而有些词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你了解它们吗?出示第二组词,指名说。

要点:

窗口:

(1)房子里的窗所开的口;场所中窗形的孔,多用于售票、挂号、取药等;

(2)获得信息的入口;

(3)保持彼此联系,QQ聊天对话框。

桌面:原指桌子的面;现在又增添了主界面的意思。比如,手机的桌面就是开机后的界面或者是待机时候的界面。

潜水:原意是为进行水下查勘、打捞、修理和水下工程等作业而在携带或不携带专业工具的情况下进入水面以下的活动。后来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在水下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目的的休闲运动,广为大众所喜爱。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大众又赋予了潜水新的含义,即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秘地观看共享信息或留言,而不主动表露自己的身份、發布信息和回复他人信息的单独行为,现逐渐用于网络。

文件夹:专门装文件用的,使文件整齐规范。普通计算机文件夹是用来协助人们管理计算机文件的,存放文件,进行整理。

4、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几年通过网络和媒体,我们认识了许多新生事物,新鲜的词语也应运而生。你还知道哪些新词呢?

板块四学习比较,迁移造句

1、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指名读。

2、关注加点部分,你发现了什么?这样运用有什么好处?

要点:都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把恐龙和狗比较,突出恐龙的大小;介绍1纳米球的大小,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比较,突出纳米的小;把“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与钢铁比较,突出其结实的特点。

3、小结:这些句子都是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和非常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便于理解。

4、迁移练习。

秦兵马俑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_______。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_______。

5、选择一个陌生事物,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指名交流,师生点评。

要点:两个对象或现象要有共同点,比较要合理。

板块五日积月累,诵读经典

1、出示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指名读,读通顺、流利,注意停顿,读出韵味。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点拨:杜甫年轻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科举考试还落榜了。最后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了官,但遇到了安史之乱。战乱之后,杜甫决定辞官入川。他居住在一个草堂里,所以有的人也称他为“杜草堂”。在那儿的杜甫生活略为安定,经常来到成都锦江江畔散步。

3、图诗结合,边观察图片边想象,诗中描写了什么。

提示要点:学生结合图片以及诗句想象描述画面即可。

4、借助关键字词的注释,再来说一说。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懒困:困倦。

一簇:一丛。

可:反问句词,究竟。

要点:

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5、诵读积累。

6、《江畔独步寻花》可不止這一首,而是一组诗,共七首,这是第五首。课后搜集其余几首,诵读积累。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9

【教学理念】

本次习作教学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四年级习作能力训练的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为指导,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编写童话的愉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尽可能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获得编写童话的乐趣,体验编写童话的成就感。总之,我力争设计出一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作文训练的新路。

【教学目标】

1.体会童话的有趣,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激发创作童话的兴趣。

2.初步领会编童话的方法,在编童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并感受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大胆想象,设计有趣的情境情节等。

【教学过程】

课前:重温童话故事

一、兴趣盎然进童话——识“有趣”

1、聊一聊,体会童话有趣

2、猜一猜,诱想象入童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走进童话的欲望;随之启发学生以自己读过的童话为例谈谈对童话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童话的有趣;引导学生猜想“金蛋”里面藏着什么,尽可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思路,为下面的大胆想象提供契机。)

二、奇思妙想编童话——聊“有趣”

1、想一想,确定童话主人公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童话主人公写下来或画下来,其实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为下面让学生充分酝酿故事情节奠定基础。)

2、比一比,大胆新奇编童话

(1)出示美国小学生作文获奖的例子。

师小结:大胆新奇地去想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学生自编童话故事

①想一想:根据自己确定的主人公,想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②说一说:与同桌交流一下,看谁的想象最出人意料,最吸引人。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范例,有意识地让学生以“大胆想象,抓意想不到”来编童话故事,开启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法可循,以此降低编写童话的难度。)

3、学一学,佳作引路明方法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补充耳熟能详的童话片段,引导学生把童话写得有趣,必须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起来,动起来,为下面写好童话片段奠定基础。)

三、妙趣横生写童话——写“有趣”

1、练一练,打开思路写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聊“有趣”,在说中学到童话写法,先说后写,可以降低习作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快乐的习作过程当中。)

2、读一读,修改自己的片段。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边读边改,也是一种很好的修改办法。既凸显了课标教学建议中“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的要求。同时,引导学生给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和生动的词句做上记号,也体现课标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积累和运用的意识。)

四、快乐分享赏童话——抓“有趣”

评一评,交流赏析促提高

(设计意图:优秀习作赏评,不仅给孩子一个示范作用,为课后的自改提供方向,而且也为写得好的同学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乐写。把赏评挤进有限的课堂,意在趁热打铁,把片段的训练做得更扎实、有效。)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10

教材简说:

口语交际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点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习作根握口语交际内容来选取合适的角度来介绍自己。我的发现中安排是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反问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有两种类型: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2、肯定形成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

让学生体会两组句子之间存在的意思相同,而语气上存在的差异。“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还有思想方法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既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1、问问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

2、小黑板

教学课时三课时(3月26日)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之前,请学生去向老师、朋友、同学了解自己,看看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一、班队形式展开活动(主持:老师)

同学们,课前,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的自己。组织一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抽一部分学生说说别人眼中的自己)

通过三年的同班学习,老师和同学对你一定都一定的了解,但肯定不全面,而且很多关于你自己的一些方面,我们也许不知道,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老师自我介绍

三、组织语言,小队交流

1、想好自己要介绍自己什么?

2、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的特点。

4、请小组上台演示。

四、招聘启示“找朋友记者”

1、挂招聘启示牌。要求介绍自己。

2、由介绍得好的几位同学一起担任评委。

五、找朋友游戏

1、边唱边找朋友,介绍自己。

2、金话筒采访。让别人介绍自己。

同学相互评价。

老师总结:通过今天各种活动形式,同学们与同学们的距离更加接近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导入。

师:同学们都做了自我介绍,可惜有些同学还没做好准备,今天我们就把介绍自己的内容写下来,上次如果是面试的话,这次是笔试。

二、范文引入

(我叫~~,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啊,一个词——其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着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这段介绍是向谁介绍的?

1、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

2、新来的朋友?

3、不认识的人?

三、下笔写作。

四、评价,修改。

1、自评自改

2、听取别人意见,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

五、优秀作品赏评。

老师读一读,同学们猜一猜。

我的发现

修辞法引入

一、学过的修辞方法

师:同学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学了不少修辞方法,谁能举例说一说。

(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修辞的好处

师: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字更优美,表达更加清楚。语气不同。)

交流新的修辞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修辞方法,叫反问句。

学生质疑。

老师留悬。为什么是反问?与问句有什么区别?

出示句子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自已体会,有什么不同与相同?(语气不同,表达意思相同)

归纳反问句的特点: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成表达出来叫反问。

句式转换练习

题: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

翠鸟美丽机灵,我们喜欢它。

改成反问句。

同学互相出题,相互转换。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想一想。

以下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什么课文中,写出课题/

抽生上台写一写。

(结合读读记记与平时对课文的熟悉度。)

青的草,绿的叶,各式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燕子》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翠鸟》

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荷花》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珍珠泉》

二、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比喻句或是拟人句

分一分,哪句是比喻句,哪句是拟人句。

读读背背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按一定顺序描述乡村生活和田园景观。

2、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顺序描述乡村生活和田园景观。

难点: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口语交际,我们不仅交流了各自了解的田园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有关乡村生活的人、事等,还交流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回忆和乐趣。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下我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吧。

二、确定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习作内容要求。

2、多媒体出示要点:

习作内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

习作要求:

(1)、写的时候要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

(2)、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三、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1、回顾口语交际。

在口语交际课中,同学们交流了哪些内容?

如果让你把交流过的内容按习作要求写下来,你想写乡村的什么呢?

2、集体交流想写的内容。

四、例文引路,迁移习作方法

过渡:通过刚刚的交流,同学们已经确定了自己想写的内容了,那我们要如何把内容表达清楚呢?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课文,看看课文教了我们哪些好方法。

㈠、出示例文,探究写作顺序

1、出示《乡下人家》片段:

①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红色部分的两个词语告诉我们什么?

生: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来描写景物。

师:除了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我们还学了哪些写作顺序呢?接下来往下看。

2出示《乡下人家》片段:

②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3、出示《麦哨》片段: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句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

4、出示《牧场之国》片段: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这两句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句是以先总后分的顺序,一句是先分后总的顺序。

5、多媒体概括写作顺序:

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

按时间的顺序写

总——分分———总总——分——总的顺序写。

小结:不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来进行描写,它会让我们的文章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

㈡、探究修辞运用:

除了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我们还能用哪些方法使文章表达得更加清楚呢?来看下一个片段:

1、出示课文片段

①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②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③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同学们发现了红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生:拟人和比喻。

师:用上这样的修辞手法之后,所描写的事物就更加的…所表达的内容就更加……

生:生动、形象、具体、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师: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生:……

㈢、交流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1、说说在本组课文里积累到的好词佳句。

师过渡:好的习作离不开课外的积累,刚刚同学们交流了一些课内的优美语句,那么课外,同学们还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呢?

学生汇报。

五、自由习作

1、过渡:同学们真是积累了不少优美的词句呢,如果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一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还等什么,赶快用动起手拿起笔,来描绘你心中的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吧!

2、生快速习作,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六、指导修改

1、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1)、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根据修改要求,把自己的习作修改一遍并划出自己认为是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出示修改要求:

①字改正

②词用准

③句理清

④按一定的顺序

⑤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2)、同桌互相交流,互相批改。

2、集体会诊,创新行文:

(1)、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集体交流评价,找出优点进行评议。

(2)、根据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优美描述,修改自己的习作,二次创新行文。

语文园地三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重点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三、巩固练习: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语文园地七课件范例


经过精选我们认为“语文园地七课件”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章之一。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师要以教案为纲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建议您将此网页加入收藏以便复习!

语文园地七课件【篇1】

1.学会结合本单元课文,明确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2.结合画面识字。

3.理解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

一、揭题导入。

二、交流平台。

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

预设:实在不好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或者上网查资料,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1)小组讨论: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用什么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原来是在写小孩子们的样子。

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是写小孩子采到蘑菇时高兴地叫了起来,因此,这里是说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像蘑菇)

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5.教师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板书: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

设计意图:

出示交流内容,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读一读,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出示书中字词。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画面上的词语,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巡、缆、瞭”。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

(示例:旭日东升,海滨哨所,海防战士们已经早早起床,他们有的站在一艘军舰上向四周瞭望,有的在附近岛屿上四处巡航。沙滩上,美丽的贝壳静静地躺着,和缆绳、铁锚相望,他们一起说着悄悄话)(板书:看图识字)

设计意图:

看图识字,并用上这些词语,想象画面,连成一段话,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三、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说说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出示书中句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句子,加点的字是“熟”。在第一句话中“熟”的意思是“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第二句话中“熟”的意思是“熟练,表示程度深”。

第二组句子,加点的词语是“味道”。在第一句话中“味道”的意思是“舌头接触苹果时所得到的感觉”;第二句话中“味道”的意思是“看这本书时的感受、情趣、意味”。

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书中例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两段话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两个例句的构成规律是,句子是围绕开头的`小句来写的,后面部分把这个意思写得更加清楚明白。

第一句话是围绕“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写的;第二句话是围绕“他们高兴极了”写的。

3.仿照上面的文段,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示例:雨下得真大。哇!雨点一串又一串“噼里啪啦”从天而降,打在地上溅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水花。不一会儿汇到一起变成了潺潺流淌的小河,流向远方。往远处看,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分不清哪里是楼房,哪里是大树。树叶被雨水冲刷得更加翠绿、透亮,树枝摇摇晃晃的,好像快要掉到地上似的。路旁的花朵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一片又一片地落到了地上,顺着雨水漂向了远方。

设计意图:

词句段的设计其实就是对“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段的运用与实践。

1.出示书中“日积月累”的内容。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取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理解句子的方法,学会了看图自主识字、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还积累和理解了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1.结合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词语并展开想象;

3.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现象;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积累背诵关于“改过”的名言。

语文园地七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境,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4、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谈话导入,出示木,小朋友认识它吗?

2、出示转盘,认读转盘上的字。

3、开火车认读。

4、小组交流: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

5、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些字中都有个木字那?

6、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学生边拍手边说。

7、你还知道哪些字是木旁?

二、我会读。

1、激趣导入,出示我会读。

2、小男孩在读什么?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

3、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

4、出示六幅图,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合作,从八个标牌中选择合适的贴在图上。

5、小组交流。

6、小组派代表上台领读标牌上的文字。

7、全班齐读。

三、扩展活动。

1、识字比赛。

(1)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平时从生活中积累的汉字,收集在一张卡上,和同学们交流。

(2)小组间交流。

(3)老师抽查、奖励。

2、引导发现识字方法。

(1)小朋友会认这么多的字,能不能说一说这些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四、情境表演.

现在我们在大街上,一位同学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呢?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_一上语文园地四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写一写。

1、出示第一排的三组生字,请学生认读。

2、请学生小组内自由说说:这些字哪些地方不同?

3、学生练说,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十字下面加一横土。

日字里面多一横目。

小字去钩多一撇少。

5、自学第二排的三组生字,说说哪些地方不同?

6、评议:天的捺笔变弯钩无。

手的竖钩变弯钩毛。

田上出头下弯腰电。

7、写字。

(1)强调关键笔画。

(2)注意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3)展示作业,全班评议。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

2、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交流。

4、全班齐读。

5、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哪里读过?说出来。

6、扩展练习。

(1)出示挂图,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树上的叶子越来越绿;雨越下越大。

(2)请学生自由用越越来说话。

三、读读背背。

1、展示古诗积累。

请学生自由上台朗诵自己会的古诗,比比谁读得好,背得多。

2、学习新诗。

(1)出示挂图,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跟读,领会诗的节奏与韵脚。

(3)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通。

(4)同桌互读。

(5)教师抽查,纠正错音,注意锄、谁、知、中、餐的读音。

3、感悟诗意。

(1)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图和个人感悟设计动作。

(2)学生边动作边读。

(3)指导朗读。

4、课后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

四、作业设计。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_一上语文园地四教学实录

1、把词语分类组合。

黄牛 面包 牛奶 作业本 花猫 尺子

1 ( )

2 ( )

3 ( )

2、填写量词,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一( )猫 一( )尺子 一( )牛

一( )树 一( )苹果 一( )枣

3、写出下边蔬菜的颜色。

豆角( ),萝卜( ),茄子( ),南瓜( )。

语文园地七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如:“大小、多少、东西、来往”等。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⑴ 自己尝试填一填。

⑵ 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⑴ 自由读成语。

语文园地七课件【篇4】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创设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表现。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乘坐语言快车”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增强读背的趣味性,体现小组合作精神。引导小学生自己合作交流,具体体现了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通过“我会读”积累十二个词语;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通过“读读背背”,读背一首小诗──《祖国多么广大》。

3.通过“我会连”辨别六个平翘舌易错字;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用过口语交际的话题,向大家讲述怎样过“六一”儿童节。

6.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7.在展示中扩大知识面。

8.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学生准备:幼儿园时的“六一”照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自己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再运用这一规律认识五个生字。

2.词语加减,交流发现。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组成新字。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先让学生说说发现探索的过程,自编识字儿歌,认识五个生字。

4.编儿歌,识生字。

自编识字儿歌,认识五个生字。教师要多鼓励,增强其成就感。如:

①“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②“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③“日”字头和加一“ノ”,白白白

④“日”字中间穿一竖,申申申;

5.展示智慧新发现,拓展练习。

字形小魔术: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

6.读一读书中的字,然后组成词语。

7.拓展练习、下面每一组都有特点和规律,说说你的新新发现。

跑 蹲 趴 蹈 ──────

蝶 蜂 蚊 蚁 ──────

树 桐 梢 柳 ──────

阴 阵 院 陈 ──────

部 邮 邓 都 ──────

[设计意图]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现在,我们“乘坐语言快车”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自由读一读,认一认。

②分小组开火车识字游戏。

采用横着读、竖着读、倒着读几种方式,读书中的词语,看哪组读得准,认得快。

③小组开火车朗读比赛。

2.我会连

自己先读字

①再连线

②同桌互读。

③说一说哪些字平舌音和翘舌音。

④举例再说几个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

2.读读背背。

(1)老师过渡:下面有一首儿歌描绘的是祖国南北方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2)自读诗歌。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注意读准“祖、岭、盛”三个字。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4)全班交流感悟儿歌。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

(6)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7)指导背诵儿歌。①自己背诵。②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连句开火车背诵;③四大组开火车连句背诵。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开火车连句背诵,以增强读背的趣味性,体现小组合作精神。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引导学生自己练习生活体验来思考、应用新知识,引导小学生自己合作交流,这正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一)播放录像,情境引入

1.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的活动录像,

2.启发提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3.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想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交流吗?

①”我是优秀解说员”:让事先准备好“六一”照片的同学,把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分享他的快乐。

②其他同学对他的解说作出评价:态度是否大方,语句是否完整,语言是否生动有趣,如果是,就奖励他一个“优秀解说员”奖章。

(二)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1.老师过渡:下面是老搜集到的本校近年“六一”活动的图片,照片上都是本校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解说照片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2.“六一”节快到了,你准备怎样度过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呢?。

①小组交流:每一个人都自由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和爸爸妈妈过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六一”节,让大家给参谋参谋,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商量,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

2.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本教学设计,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创设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表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二、识字加油站

(一)实物演示,激发兴趣

展示《新华字典》《新编小学生字典》。

1.谁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什么用?

2.谁会查到下面这些字在字典的哪一页?(“我、是、小、学、生”)

3.看了他们的演示,你想说什么?是不是也想学会这个本领呢?

(二)引导学生介绍学求学网的途径、方法

提示:学习求学网的途径有多种,如:家长教,大哥哥大姐姐教,自己看字典的说明学。学生介绍方法时,可以边说边做。

(三)老师总结音序查字法

1.按顺序背熟汉语拼音字母表,熟练掌握音序。

2.看清要查的音节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在字典的《音节表》里查到这个大写字母。

3.在查到的大写字母下面找到音节,再看它右边标的页数。这个数字就是这个音节在字典中的页数。翻到指定的页码查到音节以后,再按四声的顺序,找到所查字的音节,就查到要查的字了。

(四)学生练习求学网

1.从字典中查出自己的名字,看看在哪一页。

2.从字典中查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叔叔等家庭亲人的的名字,看看在哪一页。

3.比赛求学网

①出示老师的名字,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求学网。比比谁最快。

②出示老师的新字,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求学网。比比谁最快。

宽 溪 往 解 准 楼

[设计意图]

“比比谁最快”是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求学网。在同学都学会了之后开展竞赛,比比谁最快。目的是让已经学会音序查字法的同学先展示,一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他们体验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介绍查字方法,教同学查字。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不光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吐出心声。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如本设计中的“我是优秀解说员”:让事先准备好“六一”照片的同学,把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分享他的快乐。“比比谁最快”是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求学网。在同学都学会了之后开展竞赛,比比谁最快。可让已经学会音序查字法的同学先展示,一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他们体验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介绍查字方法,教同学查字。这样的设计,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这样的教学环节,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像、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命方式,得到和谐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我们每个教育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沿着全面发展的轨迹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随时质疑,保留看法,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个性尽情展现。答案不是唯一的,语文教学才是精彩的。

语文园地七课件【篇5】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三、内容

1、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2、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四、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五、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article/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article/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语文园地七课件【篇6】

【教材简介】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我的发现”是第一课时训练的内容,它包括:

一是识字,让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认识“票”、“元”、“旦”、“值”、“篇”和“遍”这六个汉字 。

二是读六个带有“张”的词语,体会“张”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即“一字多义”。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汉字规律,小结“减一减”“加一加”两种识字方法并运用方法识字。

2、初步发现并领悟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造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识字。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同一个字的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多个意思。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出示动画课件:

学生已经认识的、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的生字,直观感受旧知“加一加”“换一换”的识字方法。

二、我的发现

1、学生借助拼音识字:

自主认读“我的发现”中的熟字和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观察本次训练中的熟字和新字,发现了什么?

3、学生小组交流个人的发现,互相补充。

4、全班交流,补充:

老师引导学生从字形、字音、字义等不同的角度发现汉字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评价激励学生学会观察,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倡个性化的学习。

5、识字金点子:

学生介绍自主认识新字的独特方法。

6、总结“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减去熟字的偏旁就可以记住了新字。它们的读音和字形有相似之处。

7、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并创造语言环境帮助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重点理解词语“元旦”、“满山遍野”,多媒体出示场景“满山遍野的白雪”、“漫山遍野的小花”,借助图片场景直观理解词语,并练习运用词语说话。

三、我会认

1、识字大比武:

开火车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条上的生字。

引导学生评价,培养倾听的好习惯。

2、识字方法大交流:

渗透课内外的衔接──学生展示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在课外识记的新字,交流识字方法,鼓励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在生活中识字。

3、拓展识字,提供平台,激发识字兴趣:

出示自编字族文:

苗苗学素描,

用眼瞄一瞄。

小猫玩铁锚,

乐得喵喵叫。

设计意图:识字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识字方法的发现,并运用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了“扶──辅── 放”三个层次的教学,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减一减”识字方法,这是直接方法的学习,渗透“发现”的意识,教给学生发现的方法,如观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识字,达到巩固识字方法的目的。最后,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并运用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授后拓展学习内容:以“你还有哪些认字宝宝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积累和运用,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走到哪儿都能找到自己识字的内容,体现新课标中大力提倡的生活中识字的观点。出示“字族文”,学生会很快发现“苗、描、瞄、猫、锚、喵”这些字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阅读,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不断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四、读读想想

1、边读边想,词语积累:

⑴ 课件出示:

带“张”字的词语:

张贴 一张画 东张西望 开张 张爷爷 张开嘴巴

⑵ 初读词语,读准字音,如:

“张”翘舌音。

“张爷爷”中的“爷爷”的正确读法等。

⑶ 边读边想:

从这些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2、自主学词,寓教于乐:

⑴ 你想读哪个词?为什么?

⑵ 学生自主读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张爷爷”中的“张”是姓。

班上还有那些同学姓“张”?

“一张画”。出示实物──一张很漂亮的画。

学生把画贴在墙上,理解“张贴”。

⑶ 游戏“表演双簧”:

老师说词语学生做动作。

理解“张开嘴巴”“东张西望”“张贴”“开张”。

⑷ 总结:

“张”在不同的词中表达的意思不同,它表达的意思很多。

3、字词拓展,开阔思维:

⑴ 师生共同游戏:

老师扮字宝宝“打”,学生组词,并鼓励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理解表达词语的意思。

⑵ 学生分小组玩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

了解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设计意图:“读读想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交朋友的形式,通过动态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中读、思考和发现.采取多种方式理解词语,如游戏──我说你做,用动作表达词语的意思;实物──理解一张画中“张”的意思;过程演示,理解什么叫“张贴”,引导学生由表层的发现到深层的理解,初步体会到“一词多义”,易化教学难点。再通过 “打”字的延伸教学, 学生通过“找朋友”的形式进一步感知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语文园地七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正确认读、积累“卫生间、牙刷”等11个词语,认识“卫、刷”等8个生字。

2.能根据生活经验将词语分类,培养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3.发现反犬旁、鸟字边、虫字旁所代表的含义,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

4.借助插图,积累表示心情的词语,结合生活情境,体会四种不同心情,并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5.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画鸡》。

6.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三只白鹤》,和大人一起读边思考,并能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判断。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积累“卫生间、牙刷”等11个词语,认识“卫、刷”等8个生字。

2.发现反犬旁、鸟字边、虫字旁所代表的含义,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

教学难点:

1.发现反犬旁、鸟字边、虫字旁所代表的含义,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

2.结合生活情境,体会四种不同心情,并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准备: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课件播放喜羊羊起床、穿衣,来到卫生间的动画。出示:喜羊羊早早起,来到卫生间要考考你。)

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卫、巾、刷、皂、梳、盆。

(1)读准字音:刷shuā、皂 zào、梳shū。

“刷”和“梳”是翘舌音,“皂”是平舌音。

(2)认清结构:“卫”和“巾”是独体字,“刷”和“梳”是左右结构的字,“皂”和“盆”是上下结构的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4.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他又说了什么:“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这五种物品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出示。)

6.引导学生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并一一课件出示: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

7.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擦”和“澡”。

8. 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导言:由于同学们表现非常棒,现在喜羊羊带我们去动物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

2.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小狗队,并相应出示生字猫、猴、狮。

(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反犬旁”。)

(2)引导学生思考“反犬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

(3)导言:这支队伍想扩充,哪些动物还可以参加呢?(预设:狗、狼、猪、狐狸等。)

3.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小鸟队,并相应出示生字鸡、鸭、鸦。

(1)导言:观察生字,你又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鸟字旁”。)

(2)引导学生思考“鸟字旁”的字又和什么有关,再举几个例子。

4.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蜘蛛队,并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

(1)导言:最后一支队伍比较特殊,看看都有谁。(生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又有什么相同点。(课件出示“虫字旁”。)

(3)“虫子旁”的字多数和虫子有关,学生举例子。(螳螂、蟑螂等。)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导言:虽然这三支队伍相差悬殊,但是,大家看在第一场“穿针引线”比赛中,在蜘蛛队长的领导下,他们取得了第一场胜利。

(1)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表情,你想到了哪个词语?(课件播放比赛场景并出示:高兴。)

(2)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高兴。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平时生活学习中令自己高兴的事,然后学生代表汇报。说的比较好的句子教师板书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队伍是什么表情。(课件出示:难过。)指名回答难过的事情有哪些,师生共同评价。

3.课件出示狮子生气的面孔,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生气,看见过谁在什么情况下生气。

4.课件出示蝴蝶受惊的画面,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描述蝴蝶,了解体会什么是害怕,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害怕。

5.指导学生用这四个词语各写一句话,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工整。

6.小结:高兴、难过、生气、害怕这四个词语描述的是心情,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你还知道哪些情感表现呢?(愤怒、伤心、兴奋等。)

第二课时

一、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导言:运动会各项比赛进行得热火朝天,这时喜羊羊发现了什么呢?

2.喜羊羊发现这次运动会要求运动员们读出古诗后,才能起跑。

3.教师播放古诗《画鸡》的多媒体课件,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4.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5.同桌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

6.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7.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明朝诗人唐寅写的。请你一边朗诵古诗,一边看图,看看大公鸡的样子,想象公鸡打鸣叫醒千家万户的情景。

8.课件播放《画鸡》的公鸡插图,学生一边观察公鸡的样子,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诗意。

9.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二、共同阅读,感悟道理

1.导言:同学们请看,天空中飞来了三只美丽的什么动物?(课件出示:三只白鹤)这三只白鹤想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来听一听吧。(课件配图播放故事。)

2.学生初步了解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发音易错的生字。

3.指导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哪只白鹤找到鱼了呢?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讨论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6.布置作业:回家和大人一起来朗读这个小故事,并把你学到的内容讲给大人听。

语文园地七课件【篇8】

【学习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

2、能独立识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课外学习所得,展示与同学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1、课堂小练习。

2、生字认读卡片。

3、“辩论会”的活动主题牌。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六组词语的共同构词特点:重叠形式相同;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1、请学生自由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哪些相同之处,再读读这些词语,注意把握这些词语的朗读节奏。

2、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浅浅──( ) 高高低低──( )

长长短短──( ) 粗粗细细──( )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由练读四组同偏旁的字,说说每一组中的字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 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这些字词的意思。

⑶ 通过组词的形式,认读记忆八个生字。

⑷ 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识记。

2、我会填:

⑴ 看题目,说说这道题要我们干什么。

⑵ 仔细读读每一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⑶ 独立完成练习。

⑷ 四人小组交流互改,有不能确定正误的,提出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

3、我会读:

⑴ 自由练读。

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懂得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

⑶ 提出不懂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

⑷ 交流该怎么来读这首诗,再自由练读。

⑸ 赛诗会──年谁读得最好。

〖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请一位学生把教材提供的材料以第一人称讲述,并向全班同学求助。

2、小组讨论:他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4、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老师小结。(两种情况:一是把小龙的名字记下来,二是不要把小龙的名字记下来)

5、小小辩论会:

⑴ 学生按观点不同分成两队,先分小组讨论搜集支持本文观点的理由,再在本队中确定三位辩手,帮助他们准备发言。

⑵ 双方辩手陈述。

⑶ 自由辩论。

⑷ 老师小结。

〖展示台

1、请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

2、让学生说说作为公民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小结,并启发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4、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已经为集体为社会做了些什么。(如果有实物可以展示并作介绍)

5、再想想说说还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做些什么。

6、展示自己或几个人合作的关于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2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的内容浅显易懂,重在让学生感受小男孩体贴父母的童心再结合自己作比较。让学生懂得爱不光是父母给我们,我们也同样可以给父母。

语文园地七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清文章主次、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2.了解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学写一段文字,提高书写速度。

5.诵读古诗词,积累优美词句。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说一说每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让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交流《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写了什么?(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元宵节)为什么这么写?(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3.交流学习心得。

①《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八儿等粥写得详细,一家人喝粥写得简略。八儿等粥之所以写得详细,是因为通过八儿母子的对话以及八儿渴望吃粥的心理描写,更能表现出腊八粥的色香味美,及一家人温馨美好、其乐融融的氛围。而对一家人吃粥这件事,作者别出心裁地用简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家人吃饱后的情景,对表现腊八粥的美味,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

②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表达清楚。要做到详略得当,首先应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哪些次要内容,然后主要内容详细写,次要内容则要简略。

③写人的文章,首先确定好想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围绕中心选材,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详写。

4.小结: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一点,而次要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读后交流:“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都是“全部”的意思。“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都是“取得第一”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避免重复,让文章表达更生动。)

(二)第二题。

1.课件展示问题: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

建筑上雕刻蝙蝠:

2.学生自由交流。

四、学习“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书写提示里的文字,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1)大小相兼。每个字字形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被包围部分大小适宜,周围留白越小越好。

2.学生照样子写一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强调书写速度)

3.师生交流、评价。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日积月累”的诗句,注意读准“晞(xī)”的读音。

2.学生交流诗句意思,明白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出语意就好。)

3.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明要珍惜时间。)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如何珍惜时间。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抓住特点介绍事物、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学习了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了解了不同习俗的寓意,同时积累了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同学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抓住特点描写、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词语比较,了解了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意思的表达方法。

3.结合生活体验,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丰富了生活体验。

地形图课件推荐10篇


欲深入了解此话题,可参考“地形图课件”,请接着阅读本文相关篇章。教学计划和课件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老师精心策划,每一份课件都注重难点和重点。制作出优秀的课件不仅能够增加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果。

地形图课件 篇1

等高线的相关计算

(1)两点相对高度计算A、两点均在等高线上,直接读数相减的差值。B、两点介于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但不等于最高和最低值,假设a点海拔高度为n1

(2)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但在悬崖峭壁,等高线可以重合。

悬崖高度的计算方法如下:A、悬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海拔)的计算重叠于断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等高距为h,则:m≦顶部绝对高度(海拔)(3)坡度:tanα=H/L井的深度:h=a-b

选址①选建水库坝址: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

②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③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④建海滨浴场、码头: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深水港湾。

⑤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⑥铁路、公路、引水线路、输油管等选线:公路、铁路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引水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输油管线尽可能知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⑦居民区选址: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洋流1.(P57)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刚好相反。

2.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

3.(P57)冬季洋流的分布:图3.5;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巧记:北半球呈“8”字型,南北球呈“0”字型。方向规律是逆顺逆顺)

4.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夏顺冬逆)

5.北大西洋暖流: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

6.四大渔场的形成:(1)寒暖流交汇形成:纽芬兰、北海道以及北海渔场。

(2)受离岸风影响:秘鲁渔场。

7.厄尔尼诺现象:来自秘鲁附近的海区,是赤道暖流向南流动,引起秘鲁沿岸水温升高。引起秘鲁、厄瓜多尔形成洪涝灾害;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旱灾。其大气环流图: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P61)水量的丰歉: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亚洲。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我国位于第六位。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时间——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4.合理利用水资源:开源节流。

地形图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基础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本节课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课堂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2、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底和坡度陡缓;了解绘制等高线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等地形形态。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遇到的地理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示意,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三图;动手制作山体模型;学生绘制等高线。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植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识别山体部位。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易混淆。估算海拔。

5、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

二、说教法选用

1、“海拔和相对高度”。通过提问:为什么楼房河人说西岱顶的高度为800多米?而我们却说西岱顶的高度为1544米?从一座山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高度?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的理念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2、等高线。由海拔引出等高线,通过视屏(演示法)让学生体会等高线制作过程及原理,绘完等高线后重叠成山地模型。并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制作山体模型,来增强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动手操作法)。

3、判读坡度的陡缓与估算海拔。

通过(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识别山体部位。

多媒体演示以及山体模型(演示),经过(讲练结合法)完成目标。

三、说学法

读图分析,动手根据等高线制作山体模型,对照山地模型和五种山地地形形态,比较和归纳“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的特征,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坡度的陡缓,问题探究,讲练结合等。这些都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是自我破解难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我们家乡著名景点西岱顶去旅游(播放西岱顶自认风光视频)。刚才大家是否感受到了西岱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起伏状态呢?那么,我们又怎样把这高低起伏的状态在平面图上反应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出示想一想,七年级刘涛同学从老师那里知道西岱顶的主峰是1544米。可是刘涛暑假和同学到西岱顶去旅游,楼房河小学的袁宁却告诉他,在他们那里看到的西岱顶主峰只有800多米。这下刘涛就不明白了:同样是一座山,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高度?你能不能帮助刘涛解答这个问题?设置悬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海拔和相对高度

(1)学生读图分析比较海拔与相对高度的不同(课件出示课本图1。34地面高度的计算)

(2)教师讲解概念。

(3)回归解决生活地理问题:西岱顶的两个高度分别是什么高度?

三、等高线地形图

根据海拔承转到等高线地形图

(1)演示等高线地形图制作动画,由学生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以及什么是等高线。并由此引出等深线和等高距的概念。

(2)动手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制作山体模型。

(3)问题探究:

估算海拔,讲授估算海拔的方法;计算相对高度。

通过选择容易上山的路线认识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山体模型上指认山体部位的基础上,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五种山地形态,比较和归纳出五种等高线形态的特征,尤其是“山谷和山脊”。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

五、小结与作业小结由学生谈收获(更容易反馈学习信息),作业由学生自行设计(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地形图课件 篇3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及分层设色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和坡度陡缓。3.情感态度与价值。

从多方面培养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能力,是今后建设祖国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 1.等高线的判读。2.地形图的判读。3.了解常见的地形类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但是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生答: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所以我们先要学会等高线的判读。

【讲授新课】

1、等高线的判读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

师生归纳: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说某地的海拔就是指它的绝对高度,而所说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指两地的绝对高度之差。比如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这里所说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知道山脉的海拔的情况下,怎样将立体山脉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图。

(珠穆朗玛峰)

(1)什么是等高线?如何制作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

在电脑上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以及使用马铃薯做等高线的过程图,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等高线。

【小结】什么是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2)如何利用等高线示意图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起伏状况。一般来说,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3)山地等高线有哪几种形态

在电脑上展示山地等高线的五种基本形态,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对应的五种基本形态对应的地形图是哪一种,然后老师引导指正。

【小结】山地等高线有哪几种形态?山地等高线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基本形态。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顶.(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5)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山地等高线基本形态)

2、地形图的判读

(1)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2)陆地有哪五种地形。

【小结】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制作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表面起 伏不定,可以划分为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地形。

【提问】在地图上怎么判别地表的高低起伏?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立体感强,它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对高度,所以它既能表示地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种地形类型.所以分层设色地形图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

【提问】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怎样的?

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高山用棕褐色.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活动】在下图中,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好?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断,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知道图上各种地形的含义与特点,可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来理解记忆。知道学会根据不同的颜色识别不同的地形,是阅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

地形图课件 篇4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经由教授教养索求,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及等高线特征紧密连系,且把等高线特征取所反映的地形概括成简短诗句,解释含义,学死易把握,而且使同学们乐于其中。教授教养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等高线,海拔出,两山之间是鞍部,

陡坡密,缓坡疏,陡崖就在订交处,

低弯脊,高弯谷,山峰之处有标注。

“陡坡密,缓坡疏”,在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呈现相对密集,线取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反之为缓坡。

“两山之间是鞍部”,在紧邻的两个山峰之间,就是鞍部所在。

“低弯脊,高弯谷”,“低弯”是指向海拔低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脊所在;“高弯”是指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谷所在。

应用逆口溜,学死记忆起来容易。

“陡崖就在订交处”,等高线是不克不及订交的,若出现等高线十分临近,从视觉上看是“订交”了,那么这个地方就是陡崖所在的位置。

“等高线,海拔出”,阐明等高线产死的基础依据是海拔,海拔相同的各点毗邻成线就是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称。

地形图课件 篇5

1.读某地区年等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10分)

(2)近日德国多家媒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手在图示地区建设一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试分析在此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6分)

(3)该地区城市中人们通过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降水多于郊区,这对城市与郊区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影响说明原因。(4分)

【答案】

(1)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递增。

原因:南部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较少;自南向北,气候逐渐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晴朗天气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增多。

(2)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能量多;靠近欧洲,市场需求量大。

(3)城市的太阳辐射量要低于郊区。原因:城市的阴雨天比郊区多。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的等值线总结规律。读图可知,图中等值线自南向北数值越来越大,且基本与纬线平行。影响太阳能强弱因素有纬度、天气、昼夜长短等。南部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少,北部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多。

(2)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能源、市场等。该区域太阳能能源丰富;从社会经济因素看,靠近欧洲,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3)城市太阳能辐射比周围弱的原因从城市热岛效应、空气尘埃等方面分析。由于城市温度较郊区高,且多尘埃(凝结核丰富),气流上升,多降水。

考点:等值线分布规律及原因工业区位因素城市热岛效应

读某值线图,图中数值a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沿岸暖流

C.地形因素

D.夏季风影响

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等高距为l00米,则①坡的朝向为()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3.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

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B.①处山坡降水较多

C.②处为山脊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得好

4.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处吹偏南风

B.②处易出现锋面

C.③处降水较多

D.该地区天气晴朗

【答案】

1、C

2、D

3、B

4、B

【解析】

试题分析: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图中数值a

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等高距为l00米,图中数值a

13.若该图为等高线图,图中数值a

4.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图中数值a

【考点定位】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等高线图判读,坡向、阴坡、阳坡的特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名师点睛】同纬度地区,影响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沿海地区有洋流影响,夏季风影响,凸出方向与风向应一致。山谷地形谷地北侧是阳坡,谷地南侧是阴坡。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东南风影响,谷地北侧是迎风坡,降水多。低压槽处易形成锋面。

地形图课件 篇6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学习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及不同地形的关系;

2、难点:掌握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体验探究法、多边互动法、读图分析法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泥、解剖盘、细线等。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制作山体模型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谁记得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 学生: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教师:很好!这三个基本要素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的地图,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学生:(预习)要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教师:对!这就是本节课讨论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教师:(展示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想要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展示图1.34)思考一下问题: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是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

学生: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教师:所以,我们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形成了等高线。看图1.35,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数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是海拔的数值。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相等。

教师:(出示模型)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做等高距,我们用等高距相等的多个平面,水平切割山体,然后将等高面的边缘垂直的落到同一水平面上就得到等高线地形图。(播放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教师:通过等高线的特征,我们就可以识别山峰、山谷、山脊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展示用花泥的自制的山体模型)

学生:指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

教师: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后,同学们想不想亲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 学生:想!

教师:想画图,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展示制作山体模型的要求)学生活动:5~6人一组,教师发放材料用具。

1、将花泥雕刻成山体模型,要求刻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等部位(坡度要明显、结构要清晰)。

2、用手擦拭山体模型表面,使其光滑自然。看哪组雕的部位最完整、最清晰,注意安全!找两组同学结合自制的模型,介绍山体各部位名称。教师:模型制作完了,接下来做什么? 学生:画等高线。

教师:需要哪些工具定位等高线呢?

学生:用尺、牙签确定等高线后,用刀切,发现不易切割、等高线切歪了,切割面不平整等问题。

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找学生演示)一名同学将模型放入盒盖中按住,另一名同学将细线拉紧,紧贴盒盖边缘,完成对模型的切割,以此类推,每切一次间距都相等。怎样保证每次切割得到的等高线能落到准确的位置上不偏离呢?用什么工具帮助你?

学生:要定位,将一张白纸放在解剖盘中,山体模型至于解剖盘中央,用两只竹签从两个山顶处垂直插入山体模型,要穿透纸张和蜡板,描出等高面的边缘即可,拔出来进行第二次切割,依然用牙签固定在原位,继续画图,以此类推,保留切割的每一部分,切割完毕后,重组山体模型。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学生活动:等高线的定位和切割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展示要求)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在你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标出每条线的海拔。假设第一条等高线海拔为0米,每切割一次海拔增加100米。

2、在图中标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等。

3、思考:陡坡和缓坡,等高线疏密有何差异?(陡坡——密集,缓坡——稀疏)山峰、山谷、山脊、陡崖,等高线有何特征?(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到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图1.37中,从B、C两点出发爬向山顶A,哪点更容易?(C点,等高线稀疏,坡缓)

(三)课堂练习:课件展示图片,辨认各种地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等高线的原理、绘图方法、及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征,也是本节的重点。同学们画的地形图非常好,课后同学们在你画的地图上,把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得到了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不同,海拔高度也不同。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1、海拔

2、相对高度:海拔差值

3、等高距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陡密缓稀

2、山峰——从中到周逐渐降低

3、山脊——向低处凸出

4、山谷——向高处凸出

5、陡崖——重叠

九、课后反思:

地形图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问题研究,该节课主要是要求同学们能够对于前面知识的运用,能够结合所学分析住房应考虑的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负效应,对于城市化我们应该如何冷静的分析面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知识目标:购房影响因素;理解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含义及特点,能够分析材料现象。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自身因素,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合理地选择住房。

情感目标:树立对于城市化应有的情感态度,结合自身不要随意的判断一件事物的好坏。

二、说教法

小组探讨、调查研究、对比归纳

课本资料、多媒体

三、说学法

1、利用课前小组探究形式对所学问题进行相关调查,培养学生深入生活交际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学习

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分析了住房选择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成果,总结出购房的原则性问题,合理地指导我们购房。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因为事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调查过了,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都期待展现成果,故直接表现同学们的内心节约时间。

2.活动设计

课前活动:分成四组,对南京三个住房地段进行调查,新街口夫子庙、板仓、仙林,对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该地段的房价要求,居民的要求,居民为何要在该地段购买住房,基础设施设置等等其它与居民购房有关的因素。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小组探究形式对所学问题进行相关调查,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知识来源于社会还能培养学生深入生活交际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3.问题设计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在调查过程中是否发现一个问题,郊区的房子,特别是别墅,都是些高档居所,许多有钱人的居住场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居民都往城里挤,为什么还会有许多有钱人往郊区搬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逆城市化。

◆设计意图:承转过渡知识,从购房选择因素的学习过渡到郊区化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以启迪。

五、说板书设计

地形图课件 篇8

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以及美育目标,很好的把握学生心理,考虑个体差异进行系统设计。以下是“高中地理优秀说课稿”,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秀说课稿模板

。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欲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四.学法指导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段天气预报的画面)

介绍最近几日里齐市的天气变化,阐述要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感官上接受概念并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念,为下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适时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再度扩展,引出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为接受新知识提供依据】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地形图课件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交通布局及其影响一章中最后一节的问题研究课,

前面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还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这对研究南京

的交通主要面临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探讨有启发的意义,教材中给出的资料也有

助于同学全面思考自行车在交通问题中影响的大小和发展方向。

知识与技能:

1.在问题研究中初步学会探究学习。

2.了解南京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相应措施。

3.培养学生查找、搜集、分析地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调查或借助于图书馆、网络等手段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分析南

京交通问题及解决对策。

2、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3.南京交通问题解决建议措施。

二、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时要联系本章内容,分析交通方式对城市的影响。

1.利用图文信息,分析南京目前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2.通过师生分析、发现的学习,分析南京交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建议,并分析自行车应承担的责任和发展方向。

三、学习方法

1、学生课前积极搜集相关资料。

2、发挥团队精神,小组互助学习,积极探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交通方式是什么?

答:自行车

城市里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围绕交通谈谈有关话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南京主要交通问题。

提问:你们在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交通拥堵问题、交通环境问题以及交通安全问题都是南京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

进一步和学生共同探讨,南京的交通问题主要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工具造成的

环境污染,并和同学分析造成南京交通拥挤的原因以及是否与自行车有关。

归纳小结:

南京交通拥挤的原因:

私人小汽车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单一,轨道建设滞后于机动化发展进程

道路网体系和功能不完善

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存在问题

停车设施供应严重短缺

道路施工加剧了交通拥堵

交通管理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到位的地方

自行车和行人过多,并且不遵守交通规则

强调:自行车多并不是造成我们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例如多使用自行车,可以相对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但在一些混合车道地段,自行车多可能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

那么我们怎么去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明确道路分工

合理规划停车场

减少出行距离

错开出行高峰

加大城市道路建设

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重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提问:这组同学在幻灯片中提到城市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除了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带来大气污染外,还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什么问题?

这组同学基本同意自行车多是加剧南京空气污染的间接原因,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自行车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既环保又经济。只有当它在某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分的地段,影响车辆行驶速度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加剧空气污染的间接原因。

那么我们针对交通工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除了这组同学提到的三点解决措施以外,我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解决方法吗?

归纳小结: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加强道路绿化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提高车速

制定相关法规严禁各种车辆违规鸣喇叭

在噪音严重的地区设置先进的隔音设施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自行车过多并不是造成我们南京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但自行车多并且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确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从这方面来讲,在一些混合车道地段,自行车是造成空气污染加剧的间接原因。那么在我们南京到底是应该鼓励自行车的发展还是限制自行车的发展呢?

学生辩论:鼓励自行车和限制自行车

小结:针对我们南京的实际情况,《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的建议稿提出我们南京应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私家车的发展进行主动引导,并辅以有限的限制和差别化调控,更加关注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五、板书设计

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一、南京主要交通问题

交通拥堵

交通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的原因

三、交通问题的解决建议

四、自行车的发展方向

鼓励自行车和限制自行车

地形图课件 篇10

(一)开场白(略)

(二)教材简介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陆地环境》中的内容。本单元是自然地理知识最为集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单元;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土壤以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后而编排的,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从课时容量考虑,教材有选择地讲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害本身的基本知识、危害、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等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特点之二,是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是相吻合的。

(三)理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进行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点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抓住各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也就把握了地质灾害知识点的要领。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把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造成的危害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

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教材以动态和联系的观点分析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中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视频和图片,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五)优化出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经历和目睹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过程,虽然他们可以从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上获得有关资料、信息,但仍然有欠完整和系统。由于条件所限,传统教学也只能以小量的图片和资料可以辅助讲述,学生对各种地质灾害的感受比较平淡和肤浅的。我们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地质灾害现场观察、体验后进行教学。但在网络环境下,充分的收集资料、信息,采用多媒体演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上述的不足,强化对学生的感受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视频素材和各种图片资料使学生观察到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等特点,运用类比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讨论各种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归纳出地质灾害的相关性,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进而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御重要性的认识。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视频演示、讲授、自学、讨论并辅以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由于本节内容中,要研究的地理要素较多,教学容量大,教师要注意控制教学进度,以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六)教学程序安排

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应以了解、学习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5分钟。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列举现实生活、生产中的事例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再介绍说明研究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例如可以播放视频――加利福尼亚地震发生后的视频一段,构建学生对地理图像的直观感悟能力,进而稍详细地以地震为例,说明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接着导入研究某一地理事物(现象)的一般方法,即先阐明地理过程,再逐步深入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举实例时,要强调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研究地理学离不开观察和分析,这既是研究地理的基础又是学生认知的起点。在让学生观察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地质灾害,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

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0分钟。

现代教学论认为,地理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有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功能。讲授地质灾害应着力通过现实生活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获得更多感性认识,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迫切性,强化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和心理震撼,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加深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在培养能力方面可按大纲要求,还应包括培养学生

地理微课件汇总10篇


根据您的需求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有用的信息:“地理微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做好教案并将其贯彻到教学实践当中。感谢您参阅本文!

地理微课件 篇1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1、编者思路:

(1)教材前后联系: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进。“日本”这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第一次单独讲授一个国家的教材。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国家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日本是东亚乃至世界的一个经济大国,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由于种种关系,学生对于日本较为熟悉也兴趣较大,对日本有很强的认识愿望。学习这一节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日本”一节自然地理部分,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等内容。这部分知识,可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及问题,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为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经济打下基础。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A、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B、地形特征。

C、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

A、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

B、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

C、学会学习国家的一般方法 .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利用学生对日本的熟悉,引导其自主探究,关键问题“引而不发”,不用成熟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得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有意义的。

C、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六、说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教学前要求学生先去搜集有关日本的资料,事先对日本有一定的印象。

[日本映象]

教师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课前搜集资料

倾听、感受、思想

培养学生独立积极搜集资料,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过渡讲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日本”了解一下这个国家自然环境。出示日本自然地理结构图。

[讲述]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了解一下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情境创设]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设问:某国试飞导弹出现故障,一下子坠落在30N-45N、140E-145E的海域,哪个国家会提出抗议?

利用日本地形图找出的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______岛、_____岛、__ ___岛、___ _ __岛等四大岛屿以及附近的小岛组成,东临 洋,西临 海。

日本的纬度位置是

你会自己分析英国的地理位置吗?

[组织学生交流]

以“牛刀小试”的形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行比较,通过设问:“结合日本国土形状,你能从上面的表格用简短语言概括日本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强调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人口密度大。

[过渡]日本这个国家经常听说地震、火山现象,们来看一下。提供日本的地震、火山视频及资料

设问:“有人认为:火山、地震是上天对日本人发动二战的报应,对吗?”

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

出示地形示意图让学生有个形象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读图,完成相应的练习

设问:“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设情境,学生讨论]

在冬季,北京的什刹海的湖面到处是欢快的溜冰的人群,而在日本东京的公园却有人在划船,这是为什么?

出示日本气候类型图

为了体现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气温、降水以柱状图形式体现与北京进行对比,得出“与亚洲同纬度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

学生比较 “大陆性特征和海洋性特征的含义?”

[复习小结]

出示本课思路分析结构图

[练习巩固]

课本:

P66-67活动题

调查身边的日本事物

思考:假如你是日本首相,依据日本自然条件你会如何发展日本的经济?

地理微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边疆地区,它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自然资源丰富;新疆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和农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新疆作为案例有鲜明的代表性。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疆自然环境特点,能绘制新疆“三山夹两盆”简图;

(2)会运用地图描述新疆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得出其制约因素——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新疆地形与城市分布图、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和有关材料,师生一起绘指制新疆“三山夹两盆”简图,让学生理解新疆的自然条件及其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念。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山夹两盆”地形特点及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难点: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地区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2)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树立人地协调和哥持续发展观念。

二、说教法

1、本课运用读图分析法、讲解法、绘图法、启发式教学法。

2、教学突破:

(1)对于“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色:运用板图使学生加深印象,借“疆”字巧记。

三、说学法

读图法、绘图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1、说导入:以“羊肉串”导入,直接明了。

2、说小结:较简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说板书设计: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五、说教学反思

本人的设计思路:动脑筋精心设计,尽量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从温故知新中学习,减少学生负担;想办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另外还查找较多的资料,相比较而言,学生准备不是很充分,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和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所以以后还要从放手让学生积极查找资料,主动学习方面,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效果较好,教学目标完成的比较顺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美中不足之处:学生胆子较小,回答问题没有平时积极踊跃。

地理微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⑵能力目标: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锋面雨的形成。

二、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地理微课件 篇4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次说课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在必修1、2、3的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接了必修1第二、三、四章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大气、水、地貌,并在此基础上,讲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地理环境作综合分析,从整体来认识地理环境,所以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阶段总结。同时,本节又是学习必修2,3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才能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可以说:本节教材是高中地理关于人地关系教学的转接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及体现。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基本内涵;能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利用地理过程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形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及组织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去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案例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如果将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会无从着手,但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获得新知。

2、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们“会学习”。在学法的指导方面,我加强了对学生的看图、读图以及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每一个主要知识点的教学,我都遵循: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理论的教学步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分析

1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复习知识:水循环的意义、大气环流的意义、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选取较浅的知识点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整体性的教学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

第一个教学目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概念内涵。

(1) 利用93页的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物质交换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2) 阅读92页“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文章,并通过填空提问的练习方式,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3) 通过92页案例1的分析,利用学生在生物课学到的有关生物循环的知识,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生物循环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4) 归纳小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个教学目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1)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阅读课本94页的文章,完成下面的探究问题。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有效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探究问题:A请描述藏羚羊的生存自然要素有什么,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分析羚羊的减少原因。

B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

(2)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利用课本95页的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探究问题:A用图表的形式,总结归纳案例中表达的演化过程中,地貌、水文、地面组成物质等均发生了什么变化?

B 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C 水土流失的例子是怎样说明统一演化规律的?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通过书本96页案例3,阅读图文“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并利用一副地理事物联系图,将森林变化而出现的环境的整体相应发生变化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准确分析地理事物如何相互联系的思维能力。

(3) 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归纳总结的目的是点明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并强调学生注意掌握本节的重难点知识。

4 知识迁移,拓展能力。

(1)利用西北内陆环境整体性表现比较突出的案例,利用地理事物联系图,使学生重新复习巩固新课内容—整体性的概念,并更加明确“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性表现的内涵。

(2)阅读资料“以色列的沙漠奇迹”,回答下列问题:

A、以色列人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

B、这个案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呼应了前面教材分析中提到的本节教材是高中地理关于人地关系教学的转接点,因为只有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才能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所以我设计了这两道题目。为即将开始学习必修2做好伏笔。

5 布置作业

1.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2.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整体性

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

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4.“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5、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A、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B.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地理微课件 篇5

一、地理“说课”的内涵、要求与评价

(一)说课的内涵及作用

1、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面对同行或评委,系统地说出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具的一种科研活动,一般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怎么教、怎么学)五个方面。

2、说课的作用:

(1)说课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

(2)能够展现出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编写图意及基本要求的理解程度;

(3)能够展现出教师对学生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

(4)能够展现出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了解程度;

(5)能够展现出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6)能够展现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7)说课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备课、上课的理性认识,促进教师自觉地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大纲、教材,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所以,说课是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已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二)说课的内容

1、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上课主要是体现备课后的操作过程,重点是解决教什么 、如何教的问题;

而说课则主要是体现在备课的思维过程,重点是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说清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说课的重点在于“说理”。

2、说课的一般程序:

(1)说教材

①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主要是介绍这段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哪部分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所学的那些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它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

②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确定的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③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材重点的确定依据要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基础和年龄等方面来说明。

教学难点的依据,要从造成学生难懂的原因来说明。学生难懂得原因,一种是教材内容较深或概念比较抽象;一种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或基础知识。有时难点和教学重点重合,如果难点属于教材内容的次要部分,则要说出教学时对难点的突破办法,占用时间等。

④说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法、观点等),由书面文字形式加工、转化为课堂教学“导”的形式的创造性行为。说教材处理应说教材内容的取舍和重点的选择,说出如何依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哪些内容应总结概括,哪些内容需解释发挥,哪里需详讲,哪里需略讲,以及这样处理的理由等。教材处理是否恰当,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在教材处理过程中,要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有创造性,既不要迷信教材,又要符合教学各方面的具体要求。

(2)说教学方法

①说教法选择及其依据。教法的选择,一要考虑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二要考虑师生的劳动付出是否最少。选择教法时,一定要遵循教有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一般一节课以一、二种教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教学中只有“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才能使教学生动有趣。一旦确定了教学方法,就应该介绍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什么途径有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运用此教法应注意哪些问题,自己的改进意见和创新是什么等。

②说教学手段及其依据。教学手段是指教具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选择教学手段时,要考虑到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教具的选择一忌过多、使用过频,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具的展览;二忌教学手段过简,不能反映地理课的特点;三忌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不能起帮助作用。说选择教学手段的依据,一般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年龄、学校设备、主要教具的功能等方面做出解释。

(3)说学法指导

学法就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学法指导就是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种能力?学生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需要克服,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科学的学法的指导,是智能发展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

地理课的学法,主要包括学习地理感性知识的观察方法,掌握地理理性知识的逻辑方法,再现与保持的记忆方法、学习地理图表技能的方法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学法指导的依据,可以从说课的智能发展目标、学生基础和年龄特征,教学选择与教学手段等方法说明。

(4)说教学程序

①说教学思路设计及其依据。

教学思路主要包括各教学环节的时序安排及其内部结构。这是说课更为具体的内容。合理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说教学程序设计,一般先说课型,确定课型后,再说明准备安排哪些教学环节,各环节的进行步骤、主要内容等。

如导言设计,这样导如有什么好处,效果如何;先说内容分几个段落?各段落讲、读、练的安排设计,如何提问和组织讨论,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分段落的教学如何形成高潮,高潮以后如何“调节”?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最后又怎样结束等。整个教学思路要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教学结构力求优化,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并联系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和教学方法等说出依据。

③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说板书设计,主要介绍这堂课的板书类型是纲要式,图解式,还是表解式等?什么时候板书?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使用黑板?如何使用彩色粉笔等等?板书设计要注意地理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文字要准确、精练、醒目。好的板书内容能系统反映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思路,并借此启迪学生的学习思路,是接通师生思路的“媒介”。板书接通了全部信息的关键点,是全课的纲要,见板书而知其教学内容和功效。板书设计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项反映教师素质和能力。说课前应将板书设计好,说课时展示给观众。说依据可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本身特点等加以解释。

地理微课件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第__章第__节,题目是________.课型是新授课。下面我就教材、教学法设计、教学程序三大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展示一下我的说课设计。首先说教材。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在整个自然(人文)地理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且贯穿本节很重要的一条线索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来指导生产生活。

其次说说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 有部分教学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知识原理性比较强。

2、教材安排上增加地图,减少文字叙述,主要是问了增强直观性,以减轻难度。这符合"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地理就是在地图上说理"的地理学科特色。

3、 教材内容有较强的比较性且知识前后联系密切,可采用比较法教学。

4、 学生在以前的知识中有相关知识积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相关认知。因此,教材内容对学生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5、 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教材选材的实用性原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如下三位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

分析:

理解: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对本节课所学的的地图及文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再把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进行交流或当众表达。培养学生观察、读图析图能力、归纳能力;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竞争的能力。高中地理辅导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地理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并逐渐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及科研,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通过对本课中原理性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每节课教师都在这些方面对学生有积极期望,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学生会逐渐具备这些能力,并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目标的确定及分析,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

重点是:

确立依据:1.这部分知识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现实生活联系特别密切。

2.涉及到知识较多而且比较难以综合。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本节课问题时相对较弱。

难点是:

依据:1.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对高一学生来说,空间思维能力较弱,难以理解。

2.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

以上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我再说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一、教学方法

"以学定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问题导学法: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按照问题去读图读书,先自己学会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独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且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3.以地图为载体的情景教学法:对这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将其制成富有动感的色彩鲜艳的画面。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变成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地图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线索,有助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二、学法指导

新课程倡导 "教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有"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学习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课堂上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地理学习方法,以适应社会高速发展。本节课的学法指导如下:

1.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及图表。培养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学会知识迁移,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去指导生产生活。

2.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包括图表、投影、视频等电化教学。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中所设计的教学法指导及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法呢?接下来我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分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七个环节。

一、复习提问。"温故知新"及建构主义中提到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他们都或多或少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些知识积累或生活认知"的理论,因此,我设计课前复习环节。提问的方法,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助于课堂教学程序的随机调整。

二、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地理图片。创造学习氛围,设置悬念,引入新客。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这样导入,可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讲授新课。

环节一:1、问题导学。教师出示问题,该问题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把重点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学生先自己完成问题。自己学会一部分知识,对重点有不同程度的掌握。

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逐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2、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刚才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渐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学生在每节课上课的前25分钟的时间,注意力最稳定。因此就在这段时间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在学生的自学及教师的点拨中,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逐渐到位。

环节二:1、教师出示问题。该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难点。

2、 学生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每节课的后20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不稳定。可以设置讨论活动,在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升学习效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进行突破,不会的学生逐渐学会,已经学会的学生在向其余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提升了分析归纳、对比综合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四、巩固复习

在对重难点都学习完之后,教师提供两个比较简单的巩固习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主动探索学习,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让学生品尝到学会的滋味。

五、课堂小结

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然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

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六、作业布置

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体现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延伸巩固。选做题选择开放性的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可以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基本上我在黑板上的主板书就是现在展示的这些。其余详细知识点在多媒体幻灯片上还有展示。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程序三大方面进行了说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问题导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地理图表作为本节课的主线。课程设计符合新课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特点,也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地理微课件 篇7

一、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化承接了上一章人口的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可以理解为对一、二节的呼应和升华,本节的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背诵出城市化的概念;

(2)分析说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推动因素;

(3)说出城市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出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的证据,再结合材料判断一个区域城市化的阶段;

(2)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科学城市发展观,尊重人地和谐发展。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

(2)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

2.难点:

(1)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征判断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水平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根据课标的要求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作为本节的重点内容。而城市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变化发展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区别明显,但在过渡阶段却兼有两个阶段的特点,所以给学生具体分析判断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时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城市化的形成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同时借助多媒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学习成果。

四、学法指导

城市化发生在我们身边,前面又学习了一系列城市特征,学生有了对城市的基础知识,但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对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征仍存在较大的疑惑。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课采用结合乡土材料,案例呈现,通过分析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剖析,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地理问题。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作业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导入环节3分钟,新课教学30分钟,作业小结7分钟,一共40分钟。

(一)联系生活,设问导入

由于学生对于“城市化”这个名词比较陌生,但前两节已经涉及了一些城市的基础知识的具体情况,再加上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采用结合具体时事热点材料,引入本课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回忆20xx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从这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出发,谈谈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了很大的影响,再把城市发展与地理结合,引出“城市化”这个地理专有名词,最后设问:城市化是什么呢? 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由此进入新课——城市化。

(二)新课教学

1.理例结合,明确概念

在引入新名词“城市化”后,首先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从1985年发展到20xx年有些什么区别,并根据这些变化试着提炼出城市化的概念,之后再结合书上给出的概念加深记忆。要强调概念中的四个关键词:过程、人口、农村、城市。要明白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不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里人口是重要的参与元素,人口在农村与城市间的迁移活动,引起了城市化。

2.常识回忆,层层递进

在理解了城市化的概念之后,要剖析城市化发展的动因。要从现象观察到本质提炼,用两个城市化发展的现象原因引入根本原因。第一、著名女歌唱家董文华唱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奇迹般的崛起座座城”,这两句歌词反映改革开放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动力啊,这

地理微课件 篇8

一、 本课题提出的思路

此次出课正赶上高一地理总复习结束期间,第二轮综合复习基本结束,马上就要会考了,在会考考纲中有明显的规定,读图分析题占30分,以中等难度为主,属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有必要将学生掌握得并不太好的内容综合复习一下,特制定了本课题。知识点涉及地图的定向、等值线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气候类型图的判读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但容量大,而且效果好。

二、 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图,地图的定向属于初中地理的内容,但有不少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另外这部分知识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知识,有必要进行复习,日照图的判读,是高中地理上册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试必有的内容,可以充分考察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会考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判读等压线图,在图上判断高、低压中心;空气运动方向;风力大小;天气状况等。气候类型图的判读也是会考的考点之一。因此,我将日照图的判读和等值线图的判读及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重点;将等压线图的判读和日照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难点。

三、 教学过程与方法

由于是专复习课,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说的话留给学生说,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导&”的作用,并且要把学生的话概括起来,形成方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一)地图的定向

采用三个练习题,让学生总结地图定向的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概括出地图定向的基本方法: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向,同一条经线表示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表示东西方法。

(二)日照图的判读

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利用本人依自己思路制作的课件,讲清日照图的类型,然后让学生判断各种日照图中的晨昏线、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情况,最后总结出日照图的读图要点:晨昏线的判断依地球自转而定,地方时的判断应在赤道上进行(日出6时,日落18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判定应掌握计算的方法。昼长情况应看该点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提高效率。

(三)等值线图的判读

从等高线入手,带出等压线,重点落在等压线图的判读上,引导学生判断高、低压中心、天气状况、风向和风力的大小;温带气旋中锋面的判断及锋面天气的判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与,多说多写多做。

(四)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应抓住基础知识,气候类型的分类和特点。具体区分时应掌握依据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判断,然后总结方法,辅以练习。

四、 题外话

这是一节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我觉得应该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及时将素材积累起来,形成备课素材库,以备后用。同一学科应制作本学科的网页,收集各单元、各章节的素材,积累起来,形成一种共享资源。同时,为本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工作。

地理微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2、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3、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4、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5、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6、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美国工业特点以及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复备栏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知道美国的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这一切对于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国的经济发展特点

我来预习:

1、导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手机、福特汽车、柯达胶卷等。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

2、你知道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吗?(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等。

3、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并说明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4、美国有哪些产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轮胎、铅、载重汽车、发电量、磷肥等。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

提示:多看“阅读材料”。

5、根据以上“材料”学生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

6、引导:有人说:“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你同意吗?你能列举一些有关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其他事物吗?(航天飞机、微软公司、彼尔盖茨、爱国者导弹、大型轰炸机。

7、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

阅读P90页提供的材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美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过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它众多的工业产品和高水平的生活消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请学习下面一个标题的内容。

地理微课件 篇10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所选教材为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节,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显得非常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构建学生认识中国区域地理的“模”。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处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我在教材处理时,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问题设计注意紧扣课标,一般问题和重点问题采用不同的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②使学生明确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能够准确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简要评价其优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建与运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建设富强美丽祖国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与难点

为了充分体现标准要求及本节中心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能够准确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简要评价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本区域地理位置重要性的评价。

5.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课前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已具备了对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环境的知识与方法储备,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分析本部分内容的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学生来讲评价本区的地理位置是一项新内容,也是需要思维含量较多的内容。本区域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与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的有一定的不同。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逻辑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较快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具有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表扬、肯定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多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主要环节包括先学、后教、小结、当堂训练、拓展教学等阶段。这种教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计算机辅助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说学法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采用读书、读图、小组合作、探究、归纳等多种方法来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变“学会”为“会学”,从而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的活动,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高效、有序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同时展示三江平原、长北山天池、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森林景观等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图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展示学习目标

新课顺利导入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导读,增强重点和难点、唤起学生的注意,以调动学生知识储备,调整学生思维指向,作好目标实施的心理准备。

(三) “先学”阶段

1、地理位置:(展示自学指导一)

看课本P24图6-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6-2“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及第一自然段, 思考:

(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位置、范围,找出其邻国、邻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2)东北地区南北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举例说明)。

(3)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学生围绕思考题认真自读课文,特别强调图文对照,相关知识点在图上得到落实,独立思考,对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找出来圈点勾画注上标记。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时,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自学动态,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走下讲台,进行巡视,小声个别询问,掌握学生的自学速度,及时通报信息,对读书解题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鼓励,必要时作适当的指导。同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的问题,对其进行梳理归类,分清是个别性的还是普遍性的,以使“后教”有针对性,对普遍有疑难的问题,教师适当再给一段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力求解决,对还难以解决的做出标记,以待“后教”中解决。

【设计意图】

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根据“课标”和“教学指导”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力求精讲多练,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展示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本P25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思考回答:

(1)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种,经纬度位置是---?相对位置是指-?据此读P25图6-3、图6-4,判端哪一副图表示的是绝对位置,哪一副图表示的是相对位置?

(2)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的影响。

(3)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4)简要评价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通过上述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有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种,而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和评价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一个“感悟方法-知道方法-运用方法-习得方法”的完整过程,真正形成能力。

(四)“后教”阶段

“后教”是全面检查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断疑释惑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求学生,对照自学思考题逐一当堂解答,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对于全班性的共性问题,需要老师引导、点拨的问题,老师应充分点拨讲透,这将是本节的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与方法,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当堂训练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所要掌握的方法,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三环节,完成练习册P18-19页第一、二题内容。

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快节奏的当堂完成,教师不做任何辅导,对学生训练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提示纠正。

这种练习侧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初步运用的能力;从中找出哪些学生在哪些目标上还没有达到要求,从而及时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做到“堂堂清”,不给学生课外负担。

(六)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小结归纳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过程、方法、体验等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还有什么困惑?说给同学们,让我们再进一步。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况、列成提纲,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七、补充说明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我校正在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讲授中特别注意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要求,平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9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