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目录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 >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

祝福语通常是指对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景都会用的上。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专题给大家汇集了大量关于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精选等,希望丰富的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案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以下是本站为您收集的一些“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面的资料,不要忘记将这个网页加入收藏夹以备后续阅读。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的好坏在后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

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阅读全文>>>

2六年级数学教案集锦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1、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中有两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2)如果算式中有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里面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1)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1、谈话:同学们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个东西吗?(学生:是中国结)同学们喜欢吗?(学生:喜欢)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中国结可以吗?(学生:可以)

2、出示复习题(板书):① 18ⅹ4+18ⅹ6 ②(4+6)ⅹ18

3、会算吗?谁能说说运算顺序?

5、小结: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②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怎样使计算简便?(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6、今天我们也可以使用运算律来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二、自主探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现在,要做18个大中国结和18个小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米呢?

3、谁来说说看怎样列式?

4、师板书出其中的综合算式: 2323×18+×18 (+)×18 5555

5、师:像这样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我们就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会算这两题吗?和同桌互相说说运算顺序。

10、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以前学过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吗?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小结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①同桌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②全班交

阅读全文>>>

32024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希望查询“六年级数学教案”相关资料,您可以参考以下资料。教师在新开授课程时,通常会准备教案和课件,但教案中的知识点需要精心设计。精心编写的教学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的重点。阅读完毕后,请收藏本网页的网址,以便将来需要时能够快速找到!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统计活动经验,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分析,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二、说学情

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用途,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和保护有简单的了解,并通过实验统计了解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让学生学习统计与计算。培养学生动手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和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说目标

1.经历一个水龙头一昼夜漏水量测试和以此进行推测的过程,感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经历节约用水途径和方法的交流过程,促进节水意识的形成。

3. 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与节约用水相关的数学问题。

4.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重点:节约用水相关问题的统计与计算。

难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节约用水相关问题的计算。

四、说教法、学法

1、通过创设情境,围绕节约用水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让学生意识到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2、结合西南五省旱灾的实际情况,通过课件展示良田干涸、居

民生活用水困难等画面,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再进一步说出今后生活中应该如何节水。

3、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操作、讨论,和分析,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并测量一个水龙头在单位时间的滴水量,课中让学生计算一时、一日、一年的滴水量,再让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从而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环保教育。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情境:课件展示太空看地球的地球图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地球表面有很多的水,但是(出示图片2)淡水资源有2.6%,饮用水资源只有1% 。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

阅读全文>>>

4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六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旋转与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2

一、 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出示一个钟面)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师:看着钟面,想一想,这时你在哪,在干什么?

预设1:这时我刚到学校,在早读。(假如连续几个都是这样的回答,谁有不同的想法?)

预设2:这时我在家做作业。

……

师:钟面上都是8时,怎么有的同学说在学校早读,有的同学却说在家做作业呢?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1:这里的8时可以是上午的8时,也可以是晚上的8时。(等待一下……)

还有想说的吗?

预设2: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要转2圈。

——说的真好呀!时针一天要转2圈(板贴两个钟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天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始直接安排看钟面,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此时在做什么,在自主讨论中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情境中,迫切地要寻求一种

阅读全文>>>

5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编写教案与课件,因此需要投入个人时间与精力去完成。只有精心准备每一份教学资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那么如何才能撰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资料呢?趣祝福的编辑在网络上搜寻了关于“五年级数学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对您的工作与生活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4页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喜欢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大胆探索问题,可以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所以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安排“探索图形”这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小组合作探究大正方体中各种涂色问题,并总结出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概括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动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及分类、 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动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及分类、 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和经验。

四、 教学准备

魔方、正方体教具(教师)、正方体教具(学生)、学生小组探究卡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同学们玩过魔方吗?它是一个什么几何形体?(正方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有8个顶点、12条长度相等的棱、6个大小相等的面。

教师随机板书正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魔方引入正方体,不仅复习了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良好铺垫,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出示①②③组图,它们分别是由多少块小正方体组成的吗?

生:图①2×2×2=8(块)

图②3×3×3=27(块)

图③4×4×4=64(块)

师:在它们的表面涂上颜色,那么这些小正方体都会被涂上颜色吗?

生:不是,有的会被涂上颜色,有的不会被涂上颜色。

师:涂色的面数有几种情况?

学生观察分类:3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

教师

阅读全文>>>

6一年级数学教案

笔者精选了最有价值的“一年级数学教案”资料供读者方便参考,特此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和启迪。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他们会认真规划每份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有合理的教案作为基础,才能进行合理的教学过程。

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72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连加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连加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xx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上出示:3+8+6=10+5+2=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抽学生口述出计算的过程。

师:这些题是我们在一年级上期时就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连加,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用上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学习新的连加计算。

板书课题:连加计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5

出示例1。

师:仔细观察这幅,说一说从这幅能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图中告诉我们少先队分成了三队,第1队有13人,第2队有18人,第3队有12人。

师:根据这个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3个小队一共有多少队员?

师:根据你前面的学习经验,我们该怎么列式解答?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13+18+12。师板书:13+10+12=。

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师:再比较一下13+18+1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3+8+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3+8+2是20以内的连加,13+18+12是100以内的连加。

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主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①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10+10+10=303+8+2

阅读全文>>>

7七年级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运算。依据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法则的理解。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07~10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

阅读全文>>>

8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贯穿综合性评价和学生反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为趣祝福为您收集并提供,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从意义、读法、写法、大小比较、改写以及省略尾数保留近似数等几个方面复习了整数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按类似的思路来复习小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认识)

⊙回顾与整理

1.小数的意义。

过渡: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时候,例如:我吃了半个苹果,做一件上衣要用一米半的布料……提问:半个、一米半怎样来表示呢?谁来说说小数的意义?

预设

生1:半个可以用0.5来表示,一米半可以用1.5来表示。

生2: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师: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谁能把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小数部分留白。指名回答,师填充)

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师:怎样读小数?怎样写小数?

预设

生1: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生2: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写小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空位用“0”补足)

4.小数的分类。

(1)谁知道根据小数部分的位数是否有限,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类?

预设

生:根据小数部分的位数是否有限,小数可以分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类。

(2)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预设

生1: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21.7,35.3,0.13都是有限小数。

生2: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8.33…,3.1415926…都是无限小数。

(3)无限小数还可以再细分吗?如果细分,那么可以分成哪几类?

预设

生:无限小数可以分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循环小数。

(4)关于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循环小数,你都了解哪些知识?

预设

生1: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没有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

阅读全文>>>

9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 教案和课件优化可使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加精细化,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在我们的努力下这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已经完美地呈现在您面前,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的轴对称特性。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3、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用圆设计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轴对称的物体,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这些图形的特点。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你能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能画多少条?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过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导入:我们可以利用圆的这一特点去设计很多漂亮图案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圆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设计美丽图案——花瓣。

(1)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最上方的图片。观察思考:4个花瓣由几个半圆组成,这几个半圆的圆心分别在哪里?半径怎么找?

(2)想一想,自己尝试画一画。可参考课本第59页的步骤。

(3)交流画法。在讲述过程中要重点说出:圆心的位置在哪里,是如何找到的?半径是如何找到的?学生讲述,教师在黑板上画。

小结:画图时首先要找出图中包含的各个圆或半圆,找到它们的圆心、半径。

2、设计美丽的图案——风车图。

(1)观察图案,想一想如果画这个图案,应按怎样的步骤。

(2)在小组内交流后动手完成。展示自己画出的图案,并说一说画图步骤:

①先画一个圆,在圆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②分别以这4个半径的中点为圆心,以大圆半径的一半为半径向同一方向画半圆。

③把所画半圆涂上颜色

阅读全文>>>

101-6年级数学教案

以下是趣祝福的编辑为您准备的内容“1-6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您的到来希望您能看到我们的用心之处并收藏网站。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1-6年级数学教案 篇1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1.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会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模型、圆规、投影仪、投影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1.什么叫做圆面积?

2.出示大小略有不同的两个圆,让学生比较哪个圆的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口答后把两圆重叠,比较大小。)相差多少呢?

3.引出课题。

二.推导

1.问:小正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半径半径)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谁大谁小?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呢?2倍呢?

2.师生共同操作: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按要求对折4次(注意第4次折的折法,是按角对分地折),然后拿尺量出一等腰三角形剪一刀,展开,得到一个近似于圆的纸片。

3.教师操作:拿一张正方形纸,对折5次,剪一刀展开。与前一次剪的作比较,使学生知道,随着折的次数不断增加,剪下的图形也就越接近圆。

4.分析推导。师生共同拿出剪好的图形分析:这个图形等分成若干块,每一块都是什么形状?(等腰三角形)这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求?随着折的次数不断增加,剪下的图形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什么图形的面积?

板书:图形面积=等腰三角形面积n=底高2n=cr2n

=2rn

圆的面积=r2

边板书边提问:等腰三角形的底是多少?(c)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圆的什么?(半径r)

5.在上面推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分4人小组动手把准备的圆分成相等的16个小扇形,再拼成其他图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教师巡视,取学生拼成的各式各样的图形,贴在黑板上,选其中两个进行分析。

三.巩固

试一试。

四.总结

五.作业

学生口答

师生共同操作

师生共同操作

教学反思

已经是第2次教毕业班了记得第1次教的时候,还是幼儿园的院长一早每天都要过去一下,课前准备就不够充分,上课就照本宣科。而现在教这个知识的时候,不仅教具演示而且学生实际操作,所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可以说连中下生都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