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目录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

祝福语通常是指对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景都会用的上。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专题给大家汇集了大量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精选等,希望丰富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但是,复习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应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提升。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 选择题 20 260 86%

二 填空题 20 186 90%

三 解答题 计算题 30 418 85%

作图题 6 44 92%

应用题 24 513 77%

一 选择题 20 160 91%

二 填空题 20 149 92%

三 解答题 计算题 24 185 91%

作图题 6 33 94%

应用题 30 697 75%

一 选择题 20 141 93%

二 填空题 20 205 89%

三 解答题 计算题 30 363 87%

应用题 30 279 90%

一 选择题 20 175 90%

二 填空题 20 205 89%

三 解答题 计算题 26 314 87%

作图题 10 28 97%

应用题 24 246 89%

从以上单元检测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在计算上,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连续进位、连续退位)、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有余数的除法这几方面。由于计算难度加大,涉及的计算知识点增多,所以学生容易出错。另外,在递等式计算上,也是学生的薄弱方面。

2、在概念的理解上,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如:长度单位,学生对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这些长度观念不清晰,因此,当要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时就容易出错。

3、分析、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解决二步计算的应用题中,部分学生没有找准中间量或只求出中间量就止步了。还有部分学生没能抓住主要的已知条件去解决问题。

4、在解题的技能、技巧上有待加强。如:做选择题时,可以采用直接答题法、排除法、检验法等。

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毫米、分米、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和第九单元“排列、组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1、比较熟练地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

阅读全文>>>

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模板

今天注定是快乐的一天,人们总会大量地使用祝福语。通过祝福语表达对他人的美好期盼,让爱继续传播,您还在担心说不好祝福语吗?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1、探索乘法的结合律要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依托。下面请老师们见教材19页探索部分,教材是通过比较2个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发现规律的。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来发现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

2、猜测、举例、验证必不可少。与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一样,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要经过猜测、举例、验证的过程。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已有所渗透。

3、运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尝试放手。在教学第一单元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本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式规律的经验,所以教师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表达。

4、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迁移点。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经验,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该说难度不大。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似,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如说,猜想——举例——验证)

5、运算律的探索、理解、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当然作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也即规律的记忆,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6、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阅读全文>>>

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系列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规范和标准,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经过一番调研趣祝福的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些有用的资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以下建议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需求作出决策!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1、师:小朋友,这是我们宁波的甬江大桥,看,桥面上无数根拉索与桥面形成了许许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找出来的角。

2、学生汇报各组讨论情况(学生一般会有两种分类结果1、根据是不是直角分2、根据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师: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角的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锐角、钝角生活中处处都有,请你找一找,说一说。

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5、师:刚才我找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来创造直角、钝角和锐角。

6、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创造的直角、钝角和锐角。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锐角、钝角,那么怎么来画锐角和钝角呢?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试一试。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得是什么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

阅读全文>>>

4三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您想了解更多我们推荐您读一遍“三年级下册英语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设计教案需要关注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这些指导方针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需要做出调整!

三年级下册英语课件【篇1】

1.能听、说、认读单词:these, tomatoes, try, carrots并掌握名词复数及其对应的发音。

2.会运用句型:

what are these?

are they/these…?进行对话练习。

3.让学生养成多吃蔬菜和水果,远离垃圾食品的好习惯。

1.掌握单词these, tomatoes, try, carrots。

1.掌握tomato的复数形式tomatoes。

教师准备:与本课时相关的录音和课件,本课所学的单词卡片和动物或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学生准备:本课所需单词卡片,动物或植物的图片或相应的实物。

教师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let's talk部分的对话,创设英语情景,让同学感受英语的语言氛围。

学生三人一组,进行对话:

what are these?

are these apples?

are these tomatoes? yes.

1.教师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做简单的free talk。

2.播放歌曲mary has a little lamb。

教师展示图片(已经学过的动物名词),说: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an… how do you spell it?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快速说出对应的单词及其拼写。

4.展示前三单元的单词,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造句,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奖励贴画。

(1)学生看书36、37 页,说一说: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ere are the children?

(2)找一找下列单词的意思:horses, potatoes, carrots, sheep。

(3)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there are seventeen sheep on the farm.(对画线部分提问)

are there on the farm?

1.教师先将已经学过的动物、蔬菜、水果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复习,问:what are these?are they…?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使用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阅读全文>>>

5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本学期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写出优秀的教案才能充分展现出教学意图。为了方便大家,我们经过趣祝福小编精心筛选和整理,向大家推荐“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请将这个页面收藏起来,这样你就可以随时查看了!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数632654668646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1、2、3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92~93页的内容。几分之一这局部

阅读全文>>>

6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十三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优秀的教案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推荐一篇网络文章讲述的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希望各位喜欢,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一起追寻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

阅读全文>>>

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经典15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2】

一、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二、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的感受。

三、作业布置: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

b丑小鸭的梦

板书设计:

丑小鸭------------白天鹅

要有一颗好的心

阅读全文>>>

8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汇集8篇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下关于“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的一篇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备好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会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我愿意分享我的经验和观点希望它们对您有所裨益!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2,学会找出生活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一,知识回顾:

2,根据下面叙述说说相等关系,并写出方程.

①公鸡x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②公鸡有x只,母鸡有30只,比公鸡只数的2倍少6只.

3,(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讲述:一天,学校的足球场上,善于观察的小军,勤于研究的小华和爱提问题的小刚三人休息时,突然发现足球的秘密.小军发现……小华发现……小刚提出……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黑色皮共有12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白色皮 )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板书线段图).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 ”

(1)审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提问:“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

教师说明:例1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3)同桌讨论怎样列出方程.

(4)交流汇报并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允许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书学生的方程并选择2x-4=20讨论它的解法.

学生小组讨论解法.

汇报交流板书:

(5)学生选择其余的方程解答.

2,变式练习.

(1)教师: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个条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块”该怎样列方程 (课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中的“少”换成“多”)让学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较,使学生清楚地

阅读全文>>>

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全课。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设计新校园(课本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重点: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

阅读全文>>>

10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

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9页的例题2.

2、教材所处地位

圆环的面积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了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准备。教材第69页例2是求圆环的面积。教材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求圆环面积是利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的面积。

3、教学目标:

(1)、认识圆环的特征,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合理地进行计算。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

5、教学难点:圆环面积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法

1、讲解法2、讨论法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学法:1、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的教学,培养逻辑能力。2、通过指导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为新课做准备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6 10 7 5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这部分知识在本单元学过,学生虽然不感到陌生,但也可能出现回生或遗忘。这样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也为下面的新课打下基础。

(二)谈话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圆的面积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圆的环形面积。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

(三)新授

教学例子,讲清算理和方法。

1、教学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教学此例时,教师可以根据题意准备实物或教具(一个圆中间可以取出一个同圆心的小圆),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求圆环的面积就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如果是分步计算,先分别求出大圆面积和小圆面积,再求出圆环的面积。当要求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可能会列出教材上所给的两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可以通过什么运算定律互相转化,引导学生在计算圆环的面积时,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可以减少计算量。

2、小结: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