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燕子教案 >

雨燕子教案4篇

雨燕子教案4篇

有关“雨燕子教案”不妨看看小编为您推荐的这篇文章,希望您能从本文中得到一些实用的建议。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 教案和课件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关于报销的通知

雨燕子教案 篇1

首先感谢研训中心、感谢学校,给我们教研组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我们拥有了这样一次宝贵的经历。虽然整个磨课的过程非常的痛苦,但也正是在一次次“跌倒”、“爬起”、“推倒”和“重构”的教研过程中,在专家、领导、老师们的指导与帮助下,我们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我想:这次磨课的经历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多于这两节课本身。

今天上午,我们两位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第六册(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燕子专列》。我们选这一课,是基于这样几方面的考虑:一个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头了,这一册可以选择的课文不多了。二是,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期待。因为课文是下册提上来的,大家都还没有上,希望等到明年上这一课的时候,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能对你有一点启发,甚至是因碰撞而生发出更好的教学思路。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和动物演绎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执教的《燕子专列》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课文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第一课时)预设达到以下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启程、特殊、麻烦、呼吁、车厢”等词语。

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气候的恶劣和燕子处境的危险。

3、通过角色转换抒写“呼吁”感受贯穿全文的爱鸟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感受燕子遇到的麻烦。

教学流程:

我们是这样预设的:

首先是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这个环节:1、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准生字新词;3、疏通课文,请孩子们分自然接读课文,出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这几个环节就跟我们的常态课一样,没什么花样,但我们老师一致认为作为第一课时,是不可缺少的。

然后了解“燕子专列”和感悟“燕子处境”。最后是通过角色转换来书写“呼吁”,感受贯穿全文的爱鸟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我们都知道,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体会从一个个文字中所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来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是词语,因为词是文本的最小单位。用心沉入词语,才能潜入文本,实现语言和情感的同步发展。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更显重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词语教学行之有效,也是我们多次试教中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由检查反馈引出读正确新词,在朗读课文中感悟积累新词,最后在写话中对课文中的词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耳要听得出来,嘴要说得出来,眼要看得出来,笔要写得出来。在感悟燕子处境时,我们预设抓住“风雪不止、长途跋涉”等词语训练学生眼看的本事,即能够看到文字想到描绘的画面。在教学瑞士政府呼吁时,我们预设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体验“呼吁”来训练学生笔要写得出来的能力。

最后我想说,课堂是师生生命共舞的地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是充盈着“随机性”,几次试教下来,每次都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令我措手不及。不知道,今天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尴尬,恳求大家到时候批评指正,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雨燕子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本设计让孩子们通过自读,同老师一起分角色朗读,与老师分角色表演,小组、集体交流等活动,从中感悟小燕子的进步,感悟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通过第一段和教学最后的拓展练习,让孩子们从中学到观察的本领,并乐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大家听。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选择课后第二题中的词语造句。

2、看图理解“躺”、“挂”、“屋檐”、“柄”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从学习中体会到小燕子认真观察的态度,懂得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能够理解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

教学难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感悟小燕子的进步。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和相关的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冬瓜和茄子以及自己比较喜欢的其他事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进入教学情景

1、配乐讲述:夏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池塘里,青蛙在呱呱地唱歌,荷花张开了笑脸,菜园里的蔬菜也愉快地享受着阳光,连小燕子也凑热闹来了(引出课题)。

2、课件出示小燕子,打出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设想:孩子问:进步是什么意思?师答:咱们一会儿就在课文中去找答案。孩子问:小燕子有什么进步?小燕子是怎样进步的?师答:孩子们,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到课文中去发现吧!

二、学习课文

1、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就找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2、同桌一起读读戴红色小帽的生字,要读准字音。

3、咱们一起来和汉字娃娃交交朋友吧。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去掉帽子读读,自由练习,进行生字抢读。让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再来认认它们吧。齐读课文。

4、师:读了课文,我想问问小朋友,小燕子飞来飞去在干什么?(生答:它在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师:小朋友真聪明,其实这是燕子妈妈给小燕子的任务(出示课件:屋檐下的情景和妈妈的话)。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孩子们,请根据妈妈的要求和句子后的这个问号自己想想,这句话应该怎么读),齐读问句。

5、师:于是,小燕子带着这个任务来到了菜园里。孩子们,你们现在就是小燕子,快到菜园里去观察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6、师:小燕子们,你们能回答吗?(学生说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老师简笔画,板书,并随机解决“柄”的意思,让孩子帮老师画出柄上的小刺。

7、师:孩子们,老师还发现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你们来读读。菜园里的蔬菜可多了,括号里可以填上什么词。黄瓜()在枝上,青菜()在地里。(小拓展)

8、师:刚才孩子们提到许多问题,请带着这些问题自主读读课文的3~8段,去找找答案吧,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燕子进步了。

9、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你找到的答案。

10、师: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燕子进步了。

(1)孩子答:小燕子观察到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师:你是从小燕子观察的结果中找到的答案,咱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小燕子的三段话),齐读。小燕子最后一次飞回来时是你们这样说的吗?看看第七段,想想应该怎么说(高兴地说),自由练习,齐读。师问:小燕子为什么这样高兴呀?(生答。)完整地读读小燕子的三段话。

(2)引导学生观察妈妈的话。课文中除了小燕子的话,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小燕子进步了?(生答。)请和你的同桌分角色读读妈妈和小燕子的对话(课件出示)。咱们一起来读读妈妈的话(老师引读),来点评点评刚才你们读得怎么样。咱们再来分角色朗读,老师扮演小燕子,小朋友扮演妈妈……师问:妈妈你为什么满意地笑了?(生答。)师小结:是妈妈一次又一次的引导,使小燕子观察得一次比一次仔细。谢谢妈妈。分角色朗读全文,老师读叙述的语言,孩子们同桌讨论分配角色。

11、师:孩子们,小燕子是从冬瓜和茄子的哪些方面来进行观察的?(生答:小燕子是从冬瓜和茄子的大小、颜色来进行观察的。)师:是呀,观察植物我们可以从植物的颜色和外形等方面来进行。

12、老师表扬小朋友:你们学得棒极了!小燕子通过自己认真仔细的观察取得了进步,你想用什么方式夸夸它呢?小燕子在妈妈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引导下终于取得了进步,让我们由衷地祝贺小燕子吧!(齐读课题。)

三、拓展练习

出示梨和葡萄,进行观察,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根据时间采用两种方法)。

1、四人小组合作,可按书中的方式来回答。

2、拿出苹果和葡萄让学生直接观察,找出它们的不一样。

四、教师小结

孩子们,事物和事物之间有许多的不一样,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就一定能够找到它们不同的特征。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找出它们各自的特征,找出它们的不一样。

五、复习生字,语文实践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

2、完成课后第二题。

3、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生字进行学习(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

4、进行集体交流(学生互相补充记字的方法,提醒容易错的字,老师重点进行范写)。

5、老师指导范写“步”、“能”。

6、学生练习书写。

雨燕子教案 篇3

凤村中心小学

一、说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燕子》是一篇语言生动优美的散文,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燕子美丽可爱的外形、轻盈的飞行、优雅的停歇,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春天,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可爱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通过背诵积累优美语言。

3、情感与态度: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写的是春天里的燕子,因此,文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尤其是理解课文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想象、感受文中的情景,体会情景美和语言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五、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通过合作与交流等方法学习本课。

六、课时安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深入探究,质疑解疑,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歌词里的内容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学生对“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让学生很快地走进课文中那个光彩夺目的春天,感受小燕子为春天增添的生机。

2、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燕子的认识;然后出示燕子的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燕子的样子;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中的景色,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近处在空中飞翔的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要通过字典或辅导书自学,锻炼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把犯有普遍错误的生字板书,正音。

2、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读,重点是读准字音

3、让学生自读、思考每个自然分别讲的是什么,然后师生归纳。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熟读生字,(可以师范读生跟读,生自读,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等)读准字音并练习组词。

2、分析识记生字字形,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燕子的特点

1、细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再出示燕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2、汇报结果(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 (总的特点:活泼机灵、可爱)

尾巴——剪刀似的

3、通过交流汇报,让学生了解到燕子的性情特点是:活泼机灵、可爱,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把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读出来。

4、引导学生体会“凑”字的好处。

教师先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一边想象“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并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小燕子。让学生体会一个“凑”字就传神地写出燕子的灵巧,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5、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抄写生字。

八、说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 (总的特点:活泼机灵、可爱)

尾巴——剪刀似的

该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原则是简洁,概括,重点突出,形式美观大方,根据此原则,设计时,我主要突出了燕子的三个外形特点,看上去一目了然。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雨燕子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水手会对那些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燕子说些什么?

对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会说些什么?

小编推荐

石燕子教案热门12篇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 新老师要让课堂更加有趣,就要在教案课件上下功夫。根据您的要求,趣祝福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石燕子教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和启发欢迎借鉴和分享!

石燕子教案 篇1

在26号上午,我有幸听了盛新凤老师的《燕子专列》这节课,给我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面对生疏的学生,盛老师循循善诱,在语言中建构精神,在精神的建构中发展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精神催生了语言、净化了语言、提炼了语言,让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享受着丰富的文化大餐,经历着难忘的精神之旅。

课堂实录片断一:

课前谈话:我来自

(措辞比较优美)

师:你们喜欢我这样说话吗?(生说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语言十分优美。

生2:因为用了许多好词好句。

师:我们语文就是这样美,讲究语言的韵味。现在让我们来小试牛刀,说说关于春天的好词。

师:再说说表示天气非常寒冷的词语。

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小女孩,她和她的父母常年生活在非洲,她与一些动物们相处得十分融洽,看看她与野生动物亲昵接触的照片吧!(师出示一组照片,一边稍作解释、描绘。)

师: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生说感受。

第一课时

一、导入引言

1.放《小燕子》的歌曲,生一起跟着唱。

师:唱着这首歌,是不是让人感到这样一幅场面

出示才下过几阵

这是咱们刚学过的内容。

生齐读两遍。

2.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然而,就是这可爱的小燕子,在欧洲瑞士遇到了麻烦。

二、感受燕子所处的艰难环境

1.出示第一节,请小朋友快速地阅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请一生读。

师评价:这位同学学会了用眼睛读课文,眼睛比嘴巴走在前面,所以没有读错。

3.请一位学生领读新词。

出示新词,学生自由读。

学习生字骤,在文中空白处写一个骤,说说意思。

4.再读第一段,静想、体会:燕子当初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当时的处境怎样?实在不行,也可以读出声音来。

5.交流:你觉得燕子当时的处境怎样?

危急、危险。

6.哪句话最让你感受到燕子处境的危急?

师根据回答点拨:什么叫濒临死亡?怎么会这么严重?

再读,把气温骤降这个感觉、境况读出来。

还有哪个字词也写出了寒冷?

饥寒交迫(抓饥)。怎么会那么饿呢?

你们知道小燕子一个夏天要吃多少条虫子吗?(几十万,如果排起来有几公里长呢!)

7.除了这些,燕子还有什么困难?(出示地图),介绍燕子过海的艰难。疲劳。

8.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指名读第一节齐读。

9.揭题齐读课题:然而,就是这群疲劳、饥寒交迫的燕子,却坐上了燕子专列。齐读课题《燕子专列》。

正如盛老师说的,她在生活中追求完美,她的课也体现着完美。听她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令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她新颖的教学思路:上课开始,她并不急于揭题,而是让大家说说描写春天,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为理解全文做了铺垫。接着她又让大家看了一位非洲小女孩在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感受,为课文的教学再次做了铺垫。而后又播放了《小燕子》的音乐,让同学们唱一唱歌,读一读描写春光中燕子的片断,让同学们感受燕子的美好,在此基础上再进入课文的学习,不得不让人拍手叫绝。

课堂实录片断二:

(2)你对哪个词有特别的感受?

四处寻找,你们想他们会到哪里去找?

纷纷出门,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人出门?

怎样地走出家门?

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都走出家门,不顾危险、放下工作,到处地找,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

2.这是一种怎样的在乎啊?

(一段十分动情的小结):这是对燕子怎样的在乎呀!这就是对燕子的爱。同学们,爱是一种多么神奇的语言呀!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在乎就是爱呀,这种爱联系着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

3.齐读第三段。

四、拓展说话,激情延伸:

出示图片(专列火车),创设情境:

车厢里,成千上万只小燕子身上记载着成千上万歌动人的故事,被成千上万只温暖的手抚摸过,爱抚过。小燕子们在诉说,在感谢。现在,你们就是其中的一只小燕子,你想说什么?

生说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来读最后一段。

有了全人类的爱,明年春天,小燕子肯定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帮助,更多的美

再读才下过几阵。

有人说过:语文老师应该是性情中人,应该是多情善感的人。善于抒情和煽情的语文教师会使她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充满磁性与感动的声音会使语文教师本身光彩照人,鲜亮无边。这一点,在盛老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深厚的语文功底使我折服。整堂课上,她都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时时刻刻感染着学生,把文章的感情色彩渲染得恰到好处。尤其是结尾部分,在感人的背景音乐下,老师深情地说着: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在乎就是爱呀!有了这么多人的爱,小燕子一定会生活得更加美好!并让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这堂课进入了尾声,让听者觉得意犹未尽的同时,也感叹盛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

石燕子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俊俏、吹拂、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掠过、稻田、偶尔、荡漾、五线谱、音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建议

1.本课画面生动优美,教学时要从看图入手,使学生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指导看图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观察顺序。对远山、湖面、稻田等可以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对燕子可以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②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通过观察燕子的颜色、翅膀、尾巴,抓住燕子的外形特点。③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并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样的情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还应再将图文对照,如燕子落在电线上,多么像五线谱啊,就可以通过图文对照加深理解。

2.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以及春天的生机勃勃。怎样引导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如教学第三自然段就可以抓住斜着身子,让学生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以及它飞行时灵活、自由自在的身影;抓住掠过,体会燕子飞行速度之快;抓住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抓住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把以上几方面联系起来,学生就能感受到,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这湖光春色增添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生气勃勃,令人神往。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例如课文中所描写的草、叶、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几痕细线像五线谱燕子成了音符等,都要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仿佛见到了这样的景象。

其次,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比如展示青草、绿叶、鲜花、柔柳怎样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又是如何为春光增添生机的,最好能播放表现重点词语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地领悟到:这个姿势就是横掠,这就是由几痕细线和停歇的燕子组成的五线谱如不具备上述条件,教师可动手画一些简笔画,或者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画。

第三,这篇短文所描绘的景色是优美的,绘景的语言同样是优美的。

因此,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要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多读,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如果学生自己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教师要给以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描绘课文中展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情境,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或是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课文的美景中去。

当学生已经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感情,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不能充分表达出来时,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比如,指导朗读描写春天景色的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颇有赶集聚拢之感)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速度应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

3.本课要求背诵。指导背诵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先把课文读熟,在学生基本读熟的基础上再提出背诵的要求,达到熟读成诵;二是指点一下背诵的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的→燕子的飞行和停歇来抓住课文的脉络。在此基础上,还要熟记每段中事物的先后顺序。如第1自然段中由羽毛及翅膀及尾巴,直至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第2自然段由细雨及微风,由柔柳及青草、绿叶、鲜花,直至小燕子的加入。在学生能够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再互相交流。

4.本课思考·练习的第2题可以作为整体感知课文的手段,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完成。

第3题可以通过启发想象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但不必讲得过深、过细。学生可以自由地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写得好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思考·练习中的选做题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小练笔的机会,可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做,并把他们所做的向大家展示,但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做。

5.本课的生字较多,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字的音、形、义。

如学习拢唧时,可联系学过的扰即等字,在比较中加深对生字形体的记忆。

俊拢的右半部的笔顺、笔画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写错。

俊俏分叉聚拢演奏等词语要通过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五线谱,可让学生看看五线谱,知道五线谱和音符是什么样子的。

石燕子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经过瑞士境内,遭遇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再加上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人们在瑞士政府的呼吁下,纷纷行动起来,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和燕子的温暖故事,展现的是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设计理念:

课文通过燕子的特殊经历,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爱心。教学重在让学生们通过不断地朗读,进行感悟和体会。通过重点句子的品读,理解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政府和人们的行动,感受人们对燕子的关爱;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设身处地去想象、去表达,更加深入地感悟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探究,通过朗读进行品读感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想象、体会和表达;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理解,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增强爱护动物,尊重生命,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燕子专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有一年的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谁来说一说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寒冷;饥饿;疲劳)这时候的燕子最需要什么?

在燕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谁会伸出援手呢?它们最后能够生存下来吗?我们来看一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二、品读感悟

(听课文朗读录音)

听完课文之后,你知道谁来帮助燕子了吗?(政府、居民)

(一)决定

在得知燕子的困难之后,瑞士政府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二)行动

做出决定之后,政府和居民是怎么行动起来的?读第3自然段。

1、政府做了什么?(呼吁)

【小小播音员】

如果你是电视上的播音员,你会怎么告诉大家燕子遇到困难的消息,怎么呼吁大家来帮助燕子呢?

请同学上前表演。评价。

2、居民们做了什么?

(1)找出句子,读一读。

(2)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时候的气候环境的恶劣?

(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人们克服困难,纷纷出门,四处寻找,都是为了帮助可怜的燕子,让我们一起为善良的居民点赞!)

(3)再读句子,感受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

3、在这么多人中,有一个特别感人的小姑娘,她做了什么?

(1)读第4自然段。

(2)贝蒂在哪里寻找燕子?

(3)天气这么冷,她有没有退缩?从哪里看出?

(4)贝蒂找到燕子了吗,成果如何?

(5)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一个原本应该受到保护的小姑娘,不怕寒冷,不怕辛苦去帮助小燕子,真让我们感动和敬佩,更值得我们为她点赞!)

(6)带着感动和敬佩再读第4自然段。

4、如果你是瑞士居民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说一说。

(三)结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燕子被送上了列车去往温暖的地方。人们纷纷去车站送行,就像送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

齐读最后一段。

【我想说】如果你是车厢中一只燕子,你会对人们说什么?

三、拓展延伸

《燕子专列》是一个关于人类和燕子的温暖的故事,不仅仅是燕子,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关心和爱护它们。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1、青藏铁路和藏羚羊

2、丹顶鹤的故事

有人把徐秀娟和丹顶鹤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四、小结

燕子专列、藏羚羊和丹顶鹤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和动物友好相处。最后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呼吁大家共同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石燕子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燕子专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叙事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主要写了欧洲瑞士的一个春天气温骤然下降,导致燕子经过瑞士时因找不到食物而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就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把他们送到用带有空调的列车里开往温暖的南方这样一件事,字里行间充溢着人们对动物的珍爱之情,体现了人们美好的环保意识。从语言文字特点来看,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用词具体形象,又含有比较多的意义深刻的词句,既适合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又适合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结合新课标针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欧”“洲”“瑞”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纷纷”“顶着”“踏着”“四处”在表达中心思想时的作用;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濒临”“呼吁”“长途跋涉”等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合作交流,通过情感朗读,感受课文中质朴的语言,感悟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音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受人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培养热爱动物并能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感情,能用自己的行动来加入环保的行列。

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再加上三年级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对本文的许多关键词语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引导学生如何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践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对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并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朗读,加深对文本诠释的“环保”主旨的掌握,就成了教学重点。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强的社会意义,而且还增加了综合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环境调查,进一步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感悟法: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本文的语言质朴又形象,情感丰富,充满着对动物的爱心,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创设情境法:学生具有易感染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利用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以至更好地入情入境,发挥想象,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我还考虑到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所以我准备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识字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自主识字,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学习;在理解文本以及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资料这一环节,就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团体合作。

想象说话练习法: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新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课后练习题三设计了:

(1)我想对贝蒂说:

(2)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居民说:

(3)我想对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生命的小女孩说:

(4)我想对说:以及“贝蒂不在乎,只在乎”;和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致谢,感谢她(他们)。这三个想象说话练习,旨在挖掘文本的留白,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超越文本,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落实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标,达到“一箭双雕”之妙。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1.板书“燕子”,引导学生背诵《燕子》中描写燕子的句子,然后问学生对燕子还有哪些了解,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燕子的资料,比如燕子是候鸟,还比如燕子能报告天气预报,而且是捕捉害虫的益鸟,等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为学生的信息交流创设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向全班同学展示的舞台,学生的信心与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也引发了学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2.板书“专”,引导学生扩词,再板书“专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专列”的意思。再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脉络、透视文章中心的窗口,通过语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读,再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培养了学生读文先读题,看题学文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质疑的能力。“学贵有疑”,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了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而且为下文的整体感知,第一次接触文本进行了目标定位。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先给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读后,要求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3.小组交流后,再组织班级交流。教师进行随机点拨。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时,重点引导学生“燕子遇到了怎样的事情”,这样的设计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了这样的理念: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同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发展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三)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1.课件出示第二段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面临危险,非常幸运的是它们逃脱了这场灾难,这是因为,引导学生说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指名说,师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3.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相机提示:思考之后,你可以把这些地方用横线“画出”。)

学生自主学习后,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为的是给学生梳理自己思绪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集体交流时,先重点引导理解贝蒂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

贝蒂: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引导学生: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当然在朗读指导时,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应该呵护。因为我们的阅读理解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个性朗读,这是课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现之一。

在学生情感朗读后,提问:贝蒂她不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饥饿、寒冷、疲劳的三重困难,只在乎。

在学生深切体会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体验朗读句子。学生朗读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贝蒂对燕子的关爱之情。(红字板书:关爱)带着体会到的感觉,再一次深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个性朗读时要强调评出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始终紧紧抓住文本,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读中,入情入境,以读导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接下来,我以“我们的贝蒂是这样地关爱燕子,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还有谁呢?”以这样的句子为过渡,引入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居民们: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1)这里可以进行学法迁移,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组织集体交流时可以这样点拨:“纷纷”: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让学生感受人们都在行动。“四处”: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让学生感受人们到处寻找,不畏艰辛。

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朗读时,注意以情感人,我是这样导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丛林里,或是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这么多地方,容易找吗?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教师用自己的激情感化着学生的心灵,用自己最诚挚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随那里的居民一起来寻找濒临死亡的燕子,让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化着学生,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进入文本的内核,那么,朗读就达到了效果。这就是我这一个导语设计的用意所在。

用“关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过度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呼吁”的意思,再以一个提问:“这是怎么样的专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学习,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切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给同桌听,相互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尝试着去感悟。学生学语文是非零起点,只有放了以后,才能知道什么地方需要老师去扶,这样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所以,在我的设计中,我时刻“以人为本”,倡导“自主与合作”的交互学习,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楼阁”,尽量做到师生、生生、生本真正融为一体。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1.板书“燕子”,引导学生背诵《燕子》中描写燕子的句子,然后问学生对燕子还有哪些了解,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燕子的资料,比如燕子是候鸟,还比如燕子能报告天气预报,而且是捕捉害虫的益鸟,等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为学生的信息交流创设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向全班同学展示的舞台,学生的信心与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也引发了学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2.板书“专”,引导学生扩词,再板书“专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专列”的意思。再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脉络、透视文章中心的窗口,通过语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读,再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培养了学生读文先读题,看题学文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质疑的能力。“学贵有疑”,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了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而且为下文的整体感知,第一次接触文本进行了目标定位。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先给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读后,要求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3.小组交流后,再组织班级交流。教师进行随机点拨。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时,重点引导学生“燕子遇到了怎样的事情”,这样的设计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了这样的理念: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同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发展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三)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1.课件出示第二段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面临危险,非常幸运的是它们逃脱了这场灾难,这是因为,引导学生说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指名说,师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3.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相机提示:思考之后,你可以把这些地方用横线“画出”。)

学生自主学习后,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为的是给学生梳理自己思绪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集体交流时,先重点引导理解贝蒂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

贝蒂: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引导学生: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当然在朗读指导时,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应该呵护。因为我们的阅读理解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个性朗读,这是课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现之一。

在学生情感朗读后,提问:贝蒂她不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饥饿、寒冷、疲劳的三重困难,只在乎。

在学生深切体会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体验朗读句子。学生朗读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贝蒂对燕子的关爱之情。(红字板书:关爱)带着体会到的感觉,再一次深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个性朗读时要强调评出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始终紧紧抓住文本,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读中,入情入境,以读导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接下来,我以“我们的贝蒂是这样地关爱燕子,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还有谁呢?”以这样的句子为过渡,引入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居民们: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1)这里可以进行学法迁移,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组织集体交流时可以这样点拨:“纷纷”: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让学生感受人们都在行动。“四处”: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让学生感受人们到处寻找,不畏艰辛。

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朗读时,注意以情感人,我是这样导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丛林里,或是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这么多地方,容易找吗?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教师用自己的激情感化着学生的心灵,用自己最诚挚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随那里的居民一起来寻找濒临死亡的燕子,让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化着学生,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进入文本的内核,那么,朗读就达到了效果。这就是我这一个导语设计的用意所在。

用“关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过度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呼吁”的意思,再以一个提问:“这是怎么样的专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学习,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切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给同桌听,相互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尝试着去感悟。学生学语文是非零起点,只有放了以后,才能知道什么地方需要老师去扶,这样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所以,在我的设计中,我时刻“以人为本”,倡导“自主与合作”的交互学习,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楼阁”,尽量做到师生、生生、生本真正融为一体。

(四)拓展文本,升华主旨

1.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这样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下发阅读材料:《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就是人们保护动物。这一环节机动,可以当作课外作业。

2.学了课文,听了故事,看了图片,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把它写下来。

写段练习:

(1)我想对贝蒂说:

(2)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居民说:

(3)我想对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生命的小女孩说:

(4)我想对说:

3.指名4~5个学生展示,再进行总结:通过同学们这么深情的话语,老师相信《燕子专列》中的小贝蒂,《丹顶鹤的故事》中的小女孩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多么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进行语言思维训练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情感的深化,提升着对文本主旨更深一层的感悟,既发挥了想象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练习设计才是有效的设计。当然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一段,可以四个内容都写,也可以选择一、二个写。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也符合了学生智力发展的多元性。

(五)布置实践活动

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共同搜集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资料,用自己的行动向自己周围的人呼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团体合作能力,体现了语文的综合实践性。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扼要,抓住题眼,直奔中心,达到“高效能、简约化”的功效,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石燕子教案 篇5

教学设计背景

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萌芽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这时的幼儿经常对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可能达到的目标估量不准,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得信心不足,再加上独生子女对成人的过度依赖,致使幼儿的独立意识较差,缺乏独立面对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爱好和愿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熟悉和探究事物。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后都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缺乏自信心。作为教师我根据大班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考虑到该年龄段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积极为幼儿创新机会和条件,激励他们勇敢地去尝试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中,使幼儿能勇敢地面对艰难,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2激励幼儿增强自信心。

3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4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及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创设大胆尝试,遇到艰难不灰心,不丧气,不气馁,要有自信心的心理氛围,通过故事游戏引导幼儿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摆脱“我不行”的信念,使幼儿增强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教学打算

1故事[小燕子学飞翔]背景故事中小燕子的图片小燕子的歌曲。

2布置障碍走的游戏场地(平衡木拱形门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师:小朋友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小燕子)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唱歌边表演动作[小燕子],引起幼儿活动爱好。

(二)活动展开:师:小燕子遇到了一点儿艰难,让我们来听一听好不好?

1教师讲故事[小燕子学飞翔],幼儿倾听。

2教师提问:

1)小燕子一天天长大了,妈妈对它说了什么?

2)小燕子是怎样回答妈妈的?

3)小燕子第一次飞起来了吗?

4)它是怎么对妈妈说的?

5)妈妈和朋友是怎样帮助和激励它的?

6)最后怎么样了?

3 总结故事:师:小朋友回答的真棒。激励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艰难时,要勇敢地面对,大胆地尝试,自信地说“我能行”。

4教师将故事引申,发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回忆成功的经历。

5游戏[我能行]

玩法:小朋友平分成两组,由出发点走到对面,再重新返回来,途中经过许多障碍点。当回到出发点时,轻轻地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游戏继续。最后看哪一组小朋友先完成。

规则:每个小朋友必须都经过障碍物,回来后轻轻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以示继续。

(三)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通过游戏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延伸:

1画一幅以“我最棒”为名的画。

2家园渗透,家长可为幼儿制作一个“我最棒”的卡片,记录幼儿的大胆尝试的事件,以激发幼儿的爱好,更加增强自信心。

石燕子教案 篇6

【教材解读】:

《燕子专列》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欧洲国家瑞士的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故事表现了人、鸟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个环保主题,通过燕子的特殊经历,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课文采用倒序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在选材视角上也较为独特,并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设计理念】:

课堂上没有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所以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小班的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都有感受,让孩子们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朗读方式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爱护所有动物,尊重所有生命的意识。

【设计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方法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探究,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会想象,在朗读感悟中学会表达。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生质疑。

1、谈“专”入题: “同学们,在我的脑海中啊,一直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形象:一身乌黑的羽毛……”

我刚刚起了个头,同学们就兴致盎然地背了起来:“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再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对,小燕子!”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字:燕子

“燕子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朋友,它们是候鸟……”

“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秋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学生们对燕子太熟悉了。

“我再写一个词,”在燕子后面板书“专列”。

“发现什么问题了么?”学生们纷纷举手。

“燕子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做专列呢?”一学生说完了自己的疑惑,教室里如林的小手纷纷放下,看来他们的问题相同。

“读读课文,你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原因。”

学生读课文,有的边读边批画,我也和大家一起读。大约三分钟以后,学生陆续举手。

“燕子之所以乘坐专列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从南方飞回来的路上,在瑞士境内遇到了大雪。”

“他们飞不动了,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出示相关的描写:

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迁徙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很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燕子到处可见。

“读读这几句话,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读,思考。

“我仿佛看到了燕子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四处躲藏。”

“我好像看到了有几只燕子躲藏在岩缝里,他们的身上满是雪花。”

“我仿佛看到了有的燕子已经冻死了,挂在积满白雪的树枝上。真可怜。”

“我仿佛看到有几只燕子冻死在雪地里,纷纷扬扬的大雪快要将他们的身体埋起来了。”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我仿佛听到了几只小燕子在喊自己的妈妈:妈妈,你在哪?我冷!”

“我仿佛听到了几只藏在草堆里的燕子在抱怨天气。”

……

“看,这就是我们的小燕子。”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大雪纷飞,燕子在风雪中或瑟瑟发抖或艰难飞行的画面,“这是我们熟悉的小燕子么?”

“是。”声音怯怯的。

“不,这不是我们熟悉的小燕子,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我一边说一边按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春光明媚,小燕子快乐飞舞的画面,“这才是我们的小燕子,在微风中,在阳光中,一眨眼,就从这边的稻田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面。”

“但是现在呢?”我把图画又切换到风雪交加的场面中,“什么感受?”

“为小燕子伤心。”“很同情它们。”

“读读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你的感受。”

学生读。

“燕子们为什么不飞行而乘坐专列这个问题你明白了么?”

“明白了,因为他们遇到了恶劣的天气,他们濒临死亡,没有办法再作长途飞行了。”

“燕子专列之所以能够开动,难道仅仅这一个原因么?”我的追问,让同学们产生了疑惑,很多人去翻看书本。

“还有一个原因是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打算派专列把这批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去。”

“对,瑞士政府的决定是燕子专列能够开动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从作出这个决定到列车开动,中间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你能想到哪些问题呢?”

“在电视广播中呼吁人们寻找燕子。”

“影响很多旅客外出,给他们带来不便。”

“每个车厢里的燕子数量要科学,不能太多或太少。”

“车厢里的温度多少最合适。”

……

“是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解决。即使这样,瑞士政府还是作出了派专列护送燕子到南方的决定。可见,瑞士政府……”

“很有爱心。”“对燕子很关爱。”

“说得好。燕子专列能开动的还有第三个原因呢,是什么?”学生愕然。一个同学举起了手:

“有居民们的救助!”

“是啊,离开居民们的无私帮助,政府的专列只能是空的!”

出示描写居民们救助燕子的段落。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学生读。读得很动情。

“人们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我强调了“四处”一词,如果我们把四处这个词打开,将会看到丰富的内容。屏幕显示: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在( ),在( ),在( ),在( )寻找冻僵的燕子。”

在山涧边,在大树上,在岩缝里,在草丛中,在大树下,在雪窝里……同学们在朗读中补充,说得动情动容。

“我们把‘四处’合拢,再来读这段话,我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学生读。

“听到消息后走出家门寻找燕子的人很多很多,可能有什么人?”

“老人。”

“政府的官员。”

“青年人。”

……

“救助燕子的大军出发了,他们要到冰天雪地里去寻找挣扎在死亡边缘的燕子,同学们,对这些充满爱心的人,你有什么提醒的话语要说么?”

“阿姨,小心路滑,请注意安全。”

“老奶奶,你得腿脚不灵便了,千万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寻找燕子。”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救助燕子吧,千万不要独自行动。”

“提醒得好!救助燕子重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也很重要!

“同学们,在这千千万万的救助燕子的人中,一个小女孩很是引人注目。”

“贝蒂!”同学们异口同声。标准的普通话。

“我把这个名字写在黑板上,有没有其他的叫法?”同学们练习,最后一个同学读得很有味道,大家表示同意。

“为什么这样读这个名字?”

“因为她是瑞士人,我们学英语的时候外国人的名字都是这样读的。”

“读读写小贝蒂的句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在家人的带领下,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了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出示文中插图。“小贝蒂在做什么?”

“小贝蒂双手绷着一只要冻僵的小燕子,温暖着它。”

“小贝蒂在给小燕子说悄悄话,她说,小燕子,不要害怕,我是来救你的,你马上就能到温暖的地方去了。”

……

“千千万万的人把千千万万只燕子被送上了列车,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列车开动了。坐在舒适的车厢里,看着外面飞舞的雪花,小燕子们叽叽喳喳的相互诉说着什么。你以为它们在说什么呢?写下来吧,一会我们交流交流。”

学生写。交流。

三、激情结课,升华爱心:

(1)燕子虽然是一种小小的动物,但牵动了瑞士全国人民的心,列车开动了——学生齐读最后一一自然段。

(2)是呀,《燕子专列》不仅载着一只只获救的燕子,它还载着人类的友情。瑞士人民用他们的行动创造了人类和动物最和谐最美妙的一幕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呼吁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吧,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地呼吁——————

——————“朋友,

请爱护动物,

爱护所有的生灵,

尊重所有的生命,

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 ——下课。

设计意图:这不仅是课堂小结,也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把这份友情升华为人类对动物的友情,唤起孩子们对动物的那份爱,以及对生命的那份尊重。

石燕子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课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饱含深情地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分昼夜、不畏艰辛在飞过海的情景,赞颂了燕子勇敢顽强的精神,表达对燕子的无限怜惜与崇敬之情。

二、教学过程及分析

片断一:如此激趣导入,结果事倍功半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个谜语:春天到,百花开,有种小鸟往南飞,白肚皮,黑衣裳,身上还有一把小剪刀。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燕子

师:看来这个难不倒你们了,对了,大家想的是不是燕子?

生:是!

师:(板书:燕子)你们见过燕子吗?你能来描述一下燕子吗?

生:燕子有小小的头,尖尖的尾巴。

生:燕子是黑黑的羽毛。

……

师:你们能用手比划一下燕子有多大吗?(学生用手比划)老师还要考考大家,这是什么?(板书:海)

生:海

师:你们看到过海吗?

生:看到过

生:没有看到过

师:有的同学看到过,有的没有看到过,那你们能用手来比划一下大海吗?(生用手比划)比划的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么小的燕子要过那么大的海,它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九课,一起读读课题《燕子过海》(把刚才的板书补完,学生齐读课题)。读完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燕子有没有飞过大海?

生:燕子为什么要飞过大海?

生:燕子会不会在飞的时候累死?

……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老师想来表现一下,先听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文中的生字新词。

分析:这段上课前的导入,从表面上看似乎花了不少心思,用了不少花式,有猜谜语、有用手比划燕子和海的大小,但仔细想来,这么费神费力的引入似乎没有多大的效果。最后得出的只不过是一个课题。而要引出这个《燕子过海》的课题,为何不选择更简洁一些的方法呢?不但能节约时间而且也能让学生直接明白本节课上课的内容。可以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上,在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上,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也是应该花时间的地方。在这个开头上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有些事倍功半的感觉。

片断二:学习重点句

生:燕子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它们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师:(课件出示句子)大家来看看,这个句子中你从哪个词中找到了表示燕子辛苦?

生:不分昼夜

师:那你能说说不分心昼夜的意思吗?

生:不分昼夜就是不分白天和黑夜

师:说得真棒,请你们用笔圈出表示意思相反的词语

生:寒冷---温暖

生:北方----南方

生:昼----夜

师(板书这些反意词)燕子要从北方飞到南方而且是不分心昼夜地飞,一定非常累,你们想来体会一下?(全体起立,学燕子飞)采访几只燕子

生:非常累

生:很轻松

生:好辛苦

师:你们才几分钟就累了,而我们的燕子要不分昼夜地飞,可想而知它们一定非常累。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它们的这种感觉朗读出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好不好?(集体朗读)

师:你还能找到其它表现燕子过海艰难的句子吗?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伏在甲板上休息。过了一会儿,……

师:你的句子好长啊,说一个句子,好吗?再想一想

(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初上课的新老师没有上课的机智,其实刚才学生说的两个句子都是,只是他一下子全说了出来,老师给予的就是否定,让他想一想再说。其实完全可以表扬这位学生,他不但能找准确,而且把两个句子连起来说了,更说明这个孩子的聪明所在,老师可以表扬他之后接一句: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看。就完全自然地接下了内容。而老师的这一否定,不但让那个孩子心里感觉不好,而且后面的内容也许那个孩子也没有更多的心思了。在上课的时候随时注意孩子的反映并给出正确的反溃这是很重要的。)

生: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师:(课件出示句子)请你四人小组合作,说说你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谁来说一说?

生:我读出了燕子很辛苦

生:我读出了燕子很顽强

生:我学得那些不能飞的燕子很可怜

师:嗯,大家读出了燕子的顽强,同时对那些死去的燕子也产生了一种同情,那么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我们来试试。(重音突出了,“再”)

(分析:小组讨论在这里似乎成了一种形式,四个学生在一起说,可结果却没有能讨论出什么来,更没有调动一些同学积极地参与其中,只是在做给老师看。这种讨论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说理解一个句子先从理解重点词语开始,那么这个句子中,你能找到哪些词表现了燕子的艰难与辛苦吗?

生:太疲倦、落、伏

师:(板书这些词)从这些词中你看出了燕子的艰难辛苦。我现在想来改一改句子。(把改后的句子也一块儿出示,让学生找改了些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太”没有了,“落”改成了“飞”,“伏”改成了“停”)这样改了以后意思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变了,这样改了后就不能表现出燕子很累,很辛苦了。“落”说明没有力气了,而飞还能力气;“伏”也是没有力气,而“停”的话,它还能站着。

师:你来表现一下伏,是什么样子的。(全体学生伏在桌子上,再次体会燕子的辛苦,劳累)我们就把它们这种劳累的语气读出来,好不好,我们一起来试试。(集体朗读)

再次集体朗读三句话,体会燕子过海的艰难与辛苦。男生与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课后反思:

这是《燕子过海》的第一课时,上完后,也听了不少的评析,再对照自己的上课过程,似乎发现了有许多问题。

表演流于形式。开头为了引出课题,却花了大量时间在表演上,追求了形式上的效果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更深和地考虑到学生。

小组讨论中,也是在走过场似的,有这么一个交流的样子,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获得讨论的帮助。

在课堂上的机智仍没有,不能及时而正确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而且整一节课中太多地注重了形式,却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以只会让学生机械地反应些问题的答案,却不能让他们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只能站在文本外面看文本,不能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它的内涵。更不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因为只是站在文本外面,所以根本无法从情感上去体会。

石燕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料峭”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春天的使者就“唧唧喳喳”地叫着,翩翩然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燕子)

2、燕子是候鸟的一种,它们能长途飞行,每年春来秋去,从不间断。可是有一年春天,人们却用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载着燕子,送它们到温暖的南方。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补充课题)

3、赶快拿出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二、自读自悟,初知课文大意

1、词语检查;

2、读通课文第二段。讨论:现在你明白了吗,人们为什么用列车送燕子到温暖的南方去?(随机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3、出示: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原因,要求:说清原因,语言简洁。

三、围绕“爱”,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听到消息后,人们──

出示: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⑴ 读通句子。

⑵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落实: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

⑶ 有感情朗读。

2、在这群四处寻找燕子的人群中,就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

出示: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⑴ 读通句子。

⑵ 理解:皑皑白雪。

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你看到了什么?

在乎什么意思?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那她在乎什么?

⑶ 出示图画,看,这就是小贝蒂,她在干什么?是呀,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有感情朗读。

3、多么善良的人们!多么幸运的燕子!配乐朗读三、四自然段。

4、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小练笔: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瑞士,恰好遇到这种情况,你能代政府向人们发出拯救燕子的呼吁吗?

石燕子教案 篇9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石燕子教案 篇10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小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课文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此教学内容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第一、二、三、四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由唱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教授新课

(一)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更准确的掌握好字词的读音。

学生听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三)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尖刀似的

(总的特点:活泼可爱)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几方面合起来)

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2)理解“像赶ji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ji”和“聚拢”这两个词。

(3) 指导背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4、学习第四自然段

石燕子教案 篇11

首先感谢研训中心、感谢学校,给我们教研组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我们拥有了这样一次宝贵的经历。虽然整个磨课的过程非常的痛苦,但也正是在一次次“跌倒”、“爬起”、“推倒”和“重构”的教研过程中,在专家、领导、老师们的指导与帮助下,我们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我想:这次磨课的经历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多于这两节课本身。

今天上午,我们两位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第六册(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燕子专列》。我们选这一课,是基于这样几方面的考虑:一个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头了,这一册可以选择的课文不多了。二是,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期待。因为课文是下册提上来的,大家都还没有上,希望等到明年上这一课的时候,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能对你有一点启发,甚至是因碰撞而生发出更好的教学思路。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和动物演绎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执教的《燕子专列》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课文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第一课时)预设达到以下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启程、特殊、麻烦、呼吁、车厢”等词语。

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气候的恶劣和燕子处境的危险。

3、通过角色转换抒写“呼吁”感受贯穿全文的爱鸟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感受燕子遇到的麻烦。

教学流程:

我们是这样预设的:

首先是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这个环节:1、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准生字新词;3、疏通课文,请孩子们分自然接读课文,出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这几个环节就跟我们的常态课一样,没什么花样,但我们老师一致认为作为第一课时,是不可缺少的。

然后了解“燕子专列”和感悟“燕子处境”。最后是通过角色转换来书写“呼吁”,感受贯穿全文的爱鸟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我们都知道,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体会从一个个文字中所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来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是词语,因为词是文本的最小单位。用心沉入词语,才能潜入文本,实现语言和情感的同步发展。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更显重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词语教学行之有效,也是我们多次试教中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由检查反馈引出读正确新词,在朗读课文中感悟积累新词,最后在写话中对课文中的词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耳要听得出来,嘴要说得出来,眼要看得出来,笔要写得出来。在感悟燕子处境时,我们预设抓住“风雪不止、长途跋涉”等词语训练学生眼看的本事,即能够看到文字想到描绘的画面。在教学瑞士政府呼吁时,我们预设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体验“呼吁”来训练学生笔要写得出来的能力。

最后我想说,课堂是师生生命共舞的地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是充盈着“随机性”,几次试教下来,每次都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令我措手不及。不知道,今天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尴尬,恳求大家到时候批评指正,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石燕子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饥寒交迫”等词语。积累文中大量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对比手法使用的效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的主题,增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对比写的表达效果。

课时准备: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看一组动物和人类和平相处,充满温馨之情的图片。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欣喜。它们春来秋去,撒播着友谊的种子,但是你知道吗,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危险!今天,我们要学的《燕子专列》讲的就是燕子在瑞士的遭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专列”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燕子专列?读第一段,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先出示动物和人类友好相处的图片,从情感上拉近动物和孩子们的亲近感,为后来的情感的激发作好铺垫,导语的设计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使孩子们在学新课文的同时,对旧的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对比,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二、初步感受课文,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注意生字的读音。

2、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孩子应在通读全文之后,对内容有个初步的感知,考虑到在表达的完整性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设计让孩子们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这样有个互相补充,互相学习的机会。

三、汇报交流,教师检查

1、指名读词语。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春寒料峭、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气温骤降、救护、濒临死亡”注意“殊”不要读成 chū;“骤”不要读成 zòu;“濒”不要读成 pín。齐读词语。

2、理解“气温骤降”“濒临死亡”“春寒料峭”等词语。

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到课文中学词语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春寒料峭”时,让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到所在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找找哪些句子表现的是“春寒料峭”,这样就能达到“以文学文”的效果,而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恰逢当地遭遇“倒春寒”,孩子们在理解这个词语时,就会很自然地联系实际,谈出的自己的感受也很到位。

3、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围绕“爱”的主题,感受课文谱写的真情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什么麻烦?找一找文中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教师板书。(板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冻死、饥寒交迫、料峭的春寒、漫天飞舞的大雪、坚硬的山路、冻僵、皑皑白雪、僵硬)读一读这些词语,提醒学生积累。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词语的积累靠平时的点点滴滴,结合本课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写作特点,课文有大量的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饥寒交迫、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坚硬的山路等)让孩子们熟记这些词语,为下面的用好这些词语打好基础。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引导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设燕子专列);二是群众方面 (竭尽全力寻找、车站送行)。

(1)政府方面:政府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如果你是瑞士市民,你看到燕子在瑞士境内遭遇了不幸,你会怎样通知政府呢?提示用上黑板上的好词语。组内交流,个别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他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我适时安排了简单要求的口语训练,抓住课文中的“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问学生,政府是怎样知道的,鼓励孩子们在讲述事情经过的时候,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

②什么是“呼吁”?请你替政府来向大家呼吁一下。比如:各位观众,瑞士国际电视台现在向你们播报一条重要新闻,现在……

设计意图:“呼吁”这个官方色彩浓重的词语,学生一下子不好掌握,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自然地理解了词义,还学到了呼吁的基本要领,一举两得。

(2)群众方面。

①找一找人们寻找燕子时的动词,用笔划出来。

②照着课文的样子,说一段有连续动词的话。自己练说,个别展示。

设计意图:仿写是一副提高写作水平的良药,在课文出现类似的语段后,抓住时机,让孩子们现场也来仿说一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模仿的敏感度。

五、指导朗读,读出爱的情意

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小动物无私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读第3段时,读出居民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大无畏的精神。

2、读第4段时,感受小姑娘贝蒂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精神。突出路险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 “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不为自己着想 “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男女生分别读三、四段。

设计意图:朗读是激发学生爱的情感的有效途径,在朗读时,我设计抓住重点的词句,让学生体会人们救助燕子时的大无畏精神。

六、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认读。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教师示范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生字教学,不再是简单地笔画传授,更多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地识字,巧妙地记住字形,并能触类旁通地到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二、创设情境,指导小练笔

1、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1)政府的举动。

(2)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3)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孩子们会欣赏文章的结构布局,课文往往是最好的习作例文,在教学到这一环节时,需要教师的概括总结,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有个初步地了解就可以了。

2、课文中的小贝蒂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女孩,她美好的心灵如同她红扑扑的脸。现在请你再仔细读一读第四段,看着课文的插图,把自己当作小贝蒂,向大家介绍那天救助燕子的经过,用上黑板上的好词语。

3、学生自主写。

4、 指名读,评价,修改。

设计意图: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上的词是否准确。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合乎情理即可,在评价时对于能恰当地用上黑板上词语的学生,应该大加鼓励。这个环节应多花时间,因为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如: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小贝蒂裹紧了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野外去寻找燕子。脸冻得通红的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冻僵的燕子,她拿者一根小树枝,来到树下草丛里轻轻地拨弄。突然,她好像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在雪地里用双手轻轻地拨动着,果然,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瑟瑟发抖,已经快没气了。“爸爸,妈妈,我找到了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还不停地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救助燕子的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明星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可爱的贝蒂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面对善良、可爱的小贝蒂,有谁不想夸夸她呢,让学生在这时候畅所欲言,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也是诱发其天生的爱的情感的最佳时机。

6、指名说。

三、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1、播放爱护动物的歌曲。

2、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3、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设计意图:以上的3个小环节,既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课外寻找资料的兴趣和对资料及信息筛选的能力。

4、总结。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人和动物之间温馨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小贝蒂那样爱护动物,使其它动物都能像课文中的燕子一样幸运,幸福而又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在救助燕子的过程中,人们用爱,用真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设计意图:学文学到最后,能让学生流露真情读好课文,恐怕是每位执教者最美好的愿望,所以,在学生有情之发的时刻,引导文本诵读,是最明智之举。

五、布置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充分地准备。

设计意图:第一个作业的设计,给学生充分地自我发展的机会,充满对学生的信任,也把时间的支配权还给了学生。第二个作业则很好地体现了单元主题学习的精神。

海燕教案15篇


海燕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昼夜”、“疲倦”等 词语的意思。

2、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等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3、感受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燕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深读课文,学习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培养爱护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找材料了解有关燕子迁移的知识及故事。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出示课件1)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请学生读、试读、齐读)并提出缺点

师:因为我们没有亲自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好,现在让我们亲自去体念一下,自由读全文。 板书 燕子过海

2.初读课文(出示课件2)

a、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地方打个“?”。

b、燕子是怎样飞过这无边无际的大海的呢?

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3)

寒冷 不分昼夜 疲倦 伏在 甲板 休息 展翅

却 崇敬越飞越远 躺在

刚才的读书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4:燕子过海过得( )

生1: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艰难。生2: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勇敢。

生3: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辛苦。生4: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让人崇敬。

生答师 板书 辛苦 艰难

4、读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同学们先自由研读课文,过会儿一起交流研读成果。

师:再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用----划出燕子过海过得辛苦艰难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或你从哪些词中能看出燕子过海辛苦艰难)

(2 学生自主研读后交流研读成果。

A生1:我从“它们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你是怎么知道的?)这句子中看出来。因为不分昼夜的意思是说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燕子都要飞,没有休息,那它多辛苦啊。生2:我从三对反义词体会到距离之远,时间之长,困难之多。(可以多叫几位学生)

师:说得真好!你能通过朗读把燕子的辛苦艰难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指名读2比一比---齐读)

B师:还能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燕子过海过得辛苦艰难?

生:我从“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为什么找这句?)这句子中看出来。特别是“太疲倦”几个字,说明很累,很辛苦。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两组句子。(出示课件)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齐读句子,找出上下两句不同之处,并说说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生:“太”,写出了燕子劳累的程度,突出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落”写出了燕子已没有力气飞行,突出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伏‘是用整个身子趴在甲板上,燕子浑身无力,也反映它归还艰辛。)

师:能把这句好好的读一读。(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C:还有吗?

生:我从“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在也飞不起来了。” (你知道了什么?)这句子中看出来。因为燕子只休息了一会儿就又展翅起飞了,它不怕累,很勇敢。

师:是呀,燕子多勇敢啊!再读读这句,还能体会到什么吗?

生:我体会到了燕子的不怕艰辛和顽强。他看到有的燕子死了也不害怕,依然展翅起飞。

师问;燕子展翅起飞的,看着它们越飞越远,此时此刻,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燕子过海过的让人崇敬。燕子祝你一路平安。)面对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的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沉重)

师:同学我们要在学习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最终到达理想的披岸,要的就是这种不怕艰难的精神。(指名2---范读---再指名----男女比赛读)

师引:燕子的精神多么可贵。燕子过海过得让人崇敬,是啊!水手们崇敬它们,我们也崇敬它们,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些句子。(指导读---指名读—范读—齐读)出示课件: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他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师: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那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已经死了,水手们为什么要把它们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舍不得、希望它们在大海怀里安息。爱燕子)

d、在此我趁势引导:“大海的胸怀是多么广阔、多么令人钦佩,只有意志和精神也同样令人崇敬的燕子才配得上安息在她的怀中!我们学习了课文,也和水手们一样,充满了对燕子的崇敬和珍惜之情。让我们再次借水手的话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吧!”(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5.(我又顺势播放燕子飞越太平洋的配乐动画,)让学生的感情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我的解说中达到高潮:“同学们,这燕子虽然小,却有勇气飞越浩瀚无边的大海。他们就是这样勇敢而坚强地在大海上飞行,飞过风平浪静的海洋,飞过波涛汹涌的海洋,从寒冷的北方飞向温暖的南方,在海上不分昼夜飞呀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多么令人崇敬的一种精神哪!”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你将怎样对待燕子?(学生很自然的说要保护燕子)

师:是啊,我们不能伤害燕子,因为燕子是一种益鸟,因为燕子过海非常的辛苦、艰难,更因为我们崇敬燕子那种不畏艰辛的精神。愿燕子的这种精神能激励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6、作业:当你再见到那些燕子的时候,你想对燕子说些什么呢?你又想为燕子做些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

海燕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文本特点及地位。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①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使用的典型写作手法,如象征、对比和烘托等

②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能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历史背景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为: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学习品味文章用词及一些典型的写作技巧。

难点为:理清本文的象征意义并结合实际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法。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我认为好的教学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这样才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收获。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诵读法。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如世界杯短片、配乐诵读、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产生思想共鸣。

3、练习仿写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我采用一小一大两个仿写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说学法。

“好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本课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具体的学法如下:

读书入境法。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勾画圈点法:勾画出课文描写海燕生命之美所用的准确词语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完成表格。

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难点,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过程。

说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因为我认为对文本进行教学的设计,恰如庖丁解牛一般,好的设计要思路清晰有实效甚至会事半功倍。下面说说我的设计。

我打算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有四个教学环节:导、读、写、思,尤其后两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深度。

第一步:导入新课。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我从几幅美的图片谈起,有和谐生活的柔和美,有断臂维纳斯的残缺美,有运动场上的力量美……让孩子们感受美同时也激发他们去寻找《海燕》的美,感知《海燕》那美的语言美的图画!

第二步:多样诵读。

首先,听课文朗读,请你在听读中把握生字词和本文的朗读语调(包括朗读的停顿、快慢、轻重和语气),然后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朗读才华,要求放声动情,读出诗情、诗意、诗味,教师和学生一起给予朗读评价或朗读建议。

其次,根据得到的朗读经验再自读文本,读后请仿照前面的句式写一句话来概括海燕所展示的生命之美。这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最后,跳读文本,找出其中描写海燕生命之美所用的准确词语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完成表格,总结高尔基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准确的用词(“飞翔”、“飞舞”,“叫喊”、“号叫”,“穿过”、“掠起”)、恰当的修辞(比喻、拟人等)和写作技巧(对比、烘托,至于象征手法在后面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海燕形象时带出)。

第三步:比照写作。

观看海雕捕食影片,利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技巧进行描写。

提示:(1)可以抓住海雕捕食时飞翔的姿态、动作等方面进行直接刻画,也可以从侧面进行描写。(2)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此片段时间可灵活运用,时间充足就课堂写作,否则在观看完影片后将写作部分移至课下作为作业。

第四步:沉思百年。

沉思历史,理解象征的意义:首先由“漏审的疏忽”引出《海燕》具有革命性,设下悬念:“她的革命性表现在哪里呢?”引起孩子们的思考兴趣。然后教师出示历史背景,让他们做为审查官去查找文本的革命性。讨论之后总结:文本中的各形象有什么不同含义,再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为她拟一个副标题。教师在分析形象含义时指出这种写作手法叫做象征并作平易的介绍。该环节耗时最多,必要时教师要耐心指导。

沉思自己,面对生活暴风雨:抛开历史意义,结合时代精神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赋予海燕新的象征意义。以作文形式表达:“假如我遭遇生活的暴风雨……”

最后再次回顾四个环节,其中,导入、诵读和仿写在第一课时完成,学习诵读及本文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主攻海燕的历史意义和新时代意义,要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磨难,敢于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也正是语文教学具有人文关怀的体现。

海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基础上感知海燕的形象。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象征意义,理解环境描写及对比手法的作用。

4、学习海燕不惧怕困难,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设想:

《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奏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引导学生解读这首诗时,我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于诵读中展现海燕的活动空间,紧紧围绕三幅画面引导学生感知海燕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从中体验并学习这种精神,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教学模式

朗读——赏析——探究——拓展

教学步骤:

一导入: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

二、走近作家作品。

1、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在预习中收集到的作家作品知识。

2、生交流

3、师出示幻灯

4、小结:伟大的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写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范读录音,区分活动场景。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春天的旋律》的尾章,听课文范读录音。

要求: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海燕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在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现?

生:(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即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师:打开书找找海面景象在哪几个段变化?

生:(回答后点出幻灯片)

四、赏析艺术形象。

1、师:既然你们了解了暴风雨有个渐次逼近的过程,那么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我认为,朗读时,语气应该有所变化。

生:应由低沉、缓慢,逐渐过渡到热烈激昂,这可以表现暴风雨从酝酿到逼近到即将爆发的过程和气势。

2、师:说得很好。就是要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展示一下我们的朗读,好吗?

生:好!

师:分组朗读,一大组第一幅画面,二大组第二幅画面,最后一部分全班一起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个别指导:示例一:“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在飞翔。”中“高傲”要重读,语速要快一些。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带着满腔激情来读,“更猛烈”要重读。(指导后可以让学生再读第一段和最后一部分)

3、师:通过听读朗读,同学们脑海一定出现了海燕的形象。现在请小组讨论:你觉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并分析它表现了海燕什么形象?

生: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以比喻的手法,从行动角度写,表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和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师:很好。读得不错,还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了海燕的形象。

生:示例二:第二、三段。

(第2段先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第三自然段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生:示例三:第九、十段。

(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师:太好了!有分析还有比较。和哪些自然段的在作比较?

生齐:一二自然段里的词

生:我找到的是四、五、六自然段写其他海鸟的,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师:对!写他们的目的就是什么?

生:和海燕形成对比。

生:示例三:文章的最后三段。

(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师:非常好,在俄文中,“海燕”本来就有“暴风雨的报信者”或“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

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完成板书)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渴望战斗并且勇于献身的战斗者的形象)

五、探讨象征意义。

1.师:结合时代背景,想想文章写的仅仅是海燕吗?

生齐:不是

师:那么这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渴望战斗并且勇于献身的战斗者的形象具体是指什么呢?

生:俄国大革命前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师:很好。说明这个同学预习的时候查阅了资料。

师:明明写的是海燕,实际上写的却是俄国大革命前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生:象征。

师:既然海燕有象征意义,那么讨论:本文的“暴风雨”、“大海”、“乌云”、“狂风”、“闪电”、“海鸥”、“海鸭”、“企鹅”等事物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生:暴风雨象征19xx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生: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生:“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生: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师:很好。说了象征意义,还说到了环境对海燕形象起的烘托作用。

生:本文还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xx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师:非常好。这个同学还说到了文中事情的象征意义,看来你下来查阅背景一定下了功夫。请继续努力。

师小结:同学们对象征意义的理解都非常准确,除了大家预习很认真外,还有个原因:本文象征的主客体(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可谓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我们无需借助更多的想象,就能透过这些客观事物的描写发现作者隐藏于纸背的真实意图。这就是我们写作时应该学习的地方。

六:课外拓展

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方法:先三分钟课内练笔,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展示几个好的)

小结: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爱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而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七、课后作业(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就是更好的走近高尔基,请继续阅读)

阅读高尔基的作品《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虽说一年级名著导读中已经要求,肯定还有没读完的。)

总结: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干渠到海燕那穿越时空的壮美。作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全诗集诗情、画意、诗理为一体,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巨大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

海燕教案【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燕》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和学习过叙事、记人和写景等三种类型的记叙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均属于状物类记叙文,与七年级(上)学习过的另三种类型的记叙文共同构成比较完整的记叙文体系。

《海燕》在本单元中被安排在第2课。我个人认为,《海燕》在描写上比《石榴》更细致,在情感表达上比《白鹅》更深刻,在写法上比《鹤群》更“典范”,因此可以说,《海燕》是本单元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文章,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是一篇值得仔细阅读、品味和借鉴的精品文章。

2、教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海燕》写于1927年。当时作者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文章就是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因此,结合课文内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需要说明的是,依据“三个维度”设计的这三个目标,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三个目标是互相融合的,只是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散文阅读的基础,结合本文的特点,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二、说学情

本人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师生双方的配合较为融洽,学生们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学习时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但大部分学生已养成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阅读,重视引导学生多运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内涵。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可采用问答法;对作者深刻感情的把握,可采用讨论法、分析法;对本文语言的品味,可采用点拨法和讨论法。

(2)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还是要落到学生身上,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文章的内涵,并对其表现手法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仿写法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材第一单元的“单元说明”中指出,在学习状物类记叙文时,“要把握作者笔下的事物的特征,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习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整体感知——品味赏析——拓展延伸”的教学思路,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

(一)第一步——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以说,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几乎是所有的课文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前提。本课的“整体感知”环节侧重于理清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主要感情。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课前安排预习,通读全文,疏通字词。

(设计意图:在课堂学习之前,初步感知文本,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而字词的掌握和积累则为文本的学习扫除基本障碍。)

2、简介写作背景和作者。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3、听读课文,明确文中描写的对象,找出表现其活动背景以及表现它们各自的外形、飞翔和憩息状态的词句。

(设计意图:这是“整体感知”部分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讨论概括两种小燕子的异同点,理解作者把海上小燕子“误认”是故乡小燕子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联想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深入理解文中小燕子的形象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乡愁”——完成教学目标一并突破重点。)

(二)第二步——品味赏析。

《海燕》是一篇散文,对于这类文学作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只有整体的感知,还不足以体味文章所特有的内涵和意蕴。本课的“品味赏析”环节侧重于文章中对小燕子的生动、细腻、传神的刻画,并简单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分别默读前后两部分,深入探讨这两部分在描写对象的特征、活动背景以及作者情感的抒发等方面的具体写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状物应该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并把所写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为以后的写作实践打好基础。)

2、讨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写法特点。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重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故乡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与作者的“乡愁”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解读这类文章的一般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二。)

3、品读第1段和第8段的语句,并以此带动对全文优美生动语句的品析。(课外背诵第1段和第8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言极有特色,不仅描写生动、传神,而且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品味其中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语言的能力,积累文学语言,得到审美的乐趣——完成教学目标三并突破难点。)

4、教师从内容和写法上对全文进行简要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和理解。

(三)第三步——拓展延伸。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这种“实践能力”,不仅应该包括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还应该包括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本课的“拓展延伸”环节侧重于同题文章的比较阅读,并将咏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的知识理解转化为状物类记叙文的写作实践能力。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将本文与高尔基的《海燕》进行比较阅读,从海燕的特点、生活环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等方面来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同一事物,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法,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以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迁移能力。)

2、搜集课内外有关“乡愁”的诗句。

(设计意图:作为课外作业布置。一方面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材料的能力。)

3、模仿《石榴》或《海燕》,写一篇状物短文。

(设计意图:作为课外作业布置。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写一篇状物的文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把学生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写作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预测

如果以三个教学目标来衡量教学效果的话,前两个目标以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而言,是可以达到的(后期的单元检测和写作训练也证实这两个目标完成得较好);第三个目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目标是贯穿初中三年的学习过程的,我个人认为,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能够有所感悟即可认为是完成目标。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着重体现条理性,反映本文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

海燕教案【篇5】

一、情景导入

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高尔基的《海燕》,作者以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海燕”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西方有句名言,即“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只有掌握散文诗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才能提高我们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二、目标展示:

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

掌握赏读散文诗的方法

提高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三、知识梳理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具体的形象与情感就形成了诗的意象,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四、方法点拨

赏读散文诗要在反复阅读中把握文章的语言,情感、深层意蕴,具体读的环节有: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整体感知内容,把握层次结构。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紧密结合,领悟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就形成了诗的意象,在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丰富的情感内涵,感悟诗所表达的意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要注意诗文中典型的修辞及它们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还要了解把自己抽象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具体自然景物中的抒情方式。

总之,品读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也就是要读出诗的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

五、经典示例:

《海燕》

高尔基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的最强音。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

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变化为背景,塑造了海燕这一战斗者的伟大形象,文中几次描绘了这种情景?试用准确的语言概述。

(三次。即暴风雨正在孕育时的背景、暴风雨已经迫近时的背景,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背景。)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

同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读一读,理解句子所传递的情感,具体说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的含义。

(“黑色”写其色彩,“闪电”喻其敏捷,“高傲”表示海燕蔑视黑暗势力。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战斗者海燕的雄姿,体现作者对海燕的赞美。)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

联系高尔基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什么?它们对表现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海燕,暴风雨的预言家,海上的勇敢者,无畏、坚强、乐观,充满战斗的豪情,象征俄国革命即将暴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革命暴风雨来临前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俄国资产阶级各阶层的代表。

(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来反衬海燕的勇敢、乐观,突出了海燕的英雄形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起到怎样的作用?

(反复;表现出海燕对暴风雨的强烈渴望。)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祈使句抒情,表达了革命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直抒胸臆,具有号召力。)

六、赏读演练

《雷电颂》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洞庭湖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4这篇散文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试举例说明。

答:1、主要写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来摧毁黑暗,表达对光明的渴盼。

2、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

3、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4、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好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凭借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拟人兼呼告修辞,还有反复、排比,使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电,你们雷”“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海燕教案【篇6】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燕》。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第九课,高尔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利用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课文展示的特殊情境。并在头脑中勾勒出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从而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另外,本文写于特殊的历史年代,与学生的社会环境相距甚远,理解象征手法的意义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海燕》的教学环节设计上,我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由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到通过朗读品味句子。分析海燕形象,进而讨论本课教学重点,即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乌云密布海浪滔天的图片,选用朗读录音并配以旋律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很快将学生带入朗读情境,在指导第一段的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朗读中须注意的重音语气等之后,其它语段则由学生自主探讨领悟。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我通过示范读、个别读、小组读及齐读等形式,不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在读中,学生充分感悟到文字之美,海燕形象之美及其精神之美。

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则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这一深刻含义的前提,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象征手法的意义,再一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尝集体智慧的甘甜。

一个多世纪前《海燕》的发表曾被人认为是吹响了的“战斗的号角”,激励着俄国乃至世界众多有识之士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时至今日,这部作品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淡化了本文的政治色彩,而是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讨论海燕形象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争做一只勇敢的“海燕”。

四、作业设计

最后作业拓展比较:老师发下引发的参读材料——联系郑振铎的《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仿句练习: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奔腾咆哮的大江,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低吟浅唱的小河;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寒风呼啸的塞北,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小桥流水的江南。

五、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

海鸭——自私怯弱的不革命者(对比,烘托)

企鹅

——反动势力

乌云

狂风

大海——人民大众

谢谢大家!

海燕教案【篇7】

一、导入

二、走进作者

三、品读文章,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

2、有感情自读课文

3、朗读点评和指导

《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虽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四、感受形象,体味情感

1、这是一只海燕。

2、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来表现这只海燕的?

把海燕的活动放置海面上暴风雨来临的典型环境中,以此来烘托海燕的性格。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而海燕的战斗情绪愈来愈高涨。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热切地迎接新生;当暴风雨逼近,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海燕是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形象。

暴风雨来临三幅图景:来临、逼近、到来

3、引导学生揣摩具体描写和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赏析海燕具体形象。

点拨

①抓住描写海燕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性格特点;

②抓住其他海鸟的描写,理解他对海燕性格的烘托作用。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思考:高尔基仅仅在描写海燕吗?

2、背诵课文

3、同步测试(课堂反馈)

海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有关背景。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3、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模式】

朗读──品味──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打出海燕图片,配合激情音乐)

导语:看,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它们被称为“胜利的预言者”。今天我们学习散文诗《海燕》,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强烈的生命之音。

(揭题、齐读)

二、揭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有关背景。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3、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作者简介

1、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作者高尔基的资料。

2、师生共同明确作者的主要资料。(幻灯片显示)。

四、背景介绍(幻灯显示)

请一位学生朗读背景介绍,共同明确,为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涵服务。

五、朗读训练

1、听配乐朗诵,学生可跟着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2、自由读,可以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拿手的一段或几段来朗诵。

3、抽几位同学进行段落朗诵比赛。

(配乐,提高积极性,营造激情氛围)

4、点评、奖励。

六、分析海燕的形象

导语:通过朗读,同学们眼前肯定出现了海燕的形象,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上一个修饰语,你会填什么呢?

(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各抒已见,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教师适时板书)

(幻灯显示探究一)

七、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问题设计:

海燕的精神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探究二)(适时板书)

具体操作:

1、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讲到对比手法时可让学生朗读有关描写海鸥等的语句来加以体会,可设计“海燕的宣言”。

2、象征手法要作为一个重点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因为有一定难度,可考虑用连线题。幻灯用超级链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帮助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

八、朗读全文(配乐)

九、课外延伸(小练笔)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就这个话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

( )的海燕 对比

勇敢 高傲 烘托

自信 顽强 反复

充满斗志 拟人

大无谓 比喻

不屈不挠 象征

海燕教案【篇9】

说教材:

《海燕》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四篇文章。第二单元的文章多为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海燕》为传统篇目,写于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作者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海燕》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说教学重点的确立及其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的确立:

“海燕”是课文中核心塑造的一个勇敢斗士的形象,是文章的灵魂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故将赏析海燕形象,领悟作品内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解决办法:

1、 听读+诵读 (于反复诵读中品味形象)

2、 模仿形式,结合内容进行写作

3、 综合评价海燕这一形象

4、 结合背景分析海燕的象征意义

5、 分析文章为塑造海燕形象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6、 作业设计:随笔:“海燕的宣言”(结合课后习题3)

说教学难点的确立及解决办法:

《海燕》一文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诞生的文章,有其深刻的政治意义与时代特征。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从海燕的形象,获取具有时代现实意义的精神收获,这一点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故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决办法:

1、 听读+诵读

(于反复诵读中品味形象)

2、 抓住海燕形象的塑造品味其蕴涵的思想内涵

3、 从海燕身上推将开来,思考现今社会如何弘扬海燕的精神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片头动画的形式)

2、 听读

3、 自由诵读

4、 小组协作结合文章内容完成短句创作

5、 综合评价海燕

6、 结合背景探讨海燕的象征意义

7、 分析文章为塑造海燕的形象采用的修辞方法(综合 以备写作之需)

8、 推而言之,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弘扬海燕精神

说板书设计:

体现修辞与形象概括(不设标准)

海燕教案【篇10】

一、知识背景

《燕子过海》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采用叙事、抒情相结合,语气时而平缓亲切、时而低沉、时而激扬,记叙了小小的燕子为了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行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感人情景,赞美了小燕子勇敢顽强的精神,流露了对小燕子的无限怜惜、敬佩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运用设问写法描写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为燕子过海的艰辛作了环境铺垫。第2自然段写一群燕子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行。这段中的词语较丰富,可让学生找出以帮助理解句子,从而积累词汇。第3自然段近距离展现十分疲倦的燕子落到甲板上的情景。第4自然段赞美了燕子不怕辛苦和艰难的精神并呼吁大家要爱护益鸟燕子。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初具自学能力,对字词的教学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法帮助识记,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字典等工具书初步理解词语。阅读教学时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可以加强语感,深入感悟、体验。小学生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感染而产生共鸣,因此还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助想象、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是通过理解句中的主要词语意思来读懂句子,在前两课教学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接触、练习,因此可引导学生小结学法并迁移运用,从而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

兴趣是的老师,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阅读实践,达到深悟之效。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和谐环境中学习,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文本的对话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读展开想象,在合作读中交流体会,在质疑声中思考、讨论、探究创新,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以体会感悟文中表达的情感和学习的成功感。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确定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会认写11个生字,理解“昼夜、疲倦、伏、展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读通课文,通过找出重点词,理解句子,感受燕子过海的艰辛及永不后退的精神。

情感和态度:

(1)养成自我感悟、自觉积累祖国语言的良好习惯。

(2)懂得在生活学习中的成功离不开像燕子在困难中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燕子过海时艰辛的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研读重点词理解句子,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及奋勇向前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板块

(一)、音像激趣,导入新课。

1、听歌曲《小燕子》

优美的歌声能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受感染,心里顿生对燕子的亲切感,情绪一下子可调动起来。

2、教师在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引题:每年春天,可爱的燕子们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给春天带来了生机,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欢乐。可你们知道吗?燕子在飞行的路途中还要经过无边无际的大海,随即板书课题。

(二)、借助课件视觉感受

1、课件点击画面,出示茫茫的大海。学生如临其境,直观感受海的辽阔,接着出示句子“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请学生自由读句子,直至读出海的一望无际的感觉,有课件的借助,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会比较到位,容易体会,此句为下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打下了铺垫。

2、点击课件出示正在飞越大海的燕子的动画,配上舒缓的音乐,再出示燕子在飞行过程中无奈地掉到甲板上的情景,教师同时饱含深情地朗诵课文最后一段,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3、叫学生谈谈对课件中展示的画面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抒已见,初步感受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各自情感的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令自己最感动?

2、再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同桌反馈检查:哪些字易读错、写错?该怎么读,怎么记?

3、分小组朗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整体感知燕子过海的不容易。

(四)、精读重点句,深入体悟。

课始的课件给学生的视觉冲击仍意犹未尽,可以指导学生回想课件内容,结合课文语句,在文中找出重点句。小部分小学生可能还是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质疑,用问读方式出示:燕子为什么在海上飞,怎么飞?在飞的过程中顺利吗?这些都可帮助学生找出三个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句子,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句子并积极引导。在体悟句子意思时,以学生为主,与学生共探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学习方式迁移。

1、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学法指导:

(1)读通句子

(2)划出你认为句中关键的词(寒冷—温暖、北方—南方、昼夜)

(3)理解关键词意思,第二对词可由教师在地图上指出帮助学生理解。

(4)带着对关键词的理解再读整个句子,用心体会感觉其路途遥远、燕子飞行的劳累。

(5)指导朗读,通过范读、小声自由读、指名读、对比读,读出体会到的句中含义的语气,达到以读悟情的效果。

在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体会才更真实。

2、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引领学生总结学懂句子的方法:读通句子,划出重点词,理解品味,有感情朗读。充分利用个体,群体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自学、小小组助学、集体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

重点词:太疲倦、像……一样、落、伏

回忆雨点落的样子,出示“飞、落”进行比较,通过词义差别感受燕子掉下来的急状;

扮演角色,表演小燕子极累状:趴在桌子上。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再出示“站、伏”进行词义对比,深入体会燕子过分疲劳的无耐及作者用词的凝练。

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通过指名读,集体读,自由读相结合,以读促情,师生评议。

3、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进行学习迁移,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练读谈感受。抓住“一会儿、又展翅起飞”体会出燕子在极其疲倦的情况下只休息片刻又展翅起飞的勇敢顽强的精神,抓住“停止了呼吸”体会燕子的劳累达到了极点,再通过加重重点词语气的朗读,读出对燕子的敬佩与无奈失去生命的同情。这一重点句的学习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多形式的品读,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同时出示三句话,有感情朗读,增加朗读训练频率,反复体验。鼓励质疑解惑,培养学生克服“从众心理”。既发扬教学民主,又努力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训练主线的教学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五)、自由想象,抒发情感

引导学生想象:燕子飞行的路途如此遥远,还会有哪些艰难险阻等待着它们,它们又是怎样克服的?课件展示燕子在急风骤雨中奋勇飞行的情景,让学生即景抒情。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提供思维的空间,启发创造想象,身临其境谈感受,创造性思维可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

(六)、发散思维,情感熏陶。

小小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惜献出生命,它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真让人感动,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对燕子说什么,还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可联系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的精神启发学生发表看法,还可联系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如何对待开个讨论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但也离不开个体的发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可以得到深化,因此,应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那才是阅读的境界所在。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辅助性手段,是教学中的简明教案,本课时板书采用重点字词式,本着简洁、清晰、直观的原则,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海燕教案【篇11】

一、教材地位

《海燕》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要求是: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掌握象征手法。

海燕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借助海燕赞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教学课时为两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初三的学生,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海燕》象征手法的运用,学生对当时写作背景的陌生,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深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根据以上特点和教学目标必须三个维度融为一体的要求,我把教学目标设计为:

二、教学目标

1、把握海燕的形象,感悟文章主旨。

2、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象征的作用。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标一为教学重点。目标二为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法:

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这首散文诗充满激情非常适合朗读,所以我采用朗读指导法,通过指导学生对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的把握,让学生读出海燕的精神,以各种形式的读贯穿整节课。

采用点拨法。在突破教学难点“海燕的象征意义”时,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进行适当的点拨,弱化教学难点。

学法:

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所以采用多形式诵读法。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自由朗读、上台表演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感受文章内涵。

合作探究法。在分析“海燕象征意义”时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有效分解教学难点。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为五个部分: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走进文本,把握形象

★合作探究,领悟主旨

★联系生活,拓展迁移

★精选作业,思考提升。

其中第二和第三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播放海燕在大海中飞翔的短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然后出示学习目标,齐读明确。

㈡、走进文本,把握形象

这一环节是落实目标一,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活动设计:

①听一听。听师范读,说说听出了怎样的画面。这个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的初读体验,所有的初读体验都是值得珍视的,即使是错误的,学生也会在深入文本后自我修正,教师对学生的任何回答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

②品一品。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海燕?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重读关键词语,读出海燕的精神。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先请中下游的学生回答,因为勇敢、高傲、欢乐等词语在文中有,这类同学应该能够找出来,然后再请优秀的学生来概括乐观、自信、坚强、富于献身精神这些特点,这样就增加了课堂的参与面,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这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的多边互动。

③读一读。美文需要美读,举行小型的朗读比赛。学生各选其长,擅长朗读的做选手,擅长评价的做评委,比较认真的同学专门负责听字音。这是生生互动的过程最后评出最佳朗诵者。最后齐读描写海燕的段落,教师带领着学生读出气势,读出精神。

“品一品、读一读”是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握“海燕”形象。落实学习目标一,渗透目标三。

④写一写。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已经明确海燕形象。这时教师提高难度,进入“写一写”阶段,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表现海燕的形象和特点。

这个步骤,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状态,一发现有学生写完并且写的不错的话,马上请他写在黑板上,给其他同学一个例子。接近一分钟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知如何写,那么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例句,给学生一个思路。

写一写是既是教学反馈的环节,反馈海燕的形象和特点,又是提升文本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优良训练。读写结合,体现了课标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到此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走进文本,把握形象”就全部完成了。这是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还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通过听说读写的多层次训练,多变互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把握海燕形象,落实学习目标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合作探究、领悟主旨

这一环节主要落实目标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海燕、其它海鸟、狂风雷电乌云、大海破浪、暴风雨这些形象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以下活动:

首先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写作背景中关键性的语句教师用红色部分显示,这样就弱化了教学难点。师生回忆象征的含义。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为这样几步:

1、找出描写各类形象的语句。

2、根据写作背景的提示小组进行探究。明确各类形象的象征意义。

3、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各类形象的特点。也可以自行改编教材。准备好后师生交流,在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合作探究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联系生活拓展迁移

拓展迁移的环节是走出文本的过程,新课标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主要落实目标三。

我给学生提供几种生活情景:有考试的失利、家境的贫寒、与父母的代沟、突发的天灾,飞来的人祸等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感悟的生活情景,说说自己如何面对生活的暴风雨。学生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教师总结: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要做海燕在狂风暴雨中翱翔。最后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五)精选作业、思考提升

必做题:请你想象一下,海燕在海面上振翅飞翔时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设题意图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像,深入体味作品中的形象。

选做题:准备散文诗《海燕》朗诵比赛。选做题可以放大部分学生对朗诵的热爱。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

1、以学生为主体,还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通过听说读写的多层次训练,多边互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把握海燕形象。

2、多形式的诵读和合作探究的有机整合,很好的完成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语文的魅力!

海燕教案【篇12】

一、诵读——感知课文

1、介绍作者及《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诵读欲望。

2、个人表情诵读,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可借助符号和文字,标注全文朗读要领提示,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3、小组合作演读,注意结合三个场景分三部分演读,体会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诗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4、全班齐读,进一步把握海燕形象和作者感情。

二、发现——评说课文

有人评价高尔基是伟大的“语言艺术家”,能针对本文说出你的一点发现加以评说证明吗?

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诱导,适时引向深入发现,可重点明确如下角度:

准确生动的用词——用一组准确的形容词直接表现海燕的英姿,如“高傲”、“勇敢”等;用一组拟人化动词形象描写海燕、海鸟们和乌云、狂风等的动作;同时,许多组近义词,显出作者用词的丰富,如写“叫”的动词有“叫喊”、“呼叫”、“号叫”、“吼叫”;都含势猛、力强、厉害、急剧、旺盛之意的一组词有“猛烈”、“强烈”、“剧烈”、“热烈”等。

灵活多变的句式——文章有时句式整齐匀称,有时长句短句交错,富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另外,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兼用,显得摇曳多姿,也便于表情达意。

丰富多彩的修辞——全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比喻、拟人、反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形式多样的表达——作者在充满激情的描绘中,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战斗精神,在表达方式上以描写为主,描写中充满感情,同时兼有议论,议论中也饱含激情,描写、议论、抒情结合,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并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圆熟精湛的技法——作者巧用象征,表达深刻的思想;巧用对比,通过乌云、狂风与波浪、大海形象对比和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形象对比,歌颂如大海般激荡的人民革命力量和像海燕般勇敢无畏、迎接革命风暴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另外,环境烘托是本文又一成功的艺术手法。文中三种不同景象,象征革命暴风雨的迫近和即将爆发;景象的变换,表明形势愈益险恶、阶级斗争日益激烈,而海燕形象,在景象变换中被步步深入地得到烘托和显现。

典型鲜活的形象——文中无论海燕搏击风浪、勇敢无畏、乐观自信,还是海鸥、海鸭、企鹅们自私怯懦、贪图安逸、目光短浅,无不使人印象鲜明。尤其是作者借“海燕”这一饱含力与美、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颇具典型意义。

以上活动可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梳理、积累课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新发现,与师生交流。

三、体验——表达感受

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它吹响了一曲嘹亮的时代进军的号角,唤醒民众投入争取解放的斗争。今天,我们可从另外角度解读,赋予文章和海燕形象新内涵。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联系生活和自身经历,体验感悟,挖掘、拓展、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

1、你从海燕身上学到了什么?我们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

2、人生有阳光与鲜花,也会有阴霾和暴风雨,面对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

四、创编——想像迁移

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三进行;也可以海燕口吻,用第一人称写法,立足课文,补充想像,描写“我”(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及对海鸟们的所言,尝试改写和扩写课文。

海燕教案【篇13】

【学习目标】

1、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知识链接】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的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学导师。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小市民》等。最后一部著名长篇小说是《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一章,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学法建议】

指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

一、预学思考

1、掌握下面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苍茫 胆怯 翡翠 精灵 蜿蜒 掠起 困乏

2、解释词语

胆怯: 蜿蜒: 困乏: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合作学习

1、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

2、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用笔划出标志着暴风发展变化的三个短语或句子,明确海燕在暴风雨中飞翔的三个场景。说说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

四、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海燕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学习重点

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分析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学习难点

领悟“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环节一、新课导入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意的,散文诗也是如此。诗人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借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这些意象,来表现祖国沉重的历史,唱出对祖国的款款深情。沈尹默在《月夜》中借“并排立着”的树,表现了作者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品格。那么,高尔基在《海燕》里,又想借海燕的形象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环节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被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代表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

2、背景介绍:《海燕》写于19xx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19xx年2月19日高尔基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

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环节二、自主学习

1、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教师出示课件“海燕形象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

2、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3、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4、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海燕那勇敢无畏的雄姿与精神。同时,那些海鸥、海鸭、企鹅等的姿态、举止与海燕相比,又使人觉得可怜可悲。

5、刚才同学们描绘的是一幅整体的面画。然而,它又可以分解成几幅小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分析可分解成几幅小画面?它们各说明了什么?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个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个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画面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6、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心态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浪,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部分(第12~16自然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着暴风雨。

环节三、合作探究

一、分段朗读,理解诗歌

1、指定学生朗读1~6自然段。

(1)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这里的“黑色”不是贬义词,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用“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大海苍茫的背景上现出一点亮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作者紧扣“高傲地飞翔”,用“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来描写海燕飞翔时的气势,突出了海燕搏击风云、无所畏惧的性格。在描写海燕“飞翔”的同时,又着力写了海燕的叫喊声,并通过乌云听出这叫喊声的含义,从反面衬托了海燕的战斗力量和胜利信心。而这一切,都说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同时暗示暴风雨将必然来临。

(2)作者写海鸥、海鸭、企鹅这三种海鸟的用意是什么?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俄国第一次革命前夕胆小的机会主义者和软弱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为了揭示这个共性,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根据海鸟的不同特点,让“恐惧”“吓坏”“胆怯”三个意义相近的词反复出现,从而对他们害怕革命的丑态进行漫画式的勾勒和无情的揭露。

(3)作者为什么在对三种海鸟作了无情的揭露后,又转换语气热情赞扬海燕?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与开头呼应,可以让海鸥、海鸭、企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个是承上启下,原来大海苍茫一片,这时已经“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变化,画面也就变化了,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第7自然段。

2、指定学生读第7~11自然段。

(1)这时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狂风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悬崖上,摔成尘雾和碎末。大海呢,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波浪还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说明俄国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势力猖獗,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异常激烈。特别在第8自然段作者在写狂风与巨浪搏斗时,用了“紧紧”“恶狠狠地”“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等词句,进一步说明当时革命与反革命斗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但是,尽管反动势力猖狂一时,敏感的精灵――海燕已听出了它们的“困乏”。这告诉我们革命正在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转化。

(2)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革命是必胜的。

3、学生齐声朗读第12~16自然段。在这革命高潮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海燕的?作者让我们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最后再闻其声。这里着重写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现“暴风雨”,一是说明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号召人民迎接暴风雨,敢于斗争;敢于牺牲;二是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即人民对沙皇反动政府的强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表明人民群众一旦起来以后,其势如急风暴雨,锐不可当,从而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的力量。

二、再读诗歌,深入探究

1、本文的“海燕”“暴风雨”“大海”“乌云”“闪电”等事物各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xx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象征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3、你读了《海燕》,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发?我们对革命事业要永远充满信心,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牺牲。

三、品读诗歌,赏析语言。

1、分析句子“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的表达效果。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表现出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2、赏析诗歌第9、10自然段。这两段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充完善了海燕的形象。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乌云拼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迈;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3、分析诗歌最后3个自然段的表达效果。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四、分析写作特色。

1、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散文诗运用象征,往往是通篇运用,而不是某个句子的象征意义。比如高尔基的《海燕》,乌云象征沙皇的反动统治;大海象征广大群众;海燕象征革命的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则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的人;暴风雨象征推翻沙皇反动政权的革命运动。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海燕》的艺术性,使之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3、寓情于景、借景抒怀的艺术方法。作者依据自己的美学选择,赋予笔下的自然景观以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并借助比喻、拟人、对比等艺术手段,使象征主客体之间达到天衣无缝、自然和谐的境地。读者虽满眼是对大海暴风雨前的景色描写,看到的却分明是一幅革命与反革命殊死较量的战斗画图。

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这篇散文诗采用象征手法,刻画了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敢于搏击风浪的战斗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热情讴歌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板书

环节五、拓展延伸

1、除了海燕这个主要形象,文中还有海鸥、海鸭、企鹅和狂风、乌云、雷声这两组形象。选择其中一组形象,想象一下:如果海燕要向它们表明自己的心志,它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2、阅读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教学反思

《海燕》是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作品犹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这样简介作品背景,讲讲《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之后我让学生激情朗诵、齐读,借此领会作品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海燕》的艺术性,学生对比喻和拟人很熟悉,但对象征却缺乏了解,因此让学生找出并解析,重点了解象征修辞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海燕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2、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

1、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xx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3、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师生共同评析。

预期成果示例一:“黑色的闪电”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给人一种足以体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闪电”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是全诗豪壮之美的最高点。

示例三:海鸥的“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的“呻吟、吓坏”、企鹅的“胆怯、躲藏”与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之美;写大海,写风、云、雷、电,是渲染一种激烈的斗争环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4、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写话“海燕的宣言”(结合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

二、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关键词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种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动作、感情,也就是说,拟人化使象征体具备了被象征体的特点。总的来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xx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2、精读第三个场面,探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着重启发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增强文章语言抒情性色彩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复品读、深入分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预期成果示例:“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熄灭”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用反复的手法,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已不可逆转。

3、朗读课文。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朗诵语调的处理,共同编注朗读脚本。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与编注,善加引导。

脚本示例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表示很短的停顿,不换气。“·”表示语气加强。)

脚本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诗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以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一字一顿读完这个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嘎然而止。)

然后,学生用个人表情朗读、小组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朗读评点。

三、拓展延伸。

结合练习四,以“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充分肯定“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和生活态度,鼓励学生积极追求勇者风范。

四、小结:

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作品运用多种手法,使全诗集诗情、画意、理趣为一体,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其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无比巨大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

五、布置作业。

1、继续诵读课文,为参加本单元散文诗朗诵表演比赛作准备。

2、模仿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写一首散文诗,字数不定。

点评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还注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设计由《海燕》的深远影响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以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揣摩感悟诗情、画意和理趣,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评,评中读。在赏析海燕形象时,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既尊重学生对海燕形象的感性认识,又结合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海燕的特定内涵。在延伸拓展中,将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与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机结合,鼓励学生面对生活的暴风雨时也像海燕那样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音乐小燕子教案


制作一个优秀的教案课件对于老师来说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编写时不能草草了事。教案是教师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应对方案,那么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呢?趣祝福小编在这里推荐这篇文章,因为它详细介绍了“音乐小燕子教案”的所有细节,我们保证您一定能找到您所需的信息!

音乐小燕子教案 篇1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准确掌握附点八分节奏和复习休止符,区别节奏的不同感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劳动密不可分,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劳动的意义。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广泛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夸张的形容通过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真。歌曲为4/4拍,大调式,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旋律以分解的主和弦音进行,使得曲调色彩十分明亮,情绪轻快活跃。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在歌唱中的情绪及表现作用,准确把握附点八分节奏,区别节奏的不同感觉。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这个美丽的国家,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迷人的风光。【放课件】(介绍图片:澳大利亚不但风光秀美,它还被人们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是世界上养羊数量最多的国家。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养羊的工人们都要把羊的身上的羊毛剪掉一些,人们在剪羊毛的时候很辛苦,于是就一边唱歌一边劳动。)

教师:看完这些美丽的图片,让我们大致了解美丽的澳大利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出板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9页。

2、工人们在剪羊毛的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

把第二拍的十六分音符读成“啊”,同学们来一遍。

很好,再看到下面这条节奏,把“啊”连起来,同学们读一遍。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歌的歌谱,谱子上哪里有这个节奏?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唱一遍谱。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后面的节奏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结尾处都有一个四分休止符,反复出现的节奏)

教师:你们的眼力真不错!你们刚刚所说的就是音乐中的休止符,

你们知道休止符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对了!表示音的休止的符号叫“休止符”。听老师示范两种旋律,说说哪一种是有休止符?哪一种没有休止符?(教师用“啦”示范)

教师:那你们来试试用“啦”来唱一下。(教师弹奏钢琴,学生用“啦”来演唱)

教师:有点找到感觉了,请同学们的声音再清脆一点,再来一遍。

教师:嗯!我发现同学们学东西还是挺快的!那现在我们就要完整的来一遍,唱歌谱,请用手指指着歌谱来跟老师一起唱。

教师:很好!我们中国有为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你们认识吗?她当时也在悉尼歌剧院演唱了这首《剪羊毛》,想看看吗?

教师:作为第一位登上悉尼歌剧院舞台的亚洲艺术家,我们真为她感到骄傲!你们看她有伴唱、有指挥、也有伴奏,是不是很热闹?那我们也来像她一样。

教师:下面我们来玩个律动游戏,老师把同学们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右边的同学,第二组左边的同学。第一组出来拿沙锤,第二组出来拿双响筒。拿了沙锤的的同学们读第一条节奏(连续两遍),双响筒的同学们读第二条节奏(连续两遍)。

教师:非常好!那我们准备好为这首歌伴奏。边打节奏边唱!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习《剪羊毛》,我们知道了澳大利亚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国家,他们劳动时的那种喜悦的心情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希望同学们也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明天!同学们,再见!

音乐小燕子教案 篇2

本节课是一共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欣赏《可爱的蓝精灵》,二是学习歌曲《小燕子》并掌握音乐知识高音do。《可爱的蓝精灵》是美国动画片《蓝精灵》的主题歌。是一首2/4拍、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自然大调曲式。它用独特的节奏,跳跃的旋律线条塑造了一群生活在大森林里头戴白帽的蓝色小精灵的形象。歌唱出了勤劳、智慧的蓝精灵们友爱互助,战胜魔法师格格巫的快乐心情,表现了蓝精灵聪明、灵敏而又顽皮的性格,赞颂了他们勇敢、团结、善良的品质和精神,展示了人类高尚的情怀和善良的品质。《小燕教材分析子》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再现三段体,每一段起伏的旋律多为级进,配以舒缓的节奏,给人以优美抒情的感觉。以赞美的音调表现了少年儿童喜欢、爱护小燕子的心情。第二段以__ x xo的紧缩的节奏形式构成轻盈跳跃的旋律与第一段形成了对比,仿佛是小燕子敏捷轻快的身影,歌唱了小燕子为保卫丰收除害虫的辛勤劳动,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前后呼应,再现了少年儿童们喜爱小燕子的真挚感情。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对课堂要求有了一定的了学情分析解,在歌唱、舞蹈方面他们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

用轻柔、柔和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燕知识与子》,感受音乐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认识音符唱名高能力目标 音do。

通过听赏《可爱的蓝精灵》,感受欢快、跳跃的过程与教学目标 方法目标 音乐情绪,并能够通过表演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通过两首歌曲的学习,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度与价值观同强弱节拍,和不同的音乐情绪所塑造的不同的音乐目标 形象。学生用轻松自然的声音和准确的节奏有感情地演重点 唱歌曲《小燕子》,感受3/4的旋律特点。认识音符教学重难唱名高音do。学生用轻松自然的声音和准确的节奏有感情地演点 难点 唱歌曲《小燕子》,感受3/4的旋律特点。认识音符

唱名高音do。本节课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享受音乐教学,学习教学策略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整节课的三个点是由浅入深的渗透的过

程,先是欣赏,让学生感觉四三拍的音乐特点,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歌曲,在感受小燕子欢快活泼的形象与 设计说明之余,接受了思想教育,感受了四二拍的音乐特点;最后,通过游 戏渗透音乐知识高音do。

1、学生听着《可爱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刚才的音乐走进教跟随着音乐的音乐是什么?(生:《可爱的蓝的蓝精灵》用身体及歌精灵》)对了,你们可真聪明! 室。声来体会四

(生:他们勇敢善二拍的音乐师:你们喜不喜欢这群蓝精灵特点并对学良,团结友爱。) 呢?为什么?生进行思想

一、创学生听着音乐用肢教育的渗师:我也非常喜欢这群小精灵,设情境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做蓝精灵这样的体自由的表现着自己对透。 对音乐内涵人,好!让我们现在就扮演成可爱音乐的理解,8分钟引起学的蓝精灵,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的发挥。生兴趣,对

二、学来吧!学生初听,感悟整首学生渗透保唱歌曲让学生感受一下歌护益鸟小燕

15分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把谁吸引来曲的情绪、节奏,给学生子的思想教钟 了? 以直观的视觉,让学生边育。欣赏音乐。师:谁来了?师:你们觉得在田野里轻盈飞舞、捕捉

四、渗把学生透乐理 师:好,咱们再来感受一下小(生:除害虫、保庄的注意力都燕子的美丽、勤劳吧! 集中到前面稼、善良、勤劳) 5分钟 来,便于学

3、师播放歌曲。 学生一起跟老师学生的学习,

五、升习歌词。 便于老师的华情感 师:听老师播放歌曲。 引导。学生自由读歌词,教

1、师:你们表现得真优秀!那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咱们也用自己的歌声来夸一夸小燕通过教师范子好吗? 找学生读歌词,(读唱进行对得好的给予小燕子的头比,知道每

2、师:先请看大屏幕,听老饰作为奖励)。全体读歌部分唱法的师来给你们读一下歌词,注意不认词。 不同。从而识的字的读音要听清老师是怎样读自己也模仿 的,把它记牢。

太好了!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或连贯或跳题 跃的唱法。 (歌曲的第一句和让学生

4、教师范唱: 的声音来演唱,中间的两的游戏或比句要唱的活泼,声音要有赛中来完善

师:我很想给大家唱一下这首弹性。) 歌曲,并更歌曲,你们想听吗?在听的时候要深层次的理注意老师在唱每一句歌曲时情感表学生跟老师琴声轻解歌曲的含现有什么不同。 唱歌曲 义。

师:对,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学生跟老师反复练说的也非常准确,歌曲的第一句和习不正确或者是唱不准

最后一句要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的乐句。唱,中间的两句要唱的活泼,声音

要注意这个问题。 唱起来) 贴图的形式来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各个音符,对比的方法来区分

中音do,和师:刚才咱们把歌曲完整的学找2个学生来前面高音do,并了一遍,现在你仔细听琴,小声跟演唱歌曲。 结合歌曲来琴哼唱,找一找你哪句唱的不够标理解这两个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准,把它记下来,一会告诉我,我do的不同音然后进行比赛,比赛进 再帮你把它唱好。高。 行,教师奖励一下表现较 教师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不好的同学,表现差一点的总结式容易唱好的地方反复练习。 找原因,把不足之处弥补的汇报表一下,然后让唱的好的学演,把课程

1、师:孩子们,歌曲都学会了生学一下小燕子怎么飞推向一个新吧?咱们一起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行,(飞到老师的身边)的高潮。 一遍好吗?看谁唱的最准确,最动作为小小的奖励。听。学生们随着音乐自

2、师:你们唱的真不错,谁想由的唱着跳着。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歌声呢? 学生自由的上黑板上拿起音符把它们贴到

音乐小燕子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燕子》,感受歌曲的情绪。

2、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引领学生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教育学生懂得爱护环境,热爱保护美丽的大自然。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赏、听、唱、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歌曲的动态美,激发学生表演、合作、思维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节奏X.的唱法,学会用不同的音乐要素和演唱方法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歌曲情绪,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音乐要素和演唱方法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小燕子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放《小鸟小鸟》音乐)

师:一首歌曲仿佛把我们师生带到了美丽的大自然当中,聆听着这自由自在的歌声,你们知道是什么样的环境让小鸟这样高兴?(是优美的环

境、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树林让小鸟尽情歌唱……..)

同学说得太好了,不仅小鸟喜欢这样的环境我们人类同样也喜欢这样的环境。

二、导入

这么美的环境当然少不了一位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

课件出示:

1、谜语身穿小黑袄尾巴像剪刀,住在房檐下早早把春报。(小燕子)

2、介绍燕子:小燕子翅膀尖而长,尾巴呈叉形就像一把小剪刀,头部栗色,背上的羽毛呈灰蓝色。

提问:你们知道小燕子吃什么吗?(吃蚊、蝇等)

对,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据说,一对燕子整个夏季可捕食150—200多万只苍蝇、蚊子呢!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呢?(保护它)对,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3、根据节奏读歌谣

身穿小黑袄尾巴像剪刀,

住在房檐下早早把春报。

三、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

提问:歌曲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柔和)

2、作品介绍:

这首歌曲是电影《护士日记》中一段插曲。

3、读节奏,学唱谱

启发学生找出频频出现的`节奏型

4、根据节奏读歌词(放伴奏音乐)

5、学唱歌词

解决难点:(1)i(最)处,容易加下滑音。(2)后倚音的唱法。(3)一字多音处的唱法

四、歌曲处理

1、复听歌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小主人对小燕子怎样的感情?

2、歌曲情绪处理

(1)“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用p力度连音唱法演唱,启发学生用优美的声音表现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2)“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更美丽”

a、齐唱此句b、分组演唱

启发学生感受一问一答的语气,问句f,答句p

(3)“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结合自己家乡的变化启发学生表现对家乡变化而感到自豪的情感。(齐唱歌曲,欣赏图片,有感情演唱,“更”字做渐强处理)

(5)“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启发学生唱出真诚、迫切邀请小燕子的心情。并注意5的上面有,问:有没有小朋友认识这个记号?师:它的名字叫延音记号,表示记有这个记号的音符就可以适当的延长。大家看这个延音记号像个什么?(眼睛)

助记儿歌:小小眼睛有眉毛,延音记号要记好,

有它时值要延长,延长多少按需要。

重复唱两遍结尾,结尾处做渐慢渐弱处理。

3、歌表演

师:这么美的歌曲谁能把它表演表演?

a、请两组同学分别表演小燕子和小女孩。

b、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并聆听了两首表现小鸟的音乐作品,音乐大师们如果没有听过鸟叫,会不会写出这些作品?(不会)正是大自然的美引发了音乐家的创作灵感,人类才有了那么多的艺术珍品。要让这种天籁之声永远保持下去我们就该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做起,保护小鸟、爱护小鸟,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美、更舒适更和谐。

音乐小燕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感受音乐情绪及节奏,通过音乐律动及歌曲聆听感受体会劳动辛苦,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乐于劳动。

2、能够用轻快又活泼的情绪,朝气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并能通过音乐实践创造活动,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为歌曲伴奏。

3、认识十六分音符,能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十六分音符的特点,并能准确掌握。

多媒体课件、课堂小乐器(双响筒、碰铃、串铃、三角铁)、十六音符节奏卡片

师:小朋友,今天的音乐上,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嘛?

她就是音乐小精灵,看,她跟我们小朋友打招呼了!

小精灵: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可爱的音乐小精灵。在今天上课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瞧,就是这只漂亮的小篮子。希望你们能在这节音乐课上收获到许多有趣而有用的音乐知识。你们能做到吗?

过渡: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是有精神。音乐的世界真美妙,接下来,我就请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吧!

2、初听歌曲,边听边要求:在美妙的歌声中,音乐小精灵邀请大家一起随音乐轻轻摇动你的身体。老师会跟大家一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好的歌曲。从歌曲中,这位拾稻穗的小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师介绍拾稻穗。从而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

4、再听歌曲,并随师简单的歌曲律动,感受歌曲节奏及情绪。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提起我们的小篮子,一起走进田野,参加拾稻穗的活动吧。请你带上轻快的步伐,轻松的心情,跟我一起来!

师:小朋友们,快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音乐小精灵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

师:在这神秘的大森林中,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你们想要把这些好吃的好玩的装进你们的小篮子吗?

师:那么你们就得去听听音乐小精灵送我们的神秘声音。

A、用钢琴弹奏一个短而快的音,请生听这神秘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引导生回答出这个音短而快的特点。

B、师敲奏示范十六分音符,生用短而快的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试奏

C、师:十六分音符,是个特别团结的好孩子,他经常有许多好伙伴。比如说:两个十六分音符在一起组成了请生试着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敲击双响筒表示。

比如:四个十六分音符小伙伴在一起玩,就组成了请生试着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敲击双响筒表示。

师:我们的音乐小精灵,要在十六分音符上加上他的小魔语了。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念准确,唱准确。

过渡:小朋友们把音乐小精灵的魔语学的太好了,音乐小精灵非常喜欢大家,接下来,他要为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

设问:音乐小精灵的歌声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4、复听歌曲,请生随音乐有节奏的拍手感受歌曲情绪与节奏。

师:音乐小精灵的歌声这样美妙,她希望大家用热情的掌声为她加油,并化作轻轻的有节奏的伴奏。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好。

5、练唱歌曲,解决难点。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太棒了,小精灵非常高兴,她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唱她的歌曲。你们能完成地比她好吗?

B、从山顶往山下走去——从高音到低音。高而轻的声音。提示:做梦又回到山顶上。不要吵醒他的美梦。

6、完整地随琴练唱歌曲。

7、完整的随音乐范唱演唱歌曲,生在心里默唱歌曲。

师:快乐的小精灵又开始歌唱了,她请大家一起来演唱歌曲。比一比谁的歌声更美!

唱后引导说一说小精灵的歌声与自己歌声的区别,找出不足之处。

8、完整的随琴演唱歌曲。演唱之前提示:坐姿、声音状态、心情等。师:许多同学都对我们的演唱提了意见,大家都有一双灵敏的音乐小耳朵,那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歌曲。

9、师与生合作接唱歌曲。

师:小精灵的歌太好听了,我也忍不住想唱了,我能加入你们吗?

10、完整的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练习的不错,很多同学学习的非常认真,歌声也特别好听。那么就让我们随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把歌曲演唱一遍吧!

11、介绍小乐器,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请个别几个小朋友上台演奏小乐器,其他生演唱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咱们给它来点伴奏吧。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小乐器。

1、音乐小精灵:在送给大家的小篮子你收获了哪些有用的有趣的音乐知识?。

2、出示音乐小精灵:小朋友们,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音乐小精灵要跟我们说再见了

音乐小燕子教案 篇5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2.感受音区域中低的位置,分辨音的高低。

3.能按音乐的节拍协调地做动作,学会听音乐做跑跳步。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手偶小燕子一只,公鸡、老牛的教具各一只,燕子图—张。

活动与指导:

1.在音乐的伴随下,上身挺直动作与音乐合拍做跑跳步依次进入教室。

2.感知音的高中低。

(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出示公鸡,每天早晨大公鸡很早的就起床了,高声叫着:

大公鸡真勤快!请幼儿学会公鸡、老牛的叫声并回答:准的声音高,准的声音低,辨别声音的高低。

(2)老师弹奏一首乐曲,分别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让幼儿随音乐合拍的拍手。当听到高音旋律时,双手在头上拍手,听到中音区旋律时,双手在胸前拍手,听到低音时双手在腿部拍手。

(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燕子从暖和的南方飞回来了”出示手偶小燕子, “它高兴得唱起歌来了,老师范唱全曲《小燕子》,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小燕子”图片,图片上画有红红的大阳、绿草地、天空飞着小燕子,老师用清唱的方法再次为幼儿范唱,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3)请幼儿随教师的琴声一起练习节奏说白:

②和暖的太阳照大地,花儿开放,小草绿。

(4)学唱歌曲,重点唱好一词两音和像声词,吐字要清楚,音要准。

音乐小燕子教案 篇6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快乐读书的时间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七,去享受读书的快乐吧!

二、扶讲《小燕子学飞》首先让我们去认识一只学飞的小燕子。

1、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问题。

2、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一问小伙伴。

3、好了,看着同学们认真的样子,相信你一定解决了刚才的问题,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解疑情况。

4、其实书前的阅读提示,也有两个问题,谁来读一读,带着这两个问题把课文读流利。

5、谁来告诉大家,小燕子学飞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如果听妈妈的话会怎样?

接着再请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适时点拨想象。

6、请你告诉老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燕子呢?(学生评价,师适当小结)

7、小燕子学会飞了,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语文知识呢?

选一两个说话,可以填空形式出现。

空中,一朵朵白云在悠闲地散步;树上,一只只鸟儿在尽情地歌唱;地上,青青的山,绿绿的水,红红的花,处处是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图画。

小燕子的羽毛一天天丰满起来,燕子妈妈打心眼里高兴。

引导学生写拟人句、排比句。

8、咱们同学真了不起,不但积累了这么多字词句,还会用词说话,写出了这么美的句子!

9、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学习的过程。

出示课件:

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精神品质;

②积累字词句;

③初步应用;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相同的方法来自主学习第二篇文章《三个小板凳》,去认识名人爱因斯坦。

三、自主学习第二篇文章。

1、自由读文,概括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快要下课了,有的交上用黏土捏成的鸭子,有的交上用碎布做成的布娃娃,还有的交上用各种颜色的蜡捏成的水果,只有爱因斯坦什么也没交。

老师拿起三个小板凳端详了一会儿,又望望爱因斯坦,眼里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练习句子排比:

看,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很大,既认识了天真可爱不懈努力的小燕子,又认识了不怕失败,认真踏实的爱因斯坦,还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词句。你们高兴吗?课后请你把积累的字词写在积累本上,也可以写出几个精彩的排比句。下课!

音乐小燕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能根据指定的情绪创编新的歌词和动作同时配以相应表情。

2、学习领唱和齐唱,注意倾听和观察领唱者的歌词和动作,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能够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4、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表情图:高兴、生气、难过。

活动过程:

1、学习歌曲

(1)出示表情图,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自己高兴、生气、难过时的表情,动作。

(2)老师示范演唱歌曲。

(3)请幼儿练习歌曲中的节奏部分。

(4)幼儿跟老师一起唱歌,节奏部分要拍整齐,要把高兴的心情用表情表现出来。

2、学习领唱和齐唱

(1)请幼儿讨论:这首歌哪一句可以一个人来唱,哪一句可以大家一起来唱。

(2)练习领唱和齐唱,请一名幼儿唱第一、二句其他小朋友唱第三句。

3、创编歌词

(1)老师指定一个表情,如生气,请小朋友们创编生气时的动作并编成歌词唱出来。

(2) 全体小朋友围成一个圈,由老师或小朋友确定一种情绪,幼儿依次创编歌词和动作,用领唱、齐唱的方式演唱,轮流几个人后,再换一种情绪,请大家创编。

活动延伸:

在美工活动中画“表情”。

活动反思:

在音乐快乐活跃的节奏中游戏,能够充分的抓住幼儿的眼球,边玩边学习更加容易被幼儿接纳。在一开始就表明呆会儿会请最棒的小朋友上台来给大家表演,那么在学的时候无疑又给了幼儿们一种心理动力,启发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欲望,培养努力向上、竞争的意识。而且从这一环节中还可以让老师去了解每个幼儿们的个性特征、学习特点。这堂课师生互动贯穿全堂,但是在课后感觉缺乏了一定的延伸性,在游戏的基础上还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拓展训练。

音乐小燕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倾听音乐,尝试感受音乐的段落,并用A--B--A的乐曲结构编制一个完整的情节,提高幼儿表达表现美的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2、自备《小燕子》图谱;小燕子活动教具一份,幼儿没人一份纸和笔,没人自己制作的“鸟衣”。

3、电子钢琴。

1、猜小燕子谜语。

谜语: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2)幼儿一起讨论对三段乐曲的感受。

(3)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和第三段的不同,并用自己的“符号”感受画下来。

三、根据乐曲师幼共同编制一个完整的情节。

四、幼儿穿上“鸟衣”,听音乐和着乐曲的旋律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第一周我先进行了歌词和歌曲节拍的教学。对于智障孩子来说,歌词的记忆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如果歌词记不住的话,唱歌就无从说起了。歌词很长的歌曲,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确实是有点难度的。《小燕子》这首歌,是一首经典儿歌,他歌词,旋律都很优美,我们的学生也很喜欢这首歌。因为学生以前也经常听到的这首儿歌,所以学生能唱出歌曲的一部分,第一段歌词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经过说唱歌词,跟唱,学生们基本都掌握了。但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问题出现了,他们在唱时,唱起第一句后,总是不自觉的拐到了第一段上,而且第二段的歌词经过一周的学习还是记不住,总是混淆。这可能与学生的智力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在学习了演唱歌曲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节拍的训练。训练节拍也很麻烦,有韵律、节奏感的孩子训练起来比较省事,带着学生打上几遍节拍,学生就掌握的很好。但有些学生,节奏感很差,演唱歌曲基本上是不合拍,反复训练后,效果一般,这还需要以后的教学中,坚持长期的训练。

2024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13篇


这份特别为您准备的“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绝对是您所需要的,本文对您一定会有所帮助!每位老师都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就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需要每天都编写。要知道,编写好教案课件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不错过重要内容,还能提高教学效果。衷心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访问!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

2.收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课件: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燕子体会春天的美丽。

2.说说你了解的春天。

小朋友有没有留意观察自己的周围,有没有嗅到春的气息?有没有找寻到春天已经悄悄来临的足迹。

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俏:与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不要错读成f。

2.自主识字,找规律。

3.交流。

4.巩固运用。

5.同桌抽读。

四、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六、写字

1.读准字音。

2.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燕、聚、演、倦、漾。

3.观察字形结构。

4.练习书写。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2】

重点句子:

1、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2、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3、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4、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了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5、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主要内容:

《燕子专列》通过记叙有一年春天,由于气温骤冷燕子濒临死亡。人们在政府的呼吁下,自觉地救护燕子的事情。表现了人类和动物之间真挚的感情,赞扬了瑞士人民对鸟儿的喜爱和保护。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3】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生字,划出生字组成新词,把你认为难写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燕子是什么样。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4】

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要把学生引入情境。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来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等,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教师还要重视指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比如,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可以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的一声”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还要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5】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1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形容词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及动词运用的准确。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地表达,以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

2.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末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课文挂图、录音

教学课时:两课时

板书设计

样子所见

燕子飞行

(活泼机灵)停时所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检查预习情况)

3、图文结合,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课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谈话引入:冬天过去,春姑娘又来了。你能说说大地有什么变化吗?(自由说)

2、谁能背写春天的诗歌?

二、认定目标:口头认定

由古到今,春天是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赞颂的对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齐读课题)

三、导学达标:

(一)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

(二)听录音,小声跟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并组词。

2.反馈在自学中你认为生字该注意的地方。

3.教师强调后,出示巩固练习。

俊()拢()谱()

峻()扰()普()

(四)学生的说和挂图结合,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

1.播放录音,集体跟唱《春天在哪里》。

2.反馈课前活动《找春天》:你们在课文插图的那些地方找到了春天

3.出示课文挂图,引导观察,训练顺序表达,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

(1)师导,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来了(生述师板画)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对景物进行有序的口头表达。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

(3)教师小结,导入课文的学习。

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光彩夺目,生机勃勃。作者仅用了三句话就把春天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画出来。

(五)

赏析文中写春景的语句,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

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

1.指名回答,全班齐读。

2.这些句子好吗体现在哪

(1)小组内部交流看法。

(2)集体反馈。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其中颜色词语、拟人手法等多方面的妙处)

(3)教师归纳总结。

a.蒙蒙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特点。

b.吹拂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c.黄色青绿各色鲜艳写出了春天色彩斑斓的世界。

d.拟人句的使用使春天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达标测评: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读的方式可多样,比较、个别、范读、男女比赛,以活跃课堂)

五、总结:

问: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六、作业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羽毛()的翅膀()的细雨

()的柳丝()的燕子()的天空

2、比一比,组成词语。

俊()拢()粘()

峻()扰()沾()

3、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4、朗读课文。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7】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一遍。

出示课件6:

2.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识记得如何呢?来吧,牛刀小试一下。

(1)我会认

①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再指名读。

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呢?

预设:借助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凑、伶、俐、纤、倦、拂、聚、凑。

预设:加一加的识字法:翼:“羽(没钩)+田+共”。

预设:换一换的识字法:很—痕

③把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学生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④你们真了不起,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它们藏到句子里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出示课件7.8.9.10:

(2)解词语:理解“波光粼粼、掠过”的词义。

出示课件11.12

(3)我会写

①出示生字表,重点指导“聚、偶、”,强调易错处。

出示课件13.14.15:

②书写练习。

③学习多音字“散、杆”。

出示课件16.17: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交流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再由字到词到句,步步深入。)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8】

《燕子专列》这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他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贝蒂一样,关心喜爱小动物,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这篇文章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对动物的深深爱意。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翠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问候下老朋友,板书:燕子。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预设: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3.补充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文的题目后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什么叫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本文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里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3.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生字书写的指导并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通过巧妙分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分散指导书写,能够有效降低难度。

2.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简洁解疑。

引出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

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学生比较体会,比较“骤降”“下降”“降低”三个词在表达效果、表达作用上的区别;想象“风雪不止、所有、几乎”等词描述的恶劣情景,体会这样恶劣的天气给燕子飞行造成的困难。

(2)体会“长途跋涉”。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一路上,它们要飞越非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

(3)体会“饥寒交迫”。

燕子飞了这么远的路,昆虫又被冻死了,小燕子们会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随即出示句子“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进行朗读体会。(个别读,齐读。)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再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板书:关爱。

5.再读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府?课件出示有关瑞士政府课外资料。

这样设计有机地将前后文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9】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配乐自由读这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春天的美丽、生机……)

2、你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呢?

随机学习:

a、“黄绿眉眼”指什么?

b、“赶集”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见到的赶集的情况?这一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

3、指导朗读

师:你能把这种充满生机的美读出来吗?

随机朗读指导: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指名朗读,生生互相点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是啊,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三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生朗读,反馈:燕子活泼、可爱、机灵、飞行快……

过渡:那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3、抓重点词句,读中感悟。

随机学习:

a、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到燕子飞行之快速,理解“掠”;通过“‘唧’的一声”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b、“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理解“小圆晕”,画一画感受美。

4、朗读。大家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读得能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2、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联系上文和书上的插图来理解。

4、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5、拓展: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朗读指导

四、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子。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10】

1、师过渡:刚才从第二小节的学习中,我们又一次体会了作者郑振铎老先生在描写的时候,处处抓住事物的特点。接下来,请你们自学课文的三、四自然段,郑老先生又分别写出了燕子飞行和停歇时的什么特点呢?拿起笔做好批注。

2、给足自学时间三分钟,然后交流反馈。

预设:1、飞行动态美:

(1)、速度快。

(出示句子)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点拨:“掠过、一转眼”都让我们感受到燕子飞行速度很快。

“斜着身子”写出了燕子飞行姿态很优美,飞行时的轻快灵活。

“唧唧地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欢快的心情。

指名读,读出燕子的快乐和灵活。

(2)、轻巧。

出示句子:

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用双手做燕子张开翅膀的样子,用讲台做湖面,做演示,理解“横掠和沾”的意思。

你看,燕子快乐地在天空中,在稻田上,在柳树下,在湖面上飞行,它还会飞翔在什么地方,怎样飞行呢?

同桌互说——交流

朗读。看谁读得能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2、停歇静态美

出示: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这里的五线谱和音符各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出示五线谱)图文结合,突破难点,让学生谈谈相似在哪里?

这句话中有个字用得很特别,为什么说是“几痕细线”而不用几根?(这是在远看,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

这些燕子谱成的春天的赞歌会唱些什么呢?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11】

(一)导入:

同学们,我经常听到你们唱一首歌——《小燕子》。现在,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唱一下这首歌。(出示歌词)——《小燕子》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而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在此给学生设置疑问:春天最美丽在哪呢?大家心目中的小燕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燕子》。(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二)具体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内容,时间为3分钟。并提出阅读要求:在阅读过程中,画出不懂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

2、由学生说出不懂的生字,详细学习。从拼音、笔画、结构、部首等方面进行学习和分析。

3、范读课文。这个步骤建立在学习完生字词之后,范读课文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生字词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了解。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作基本的必要的准备。

接着,采用分组朗读的方法,每组朗读一自然段,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有感情。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这个步骤起到把几乎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上的作用。

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4、指导看图。燕子在空中飞着,有时飞到树枝上,一会儿又飞到到电杆上,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同学们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

出示燕子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翠绿的柳树,黑色的燕子,既能让学生认识燕子,又能唤起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这时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让学生口述。

5、讲读课文第一节。

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指名朗读第一节。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读完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再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在这个环节中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由自愿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和看法,只要是说到相关内容的都给予肯定,保持他们的积极性。)最后整理出以下内容:

全身的羽毛翅膀尾巴

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

同时,把生词的具体意思放在这个情景里分析,学生较容易理解。

俊俏——即“样子好看”。

“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这几个词说明了什么?——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

再让我们来想一想,最后一句话在这一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在本节中起了概括的作用。

最后,总结——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现在我们再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感受小燕子的美和可爱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12】

教师过渡:春姑娘摇醒了小树,吹绿了山坡,送来了花香,滋润了禾苗,大地一片生机。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光燕子图。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圈画景物。相机板书(风雨柳花草叶)

2.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生动、具体。

(1)比较句子。

出示课件24.25:

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第二段的描写更加的生动,如“如毛的细雨”非常形象地描写出了细雨的形状,让我想到了绵绵春雨。

预设:“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从颜色的角度让我看到了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我很喜欢。

教师小结: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更能体现出春天万物生长、百花争艳的生趣。

(2)重点理解“赶集”并描述“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画面

①老师结合图片引导:(内容见课件)

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

预设:小草争先恐后地从土里钻出来,远远看去绿油油的像一个大地毯。

预设:桃花、杏花、梨花、玉兰花,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花纷纷在枝头开放,都来装扮这个春天。

预设:人们也脱掉了厚厚的棉衣,到公园里散步,到广场上打太极拳。

③教师评议,相机小结:春天来了,河水解冻,花儿分外美丽,柳树发芽,鸟儿展开歌喉歌唱,真是一派美丽的春景图。相机板书(春光美)

出示课件26:

3.就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它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生趣。

发挥想像,你认为小燕子会为春天增添什么生机呢?

预设:带来美丽的身影,带来动听的歌声。

预设:还带来了好看的舞蹈。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话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朗读指导: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的,用舒缓、轻柔的语调朗读描写轻风、细雨、柔柳的语句;想象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热闹和欢喜,可以加快语速;朗读“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语速要放慢,读出欣喜之情。

5.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背诵第二段。

出示课件27.28: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篇13】

一、学情分析

燕子是孩子们熟悉喜欢的一种鸟,尤其是燕子的外形及吃害虫的益鸟形象,学生早就了解过。燕子的外形特点学生容易把握,但难点是作者如何把燕子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如何表达自己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的。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

四、教学资源

1、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在农村,在城市,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一种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生机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几张燕子的图片。)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l 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俊( ) 骏( ) 俏( ) 悄() 拢( )

竣( ) 峻( ) 哨( ) 梢( ) 笼( )

添( ) 沾( ) 倦( ) 谱( ) 符( )

填( ) 粘( ) 圈( ) 普( ) 附( )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2、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抓住“凑”字理解燕子外形上的特点。

(2)教师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4)背诵第1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增添生机

4、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 人类的朋友 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试着背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外形美 活泼机灵

燕子 飞行美 斜身掠过天空 掠过湖面

停歇美 谱出赞歌。

燕歌行教案集合


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即使老师还没有开始准备,现在也是来得及的。只有教案和课件设计得好,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期望我的“燕歌行教案”能成为您的首选,我相信这篇文章能让您度过愉快的一段时间!

燕歌行教案【篇1】

姓名:

一. 默写《七步诗》,写出句子意思,根据课文填空。

诗句 句意

这首诗的作者是( )时期的( )。曹植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诗中用“豆”比喻( ),用“萁”比喻兄长( ),“同根生”指( ),“相煎”指( ),全诗表达了对曹丕( )的不满,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 )的残酷现实。

二.默写《长歌行》,写出句子意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诗句 句意

《长歌行》出自( ),“长歌行”的“行”是古代诗歌的( )。诗的一至四句写了春天的( ),五六句写了秋天的( ),用季节的变换作( ),说明一年里最美好的季节是( ),人的一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是( )时期。七至十句用江河不能西流作( ),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 ),不要到老了再后悔。

三.默写《出塞》,写出句子意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诗句 句意

本诗的作者是()代的( )。一、二句表达了作者对连年战争的( ),对出征的将士们的( )。三、四句表达了作者对飞将军李广的( ),对驻守将领无能的( )。全诗表达诗人对国家对人民( )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阅读同学习作,回答问题。

风筝

青岛唐山路小学四年级二班 王昭君

春天来了,草青了,柳绿了,桃花开了。这几天下午放学回家我路过村头,总看见一些人在放风筝。(写春天的环境,烘托自己心情,为下文写风筝作铺垫。)

啊!是孙悟空!你看他头戴黄帽,身穿黄衣,白袜.黑靴,左手提着金箍棒,右手举到额头前,打着眼罩,看着我。(写外貌抓住了特点,描写顺序也合理)“老朋友,又见面了!你好吗?”我大声问候他。孙悟空眨眨眼,不说话,只是抵着嘴笑,又一蹦一蹿升上了云头。(在外貌动作描写基础上,写自己的想象,极有情趣)再往周围看看,蝴蝶、八卦、老鹰、燕子……许许多多,花花绿绿,十分好看!(从“面”上略写这些风筝,全文有详有略,处理恰当。)

我要亲手做一个风筝,把它送上天空。打定了主意,我匆匆地往家赶。(写自己的打算结束全文,有余味。)

简评:描述生动、传神,既有“面”的描写,又有 “点”的描写,条理清楚。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减轻,给了孩子充分的自我发展的时间和和空间,本文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 (指导教师:朱维山)

本文获青岛市当代小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

1. 本文写了哪些风筝?

2. 文中写哪一种风筝最具体?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 本文写风筝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

六.写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通过描写景物、描写生活画面或叙述事情表达出你的感情或对某事理的感悟。

《长歌行》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

chàng gē cháng gē xíng dà hǎi nǔ lì shāng bēi dōng biān

xī biān shào nián lǎo dà lì qì shāng rén kě bēi gē qǔ

dōng hǎi hǎi shuǐ xià hǎi yòng lì sì chuān bǎi chuān

ér gē shàng hǎi dà lì shì shāng xīn dōng xī xíng zǒu

二、填空:(背诵古诗)

题目: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

何 时 复 ___ 归 。

___ 壮 ___ ___ ___ ,

___ ___ 徒 ___ ___ .

三、先组词再造句:

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了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知道写时间的古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歌行教案【篇2】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问题的提出

本题目是在品味《长歌行》所表现的意境基础上,运用吟诗、画诗、唱诗、改诗、舞诗、演诗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探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从艺术的角度表现这首诗的情感。

二、要求

1、揣摩《长歌行》的情感,有感情地吟诵,探讨在声调上的表现力,可以集体或个人各种形式吟诵。

2、根据《长歌行》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作画,可以是单幅,也可以画成多幅。

3、选用熟知的乐曲为《长歌行》配乐,演唱这首诗。

4、根据《长歌行》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改写成记叙文、童话等其他体裁文章。

5、编排舞蹈动作,表现《长歌行》的意境。

6、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融入表演中,进行《长歌行》的表演。

7、确定活动的组织形式,每小组几人,再按任务分派任务,每组完成1-6项的数项内容,也可共同创编所有作品。分组创编,再合成。

课堂实录:

一、导入,揭示活动主题。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祖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古诗就是我国文化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长歌行》。

多种形式朗读这首古诗

师:先人常常为诗配画表现诗的意境,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更多,更新颖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这首诗,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生:有(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各个神情激动)

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今天这节课的任务。(分发任务条,小组了解有哪些任务,交流)这些形式中有我们做过的,也有没有做过的演诗、唱诗,你们要开动脑筋好好准备呦!最后展示之后,老师要为各组打分,评选出明日的“希望之星”。有问题吗?

生:没有!

二、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决定选择几种表现形式来准备展示。小组同学讨论用什么曲调来演唱这首诗,由谁来进行表演编排等等,开始了积极地排练。教师做巡回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三、活动展示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大家都在积极地准备,相信大家的展示一定很精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生:是的,老师我们组先来展示。(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师:这一组的同学都在举手,让她们先来吧!

生:同学们,我们学习古诗总是老套路,今天我们进行了改革。这里有歌有舞,真是一片诗情画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学生用黄梅戏的曲调来唱这首诗,也别有一番风味。

表演的情境是古人好友三人一起吟诗,发现露珠易逝等自然现象,对出这首《长歌行》。

吟诗的同学模仿古人吟诗的样子,踱步吟诗,深深理解诗中的含义,不禁长叹一声。

师:你觉得刚才的同学表现得怎么样啊?

生:老师,我觉得刚才他们模仿诗人吟诗的样子很好,就像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古人吟诗一样呢!

生:是啊,老师,他们吟的是挺好的,但是我还觉得他们改用黄梅戏的曲调演唱这首诗,想法很好啊。我只想到了用流行歌曲的曲调来唱,他们比我想得好。

师:确实都是很棒的,老师迫不及待地想欣赏其他组同学的展示呢!

生:我用线条勾勒出了这首诗的意境,选择的是用四幅图,第一幅展现了朝露易逝,第二幅表现的是树木到了秋天就枯萎了,第三幅表现的是百川归海,第四幅是诗人看到、想到这些容易流逝的事物,不禁深有感触。在颜色搭配上我才用灰色调,这样更能将诗人那种对时间易逝,要好好地珍惜光阴的心情表达出来。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充分肯定了这组同学的.绘画。

师:这一组同学真是表现得不错,同学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组展示:第二组选择的是他们认为最好的一项——唱诗作为展示的内容。他们选用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调,获得了成功,而且站好了队形,分为了男女两个声部进行演唱。

第三组有四个小组进行了综合汇编,他们表演组的同学的表演迎来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将诗改为了课本剧:一个小男孩不好好学习,整天玩玩乐乐荒废了学业,几十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可是他一事无成,不禁感慨万千。他突然患上了绝症,在临死之前教育子女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要像他一般后悔莫及。虽然他没有说完,但是子女们为他补充上了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四、总结、评价

师:看到大家的表演,我真是很激动。大家真是各个有才华。张笑这一组同学不仅会唱,还会跳,不仅会吟,还会演,让我们为他们送上一颗“明日之星”。第二组同学的展示内容经过他们的精心准备,也同样精彩,也让我们为他们送上一颗“明日之星”。表演组的同学表演得真是太好了,他们用更新的形式演绎这首诗,让我们送他们每一个同学一颗“希望之星”。

师给各组打分

师:今天,我们用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诠释着这首《长歌行》,每一位同学的才华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其实,我们不必墨守成规,不必循规蹈矩,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拥有这种创新精神,永远跳动着智慧的火花,托起明天的太阳。

燕歌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时间的宝贵。

2、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前几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家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现在大家将收集的句子大声读出来。

2、生展示句子并大声朗读。

3、师: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并能用好宝贵的一分一秒。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诗人也正是告诉小朋友要学会珍惜时间。

4、板书课题。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

5、齐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长和乐都是多音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十个字,但在这五十个字里初次和大家见面的生字可不少,而且有几个是老师平时也很少见到的。大家自己先读一读,找找哪些生字最难读准。

2、投影出示生字,请学生正音。

指名读、学生带读、开火车读。

重点强调朝(多音字)字的读音和衰字念古音。

3、投影出示诗中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园中葵德泽光辉伤悲

4、学生自由读全诗,师巡视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5、那么多的生字娃娃全被你们读准了,真不错!现在大家再看看大屏幕上的生字,找找看哪些字你在什么地方曾经见过。

提醒学生德字在《品德与生活》一书的封面见过。

华字在许多招牌中、电视广告中见过。

6、选择自己见或者听到过的字组词。

葵(向日葵)华(中华)复(复习)

悲(悲伤)辉(光辉)泽(光泽)

7、说说你分别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会认字的字形。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识字。)

交流识字方法:

德: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双立人,一条心,十四岁,当标兵)

葵:用字谜帮助记忆(头戴小草帽,双辫左右翘;脸儿仰向天,朝着太阳笑。)

泽:比较记忆(日照水面现光泽,把手伸出在选择。)

复:会意字,人们(表示上面的人字头)每天(指中间的日字)抬脚(指下面的折文儿)走出耕作,日落又用脚走回来休息。

8、慧眼大考验。

为了考考同学们的眼力,老师把这些生字的上边或下边,左边或右边分别蒙住了一小部分,你们能猜出来吗?

指名让学生猜。

三、朗读全诗,读通读顺。

1、自由练读古诗。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师生合作朗读。

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你们欢迎吗?

4、生生合作朗读。

咱们合作得真愉快!下面请同桌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一读这首诗。

5、齐读全诗。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投影出示6个要求会写字,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哪些字最难写。

2、学生交流,老师适时重点指导。

华:笔画虽少,但要安排好上下两部分的位置,使比例适中。

德:右边笔画较多,左松右紧。

努:下面的力字要字得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3、生自由练习书写。

4、反馈纠正,集体评议。

5、学生在写字本上写两个。

6、展示作业。

寻找自己的书法小老师,向他请教。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古诗意思。

1、请读一读全诗,有哪些词比较难理解?

投影出示:

葵指一种蔬菜。

华叶草木。

衰枯萎。

2、理解第一、二句。

咱们来做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老师先用一段话来说出一句诗的意思,你们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几句诗,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师描述:你看,那园中的蔬菜一颗颗长得绿油油的,那早晨的露水正等着太阳来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这世间的生命,这一草一木。也正是无私的太阳让世界有了如此美丽的光辉。大家猜猜老师描述的是哪一句?

如果你是这位诗人,面对这眼前的一切,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呢?

生自由读。

指名读,学生点评。

3、理解第三、四句。

师:诗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这草木都会枯黄,花儿也会枯萎。就像河流总会向东流到大海里,而从来不会向西又回到它们的起点一样。猜猜这是哪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猜

你准备用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为什么?

指名读。师生评议。

4、理解最后一句。

二、体会古诗感情。

1、师:时间从诗人身边一天天过去,看着花儿即将枯萎,春天也将过去,诗人多想留住这美好的时间,可时间能回头吗?

2、你有没有特别想抓住时间的时候呢?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体验来谈,如:学生们总是觉得快乐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如果昨天的没完成的事不及时完成,今天来做又会耽误更多的时间

3、是呀,时间总是无情而又不等人的。大家和诗人想到一块去了,一个人只有好好利用时间,珍惜时间,这样就不会因为小时候不努力而等到长大了再来白白地伤心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4、现在请大家说说你此时心中的感受。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呢?

三、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大家刚才在理解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看图找诗句的游戏。

2、课件播放画面:春天百花盛开、阳光灿烂;秋天草木枯萎,河水向东奔腾;一个小小孩在家中埋头苦读的画面。请你为每一个画面配上相应的诗句朗诵。

3、你读大家评。

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读出自己的体会到的感情,其他同学点评他读得好不好。

指名读,集体评议。

4、古诗学到这儿,你们能背诵了吗?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你可以摇头晃脑地背,也可以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边走边背,甚至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

5、学生自由背诵,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6、学生展示背诵情况。

四、作业。

从你课前准备的名人名言中挑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送给你的朋友。

燕歌行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诵读,继续引领掌握诵读古诗文方法,了解大意并体会意境。

2、积累经典名句,受到“惜时”教育。

2、适度拓展,引发诵读古诗兴趣,扩大积累。

教学流程:

一、 复导引入——调动积累引趣诵读

读本中的目,会背哪?背一背或读一读。

二、 诵读新目——方法指导诵读

(一)以难度挑战激趣独立诵读

1、调研:希望自己独立读正确还是希望和小伙伴一起读好这首诗?

2、自主读正确、通顺

3、交流互助正确、流利诵读[请你们推荐1一2位读书比较好的人,说推荐理由。]

4、范读引领,难点指导[师生交互诵读]

(二)通过了解内容赏读品趣

1、了解古诗文大意的方法指导:

1)看看书中有关资料,说说你从诗中明白了些什么?

2)一般读古诗或古文,可以通过“看注释”的方法,了解大概意思。

出示本课“注释”,同桌互助,了解大意——你又明白了什么?

全班交流,进一步准确了解大致内容——直译古诗并增加师生个人的理解

2、古诗欣赏式诵读指导:

1)自由读一读,看看哪句诗最有画面感,可以让你眼前出现一幅生动的画面?划“曲线”。

2)想象画面,眼睛放得远一些——体会着诵读或背诵。

3)指名读,闭目感受是中的画面和意境。

3、名句积累式阅读法指导

1)请再次自由美读古诗,把你最像记住的句子划“双横线”并背下来。

2)交流积累的著名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三、扩大积累——学用结合,拓展诵读

1、你最想把你背下来的名句告诉谁呢?准备怎样说?[读-背-说]

2、看看这课的一组诗,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谁知道?[板书:惜时]

3、自由读一读后边的诗———指明读一遍到两边。

4、你还知道哪些劝人珍惜时间的名句吗?[后一课;生活中的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等]

布置:诵读《长歌行》读好《明日歌》《惜时》

燕歌行教案【篇5】

一、教学设计的说明

《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

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

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可是长久以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也常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的形象,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那么我们后世人对曹操的看法真的如曹操自己所言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吗?我看未必,作为后世人,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客观地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人们对他的三个评价: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3、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挥师南下,饮马长江,想一举消灭东吴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饮到夜半,忽然听到乌鸦在悲鸣声中向南飞去。曹操感此景而持矛吟唱了这首千古传颂《短歌行》,尽抒了他的内心世界。

4、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第一步:学生自由读。朗读时,让学生读出四言诗的音律节奏,体会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我认为朗读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在创造过程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由此,呈现出每个学生对文章的不同理解。)

第二步:听音频朗读后,找学生仿读。

第三步:全体学生齐读。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

说明:本过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放手让学生读,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古典诗歌语言文字的魅力。

5、鉴赏评价,把握感情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首诗,我将该诗划分为四个小节,再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每小组一小节,让学生动起来,展开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我适时地引导学生,目的是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问1、请每组同学找出他们最欣赏的诗句,并用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

第三组同学答:我们认为最有特点的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句。因为曹操把对贤才的渴望即一将难求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用最短的语言来概括的话,我们认为是“忧之至极”。

问2、很好,刚才第三组的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么同学们再讨论一下,除了刚才第三组同学找到的曹操的“忧”外,还有哪些语句反映出曹操的“忧”了?

它们又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第一组同学答:第一节诗中还有两个“忧”字,通过这两句诗,我们感受到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对生命的流逝而功业未就的苦闷。

问3、你们找的很准确,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那么在这两句诗中,你看到曹操意志的消沉了吗?如果不是,那又展现了曹操怎样的人生态度啊?

第二组同学抢答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这是借酒明志啊!也就是说,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问4、在第二节诗中,作者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将《诗经》中的诗句信手拈来有什么意图呢?

第四组同学答:《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啊!言外之意是,人才啊,你们都到我这里来吧!

问5、第四组的同学回答得太好了,同学们掌声鼓励!有这样一则材料:曹操平定北方后,几次下《求贤令》,打破了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作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为贤,网罗四方名士,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这样大“喜”的局面,曹操还“忧”什么呢?我们能不能分析一下,他“忧”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三组同学答: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在我们对“忧“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对贤才难得的渴望,对生命的流逝而功业未就的苦闷。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曹操“忧”的就是贤才难求,功业未就,人生苦短。

问6、同学们还有哪些诗句没有理解,可以提一下?

第二组同学问:我们没有想透作者为什么引用这几句诗?又为什么把它放在文章的结尾?

师答:好,这个问题同学们问的非常好,因为这四句诗很有探讨价值。“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作者引用前人成句,意在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也可以说,在这里曹操向贤才们表达了诚心和自己的广阔胸襟,这句话等于曹操拍着胸脯向人才保证: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请放心我一定不会“才”满为患,快来投奔我吧,让我们一起来干大事吧!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但不管哪种,结果都是“天下归心”。曹操最终的梦想是要一统天下,万民归心,这就等于为天下贤士勾勒了一幅砰然心动的宏伟蓝图。

问7、同学们体会到这四句诗运用了是什么手法了吗?

学生甲:是化用典故。诗句都有出处啊!

问8、好的,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其他的手法吗?

师背诵:《关雎》一诗的前四句,让同学们对比感受。

学生乙:是比兴的手法。

总之,重点和难点的解决完全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质疑发问,教者点拨后,自主生成的。实际上,就是学生“悟”出来的。

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强化理解,迁移训练

⑴显示曹操的另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同是曹操的四言诗,试比较二者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此练习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其次结合练习题,深入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说明:《观沧海》一诗中的“碣石”景观就在葫芦岛市绥中县。)

⑵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曹操的宽广的胸襟,远大的志向以及对人才的渴望,对生命的流逝而功业未就的苦闷。同学们体会到曹操的这些情感后,有什么触动呢?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我们的目的就是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7、作业布置

①背诵《短歌行》

②评价曹操

8、板书说明:鉴赏过程中的黑体字是板书的内容。“贤才难求”,“功业未就”,“人生苦短”分别写进“忧”字的左侧的偏旁之中,而“思想”二字写进“忧”字的右侧的“横”之中,“艺术”写在“思想”的上面的“竖”之中,“忧”的“撇”之中写上“比兴”二字,“忧”的“捺”之中写上“用典”二字,“忧”的那一“点”里写上“悟”字。这样在黑板上显示出来的便是大写的“忧”字,“忧”字里面包含了这节课所有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我们很难说学生在一节课中到底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我想:理想的一节语文课,应解决好“两个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是处在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下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个体。相互联系,是指二者都是同一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其共同的目的。整个教学活动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及学生的配合下完成四十分钟的教学任务。相互独立是指教师和学生分别是独立的个体,思维、习惯、能力、个性、素质都存在其独特性。如何把这些方面统一起来,并且趋同,有效地加以利用,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在一节语文课上,相对而言,知识既具有固定性,又具有灵活性。通过这些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节课最终应达到的目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环节,必不可少的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另外,创造性应贯穿其始终。教师应在知识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灵活地并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学生思维的扩展有助于进一步形成分析、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当然,这一关系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统一在一起的。

就我这节课而言,我认为学生基本上在我的调动下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既有的教学思路下,我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最闪光的地方就是对曹操“忧”的含义的理解。因为这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横向的和曹操《观沧海》一诗的对比,是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再度考查。但在教学形式上,思维的张力还不够,形式还不够灵活。

经过这节课,我认识到语文课应关注生活。远离了鲜活的生活世界,语文课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作为一位教师,我应适时地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学生对知识要求日益提高的现实。

燕歌行教案【篇6】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而发奋、慷慨激昂的情绪;学会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目标。

重点:揣摩诗中一个政治家身处**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难点:鉴赏诗中用典、比兴及引用等具有特色的艺术手法。

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一.导语设计:

“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分别写出了曹操的博大和慷慨之气。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名作《短歌行》。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是三国时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年三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习“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曹操又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不仅为建安文坛的领袖,而且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权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三.整体感知诗歌:

1.播放录音,整体把握该诗的语调,体味其中情感。

2.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语调,读出慷慨之情。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大意,教师进行相关点拨。

4.学生思想并讨论诗歌的内容层次。

明确:全诗可分为四层:前八句为第一层,诗人慨叹人生有限,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次八句为第二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的心情;再次八句为第三层,写对贤才的仰慕,想象贤士到来,畅抒情谊;最后八句为第四层,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

四.具体研习重要诗句:

1.提问: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的思想感情?

明确: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苦短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积极昂扬的精神。

2.提问: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

明确:这四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和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的故事,来说明诗人自己一方面感到生命易尽,一方面则更加激励他及时建功立业的思想,渴望有更多的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五.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把自己认为很有表达特色的句子画出来。

2.品析所画出的句子并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自由发言。

明确:(一)引用成句,不露痕迹。“青青子衿”二句,引自《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悠悠”,忧思绵长的样子,形容思念不已。“悠悠我心”后面原有的诗句还有“纵我不在,子宁不来?”本意是传达女子对情人哀怨和企盼的心情。这里作者暗用这两句诗意,比喻热烈期待所求贤才的到来。“呦呦鹿鸣”四句,引自《小雅鹿鸣》,本意是写宴会上主人殷勤待客的盛况。这里表示对贤才的竭诚欢迎。这些成句由于注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显得古朴深成、自然妥贴。

(二)诗歌采用连串的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如“明明如月”二句,以明月不可掇停,喻得不到贤才的不可断绝;“乌鹊南飞”中以乌鹊喻指贤士;“绕树三匝,何止可依”则喻指贤士急于寻找可供依托的明主。诗歌以乌鹊的形象,寄予贤士尚在徘徊择主之意,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诗末“山不厌高”四句,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又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六.课文小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确,人生苦短,光阴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2.阅读《三国演义》,把作为文学家的曹操和作为政治家的曹操进行对比,做出自己的评价。

艺术手法        内容                       思想感情

比兴        明明如月;乌鹊南飞。

引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家宾,鼓瑟吹笙。

......

燕歌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燕歌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葵”,掌握字形、字音、字意。

2、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理解诗人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激情创境,引入诗题。

(1)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古诗就像一朵独具馨香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诗人?什么朝代的?

(3)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诗人的了解(课件出示)

二、初读诗文,感知韵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展开想象。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指名朗读,大家评价。

3、课件出示诗,齐读。

4、教师范读全诗,让学生体会诗的韵律。

三、自读诗文,感悟意境。

1、这首诗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是哪一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直奔中心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领略出诗的主题)

2、出示“自学向导”,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目的: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按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向导”引路,让学生自学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学交流,理解诗意。)

学习向导:

(1)读一读,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首诗?

(2)结合上下文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假如请你为这首诗画幅画,你会画些什么?

(4)选择你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3、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自学。

4、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5、交流反馈,相机指导。并抓住重点进行考察。(课件出示“练一练”)

(1)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太阳一出来露水就干了?

(3)诗人为什么害怕秋天?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根据诗意,应该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说一说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6、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再朗读一下诗歌。

(突出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在读中体会、领悟诗意。)

四、研读诗文,想象意境。

1、和诗文对话。

(1)诗人由“园中葵”时光的易逝,告诉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

听!春天的`凌晨,菜园里“葵”和“露珠”妹妹在说着悄悄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替它们说出心里话。

①小组讨论,和文本对话。

②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③还可任选两种事物,进行对话。

(2)如果你是“朝露”,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2、和诗人对话。

诗人还看到了哪些景物?由此产生了哪些联想?用了什么作比喻,说明怎样的道理?

(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3、此时此刻,我们大家一定有不少感想,请大家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

1、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名人志士,都用诗句表达这一共同的心声,你知道的有哪些?

2、学生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一方面多角度感受时间的宝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3、课件出示朱熹的《偶成》

总结: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古人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希望我们大家从今以后: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

六、唱诗

过渡:乐府诗是可以和着音律唱的,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你熟悉的音律唱一唱,再一次领略诗歌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试着唱诗。

2、请小组为大家表演唱诗。

3、放《青青河边草》配乐,师生齐唱。

(此环节以唱的方式,增强古诗教学的趣味性,体现学科间的整合。)

总结:同学们的歌声感染了我,老师也想放声唱一曲。“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唱)可是有一样东西却是一去不复返――时间,让我们牢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从小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1、比一比。看谁读的有感情。

2、画一画。展示自己根据诗意画的画。

燕歌行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个人的生活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2、 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3、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点]

1、 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2、 分析词作如何以意象传“愁”。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鉴赏体会词人“一般愁字别样情”

(课前播放由李清照《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引出词人的“愁”)

好,歌曲听完了,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对了,是李清照。词作当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句子呢?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就是说,这首词传达的是词人怎样的情感--愁,而且是相思之愁。初中时候,我们学过李清照一首词,也是写相思之愁的--《醉花阴》。一起把它背一下。李清照的相当多作品都涉及到了“愁”,那么,她的愁是不是都是相思之愁呢?她又是不是由始至终都是以愁的形象来出现在世人面前呢?要知道这一些,我们就要了解词人的生平,以及词作的创作背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人论世。接下来,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他所认识的李清照。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 生齐读《声声慢》;

2、 请两三位学生个别朗读;

3、 师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跟读,并结合以下内容品味词作情感--

A、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B、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C、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在情感上,与《醉花阴》相同,词人表达的是一种“愁”绪。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以及她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拨: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之相呼应,使全文都笼罩在一种凄凉、低沉的氛围中,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

详析首句:“寻寻觅觅”写词人的神情、动作,反映了她内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丢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别的什么。“冷冷清清”写的是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词人心境的“清冷”。这般的寻觅不仅没找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减轻词人内心的伤痛,反而让她在这冷清的环境中产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的情感来,“凄凄惨惨戚戚”三组叠词反映出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这七组叠字的使用虽后有来者,却绝对是前无古人的。使用叠字,一方面可使词作读来琅琅上口,增加作品的音乐美,另一方面也使词人的悲凄感情进一步增强。

(学生找出词中主要意象,师详析一二,余者由学生自行分析,当作业处理)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曾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但这种功业难就的苦痛并不是几杯酒可以消融的,以致于“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也正如“斗酒而出百篇”的“诗仙”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之所以说是淡酒,则更突出了词人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B、雁--象征“离愁”

雁声凄惨,本就容易勾起人的愁绪,成群的归雁更显出词人的形单影只来;此时的大雁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不禁让词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并且,雁属候鸟,可随季节变化而南来北往,而词人却无法再次北归,这更勾起了她的国破之痛、怀乡之情;在《一剪梅》中,词人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见,赵明诚生前,李清照与他经常鸿雁传情,而此时,斯人已逝,这“旧时相识”的大雁反而勾起了词人的丧夫之痛。

“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苦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也不再铺垫、渲染或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具神韵。

通过对比,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1、分析“淡酒”、“过雁”以外的其他意象;

2、以“初识愁滋味”为主题,搜集古人写愁的名句。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燕歌行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长歌行》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生字“葵”、“衰”,新词“华叶衰”、“待日晞”、“布德泽”。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具:

flash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1、播放歌曲《长歌行》,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查阅并出示相关资料: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二、学习古诗

1、老师范读,学生自读。

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准确。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意指导以下字词:

葵:冬葵、冬寒菜,古代的一种蔬菜。

衰:从强到弱,在文中衰败,枯萎的意思。

华:同“花”。花和叶子都变黄了,然后衰败凋谢了。

待日晞:很快要被太阳晒干。

布德泽:给予恩泽,恩惠。

3、出示:

学习向导:

⑴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⑵绘画法:从诗中圈出美好的诗词并作画,照图解说。

⑶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或诗句做深入研究,仔细体会。

4、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受吗?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12、让学生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

把古诗读正确,读准确。

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

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古诗。

三、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想一想。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出示: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莫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同学们的收获很多。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3、出示:

作业:

抄写并背诵古诗。

找劝学勤学的词句诗篇积累。

设计成劝诫人们及早努力的公益广告建议在我们的校园里能挂上这首诗。

附:板书设计

汉乐府

长歌行

珍惜时间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6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