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两位数加法教案 >

两位数的加法教案

两位数的加法教案

接下来请大家听编辑为大家讲述一下“两位数的加法教案”的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如果你觉得这个小技巧挺不错不妨把它分享给你的同事和朋友!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考研后辞职报告(热门12篇)

两位数的加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加以口算。

2、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1、小黑板出示四样物品,让学生说说喜欢买哪两样?

2、让学生算算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

4、提问: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你能马上算出得数,得多少?哪个算式最难算?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1)出示24+9,说说计算的过程算法,有困难的可借助小棒。

(2)学生汇报,交流24+9各自的计算方法。

从24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后数9个,就能算出24+9=33。

从24里面拿一个给9,9就成了10,23+10=33。

把9分成6和3,24+6=30,30+3=33。

4+9=13,20+13=33。

2、归纳24+9的算法。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最方便?

1、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一起演示: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我们把刚才的操作过程写下来。(板书)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多叫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

2、尝试练习,谁能很快地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叫学生上黑板板演后说计算过程。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个位相加满十的加法)

1、卡片游戏――组卡片成算式,并计算得数赢取卡片。

每组小朋友桌上的盒子中都有两捆卡片,一捆是两位数的卡片,一捆是一位数的卡片。

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卡片有:83、36、85、55、35、49、67、78、54

游戏规则:同桌小朋友一起玩,一人出两位数卡片,一人出一位数的卡片,把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谁先正确算出得数,卡片就归谁。

游戏结束后,一起鼓掌祝贺得到卡片最多的小朋友!

2、看看哪位小动物算错了?

3、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5、开放题:从4、5、6、7这四个数中选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

(1)学生自由写算式,看谁写得多。

(2)学生小组交流。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回归目标:揭示完成目标情况。

两位数的加法教案(篇2)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1)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要求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2)核对答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

师: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这里的口算题,即使复习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新知识作了铺垫。)

二,新授

1.口算 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1)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2)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置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A. 整十数加整十数 个位数加个位数

30+20=50 8+5=13 50+13=63

B. 38+2=40 40+23=63

第7种方法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置表)

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A.38+20=58 两位数加整十数

B.35+25=60 60+3=63

第9种方法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把书翻到P41,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置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得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

1、师:其实,挑两样东西的方法很多,你看

38+29 挑的是什么?

34+28 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

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置表上先圈后写。

2个同学 详 略

2.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 ,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在是习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本领有多大,我们去玩个游戏。(略)

两位数的加法教案(篇3)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65页例2,做一做1—2,66页练习十五4、5、6、7、8题。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算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探索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

3、通过方法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计算内容、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

4、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师:昨天老师布置的“生活中找数学”的作业是——在生活中找两个数相加的例子,用算式的形式表示出来,你找到了吗?先和你的同桌互相分享一下!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法;

3、师: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两个数相加的知识,一定能够解决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吧?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班里联欢会邀请到了30位家长来参加,张老师一共准备了这些瓶矿泉水,每人1瓶,够吗?生猜测:够或是不够。

师:要解决“够,不够”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是用哪三步走?

2、操作体验,探索方法。

(1)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尝试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看谁原意充当今天的“小老师”,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讲清楚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如果你想好了,可以先尝试着给你的同桌讲讲看。

(2)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1)看——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操作过程;

(2)想——让学生闭眼睛想一想上述操作过程;

(3)说——让学生将上述操作过程说一说;

(4)填——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填一填计算要点。

(5)思——图中的2捆小棒怎么变成3捆的?为什么要打捆?

用同样方法进行第二种算法的理解。

4、比较异同,体会算法。

(1)结合板书上的口算过程,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两种算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总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当个位的数相加满10后,需要向十位进一。

6、寻找方法之间的联系。

师:解决这个新知识,我们都用到了哪些前面学过的旧知识呢?说一说。

圈一圈,算一算,仍然是借助实物进行算法的巩固。

没有直观小棒的帮助,通过数的分解组成来填一填算法,巩固算理。

区分进位和不进位的方法。

4、生活中的数学:

“爱心学具店”购物,四样新学具:转笔刀15元,学具盒9元,油画棒28元,三角尺4元,自己试着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每个同学写出三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式,考考自己的同桌,然后进行批改。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本节课中注重的是通过小棒操作的过程,体现学生经历计算的基本思维过程,从一开始的实物操作(主题和小棒)、到随后的表象操作(头脑中重现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再到最后的符号操作(语言表征,计算结果),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形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继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标。

针对课堂练习的高效性这个研究课题,我主要想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

一是:练习的层次性。从一开始的圈一圈算一算切合例题进行巩固,到小手对数,进展到无实物的抽象计算,再到填十位上的`数,发现进位与不进位的区别,最后进行生活运用,深透估算的思想。

二是:练习的趣味性。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常常用到小手游戏,例如课前的对对碰(就是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中的小手对数等,旨在让孩子用最爱动、最直接的教具——小手来进行口算练习,而且用小手的形式展现,速度快易于检查。

三是:练习的针对性。本节课的重点算法就是相同数位相加,算理则是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想法,在练习设计中,我特意安排了“小手对数”“十位上填几”以及“拓展练习”这三个版块,旨在通过多个练习,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的训练和难点的递进式突破。

在本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听取了赵晓英主任和张志娜校长的点评后,更是深得反思: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是最优化的选择,本节课中我在设计中也想要突出这点,但一堂课上下来,总觉得在数形结合点上不是很流畅,学生能正确的摆小棒,准确说出自己的摆法,但落实到算法上就总是出现问题,听从了两位专家的点评后,我顿悟:数形的结合要适时而紧凑,学生在自己体验摆法后,就应该结合他们的口述一边说一边提炼算法一边进行板书,这样“形”(小棒)和“数”(算法的算式)才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才会明白:我摆的这个过程原来就是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呀!从而更有效的理解算理和算法。

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8,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个人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费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

两位数的加法教案(篇4)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65页例2,做一做1-2,66页练习十五4、5、6、7、8题。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算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探索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

3、通过方法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计算内容、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

4、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师:昨天老师布置的“生活中找数学”的作业是——在生活中找两个数相加的例子,用算式的形式表示出来,你找到了吗?先和你的同桌互相分享一下!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法;

3、师: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两个数相加的知识,一定能够解决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吧?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班里联欢会邀请到了30位家长来参加,张老师一共准备了这些瓶矿泉水,每人1瓶,够吗?生猜测:够或是不够。

师:要解决“够,不够”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是用哪三步走?

2、操作体验,探索方法。

(1)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尝试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看谁原意充当今天的“小老师”,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讲清楚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如果你想好了,可以先尝试着给你的同桌讲讲看。

(2)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1)看——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操作过程;

(2)想——让学生闭眼睛想一想上述操作过程;

(3)说——让学生将上述操作过程说一说;

(4)填——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填一填计算要点。

(5)思——图中的2捆小棒怎么变成3捆的?为什么要打捆?

用同样方法进行第二种算法的理解。

4、比较异同,体会算法。

(1)结合板书上的口算过程,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两种算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总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当个位的数相加满10后,需要向十位进一。

6、寻找方法之间的联系。

师:解决这个新知识,我们都用到了哪些前面学过的旧知识呢?说一说。

圈一圈,算一算,仍然是借助实物进行算法的巩固。

没有直观小棒的帮助,通过数的分解组成来填一填算法,巩固算理。

45+8=□3     36+5=□1      6+24=□0

68+9=□7     36+2=□8      7+31=□8

区分进位和不进位的方法。

4、生活中的数学:

“爱心学具店”购物,四样新学具:转笔刀15元,学具盒9元,油画棒28元,三角尺4元,自己试着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每个同学写出三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式,考考自己的同桌,然后进行批改。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两位数的加法教案(篇5)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算法,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思维过程。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周末,小明、小亮、小玲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正一起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

(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玲有5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试着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预设:(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小亮和小玲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提问:小朋友能列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9+6,24+5,24+6,24+9

3.我们班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在这些算式中,哪几道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得多少?用的是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数画片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通过看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由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引入清新自然,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重温了旧知,为接下来进位加算法的探索作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迁移类推,尝试学习。

(1)24+6等于多少,你想怎样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用小棒去摆一摆,想好的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方法:你怎么知道等于30呢?你是怎样想的?

(3)谁愿意上来用小棒摆给大家看看。(投影展示学生摆小棒计算的过程)

提问:原来几捆?怎么多出来1捆?(请台上小朋友带着下面的小朋友将6和4合起来的10根小棒扎成一捆)

追问:你们先算的几加几?你们是怎么想到先算4+6的?

(4)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先要把24分成20和4,先算4+6=10,再算20+10=30。教师板书24+6分解式。

(5)提问:24十位上是2,为什么24+6的得数十位上是3?这多出来的1个十是怎么来的?(课件红色突出表示出2和3)

要求学生将书上例1算式填写完整,并提醒学生: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6)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同桌两人快速的互相说说24+6的计算方法。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与他人合作探究中发现规律建构新知,又在自我验证中得出结论。本环节设计始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导,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批判与反思能力及自学能力。】

2.自主操作,合作学习。

(1)你能先估一估24+9的得数是几十多?你是怎样估算的?

(2)24+9又等于多少,请拿出作业纸,在作业纸上的小棒图先圈一圈,再同桌间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教师有选择性的挑选出代表性的作业纸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一边用课件演示一边板书:24 +  9=33   24  +  9  =33

20 4                6   3

13          30

(4)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尽管计算过程中拆分的加数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把一个数拆开后变成整十数再相加,这就把新的加法算式转化成了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计算24+9的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优化)

(5)对比总结:观察比较24+5、24+6、24+9这三道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梳理归纳:24+5、24+6、24+9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而24+5的得数还是二十几,今天学习的24+6、24+9的得数却是三十和三十几,十位上多了1个十,这多的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板书(进位),揭示本节课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通过反馈结合圈法说说不同的算法,给学生发表见解和敢于提出不同问题的机会。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吧!

1.我会填。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38+2、26+7。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结合分解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我会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三题:7+3=、7+43=、7+83=。

(2)观察比较:仔细观察这一组三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3.我会解决问题。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盒子里原来有37张画片,又放进3张,现在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列式,交流:为什么用加法?37+3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练习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本环节练习的量并不是很多,但注重层次性,从知识到能力再到应用,由浅入深。练习内容注意了综合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2)想一想:35+□=3○,□里可以填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35+□=4○,□里可以填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两位数的加法教案(篇6)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课题《发新书》,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让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出多种算法,体验多种算法,然后比较出最好的算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竖式的写法。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组织学生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交流、讨论,达到对算法的优化,在通过“试一试”、“算一算”、“想一想”等形式达到知识的掌握。

三、说学法:

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先试一试,从试的过程中发现方法,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又有更深的挖掘,让学生给学生讲方法,反而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又让他们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使用教材]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竖式的写法。

[教材分析]

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小棒、电脑、课件。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

上课一开始,录音机里播放出节奏明快悦耳的乐曲,学生听到乐曲立即做好听算准备。接着录音机里报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题,学生逐题写出得数。算完后,教师报答案,学生自己核对。在3分钟里完成20道题。

二、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显示发新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让学生思考50本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说一说你的看法。

3、教师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明他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列出算式29+18=

4、教师向学生讲合作学习的要求,学生分组思考这道题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来?

5、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交流。

6、学生汇报合作结果。

A竖式的方法。

(1)、|让一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说出列竖式的方法。教师板书:

29+18=47

29

+118

47

(2)、让学生观察这个竖式,你有哪些还不太明白?(突破满10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3)、请学生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列坚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

进位加法要记牢,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是要进一。

B、摆小棒的方法。

(1)、摆小棒,并鼓励学生边说出自己摆的过程。

(2)、让学生比较摆小棒和列竖式这两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

C、口算方法的尝试:

(1)、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口算方法?

(2)、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生1:10+20=308+9=1730+17=47

生2:29+10=3939+8=47

生3:30+18=4848-1=47

7、让学生再比较这三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一些?说一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

森林医生:

37+16=4326+13=49

3726

+16+113

4349

(1)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

(2请学生试着改正过来

2、让学生完成试一试里的习题。

四、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齐唱儿歌结束。

两位数的加法教案(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

教学重难点: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你知道20xx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申办吗?

问: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票?(或者:其他城市比北京少多

少票?)

2、让学生一边问一边列式

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二、新课

1、讨论:56-22怎么算?

A、口算

B、列竖式

2、请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怎样把竖式写在算术本上?在黑板上示范

3、学生四人小组互相提问,并列竖式解答问题

学生展示

三、练习

课本19页的做一做,每一题。自己独立完成,请学生到黑板上做。

教学反思:

精选阅读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来到了写教案课件的环节。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撰写教案课件呢?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们特别整理了与“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相关的内容,相信您阅读本页后会有所收获!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习,谈话导入。(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学习过的加法。

2、出示主题图,提出加法的问题。用算式表示,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第二层: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摆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拨计数器: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进位加法)

第三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圈。 学生独立填写。 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计算第一组题后提问:观察这4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最后两组题的部分题。谈话:那你能用刚才的发现迅速地完成后面两组算式吗?

第四层: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新本领,老师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

么题目吗?(出示算式)

26+□=2□ 26+□=3□

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对今天什么是进位加法学生有了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了一定量的练习;而且这一环节还有着另一个目标,关注沟通—计算与探索规律相结合‘规律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这一环节的目标不显得单一,且加以整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加和减(二)》的内容。

百以内加法计算分20以内进位加法,百以内不进位加法及百以内进位加法三个阶段。学生经过加和减(一)的学习,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不进位),在此基础上,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口算。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位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基于班级实际情况,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知识目标达成并非是本班全体学生所需要,而是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并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下面就围绕本节课做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设计过程设计意图及存在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你们星期天或节假日,做完作业最喜欢玩什么?

2、哇,大家喜欢玩的东西还真不少呢!看看这三个小朋友正在玩什么游戏?

(演示课件:P48、主题图)

小红:“我有6张画片。”

小强:“我有24张画片。”

小兰:“我有9张画片。”

3、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收集信息)

4、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书)

5、小朋友们,看看在这些问题中,哪些能用加法解决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24+6 6+9 24+9 24+6+9

5、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板书结果)

6+9=15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剩下的我们这节课来解决!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 计算24+6

(1) 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 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小棒的方法算一算。学生摆小棒,想算法。

(4) 交流操作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演示课件。(先摆两捆4根小棒,再摆6根,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10根正好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捆,是30根。)

(5)不摆小棒,谁能说一说24+6应该怎样想?生答师板书:24+6=30

(6)学生自己自由说说算法,再指名。

仿例练习:38+2 43+7

2、 计算24+9:

(1) 你想怎样计算24+9?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学生仍可借助小棒摆一摆)

(2)学生汇报算法

A:24+6=30,30+3=33

B:4+9=13,20+13=33

C:23+(1+9)=33

D:24+10=34,34-1=33

……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4)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仿例练习:34+8 46+7

3、计算24+6+9:

(1)要知道三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2)板书学生写的算式。

(3)这些算式都是把三个数相加,可老师发现在这些算式中有两个算式列得特别好,能让老师很快算出和是多少?你找到了吗?(用彩笔划出:24+6+9 6+24+9)(使学生体会把能凑成整十数的数先相加会比较快)

4、试一试:

(1)出示:8+42 5+39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与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老师这里,有刚才玩画片的那三位小朋友做的题,请同学们帮他们检查一下。(课件:判断)

(1)小红:25+8=23 ( )

(2)小强:47+5=97 ( )

(3)小兰:36+7=43 ( )

错在哪?你能帮他改正吗?

3.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大家说好不好?

游戏规则:谁能将写有算式的苹果的结果,回答正确,老师就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他。

36+8 25+7 65+5 6+54 46+40 54+7 32+8 66+6

从情景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问题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从“自己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再“进行分类”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教学24+6时,学生已经学过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知道应该把个数上的数相加,现在出现了个位上相加满10的新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下边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探索。可以启发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该怎样算。在学生摆小棒时,重点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这10根怎么办的问题,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再把这一捆与原先的两捆合起来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进行数的计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学24+9时,也先问学生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使探索活动有针对性,然后启发学生先摆小棒,再想想怎样算,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预测了学生可能采用的两种算法,实际教学中可能情况更复杂些,都要让学生交流,只要正确合理都应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种算法,即先算个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为这种算法对后续的进位加法笔算的学习能发挥铺垫作用。不过这种提倡不用强加的方式,而是通过题组练习予以引导

在本节课中,此环节有所疏漏,即设疑而未解疑,只在课前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而课堂中没能得到消化,这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把握能力还不强。

在这里让学生们来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学生能很快发现,但是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解释错误的原因,也恰恰是体现了学生对算理的模糊性。

最后这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符合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学生往往过于急迫想要得到奖品而忽视了得到时必须做出的努力,这也就是许多小朋友高举双手,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应适时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的思考,让游戏为获得新知提供帮助,而不是为

从情景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问题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从“自己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再“进行分类”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教学24+6时,学生已经学过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知道应该把个数上的数相加,现在出现了个位上相加满10的新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下边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探索。可以启发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该怎样算。在学生摆小棒时,重点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这10根怎么办的问题,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再把这一捆与原先的两捆合起来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进行数的计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学24+9时,也先问学生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使探索活动有针对性,然后启发学生先摆小棒,再想想怎样算,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预测了学生可能采用的两种算法,实际教学中可能情况更复杂些,都要让学生交流,只要正确合理都应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种算法,即先算个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为这种算法对后续的进位加法笔算的学习能发挥铺垫作用。不过这种提倡不用强加的方式,而是通过题组练习予以引导

在本节课中,此环节有所疏漏,即设疑而未解疑,只在课前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而课堂中没能得到消化,这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把握能力还不强。

在这里让学生们来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学生能很快发现,但是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解释错误的原因,也恰恰是体现了学生对算理的模糊性。

最后这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符合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学生往往过于急迫想要得到奖品而忽视了得到时必须做出的努力,这也就是许多小朋友高举双手,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应适时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的思考,让游戏为获得新知提供帮助,而不是为游戏而游戏。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9,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费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本节课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出一些批评和指导。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丫丫买了两盒水彩笔,亮亮买了10盒,每盒水彩笔有24枝,他们两人各买了几枝?

2.学生试做,老师观察学生各自不同的做法。

3.学生互相说说自己的做法。

4.归纳讲解典型做法。

(1)242=48(枝)(2)2410=240(枝)

5.如果红红买了12盒,怎样算呢?

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2012=240(2)242=48

412=482410=240

240+48=28848+240=288

以上两种解法要让学生多说一说。重点归纳笔算方法。

二、练一练:

用竖式计算。

341225114322

321324213221

三、巩固练习:

书上39页第1、3题。

四、作业:

书上39页第2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4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1、导入新课。

出示图,学生观察,两个班一共多少个人?能合乘一辆车吗?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用竖式怎样计算。

生:36是由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6加5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

生: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6加35,个位6加5得11,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1;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56+37=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习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习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既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科书通过“图书馆”这一生活情境,提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并且先借助直观模型,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是竖式的算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在课堂中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演示加强理解,但竖式的计算方法始终是计算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课中优化算法的同时要强化竖式计算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思考: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算理。

问题解决: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鼓励交流、学会倾听,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正确完成计算。

四: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运算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基于此,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运用实物建构算理、运用算理沟通算法,突出竖式算法这种简洁的运算途径,同时凸显计算课教学中以练习为本的特色,力争通过多样的练习达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其分为六个环节:

1、完成习题,复习铺垫;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建构算理,探究算法;

4、算法优化,小结提升;

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6、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六个环节为主线,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践,首先是第一个环节完成习题,复习铺垫。在这一环节,我准备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两类习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格式,为后面的新知学习做足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借助教材主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个过程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我将从中选择出适合本课解决的进位加法问题出示,指名列示。

第三个环节是建构算理、探究算法,在这个环节中,第一步:我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第二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第三步再全班同学交流算法。学生可能用直观模型操作:比如摆小棒、摆方块、拨计数器,也可能口算,也可能列竖式等。不管汇报的是哪种算法,一定要让他们说出算理。如果说到列竖式这种算法,结合学生的口答及时板书,并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1题,帮助学生巩固“圈一圈”的方法,强化“满十进一”的认识。

第四个环节是算法优化、小结提升,在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后,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里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将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联系起来,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接着再提出问题:“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竖式算法的简洁方便。这样做是为了关注学生的情感,既尊重了学生自主的选择,又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同时还强化了竖式计算的算法。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2题,及时巩固竖式算法。

第五个环节是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首先出示的是教材68页在图书馆这一主情境图下的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刚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再次巩固竖式算法中“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要点。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三题。这里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你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学了本节课后,请你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的自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两位数乘法教案


学生们经历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这都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每一份教案课件都需要大家认真编写,因为它们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式。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两位数乘法教案”这个重要话题的相关资料,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参考和了解!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局部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假如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同学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和答案。(同学组内交流)

4、同学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同学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同学研讨笔算算理;

(2)师生一起小结笔算算理:

24

×12

------

48......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

24......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88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假如有300位老师来参与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②课后研讨:123×23(三位数乘两位数)

环节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情境引入(层次推进)--算法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笔算算理(师生研讨)--专项练习(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同学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估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注重笔算与算理结合,体验计算。让同学研讨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重同学主动探索,加强竞争意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增强学习兴趣和加强思想交流。

3、在判断与交流中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59例题及练习十四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

教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综合使用讲授法、演示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相结合,在观察与发现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你能很快地口算出这4道题的结果吗?

1、口算

20脳20=24脳10=40脳50=12脳30=

2、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你又能估算以下2道题的结果吗?

28脳4鈮?22脳8鈮?/p>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个练习的设计,为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做好充分准是为使学生实现从旧知向新知顺利过渡而设计。)

二、探究新知

1、大家不仅能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能完整地表达自己估算的过程。正是因为你们课上出色的表现,五月份学校又将迎来一批客人。

2、这是学校的阶梯教室,就是学校准备用来接待客人的地方。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我们帮忙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在复习阶段尤其是表达估算过程时的出色表现,为创设情境做好铺垫,同时也为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表达习惯、学习兴趣奠定基础;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明确估算的需要和意义)

3、教学例2.

(1)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学生思考后回答。(乘法)怎样列式?(请多个学生说)学生说教师板书:22脳18

22脳18表示什么?(阶梯教室的座位数)

22脳18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还没有学习。再结合这一题想一想,要解决能不能坐下350人,需要准确计算出阶梯教室的座位数吗?你觉得可以怎么做?(估算就可以了)

很好,只要估算阶梯教室的座位数,与350比较,就知道座位够不够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估算的需要和意义,为估算的进一步学习作铺垫。)

(2)22脳18怎样估算?自己在草稿本上试一试。

(3)指名汇报。(把学生的方法放到投影上展示、引导学生表达思路,师板书)

方法一:2218400(个)

(20)(20)

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把22估作20,把18估作20,2020=400,所以2218400)

还有谁会说?(请几位学生说)

为什么要用?那根据他这样估算,够坐吗?为什么就够坐?因为400350(师板书)最后注意要回答问题:(板书)答:能坐下350人。

再来看看这两位同学是怎样估的?

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把22估作20,2018=360,所以2218360;)

(把18估作20,2220=440,所以2218440。)

师板书:

他们这样估可以吗?

与第一种方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第一种方法把两个因数都估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第二种方法只估一个因数,估算方法不同,结果当然不同,但都是合理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得到了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方法2和方法3与方法1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为下面学生总结估算的方法埋下伏笔。)

(4)揭示课题、小结方法:

同学们请看,要判断350名老师能否坐得下,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谁来说说乘法估算有哪些方法?还有谁想说?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归结成一句话:把两位数估作与它最接近整十数,得到的口算结果就是估算结果。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个别说)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估算的方法,教师再次总结提炼,使得例题、新知的教学更加完整,也为下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三、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1

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估算这4道题的结果吧?这是书上第62页第10题第一行的4小题。

独立完成,四人小组里互相检查,每人选1题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怎样估算。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完成后采取四人小组互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发现别人的问题巩固对的正确使用。)

2、基础练习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看来同学们都是估算的高手,但要说游泳、跳跃、奔跑的高手,就要数他们啰!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说)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吗?怎么解决?(估算)

①请你翻看书本61页第7题,独立完成。

②集体讲评。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估算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结果,也可以在计算后帮助我们检查结果。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要用到估算的知识,比如说:

1、拓展练习1:在报纸排版、设计手抄报经常要考虑:这篇文章约有多少字?你是怎么想的?(先数每行有几个字,再数有多少行?)板书估算算式。

2、拓展练习2:小小调查员,配音乐

讲明要求:1、四人小组开展调查,组长做好记录。

2、音乐停,调查结束,回座位并推选1人代表小组发言。

活动开始,汇报交流。(用好零花钱、珍惜老师劳动)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拓展练习1、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练习3(应用小窍门)

最后麦老师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老师要接纳B的建议?说说你们的理由。(A这样估虽然结果也很接近,但是因为把12看做接近10,结果就估小了,180元就不够买12本了。)

小结: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有时会估大了,有时会估小了。像这样的问题,需要估大些,所以,在实际应用时,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应该估大还是估小,以便能得到最接近的、又符合实际的估算结果。

(设计意图:最后设计有关估大还是估小的实际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尽管本节课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判读估大、估小,但在应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估大还是估小。所以还是有必要让学生有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估算方法的意识。)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从你们的发言,老师认为你们对估算的方法都掌握得很好,可关键是要做到学以致用,要善于运用估算的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再次强调估算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3

今天听了李林涛老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课,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好的地方:

1、情境导入以旧引新,渗透先分后和解题策略。

2、注重了算理的直观呈现。

3、练习设计有层次。

探讨的地方:

(1)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

教学时,李老师先让学生把想法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然后交流汇报。这时要有效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但李老师在这个的教学环节占用了较大时间。

在研究笔算方法的算理时,应充分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培养几何直观。在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再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并把四次相乘得出的结果都在图上圈出来,沟通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教师追问:为什么最后要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学生自然就会理解。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在交流14×12的多种算法时,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和点子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掌握解题的策略。例如,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开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分’”了以后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了”,体会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还会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把12分成10和2,比较好计算”“把12分成两个6,两部分的数相同,只要计算一次乘法再加就可以了,也比较好计算”,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这方面我觉得李老师引导不够。

建议:课题出示应置于学生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后;机智把握课堂教学失误,教师出错要学会把出错原因“推”给学生,鼓励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敢于提出。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师:12x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x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习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临城小学平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x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x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4、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习习惯特别好,学习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x10=31031x2=62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x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x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或出现12x30=36012x1=12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起来)

(1)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10个班有( )人12个班有( )人

7、尝试用竖式练习23x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x1241x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

(1)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2)学生笔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3)多媒体对照。

5、11x11=

12x11=

13x11=

14x11=

15x11=

16x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习。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两位数乘法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教材47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使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为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四、教具: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师:国庆节要到了,如果有机会同爸爸妈妈一同去旅游,你最想去哪?打算怎么去?

师:同学们的打算都不错,老师全家也打算国庆节好好去玩一玩。据调查我国T字打头的特快列车时速为145千米/时,普快列车时速为75千米/时。老师设计了两个出游方案(多媒体出示)

方案一:乘特快列车时速为145千米/时,唐山北(丰润火车站)→哈尔滨 行程7小时

方案二:乘普快列车时速为75千米/时,唐山北(丰润火车站)→大连 行程11小时

请你帮老师算一算每个方案的行程都是多少千米?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每个方案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求出结果。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又应该如何计算?(学生说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1、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用我们原来学过关于乘法的计算方法帮老师解决了三个方案,老师谢谢大家。李叔叔是哈尔滨人,国庆节也要去北京,他选择了T17特快列车,同学们愿不愿帮帮他?那就请同学们帮李叔叔算算他的行程有多远吧。出示从哈尔滨到北京特快列车时刻表

师:要求哈尔滨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你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生:需要用到特快列车时速为145千米/时和运行时间12小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板书:145×12 12×145

师: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教师手指黑板上第一环节的`三个算式75×2 75×11 145×7与新列算式进行比较

生:以前学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今天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请你先估一估大约有多远?把你的估计写下来,与同桌交流。

2、师:我们班的同学真厉害,能想出这么多的估算方法,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那有什么计算方法让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呢?(板书:笔算)大家拿笔来算算吧。

①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 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板书:145 x 12=_(千米)

1 4 5

× 1 2

______

2 9 0

1 4 5

______

1 7 4 0

应该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③师:根据估算结果你认为你算对了吗?

生1:我估算结果应比1800少一些,1740比1800少点,我觉得计算正确。

生2:我估算结果比1450多一些,1740符合估算范围。

生3:我估算结果接近1500,1740符合估算范围。

师: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应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是不是?你打算怎么办?

生:再算一遍…,用计算器验算。

④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帮李叔叔也解决了问题。那老师想问一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我们没有学过的,你们是怎么这么快就算出来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说给老师和全体同学听听好吗?

学生同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注意搜集不同的想法,而后组织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相同,只不过多乘了一次百位上的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我们应用原来的计算方法就能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3、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完成课本P49下面的做一做

2.我来当老师:

完成课本P51页第7题,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进行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1)

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掌握算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三种类型的加法进行复习,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三道练习题都与下面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有着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

3.把练习题融入到游戏中,符合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让你们收集生活中我们所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谁愿意到黑板前来展示?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预设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生:我第一周得了6颗红星,第二周得了8颗红星,两周一共得了多少颗红星?(学生用图文结合展示)[6+8=14(颗)]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生:过年的时候,爷爷给了我两个红包,一个红包里面有20元,另一个红包里面有50元,这两个红包里面一共有多少元?(学生贴了两个信封并用集合圈表示)[20+50=70(元)]

师:希望你能合理利用你的压岁钱。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

生:我的语文书第一课有11个生字,第二课有8个生字,这两课一共有多少个生字?[11+8=19(个)]

设计意图: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用挑战性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三个真实的例子,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同时也对学生合理利用压岁钱做了思想渗透。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例2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并讨论算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

(2)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3)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解本组的计算方法。

预设

组①: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把右边的9根小棒分成6根小棒和3根小棒,左边的4根小棒与右边的6根小棒凑成10根小棒,组成1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3捆小棒再与剩下的3根小棒合起来是33根小棒,即24+9=33。

组②: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左边的.1根小棒和右边的9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加上左边剩余的23根小棒,一共是33根小棒。

组③: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左边的4根小棒和右边的9根小棒合起来是13根小棒,再加上2捆小棒,一共是33根小棒。

3.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

4.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可以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得到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还可以先把一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5.比较异同,体会算法。

让学生结合小棒图说一说,以上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小结: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需要向十位进1,这样的加法叫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自主探究24+9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初步体会操作方法的多样化。从具体到抽象,使思维过程更清晰、更有条理,从而理解算理。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怎样化。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与算理,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引新。

同学们,如果把我们班 30 位同学,每 3 位分一小组可以分几个小组?你会列式解答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假如今天来了 6 位外地的同学,加到我们的学习行列中,每 3 人分一组, 36 位同学可以分多少组?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6 ÷ 3

三、探究算法

(一) 探究学生 36 ÷3 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36 ÷3 ?下面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A、3 根,3 根的摆,摆了12 小组。

B、拿3 捆零6 根,3 捆分3 份,每份1 捆,再把6 根分3 份,每份2 根,这样每份就有1 捆2 根,就是12 根

C、在小组中再摆一遍。

笔算:如果不摆小棒,你能算出结果吗?

A .独立思考;b、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小组的想法。

(二) 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选择最优方案。

3、小结:只要方法正确,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 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淘气还是笑笑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各属于哪一种?

五、迁移练习。

用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教材第10 页第1、2 题

六、内化、归纳、提示课题。

说课稿:

一、说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的除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怎样化。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感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在明确算理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说教学设想:

1、创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口算方法。

教学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分组情况出发,创高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 36/3 这道口算题目,学生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

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才。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并把提出的问题,存入到“问题银行”并适当的加以解决。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3)

教科书第67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题以及练习十二第1题。

1.学会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自制帖图。

一、导入新课谈话:

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习惯要吃什么?(月饼)

(1)如果有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多少个?学生口答后,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8÷4=2(个)]

(2)如果现在有80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同时黑板上出示例1情境图。

[点评:以学生已有的认知为起点,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让学生产生疑惑,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提问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学生回答后板书:80÷4.讨论探索算法怎样计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2.学生汇报后整理:

①看图分一分,就能得出20个。

②80就是8个十,用8个十除以4等于2个十,就是20。

③因为20×4=80所以80÷4=20。

3.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后,把例1补充完整。

板书:80÷4=20(个)

答:每个小组分20个。

4.及时练习

60÷3=50÷5=80÷2=90÷9=

5.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订正。提问:观察比较每一个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后得出:都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2)考考你的同桌,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每人出一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算式,然后再同桌交换计算。学生完成后,师进行评价。

(二)教学例2

1.分析题意黑板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后得出:有36个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月饼?

2.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36÷3。

3.探索算法提问:试试看,你能计算出36÷3的得数是多少吗?

(1)小组讨论,探索计算方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讨论结果:

①看图分一分。先分整盒的月饼,每组1盒(10个),再分单个的`月饼,每组2个。两次合起来每组一共分得12个。

②竖式计算。抽生板书:结合黑板演示分月饼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先分3盒月饼,就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30)去除以3商是10(1个10),就在商的十位上写“1”(表示1个10)。30减30得0,这里不需要写出来。再分剩下的6个月饼,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移下来,去除以3商2,写在商的个位上(表示2个1)。6减6得0,表示全部分完。

[点评:教师结合演示,引导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4.阅读例2,完成例2的填空同时抽生补充板书:得数、单位和答语。

5.及时巩固练习竖式计算(出示)24÷2=48÷4=69÷3=86÷2=独立完成并指明黑板展示,进行集体订正。提问:观察每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提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注意些什么?

三、提高练习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

要求:先独立计算,再小组讨论。提问:比较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1)你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点评:学生在及时巩固的练习后,教师用两个巧妙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概括,这样既揭示了课题,又整理了知识要点,充分培养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4)

教科书第41页例1、“试一试”和第42页课堂活动第1题以及第43页练习十第4题。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分析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类比和推理能力。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挂图、小棒。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组织了同学们去踏青,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40页情境图)

教师:请观察教科书第40页的插图,从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适当梳理。

教师: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来解决。

今天我们先来解决买西红柿的问题。

(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点评: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创设现实情境,自然引出本单元及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识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请观察教科书第41页例1的情境图。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根据这个情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1):20元可以买多少千克西红柿?

问题(2):24元可以买多少千克西红柿?

(3)怎么列式解决呢?

(4)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呢?

2.探索算法利用问题(1)进行算法探索。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算出结果。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小棒,动手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2)引导学生根据分小棒的过程和结果,说说口算方法。

①2个十除以2,等于1个十。

②因为10×2=20,所以20÷2=10。

3.理解算理

(1)利用问题(1)讲解算理。学生用20根小棒代替20元钱,两根两根地分,能够平均分成10份,即是20元,每2元分成一份,能平均分成10份。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后,将例1的问题(1)补充完整。

(1)完成“试一试”中“60÷2”和“70÷7”。

(2)小组交流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观察几个算式,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得出:都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请学生读出问题(2)并列出算式。

(2)利用学过的计算方法或借助小棒,试着算出结果。

(3)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后,全班汇报。

①把24分成20和4;20÷2=10,4÷2=2,10+2=12。

②因为12×2=24,所以24÷2=12。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后,将例1的问题(2)补充完整。

(1)完成“试一试”中“26÷2”。

(2)小组交流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点评:该例题的设计一方面延续了前例题的.设计方法;另一方面,突出了利用已学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来学习一般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2页课堂活动第1题

采取先师生对口令、再同桌对口令的方式进行。

小组交流:说说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题目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科书第43页练习十第4题

(1)要求: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讨论。

(2)比较每组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点评:让学生在对口令的游戏活动中及时巩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过程中,通过交流活动,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梳理。]

四、反思评价

教师: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在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

[点评: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进行总结,既可强化本课时所学重点知识,又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科书第42页练习十第1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408=答案

3603=答案

1505=答案

363=答案

333=答案

633=答案

2、竖式计算

693=答案

783=答案

955=答案

723=答案

783=答案

582=答案

二、新授

1、出示例2 猜想每班种多少棵树?

2、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讲解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第21页第4题。

教学反思:

整节课教学环节比较清楚,每个环节还是能很自然的连贯起来,大多数学生掌握的情况比较好。但在其中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复习中安排的听算题数多了,花费了许多时间使后面学生练习的时间少了,而且复习中可以重点复习口算除法的方法,更好的做好新课的铺垫。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真棒。瞧!有个班级举行联欢会,我们也去看一看。他们现在好象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四、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408=答案

3603=答案

1505=答案

363=答案

333=答案

633=答案

2、竖式计算

693=答案

783=答案

955=答案

723=答案

783=答案

582=答案

二、新授

1、出示例2 猜想每班种多少棵树?

2、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讲解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第21页第4题。

教学反思:

整节课教学环节比较清楚,每个环节还是能很自然的连贯起来,大多数学生掌握的情况比较好。但在其中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复习中安排的听算题数多了,花费了许多时间使后面学生练习的时间少了,而且复习中可以重点复习口算除法的方法,更好的做好新课的铺垫。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8)

教科书第67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2,3题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尝试练习,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概括、操作、合作等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具:每小组准备20个小圆片。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小组合作,分一分

以4人小组为单位,拿出20个小圆片。

提问:将20个小圆片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注意有序思考、及时记录。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①20÷2=10(个)②20÷2=10(份)

③20÷4=5(个)④20÷4=5(份)

⑤20÷5=4(个)⑥20÷5=4(份)

……

3.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每7个分1份,又怎样分呢?

[点评:学生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除法的意义,同时又为新授知识作铺垫。教师通过深层次的提问,自然过渡到新课,同时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每7个分1份,可以怎样分

学生小组合作分小圆片,教师巡视。

当学生提出不能分完时。提问:看看能分成几份,还剩几个?

学生继续操作。

2.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小圆片的过程:把20个圆片,每7个分成1份,可以分成2份,还剩6个。

教师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学生回答,教师正确引导后板书:

20÷7=2(份)……6(个)

强调:在商后面打6个圆点写出的数,就表示是余数。

3.读算式

“20÷7=2(份)……6(个)”读作20除以7等于2份余6个。

4.归纳小结,揭示课题

像这样“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5.及时巩固练习

完成课堂活动第1,2,3题。

提问:你准备怎样分图中的糖葫芦?还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分?

交流后可以得出:

①可以在图上圈一圈、连一连或划竖线来分。

②也可以用小圆片代替糖葫芦来分。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再填空。

学生完成后用实物投影的展示进行评价。

[点评:通过提问交流,学生知道解决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多样性,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

过渡: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能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题图,分析题意

提问:你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交流后得出:一共有57个羽毛球,每6个装1筒,可以装几筒,还剩几个?

2.探索算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9)

教学内容:

19页例1

教学目标:

1. 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 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

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204=答案

2807=答案

3006=答案

5409=答案

242=答案

844=答案

问:242时是怎样想的?

2、 竖式计算

84=答案

255=答案

648=答案

659=答案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编一除法应用题。

2、 出示板书例1,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5、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6、师讲解竖式除法的步骤和关键。

7、试一试(抽学生黑板上做)

363=答案

682=答案

844=答案

783=答案

三、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在教学例1中,侧重于让学生了解除法笔算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可太注重书写格式,把对算理的理解教学放的弱了点,有些孩子对这样的书写理解比较模糊。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汇总7篇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案是教学素材的重要来源。您是否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本文仅提供参考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习,谈话导入。(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学习过的加法。

2、出示主题图,提出加法的问题。用算式表示,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第二层: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摆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拨计数器: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进位加法)

第三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圈。 学生独立填写。 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计算第一组题后提问:观察这4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最后两组题的部分题。谈话:那你能用刚才的发现迅速地完成后面两组算式吗?

第四层: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新本领,老师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

么题目吗?(出示算式)

26+□=2□ 26+□=3□

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对今天什么是进位加法学生有了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了一定量的练习;而且这一环节还有着另一个目标,关注沟通—计算与探索规律相结合‘规律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这一环节的目标不显得单一,且加以整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乘法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

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支,学校买了3盒

让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1)3盒一共多少支?(2)2盒一共多少支?(3)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支彩笔?

问:如果买了13盒,怎样列式?2413(出示例1)

主动探索

1.教学例1。

(1)讨论2413的算法

(2)汇报交流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2.练习

(1)第7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练习后,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反馈练习

练习二第2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36+21=23+7556+30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867179

+39+4+53+36

3、数学医院:

492165

+44+39+35

83610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4、图形计算。

=5=3=4=7

+=()+=()

+=()+=()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4732

+69+9+28++6+

9486605599

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课本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代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口算。

1+35+44+36+3

3+14-36+29-5

20+155+3065-6062-2

2、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口算加、减法。今天,我们要利用这些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

课件演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课件出示主题图,理解题意,引出问题。

师:这道题告诉我们那些信息?要我们求什么?

指名回答。

师:要求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应用什么方法?你会列出算式来吗/

生说算式,课件演示:43+31=

2、讨论算法。

师:43+31等于多少,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师:你是怎样算的,能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吗?

生:我是用小棒算的,先把整捆的合起来,再把零散的合起来,最后把整捆和零散的合在一起。也就是40+30=70,3+1=4,70+4=74。

(教师结合学生的说法进行课件演示)

师:这是一种很棒的算法!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是用计数器算得,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3,然后再在十位上再拨上3个珠子代表30,最后在个位上再拨上1个珠子代表1,最后结果是74。

(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课件的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算法,列竖式计算。

教师课件示范:

43

+31

强调:在列竖式时,一定要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现在怎么算呢?

生:先算3加1。

师:3加1得4,4应该写在哪一位?为什么?

师:我们先算3加1也就是先从个位算起,然后十位上的数怎么办呢?

生:把十位上的数也加起来,算4加3。

师:4加3得7,7应该写在哪一位?为什么?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

3、试一试

刚刚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下面请大家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师课件出示题目:4331。

学生尝试解决,指名同学板演。

交流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注意检查学生是否有把相同数位对齐。

4小结。

师: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第1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课件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先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是怎么算得。

3、课件出示第3题。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都计算得很认真,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忙帮检查这4题,哪些竖式列对了,哪些竖式列错了?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时,多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4、做击鼓传花游戏。

师把花拿到学生的手里,课件出示敲鼓的声音,学生开始传花,鼓声停后,拿到花的小朋友就上来抽取一张带有题目的卡片,然后解决题目。做对的小朋友给与奖励,做错的小朋友请小老师帮忙,同时给与鼓励。

四、课时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分别出示口算卡片:8+6=7+9=8+4=

20+15=16+50=

2、说出口算步骤:20+(7+5)= 30+(5+5)=

3、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出示:27+2=

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的过程.(先算个位上的7加2等于9,再算20加9等于29.)

【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聪明的小猴子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它见我们都会算27加2,就把第2个加数2拿走了,换上了5,这道题就变成了27+5.你们还会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算一算这道题.

二、探索新知

1、自学尝试

学生自己摆小棒,探索27加5的计算方法.

2、小组交流操作情况

3、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配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

(1)先算7加5等于12.再算20加12等于32.

(2)把5分成2和3,3加27等于30,30在加2等于32.

(3)把27分成22和5,5加5等于10,22加10等于32.

(4)从27起,1个1个地往上加,加到5是32.

4、比较

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学生随着叙述口算的步骤.(27加5,先把7和5相加得12,再把20和12相加得32.)

5、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出示:5+35=

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强调:无论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还是一位数加两位数,都要注意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做一做的第2题.

48+6=8+63=74+9=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3、口算:7+6=9+5=6+4=

27+6= 39+5= 6+54=

同桌对比口算,互相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4、开放题

下面的□填几?

57+□=5□57+□=6□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问: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2题和第3题.

2.15+5=9+62=75+7=23+8=3+47=4+89=

3.一个加数是67,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11~P.12例3,练习二第3~6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熟练掌握进位加竖式计算。

2、发展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具有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明确为什么进位,怎样进位等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课件出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分别可以合乘一辆车。那猜一猜还有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怎么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引导列出加法算式。

预计学生列出以下算式:[板书]

30+35[二(2)班和二(3)班]30+34[二(2)班和二(4)班]

36+34[二(1)班和二(4)班]36+35[二(2)班和二(4)班]

2、你们会计算吗?请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3、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自然引导得出二(2)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二(1)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但36+34、36+35可能不会计算。)那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36+35怎么计算吧!

(注:如学生没列出36+35这个算式,教师可以给出问题: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引出算式36+35。)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计算36+35的。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注:以下几点汇报的顺序可以是随机的,但如果是汇报列竖式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摆小棒来说理)

(1)请摆小棒的学生汇报。(边说边用展示台展示摆小棒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加?先加什么?让全体学生明确:把单根的小棒合并,6根加5根有11根,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处,还剩下1根单根的小棒。再把整捆的小棒与整捆的合起来。3捆加3捆,再加新的一捆是7捆,合起来一共是7捆1根,即71根。

(2)请列竖式的学生汇报。(边说教师边板书)引导学生说出:先加什么?怎么写?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最后共同得出:先加个位上的数,6加5得11,在竖式横线下面的个位写1,在竖式横线上面的十位上进1,然后把进上来的1与十位上的数加起来一共是7,在横线下的十位写7。特别注意在算十位上的数时要把进上来的1先加上,以避免遗忘。

板书:

(注意:以上过程结合学生汇报用课件再演示,加深理解)

(3)请口算的学生汇报。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和我们前面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根据上面的计算,二(1)班和二(3)还能合乘一辆车吗?

5、做一做[课件出示]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该怎样写?个位上6加4得(),该怎样写?

(注意:引入时的算式36+34,如果在前面没解决,可在这里解决。)

三、总结提高

1、小组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从十位加起来进位方便吗?[课件出示]

2、汇报总结。(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课件出示]

3、我们到海洋馆去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景图]。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能帮小朋友芳芳算一算吗?(各请几位学生回答、板演、订正。)

四、巩固运用

1、做练习二第3题。摆一摆,算一算。投影校对。[用实物投影]

2、做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用实物投影]

3、做练习二第5题。独立完成,要进行对比。[用实物投影]

4、做练习二第6题。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错在哪里?怎样改正。[用实物投影]

5、做教材第12页思考题。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课件出示]

五、学习检测

《随堂练习》

【平阳县小提供】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电脑演示教科书主题图中的两辆车)今天我们就和全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去郊游,好吗?

2.师:(电脑演示教科书主题图中四个班的小朋友)可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呢?

3.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4.师: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二、新授

1.教学不进位加中的例1、例2。

(1)学生独立尝试。

①师: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②请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③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6+34这题先不讲)

(2)小组讨论。

①师: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汇报: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式要注意什么?

2.教学进位加中的例3。

(1)36+34=70。

①师:这里还有一题,你是怎么算的?(请刚才板演的学生说一说)

②师:哦,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呢?在个位写几?十位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来就是70。

(2)教学例3:36+35。

①师: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了乘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

②师: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③学生尝试。

④师:你是怎么算的?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题你们都从个位算起,不从十位开始算了呢?

(3)小结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

3.出示课题。

(1)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80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