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教学课件 >

猫教学课件

猫教学课件

探讨与“猫教学课件”相关的话题是本文的主题。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案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阅读这篇文章后您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赞颂父亲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猫教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法指导]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猫教学课件【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2:使学生亲历“回顾再现——观察比较——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初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的技能基础。 3: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与之有很大相同之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以迁移类推为主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一课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探究新知的方法,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回答:前面我们学习了什么定律?请你用语言描述,用字母表示好吗?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来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掌握较好。我相信你们对于乘法一定学得也不错,下面的题目你们一定觉得很轻松。 2:旧知回顾

师:根据“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请你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来。

师: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口诀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学生口答板书如下)7×8﹦56 6×7﹦42 3×7﹦21

8×7﹦56 7×6﹦42 7×3﹦21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学生再现旧知(加法运算定律、乘法口诀)为学生探索新知搭建知识的桥梁。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乘法交换律

1: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位置,积不变)

2:引领验证

师:不是乘法口诀会不会也像你发现的那样呢?算了下面的两组题你会明白的。

25×4﹦17×23﹦

4×25﹦23×17﹦

3:概括乘法交换律

师: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再概括乘法运算中的这种规律吗?你认为怎样称呼这一规律?(乘法交换律)你怎么会想到这样的称呼?(有加法交换律想到的)师:正如你们说的,这就叫“乘法交换律”你们真会推想。请你们试着用字母表示它。(随机板书a ×b﹦b ×a)

【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引领,使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轻松而自然地获取乘法交换律。

4:巩固知识

(1)口答:15×23﹦8×125﹦

(2)口答:17×()﹦36×()()×126﹦()×37

(3)下面每组算式同桌比一比,看谁算得快。换过来试一试,你对乘法交换律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25×126×4﹦

(4)组织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和开放性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共苦乘法交换律。通过比一比使学生感受乘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价值,初步建立简便计算的理念。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简单的计算却蕴含着如此奥妙,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挥潜能探索更加深奥的数学奥秘。

(二)探索乘法结合律

师:同学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吗?你了解植树的重大意义吗?有一所学校组织了一批学生正在进行植树活动,同学们干得很起劲,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吧。(四年级的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种树,2人负责浇水。)小组内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

师:根据现有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课本的主题情境图,培养学生了解数学信息并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2:解决问题初步建立乘法结合律感念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很强,相信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很强。(1)请回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解答?(指名口

答,板书:25×4﹦或者4×25﹦体现了什么定律?(乘法交换律)

(2)请同学们笔答: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独立解答,同桌可以交流

意见)

(3)组织反馈交流(请学生上台来展示,要求不同列式的学生。)25×2×5 5×2×25 25×5×2

(25×2)×5(25×5)×2 25×(2×5)

(4)引导概括,初步建立乘法结合律概念

师:从上面算式和结果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三个数相乘,无论哪两个先乘,积不变。)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应用价值,这里既有乘法交换律的理解与应用,又让学生初步建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从而为进一步探索乘法结合律做好充分的准备。 3:引导概括,形成乘法结合律

(1)激发引导

师:你们的发现非常符合上面算式的实际,很有发展性,这些算式中又蕴含着乘法一运算定律,请你们会想一下加法结合律,然后对上面的算式做出选择,写成两组等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吧!

(2)(25×2)×5﹦(25×5)×2

(25×5)×2﹦25×(2×5)

(3)观察概括

师:通过观察说一说你的发现(指名说一说)

生: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师:说得太好了!你们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一规律吗?(乘法结合律)我想你们一定是由加法结合律想到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迁移类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的用到,下面我们共同的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 ×b)×c﹦a ×(b×c)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学生继续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索乘法结合律,使学生在探索中能力得到提高,技能得到发展,从而形成适应终身学习的方法基础。

(4)巩固运用,提升乘法结合律(1)填□

5×(14×9)=(5×□)×14

125×(8×13)=(□×□)×13

a ×25×4=□×(□×□)

6×13×5=13×(□×□)

(2)算一算,比一比,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15×12???15×2×6

36×25???9×(4×25)

【设计意图】在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并有开放性的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乘法结合律。

三:新知推广,内化提高

29×4×5 4×(35×25)125×23×8

40×52×25 4×8×25×125 16×17×5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1:回顾反思

(1)知识回答:请你说说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2)方法回顾:

师:看来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你能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比较一下,有什么新的想法?

2:拓展延伸

师:前面有同学提出“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你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几种列式方法?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祝你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情感、方法的问题、梳理,使之内化为能力,通过课外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习乘法分配律打下基础。

猫教学课件【篇3】

教学要求:

1、认读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理解寓意。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必须给你们讲过不少的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短但搞笑,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

3、教师小结,归纳问题(谁?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怎样?)

二、自渎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1、学生自渎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大家一齐读课文。

3、学生读文,找出要求认读的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5、学生用生字词组词说句。

6、再读课文,再读文中巩固绳子的认读,整体感知。

7、指名反馈:这则寓言讲谁的一个什么故事?

三、图文结合,理解寓意

1、引导学生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农夫守在树桩旁,心理想写什么?

3、这个农夫为什么要坐着等兔子撞到树桩上来呢?

4、讨论: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

5、群众反馈:教师小结寓意: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是偶然,我们怎样能把偶然当必然呢?农夫怀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在那等呀等,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6、如果一天,你经过那里,你会怎样劝他?

7、教师小节:我们可不能象农夫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是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朗读课文,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巩固复习,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学生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拓展延伸,讲故事

1、总结全文:小朋友们,你们读了寓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说一说身边存在的这种现象,发表自我的意见。

3、拿出收集的寓言故事与同学交流。

4、讲故事,说说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启发学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3、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猫教学课件【篇4】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知道祖国的首都?北京吗?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的同学说一说你印象中的北京。可以结合照片和收集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说一说。

(此环节设计旨在调动学生的积累,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2.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马路上车流和人流不息,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教师浸润着丰厚文化气息的描述,使学生心中的北京更加丰满、神秘。)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一)初读课文

找出生字,自主认记。边读文边圈画出文中的生字,反复认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二)汇报交流识字成果

1.认读生字。

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你认识这个字吗?在哪见过它,是怎么认识的?

(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他们的识字积累,给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舞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

2.自主汇报,读出字音,说出自己记的方法,组词、说话。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英)、旁(膀)、交(校)

形近字:巾?市

偏旁相同的字:坛、城 国、图

编字谜:略

3.教师强调字音的重点,认清字形的方法。

翘舌音:庄、周、厦

前鼻音:严、拼、坛

后鼻音:央、庄

多音字:似:似乎(sì)似的(shì)

(三)巩固检测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测:开火车读、指名读。

2.出示词语和句子检测。

词语:瓦房、姓周、张庄、拼音、拼图、图案、案件、花坛、大厦、中央电视台、英雄纪念碑

句子: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城的中央,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地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以及新建的中华世纪坛。

三、指导写字

1.巩固“央、交、市、旁、国、图”六个字的读音,组词、说话。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

3.结合学生的发现,重点指导写“央、旁、图”三个字。注意“央”字的横要写得长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撇是竖撇,在竖中线上起笔;“旁”字的秃宝盖的横要长些,覆盖住下面的“方”字。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习写字。

6.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并做评价。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测课文是否能够读正确。(每人读一自然段,同学和老师共同评价。)

2.通过读课文,北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五、作业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分别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的。

2.抄写“央、交、市、旁、国、图”六个生字。

3.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猫教学课件【篇5】

师:多美呀!蓝天下的绿草坪,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屏幕上:“砰”的一声惊响,一只足球使劲地落在草坪上,来了几个小男孩在绿“地毯”上恣肆地奔跑。鞋落处,草茎凌乱深陷……)

(班上的XX,一个身体微有残疾而敏感、内向的小男孩“哎哟”一声。底下一阵骚动,一阵激愤,一阵呻吟。生一下子全绷紧了脸。)

师: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呢?文文姐姐正好路过草地(屏幕上走来一个小先队员),看见了这一幕,不知怎么劝说,你能帮帮她吗?

生2:请不要在草坪上踢球,你们没看见牌子上写着“爱护草坪” 吗?

生3:小兔小兔轻轻跳,小马小马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连小动物都爱小草呢!你们快到别处玩。(把汉语拼音课中的小诗都搬出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那么有理,几个小男孩听了,乖乖地到别处玩去了,你们真是会劝说。我代小草、代文文姐姐谢谢大家。

(师生开心地微笑。想象小草的感受,这是教师课前预设要在“角色语言表述”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才能进入的,想不到精心创设的声、画情境让学生已经入乎其内。)

过渡:那几个小球迷在文文的劝说下,到别处玩得可欢了。快到中午了,他们道了别各自回家去。快到家时,洋洋看见一位阿姨正在洗菜。

(教科书的两幅图上,都有一个穿着相同的小男孩。编个小故事把两个场景巧妙地合起来,再次带学生进入情境。)

师:没关系,水多得很,用不完呢!小孩子就爱管闲事!

(学生轻声议论后,再次举起小手。可是除了加上“请”字,再也不会劝说。)师:为什么阿姨不听你的劝说?要怎么说,阿姨才会接受你的意见呢?

师:这个苹果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淡水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是多少呢……

师(割下十六分之一个苹果上的一块薄皮,举起):人类只有这么多可以利用的淡水……

(多媒体展示:干旱地区严重缺水的图片,配上教师动情的语言描述。最后是一则有名的电视公益广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把那几个镜头定格在大屏幕上时,教室里沉静了几分钟。)

师:现在,你会怎样劝那个阿姨?让我们给图画配上音说一说好吗?

师:谁是洋洋?谁当阿姨呀?(确定后)那在座的都是(生接答)自来水!

“洋洋”1:阿姨,水都流了一地啦。老师教我们要节约用水,你连这一点都不懂吗?

“洋洋”2:阿姨,请你节约用水,不要让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流水”2:我为你们做好事,你们却这样对我,你们真讨厌!

“流水”3:救救我呀,让我流到田野里,让禾苗长得绿油油的。

“流水”4:我们喜欢洋洋,那阿姨真讨厌。我们不给她水喝!

“流水”5:哈哈,你们就快没水喝啦。让你们喝海水,咸死你们!

(在一阵宽容的笑声中,“阿姨”害羞地走下台,“流水”和“洋洋”们则露出胜利的喜悦。)

过渡:小朋友们多会劝说!在生活中,遇到下面这件事,你们又会怎么办?

(多媒体展示:排路队时,有一个同学几次蹲下来系鞋带,路队长以影响队形为理由,揪了那个同学的耳朵。)

生1:同学系鞋带又没有做错,路队长绝对不能揪耳朵,要向同学道歉。

生3:要有礼貌的请同学站到一边去系,不影响队形,又能说服同学,是个大家喜欢的队长。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那个昨天系鞋带的孩子用狡黠的目光看了又看红着脸的路队长。)

师:当我们看见别人做得不对时,就应该像你们刚才那样,大胆而有礼貌地劝说,说得人家心服口服。在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哪些不太好的事情,你会怎样劝别人?你做过哪些不太好的事?你劝过自己吗?

师(小结):以理服人,不以拳头服人;以理教人,先以理教自己。

师:大家在不知不觉地又创作了一句“名言”,让我们经常用这句话来说服他人、约束自己吧。我们一起读一遍(生大声齐读)

过渡:你们能不能把劝说别人要爱护绿化、节约用水的句子写下来呢?我跟校长联系过,写得能打动人心的句子将被做成标语牌立在校园里。

师(课终小结):这堂课上,小朋友们懂得了要爱护绿化、节约用水,还练习了写标语。让我们都来关心身边的事情,不仅自己要做好,看到别人做不该做的事,也要大胆、有礼貌地劝说。

[这样做不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精选阅读

猫教学课件(汇总七篇)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中之重被遗漏,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无论你身在何处“猫教学课件”都能够给你带来力量和鼓舞,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供大家借鉴!

猫教学课件【篇1】

教 学内 容

12 ie、üe、er

拟2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目 标

1、读准音,认清形复韵母ie、üe、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及四声。

2、学习声母与韵母ie、e组成的音节,能熟练拼读。

重 点难 点

重点复习jqx与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的规则。üe在音节拼读时的变化。

er不能与声母相拼,er是整认音节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卡片:ie、e、er、ye、yue四声卡片。

2.复习jqx与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的规则。读音节:ju、qu、xu,

说说他们的韵母是什么。

二、练习ie、e与声母相拼。

1.出示音节图:

2.比较练习。比一比左右两组的拼音,你发现什么了。

①韵母e在前后两幅音节图中在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韵母e相同,拼出音节不同,与n、l相拼不去点,与j、q、x相拼去点。

②复韵母e由单韵母、e组合而成,与j、q、x相拼省写两点的规则在复韵母e与j、q、x相拼时相同。

3.以多种形式练读。

三、看图读音节词。

1.出示:布鞋和皮靴图。指名说说图意。

2.出示:x---ie----xie说说声母、韵母各是什么,练习拼读。

3.出示:bu xie,指名连读拼音词。

4.出示:pixue,指名读拼音词。

四、看图读拼音儿歌

1、出示拼音儿歌。

Xiao di di,ai xue xi,

Du shu xie zi zuo xi ti.

2、学生自由拼读音节。

3、按要求找音节。

(1)找出三拼音节。(xiao zuo)

(2)找出声母是翘舌音的音节。

4、将找出后的音节多读几遍。

5、指名读儿歌。

6、看图说说小弟弟怎样爱学习。

五、巩固练习。

1、读卡片:ie ye e yue er

2、读音节词卡片。

作 业

实 践活 动

1、练读本课音节。

2、抄写音节。

3、练读儿歌。

4、自己尝试写出带有ie e的音节词。(铁路、姐姐、茄子、球鞋、借书、喜鹊、学习、口诀、爷爷)

板书设计

12 ie、üe、er

猫教学课件【篇2】

教学目的:

1、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能从文章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的表达和思想感情的流露;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随笔,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现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到与自然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都市精灵》教学设计,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都市精灵》教学设计》。学生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不是很难,因此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从课文提供的材料去揣摩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文章语言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来正确认识课文所提出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由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掌握下列生字词:

栖(qī)息 黄鹂(lí) 老鸹(guā) 硕(shuò)大

肆(sì)无忌惮(dàn) 围剿(jiǎo)

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精灵”原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你读了课文后是否有新的认识?

明确:

联系课文内容看,精灵指可爱的动物。文中主要写的“精灵”有喜鹊等鸟类,红嘴鸥、鸽子、海兽、海鸟,还有小松鼠等动物;因为它们活泼、机灵、聪明,讨人喜爱,给人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作者以“都市精灵”为题,它提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如果你是一个令人喜爱的都市精灵,你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2、 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为我们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你能从中找出几幅,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 前不久,昆山全票入选“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这是全体昆山市民的骄傲。你觉得昆山的魅力表现在哪里?

4、 如何理解“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明确:

1、 都市动物可以成为都市居民的伙伴,给都市带来生机,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使人感到欢欣,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

2、 反差强烈的有(1)今昔对比的图景:几十年前的北京城乌鸦“遮天蔽地”“成群结队”“城里城外飞来飞去叫着闹着”的热闹景象和如今“两只老鸹不老呱”的寂寞惨淡的景象进行对比。(2)不同城市的对比:北京城“连乌鸦都久违了”的现状和旧金山“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的景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倡导每座城市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鱼兽友好相处,从而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

3、 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经济、城市建设、城市环境、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精神风貌。

4、 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指的是以“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城市衡量标准,而以有无其他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里拥有某种值得钟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又重要。

四、探究学习,增强意识:

欣赏短片《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讨论:

短片中快乐的小鸟为什么要流泪?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林中的小鸟真正快乐起来?

要点:不随便倒垃圾和排污;保护珍稀动物,禁止猎杀;禁止滥捕滥涝;禁止滥砍滥伐,设立保护区;与动物在同一地带友好相处;加强宣传教育等等。

五、布置作业,培养能力:

根据你已掌握的环境保护知识,请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向市环保局写一份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书。

要求:建议内容要具体,指出问题要有理有据,改进意见要切实可行。

猫教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似”“卷”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段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2、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请同学说)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你们谁到过桂林?你们觉得桂林怎样?没去过桂林的同学们借助课文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范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的内容。

2、学生自学。

3、交流: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4、小结: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

四、讲读课文第一节。

1、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甲天下;引导学生理解“甲”的意思。

2、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图象并说说。

3、生交流。

4、引导学生辨析理解“观赏”和“欣赏”。

五、讲读课文第二节

1、师提出要求:先看图,再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漓江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来并画上_____。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4、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5、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字、词、句训练。

①师:谁能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②师:如果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

③师: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再让学生念课文中的这句话,师指导读。

④师:光感叹能把漓江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别人吗?(不能)那课文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齐读。

⑤启发想象,体会“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情景。

6、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出示三个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吧,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漓江的水又很绿,像无瑕的翡翠。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结合回答,教给学生排比句的知识。

7、指导学生体会衬托的写法。①师: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②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③再让学生读“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

8、小结。

六、作业:

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把这个句子说成排比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讲读第三节。

1、师:提出要求:同学们先看看图,再读课文,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画出,不懂的要做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师通过图画、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态万千、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4、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用上一堂课学习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课文。

5、全班交流,师启发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6、齐读课文第三节。

7、师小结:这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说明桂林的山……(生说)

三、讲读: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交流: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3、结合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画卷”“舟行碧波,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4、再齐读课文。

四、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再指名朗读全文。

五、总结性训练。

1、假如我们现在来到桂林,看到这儿山清水秀,我们说一句什么话?

2、这时你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

3、你能说几个形容祖国山河美的词语吗?你能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吗?改成感叹句会吗?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六、作业:

1、找出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2、用排比的句式来描绘家乡的一处风景。

板书:总述: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猫教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一、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

三、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步骤:

本文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我们今天来学习《咏雪》。

一、介绍《世说新语》及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故事,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二、 教师范读《咏雪》,指明朗读节奏,读准字音。

1、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掌握的字音。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谢道韫

三、学生诵读《咏雪》,初步感知文意。(大屏幕显示全文朗读节奏)

四、讲析全文,

1、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

内集 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大屏幕显示全文译文,全体学生齐声朗读。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人物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

1、谢家的家庭氛围 如何?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和乐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谁更好?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 “柳絮”的比喻更好些,有优美的意象“柳絮”,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虽形似而无好的意蕴。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 ,我们常说“鹅毛般的大雪”。

如何理解谢太傅的“大笑乐”?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拓展引申,你还知道哪些写雪的古诗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在写作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描写景物时,我们要尽量选用能表达丰富意蕴、带给读者美感的意象,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诗意,带给读者更多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

课外作业

课外收集两则有关我国古代少年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并讲给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听,把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美德传承下去。

猫教学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笔画记忆字形,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水”和“火”两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水”和“火”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二、学习生字

1、教学“日”字。

①今天,老师请大家来猜老师的画。

(师画一圆圈)请猜猜这是什么?

生:铁圈、盆子……

师 :(把圆圈涂成红色)你猜这是什么?

生:气球水果……

(师在圆外再添画几笔,变成了太阳。)现在你猜出老师画的是什么了吗?

生:太阳。

②太阳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日)

③出示课件,把太阳是如何演变成“日”字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实物太阳是如何变成“日”字的。

④你能编顺口溜来记住“日”字吗?(如:长长方方一个口,中间一排整齐牙。)

⑤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日”能和哪些字做朋友组在词呢?(日子、日头、六月一日……)

(运用猜画的方式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思考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这个“日”字能和哪些字做哪友,激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教学“火”字。

大家看,这里有一个生字朋友急着要和大家认识呢?

①出示“火”字和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和下面的古字,你能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吗?你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肯定学生的发现)这个字是我们祖先根据木柴燃烧的样子描画出来的,后来,经过慢慢演变,就变成了今天我们写的“火”字。

②谁会用“火”来组词或说一句话,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学生观察画面,让他们说说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观察、思考、说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3、自主学习“月”、“水”。

课本54页还有两个有意思的字,你能自己看图记住它们吗?

①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比一比,说一说。

②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你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吗?

③今天学到两个新的笔画,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教师要注意强调“水”的第二笔叫“横折撇”。

(师生互换角色,给学生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会的知识,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认识告诉大家,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巩固生字。

①小游戏:摘苹果。

(谁能把写在苹果上的生字或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对,谁就可以把苹果摘下。)

②你能用“日、月、水、火”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吗?

(学生学习生字后,经过游戏,进一步加深了印象,然后引导他们把一节课中学到的几个字运用到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既巩固对生字的认识又训练学生思维和说话能力。)

三、记忆生字的字形

1、导语:这些生字你们不仅认识了,而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真不简单!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呀?

2、复习2种新笔画“竖钩、横折撇”,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笔顺跟随,先写哪笔?再写哪笔?看看是怎样一笔一笔写成的?伸出小手试着在桌上按笔顺写一写。

3、请同学跟着老师一边书空笔顺一边说笔画。

依次出示:日、月、水、火

4、请同学拿出铅笔,把这4个生字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按笔画记忆字形。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

3、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识字课上,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1、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猫教学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对照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教学难点:

学会读古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2、理解文中的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先认认真真地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读通课文

先自己读,注意句中停顿。同桌互读互评后,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

观百兽之见我/

而敢不走乎

虎不知/

兽畏己而走

三、理解句子

1、对照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懂。

2、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弄清句中每个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完成小卷。

写出今义:

今义吾走皆天帝使我长百兽故遂与之行子无敢食我也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1、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说得最好。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五、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并扩词。

2、指导书写。

畏:左下角不要多写一撇。

逮:右下部不是水。

3、写会字词。

板书设计:

30狐假虎威

捉住

老虎

狐狸

凭借威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文章的寓意。

2、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随机指导反问句的读法,使学生明白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要求读出情感来。

二、表演

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三、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

如:

1、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

2、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狸到底谁厉害。

3、通过简短的语句,勾勒出狐狸的奸诈。

四、讨论:《狐假虎威》讽刺了生活中的什么人。

(狐假虎威讽刺了生活中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五、练习背诵课文。

六、作业超市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续写:老虎明白后,又一次抓住了狐狸……

3、搜集其它内容浅显的古文读一读。

猫教学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重难点

1、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板书

夸父追日

神奇的想象

生动的故事·美好的愿望

为什么追?

怎么追?勇敢追求

人教版猫课件优选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案是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教育提供的有效支持,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希望这篇“人教版猫课件”能够完美地满足您的需求,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会为您提供更多实用的信息!

人教版猫课件 篇1

本单元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既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本单元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总结,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有足够的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学生在初中做过“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当然不能仅仅是操作的重复,要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本身电阻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

⑴知识目标:能说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来源;会用伏安法测定给定电阻器的阻值。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对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方便。

三、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启发、讨论、实验、分析、总结等综合教学方法,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误差分析、实验设计、动手实验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作为物理课,应体现以实验为主,从实验结果入手进行误差分析及电路的选择、思考与讨论,从而加深了对伏安法测电阻原理的理解。

⑵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干电池若干、电阻、电键、导线若干。

五、教学过程:

电阻器是组成电路的主要元件,在各种电路中都要用到它,通常要知道其阻值的大小,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其电阻的大小呢?(测量)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复习、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并设计出电路图。

问题4:请设计出一个电路图(学生练习,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把图画出来)

2.电流表外接法及内接法的误差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测出的电流比通过电阻R的'电流要大一些,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计算出的电阻要比真实值小些;由于电流表的分压,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比电阻R的两端的电压要大一些,故采用内接法所测电阻比真实值大一些。)

3.测量电路的正确选择。

在外接法中,由于R测= RRV/(R+RV)=R/(1+R/RV),可以知道,RV>>R时,

R/RV→0,R测≈R;

在内接法中,由R测=R+RA,可知,当R>>RA时,R测=R。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测量一个电阻,先得估计或粗测一下电阻的阻值,若Rx>>RA,可选内接法;若R

(三)反馈练习:

[例1]已知电流表的内阻约为0.1欧姆,电压表内阻为10千欧,若待测电阻约为5欧,应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例2]用伏安法测定一个电阻,阻值约为10欧,额定功率为2瓦,可供选用的仪器设备有:

[1] [2]

人教版猫课件 篇2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2、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3、理解文中大意。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在生活中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能通过预习自己解决生字,但在重点词语意思掌握上还需理解,另外对文章整体把握不够,在提取课外资料有用信息学习课文还需指导。

1、师范读,学生看书,思考“谁称赞了谁?”

2、相机学习刺猬读轻声,猬与獾都是反犬旁,表示与动物有关。

1)“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小刺猬为什么要称赞小獾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清晨美丽的大森林,来看看小刺猬和小獾都在干什么?请几个小朋友来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其他小朋友拿起书,坐端正,在心里跟着他们一起读一读。”

2)小朋友,你们读懂了吗?清晨,小刺猬去干什么?小獾在干什么?小板凳做的怎么样?

*理解粗糙:(像这样不光滑的样子就是“粗糙”。)辅助看图1,“你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来小板凳很粗糙?(面上的横线)”

3)可见,粗糙是说小獾的板凳做得(不好)。()可是,小刺猬却称赞小獾。请小朋友把小刺猬称赞小獾的那一句找出来,指名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全班学生画上波浪线。

4)明明做得不好,小刺猬却说它能干,做得好。我觉得小刺猬不该称赞小獾,你们同意吗?那到底该不该称赞小獾,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课文,请你们再读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理由来说服老师。好,自己读自己的吧!开始。

(5)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应该称赞小獾吗?假如你就是小刺猬,说说看,你为什么要称赞它?

拿起书,一起把第2自然段读一读,通过你们的朗读告诉老师,小獾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是值得称赞的。

②小刺猬们,还有什么原因,你要称赞小獾呢?

“一个比一个好”是说?(一个比一个好,不是说小獾做得好,而是说他做得有进步。)

(6)小刺猬之所以发现了小獾的这些优点,是因为他称赞之前仔细地看了看小板凳,你们可真是细心的小刺猬,都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小獾的长处。我被你们说服了。现在老师就是小獾,哪只小刺猬来夸夸我?小刺猬们,你们一起来夸夸我吧!加上动作就更好了。从你们的表现中,老师感觉到了称赞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德和快乐再来夸夸小獾吧。)

(7)听到这句称赞,小獾怎么样了?(高兴极了)带上高兴的感觉读一读。

过渡:正因为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5-7自然段。

2)小獾见小刺猬来了,高兴地“迎”上去。什么叫“迎”呢?老师请个同学来跟老师一起表演。像这样面对面地走来我们就说是“迎”,如他在老师的后面这样就叫“追”。

3)小刺猬开始知道小獾为什么要送他椅子吗?不知道,所以小刺猬不好意思地说:“…”(小朋友接读。)

4)小朋友你们知道原因吗?在课文第几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第7段,并划出小獾的话。

③回过去看第二段,小獾为什么泄气?

小獾有点儿泄气了,老师问问,你还想做板凳吗?你呢?你呢……你们呢?

④这时候,小刺猬却称赞了你,让你又有了自信(“自”是自己,“信”是相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小獾,你们相信自己能怎么样?做好了板凳,你们还相信自己能做什么?你会做椅子了,心情怎样?带上高兴的语气读一读:“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指名读)带着自信,带着成功的快乐一起读一读。

5、小刺猬的一句称赞,让小獾燃起了信心,最后连难度很高的小椅子都会做了,称赞的力量多神奇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它们的对话。

过渡:老师指着板书说:“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小刺猬称赞小獾…,给小獾带来了高兴、自信和成功,那小獾又是如何称赞小刺猬的呢?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请小朋友默读8-10段,划出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1)小獾是怎么称赞的?

2)小獾称赞之前有一个动作“闻了闻”

老师准备两个苹果给同学闻,问后读“你的苹果…苹果”。

3)小獾的称赞起到了什么样神奇的效果?

是呀,小刺猬多疲劳啊,可是,小獾的称赞却能让它消除一天的.疲劳,你说称赞的作用神奇吗?

2、我们应该向小刺猬和小獾学习什么?

五、拓展:

你能找到你同桌的优点并称赞他吗?

在课伊始,我对学生每一个积极的表现都给予真诚的称赞,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如:课始,我对学生积极准备上课的状态进行了称赞(你坐的真端正,你们的学习用品摆放得多整齐啊等)。这样,课堂上让孩子们感到轻松,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二年级学生一项重点训练项目。为此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地分析、讲解课文,而是充分创设情境,以情感为纽带,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重点词句,采用自由读、同桌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读书中领悟到称赞带来的快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两句话。通过抓重点词“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等指导学生朗读。同时还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进而抓住“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学生从中学会了欣赏和称赞,体验到了称赞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本节课中我还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架起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称赞称赞周围的人。如:同学、老师、父母等。来体会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学会感恩,在这一民主、平等、和谐、温馨的氛围中,激励了学生敢想、敢说、乐说的学习精神,促进了情感的交流,人性的体验。

四、本堂课中我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应改进: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活动面不够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个别学生发言过多,还有少数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3、学生在课前对教材的熟知度不够,导致学生开始对文本理解不深。

4、关键词语讲解不够透彻,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

5、在课堂中营造的称赞氛围,而孩子们朗读相互称赞的句子时,总觉得不到位。这时如果是我自己范读,这样再让学生朗读的效果会好些。

诸多的不足和遗憾,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程的关系重大,我会紧随教改之路,继续学习进取,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焕发有内而外的生机。

人教版猫课件 篇3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再一次体验了物理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从探究活动中深刻地体会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结合转换法的来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探究活动中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从学生的`检测和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就学生的学习这一块的目标基本达到,应该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原本计划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能完整的进行完本节所有课程内容,打算将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为教师的演示实验,但是,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后来,我就想着,我们要转变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师“解放”出来,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是大胆的采用小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小组间竞争、教师的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法来,希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

从学生课堂活动情况以及结果来看,我的尝试还是很成功的:喜爱这样课堂的人达到了88%,原因大多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这样的课堂总是美中不足,有个别同学没有积极性,不敢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什么也没学到;而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也就留给我们老师要去思考、去想办法如何协调组内成员间的工作任务分配?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教版猫课件 篇4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20课《寓言两则》之一《亡羊补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位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做,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2、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1、“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

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

2、这句成语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至战国初期,下至秦朝统一六国,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本节课的板书,既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体现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的寓意。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既辅助了教学,又达成了三维目标,便于学生学习。

总之这节课,我以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以拓宽创新精神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把时间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人教版猫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 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胆探索创新的良好品质。

重点:会求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这两个统计量的意义。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的不同特征。

教学活动一:师考考你: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以及1个2分和1个10分。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生:因为婷婷的成绩78分高于全班的平均分77分。

⑴ 将学生成绩按从高到底的顺序排列,30名学生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是什么位置?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考试分数是多少分?假如要你要给他的考试分数(数据)命名,你会如何命名?并给它下定义?

⑵ 30名学生的考试分数中,哪一个分数出现的次数最多。假如要你给这个出现次数最多的分数命名,你又如何命名?并给它下定义?

生:情绪非常兴奋,思维非常活跃。按老师要求进行排序、探究、讨论、解决上述三个问题。

师:巡视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之中,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并指导部分学生的学习。

师:通过将30名学生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序,处于中间位置的是什么位置? 生: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5、16。

生: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众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中,哪一个分数出现的次数最多?你又如何给这个分数命名?

师:请同学们在反思活动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课本中对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并将定义中的关键词找出来,指出定义的本质特征。解决下面问题:

②定义中为什么要分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和偶数?

③求中位数:首先应该做什么工作?然后做什么?特殊情况如何处理? ⑵解读众数概念:

①众数的意义是什么?

②求众数要注意观察什么?

生:细读、思考、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并与同组同学讨论交流。

师:抽查活动结果,并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选代表汇报本组学习结果。

生3:任何一组数据的个数有奇数个和偶数个两种可能。

生4:求中位数,首先是将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然后确定数据个数的奇偶性;当数据个数是奇数个时,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个时,求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生2:补充:众数只和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人教版猫课件 篇6

演示如图的实验,当用镍铬合金线替换电路中的铜导线后,灯泡亮度明显变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概括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还与导体自身有关。

目的: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线、铁线和镍铬合金线的导电情况。

过程:

(1)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操作(实验电路图见上图)。

(2)教师补充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碳钢丝、康铜丝及镍铬合金丝的导电情况。

提示:为了研究各种材料的导电性能,可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铁线、铜线、镍铬合金线(电炉丝)、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干电池(带电池盒)、电流表、导线若干。

学生实验步骤(参考):

①将镍铬合金线连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②将镍铬合金线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铁线连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③将铁线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线,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④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发现小结:接入铜线比接入铁线时灯泡亮,接入铁线时比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灯泡亮;接入铜线比接入铁线时电流大,接入铁线时比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电流大。小灯泡亮时电流大,小灯泡暗时电流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本次发现的意义。

意义概述: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学说明:这样安排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并且使学生明确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从而初步突破“电阻”这一教学重难点。)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中电阻部分的材料,解决如下问题:

①电阻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________。

②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______。

③电阻的符号是____,电路图中的符号“ ”。

④电阻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你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了么?

⑤你知道了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电阻器呢?

⑥对于电阻,你有什么新的问题和发现?

教师活动:

①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

②教师到各个小组当中,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讨论。

③板书电阻相关知识,并纠正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学生活动:

①阅读教材及资料学习电阻的相关知识并初步解答问题。

②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解答问题。

③小组代表发言为全班同学解答问题。

④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提出来,其他小组答疑(如果没有则该步骤不用进行)。

(1)知识学习方面:

①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③电阻的符号是R,电路图中的符号“ ”。

④电阻单位有:欧姆(Ω),千欧(Ω),兆欧(MΩ);换算关系:1 Ω=103 Ω,1 M Ω=106 Ω。

⑤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 电视机、收音机和耳麦的调音旋钮,各种家用电器的电路板上有各种各样的电阻器(如右上图)。

⑥新的问题和发现:由课本上“几种长1 、横截面积1 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可发现“导体电阻除与材料有关外,还可能还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需要用实验进行验证)。”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方面。

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成员进行表扬与鼓励,并提出新的要求:运用小组的合力设计实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说明:这样安排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是放手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突破“电阻”这一教学重难点;二是打开新的探究之门,过渡到对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上来。)

(1)单位换算:180 Ω=______ Ω,3×105 Ω=______MΩ=______ Ω。

展示:学生课下搜集来的各种电阻线。(要求学生搜集得多一些,种类要全,各种粗细、材料的都有,有家庭用的,有工业生产用的等等,这样有益于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甲 生活中的电线(1) 乙 生活中的电线(2) 丙 高压输电线 丁 电炉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高压输电用的电线,使用的金属线又粗又直。为什么不用细导线输电呢?电炉上面的电炉丝,为什么不用粗而直的导线呢?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组的猜想。教师也有意选择几组,加入讨论。

教师主持,学生交流猜想。

有的学生提出,从刚才的探究实验中,可看出电阻的大小可能和导线的材料有关;有的学生则在与水流的对比中推断出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也有学生联想到长跑时比短跑时的速度慢,认为可能与电流所流过的路径长短有关。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则应注意让学生说出得到猜想的线索和依据,启发、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所采用的生成猜想的方法(如联想、类比、观察等)。此外,不论学生提出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成立,只要是有依据的,教师在此都应予以表扬。

学生分组实验器具:1.5 V电池(1节);电流表(1只);导线若干;待研究导体4根,规格如下:

学生按照自己的假设,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主拟定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实验结束后,学生上讲台,将实验报告投影出来,并重点就结论、电路图、实验步骤、实验设计思想进行交流,生生、师生互问、互辩。

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1)通过突出导线 的选择原则,渗透实验变量的控制方 法。(2)注意收集得出同一实验结论的不同实验途径,如探索长度因素时,既可用导线①②比较,也可用导线③④,还可将同一导线的不同长度接入电路。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完成实验,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发散能力。(3)对实验方法独特的学生予以大力赞扬,以养成学生尽力追求“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4)由于实验器材中四根导体的横截面积相同,因此在交流粗细因素时,特别注意让学生说出如何得到长度、材料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导体的,如将②④导线对折后分别与导线①③相比;或向别组借一条导线和自己组中相同的一根并联后测出电流,与原导线相比等。

结论: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和导线的横截面积有关系: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越细,电阻越大。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李智和周慧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关系”的实验。他们准备在下图中的M、N两点间接入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恒定,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待用电阻丝的规格如下:

(1)他们应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两根电阻丝来探究;

(2)正确选择后,他们将所选电阻丝分别接入M、N两点间,闭合开关,通过观察灯泡的亮暗或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一次的示数小于第二次的示数,说明第二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电阻值__________,同时周慧发现第一次实验中灯泡不亮,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 gh (2)较小(小) 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通过灯泡的电流太小或灯泡两端的电压太小)

拓展深化:

学生阅读教材“科学世界”中的内容,了解什么是半导体,什么是超导现象。

2.介绍能导电的塑料(见参考资料)。

3 .播放电阻与温度视频,师生共同观看。

(1)假如让你架设一条输电线路,在铁线和铝线之间,你选用哪种?请说出理由。

(2)请课后调查你家里的电线、室外的电线、高压电线、电话的电缆线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并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分析采用该材料的原因。

[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电阻是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阻的符号为R,电路图中的符号“ ”;

2.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Ω)和兆欧(MΩ),其换算关系:1 Ω=103 Ω,1 MΩ=106 Ω;

3.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 截面积。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人教版猫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乐趣,学会声母bpmf,能够读准音。

2、创设情境,让学生认清形,认清声母在四线三格的位置。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利用所学的知识。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清声母bpmf的形。

1、讲故事。丁丁要院子里听广播,边听边学拼音bbb,冬冬出来把水泼,边走边读ppp,一不小心把水泼到丁丁的身上,冬冬赶紧说:“对不起”丁丁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学拼音吧。”两人学完拼音后,玩起了“摸(m)人”的游戏。弥乐佛(f)开心地笑了,好像要夸丁丁和冬冬是爱学习、懂礼貌的好孩子。

2、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四幅图帝边出现的四个拼音娃娃叫声母。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和这四个声母娃娃交朋友。

1、看图说话。师:哪个同学能看着图说一句话——谁要干什么?(丁丁听广播)

4、引导探究:广播的播和声母b的发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又轻又短)

5、指导发音:把广播的播发得又轻又短就是声母娃娃b的发音。

3、生试发音。

2、全班交流。

三想像练说,记住形。

2、小组讨论。

3、指名汇报。

4、学生自评。

三、看清位置、指导书写。

1、声母bpmf他们住要哪里呢?出示四线三格中的声母说一说。

2、看老师把他们送回家,师范写。

3、生书空。

四、泥工做形,激发兴趣。

1、提出要求。用橡皮泥捏出声母bpmf。

2、生四人小组合作制作。

3、生展示。

五布置作业。

把认识的声母娃娃介绍给爸爸妈妈。

人教版猫课件 篇8

3.情感目标: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

1. 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 感受xxx及其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1. 播放电影《长征》的录象片断。

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根据红军长征这一史实改编的电影片断,给你留下影响最深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长征有关的`诗《七律长征》。这首诗是xxx在1935年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写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工农红军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 通过本课和课外资料,展示你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1. 默读,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 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三.品读。

1. 教师范读,轻声跟读,注意诗的节奏。

3.师:这首诗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哪几幅威武雄壮的画面?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1)腾跃五岭 (2)疾跨乌蒙 (3)巧渡金沙江(4)飞夺泸定桥(5)喜踏岷山雪

请在大屏幕中指出。边出示画面边请学生谈想法和体会。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2)“等闲”则将困难轻轻一瞥,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作者为什么把绵延不断的五岭与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比做”细浪“和”泥丸“

“逶迤“和”磅礴“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五岭山和乌蒙山比喻成“细浪”和“泥丸”更能反衬出红军不怕困难,伟大的气魄。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

(1)课件出示金沙江画面,老师简单讲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2)课件出示飞夺泸定桥的片断,放音乐。

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花开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热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人教版猫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黄闯梢艚诘姆椒ā�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3、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教具准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插图,帮助学生记忆声母的音、形。

3、养成良好的坐姿和写姿。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1、“拍手念儿歌”。(上节课学的儿歌:牙齿对齐:iii;嘴巴突突:uuu;口吹哨子:ü ü ü。加拍手伴奏。)

〔轻松、愉快的拍手念儿歌,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下给bpmf编顺口溜做好铺垫。〕

二、学习新内容。

(一)学习声母b。

1、出示课件――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b,告诉学生广“播”的“播”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

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4、个别读,师正音。

5、启发记忆:b像图上的什么东西?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像b的样子?

6、老师根据第一幅图,为声母b编了一句顺口溜“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大家一起读一读。”

(二)学习声母pmf。

1出示课件――文中剩下的三幅图。每幅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老师依次出示卡片“p、m、f”借助“坡”、“摸”、“佛”指导发音。

3,老师逐个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4,点名读,师正音,相机区别bp的读音。(让学生对着手掌发音,感觉一下气流的大小。)

5、开火车读。

6、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这一环节借助插图学习新知识,突破重点,使学生从“广播”、“山坡”等常用词向声母发音过渡,易于记忆。同时加入开火车、猜口形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认形,书写。

1、合作记忆bpmf的字形。

①、总结学习方法:我们刚才是怎样记住b的样子?可以通过看图找出与它们相像的东西,也可以想想生活在中有什么东西像它们,还可以编顺口溜。

②、分组学习。③、交流情况。

3、观察这四个声母在四线格里的位置怎样?各有几笔?应怎样写才漂亮?

4、指名让学生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个范写。

5、书写声母b和p应注意什么?

7、选择展示,评价。

〔这一环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声母b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的声母。在指导书写时,以观察―指导―范写―评价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练习。

2、接顺口溜。

一、制作这四个声母小卡片,看谁做得最美观。

二、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或你喜欢的人听,并可以教他唱。

在教学bpmf时我做得还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好插图,在教学设计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顺口溜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创编激情,开发得不够理想。

还有许多孩子读音不够准确,吐音不够清楚,今后还要鼓励孩子们分成小组采有竞赛的形式反复进行发音练习,以达到能准确,清晰,快速的发音目的。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帮助儿童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对孩子以后的识字和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猫课件 篇10

《长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本第四组中的课文。

1、能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理解诗意,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现代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学习全诗,把握诗句内容,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透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教学多媒体及多媒体课件;

2、画诗句配图(五岭、乌蒙、细浪、泥丸);

3、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一)谁能说说我们刚才听过的歌曲名字?又是谁作词的呢?

(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长征》(板书)。

(三)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对长征的了解。

(四)(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教师结合路线图进行小结。

《长征》诗是毛泽东于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之后饱蘸胜利的喜悦和革命豪情所创作的。

过渡:在我们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让我们共同步入长征,同红军战士一起走长征路。

交流时出示“五岭”“乌蒙”“细浪”“泥丸”等配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长征中的一些感人的场面,看看它们是否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件播放影片)

过渡:“是啊,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千难万险,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着万水千山的阻隔,面对着饥锇的威胁,他们啃树皮,吃草根,咬牛皮带,咽鱼骨头……这些都是他们经历过的呀。”

短短的几行诗不可能包罗万象,下面我们从诗句中找一找,诗中写了红军遇到的哪些困难?红军又是怎样看待这些困难的?

“万水千山 只等闲”

指导学生从故事内容来理解具体字词的意思。

课件出示“庆祝长征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启发学生想象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的喜悦情景,让学生想一想红军战士可能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进而理解“更喜”、“尽开颜”。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2、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诗句;

学习完《长征》,你有心理话要对红军战士说吗?

红军战士正是因为有这种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才能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纵横于万里征程。让我们用铿锵有力的朗读,再现红军的豪迈气概!

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让我们学唱这首曾经让我们的祖辈父辈为之满腔豪情、热血沸腾的《长征》歌曲,让我们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让我们去感受纷飞的战火,让我们呼吸呼吸弥漫的硝烟,让我们去追寻先辈的足迹……

自由谈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可以谈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可以谈长征的线路;也可以谈长征中的故事;可以谈长征中的英雄……)

听老师朗读课文,并谈一谈全诗的大概内容。

1、自由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全班交流,上台汇报。

1、看《飞夺泸定桥》、《过草地》、《过雪山》、《腊子口战役》等影片剪辑;

2、谈感想。

1、认真读全诗,找出红军具体遇到的困难以及红军战士的表现,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读这些句子,并做好标注。

① 说说诗中所描写的红军遇到的种种困难及红军战士的表现;

② 有感情把这些诗句读出来,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 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 读一读,把“只等闲”的那种英雄气魄读出来。

认真读读诗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或谈谈自己的发现。

讲“巧渡金沙江”故事,帮助大家理解“暖”字;根据“飞夺泸定桥”的场面理解“寒”字。

(“暖”反映出红军“巧渡金沙江”之后的喜悦心情;“寒”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悲壮)

② “更喜”

③ “尽开颜”

(全都“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笑逐颜开”“放声大笑”“笑得前俯后仰”……)

1、自读自悟;

① 练习感情朗读,读出“暖”的喜悦、“寒”的心惊胆寒、“尽开颜”的无比欢乐……

② 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③ 学生评价;

④ 小组读,齐读;

2、在自己的书上画出节奏,并试着读一读;

② 朗诵比赛;

③ 学生评比;

1、对红军战士们说说心里话;

(具体可结合长征中红军战士遇到的种种困难来说;可从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表现来谈;可联系自身生活经历来谈;也可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来谈……)

读读有关长征的故事;

唱唱有关长征的歌曲。

课前播放《长征》歌曲,为课堂教学渲染气氛。

利用长征路线图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红军长征的历程,化空洞的叙述为具体的感知。

影片的播放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红军长征中的种种困难和惊险悲壮。

形象的画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

课件出示诗句朗读节奏,实现高效反馈。

在《长征》歌曲声中总结全诗,加强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创设情境,以唱带诵,增强感染效果,更加激发学生对红军的敬仰之情,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

人教版猫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1、初读课文,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字。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1、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称”“赞”两个字,认读“称赞”这个词。

2、用换词法理解“称赞”的意思,揭示课题。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理清文章线索:

(1)读了课文,你认识了几个小动物?

学生回答后贴“刺猬”“獾”的图片和词语卡片,认读这三个生字,强调“猬”字单独念应读第四声,在“刺猬”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2)课文中讲谁称赞了谁?

(3)创设情境,认读“火车”上的生字词,重点指导“瞧”“傍晚”的意思和“粗糙”的读音。

(1)出示图1,指名学生读第1-4自然段。

(2)小獾做了三个什么样的板凳?引导学生理解“粗糙”的意思。

(3)读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

(4)板凳做得很粗糙,为什么小刺猬还称赞他“能干”、做得“好”呢?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听了称赞,小獾仅仅是高兴极了吗?(出示图2)到了傍晚,他还做出了什么?

(2)为什么一句称赞的话会让小獾有这么大的变化?默读5-7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3)理解“泄气”和“自信”,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引导学生像小刺猬那样称赞别人。

(1)借助图3和图4,引读8-10自然段。

(2)重点指导学生读出“高兴极了”的语气。

4、回归整体,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1)课文还有哪一段写到“高兴极了”?

(2)抓住“两次‘高兴极了’是因为什么”这一问题,体会称赞的作用。

1、看图猜字,教师范写“采”字,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背”在文中的两种读音和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学生练写。

教学重点:

1、通过分角色表演和拓展练习,进一步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2、学写其余的七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中的`“读读写写”。

1、指名学生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并组词。

2、听写“采”“背”两个字,指导学生用这两个字口头组词造句。

1、指名三人分角色表演读,集体评议。

2、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表演读。

三、完成课后练习中的“读读写写”。

1、认读“板”“椅”“但”“傍”“清”“消”等六个字并组词。

2、按部首把六个字分成三组,观察每组字在结构布局上的共同点。

3、指名学生上黑板书写,集体评议。

选择一个同学,在友情卡上写一句称赞的话送给他。

人教版猫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79页的例2和“练一练”与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平均数和众数的实际含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平均数的对比,认识众数。

2、让学生参与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因公司扩大规模,现需招聘若干名员工。本公司待遇优厚,月平均工资2500元,机不可失,欢迎应聘。

小王工作一个月后,发现实际领到的工资只有1500元,他觉得自己被骗了,于是去找人事部门理论,人事部门向他出示了这个月工资单。

①这家公司是招聘启示是骗人的吗?

②大部分员工工资都是1000多,为什么平均工资会是2500元呢?

③用平均工资2500元来代表该公司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水平合适吗?

④那用多少元能代表该公司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水平呢?

1500元在这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在数学上我们就称1500元是这一组数据的众数。

3、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呢?(学生自由的说,教师归纳: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再次板书:众数)

4、那1500元能代表员工A的工资吗? 能代表员工B的成绩吗?那他代表的是谁的工资呀?(板书:多数水平)

5、看了刚才的招聘启示,老师总觉得有些迷惑人。那你能不能重新设计一个,能够反映大多数员工工资水平的一则招聘启示呢?

生物小组的同学们每人都用20粒黄豆种子做发芽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①观察上面的统计表,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②请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的众数。并说说在这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众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③那你认为用什么数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④和刚才工资单比较,通常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选用众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呢?

2、已经学习了众数,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众数,你能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吗?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六年级一班第一小组同学的年龄分别是12岁、13岁、12岁、12岁、13岁、13岁、14岁、13岁、14岁、15岁。你能找出这组年龄的众数吗?

师:小结一下:同学们,从刚才的练习中,我们知道了在一组数据中,有可能只有一个众数,也有可能有2个或者更多的众数,也有可能一个众数也没有。

三、联系生活,应用众数,

1、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么多众数知识,那你们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众数吗?

2、601班4名同学竞选班长,以下是他们的得票情况表:

如果你是601班的班主任,班长应该是谁是呢?为什么?

3、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如果你是这家鞋店的经理,你会怎样进货?为什么?

4、请你读一读生活中的数学。

同学们去商场买过衣服吗?你知道休闲类服装的“均码”是什么意思吗?均码一般是根据的平均身高、胸围等数据确定的统一商品型号,与多数人的型号接近,所以均码里蕴涵着平均数和众数的原理。

5、选一选,请同学们分析、判断,看看使用哪一个统计量比较合适?(选做)

①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②面包店店主最关心哪种面包销售量最好。

③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说说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在这一组数据中,(100、99、98、97、96、95、94、93、30、30)

你觉得用什么数来代表这组数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人教版猫课件范例14篇


人教版猫课件 篇1

设计理念

紧紧把握新课标的主旨,突出识字和朗读两大重点。依据教材特点,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精心营造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历经识字、朗读、背诵等言语实践,使学生在情趣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从而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3、朗读课文的动画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都爱看动画片,今天老师就请大家来看一个动画片。

2、动画片看完了,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有一个作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了,这就是我们的第16课《要下雨了》。齐读课题。

4、提问比较:“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来了。)

设计意图

以动画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学生在动画片的观看中开始了有趣的语文学习,极好地抓住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快将学生带入课堂,带入语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认认真真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就把它画出来再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同桌交流:选自己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或选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请同桌读一读。

4、检查读书情况,顺情引导。

5、读通全文,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

设计意图

在言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倒,符合朗读的基本要求。灵活变换朗读的形式,注重训练的层次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达到进一步通读课文,了解大意的目的。

三、趣味识字,寓教于乐

1、看到大家读书这么认为,瞧,生字宝宝忍不住也要和大家交朋友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出这样的画面:从翻开的书页中,一张张生字卡片飞了出来,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招呼。学生边和字宝宝招手,边叫它们的名字。)

2、生字宝宝想知道小朋友们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说的办法好。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归类总结认识生字的方法:本课合体可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同时可用熟字带出生字,如,池——潮、湿、消,都与水有关;吃——喊、哗,都与嘴有关;坪——坡,与土地有关;刚——割,与刀有关;感——闷,与心有关;伸,与人的动作有关;摇——播,与手有关。

3、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同学们的字音读得很准,我相信,不用拼音朋友的帮忙,我们也会认识这些字。对吧?小朋友,快来看呀!这些生字咱们都会人了。可是,这些淘气的生字宝宝呀,又蹦蹦跳跳地跑回了家,藏在了课文里,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肯定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分自然段指名读)

设计意图

精心创设情境,将生字的学习过程放置到日常熟悉的游戏情境中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淀。在游戏中,通过调动学生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增强识字效率,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读准字音,初识字形。这样的游戏设计,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快乐写满孩子的脸上,教室里不再是一味的严肃、沉闷,而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描红临贴,指导写字

1、打开书第71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吗、吧、虫、往、得、很”6个生字,发现特点和规律:“虫”是独体字,“吗、吧”都是口字旁,“往、得、很”都是双人旁。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注意每一笔的笔顺、起笔、落笔,边观察边书写,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3、交流提示,共同提高。

设计意图:

写字是一年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的规范书写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它是语文整体素养的一部分。对于习惯的培养,不同阶段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燕子 飞得低

小鱼 游出水面

蚂蚁 搬家

设计意图

简明、扼要的板书设计让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地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把握。

频道小编推荐: |

人教版猫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3、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教具准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透过观察课件中的插图,帮忙学生记忆声母的音、形。

3、养成良好的坐姿和写姿。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1、“拍手念儿歌”。(上节课学的儿歌:牙齿对齐:iii;嘴巴突突:uuu;口吹哨子:üüü。加拍手伴奏。)

〔简单、愉快的拍手念儿歌,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下给bpmf编顺口溜做好铺垫。〕

二、学习新资料。

(一)学习声母b。

2、出示声母卡片b,告诉学生广“播”的“播”和我们这天要学的“b”

发音是一样的,但是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4、个别读,师正音。

5、启发记忆:b像图上的什么东西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像b的样貌

6、老师根据第一幅图,为声母b编了一句顺口溜“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大家一齐读一读。”

(一)学习声母pmf。

2,老师依次出示卡片“p、m、f”借助“坡”、“摸”、“佛”指导发音。

3,老师逐个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4,点名读,师正音,相机区别bp的读音。(让学生对着手掌发音,感觉一下气流的大小。)

5、开火车读。

6、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透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这一环节借助插图学习新知识,突破重点,使学生从“广播”、“山坡”等常用词向声母发音过渡,易于记忆。同时加入开火车、猜口形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二)认形,书写。

1、合作记忆bpmf的字形。

①、总结学习方法:我们刚才是怎样记住b的样貌能够透过看图找出与它们相像的东西,也能够想想生活在中有什么东西像它们,还能够编顺口溜。

②、分组学习。③、交流状况。

4、指名让学生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个范写。

7、选取展示,评价。

〔这一环节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声母b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的声母。在指导书写时,以观察—指导—范写—评价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练习。

2、接顺口溜。

一、制作这四个声母小卡片,看谁做得最美观。

二、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或你喜欢的人听,并能够教他唱。

在教学bpmf时我做得还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好插图,在教学设计上还有所欠缺,没有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顺口溜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创编激情,开发得不够理想。

还有许多孩子读音不够准确,吐音不够清楚,今后还要鼓励孩子们分成小组采有竞赛的形式反复进行发音练习,以到达能准确,清晰,快速的发音目的。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帮忙儿童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对孩子以后的识字和写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好处。

人教版猫课件 篇3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林少平1月15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既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本单元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总结,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有足够的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学生在初中做过“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当然不能仅仅是操作的重复,要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本身电阻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能说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来源;会用伏安法测定给定电阻器的阻值。    ⑵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对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方便。    三、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启发、讨论、实验、分析、总结等综合教学方法,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误差分析、实验设计、动手实验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作为物理课,应体现以实验为主,从实验结果入手进行误差分析及电路的选择、思考与讨论,从而加深了对伏安法测电阻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⑴投影仪和投影片;    ⑵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干电池若干、电阻、电键、导线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通过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电阻器是组成电路的主要元件,在各种电路中都要用到它,通常要知道其阻值的大小,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其电阻的大小呢?(测量)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复习、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并设计出电路图。    问题1:利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电阻?    问题2: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个别提问)    问题3:需要什么器材;各器材有何作用?(个别提问)    问题4:请设计出一个电路图(学生练习,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把图画出来)    2.电流表外接法及内接法的误差分析。    问题1:两种电路有何差别?(学生比较、回答)    问题2:两种方法测量电阻都存在误差(学生分组实验)    问题3: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测出的电流比通过电阻R的电流要大一些,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计算出的电阻要比真实值小些;由于电流表的分压,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比电阻R的两端的电压要大一些,故采用内接法所测电阻比真实值大一些。)    3.测量电路的正确选择。    在外接法中,由于R测= RRV/(R+RV)=R/(1+R/RV),可以知道,RV>>R时,    R/RV→0,R测≈R;    在内接法中,由R测=R+RA,可知,当R>>RA时,R测=R。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测量一个电阻,先得估计或粗测一下电阻的阻值,若Rx>>RA,可选内接法;若R>RA,采用内接法。    当R

人教版猫课件 篇4

1.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读出诗的韵味。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我们所了解的一般是用故事的形式来写的,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长征的诗,题目就叫做《七律长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是毛泽东。(板书课题)

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

2.学生汇报:

A.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般情况。

B.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教师出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及相关图片。

C.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言,就是字,每句有七个字。

3.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诗的韵律与节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指导读。

3.借助多种形式的读,读出诗的意境。

1.这首诗我们已经读得很好了,那么在这首诗中,有许多山名和水名,大家发现了吗?请你标注出来。

红军在一年的时间里,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就是在平地上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何况还要翻越那么多的高山大川,再加上天上的飞机轰炸,地上几十万敌军的追赶、拦截,这长征真是太难了。那面对艰难险阻,红军战士怕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课件播放长征场景)看过这段录像,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2.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长征途中那一幅幅壮阔的画面:那五岭、乌蒙山上飘扬的红旗;那金沙江畔回荡的欢声笑语;那泸定桥上的斑斑血迹;还有那千里岷山映照着的张张笑脸。我们继续学习毛泽东的这首诗--《七律长征》。

1.请大家把诗读两遍。

1.这首诗大家已经读得挺好了,那么这首诗什么意思呢?先自己练习讲一讲,然后几个人再商量商量。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一会儿可以提出来。

重点理解:“腾细浪”“走泥丸”“暖”“寒”。其中“暖”和“寒”,教师可以结合两次著名的战斗,帮助学生理解。

1.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让我们在歌声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的英雄气概。(放《长征七律歌》)

3.这样壮丽的诗篇,我们应该牢记在心中。大家练习把它背诵下来。

人教版猫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众数,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的同时,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2、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认识众数。

3、让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培养统计意识。

同学们,你们自己买过衣服吗?谁知道自己的衣服是什么型号的?你们买过“均码”的衣服吗?谁知道“均码”是什么意思?

“均码”的衣服所有人都能穿上吗?

二、在数据整理中体验,训练统计能力。

我们学校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每年都会准备举行集体舞比赛,为了更好的参与比赛,我们班选出了15名舞姿比较好的候选人,身高如下:

文委挑选了一件均码的衣服,她们都能穿上吗?

1.411.411.411.441.451.471.481.49

但是根据需要我们要从中选出10名队员,利用你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三、在尝试填表中体验,学会统计描述。

下面大家看,这是老师从卫生保健张老师那里拿到的我们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统计:

4.84.95.04.95.35.24.75.24.94.85.0

5.25.35.04.85.04.55.05.04.64.74.8

5.05.25.04.75.14.95.05.04.84.95.1

5.04.55.04.65.15.14.95.05.25.05.0

(2)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各是多少?

(3)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4)谁知道视力是多少就是近视了?那你觉得我们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如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老师从我们班和二班中各抽出了10张试卷,下面大家看这是这10张试卷的分数统计:

(1)班:98 98 89 94 95 95 97 91 92 93

(2)班:99 96 89 91 95 88 97 93 92 90

(1)这两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

(3)这次考试,哪个班的成绩好一些呢?应该用哪个量来比较?

四、在数据分析中体验,尝试统计决策。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现在甲乙两家公司同时招聘普通职员,下面是这两家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老师家有一位亲威今年正好大学毕业,他应该去哪家公司应聘呢?同学们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一帮他?

五、在归纳总结中体验,形成知识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猫课件 篇6

《长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本第四组中的课文。

1、能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理解诗意,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现代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学习全诗,把握诗句内容,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透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教学多媒体及多媒体课件;

2、画诗句配图(五岭、乌蒙、细浪、泥丸);

3、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一)谁能说说我们刚才听过的歌曲名字?又是谁作词的呢?

(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长征》(板书)。

(三)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对长征的了解。

(四)(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教师结合路线图进行小结。

《长征》诗是毛泽东于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之后饱蘸胜利的喜悦和革命豪情所创作的。

过渡:在我们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让我们共同步入长征,同红军战士一起走长征路。

交流时出示“五岭”“乌蒙”“细浪”“泥丸”等配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长征中的一些感人的场面,看看它们是否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件播放影片)

过渡:“是啊,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千难万险,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着万水千山的阻隔,面对着饥锇的威胁,他们啃树皮,吃草根,咬牛皮带,咽鱼骨头……这些都是他们经历过的呀。”

短短的几行诗不可能包罗万象,下面我们从诗句中找一找,诗中写了红军遇到的哪些困难?红军又是怎样看待这些困难的?

“万水千山 只等闲”

指导学生从故事内容来理解具体字词的意思。

课件出示“庆祝长征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启发学生想象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的喜悦情景,让学生想一想红军战士可能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进而理解“更喜”、“尽开颜”。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2、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诗句;

学习完《长征》,你有心理话要对红军战士说吗?

红军战士正是因为有这种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才能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纵横于万里征程。让我们用铿锵有力的朗读,再现红军的豪迈气概!

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让我们学唱这首曾经让我们的祖辈父辈为之满腔豪情、热血沸腾的《长征》歌曲,让我们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让我们去感受纷飞的战火,让我们呼吸呼吸弥漫的硝烟,让我们去追寻先辈的足迹……

自由谈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可以谈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可以谈长征的线路;也可以谈长征中的故事;可以谈长征中的英雄……)

听老师朗读课文,并谈一谈全诗的大概内容。

1、自由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全班交流,上台汇报。

1、看《飞夺泸定桥》、《过草地》、《过雪山》、《腊子口战役》等影片剪辑;

2、谈感想。

1、认真读全诗,找出红军具体遇到的困难以及红军战士的表现,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读这些句子,并做好标注。

① 说说诗中所描写的红军遇到的种种困难及红军战士的表现;

② 有感情把这些诗句读出来,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 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 读一读,把“只等闲”的那种英雄气魄读出来。

认真读读诗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或谈谈自己的发现。

讲“巧渡金沙江”故事,帮助大家理解“暖”字;根据“飞夺泸定桥”的场面理解“寒”字。

(“暖”反映出红军“巧渡金沙江”之后的喜悦心情;“寒”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悲壮)

② “更喜”

③ “尽开颜”

(全都“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笑逐颜开”“放声大笑”“笑得前俯后仰”……)

1、自读自悟;

① 练习感情朗读,读出“暖”的喜悦、“寒”的心惊胆寒、“尽开颜”的无比欢乐……

② 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③ 学生评价;

④ 小组读,齐读;

2、在自己的书上画出节奏,并试着读一读;

② 朗诵比赛;

③ 学生评比;

1、对红军战士们说说心里话;

(具体可结合长征中红军战士遇到的种种困难来说;可从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表现来谈;可联系自身生活经历来谈;也可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来谈……)

读读有关长征的故事;

唱唱有关长征的歌曲。

课前播放《长征》歌曲,为课堂教学渲染气氛。

利用长征路线图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红军长征的历程,化空洞的叙述为具体的感知。

影片的播放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红军长征中的种种困难和惊险悲壮。

形象的画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

课件出示诗句朗读节奏,实现高效反馈。

在《长征》歌曲声中总结全诗,加强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创设情境,以唱带诵,增强感染效果,更加激发学生对红军的敬仰之情,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

人教版猫课件 篇7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128+92 34+48 800+750 396÷12 850÷4 57÷2

师:同学们这么小就充满爱心,要为祖国献爱心,那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呢? 学生自主回答,说出自己的志愿,老师及时给与评价。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本商场由于扩大规模,现招聘工作人员若干,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到经理处面谈。

师:是啊!张明认为月平均工资1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一个月后他拿到了65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1000元,

于是找到了经理。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生:我算了一下,9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错? 师:但大部分员工都没达到1000元,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1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师:再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生1:我认为是750元,因为它在中间更能表示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2:我认为是750元,因为它不高也不低,能代表一般水平。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能达成共识,认为750元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观察750在这组数据中处于什么位置?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中位数的定义。

求出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过了一段时间,超市又聘请了两位新员工,请大家看看新的工资统计表。

特点?

生:发现有3个员工的工资是一样的,都是600元。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众数的定义。

全班齐读定义。

(1)平均数1000元和中位数650元,哪个数表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更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2)可以用众数600元表示工作人员月工资水平吗?为什么?

5.反馈交流情况。

师: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特别偏小的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的数据对中位数、众数没有影响。中位数650元,众数600元,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通过我们共同研究,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还结识了两位新朋友:中位数和众数。(板书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1)在10、16、48、20、17、50、40中,中位数是( )。

(2)在52、60、48、60、41、72中( )是众数,( )是中位数。

(4)红星电子配件厂第一生产组有11名工人,4月份每人的日均生产零件个数是:42,44,44,46,48,48,48,50,51,51,56,请根据这组数据求出这些工人日产

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提出: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是相同的数。

1. 某小组进行跳绳比赛,每个成员1分钟时间跳的次数如下:

234,133,128,92,113,116,182,125,92.

(1)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哪一个能更好地表示这组同学的跳绳水平?

2. 某商店销售5种领口尺寸分别为38cm,39cm,40cm,41cm,42cm的衬衫,

商店统计了某月的销售情况(见下表)。

8月8日,北京举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28大项,302小项的运动项目中,跳水比赛是受欢迎的比赛项目之一,那你知道跳水比赛是怎么打分的?为什么这样做?

人教版猫课件 篇8

《七律・长征》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主题展开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回顾走过的路程,满怀激情写下的,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全诗共四联,56个字。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第二、三、四联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作者按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他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1.自主认读“R、丸、岷”3个生字。通过自主识记、组内听写的方式会写“丸、崖、岷”3个字。

2、通过推想或查词典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诗歌用词的生动准确;体会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及作者使用这种手法准确表达情感的妙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本诗了解“七律”这种诗歌体裁。

4.借助资料理解诗意,体会长征的艰难,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1.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毛泽东与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2.抓住关键词语,借助背景资料,重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1.结合本首诗了解“七律”这种诗歌体裁: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二、四、六、八句要押韵,格律比较严格。

2.间隔号后面“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学生汇报对长征的整体了解。

小组展示(汇报词语认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齐读,感受七律的节奏和韵律。

结合任务单,组内交流学习收获。选择其中一联深入体会思考,小组讨论:

1.默读并画出相关词句,说一说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遇到过哪些艰难险阻?

2.在毛泽东的诗句里是怎样描写这些艰难险阻的?

3.你从诗句中感悟到毛泽东及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4.带着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联。

(一)首联:

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教师追问、点拨、引导、提升:

1.理解“等闲”一词,带着感受,齐读诗句。

2.思考首联与后三联的关系,体会其总起作用。

3.感情朗读。

(二)颔联:

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教师追问、点拨、引导、提升:

1.借助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及资料感受长征之艰难。

2.理解“逶迤、磅礴”的意思,体会诗歌用词的生动准确;体会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

3.感情朗读。

(三)颈联:

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教师追问、点拨、引导、提升:

这里为我们介绍了两场战役: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同样是战役,为什么是一暖一寒呢?学生思考、发言。通过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体会“暖”;教师补充播放飞夺泸定桥的视频资料,感受战斗的惊心动魄,进一步体会“寒”。感情朗读这一联。

(四)尾联:

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试着背诵这首诗。

2.课外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读一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人教版猫课件 篇9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3.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1、知道毛泽东是谁吗?

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2、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设计意图:揭题导入,认识诗人毛泽东;介绍长征;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

1.细读三遍诗:

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

2.指名读诗,正音: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

来,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

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次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设计意图: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到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

1、默读,静思大意。

读得好!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一起尝试解决。(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预设:

(1)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

(2)若学生提问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时将第五部分提前。

3、明确诗意: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1.体会“远征”。

这里有段资料,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

行程--二万五千里(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

2、透过资料我们明白“远征难”,那毛泽东是如何透过这56个字告诉我们远征难呢?你从哪里知道?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等。)(播放长征途中的课件)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队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

3、是的,不怕,因为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坚信一切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无所畏惧、豪迈、乐观……)

4、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5、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 “远征难”。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远征难”吗?(不是)他还想表达什么情感?从哪知道?

预设:A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体会出毛泽东还想表达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与危险。

师:什么对他们来说只等闲?在红军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什么?(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

从这儿咱们感受到,诗人毛泽东还想告诉我们不怕,带着这样的感受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诗。

B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体会到他们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你能感受到他们为什么而喜悦?

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透过远征难且不怕,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板书:暖寒)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咱们先来了解当时的两个故事?

3、课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读。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巧计渡江,你会怎样?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体会。齐读。

4、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

(2)写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如果说暖是喜悦的心情,那这个寒指的是什么?

是啊,每当毛泽东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感到的是胆战心惊,是寒彻骨的悲痛。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5、男女生分读,体会诗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胜利的喜悦和感受诗人的痛心。

6、师(引读):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七律长征-- 齐读全诗。

7、小结: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 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恰如我们学习的长征,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

(设计意图:此环节多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创设直观情境,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1、课外阅读《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 娄山关》

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人教版猫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声母bpmf,能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学会拼读声母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正确拼读音节词。

4.会认四个生字“八马米木”。

[教学重难点]

学习声母的发音要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领悟声母和单韵母的拼读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1.喜欢玩玩具吗乐乐的爸爸出差回来了,给他带回了好多玩具呢,乐乐别提多高兴了!(贴出情境图)你们看,都有哪些玩具呀小火车经过了哪些地方(重点说出“菠萝”“上坡”“大门”“大佛”,透过教师重读“菠”“坡”“门”“佛”四个音,使学生初步感知单韵母bpmf的发音。)

2.这些玩具中就藏着四个声母宝宝,板书:bpmf。学会了声母就能够自己去拼音,去读书了。

1.(出示b字母卡片及菠萝图)教师示范b的发音(注意把菠萝的“菠”的音发得轻短)。学生观察模仿,自由试着发音,指名发音。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b这个声母宝宝的样貌呢(可用书中半个菠萝来记,也要鼓励其他的好办法)

1.(出示p字母卡片及火车图)小火车在爬——坡!(师引导生发p的音,强调声母的音要发得又轻又短)谁来试试指名发音,齐练几遍。

2.怎样记住p的样貌呢让学生自由说。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发的纸来,像我这样挡在嘴前,先发b音,再发p音,你们试一试,看看在自己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发b音时,纸基本不动,发p音时,纸有明显的颤动。)

一齐来读bp,要个性注意这两个声母宝宝发音的不同。

(四)辨bp形的不同。

我们再来做个游戏,摆一摆。快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竖条和半圆(老师举起竖条和半圆),就用竖条和半圆把我们这天刚认识的两个声母宝宝摆出来,自己试试吧。

学生拿出小竖条和半圆,做好准备。教师巡视。

好,准备好了,注意听!我发哪个声母的音,你就摆哪个。

游戏玩得不错,请大家拿出小头饰,喜欢哪个字母,就把它贴在头上。(拿出半个菠萝和火车爬坡的图片)看!头上是b的小朋友来和菠萝玩具交朋友,头上是p的小朋友来和火车玩具交朋友。

学生先动手把字母贴头上,然后找一个和自己贴得一样的同学,手拉手来到不同的玩具图前,跳圆圈舞。(音乐起)……(音乐停)同学们,你们瞧瞧好朋友头饰上的字母贴得都对吗学生检查,帮忙贴错的同学改正。继续跳舞。

1.让学生观察声母bp在四线格里的位置。

2.教师范写b,提醒学生注意b的笔画和笔顺。学生在课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3.教师范写p,引导学生试着说出p的笔画和笔顺。学生在课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五、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

教师范拼: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看懂拼音方法示意图:乐乐把两张卡片往一齐推,表示把b和a碰到一齐就能够拼出ba(b——a——ba)。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反复实践,体会要领。

教师范读ba的一二三四声。指名顺着读,指名挑着读,全班顺着读四声,再指哪个读哪个。

出示pa的一二三四声,指名试读,学生领读。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有许多花盘,有喇叭花,牡丹花,梅花,灯笼花。还有一些音节(举起花瓣)写在花瓣上,如果小组同学都练会了,就能够把花瓣一个一个贴在花盘上。(分配喇叭花小队,牡丹小队……学生小队认真练读音节,逐一贴花瓣。教师巡视。)

贴完后,教师检查一个小队。再由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检查另几个小队。

人教版猫课件 篇11

1、学习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 b 和单韵母 a 拼成音节的方法。

读准声母 b p m f 的音,练习带调拼读音节。

1、指读、齐读6个单韵母。

2、小组读带调韵母。

1、指导看图:

⑴ (出示幅)图上画了什么?(一个小女孩在听广播;一个小男孩在泼水;摸瞎子;工艺品佛像)

2、师指导 b p m f 的读音:

把“播”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b的发音。(出示 b 的卡片)先听老师读 b,注意:声母应读得轻短些,跟读,齐读,指名读 。

示范 p 的音,发 p 音时双唇闭拢,然后突然双唇放开送气。

范读 f 音,指导发音方法:上牙放在下唇上,突然放开送气。学习顺口溜:伞柄朝上 f一f一f。

3、指导正确书写:

⑵ 师指导书写:b 占中格和上格,先写竖,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在中格里挨着竖写右半圆。p 一共两笔,占中格和下格,中格占满,竖写到下格的一半处。m 的笔顺 | n m 共三笔,占中格,要占满。 f 共两笔,占中格和上格,但不顶上格。

人教版猫课件 篇12

教学设想:

教学从整体入手,在朗读欣赏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本课的学习内容,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找出疑难,解决问题。师生合作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呈现出来。

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其间,教师在各组内巡视,了解学情,适时点拨,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

接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及收获,并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其他组请教,并适时开展竞赛活动。待这一环节充分讨论后,教师对这一阶段的合作进行小结,以利于下一步合作的开展。

师:同学们,在中国革命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举世闻名、气吞山河的历史事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欣赏《长征》配画朗诵(播放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长征的朗诵,我想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想你最欣赏同桌朗读的哪些句子。

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流利,但在节奏处理上,把握得不太到位,没有读出诗中蕴含的感情。

师:真了不得,一上来就是一个专家级的点评。我想她说得这么好,读得一定不错,请她读一下好吗?(学生齐呼好)

师:她的声音响亮,节奏把握得很准确。哪一个组还想展示一下?

生:她的语速、停顿非常好,而且朗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他学习。

生:他朗读的也非常好,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乌蒙山、水流湍急的金沙江、白雪皑皑的岷山。

师:这几位同学读得都很好,那么刚才你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或不理解的句子呢?

生:我想知道“金沙水拍云崖暖”中为什么“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为什么寒。(写在黑板上)

生:我不明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与下面诗句的关系。(写在黑板上)

生:我不明白“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什么意思。(写在黑板上)

生:我不明白“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在黑板上)

生:我知道岷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生:我想远征是指两万五千里长征,开颜是笑逐颜开的意思。

……

师:同学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手指黑板)大家看黑板剩下的问题谁还能解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与下面诗句的关系。

师:人多力量大,对于这些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四人一组,选择其中的几个合作解决它们好吗?

生:可以先理解诗句中重点的字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生: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五岭是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句诗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

连绵起伏的五岭比作河流中细小的波浪。

师:(巡视指导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仅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谈谈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我通过查阅资料理解了“喜、寒”的所表达的意思,喜是说红军在渡金沙江时没费一枪一弹,表达了红军欢快的心情。寒是讲大渡河上的铁索寒光闪闪,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看,我觉得第一句是对全诗的总的概括,第一句是直接点明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二、三、四句是对这种精神的具体描写。

……

教师在组间进行巡视,不时地参与到各个小组中来。其它小组讨论也非常热烈。有的小组已将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了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组员可随时补充。

生:我们小组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一句与其余诗句的关系,通过讨论我们发现,第一句是总写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第二句是通过对红军翻越五岭和乌蒙山来具体描写表达红军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第三句是通过写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第四句是通过写红军翻越岷山写出红军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个问题是:只等闲的意思。我们通过讨论认为只等闲是指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红军把翻越千山万水的困难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反映了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问题是我们觉得暖写出金沙江气候比较温暖,寒写出大渡河气候比较寒冷。

生:(踊跃举手)对第三个问题我们理解的“暖”和“寒”的含义与他们不同。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红军在渡金沙江的时候,没有费一枪一弹。因此这个“暖”字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之后的喜悦心情。“寒”写出了泸定桥上的铁索寒光闪闪,上面没有一块桥板,铁索下是水流湍急的江水,所以现在回想起来还令人心惊胆寒。

师:你们理解的很准确,“暖”字的确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欢欣鼓舞的喜悦心情。“寒”字既写出了铁索寒光闪闪的样子也写出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师:你们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怎样理解的?

生:这句诗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样红军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五岭和乌蒙山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件容易的事。

生:从图中看五座山岭绵延起伏,好像能有几公里,而且山势陡峭肯定很难翻越。

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这是小河中的波浪,还有走路时脚底带起的泥丸。

师:大家想想作者把五岭比作波浪,把乌蒙山比作泥丸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

生:(有所感悟的样子)作者想说红军不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

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把困难放在眼里的精神。

……

四、引进竞争、巩固合作。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开展一次朗诵竞赛。仍以刚才的A型组合形式,人人参与,开展朗诵竞赛。可以朗诵毛泽东的其他古诗。

师:学生互评合作学习情况,教师作小结。对合作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并指出合作中的不足之处。

人教版猫课件 篇13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2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七律?长征。

1.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4)读首联,读出语气。

(5)同学之间评读。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8)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9)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10)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4)投影练习:

把( )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 )比作( )。

(5)再读这一联。

A.用“不仅……而且”回答。(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5)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讨论后回答。

(2)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3)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甲: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学生乙: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比如:在长征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5)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读音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入情朗读。(可以采用配乐朗读。)

1.朗读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人教版猫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乐趣,学会声母bpmf,能够读准音。

2、创设情境,让学生认清形,认清声母在四线三格的位置。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利用所学的知识。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清声母bpmf的形。

1、讲故事。丁丁要院子里听广播,边听边学拼音bbb,冬冬出来把水泼,边走边读ppp,一不小心把水泼到丁丁的身上,冬冬赶紧说:“对不起”丁丁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学拼音吧。”两人学完拼音后,玩起了“摸(m)人”的游戏。弥乐佛(f)开心地笑了,好像要夸丁丁和冬冬是爱学习、懂礼貌的好孩子。

2、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四幅图帝边出现的四个拼音娃娃叫声母。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和这四个声母娃娃交朋友。

1、看图说话。师:哪个同学能看着图说一句话——谁要干什么?(丁丁听广播)

4、引导探究:广播的播和声母b的发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又轻又短)

5、指导发音:把广播的播发得又轻又短就是声母娃娃b的发音。

3、生试发音。

2、全班交流。

三想像练说,记住形。

2、小组讨论。

3、指名汇报。

4、学生自评。

三、看清位置、指导书写。

1、声母bpmf他们住要哪里呢?出示四线三格中的声母说一说。

2、看老师把他们送回家,师范写。

3、生书空。

四、泥工做形,激发兴趣。

1、提出要求。用橡皮泥捏出声母bpmf。

2、生四人小组合作制作。

3、生展示。

五布置作业。

把认识的声母娃娃介绍给爸爸妈妈。

学校教学课件


我们耐心筛选为大家整理出了这篇最新的学校教学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设计教案需要注重信任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教学课件 篇1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互相、能够、猜出、扬起、双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湿润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学校教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2花的学校),板书课题。(板书:2花的学校)

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指名读预习任务。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得到几颗星?

(课件出示)

第一关:汉字大本营。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新词,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获得“写字之星”。

第二关:阅读展示台。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内容,获得“阅读小明星”。

第三关:智慧少年。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少年”。

(一)汉字大本营

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

(1)(课件出示)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荒野口笛跳舞狂欢罚站衣裳猜出扬起双臂能够碰触放假墙角狂欢落下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平舌音“猜”,翘舌音“裳、触”,后鼻音“荒、狂、墙、扬”。

“假”是个多音字,本文读“jià”,组词为“放假”,还有一个读音是“jiǎ”,组词为“真假”。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落荒笛舞狂墙假触够猜扬臂

(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加一加:“艹+洛=落”“?+由+笛”“犭+王=狂”。

换一换:“霞”把“雨”换成“亻”就是“假”,“杨”把“木”换成“扌”,就是“扬”。

猜谜语:“舞”的谜语是“四十年隔别,惟一夕相逢”。“带角的虫子”就是“触”。

扩展组词:“荒山墙角能够猜猜双臂”

(2)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位互批自己练写的生字。

要求: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

(3)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

(4)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

“落”: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宽一些,横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洛”。

“荒”:上下结构,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竖折上再多加一点。

“舞”注意中间是四横,不宜写长,要写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牛”。

(5)小结: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确、规范。书写正确规范的同学教师颁发“写字之星”,恭喜大家。继续勇闯下一关。

(二)阅读展示台

谈话过渡: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正确、流利,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再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难读的句子。(课件出示)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展示读书成果,并抓住关键词语谈淡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诗歌的语言好美,花儿好可爱!)

(三)智慧少年

1、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了生字词,能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且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如果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别人的疑问,就能获得“智慧少年”称号。

2、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

3、班内交流。

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情认真梳理,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四、总结提高,交流收获

1、学生交流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得到了几颗星?比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

2、师总结: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去画、去思、才能获得真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板书:2花的学校)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导言: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己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像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象声词。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地跳舞、狂欢。

(板书:跳舞狂欢跑出来)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出、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板书: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像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像,用自己的儿童语言来进行描述。

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出示“雨一来,他们就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

蜜蜂一来,他们

(2)(课件出示12)出示句子:“树林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积累象声词)

(2)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像,自由描述。

(3)阵雨和大雨中各色鲜艳的花,大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想一想,说一说:

花儿的家在哪里?(天上)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指导学生朗读。

读好问句“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着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

(板书:急急忙忙)

6、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

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学校教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

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读课文,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教学难点:

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词卡、字卡。(教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课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导学:同学们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

(学生齐读课题)

4、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5、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

6、导入: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一首儿歌呢!(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校教学课件 篇4

1.通过活动知道学校的基本情况,能有条理地向他人介绍学校。

2.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1.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考察、采访,了解自己的校园。

2.准备小礼物。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扮演一位来宾,参观我们的学校,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待好我这位贵宾呀?

教师: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站长。早就听说贵校的名气,今天很荣幸有机会来参观。哪位小导游的介绍最生动、最精彩,我就送给他一份我们学校小朋友捎来的小礼物。

(二)我来当导游——夸夸我们的学校

学生可以选取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学校。

(1)学校的全称、地理位置。

(2)学校的环境。

(3)学校获得的荣誉以及自己的自豪感。

(4)学校的设施及其带来的便利。

(5)学校快乐的生活,如同学之间的友谊、课间活动的快乐时光等。

学生介绍时,教师可以随机提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的?(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介绍。

开展《校园一角》美术作品、照片展,唱校歌,讲讲自己和学校、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自己写儿歌、标语、宣传语等。

(三)活动小结

教师:朋友们,你们的介绍真是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你们的学校确实是一所好学校!我一定把你们的学校介绍给我的伙伴们。不过,我还有一些小问题想请教你们:你们学校的历史有多久?学校校训的含义是什么?你们学校有哪些体育传统项目?

教师:我先将这份小礼物送给最佳小导游。刚才我提的这些问题可能比较难,也许同学们还有更多的问题,我们可以议论一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不了解的问题可以写下来,作为以后进一步发现的开始。

(“校园知识抢答赛”和“夸夸我们的学校”为并列关系,教师可任选其一)

学校教学课件 篇5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荒笛罚假裳2、交流、识记生字。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湿润:潮湿润泽。荒野:荒凉的原野。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1、学习第一段。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学习第二段。A。学生齐声朗读。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A。教师范读。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C。教师指导朗读。D。学生自由朗读。4、学习第四段。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花的学校

花孩子: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真可爱

《花的学校》教学片段◆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了解花孩子的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

师: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句子)试一试你们能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要读出自己的喜爱哟!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生分别读这四句话)师: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不完,恰当地在一些地方停顿一下,读起来会更有诗意。

(师范读,生练读)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找学生试读)师:你还能找出哪些句子读一读呢?

生1:“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我认为“冲”字要重读,体现了花孩子们的高兴心情。

生2:我觉得最后一句要读得幸福、深情,因为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快乐呀!

师:你能读给我们听听吗?(生自读)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通过读,感受到了丰富的想象情景,花孩子的美丽、可爱、调皮的特点跃然纸上,与其说是在读诗,不如说是在认真倾听着孩子们说不完的童言稚语。

教学反思:

对泰戈尔的《花的学校》一文,我非常喜爱。说实话,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读懂,这篇课文在讲什么。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根据课后要求,我也背了这首诗,渐渐的,我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对花儿们的喜爱,及大胆、有趣的想象力。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依据学情,要从孩子们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流程。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我把自己想象成花朵,我会渴盼什么,我对什么不明白。我一遍遍的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背诵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我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理解、感受到诗人的那种热烈的情感,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所以我就这样来进行教学: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范读课文,随故事情节而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随后,整个课堂进入一个美好的境界,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这一课中,我成功的地方是,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以提高学生的的创造想象力。如“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们放飞想象,小组讨论交流。再如“在花儿的学校里,还会发生那些有趣的事?说一说,看谁想的奇妙。”“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你能读给大家听吗?”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只有多方位、多种形式的参与,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丰富的表象。

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我的语言要简练明了,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促进小组合作的意识,从而喜欢阅读,喜欢上语文课。

学校教学课件 篇6

一、基础教育工作

(一)学前教育

1加强公、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引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加强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行为,做好民办幼儿园年检工作。继续推进学前教育试点项目工程,增加公办幼儿园容量,巩固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

2加强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管理,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3组织开展学前教育系列培训活动,通过教师业务比赛、成果展示等方式,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二)义务教育

1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政策,实施“阳光招生”,进一步规范学生有序流动,逐步化解超大班,控制“大校额”学校规模。

2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深化贯彻执行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加大对教学过程的监管和督查力度,大力倡导质量立校、特色兴校。

3.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尤其是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情况,督查学校行政上课、听课、评课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展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4.积极组织参加全市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好汉字听写大赛、阅读等系列活动。

(三)普通高中教育

1.进一步实施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坚持普通高中规模与质量的均衡发展,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升高中教育质量。

2.继续加强高三毕业班工作督查,全面完成20xx年高考目标任务。

3.完成中学省一级示范校、长赤中学省二级示范校创建工作。

(四)管理工作

1.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制,落实“校干包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科、包学生、包质量”的管理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对中小学进行教学质量检测,及时召开阶段性质量分析总结会,确保新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全面落实。

2.改革教学评价办法。实施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面考评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从起点看提高,从入口看出口,从基础看发展”的原则,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3.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期召开一次全县暨学区教学质量分析会,真正建立和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4.加大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督查力度,组织实施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定时和不定时检查考核,加大对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的抽考和评估。

二、职业成人教育工作

1.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把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宣传进“乡村、社区、学校、家庭”四进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

2.进一?打造我县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培养、培训、引进、聘用等办法,加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派教师到企业接受实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建设一支满足需要、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全力做好中职招生送培工作,严禁非法招生和招生欺诈行为,禁止有偿招生,全面完成中职招生目标任务,进一步搞好藏区“9+3”学生免费职教工作,提高中职惠民普及面。

5.进一步加强中职与高职的接轨,建立中职到高职的直通车,探索中职文化课和个别专业课的抽考监测,开好中职学校师生技能大赛,推广和提高创业教育的规模和影响,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高中职的社会认同度。

6.继续加强中职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编写有影响的校本教材,提高教学实训水平。按照教育部专业设置标准,大力实施专业考核,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职业学校既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又要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宣传、举办活动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生喜爱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8.加快发展成人教育,面向就业市场和新兴产业,依托工业园区,充分发挥职业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构建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完善县、乡、村三级职教体系。争取人社、农业等部门支持,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实施“五大培训工程”,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

三、德体卫艺教育工作

1.以“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红领巾心向党”等为主题,扎实开展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和少儿书信大赛。

加强家校联动,建好家长学校,开展“教师家访进万家”、“平安红领巾行动”、“红领巾手拉手”等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加强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2.做好省、市、县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验收评估和复查工作,组织开展省、市级绿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创建工作,创建省、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各一所。做好省、市、县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选工作。

3.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坚持科学的作息时间,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继续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优质课评选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和挫折,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深入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工作,丰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内涵,强化特色项目建设,形成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加强宣传工作,要总结出本校文化建设的成果,扩大学校特色文化影响力,有经验交流文章在省、市主流媒体上发表。召开特色文化论坛、现场会,对申报特色文化建设四、五星级的学校进行复查验收,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总体水平,建成10所以上在全市有影响的特色学校。

5.举办好全县中小学生“三大球”比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好艺术节活动,并推选优秀选手和优秀艺术节目参加省、市相关评比活动。组织好全县文艺汇演、中学生演讲大赛和高中生辩论大赛。努力承办好市中学生运动会,力争在省、市艺术节活动评比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6.做好20xx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和高中一年级新生军训工作,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落实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运动、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和特色体育兴趣小组活动。

7.继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营造美好的办学环境。进一步巩固“五创联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成果,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六化”建设,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继续开展“争做文明使者我为城市添彩”“发展我成长城市文明我先行”等活动,积极参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

8.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扎实推进中华经典诵读行动。

学校教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花的学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赏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汪:狂、劈:臂

3、读读写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6-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8-10):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部分(1-2)。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1)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②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③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①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②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③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④“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部分(3-5)。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①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②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部分(6、7)。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①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②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③“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④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⑤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部分(8-10)。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①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②“那儿”是指哪儿?

③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④在作者看来,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学校教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裳”等生字,会写“荒、舞、够、臂”等字,理解“润湿”“碰触”“狂欢”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3、会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这句诗吗?你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泰戈尔,印度著名的诗人。(课文后面有资料袋,生可自主积累)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另一首优美的诗歌--《花的学校》。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师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师出示田字格,引生认真观察并牢记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汪--狂劈--臂

C、注意这些字的结构:

“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宽点;

“舞、猜、臂”字横画较多,要注意书写均匀。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荒野、口笛、狂欢、簌簌地、衣裳、双臂、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荒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簌簌:文中是指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本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想象了哪些事物,它们是什么样的表现?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诗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5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放假了。

第三部分(6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复述本诗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a)句: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b)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a、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b、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3、指导学习第六段。

A、教师范读。

B、小组内交流下列问题。

a、“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一句说明了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c、“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句话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七至九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花孩子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真可爱

学校教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花儿朵朵》。

2、能简单地学跳彝族传统舞蹈——摆手舞,并能跟着音乐伴奏有节奏的表演跳。

3、能准确地根据节奏使用打击乐器——手串铃为歌曲进行伴奏。

4、通过创设情境,搜集教学需要的详实的材料,让学生知道彝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掌握节奏,学生尝试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跟着歌曲伴奏表演彝族摆手舞。

3、并准确的按节奏使用手串铃为歌曲进行伴奏。课前准备:手串铃若干,ppt,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在我国的西南部呀,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彝家山寨去走一走,逛一逛,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出发吧!起立。

1、生随着老师边听音乐边律动

师: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来到了彝族的山寨,这个是我们彝族人民住的吊脚楼,彝族的人们身上绣满了花鸟鱼虫,它们代表吉祥,头上和身上呀也带满了漂亮的银饰,姑娘们穿着长长的彩色的摆裙,在舞蹈,她们喜欢演奏乐器,能歌善舞,快看,这个山寨的人们啊,在跳起舞来欢迎我们呢。

2、播放音乐伴奏,师随着音乐舞蹈

师:他们想邀请你们一起加入舞蹈的队伍当中,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起立。

3、学习彝族摆手舞

师:刚才大家做的还不错,先跟老师一起来学一学他们最有名的摆手舞,我们先来学脚上的动作,左右左踢,右左右踢,你们真聪明,小手的动作要怎么做呢,刚才老师怎么做的,下上下上,把你的小胯动起来,好我们一起来做做看,真棒,牵起手来,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舞蹈,加入他们的摆手舞当中。第二遍时将手举到头顶再跳一次。好的轻轻地坐回座位。

二、游戏接龙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

师:刚才我们舞蹈的时候,听到彝族小朋友唱到什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播放花儿朵朵)

师:你听到他唱到了什么。生答

师:听听看他们说了什么呢(老师打响板念歌词,出示歌词)。能不能用接龙的方式,老师来说红色的部分,你们说蓝色的部分,可以吗?我们试试看。(响板伴奏)

师:自己可以试试看吗?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念一念。

2、学唱旋律

师:刚才我听到有些小朋友都忍不住跟音乐唱起来了,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它的名字叫《花儿朵朵》,它是根据彝族的民歌改编而来的一首歌曲,那下面我们就用“请你跟我这样唱”的游戏来学唱这首歌的歌谱,老师先唱,你们听好钢琴,跟着老师来唱。(PPT出示旋律图谱)(师先,生后)

师:好的,这次你们自己试试看好吗?(教师钢琴伴奏)

3、指导学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仔细听一听老师演唱的两种声音,你觉得哪种声音更适合演唱这首歌曲?(第一种用缓慢优美的声音,第二种用活泼轻快的声音)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声音像小皮球一样,特别有弹性,而且老师唱歌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啊?生:开心

师:那你能不能用小皮球一样有弹性的声音,带着开心的笑容来唱一唱呢?

4、填词完整演唱

师:我们加入歌词来试一试吧!

师:恩,你们唱的真不错,彝族的小朋友们呀也唱起歌来了,让我们听听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记号,我们在上学期学过,谁还记得它的名字?生:它叫做——反复记号。师:反复记号的作用是?生:从头到尾反复唱一遍。

师:你们自己可以试试看吗,注意声音要像小皮球一样有弹性。师:准备好了(生唱师伴奏)

5、给歌曲加入衬词

师:唱的不错,那下面听听看老师在歌曲当中加入了什么?师:我加了什么在里面?生:“嘿嘿”的吆喝声

师:这个“嘿嘿”叫做衬词,老师加了衬词在里面,在哪些地方加的呀?(出示衬词“嘿嘿”的位置)

师:在每一行最后两拍,你们可以试试看吗?

师:真棒,看你们这么想唱,我们女生唱歌词,男生来唱衬词。(第二遍交换。)

三、学习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过渡句:老师觉得你们配合的真的很默契,你看,彝族的小朋友们都开始奏乐欢迎咱们了。我们来看看他们喜欢奏的乐器是—铃铛。今天老师就用手串铃来模仿演奏铃铛的声音,注意看铃铛的节奏是怎样的?

1、师用手串铃边唱边伴奏。

2、请生来用手串铃为大家伴奏。

四、听赏彝族民歌《快乐的啰嗦》

1、听《快乐的啰嗦》,生随师律动。

师:在欢快的歌声中,快乐的演奏中,我们来到了彝族最热闹的一个山寨,这里的人们呀,正在庆祝他们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请你们听一听,在火把节上他们演奏了什么音乐?这段音乐你熟悉吗?(《快乐的啰嗦》)师:这段音乐你熟悉吗?生:花儿朵朵

师:你的小耳朵真灵,那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是花儿朵朵的旋律,它的速度变的?(变快了),人们的心情仿佛也越来越开心,在节日的狂欢中也越来越激动,除了速度变快了,还有表演形式由原来的歌唱变为了(乐器演奏)?那你有没有听听看,花儿朵朵的旋律在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次?让我们再来仔细的听一听,在这段音乐中找出答案,轻轻地跟在后面唱一唱,数一数,准备好了。

2、加入律动激发热情

师:老师觉得呀,你们说的是对的,因为我们这六次音乐呀,每次演奏都有变化,第一次和第二次音乐演奏的时候在中间,第三次第四次音乐变高了,第五次和第六次音乐变低了,如果按音乐音高的变化,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部分,那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摆手舞来感受一下这个音高的变化。

师:还记得摆手舞是怎么做的,就光做手上的动作,(回忆做)那音乐变高了怎么做,把手举高,变低呢,我们跟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你们表演的真棒,刚才我们舞蹈的这段音乐呀其实是选自彝族的一首乐曲,名字叫,快乐的啰嗦,啰嗦在彝语里面表示彝族,快乐的啰嗦就是快乐的彝族的意思。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是这首快乐的啰嗦里的第一部分,这首曲子总共有三部分,请你再来听一听,还有没有和我们第一部分相似的音乐出现(播放乐曲,生随师边欣赏边做律动)。师:有没有找到?生:第三部分

师:这第三部分音乐跟第一部分音乐比起来,速度变得怎样?生:速度变快

3、听赏《快乐的啰嗦》,随师律动。

师:小朋友们的耳朵可真灵!接下来就请你跟我再随着音乐动一动吧。

五、小结下课

师:你们表演的真棒,仿佛让老师也置身于热闹的火把节里,今天我们在彝族歌唱舞蹈还奏乐了,你们玩的开心吗?彝族的小朋友们说了,下回还欢迎你们来彝族作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和他们说再见吧!

大学教学课件


大学教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和”字说话。

3、从有趣的故事中体会,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学习。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学会用“和”说话。

一、导入: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你参加过那些比赛?结果怎样?今天我们学一篇与比赛有关的课文,自己去读课文,看看说的是什么,好吗?

二、读文。

1、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出记号。

2、同桌合作,互相纠错。读通课文。

3、师生以高低音合作读,扫清朗读障碍。

4、生听录音轻声跟读,体会语感。

5、交流收获,师生共同释疑。

6、检查实读情况。分小组自愿读,课内评议;指名读师生评议。

三、理解课文。

1、出示图。

指导学生观察,

提问从麻雀、兔子、青蛙的样子看,你认为它们在干什么?

2、它们是怎样商量的?听师读课文,同学们想。按课文开头的话各说一句话。

3、师出示三个句子,同学们齐读,分析麻雀为什么要比飞?兔子为什么要比跑?青蛙为什么要比游?

分组讨论,分别提问。

4、师小结:正因为如此,它们都想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比短处,这样才能自己获胜。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时候吗?你认为这样做好不好?学生讨论回答。

5、它们的意见得到了别人的同意吗?(没有)所以它们怎么办?要求用原句子回答。它们争得没完没了。

6、“没完没了”是什么意思?试用几个类似的词语来回答。

7、这时小猫来了,(出示图)它帮它们出了个什么主意?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小猫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男生读小猫说的话,边读边想,讨论回答。

启发:小猫为什么叫麻雀去找大雁比飞?兔子去找羚羊比跑?青蛙去找小鱼比游?

小结:因为它们的力量相当。在比赛时就要找力量相当的去比,这样才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四、总结。

我们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善于去发现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找到差距,从而不断进步。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弄清楚了课文内容,说说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读文识字。

1、生点读课文,画出生字拼读。

组长组织识字、组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字形。

交流汇报识字方法。怎样记住不认识的字?师引导学生用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字。归纳识记方法。

识字比赛。师举生字卡片,学生分小组抢答比赛,看谁认得准,认得多。

4、生提出自己感觉难记的字,大家交流讨论识记方法。

三、写字。

1、出示生字卡:“比”、“兔”、“棵”、“咱”、“完”、“这”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咱”在田字格中的左右上下位置。

3、师范写,学生跟着数空。

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5、在文中给下列字找朋友。

如:比―――――比赛兔―――――――棵――――――――

咱―――――完―――――――这――――――――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大学教学课件(篇2)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1.教师搜集课文中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1.自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3.再读全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一些枝节问题,留下主干问题,作为引导体会感悟课文的主要线索。

1.自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发现:你觉得这些花儿最奇特的是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

2.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方法:

(1)课件出示:

学生读句子,比较,讨论。(上下旬都是写“花开了”,但是第二句直接说,显得单调、干巴、无趣)

(2)课文中写“花开”的句子还有哪些?请在书上找出来,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来,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含笑一现”)

4小练笔: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改写“午时花开花了”和“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再人情地朗读全段。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3.练习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体会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左右、往往”等词语的准确。

5.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6.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1.朗读课文最后―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2.“我来做”:你们也搜集了各种花儿在24小时内的不同开花时间,如果让你把这些资料展示给他人看,你想采用怎样的方式?

3.学生、师生自由组合,动手设计。

4.展示作品,共同评价欣赏。

本课时设计的重点和特点在于通过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不同句式表达的效果。它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

一是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语言表达形式的学习。我们的中段教学,教师往往重课文内容轻语言表达形式,这种倾向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而重视语言表达形式的学习又不能孤立地进行,最好的方式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适合的语言材料随文学习,及时实践运用,这样效果比较好。

二是对文本的感悟应该重视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而体会关键词句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形式。本教学设计的两次比较都恰当地引导了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句式表达的特殊效果,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

大学教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 9 个生字 。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积累语言,有所感悟。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根据本文诗句的格式仿写、续写。

重点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2、根据本文诗句的格式仿写、续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感铺垫 1、孩子们,你们想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吗?(播放视频)故事听完了,有谁知道马良的这支笔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呀?(指名说) 2、师:你听得真认真!马良啊就用这支神笔帮助了很多很多的人,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想有一支这样的神笔吗?(生:想) 3、师:有一个小朋友啊,也想有一支神笔,她要用神笔画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

(出示课件:师读,配音乐) 4、师:孩子们,刚才我读的这篇课文就是今天要共同学习的第 10 课《假如》(板书课题)。

师:一起读读题目(注意读出诗意)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师:这篇课文是一首小诗,那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读读这首诗呀?(生:答)想就拿起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开始读吧!读完的小朋友就可以坐好了。

2、师: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不知道上节课所学的词语宝宝你们还认识吗?(生:答)那好,下面请一小组的同学开火车读词语。

(课件展示词语:寒冷 袭击 觅食 哭泣 快乐 叹息 饥饿 谷粒 双腿 不幸) 3、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棒啊!表扬自己!现在请大家认真地看看课文,比较一下这四个小节,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呢?一个小朋友有发现了,好多个小朋友有发现了,谁愿意来说说。(生:答) 课件展示: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4、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生齐读)我想问问同学们真的有神笔吗?(生:答)没有,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什么呀?(生:想像)那你有过想像吗?(生:答) 5、那这句话你能不能读得让我们感受到你是在想像着能有一支神笔呀?(生:答)能啊,谁愿意读读。(指名读) 6、好,现在同学们听老师来读读,你觉得哪一种读法更容易把你带入到想像的世界中去,听好了,(第一种,第二种) 7、第二种啊,那跟着老师来读读好不好(指名读)对了,如果在假如的后面稍微停顿一下,让我们觉得好像在思考什么就更好了,再试试吧!(齐读)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那么小作者有了马良的神笔要帮助谁呢?(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出示图画(神笔,小树,小鸟,西西)

谁能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小作者用神笔帮助谁,谁,还有谁?(指名回答) 3、说得对,让我们先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帮助小树的吧!(出示第一节) 学习第一节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课件展示第一节内容)孩子们,那你们知道小作者是怎样帮助小树的呢?(板书:太阳 云朵)那小作者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呢?(用课文的语句回答) (解释:袭击) (2)师:寒冷的冬天来了,大雪纷飞,你觉得小树受到了怎样地袭击呢?(课件展示)(指名回答) (3)(课件展示)孤零零的小树站在外面被北风吹着,被雪花打着,冻得它浑身发抖。孩子们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树,你现在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呀?(指名回答) (4)孩子们你们说的小作者都听到了,所以小作者说(课件出示:我要给窗前----白白的云朵。师指导读这句诗。)好了,有了小作者的帮助,大家快看(出示课件)金色的太阳,白白的云朵,小树呀它得到了温暖。它挺了挺腰,伸了伸胳膊,摆了摆头,多快乐呀! (5)小树变得快乐了,那小作者心情怎样?(很快乐),我们的心里(也很快乐)就让我们快乐地读读小作者的美好心愿吧!(指名读——齐读) (6)有了小作者的帮助,小树变得快乐了,那么小鸟和西西,小作者又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呢?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男同学来读第二小节,女同学来读第三小节。(教师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节:

(1)小作者是怎样帮助小鸟的呢?你们知道吗?(生:谷粒)(课件出示第二节诗) (2)那么小作者为什么要给小鸟画谷粒?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课件出示第二节诗),(解释:“觅食”) (3)如果现在你就是饿坏了的小鸟,在等妈妈找食回来,你在窝里饿得喳喳地直哭,那你会喳喳地说什么呀?(指名回答) (4)假如我们看到了小鸟,你愿意帮助它吗?愿意关心它吗?请把你对小鸟的爱护和关心读出来吧!(学生推荐读,你们最想谁来读?谁能读得更好呢?(指名读)我们拿起书一快来表达出对小鸟的爱——齐读)(师指导:带着想像的翅膀去读) 学习第三节诗 (1)得到大家的帮助以后,小树和小鸟都变得开心起来,那么小作者又要用神笔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什么了?(板书:好腿) (2)对呀,西西没有一双健康的好腿,他不能和我们干什么?(一起跑步、一起跳舞、一起做游戏)他只能坐在哪儿?(指导读)哎!他多痛苦呀!可是现在他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可以和我们一起赛跑、可以和我们一起打球,还可以和我们一起干什么? (3)看到西西这么快乐,大家开不开心?(生:开心)好,女生来读读第三小节,表达出对西西的祝福吧!女生读得真有感情,把对西西的祝福融入了朗读中,我看男生们也跃跃欲试了,那你们也带着对西西美好的祝福来试试吧。(课件展示第三小节) 四、自主积累,提升情感 1、小作者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空前的小树画了个金色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 2、小作者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生:答)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课件展示)(感悟文末的省略号)对,小作者还有很多很多的愿望。

3、他没有给自己画漂亮的衣服,也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而是用神笔帮助我们身边的植物朋友、动物朋友,还有人类朋友。那么小作者觉得快乐吗?(板书:帮助别人就是快乐

自己)假如你也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要给谁画什么呢?你能用上像我们小作者诗一样的语言来说说吗?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展示: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画( ),让( ) 4、你们和小作者一样都是很有爱心的孩子,接下来带着你们的爱,带着你们的祝福,再来读读这首小诗好不好?(学生站起读)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齐读) 【结束语】(课件展示)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假如老师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善良的小朋友画一对翅膀,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情,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五、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外阅读儿童诗,准备召开一次诗歌朗诵会。

大学教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写好“里、她”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识字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性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吗?”

2、指名学生简单介绍自己见过的大海。

3、“你们想不想知道晚上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海睡了,我们不要打扰它,应该怎样读?再读题目。

[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伊始应充分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引导学生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对“夜晚大海是怎样的”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在一片蔚蓝的大海上,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月亮悄悄地升起,星星也眨着眼睛,大海慢慢地平静下来,你听——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录音,配上轻轻地潮声。)

师: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

3、扮演小老师,同桌互读,正音。

4、检查自读情况:

(1)朗读抢答赛:

带拼音读字词:夜、风儿、抱着、睡觉、里、背、浪儿、她、闹、大海、鼾声、那、明月。

(2)摘星星游戏:(每颗星星背面都有一个小秘密,摘到的同学要很有礼貌地把这个秘密请大家跟你一起说。)

(3)给生字宝宝找朋友。(如果朋友找对了请你一起读;如果找不对,请你来帮助他。)

[生字的出示,字音的解决都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中进行,孩子们不再认为学习生字是负担。]

三、识写生字,合作交流

学习“里”、“她”。出示相关电脑课件“里”、“她”字。

1、小组讨论你怎么记字形?

2、小组派代表说。

3、书空,按笔顺描红。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注意写字姿势,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字。)

四、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过渡:生字宝宝回到它们的家课文里了,这一回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呢?

2、师: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说的你都明白了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学生质疑:

(大海睡熟的鼾声是什么样的?)

(那轻轻地潮声是什么?)

(风儿不闹了是怎么样的?)

(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大海妈妈怎么能抱住它呢?)

……

4、学生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5、朗读比赛:

在课文中挑选你们最喜欢的一句话,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男女赛读、评价)

6、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7、师:刚才我看到一些同学带上了表情和动作来读,真可爱!现在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喜欢哪一句,就表演读哪一句吧。

(学生表演读;学生评一评)

8、做配音游戏。(四个人一个小组,一个同学负责读课文,另外的同学配上风声、浪声、鼾声。)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朗读时感情投入。]

五、启发想像,升华情感

1、大海妈妈甜甜地睡着了,她会梦见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3、小结: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想象、自己描述,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表达思维成果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创新力。]

六、课后活动

拓展延伸我认识的大海。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等贴在展板上,互相交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标理念:

本课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并涉及到一些自然常识。一年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读课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展开想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创设了夜晚大海的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大学教学课件(篇5)

教材简说:

大自然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在自然界里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学习的知识,普通的石头里也有着属于他自己的秘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这篇课文语言简洁易懂,内容学生也会颇感兴趣,以对话的形式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对于化石的理解,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下关于化石的相关知识,课文基本上大部分内容就是两人的对话,因此朗读的重点可以放在川川和叔叔之间的对话,从对话中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这书上有什么?书有什么用处等等问题。

学生的心中对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充满了兴趣。他们也常在发问为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这种发问的精神,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文字形式: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测试题形式:

1、抽写:趴下、埋没、地质、陆地、岩石、印象、刨根问底、钢铁

2、用“就像、有,有,还有”各说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识字:指导学生利用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难记的字:勘、痕、厚。

写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抓关键笔画把字书写正确、美观。难点是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质、厚、底”,抓住关键笔“竖撇”写好字。

初读:把课文朗读正确、通顺、流利。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字卡

(2)学生预习:勾画生字;朗读练习;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尽量想办法解决。……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孩子们,喜欢爬山吗?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登一座神奇的山峰。爬山之前,让我们先做好准备,请同学们先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了以后,再请小组长利用字卡采用自己组喜欢的方式组织学习,目标是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长利用字卡组织集体认读、开火车读、抢读等,同时指正字音。)

老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字音值得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我提醒大家:“勘”是前鼻音,“勘”……(全班跟读:“勘”)

学生:我提醒大家:“册”字是平舌音,“册”……

……

老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这些生字齐读一遍,特别注意读准刚才小朋友提醒的字音。

(学生齐读)

老师:小朋友字音都读准了,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我们把这些字记得更牢呢?

学生:“岩、宝、册”我早就认识的,比如“册”字,就是我们语文书封面“二年级下册”的“册”;“勘、煤、刨、厚”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比如“堪”用“甚至”的“甚”加“力”;“痕、刨、底”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比如“痕”,把“很多”的“很”,双耳旁换成病字框;……

老师:还有不一样的识记方法吗?

学生:……;“刨、趴”是形声字;“印、册”我用“想象”的方法记,比如“册”字,横着看,我把它看成一册厚厚的书;……

老师:其他同学也说说,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我觉得“厚”最难记,我用想象的方法记,一个孩子盖着厚厚的被子在睡觉。

学生:我觉得“痕”最难记,我把“狠”的反犬旁换成病字框。

学生:“痕”还可以用“恨”字来换,把竖心旁换成病字框。

学生:我觉得“质”不好记,我用笔画加熟字的方法记,横撇、竖撇,加“十”和“贝”。

……

老师: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同学可以利用下课时间再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接下来我说你找,考考你是不是都会认这些字了。准备——

(学生把字卡稍作整理)

老师:“勘探”的“勘”

学生:勘、勘、勘,“勘探”的“勘”(学生找出相应的字卡,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找对)

老师:“脚印”的“印”(“刨根问底”的“刨”;“波痕”的“痕”;地质的“质”;一册书的“册”;厚厚的“厚”;岩石的“岩”;“宝藏”的“宝”;海底的“底”。)

……

老师:刚才老师说的词语都在“我会认”山上,认认,你能读好吗?看看我们能不能登上这座山。

出示幻灯:

勘探、脚印、刨根问底、波痕、地质、一册书、厚厚的、岩石、宝藏、海底

(课件出示“我会认”山峰,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屏幕上,小组领读,全班跟读。)

二、指导书写“册、岩、宝、质、厚、底”。

老师:小朋友都把字词读准了,真棒!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把这些生字书写正确美观,开始攀登“我会写”这座山,有信心吗?

出示幻灯片:“册、岩、宝、质、厚、底”

(继续攀登高山,学生兴趣浓厚)

老师:有哪些生字呢?大家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

老师:认真观察,从结构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了“册”是独体字;“岩、宝”是上下结构的字;“质、厚、底”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老师:眼睛真亮!接下来,让我们先来学习写好这三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把它们书写正确美观要注意哪些笔画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认真观察,把每个字的关键笔画描出来,等一下再来交流。

老师:谁来汇报,你描了哪些关键笔画?

学生:“质”起笔是短撇,不能写成横,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厚”起笔是横,和“质”不一样,“子”的横钩压横中线,最后一笔横要长些;“底”起笔“点”在竖中线,这一横(第六笔)压在横中线,底下这一点不能漏掉。

老师: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好!老师也描了关键笔和小朋友们交流。我觉得要把这三个半包围的字书写漂亮还要特别注意“竖撇”这个关键笔,先竖再撇。(老师在投影仪下边说边描)大家一起书空一遍。

老师:看看,哪个字不好写,需要老师给大家范写的。

学生:“厚”

学生:“底”

(老师范写、学生练写两遍)

老师:“册、岩、宝”三个字,你们觉得要注意哪些关键笔呢?

学生:“册”也有两个“竖撇”,最后一横要长些,而且压在横中线上。

学生:“宝”下面是“玉”不是“王”,点不能漏掉。

老师:这三个字比较简单,请同学们自己写一写。

老师:写完了,请同学们对照课文里的范字,看看哪些字你最满意,画上红旗。不满意改改!同桌也互相夸夸,送上笑脸。

老师:哪个小朋友认为自己进步最大,把作业拿上来给大家瞧瞧!

(指名上台展示自己的作业。)

老师:自己评完自己的作业,也得到同桌夸奖的还有谁?(学生举手)

老师:真棒!这么多同学这么快就把生字写完而且得到同桌的夸奖。接下来我们要爬这座最高的山,(出示幻灯“我会读”山峰)你们怕不怕?

学生:不怕!

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注意力集中到了“我会读”的要求上。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整体感知全文。

老师:请小组合作把课文读一读,要求把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学生先自读,再转身四人小组合作读——齐读或分段合作读)

老师:这三句可是这篇课文中最难读的句子,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好它们?

出示难句检查:

①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②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③岩石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zàng)!

四、师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老师:看来,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今天我们还成功地登了三座高山,说说你还收获了什么?

学生:我认识了许多生字词朋友,还学会了六个字的书写。

学生:我能把课文读通顺了。

学生:我知道了为什么岩石就是“一本书”。

老师:那么,你们下节课还想收获什么?

学生:我想学习把课文读好听。

学生:我想知道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学生:我还想学写新的生字。

学生:我想知道陆地为什么会变成大海,会变成高山?

……

老师:好!下节课老师再安排三座大山让小朋友来攀登。今天回去后,还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作业:(1)认真完成语文书p86课后“我会填”,组词开花,先找规律再填;(2)和同桌一起把我们今天学习的六个生字再认认真真的书写两遍!比一比,谁写得好!大家能做好吗?/好了,川川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

一、导语:

孩子们,喜欢读书吗?快告诉大家,你最近几个月都读了那些好书?看来大家读的书是种类繁多,老师相信大家一定都会有不小的收获。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书中有丰富的知识,它可以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老师希望咱们同学继续坚持下去,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这节课咱们要继续和川川一起来读懂这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齐读课题

二、巩固生字词:

孩子们,在第一课时我们已经对这篇课文作了初步了解,并且学习了生字词,课下老师也布置大家复习过,那咱们现在还是老规矩————字词大过关。拿出本子,老师抽一个你们写一个。

趴在、埋没、地质、陆地、岩石、印象、刨根问底、钢铁

(揭开黑板上的生字词)孩子们,老师已经把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也做了特别的标记,对照黑板自己批改,错的地方在旁边订正,同时在课后的生字表中打上三角做标记,以后再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全对的同学自己打上对号,继续努力。

三、深读解疑:

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1页,上节课咱们从川川和叔叔的对话中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老师特别想和大家合作读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好吗?我是地质勘探队员,那你就是谁?再请一位同学读旁白。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儿有问题问。

咱们挺有默契,合作的不错。

这本最大的书是什么?———岩石(板书)你也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它记在书上,这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岩石书和咱们平日里所指的书一样吗?所以题目中的书带有引号。

你从哪句话知道岩石就是最大的书?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黑板出示这句话)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

你真了不起,不但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更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把句子中的!和?都读出来了。哪位同学愿意学着他的样子再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岩石和书有什么相似之处?

—————岩石是一层一层的,书是一张一张的。岩石厚厚的,我们的书也是厚厚的。

现在,你能用“就像”来说这句话吗?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同学们,你看咱们通过读书明白了岩石就是最大的书,并且还会变一种句式来说。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来一点也不假。来孩子们,就带着咱们的理解齐读这句话。

真没想到,岩石也是一本书,可是你们看,我们读的书里有字有画,这本岩石书也有字有画吗?

请两位同学来读读5—8小节,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你们俩读的非常投入,孩子们岩石上有字吗?有些什么字?

出示“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恨;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谁愿意再为同学们读读这句话?

“它们”在这段话中指什么?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在文中划出来。

————雨痕、波痕、矿物

孩子们,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没见过

那咱们猜测一下、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圆形的

—————是长时间下雨留下的痕迹。

大家听说过“水滴石穿”这个词语吗?雨水长时间打在岩石上就会留下痕迹。

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到网上查查,一定可以看到他们的庐山正面目。

这些雨痕、波痕、矿物就像文字一样,告诉了我们许多的知识,那咱们更要好好读读这句话。

师当川川问。男生读、女声读。

岩石上有画吗?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黑板出示)

原来岩石上有这么美的画呀,谁再给同学们读读这句话?

你发现没有,这句话有个句式咱们以前学过,有———,有————,还有————。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岩石上画有什么?树叶、小鱼、贝壳

这些画与我们平日里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吗?

————没有生命、没有颜色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化石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3页的资料袋,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试想,叔叔在山谷中突然发现了这些化石,心情会怎样,谁愿意扮演叔叔高兴地把这些画介绍给川川。

原来岩石书和咱们平日里读的书一样,有字有画,让我们快用书上的语言告诉川川吧。

男女生合作读5—8小节。

咱们平日里读书,通过文字和图画,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岩石上的字和画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引导学生读第十小节

通过岩石上的字画,我们可以推断出这里发生过地壳运动。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向大家熟知的珠穆朗玛峰一样,曾经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大自然是神奇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它、读懂它,不知道叔叔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

请两位同学合作读11—13小节。强调藏字的两种读音。

孩子们,其实不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老师这有一个小故事,相信大家听后会有更多的收获。

绿色情报员

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色情报员。

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去,就被小桃树拦住了。

“你能干什么?”燕子问。

“我能预报农时。”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农民伯伯就得忙着种谷子。”

“好,算你一个。”燕子说。

小燕子飞过一片胡杨树林,胡杨树叫住了她。小燕子问:“你有什么本领?”

“我能报告地下水。”胡杨树说,“不信,顺着我的身子挖下去,准能找到地下水。”

这时,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报名当土壤化验员。”

小燕子有点儿弄不懂,篦子草说:“我们喜欢长在钙质土壤中。”“噢,原来是这样。”小燕子话音刚落,那边的蓝玫瑰又说话了:“我也能做情报员,我的脚下就有铜矿哩!”

“花朵能报矿?”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记下,“还有什么花有这种本领?”蓝玫瑰花说:“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兴极了。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识呀!

课下,我们可以继续查找大自然中的语言,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像川川一样多问一个为什么,学好眼前的这些书,相信我们也一定可以实现我们的理想。

板书设计:最大的“书”

岩石

字画

大自然的语言

教后反思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讲述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

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把朗读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对话上。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和“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三句话。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悟出句子的含义。

整堂课下来,感觉自身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遗憾,同时在听取其他同事的课后也学到了很多。

自我反思:

1、自身调节课堂的能力不足,课前没有充分的备好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的评价单一、无力。

2、整堂课学生的读书热情没有被调动起来,读书环节的设计有些乏味。

3、在课堂上教师的语速过快,源于教师本身的情绪没有调节好。

4、最后的阅读补充处理的不是很得当,可以让学生交流听后的收获。

收获:

1、蔡老师的课堂清晰、明了,实效性很强。

2、蔡老师在理解“刨根问底”这个词语时,请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川川是怎样的孩子,同学们用了“勤学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等词语,用换词的方式很好的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3、最后,老师提供的网址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源。

大学教学课件(篇6)

一、谈话导入:

板书:书

师:大家平时喜欢看书吗?(“喜欢”)

最喜欢看什么书?(学生畅所欲言)

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地爱读书。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一本好书,就象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能带我们环游世界,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今天,咱们要和一个叫川川的小朋友一起,去读一读《最大的“书”》。

二、初识生字,合作交流。

1、自己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如果碰上了不认识的生字宝宝,就作个记号,可以向身边的人求助。(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2、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在预习的时候已经标好了自然段,圈出了生字宝宝,学习习惯真不错!这样吧,把你已经认识的生字宝宝介绍给四人小组里的小伙伴,并且告诉他们,你是在哪里认识它的。(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识字情况。)

三、识记生字,游戏巩固。

刚才很多同学大声地介绍了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宝宝,咱们现在把这些字宝宝请出来和全班同学见面好吗?你想请谁出来?大声地叫出它的名字!(根据学生的发言调整以下三个环节的顺序)

(一)形声字:

1、这一课还有哪些形声字呢?找一找。(教师板书形声字)

2、能读准确吗?开火车读卡片,扩词训练。

(二)会意字:

1、看见形声字宝宝和同学们见面了,有几个字宝宝呀,也想快点出来。(生字卡片一起出示会意字)认识它们吗?

2、(学生争相举手)这么多同学认识它们,那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你根据每个字宝宝的样子,编一个小故事或者用形象记忆法让我们迅速地记住它们,能做到吗?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会开动脑筋!(谁的办法好就给该组贴上一颗“智慧星”,星星上写着这个字。)

(三)陌生的字:

1、还有几个顽皮的字宝宝老是不肯出来见我们,平时它们也很少跟我们打招呼,是哪几个呢?我来叫它们的名字,请你在手中的生字卡片里面找出来,并且象我一样,把它读三遍。

2、全找出来了,真棒!用你手里这几张卡片,和你的同桌开火车读一读。

3、这些字宝宝跑到老师的转盘里躲起来了,想抓住它们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抓得准,在课文里找出它藏在哪个句子里,读出来。(读的好的组贴上一颗“朗读星”,星星上写着这个字)

这么多生字全都认对了,看来同学们识字的本领又提高了,咱们最后一次和他们打打招呼吧!(齐读一遍生字)

大学教学课件(篇7)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默读课文,了解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搜集关于宋庆龄和孙中山的一些故事或者其他资料。

1. 齐读课题,了解这次试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它与众不同的意义。

2. 师生共同交流资料,对课文中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进行初步了解。

1. 自读课文,标出各段序号。

2. 按“试飞前”“试飞”“试飞后”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1. 自己学习第1~15段,了解孙中山、宋庆龄、杨仙逸和黄光锐这几个人物和这次试飞的意义。

2. 自己用符号勾画出描写宋庆龄外貌、神态和场面的地方。

3. 师生互动学习交流。

4. 找出宋庆龄这样勇敢的原因,勾画出来并读一读。

5. 老师指导对话朗读。

6. 理解关于描写宋庆龄外貌的词语,体会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1. 自读第16~18段。找出描写宋庆龄微笑的句子,并读一读。

2. 勾画出描写飞机进行特技表演的词语,读一读。

3. 谈自己的体会。

4. 老师指导学生读好第18段,通过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 自己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6. 试背第18段。

7. 从写作的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完成课后第2题。

1. 自读课文,找到与前面照应的宋庆龄亲自参加试飞的原因。

2. 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

1.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自己学这篇课文的感受。

3. 完成课后第1题。

大学教学课件(篇8)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上一节课学过的生字。

二、答疑解惑

1、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川川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看看他问了哪些问题。

2、默读课文,用“————”划出川川提出的问题。

3、交流“”谁和大家交流一下。

4、我们可以看看提示语,想象川川的表情、神态来读好川川的问题。自己先练练。

生逐句读,师逐句评价:

1看,你奇怪地问了。

2你把问号都问出来了。

3你还皱着眉头呢?

4接着问。

5你问得真认真。

像这样一个接一个地问就叫做——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问清楚。近义词:最高温度、刨根问底、寻根问底)

5、指名读对话。出示课件读(28页开始)。

(1)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读出高兴、自豪)

(2)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层厚厚的书吗?换一种说法。

(3)设计练习: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迹叫(波痕)泪水流过的痕迹叫(泪痕);受伤了,皮肤上留下了(伤痕);伤口愈合了,但留下了伤疤,叫(疤痕);车子在泥地上走,留下的叫(车痕);“痕”就是事物留下的印迹。

6、印在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说明了什么?自读10自然段。

7、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自读12自然段。

三、总结

1、你觉得川川是一个怎样的人?

2、我问你答:地质勘察队员是干什么?刨根问底什么意思?最大的“书”是什么?最大的“书”上写了什么?川川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大自然中还有那些书?(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的高高,明天准时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大树如果被砍刀,你会把年龄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若果调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啊,这是妙不可言。桃花一开,农民伯伯就开始播种谷子。顺着胡杨树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篦子草的土壤有钙质土壤。蓝玫瑰脚下有铜矿。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在珠穆朗玛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推知这里曾是大海。在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积累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得阶梯。——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课前预习早知道: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别埋起来,死后就不会腐烂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了化石。人们根据找到的化石,可以知道古代动植物的情况。恐龙就是这样的例子,科学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就发现了恐龙的化石。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是在云南省出土的。

大学教学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积累关于大雁的一些科学常识。

2、品读课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2、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常常组成整齐的行列,划过天空,在蓝天留下美丽的诗行。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雁的生活习性。

2、大雁的生活习性,在文章中又写到了哪些内容?

三月,大雁归来;

大雁的觅食;

大雁的集会。

3、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是怎样的大雁?

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雁归来的大雁孤独的大雁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四月夜间群居的大雁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

4、再一次跳读课文,找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表明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5、请你把文中具体描写大雁的句子连缀成文,来读一读,感受画面,感受美。

三、课文探究

1,作者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来描写大雁的归来,他想告诉大地上的我们什么呢?

2、在同学们讨论发言之后,介绍《沙乡年鉴》的相关内容。

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四、课文拓展

1、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2、一行大雁乘风而起,那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看配乐图片,介绍画面(注意说明的顺序)。

3、展示、评价。

五、课后作业

1、请从课后“读读写写”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语言要生动,字数在150左右。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大学教学课件(篇10)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板书“大”。

请大声地读出来。你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板书“小”。

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提问: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为什么?(指名回答)

4.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题)

5.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有了疑问,那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6页。

2.自由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②画出自然段。③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3.检查读课文情况

4.课文里的字宝宝都认识了吗?考考你

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5.去掉拼音,打乱顺序,你还认识吗?

①这些字宝宝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去掉拼音,打乱顺序)

②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小组交流,师巡视解疑)

③考考你: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我们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有编谜语、加一加、换一换等

6.认识新偏旁:

彳(双人旁)一撇是单人,一个人,加一撇两个人

亠(京字头)高、文

忄(竖心旁)快、慢、情,都是和心理心情有关系的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过渡预设:你们真的是长大了,成为真正的小学生了。可以自己认识这么多生字了,真是了不起啊!那课文中的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呢?他到底是大还是小?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2.汇报交流: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四、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预设:“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课件)启发表达:“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x;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x。

要求:回家完成这个作业,试着说一说,再补充句子

2.总结: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课件播放歌曲《快长大》)

希望同学们回家以后,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因为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你们已经长大了。

大学教学课件(篇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一、复习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大的书》这一课,知道了我们平时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读书能更好的建设祖国。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些词语会读了吗?指名读(4名)——齐读

师:点击“刨根问底”,谁来说说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川川就是这样不停地向叔叔提出问题,我们去看看他俩都谈了些什么?

二、学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了解岩石书

1、师:打开19课,我们一起来读1-4小节,谁来读川川?谁来读地质勘探队员?

再请一位小朋友来读叙述部分。 其它小朋友有一个任务,边听边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读得真不错。从刚才的对话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岩石就是一本书。 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

师随机板:岩石“书”。

2、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这本“岩石书”呀?点击课件,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男女声比赛读——评价

三、感知“书”的内容。

1、生分角色读课文5-8小节。

师:当川川明白岩石就是一本书后,好奇心可来了,他又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下面就请两位小朋友来读读5—8小节,谁来读叔叔的话?谁来读川川话?小朋友读叙述部分。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读了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

(1)如若生回答:我知道了这书中有雨痕、波痕,还有矿物。 引出“字”

师概括:其实这些就是书中的“字”(师板书 字:雨痕、波痕、“矿物)。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你们太会想象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呢?

师:(师点击课件)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

师:我们看看答案吧,真棒,全找对了!看,它们多有意思啊!谁能用书上的文字来介绍一下它们呢?( 两位学生介绍)

师:真能干,介绍得非常流利。

下面谁来读读书中叔叔的话呢? 老师来当川川,读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生:“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

师:哦,你这个叔叔当得有板有眼的。 (再请一组学生朗读,一生读川川的话,一生读叔叔的话,师评价:你看,“认真”一词读得真有味道,这真是一位充满求知欲望的小男孩!)

引:这本厚厚的书上除了有字,还有什么?

(2)生:书上有树叶、贝壳、小鱼。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树叶、贝壳、小鱼)。

师: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这里的小鱼没有鳞片。这里的小鱼是死的,看不清楚。这里的小鱼是不动的,好像凹进去了。平时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平时的贝壳可不是这样的。 …… )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什么呢?(指名回答:“化石”。)

师:你怎么知道的? 对该生进行表扬

师:(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些化石呢?

生:读“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师:是呀,当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化石心情是怎样的?很激动,好,请你也带着这份激动读读发现的化石……

(3)拓展

师:孩子们,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师:(师点击课件,出示各种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

师:对!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介绍呢? (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 ) ,有() ,那儿还有( ) 哩!),小朋友先试着说一说

师:现在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师生对话表演。

师:这上面有图画吗?

生:有,你看,这儿有乌龟,有蝴蝶,那儿还有可爱的对虾哩!

师:大大方方的,挺不错。 ……

师:谁如果能一边介绍一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生边介绍边指着画面(3位)——同桌介绍师:小朋友介绍的真投入。

(4)师:川川此时真的被岩石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可不明白这些神奇的字、画,又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你的脑海里似乎出现了怎样的一幅幅画面?(师配乐朗读第10节)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描述各种画面……

师:是呀,陆地变成大海,大海又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2位)

师:把这些词放回课文中,一定会读得更好,谁来读读第10小节?请两位学生读。(师评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地壳变化的漫漫过程!)

师小结:是呀,只要研究这本厚厚的岩石书上的字、画,我们还真能探究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呢!

四、了解“书”的作用

师:爱提问题的川川还真不罢休呢,他又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

师: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生:读懂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地下的宝藏。

师:还告诉我们地下藏着哪些宝藏呢? (石油、铜矿、铁矿、天然气)

师:那你知道川川长大想干什么呢? (做地质勘探员)

师:对!这真是一位有理想的小男孩。

五、整体回味课文,引向更广的“书”。

师: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这篇课文,看,这篇课文的对话特别多,我请一位小朋友读川川的话,其他小朋友读叔叔的话,合作读。

师:现在你能明白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吗?(生说)

师:是呀,川川不停地提问题,不断的解决心中的疑问,这就是“刨根问底”!川川刨根问底的精神,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上有字、有画,读懂这本最大的书能找到地下的宝藏。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点击课件),这美丽的星空就是一本书,读懂它我们可以找到北斗七星的位置;我们居住的舟山群岛也是一本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发展历史;这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铜矿;小燕子是书,低飞时就是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这可爱的胖猪是书,它爱睡懒觉是因为它的大脑里有一种特殊的麻醉作用的物质,让它常处于昏睡状态。其实我赵老师也是一本书,我脸上悄悄出现的皱纹告诉你们我已不再年轻,我的穿着打扮告诉你们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孩子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六、做课堂作业。

1、说一说

师: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还能怎么说?(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做一做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9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