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枷锁读后感 >

枷锁读后感(优选六篇)

枷锁读后感(优选六篇)

枷锁读后感。

老师常说:读一本好书使人受益终生,当我们阅读过作者写的作品,很多想法都在我们心中凝聚。可以借鉴范文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吗?经过趣祝福小编的认真编辑以下为大家准备了“枷锁读后感”的相关内容。

枷锁读后感 篇1

总以为美在别处,后来发现美就在身边。总以为自己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才发现生活本就没有意义。总想追寻明天,回忆昨天,却忘记了今天。今天才是最重要的,不为明天更好而使今天有意义,不为昨天逝去而使今天有意义,今天的存在本生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生活。

《人性的枷锁》里菲利普的经历磨难,最终发现生活本生就无意义,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看到菲利普被残疾被爱情被友情被一切本生之外的事情束缚,然后一件件解脱释放已得到自由。每一件事都会从中看到这样的影子,年轻的时候对自己样貌不满,认为别人会用不一样的眼神看你。担心别人的眼光,要做到绅士淑女,一件事做的不好会懊恼很久,担心别人对自己态度的变化。社会用道德来束缚我们,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社会价值总凌驾于个人价值之前,破坏了这些规则,法律会来惩罚你,道德之心会让你悔恨懊恼……我们活成了什么样,是社会让我们活成了怎样的人。自我的幸福满足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真正的自我呢?

毛姆的小说总会让我有这种质问,真正的自我呢,我把她放在哪里了?菲利普发现了当下的生活和当下的美,也发现了生活就像毛毯上的花纹,每一件事都之前织在毛毯上花纹的步骤罢了,毫无意义,但是生活得继续……直到戛然而止……

枷锁读后感 篇2

【人性的枷锁】,用时32h,读完最开心的长篇小说,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畅快与明亮,心情大好,mark一下。

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开始思考一些看似无用,实则特别重要的关乎人生的问题。出生、生存、生命、工作、事业、信仰、爱情、金钱、生命的意义、理想、自由…等等贯穿一生的需求,即是追求,也是枷锁,注定这一生不会太自由…

把自己带入情景,随着主人公一同成长,见证他生命中每个重要转折点,感其所感,体会他一路寻觅,寻找生命的意义,结果却发现生命既无意义,也无必要,就像编织错综复杂的波斯地毯一样,五彩斑斓的花纹不是有意义的必须存在,只是为添加乐趣而制的精美装饰罢了…当然,要理解这样的人生本身就是很难的,我们必须要提前转换思维,重塑标准。如果说生命无意义,那我们追求的幸福是不是也是非寻常意义上的枷锁,之前,我会以过的是否幸福为标准来衡量生命的价值,可最终发现自己过的一塌糊涂,而现在,我意识到也许衡量生命价值的标准不在于此。幸福和痛苦都无关紧要,它们就像其他琐碎的细节,一同被设计到生活的图案当中,这种凌驾于生活种种意外之上的态度,让苦难啊,幸福啊,它们仿佛不再轻易能影响到我了…

这天地之间有不可计数的人,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只是无休止的劳作,既谈不上美好,又称不得丑陋。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四季更替似乎不过轮回一瞥。他们就是如此在生活中木然老去。人生是没有意义的,纵然难以接受这个观点,亦或是事实,可作者的所见所想偏偏让我不得不信。好在知道这个事实也是喜悦的。人生既已如此颠簸可怖,知道它没有意义反而使人鼓足勇气、大胆面对。一步步释然,一点点褪去对生活无谓的挣扎与戾气,认识到:寻常最为宝贵,这样就能珍惜当下,珍惜拥有,珍惜我们所能把握的一切,更能明白:生活不在别处,就在你用心体会的当下,如果又操心今天,又发愁明天,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当你过不下去的时候,自然会有出路的,用平静的心态迎接着生活的亦或是美好,亦或是苦难。这种没有对峙的顺服或许才有无穷的力量,也可带来意外的惊喜,何不就这样享受褪去满拧的枷锁带来的舒畅呢?

关于孤独。这一生都在寻找爱的人,爱自己的人,可能怕孤独吧,说起孤独,就像说起羞于启齿的疾病,看不见症状,却足以搅乱人心,发作的时候,就惯性向外寻求帮助,想混迹人群被人认可,想暴露群体被人欣赏。殊不知,要想根治孤独,还得向内和解,像外发现是噬心的枷锁,向内自省才是放过自己的唯一出路。慢慢地,孤独都成了奢侈的享受,也就不再受其累,一个人,一条路,一心一意完成朝圣之路…

生活的一切事情毫无道理可言,甚至没有规则亦无序,既然已经获知人生的最终归宿,那么如何快乐地活在当下,就成了生活的现实意义,而就如何活,才能不辜负,依然要通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这些追求势必会涉及世俗、伦理、道德…以及欲望等,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人性的一道道枷锁,每每突破,确切说是释然,就会迎来真正的喜悦与平和,也会离真正的生活越近一步。所幸,这一生都在一边开启枷锁,又一边突破樊笼的循环里可谓挣扎,亦可谓享受,毕竟俗世的生活总有瑕疵,本无美丑,只有真相。

人性有多坚强,就有多脆弱,很多时候都在两个极致中来回奔跑,因不满自身而开始寻求改变,终究会在这件事上得以最大的释然,像作者说的他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残疾,尽管正是因为它,生活才变得如此艰辛。瘸腿让他的性格扭曲,可也赋予他内省的能力,让他能因此而自得其乐。倘若他的肢体是健全的,也许就不会对美有如此独到的鉴赏力,不会那样热烈地崇尚艺术和文学,也不会因生命百态而兴致勃勃…我们,也是一边怀疑一边笃定地前行,这种极致的矛盾带来的枷锁会让我们特别珍惜日后释然的喜悦,过程依然纠结,可是若再一次来过,依然会跟当下的自己抗拒,直到某一天离真正的生活越来越近,近到可以享受其中乐此不彼,不用受满拧之苦,不用忍受不可控的“身在此而心已远”的苦楚,可以安心地生活,平静地等待,这个时候,才是你真正生活的时候…

枷锁读后感 篇3

这部《人性的枷锁》写于《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是毛姆半自传体小说,毛姆本人对这本小说看得及其重要,甚至说这是“一本不朽的小说”。

摆脱枷锁,寻找自由

我曾经看到有评论说“《月亮与六便士》是天才的简史,而《人性的枷锁》才是普通人的写照”我十分认同他的说法,我们无法像《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一样抛却一切去追逐理想,我们无法不顾一切的追寻天上的月亮,那么我们就要像主人公菲利普一样去摆脱人性的枷锁,走出迷茫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第一道枷锁:信仰的枷锁

菲利普自小失去双亲,被送到从事神职的伯父那里生活,伯父告诉他,我们要笃信上帝。但是他祈求上帝治好他的残疾无果,动摇了他对上帝的信任,后来他去到学校,接触了一些人,读了一些书后,他发现世界并不是他想象的样子。“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拄杖多年的人突然有天被迫丢开拐杖独立行走。自此,他摆脱了信仰的枷锁。

我们许多人也如他一样被信仰的枷锁所束缚,尽管束缚我们不是上帝,可能是陈旧的观念等等,我们应该摆脱这一枷锁去自己思考、学习,了解,而不是永远被束缚在井底,看不到崭新而宽阔的蓝天。

第二道枷锁:性格枷锁

主人公从出生开始就有些身体上的不足——跛足,

这一点缺陷使他有着自卑感并且性格上有一些敏感,但随着菲利普的不断长大逐渐摆脱了这一枷锁。

第三道枷锁:情感枷锁

情感分为三种情感:友情,爱情,亲情。由于菲利普从小父母双亡,跟随伯父一家生活,伯父是一个虚伪的人,直到伯父去世主人公才摆脱了这一枷锁。

友情:菲利普一生交了许多朋友,可是大部分都离他远去,但最终他的朋友阿西尔尼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阿西尔尼的真诚让菲利普重燃了对友情的希望。

爱情:菲利普也经历了不同的爱情,经历了爱与被爱,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主人公所经历的最后一个枷锁是理想的枷锁,其实也可以叫做“对圆满人生的执念”但是最终他明白了珍惜现在,过好每一天才是最完美的模样。

枷锁读后感 篇4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话道出了自由最大的无奈。在西方语境中,生而自由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为什么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是自由的呢?为什么对自由充满了渴望呢?她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使得如此多的人为了为她倾心,为她疯狂?匈牙利作家裴多菲就高声喊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啊,不自由毋宁死,每个生命只能有一次,为了那个镜花水月般的自由,竟然可以为了自由放弃者唯一的一次生命的机会,这是怎样的向往甚至疯狂!但是我们又是无法摆脱枷锁的,是不是因为我们无法摆脱,或者说是无法完全得到自由,才使得我们对自由愈发的渴望了呢?

约翰密尔是想要回答这个问题的,他似乎更相信所有人的随心随遇的碰撞形成的思想汇总的创造性。他认为自由是一切灵感的激发、思想的进步、文明的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似乎是很有说服力的,文明要进步,社会要发展,人就必须得到自由,没有自由,社会就将要集体平庸,而人是不甘于这种平庸的,所以人就孜孜不倦的追求自由了。但是自由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没有人能轻轻松松的说清楚,而你认为说清楚了之后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大有问题的。

从霍布斯、洛克到边沁、密尔都在试图描述清楚自由这种状态。他们的自由单纯的从政治角度说是有重大意义的,而他们的自由也似乎都是集中在为自己的天生的权利划定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任何外来的权力都是不可干预的,是一种防止自己受到侵害的措施,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金钟罩、铁布衫之类的功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消极自由,而在政治上的集中表现就是防止国家权力对自己空间的侵害。但是我们的思想家们似乎不会满足于这样一种毫无攻击力的功夫,他们怀着对芸芸众生的悲悯情怀,怀着推动人类进步的梦想,要在这样在空间之外,再设计一种蓬勃向上的动力,创造一种积极进取的自由,这种自由不再是一个空间问题,而是达到某种境界的一种推动力和引擎,在武侠小说里就相当于七伤拳之流的功夫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积极自由,她不仅希望在政治中获得一席之地,而且想要融入人的日常生活。

无论是消极自由,还是积极自由,其实都是建立在人的理性之上的,不存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由的界限,更不存在这一种客观的推动自己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的力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积极自由并不是消极自由的一种延生和扩展,相反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限制与约束。许多的怀着积极自由的思想家,还是沉浸在自己理性构建的乌托邦之中,企图以某种强制的力量去推广自己的自由,殊不知强制之于自由(主要是消极自由)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当然,积极自由的思想也是针对消极自由的现实困境提出来的,我们知道不会存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自由人,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生活在人的圈子之中,就必然面临着各种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意愿解决的问题,每当在这个时候,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继续我行我素,直到撞个头破血流甚至视死如归,还是更多的考虑其他的因素,争取把问题顺利解决呢?

我们不愿屈服于问题,也不会选择为一点小事赴死,我们都有解决问题的渴望。但是考虑了其他的因素,就意味着其他因素对自己的变相强制,而这种强制我们为什么要甘愿服从呢?如果这种强制带来的痛苦不大于问题的解决带来的快乐,那么人们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往往是这种强制带来的痛苦大于问题的解决带来的快乐,人们也还是接受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变相的被强制的时候,别人也会在和你相处的过程中受到你的变相的强制,既然都会对他人造成强制的威胁,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的普遍的强制力呢?但是,如果这个观点成立,我们是否可以说,人生来就不是自由,或者说人在社会中是不可能自由的。这与西方人生而自由的前提假设是严重对立的,那些在这种前提假设中构建思想的人是不能抛弃这个假设的。不能抛弃这个假设,那么就只有转而对自由重新定义了你不能把一座山从你的左边移到右边,但是你自己可以从山的右边移到山的左边。

其实约翰密尔就开始在做这种转型,他虽然在建立各种制度保障个人的空间,但是他也引入了德行这个因素。这种道德不仅仅是政治参与意义上的道德,更是一种个人境界提升的诉求。到了康德那里他就明确的说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是两种最值得敬畏的东西,高举道德的大旗,这种道德是建立在人的理性和本性的基础之上的,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把这些道德因素与自由结合起来,简单的说也就是用理性在为自由画一条道路,并且自己以路标自居,指着那条路对广大的人类说:可怜的人啊,走这条路吧,只有这条路是可以通向自由的天堂的。不要犹豫,不要怀疑,你们自己没有能力通过你们的理性发现它,但是我可以,你们就得听我的!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些思想家能通过他们的理性发现那个自由的天国,我怀疑自由的天国不会只有一个。但是专断的理性不会这么认为的,理性非常自信,甚至自以为是,理性认为它可以完全的认识万事万物,理性认为所有的理性都会导向一个唯一正确的目的。这种自信也导致许多的思想家都认为所有人的理性都是一样的,它有唯一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唯一正确的思考出路,凡是会产生冲突的地方都是没有正确的运用理性有了这种自信,有了这种底气,任何问题都可以不是问题了。

首先引入的就是理性的道德,把道德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点,认为人如果不再具备道德就堕落为动物,与禽兽无异了,因此人的自由不应该和道德冲突的,我们的自由行为必须要符合道德的要求,因为我们是作为人才具备追求自由的资格,如果堕落成动物了就没有追求自由的资格了。但是我们在看看道德是些什么样的东西呢?在西方的语境下,最具权威的说法就是道德来自先验的理性,即是来自上帝赋予的理性这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辩驳。既然道德的引入,可以构建一个很美好的世界,那么如果说道德是一种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道德教育,从而使得德行可以内化为一种行动的方式,即可以待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时候,人就以为自己变得自由了。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这只是道德给自由画了一个界限,自由只能在这个小圈里获得自由。

而我们的理论家们还是不满足于这样的一种,个体的道德的提升,他们更想的是构建一个大的生活环境,于是在现实世界,有创造各种制度,各种传播自己的构建蓝图的途径。这种传播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它有时间比实际的物质力量更强大,它使得人们心甘情愿的服从于道德的规制。而我们看看这些所谓的节制、善良在尼采看来都是一种奴隶的道德,而这种道德是不利于人的本性的发展的,相反的是约束了人的本性的自由发展。我暂且不评论这些理论的对错,只是再看看这种理性的专断是如何扩展的。因为很多思想家默认广大的大众是愚昧无知的,他们不能了解到自己到底希望过怎样的生活,至少他们不能比拥有强大理性的思想家能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所以为了让广大的无知者能过的更好,就可以强制他们去过那些可以通往自由天国的生活,对于那些顽固的反抗者甚至可以采取专制的手段,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好的,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这些思想家得到了赞赏。在这样的力量的推动下,就通向了萨拉斯特罗圣殿,宁愿服从于好的专制,也不要堕落的自由。

也有人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些问题,所以人有找了其他的途径,于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得到社会认可、获得社会地位等因素就替代了高高在上的道德。其实这些寻找的集中表现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或者可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那么就可以从某些程度上说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呢?人为什么在世界中找不到存在感了呢?为什么要拼命的去证明自己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游过一趟呢?这相对于通过道德寻找作为人的证明,这里只是寻找自己存在的证明,这不知道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堕落。无论是将道德的因素引入,还是把其他的因素引入,其实都是人对自己认识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如果人可以自信的认识到自己就是一个人,就不需要引入道德来证明自己是个人;如果人可以自信的认识到自己的的确确是一个人,就不需要到处寻找自己的存在的证明了这就是理性,专断的理性的欲望,暴露的是人的本性的懦弱在不可一世的理性的阴影下躲着的是瑟瑟发抖的灵魂!

当这种扩张性的自由推广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另一些自我反省、向内挖掘的因素有被介绍到了自由身边。首先承认自己的弱小,从而把自由限制在了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如果想要得到自己力量范围之外的自由,那是觊觎,那是妄想,任何妄想与觊觎是不能得到真正自由的。这种解决方案似乎是一个很聪明的方案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力量,我们的环境决定了我们自由的限度。但是人对自由的欲望似乎是无限的,我们真的愿意服从自己的力所能及吗?如果不服从,是否就意味着另一轮的扩张的出现?这样的话,对于那些安分守己的人的自由空间就被不断的挤占,一部分人的自由是建立在另一些人的不自由之上的,这样的自由会得到所有人的拥护吗?还有一些更彻底的人,就可以弃绝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回归到自己的城堡当中,保持着内省的澄澈自由,这种看似自由洒脱的人,其实只是一群容易满足的小绵羊,他们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却说那些自由本身就不是好的,这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做法。

既然向外推广自由和向内消解自由都不能走的那么顺畅,我们是不是要怀疑一下人生而自由这个不言而喻的假设前提?其实,这个自由的困境,也是理性的一个困境,这样的形而上的探讨往往只是给人呈现一个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更让人绝望的是披上理性的自由与自由的本身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要真正的体验自由,如果不抛弃绝独断的理性,是没有可能的,理性只是为自由加上了一个枷锁。要挣脱这个枷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也不是不可能,那就是放弃自由的概念万事生于有,有生于无,自由的概念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假的命题,如果没有具体的自由的样态,任何对自由的描述,都是在给自由划界,而划界无异于限制了自由,得到了限制的自由是不会真正自由的。理性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也正是因为不愿意放弃自由的概念,千方百计的去追求之,规划之,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自由之于德正是一样的,没有人为了自由而追求自由的时候,人就可能体验到自由了,相反如果一直强调要追求自由,恰恰是丢失了自由,这种对具体自由的追求,只能瓦解了自由本身。如果人可以抛弃所有的追求具体自由的欲望,则自由无处不在,所谓的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是此意;而更高的境界就是要摈弃一切追求特定目标的欲望和理性,便可以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逍遥状态,亦即达到了真正自由的状态。

箫爻

风雨书桌

枷锁读后感 篇5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毛姆的《人性的枷锁》,书有点厚,我读的也很慢。快一个月了,才读了不到一半。文字并不艰涩甚至描写的很优美,在缓缓的故事节奏的带领下,我也跟着一起回顾着自己的成长历程。

成年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一个不太好的状态中彷徨。仿佛被什么东西框定住了,只能在有限的范围里伸缩。而前方的路,似乎又一眼能望到头。我焦虑、想要改变、用力挣脱。但似乎周围有个漩涡,牵引着我往里越陷越深。外在力量越来越大,对抗越来越累,把我折磨的精疲力竭。我开始迷茫,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我开始自我怀疑,不知道对抗有什么作用。我开始恐惧,不知道脱离了主流的既定规则是不是错误的。就这样不断地被消磨直到殆尽,麻木、接受、放弃抵抗,就这样在这局促的空间里被无限遏制着。

其实一开始,还是羡慕毛姆笔下那个主人公青年时期那些多姿的彩的人生阅历的。但之后想来,自己其实更折腾。

一边看着主人公不断思考,挣脱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一边我自己也思考着自己这些年到底岀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感觉自己被困住了。我觉得我的外面是纷乱的世界,而我的内在却是一片荒芜。

我从内心出发去界定,设法去看清被既定认知束缚住的自己。我试图补充养份,各种丰富的、有层次感、朝气蓬勃的阳光和色彩。终于,我的内在重新鲜活起来,我明白了自己应该去发现这个世界上更多的可能。

我觉得找回了我自己,我解放了我自己。

枷锁读后感 篇6

陪你走完了这一生,其实结局看起来挺美好,但我知道就算继续写下去,就会变得不那么美好了,保持在最美好的时刻,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也不错。这一生经历了种种,各种酸甜苦辣,为爱痴狂的样子我还历历在目,令人作呕,为什么你就不能爱上一个正常点的女人,让这一切稍微有点价值,真替你感到不值。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在你被人嫌弃的时候,你也在嫌弃别人,老天爷就是不会顺着你的意,让两个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反正不是你不爱我,就是我不爱你,就算是到最后,你也明白你爱的人不是她,到依然要娶她为妻,你只是想拥有一个家庭而已,享受被人爱的感觉。怎么觉得,每个故事的结尾都是找了一个爱你的人结婚,而不是你得到了你爱的人,而你爱的人不爱你,兴许这个结果没有前一个版本好,爱一个没有回应的人真的很累。除了爱情,经济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环,钱是第六感,没有它,其他五感都没用,体验过贫穷的滋味,你才知道钱的珍贵,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它。最后,最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无论自己生来如何,有什么缺陷,都要学会去接受,就算你不接受,生活也会让你习惯的,好像这样想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了。是的,生活就是没有意义的,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凭自己喜好行事即可,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舒心。也许你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但后悔也是以后的事了,及时行乐吧。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66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