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括号课件 >

去括号课件汇集

去括号课件汇集

【#范文大全# #去括号课件汇集#】以下是趣祝福编辑为您准备的“去括号课件”。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拓展视野!

去括号课件【篇1】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配方法、函数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变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可以看出,去括号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化繁为简等;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知识的分解、知识的整合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

2、了解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的符号简化,便于合并,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 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 括号前面是“一”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应如何处理。 重难点的突破:

1、让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

2、口诀记忆: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一”号,全变号。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并且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的特点是:具体、直观、形象。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未知欲,求胜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五、设计理念

1、本节课借助游戏,设置问题情境及练习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脑、动手,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还启发学生的探索的灵感,从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和素质,同时也获得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开放的思考、讨论、探究的气氛,要为他们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方法、科学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教学流程

综合以上分析,为了紧扣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2

七、教学反思

1、营造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高效地学习。

2、情景设置有特色,切合学生实际,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自学材料中的问题设置有思维梯度,环环相扣。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提高了探索能力和数学化意识。

去括号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 12+4× 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 2

=6× 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去括号课件【篇3】

问题解决是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学的三大趋势之一。联合国教课文组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应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究、发现、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在教学“小括号”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小括号“再创造”的过程,体会使用小括号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摘录“小括号”教学片断:

(1)利用课件动态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积累感性经验。

师: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谁能完整的地说一说? 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1)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3)交流学生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10-2-3)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该怎样列算式?

此时:教师出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激发学生有效地进行思考】

这样列式先算2+3吗?

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师: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 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标法:在2+3下面画一条线表示先算。 把2+3用方框框起来表示先算。

把2+3用括号括起来表示先算。・・・・・

教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在实际的计算时我们用哪个符号呢?

学生:老师,我知道,实际计算时我们使用的是小括号,书上都是这样写的。

教师:你说得对,在实际计算时我们总不能你画横线,我画圈,你画兔子,我画门,我们规定了一个统一的符号――小括号,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小括号。

组织学生说说感受,用一个统一的`符号来表示。揭示“小括号”

师将算式10―2+3加上小括号,再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去括号课件【篇4】

9+3= 4+3= 7+5= 12-7= 14-5=

3+5+7= 5+4-3= 10-2+5=

“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括号”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请帮小熊算算好吗?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看这道题15-(6+2)=?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 14-(9-3)=

13-4+5=7+7-6=

13-(4+5)= 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论: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3个题目中,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 = 13-(4+6)=4+6-5 =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2 79-8+1=70

10-3+4= (10-3)+ 4=

还有使用小括号的必要吗?

在什么情况下才使用小括号?

8+4+7=13—6+3=

12—(3+5)= 5+(2+4)=6+

15—(10—6)=20—(5+5)=7+

自己写出两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并说说先算什么。

5.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吗?

(1)、一根彩带长58米,第一次用去了8米,第二次用去了2米, ?

(2)、妈妈买回7个苹果和9个梨,吃掉了3个梨。现在苹果和梨共有多少个?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或“=”

去括号课件【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去括号课件【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5页例2

设计理念:

1、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化。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知识的关键处(如小括号运用教学),安排小组交流,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使用小括号列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和大家解决发生在买面包遇到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出示买面包的课件)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对呀,看他们买面包多有秩序,不挤不闹,排队购买,我们平时去超市排队吗?

师:现在,图上出现了这么些信息。(课件出示对话: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我们买了8个面包。)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面包?

2、小组讨论。

1)应该怎样解决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5、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6、教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在数学中我们一般用一种小括号的形式来把这个算式写成两步式题。54-(22+8)=24(个),小括号象两扇门,把22和8这对好朋友关在一起,在计算时,我们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2+8=30,再算54-30=24。

三、巩固应用

1、巩固小括号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括号,你能来算一算吗?

(课件出示算式,一组一组出示。)

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想法吗?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有时会改变运算顺序。

2、练习一的第2题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3、独立完成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去括号课件【篇7】

1.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强化数学的规则意识和应用意识。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下棋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 出示情境图(教材中的情境图略加改动: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样买呢?说说你的想法,再列出综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2) 可以两种棋都买。

提问:①、②两式是一步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算出得数,③、④两式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还记得运算顺序吗?(学生口答)

再问:⑤、⑥两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学生口答)这样的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对原教材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略加改动,把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使例题更具开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购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两步、三步运算的情况都有,既复习了过去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旧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运算的新知;三是为进一步学习例题算式的变式创造了条件,使变式后的数量关系和计算结果更具合理性。]

1. 教学例题。

(2) 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情况,如有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也一并板演)。

(3) 讨论:黑板上的计算对吗?他们各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联系情境图中的数量关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

(5) 练习:在知道哪一种算法更简单的基础上,再次自主练习⑥12 3 + 15 2。练习后同桌交流。

2. 变式例题。

(1) 出示变式题:

① 如果情境图场景不变,并提供以下信息供你选择:

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

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

买中国象棋用了12元,买围棋用了15元。

你能说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吗?

② 说说每道算式各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3) 集体讨论。

学生想说哪一道算式就说哪一道算式。一个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做评价准备。

3. 试一试。

(1) 独立试做。

(2) 同桌交流一道题的运算顺序。

(3) 全班讨论:你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强调书写规范)

4. 总结顺序。

提问:今天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指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让学生阅读课本,提出不懂的问题。

[说明: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在新知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先让学生通过类推,联系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自主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例题的变式,由算式选择合适的信息,再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最后通过试一试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全班讨论,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和书写规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便水到渠成了。]

1. 下面各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在小组内说说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2. 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选择。

先讨论课本上的两题,再补充讨论以下两题。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组题,再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讨论。重点讨论每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做想想做做第4题。

2.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出综合算式,说说运算顺序。

[说明:设计层次分明的三组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巩固深化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选择、改错等不同练习形式,对学生容易错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两步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需要。本课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教学对此做了整体思考:第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了李老师到商店买棋的情境,让学生为老师设计买棋方案并列出算式,既复习旧知,又有机引入新课。第二,在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反复联系例题和变式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第三,在巩固练习中利用课本上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新知。这样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算与用和谐交融。

二是注重学习材料的创设。教材有一幅情境图,如果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再探索运算顺序,也能达到教学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单一。为此,本课设计对原例题情境进行了两次改动:第一次改动是将信息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这样使例题更具有开放性;第二次是提供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买中国象棋用了12元,买围棋用了15元等多种信息,让学生根据变式后的算式选择信息,这样由算式到条件,从综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数学问题,在展开充分想象的过程中,进一步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此外,在巩固练习中对比、选择、改错等不同形式、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设计,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

三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善。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三步混合运算是在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只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从两步混合运算到三步混合运算的迁移。本课设计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多次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并适时组织同桌、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讨论。同时,教师注意适时点拨引导,既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活动,但又不放任自流。学生在参与不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发展和提高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去括号课件【篇8】

教科书P86~P87页《整理与复习(二)》。

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理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

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

2、统计问题和条形统计图。

这一周以什么天气为主,适合干什么?

3、购物中的数学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1)买羽毛球拍和排球用多少元,找回多少元?

(2)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二、我们的成长足迹。

(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介绍给同伴,说明理由。

(2)找最有趣的一道数学题讲给同伴听,说一说自己的解答过程。

(3)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把这堂课的主要收获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4)把以上提到的作业、有趣的数学题和印象最深的课堂记录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中。

三、课堂作业。计算下面各题:

59+8      27+25       99-38      31-24

63-9      38+46       50-23      77+23

88-55     43-34       12+9       63+36

四、数学游戏:

在小组中进行,每人转三次转盘,按钱数三次购物,最后看谁购的物品总钱数多谁赢。

五、实践活动:

图中每个格子代表一个塑料袋,每天记录涂色。在做题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扩展阅读

去括号课件(精选十篇)


通过阅读“去括号课件”,或许您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这个问题。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老师都非常熟悉编写教案和课件的过程。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内容丰富,欢迎大家阅读!

去括号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63+370-203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提问(1)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2)先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

再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

(3)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讨论:50-205和(50-20)5

(1)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是否需要加括号?

3、学生独立计算,表述算式巩固运算顺序

4、出示试一试

(1)提问:先算什么?为什么?

(2)指出:算式里不管有什么运算,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3)独立计算,2生板演

(4)交流评改,读出两个综合算式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2、6题。

课前思考:

1: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如果学生列出(50-20)/5,可以让学生说说使用了什么符号。这个小括号在算式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学生只列出50-20/5,可以启发学生想想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这样列式对不对。由此引出小括号,让学生认识、体会它的作用,并明确运算顺序。

2:试一试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在组织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和相应的运算顺序,并适时地进行总结。

3: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算出得数进行比较,体会不同的运算顺序可以算出不同的结果,从而养成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的习惯。

4:第7题在计算后可以说说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使学生认识到: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结果是一样的。

课后反思:

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体会到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通过对情境图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综合算式表示,当出现50-205和(50-20)5这样两个算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重点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例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要用小括号的情景。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感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的较好,基本都能理解。相对于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做有小括号的正确率还高一点。但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列综合算式时还不能灵活运用小括号。有些学生不需要用小括号的也去用,我想可能学生对于小括号的作用还没真正理解。明天的课还需强调,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学生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例如88/22=44这样低级的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二是加强口算、笔算的能力。

去括号课件【篇2】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66--68页第六单元信息窗3第1课时的第一个小红点和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新课引入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活动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

问题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问题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对于学生提出第1题时,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提出第2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板书这个问题,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进行计算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又让学生明白了计算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1.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默读两遍。

2.你能自己来试着解决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小组内交流想法,看看你们小组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小组的讨论进行指导。)

4.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方法?学生汇报、质疑:预设方法1:60-38=22(个)223=66(个)

学生汇报这种方法时,互相质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完善板书方法1

先算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60-38=22(个)

再算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223=66(个)

预设方法2:(60-38)3

学生汇报方法2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法3:60-383

学生汇报方法3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这种方法对不对?

(二)比较分析,加深理解数量关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比较方法2与方法3哪里不一样?一样的地方又有哪些?

方法2:(60-38)3方法3:60-383

预设:

相同:数字一样;运算符号一样。

不同:方法2含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你想对小括号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在经历多种算法的同时,感悟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从而能让学生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形成优化选择的意识。在探讨、质疑、争论中引出小括号,既解决了情境中的问题,又深化了学生对计算题的运算顺序、运算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两种算法比较,区别在哪里?

2、结合算式讲讲算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在解决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问题时,先算的问题不同,列式也就不同,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想一想,分析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清楚后再去列式计算。

一般混合运算,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法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一题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

(1)仔细观察画面,弄清楚图意。

温馨提示:

说一说有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求现在有多少台电脑?必须先求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

(2)学生自己解答。

(3)集体订正。

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82-79)13130(90-83)

(45+36)59(260+40)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

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

(50-20)5

50-205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和意识,进一步感受了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分步解答:综合算式解答:

(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60-38)3

60-38=22(个)=223

(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66(个)

223=66(个)合运算

去括号课件【篇3】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去括号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难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

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了解一箱饮料有多少瓶吗?

师:你们说的都对。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图中的饮料多少瓶一箱?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连加或两个算式解答的,现在我们试着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好吗?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交流学生试写的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的表达语言可能不一样,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来解决。观察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观察的很仔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双旅游鞋比一双拖鞋贵多少元?请小组试着解答?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是否出现综合算式。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让其他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完成脱式计算。使学生了解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有减法,先算除法。理解有减有除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大显身手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的两个综合算式。

24×3+863-36÷4

说一说,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刚才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数学运算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可指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打开数学书第56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齐读。

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有乘有加、有除有减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强化新知,解决问题要到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动脑优于动笔。

今天在课堂上学习试一试时,虽然提醒学生先看有哪些运算符号,但没能提醒学生“看题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动手计算。并介绍给学生这是计算时的一种好方法与好习惯,可避免好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动笔,不思考,凭感觉,不能静心深入研究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率提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以来人们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动先于动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后再行动的稳中求胜的先进的学习理念,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之一。

去括号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带有括号的的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带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四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先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9脳935-875梅2519脳(935-875梅25)[51梅(120-103)+24]脳64

2、如果把第二题改为1.9脳(93.5-87.5梅2.5),与原式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呢?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与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

二、教学新知

1、学习例3

(1)审题:题中带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小括号里面有几级运算?应怎样计算?

(2)学生计算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里应先乘后加。

2、学习例4

(1)审题:与例3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学生运算后,请一位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同坐两人交换意见,核对运算过程和得数,反馈纠正。

三、巩估练习

1、比较下列两组题的运算顺序(口答)

(1)1.8脳(1.4-0.26)梅21.8脳(1.4-0.26梅2)(1.8脳1.4-0.26)梅2

(2)(7.6-5)脳(0.3+0.9)梅10[7.6-5脳(0.3+0.9)]梅10

每组题的数字、运算符号都相同,只是运算顺序不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2、计算:

3、下面两题正确吗?错的请改正。

(1)1.8+1.2梅(1.2+1.2)

=3梅3

=1

(2)(0.9+1.11)脳(10-0.8)

=1.2脳9.2

=11.04

4、看谁计算正确

反馈:抓住学生中的问题,分析讲评,及时纠正。

四、课堂总结

1、有括号的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1练第2、3题。

去括号课件【篇6】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去括号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是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讲述整式的加减运算。本节课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是在整式加减过程中注意如何去括号,同时要注意在去括号的时候符号发生的变化,为后面方程等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B、理解整式的加减的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C、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能力目标:A、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算能力。B、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操作发现解题规律.因为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深化。整式的加减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计算。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讲、练结合。教学设计中,除了安排一定量的例题外,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落实计算的要求。

2、学习方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三、教学手段资源电脑、数学模型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0①法则(多媒体打出幻灯片)②练习1、-(2m-3)2、x+2(y-z)3、3x–(2x–5y)4、3a—2(a+b)

【教法说明】通过法则及简单的计算,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以引出新知识。

(二)情境创设

15准备三张纸片:俩张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斜边等于直角三角形的长。用它们拼出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通过拼图,可得到4种图形: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分别将图形用多媒体打出)。(周长相等吗?面积呢?)将任意俩个四边形的周长相加减,计算周长和及周长差。上面的计算就是整式的加减运算。由此得出,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教法说明】学生动手拼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为铺垫,从而引出本节知识,自然顺畅,学生不会感到整式加减法陌生。

(三)例题教学201.求2a—4a+1与—3a+2a–5的差。练习:练一练12.先化简,再求值:5(3ab—ab)–4(—ab+3ab),其中a=—2,b=3。练习:练一练3

【教法说明】讲练结合,对每个例题都进行分析,把握题目的重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同时通过不同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增强运算能力,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将这节的知识点灵活的运用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板书设计

例题演练

五、作业习题

3.5 2、3

去括号课件【篇8】

教学内容: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使学生掌握除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适当整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清楚乘减是一级运算,加减是二级运算。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黑板上事先写好很多5,然后在学生面前分别加上一些运算顺序,得到不同的混合运算式题

具体如:

5+5-55-5+55+5+5

555555555

55+555-5

5+555-55

让学生看式题后,很快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分类:上面2行是一类,想想为什么把它们归成一类?

(都是先算前面一步。)

再分析为什么会都要先算前面的?

(引导学生发现:或者全是加或减,或是全是乘和除,它们是同级运算,算的时候就按照顺序先算前面的)

后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不是同级运算,有乘还有加(减))

在算的时候会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

最后一题:学生肯定会发现按照运算顺序不能算。指出:这题作为口算题是不合适的,减的时候要大数才能减小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清楚问题:要算的是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怎么求?

(1支钢笔的钱加上1个订书机的钱)

板书:+=

注意对号入座,先可以填哪个数?(1个订书机的钱)

还有1支钢笔的钱怎么办?

(应该用算式:8010)

读一读完整的综合算式,并把它解答在自备本上。

指名板演,强调:有除有加先算除

问:解决这个问题有别的算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用1个订书机的钱加上1支钢笔的钱)

学生根据上面的想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除法的位置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算的时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都是要先算除法)

2、完成试一试

用综合算式计算1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3、揭示课题: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混合运算,与上节课不同的地方是算式中有除有加(减),先算除。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指名说一说,特别是第2题,要注意学生说成6+24,如果有,要及时提醒学生忠于原来算式的先后顺序,不要随意调换

2、观察上下两题算式有什么特点,再依次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3题)

指出:在混合运算中,首先要根据运算符号判断出正确的运算顺序

3、先估计每组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再计算(第4题)

要让学生分别说说判断的理由

4、你能按要求写出算式并计算吗?(第5题)

要提醒学生再次认识对号入座

四、布置作业:

第33页第2、6题

去括号课件【篇9】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课题3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班级组名使用人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认识中括号,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计算顺序。

学习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温故知新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300-120+5120+54

300-120+543003+254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尝试计算

(一)96(12+4)2说说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

=

=

(二)96【(12+4)2】说说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

=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

三、交流展示

通过自学,我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四、过关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58(20-7813)35(262+7)

1680【4(13-9)】20【(86+142)38】

2、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加,四年级参加的比三年级多7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四年级参加总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加

3、小米家有个饲养场,其中白兔18只,黑兔26只,母鸡264只,养的奶牛的数量是兔子总数量的2倍。小米家养的母鸡的数量是养的奶牛的几倍

去括号课件【篇10】

《小括号》是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小括号》是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例2中出现,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重在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在一年级新教材中,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从剪星星的情境入手,通过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最终落脚点是运算顺序,强调的是算法。在这里,小括号的出现,也增加了式题的变化,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因此本节课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明白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有一定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口算学习中,会用圈、画等符号标注口算过程,这为学生“创造”小括号提供了素材。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知识经验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计算。

2、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比思考——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自主尝试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去探究、发现新知。教师适时指导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思维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讨,想出办法、找出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计算的顺序。

3、巩固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首先通过一分钟常规口算练习,将学生的计算训练落实到课堂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再通过一组加、减两步式题口算,回顾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引导与尝试

从三个层次进行新知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课件动态展示教材74页例3的情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直观操作,为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并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形成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方法,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的过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在此过程中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训练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抽象成算式,使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思维过程。

然后聚焦到“先加后减”的方法,通过尝试将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算式,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不能先算加法该怎么办?让学生感受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进而想办法“创造”符号,最后统一符号,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3、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主要是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高。因此在学生经历了刚才的“创造”过程,已经初步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再通过几个式题练习,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总结归纳出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运用

做一做:通过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练习十七第3题:通过一道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小括号的意识和能力。

摘苹果:趣味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巩固运算顺序。低年级学生要保持长久的学习状态,必须有吸引他们的内容,摘苹果增强计算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继续参与的积极性。

去括号课件(推荐5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在编写教案和课件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投入一些心思。设计教案时,需要注重整合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了方便大家,趣祝福经过耐心挑选整理了一篇最新的"去括号课件",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您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去括号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9+34+37+512-7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5+4-310-2+5

师: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师:这位朋友就是小括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括号,并用红粉笔在后面书写(),接着让学生用手指书空2遍.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小括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小熊算算好吗?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在桌上摆一摆,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生①:先把黄、绿两种圆片相加,再加红色圆片.

生②:先把红、绿两种相加,再加黄色圆片.

师:这两个同学谁做得对?

生:都对.

师:他们都做对了,只是方法不同,那么怎么区别他们的做法呢?谁有好办法?

(教师故做无可奈何的样子.)

师:这就需要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来帮忙.它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

电脑出示将两组先算的部分用括号括起来.电脑反复闪烁小括号的位置,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2+3)+7=122+(3+7)=12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师: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教师指导学生读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师: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看这道题.

出示例3:15-(6+2)=?

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14-(9-3)=

三、应用新知

1.看图计算.

2.对比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13-4+5=7+7-6=

13-(4+5)=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和不同.

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下面3题,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13-(4+6)4+6-5

3.游戏.

①摘红花.

计算横行和竖行每三个数的和,谁先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种方法简便,就摘下红花.

②找朋友.

发给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出得数.得数相等的就是一对好朋友.例如:

15+4-212+(11-9)9+(10-1)

18-(4+6)7+(3+4)10-(15-13)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79-8+1=70

四、小结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括号()

例2:○○○○○○○○○○○○

└───┘│例3:15-(6+2)=

5│想:先算6加2得8;

└───────┘再算15减8得7.

(2+3)+7=12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

│└─────┘

│10

└──────┘

12

2+(3+7)=1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按照实物图形算式结论运用这个思路进行,把重点放在理解小括号的产生及作用上.

1.采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以给儿童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出示课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例2,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二种算法时使学生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巧妙引出小括号,说明小括号的作用.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小括号的作用产生深刻印象.

2.精心设计练习,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学生获取新知是有一个过程的,掌握新知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以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在对比练习中,每组算式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完全一样,只是一道题中多了一个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和答案不一样.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设计了摘红花、找朋友等游戏.他们要用灵活的思维,快速的反应及全体同学共同合作完成.这种手、眼、脑多种器官共同协调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可使学生变得活泼、聪明。

去括号课件(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l、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l~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能按顺序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

2.使学生知道先求两积(两商、一积一商)再求和(差)的混合

运算可以把第二级运算的两步同时计算、脱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

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

(1)出示150x3+320、400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

(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检查每一

步计算。

(3)提问:在我们学过的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

里,如果有乘法和加、减法,或者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在1昆合运算里,如果没有括号,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l。提问:例1里有没有括号,有哪几种运算乘法

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

(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检查订正。先看是怎样算的,再看每一步结果。

(3)如果学生没有用比较简便的计算过程,则提问:在加法前

先算的哪两步两步乘法能不能同时计算同时脱式所以可以省

略哪里的一步省略这一步,怎样算,怎样写(计算并板书比较简

便的计算过程)

如果学生已经用比较简便的计算过程,则提问:这道题里先算

了哪两步最后算了什么这样算对不对

小结:这道题按计算顺序,是求前后两部分的积相加的结果,

要算出两步乘法的积之后才能相加,所以,我们可以把前面和后面

两步乘法同时计算同时脱式,这样计算的过程就比较简单。

2.教学试一试。

(1)如果将例1里的加号改成减号,乘号改成除号,(板书:

1503408)应该怎样算怎样算比较简便

(2)指名两人分别板演,其余做在课本第14页上。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追问:为什么前后两步的除可以先算

3.小结:今天这里学习的是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

因为题里都没有括号,所以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由于

这里都是先求前面和后面两部分的积或商,再求这两部分的和或

差,所以前面和后面两部分里的乘或除可以同时计算,同时脱式,这样算比较简便。

(评析:这里的小结,既指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或

除,再算加或减的运算顺序,又让学生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混合运

算三步式题的特点和比较简便的计算过程。语言不多,但却全面,

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把两题里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第1题。

(1)让学生在书上口里填得数。

(2)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得数,老师板书。

(3)提问:每一道题都先把哪两步算出来,再算差或者和

3.做练习三第2题前4题。

(1)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

上。

(2)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第3题。

(1)做第3题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检查板演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看一看计算的结果相

同吗

指出:第1小题先算30个25和50个25,再加起来是80个

25,得2000,第2小题先算30力口50得80,再乘25就是80个25,也得2000。

(2)做第3题第(2)题。

学生集体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看一看计算结果相同吗

(3)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为了使计算简便,前面和后面的乘或除可以同时计算,同时脱式。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三第4、5题。

2.家庭作业:练习三第2题后4题。

去括号课件(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7--38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卡片出示:

3015224025+2440900124006309

34595-482045

25100581065+13

600303120300503120607080-34

253612516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0-120+25

300-(120+25)

(2)120+254

(120+25)4

(3)300-120+254

3003+254

提问:小括号在算式里起什么作用?

含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什么?

依次抢答

想到答案就说

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300-(120+254)

(1)问:这道题中也含有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2)巡视指名多人板演(暴露错误)

检查板演题谁对谁错?错的错在哪儿?

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提问: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你对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尝试练习,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同桌(小组)汇报交流算法

观察分析交流:

先算括号里的乘法:254

再算括号中的加法:120+100

最后算减法:300-220得80

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归纳得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应用

1、说一说、做一做。(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核对答案。

2、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2题)

比较每组三题,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同桌互说,独立计算。

口答出每题计算过程和得数。

比较归纳

四、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指导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巡视检查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你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

尝试画线段图并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五、评价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最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填空。

⑴156(84-39)60,第一步算(),第二步算(),第三步算()。

⑵把671+2942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式变为()。

2.用递等式计算。

24(45-1855)86(72+14749)

(184+56)(82-62)397+(504-432)18

3.同学们载树,四年级载了36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载了22棵,六年级载的是四、五年级的总棵树的2倍。六年级载了多少棵?

教后反思:

去括号课件(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20页复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说明理由。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按照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

24X18162最后一步算乘法。

24X18162最后一步算除法。

提问: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去括号课件(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9-4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846+28

(2)(846+8)2

(3)84(6+8)2

84(6+82)

2.小结计算顺序。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汇报信息

2.根据回答简单板书相关数据,要求什么问题?

3.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先求什么呢?

4.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指名学生说说想法

方法一:(8+6)2

=142

=28(人)

8428=3

方法二:

84(8+6)2

方法三:

84[(8+6)2]

5.说明: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就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这里光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指84[(8+6)2]

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

揭示课题并板书

6.谈话: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你们说应该怎样计算呢?有信心试一试吗?

7.提问:这里的中括号起到什么作用?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

8.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84人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简单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解答并交流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依次分析各式

分析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方法二与问题存在矛盾

练习写中括号[]

运用中括号自我改正,同桌互相交流改正后的算式

学生先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最后集体校对。

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通过每组三道题的计算和比较,你明白了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4.阅读你知道吗?,并组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同桌相互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1)观察每组的三道题,说说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各自计算,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2)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算的。

学生阅读,交流。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设计。

1.计算。

240[(68-53)2]560[(12+8)4]

3122-244320-403+66

2.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⑴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⑵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⑶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3.东东看一本98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5页,第二天看的是第一天的2倍。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4.学校买来20套课桌椅,共用去1040元。已知椅子每把12元,桌子每张多少元?

教后反思:

小括号课件(合集13篇)


我们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专门讲述“小括号课件”的好文章。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良好的教案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收藏我们的网站即可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更新欢迎您继续关注!

小括号课件【篇1】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的加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的加减两步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 4+5= 6+7= 12-7= 12+6=

13-8= 18-7= 13-4= 15+2= 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 9-4-2= 4+6-7= 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

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回来的时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给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这些糖果按照颜色分了类,你们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呀?演示课件“”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出示:( )).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请你随老师一起写一写(学生书空的写法).

(2)认识的作用

师:有了,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

问:有了,“2+(3+7)=”这道题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的作用,如果遇到带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运算顺序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带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 = 14-9–3 =

12-(5+4)= 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 15-3+4 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 5○2○4=11

14○2○8=4 9○5○3=7

12○9○7=10 16○6○4=6

四、课堂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 13-4+5= 7+7-6=

13-(4+5)= 7+(7-6)=

2.6+(40+30)= 5+(46-6)= 20+50+9= 80-(50+20)=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变魔术

活动目的:

巩固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每组发给3个数字卡片、2个加号、2个减号和一个.

活动过程:

1、各组组长分配卡片(其中三人各拿一个数字卡片,另外两人各拿两个运算符号,剩下的一个人拿).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量魔术变换的步骤(六个人手拿卡片,怎样变换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两步式题,变换的题目越多,成绩越高)

3、各组按顺序进行变换题目的魔术表演,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计算,大家做裁判.每个组表演结束后,要统计出变换题目的数量.

4、表演全部结束以后,根据各组变“魔术”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小括号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2、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

3、渗透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知道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闯关游戏导入:

1、第一关

35+3=

57-20=

40+30=

31+20=

13-8=

57-3=

43+50=

28-7=

95-5=

36-30=

2、第二关

4+3+3=

9-3-4=

10-3+7=

10+5-2=

预设:生答:4+3+3=10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4加3再加3,先算...再算...)

生答:4+3=7 7+3=10 师:噢,4加3再加3,你是先算的4+3=7,再算7+3=10

师:做这一类的算式的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归纳:这些是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它们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类的知识。

二、引导尝试

(一)问题情境转换为数学问题

1、师:咦,小明他们在干嘛呢?请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生说师板书)

2、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师:谁能把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二)解决问题

1、师:要求还剩几个五角星?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

2、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

可能出现两种思路

方法一:生: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师:谁和他的方法是一样的?(指名学生)再说说。怎样列式? 10-2-3=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到右)

师强调:从左往右先算10减2,再减3。

方法二: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指名学生说想法)

(先用2+3算出一共剪掉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师:谁听懂了他的方法?或谁的想法和他一样?

师:噢,我听懂了你们的意思,你们就是把先剪掉的2个和后剪掉的3个先合起来,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

师:你们能把刚才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列式:2+3=5 10-5=5

师追问:2+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把先剪掉的2个和后剪掉的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

师:指着图说2+3表示两次一共剪去的,10-5=5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 (从10个五角星一起去掉剪掉的5个,还剩5个五角星)

师:这位同学是先用2+3算出两次一共剪去多少,再从10个里面去掉一共剪掉的5个,你们能把这两道算式像刚才一样写成一个算式吗?

生可能会出现10-2+3

· 师:10-2+3=这道算式怎样计算?

生:10减2再加3,先算10减2等于8,再算8加3等于11。

4、(慢慢说)不是要先算2+3吗,你算的怎么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啊?在10-2+3这个算是里能先算2+3吗?能不能想办法在10-2+3这道算式里添一个符号让大家一眼就明白要先算2+3,同学们想一想,准备添一个什么符号,在哪里添?

生:用括号表示2+3先算。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统一采用这样一个符号( )——小括号“,把2+3括起来,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2+3。

师:来,大家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师引导学生书空写小括号的写法,边写边念)

添了小括号现在算式的读法也不同了。

师:同学们试着算算10-(2+3)?(学生试算)

生交流,师引导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将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2名学生回答后,同桌相互说)

看一看想一想这几道题怎么算(只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8-(3+4) 11+(9-5)

师:认真观察,想一想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对比研究,交流发现

师:请同学们完成74页做一做

12-5+4=

14-9-3=

12-(5+4)=

14-(9-3)=

小括号课件【篇3】

设计说明

本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1、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

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本设计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组织学生充分表述解题的思路,在学生理解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基础上,结合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设置冲突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在引导学生解决例2时,仍然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解题思路,再列出算式。由于例2含有两级运算,因此学生列出的算式会呈现几种不同情况,由学生的解答入手,抓住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进一步体会规定保证结果唯一及追求数学表达简洁的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45+37= 90-48=

(2)指名板演,并说出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口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2)引导学生思考:连加、连减算式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那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47页例1主题图。

(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互相交流)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2)每组派代表展示算法,并汇报计算方法。

预设

生1:因为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就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所以先列式计算53-24=29(人),中午有29人,再加上下午来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一共有29+38=67(人)。

生2: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下午阅览室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是53-24+38=67(人)。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生3:不同点是第一个算式是分步计算;第二个算式是综合算式。相同点是都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5、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6、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小括号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略)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2)独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2(6-8)2

2.P18练习三的第1题。

四、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小括号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小括号

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回来的时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给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这些糖果按照颜色分了类,你们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呀?【演示课件小括号】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小括号(出示:()).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请你随老师一起写一写(学生书空小括号的写法).

(2)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问:有了小括号,2+(3+7)=这道题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括号,那么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14-9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15-3+4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5○2○4=11

14○2○8=49○5○3=7

12○9○7=1016○6○4=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小括号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13-4+5=7+7-6=

13-(4+5)=7+(7-6)=

2.6+(40+30)=5+(46-6)=20+50+9=80-(50+20)=

小括号课件【篇6】

教学内容:p.35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明白连减也可以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得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180-36-44180-(36+44)

观察算式,发现:数都一样,不同的是运算符号及顺序不同

按各自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发现:得数都是100

想:怎么会都是100的呢?

以实际问题举例:比如说:有180元钱,买上衣用去了36元,又买裤子用去了44元,剩下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180连续减去买上衣再减去买裤子的钱,或者可以直接用180减去买上衣和裤子总的钱,这样就可以分别用这两个算式来表示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一样的。

谁再能结合这组算式,举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来说一说,同时理解连减也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2)观察第2组,159-(59+37)159-59-37

这两题之间是什么联系?猜一猜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确吗?

比较这两组题,你还有话要说吗?

(得数都是一样的,但第一组题是有括号的更容易算,第二组题是没括号的更容易算,所以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选择是用连减来列式还是用括号来列式。这样计算就更方便。)

2:第10题

钟的单价是18元,台灯的单价是25元,小华付出50元,买了一个钟和一盏台灯,应找回多少元?

读题后,要求学生用不用的方法解答,进一步掌握上一题的规律。

3:第8题

(1)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上衣48元,裤子36元)

方法一:5件上衣加5条裤子的钱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5+365

方法二:1套衣服的价钱乘5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36)5

比一比,这两个算式一样吗?它们的得数会一样吗?

第一题是三步的混合运算,谁知道它的运算顺序呢?

分别算一算。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算式得到相同的得数,这里也是有数学依据的,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

(2)700元钱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

读题后让学生完成列式,在交流的时候重点说清楚:题目要求只要最多能买几套?特别是没有提到还剩多少钱?所以最后竖式算出是828后,可以写成=8(套)28(元),也可以写成8(套)

4、第9题

我带了100元,买米用去40元。剩下的钱可以买几瓶油?

学生独立完成列试3,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提出一些问题后,再分别的解答。

5、简单介绍你知道吗?

6、布置作业:

第.35页:第6题

课前思考: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课内容应该是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练习课,但是从实际的课后练习来看,其中蕴涵着很多新的内容,课堂上需要老师像新授一样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1、练习7,经过练习讨论、比较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在练习中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做法有时其中一种比较简单,练习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实际上老师需要渗透给学生的是一种规律和利用这个规律的简便算法。

2、练习8,第1小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如果学生用分开计算上衣和裤子的时候,那么这种混合计算的方法又是书本上没有接触过的练习,练习时依旧要像新授一样,讲清运算的顺序。另外第2小题学生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来取近似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在昨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情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于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加深了印象。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进一步提高。本节课中第7题特别重要,学生先算一算180-36-44和180-(36+44),得出结果都是100。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比较,说说发现什么。主要通过本题来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个加数,并为以后学习简便计算作些准备。

通过本节课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授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练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计算的正确率较高。本节课另有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算一算,比一比找出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他们的和,结果一样。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明、验证这样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算法什么时候简便,要看具体的题目,为以后的简便运算打好基础。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尽量用综合算式来解决,特别提示小括号的正确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训练的重点除了熟练进行混合运算外,是从混合运算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学生通过几组对比题的计算、比较对于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一规律能够比较清晰地理解,并运用它来解决最后一道实际问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是很熟悉,课堂上学生经过讨论,多数学生掌握的很好,部分学生依旧分步列式。然分布合并成综合算式是学生比较困难的。

小括号课件【篇7】

第四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6~10题。

【教学要求】

⒈通过对不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与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⒉通过对于可以发现运算性质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想想做做第8、9题的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口算:

72086309033007525

337-454802095514014

⒉先说出下面每题先算什么,再算出结果。

(127+23)50328(36090)

46(30-25)4756+379

提问:以上几题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二、初步感知

⒈出示:180-36-44180-(36+44)

⑴请同学们观察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⑵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它们的结果,指名板演。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

⑶出示:159-(59+37)159-59-37

请同学们观察计算。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也一样呢?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⒉根据已有的算式,说出与它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

80-20-3050-(20+10)90-70-20

提问:为什么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

⒊同座位互相考考对方,说出得数相等的算式。

⑴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灵活运用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出示图,提问:什么是一套衣服?

同学们独立完成,要求昼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出示图,提问:超市的这节柜台销售哪几种商品,它们的标价各是多少?

问: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学生做完后要求比较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四、知识拓展

同学们自学你知道吗?,老师做适当补充。

五、布置作业

小括号课件【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7页复习题。

(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

(2)提问: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l小题计算时是怎样使运算过程简便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

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小括号课件【篇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7--38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卡片出示:

3015224025+2440900124006309

34595-482045

25100581065+13

600303120300503120607080-34

253612516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0-120+25

300-(120+25)

(2)120+254

(120+25)4

(3)300-120+254

3003+254

提问:小括号在算式里起什么作用?

含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什么?

依次抢答

想到答案就说

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300-(120+254)

(1)问:这道题中也含有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2)巡视指名多人板演(暴露错误)

检查板演题谁对谁错?错的错在哪儿?

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提问: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你对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尝试练习,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同桌(小组)汇报交流算法

观察分析交流:

先算括号里的乘法:254

再算括号中的加法:120+100

最后算减法:300-220得80

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归纳得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应用

1、说一说、做一做。(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核对答案。

2、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2题)

比较每组三题,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同桌互说,独立计算。

口答出每题计算过程和得数。

比较归纳

四、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指导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巡视检查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你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

尝试画线段图并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五、评价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最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填空。

⑴156(84-39)60,第一步算(),第二步算(),第三步算()。

⑵把671+2942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式变为()。

2.用递等式计算。

24(45-1855)86(72+14749)

(184+56)(82-62)397+(504-432)18

3.同学们载树,四年级载了36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载了22棵,六年级载的是四、五年级的总棵树的2倍。六年级载了多少棵?

教后反思:

小括号课件【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5页例2

设计理念:

1、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化。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知识的关键处(如小括号运用教学),安排小组交流,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使用小括号列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和大家解决发生在买面包遇到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出示买面包的课件)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对呀,看他们买面包多有秩序,不挤不闹,排队购买,我们平时去超市排队吗?

师:现在,图上出现了这么些信息。(课件出示对话: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我们买了8个面包。)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面包?

2、小组讨论。

1)应该怎样解决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5、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6、教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在数学中我们一般用一种小括号的形式来把这个算式写成两步式题。54-(22+8)=24(个),小括号象两扇门,把22和8这对好朋友关在一起,在计算时,我们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2+8=30,再算54-30=24。

三、巩固应用

1、巩固小括号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括号,你能来算一算吗?

(课件出示算式,一组一组出示。)

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想法吗?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有时会改变运算顺序。

2、练习一的第2题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3、独立完成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小括号课件【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9+34+37+512-7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5+4-310-2+5

师: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师:这位朋友就是小括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括号,并用红粉笔在后面书写(),接着让学生用手指书空2遍.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小括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小熊算算好吗?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在桌上摆一摆,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生①:先把黄、绿两种圆片相加,再加红色圆片.

生②:先把红、绿两种相加,再加黄色圆片.

师:这两个同学谁做得对?

生:都对.

师:他们都做对了,只是方法不同,那么怎么区别他们的做法呢?谁有好办法?

(教师故做无可奈何的样子.)

师:这就需要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来帮忙.它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

电脑出示将两组先算的部分用括号括起来.电脑反复闪烁小括号的位置,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2+3)+7=122+(3+7)=12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师: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教师指导学生读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师: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看这道题.

出示例3:15-(6+2)=?

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14-(9-3)=

三、应用新知

1.看图计算.

2.对比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13-4+5=7+7-6=

13-(4+5)=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和不同.

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下面3题,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13-(4+6)4+6-5

3.游戏.

①摘红花.

计算横行和竖行每三个数的和,谁先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种方法简便,就摘下红花.

②找朋友.

发给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出得数.得数相等的就是一对好朋友.例如:

15+4-212+(11-9)9+(10-1)

18-(4+6)7+(3+4)10-(15-13)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79-8+1=70

小括号课件【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有括号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60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完成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板书设计:

例4.

(学生的解题过程算式)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反思与感悟:

小括号课件【篇13】

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交流,引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张老师到百润发大卖场买了一件80元的体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老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

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根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行灵活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如果学生情况全部是:100-80=20(元)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可能一: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

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须先算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让学生说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组括号,用意是什么?

学生说明后,立即表扬这样的学生,并让学生开始自学课本第34页。

2、让学生充分感受需要改变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组织讨论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感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试一试,可以指名2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书上,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应该先算什么?

(2)、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算式,并让3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3组题;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说说运算顺序的不同,并校对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读题,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指名2位学生进行计算

【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学生板演,一差一优有利于发现问题】;

(2)就板演结果进行校对结果,口头统计学生错误情况,并指出错误同学的错误,明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的理由;

四、简单总结,完成作业

P35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课后感受通过交流和合作,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理解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利用探究得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去年的树课件汇集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制定好教案有助于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从哪些角度去准备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去年的树课件”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为了自己和家人让我们都变得更加优秀!

去年的树课件(篇1)

1、学会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分手时的约定。

指导学生朗读。

2、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

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3、(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说感受或疑问:

⑴ 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读。

⑵ 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

1、结合学生发言,师进行小结。

2、根据学情,设计作业。

1、谈话激趣。

2、小结上节课情况。

1、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2、指名一小组上台表演。

3、全班进行评价:

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儿?你认为谁读得还不够,你能读读吗?

1、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书写。

3、小结书写情况。

去年的树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工厂、煤油灯、睁大眼睛”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小鸟与树离别时的对话及与树根、大门、小女孩四次对话的内容,感受当时的情景与人物的的心情,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深刻的认识。同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悟读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人物心理,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学法指导】

1、由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按照预习提纲分布进行预习,教师严格监控各环节的预习时间和预习效果。

2、在提纲的引领下,各个小组进行创造性的拓展。

【知识链接】

本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

【自主学习】

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课文读完后,请完成以下题目。

① 你会读下面的词语吗?试着写一写、读一读吧!

融化、剩下、伐木、工厂、煤油灯、睁大眼睛、站立

② 我会用上面某个词语说一句话。

③ 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提出来共同解决。

④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

1.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请默读,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画下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文中两次提到鸟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每次看时鸟儿会想些什么呢?

4.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 );小鸟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 )。无论多么辛苦,小鸟都要找到树,它是多么守信多情啊!最后它终于找到大树了,请你帮小鸟写一张《友情卡》给大树,把小鸟的思念,把你想说的都写上去。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zhàn shèng fá chǎng méi zhēng

( ) 立 ( )下 ( )木 工( ) ( )油灯 ( )眼

二、组词

乘( ) 伐( ) 煤( ) 睁( ) 融( )

剩( ) 代( ) 谋( ) 挣( ) 隔( )

三、多音字组词

Hǎo ( ) gěi( )

好 hào ( ) 给 jǐ ( )

四、填空

课文的体裁是( ),写了( )与( )之间的友谊。主要通过( )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去年的树课件(篇3)

教学过程

一、自读,大胆自由讲收获

师:同学们,预习了《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你了解了什么?

自读了解估计:

1.了解到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了解了作者新美南吉的有关情况,教师作适当补充。

3.知道本文是拟人体童话,文中的鸟儿、树、大门都能像人一样说话。

二、一读,走进面画感真情

师:同学们预习时,做了有心人。而会读书的人,是喜欢一边读书,一边在头脑中画画的。现在我们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觉得文中出现了几个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1(“温馨话别”图:1~4自然段)

1.指名说一说此场景的内容(大约分为两个情节):情节一——一只鸟儿和一棵树天天相伴,一个唱歌,一个听,甜美开心,成了好朋友。情节二——鸟儿因为躲避寒冬,要飞去南方了,于是和心爱的树依依话别。

2.教师动情读1、2自然段的叙述大部分,引学生入情境。学生分读树和鸟儿的对话。

3.联系对话,引导学生揣摩。

句子1:“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引导揣摩:为什么树请求小鸟明年春天回来还唱歌给他听?

推测信息:树对鸟儿的依恋。也许是因为鸟儿天天为他唱歌,让他的日子过得很快乐。日子一天天过去,树已经把鸟儿看成了相依相伴的最好朋友。

句子2:“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引导揣摩:鸟儿答应明年春天回来,也请树等她,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推测信息:鸟儿对树的眷恋。也许是因为树让鸟儿得以安家,树成了鸟儿的依靠。鸟儿知道自己只是短暂离开,她决定还要回到树的怀抱,与树开心度过每一天。

预设2(“鸟儿求问树根”图:5~8自然段)

过渡:鸟儿带着树的叮嘱,带着自己的承诺,飞到南方去了。转眼间又是冬去春来,鸟儿依约飞回了树这儿,打算继续唱歌给好朋友树听。可是……

师引生读“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1.师生对读鸟儿与树根的对话。

2.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么想?

(引导学生感受到鸟儿不见了树以后的.心里历程:惊讶——着急。并引导他们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表示惊讶之情,一般用上扬的语气;表示着急之情,一般用下抑的语气。)

预设3(“鸟儿追问大门”图:9~11自然段)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她是怎么打算的?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里飞去。)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说,毅然向山谷里飞去。孩子们,一个行动代表着一颗心,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读出了她的什么心思?(无论找到哪儿,一定要找到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读悟鸟儿与大门的对话。

3.引导从“树么”一句,体会大门的漠然,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烘托。

预设4(“鸟儿深情歌唱”图:12~17自然段)

师:听了大门的话,苦苦追寻的鸟儿向村子飞去,她一定要找到好朋友,尽管树已经被做成了火柴(生答),她一定要再次唱歌给树听,因为去年她曾经答应过树的(生答)!

1.指导读鸟儿与女孩的对话。注意引导学生读出鸟儿心急如焚的心情。

2.课件出示“煤油灯”,促进学生认识。也可以出示煤油灯实物,让学生直接感受。

3.鸟儿眼见树用生命点燃的灯光,她的表现是怎样的?

4.(课件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会读书的孩子,能从文字中读到它后面藏着的意思,读出每句话里面含着的心情。那么,从这句话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进行想象说话。

(让学生体会鸟儿复杂的心理:不敢相信,树竟然变成了火柴,奉献了自己,点燃了灯火;不敢想象,自己找了又找,问了又问,竟然找到的是树用生命换来的灯火;不愿放弃,誓死都要信守去年对树的承诺——唱歌给他听。)

5.感悟填空,体会鸟儿的深情:

(课件出示)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知道(朋友树)不在了,可(友谊)还在,(诺言)还在,她虽然感到(忧伤、惆怅),仍要信守(承诺),仍要唱歌(给树听,给树点燃的灯火听)。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6.(课件出示)“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①齐读句子。

②鸟儿遵守约定唱完了歌,看着她深情的音符随着灯火跳动,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

(此处应开放交流,尊重学生的独特认识和个性回答。)

③你想对小鸟说些什么?(你是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

④师:歌唱完了,鸟儿为心爱树兑现了去年的承诺。可如今,树已不在了,已被人们做成了火柴,用他的生命点燃了灯火。到如今,鸟儿也只能对着灯火唱歌,只能把千言万语化作深情的一看,只能带着对树无比的眷恋和真情飞走了。

三、二读,不同角度谈发现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有什么发现的。

师生集体交流:主要引导学生从“树”和“鸟儿”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发现:

1.从“树”的角度来看,发现有朋友真好。

2.从“鸟儿”的角度来看,发现对朋友要信守承诺,哪怕历尽艰辛也要实现诺言。

【设计意图】说到读了本文后的发现,大多数学生可能会从主人公——鸟儿的角度去获得认识和感受。而本设计就引领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感受事理,丰盈认识,从而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析事态度。

四、三读,扣事问句悟蕴涵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学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1.学生浏览课文。教师巡视,提醒他们读后可以同伴互议交流,可以自主批画圈注。

2.交流:

多元解读的学情估计:

①明白了朋友之间的友谊美好珍贵。引导说说理由。

②明白了去年的树有着一种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明白了乱砍树木会给自然界带来不良后果。

引导学生对照朗读开头、结尾两段话,借助课件呈现的情景,感受开头树与鸟儿开心幸福的美好生活到结尾鸟儿孤独飞离的无奈凄美,初步意识到树的消失打破了这对好友生活的温馨。

联系课文内容——因为人们把树砍伐后切成细条,做成火柴,燃烧后点灯,才使得鸟儿历尽千辛万苦,左寻右觅后,终究只得孤单飞走。趁机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自然界里的万物自有它的生存规律,如果我们肆意破坏,有可能带来恶性循环,扰乱大自然的宁静。

五、四读,动情演读表真情

师:同学们,这个美丽的故事,诉说着美好的感情;这个美丽的故事,也记载着遗憾的离别。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在字里行间,在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中尽情感受那份动人的情感!

六、展读,复述、写作话美丽

师:同学们,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已经被编入了世界童话选集。故事的作者由于生前缺少友情,所以他用自己的真情写出了这个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引导学生再次深情读题),愿大家记住这个美丽感人的故事,并把它讲给你的好朋友听!

也希望大家读了童话,讲童话;讲了童话,写童话。学着本文的样子,动笔写一写你的美丽童话,说一说你的心里话!

去年的树课件(篇4)

1、自由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

2、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

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

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

3、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

4、总结:

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一、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

(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二、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去年的树》(板书课题),作者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

2、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

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自由读文

3、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说吗?出示: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

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它四处寻访,它问了、和.知道一。于是,鸟儿——。

4、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语,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5、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

的词句画下来。

“天天……”一句。

二、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丽的童话,体会一下好朋友间的友情。

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哪儿次?

大树

树根

小鸟

门先生

小女孩

师:(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生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生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①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②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

③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在文中找找,小鸟在寻找朋友大树的过程中都询问了谁?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学生自由练习。

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①“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②“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时,要平淡、冷漠。

③“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些。

④鸟儿的三次询问,一次比一次焦急。

师启发:鸟儿找不到好朋友,心里急吗?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呢?她会怎样在心里呼唤她的好朋友呢?

指名朗读三次问话。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己、里是多么焦急啊,

再次指导朗读,读出焦急,难过

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指名学生交流。

师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出示演示文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什么呢?

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师: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指名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字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1、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2、回顾总结课文

3、愿你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4、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几分钟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愿你们从这宝库中撷取更多的宝物,那里的美好情感会伴你终生。

四、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

读──(读题)。

去年的树课件(篇6)

教科书分析:

1.课文以合理的丰富想象讲述一只鸟儿和一棵树之间的故事。鸟儿与好朋友树约定来年给树唱歌。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找好朋友树,树却不见了。鸟儿寻踪寻找,最后只找到灯火,于是对着灯火唱了去年的歌。故事语言浅白易懂,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给人以启示。课文的文章体裁是童话,但是根据课标文章体裁的分类,为叙事性作品,应按照这类体裁进行教学。

2.课后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充分利用课文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特点,落实课标关于第二学段的朗读目标,并明确指出感情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策略,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3.课后练习题:“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试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说说鸟儿在想些什么”,既是感悟故事主题思想的训练,又是想象思维的训练,也为第四单元“预测”阅读策略的学习做铺垫。

4.课后题目“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和他们交流你的感受”的学习是落实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虽然,这条题目看上去是课外作业,但是由于是课标目标与内容的要求,应该先在课堂上落实,然后再在课外完成。

5.课文的两幅插图表现的是课文开头和结尾的两个内容,有助于学生可以运用在第一学段形成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力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从而减轻仅凭文字信息了解内容的量和难度,为学生顺利过渡到第二学段学习提供了帮助。

6.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的能力,虽然没必要每篇课文都编制为课文教学目标,但只要课文文体适合,就应该安排教学。

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大量学习童话故事,对这一体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具有了一定的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了解自然段中心意思的能力;初步能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回答问题或进行复述;能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

2.通过两年的识字学习,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再加上从三年级开始,识字教学已从“多认少写”转变为“多写少认”,会认的字学习量减少了,相对而言,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也就以会写字的学习为重点了,因此,应采用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识字与写字教学。

3.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语文的学习从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转移到“学阅读”“学表达”为重点了,重点的转移,会给三上的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不适和困难,为此,“学阅读”“学表达”的教学目标更要做好任务分析,设计好达标的步骤,减少学生学习的不适和困难,顺利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融”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切”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读写“冷”等13个字和“寒冷”等16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能给同学和家人讲这个故事。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猜想并说说故事结尾中鸟儿的两次内心活动,能与同学和家人讲这个故事和交流读文的感受,感悟故事主题,初步体会童话的特点(具体见“交流平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

教学准备:

教师:“融”等6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融”等6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去年的树课件(篇7)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略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谁能说说《去年的树》的课文大意呢?(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我们还初步学习了给课文划分部分,并且按照同一内容划分为一个部分的原则,把课文划分成了四部分,谁能说说每个部分的内容呢?(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讲故事。

导语: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要,讲讲这个故事了,有信心吗?

(一)布置任务。

出示任务: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的语句,讲一讲这个故事,注意做到内容要完整,语句要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二)反馈评议指导。

指名2—3个讲故事,以“内容完整;通顺连贯”为标准评议。

(三)再练习再评价。

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意见再练讲故事,再指名汇报,评议。

三、想象鸟儿内心世界,感悟课文主题。

(一)想象鸟儿内心世界。

1.导语:同学们已经能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讲这个故事了,回家还要讲给家人听哦。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找好朋友树,最后,只找到用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这时,鸟儿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我们发挥想象,一起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猜一猜他会想些什么。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2)有感情的朗读第四部分,联系上文展开想象,面对着用好朋友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心里会想到些什么呢?请用下面的句子说一说,注意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想……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想……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内容与课文内容、主题相关应予以肯定;(2)语句通顺连贯。

(二)感悟课文主题。

1.导语:走进了鸟儿的内心世界,这个童话故事我们也就读完了,那么,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呢?说一说,与大家分享吧。

出示任务: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或者有什么感受体会?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在四人小组分享。

2.反馈指导。

可谈到“信守诺言”“环境保护”,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该予以肯定。

四、总结。

童话故事《去年的树》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童话故事一样,鸟儿、树、树根、大门等和小女孩一样会说话,鸟儿和树跟人一样有情感。读了这个童话故事,同样得到了启示。这就是童话故事的魅力所在。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斧(斧子)爷(爷爷) 睁(睁大)挣(挣扎)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离”,第9笔是“撇折”。“柴”,上是“此”,不是“比”。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给家人讲这个故事,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去年的树课件(篇8)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童话王国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3.小结:对了。在第一学段,我们学习了不少童话故事了,今天虽然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仍然是童话,但是要我们在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中,知道童话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和得到启示,还要试着编写童话故事。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释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第一学段学过那些童话故事的课文呢?(指名回答。预设例句:《开满鲜花的小路》《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雪孩子》《风娃娃》)在童话的世界里,动物、植物,所有的事物都跟人一样说话、做事、玩耍,读了童话故事,我们增长了知识,明白了道理。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单元的第一篇童话故事,进一步了解童话,好吗?

1.板书课题:8 去年的树

2. 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童话里的一个角色叫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从课题我知道童话里的一个角色叫树。)从课题里,你知道这个角色——树,什么时候在,什么时候不在了?(指名回答。预设:从课题里,我知道这个角色——树,去年在,今年就不在了。追问:你是从课题的哪个词语知道的?回答预设:我是从课题“去年”这个词语知道的。)

4. 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那么,在这个童话故事里,去年的树和谁发生了故事,结果怎样,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除了树,课文中的角色还有哪一些?主要角色是谁?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融”“燃”。

(3)多音字学习。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切”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切”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3)PPT出示会写字词“寒冷、离开、等着、剩下、砍倒、山谷、煤油灯、睁大、接着”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

预设:

问题1:除了树,课文中的角色还有鸟儿、树根、工厂的大门和一个小姑娘。

问题2:主要角色是鸟儿。

2.粗知课文大意。

出示任务:同桌议一议,课文讲鸟儿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一说。)

3.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讲鸟儿给去年的树唱歌的故事。

4.小结:在初读课文后,能抓住主要角色(人物),用简单句式说说主要角色(人物)干什么,这样做,就是略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了。同学们做的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讲讲这个故事。

三、梳理课文条理。

1.出示任务: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里到哪里告诉我们鸟儿为什么要为去年的树唱歌的?在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从“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到“就向南方给去了”告诉我们鸟儿为什么要为去年的树唱歌。

3.出示任务: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部分内容。先议一议树和鸟儿对话时的心情,然后再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他们的心情。(提示:每人做一次树,做一次鸟儿;旁白齐读。)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对同桌汇报。先说说树和鸟儿对话时的心情,再朗读;评议是否读出说到的心情。

预设:

他们都是恋恋不舍的心情。树:充满期待;鸟儿:坚守承诺。

5.出示任务:按照评议,同桌再分角色朗读。读后议一议,这部分讲了一个什么内容?(提示:用“谁干什么”这样简练的句子表达出来。)

6.反馈指导。

预设:

这部分讲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他们相约,明年鸟儿还唱歌给树听。

7.导语:讲同一个内容的自然段可以归并为一个部分,这些自然段都是写“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他们相约,明年春天鸟儿还唱歌给树听”这个内容的(板书:好朋友 相约),所以就可以归并为一个部分。这是课文的第一部分。根据这个原则,课文剩下的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8.出示任务:默读余下的课文,想一想,按照同一个内容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部分的原则,余下的课文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请在三部分的开始和结束处分别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9.反馈指导。

预设:

从“春天又来了”到“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为第二部分。

从“‘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还在这盏灯里亮着’”为第三部分。

剩下的两个自然段为第四部分。

10.出示任务: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三部分内容。先议一议鸟儿对话时的心情,然后再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鸟儿的心情。(提示:分别做一次鸟儿;旁白齐读。)

11.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对同桌汇报。先说说鸟儿对话时的心情,再朗读;评议是否读出说到的心情。

预设:

鸟儿问树根的心情:疑惑;问大门的心情:着急;问小女孩的心情:不安。

12.出示任务:按照评议,同桌再分角色朗读。读后议一议,这三部分各讲了一个什么内容?(提示:用“谁干什么”这样简练的句子表达出来。)

13.反馈指导。

预设:

第二部分: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找树,可是树不见了。(板书:找树 树不见了)

第三部分:鸟儿向树根、大门和小女孩询问树在哪里,最后,知道树做成的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火柴点燃的灯火。(板书:问树根 大门 小女孩 灯火)

第四部分:鸟儿对着灯火唱了去年唱过的歌。(板书:给灯火唱歌)

14.导语:我们按照一个内容可以分为一个部分的原则,把课文梳理成四个部分,并用“主要角色(人物)干什么”的句式概括了个部分内容,这是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四、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寒号鸟课件合集


作为教师,写教案课件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如果还没有完成的话就要引起注意了。只有具备严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够制作出优质的教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最好的呢?本文将展示“寒号鸟课件”的与众不同之处,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您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寒号鸟课件(篇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做相同功所用时间不同引入功率的概念,再全面解析物理量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等,通过估测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学以致用。功率是初中物理量力学功能中重要的一个物理量,也是后面将要学习的电功率的基础,并且是生活中机械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理解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估测人做功的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归纳认知功率,提高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和交流能力。

2、经历估测功率,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估测功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将物理与生活联系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具:

每组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一个、米尺一根、机械停表一块。

(3)测量工具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2、收集家中用电器及其他机器的功率,并对它们进行排序。

寒号鸟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2、抓重点词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培养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学写观察日记。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通过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启发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

2、教学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 然景象的特点。

教学对象分析: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学、好动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二十分钟。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经验不够丰富,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所出现的一系列自然景象缺乏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接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现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特点,本课教学首先立足本学科特点,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并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利用动画课件,冲破时空限制,创设恰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演示法、设境酿情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平等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①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雷)。

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中去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这场雷雨。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呢?

(一)研读1-3自然段。

1、(课件出示雷雨前图)。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幅图,同学们猜一猜这幅图画的是雷雨前、雷雨中还是雷雨后的景象。

师:你的眼力真好!说得真准!同学们能看着图说出四字词语或。

【调动了学生视觉感官,促进了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2、师:小朋友们的词汇量真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小老师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打开课本80页,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3自然段。

提问:雷雨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同学们,我这里还有一句描写树叶和蝉的句子,我们先来看看,你们认为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

【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在这一读一对中,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一动不动”“一声不叫”写出了当时天气的闷热,并且读得兴趣盎然。】

师:老师刚刚听到你读“忽然”这个词的时候速度很快,为什么呀?

【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提高了对节奏,轻,重音的把握,感受能力。】

6、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禁不住也想把我的感受表达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亨,欢迎吗?(欢迎)

7、师:谢谢小朋友们的夸讲。蜘蛛在雷雨前逃走了,那么其他的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 8、师: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呀!你们看,快下雨了,闪电和雷声这两兄弟也匆匆赶来了。(边说边画闪电)

指导朗读并用越( )越( )说句子。【让学生用什么越来越怎么样说句子,是对知识的复习,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9、指导朗读1-3自然段,练习背诵。

【 老师用多媒体呈现雷雨前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完整的句子或词语,然后让学生受到图画的感染,无需老师指令,就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自然而然读得入情入味,从而感悟到雷雨前景象的美。】

(二)感悟4-6自然段,想象雨的变化。

1、过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下起来了,那么雨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自学课文4-6自然段。老师这里有一个自学小提示,希望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课件出示)

(2)感情朗读课文,想象雷雨画面。

2、学生汇报 3、比赛朗读2、3、4自然段。

【此环节让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地感知课文内容,体验文章情感。】

1、过渡:小朋友们朗读的本领可真不小,你看,把这雨都给读停了。这雨后又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第七、第八自然段,一起感受一下吧。

2、(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默读7、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雷雨后的景象。(生默读)

提问:雨过天晴,你看到了什么?谁能把你这种愉快的心情给读出来吗?

3、 师: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景色,青蛙高兴地唱起了歌,那么,它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呢?

4、师:同学们的句子说说越来越完整,也越来越美了。那么你们愿意用读的形式感受一下这场雷雨吗?(愿意)就请你们齐读一遍吧!

【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品读课文,学生在读中会更深地感受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为学生以后的表达提供语言储备,起到一个好的导向作用。】

1、过度: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让老师感受到刚刚下过一场雷雨。那么同学们愿意当小画家用手中的画笔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景画下来么?(愿意)请听老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幅去画,时间两分钟。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棒。然后派代表到黑板上作画。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而且还让学生明白了更多的自然现象是要靠自己平时细心地去观察,去发现。

2、汇报展示。

【雷雨在自然界中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让学生把这场蕾雨的美景给画下来,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而且还让学生明白了更多的自然现象是要靠自己平时细心地去观察,去发现。】五、小结、布置。

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雷雨前前后后的变化。希望同学们回家后也能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并把它写在日记里。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注意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间的合作这一块还是比较成功的。这有一点就是我今天也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课程改革的一些新理念还是在这一堂课中得到了体现。

寒号鸟课件(篇3)

一、创设情境,呈现专题

(课前谈话中引出柯南)今天,名侦探柯南受理了一个新案件(课件出示:寒号鸟死亡案),大家愿意帮寒号鸟破这起案件吗?

二、由死亡现场生发疑问

1.直奔最后一节

谁愿意用朗读带领柯南进入死亡现场?(随机指导朗读)

听了大家的朗读,柯南终于了解了寒号鸟的死亡现场,可这远远不够,你们说要破案,还得了解什么?(生前表现)这个任务就教给大家了。

三、自主读书,再现案情

(1)要让侦探了解寒号鸟生前,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了几种方法:

以感情朗读的方式再现案情

用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来再现案情

以邻居喜鹊的身份来描述案情

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再现案情。

(学生合作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现案情帮助柯南)

(2)集体交流

四.撰写死亡鉴定

看了你们精彩的再现,柯南已经明白了寒号鸟的死因。你们呢?谁来说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得过且过、懒惰、不听劝告、自以为是、……)

要你写鉴定你会认为寒号鸟是被人杀害的吗?(学生经过分析后一致认为是慢性自杀)

五、改名续写

是呀,寒号鸟是自己害了自己,柯南也明白,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可怜的寒号鸟他完全可以不踏上死亡之路,同学们你们说寒号鸟怎样才可以不死?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谈)

的确,寒号鸟如果像你们所说的那样也就幸免遇难了,可这样的寒号鸟还能叫寒号鸟吗?给他改个什么名字?(生:寒喜鸟、寒乐鸟、勤奋鸟……)

今天我们就来个故事新编,把寒号鸟写成心目中寒喜鸟、勤奋鸟……

板书设计:

寒号鸟

不听劝告得过且过

懒惰自以为是

死不悔改………

(死因)

慢性自杀

点评:本课最突出之处就是独辟蹊径,以课本为内容,以破案的方式把整堂课的学习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自然而然的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本堂课还存在不足,如教学思绪过多、教师语言过于罗嗦等,希望以后能尽量避免这些不足。

寒号鸟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阵、枯”4个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哀号”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有什么不一样。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寒号鸟,出示寒号鸟资料。

2.把“寒号鸟”读正确,强调“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式巩固读音,如“号叫、号哭”。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

【通过看插图.对照课文明白两种小动物的“窝”是怎样的,在对比中对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有初步感知。】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识字,出示“一堵石崖”和“一道缝”。

看图理解“一堵石崖”和“一道缝”。识记“堵”和“缝”。

3.观察插图中喜鹊在干什么。(喜鹊衔着一些枯草,忙着做窝。)识记“衔、枯”。

4.从图上看出这对邻居的家有什么不同?(寒号鸟的住处是崖缝,不是树枝搭建的,不够保暖;喜鹊的窝里有很多保暖的材料.)

5.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寒号鸟和喜鹊的第一印象。

【这一环节采用看图观物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堵、缝、衔、枯”,增强生字识记的准确性。】

1.创设问题: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哀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两次哀号:

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嗉,不停地叫着:“哆哆哆,哆哆哆,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哆哆,哆哆哆,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3.请学生朗读,理解寒号鸟为什么会哀号呢?(因为天气太冷了,而它又没有窝,崖缝里冷得像冰窖,所以冻得哀号。)

4.理解“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得”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

出示课后颢。

5.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6.创设问题:天气真的.很冷,崖缝里冷得像冰窖,都把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那天气是一下子变冷的吗?(天气是慢慢变冷的。)再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和季节变化有关的句子。

7.了解文章的顺序。

(1)指名读读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一一出示。

(3)板书概括3句季节变化的句子:“冬天快到了”“冬天到了”“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4)根据3个句子复述课文。

学写汉字“面、朗、阵、枯”,重点指导“朗、阵”。

1.出示寒号鸟和喜鹊的图片,回顾这两种小动物的形象,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过渡:寒号鸟这样哀号,邻居喜鹊看不下去了,所以“劝告”它赶紧做窝。

1.创设问题:喜鹊是怎么劝告寒号鸟的呢?寒号鸟听了劝告说了些什么呢?用横线画一画它们的对话。

2.出示两次对话。

3.指导学生理解喜鹊的话。(喜鹊关心劝告,语气诚恳。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现在不做窝的危害,语气加重。)

小结:从喜鹊说的话,看出喜鹊目光长远,勤劳踏实。

4.指导学生理解寒号鸟的话。(寒号鸟糊涂懒惰,脾气暴躁,不听劝告。)

6.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同桌间分角色练习。

7.分角色朗读。

8.结合朗读理解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揭示寓意。

1.故事续编。寒号鸟终于冻死在严寒的夜晚。第二天喜鹊呼唤它……想象当时是怎样的情形,把故事继续说下去。

2.故事新编。寒号鸟怎么做就不会死?编一个让寒号鸟没有被冻死的故事。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

寒号鸟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和“当”。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鸟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吗?(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简介寒号鸟。)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注音。

2.出示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要求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4.把生字放回课文,再好好地读一读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号、当”。)

5.说说你们用了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学生自由发言)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用“——”画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懂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4.学生交流、互评,体会寒号鸟的懒惰——把石崖上的一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5.齐读第1自然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会写的字:面、降、朗、桔、却、将、纷、夜。

2.指名读,并给生字找朋友。(学生练习组词,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颗小星星)

3.重点指导:

(1)朝:左右宽窄相当,注意“朗”左边与“良”的区别。

(2)却:左宽右窄,注意右边单耳旁与双耳旁的区别。

(3)将:“”先写点、提,再写坚。

4.出示生字课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范写生字。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入

整体回顾:这是一只( )的寒号鸟和一只( )的喜鹊。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用“ ”画出)

(1)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抓住“累”字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2)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抓住“不听劝告”深入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2.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喜鹊)

(1)喜鹊是怎么劝告寒号鸟的?(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2)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点评→自读→男女生对读)

3.过渡:寒号鸟懒惰、不听劝告结果会怎样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5~7自然段。

三、学习第5~7自然段

1.指读第5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的结果怎么样?

(1)理解“直打哆嗦”“不停地叫”,指导读出“悲哀”的语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2.回顾学法:抓住“不听劝告”这个重点词语提问,引导深入理解课文。(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

(1)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2)谁是怎么劝告的?

(3)从哪里可以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4)寒号鸟不听劝告的结果怎么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6.点拨要点:

(1)比较喜鹊劝告寒号鸟的话。

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热心帮助,语气诚恳。)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第二次劝,讲出了现在不做窝的危害,语气加重。)

①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思考:“现在懒惰,将来难过”是什么意思?

(2)结合课文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得过且过”的意思是:过得去就过去,过一天是一天)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第8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

2.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寒号鸟没有做窝,它在这样的天气里会怎样?

3.结合理解“重复着哀号”,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的哀号时的样子。

4.齐读第9自然段。

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在夜里冻死了?(喜鹊目光长远、勤劳踏实;寒号鸟却不听劝告、懒惰、得过且过)

五、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教师小结: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2.分角色扮演朗读。

【教学板书】

13寒号鸟

(寒号鸟)(喜鹊)

【教学反思】

《寒号鸟》是一篇民间故事,寓意比较深远,不易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以图片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了解寒号鸟这种动物,以引起学生对它的好奇,然后逐步进行教学。本课的重点我主要放在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和感悟上,从寒号鸟和喜鹊不同的表现上来体会寒号鸟的懒惰,以及懒惰给它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寓意。

寒号鸟课件(篇6)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正确地评判故事中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续编、改编故事。深入领会课文内客,发展儿童创造性。

三、继续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时按排]

一课时。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课文。交流、检查自学情况。读讲课文。创造性复述(续编、新编故事)补充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起学习兴趣。

这一课,李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民间故事。很早以前,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里传来的小鸟的哭叫的声音:哆罗罗,哆罗罗,所以人民就给这小鸟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板书课题)

“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háo,例如“号叫”、“号哭”,课文上的“哀号”都读第二声。啊,这名字多么难听,但又怪可怜的。

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号哭呢?我们可以去问问它的邻居喜鹊。喜鹊就住在寒号鸟对面的`大杨树上。(作图)

二、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这是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看你们自己能看懂多少?有什么不懂的,一遍看不懂,可以再看一遍,然后同座的交流,谈谈你怎么自学的。

学生自学。

同座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大家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说说我是怎么自学的,注意了什么问题,还可以说说读了以后的感想。

(从自学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上加以引导。)

四、利用反馈,引导掌握下列内容。

①了解大意。

②弄清时间顺序。

③注意对比的特点。

五、读讲课文。

.着重理解喜鹊看得远,为了将来,早作准备。

.“几阵秋风……”哪一个字告诉我们冬天快要到了?(尽)

·“冬天说到就到……”从哪儿告诉我们天气冷了?(写了寒风)用了两个词,一个模拟声音的“呼呼地”,一个表示动作的“刮”,就不是秋风习习地吹着,“寒风腊月……”同样写风,怎么写,告诉我们天气更冷了,打了一个比喻“像狮子一样狂吼”。

·现在把这些描写天气的句子读读。刚才提示的词儿要突出一些。

提示、指点:同样写天气,用词很讲究,再例如课文中同样写太阳暖和就有“天气暖和”“太阳高照”“太阳暖暖的”。

·冬天来了,寒风这么冷;寒冬腊月,北风这么大。这些在冬天还没有来到的时候,喜鹊有没有想到,从哪儿知道?(准备过冬)对,当冬天还没有到,喜鹊就想到冬天,它想得远,做得早,从哪儿可以看出它这样想得远,很对,这样做很好?(温暖、熟睡)

你们说喜鹊傻不傻?

2.指导朗读。

真正傻的是谁?现在读他们的对话。

·男女声轮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指导喜鹊的话。

喜鹊热心帮助,语气诚恳。“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现在不做窝的危害,语气加重。“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如果用“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从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从喜鹊说的话,更看出喜鹊看得远。

·指导寒号鸟的话。

寒号鸟有没有接受劝告?为什么不做窝?在冬天来到的夜晚,冻得受不了,说第二天就做窝,到了第二天为什么又不做窝?谁来做填充。

只看___________,不看___________。

只顾___________,不顾___________。

这就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

“得过且过”(过得去就过去,过一天是一天。)

“得过且过”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

读寒号鸟的话把它的糊涂、懒惰读出来。

指导读寒号鸟的两段独白。

内容一样,读起来语气语调是不是一样?

示范。各自练习。

指名读。

第一次是“悲哀”,表示难过。

第二次是“最后的哀号”奄奄一息。

4.朗读全文。

小组分角色读。

指名分角色读。(集体读叙述的话,)

六、创造性复述。

1.故事续编。

寒号鸟终于在一个严寒的夜晚冻死了。第二天喜鹊叫唤他,你们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谁能把故事继续说下去。

(叫唤、看望、叹息)

在喜鹊的话中,启发用上“如果”“假如”“倘若”。

2.故事新编。

寒号鸟怎么就不会死,现在我们就编一个让寒号鸟不会冻死的故事。利用原有提纲。

开头

冬天快到 不听劝告

冬天到了 听劝告

寒冬腊月 快活地活着

同座准备。

指名复述(带饰头表演)。

这样的寒号鸟,可以给它改个什么名字?(知过鸟、寒喜鸟、寒乐鸟等等)

七、小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

[板书设计]

寒号鸟

开头 新编

冬天快到 准备 不听劝告

冬天到了 温暖 还不听改正接受

寒冬腊月 熟睡 鼓励

寒号鸟课件(篇7)

目的要求:

学习“一点儿”的用法。学会讲《寒号鸟》的故事,教育学生“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生词: 树枝shzh 哆du 躲duǒ

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写作业的`习惯,回家后先把作业写完再玩, 还是先玩再写作业,特别是在假期里,是先写作业,还是 后写作业。 总结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明白: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2、句型部分 本课句型比较简单,生词也少,建议先学习句型。

一点儿:可以省略为“点儿”,儿化表示数量不多,可以放在名词前做定语,例如:有一点儿时间、喝一点铁水、给 我点儿米饭。

也可以入在形容词后面作补语,例如:他的病好点儿国。 这件衣朋小了点儿。 句型3 是学习“从……到……”的句式,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起止,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词组:从早上到晚上、从上课 到下课、从八点到十二点、从学校到我家、从教室到办公 室、从前边到后边。

让学生用“从……到……”的句式叙述自己一天的生活。

3、词语部分 反复认读生词,迚行组合和扩展。 “寒号鸟”中的“号”读二声。 搭:小鸟用树枝搭窝。 躲:躲在门后面 老鼠躲猫。 劝:我喜欢吃糖,朋友劝我不要吃太多。 姐姐身体不太好,我劝她多锻炼身体。

4、课文部分 读课文第一段,提问:鸟儿们为什么忙着搭窝?

寒号鸟也搭窝了吗?

读课文第二、三段,提问:寒号鸟为什么不搭窝? 总结学生的答案,然后让他们说说寒号鸟最终会怎么样。

读第四段,提问:如果寒号鸟丌想被冻死,它应该怎么样?

熟读课文,学会讲这个故事。

5、长知识部分(略)

6、课堂总结 让学生回家以后给父母讲《寒号鸟》的故事。

教具及教学手段:生词卡、图片 翻译、领读、领写、听写、会话、卡片制作

作业布置:1.抄写、背诵生词 2.练习对话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0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