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高效能人读后感 >

高效能人读后感(精华6篇)

高效能人读后感(精华6篇)

【#作文# #高效能人读后感(精华6篇)#】编辑经过精心打造的“高效能人读后感”将使您受益终身,相信您会从本文中找到帮助。阅读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专注力,读完一本作品后,人们会明白内心中那唯一的爱。在读后感中分享书籍对于启发和帮助您非常有益。

高效能人读后感 篇1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大的优点、缺点和不足”。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能体现自我情怀、成就卓越、超越人。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这里的“优点”是指自己的优点、缺点、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完善自己,不要去认为自己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而把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而不去认为自己是对的、是错的。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中说:“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不可能完全适合自己,只是每个人的缺点和不足都不可能成为你的缺点和不足。”这句话,让我对自己更有了一种信心,更坚持自己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但这些经历也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完美的完人,我们应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生命,这些都会让我们成功。

高效能人读后感 篇2

开杭州前,终于把斯蒂芬_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看完了,说实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排斥的,因为这种书名充斥着浓浓的成功学鸡汤味。养成几个习惯就能成为高效能人士了?那我苦学30天是不是能成为下一个马云?但是看到刘润及其他大神都推荐了这本书,我想这本书应该还是有干货的。

七个习惯的基础:产出/产能

在介绍具体的七个习惯前,作者介绍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产出/产能。作者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让读者很容易地理解了其意思。从前有一个农夫,得到了一只鹅,某天早上,发现这只鹅会下金蛋,第二天,又下了一个。农夫固然很开心,但却嫌每天一个的速度太慢了,于是杀了鹅,认为鹅的肚子里应该有很多金蛋。但是杀了之后,才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农夫又回到了一贫如洗的时候。在这个寓言中,金蛋就是产出,而鹅就是产能。农夫因为只重产出,而忽略了产能,最终导致产出不增反减。既然产能很重要,那是不是应该只重产能不重产出呢?也不行,如果你对这只鹅特别好,每天给它最好的食物、最舒适的小窝,但是它十年才下一个蛋,这肯定也不符合你对期望。所以重要的是在产出和产能之间找到平衡,要在维持产能的条件下让产出最大化。套用到人身上,产出是我们的工作成果、时间,产能是我们的身体、进步的空间,我们当然要努力工作,但是不能因为工作而透支了自己的未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应该是七个习惯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个习惯了,我记得当时研究生毕业时,导师给我的建议也是“主动一点”。关于这个习惯,以前自己一直不当回事,什么事都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自己不去争取。现在渐渐意识到,这个社会不像家里或小学、中学,你是中心,即使你不积极、不主动,父母、老师还是会关注你。在社会中,比你优秀的人太多,如果你不积极主动,别人凭什么要特别关注你、给你机会?书中把人的圈子分为关注圈和影响圈,我们应该多做影响圈内的是,因为这些事通过我们的积极主动是会有所改变的。消极被动的人喜欢说“如果......就好了”,而积极主动的人则喜欢说“虽然缺少......但是我可以......”。积极主动这个习惯贯穿整个七个习惯体系当中,无处不在,缺其不可。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关于第二个习惯,作者让读者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参加自己的葬礼,我们希望别人给我们什么样的评价或者说我们想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些什么?这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什么东西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找到这个东西后,以他为终点,好好想想自己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作者认为任何事都由两步构成:一是规划构思的智力创造;二是具体行动的体力创造。以终为始就是第一步的智力创造。作者建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确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使命宣言的地位和作用类似于宪法,是我们为人处事和价值观的基础。在我们扮演的各个社会角色中,我们分别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第二个习惯属于自我领导,而第三个习惯属于自我管理。领导和管理的区别在于领导属于“做正确的事”,而管理属于“把事做正确”。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即把事情分成紧急且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大多数人都劝我们应该优先做紧急的事,但是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只有我们提前处理了这些重要的事,这些事才不会变成重要又紧急的事,因为一旦事情变得紧急了,我们难免手忙脚乱、考虑不周。

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们需要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授权给他人。授权分为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指令型授权是授权者把具体该怎么做交代的一清二楚,被授权者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自由,完全只是起到了代工和跑腿的作用。在这种授权模式下,如果事情没有做好,被授权者往往会将责任归于授权者,“__让我这么做的,不怪我哦”。而责任型授权则是将目标告诉被授权者,并告之已经尝试过的失败方法、可以利用那些资源,至于具体怎么做完全由被授权者自主选择和决定。在这种授权模式下,被授权者往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关于只说不能怎么做而不说要怎么做的方式突然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个观点: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就是只告诉你什么是行不通的,至于具体要怎么做,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摸索。

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

前面三个习惯都是为了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而第四到第六个习惯则是为了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前面三个习惯是为了从依赖走向独立,而第四到第六个习惯则是为了从独立走向互赖。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我们应该抱有充足的心态,相信双赢是有可能的。类似于时间管理中的四象限,在这边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横坐标为“敢作敢为”,纵坐标为“善解人意”。既敢作敢为又善解人意,可以实现双赢;敢作敢为但是不善解人意,则是我赢你输;善解人意但不敢作敢为,则是你赢我输;既不敢作敢为又不善解人意则是双输。

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我们应该首先知道、理解别人,要想影响别人,我们必须首先被影响。当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我们想的不应该是如何用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去回答对方,而是应该利用移情方法,真正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倾听。很多人在与人交谈时的状态要不正在说话要不准备说话。

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要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右脑主管直觉、创造和印象,左脑主管分析、逻辑和语言,只有左右贯通,大脑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大脑也需要统合综效。大脑的这种构造非常适合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就像书中举得例子,一幅画,从不同的角度看,既可以是少女也可是是老妇,其实双方都对,但是很多人却抱着自己是真理,别人不可理喻的态度。

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

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智力、精神、社会/情感。

高效能人读后感 篇3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读到了一本好的书——李镇西老师所著的一部分,书里写了李镇西老师一生的教学。在我的脑海本记不了李镇西老师的名字,但李

老师却是这么一位教师,他的教学经验是这样的丰富,他的语言是那么的富有磁力,这样的幽默,这样的幽默让人敬佩,他是那样的幽默,这是怎样的幽默,让人不为之一感。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感染力,能让听起来更加轻松。

这本书里有许多故事,让我想起来就不敢相信,我也不知道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是否已经忘记了教学语言的真正内涵,也让我明白了的教育思想,是一位有思想、教学理念的好老师。他不仅仅是一位好老师,他的人生追求也是一种教育理想,他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反思,他不仅在传授知识,而且在教育学生上给孩子们树立人生目标。

书中的内容很有意思,我想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去学习,去体会,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效地开展,而且还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总是去抱怨自己,不去思考我们该怎么做,而是应该用积极的思维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我们该做的一切。

我们应该学会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读完这本书,使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在这方面,我还是需要继续学习的。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

高效能人读后感 篇4

在读完了这本书以后对我的影响很大,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和十个章节,分析如下:

在第一部分当中主要写了“重新探索自我”从由内而外的造就自己,首先,从自身的品德做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成功与否取决于个性、社会形象,以及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圆熟技巧。这种思潮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看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一是鼓吹积极进取心态。过分的强调个人魅力有时甚至不顾及道德原则,毫不避讳地鼓励玩弄手段,欺骗他人,柯维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提出在短暂的人际关系中,有时你的确可以凭借个人魅力畅行无阻,但是,“光有技巧还不够”,相对于一些次要优点,只有道德才是沟通的利器。事实上,很多具备次要优点的人,也就是社会公认有才华的人,往往欠缺基本的道德。内在的本质比外在的言行更具有说服力,惟有修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快乐。其次,要认识自己的“心灵地图”。柯维说,人脑海里有许多的地图,但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类:一是关于现实世界的,一是有关个人价值判断的。显然,第二种说法只是“地图”一词的引申意义,是指心灵的地图。

在第二部分主要讲了个人的成功要从依赖到独立,也就是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是第一。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根据情绪和外在环境来下决定;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专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要事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和时间。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

第三部分主要讲了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互相帮助,合作共赢,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离不开大众的发展,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得更大的效益。要想在工作当中跟对方合作首先就要了解对方的需要,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与对方开启真正的沟通,坦诚相待,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还要有勇气,则可大幅度提升沟通的效率,实现1+1>2的成效。

第四部分主要讲了不断更新,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个人及组织而言,不断地更新及不断地改善,使之不致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路径。

最后,我们如何成为高效人士那?:

1.养成主动去改变环境的观念,把自己的影响范围尽量扩大到关切范围;

2.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在做决定时知道什么对自己更重要,并放大期望周期朝着目标前进;

3.制定计划,学会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说不,每周有重点,并且花一点时间在以2位中心目标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到对人:4.正直诚恳的对待每一个人,所谓loser心态就是想着损人利己或者损己利人,遇到冲突时要尽量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利人也是利己;

5.主动倾听去理解别人的想法而不是好为人师或者进行价值判断,并且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6.最高级的沟通是大家都对事不对人,能坦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为同一个目标而头脑风暴,找到更好的方案;

7.锻炼身体、忘记过去、常读常新、真诚待人,不断学习坚持。(郭汉良)

高效能人读后感 篇5

鄙人看书从来不写读后感,此次破例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本书对我来说真是二十年难得以见的好书,我对好书的定义是能和我产生共鸣的书、能帮我解决问题的书、能吸引我读下去的书,这本书完美地符合了以上三条标准,其二是这本书的建议,此书作者在书中建议道,"在阅读过程中,应有心理准备,预计在48小时以内,与人分享或讨论读书心得",所以我打算就这本书写一系列的读后感,应该是按章节来写吧。

我对这本书可谓是久仰大名,经常在各种场合,各种杂志里面看到对此书的推荐,印象最深的是上次去香港,一位上课的教授推荐的书单里面就要这本书,他就是把这本书做为最后的压轴来推荐的,今次回家,偶然在老爸的床头上发现了这本书,想不到老爸"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的书柜几十年都没变过,现在终于有更新了。

我看书喜欢先看自己想看的章节,觉得这本书还不错,再从头看起,昨天先看了第六章——人际关系的本质,书中的内容与我产生的强烈的共鸣,所以今天早上看完了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一章中一个核心的概念是思维定式,我如果要去北京旅游,一定要准备的就是地图了,而地图只是对北京整个地域的显现,并不是真正现实中的北京,而思维定式就好比一张地图,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感知与诠释,与现实世界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别。如果我们改变行为和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到达目的,而如果我拿着一张错误的北京地图,改变行为和态度,恐怕只能帮助我更快地达到错误的地点吧,所以仅仅改变表面上的行为和态度,却忽略作为源头的思维定式,那么改变的成效一定有限。

而改变一定要遵循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就像灯塔一样立在那里,我们要么改变方向,要么在违背原则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有列举的一些原则中,有一条原则中的一句话,使我眼前一亮,"实践是特定的.行为或活动,在某一情况下适用的实践未必能在另一种情况下适用。而原则适用于任何个人、婚姻、家族以及公私机构,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这里面有一个词"习惯"让我心中一震,学而不用是未学,知而不做是不知,遵循这些原则只有去实践它,将它变成生活中的习惯,才能发挥这些原则的功效,也才能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

当然其实改变还有一个前提,俗话说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要重新审慎自己的全部,不要被无谓的强烈的自尊心阻碍而不愿迈出改变的第一步。这一点我自己觉得还好,从来阻碍我的都不是所谓的自尊心,而是对于新事物的恐惧。所以就自尊心这条在此就不赘述了。

高效能人读后感 篇6

阅读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对书中所介绍的7个习惯有了新的理解,虽然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即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培训主题了,但却是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一,当我系统地重温这七个习惯的时候,还是能够有一些新的领悟的。

这本书第一章就提醒我们,要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只有当我们学会并遵守这些原则,把这原则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要由内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首先要转变思维,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需要你自内打开,敞开你的心灵,努力探寻你的心灵,因为生活源自于此。书中还讲到品德为成功之本,品德比能力更加重要。

有能力而品德欠缺的人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无法获得长远的成功。人的品质比他的言行更具说服力,品质好的人即使不能说也不会道、不擅长交际,也会赢得信任。比如现在人才市场的招聘,招聘单位越来越看注应聘者的人品,因为他们相信,能力和技巧都是可以很快培养出来的,而一个人的品格却是需要时间和复杂的条件下养成的。再如,一个好的企业必然秉承着正确的价值观,一个好品格的员工更加容易认同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个人要在任何领域真正实现高效能,必须同时具备高尚品格与能力。能均衡

发展这两个元素的人,才能成为值得被信赖的人。

价值观是什么?它是我们对人、事、想法、原则的重要性及优先顺序的认识,是自我选择的信念与理想。当一个人感知或确认自己的信念是真实的、可靠的,那他就会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原则是自然法则或基本真理,它独立存在于我们的认知以外(比如:正直、忠诚、自制、质朴、勇气、同情心、贡献、公正),是人类良知的一部分,每一个崇高人生都是由原则来塑造的,原则控制了一切!虽然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但唯有原则才能真正主宰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只有我们将行为的、价值观的结合到原则的层次,将使我们的适用性更宽广、格局更大、内心里更舒坦,而言行更能趋于一致。只有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东西,放手自己不能控制的东西,并且有足够的智慧来对二者作出区分,人才会活得少一点忧虑,多一点充实,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能。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他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的影响我们的品德,暴露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七个好习惯,要我们积极主动、以始为终地开始行动,习惯是知识、技能与意愿的融合,关键是你想要做,自己有意愿。七个好习惯是实现个人与人际关系高效能的途径,而其精髓不仅仅体现在每一个习惯,更蕴藏于各习惯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及先后顺序上。

习惯一:积极主动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个人愿景的原则一直以主动行动,最终达成结果的一个过程,是自己主动积极的典范,比如,时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主动积极的本质是内心拥有选择的力量。主动积极的人是一个拥有内在安全感和自信的成熟的人。当我们遇到外界刺激的时候,积极主动是源于价值观和原则做出的自我的选择,采取主动,并承担自我选择的责任。实践积极主动的人会从我做起,一切操之在我。积极主动的另外一个层面是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即专注和扩大我们的影响圈。

习惯二:以终为始

太多的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的坚持到底,是生活充满意义。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撰写着自己的人生剧本。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其实自我领导的原则就是以终为始的,他是心智创造先于实际创造,点燃生命的热情。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时间管理有诸多的著作,核心内容不外乎时间管理矩阵。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他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我们总是被各种事物所左右,我们总是随波逐流,哪些事情紧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却不紧急?哪些事情紧急却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紧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到底该怎么做?要事第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模型:在从容与救火之间,要做一个选择。更多去关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从此入手,消除干扰,启动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书中提到的一个建议倒是可以试试,就是不管每天被紧急的事情如何缠得无法脱身,也要抽一点时间来干自己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就是时刻臣服于自己的使命宣言。

习惯四:双赢思维

人际领导的原则双赢思维是近年来的热门词语。双赢者把生活看做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这个世界并不是非强即弱,非胜即败的。人际交往有六个模式,即利人利己,损人利己,舍己为人,两败俱伤,独善其身,好聚好散,而利人利己皆大欢喜才是双赢的结果,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的空间,他人之得不视为自己之失。李光耀说过:拥有阳光已经足够。双赢思维做为一个概念人人都能理解,但养成一种习惯,却需要正直、诚信、成熟、知足的双赢品格和远见灼识。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双赢还需要一定的勇气。其实我们所要做是,人人都养成双赢思维的习惯,共建双赢的规则和体系,让双赢体系存在于我们的单位,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家庭和我们的朋友中。

习惯五:知彼解己

移情沟通的`原则知彼解己有两层意思,即善于倾听和换位思考,正确合理表达自己的,让别人了解

你的真正意思。首先,每个人在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前,先应该真心实意地去倾听对方的表达,真心实意地了解对方的想法,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不至于曲解对方的意思或者引发对方的防卫心理。其次,依从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的原则和顺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观点。听过和知道是两回事,知道和明白是两回事,明白和理解是两回事,理解和运用是两回事。

沟通的四个基本原则:专注、完整、接纳、同理心;沟通的五个基本要素: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沟通分五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沟通分四个层次:忽视、假装、选择、留意;沟通又有四个误区: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想当然。真正的倾听是以平等和尊重为前提的,而真正的表达则以品德与感情为基础。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则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高品质沟通时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这一原则是人际交流的关键。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到奥妙。每个组织都在强调;团队精神,统合综效其实是双赢思维与知彼解己的行动版本,在有了双赢思维作为思想基础和知彼解己作为沟通准则后,合作以追求高效的组织行为也就水到渠成了。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合作中有一点很重要,也就是善于体察、学习和利用团队成员的智慧,而不是觉得自己是团队中最聪明的一员,要保持谦虚的心态,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

统合综效谈的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整合提练出第三种远胜过你我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不以妥协为目标,也不仅止于合作,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个体不同的心理、情绪、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的的不同世界。这是创造式的合作,所谓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而现实世界里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没有。优秀团队的特征之一即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如唐僧师徒四人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中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不同的才能和个性,也常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有缺陷,但他们的目标是坚定和一致的,而且最终他们达成了目标。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人生最值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所以不断更新是前六个好习惯的源泉和动力,不断更新身体、心智、精神和社会情感,只有和谐地发展自己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产能,才能保证其余六点习惯的履行和实施效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也才能保持个人和组织的持续发展。

人生最高明的投资策略莫过于在生理,心智,心灵及社会情感方面,从日积月累的进展中,不但拓展了自我成长空间,也协助了他人成长。工作本身并不能够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和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七个习惯并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则,它们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七个习惯浇灌出来的最高级、最美好、最甘甜的果实就是齐心合力,就是把自己、爱人、朋友和同事合众为一。当今社会,成为高效能的个人和组织已经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要,这是进入赛场的入场券。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9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