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风云观后感 >

风云观后感

风云观后感

风云观后感(篇1)

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描写甲午战争的电影--《甲午风云》。

这部电影的作者分别是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和杜梨这五个人。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2年拍摄的作品。摄影是王启民,导演是林农。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清朝政府被迫出兵作战的历史。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只让“济远”、“广已”两艘舰艇护送“高升”号出发了。结果可想而知,清军大败。然而清政府依然无所作为,竟把坚持正义的好将军邓世昌给辞退了。最后清政府没有办法,才不得不还给邓世昌原来的官位。在邓世昌的率领下,清军奋勇杀敌,然而敌我力量悬殊,邓世昌被迫带领大家开船撞击敌舰,却被敌舰发射的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一场悲壮激烈的甲午战争就此结束,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却掀起了更大的怒潮。

大敌当前,强存弱亡。两军相逢勇者胜,军威就是国威!汉高祖刘邦曾引吭高歌:“安得勇士兮守四方”,邓世昌、王国成就是这样的猛士。“致远”号全力冲驰,撞击敌舰“吉野”虽然功败垂成,却在这流星过空般的一瞬间里,让无数爱国之士感到人世间的壮怀激烈!爱国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永远激荡在人民的心中。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它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努力、进步,决不让那饱受屈辱的历史重演。

风云观后感(篇2)

《澳门风云》是王晶导演暌违多年,再次重拾赌片题材,虽然经过内地和谐,片中人物、剧情大多不再着力于赌字本身的奇技淫巧,但是别忘了,早在多年以前,王晶就曾经多次在自己的电影里,以赌为幌子,实际上要说的却是局的概念。因此《澳门风云》虽然并没有大段大段赌桌对局的戏码,却更加与时俱进的把国际洗钱、赌球等元素混杂其中,格局更加国际化,其中各种剧情和人物的反转虽然大多似曾相识,但是却也因为细节上的小变化,依然饶有趣味,

当然,对于广大观众、爱好者来说,发哥的回归才是《澳门风云》最大的看点。各种嬉笑怒骂,挥洒自如,都是大家熟悉的味道。发哥举重若轻的表演更令人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初看《赌神》时的激动。影片最末,当熟悉的音乐响起,赌神高进推门而入,两个发哥一庄一谐,相映成趣,却是令我等死忠港片粉丝不由得潺然泪下,那个熟悉的时代因为发哥再度重临。

在《澳门风云》里,景甜饰演的内地女公安洛欣,身居高位却以身犯险,潜入高虎的国际洗钱犯罪组织卧底,也因此结识了发哥饰演的魔术手石一坚,联合香港、澳门警方力邀坚哥出手对付高虎,并因此与发哥展开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忘年恋情。在这其中,景甜把握住这一角色的多重性,作为公安、卧底时的机敏、干练,甚至亲自全副武装,持枪上阵缉拿罪犯。但是在发哥面前,却又完全是一副小女人情态,初亮相时一席大露背晚礼服,身段妖娆,表情冷峻中又带一丝甜美。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当她中了高虎的逼供药水之后,被发哥救出,真情流露,半露香肩的娇憨模样,完全是之前景甜从艺经历之中,从未有过的大尺度,魅惑十足,就连看遍世间风月的发哥,都几乎把持不住,最后几经天人交战,才好不容易克制住内心的欲望,但是却也因此更硬的尊重,使得两人之间的暧昧更进一步,在影片末尾,留下一个美好的开放式结局。

综观景甜这些年的演艺之路,尽管一直备受质疑,但是景甜却依然坚持自我,不断挑战自己,而且有表现得越来越好的趋势。2014年贺岁档,先是与成龙大哥在《警察故事2013》里浓浓父女情,真挚感人;到了大年初一强势上档的《澳门风云》里,她又与周润发发哥展开一段暧昧的忘年恋情,初试小女人魅惑十足的性感戏码,更是令人眼前一亮,相信在来年她还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的!

风云观后感(篇3)

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这种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以及那种和敌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更是流芳百世,通过这部电影,更让我们看清了那些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让我们铭记,时时刻刻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国家,更不要成为国家的败类,丢尽国人颜面而获得重生者是非君子所为,是苟且偷生等闲之辈,作为21世纪的青年知识分子,更不能因为一点一点进步而止步不前,要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时刻谨记不要"卖国求荣"从古至今涌现出来的英雄才是值得我们仿效的,是国人就不要忘了忧国,爱国,更不要忘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看了电影,使我知道了,国家不富强,就要挨打,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靠这些民族英雄的汗水和鲜血换来的。也知道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英勇的民族,从来不屈服任何外来势力的欺压。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

为了国家不落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让国家更加富强。

风云观后感(篇4)

《精武风云》的真相,很像是周传基老头子多年来阳奉之理论的逆袭。本体论隐藏在陈真或黑侠紧身皮衣内,对综合论发起了一次丧心病狂的进攻。

编导们似乎在进行某种胆大心细的尝试:以丰厚的资金和娴熟的技艺作为本身的踏实基础,然后让叙事和逻辑完全以粗陋甚至混乱的方式呈现,看看这样,是否能拍出一部被观众欣然接受的电影。

从影院里时不时的掌声来看,似乎是有点成功了。

其实电影《精武风云》的这个主题多年来大大小小许多动作片中都呈现过,但很少有做成如此粗暴蛮横和不搭调,近乎于到了adultmovie般纯粹讨好观者生理刺激的地步的。从进一层的阴谋论角度思考我这个电影洋溢着这么鲜明的爱国激情,不正是你们爱聊的吗?拉上这样的大旗,反复强调,又故意示以弱智,以至于让真的被其中情怀打动的观众,都不好意思出来花太多口水来夸赞那种穿透自身内心力量。因为确实,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片中日本人频繁对中国人甚至欧美人使用暴力,然后陈真对他们回以暴力,来来往往。剧本塞下大量这样的套路(在不少内容被删去的情况下),显示出对生命的一种轻慢。片中出来的许多人最后都死掉了,而他们的死,是用来最后给倒下的陈真做元气积累之用的。他们不是人。不像《叶问》中的廖拳师,我们见过了他吃完点心后的美滋滋,见过他被揭破时的死要面子,见过他在煤渣前的努力工作,也见过他赚钱还可以打日本人的小算计。当他的鲜血淋在白米上时,我要打十个才那么振聋发聩。

并非说一部电影非要要做到所谓意识完美无瑕才能出来见人,电影作为很容易变成宣传工具的工业产品,谁都知道很多人都会企图在里面放一些东西。约翰韦恩自己导演的《绿色贝蕾帽》,以无比热情歌颂了越战的崇高理念,一根筋地表现了美国人在干掉越共时的勇气、责任以及其他品德。有些真假,有些对错,交给时间和空间去处理。作为创作者本身,该做的只是把事情本身做到有理有据。

力石和陈真的那场赌局,近乎于完全无视人命的死亡角力游戏,输的是别人的命,赢了是自己的名,这点尤其让人厌恶。虽然想一想就明白,其实只是编导想让他们哥俩耍帅而已。

开场的激战算精彩,做实的战场与一向无视地心引力的香港动作结合,两把小刀乱飞乱插,基本上就是潜龙轰天乱入集结号。后面打戏中精彩的部分基本都在预告片中有透露,只是很多时候常为了激烈有些无视调度。报社一战在小格局内扭、挪、压还有点多加分的想法。但结尾大战却又是圣斗士上身了,注意,说圣斗士并不仅仅是有天马流星拳。按照所谓国仇家恨一定要结合的习惯,日本这方面也加了力,可怜的仓田阿伯于是就出来展示了一下赘肉。

出来时,仿佛听见有人在跟人说类似于你是中国人吗?之类的语言,可什么时候,我们才不需要用这样的东西来让我们自己感觉舒爽。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看着镜子里自己的黄色皮肤轻松地说做一个中国人太牛了。

风云观后感(篇5)

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感触极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海战中,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作战,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可不幸炮弹已经打完了,邓世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撞击敌舰“古野”号。当时,全场无一人退缩。但在追赶敌舰时,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我觉得邓世昌就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他不屈不挠,为了不让日本人逃走,想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展现了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可最让我气愤的是一个官员居然贪生怕死,举起了白旗。还有是清政府的昏庸腐败,在邓世昌等人在英勇愤战时,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百万官员却在皇宫内大吃大喝,我真为他们感到羞耻。

而今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抗震救灾、神七问天、成功兴办北京奥运会……这一幕幕都值得我们骄傲,这是我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学习邓世昌的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认真读好书,祖国能不能发扬光大,就靠我们这一代了。

风云观后感(篇6)

《战争风云》这一本书写了二战的全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他持续了2174天造成了15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战争是无情的,人类虽然有情,但在战争的立场上,人类会变得无情,甚至可以说是冷血动物,二战法西斯主义者发起的战争无情的夺取了5000多万人的生命。

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战争要点,一个个问题,都在这本书内得以解答。它从1939年开始,一直写到1945年希特勒的死和第三帝国的末日。在1943年以前,法西斯主义第三帝国一直处于了高峰直到那一天,DDay那一天,从诺曼底登陆开始,希特勒的军队开始急速后撤,在两年内,希特勒抵挡不住了,他自杀了。希特勒的千辛万苦就被他的一个疏忽在2小时内毁于一旦。要说希特勒也真是一个大意的人。

希特勒,其实出过的错误很多,正确的决策也很多。但是我可以毫不退缩的说:其实,希特勒在军事上就是一个半吊子他居然在米兰,反纳粹之城选择了地下50米防空地下室,还是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众人对他的批评似乎是永无止境的,多说说看,希特勒在军事上就是一个讨厌的人,令人厌烦的人。换个角度,他在生活上却是一个永远和蔼的人。是的,希特勒钟爱他的国家,他非常希望法西斯帝国强大,他也用自己方式表达了出来。他是一个德国人眼中的英雄,不光是在生活上,也是在他的战争主义上。我也开始慢慢品味起这个人了,希特勒之所以能在1944年以前有那样大的号召力,是因为德国人赞同他的观点。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许多场胜利,是因为德国人对他的期盼,对他的赞同。但是他之所以输掉,不是因为德国人厌恶他了,不是因为任何法西斯主义国家厌恶他了,而是出于一个他自己的失误和同盟国的强大。但为什么这样好的一个人能做出这样的一个坏事呢?原因很简单处于强迫。一战以后,德国非常的穷,但犹太人却非常富有,于是全体德国人就开始用反犹太代替原来的反纳粹。这时,希特勒站了出来,他自愿当这个领导人,自愿背着同盟国把他骂的很坏的黑锅。因为他是勇敢的。

纵观这3000多天的历史,我们发现希特勒是个军事上的半吊子,生活中的和蔼可亲者,号召力强者,勇敢的英雄。

但是我们还要祈祷,类似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因为战争,是可以让人变成冷血动物,让地球变成被子植物的魔法棒。

风云观后感(篇7)

回首往事,曾经的屈辱历历在目,今天我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中的每个情节都使我深受感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部电影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鸿章,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爱国主义颂歌。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军在中国领海内肆意制造事端,昏庸胆小的西太后为息事宁人,委派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人去与日军讲和,傲慢无礼的日军却将中国商船击落。邓世昌是一位对祖国怀着赤诚忠心的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怒火中烧,去找李鸿章评论,这时,英美外交官正在给李鸿章转达一些日本提出的条约,让邓世昌在二堂等候,那些条约都是针对中国的,他心急如焚、越听越急,手中的茶杯都掉到了地上,大厅内的人听到“咣当”一声,他们侧目张望,邓世昌把门打开,走上前去,袖子一甩,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地说,“难道我大清保卫自己的江山是轻举妄动?难道我北洋水师出海抗击倭寇是惹事生非?难道日本卑鄙地偷袭不宣而战反而是我大清在肆意挑衅?难道我们只有任由宰割、坐以待毙你们才好说话?”,一番话说出了中国人民捍卫主权的心声,也说出了帝国主义想要侵占我国利益的丑恶用心。在场的人听了他的话都瞠目结舌,邓世昌也被赶出了大厅。

过了一会,李鸿章召见邓世昌,他进入大厅,双膝跪地,呈上了一份万民折,请求朝廷和日本宣战,李鸿章一听大怒,狠狠地骂了邓世昌一通,并让他回了威海。邓世昌回到舰队之后,水手们发现邓大人一言不发,正当他们疑惑时,忽然从他的房间里传来了琴声,时而慷慨激昂、高亢有力,时而缓慢柔和、悲伤不已,时而如闪电一闪而过,时而如大雨持续不停。

日军不宣而战,民愤四起,顶不住压力的李鸿章重新启用邓世昌。海战中,日本大量军舰向北洋水师步步紧逼,贪生怕死的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李颉)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军击沉。邓世昌见势立即挂起帅旗,替代旗舰指挥作战,他拿着望远镜侦查敌情,发现日本人老奸巨猾,故意挂成星条旗,让中国人误以为是美国军队,邓世昌火眼金睛识破了日本人的阴谋,亲自指挥作战,水面上波涛汹涌,大炮砰砰地向日本的舰船射去,率领“致远”号官兵与日军展开殊死大战,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而这时,方伯谦在船舱里将舵手用枪打死,准备临阵脱逃,后来炮弹打完了,已经逃跑的吉野号又调头来攻击我们,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邓世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全舰无一人退缩。但是在追赶“吉野”号时,日本人一看大事不妙,一连发了三个鱼雷,邓世昌的舰船不幸被第三发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风云观后感(篇8)

“好样的,再打一发!”‘轰’一声巨响,日本帝国的一艘战舰被大清帝国摧毁了!我方士气大振,一连击落好几艘敌方战舰......就在战争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我方已经弹尽粮绝,重武器无法显示威力。更不幸的是,我方遭遇鱼雷的袭击,因此全军覆没。朋友,你肯定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吧?就跟我一起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

原来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海上战役“甲午大海战”这场海战是发生在清朝末年,1894年7月25日上午12时左右,主要是由北洋舰队指挥官李鸿辛、丁汝昌指挥。为什么叫他甲午大海战呢?因为当时正是甲午年间,因此,人们叫它“甲午大海战”。这次战斗,大清帝国派出作战能力强的北洋舰队迎战。这次战争,共波及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海域。可算涉及面积最广的海战了!

回味这场海战,让我想起了现在的生活:如今,中国在不断地变强,陆、空、海三军也越来越壮大。他们日夜在边疆守候,因为他们知道:有国才有家!是啊!有国才有家,没有了国家,又何谈自己的家庭呢?所以,同学们,我们要牢牢记住历史,不让悲剧重演!

同学们,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所以,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读书,奋发图强,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美好!

风云观后感(篇9)

我今天看了一部老影片名叫《甲午风云》。

这部影片之所以好看,是因为这部影片很真实。

《甲午风云》影片展现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与历史不符),后旗舰被日击伤。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我看这部影片时十分激动,恨不得把那些坏蛋掐死。

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为邓世昌浓弄的爱国情意所感动。

风云观后感(篇10)

前几天重读赫尔曼沃克的长篇小说《战争风云》,忽然想到这个问题,如果出一道选择题:政治家代表人民还是引导人民,该怎么选择?

相信大多数人们都选代表。政治家是人民公仆,应该听令于人民,按人民的意愿行事,所作所为当然应该代表人民。所谓民主制度,基本上就是基于这一理念的。

但是,答案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希望于政治家的责任只有这些,就太低了。

小说里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当年就面临着代表还是引导人民的选择。二战爆发之后,美国人的基本情绪是都不愿参战。但罗斯福从一开始就知道,美国必然要卷入。没有美国的参战,美国和世界过去的生活方式将不再存在。这个道理,当时的美国老百姓是不懂的,也不愿意懂得,他们觉得那都是政治骗子拿来吓唬人的东西。罗斯福则必须把群众的心态扭转过来,同意参战。为此,罗斯福挨了不知多少骂,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都骂他,说是战争贩子。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最终参战,改变了历史进程。他很幽默地说,我领这份薪水,就是来挨骂的。

很对,政治家不仅仅是来接受欢呼的,政治家必须有挨骂的准备和承受力。如果领导一个国家的人物意愿处处与群众相背,那显然不对;但假若处处迎合讨好,也意味着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道理很简单,群众的意愿并不总是对的。国家需要做出重大抉择的时候,往往不是靠人数的多少来做出判断,这时候需要政治家的个人判断和担当。

当下中国,一个最大的抉择就是资源环境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恐怕要挨很多骂,发展速度要放缓,利益结构会发生改变。怎么办?讲一些正确的慷慨激昂的话,谁也不去触动?说说而已?然后三年、五年过去,又一个三年五年过去?会太晚的。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9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