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目录

物理学课件

祝福语通常是指对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景都会用的上。物理学课件专题给大家汇集了大量关于物理学课件、物理学课件精选等,希望丰富的物理学课件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物理学课件汇总10篇

只要是生活中的美好事情,祝福语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祝福语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和手段。让每个人都被温暖包裹,你是否正在寻找有趣的祝福语?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物理学课件汇总10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物理学课件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

教学重点

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教学难点

分子势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样的能是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关系怎样?

二、新课教学

1.分子动能。

(1)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2)启发性提问:根据你对布朗运动实验的观察,分子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

应答:分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在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内的分子运动方向不相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也不相同。

教师分析分子速率分布特点——在同一时刻有的分子速率大,有的分子速率小,从大量分子总体来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是少数,大多数分子是中等大小的'速率。

教帅进一步指出:由于分子速率不同,所以每个分子的动能也不同。对于热现象的研究来说,每个分子的动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意义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3)要学生讨论研究。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冷、热水的区别。

讨论结论应是:组成冷、热水的大量分子的速率各不相同,则其动能也各不相同,但就冷水总体来说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热水的分子平均动能。

教师指出:由此可见,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1)根据复习提问的回答(地面上的物体与地球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形变的弹簧各部分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之为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提问: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应答:当r=r0时,f=0,r<r0时,f为斥力,r>r0时,f为引力。

教师指出:由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好象弹簧形变有伸长或压缩两种情况,因此分子势能与分子间

阅读全文>>>

2初中物理课件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良好的教学课件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知识点和概念。编辑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篇有关“初中物理课件”的文章,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初中物理课件(篇1)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 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初中物理课件(篇2)

1、分析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康琳;(58)

2

阅读全文>>>

3八年级物理课件

根据您的需求,趣祝福编辑为您整理了“八年级物理课件”。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 学生反应可以提供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契机。为了日后快速查看您可以将本文收藏哦!

八年级物理课件 篇1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产生: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但需注意:不是只要有振动就一定会发声,也不是只要在发声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发声体的性质: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但需注意:某些情况下,可能由于回声的原因,发声虽已停止但仍可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

1、传播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以声源处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声波具有能量。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传播条件:声音必须依靠介质(传播声音的媒介物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能够在各种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声波沿空气传来的。( 我们平常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则 是通过自身的骨骼传来的 )

3、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声性能也不同。

一般说来: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较慢,而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空气中的声速: 15 ℃ 时340 m / s ; 25 ℃ 时 346 m / s 。 真空中: 0 。

(四)、声波的频率:

1、产生声波的振动频率: 10- 4 12 ~ 10hz 。

- 4 2、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0 ~20000 hz 。 3、次声波的频率范围: 低于20 hz (10~20 hz )。

12 4、超声波的频率范围: 高于 20000 hz 。(20000 ~ 10hz )

二、乐音的基本特征:

(一)、音调:

1、概念: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高低。

2、决定因素:发声体(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则越低)

(二)、响度(音量):

1、概念: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大小(又叫音量)。

2、决定因素: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振动幅度)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影响因素:到声源的距离、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分撒播内程度。

注意:音调和响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定要区分清楚。

(三)、音色(音品):

1、概念:声音的品质、特色。(又叫音品)

2、决定因素:主要由发声体自声的因素决定。

3、应用:是辨别不同

阅读全文>>>

4中学物理课件必备11篇

中学物理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情感目标 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 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

实例如下 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

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

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板书设计】

第六节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1.内能的利用

2.环境保护的问题

探究活动

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注意在收集足够材料的基础上分析。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

阅读全文>>>

5九年级物理课件

趣祝福的编辑已经找到了以下相关资料供您参考:“九年级物理课件”,这些建议仅供参考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终决策。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1)

1.了解电能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知道电能的单位;

2.会读家用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计算家庭电费,了解1kw·h的电能的作用培养节约用电意识;

3.能从能的转化角度认识电能,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电能转化情况,认识电能转化是通过电流做功来实现;

4.知道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大小、电压高低和通电时间有关;能利用电功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展示1:各种各样的发电厂、电源的图片.引导思考:人们如何获得电能? 学生活动 尝试说出不同的电源中能量的转化,总结出:电源是把不同形式的能转化为电

展:2:生活中各种用电器的图片,知道它们是如说出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何利用电能的;电能的单位是什么?电能是如何总结出不同的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化为不

来计量的? 同形式的能。

电能及电能的单位是kw·h,也叫“度”,物理学学生利用组合单位的方法把kw·h换算中能量的单位是焦耳,它们之间如何换算? 成j。 1kw·h=__________j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新课内容 熟悉单位换算。

1、展示电能表实物,结合图片了解各参数含义:

“220v”、“10(20)a 、“600revs/(kw·h)” 学生阅读课本上电能表的各参数。 “50~” 根据实例计算电费。 2、给出一张电费缴费单,读出上月家中消耗的电

结合生产生活知道1度电的作用,指出获得电能了解“1kw·h电的作用”,认识电能在社

要消耗其它资源及我国发电状况,培养学生节能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自觉的节能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节约用电意识和环保意识 识,交流身边有哪些不当的用电行为。 的意识。

1、展示工作中的用电器。电功就是电流做功,有关。1.手电筒和家用白炽灯的电流差

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举例说明电功。 不多,相同时间内白炽灯消耗的电能比结合实例说出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手电筒多;2.空调和白炽灯的工作电压有关,培养学生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电时间的长短都有关系。举例说明。 相同,但流过空调

阅读全文>>>

6物理的课件收藏

以下的物理的课件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老师在上课时需要依据教案课件来实施。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

物理的课件【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3教材第八章气体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

教学设计特点:突出物理规律形成的感性基础和理性探索的有机结合;通过问题驱动达成教目标的有效实现;重视物理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

(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3)理解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与p—1/v图象的含义,增强运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经历探究等温变化规律的全过程,体验控制变量法以及实验中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切身感受物理现象,注重物理表象的形成;用心感悟科学探索的基本思路,形成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 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索未知规律的过程,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 p-v 图象的物理意义。

难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

3.教具:

塑料管,乒乓球、热水,气球、透明玻璃缸、抽气机,u型管,注射器,压力计。

4.设计思路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生活中也有热胀冷缩的概念,但对于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清楚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证精神。这节课首先通过做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气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和压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与学生一道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要点,接着师生一道实验操作,数据的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并深入讨论,最后简单应用等温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流程:(略)

6.教学过程

6.l课题引入

演示实验:变形的乒乓球在热水里恢复原状

乒乓球里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就随着增大,同时体积增大而恢复原状。由此知道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本章我们研究气体各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气体来说,压强、体积、温度与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高中阶段通常就用压强、体积、温度描述气体的状态,叫

阅读全文>>>

7心理学课件

我们特别为您准备的“心理学课件”,一定能够满足您的需求。每位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设计教案和制作课件,因此要花费一些时间。只有教师不断精心打磨,才能制作出优秀的教案。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学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知觉的四大特性的概念,学会分析影响知觉特性的因素。

能力目标:

通过生动形象的举例,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觉特性的含义,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

思想目标:

感受心理学源于生活,体会知觉的特性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觉的四个特性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知觉的特性

三、教学资源(包括使用的教材、教具、参考资料等)

教材:

《医学心理学》(供五年一贯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教具:多媒体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本节课主要以精讲点拨,启发教学、实例演示、分析归纳等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疑,以趣,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和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要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讲授而非满堂灌,本节课通过启发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设置疑问,使学生进入情景,激发情趣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记死记硬背,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能系统地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五、教学过程(内容、步骤、时间分配)

(一)检查复习(5分钟)

复习提问:

复习:知觉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知觉?

课件展示概念内容: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强调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直接作用,再一个就是整体。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知觉的概念。有些同学可能会想,那么知觉在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同学剪了新发型,换了新衣服,我们还是能认出她,一辆公共汽车,不论从正面看,还是侧面看,我们知觉到的公共汽车的形状不会改变。这些都是为什么呢?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今天的课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讲授新课(32分钟)

知觉的特

阅读全文>>>

8高一物理课件范例

我们的编辑费尽心思制作了这份令人满意的“高一物理课件”。课件教案是老师必不可少的工具,每个人都应该好好规划自己的课件教案。教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可供您在学习和工作中参考。

高一物理课件(篇1)

《弹力》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内容。弹力是学生在学习了力的概念后,进一步学习的另一种性质的力,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弹力的学习至关重要,它是学习摩擦力的基础更是力学部分的基础, 无论是从知识本身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知识外延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通过实例,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认识到弹力存在;在实验探究力与形变的关系之后,又回到了弹力应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弹力对生活的影响。

①掌握形变与弹力的定义,弹力大小和形变大小的关系。

②能判断一些简单的弹力的方向。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变和弹力的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目标 :通过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重点的突破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难点的突破利用多媒体演示多个物体的形变,看形变恢复的方向,使与之接触物体的运动方向确定弹力的方向。同时画出几种常见情形下的弹力的方向加以巩固。

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思想上、心理上还不太成熟,思维的敏捷度还不够高,并且大部分停留在初中的形象思维。对于本节的形变和弹力来说,学生已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并且在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关于弹力的生活实例,如弓箭、气球、跳板等等,为学习弹力打下了基础。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但是不知道是如何产生的,这就需要引导他们一步步的深入,挖掘出问题的本质。

教法:本节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讲解、讨论、探究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学法: 学生在所创设的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首先,我通过一个小车弹簧实验,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产生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小车和弹簧之间存在着一个力,然后设疑:这个力是什么力,是怎么产生的?既开阔学生思路,又

阅读全文>>>

9物理的课件(汇集11篇)

优秀的文章并不多,“物理的课件”就是其中之一。相信您在阅读本文后会有所获益。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必备的教学工具,每个人都需要制定自己的教案课件。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全面、详尽、细致和准确。

物理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教学过程:

1。原子、原子核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十分小,它的直径不到一个纳米。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

2。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3。裂变

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图3)。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这时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裂变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 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这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才能燃烧,放出能量一样。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裂变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图3)。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

阅读全文>>>

10八年级物理课件5篇

教师在授课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是其工作责任的一种展现,但是,编写教案课件不是轻松随意的事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是判断是否启发了其思维的标准。笔者为了拓展大家的思路,特意整理出以下“八年级物理课件”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对需要的读者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课件 篇1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

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

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

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

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

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

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 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 教学程序

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提问。提出与本堂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三个问题是:1.水流能做功吗?

2.功的表达式如何? 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第三个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学习电功。(板书课题)

1. 建立概念

电流做功形式很多,如电流通过收音机做功,我们听到声音,电流通过电视机……让学生再举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