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泊船瓜洲课件 >

泊船瓜洲课件

泊船瓜洲课件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悠游诗人)本文的核心思想是关于与“泊船瓜洲课件”相关的讨论,感谢浏览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实用信息。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

泊船瓜洲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使学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预习并了解诗人王安石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的音乐好听吗?大家知道是什么曲子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月亮一直是诗人们乐于描写和遐想的对象,据统计在《唐诗三百首》中写月亮的诗就占去了五分之一,多达60余首。当然,宋代诗歌中也不乏佳作。这些写月亮的诗歌或表达思乡之情;或抒发喜爱之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宋诗《泊船瓜洲》,看一看这首诗,抒发了王安石怎样的感情?(板书:泊船瓜洲)

本节课的任务:(1)通过各种方式的读,然后背过这首诗。

(2)通过读和老师的讲解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温故而知新

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谁能给大家背几句?(1-2个同学)学生有可能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张继《枫桥夜泊》、白居易《暮江吟》、刘禹锡《望洞庭》等。(齐背)

刚才大家背的这几首诗,有二个特点:

1、它们都是写秋天的景象的

(“疑视地上霜”,“月落乌啼霜满天”,“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湖光秋月两相和”。)

2、都有月亮,

其中《静夜思》和《枫桥夜泊》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暮江吟》、《望洞庭》抒发对月亮的喜爱之意的。那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到底是秋天的,还是春天的景?思乡的?还是表达喜爱之情的呢?下面让我们在读中来感悟吧。

三、读(读出层次)

1、默读一遍,看一看诗中有什么不会的字和或不懂的问题,请用笔画出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泊船瓜洲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学过了许多古诗,回忆与月相关的古诗?

生:《静夜思》、《枫桥夜泊》等。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跟月有关的,这首诗的题目我写在黑板上了,谁愿意大声地念给大家听呢?好,请你来读吧(微笑地请一学生)。

生1:(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可以,谁再来?声音要大一点,你来(请学生)。

生2:(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非常好。再来(请学生)

生3:泊船瓜洲。

师:第一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

全班:(大声地)bǒ。

师:连着题目一起读,一、二

全班:泊船瓜洲。

师: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写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节课我们要把这首诗学好,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生1:要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生2:要懂得题目的意思。

生3:要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诗的意思。

生4:还要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5:要先读。

生6:还要背诵。

师:好,我们就初定三个任务。(读、理解、背诵)

(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我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确定学习任务,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已的事。)

二、读诗。

师:我们先说说怎样读,分小组读,一个一个地读,其他的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志地方。读错的马上帮助他纠正。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课件出示配乐诗句。老师巡查、指导。)

师:(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告诉老师好吗?

生:有。

生1: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我读成jiān,同学告诉我“间”在这里是间隔的意思应读ji?n。

师:很好,还有吗?

生2:钟山只隔数重山的“重”我读成zhònɡ,同学告诉我数重是几层的意思,所以应读chónɡ。

师;很好。还有吗?(没有举手)。没有了,刚才小组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很认真。但我注意了,些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小组长就多给了这个同学机会,请他多读一遍,非常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精神。现在敢读给大家听吗?

全班:敢!,

(反思:同学之间懂得合作,互相倾听,互帮互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生:朗读古诗。

师:很好,语音准确。声音略低了一些,谁能读得高一些?

生:朗读古诗。

师:读得流利。

生:继续读。

三、理解。

师:好,看来我们第一个任务完成得不错,大家读得认真,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现在我们看第二个任务;理解。请同学们给合注释和手边的资料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读不懂的提出来小组讨论。如果小组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离开座位找你认为最有水平的同学来解答,开始。

全班:(学生按要求合作学习、讨论。)

(反思:给予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讨论,对这首古诗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师:(巡视,逐一到小组倾听、指导。)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生: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泊船瓜洲的意思。

师:很好。其他同学呢?

生:我知道了“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师:谁能将诗中“瓜洲”、“京口”、“钟山”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生:学生自由画图。

师:老师巡视。然后请画好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生:学生到黑板上画图。

师: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画得怎样?

生:画得很好,把它们的位置画准确了。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画得也很棒,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学生到黑板前展示。

师:同学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知道。

师:诗人要“还”到哪里呀?

生:家乡。

师:对。从这一诗句中我们知道作者非常地想回到家乡。你能把诗句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同学们听一听,看看是不是很着急回去?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如何?

全班:一般。

师:(微笑地对生)你可以再读。

生1:再读。

师:怎么样啦?

生:有进步了。

师:谁来帮助他?

生2:读

师:再读一遍。

生2:有感情地朗读。

师:很不错了。谁再来?

生3:读

师:读出些意思了。谁再来?

生4:再读。

师:读得很棒,把意思读出来了。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听出来,要把哪些字读好?

生:又绿了。

师:还在吗?

生:何时、照、还。

师:很好。全班同学试试看。

生:齐读。

师:不错。再读。

生:齐读。

师:很不错,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

师:哪个字是长江的意思?

全班:水。

师:哪个字是“隔着”的意思?

全班:间。

师: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这说明它们之间的距离怎样?

全班:很近。

师:(微笑对着生5)我们想听你能不能把很近的意思读出来,想想怎么读?(停一会儿)开始,好吗?

生5:读。

师:要着重把什么字突出来念,可以表示两者距离很近呢?

生5:读。

师:有进步了,谁再来读?

生6:读。

师:特别是有些字…

全班:间。

师:还有什么?

全班:一水。

师:很好,(提高声音向全体同学)读。

全班:朗读。

师:全班朗读全诗。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出意思来了。现在可以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呢?

师:(没有举手的学生)看来都懂了,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课件出示(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作者作诗过程中曾改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学习。

师:巡视,逐一到小组倾听、指导。

师:小组交流。

生:可能用过“吹”字,只说明春风的'到来,而不能看出江南变绿。

生:可能用过“到”“过”字,只是说春风来过江南,而“绿”字用得好,它表现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绿”字给读者以鲜明的色彩感和生机感,表现出春天到来后长江南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生:还有,春天来了江南变美,诗人就会思念家乡。

师:是呀!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生:“绿”字用得好。

师: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千古佳话。同学们应该学习王安石的这种精神,平时作文时应注意用字、用词的准确性,养成善于推敲善于修改的习惯。

(反思;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师:冬去春又来了“我”没有回到家乡。同学们知道了这些内容,朗读就一定不一样了。现在我们重新把诗句读一遍,要把诗的意思读出来。自由朗读,开始吧。

全班: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

生:朗读全诗。

师:“春风”、“明月”、“绿”、“何时”读得很好。谁再来读?

生:朗读全诗。

师:非常好,很聪明!我们一起来读,一、二、

全班:齐声朗读全诗。

师:好。同学们,再读诗句有没有产生新的一些问题呢?

生:京口和瓜洲很近,和家乡只隔几重山,为什么不能回家乡呢?

师:这是个十分有水平的问题,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想念家乡,为什么又不回去呢?思考一下,你们找的资料有谈到这个问题的吗?

全班:纷纷看自己的资料。

师:我补充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看完后回答问题。(发资料,每一个学生一张)

全班:阅读自己和老师发下来的资料。

师:巡视、辅导。

师:看完了吗?

全班:看完了。

师:请告诉你知道的情况。

生1:知道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泊船瓜洲时写的,是在江边。

师:这时诗人正做什么事情?

生2:去赴任的路上,所以说是在赴任路上写的。

师: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3:我还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他诗写得好啊。还知道什么?

生4:王安石原来是不想赴任的。

师:恩,两次推辞皇帝都没批准,所以、、、

生4:所以他在江边写下这首诗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师:非常好啊!怪不得他刚出来就这么忧愁、忧伤。他前面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啊!这一去呀,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同学们请注意,最后一句他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全班:句号。

师:他不是在问,而是在心里、、、

全班:想。

师:对,想自己的蹉跎,想、、、(请一学生)

生5: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师:是啊,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首诗充满了了忧愁。现在,我们再来读,感受就不一样了,(作手势)我们再读。

三、背诵。

全班:(读)

师:不太好,同学们要体会王安石的心情啊。

全班:(再读,很有感情地)

师:非常的忧愁,这一去呀,不知何时返回家乡了。会背诵了吗?

全班:会!

师:我们一起试一下,忧愁地背诵啊。

全班:(一起背诵)

师:很好,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没有?

全班:完成了。

四、延伸。

师:我要特别表扬你们,你们是自己完成了任务。现在,布置作业。(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找一找有关王安石写的诗读一读。)

(反思: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补充阅读资料: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就中了进士。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非常赏识他,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对西夏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泊船瓜洲课件【篇3】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2、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相关事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发起过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今江西抚州>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想想: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画出古诗中表示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

(1)“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思考这三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师生合作简笔画板书。

(2)王安石出生于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所以此地又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2、学习后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寂静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哪句是写景?哪个字又突出地描写了景物特点?“绿”是什么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吹绿)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引导: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到、过、入、满……”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3)“明月何时照我还”把什么感情抒写发挥到了极致?(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看到明月,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明月作为古代诗人表达思乡之情常用的意象,不管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常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抑或是“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识在他乡”,都表达了诗人们亘古不变的共同情怀,那就是思乡。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有关明月的古诗词。

我想让学生从“绿”这个字中感受江南满眼新绿,一派生机的景色。我也感觉学生对于作者多次换字的典故熟悉万分,没必要再进行换字练习。然而我的想法错了,学生的体会不深刻,只有进行换字练习,他们才能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之处。

泊船瓜洲课件【篇4】

《泊船瓜洲》王安石背景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白话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创作背景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

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斟酌轶事

喜爱改诗是王安石的一大特点。他为同时的人改诗,也为古人改诗,《彦周诗话》评论他改谢贞的《春日闲居诗》,将“风定花犹舞”中的“舞”字改作“落”字:“其语顿工”。至於自己的诗,那就更用得“干锤百炼”四个字了。这首《泊船瓜洲》就是一个例证。据洪迈《容齐斋笔》卷八记载:吴中士人藏有这首诗的原稿,初写时是“又到江南岸”,自己圈去“到”字,注曰“不好”;继而改为“过”,又圈去;再改为“入”、“满”……这样一共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

泊船瓜洲课件【篇5】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文;

2、会默写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读整体感知诗文大意;

2、查资料,揣摩诗意,理解诗意;

3、反复读诗文领悟诗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思乡情怀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报国精神;

2、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知道学生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准确背诵诗文、默写诗文。

五、教学难点

品位诗句,感悟情感,积累语言。

六、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感知思乡之情

1、大声朗读,读通顺;读出节奏。

2、交流:(1)抽读,正音,说诗意;(2)感受诗人思乡情。

3、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学生上黑板试画图)

◎钟山

◎瓜洲

~~~~~~~~~~~~~~~~

~~~~~~~~~~~~~~~~

◎京口◎钟山

4、思乡景

a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通过这句诗描绘的应该是江南的美景吧。美丽的江南诗人通过一个字就一览无余的透露出来。“绿”。“绿”是吹绿的意思。这个字诗人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刚开始用的并不是“绿”字,他先后改动了十多次,什么“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最后选定了“绿”字。这一“绿”,就“绿”了江南岸,这一“绿”就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苏轼描写江南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绿”,就让人浮想联翩,这“绿”就不在只是“绿”,还有花的红,水的蓝。

b你能用“又江南岸。”来赞一赞江南的美景吗?

c老师把这句诗改作“春风绿了江南岸”,读一读,说感受。

一个“又”字,道出了诗人离家之久,也道出了诗人思家之久。一年年,一月月,一夜夜,斩不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就连睡觉也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飞回了家乡。

d生读王安石之《忆江南》“城南城北万株花,池面冰消水见沙。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

5、思乡人

a江南美景让诗人久久驻足船头不愿离去,这不愿,更又对家乡人的思念和留恋。诗句中哪个词透露了诗人对家乡人的思念和留恋。(“明月”。诗人睹月思人,如果你是诗人驻足船头,你会对家中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说,感受思乡之切。

6、朗读指导略

(三)思家切,不能“还”。

1、读一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说诗文意思。画一画“京口”、“瓜洲”和“钟山”地理位置。

2、诗人离家这么久,可离家又这么近,被思乡之情缠绕着的诗人却为什么不回家一趟呢?能“还”吗?为什么?

简介背景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写这首诗时,正是皇帝宋神宗第二次任宰相,推行新法的时候,而且是他上任的路上。体会诗人的迫不得已,身不由己。

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诗人也只能独饮思念之苦了。

3、读全诗。

泊船瓜洲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意思,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感,把握炼字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1.书读得很准确。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今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精读感悟

(一)读题

1.“泊”“瓜洲”什么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b.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板画地名位置(师――京口,生――瓜洲;怎么知道的?)

(2)“间”“一水”指什么?并让学生改变句子表达方式(把、被字句)

(3)“钟山”(生板画)与诗人有什么关系?“数重山”什么意思?

(4)让学生说说第二行诗句的意思

(5)齐读一二两行,再说说第一二两行写了什么?

(6)体会感情

现在诗人的船停泊在瓜洲,与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很近,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如果是你,又会想些什么呢?

(靠家近),应该(应该还)看看,用这一种心情来读好前两行诗。(练读――指名读――再练习――指名――齐读)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又绿”什么意思?说诗句意思,并体会诗句的意思

这句诗写出诗人怎样?(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更应还)

(2)意会“绿”字

a.故事及想象: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请同学们想想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到、过、入、满、来、拂、碧)

b.比较中体会讲诗人用字的准确性(“绿”字化静为动,画龙点睛,体现江南的美)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词语?(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还会想到哪些诗句?(与春天有关的诗句)

c.推敲:我也炼一炼

选词填空:

旺浓闹红杏枝头()

动拂翻皱起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3)朗读并评价(边读边想象)

(4)说第四行诗句的意思并改变句式。(!?)

(5)“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为什么?

(圆月代表团聚,体会到什么?思念家乡)(拓展:李白《静夜思》及苏轼的词)

(6)角色转变,体会感情

是啊,诗人身在异乡,遥望着故乡,可能也想起了许多诗词曲赋,他的思乡之情会更加地(急切)(思家切)。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后两行诗。

(7)第一二行诗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久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何时还)

(8)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不能还?)师生根据搜查的资料介绍原因。

(二)情景交融,走个来回

全诗从哪些字词中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的?(一水间、只、数重山、又绿、何时)

(三)指导读背,释放感情

(1)划节奏,注意读出韵味与感情

(2)读诗比赛(想象并设身处地地进行朗读)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一幅作品(或书法、或绘画……)

3.课后收集思念家乡的诗

4.

泊船瓜洲课件【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泊船瓜洲》。

一、说教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安石,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辞官归家途经瓜洲时所写的,写出了诗人停船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语言平实易懂,感情真挚强烈。因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学会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有了一定的语言的积累,本诗较浅显,学生结合注释很容易读懂。因此,本课教学我以“读”为面,“说”为线,“品”为聚焦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构建“解—知—明—品—诵”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学生也用“解—知—明—品—诵”的方法来学习本诗,明确目标要求,多读细品。

四、说教学程式:

(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问孩子们:“当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看到圆月都会感慨万分,借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谁见过这样的诗,能大家分享一下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诗,看作者借月抒发什么情怀?”谈话导入,以旧引新,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教学。

(二)学习古诗

对古诗的教学我让学生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这五个步骤进行自学。

1、解诗题

齐读课题结合注释自学理解课题。这样把课堂的学习自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学者。

2、知诗人

让孩子们自由谈谈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诵读学过的王安石的诗,最后我归纳简介诗人及写诗的时代背景,让孩子们了解诗人离乡当官数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这首诗就是诗人归家途经瓜洲时所写的。便于学生理解诗人的忧伤情感及浓浓的思乡之情。为学习本诗理解诗人感情做好铺垫。

3、明诗意

(1)通过多读,反复读作到明诗意。

一读诗句要求读准多音字(泊bó、间jiàn、只zhǐ、数shù、重chóng、还huán)。

二读诗句要求把握好节奏。

三读诗句要求读完后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和伙伴们交流你读懂的地方及不懂的地方。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练习巩固诗意

①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标出瓜洲、京口、钟山,三个地方的位置。

②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朗读古诗,另一位学生讲诗意。

4、品诗境

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入诗境是关键,学生已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接着应让学生找出自已喜欢诗句来品,引导学生说清楚喜欢的原因。

如:①品“只”字。一个“只”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品读一二句诗想想诗人望乡看到了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该怎样来读这两句诗,用你的独特感受去读一读。

②品“绿”字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是这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第一步:理解“绿”字的意思是吹绿了。

第二步:换一换“绿”字,看你会用哪个字?最后我总结:关于“绿”字还有一段传说呢:据说作者在写诗时,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定用“绿”字,作者精心修改诗作成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教育学生在写作时,也要向作者学习,推敲用词,这样才能写出千古绝句。

第三步:说说“绿”字为什么比其他字好?总结出“绿”字不仅充满色彩感,又饱含了动感,使这首诗变生动了。

第四步:再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想想你看到了什么,什么绿了?口头完成填空:一阵春风吹来,吹绿了 吹绿了 吹绿了 。让学生展开想象,大地是怎样变绿的?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样拍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镜头?

第五步:一个“绿”字你读出了什么感情,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

③品“还”字,理解感悟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谁来把这种思乡之情读一读。假如你是诗人,此时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自己的家乡,你会怎样说这句话。

5、诵诗句

虽说诵诗句是学习古诗的最后一环节,但读诗句却是贯穿课堂始终的,内容上有初读、解读、品读,形式上有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同桌互读、师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诵。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朗读指导得太到位,应该给学生一点空间,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他把他独特的感受读出来,把心底的声音发出来。

在诵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调来唱古诗。在学生唱完后给予鼓励,孩子们的演唱激情已经把老师点燃了,老师也想唱一唱好吗?接着清唱……这样一来,不但加强了孩子们对古诗的背诵,同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这五步曲既是学生学习古诗的一种路子,又是教师教学古诗的一种方法。这一教学程序的设计层层深入,有利于教和学的和谐统一,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启发诱导,能扎实地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拓展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写思乡的诗,背一背,让孩子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布置

孩子们,诗人们用诗名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请你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吧!喜欢画画的孩子画一画你的家乡,喜欢唱歌的孩子找有关家乡的歌来唱一唱,喜欢朗读的孩子找有关家乡的文章来读读。这样的作业布置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得到进步。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82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