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人生海海读后感 >

人生海海读后感(范例十一篇)

人生海海读后感(范例十一篇)

学生时代,或许会经常被要求写读后感,读后感是一种抒发自身思想的文章,读一本书,我们的心中肯定是有一些感触的。一篇作品读后感怎样才能够精准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动呢?我刚刚读完了一篇关于“人生海海读后感”的文章内容深刻感人。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学雷锋活动作文九篇

人生海海读后感【篇1】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最近看了《人生海海》这本书,作者是著名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主人公是一个常年被称作“太监”(尊称“上校”)的人。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上校被称作“太监”,遭受同村人的挖苦辱骂,同时在革命时被批斗,传出其身上有字,为了保护字将看守自己的小瞎子割舍断筋;

第二部分,上校成了逃犯,为了不让父亲受自己拖累,坦称自己是特务,后竟被爷爷举报,锒铛入狱,为了不让别人看到其身上刻的字,硬是把自己逼疯;

第三部分,上校疯后由林阿姨照顾,也是通过林阿姨的讲述,才知道了上校过去不为人知的故事。

读完后,不禁为上校的一生唏嘘不已,虽然也看出了很多人心和人性,但还是在其中能发现隐藏的温暖。

首先,在你落魄时对你伸出援手的往往是最亲信的人。

上校在被批斗时,最心疼的就是那两只猫,为了不让猫受苦,坚决要让小瞎子送到父亲家,父亲好生养着,等上校逃狱出来躲到后山时,也是父亲偷偷将猫送去,也从未对人言语过这个逃犯的行踪,保护着上校。

其次,时间会帮你沉淀对的人和事。

上校疯了以后,是林阿姨一直在照顾,把他当作10岁的孩子养着,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生活的重担都在她身上,为了抹掉上校腹部的刻字,学会了纹身,将他身上的字改成了画,间接帮上校完成了心愿。最后在上校走的那晚,也自己注射了麻醉,一同去了。

最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书中后面讲述的前妻在西班牙照顾我,后二人成婚,换了个新的环境,生意难做,怀孕期间仍要开车进货,车子刹车无用,最后酿成了前妻死去的悲剧。因为无法买墓地,我带着前妻的骨灰,四处流浪,以食垃圾为生。后又遇到了以前的老主顾,因与前妻熟络,借钱给我,最后成为了我现任妻子。

前妻临死前说过,“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想想我们的现实生活,失去至亲时,总是想跟着一起去了,可是有句老话说的好,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眼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时间会证明一切。

就像《人生海海》,人生本复杂多变,但是仍要相信希望尚在人间。

人生海海读后感【篇2】

初读这本书时,感觉和《活着》有点像,只是说不出来哪里不太一样,它们都用故事来牵引着我不停的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正像书中那个年少的“我”,渴望着知道“上校”的所有故事一样。

然而,读着读着,发现它们不一样,一个是以第三者角度去描述一个故事,而另一个是以第一人称来描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已经既成事实,但在读的过程中,仍感觉到会出现变化和转机。尤其是作者对小时候心理状态的描述,简直就是活现了一个小孩子的样子,那种和大人们迥异又想要世界上的事情要符合大道理的心态,太让人有代入感了。

可是,换做是我,可能会对几十年前的事情记忆的那么清楚吗?甚至那些人物抓耳挠腮的小细节都能记清楚,又让我感觉到故事是不是被丰富过。

而不管这个故事如何,我仍然相信这是真实的,我看过好多类似的故事,有从民国的有解放初期的,这些故事都照应着这本书的真实。尤其是情感的真实,不论是亲人、朋友、还是夫妻之间的感情,是那么的真切,来龙去脉是那么的明白。

看到临近尾声时,我感觉自己有点缺氧甚至有快要窒息的感觉,那种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对主人翁的“好运”和“挫折”相连接的惋惜,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而整部作品以人生海海来命名,又正是因为受这个事情的巨大冲击。这是从我看来,对故事主人翁第一个最大的冲击,从这里,我看到了一点主人翁的转变,后来虽然他仍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变得更像一个周围的普通人,处理这些事情的方式也在转变,变得尊重生命本身,而不是“面子”。

“面子”其实是这本书的核心,到最后,主人翁都想解开影响面子的心结,这个心结从主线人物“上校”开始,蔓延到每一个支线人物。人言可畏,这不仅仅是在特殊时期才会有的,在一个特定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人,他内心对一些事情的执念,甚至比人生本来的意义来的更重要。活着,不仅仅是活着那么简单,而必须在别人眼里“清白”的活着,才会感觉到心安。

“瞎子“是彻头彻尾的坏蛋,用这个坏蛋的不要“面子”来反衬其它人的要“面子”,直到最后,仍然在凸显这个对比,这是作者对道德的一种人生追求,也是传统意义下作为人的基本。

最后,就如看完《活着》一样,我的心情不是那么好,但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人生,人生海海,世界是多么的复杂多变,让我们以感情去看待生活,她让我们透彻的感受“喜怒哀乐”,而经历完海海人生,就会淡漠感情去看待生活,就像是看了一场戏。最终,所有人的归宿都一样,谁也逃不了这个安排,而只是在如何面对这个安排上,又因为经历的不同而不同。

推荐朋友们看一看,可以对自己如何定义生活有一点帮助,也可以让我们更真切的去看人世间的真情。

人生海海读后感【篇3】

麦家的新作,早有耳闻麦家的《风声》,《风声》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将人物形象塑造的有血有肉,很丰满,《人生海海》这本书通过第三者的角度来描述"上校"的传奇一生。

从故事发生的背景来看,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发生在同一个时间背景,但凡发生在这个年代的故事,能用一个字总结大概也是苦,也就是所谓的幸福的人生大致相同,不幸的人生千奇百怪。

从故事发生的地点来看,南方的一个偏僻、贫穷的农村。里面的人愚昧、落后,言语中一直带着各种生殖器官,直白而又粗俗,将那个时候的农村风气描述的淋漓尽致,由于计划生育,我自小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在南方的小村庄里面,因为村里小,几乎每个人都是亲戚,所以我能体会到的农村人更多的是友善和淳朴,但是不得不说还有更多的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小瞎子",出现那么多的"冷眼旁观",以及那么多的"欺压者",看完这本书是,一再的庆幸我出生在一个淳朴的年代,身边都是淳朴的"叔叔""伯伯""阿姨"们。

从故事的讲述者来看,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听说、去窥探、去描述"上校"的一生,各种信息真真假假的参杂着,从"上校"的主线出发,描述"我"的副线,"小瞎子"的副线,"爷爷"、"爸爸"、"老保长""林阿姨"的主要时间线,更多的带着个人的主观色彩的描述,这种角度写的很新奇,但是确让人觉得荒诞和不经推敲,"上校"从木工到"金一刀",这个成长本身就会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到后面的特工、"卖身"等等,只会觉得荒诞,但是戏剧源于生活,生活而又比戏剧更加荒诞,在那个年代无论发生什么事,似乎都能解释的通。

从作者的立意来看,"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记住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里面加了罗曼.罗兰的名言,跟《人生》《平凡的世界》出发点是一样的,生活如此令人绝望,但是人们依据兴高采烈的活着。从这个角度来看,麦家是个对生活悲观的人,但是却在鼓舞自己和鼓舞人们永勇敢的活下去。

人生海海读后感【篇4】

虽然《人生海海》不是谍战悬疑作品,但是整个作品仍然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讲故事能力,层层设迷层层解密,吸引着你让你不自觉的读下去,想要去探寻主人公到底经历了什么,结果又是什么样的。

里面的人物悲剧有点类似余华的《活着》,又比《活着》多了一份温情与英雄主义,毕竟人物主人公不是贫民,而是有一定身份地位却生活在小村庄里的上将。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论是底层贫民还是上层人物,在时代的裹挟下,都经历了人性的黑暗、社会的不公。主人公是上将,除了上将这条主线,还有村子里的其他人作为支线,也都有丰满立体的形象,比如粗俗下流但也有一份义气担当的老保长、懂很多人生道理但仍然没有过好这一生的爷爷、重情重义却又自私的父亲、吃苦耐劳却又命途多舛的前妻、善良孝顺但又犯下错误的林姑娘,以及无缘无故被他人牵连受尽苦难的我等等。似乎我以及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一生顺遂的,人生起起伏伏诸多磨难。但是几乎所有人又都挺过来的,所谓的挺过来不是生活变好了,只是在苦难的生活中继续活着,即使是苟延残喘地活着。

小说是在真实故事上改编的,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但是那时的`环境、那时的事件都是真实的,让你毫不怀疑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着这样的一群人,曾经经历过这么一些事。故事虽不是悬疑,但是充满了悬念,不再剧透。书中有很多金句以及爷爷的人生哲理,其实现在看来都是有道理的,只是不是每一个懂道理的人都能按照道理的内容去活着。

人生海海读后感【篇5】

空档时间,看完了麦家的新书《人生海海》,脑海里不断的回味书中的一些片段,总想写点什么,思绪万千,却无从下手。

麦家的这本《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传奇而充满人生况味的故事。一个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一生赢了无数场仗,最后却败给一个不足道的秘密。让人忍不住去猜想,上校究竟藏了怎样一个秘密?整个故事围绕这个“秘密”展开,从“我”的视角,讲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也是“我”从少年成长到中年的半生,在守护欲与窥探欲的对抗中推进,可读性非常强。整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能于无声处震撼人心。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书中把农村的那种味道描写得非常到位、真实。既有乡亲们的真诚、淳朴与善良,又有乡下人的低俗、愚昧和卑劣,众生百态,一览无余。不过我相信,世间大多数人还是善良的,只希望那些人间恶魔不要伤害他们,也希望我们能永远真诚善良。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语,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又不止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是教人好好活的意思。“人生海海,我们像海滩上的两粒沙子一样相遇。”好在林阿姨终究找到了疯了的上校,余下的后半生,于林阿姨而言,既是爱,也是救赎。人生海海,苦难总会过去。那些藏在真相和现实里的深情和善良让人感动不已,读到上校离开的那一段,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真真是一个闪着金光的人呀……

麦家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从来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

人生海海读后感【篇6】

最近安利一本麦家老师的新书《人生海海》。“人生海海”是句闽南语,这四个字中装载了厚重的人生况味:人生似海,起落沉浮。本书的故事来源于麦家老师童年的一件小事。

那年,麦家还只有十一岁。一天下午,他与同学一起到生产队劳动,远远地看到一个老人。老人正在挑粪,看起来十分落魄。一个稍大点的同学告诉麦家:“别看那人现在生活窘迫,那个人其实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而且,他在打仗的时候。最重要的地方受了伤。”从那之后,这个人就一直生活在麦家的脑海里面,像个种子,种在他心里。也成为故事的核心。

苦难就是人生的魔刀石,它会把你磨得越来越锋利,也越来越坚硬,没有苦难的人生其实是非常轻薄的.,轻薄的人生没有也罢。人生就是要有一个厚度,有厚度的人生才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不会被生活打败的。

如果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一生,那么离奇的故事里总会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即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人生海海”总有些事躲不过,有些人留不住,有些心会破碎。别为往事介怀,逃避不是结局、孤单未必不快乐、拥有未必长久,唯有面对让心坚强。放下那些遗憾、不甘、悲痛、放过自己。将紧紧拥抱昨天的双手放开,才能遇见最美的未来。

人生海海读后感【篇7】

知道麦家老师是从《解密》这本书开始,被里面的精密的故事结构和惊心动魄的谍报系统所触动,之后就把麦家老师所有的作品都读了个遍,和很多追星族的心态差不多,被作品所打动然后喜欢上了麦家这个作者,对于我来说真正认识麦家不是通过作品,而是通过《一封家书》写个儿子的信,相信很多人都被这封信感动的痛哭流涕,其实这封信与其说是麦家写个儿子不如说是带他父亲写给自己的。

麦家父亲和大多数父亲一样,严厉而可怕,像刺猬一样用锋利的尖刺包裹着一颗爱你的心,但是小时候的我们也根本不会体会到。麦家小时候跟同学打架,回家后被父亲打的遍体鳞伤,据他说要不是因为母亲拉着都要被打惨了,从此麦家心理就埋下了对父亲仇恨的种子。

上学离的远远的,去参军离的远远的,就连给家里写信也只有母亲,对于父亲只字未提,这种状态持续了几十年,当麦家做了父亲之后,对于儿子的那种严厉的态度和儿子的叛逆,让他觉得似曾相识,他慢慢的开始慢慢的有些理解父亲,当他最终选择与父亲和解,八十一岁高龄父亲却患上了老年痴呆。

在浙江的老屋里,父亲拉着他的手,对他说:“你能让我家老二回来看看我吗?”他蹲跪在地,对父亲大声重复“爸,我就是老二啊”。而不管他如何耐心解释,父亲都是一脸漠然,再认不出他。

如果你知道麦家的经历,你在《人生海海》之后,你就会隐约感觉到他自己的身影,在小说《人生海海》中寄托了他对父亲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书中的每一对父子,都是他和父亲的分身。每一次父子互动,都是他与过去的对话。每一个关乎父子的场景,都浸满他对父亲的忏悔。

其实,很多人对童年的不幸耿耿于怀,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充满了怨恨,特别是儿子与父亲,仿佛天生的相斥的两个物种。父亲以自己认为的绝对权威的方式,爱着、同时也伤害着儿子,儿子在一次又一次挣扎中奋起,终于走到了父亲期望他走到的那个地方,两个人的爱,却越离越远。

终有一日,儿子也做了父亲,才恍然明白,作为父亲的自己,也不是那么合格,自己对父亲的怨怼,终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场博弈。作为儿子的自己会渐渐老去,作为父亲的自己,却多了一份牵挂与思念。

正如麦家在书中说:“世界很大,却是大同小异。也许此刻最不同的是你,你的父母变成了一部手机、一份思念……你成了自己的父亲、母亲。”

人生海海读后感【篇8】

看完了《人生海海》,总是不经意会想到去年看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啊,一年过去了),其实前者给我感觉虽然好,但阅读过程里还是会有莫名的被作者不断点明中心的感觉,一种类似“强调人生海海”的意味,本身小说故事及人物浮沉已经足够说明了,但字句中有意无意会出现旁白一样的点题,莫名觉得缺憾。

那不勒斯四部曲里面呢,即便口吻同样是“我”,那不勒斯里的女性的“我”情绪的动静比海海里的“我”看似更波动,更狭逼一些,但整部看完,其实是平静的。它和时代一同沉浮,也和会成为历史的必然沉浸下来,它里面的人和事被历史冲刷完的尘土一样,落在某处了,读完若有所失的,又是必然的。

《海海》读完是拉扯不掉的一种愁苦感,一方面是我生理本能抗拒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也是我对人生愁苦感的体会,觉得唉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但又想撇开不要。

一晚突然想起有个那不勒斯的读者曾回复我说:“好书很多,时间有限,没必要浪费在这本上。”

好坏怎么判别啊,就是先满足了各样的好奇心先嘛

人生海海读后感【篇9】

麦家是特别愿意书写英雄的,在麦家看来,英雄就是那类把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的人,正是不一样的经历,让英雄有别于凡人,但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英雄的悲剧性都是引起读者反思的。麦家作品中的人物没有脸谱化,即使在刻划黑白颠倒的十年,也有着有别于同时代作者的冷静与执着。上校能从民国活到新时代,真的是传奇,即使没有挥之不去的太监谜团,也是一波三折的。

命运不需要隐喻,更不需要象征,这就是麦家的态度,麦家笔下的上校,在读者看来多半是头脑迟钝、四肢发达的,他不知道为什么要上战场,也不知道敌人在哪儿,但是他敢于捍卫生命,自己的,同类的,麦家给了它神奇的医术之外,就没有再施加任何超自然的神力。在一个疯狂的年代,你越是强大越容易被摧毁,上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他也许有菩萨心肠,但绝对没有金刚手段,以至于死里逃生,仍然心有余悸。

或许读者太想知道谜底了,所以把目光更多地注视于书中的最后几篇,然而麦家的独到之处,《人生海海》并不是平叙直述,而是夹叙夹议,把上校的一生折合成三段故事,故事之前的联系是若隐若现的,但缺少任何一段都是不容原谅的。“我”出走了,上校也出走了,这二者前后呼应,但各有各的精彩,我的出走与回归是骄傲的,上校的回归与出走是隐秘的,我经历了坎坷之后还有皆大欢喜的意味,上校则只是加剧了故事的悲剧性,如果上校早年报产疆场,就没有后来的痛彻心扉,不是吗?

有没有告诉读者,究竟谁是上校的命运终结者,是女鬼子,还是女汉奸,还是林阿姨,还是小瞎子,还是“我”爷爷,扑朔迷离时,我们都不得不指向一个众人都承认的事实,他身体毕竟被记刺了字,刺在那处人人视为关键的部位。他不是没有动过心,想成为一名英雄,哪怕当时当世不被认知,但是英雄的代价太深重了,以至用一生的时光都没法抹灭那不“光彩”的痕迹。上校固然可以放弃名与利,认知名与利乃是身外之物,但无能为力,对于保护自我有且只有一次的生命,不是被毁灭,就是被凌辱。

两难之地,是麦家没有写出,但读者可以领略的秘密。上校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绝大多数读者都是这么认为的,麦家在这里是放了烟幕弹,无论他是否承认,上校仅仅代表自己吗,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吗,其实,那些可能成为上校命运终结者的,本质上与上校没有区别,在时代的裹挟下,他们的伤痕不在肉体上,而在心灵的,正所谓肉体之伤尚有药治,心灵之伤则只能伴随终生。

麦家是特别愿意书写英雄的,在麦家看来,英雄就是那类把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的人,正是不一样的经历,让英雄有别于凡人,但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作文英雄的悲剧性都是引起读者反思的。麦家作品中的人物没有脸谱化,即使在刻划黑白颠倒的十年,也有着有别于同时代作者的冷静与执着。上校能从民国活到新时代,真的是传奇,即使没有挥之不去的太监谜团,也是一波三折的。

命运不需要隐喻,更不需要象征,这就是麦家的态度,麦家笔下的上校,在读者看来多半是头脑迟钝、四肢发达的,他不知道为什么要上战场,也不知道敌人在哪儿,但是他敢于捍卫生命,自己的,同类的,麦家给了它神奇的医术之外,就没有再施加任何超自然的神力。在一个疯狂的年代,你越是强大越容易被摧毁,上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他也许有菩萨心肠,但绝对没有金刚手段,以至于死里逃生,仍然心有余悸。

或许读者太想知道谜底了,所以把目光更多地注视于书中的最后几篇,然而麦家的独到之处,《人生海海》并不是平叙直述,而是夹叙夹议,把上校的一生折合成三段故事,故事之前的联系是若隐若现的,但缺少任何一段都是不容原谅的。“我”出走了,上校也出走了,这二者前后呼应,但各有各的精彩,我的出走与回归是骄傲的,上校的回归与出走是隐秘的,我经历了坎坷之后还有皆大欢喜的意味,上校则只是加剧了故事的悲剧性,如果上校早年报产疆场,就没有后来的痛彻心扉,不是吗?

有没有告诉读者,究竟谁是上校的命运终结者,是女鬼子,还是女汉奸,还是林阿姨,还是小瞎子,还是“我”爷爷,扑朔迷离时,我们都不得不指向一个众人都承认的事实,他身体毕竟被记刺了字,刺在那处人人视为关键的部位。他不是没有动过心,想成为一名英雄,哪怕当时当世不被认知,但是英雄的代价太深重了,以至用一生的时光都没法抹灭那不“光彩”的痕迹。上校固然可以放弃名与利,认知名与利乃是身外之物,但无能为力,对于保护自我有且只有一次的生命,不是被毁灭,就是被凌辱。

两难之地,是麦家没有写出,但读者可以领略的秘密。上校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绝大多数读者都是这么认为的,麦家在这里是放了烟幕弹,无论他是否承认,上校仅仅代表自己吗,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吗,其实,那些可能成为上校命运终结者的,本质上与上校没有区别,在时代的裹挟下,他们的伤痕不在肉体上,而在心灵的,正所谓肉体之伤尚有药治,心灵之伤则只能伴随终生。

人生海海读后感【篇10】

《人生海海》围绕着一个身上带着很多谜团的上校展开,以村落为演出舞台,讲述了众多村民与上校的人生纠葛,描绘了上校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通过多视点、零散化、非线性的叙事,把讲故事的权力交给小说中的多个角色,用个性化的生动语言,塑造了一个有凡人味的、和世俗生活紧密联系的新的传奇人物,还原了英雄作为一个人的常情和常理。

《人生海海》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我是看的最有滋味的,作者讲述故事的视角和节奏安排的十分高明,我被深深的代入其中。

本书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众多村民,但都与上校的故事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上校是主角,他的人生经历是主线,推荐语里写道“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一生”,封皮说“人生海海,潮落之后是潮起,你说那是消磨、笑柄、罪过,但那是我的英雄主义”。其实,从推荐语中可以看出,这本书要谈论的主题就是有关人性的探讨。 “上校”的故事到第二部结束,基本上陈述完了上校青年到中年的辉煌人生经历。第三部来揭晓不为人知的过往。

人生海海,海海人生,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上校作为一名军医,参加过抗日,解放战争,上过朝鲜战场,救活无数生命,穿过无数枪林弹雨都活着,本应得到尊重和无尚的荣誉,却被逼疯了。这是命运的不公?还是人性的悲凉?

其实,本书最让我回味的并非上校,而是作者塑造的看似旁支却十分重要的`两个人物,一个是“爷爷”,一个是“小瞎子”。

“爷爷”很有意思,在村子里,他像先知,阅历丰富,明白很多道理,仿佛万物在他看来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活得很通透。但是时代、地域的局限让他把家族名誉看得比无比重要,甚至为此不惜代价的守护。因此,爷爷选择做出了伤害上校的行为,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因为一己私心,不顾是非对错,让家族前途尽毁,最终还是失去了最想要守护的名誉。这样看来,道理不困人,人会自困,爷爷分析了一辈子道理,却都是说给他人听的。爷爷可恶吗?我认为不是,爷爷的过失不过是检举了一位恩人,为了自保而选择了背弃道义的道路。他是可悲的小人物。

关于“小瞎子”,作者在结局其实是留有悬念的。读到最后几页时,揣测结局时,我甚至开始担心“我”对“小瞎子”施予恩德是真善美的大结局了。那么,这本书对人性的探讨就不那么透彻了。好在,没有。对“小瞎子”有冤枉,但没有宽恕。“我”不是在救他,不是以德报怨,只是自救而已。我不觉得恶人一定恶,善恶也没有那么清晰的评判标准。就像作者写道的:“人像一枚硬币,有两面,遇到好的一面是你运气,遇到坏的一面是你晦气,如果两面都叫你遇到则不免要丧气叹气。”我觉得“小瞎子”对“我”一家而言不过是晦气罢了。

其次,“小瞎子”的一句话已经点明了他的价值观注定是扭曲的。他说:“谢谢你怜悯我~但我不准备怜悯谁~我怜悯人就是穷人怜悯富人~没资格~你有资格的~再次谢谢你怜悯我~”他是没有真正感激的,一个生来就不平等的人是没有办法用平等的眼光看世界的。他最后揭示的真相也是半真半假的。每个人都会倾向于用它擅长处理事情的方式去处理事情,尤其是这种方式得心应手、屡试不爽时,对于“小瞎子”来说,膈应他人、晦气他人,就是他能在这个世上平眼看世界的处事方法。“小瞎子”是没有悲悯心的,也不会有,正如作者所说“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而“小瞎子”是靠索取而活、只能索取,一直在索取。他是可怜的小人物。

写到最后,不免感叹,人生海海。人生如浩瀚的海洋,变换莫测,暗流涌动,有壮丽,有汹涌。既然每个人都跑不掉逃不开,那不如去爱上生活。

人生海海读后感【篇11】

网络上流传有专家预言今年是个冷冬,其他地方不太清楚,只是我所在的城市才刚刚有了秋天的意境,午休站在玻璃窗前,望着马路上不息的车流,一位上了年纪的环卫工人在清扫路旁的落叶,莫名中心底充满了好奇,如果可以,好想知道他人生会有这怎样的传奇。

某一个悠闲的午后邂逅了这本书《人生海海》,本书的作者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麦家,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作品有许多,其中广为人知的有:《潜伏》、《风声》以及《解密》等。尘世间热闹的购物节仿佛已经离我远去,有时候,一本好书,一杯咖啡,就能够伴随你走过人世的风风雨雨。

本书作者采用回忆的手法,讲述了故乡一位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的跌宕人生,他一生立下过许多战功,挽救了无数生命,然而却始终不能摆脱那个不能为外人知道的“秘密。平凡人面对别人的秘密大抵如此,越是不为人知的事情,人们就越是充满了窥探秘密的欲望,于是在守护与追究这个“秘密”的对峙中,故事的主人公“上校”经历了传奇而充满人生况味的一生。日子在书页的翻转中无声地流过,一段离奇的故事中蕴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其实也蕴含着做人要学会的三个道理。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81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