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给父母的建议读后感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集合十一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集合十一篇)

【#作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集合十一篇)#】你还在为写作品的读后感而烦恼吗?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之后,仿佛获得了真理的启示。读后感是评价文章的好方法,它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支持和素材。本文是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篇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的文章,非常感谢你的关注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创作更好的作品!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本书经验丰富,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读书很亲切,很有启发性;

在学习中,我对书中关于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作了重点研读,并整理概括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智力教育的根本在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

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要使儿童在小学里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小学阶段所获得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学生掌握中高级知识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做法的:

我在教小学儿童的时候,始终注意自己面前的一张"最重要词汇表。"这张表好像是一份特殊的"基本读写能力教学大纲。"我把2500个词分配如下:

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

从这些做法中,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待基础知识的重视和用心良苦。

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体现在课后的作业实践中。

作业要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他对孩子们说:

在回家的路上,你会记得我们今天抄写了哪三个单词以及它们是怎么写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些词的模样儿。明天一早醒来,我就回想起这些词的写作方法,并记在练习本上。

“当然,掌握基础知识是建立在自觉掌握教材的基础上的。掌握基础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认识到随机知识和非随机知识的结合就是结合。

二、调动学生脑力劳动的积极性

学生背诵自己读过的东西或老师讲过的东西并流利地回答是一种热情。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应用中发展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怎样才能做到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呢? 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在备课的时候,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

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如何引导学生提问?我认为这和我们现在提出的问题教学很相似。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我们还没有完成的工作,就好比为学生的思维埋下了“导火索”。

而且要根据学情而定。同样的教材,在这个班里在这一点上不要讲完,而在另一个班里,却要在另一点上有所保留。

一旦学生的思想里产生了疑问,就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思维积极性;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进行思考,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

当学生产生疑问后,这位教育家的做法是:一旦引起学生的疑问之后,我就自己来讲解教材,而不喊学生起来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

为了使学生从思维中获的知识,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充当学生心理工作的指导者,使每个学生在听课时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从意识仓库中提取出储存的东西;

三、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上的有趣;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如何能做到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

对知识感兴趣的第一个来源是教师对课堂上要分析的教材和事实的态度。他说:我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尽量去思考和理解那些连接点和线索,因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连接点,我们才能在理解周围世界的真相和规律时,揭示出一些新的、意想不到的东西。

第二个兴趣来源在于运用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理性高于事实和现象的“力量感”。人们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但如果我们不给它提供机会,让它生动地接触事实和现象,体验认识的喜悦,这种需要就会枯萎,对知识的兴趣就会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广泛的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如果一个学生广泛阅读,任何在课堂上解识的新概念和现象都将被纳入他从各种书籍中学习到的知识体系中。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智力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这就是我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最深刻的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2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没两年的年轻教师,最近终于有时间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读书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位教育家是一位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人,他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站在高山上享受春风的感觉。文章来临之际,每一个建议都谈到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践案例,也有精彩的理论分析,其中不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的实例。

读时通俗易懂、异常亲切,而读后也时常感觉到一种不谋而合与心领神会,甚至恍然大悟。

在读书时,我常常会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被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的成长不遗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这本书首先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让他们有时间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思考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不一定就是好课,课堂安排一定要张弛有度才行。

在书中,每一位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昨天,在课堂上,大家对新内容掌握得很好,回答得很好,甚至能从一个例子中得出推论。可是今天上课时,却发现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已经有些模糊了,个别的可能已经把教材全忘了;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会觉得很吃力。

而在昨天上课时,明明都掌握的很好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获得扎实的知识,我们必须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怎样进行思考呢?

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那么如何运用于实践呢?这就需要老师针对新学的知识布置一些“实际作业”。

所谓的“实际作业”就是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应用中探索、思考、验证,牢牢掌握知识。

其次比较吸引我的是《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对于后进生,我一直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智力,而不是教育。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只是从理论上行得通,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我觉得是不可能的。

这就像是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弃恶从善一样难,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于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也不是很赞同。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彻底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道理,只是觉得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书中提到的那个“费加”是一位令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学生,也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她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

当她的心要转向另一件事时,她忘记了前者。和我常认定的笨的学生非常相似,那我们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没有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

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上了五年级,终于赶上了他的学业成绩。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入技校,后来成为一名高技能的机床调整技师。真是不可思议。费加有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幸运。这样的教育为她未来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待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不一定非要让像费加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里一下子记住要背的课文,一下子理解所学的应用题,不要用要求优秀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这样只会让他们越学越死,越学越笨。但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给予他们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不要妄想短时间见成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持久的耐心,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们,教育他们,只有这样,转变后进生的工作才能有所成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表面上看似乎是一本很厚实的教育专著,实际上细细读来,书中的每一条建议之间都有着思维上的连续性,让你在读完一条建议后引起内心和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产生很多相应的思考,一种欲罢不能的动机驱使你去品读下一条。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与我们老师的休息有关,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正是因为他们不断阅读,不断补充知识。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

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

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许多优秀教师都是优秀的。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首先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必须增加阅读量,多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为了内心的需要和求知欲。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所描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理解,而且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有了深深的敬意。他为人的高尚,为教的执着,以及做学问所显示出来的那份厚重。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成为有用之人。

这本书给予我的启发还有很多很多,好书不厌百回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常读常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3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感觉到就像一个老者再向我娓娓道来他的工作,他的点滴经历。让我觉得他在他平凡的工作中那种育好人的执着和用心。我认为在前几条建议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一样,学***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不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是靠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让我觉得,我们身边的很多家长都在极力反对孩子读课外书,让他们去捡书。

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更严重的是,从长远来看,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业,产生逆反心理,最终成为后进生。

在他的章节里,他讲述了一位数学老师训练学生阅读。这让我更加感到,阅读不再是中国学科中的功利之事,而是培养思维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如何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是我们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后来,在工作中,阅读不再被视为课外活动。作业慢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抄写和背诵作业,让他们花时间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4

最近一段时间,《教学艺术论》的老师介绍了我们看一本名叫《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从作者的风格中读出了许多对教师有用的东西,我发现虽然教育形式在不断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无疑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书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怎样学习别的老师的经验”、“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作者是用的是具体的例子而不是大而空的理论和说教来讲解每一条建议,所以再品读过程中,能够深深体现到建议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我来说,它具有很强的认知功能。

值得我一次次地细读。

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建议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因为我觉得身为一名新任教师,往往都会因为经验不足而觉得时间不够用,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但是无法及时完成,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每天不停地读书,和书交一辈子的朋友。他认为:

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求!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抱怨不够时间,而且工作很多。

而要学会利用一切时间来不断完善自己,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还让自己不断地在所处的领域甚至别的领域得到不断的进步,学习能力是一个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后进生”是每一个班级、集体里面都会有的,所以我觉得这条建议很有用。

其实我觉得,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而不能够把原因全部定位在智力问题。对于身为准体育教师的我,我更加认为后进生产生的因素跟智力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大。根据我在学校参加教练实习等活动的经验,对于在某一方面体育技能发展不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就算是后进生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所有技能都不行的,所以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合理分配适当的技能给予学习,这样是可以扬长补短发挥起所长的,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后进生的原因也可能是自信心不足,所以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教育的一大重要原则,这个原则不仅能够为学生学习更加复杂的技术打好基础,而且对于体育教育来讲能够大大地增强学校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促使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使他们有很大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但他对我们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问题很普遍。书中的许多经历值得我学习和思考。我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用我的实践和成绩,不断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5

暑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书中关于小学阶段教育的某些内容未必适用与我,还有20世纪70年代苏联特有的工农业劳作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让我望尘莫及,所以书中有些内容的确是跳跃而过了,即使如此跳跃着读着,书中深深沉淀下来东西还是让人无限感慨,万分受用。书中无处不流淌的作者对学生,对工作的满腔热爱。无处不沉淀着教育的温暖与艺术。

放下书,感觉自己也追随着这位淳淳善诱的教育家的精神境界变得亲切和蔼了许多,耐心平和了许多,细心智慧了许多。

书中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就象一位智者给教师排忧解难,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博学的长者,谆谆教导,引人深思。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深入浅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最需要的能力是善于掌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的确,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去年在高一的班级管理中有太多的愤怒和愤怒、挖苦和辱骂,读完这本书,我决心在新学期即将形成的新文科班面前,塑造我温柔、大方、充满爱心的形象。作者说,如果你有幽默感,最强烈、有时持续时间最长的愤怒就能得到缓解

学生喜欢和尊重快乐、不气馁、不悲观、不失望的老师,原因在于他们快乐、有幽默感。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是一个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一个建议是“记住:没有抽象的学生,也没有抽象的学生。”

其中,主要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对待贫困生。”学习成绩本身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是伟大的成绩。教师应善于确定:

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在学习中处于怎样的阶段,了解他的个性特征,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如何对待学困生?每一年,无论是接哪个班,都会遇上一些习惯不好进取心不强的问题生,这往往是教师最伤脑筋的事。对他们,平静时,苦口婆心地劝说,烦躁时,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气时,会毫不留情地训斥……结果,学生信心全无,往往破罐子破摔。

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对待这些学困生的呢?他倡导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他说:

我们的崇高使命是让每一个学生都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和专业,这不仅是给他提供一块吃的饱的面包,更是给他生活的快乐和自尊。这段话,我在深深地思索着。

正像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一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要完整,有自尊,有自信,有个性。我们要用真诚和爱心去呵护他们,激励他们 。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时,一定要细心耐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自私自利。

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阅读是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大脑也需要科学知识的光芒,才能焕发出更明亮、更长久的光芒。

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阅读可以教会学生思考,而思考可以成为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们在周围世界看到的他们不理解的东西越多,他们对知识越敏感,我们做老师就越容易。这不禁让我想起身边发生的事。有些家长极力反对孩子看课外书,只让孩子去捡书。

认为把教过的东西反复地教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也有教师把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工作范围缩小到最底限度,只让他们记住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原先我也这样做过,不惜浪费自己的休息时间把他们拉来补作业、背书、默写,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好,要么是不理解去死记硬背,今天会默,明天就忘,要么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成为一种“死”知识。

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终成为后进生。实是上,我们做为教师所做的就是阻碍和影响学生的发展。想想看,我们很害怕。为了孩子们改变主意!

用一生去备课!书中提到了一个教学案例。其中一位老师问历史老师这门课要多长时间。历史老师说:“我为这门课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教师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正是因为他们不断阅读,不断补充知识。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

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

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读完这些,我不知所措。教师的时间问题与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书中写到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很熟悉这种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进行思考的,顶多也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就像看到我的课堂一样,使我突然间脸红,羞愧溢于言表。

细细聆听大师的指点:“怎样才能在检查功课的时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到呢?”答案是——“草稿本”,多么熟悉而又遥远的名字。

这让我突然又回到了我上学的那个年代,一本薄薄本子正面用了,反面用,有时候再见缝插针,在本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运用草稿本的方法就是每到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前一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是重复的,而是将知识点融入问题中,使学生能够重新理解知识点,学会思考,并切实加以利用!细细品味苏霍姆林斯基大师的每一条,都让我感叹,教与学都要学会思考。

思考课前的每一个出发点,上课的每一步进展,课堂的每一个孩子,课后的每一处失误。思考,要让学生灵动起来,首先自己要学会思考。

“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不要打不及格的分数。” 苏霍姆林斯基好像看透我们很多为师的做法,直击要害。各种考试中我们总是忙着批卷子,从来不吝啬我的臂力用红红的笔在所有孩子的卷子上打上分数。

特别是对知识掌握差的孩子更是边骂边画上一个个低的不能再低的数字才解气,有时候还气呼呼地把他们叫到跟前训斥一顿。今天面对大师,不得不承认我的错误。我没有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帮助,没有让他们的心情乐观起来,没有让他们感觉到快乐。

是呀,我应该让小溪有生机,应该让他们的大脑活跃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我应该学会帮助,而不是放弃。“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会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进他们的内心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在成长的精神思维中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行。

相信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这种付出是一本万利的。

2015年8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6

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读后感(1):

在阅读教育书籍时,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并看到他的经典语录在文本中。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刻从**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

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我们不断地读书,与书结下终身的友谊,就像一条潺潺的小溪,每天不断地注入我们的思想。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

想到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教学环节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在课堂上,却总觉得语言差,缺乏感染力,教学很辛苦。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环保广告语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经说过,一个只读两本书(教材、教材)的教师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

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必备的精神基础。有人说‘没时刻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个真正的人,灵魂里应该有一种精神财富,那就是爱读书的精神。

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读后感(2):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推荐》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不是金子,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读了这么一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的年轻教师,我读到这本书时深受感动。下面我将根据阅读的材料谈谈我的感受: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1、 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合适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第一份建议中提到,我们在学生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快乐很容易,但让人感动却很难。

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一样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当你读到: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一样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

我认为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乏味的老师吸引学生的可能也非常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应是我们发奋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

二、课堂质量是我要诛求的目标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刻。’应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仅是正因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

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

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里疲惫的影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三条减轻教师负担的途径:第一

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必须时刻,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前两种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中出现太多错误。只有教师改正错误,才能继续写作,节省时间。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刻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因此,能够这样说:

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能够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十分诙谐搞笑: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着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生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

有些想法是自己在痛苦中产生的,这是最宝贵的。’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好等待‘别的女生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很能发人深省。的确,目前,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盲从。盲目模仿不是明智的选择。我想说的是克隆永远无法达到艺术的顶峰。

别人好的东西就应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在我看来,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智慧和活生生的思想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即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挖掘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一座山。我们不必一辈子或几辈子都能达到顶峰。而且,个人的高峰并不等于整个社会的高峰。

我认为,在教学的道路上,只要遵循上述两个原则,你就能事半功倍。

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读后感(3):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第75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中提到教师要有学***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明白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只有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们,一个简单而极其复杂的教育秘密。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透过学***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位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我认为这个秘诀十分重要。我们完全应当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那种只要带领孩子去玩,和孩子们一齐分享快乐就行了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为了与孩子们建立真正的友谊,我们需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信心和我们的情感去鼓励他们的行为和情感。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伟大友谊,教师必须付出巨大的精神财富。

为了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我们的老师必须付出真挚的爱。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爱,但老师对学生的爱更高尚。这种爱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蕴含着更广泛的社会效益。这种爱是师生沟通的渠道,是打开学生心灵的要匙。

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赢得学生的依靠,使学生乐于理解教诲,收到其最佳的教育效果。

荐: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读后感(4):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推荐》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不是金子,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读了这么一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的年轻教师,我读到这本书时深受感动。下面我将根据阅读的材料谈谈我的感受:

1、 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合适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第一份建议中提到,我们在学生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快乐很容易,但让人感动却很难。

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一样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当你读到: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一样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

我认为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乏味的老师吸引学生的可能也非常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应是我们发奋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

二、课堂质量是我要诛求的目标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刻。’应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仅是正因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

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

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里疲惫的影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三条减轻教师负担的途径:第一

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必须时刻,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前两种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中出现太多错误。只有教师改正错误,才能继续写作,节省时间。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veryok)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刻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因此,能够这样说:

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能够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十分诙谐搞笑: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着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生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

有些想法是自己在痛苦中产生的,这是最宝贵的。’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好等待‘别的女生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很能发人深省。的确,目前,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盲从。盲目模仿不是明智的选择。我想说的是克隆永远无法达到艺术的顶峰。

别人好的东西就应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7

崇寿初级中学:潘璐璐

又一次捧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看着他的一条条建议,让我感受颇深。我认为读这本书不仅是读独立的书面建议,更是读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当我阅读时,我思考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我认为一个好老师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对得起自己的学生。

上完每一堂课,都问自己:是不是学生都明白了,都会了?是不是今天的课上的比以前更加生动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学生是不是真正喜欢上自己的课了?当我赢得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和对我班级的热爱,那么一切都会更加顺利,我们会更加幸福!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让人苦恼和担忧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淡漠。他在某一科目上的表现有所下降,考试也不及格,这是可以提高的,但如果他态度懒惰,那师最可怕的。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灵。放眼望去,在我们身边成千上百个孩子中间,即便是那些"问题孩子",又有哪一个没有呢?如果我们总是充满积极的期待,孩子们现在可能不会欣赏,但在未来,他们会欣赏它,并把它作为一种精神之火传递下去。

可是教育从来不是一时一刻立见成效的简单劳动,在这个漫长的精神成果传递的工作中,我们也要学习,要成长。所以,读书、读书、再读书,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广泛阅读中外名著,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那么,你就可以在课堂上广泛引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8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苏霍姆林斯非常重视师生的读书问题,这本书有一百章,大约有400多处提到读书。他认为师生读书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中国教育报有这样一段话:

“教师不读书,已是教育发展的严重瓶劲。一位不读书的教师,难以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热爱读书。如果教师长年不摸书本,如果从学校走出的学生们除了会做练习题,所有的好书与他们无关,这是多危险的事啊。

遏制这种危险蔓延的最有效办法是教师先拿书。”可见,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有人曾说: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阅读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备课不应局限于课本,而应树立一个宏观的备课观,即多读好书。教师在传播知识,也在传播做人的真理。他们还肩负着教育学生生存的责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时期的学生,要做一名好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就要有更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今后,我们要一点一点地挤出时间,用在阅读上,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文化底蕴。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9

内容预览:

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女生有书法方面的特长,曾经在班级的书法比赛中得了第一名,老师和同学都夸奖她,她也以此为荣。不过,她生来胆小,没有张扬的个性,脸上只有淡淡的笑容让人记住,她是班上书法冠军。

平时,她并不爱说话,当然上课时也不常举手,只有在自己确定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才会举起那只难得举起的手。两年级时的一次语文课,老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去书写新教的生字,这项任务太简单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得到这次机会,这个任务对于那位女生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因此,她也举起了手。结果,老师选中的正是她。

我们都能猜到老师的用意。那女孩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中走上舞台,手里拿着短粉笔,有点颤抖。老师笑了笑,希望她快点漂亮地完成任务。可不知因为紧张还是害怕,女生怎么也找不准写字的位置,平时天天接触的田字格一跑到黑板上就开始和她捉迷藏,四个小格子把她的眼睛都看花了,而且头越来越晕,写了半天,也没能把字写进格子里,这时的同学们已经开始有了不耐烦的议论声,女生多么希望老师能制止同学的议论,同时给她指点……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10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工作后的第一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我获益匪浅,既增长了知识,又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通过阅读,我对书中第33条《给刚参加工作教师的几点建议》很有感触,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虽然接触教师这个岗位不久,但以对工作中的一些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将是自己通过阅读学习到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新教师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新教师刚刚步入教学工作,带着激情与自豪站在属于自己的课堂上,也许会兴奋,会有成就感,但慢慢就会发现自己的课堂很单一,很传统,因而想得到改变。正如书中所言:“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应当先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

”这也是在我脑海中一直浮现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一个年轻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我们充实的东西还很多,我们也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每天都要对自己这一天的工作进行反思,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尽量让自己的课堂活泼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自己原本单一的课堂变得活跃,达到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目的。

在我的学习中,我意识到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教书育人。爱护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把关心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以热情帮助。

不断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走出阴影不再害怕学习,真诚相待,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

你读的每一本书都应该像是给你的教育工作坊增加了一个新的精致的工具。”的确,教书育人的过程是要不断的积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不光教师要读书,更应该引导学生热爱读书。

多读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图书角,增加不同知识层次的图书,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看书,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尽管他来自不同的时代和国家,但他的光辉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教师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历都值得我学习和思考,它们将成为我生命中无尽的财富!

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新学期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资深教师的优秀经验,不断反思自己。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在实践中慢慢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11

张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在这本书的代前言中,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我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年代里,同刚开始工作的年轻教师举行了无数次会见和谈话,收到过他们成千上万封信,从而促使我不得不写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长者送给我们年轻人的一件珍贵的礼物,书中,这位长者那么执著而真诚地对我们提出建议和劝告,这些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则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积蓄",他用那么多的实例和体会、经验,把枯燥的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阐述得生动明白,如在我们耳边娓娓道来。

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读独立的书面建议,更是读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体系。

读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一条建议时,更是觉得获益非浅。苏霍姆林斯讲:"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

“要保护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就必须‘严格、持之以恒地关心孩子,关心孩子的人格尊严感’。”。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他们只是成年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格尊严感,才能通过学习来教育学生”。诚然,尊重是对学生价值的肯定,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对待。

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为每一个学生开辟精神发展的领域,让学生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从而获得各方面的发展。要获得学生的尊重,首先你要尊重学生!

要平等、一视同仁的对待学生,老师就一定要蹲下自己的身子,从学生的立场和视角去对待学生。

事实上,学生的心是脆弱的,容易受到伤害。他们不能像我们想的那样顽强地克服困难。因此,无论是面对犯错的学生,还是面对在某些方面发展有障碍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爱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耐心地克服困难。也许我们会发现,冷嘲热讽并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目的,而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自豪和尊严,往往能使教育成为“另一个前途光明的村庄”。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7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