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苦难辉煌读后感 >

苦难辉煌读后感九篇

苦难辉煌读后感九篇

【#作文# #苦难辉煌读后感九篇#】在阅读完作者所写的作品后,我们对其中的情节和人物都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不妨在读完后写一篇读后感。我们为大家收集并分享了名为“苦难辉煌读后感”的读后感,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启发,同时也希望你会喜欢!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1】

曹勇读了《苦难辉煌》,我才知道,中山先生不认为共产主义适合中国,他之所以坚持“联俄、联共、扶住农工”三大政策,是因为看中了共产党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想藉由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来加强国民党的组织与纪律,同时以“三民主义”来影响共产党员,孰知其结果恰恰相反,国民党内的许多有志青年反被共产党员影响而纷纷加入共产党。这也是1927年蒋介石反革命政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读了《苦难辉煌》,我才知道,“四渡赤水”不仅如传统党史所述的“用兵如神”,也是在铁壁合围之下的无奈之举。但这丝毫不影响这次战役的伟大之处,反而更凸显出红军干部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领袖实事求是、迅速修正自己的失误的历史自觉,因为其历经“苦难”更显得“辉煌”的意义。

讲真实也是共产党人的实践作风之一。因为真相更坦诚,更能为人民所信任。在这一点上,我衷心敬佩作者金一南同志。

而更令人佩服的是,《苦难辉煌》昭示了一种“历尽苦难,浴火重生,百折不挠,铸就辉煌”的精神,这种精神曾经支撑着我们的前辈抛头颅洒热血,获得了民族的解放;曾经支撑着我们的前辈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历尽曲折、百折不挠,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而重铸辉煌。但随着衣食无忧,承平日久及经济利益的驱动,这种精神正在日渐淡化,承载这种精神的信仰也在日渐淡化。

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国家是颓废的。尤其是我们正面临着向全面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今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更需要我们以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的精神勇敢地去面对。因此,这种精神的培育和加强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平同志说,要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现在看来,“口袋富足了,精神却匮乏了,房子变大了,灵魂却渺小了”,出门有汽车了,却忘了我们是怎么沐雨栉风地走过来的。此类现象时有出现,因此,凝聚民族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实为当务之急。

“不论我们如何富强,也永远不要改变国歌中的这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不论我们如何艰难,也永远要记住国际歌中的这一句: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物质不灭。宇宙不灭。

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

孟德斯鸠说,历史苍白的国家是幸福的。而我更相信,因为我们有古老而深厚的历史积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我们回顾走过的艰难的历程,虽暂时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但预示我们未来的发展之路会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

掩卷而思,我身为一个国家公务员,身为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继承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自己的工作。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2】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

这本书讲述了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当时,中国国内外矛盾空前尖锐,相互斗争的形势极其复杂,各种力量的战略转型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昔日的战场已经筋疲力尽,伟大时代的宏伟图景正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过去是相对于现在的历史,现在是相对于未来的历史。

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努力成为新时期的民族脊梁。

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认识到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广大党员应尽的义务;积极创先争优,选拔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这样,全党同志就能够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增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作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促进干部健康成长;有利于提升干部队伍,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各方面素质,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

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人类有很多苦难,但不一定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能最终创造辉煌。我们希望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道路上再创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3】

纪念我们苦难却耀眼的革命历程

在20世纪的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的话题是拯救与革命。这个世纪狂飙突进,没有哪个世纪像这个世纪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金石掺瓦砾大浪淘沙。没有哪个世纪像这个世纪以如此众多的精神财富砥柱于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流。

十月革命给我们带来了马列主义和组织领导。十月革命是中国奔腾运行的地火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被那场**革命所促发的历史合力推向一起。

中国革命有一个独特的现象。红色领袖最初是在上海租界的先进发达地区建立起来的,但红色政权最终扎根于贫穷落后的山区边境地区。没有集中在最现代化的大城市,中国共产党就无法获得先进的思想体系和众多的领导精英;不分散到最贫困落后的边区山区,红色武装便没有充足的给养和坚韧顽强的战士,中国共产党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俭让。革命是**,是一个阶级为了推翻另一个阶级而采取的暴力行动。通过蒋介石用枪,毛泽东真正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但从枪上,他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出路。

从主张“呼声革命”、“无血革命”的毛泽东到主张暴力革命的毛泽东,其间经历了怎样由实践支撑的思想历程。毛泽东之所以理解深刻,是因为他牢牢地扎根在脚下的土地上。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认识,是一张艰难的连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也没有答好的问卷---斯大林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

困境是一种天赋。从长征第一步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辉煌的开端。大批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谱写出动人的一部从苦难到辉煌的光辉历史, 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的留给了我们。他们的英雄事迹被载入史册,他们的意志被我们传承,他们的鲜血不会白流。

观沧海浮沉,拔历史云雾。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心灵更好的共响,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让勇锐盖过层弱,进取压倒苟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廿十一世纪的我们,在革命先辈们遗下的辉煌战果中,在我们吸收历史丰富营养的同时,我们也在更加努力工作, 但我们不会忘记历史,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和国际**上的对垒及在军事上遥遥领先的美国,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WwW.Zr120.CoM 节日祝福网)

正如作者金一南教授所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需要继续的事业还在继续。

沧桑不能抹去铿锵的誓言,云卷云舒不能洗刷凌云的野心。伴着历史的怒吼,眼前浮现的是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耳边回荡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在中国大地舞台上的激烈碰撞。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中国共产党渡过难关,领导新中国站在世界的东方?

是什么样的精神,使长征队在山河草原上不屈不挠,肩负起全国人民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仅仅是一个眼神,却能透出坚定的信仰;这只是一滴血,却能折射出不屈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上天给的机会,而是上万人的英勇奉献。

他们都是中华民族抗敌的战士,威逼利诱,坚毅的眼角射出轻蔑与不屑的光芒,严刑拷打,依然能够挑起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一群中国壮士,以这样不屈的姿态站在历史的广场上,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

历史铭记沧桑,苦难铸造辉煌,一段段是血与泪凝结的苦难,一页页是中国人民不懈的抗争,一个个是战争的现实与和平的企望交织成的希望与辉煌。

历史的沧桑磨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风风雨雨铸就了辉煌的中国共产党。硝烟弥漫的中国终于退却了它的阴霾,重见明媚的阳光,千千万万人从苦难中走来,一身尘土,一身鲜血,却依然存在着穿透迷雾的微笑,那种纯粹足以感动每一个经过战争洗礼的中国人,这个伟大的民族,终于走向了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4】

先贤有云,“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我打开了《苦难辉煌》扉页,卷帘伏案,细细读之,如饮甘饴、爱不释手、感慨良多、获益匪浅。

《苦难辉煌》共十六章,洋洋洒洒五十万余言,是战略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的鸿篇巨制,是在阅读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历时15年时间完成的。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赏阅的历史图书。

该书钩沉稽古,朴实公允,以其独特的视角、新中求实的史料、晓畅传神的语言、深刻精辟的分析,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入手,讲述了20世纪在世界东方,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深刻地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策略转换空前迅速的历史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演绎出了一部部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重新追寻了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清晰地再现了一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乐章,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

细细品读完此书,掩卷长思,心绪不能自已:辉煌永远与苦难相伴,在苦中生,在难中长,在辉煌中成熟,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先驱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的烽烟中,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探求救国救民、民族独立,孜孜以求、舍生取义、慷慨赴死,在经历无数的挫折与失败后的勇往直前,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时时涌现眼前,让我心潮涌动,感慨万端,感受到信仰的无穷。

_年前,时代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没有多少人能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夺取政权,赢得中国的未来。也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远征的疲弱之师,能背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却昭示了他们的不断壮大和光明前途,正是因为有了血与火的洗礼,有了破茧成蝶的艰辛,有了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才有了昂首屹立在世界东方的雄狮。正如书中所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们的深刻印象,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而是在黯淡之时,共产党人坚守自己的信仰如初。如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让敌军大吃一惊,在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让敌人无可奈何。试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天上数十架飞机狂轰滥炸,地面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还有多变的气候,崇山湍流的阻拦,在这种险境之下,牺牲的,掉队的,开小差的,甚至叛变的占了多数,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如果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坚韧不倒的信念,他们靠什么去完成历史使命呢?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忠诚信仰,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宁折不屈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不可阻挡之力,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的繁荣富强。

《苦难辉煌》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尽可能地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不言而明,这些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来,从对当时国情、民情深入细致的研判中来。《苦难辉煌》里叙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计划或者预言,而在于它的实践。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真理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更多的时候,它可能只是黑夜中一道电闪,甚至是遥远的前方一缕若明若暗的微光。发现真理,需要智慧。跟随真理,则需要勇气。”这些精彩睿语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明确地回答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问题,让我读懂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的真谛,更让我深深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的选择”这一精辟的论断。历史昭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发展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该书在描写陈毅、彭德怀等伟大革命家之时,以反围剿、万里长征等一些真实、详尽的历史事件,塑造伟人们钢铁般意志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同时也叙述了伟人的平凡,非常客观地表达了伟人其实也是凡人的情愫。即或是伟人,也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正确,永远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误,也会打败仗,也会发脾气,他们身上的缺点,只是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美化了,给我们的是一种模糊的相去甚远的感觉。众所周知,“四渡赤水”是在长征中用兵的得意之着,《长征组歌》中有一句歌词就是“_”。伟人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犯了错误能够及时纠正的人,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人。金一南教授在书中说道:“遵义会议请回来的不是一尊万无一失的神,而是一位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伟人的与众不同,不是在于能够发出神一般的预言,而是在于能否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以76岁的高龄跋涉两万里,完成了对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寻访,出版了译名为《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在序言里他写道:“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金一南则在书中写到:“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形成二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进,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这一点你将很难忘怀,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的精神与非凡的气概。不屈不挠的工农红军,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解放事业,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长征是人类近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红军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在多股力量的夹缝中,依靠自己强烈的使命感和绝地求生的意志,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闯出了一条艰苦卓绝的“中国之路”,铸造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续,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动力。长征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有西方读者把长征与《圣经》中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的远徙相对比,称之为20世纪最叩人心扉的东方远征,而读过《苦难辉煌》的中国网友则留言,“渺小与伟大、卑贱与高贵、阴谋与阳谋共存,冷血与热血、低潮与高潮、失败与胜利交织,波澜壮阔,伟哉中华!”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是对红军四渡赤水的描写,从真实的历史看,那正是红军长征中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数十万重兵之间,不断的变换作战方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梦想,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从这段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追寻品读中,可以得到许多现实启迪,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其根本就是要通过对每一位党员思想、精神、品格、行为的教育,使崇高的信仰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现在极少数党员认为所谓的理想信念是无足轻重的,理想信念蜕变,宗旨意识淡薄,忽略了政治素质的塑造和提升,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牢记党的革命历史,进而不断吸取让党的事业永葆辉煌的精神力量,不折不扣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始终,坚信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以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勇于牺牲、谋求民族解放、人民利益的精神,使思想、灵魂得到升华,敢为人先,勇当重任,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本职岗位上迸发一往无前的激情。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5】

金一南先生的这部《苦难辉煌》是第一部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高度凝聚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既点评历史,又能够作为大散文欣赏,它向我们再现了一幅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走向辉煌的历史全景画,这使得我读后颇有感触。

首先,这本书使我对历史的多方面性质有了新的认识。

《苦难辉煌》中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从最真实的、多元的角度浓墨重彩的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

3,张国焘,蒋介石以及许多尚不为人知的英雄。

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伟人虽然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但他们的的确确又不是凡人,无数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意志和体魄的人,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了一回,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都体验不了当年残酷战争的险恶,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作为领导者,他们需要随时随地做出最正确的抉择,而这抉择随时都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都处于极限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这本书让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当今世界的和平生活。

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但历史的冷峻却在于,它总是把假设永远置于假设,因为时间不会重来,机遇只有一次,抓不住,便要面对失败。

书中反复有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胜利,是因为他们时终遵循和坚持这一原则。共产党很多次陷入困境,但毛泽东说,就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不去尝试和实践又怎么能抓住通往胜利的机遇?这就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历史主动性,目标越大,风险越多,但是共产党人从来没有惧怕,没有退缩,最终占据了历史辉煌的制高点,这就验证了主观意愿与付诸实践相结合的巨大力量。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也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更新、创新,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降生在和平年代,大环境让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拼搏改变自己,难以忘却的苦难是我们时时警醒的钟声,而这无数的辉煌,却是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铸就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无数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伟大记忆,将先辈那份执着的信仰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彻底融进前行的步伐里!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也曾有过一个融入绿色军营的梦想,梦想在这革命的熔炉里百炼成钢,在捍卫祖国尊严的战斗中将先辈的精神发扬光大。而身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更要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华民族腾飞壮大的中国梦有机融为一体,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始终不渝。

苦难过后,注定辉煌!让我们牢记历史,把握现在,通过不断的创造,为国家的未来繁荣而奋斗,在生活中做到最好!

市委党校初中五班隋文义(环保局)

2015年6月3日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6】

“社会在变化,生活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包括人的关系。”

小说总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因为我们可以以上帝的视角去观看所有人的故事。小说中人物的所有对话内容以及心里在想什么,甚至是任何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都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得清清楚楚。几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我们两天就读完了。

我说不清《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们在想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去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如果实在要我说出个所以然的话,我只能如这本书的简介里说的那样去描述它——“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在《平凡的世界》里看似波澜不惊的情节中,我总是能略过主人公们人生中较为平淡的片段,去感受另一个人的大起大落。

不知道兰香有没有留学;不清楚金秀收到信后会怎么样;不知道孙少安的砖厂还会不会破产;不清楚秀莲有没有挺过肺癌;不知道猫蛋狗蛋有没有考上大学……《平凡的世界》在什么都不知道中结束了,这甚至算不上是一个结尾,因为很多人的故事恰在最辉煌的时候戛然而止——让人读得心痒难耐,极度地不过瘾。

我每看着他们挺过一次困难,都会忍不住松一口气。然后,我又会被故事情节吸引着继续提心吊胆地去读剩下的篇幅。因为不知道事情还可能会有怎样的最坏的结果,所以每次在看到最后面只剩一点点的时候我都忍不住一边松一口气一边又把心揪到嗓子眼。唉!但是,我真没想到秀莲居然被诊断为肺癌。

相比大部分作家来说,路遥似乎很不习惯给他的任何一个故事一

个明确的结局;我在想,如果这样的故事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每一个主人公的生活会不会也像小说里的开放式结局一样继续下去?就像书中所说:“可对大部分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7】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读了一本书,就是《苦难辉煌》,由国防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金一南少将撰写的。看书的过程中真是让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那一幕幕、一场场历史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从1927年4。12蒋借石叛变革命,使千百万共产党的人头落地,到8月1日南昌爆动的枪声、秋收起义的火种、井岗山上的红旗;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到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到达陕北,国共第二次合作,写的是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九死一生。读后,使我对中国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深深地体会到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伟大,那真是用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是那些革命的先驱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意志、他们大无畏的勇气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从而也知道了他们为什么伟大。这本书表现的就是中国革命史最重要的一段。历史造就了英雄,英雄也创造了历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共产党人不是一开始就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而是在革命的过程中,在不断地挫折和失败中、在不断的牺牲和流血中,掩埋掉同伴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探索着前进。

党的领袖们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够有大智大勇,那是他们经过血与火的年代,百炼成钢的,是千百万烈士的鲜血凝聚而成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现在的人要珍惜我们的国家,要怀念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

我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想,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当把这种勤勉、认真、坚持的精神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的每个人共同进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思想、智慧和力量用到学知识、练技能、做工作、比贡献上,在工作中勤奋敬业,爱岗奉献。在项目部中要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合规管理,合规经营,以做好本职工作为荣,只有每个人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共同撑起城交公司这座大厦。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业务技能,树立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意识和勇气。面对当前严峻的发展竞争形势,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增强创新意识,以时不我待、永争一流的`精神和干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出成绩不罢休的劲头和决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求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要有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学习借鉴优秀员工的经验做法,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要增强压力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历练工作本领,提高内在素质,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青春之歌。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愿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愿城交公司的事业,在每一名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8】

读了金一南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多、更新的了解。一些我们以前不知道或不知道的不同历史在本研究中得到了丰富和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一部苦难的历史,更是一部光辉展示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在自身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将信仰、意志和智慧运用到了极致,发挥了神奇的力量,拯救了中华民族,不愧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受人敬仰。

下面的文字描述,是通过学习《苦难辉煌》一书得到的新发现,是对以前的知识的更新,仅摘录几段,就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当时面临的严峻历史时刻:

孙夫人宋庆龄问孙中山,为何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

孙中山想要新鲜的血液来拯救国民党,但不想取代它。孙中山信奉三民主义,一个国家一个党一个领袖,他不想看到国民党以外的另一种政治力量。我不想有任何力量去对抗国民党。

孙中山允许共产党人成为国民党的行政委员和部长,而不是国民党的督察。他想通过**监委执行纪律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有所防范,所以才有了10名监察委员会全部由国民党员担任的精心安排。

从本质上讲,国民党的团结政策是团结俄罗斯政策的产物。孙中山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把少数党员吸收进国民党。

孙中山与共产党人的决裂并非没有准备。他认为,只有在国民党的领导下,才能防止共产党人制造阶级斗争。

“若共产党而有纷乱我党之阴谋,则只有断然绝其提携,而一扫之于国民党以外而已”。此段话,如不注言者姓名,你敢相信这是孙中山说的吗?

国民党的这些底数,当时连共产党人的领袖陈独秀都一无所知。

陈独秀加入国民党后,便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在《向导》报上批评孙中山与奉系、皖系军阀建立反直系军阀的“三角联盟”,认为这是走老路,希望他回到依靠工农革命的道路上来。孙中山对陈独秀的批评非常生气。他只要求新加入者服从他,不能接受他们所谓的意见。他几次对马林说:

“共产党人既加入国民党,便该服从党纪,不应该公开批评国民党。如果共产党不服从国民党,我就开除他们。如果苏俄支持共产党,我会反对。

陈独秀深感意外。1924年7月14日,他给维经斯基写信说:“我们不应该没有任何条件和限制地支持国民党,只应当支持左派所掌握的某些活动方式,否则,我们就是在帮助我们的敌人,为自己收买(制造)反对派”。

陈独秀的话在当时是极端的,后来尖锐,今天深刻。民主的伟大先驱不是共产主义者。孙中山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的三民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今天,我们很多作品都把国民党总理说成是共产党员,这是对历史的歪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回顾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革命实践,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定世纪本正确的。没错,因为这一决定为北伐革命的成功埋下了种子。

而在正确前要加“基本”二字,因为它仅仅简单提了一下“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面貌为代价”、“毫无疑问,领导权应当归于工人阶级的政党”,却没有任何具体的安排和可行的措施,实际上是不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能力,由此也埋下了大革命失败的种子。

1927年4月收到中共**报告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消息后,斯大林的第一个反应,是立即回电询问蒋介石身边的苏联顾问鲍罗廷“是否属实”?是否可以“对蒋介石作出某些让步以保持统一和不让他完全倒向帝国主义一边”?

要求共产党人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与国民党作战已经为时已晚。

斯大林忘记了,当最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求建立武装的时候,他是如何不以为然,而把援助的**都给了国民党。

1926年“三二〇”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曾经产生“准备独立的军事势力与蒋介石对抗”的想法。当时正好有一批苏联军火到达广州,陈独秀立即派彭述之代表中共**到广州和国际代表面商,要求把供给蒋介石、李济森的这批军火匀出5000支枪武装广东农民,深得斯大林信任的苏联顾问鲍罗廷不同意,认为中共应将所有力量用于拥护蒋介石,巩固北伐计划。

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的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固然有他的错误,但面对共产国际作出的一个又一个决议,有时明知不可为,也要放弃个人主张而为之,大革命失败后他还必须承担全部责任,这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了。

**后个人反省期间,陈独秀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革命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领导”。

共产国际和联共指导中国革命,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来是以“世界革命的中心”——苏联的利益为核心,在中国寻找到能够与苏联结盟的力量以分散帝国主义压力,保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安定安全。

甚至为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提供大力帮助,促进北伐革命的蓬勃发展,这也是来自苏联国家利益的要求。后来的李立三一口一个“暴动”,指手画脚地要求“苏联必须积极准备战争”,“从蒙古出来,援助中国,向敌人进攻“,要求置苏联自身安危于不顾,全力配合中国革命,真是令共产国际和联共惊讶得目瞪口呆了。

李立三的思想完全脱离实际,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根本的手段进行国际干预:停止发展中国共产党活动资金。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受到的最严厉的制裁。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一个政党、一个社团独立与否,并不在其领导人的主观意念如何,而在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人要想改变这种对共产国际的依存关系,不仅有赖于政治上、军事上斗争经验的日益成熟,更有赖于经济上找到立足之地。

后一条更为关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最终为中国革命开辟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十月革命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武装分离主义政权,没有农村包围城市,政权内部没有枪管。

第一个上山搞起工农武装割据、在井冈山游刃有余的毛泽东,用**的批判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最有力的批判的**,也为世界革命开创了一条“毛泽东道路”。仅此一点,功在千秋。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9】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苦难辉煌》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利用闲暇时间看完了朋友推荐金一南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受益匪浅,百感交集。我带着标题中“苦难”二字去了解书中所讲述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也是第一本可以作为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这本书必须细细品读,慢慢回味。该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图景。

详细阐述了中国*从建立至1937年的发展历程,这段历程用“苦难”这个词非常精准的,苦难不仅来自外部帝国主义的压迫,国内*蒋介石之流的残酷镇压,而且还有来自共产国际的压力以及因党内自身的不成熟而犯下的种种错误。这本书似乎把我置于那个时代的背景中。我以前也读过一些历史书,其中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往往是片面的或单一的,这本书的客观性使我充满了敬意和感动。

当我读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故事时,不禁想起了我小时候老一辈告诉我的抗日战争的故事。当时,由于他们还年轻,没有经历过那段时期的苦难,他们无法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战争带来的苦难。现在读了这本书,我真的明白为什么他们讲故事时总是那么激动和感动。

书中说日本转向法西斯的借口是:这是别人的错!事实上,没有必要找借口。谎言掩盖不了真相。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不太了解作者金一南。读完后,我发现他写这本书的精神使我钦佩他。后来我经过不断地查找资料得知,他曾经从事过很多行业,经历过很多磨难,这些积累都为他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金一南说:

“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以外;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理想、有追求,要做个能干实事的实干家”他的这些话对我无异是金玉良言。人间的苦难很多,但大多不能创造出辉煌,只有凤凰涅槃般地对待苦难才能欲火重生创造辉煌。我由衷地感叹,我们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幸福和谐的社会,是无数勇敢的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进步的新时代,没有理由不努力进取。我将继续努力,用自己的能力为建设幸福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5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