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经典九篇)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经典九篇)

【#作文#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经典九篇)#】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篇经过精心打磨的“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文章,优秀的作品名观后感常常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观后感可以通过文字将我们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通过文字的力量传达作品给我们带来的触动和共鸣。其次,观后感可以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帮助我们理解导演通过剧情想要传递的思想和情感,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最后,观后感应当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从演员的表演、音乐的运用、剧情的安排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作品的深层含义。希望您能仔细阅读本文,了解并体味其中的精彩之处!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篇1)

正值七十华诞,回望中华千年历史,是满目苍夷的尸横遍野,是无情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为我巍巍中华缀上的一抹鲜红。再看我泱泱华夏,江山锦绣,那时代洪流里屹立不倒的是高高飘扬的红色旗帜,永不沉沦的是五四的明亮灯火,而那无法泯灭的,是那历史的印迹,和时代里闪烁的光。多少英雄儿女燃烧生命化身星芒为祖国注入光亮,照亮幽深的历史银河。

《高山下的花环》浸染着时代的气息,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将那时的红色情谊,隔着狭长时空,传递至此。起初我并不理解这名字,直到最后镜头拉远,我看到他们离开墓园,身后是一个个白色的花环在碑前随风微动,便终于明白。那一排排花环下的烈士用生命换来的和平至今荡漾在时空,我坚信这将永垂不朽。

这部电影以小见大剖析时代弊端,将那时的时代问题全数托出,供我们领略时代风采,也反省时代命运。

而印象最深的,便是指导员杨蒙生终于如愿以偿的接到了调令而甘当“逃兵”时,连长怒不可遏吼出的话语:“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既然你不想留在我们连队,为什么又主动要求下来!呵,知青下乡的时候,你们都怕,涌到部队里来,现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了脑袋要回大城市!”短短几句话,便道出了当时一个庞大的社会背景:高干子弟以权逃战,农家子弟毫无选择,连长一家三兄弟都战死沙场也是现实写照

所幸,杨蒙生终于下定决心,这个决定令他的人格升华,在之后的经历中,不再懦弱,而是更加英勇。

而整部电影最具亮点的,我认为是靳开来。从头至尾,他没有一次是不具正义感的,他豪放,爱发牢骚,但在正事上从不掉链子,他也是渴望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啊,可最后他却为了战士们去砍甘蔗,无意中踩响了地雷,牺牲了。而最使人心酸的,是他最后也没能有个功名,便是平日里再如何心直口快,也不能泯灭他是英雄的事实啊,如果没有他冲锋陷阵,没有他为大家砍甘蔗解渴,也许所有人都牺牲了。在我看来,他十分真实,有人情味,可他却没能得到肯定,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有太多表里不一的人了,后来雷军长说起靳开来时,也无不动容的谈到:“中国要是多一些像他这样讲真话,做实事的人,国家就兴旺了。”也许,他就是那军魂其中的一片吧,象征着忠义。或者说,他明白自己的使命。

我想,在国家有难时,存亡大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若是那些高干们背离群众,我想国家苦难将会更深。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巨大问题,所以最后连长的老母亲才含着泪对雷军长和指导员母亲说:“哪怕就这一次见到你们这种高干把孩子送上战场,哪怕就这一次,我也终是看到了。”多么令人动容,也心酸。我庆幸我并未生在那个年代。但在那时,每个人都身不由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哀。但一代代一世世,变的是历史,而不变的,是他们不屈的灵魂,是中华精神!这筑成船只,破荆棘,斩风浪,带领中华民族走向辉煌。

鲁迅曾感叹:“愿中国少年都摆脱傲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说话的说话。”我想,这部电影也正希望如此。我们更应该传承中华精神,不在沉默中消亡,撑起中国脊梁!谨记我们的姓名,是炎黄。

让我们做时代的光,照亮远方。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篇2)

10月3日我在家里看了一部红色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以前,我只知道看动画片,玩游戏,每天看到的都是城市里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突然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每一天时光、每一粒米饭、每一件衣服、每一本课本和每一次安心学习的机会,居然都是炮弹纷飞、鲜血横流、生命凋零换来的。

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放弃了与自己的亲人团聚的机会,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连长梁三喜早就该回去探亲了,可是为了部队的工作却一拖再拖,只有看着妻子写来的信件回忆美好的过去;排长靳开来也靠不时看一下妻儿的照片来排解无尽的思念,但是到了最后,他们都倒在了反击越南的战场上……这样的战士很多很多……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老百姓,没有读过很多书,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参军也是冲锋陷阵的基层士兵,但是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当国家发生战争的时候,他们不上前线谁上前线?他们不保卫亲人谁来保卫亲人?他们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和豪言壮语,但是他们才是祖国最可爱的人啊!他们也有爱,他们也想家,可是他们只是“偷偷”想一想就算了,哪怕有万分的思念和悲痛,到最后都没有说出来,也没有机会说出来,也许就炮弹轰的一声响中就牺牲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浴血奋战,却过着多么贫瘠的生活,靳开来就是为了给战士们获取一点甘蔗,就付出了宝贵的生命,那时候的生命是多么的轻,又是多么的重啊!

想一想我们现在,每天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吃饱穿暖,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有丰富的图书和先进的学习用具,节假日还可以去商场买好吃好玩的商品,去好玩的地方散心,生活多么幸福!而有些时候,我几个小时玩手机、打游戏,作业还不认真做。这一定不是那些为我们牺牲的战士们所希望看到的。爸爸妈妈说,《高山下的花环》记叙的是战争时期,那时国家与国家的对抗是用枪炮来进行的,现在世界主要是和平竞争年代,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和经济总量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很多大型国家都对我们虎视眈眈,虽然现在没有爆发战争,但是技术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军事方面,各个国家都在发展高科技装备:航空母舰、隐身战机、原子弹等等一个比一个先进,如果武器装备落后了,万一爆发战争就不堪一击;民用领域,我们的电脑芯片、软件、网络,甚至玩的游戏,看的动画片,几乎全靠美日技术。我们国家的通信龙头企业:华为、中兴,美国人停止零部件供应,生产都几乎无以为继……可见我们国家科技还有很多欠缺。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争取成为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有用人才,为和平时期的祖国添砖加瓦!

爸爸说,我们伟大的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古代四大发明领先世界,一直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直到几百年前的明末清初,因为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才一步步滑向历史深渊,被世界列强践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我们国家正在飞速发展,渐渐站在世界强国之列。英雄的血不能白流,东方的睡狮终究要觉醒!国家的希望就在一辈辈的中华儿女身上,让我们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刻苦努力,祝愿祖国的明天大放光彩!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篇3)

周未,从网上下载了一部80年代的老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和小说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由于种种原因,电影一直没看过,小说只是看过片断,记忆里只有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小北京几个名字和部分情节。

这是第一次完整的看这部影片,电影充满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气节,真实地反映了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伟大爱国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慨,展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激动人心。

看电影,我流了泪,我记忆中还没有因为看电影电视而流眼泪的,这次我真得流泪了,是被梁母、梁妻、靳妻、靳儿、小金、金父而感动的,朴实的话语、纯朴的举动,不向国家多索取一分一毫,体现了普通的老百姓的无私奉献和纯正高洁。是被梁三喜、靳开来、雷军长而感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爱岗敬业、不怕牺牲、心系祖国、关爱他人的革命军人,我们才有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

也许是因为自己也有过的军旅生活,对梁三喜一心为工作、真心爱护战友,以及对雷军长刚正不阿、敢于说不的情节,自己深有体会的缘故吧!感觉影片塑造得非常真实。

特别是梁三喜,他知道自己可能会牺牲,于是在临战前的一封家信里,叮嘱妻子,一定要设法还清自己的欠款。这充分展示了他的无私情感和高尚情操。这样的一封家书,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掩面而泣?军长的儿子在连队当兵,居然没人知道。军长要求,绝不能借宣传儿子而吹捧他。军长知道了有那么多从农村入伍的烈士留下了欠帐单后,说要向党中央报告。军长正义凛然地要为英勇作战而受压制的靳开来鸣不平,说“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这种敢说、敢做、敢当、不搞特殊的干部,值得我们现在的党员干部学习。

梁母有句台词,“你是个军长,你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线上,牺牲了,我哪怕就只看到了这一个,我总算是看到了,好啊!好啊!中国能兴旺啊!”纯朴善良的老人,说不出毫言壮语,但这几句很普通的话,说出了老人家对党、对国家的信任和期望。

当前,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正在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需要梁三喜、靳开来、雷军长这样有坚强革命信念和伟大献身精神的共产党员,更需要梁妻、梁母、金父这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普通群众,既要大力宣扬先进、弘扬正能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更要大力惩治腐败、纠正“四风”,塑造风清气正劲足的社会良好氛围,只要人人都献出爱、人人都心向党,“中国梦”就会实现。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篇4)

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高山下的花环》阅读过又忘记,但想到雷军长这个形象,不由得想到中国的脊梁、铁骨、军魂、“钢铁长城”等,为了加深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了解,工余,我又看了一遍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老旧片子,音影不稳,几个镜头便把思绪带进了赵蒙生空降为连指导员的环境里。梁三喜、靳开来都看得出,赵蒙生是军二代,来连里是曲线升迁的,为此梁三喜想通过感化、帮助、关心、爱护使得赵蒙生扎实从戎,戎马一生;但刚性直率的靳开来,对赵蒙生不安心当兵,靠后门曲线升迁的思想极力反对,并直面揭露,正面斗争,加之雷军长接到赵蒙生母亲电话之后,当着全军的面,批评了“贵妇人”在战斗打响前,为儿子请求调动后方的思想,是逃兵的行为,是可耻!这使得赵蒙生羞愧难当,他指天立誓在全连指战员面前表示:“我也是军人!今后谁再说我逃兵,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战前,一桌素酒凝聚人心,靳开来向赵蒙生道歉,梁三喜安排自己带领尖刀班开道冲锋,日常矛盾就此和解,所有人拧成拼死的队伍,生死一战,势在必行了。

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带的队伍插入敌人后方时,由于山高路险,部队受困,饥渴难耐时靳开来给大家砍来甘蔗以解饥渴,就在弄甘蔗的途中,被敌人地雷炸死。看着身边的战友倒下,大家急红了眼,小北京用肩扛炮炸毁碉堡时,填装的炮弹打不响,小北京暴露了目标,被越军射中牺牲。冲锋的过程中,飞弹眼看射向赵蒙生,梁三喜急中生智一脚踢倒赵蒙生,自己中弹身亡。看着活生生的生命倒在脚下,谁能不仇恨越军呢?于是哀兵必胜,赵蒙生不顾生死冲到敌群,用一捆手榴弹炸死了全部敌人。电影中战斗至此结束。

值得深思的是,雷军长看望赵蒙生母亲时,这位“贵妇人”还在生雷军长不接电话、没有及时调离儿子到后方的气,尽管雷军长说了战前不能动摇军心,可“贵妇人”就用曾经救过雷军长的命为尚方宝剑回击。雷军长一怒之下,说:“共产党的字典里,还没有‘功臣’二字!”后来,赵蒙生母亲得知雷军长的孩子小北京,在此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后,就再也不提孩子调动的事了。

《高山下的花环》感动人的地方很多,我尤为“共产党的字典里没有功臣二字!”而感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他们流血牺牲,枪林弹雨冲锋,为的是建设新中国,为的是天下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得到解放,为的是祖国强大,万家安好,即使个人再大的牺牲也不图点滴名利、回报,也不邀功自傲,《高山下的花环》里雷军如此,梁三喜母亲如此,靳开来母亲妻子如此,赵蒙生如此,为了祖国富强,人民安宁,疆土无恙而牺牲的英雄们,个个如此,他们才是真正的脊梁,中国的傲骨,祖国的骄傲,勇敢者的榜样。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篇5)

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替人民负重前行,谁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谁在岁月静好时销声匿迹,谁的芳华为祖国奉献,谁的青春挥洒在边陲。

这部影片取材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真实故事。主人公梁三喜给人印象深刻,他是云南边防部队某连的连长,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即将分娩的妻子。他归心似箭,心急如焚,休假报告已经批复。然而连队来了个到基层镀镀金,想曲线调动的新指导员赵蒙生。战士们对这个新来的指导员颇有言词,为融洽指导员与战士们的关系,为了连队的建设大局,他选择了默默奉献,推迟了休假,我想那时候他是多么想登上飞驰的列车回到妻子身边。本来这或许没什么,然而不久,边境战争爆发了,他带领连队火速向前线开赴。他希望战争胜利结束,他希望凯旋归来,他希望合家团聚,他在战场上一定有一种必胜的信念,因为故乡的亲人在等着他回家。

然而,战争的残酷在于对美好想象和事物的无情摧残,在战争即将胜利时,梁三喜连长挡住了敌人射向指导员的冷枪,倒在了血泊中。也许,那一刻梁三喜没有多想,只是出于那种为战友挡子弹的本能,那个年代的战友情是如此的纯洁,是以命相托的生死之交。梁三喜永远的倒下了,倒在了那个无名高地上,他的胸膛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然而,梁三喜的父母在得之这一噩耗后,强忍着丧子之痛而无法对儿媳开口,儿媳从老两口的眼神中似乎明白了,默默地进屋,抱起了啼哭不止的婴儿。这一刻我流泪了,多么让人痛心的一幕呀!孩子也许不知道她的父亲已永远回不来了。当玉秀和梁母将三喜的550元抚恤金和家中卖猪的钱,一共620元交给指导员用于还债时,我的眼眶再次湿润了。

英雄的逝去,抚恤金连债务都还不上,不禁让人心寒。三喜的牺牲让人悲恸。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无数个梁三喜倒在了云南边陲那片茂密的群山峻岭中。他们本可以有大好的青春年华,有青葱的校园生活,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们的父母时常在破旧的矮屋前发呆,幻想着儿子的身影能够出现在村口的梧桐树下;他们的妻儿多少次梦见一家人其乐融融;他们的战友呆望着宿舍空出的床铺痛哭流涕。可是,他们再也回不来了。他们的胸膛是祖国的屏障,正如19岁烈士王建川写给妈妈的信,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的安宁与和平,他们倒下了,他们是祖国最可爱的人。如今的麻栗坡烈士陵园,一座座丰碑傲立于寒风中,如一个个威严的哨兵,让敌人胆颤心寒,他们的英魂将永远守卫着祖国的西南边陲。

再观指导员赵蒙生,出生将军家庭,是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少爷,自由散漫,一身娇气,只想到边防连镀镀金,来个曲线调动,在连队心不在焉,难以适应艰苦环境,与战士们有很大隔阂。战争爆发的那一刻,他的回城调令也下来了,但是迫于强大舆论压力,他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战场。在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经历生与死考验后,他逐渐摒弃娇生惯养的坏毛病,成长为一个有血性、敢担当的战士。当三喜为他挡子弹牺牲时,他发疯似的冲向了敌人的阵地,那一刻我们看到了凝结成血的战友情。赵蒙生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也许正是在战场上,生与死让他彻底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在烈火中重塑。人没有天生的胆气,昔日娇气的富家少爷转变为敢于直面生死的战士,赵蒙生那种敢于为国捐躯的勇气和战后有情有义的行为值得肯定。

影片中赵蒙生的母亲与雷军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诚然,赵父母都是战争年代的军人,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过血汗。然而赵母自持功高,不愿让同样身为军人的儿子上战场,甚至占用前沿军线,置国家大事和他人生死于不顾,谋求私利,让人不耻。而雷军长却将自己唯一的儿子送上战场,最后英勇牺牲。雷军长讲军人没有永远的功臣,一军之长,威严矗立,但丧子之痛的悲凉还是可以从他的眼神中察觉,让人悲恸。如果指挥战斗的都是这样的将军,那我军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影片落幕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为英雄梁三喜的牺牲扼腕叹息,对烈士死后,孤儿寡母、年迈父母的未来担忧;对赵蒙生经受住了烈火的锤炼而欣慰,对雷军长送子上战场的大公无私所动容。一个个平常却又伟大的军人形象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战争时期的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和平时期的军人也是最可爱的人。还记得98年抗洪抢险吗?是军人奋不顾身地跳进湍急的洪流中,用身体筑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堤坝;还记得08年抗震救灾吗?是军人毫无畏惧地冲进余震频发的废墟,争分夺秒地挽救生命;还记得撤侨行动吗?是军人冒着战火解救漂泊异国的同胞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美丽的身影在灾难面前随处可见,在平常的日子又会被人们淡忘。和平年代,人们对军人的认识偏离了方向,总以一种世俗的观念看待军人,让那些年轻时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老兵们在年迈时却流下辛酸的泪。

我们是和平时期的军人,我们是幸福的,流血牺牲的事情不会每时每刻上演。但和平时期不忘手执剑,历史告诉我们,永远不可能铸剑为犁。我们珍爱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如果战争来临,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即使牺牲,也无愧于祖国和人民。也许父母将失去我们,但能换来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安定,值了。这让我想起了同年兵入伍前,亲戚朋友都劝他,今年不要去当兵,中印边境很不稳定,战争可能一触即发,然而战友斩钉截铁地回复:如果大家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甲午惨败,南京大屠杀的噩运将会重演。战友的话让我深深明白了军人的含义。我们虽处和平,但绝不敢忘记苦练杀敌本领,请祖国和人民放心,除非我们全部战死,否则绝不让侵略者掳掠中华大地,我们将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长眠于地下的英灵们,请你们放心,我们新一代军人已经接过你们手中的钢枪,在你们英勇光环的庇护下,定当不辱使命,誓死守护你们用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篇6)

1983年,谢晋接了两部片子,一部是《高山下的花环》,一部是《秋瑾》。

谢晋也打破一年接拍一部电影的惯例,请来老搭档李准,准备再次联手打造一部让整个中国影坛为之震撼的传世之作。有人不免有所怀疑说:前面的电视剧改编已经非常轰动了,再拍电影,还会有人看吗?谢晋一听这话就火冒三丈,砰砰砰地拍着胸膛发誓:《花环》搞不出名堂,我谢晋今生永不再拍电影!

话虽这么说,可有电视剧和话剧在先,电影哪会没有一点压力?谢晋让李准到云南前线去搞调研,看看那里的指战员到底对什么内容最感兴趣。调查的结果,焦点有两个,一是梁三喜的欠账单,二是爱发牢骚的靳开来。前线的战士对李准说:“就这最真实,你们千万别把它的棱角磨平了”这话让谢晋心里有了底,以后影片的重点就是它了。

关于欠账单,谢晋向主创人员提出要求,要把这件小道具拍出历史感。有人不解,问他什么叫历史感。谢晋回答道:“历史感就是再过20年,假如还有农村兵揣着一大把欠账单来打仗,那中国就没希望了!”又有人问,靳开来这种人,成天发牢骚,还犯纪律,观众会喜欢他吗?谢晋回答说:“猪八戒整天又懒又贪,还经常挑拨离间,可你见过有谁会讨厌他?”

然后是如何表现战争的问题。谢晋说这不是一部战争片,不能光拍战争场面。可好歹剧本是取材自卫反击战,一点打仗场面都没有恐怕也说不过去。要拍打仗?谁给钱?谢晋可不怕这个,上影在这方面有着关荣的传统。当年《南征北战》是不是战争片,可全片的制作费用只有区区十几万。之所以能留下这么一部规模宏大的战争片经典,全赖来自军队的支持。当时南京 军区为了配合拍摄《南征北战》,特意安排了一次军事演习,调动大批部队,参加战斗场面的拍摄,自然,爆破、枪械、坦克、乃至飞机,全都算在军演的费用中。

这次谢晋准备如法炮制,他给时任云南前线总指挥将军写了一份报告,经请示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批准,由前线部队为影片提供所需军械、场地和调动部队协助拍摄。别看中国穷,可战争片拍的不比别人差。要不怎么老说社会主义有优越性,这优越性体现在哪?还不就是在不花钱也能办成事?在别国,要没钱,你调辆坦克出来试试。

可在影片中,谢晋的确又没怎么正面去写战场。而是透过战争这一血与火的考验,去写人的灵魂,去写历史留给我们今人的悲哀,去写死亡、写牢骚、写贫困、写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去写利己主义、贪生怕死与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生死搏斗。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看,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为和平年代的中国人反思自身的战争观念,反思战争电影的美学内涵,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契机。

当代战争片如何才能走出传统的模式和陈套,凸显历史和美学的双重品格,让人们从中看到战争与社会、与百姓民生、情感的关联,从战争行为和人们的灵魂律动中看到社会的现实矛盾和复杂的人性,这些才是谢晋通过《高山下的花环》所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

影片公映后,谢晋看到听到的是眼泪、鲜花和处处雷鸣般的掌声……

《高山下的花环》原作小说是基于解放军战士流血牺牲的真实生活完成的,其中满含着对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的赞美与歌颂,对那一群最可爱的人的真实事迹的了解与作者切身感受不是常人可以完全理解的,在艺术成就和真诚感情可以看做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姊妹篇。最好地对解放军战士以及中华民族和中国民众中最优秀最深层次特有的质朴无私精神品质的一个精彩描写。

由于作者本身是经历过的战士,其真实深沉的感情对读者的感染力不是一部普通的虚构的文学作品所可比的。

电影的拍摄人员也满含真诚,电影表达手法质朴,忠于原著,男主角的扮演者吕晓禾对梁三喜的把握可以看出付出了很多心血,是用他最真诚的感情去演绎梁三喜这个中国农民最优秀的儿子的,吕晓禾把自己当成了梁三喜,我也觉得银幕上的梁三喜就是小说中的梁三喜。

《高山下的花环》中既描写了普通军人对祖国无私高尚的赤城之心,同时揭露了一部分军队中的上层领导以权谋私、官僚作风严重等丑恶现象,唐国强扮演的角色赵蒙生的母亲借自己的权利和影响要把自己的儿子在临战时从前线调走。靳开来作战优秀,就因为直来直去说了几句实话得罪了上头的领导,一直得不到升迁,却在临战时“给了一个送死的官”被任命为副连长。在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他为了给饥渴的战友们解渴,冒险去砍了几捆越南人的甘蔗,不幸踩雷牺牲,就有人以违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为由,不给靳开来立功,连一块勋章都没有。脾气火爆的雷军长大骂: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

我想《高山下的花环》能够感动全中国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将普通战士高尚的一面与他们面对的军队高层中的丑恶的一面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出来。因为普通的老百姓不但熟悉喜爱像梁三喜一样来自普通百姓的优秀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更加容易遭遇和经历来自部分特权阶层的压迫与伤害。战士们在面对内部人员的猥琐与卑鄙的伤害时依然不改变他们保卫祖国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这样《高山下的花环》中战士的高尚才是老百姓所愿意相信和接受的,因此才能够真正地像《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样感动全中国。

当下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和影片大多着重表现战士精忠报国的忠诚一面,对于军队中存在的战士们可能遇见的的丑恶的一面回避了。剧情越看越千篇一律,人物也变得非常简单,不再活生生的。

最起码要让观看的人相信这样的人是确实可以在现实中找到的。缺少这一点,就不可能达到《高山下的花环》的高度。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篇7)

《高山下的花环》, 我是在兴奋和震撼人心的心态下把它一口气看了。它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小说集,掩卷回味无穷,我好像也来到那战火纷飞的竞技场上。通过那浓浓战争,我看到了一个个最讨人喜欢的英雄,她们那般风彩伟岸:连长梁三喜甘于奉献,无私奉献;副连长靳开来豪放豁达,以身作则;战士职业薛凯华雄心壮志,才气挑球;师长“雷神1爷”爱憎分明,一身正气;爱走神的赵蒙生经历了竞技场中战争风云的身心的洗礼,最后为战事的获胜立过了奇功。

当我们见到连长梁三喜那封遗嘱时,我的眼泪从此禁不住流了出来。你听他说道:“秀:我除开让你留有一张账单外,]有一切财产交给你。

几套军服,披荆斩棘全陈旧了,只有一件新长大衣……”你再听他说道:“人穷志不可以短。再聊大家的我国都不富,大家应多想一想我国的困难!”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这封一封家书,使用价值何止千钱? 历史时间中的英雄舍生忘死,流芳百世。在和平年代也是有成千上万的英雄。 在上年那一场忽然到来的512大地震中,我看到了我们国人在灾难面前是怎样自立自强,不屈不挠;怎样团结一致重建家园。她们是英雄。

在北京奥运比赛场上,在那一场]有硝烟的战场上,我看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怎样用自身的汗液和眼泪,让那一面面承重着全部我们中国人自豪、引以为豪与理想的五星红旗,在响亮的国歌声中冉冉上升。是选手们根据她们奋力拼搏,一往无前,永争第一,使我们昂起胸口告知全球:大家中国是富庶而强劲的!她们是英雄。 这成千上万的英雄个人事迹帮我鼓励,给我力量,教我奋进,催我勤奋,使我明白了为人处事的自尊,明白了怎样做一个新中国成立的青少年。我想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我也要做“英雄”。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篇8)

《高山下的花环》读后感范文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高山下的花环》,掩卷回味,觉得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而且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生活教科书。作品描绘了我们新时期最可爱的英雄群像,其中英雄连长梁三喜的优秀品质更加可歌可泣。

梁三喜,这位来自沂蒙老区的连队基层干部,是个“吃粮费米,穿衣费布”的大汉,长长脸膛瘦削黝黑,厚厚嘴唇带着憨气。他的旧军装,他的“八撮毛”牙刷,他的训练用的笔记本,无不表现了他那坚强、朴实、勤劳克己而又宽厚善良的性格,无不闪耀着一位英雄战士特有的思想光彩。

梁三喜牺牲了,他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然而,他牺牲前写的那封家信,却集中表现了英雄战士那种瑰丽而又宝贵的精神品质,对“给亲属留下什么遗产”这个问题作出了发人深思的回答。

遗产,是一面照人心灵的明镜,自古到今,不少人在它面前暴露了冷酷自私的灵魂。梁三喜给他的亲属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呢?这位在生前没给妻子买过一件衣服的英雄连长,在他的家信里是这样对妻子说的:

“秀:我除了给你留下一张欠帐单外,没有任何遗产留给你。几身军装,摸爬滚打全破旧了,唯有一件新大衣……”

啊,一封遗书,一张帐单,一件军大衣,这就是梁三喜留给亲人的“全部遗产”。在某些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他们对“遗产”的理解是:存款呀,住宅呀,家具呀……而梁三喜的亲属,不但没有得到这些,反而要替他偿还一笔欠款。——划不来啊!

我想起了一九二八年在长沙被杀害的年轻女共产党员赵云霄,她留给生下来才一个多月的女儿的遗产,是一封遗书,嘱咐女儿“好好长大成人,且要好好读书”。不要忘了父母是怎样死的;我又想起了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这位东北人民革命军女英雄在走向刑场之前,留给他儿子的遗书,鼓励儿子“赶快成人”,“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云霄,赵一曼,这两位英雄早已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从梁三喜这个艺术形象的身上,同时看到了她们的影子。想一想吧,为什么对“遗产”这个概念的理解,先烈们竟会这样不谋而合?原来,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革命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绝无金钱的位置。因此,当他们临到牺牲的时候,唯一耿耿于怀的是“革命”两字。温习革命烈士的史迹,读读梁三喜的家信,我觉得自己也从英雄们手里得到了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这份遗产,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无法用数字来估算的精神财富。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诗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想,在自卫还击战中出生入死的梁三喜写的家信,价值何止万金?你听他说:“人穷志不能短。再说我们的国家也不富,我们应多想想国家的难处!”这饱含爱国激情的话,给我鼓舞,给我力量,教我奋发,催我上进,使我懂得了做人的尊严,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新中国的青年。

啊,这封普通而又珍贵的家信,它和梁三喜、靳开来、薛凯华、金小柱等一样,实实在在也是高山下的花环上一朵圣洁晶莹的白花!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篇9)

周末偶尔刷视频看到《高山下的花环》片段,索性上优酷搜全片来看,看完感慨良多,为投机取巧的军二代赵蒙生而愤怒,为心直口快的靳开来救了全连的命却没被记功而难过,为正直守信的梁三喜家属而感动。

全片开头,“军二代”赵蒙生,被母亲动用关系送到部队担任指导员。实际上,赵蒙生只是到军队镀金,随后就将“曲线转正”。在连队迎接他的,是电影的另外两个主角:连长梁三喜和炮排排长靳开来。

连长梁三喜家境贫寒,但尽职尽责,待人真诚,深受大众喜爱。梁三喜的高尚之处不只是他爱护战士,顾全大局,更在于他的诚实守信的品质。他在战前给妻子的信里写到,自己因给父亲治病借了欠别人和公家620块钱,如果自己牺牲了要妻子用他的550元抚恤金和家里卖猪的钱替他还账。后来,梁三喜真的牺牲了,他的母亲梁大娘和他的妻子韩玉秀抱着他们刚出生未满月的女儿千里迢迢地来到部队,而且是下了火车不舍得坐车,步行了几天几夜,最终把620块钱还清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操啊,俗话说:“人穷志不能短”,梁三喜他们一家诚实守信,坚守“人死帐不能赖”的道理,他们虽然贫穷但他们活的有尊严有骨气!当然在一些欠账不还的老赖看来可能就是傻子所为。

得知自己的指导员要临阵脱逃,梁三喜再也顾不得形象,大骂粗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你们都涌到部队里来,现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脑袋要回大城市。”并对赵蒙生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相比一副人民子弟兵形象的梁三喜,靳开来是一个心直口快的武夫。因为说真话得罪上级,他一直未获升迁,直到战争开始前才被提拔为副连长,用他的话是“战前赏了一个送死的官。”这说明上级并不否认他是英雄。当战争打响了,他冲锋在前、吃苦在前,最后为了救活全连战士,违反纪律去砍甘蔗,结果踩到地雷壮烈牺牲。因为他的牺牲不是去堵枪眼,所以他牺牲后竟不被基层领导承认是英雄,不给他发军功章。这引起了全连战士的不满,大家都说了“如果不给靳开来同志立功我们就不干了”之类的话,就连雷军长知道后也说:“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

靳开来当然不喜欢赵蒙生这种吃奶油蛋糕的“军二代”,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轻蔑,甚至说“要自费到北京去上访”。这几乎是“三十年”后,中国百姓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特权阶层和大众子弟的对立。

战争山雨欲来,部队即将开拔。赵母不想让儿子去送死,她试图在最后关头动用关系,把赵蒙生从军队拉出来。她把电话打到旧日战友、现任军长雷震那里。这让雷震很恼火。随即,他在大会上当着全体官兵的面,把赵母描述成“一位神通广大的贵妇人”,并怒称“老子要把她的儿子第一个送去炸碉堡!”当时的观众听起来很过瘾,现在的观众听起来一样过瘾,雷军长这个角色也得到了升华,他原本是被赵蒙生的母亲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活了下来,然而他却“不近人情”,不走后门,不拉关系。这不是不讲人情,而是讲天理。雷军长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他的儿子“小北京”凯华也送上了战场,最后壮烈牺牲。军功章送到他面前时,他亦老泪纵横。

战前最后一顿晚餐,靳开来举杯对梁三喜说:“干了这一杯,烈士陵园见!”后来,两人果然牺牲。军人也有家人,也是血肉之躯,他们在明知会牺牲却能义不容辞,这种军人形象让人肃然起敬。同时也说明拥军优抚的必要性,没有先烈的流血牺牲,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环境,我们要从心里敬重这些最可爱的人。

这部电影里面说了很多别的导演不敢说的、不敢拍的内容。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片就会被禁,同时后面有情节也很感人,还是赶紧刷了为敬吧!

上面的这些是网网小编专门整理的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1500字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4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