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次品课件 >

2023找次品课件收藏

2023找次品课件收藏

【#范文大全# #2023找次品课件收藏#】为了方便使用,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找次品课件”的相关资料。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每个老师都很熟悉。制定教案是认真备课的一种重要方法。请仔细学习本文,并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找次品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找次品》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呈现出来。

二、说学情

对于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找次品”的学习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会涉及到“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在于天平的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探究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难点】

运用最优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这样安排有利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设置如下情境来导入:“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可见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来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次品所带来的危害,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二)生成原理

接下来出示教材例题: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找出来。教师积极评价各种方案,例如: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秤等,并鼓励学生说说如何使用天平来找到次品,陈述理由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鼓励学生尝试用图形来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为了进一步学会天平的使用和用图形来表示找次品的过程,出示接下来的例题: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到次品?初接触这个题目,学生理解会有一定难度。我会要求学生:默读题目,找出关键词解释一下。特别是对“至少称几次就能保证一定能找到次品”关键句进行强调,加深理解。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分组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探究找出次品的次数,并将小组结果绘制在表格中。在此过程中,我会积极地指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设计意图:我认为数学课堂要善于利用学生生活经历为素材,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为数学高度,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认知特点进行设计,组织学习。同时设置循序渐进地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真正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深化原理

下面我会就上面的例题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保证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继而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继而由师生总结得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这一环节教师充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应用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会要求学生用前面所得到的规律来探究变式练习: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

设计意图:通过此道练习题让学生真正掌握找次品的最优策略,强化对探究过程的理解。

而且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完成,可以使每个学生的学生更具活力,也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成就感。

(五)小结作业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请多个同学谈谈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提问:还有什么疑问?并做一做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小学的课堂应着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并能真正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找次品课件 篇2

一、说教学内容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从3个、5个、9个待测产品中找出一个次品,以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验证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出示课件(3瓶口香糖)提出问题

1、哪个办法能最快帮小明找出少了一颗的那瓶口香糖?

办法一: 用手掂一掂。

办法二:每瓶都倒出来数一次。

办法三:用秤称一称。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你会选那种秤?从而引出天平。并模拟天平找次品的过程。

这样做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 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

3、层层推进,怎样从这5瓶里找出少一颗的那瓶呢? 如果是9呢?,并且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12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学生通过合作,寻求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的总结,老师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找次品课件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

学生4人一组;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想考考大家的眼里,要不要挑战一下?(幻灯片出示内容)1、师:请找出不同类的一项

2、师:为什么我们找不到不同类的项?对因为这个物品的形状是一样的,但从外表是看不出不同的。可是它们的确有不同,那他们会有哪些方面出现不同呢?对就是是质量上的除了问题。其中一个一瓶钙片不合格,少了三片,我们称它为次品。谁有办法能从这五瓶钙片中找出次品?

(用手掂一掂、用称称)

3、师:用手一定能掂出来次品吗?(不一定)为什么不能?(相差太少的就掂不出来了)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用天平秤)

4、师:好今天老师就跟大家一起学习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板书:找次品

二、初步感知、寻找方法。

师:现在我就以次品钙片入手,谁能用你自己的方法用天平称吃出次品?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会出现两种方案:①是把零件一个一个的称,需要称2次;②是在天平的两边各放2个零件,也需要称2次。在这里不急着评价哪种方法最好,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方法的多样性,为下个环节的探究做好铺垫。】

物品个数怎么分称完第一次确定几个正品称几次一定找到次品

53(2、2、1)32

55(1、1、1、1、1)22

二、初步感知、寻找方法。

1、师:用二种方法都能只需一次第一次就能找到次品,这种几率大不大?(不大)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

2、师:在这里老师用提醒你了(幻灯片提示: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时,应注意那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想要保证找到次品(板书:保证)就一定要找出至少需要的次数。(板书:至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中的偶然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三、自主探究、方法多样。

1、师:我想问问同学们那些物品的个数能一次找出次品?(2个)3个呢?

我现在就准备了三个盒子,其中一个是次品盒,质量比较轻谁能帮我找出这个次品盒?

3(1、1、1)一次,3(1、2)行吗?

2、师:我们在称重的时候要保证天平两边数量相等,才能找到次品盒。(天平左右两盘物体数量相等)

3、师:现在我每个盒子里都有九个球,有一个是次品球,质量比较轻,请问如何找次品球?分组讨论把那么的方法写在答题卡上。

物品个数怎么分称第一次确定几个正品称几次一定找到次品

99(1、1、1、1、1、1、1、1、1)24

94(2、2、2、2、1)43

93(4、4、1)53

93(3、3、3)62

4、师:请观察这几种方法,你认为那一种方法最好?

5、师:观察表格、比较并展开讨论:想想为什么方法4的次数是最少的?你觉得它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⑴因为方法4第一次就排除6个正品,它排除的个数最多。⑵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

6、师小结:通过两个例题,我们明白在找物品的次品时,把检测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

7、师:那谁能告诉我,刚才咱们是从几个球里面找出来的次品球?(27个)。

我现在有27个球,用咱们刚才总结出来的方法,该如何找出次品球?

27(9、9、9)9(3、3、3)3(1、1、1)

8、81个球能至少秤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尝试“找次品”的各种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并从中优化出平均分三份的方法是最好的。】

四、拓展提高,优化方案。

1、师:那么8个呢?物品个数和前几个数字有什么区别?(不能平均分成3份。)

2、师:请把你设计的方案写在表格中。

(独立完成,口头汇报设计方案。)

生反馈设计方案。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案:①把8个物品平均分成2份,每份4个,最少需要称3次才一定能找到次品;②把物品分成3份(3、3、2),这种方案只要称两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也有个别的学困生会出现把物品分成8份的。教师不要急于提示学生更正,要给学生留下发现问题的机会。】

3、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而这里是8个球,不能平均分成3份。你认为应该怎么办最好?

物品个数怎么分称第一次确定几个正品称几次一定找到次品

88(4、4、0)43

88(3、3、2)62

4、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时,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尽量平均分成3份。也就是最多的份数与最少的份数的个数只差1个。就能用最快的方法一定把次品找出来。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对比,自悟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案,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巩固发展:

用学到的方法解决从6、7、8、12个物体中至少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实物演示)

找次品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例如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还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并且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找次品”的教学,目的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我从以下三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 “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运用最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天平 待测物品(乒乓球 羽毛球等)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发现、总结归纳等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大量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使学生能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关于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研究学生已经接触过,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类,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也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等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学生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上课开始,先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将要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的图片,如火炬传递、鸟巢体育馆等,从而谈话引出同学们最喜爱的比赛项目之一——乒乓球。在这些大型的比赛中,对乒乓球的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若出现次品就会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找次品的问题。板书课题:找次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利用今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一事件引出课题,不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㈡初步感知 寻求方法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5个乒乓球,说明:在这5个乒乓球中有一个比较轻的,请你帮忙把这个次品找出来?

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可能想到多种方法。比如:用手掂一掂、用称一个一个的称出质量、用天平来称等。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多种找次品的方法中,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找出次品,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2.教师简单介绍天平原理。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天平和乒乓球,分组进行活动。然后汇报活动情况。

这里学生找次品的方案可能有多种:有的会把5个乒乓球分成三份,5(2,2,1),先在天平的两端各放2个,如果平衡,那剩下的一个就是次品,若不平衡就把轻的一组再分成两份,轻的一个就是次品;还有的可能会把5个乒乓球分成五份,5(1,1,1,1,1),先在天平的两端各放一个,如果不平衡,那轻的一端就是次品,若是平衡,就在天平两端再各放一个,若是还平衡,剩下的一个就是次品,若是不平衡,轻的一个就是次品。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非常关键,比如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不管你把5个乒乓球分成几份来称,每次最多称出几份?(两份)你几次能称出次品呢?(这时学生可能会说,有时1次,有时2次)那么我们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称出次品?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称一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可是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往往只考虑到事情偶然性的方面,教师在这里适时引导,用简短的几句话,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这样的设计不但帮助学生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且培养了学生谨慎、严密的思维习惯。)

㈢合作探究 寻找规律

1.出示题目:一盒羽毛球有9个,里面有一个较轻的,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并把找次品的结果填到老师发的表格内。在这里学生分组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把9个羽毛球分成9份,两个两个的称,至少需要4次;也可以分成5份,9(2,2,2,2,1),每次称4个,至少需要3次;平均分成3份,每次称6个,两次就能保证称出次品;如果不是平均分成3份9(4,4,1),至少需要3次等等。最后通过观察、比较、组内交流确定平均分成3份来称,这种方案是最优的。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9个物品中的次品,因为物品的数量较多,分组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最佳方案。)

2.让学生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有关数据,找出为什么平均分成3份这种方案是最优的。

(从几种方案中找到最优的,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再根据规律解决问题,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㈣运用规律 拓展提高

出示题目:如果有8个零件,其中一个质量较重,至少需要几次一定能找到次品?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自己找寻方案的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完全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它打破把待测零件平均分成3份的认知结构,故意制造矛盾,若是待测物品不能平均分成三份,怎么办?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若不能平均分时,每份的个数应尽量接近。)

㈤总结交流 巩固延伸

学生交流本节课学过的知识。

最后教师提出:若是我们待测物品的个数很多,或者是没有天平,我们怎样很快找出次品呢?

(本环节的设计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同时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找次品课件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课的课题是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挑战一个新的工作,那就是“小小质检员”。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质检员,可不容易,因为你需要将产品中的次品找出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觉得至少称多少次才能找到次品呢?我看到有些同学毫无头绪,那你就来猜一猜吧,猜想也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哎呀,同学们猜的都不一样,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接下来的数学之旅会告诉你答案。(出示课题:找次品)

题目中的关键词有哪些?它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反应最快的小张同学来说说。嗯,他理解的确实很准确,至少是最少的意思,保证是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找到次品。积极思考的你值得大家的赞赏,掌声在哪里?

刚听到有的学生小声说:81个数太大了,不好找,怎么办呢?有同学说用3瓶先试试,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真棒,他已经学会用“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了。

那就请同学们从3瓶开始吧,请看大屏幕。

看到大家积极的想办法,热烈的讨论,我觉得我今天可以暂时休息了,课堂的小主人们,舞台上有请。

“老师,我觉得可以用天平称,把天平的左右各放一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次品在翘起来的那一边,如果天平平衡,说明次品就是另外放的一瓶。所以,三瓶木糖醇一次就能找到次品。”

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遇见问题,积极动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作为新时代少年必备的能力,而且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老师为你感到骄傲。咱们来看他用我们之前学过的天平解决这个问题,用上了如果…就…来描述

你们能把刚才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老师我觉得可以这样表示:用小正方形代替木糖醇,上面写上1、2、3。如果1和2平衡,3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轻的是次品。

非常棒,不但找出了次品,而且成功地记录了下来。你们离成为合格的质检员不远啦。当然,也可以像老师这样记录。

如果老师把3瓶木糖醇换成八个零件,你能找到次品吗?怎样才能怎样利用天平把这个重的零件找出来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要求请看大屏幕:

根据大家小组的汇报交流可以得出结论:把8个零件分成(3,3,2),至少称两次保证找出次品。

如果是9个零件,应该怎么样找出次品呢?最少称几次?是的,小王同学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即把9分成(3,3,3),至少两次找到次品。

老师我有问题,为什么我和小王都分成3份,他称的次数是2,我称的是三次呢?

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啊,为什么呢?谁能帮帮他?

老师,我知道,虽然都是分三组,小王是平均分的,无论第一次称平衡还是不平衡,3都只需要再称1次,小明分的是(4,4,1),4要分成2和2,2还要在分成1和1,3次才能找到次品。解释的清楚明白。掌声送给他。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各位课堂上的小主人,舞台上再次有请。

“我们组发现了要想最快的找到次品,需要把物品分成三份,要尽量的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那也应该让多的和少的数只差1,这样不但能保证找到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你们小组总结的真好,把找次品的最优方案说出来了,真厉害!老师准备的建议用不着喽,不过老师更开心,因为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啦,那老师把一则三字诀作为礼物送给你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大家通过下面考验就可以领到上岗证啦!请看大屏幕

哇塞,你们都成功找到啦!恭喜同学们都成为了合格的质检员,现在老师要把象征荣誉的工作证发给你们,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佳绩不断。好,同学们,下课,下次再会!

找次品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134~13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师用具: 3瓶口香糖、课件 学生用具:10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师:出示3瓶口香糖,提出问题:现在这里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我们就把那一瓶称为次品,(板书:次品)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地找到哪一瓶是次品?

生1:数一数里面有多少粒,哪一瓶比另外两瓶少了3粒,就把那瓶找出来了。

师:你是用数的方法来找的.生2:还可以用天平来称。

师:用天平称。好!天平大家见过吗? 生:见过。

师:天平上面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东西一样重,天平就会怎么样?

生:平衡。

师:如果不一样重呢? 生:天平会一边高,一边低。

师:低的那边物品比较,高的那边物品比较。

2.引导学生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师:大家想一想: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是次品,利用天平来称,至少称几次一定能找到次品?

生答并演示称法。

3.揭示课题。

好!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利用天平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1.设疑:

师:刚才3瓶中有一瓶是次品,利用天平来称,至少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生:1次。

师:如果不是3瓶,而是2187瓶,你估计要多少次? 点2名学生回答。

师: 2187瓶到底需要称多少次?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2187这个数怎么样?

生:很大。

师:我们碰到数据很大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策略。可以把这个很大的数变得很小,我们从很小的数开始研究,逐渐寻找规律。这种策略叫做化繁为简。(板书:化繁为简)

那么我们就从很小的数开始研究。刚才3瓶已经研究过了,那再研究大一点的数?

(5)师:我们就来研究5瓶,5瓶中有一瓶是次品,用天平秤来称,至少几次可以保证找到次品?

2.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拿出5个圆片代替5瓶口香糖,思考一下,怎样找出次品?

3.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4.全班汇报。

师:你是怎么称的?天平左右两边怎么放?

生1:(1,1,3)→(1,1,1)2次

生2:(2,2,1)→(1,1)2次

师: 不管这样分组,还是这样分组,都是几次保证找到?(2次)

5.教师小结:利用天平找次品,除了可以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这样的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三、解决9件物品中有一件是次品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5个离2187 还差很多,规律还没找出来,怎么办?再增加几个?板书:9

1、课件出示问题:9瓶中有一瓶是次品,用天平秤来称,至少几次可以保证找到次品?教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用圆片摆一摆,也可以像老师这样做记录,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

3、学生汇报称法:

生1:(1,1,1,1,1,1,1,1,1)4次

生2::(4,4,1)→(2,2)→(1,1)3次

生3::(2,2,5)→(2,2,1)→(1,1)

生4::(3,3,3)→(1,1,1)2次

4、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提示:这种方法一开始就怎么分的?分成了几份?

5、小结:把9瓶口香糖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板书:平均分成3部分

四、推测多件物品中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1、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

2、要验证我们的猜想对不对,怎么验证?我们再增加几个来试一下。如果有12瓶,(板书:12)其中有一瓶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定能找出次品?(生:平均分成3份,即4,4,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生:(4,4,4)→(2,2)→(1,1)3次

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比3次更少。还有哪些分法?

生:(2 2 8)(3 3 6)(5 5 2)(6 6)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3、与学生一起小结: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这说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对的。

五、拓展训练

1、9瓶需要2次,如果是27瓶中有一个次品,至少称几次保证能找到次品?

2、如果81瓶呢?243瓶呢?729瓶呢?2187瓶?

3、小结:开始我们猜测是20xx多次,经过探究我们发现: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只要7次,相差如此之大,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4、思考:刚才我们研究的9、12、27和81等都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3的倍数,又该怎么办呢?大家课后想一想,我们下节课来研究这个问题。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找次品的第一课时,当物品数是3的倍数时,利用天平找次品,怎样分组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最近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我上了这节“找次品”的公开课,上完课后感慨颇多,对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体现“由易到难”的思想。

教材首先出示例1通过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我认为在学生初次接触“找次品”问题时,对从5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难度偏大,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于是我在课本例1的前面,增加了“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内容,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较易掌握,当学生理解了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然后再来探究5个、9个的情况。这样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体现了由易到难的思想。而且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是均分3份思想的基本模型,把这种情况加以研究确实有必要。另外,考虑到“找次品”的问题比较复杂,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将教学内容限定在称量物品的个数是3的倍数的情况展开探究,为下节课探究不是3的倍数的情况作好铺垫。

二、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我在教学中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从解决简单的问题中发现规律,用这个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在本节课的开始就设计了让学生猜“2187瓶中有一瓶是次品,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学生猜无论如何都要一千多次,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首先研究3瓶、5瓶、9瓶等逐渐寻找规律和方法,最后找到“均分3份来称所需的次数最少”的方法,然后用找到的方法来解决从2187瓶中找次品的问题。后来经过探究后发现从2187瓶中找一瓶次品只要称7次即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的欲望。

三、体验“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就让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首先从9瓶中找1瓶次品的几种方法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数最少,是否无论是多少瓶都是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数最少呢?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就必须再用一个例子去试验,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逐步学会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猜想验证,提高了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找次品课件 篇7

一、教材简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例2的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在实验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便于学生与例1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思路。

二、目标设计:

1、通过用天平称,猜测,画图推理等活动,学习找次品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讨论、探究、逻辑推理等活动,寻找找次品的优化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具准备:

天平6台、测量用的相关物品若干等。

四、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注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经历找次品的过程;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后感想:

(一)情景的创设

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设计这一环节,还是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更加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使学生肯动脑、想参与、乐学习。

(二)难点转化、降低教学起点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钙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却让孩子们先从3个药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孩子很容易的从3个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5个、9个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使本课更容易进行。

(三)层层推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我让孩子们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12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

(四)、知识拓展、巩固提高

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字更大的时候是否也成立呢?引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采用文字分析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这部分在集体备课后我进行了调整,将以前不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教学挪到了下一课时。本节重点砸实,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怎样找出次品。总结出规律后,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增加了课后“你知道吗”中一部分内容。学生充分练习后已经能很熟练的运用最优方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通过今天教学实际来看,效果更好一些。

(五)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方法,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关系,在研究从9个和12个中找次品时,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汇报时有些方法没有反馈。

2、板书设计不好设计、很抽象,不容易使孩子们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进行了简化。用下划线来代表天平,上面的两个数字代表托盘两边的物品数量,这样就更形象一些,让孩子们也更容易理解一些。但分析天平两边出现的两种情况,不很清楚、易懂。究竟什么方法更利于学生理解,还值得探讨。

3、学生对实验过称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学生说不明白,甚至所说的别人听不懂。

六、改进设想:

1、能不能把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实例用动画式课件播放出来做导入,引出问题会更加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眼球,更易提高学习兴趣。

2、能不能各小组用不同数量的物品做实验,减少合作探究实验环节,让各小组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交流,以至于能把每一次实验的过称说清楚,说明白。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

2.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

3.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硅码);利用推理(老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2.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5瓶钙片,其中有1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老师帮助板书示意图。老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观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5)老师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还可以......。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5.完成教材第1

36、137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第1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2)第2题,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找次品课件 篇8

教材内容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次品”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质量不合格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就是外观完全相同,但是质量有所差异,并且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测次品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

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以“找次品”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最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具学具:

12个小方块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视频(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同学们有什么要说的吗?(不合格产品又叫次品,次品虽小,可危害巨大。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些质量不同轻一点或重一点的次品伤害着我们。如果我们提前发现他们就能避免一些伤害。)

说到次品老师想起了一位世界名人?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出示比尔盖茨的图像,让学生说说对他的了解。

师赞美(同学们知识真丰富一定是一群喜欢读书喜欢学习的好孩子。老师给你们点个赞。)

看到比尔盖茨那充满自信的笑充满智慧的笑我希望我们同学和比尔盖茨一样时刻充满自信的笑智慧的笑,同学们能做到吗?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情景生成问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去寻找外观相同,只有轻重不同的次品。

比尔盖茨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出过一道找次品的题目,想看吗?

生:想

出示课件:这儿有81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比其他的稍轻。如果只能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把它找出来呢?

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没砝码的天平怎么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师小结用没有砝码的天平去称的时候次品可能在左边,也可能在右边,还可能在旁边,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没砝码天平怎么使用现在明白了吗?生(明白)谁还有问题吗?

师:保证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保证找到就是一定找到,那怕最坏的情况下也要找出来,不考虑运气好的情况,要考虑运气最坏的情况。

师:现在题目的意思理解了吗?

谁来大胆的猜测猜测。学生自由回答。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呢?是不是感觉有点难啊?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办呢?(课件展示)老子的话

老子告诉我们从容易的开始,从容易的研究解决过程之中找到规律发现方法然后再去研究解决难的问题。那你们认为从几瓶找一瓶次品最好找呢?

生;有的说2瓶有的说3瓶那就从2瓶开始可以吗?

2.探索规律

(1)从2瓶中找1瓶次品

如果从两瓶中找出一瓶次品请问怎么用没有砝码的天平去把它称出来呢?

生:两端各放一瓶上翘的那瓶就是次品。再找一名学生汇报(回答的真好,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从2瓶中找一瓶次品巩固学生对没砝码天平的运用。】

(2)从3瓶中找1瓶次品

二瓶好了接下来我们研究三瓶行吗?(课件展示)生思考,那谁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掌声有请(学生边说边演示)看谁听的

认真,观察的仔细,谁再来说说?看一看电脑是不是这样做的,在数学上老师把它记录下来可以这样记录:(板书)

刚才交流的时候大家用了一个词特别好

如果

那么

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那瓶是次品。天平不平衡那么上翘的那瓶是次品。

【设计意图:从3瓶中找一瓶次品巩固学生对没砝码天平的运用,初步感受找次品前先把待测物品分一分。】

称一次就知道次品在哪份中,还知道那两份中没次品。接下来研究从5瓶中找一瓶次品,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比较从3瓶、5瓶中找次品让说发现?师生共同总结。带着我们的发现接下来我们增加点难度,同学们你们敢去挑战吗?从你们回答的声音中老师听到了你们的信心。

(3)从8、9、11、12瓶中找1瓶次品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课件)找学生读提示。我希望我们同学在小组内能够发挥团队的力量,开始(学生操作交流)。

老师巡视时非常感动,同学们很会合作学习,分工明确,认真研究,发挥了团队的力量,找到了找次品的不同方法,我们找一组上来分享他们的成果。这个小组研究的是从九瓶糖中找一瓶次品,让学生说一说每种方法是怎么分的?怎么称的?用了几次?仔细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保证找到次品所用

的次数最少?为什么?

(4)总结规律小组交流汇报结论分成三份,并且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用十二验证。通过验证我们知道分成三份的,并且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那不能平均分的又有什么规律可寻那?让研究八瓶的小组上前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仔细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保证找到次品所用的次数最少?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怎么分的?怎么称的?

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得出不能平均分的也分成三份,并且尽量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呢?用十一去验证。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不能平均分的也分成三份,并且尽量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通过我们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找次品的行程中完成了一次飞跃找到了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找次品的方法,共同优化出最优方法,感受优化过程,并且明白为什么这种方法最优化。】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现在我们找到了找次品的技巧,那么我们应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去比尔盖茨的公司应聘好吗?八十一能平均分成三份吗?我们应该怎么办?自己完成。呼应猜测。

【设计意图:应用回归】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升

让学生说收获,生自由说。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想,探究思路是一生的财富。】

延伸阅读

食品安全法课件收藏


食品安全法课件(篇1)

食品安全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方面,每个人都应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本文将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介绍。

一、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法是保障公众健康,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重要法律。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安全的总体要求: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维护公共利益。

2、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获得许可证才能进行生产和销售。

3、食品加工流通管理制度:规定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食品安全。

4、食品检验检测制度:要求食品企业开展食品检验检测,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5、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置管理:规定食品事件发生后应及时进行处置,保护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健康。

二、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以下是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

1、保障公众健康:食品的安全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可以保障公众健康。

2、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食品安全法规范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流程,保证食品生产和销售质量安全。

3、促进食品企业发展:食品企业如果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生产、经营行为,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信任和市场份额,促进企业发展。

4、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可以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食品的品牌价值。

三、食品安全法的问题和挑战

虽然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但是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执法不严格:食品安全法实施后,一些地区或者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法律,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2、监管不到位:一些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违规行为,但是监管力度不足,不能有效监督企业行为。

3、信息披露不够透明:一些食品企业在食品产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不及时向消费者披露信息,导致一些消费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四、对策和建议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法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挑战,下面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2、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管理,打击不合法行为。

3、强化食品监督责任,严格检验和检测食品质量。

4、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结论:

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只有让公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才能保障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有助于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安全、健康和美味的食品。

食品安全法课件(篇2)

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基础。为推进食品安全防控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针对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本文将从食品安全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来展开食品安全法课件的相关主题范文。

一、食品安全法的背景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政府的重点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政府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201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最高法律目标。该法的颁布实施将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市场信心塑造提供有力法律支持,为推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二、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法共有十二章七十五条,包含了食品安全的定义、监管体系、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生产经营流程的规定、食品检验、标识、纠纷处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内容,针对食品安全实现全过程管理。

1. 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没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状况。

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设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共同实现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

3. 食品安全责任制:包括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经营企业的责任、监管部门的责任和消费者的权利。

4. 食品生产经营流程的规定:食品安全生产许可、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从业人员资格证等,通过第三方检验和管理机构来监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5. 食品检验: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的食品安全检查,根据各种食品的不同分类,对其进行进口检验和出口检验。

6. 食品标识:对食品的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进行标明,对于特殊人群和敏感物质的使用进行标注等,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了解食品本身和食品生产过程。

7. 食品纠纷处理:设立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建立食品安全国家备案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纠纷的调查和处理。

8. 行政处罚: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准入制度、恶意生产加工等违法行为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行政处罚。

9. 行政强制措施:对于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食品或者不合格食品,对其进行扣押、销毁等行政强制措施。

以上内容说明了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规定来保障人民群众对食品的消费权益,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加强食品安全控制,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为市场运作提供坚实法制基础。

三、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效果

自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国家对于食品监管进行了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控制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选择和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消费者不再是单纯追求价格低廉的产品和服务,而是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另一方面,食品生产企业也在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关注更加严格,也提升了其服务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结语: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食品安全监管和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阶段,未来还需更多的法律和条例来规定食品安全的具体细化和实践要求,为市场提供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竞争生态环境。

食品安全法课件(篇3)

食品安全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保障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因而,食品安全法逐渐成为了各个领域的关注热点。本教材以“食品安全法”为主题,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包括:什么是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性质、食品安全法的体系结构和法律框架、食品安全法的监管机制、食品安全法的违法行为和处罚等。

一、什么是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是国家制定用于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法律,它主要规定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对食品质量负责,严禁生产和流通不安全的食品。食品安全法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生产、流通、餐饮和进出口。其中,生产和流通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食品生产、食品储藏、食品运输、食品销售等。餐饮方面则是对食品的处理和销售进行监管,例如餐饮企业应该合理规划菜单、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而进出口方面则是对外贸食品进行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生产商、供应商的监管。

二、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性质

食品安全法属于国家的法律,有着强制性执行。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国家的基本法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担负重要的法律责任。它属于法律的范畴,具备强制性的法律效力,不受任何法律、行政、社会团体的干涉、制约,独立又权威;它具有规范性、适用性、法律效力以及可操作性等特点。

三、食品安全法的体系结构和法律框架

食品安全法体系结构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目标和原则、基础性法律、专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等。其中,基础性法律是指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和进出口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基础法律。专项法律则是对于某一特定领域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是由国务院或有关部委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则是对于食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和规范。

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框架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性法律、专项法律和实施规定。其中,基础性法律主要有《食品安全法》、《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追溯制度暂行办法》等;专项法律有《有机农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集体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实施规定则是对基础性法律和专项法律进行的细化和规范,对食品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规定和制度建设。

四、食品安全法的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法的监管机制主要包括:检测、监督、管理和处罚机制。其中,检测是检验食品的安全性和合格性,及时发现和控制污染源。监督机制主要包括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投诉和举报制度、食品安全抽检机制等。管理机制主要是从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例如对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对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等。处罚机制则是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进行打击和惩罚,增强对于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法治意识。

五、食品安全法的违法行为和处罚

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违法行为主要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超范围添加、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作为食品等。而处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律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进行了惩罚。严重的违法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轻微的违法行为则将受到处罚和警告。同时,食品安全法监管机构将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检测力度,找出存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持食品安全。

总之,食品安全法课程介绍了食品安全法的法律性质、体系结构和法律框架、监管机制、违法行为和处罚等方面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积极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加强对于食品生产、销售等企业的监管和管理,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食品安全法课件(篇4)

食品安全法范文

一、食品安全法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上的稳定和安定。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了食品安全法,确保人民可以放心食用每一份食品。

二、食品安全法的内容

1. 食品安全的责任:提供食品的企业必须对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入,并以正确的方式使用,确保人体不出现危害,且不会影响食品的品质。

3. 食品控制系统的建立:对于食品市场上的任何销售行为都需要建立详细、准确、安全的食品控制系统,以确保人们的食品购买行为安全可靠。

4. 监督机构的设立:本法关注食品安全,必须有相关部门或机构予以监督,主要负责对食品安全的标准、抽检、批准、评价等方面工作进行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消费者是安全的。

三、食品安全法的意义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旨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避免因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同时,食品安全法也是人们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标志,促进了社会的安全稳定。此外,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也推动了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升级,提高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水平。

四、食品安全法的可行性分析

食品安全法是一项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基本法律规定,具有很好的可行性。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发生主要是因为相关国家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因此制定食品安全法是必要的。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也将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企业非法行为的出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

五、结论

制定食品安全法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也是推进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食品安全法的实行还导致了食品行业的广阔市场和技术升级的推进。未来,人们应坚持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为人民提供更加安全、科学、可靠的食品保障服务,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法课件(篇5)

“食品安全法”,千呼万唤始出来

2009年2月28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食品安全法的公布施行,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食品安全法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标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基本准则、索证索票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全面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实现全程监管、科学监管,提高监管成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食品安全法的公布施行,对于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法实施的重要意义,要把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把实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做到家喻户晓,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卫生、农业、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培训,特别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加强食品安全法学习,熟练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自觉守法经营:食品行业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指导、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诚信建设:食品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的指导。

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食品安全法规定...

食品安全法课件(篇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而食品安全法,则是维护食品安全的最主要法律,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食品安全法的历史、立法背景、重点内容、食品安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加深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法的理解和认识。

一、历史

我们知道,食品安全法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法律规章,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我国政府就开始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立法工作。

首次明确规定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是1952年公布的《关于严禁制售假药,制售伪劣卫生杀虫药和化肥的决定》。主要是针对假药、伪劣卫生杀虫药和化肥等问题。接着,1954年制定的《有关食品、化肥、农药、农具质量检验及监督管理的规定》,针对食品、化肥、农药、农具等进行了具体的质量检验和监管。

1979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食品卫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食品生产和销售必须符合科学标准,并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1995年后,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2002年,国务院制定了新的《食品卫生法》来规范食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这是中国食品安全立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立法背景

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大量的多次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不安感。因此,为了维护人们健康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以食品安全为主要议题进行了法律的制定和修订。

三、重点内容

食品安全法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基本制度、生产经营者责任、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许可、食品配料、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等方面。其中,食品安全标准和投放市场前的食品检验、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权益的监督管理是重点内容。

1. 食品安全基本制度

食品安全制度是国家维护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是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安全基本制度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政策、法律法规等。

2. 生产经营者责任

生产和销售食品的经营者必须要对自己经营的产品质量负责,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生产。

3.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指国家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包括了生产标准、质量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等等。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制定、修改和执行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4.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质量、保护食品安全等目的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5. 食品生产许可

食品生产许可是指在国家认可的食品生产企业中,必须取得的生产许可证。通过实行食品生产许可审批制度,可以预防出厂食品出现安全事故。

6. 食品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

食品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是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权益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的食品检验检疫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可以使食品生产过程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四、食品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尤其是在部分区域和个别行业中,食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常见的安全问题有:添加非法物质、未注明过期日期和生产日期、使用过程中超时等。

为了提高食品安全质量和数量,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大食品安全检验和监管力度、提高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食品安全问题将仍是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保证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监管力度,建立全面、统一、稳定的监管体系,促进食品安全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食品企业的安全意识,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只有通过各种措施的共同与协同作用,才能在不断提高的消费者期待中,实现更高的食品安全目标,为全民生活和健康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法是保障公众健康的法律法规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解决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食品安全法课件(篇7)

食品安全法是国家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重要法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怎样才能保障食品安全,让人们吃得安心、吃得健康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公开透明的信息

公开透明的信息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在把相关食品安全问题公之于众的同时,也可以让消费者、监管部门、制造商、贸易商和公众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和管理。

2、农业生产全要素管理

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和保障。全要素管理(节水、化肥、农药、人工)是农业管理的一项新理念。地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生产得以全程可追溯,同时减少了不良事件的风险。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也是必须的。这样能更好地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复合需要。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应越来越专业高效,能够及时地对食品贸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监管。

4、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

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也是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之一。只有高效有效的法律机制才能根本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违法企业和监管官员应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5、增强消费者的素质

增强消费者的素质,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也是提高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人们不仅要了解如何识别食品安全,还要了解怎样去做,以及在购买和使用食品过程中的常识和技巧。

6、保证食品标准、生产流程和信息化的整合

保证食品标准、生产流程和信息化的整合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标志。加强技术支持,加强科学研究,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在技术方面的能力,保证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过程的紧密整合建立相对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

总之,食品安全法是维护人民安全的保障法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做好食品安全。政府、全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多方参与、协作努力,才能营造食品安全的良好环境,让人们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食品安全法课件(篇8)

食品安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要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采取具体措施和措施。201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本篇文章将全方位介绍食品安全法。

一、食品安全法核心内容

食品安全法的核心内容涉及到从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环节入手,对食品安全方面进行规范。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食品生产方面的规定

食品安全法要求企业必须在全过程中保证食品的安全,注重从源头上防范食品污染问题,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

2、食品流通方面的规定

食品安全法要求对食品进行快速追溯,对不符合规定的食品进行取缔和退市处理,覆盖了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所有食品范围。

3、食品消费方面的规定

食品安全法要求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和检测,并要求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等有害成分的使用。

二、食品安全法落地效果

自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以来,各地区都在不断探索中落实法律的监管力度。在食品生产和销售方面,有关部门坚持对企业、市场、超市等场所的全面检查,利用对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快速检测技术,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了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市场的责任意识。同时通过提升知识普及度,引导消费者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方式。

法律的实施还增强了人们的对食品安全的敏感度,形成了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各地将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纳入教育和公共服务的范畴,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未来食品安全法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加深,食品安全法也需要不断完善。在未来,食品安全法发展的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质量监管

全质量监管是从食品的生产、流通到消费全过程,全面掌握食品安全状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监管模式。这种监管模式可以更加具体地从小到大、从众到个性化,为奠定全民食品安全基础提供保障。

2、企业主动管理

企业主动管理是指企业如何从食品原料、食品生产、食品销售等方面加强内部监管。先进的企业将不仅仅要达到所有产品的质量标准或指标,从各个角度对食品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和行业竞争力,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经济作用。

3、食品安全信息公开

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是促进食品安全的一种方式,可以将食品的质量问题与食品的信息公开相结合,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了解,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信任,并推动食品企业不断完善其质量控制体系。

结语:

食品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需要整个社会都全面参与。为了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在政府、企业及消费者三方合作下,我们必须鼓励各种良好的实践,并且要切实有效地实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民众提供安全的食品。除此之外,国家和企业还需要持续投资和研究更为先进的食品生产技术,以确保食品安全之外,更为康健、营养、美味。

总之,食品安全法是为了保护民众身体健康权益,提高食品质量,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也是中国政府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探索,相关部门将不断完善规范和机制,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实现食品安全的长效管理。只有确保食品安全,才能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食品安全法课件(篇9)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引起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流通、销售环节中的非法行为和缺乏监管,其中涉及到许多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及疫苗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

食品安全法被制定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确保食品安全。该法律规定了食品与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加工中的非法行为以及多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法行为。此外,食品安全法也规定了生产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要求企业对其生产的食品进行强制检测,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需要政府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政府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对不合法的食品企业进行处罚,并公开受到处罚的企业名单。此外,政府还要加强对食品质量监测的力度,从源头上杜绝食品的安全问题。企业方面则需要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中遵循法规,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和严格的检测机制,确保食品安全。

消费者也需要参与到食品安全法实施中。消费者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认证的渠道购买食品,尽量选择优质食品,避免购买不明来源和未经检测的食品。同时,在购买食品时要认真阅读标签和使用说明,不随意购买使用过期食品,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只有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的不断提升。我们应该保持警醒,在自我保护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工作中,为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食品安全法课件(篇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

(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三)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五)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六)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但是,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

第三条 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条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承担有关食品安全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派出机构。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实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对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评议、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第九条

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术等服务,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对违反本法规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鼓励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报道应当真实、公正。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

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第十二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三条

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当立即核实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对有关部门通报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以及医疗机构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等有关疾病信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分析研究,认为必要的,及时调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整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实施。

第十五条

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并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的要求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有权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采集样品、收集相关数据。采集样品应当按照市场价格支付费用。

第十六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进一步调查。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运用科学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以及有关信息,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

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评估,应当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参加。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得向生产经营者收取费用,采集样品应当按照市场价格支付费用。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一)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

(二)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三)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四)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因素的;

(五)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

(六)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提供风险来源、相关检验数据和结论等信息、资料。属于本法第十八条规定情形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评估结果。

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

国务院卫生行政、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得出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不安全结论的,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立即向社会公告,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或者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停止生产经营;需要制定、修订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即制定、修订。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经综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及其技术机构,应当按照科学、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认证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新闻媒体等,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交流沟通。

第三章 食品安全标准

第二十四条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第二十五条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第二十六条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第二十七条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

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由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有关部门等方面的意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的代表组成,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进行审查。

第二十九条

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第三十条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本企业适用,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制定和备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

对食品安全标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给予指导、解答。

第三十二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分别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农业行政等部门应当对食品安全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并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应当符合前款第六项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八)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第三十五条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要求的相关资料,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准予许可;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六条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服务和统一规划,改善其生产经营环境,鼓励和支持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或者在指定的临时经营区域、时段经营。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三十七条

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组织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准予许可并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

第三十九条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应当具有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场所、生产设备或者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制度,并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程序,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生产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四十条

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根据技术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修订。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

第四十一条

生产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等具有较高风险的食品相关产品,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实施生产许可。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相关产品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

第四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食品规模化生产和连锁经营、配送。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第二节 生产经营过程控制

第四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监督抽查考核不得收取费用。

第四十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四十六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

(二)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

(三)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

(四)运输和交付控制。

第四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对通过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实施跟踪调查;对不再符合认证要求的企业,应当依法撤销认证,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认证机构实施跟踪调查不得收取费用。

第四十九条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

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

第五十条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安全法课件(篇11)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食品安全法则是政府保障民众食品健康的法律基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保障食品安全,我国于2015年颁布了新版《食品安全法》。下面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1. 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经营者、生产企业和监控机构等单位必须认真履行食品安全责任,确保生产和流通的食品不带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2.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本法要求制定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检测监管。

3. 加强食品监管。食品生产和经销企业应该先取得食品生产许可或者认证,然后在规定的产品生产及过程中,执行规定的卫生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和质量标准。

4. 完善食品召回制度。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尽快启动召回程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5.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及时公布食品安全问题相关信息,加强社会监督,保障公开透明。

二、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措施:

1. 加强食品行业监管。实施“最严格的监管措施”,从源头把控食品品质,规范食品生产和流通。

2. 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实施“定点选品、抽检查验、责任追究”的确定型质量安全措施。

3. 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战略。构建全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手机接受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方便民众及时获取食品安全信息。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关系人类健康的大问题,必须通过法律来进行有效约束和保障,同时加强监管和落实责任制,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加大监督力度以及推进新技术等手段来提高食品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023优秀课件收藏9篇


一同来了解“优秀课件”的相关内容吧,趣祝福小编与您同行。建议您将本页及本站加入收藏,以备后续阅读之需。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案和课件的制定需要老师不断努力和改进。因此,教案和课件的编写应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相一致。

优秀课件(篇1)

一、 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 说教学过程

(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

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单元导言所说,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2、引导全班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①五个手指各有什么特点,②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表格。

1、检查读书情况,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首先 接着最后”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总起句。

4、本文章表达方法上与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完成表格。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集体反馈,深入探究,体会写法

1、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师适当引导。

2、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表现手法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丽,样子可爱“等词语体会文中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观察表格,体会出文中的对比手法

(长处——短处,五指之间的不同特点对比着来写)

3、作者说:“却无爱憎在其中”,真的没有爱憎倾向吗?谈谈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员,你愿意做哪一个手指,为什么?以此来发散生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

(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理解,随机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的意思。)

4、教师导读:是呀,正如作者所说——(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美丑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创设情境:一天,五指发生了矛盾,他们为什么会发生矛盾?结果又怎样呢?请你也仿照本文拟人的手法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人从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这既是对全文写法的练习,也是让生从写作中加强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这也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总结课文:引读阅读链接,是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起来力量就会更强,就是丰子恺先生从手指上得到启示。有位诗人又是这么赞美手的!齐读阅读链接。丰富对手的理解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②师小结课文

优秀课件(篇2)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能够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能够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能够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能够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班幼儿在经过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仅提高幼儿的绘画本事。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本事。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并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大班开展线描画,能引导幼儿经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所以,我把线描画作为这学期我班美术特长训练的主要资料。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我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本事。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欣赏教师的作品

4、白纸,铅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经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经过观察,幼儿既构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一样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一样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一样特点的作品进行比较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终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我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到达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幼儿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欢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齐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幼儿讲讲自我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异常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教师的作品,让幼儿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幼儿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幼儿绘画作品,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教师的作品)

(1)请幼儿说说教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幼儿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幼儿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经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忙幼儿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必须规律),幼儿经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供给支撑。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一样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忙本事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我所画的鱼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我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日,小朋友帮忙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十分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多谢你们了,此刻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齐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孩子技法上的帮忙,又给予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异常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根据对本次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教学程序的设计,估计活动的重难点将会得到突破。可是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在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本事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优秀课件(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听多媒体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 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2、在学习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现在请用你的一双慧眼寻找文中的美点,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教师提示:对美文的赏读,大处看可以欣赏其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细处看可以欣赏美的词、美的句式、美的细节等等。)

(一)、亲情美,人性美

1、这家人在散步途中产生分歧后,谁有真正的决定权?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2、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表现?理由是?

采用句式:我最欣赏的是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他(她)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3、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二)、细节美

A、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B、问题探究:

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母亲和儿子重不重?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这是一份责任,那么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份浓浓的爱、厚重的责任读出来。

(三)、景色美(5分钟)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思考:

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朗读)

2、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小结:文中的美点还有很多,我们学在课内,但功夫在课外,希望用你的一双慧眼还能找到更多,并学以致用,在我们的写作课上得到实践。

四、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浓浓的亲情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能说说吗?

五、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六、课后作业,实践检验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们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

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你可以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大家进行交流。

古往今来,亲情都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来结束今天的课。

这首诗也是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儿子要出门了,母亲拿她手上小小的针,来表达她对儿子浓浓的亲情。所以只要我们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更多更浓的亲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优秀课件(篇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内容作出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元素作为“双基” 知识 ,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十分重要 。

2、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由于元素的概念较抽象,易跟原子混淆,我确定元素的概念为本节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⒈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 “自学辅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确立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四、教学过程

流程设计: 先是简单导入、认定目标 ,接下来我把本部分内容分成两个模块进行学习:第一模块是元素的概念,第二模块是元素符号的书写、记忆和意义 。每个模块一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都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应用四个环节进行的,最后是达标测试,反思小结。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㈠ 情境导入(2分钟)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多媒体展示一杯水,水中有许多水分子 ,你能根据图示,说出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吗?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过渡:水中这许许多多的氢原子都属于氢元素,许许多多的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从而导入本节课题 。这样从学生熟知的水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入课题,贴近学生生活,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元素知识的强烈愿望,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 )认定目标(2分钟)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三﹚课堂达标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模块的学习。

模块一:元素概念

1、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73、74页元素部分内容,对重点内容记忆、圈划,按要求试着解决屏幕上自学讨论所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组内交流、讨论。

⑴ 什么是元素?找出元素定义中的关键词,并在树上圈划。

⑵ 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7的原子和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6的原子是同种元素吗?

⑶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 部分 ,与中子数有无关系?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⑷ 读课本73页图4-4,了解不同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在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素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地壳中含量少,作物生长大量需要的元素是 ,所以作物要施肥。

设计意图: 这个自学讨论经过了精心设计:问题典型,能切中元素概念的要点,有讨论价值,渗透了学法指导。

2、自主学习:学生带着自学讨论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思考讨论。这样设计便于以问题为载体,思考元素的本质,克服元素概念的理解这一难点。 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品质和能力。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讲解过程中,尽量得多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拨: ⑴ 定义中的关键词: 相同核电荷数 同一类原子

⑵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哪一部分?

⑶ 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⑷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为方便记忆,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八国联军进中国时,抢走了中国的许多金银财宝,所以说 “洋鬼子扛着铝和铁”,﹙投影出示﹚ 学生在会意的笑声中根据谐音记忆法记住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前四种元素的名称。

[分组讨论]:课本P73,学生讨论活动。

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 ?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总结]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4、巩固练习:通过两个选择题,及时巩固元素概念的理解。

模块二:元素符号

1、 自学指导:(多媒体出示)

⑴ 速读课本74页下边至76页上方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⑴、为什么采用国际统一的元素符号?

⑵、读小字部分资料,国际上采用什么方法表示元素?

⑶、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什么?

⑷、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

⑸充分运用心、脑、眼、口、手各种感官,眼看、脑想、手写、口读各种方式快速记忆71页表中27种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可寻找规律,分类记忆,如:如H开头的元素有什么? C开头的元素 :原先记住的元素可暂不管它,记不住的重点记忆﹚

⑶盖住符号,根据名称回忆,不熟的动手写一写。

⑷同桌互相听写,对照课本互相批阅。

2、根据自学指导自学探究

3、精讲点拨:点播元素符号的意义、指导元素符号的记忆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学生。

(四)达标测试:我用了四个小题进行达标测试,便于了解学情,及时纠正辅导。

(五)反思收获: 引导学生对全课内容系统回忆,进一步明确元素、元素符号这一重点,以及元素概念的理解之一难点,强调应注意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⒈从生物学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2.熟记课本P75,常见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五. 关于教学设计的两点说明

效果分析

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总结归纳学习内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优秀课件(篇5)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北京》。这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部分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遵照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本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原则,我准备采用“情境识字法”和“图文结合法”教学。即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集中识字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教学中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把生字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组词造句,同时还注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式,充分展开识字的过程。“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整个过程分为六步。

一、唤起生活积累,导入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情趣,在上课之前(播放《北京欢迎你》)MV。我的导入是这样的:上个星期,我们学唱过《北京欢迎你》,刚才大家又跟着音乐欢乐地唱起来,随着画面愉快地游览了北京,或许你还和爸爸妈妈去过北京,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北京呢?在学生说完后,我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北京看一看。我们一起来书写“北京”两个字,请注意“北”的左边要书写正确,第三笔是提。这样学生在欣赏中感知了北京。

在这一环节中,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北京,学生既是熟悉又是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地处江南,远离北京,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未到过北京,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

谈话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迅速调动学生入情入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北京美,作者描写北京的语言更美。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来感受北京的美丽?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一)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谁有勇气把课文中最难读的句子读一读呢?

1、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2、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3、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二)读词识字。

最难读的句子我们都会读了,相信这些词语更难不倒大家了。(去拼音请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三)整体感知。

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那么北京哪里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基于本课的生字都集中在几个句子中,所以考虑相机出示课文中包含生字较多的几句话,在读好难句的基础上出示词语,做到词语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品读文本,进入文本的情境。。

由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浅显易懂,加上二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字、词、句训练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的过程中理解该段内容。我主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继指导课文第2、3、4自然段。在学习中注重朗读和感悟北京的美丽。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门)

1、利用课件展示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画面,看图体会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丽和庄严。在这里我简介天安门的历史,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他们见过的庄严的场面,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奥运会上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都很庄严,这样学生和“庄严”交上了朋友。

2、庄严的不仅是天安门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矗立在广场中间。矗立一词比较抽象,我将在利用图片展示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华表和旗杆,让学生观察这三样景物的共同特点,通过图片猜测“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是呀,北京的天安门是美的,那庄严的城楼,那高耸的纪念碑,那宽阔的广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北京天安门的热爱和赞美吧。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马路、美在立交桥)

1、利用课件和插图展示北京交通的发达,环境的优美,结合画面认识“立交桥”、“图案”等词,体会“绿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词的意思。

2、说话训练: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那立交桥、草坪、鲜花和车辆能否也用上“又??又??”来夸夸他们呢?

(三)共享背诵的喜悦。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背诵。

在这一步的阅读教学时,我是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引领背诵的方法,促使背诵指导有的放矢。

四、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北京在学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一个说话写话训练,要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北京。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说话写话能力,让他们把心里要说的话写下来,然后在班级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坛、城、国、图”4个字。探究探究,找到认记字形、书写规范美观的方法。

六、小结课文,设计作业。

其实,北京还美在有很多名胜古迹、公园等等,你们下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下节课请你来当一回小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北京。

优秀课件(篇6)

学习这篇课文时如果把重点只放在了解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上,我认为语文课应有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就得不到落实。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对五种玻璃进行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达到读中学说,读中学写的目的,让学生采用:看、听、读、写、说的方法学习,体会新型玻璃的用途之广,作用之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既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落实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

真正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当“新型玻璃”的推销员。把读、写、说结合起来,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无味,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新知,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也为本组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做了准备。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采用看、听、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它成为一种享受。

四、说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展示自我;用好教材的例子,进行字、词、句、段篇踏实有效训练,真正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上去。

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快乐导入、整体感知自主阅读、准备推销词、展示推销、拓展延伸、总结评比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应该用好现代化教育技术,让孩子在现代化的声、光、电的新型教学中感受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所带来的不同的思维训练,激活孩子各方面潜力的发挥与发展。但因各种原因,使得这节课存在了这方面的遗憾。当然,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请在座的各位提出批评,我虚心接受。

五、说板书

板书主要是提纲挈领的体现的主要内容,即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优秀课件(篇7)

一、说教材

《推敲》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课文题目是“推敲”,这其实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点”,教学中我适时鼓励学生自我推敲,学习文本,并设计有关的推敲训练,超越文本,让学生实践“推敲”的方法,体验推敲的快乐,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方法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提升,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推敲的涵义,学会推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重点

会讲述这个故事,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说教法

合作探究 启发引导

三、说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和学生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依托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让学生明白“推敲”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更是贾岛做事专注,刻苦钻研的精神体现,从而产生敬佩与学习的感情。

(一)、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写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郊外”说明李凝的家离长安城较远、“拜访”是访问的意思,但包含了对被访问者的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此处的“拜访”可以看出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和“访问”做比较。“找了好久”可以看出找了很长时间,“摸到李凝的家”中的“摸”字不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还能看出他不熟悉这条山路,李凝住的地方比较偏僻。由此贾岛对友人的尊重以及执著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摸”可不可以换成“找”,为什么?“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丽景色使贾岛触景生情,写下《题李凝幽居》。同时,这句话写出了李凝居住的地方非常幽静,和诗题中的幽居呼应,这句话也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所描绘的情境,可以结合课文

50页的插图来理解。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将银辉洒向大地,一切都是那样的柔美、和谐。穿着僧衣悄悄地敲门的正是贾岛。门前有颗树,树上栖居着正在沉睡着的小鸟,山上万籁俱寂。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小鸟警惕地睁开了眼睛。从贾岛的动作神态均可以看出贾岛很尊重朋友。

第三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部分。写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即兴”可以结合上文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的过程来理解,它是指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此处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妥帖”可以换成“合适、恰当”联系“不够妥帖”和“更恰当些”可以感受贾岛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追求准确、传神、完美的创作态度。“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这句话是课文49页插图的内容,“吟哦”是吟咏的意思,也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演示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动作”的情景,感受贾岛为了斟酌字句已经完全沉浸到诗的意境中,简直如痴如醉,因而进了长安城都“不知不觉”。后面一句话些行人的反映,更衬托出贾岛的一丝不苟。

第四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写冲闯仪仗,请求宽恕。第四自然段写到了韩愈,对韩愈做简介: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仪仗队,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场面,很壮观,人也很多,通过“簇拥”这个词可以看出来。而这时韩愈在京城做大官,他出行时仪仗队是何等微风,何等声势,

通过“行人车辆纷纷避让”可以看出来。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五六自然段是贾岛和韩愈的对话。第五自然段韩愈的问话含有责怪之意,第六自然段是贾岛的回答,“无意间”说明他并不是有意冲撞,“大驾、您”可以看出贾岛对韩愈非常尊敬,“求您宽恕”可以看出贾岛的态度非常诚恳。

第七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部分。写韩愈表态,贾岛赞同。因为“韩愈是很有名的诗人”,所以会“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后面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二)、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用“即使??也??”造句

五、小结

至此,学生理解了推敲的含义,了解了推敲的故事,学习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优秀课件(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世界的人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陆地和海洋》以及《天气和气候》两章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章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以及《人类的居住地》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问题及对策。

二、说学情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基本地理知识已有了一定积累,但是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人文方面的知识,有可能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门。人口问题是现在社会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各国、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尽量多采用直观方法。

三、说教法

1。读图分析法:教学中采取读图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对于地理原理和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2。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创设情境、启发,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另外本节内容主要运用FLASH课件来讲述,集录像、图表于一身,。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如下:

1。图导图练法。引导学生识图、析图、说图、填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巩固地理知识,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2。收集资料法。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报刊杂志、因特网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

3。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从量到质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人口状况。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部分

用(视频)《复活节岛》的故事引入,故事大致内容为:战争使人们忘记了自己的文明,忘记了自己的传统,在征服与被征服、吃人与被吃的不断循环中,这些创造过辉煌文明的岛人完全退化,终于又自食恶果地退回到极度原始的状态中。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

看完视频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问题如下:这只是世界的一个角落的故事,那么,整个世界的人口状况如何呢?

(二)新授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1)播放婴儿的啼哭声,引导学生说一说这声音意味着什么?通过直观展示声音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人口的增长

(2)请两名同学以播音员的语气播报以下两则新闻。

资料一 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诞生在地球上。

资料二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同时以动画形式呈现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从感观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通过读图,引导学生得出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先慢后快。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应如何表示?从而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并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

(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5练习题,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从而加深学生对人口增长的了解,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优秀课件(篇9)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离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离骚》是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作品,它具有很浓的楚地风情,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注意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情趣。

【学情分析】

v 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

v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

【教学目标 】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相关字词知识,了解楚辞及其作者。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难点】

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法释义】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根据以上课标要求以及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时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启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综合运用任务型教学、讲授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一个好的老师应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新课改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针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方法拟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并综合应用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等学习方法。

2023概率课件(收藏七篇)


栏目小编向您推荐的“概率课件”或许能够拓宽您的视野,感谢您选择了本页,我们将致力于给您带来最优质的阅读体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并且在编写教案课件时需要花费一些心思。制定教案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必要要求。

概率课件 篇1

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多以基本概念和性质为主。它是本册第二章统计的延伸,又是后面“古典概型”及“几何概型”的基础。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新课改以来考查的热点之一。

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⑴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

⑵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采用实验观察、质疑启发、类比联想、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

在掷骰子的试验中,我们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

⑴以引入例中的事件c1和事件H,事件c1和事件D1为例讲授事件之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

⑵从以上两个关系学生不难发现事件间的关系与集合间的关系相类似。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事件和集合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引出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⑴经过上面的思考,我们得出:

这样我们就把事件和集合对应起来了,用已有的集合间关系来分析事件间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分集合关系与事件关系之间的不同。

(例如:两集合A∪B,表示此集合中的任意元素或者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而两事件A和B的并事件A∪B发生,表示或者事件A发生,或者事件B发生。)

「设计意图」为更好地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打下基础,

⑵思考:①若只掷一次骰子,则事件c1和事件c2有可能同时发生么?

②在掷骰子实验中事件G和事件H是否一定有一个会发生?

「设计意图」这两道思考题都很容易得到答案,主要目的是为引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体验它们各自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⑶总结出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的图形演示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⑷练习:通过多媒体显示两道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巩固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学习,加深理解。

我们知道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由于频率在0~1之间,所以,可以得到概率的基本性质、

(通过对频率的理解并结合前面投硬币的实验来总结出概率的基本性质,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果)

例1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试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对立事件?

分析:要判断所给事件是对立还是互斥,首先将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弄清楚

例2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1/4,取到方块(事件B)的概率是1/4,问:

(1)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事件c是事件A与事件B的并,且A与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与事件D是对立事件,因此P(D)=1―P(c)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例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

「设计意图」小结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味与深化,使知识成为系统。让学生尝试小结,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补充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新知识。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概率课件 篇2

概率统计复习重点:

1.全概率公式应用题。

练习题:有两只口袋,甲袋装有a只白球,b只黑球,乙袋中装有n只白球,m只黑球,(1)从甲袋中任取1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从甲袋中任取2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3)从甲袋中任取3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一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两个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不考。

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及其性质,边缘概率密度函数的求法,判断两个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4.已知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求两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协方差。5.6.7.8.一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方差未知。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不考。切比雪夫不等式。会求两随机变量的函数的相关系数。样本方差与样本二阶中心矩的关系。

9.常见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

10.条件概率公式、加法公式。

11.矩估计、无偏估计。

概率统计复习重点:

1.全概率公式应用题。

练习题:有两只口袋,甲袋装有a只白球,b只黑球,乙袋中装有n只白球,m只黑球,(1)从甲袋中任取1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从甲袋中任取2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3)从甲袋中任取3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一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两个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不考。

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及其性质,边缘概率密度函数的求法,判断两个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4.已知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求两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协方差。

5.一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方差未知。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不考。

6.切比雪夫不等式。

7.会求两随机变量的函数的相关系数。

8.样本方差与样本二阶中心矩的关系。

9.常见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

10.条件概率公式、加法公式。

11.矩估计、无偏估计。

概率课件 篇3

统计与概率 第1课时

教材内容

1.本节课复习的是教材114页6题及相关习题。

2.6题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里,“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是一个多余信息,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学会选择有效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调查、记录、查询等手段了解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教材117页17题主要复习根据统计图中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灵活选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题。

3.教材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同总量之间关系的特点,并能根据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能对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2.灵活运用统计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或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乐于合作、善于交流、敢于表达。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根据统计图准确分析数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1)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

生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在复习扇形统计图意义的基础上,复习学过的统计图的种类及特点,在对比中进一步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

⊙复习用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114页6题)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逐步提高,在2010年监测的330个城市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2.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1)。

①思考:题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无用信息有哪些? ②汇报。

生1:题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是无用信息。生2:对于问题(1)而言,题中“330个城市”和“16.1%”是有效信息。③根据统计图算出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330×16.1%≈53(个)(2)解决问题(2)。

①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②全班交流: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生1:要改善取暖工程。生2:加强环保意识。

生3:严禁开私家车,统一乘坐公交车,这样避免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生4:减少工厂废气排放。

设计意图:根据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小红收集的各种邮票统计如上图。

(1)小红收集的风景邮票、人物邮票和建筑邮票数量的比是()。(2)小红收集的()邮票数量最多。

(3)小红共收集了200张邮票,其中风景邮票有()张。2.完成教材117页17题。⊙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范围。

概率课件 篇4

概率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从试卷本身的难度的话,在三门课程中应该算最低的,但是从每年得分的角度来说,这门课程是三门课中得分率最低的。这主要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时间不充裕,概率解答题位于试卷的最后,学生即使会,也来不及解答;另一方面是概率本身学科的特点,导致很多学生觉得概率非常难。

概率与数理统计学科的特点:

1、研究对象是随机现象。高数是研究确定的现象,而概率研究的是不确定的,是随机现象。对于不确定的,大家感觉比较头疼。

2、题型比较固定,解法比较单一,计算技巧要求低一些。比如概率的解答题基本上就围绕在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参数的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这几块。

3、高数和概率相结合。 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运用到高数的理论与方法,这也是考研所要求考生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很多考生因为积分计算不过关,导致概率失分。所以考生应该加强自己的积分计算能力。

在复习概率与数理统计的过程中,把握住这门课程的特点,并且能够结合历年考试试题规律,概率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下面我们通过各章节来具体分析。

“随机事件”与“概率”是概率论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独立性”与“条件概率”是概率论中特有的概念。条件概率在不具有独立性的场合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是一种概率。正确地理解并会应用这4个概念是学好概率论的基础。对于公式,家要熟练掌握并能准确运算。而大家比较头疼的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计算问题,考纲只要求掌握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要陷入古典概型的计算中。

事件、概率与独立性是本章给出的概率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三个概念。事件关系及其运算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概率计算是本章的重点。注意事件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本章主要考查随机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概率的性质、条件概率和五大公式,注意事件的独立性。近几年单独考查本章的试题相对较少,但是大多数考题中将本章的内容作为基本知识点来考查。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本章中的古典概型感到困难。大纲只要求对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会计算一般难度的题型就可以。考生不必可以去做这方面的难题,因为古典型概率和几何型概率毕竟不是重点。应该将本章重点中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彻底理解和熟练掌握。

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将随机事件给以数量标识,即用随机变量描述随机现象是近代概率论中最重要的方法。本章的重点是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分布律和概率密度,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一些常见的分布。

近几年单独考核本章内容不太多,主要考一些常见分布及其应用、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是重点,这种题型是比较固定的,方法也是固定的,没有难点。例如,求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律分为三步曲: 定取值,求概率,和为1。

3、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

主要考查的是二维随机变量,是概率论重点内容。二维随机变量的学习类比于一维随机变量。在涉及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题中,常常要考生自己建立分布;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相关计算要涉及二重积分,要熟练地应用二重积分和二次积分。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基本上每年都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察,考生要非常重视。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分为四中情况,其中两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是比较简单的,两个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是考试频率最高的,也是考生比较头疼的。因为它涉及到二次积分,如何正确的确定积分范围,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由于部分同学高数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在做此类题目时失分较多。所以考生要格外重视,加强训练。一个离散型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和分别以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形式进行命题,这是比较新的一类题目。最后一种情况是求最大值、最小函数的分布,它的考试频率也是比较高的。对于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掌握每类题目的做题方法,多加练习,拿到满分是可以的。

另外,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条件分布也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条件分布的定义,同时正确确定积分范围,这是和高数的积分计算相联系的。

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它是描述随机变量分布特征的数字,他们能够集中地刻画出随机变量取值规律的特点。这是概率的重点,近10年至少考了13次有关数字特征的问题,特别是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要灵活应用数字特征相应的计算公式,同时结合高数积分的性质,这会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除了求一些给定的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外,很多数学期望或方差的计算都与常用分布有关。应该牢记常用分布的参数的概率意义,特别是二项分布、指数分布、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

5、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它都是讨论随机变量序列的极限定理,他们是概率论中比较深入的理论结果。这部分内容不是重点,也不经常考,只要把这些定理、定律的条件与结论记住就可以了。

前5章是概率的内容,其中3、4是考试的重点,考生务必熟练掌握。后面的章节是数理统计的内容。

统计学的核心问题是由样本推断总体,要理解统计的一些基本概念。

掌握几个常用统计量,特别是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掌握三大分布的典型模式及其分位点。本章内容是数理统计的基础,也是重点之一,经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若涉及到统计量的数字特征,也可能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例如的考题。

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是考试的重点,经常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于数一来说,有时还会要求验证估计量的无偏性,这是和数字特征相结合。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只有数一的同学要求是历年考题中出现最少的一类内容。

以上这些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复习方法希望对的考生们能够有所帮助,也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做些练习题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效率。

概率课件 篇5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三章、第1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概率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概率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汇,为人们做决策提供依据。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研究概率涉及了必然与偶然的辨证关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2、重点: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难点:①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

虽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概率的定义过于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

2.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1)初中已经学习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可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3)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实验基础。

3.动机和兴趣

概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理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强化辨证思维,通过数学史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教学手段

(1)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使学生经历质疑——解惑——应用的体验探究过程。

(2)努力创设情境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3)合理设计数学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

(4)充分利用软件辅助教学,便于课堂操作和知识条理化,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2、教学方法

本节课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采取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于学生实验、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分组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用具:计算机、硬币、学生生日调查表

六、教学程序及设计的七个环节

1.情境引入:引出本章的课题,让学生体验学习概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用“班级有无同生日的问题”引入课题

设计这个引入有两个理由:(1)学生非常重视生日,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2)学生普遍有一个错误的认识:“班里有同生日的人”是个小概率事件

当认知到“50个人中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可以高达96。5%,基本上的班级都会有生日相同的人”,与原有的认识存大很大的差距,充分感受到概率的神奇;

事先合理设计表格,现场调查班级生日情况,发现确实有同生日的人,充分调动班级气氛,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万一没有生日相同的学生,解说即使发生的可能性高达96。5%,也还是存在不发生的可能),再让学生举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例子,再结合章头图,学生会感知到概率无处不在,概率是有用的,数学也是有用的,认识到学习概率的重要性。

2.明确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重点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通过区分四个事件的差异,引出事件的分类,并总结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明确本节课研究的重点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例1的设计意图:加深对事件的分类和概念的理解,通过对“事件B”条件的改变,强调结果是相对条件而言的;

练习1的设计意图:引入典故“守株待兔” ,让学生用数学概率的知识来辨析这个典故,渗透数学的教育意义,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学生会感知到: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大小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3.概念建构:寻求获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并得出概率的概念,并对频率和概率作了对比和辨析

第一个步骤:引导学生用试验得到的频率去估计事件的概率

现场创设情景:学生现场“掰手腕“比试,引导学生感知到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试验。

第二个步骤:通过掷硬币试验,引出概率的定义,突破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掷硬币。根据以往的实践为了追求比较好的试验效果,先对抛掷的方式作了一定的引导,保证试验的随机性,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教学理念。对于概念的理解,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具体操作的环节如下:

严格按照书本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做10次抛掷硬币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书本表格中。四个学生一组,将本组同学的实验结果统计好,填入表格中。充分利用excel软件辅助教学的强大功能,计算出各组频率并绘制出折线图。学生亲身体验到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试验次数比较小时,频率是不稳定的,在汇总数据环节让学生观察表格,直观感知频率是不稳定的。

(2)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重复做大量的掷硬币试验,动态的让学生感知:每次试验频率是不确定的,但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

(3)结合历史上数学家所做的大量独立重复试验,对比两张频率的折线图,得出结论,形成概率的统计定义。

这一段是本节内容的难点,需要把对数据、图表的直观印象转化为抽象的概率定义。而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图表、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很好的突破了这一难点,并实现了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这一教学目标。

4.概念深化:进一步明确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我安排了两个练习

例2即时训练,设计意图是落实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一方法,强调频率的稳定性和概率的确定性;

练习2的设计意图是是为了说明每次试验的结果具有随机性,进一步提升本堂课的主题;

通过表格和图像两种语言,生动直观的让学生感觉到:

不同点:频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概率是确定的值,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无关

联系: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得到概率的估计值。

5.练习反馈

(1)练习3的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综合了本节课的重点,能很好的反馈落实情况,而且通过训练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6.归纳小结

小结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味与深化,使知识成为系统。让学生尝试小结知识内容及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反思、总结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会补充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新知识。特别地,在小结过程中会提出本节课的数学思想:实验、观察、归纳和总结。

7.课后探究

书本练习1

这个探究题的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搭好桥梁。

七:板书

设计意图:合理、整洁的板书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结构更好的掌握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理解与设计,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概率课件 篇6

《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学设计

胡桂芬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合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汇报讨论、交流结果,师板书。教师:谁能简要地说一说,怎样求平均数? 预设: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教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互补交流──分类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并借助树形图形成知识结构。

(二)整理数据,自主探究 1.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教师:同学们,这是你们上节课集体智慧设计的个人情况调查表,现在学校想了解咱们六(2)同学的整体情况,大家想想下面我们该怎么做?

预设:将调查表上的信息整理分类、统计制成统计图表。教师:同学们,你们课前已经填好了个人情况调查表,这是数学课代表将你们要整理的项目条收集起来了,请六个组长将你们组感兴趣的项目拿去,先整理分类,再用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统计。动手之前,请看学习要求。

学生开始按课前分好的小组收集项目条,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数据整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各小组都有各自的分工,便于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利用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说明:教学设计中接下来将选用教材提供的数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际调查所得的数据展开教学。

2.求统计量和分析。

教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小组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已经整理好了,请负责统计身高情况和负责统计体重情况的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1:我们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制成的统计表是这样的。

教师:观察这张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身高是1.52米的同学人数最多,身高是1.40米的人数最少。

学生2:我们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从表中可以知道,体重是39千克的人数最多,体重是30千克的人数最少。

教师:现在请男生算出咱们班的平均身高,女生算出咱们班的平均体重。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3:平均身高是1.50425米。我认为用平均数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学生4:平均体重是39.6千克。我认为平均数可以代表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教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效率非常高。老师这里还有个问题,你能很快解答吗?

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可能性大?还是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预设: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因为体重在39千克及以上的人数比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人数更多。

教师: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小组同学解答吗?

【设计意图】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然后完成三个任务:计算平均数;讨论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依据数据判断哪个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大。整个过程以小组合作和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制作统计图并进行分析。教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咱们班身高和体重的情况,下面请负责统计咱们班男女生人数的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

预设:我们先用统计表统计了男女生的人数,我们又想反映男女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又用扇形统计图进行了统计。

教师:你们真有自己的思想,能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下面请用统计图统计你们小组负责的项目的组长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5:为了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运动的人数的多少和人数的差别,我们小组将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做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观察这个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中,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最多。学生6:为了反映同学们对自己一到六年级综合表现满意情况的变化趋势,选用的是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获得怎样的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对各年级综合表现满意情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教师追问: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对自己各方面表现的评价也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从教师提供的素材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前提下,制作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各组统计的数据,充分体现了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价值。后续的分析紧紧围绕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体现尊重事实、用数据分析实际情况的思想。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根据所要描述的情况,填写合适的统计图。

(1)描述六(2)班同学身高分组的分布情况,用___________。(2)描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变化情况,用___________。(3)描述身高组别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情况,用___________。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下面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情况。

(1)该公司去年全年的生产和销量情况如何?(2)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怎样?(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小议收获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统计图?

五、课外作业,实践应用

想一想: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请自主选择一个调查项目开展实践。

概率课件 篇7

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意义》,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从将从背景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教法分析、评价分析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按照教学内容交叉编排、螺旋上升的方式,本章是在统计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的,而本节又是从频率的角度来解释概率,其核心内容是介绍实验概率的意义,即当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渐趋稳定的那个常数就叫概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理论概率的意义和用列举法求概率打下基础。因此,我认为概率的正确理解和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2、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概率,面对概率意义的描述,他们会感到困惑:概率是什么,是否就是频率?因此辩证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2)、由于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教学中的又一大难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背景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知识技能:

1)理解概率的含义并能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确定概率。

2)能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和解释现实生活中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过程方法:

1)经历用试验的方法获得概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能力。

2)在由“试验形成概率的定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素材和数学史上著名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2)结合随机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过程分析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设置五个教学环节(见流程图)。

活动1:复习巩固引入新知

活动2:创设情境实验探究

活动3:形成概念深化认识

活动4:变式训练 拓展提高

活动5:小结归纳课堂延伸

下面我重点谈谈整个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引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问题:下列事件中,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通过生动的实物图片和生活情境,一方面突出复习随机事件的判断,另一方面,可引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如(遇上红灯、生个儿子、天气晴好)。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探究过程中来。

2、创设情境 实验探究

要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抛掷硬币的试验既典型又方便,但如果教师简单直叙说要抛掷硬币,难免让学生觉得被老师牵着走,兴趣不大。在这里,我借助于学生具有的课外知识——对世界杯的了解,让学生先看到世界杯的冠军奖杯,自然想到今年德国世界杯足球比赛,再给一幅图,让学生猜想到这是在由抛掷硬币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然后,顺势提问:这种决定方法对比赛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问到了学生的心坎上,直觉判断:公平。可是,为什么呢?学生暂时答不上来。怎么办?能否用试验来验证?学生颇感怀疑。

无独有偶,历史上有几位著名的数学家都做过这样的试验,我们今天抛掷的结果会与他们一致吗?

第一步:分组试验

将全班分十组,要求每组掷一枚硬币60次,并把试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试验结果:

提问①:各小组正面朝上的频率一样吗?是否为0.5?

提问②:如果把全班十组结果进行累计,正面朝上的频率会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1:引导学生认识到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通过提问2:引导学生发现在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频率数值渐趋稳定。

第二步:比较试验

试验者抛掷次数(n)正面向上的

次数(频数m)频率()

棣莫弗204810610.5181

布丰404020480.5069

费勒1000049790.4979

皮尔逊1200060190.5016

皮尔逊24000120120.5005

这个表让学生既了解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感受到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惜时间的精神(比如:皮尔逊投了24000次,可想而知需要大量时间),又惊喜的看到: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跟我们今天的试验结果大致相同----大量试验次数下频率数值稳定于0.5。学生很有成就感,老师趁此鼓励:今天,你们就可以做出数学家做的事,那么明天,你们就是未来的数学家。

第三步:模拟试验

输入次数,电脑很快地抛掷硬币,得到正面朝上的频数和频率,并同时画出了频率随试验次数增大的曲线图。

学生一方面惊叹于信息技术为数学研究带来的方便(像这样的抛掷硬币,省时省力、直观形象),另一方面认识到:尽管是随机试验,尽管每一次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曲线越来越平稳:即稳定于0.5。

以上分三步实施的试验说明:“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反面向上”的频率也稳定于0.5。由两个频率稳定到的常数相等说明两者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从而验证了猜想,判断公平的直觉是对的。

到这时,学生已经看到,大量重复试验下,任意抛掷硬币“正面朝上”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刻画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形成概念 深化认识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p。其中m是事件A发生的频数,n是试验次数。

思考①:概率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

大部分学生能得出 0

思考②:定义中的“频率”和“概率”有何区别?

结合投币试验,同学知道各小组试验算出的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区别就是: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概率是频率趋于稳定的那个值。

你会求吗?

例: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下:

抽取台数501002003005001000

优等品数4592192285478954

频 率0.900.920.960.950.960.95

1)计算表中优等品的频率(精确到0.01);

2)该厂生产的电视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精确到0.01)?

这个例题,是利用抽样检测这种大量重复试验,让学生先计算优等品的频率,然后观察频率稳定在哪个常数附近,从而选取这个常数作为优等品的概率。通过例题,使学生更具体地理解概率,巩固概率和频率的关系即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比如频率有0.92、0.96,概率为0.95。突破难点1。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是确定概率的一种方法。

4、变式训练 拓展提高

听两段情境对话,分组讨论对错并说明理由:

情境1):甲——我知道掷硬币时,“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

乙——噢,那我连掷硬币10次,一定会有5次正面向上。

2):甲——天气预报说明天降水概率为90%。

乙——我知道了,明天肯定会下雨,要不然就是天气预报不准。

对这两个情境,判断对与错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准确的用概率知识理解。学生讨论时,教师深入各组,及时点拨,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

设计意图:情境1强调概率是针对大量试验而言的,大量试验反映的规律并非在每次试验中一定存在。情境2突出概率从数量上刻画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这两个情境使学生正确理解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和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突破难点2。

5、小结归纳 课堂延伸

小结归纳:

1)学生分组讨论,谈本次课收获与疑问,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释疑。

2)教师表扬课堂上中参与积极、表现精彩的小组和个人。

3)教师引导学生再一次理解概率的意义,揭示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

课堂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知识的触觉是多方位的。为巩固本课知识,多角度提升能力,我设置了课堂延伸:

1)、P144 5,6题。

——进一步巩固由大量重复试验所得数据计算频率进而确定概率的方法。

2)、上网搜索并阅读有关姚明参加NBA以来罚球数据的统计,并根据你搜索到的数据,指出姚明在NBA比赛中罚球命中的概率。

——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处理信息能力,让学生再一次感悟概率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方法分析

1、为了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体会随机现象特点,我采用情境激趣法,营造学习氛围。

2、为了让学生把对随机事件的直觉思维过渡为理性认识,我采用实验探究法,并且分三步实施:分组试验、比较试验、模拟试验,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趋于稳定,从而更好的理解概率意义,突出重点。

3、为了突破难点——理解好频率与概率、随机性与规律性的关系,我采用小组讨论法和启发点拨法。

4、教学手段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引用情境对话、制作电脑模拟试验,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带来的方便,突出表现数学内在美。

五、评价分析

1、教学内容上:我关注教材的变化,概率统计内容在新教材里地位得到加强,但也有一个逐步渗透学习的过程。

熟悉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易误解的例子→加强概念理解

著名数学史料→延续求知热情

2、教学理念上: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学生的合作与讨论,随时发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及时享受成功的愉悦。同时,结合学生暴露出的思想或方法上的问题,给予适时点拨。

3、教学预想: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使严谨的课堂更具弹性,我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气象部门怎样计算得出降水概率,姚明参加NBA以来罚球数据的原始资料及分析等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适时的给学生拓宽知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娱乐、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找春天课件


为了您的便利,小编准备了关于“找春天课件”的相关重要信息。新来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上课时使用的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需求精心设计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教学创新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相关内容,相信您一定能找到所需的信息!

找春天课件【篇1】

《麋鹿》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珍惜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经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野生动物的重视。对于麋鹿,它可以说是中国特有,再加上现在最大的麋鹿群又在江苏大丰,很是值得学生详细了解,为此我采用了“小讲解员”的学法。在一开始就让学生知道麋鹿的珍贵,假设有一些游客来请你做介绍的要求。在学习了外形和生活习性之后就让学生来介绍,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练习,对上台的学生进行指点。从而让学生对麋鹿有清晰的了解。学生们对野生动物感兴趣,采用收集资料法,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

1.学习2-7小结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2.指导学生课前收集麋鹿资料,课上学当小讲解员,练习抓住要点介绍麋鹿,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学文、当解说员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在上课之前我们随便聊聊,就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这个故事发生在30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二、认识麋鹿:

(过渡:你真的认识麋鹿吗?请你看看图,再看看书,然后辨认一下,哪头是麋鹿?说话要有依据。)

1、课件展示几头鹿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进行对照,寻找辨别的依据。

2、小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4、最后处理“四不像”

预案:_ 学生每交流一个麋鹿的特点,提示学生概括。

他们生活的环境要联系到文章的前面和资料提供的,黄海滩涂是世界上最好的适合麋鹿生活的地方。为麋鹿的回归打下伏笔。

麋鹿繁殖力低是他珍贵的一个原因。

三、帮姜子牙解说麋鹿。

1、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说呢?请大家好好想想,然后小组同学练习一下,再举手。

3、学生班级交流自己想的演说稿。(教师重点提示说清楚麋鹿独特的特征)

四、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你们是如何理解“传奇”的呢?麋鹿的命运和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呢?(或者说:麋鹿就让他在外国呆着贝,干吗要让它回来呢?)

1、你们可以先看书,有什么感想,感受,或想说些什么,先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再起来交流一下。

4、听说奥运会也选中麋鹿作为吉祥物,这就更体现人们对麋鹿的热爱。你们能说一下为什么专家们一致推荐麋鹿为吉祥物呢?

1、学到现在,老师有一点还不明白,我们人类花那么多的精力与金钱保护这些动物,有什么价值呢?

四、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来想大家介绍麋鹿。

1、要求:

请你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向同学或者是外宾,或者是老师介绍麋鹿。(课件展示要求)可以是麋鹿的一个方面的特点,比如为什么叫“四不像”、也可以是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特性、也可以是麋鹿的传奇经历,也可以综合讲。

六:作业:把你向人们介绍的关于麋鹿的演说稿用笔写下来。

通过让学生找麋鹿特点,出示图片使学生对麋鹿外形有深刻了解,在此基础上读,练习讲解,当众讲解。针对如何练习讲解,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同座互练,指名上台讲,评论,再请学生上台讲,评比。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兴趣摆在首位,对于学生能力采取了不断地锻炼,这样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增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我从麋鹿的命运让生说体会,使学生体会到野生动物的不幸命运,再加上补充的说明,使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信念增加。

找春天课件【篇2】

教材简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

因为今年的春天来的比较晚,课前无法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但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会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春天,通过朗读、理解、感悟去体会春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的能力,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有感情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从作者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春天的美景,领会文中所包含的情趣。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等。

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联系以前所学的课文,回忆春天的特征。

2.出示课文插图: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春姑娘在哪里呢?让我们和图中的小朋友一起去郊外找一找吧!

3.板书课题:找春天。

4.指导读课题:找什么?(强调“春天” )

二、独立识字。

1.拼读音节,读准课文下面的生字。

2.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注意停顿。

3.标出自然段序号。

4.练习读难读的自然段。

三、小组识字。

1.拼读音节并齐读课文下面的生字。(正音)

2.逐个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认字)

3.交流识记“我会写”中生字的方法。(记字)

四、朗读感悟。

1.快速读文,思考:本文是围绕那个字来写的?

学生抢答:“找”。

2.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

指名读:“春天来了”突出孩子喜悦心情,读好带“!”的句子。“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表达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请学生表演“脱掉”“冲出”“奔向”所表示的动作。

3.思考:为什么要寻找春天?

请学生表演“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所表示的动作。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4.思考:小朋友们找到了那些春天的景物?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小草 野花 嫩芽 小溪

(眉毛) (眼睛) (音符) (琴声)

5.小组内口头填空:

(探出头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

(早开的野花)是春天的眼睛。

(点点嫩芽)是春天的音符。

(解冻的小溪)是春天的琴声。

如果换一换说法,怎么说?(体会草芽尖尖像眉毛,野花开放像慢慢睁开眼睛,嫩芽吐绿时远远望去像跳动的音符,解冻的小溪流动时发出丁丁冬冬的声音,像唱着春天的歌。将初春的自然美景与语言文字的准确表达结合起来,感受初春的美和语言的美。)

5.男女生对读4—7段。

6.小朋友们能仿造4—7段写一段话吗?

例:微风温暖柔和,那是春天的小手吧?

五、识字写字。

1.识记“冻、溪”可以复习形声字记字法;识记“探、摇”可以复习换一换记字法;识记“解”可以复习加一加记字法,然后进行组词语练习。

2.书写指导。

出示“冻、溪、探、摇、解”

(1)强调重点笔顺、笔画。

“摇”右下笔顺是先写“午”,强调“竖”不出头,再写“竖折、竖”。

(2)观察字的间架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①小组内交流。

②学生照田字格中的范字书写,注意压横中线、竖中线的笔画。

3.“照镜子”。把自己写的字与田字格中范字进行对照,做到正确美观。教师随机指导。

找春天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音乐《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初步了解课文。

1、谈话导入。轻轻地 ,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1)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4)解冻的小溪叮叮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出示)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找春天课件【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2、板画。

3、学生写的描写春天的作文。

4、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1、盼望着,盼望着,春的脚步近了。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2、是的,春来了,春来了,他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板书:找。完整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春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这回细心的你能在春天里找到些什么?(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作者不仅找得仔细,而且文笔也很美,用心去读一读,去体会作者文笔的美,体会春的美,这一次,你可以挑你最喜欢的句子读。

2、教学4~7自然段。

a、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b、你能想像这幅美丽的画面吗?

c、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d、指导朗读。

(2)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三句。

a、我们还发现有三句话是和这句话的句式很像的,请你们四人小组自己去读一读,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者还想说些什么?

c、看着板书指导朗读。

d、试着背一背。

(3)仿写。模仿这四句话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春风,柳条,笋芽等。

3、学习第8自然段。

(1)课文中还有一段话,是老师很喜欢的(范背第8自然段)。

(3)文中用了女字旁的“她”,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了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春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娃娃,是一个美丽的姑娘)

4、小结,改课题。

春姑娘从躲躲藏藏、遮遮掩掩,到后来尽情地欢笑、玩耍;从远远地走来,到把我们包围,春真的已经来了!(改课题:找春天——春天来了!)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欢迎春天的到来!(配乐朗诵全文)

四、课外延伸。

孩子们都脱掉棉袄,奔向田野,去找春天。前些天,我们也去了江滨公园找春天,虽然还没有繁花似锦,枝繁叶茂,但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眼里的春天。并把她写下来了,能把这份美丽与大家欣赏吗?(生选读作文)

五、总结。

同学们,春悄悄地,悄悄地来了,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一个春的使者,遇见一个春的精灵。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幅春之图(指板画)越来越美!

找春天课件【篇5】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带领学生“找春天”,感受到了春天风光的无限美好,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在儿童眼前展现了一个富有美感的春天,由此产生渴望“找春天” 的急切心情。

课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起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课堂上让学生放手自主读书,品味词句,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1、教学方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教具准备:

春游录像;生字词课件;课文插图动画;春天景物道具;画布。

1、小朋友,通过刚才播放的春游活动场面,你能说说在活动时你发现了什么吗?

2、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的收获。

3、过渡:

春天来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小伙伴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同座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

3、过渡:

刚才小朋友自学得很认真,在自学时,你们发现哪些字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

⑶演示识字方法:

师:拿一朵花躲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躲)用“躲”字组词。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画图认字(嫩)。

6、默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不出声,读正确、通顺。

1、指名读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评。

2、带着感情朗读。

3、指导写字:

要让学生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脱、冻、溪、掩、探、摇: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类学习。

野、躲、解: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重点指导。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5、教师范写:

“溪、野、躲、解”几个难写的字。

6、学生仿写:

在书上仿写两个,身坐端正,字写规范、美观。

1、齐读,想一想我们跟随作者找到了什么?春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板书图画,学生贴词语)

2、学生交流。

1、让父母当评委,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学习了《找春天》这篇课文学会了哪些字,发现了什么。

在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指导品读课文,背诵课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感受美,体会美。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走进了春天,通过我们留心观察,我们发现了春天大自然有很大变化。

1、出示“害羞”一词,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2、指名读4~7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特点。

3、看读,体会感情:

⑴教师读课文,学生看表情、听声音。学习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⑵学生读课文,教师看读、指导。

4、自由读:

可以找伙伴读,找老师读,带动作表演读,体会春天来了,万物急切来到大自然的心情。

5、观察板画,用“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练习说话。练习“……像……”句式。

6、自由交流,说说喜欢的句子,再画下来,记在积累本上。

1、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屏幕打出课文插图动画。尝试背课文。

2、教师将准备的道具摆在教室里,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情感,一边找一边复述课文。

3、毛遂自荐背诵课文。

1、启发谈话:说一说,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她是什么样子。

要求:可以一边读文一边联系生活发表见解;同桌互说;小组讨论;找伙伴探讨。

2、争当小画家,动手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准备画布,集体创作)

找春天课件【篇6】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于 1938 年 4 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2.灯笼文化。

大红灯笼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 1 .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明确:“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 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⑤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⑥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节看灯;第⑧段,进士第的 官衔灯高照朱门;第⑨段,纱灯上描红;第⑩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第○ 11 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3. 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此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你做简要说明。

明确: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

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目标导学三:结合材料背景,深度解读爱国情感 探究: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达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 10 、1 11 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 唉,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材料链接: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明确: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是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几句皆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小结:

《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找春天课件【篇7】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完美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潜力:会认“羞”等9个字,会写“脱”等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春天的美。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的完美,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想去找她吗?这时媒体出示动画的图片: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务必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必须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与学生一齐的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一、朗读感悟课文。

1、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状况。

2、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情绪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情绪,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3、.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4.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5.带着欣喜的情绪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二、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找找说说”

1.重点指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2.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取自己喜欢的词语、兔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能够读读背背,能够读读抄抄,也能够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2.齐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教学。

找春天课件【篇8】

【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册第一单元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

能正确认读“羞、遮、掩、躲、探、嫩、符”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探、躲”2个字。

2、能力方面: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仿照课文句式练说“什么怎么样,那是……吧?”

3、情感方面:

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学习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嘀哩嘀哩》、生字卡片、文字投影。

【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觉得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喜欢吗?

2、有几个孩子也非常喜欢春天,他们早早地就开始观察春天、寻找春天。今天就让我们和那几个孩子一起去“找春天”吧!

(板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各种形式反馈识字:

开火车读、表演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他们找到的春天是怎么样的?读读圈圈划划。

2、交流,并根据学情,确定学习专题。

四、专题学习,品味春天

1、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⑴ 读读想想,你体会到什么?

⑵ 谁能通过朗读把春姑娘害羞的感觉表现出来?可以加上动作、表情读读演演。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⑴ 请学生个别读,说说读后知道了些什么?

⑵ 你觉得这儿哪个词用的特别好?为什么?

⑶ “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给大家做做动作。小草急着探出头来想干什么呀?

⑷ 多可爱的小草啊,你喜欢吗?再读读。

3、“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时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⑴ 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四人小组读读,一人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⑵ 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⑶ 反馈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谈谈想法。

⑸ 质疑问难: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解决。

⑹ 小结:

不管春姑娘如何躲呀藏呀,聪明的、会发现的孩子总能找到她。此时孩子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快乐、兴奋、激动的再读读这几个句子。

6、春天无处不在,让我们也学做小诗人:

仿说:小燕子唧唧喳喳的叫着,那是( )吧?

桃花笑红了脸,那是( )吧?

( ),那是( )吧?

找春天课件【篇9】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我们来看看今天《动物世界》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位朋友呢?(播放录像)

2、哈,大家认识它吗?来,亲切地叫叫它的名字吧?

3、大家对松鼠熟悉吗?谁来说说你对它的了解?看来大家对松鼠朋友的了解还真不少,《辞海》中对松鼠的解释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这是《辞海》中对松鼠的描述,读完后你知道了关于松鼠的什么知识?(别称、外形、生活习性)

4、(介绍作者)有一位18世纪法国的博物学家、作家,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其中也有写到松鼠。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布封笔下的《松鼠》。

1、大声地读读课文,出示要求:边读边思考,布封写了关于松鼠的哪些常识呢?

2、布封选择了(外形、生活习性、吃食、生产等)来写,难道布封写这篇文章仅仅是想告诉我们松鼠的这几个常识吗?他还有什么意图呢?我们再去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除了松鼠的常识,布封还想告诉我们什么?

1、预设一: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这句话是课文的总起句,布封非常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很喜欢松鼠。你还从这段中的哪些词感受到了布封对松鼠的喜爱呢?

预设二: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真好,你体会到了常识后面布封的情感。)

同样是写松鼠的外形,《辞海》中是怎么写的?(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

读着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布封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清秀”一般都是形容人,加上“闪闪发光”的眼睛和“帽缨”形的尾巴,把松鼠写得非常惹人喜爱。而《辞海》中的语言精炼朴实)

带上了这样充满感情色彩的描写更加吸引人了,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布封对松鼠的这种喜爱之情在课文中处处都有流露,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的2到5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读的时候可以对照着《辞海》中的这段话来读,或许你的感受会更深刻。

2、交流汇报谁先来说第一处?

A、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把松鼠当作人来写,写出松鼠的聪明,这么聪明的松鼠令人喜爱。)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

B、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不仅相貌像人,而且动作也像人,这段话看似普通,但它告诉我们松鼠也像人一样智慧,布封非常喜欢它。

C、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布封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松鼠的常识,而且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像这样主要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说明文,叫做文艺性说明文。这样的说明文不仅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而且还具有趣味性。

那是不是说像《鲸》这样的常识性说明文或者《辞海》中的这种写法不好呢?(《辞海》中的语言具有简洁概括、平实之美,而布封的语言生动传神,文学色彩很浓,他们各具特色,各有用处。)

《自然史》这部作品对自然界作了详细而科学的描述,并因其文笔优美而著称于世。在布封的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课件出示)课后可以找到这部作品去读一读。

找春天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课的课题就呼唤着我们去找春天!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朗读:“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2、情景教学法

美丽的春天多姿多彩,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在教学时,采用优美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优美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把音乐美与语言文字美图画美融合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

四、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我用auto)的完整性,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现象。

这一环节教学贯穿“详略得当”这一理念:每一方位的三处景物指导孩子时不平均用力,先抓住一处进行详细指导,另两处学生模仿说一处;三方位中“天空和地面”的景物详细说,河里景物的简要说。这样使得整副图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体现了层次美。

交际能力的培养:

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方式练习说话,给孩子们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和空间,培养了孩子们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在某个孩子说的时候,引导其他孩子倾听和补充,也是一种交流的体现,遵循了口语交际的宗旨;

课中操的安排,从内容的选材上,《春天在哪里》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旋律优美,符合主题;另外在孩子们随意说完图上的景物后,注意力有些分散,身体也有些疲劳了,此时安排一个课中操,缓解了学生的疲劳,为下半节课的学习注入了新的动力,十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擂台竞赛,赞春天;

这是词语的复习巩固和积累,课外知识的拓展。以赞美春天的成语、课文、古诗作为擂台赛的内容,既和主题有密切的联系,又符合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在竞赛氛围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文化底蕴,为说话能力储备大量的“食粮”。写绘作业是使口语交际成为了阅读的自然延伸。对整堂课的延伸,选择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配画,除了加深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同时还用“绘画语言”再一次赞美了春天。

五、总结回顾,唱春天。

简明扼要的总结各个环节的内容后,让孩子们伴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把课堂气氛再一次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整堂课的教学。

整堂课通过“赏春天——找春天——说春天——赞春天——唱春天”这几个教学环节,利用各种媒体设施,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对春天的发现,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大胆思考、想像,挖掘孩子的潜力,激发孩子的情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全体参与、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自主轻松的环境中来练习口语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做到会说、乐说,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说得有序、完整、生动,使口语交际训练真正做到扎实有效。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0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