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廊桥遗梦观后感 >

廊桥遗梦观后感

廊桥遗梦观后感

廊桥遗梦观后感【篇1】

每次读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我都是在淡淡忧伤的气息中唏嘘不已,泪水情不自禁的顺着眼角滑落,读后感。像风一样孤寂的罗伯特·金凯,闯入了风韵犹存的弗朗西斯卡的生活。

古老的廊桥,宁静的乡间小屋记下了他们刻骨铭心的爱,两颗压抑的心相撞,迸发出爱的火花,寻觅已久的灵魂,终于找到永恒的归宿,。四天之后,一个继续漂泊,流浪,一个依旧平静地过着乏味的生活,只留下永远不能相守的回忆与思念。我常常在想,在大雨滂沱中弗朗西斯卡,目送着那个自己深爱的男人从生活中消失,如何压抑着内心翻江倒海的波澜。我常常在想,罗伯特·金凯,一任风吹雨打,把刻骨铭心的女人送回生活的正轨,是怎样忍受情感和良知的双重折磨。分离永远是作品最完美的结局,罗伯特·金凯从此再也没有打扰过弗朗西斯卡的生活,只是在远方他乡静静地思念那个深的女主人。

弗朗西斯卡从此安于小镇平淡的生活,却日日夜夜想念着那个刻骨铭心的摄影师。如此荡气回肠的爱情,如此不图回报的付出,纵然天涯各一方,这段不了的情缘依然在缠绵至老至死。这不是小儿女的青涩初恋,而是历经沧海的成年男女心灵的交融.

廊桥遗梦观后感【篇2】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在小说《廊桥遗梦》中,向读者讲诉了农夫之妻弗朗西丝卡和中年摄影家罗伯特金凯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开始,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出现在自己写作的文本当中,声称一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出了一段尘封往事,并且委托他完成这一段故事,那一对兄妹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不过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给这个故事带上了几分现实感。

在故事前期短暂的沉闷过后,进入到故事后期时,我逐渐被他们之间深刻的恋情而感到震撼。故事的情节并不算复杂,已经成家生育的中年女性弗朗西斯卡偶遇摄影师罗伯特金凯,他们的相处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或许对于灵魂契合的人来说,这短暂的时间足以让他们燃烧尽一生当中所有的爱情。面对迟来的爱情,弗朗西斯卡选择了承担之间的家庭责任,而金凯则成全了她的决定,选择离开。

或许这就是他们对爱情最大的成全,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他们控制着自己的欲望,只是为了让对方能够在往后余生里获得一点微不足道的平静幸福,只是为了不去毁灭彼此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爱,怎么样的平静伟大让他们能够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欲望,在后半生里靠着回忆度过。

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因为弗朗西丝卡是有夫之妇的身份而褪色。婚外恋向来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廊桥遗梦》则以此为切口,表达了对灵魂深处热烈爱恋的赞许以及对一种逝去时代的挽歌,展示了人类情感与精神世界的深度。爱情本身就应该无关身份和地位,我们所谓的文档互怼也只是那些身份经历相近的人之间,更容易彼此吸引,擦出爱情的火花而已。如今我们谴责、否认古代的包办婚姻,无非是因为那样让人失去了自主选择爱情的权利,但是为什么在面对结婚之后发生恋情的人们,我们要立刻话锋一转,认为他们一定要忠于原来的婚姻与家庭呢?正如《紫贝壳》和《浪花》当中讲述了精神高度的一致性对于一段关系的重要意义,《廊桥遗梦》则更加深入探讨了什么是爱情,即使两个人仅仅在一生当中度过了短短的四天,但他们爱情的深度却绝对不亚于那些长相厮守的人。

伟大的激情和肉麻的温情之间的分限线究竟在哪里,我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往往倾向于对前者的可能性嗤之以鼻,给真挚的深情贴上故作多情的标签。其实一段感情无论在旁观者看来如何荒谬可笑,甚至为世俗所不容,但在当事人心中,那感情是真的,是刻骨铭心,永生难忘是即使只有一转身的时间,也要用一辈子去念念不忘,甚至不敢想起,因为每次想起都会掀起心中的惊涛骇浪。

这本小说讲了爱情,却又不只是讲述爱情。借罗伯特金凯之口,作者表达了对组织化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否认,在逐渐走向制度化的社会当中,人们被管理和权力支配,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逐渐变得机械而生硬,当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而存在的时候,一个人内心固有的情感体系,便很难在此找到认同感。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有越来越多敏感的人感到疏离和无助,而作者正是将这种感受投射到了两个人的情感之中,启示人们思考存在的意义。

漫长岁月里,总有什么值得回念。他们的相遇太容易,别离之苦却长得浸透了后半生的沧桑,一转身离开用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廊桥遗梦观后感【篇3】

上周五晚上,家族聚会,从酒店出来后拒绝麻将,把这些时间挪出来看《廊桥遗梦》。我很好奇,看过大世面的美艳不可方物的小鸟同学居然会因为这部影片泪崩,道理何在?可能人与人的经历不同,产生的观后感也截然不同。

影片《廊桥遗梦》没有帅气的男一,也没有惊艳的女一,这在我不知轻重的青葱岁月里自然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记,全然忘光也是正常的事。如今,以一个飞过洞庭湖的麻雀好歹算是见过些世面的过来人再次重温佳片,感动的竟然是别人忽略的。

影片有三个桥段触动了我在黑暗中看片的心。

一、在男女主人公吃完最后一顿晚餐,男主人公罗伯特暂时告退,说是在近处旅馆会再待上几天,等待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回心转意,一起去浪迹天涯,去非洲、去意大利、去听远方的音乐,去扣离天堂最近的大门。这时,弗朗西斯卡说了一段话:大家都不了解,女人决定结婚生孩子时,她的生命一方面开始了,另一方面却结束了。生活开始充斥着琐碎的事,你停下脚步,呆在原地,好让你的孩子任意来去,他们离开后,你的生活都空了。你应该再度向前,却已经忘了如何迈步。因为长久以来,都没有人叫你动,你自己也忘了动。

看到这里,尽管觉得弗朗西斯卡的主意改变的有点突然,女人真是情绪的动物,但还是被感动,廊桥真的很遗憾,因为她说出了大多数已婚妇女的心路历程,那些埋藏在心底深处的秘密。对大多数安分守己的已婚妇女而言,一旦结婚,即使碰到再让自己心动不已的男人,也会选择转身离开,飞蛾扑火的女子内心有夸父那般强大的心里素质,她们才是真的爱自己!

二、在街角的一次邂逅,也许是最后一次,也的确就是最后一次。在一前一后等待红绿灯时,罗伯特做了最后的召唤,他拿出了弗朗西斯卡送给他的定情物挂在反光镜上,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跳脱,弗朗西斯卡的心肯定跳得很快很乱,只要再给她一点动力,哪怕在多给几秒钟时间来下定决心,他们就可以不顾一切的比翼双飞了。催促的喇叭声滴滴而起,弗朗西斯卡跌入残酷的现实中,现实是扯天扯地的雨。罗伯特的车子向左转,弗朗西斯卡的车前行,从此萧郎是路人,从此炽热的肢体缠绕、深情的彼此注视只能在午夜梦回中。。。美国的天空的也煽情,泪流满面,痛不欲生。

三、女主人公的老公理查德临死时说:我知道你有梦想,很抱歉,没能帮你实现。突然就被这个长相敦厚的理查德给感动,喜欢他胜过喜欢男一号。这真是一个干净的男人,一个值得女人把下半生依附于他的心胸宽广的男人。所以,恐怕是下辈子,弗朗西斯卡想要与罗伯特在一起都很难,因为弗朗西斯卡没能偿还这辈子欠理查德的情,而她偏偏信奉:爱情是有魔力的。但如果放弃责任,这份魔力就会消失。

如果廊桥真的就是爱情,那实在是太遗憾了,它只能是一个梦,一个遗憾的梦。小鸟说:电影无非讲了一个偷情的故事。的确,对于大多数结婚后的男男女女而言,爱情远排在于责任、亲情等等后面。只有小姑娘、帅小伙们才有资格向世界宣战:爱就爱了吧!

廊桥遗梦观后感【篇4】

*《廊桥遗梦》电影观后感

当你到了中年,你有很多深浅的情感体验,这些都不是什么。你必须在影片中有类似的经历,才能明白中年人的爱情真的比年轻人的爱情更让人难忘。就像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一样,他们只不过是邂逅在异乡的一对中年人(罗伯特甚至已经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在之前的生命里完全没有过任何交集,一个是走遍世界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人们眼中的不羁浪子,另一个是居住在美国乡村小镇的家庭主妇,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两个她爱的孩子。

因缘际会,他们相遇在曼迪逊桥上。有谁能看出隐藏在迥然不同的身份底下,两颗如同孪生子一般相似的灵魂呢?光着脚踩在地板上做家务的她,听着**也会微笑着走神,暗自向往着陌生的远方,她也有着狂野不羁的一面,而这一面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被掩埋了太久,直到他的到来,才蠢蠢欲动起来。

她也是一个漂亮的女人,穿着农妇的粗布衣服。她笑起来也像朵花。裙子微微动了一下,代表着她那颗不安的心。而灵魂深处的共鸣,在逐渐深入的对话中,一次次响起,提醒她,世界上有一个男人,对她如此了解。

爱情发生在闪电和弗林特之间,或者早在远古时代,她和他就已经有了缘分,注定要在这短短的四天里耗尽所有积累的爱情。他们无法控制地相爱了。肉体与灵魂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鱼得水,如胶似漆。

麦迪逊桥上,留下了她犹豫不决的脚步,隐隐的思绪,他为她美丽的身躯定格了**。

她想过要和他一起私奔,因为就像罗伯特说的那样:“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可是临走之时,她却迟疑了,她想到并没有做错事的丈夫,和她离不开的一对儿女,想到了小镇上人们的流言蜚语,想到她走之后留下的人该如何度日,她的脚步变得益发沉重了。

在爱情和现实之间,她最终让理性来决定和选择后者。表面看来她佯装无事,照样做着家务,照顾着丈夫和孩子,可是当她在大雨中看到罗伯特凝视她的眼神,踟躇的脚步和离去时孤单的背影,她还是无法自控地痛哭了起来,因为她心里再清楚不过,此去一别经年,再无相见的可能。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也注定要被她深深掩埋在心底深处了。

爱的深度真的与时间的长短无关。他们一生中只给对方短暂的四天时间,但让他们都记住一辈子,直到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他和她的共同心愿,就是此生不能相伴,在死后要把两个人的骨灰都洒在麦迪逊桥下,他们的心碰撞在一起的地方。愿自此之后,他们的灵魂可以永生永世相依相伴。

这是一种没有结果却永远持续的爱。谁能说这不好呢?两个相爱的灵魂不必一辈子在一起。只要他们的心是相连的,他们就永远不会分离。麦迪逊桥的爱情故事,让多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爱里面辗转纠结,渴望拥有,却害怕失去的心。

永恒的爱存在吗?它存在于彼此的心里,在爱的瞬间。

《电影观后感——《廊桥遗梦》》

廊桥遗梦观后感【篇5】

——《廊桥遗梦》剧照

【一零呓语】——廊桥有遗梦

耳闻已久的一部电影,原来是一个中年妇女出轨的故事,出人意料,却也是情理之中。似乎告诉我们,生命中的时时刻刻都可能是充满奇遇的时刻,在你遇到它们之前,最好不要抱着“也不过如此”的不屑,如果你不相信那只是因为你没有遇见过,正如女主人公苏琪卡说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见过这美妙的风景”,有一种爱一生只有一次,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

这个故事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孩子在读她死后留下的三本日记。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有什么样的故事?

她出生在意大利。小时候,她遇到了厚李察德,和他一起来到美国南部的农村,在这个陌生的村庄开始了新的家庭生活。家务、农活和她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两个孩子和这些琐事上。故事开始时,一双儿女已经是十六七岁的年纪,场景是收音机放着她喜欢的爵士乐,她忙着准备晚餐,几个小细节体现了她的生活处境:

儿子、女儿和丈夫进屋,将门弄出很大的碰撞声;这与后面罗伯特轻推轻扶的教养是一对比;女儿一进门就将收音机电台转换成吵闹的频道,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爵士乐并不是家庭其他成员的爱好,而罗伯特与她一样都倾情于悠扬慵懒的萨克斯风;用餐前她提醒家人向主祷告,家人的反应亦是例行公事,并非真的信仰……这些小细节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这个家庭中,没有人懂她,她不快乐。

这样的生活来的理所当然,但是,并不是她少女时的梦想,她说。遇到罗伯特后她的旧梦苏醒。罗伯特这样安慰她:旧梦是美梦。虽然我没有意识到,但我拥有它们。

罗伯特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一生流浪,看过很多地方风景和人,事。他离过婚,他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结婚过伦理的生活,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的艺术家,他阅历丰富,风趣健谈,会享受生活的妙处,当热情、美丽、有着沉睡旧梦的苏琪卡与他相遇,他们的相吸相爱显得那么理所当然,他们都有叶芝诗的浪漫神秘主义精神,尽管他们生活经历如此迥异,但心灵是相通的,而心灵相通的爱又是如此的难能可贵,如柏拉图所说的,因为找到了真正的另一半而获得整全的幸福。我在想我是不是能够理解最后罗伯特说的那句“这样的爱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一生只有一次”所包含的所有幸福和痛苦,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当苏琪卡质疑他们的感情关系只是罗伯特一生中凡常不过的一段风流韵事时的罗伯特的回答,他说,他这一生的流浪以及为什么各处摄影都仅仅是为了带领他走向她!

啊,如果有哪个女人,特别是爱的女人,能抵制这样的广告,即使是像我这样的旁观者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感动。

苏西卡最后没有和罗伯特一起去。我很佩服她那一刻的选择。她痛苦而深刻地意识到,如果她和他一起去,他们的爱,纯洁的爱就会改变。如果她离开家,她过去的一切都会消失。而罗伯特尊重她的选择。

他们彼此相爱一辈子。从他们相爱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再是分离的个体。那种神秘的而确然存在的牵引。我想到世界上有多少爱被生活中的各种日子所侵蚀,这种不朽的爱是用分离和向往的苦酒在时间的地窖里酿出来的。

影片开始苏琪卡给儿女的信写道:此刻我很安心,所有的杂事,损事都交待妥当,原谅我用损事这样的字眼。看过保险箱后,你们一定会发现这封信,写这样的信给儿女并不容易,我原可以让此事随我长眠地下,但是我年纪越大,就越不觉得惧怕,我越来越觉得,必须让你们知道,让你们明了我这短短的一生,如果你爱的人都不了解你就这样离开尘世,那有多悲哀,母亲总是爱子女的,不知儿女是否也如此。

苏琪卡本可以带着这个故事进入坟墓,没有人会知道,但是她没有那么做,她将她一生的挚爱故事留给了她挚爱的儿女,似乎是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一种美妙而神秘的叫**情的东西。

电影是如此美妙,爱情是如此美妙,如此美妙,因为它们深深地打动了每一颗美妙的心。

2010-7-13

【 上周六午夜重温,依然打动人心】

廊桥遗梦观后感【篇6】

《廊桥遗梦》——发乎情止乎礼

一位书友将《廊桥遗梦》赠予我,说她哭了一下午,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所感动。正所谓,书非赠不能读也,加上早就知道电影版的《廊桥遗梦》是经典,但是却没有看过,所以就借这个机会看了《廊桥遗梦》,前半部分是英文版,后半部分是中文版,虽然自己英语六级,能够看得懂大部分,但是还是有点吃力的,所以先看了中文版,有机会再看英文版。看上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爱不释手,什么是目不离机,即使看得眼睛疼[流泪],也熬夜到凌晨一点半才看完,也不怕自己是熊猫眼了。但是书评却不知道从哪个角度来写,突然想到了“发乎情止乎礼”这句话,似乎正是对这个小说最好的诠释。

罗伯特在我们眼里也许是一个无拘无束、脾气古怪、甚至有点放荡不羁的老牛仔,但是在弗朗西斯卡眼中他动作敏捷、思想深邃、气质高雅、善解人意,总之就是她一见倾心的对象。弗朗西斯卡是一个美丽、勤劳、善良、有品味的女子,闲暇之际,能够翻阅叶芝的诗集,足以说明一切。两个人的相遇是毫无征兆的,当然这也许是上天安排的,缘,委实妙不可言。

弗朗西斯卡心中渴望着少女时梦想的东西,如今的生活不是梦想中的情景。罗伯特的出现,让她看到了光亮,点燃了生活的激情,使原本美丽的她更加漂亮大方。原以为爱上一个人需要很长时间,恐怕世间的爱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也许是那么一瞬间,一个举手投足,一个温柔的笑容,一个委婉的声音……从后来的举动里,弗朗西斯卡略显主动,从留小纸条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来,也许她强烈地意识到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也许我这样说,大家会笑喷了[偷笑]。他把女为悦己者容表达的淋漓尽致,而罗伯特也尽其所能。他们相聚了,四天里他们享受了性爱,他们为自己活了一回,给爱一个交代和见证的机会,他们徜徉在爱的世界里,仿佛人世间只有他们两人存在,若是如此终老,必将是人间美事。

这样的四天,如此短暂,看似不能被人理解,但别人终生不能享受到的幸福他们得到了,尽管太短太短,但此生无悔无憾。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为自己活一次?当爱来临的时候,又有多少人那么确定执着地追求?罗伯特转身走前说的这句话: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用一分钟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去喜欢一个人,用一天去爱一个人,而最后却要用一生去忘记一个人,而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四天过后,趋于平静,但是两个人内心深处对彼此的爱恋却从未停止,罗伯特再也没有找过其他女人,因为弗朗西斯卡是他一生挚爱,项链上镌刻着她的名字是最好的解释,但是他没有再来打扰她,是对她的尊重,也是对她的爱,死后留给弗朗西斯卡的遗产,让她陷入无限的怀念之中。弗朗西斯卡因为受到家庭和责任的束缚,一直将这个秘密埋藏在心底,写在自己的笔记本里,生怕遗忘每一个细节,直到理查德去世,她满世界找罗伯特,却等来的是他的死讯,方才知道他的骨灰就在桥边。他们的子女能够说出来,也是被妈妈的爱恋所感动,而不是去唾弃。

弗朗西斯卡是一个出轨的女人,但是她和别的出轨女人相比,有两个最大的不同:她的婚外恋仅仅是为了心中的梦想,激情燃烧的爱情;她在处理婚外恋这个问题时,她压制了自己内心烈火般的情感,为了家庭责任,理智地选择了留下。虽然她的出轨是不道德的,但是她的留下却是最具道德美感的。“发乎情止乎礼”,由此可见,弗朗西斯卡是一个真实而高尚的女子。不排除一些人说现实中这样的人不要脸,但是我们从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她,的确是高尚的。

另外说一点,小说里面提到的产品有雪佛兰汽车、骆驼牌香烟、李维斯牛仔裤、尼康相机、柯达胶卷、百威啤酒、银河牌巧克力、风歌牌香水、福特小卡车等等,没想到在那个时候在小说里就有广告植入,不知道电影里有木有,估计此小说风靡全球之时,这些产品也会热销一阵,能插入到小说情节里而不觉得特别生硬,也是一个本事。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北岛在《回答》中说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其实,在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道德标准,只是大多数人面对情感,不想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看到的都是虚伪的高尚。

廊桥遗梦观后感【篇7】

《廊桥遗梦》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片,虽然是中年人的爱情,却也是美的,美得纯正,美得圣洁,具有一切爱情该有的美感。

弗朗西斯卡是一位普通的农场家庭主妇,当然不是我们理解的不识字的农村家庭主妇,她曾有过梦想,曾有过美好的少女时代。但是,现在的她是一个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儿女、丈夫身上的家庭主妇,除此之外,她还从事着繁重的田间体力活。简单地说,她是我们见过的最普通的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妻子、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已经失去了少女的轻盈,是无法和浪漫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家庭,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的存在,她没有自己的生活。是的,当一个人在家庭中承担起责任时,还会有多少自己的生活呢?

摄影师罗伯特金凯的到来,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一次偶然的问路,一个人在家的四天自由时间,在冥冥之中为他们的相遇相爱创造了条件。我是个爱寻根究底的人,从他们相遇开始,我就在寻找他们相爱的理由。我觉得,相爱一定是有原因的,既然这是真正的爱情,而不仅仅是情欲的宣泄。罗伯特为什么单单爱上弗朗西斯卡?弗朗西斯卡为什么又恰恰对罗伯特产生不可遏制的热情?我想,罗伯特不同于当地人的言行一定是首先吸引弗朗西斯卡的原因。在那封闭的小镇上,保守的人们喜欢议论的是别人的家长里短,和我们的卫道士一样,他们反对一切新的思想,违反传统的行为,对道德的捍卫不容置疑,哪怕压抑人性也在所不惜。沉闷的生活让弗朗西斯卡厌烦却又无从说起,罗伯特的出现如心灵上厚重的布帘掀开一角,让她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世界,这样的奇妙体验让她一步一步走近罗伯特。当她接过他送给她的野花时,竟如少女一样调皮地开了个玩笑,说那野花有毒,吓得罗伯特把花掉到了地上。哈哈大笑的她一定是找回了少女时的美好感觉,笑得放肆而轻松快乐。罗伯特也一定欣赏到了这种美,一定怦然心动了。

当然,这肯定不够,不构成相爱的条件。他们的交流才是重点。罗伯特是个热爱自由的人,不愿意受任何束缚,足迹走遍全球,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摄影。可以说,他是一个实践着自己梦想的人,他随着自己的内心指引而生活,他不受普遍价值观的束缚,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当罗伯特问弗朗西斯卡对现在生活满意吗?弗朗西斯卡犹豫了。也许以前从没有人问过她,她过得幸福吗?这是她想要的生活吗?她的梦想是什么?这个善解人意的男人让她敞开了心扉,走出那长期自我封闭的思想状态,也许这是她第一次面对自己的生活开始反思:在这样的生活里,自己在哪里?内心的那个她苏醒了。我想,这是她爱上他的原因,一个可以走进她内心世界的人,一个真正关心她内心世界的人。而罗伯特也被这个外表平静,却有着丰富内在的女人深深吸引了。自此,一段激情四射的婚外情如野火一般地燃烧开了。

看完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如此确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是的,真爱一次就够了,只要它足够真实,足够美好,用尽全身的力气去爱,去燃烧吧!也许对他们来说,来得太迟了,但毕竟来了。就如柏拉图所认为的,最初的人是一体的,后来分开了,所以人一辈子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确定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等待的那个人,如此确定,这辈子就是幸福的。

这样的一见钟情,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短暂,就在那fourdays,在最美的一刻,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不让它沾上柴米油盐,不让它沾上第三者的阴影,也不让它沾上对子女无尽的思念以导致以后的争吵,只停留在最美的部分。我想,这是许多人喜欢的原因,虽然是中年人的婚外情,却如童话一般地纯美无瑕。如果弗朗西斯卡跟着罗伯特走了,这美丽的爱情也就破坏了。

这当然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剧,如果只把这部影片看作是爱情剧,那么就肤浅了。这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影片,当一个人在爱情与亲情,伦理与道德,责任与自我之间进退两难时,我们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是随着心去生活,还是根据自己担任的社会角色去生活?弗朗西斯卡内心的挣扎、矛盾是许多人面临这种决择时深有同感的。我认为这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这儿,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非常细腻,那份挣扎表现在脸上的泪水中,表现在收拾好行李却又留下的脚步中,表现在抓住车把手却最终又放开的手中一个个细节的描绘,让弗朗西斯卡纠结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走,儿女怎么办?丈夫怎么办?他们将生活在被抛弃的阴影里,生活在别人闲言碎语里。留,又心有不甘,活了半辈子才遇到自己爱的人,难道以后就这样过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无尽的撕扯、分裂,一次又一次地衡量、比较,往前一步难,往后一步也难。这是命运给她的无法选择的选择题。

最终,弗朗西斯卡放弃了自己,选择了家人,把罗伯特和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放在了心底。无奈的选择,也是必须的选择。这是一种牺牲,应该说是伟大的。

看到这里,我有些感动,也有些伤感。我们可以说,这就是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矛盾,太多的艰难决择。弗朗西斯卡的选择不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而是抛给我们一个思考的题目,一个探讨的领域。人的内心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是复杂又柔软的所在,在这个世界里会发生各种冲突,如何取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都需要思考的。生活中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但谁又能说谁对谁错呢?也许根本没有对错之分。

艺术作品不是道德教育的承载体,不需要给谁指明方向,更不能强迫别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要引领我们多思考,多探讨,这样我们才可以走向更深入的心灵世界。

廊桥遗梦观后感【篇8】

我坐在车上,车在疾驰。

右前方是一条江,远远地看,它像是一条黄色的宽宽的带子,有着细波浪花纹,和冬烘先生腰间的粗布腰带一样,皱皱巴巴。

今天晴,深秋的阳光透过车窗玻璃,照在脸上,我不自觉地眯起了眼。我不是困了,只是这温度刚刚好,很舒服。夏天的太阳光太过热烈,让人只想逃跑。而冬天的又不够热度,甚至比不上一个暖暖的小壁炉,无法满足。

人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刚刚好,但总也把握不住自己情感世界里的度。那些痛不欲生,咬牙切齿,追悔莫及……你如今撕心裂肺默默吞下的眼泪,都是当初看不清想不透太任性埋下的罪,有因必有果的道理。女人在面对情感时尤其如此,半推半就地进去,鬼哭狼嚎地出不来,大多数女人在男女关系里表现得都很不尽人意,真遗憾!

《牡丹亭》的题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一往而深,有的。但情不知所起,这我不同意。从来不相信有无缘无故的爱。爱一个人,起心动念的那一刻,其实是很清晰的,就像闪电,闪没闪过,天空最清楚。

爱情从产生,发展到结束这个过程,往往男人的背影已经走远,可女人还在里面打转。所以,最后遍体鳞伤的总是女人,最后被嫌弃的还是女人。本题似乎无解。也未必!世事没有绝对,都看那是谁。

那怎么样的女人在情感世界里可以更加游刃有余,不那么受伤?我的答案是,在情感里可以做到与男人同步的女人。如果把谈恋爱比作一次跳舞,音乐响起后,自然地入场,优美的起舞,曲终人散时优雅地转身离场。这对共舞者来说都将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所以,女人在爱情里面,保持一定的理智很重要。

一个叫弗兰西斯卡的女人,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弗兰西斯卡是《廊桥遗梦》的女主,这本小说出版于1992年,在1995年被拍成了电影,小说和电影都是经典。

故事讲的是四十多岁的乡村家庭主妇弗兰西斯卡一个人留在家里,老公和孩子们一起去了隔壁镇参加一个展览。

一天午后,弗兰西斯卡在自家门口与上前问路的五十二岁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金凯德,两人一见钟情,以火箭的速度一起坠入爱河。他们一起聊天,跳舞,用餐;一起去散步,摄影。他们抱着,吻着,做爱……两人已经达到灵与肉的高度结合,用书里的话就是,没有了“他”或“她”,生出来的.是一个已经不再是“他”或“她”的结合体。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老公和孩子马上要回来了,刚刚燃烧起来的爱情之火到底是继续添油加柴,让它越烧越旺,还是当头一盆冷水浇灭?

弗兰西斯卡面临着抉择。

金凯德告诉弗兰西斯卡,他很爱她,希望她能跟着他远走高飞。但是,弗兰西斯卡在经历了内心的各种挣扎后,最终做出了痛苦的选择,那就是留下来坚守家庭。

四天的相遇相爱相别离,此后便是至死不渝的天涯守望。故事并没有特别惊天动地的创意,不过是一段中年男女的爱情。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看起来争议还很大。

有人说,他们的爱情太美好!女主真幸运,这个年纪还能遇到真爱。同时她很有分寸,为责任放弃爱情,很伟大,可敬。也有人替他们遗憾,他们觉得真爱应该在一起。认为女主太狠心了,怀疑女主是不是不够爱?

但有人就毫不客气了!他们认为,明明是一段婚外情,女主婚内出轨,凭什么还被树立了伟大二字的牌坊?这种不伦之恋居然还受到那么多的追捧!说好的正确三观呢?别说不同的人会有如此迥异的观点,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这个故事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在此,我不对他们的爱情做伦理的分析。不要用道德来评价亲密关系,这是常识。每一份真挚的情感,每一颗真诚的心都值得尊重。爱就是爱了,没有对错。但是爱情是有技巧的,不害人不伤己,这算是对爱情最起码的敬意。

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个故事里,弗朗西斯卡是如何演绎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对待感情的正确方式,她是如何做到了爱情来时毫不犹豫,需要结束时让它戛然而止?

弗兰西斯卡第一眼就爱上了金凯德,她的身体和内心都很坦诚。那样的夏日午后,空气和人心都很燥热难耐。弗兰西斯卡看到从车里走出来的金凯德,她觉得他是从一本书上出来的幻像,可见她对他多么倾心。她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也许是在这么多年以后,少女的心境像水泡一样浮上水面,终于爆开了。”金凯德的到来唤醒了她那遥远的少女梦想。

用金凯德的话,“就像二只孤雁在神力召唤下、飞越一片又一片广阔的草原,整个一生的时间,我们一直都在朝对方走去。”那就是“命中注定我爱你”,故事里他们的缘分就是这么神奇。

金凯德还说,“我在此时来到这个星球上,只是为了爱你。”试想哪个女人可以抵挡这种甜言蜜语?更何况是这个内心还保留着少女时代梦想的困在乡下小农庄的家庭妇女呢?

弗兰西斯卡一眼就爱上了金凯德,她也接收到了金凯德爱的反馈,这些统统不稀奇,而我觉得很赞的是弗兰西斯卡对这份突如其来的爱情的态度,不矫情,不掩饰,对人对己都很坦诚,我喜欢这样的女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有一段话诟病大多数女人在面对感情时太过别扭的表现。他说,“一个女人,即使她心里火烧火辣的,想委身于人,但是她们通常总要否认自己有这种打算,还要装出一副惊恐万状或者怒不可遏的样子,非等男人再三恳求,说一通弥天大谎,赌咒发誓和作出种种许诺,这才愿意平息下来。”这样累不累?

再来看,弗兰西斯卡在面对抉择时的做法。就像所有的故事既然开始,必然就会有结束一样,命运仿佛在和弗兰西斯卡开玩笑,在她认为自己遇到了这一生真爱至爱时刻,同时附上一道单项选择题。她的决定有多难?当金凯德问,“我们怎么办?”她默不作声,是内心极度矛盾的沉默,然后柔声说道,“我不知道。”爱和责任是矛盾的,但弗兰西斯卡做出这种决定难道全是因为责任?

我不这么认为。虽然金凯德对她许下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可以在大漠的沙堆里做爱,在蒙巴萨的阳台上喝白兰地,瞭望阿拉伯三角帆船在初起在晨风中扬帆启程。……”浪漫而疯狂,对不对?可是这种话说的人可以认真,但听的人怎么可以当真?弗兰西斯卡并不因为恋爱了就脑子变傻。两个人一起生活更多地意味着平淡的生活,激情不可能一直在线。所以,金凯德走了,弗兰西斯卡没有跟着走。理智告诉她,即使她跟着他走,也未必会得到幸福。

少年时我们迷恋激情,成熟后我们知道平庸的可贵。诗与远方的美好,都是因为距离现实很远。聪明的弗兰西斯卡知道,爱情在神坛,生活在人间。

爱是盲目,可以疯狂。但生活徒爱不行,爱只能是曾经拥有。最好的爱情,让你不断完善自身,却不能丢了自己。对于已是中年的弗兰西斯卡来说,自己是自己,自己已不是自己,是一个丈夫一双儿女。

“我在人海捡到你,终究要把你放回人海。”所有的爱情都是人生的过客,你别不甘心。山海可平,人心难平,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及时清醒,事事甘心。弗兰西斯卡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追忆四天短暂的爱情,那份爱已然永恒。

廊桥遗梦观后感【篇9】

今天才看《廊桥遗梦》,似乎有点太迟了。同事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影片自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曾经打开过这部影片,可是一看女主角年龄大长相又普通,男主角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头,就失去了看下去的兴趣。不知什么原因,总是兀定地认为,美丽的爱情一定要发生在青春年少的时候,那才是个可以把爱情作为生活主题的年龄,才是个因为爱而勇往直前的年龄。这样的想法也许有点庸俗,显示出我是一个典型的外貌协会会员。

今天读王小波的杂文,又一次提到了这部电影,让我再次萌生了看这部电影的想法。看完,沉默许久,似乎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道说什么,似乎有许多想法,却理不出一个头绪,只是静默着。我想这就是好的影片给人的感觉吧!让你安静,让你深思,让你想说点什么。

《廊桥遗梦》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片,虽然是中年人的爱情,却也是美的,美得纯正,美得圣洁,具有一切爱情该有的美感。

弗朗西斯卡是一位普通的农场家庭主妇,当然不是我们理解的不识字的农村家庭主妇,她曾有过梦想,曾有过美好的少女时代。但是,现在的她是一个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儿女、丈夫身上的家庭主妇,除此之外,她还从事着繁重的田间体力活。简单地说,她是我们见过的最普通的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妻子、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已经失去了少女的轻盈,是无法和浪漫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家庭,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的存在,她没有自己的生活。是的,当一个人在家庭中承担起责任时,还会有多少自己的生活呢?

摄影师罗伯特·金凯的到来,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一次偶然的问路,一个人在家的四天自由时间,在冥冥之中为他们的相遇相爱创造了条件。我是个爱寻根究底的人,从他们相遇开始,我就在寻找他们相爱的理由。我觉得,相爱一定是有原因的.,既然这是真正的爱情,而不仅仅是情欲的宣泄。罗伯特为什么单单爱上弗朗西斯卡?弗朗西斯卡为什么又恰恰对罗伯特产生不可遏制的热情?我想,罗伯特不同于当地人的言行一定是首先吸引弗朗西斯卡的原因。在那封闭的小镇上,保守的人们喜欢议论的是别人的家长里短,和我们的卫道士一样,他们反对一切新的思想,违反传统的行为,对道德的捍卫不容置疑,哪怕压抑人性也在所不惜。沉闷的生活让弗朗西斯卡厌烦却又无从说起,罗伯特的出现如心灵上厚重的布帘掀开一角,让她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世界,这样的奇妙体验让她一步一步走近罗伯特。当她接过他送给她的野花时,竟如少女一样调皮地开了个玩笑,说那野花有毒,吓得罗伯特把花掉到了地上。哈哈大笑的她一定是找回了少女时的美好感觉,笑得放肆而轻松快乐。罗伯特也一定欣赏到了这种美,一定怦然心动了。

当然,这肯定不够,不构成相爱的条件。他们的交流才是重点。罗伯特是个热爱自由的人,不愿意受任何束缚,足迹走遍全球,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摄影。可以说,他是一个实践着自己梦想的人,他随着自己的内心指引而生活,他不受普遍价值观的束缚,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当罗伯特问弗朗西斯卡对现在生活满意吗?弗朗西斯卡犹豫了。也许以前从没有人问过她,她过得幸福吗?这是她想要的生活吗?她的梦想是什么?这个善解人意的男人让她敞开了心扉,走出那长期自我封闭的思想状态,也许这是她第一次面对自己的生活开始反思:在这样的生活里,自己在哪里?内心的那个她苏醒了。我想,这是她爱上他的原因,一个可以走进她内心世界的人,一个真正关心她内心世界的人。而罗伯特也被这个外表平静,却有着丰富内在的女人深深吸引了。自此,一段激情四射的婚外情如野火一般地燃烧开了。

看完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如此确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是的,真爱一次就够了,只要它足够真实,足够美好,用尽全身的力气去爱,去燃烧吧!也许对他们来说,来得太迟了,但毕竟来了。就如柏拉图所认为的,最初的人是一体的,后来分开了,所以人一辈子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确定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等待的那个人,如此确定,这辈子就是幸福的。

这样的一见钟情,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短暂,就在那fourdays,在最美的一刻,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不让它沾上柴米油盐,不让它沾上第三者的阴影,也不让它沾上对子女无尽的思念以导致以后的争吵,只停留在最美的部分。我想,这是许多人喜欢的原因,虽然是中年人的婚外情,却如童话一般地纯美无瑕。如果弗朗西斯卡跟着罗伯特走了,这美丽的爱情也就破坏了。

这当然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剧,如果只把这部影片看作是爱情剧,那么就肤浅了。这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影片,当一个人在爱情与亲情,伦理与道德,责任与自我之间进退两难时,我们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是随着心去生活,还是根据自己担任的社会角色去生活?弗朗西斯卡内心的挣扎、矛盾是许多人面临这种决择时深有同感的。我认为这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这儿,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非常细腻,那份挣扎表现在脸上的泪水中,表现在收拾好行李却又留下的脚步中,表现在抓住车把手却最终又放开的手中……一个个细节的描绘,让弗朗西斯卡纠结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走,儿女怎么办?丈夫怎么办?他们将生活在被抛弃的阴影里,生活在别人闲言碎语里。留,又心有不甘,活了半辈子才遇到自己爱的人,难道以后就这样过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无尽的撕扯、分裂,一次又一次地衡量、比较,往前一步难,往后一步也难。这是命运给她的无法选择的选择题。

最终,弗朗西斯卡放弃了自己,选择了家人,把罗伯特和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放在了心底。无奈的选择,也是必须的选择。这是一种牺牲,应该说是伟大的。

看到这里,我有些感动,也有些伤感。我们可以说,这就是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矛盾,太多的艰难决择。弗朗西斯卡的选择不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而是抛给我们一个思考的题目,一个探讨的领域。人的内心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是复杂又柔软的所在,在这个世界里会发生各种冲突,如何取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都需要思考的。生活中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但谁又能说谁对谁错呢?也许根本没有对错之分。

艺术作品不是道德教育的承载体,不需要给谁指明方向,更不能强迫别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要引领我们多思考,多探讨,这样我们才可以走向更深入的心灵世界。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0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