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法治课件 >

法治课件(通用十四篇)

法治课件(通用十四篇)

【#范文大全# #法治课件(通用十四篇)#】根据您的需求我为您准备了以下信息:“法治课件”。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制作科学规范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这些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以实际为准!

法治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2、学习整理的两种方法,即五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

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哦!

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请学生说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别进行整理的?

二、模拟操作—“虚拟空间整理魔法”;

1、借助多媒体,呈现儿童的生活场景,包含客厅、卧;

2、分组随机给予场景图片,引导各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

三、趣味制作——“家务分配器”;

1、家务分配器的妙用;继续读绘本;

2、勤劳的小手动起来:制作“家务分配器”

法治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子女作为家庭成员要为家庭的幸福美满贡献一份力。

【能力与方法目标】

提高自理能力。

【知识目标】

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中一员的责任,学会自理,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为家庭尽责任,懂得不管年龄大小,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家庭责任,要有负责任的精神。

【难点】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三、教学方法

活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大头儿子做家务的片段,提问:你们在家也会像大头儿子一样做家务吗?

教师总结:大头儿子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大家要像他一样为自己的家庭出一份力。引入《我的家庭责任与贡献》。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我的家庭贡献

(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都帮家人做了哪些事情?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只有每个成员都对家庭做出贡献,我们的家庭生活才会更幸福。

(2)出示三幅图片,第一幅是照顾生病的爸爸,第二幅是照顾妹妹,第三幅是和爸爸一起打球,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发现家人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的事情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家人之间的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就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作为孩子,我们对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贡献,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能与家人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3)让学生从家庭任务袋中抽取任务,并说说会如何完成。

学生做完活动后教师总结:我们孩子是维系家庭成员亲情的纽带。运用创意为我们的家庭事务出主意,并尝试着将我们的妙计转化为行动,这也是我们作为孩子对家庭的贡献。

2.我也有责任

过渡语:家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有爸爸妈妈这样的大人,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在家庭中大人要尽的责任,我们年纪虽小,但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出示材料:赵晋豫7岁时,一场车祸使母亲瘫痪在床,成为植物人。两年后父亲也因照顾家庭心力交瘁而患病,失去了工作能力。为了让妈妈早日康复,这个身高不足1.6米的少年从小学二年级起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照顾妈妈,他给妈妈翻身揉搓擦洗,生怕久病卧床的母亲身体长脓疮,他每天陪妈妈说话,他每天坚持5点半起床,一坚持就是7年,烧水做饭,喂药喂饭,帮妈妈翻身按摩,照顾爸爸,每天都到很晚才能静下来安心学习。

小组讨论提问:如果晋豫不照顾爸爸妈妈,他们家庭会怎样?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总结:家庭责任的承担不能仅凭一时兴起,需要有负责人的精神,坚持负责到底!富有负责任的精神对自己带来的是成长,对家人带来的是温暖,对家庭带来的是自己的一份贡献。因为,有了为家庭负责的精神,我们就会处处为家庭着想,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认为家庭事务只是大人的事情。

环节三:巩固提高

制定自己的责任清单,并且小组内展示。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为孩子,我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贡献和责任。但愿我们都能以负责任的精神,坚持完成自己的家庭责任。

作业:将自己做好的责任清单张贴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提醒自己每天都能坚持完成。

五、板书设计

法治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青春*梦想》这个实践活动主题是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升华的一次尝试。本课两个主题:青春与梦想。主要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赞美青春、感受青春的美好,明白青春需要梦想,要努力实现梦想,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当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七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由于自我意识的强化,开始对人生进行一定的思索,大多心中有梦,但对梦想的认识是浅显的,不全面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困惑,遇到困难,因而缺乏长期的坚持,容易放弃。

三、教学理念

1、“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的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和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情感渗透,激情引趣。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青春美好,赞美青春,树立人生梦想,激发追求梦想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诗歌朗诵、演讲活动学生感受青春的美好,梦想的激情,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享实现梦想中的困惑,探讨如何解决困惑。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青春涵义的理解,认识到青春需要梦想,梦想的实现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树立青春梦想,努力实现梦想

难点: 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惑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搜集与青春有关的诗歌,准备朗诵。

2、准备一篇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3、搜集一个名人的青春故事。

4、课前调查: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之付出了哪些努力?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惑或困难是什么?

【课前热身】

播放音乐《青春修炼手册》,展示课题

【第一环节——青春礼赞】

活动一: 配乐诗朗诵

1、教师朗诵《青春的诗》

有没有一种美丽能够成为永恒? 没有人告诉我答案,只有天幕上划过的流星。

有没有一种回忆能够成为感动? 没有人告诉我答案,只有雨霁后七色的彩虹。

怎么能说,没有梦想的世界就不再美丽?你看那孩童天真的笑容。

怎么能说,没有灯光的夜晚就不再感动?你可知星星也是关爱的眼睛。

我们是青春 我们是夜空璀璨的星星 我们是不羁 我们是天边执着的飞鹰

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 对美的向往 没有什么能够左右我们 对青春的虔诚

青春最美的诗行 应该由我们 大声的朗诵

2、学生男女齐朗诵《青春》

(男)青春是蓝色的,像深远的晴空,像迷人的海洋。深远辽阔,富于幻想。

(女)青春是绿色的,像滴翠的青竹,像坦荡的草原。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男)青春是红色的,像燃烧的'火焰,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愿把光和温暖无私地奉献。

(女)青春是白色的,如云如月,白洁无瑕。 犹如一张白纸,如写的文字,爱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男)青春是无色的。像风变幻无穷,像雾绚丽迷人。放纵它,遗憾终生;驾驭它。

(女)青春是彩色的,拥有了它,便拥有了七彩人生

(合)青春是一首美丽的诗,是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真诚地把握住它,让青春之花绽放四季。

3、学生自由朗诵

过渡:有人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像只考拉,每天睡觉20个小时,吃2个小时,发呆2个小时,这才是美好的人生啊!!!这是青春吗?

活动二:我眼中的青春

学生畅谈:就你个人而言,你眼中的青春是什么样的?

活动三: 青春大派送

青春可以拥有很多,如才学、努力、拼搏、梦想……

在心形卡片上写下青春期待,派送给你的同学。

过渡:这是我们眼中的青春,那你想不想知道名人的青春是怎样的呢?请两位同学讲讲名人的青春故事。

【第二环节——青春需要梦想】

活动一 —— 名人的青春

老师展示名人的青春故事,感悟交流:从名人的青春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活动二——真心话 大冒险

过渡:青春需要梦想,然而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克服的困惑或困难。今天我们就发挥集体的智慧来一起面对。

活动三——合作解惑

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张学生的课前调查纸,合作讨论后对同学的困惑或困难给出一定的建议,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过渡:在梦想的实现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困难,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实现梦想。

【第三环节——努力实现梦想】

活动一 —— 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1、 学生演讲

2、 教师演讲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的学生早读时大声朗读,书声琅琅;上课时积极举手,自信自强;作业时独立完成,思维严密;下课时指点江山,神采飞扬。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有一颗快乐之心,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美好;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都有一颗上进之心,脚踏实地、努力向上、积极进取;都有一颗责任之心,努力学习、回报父母、报效祖国。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茁壮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大家的演讲中,我们感受到梦想的实现需要:知识、勤奋、态度、自信、坚持、自制、扬长避短、自强不息……

活动二——青春誓言

我以青春的名义起誓:即使成功远在天边,我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即使失败就在眼前,我也要坚守信念,挑战极限;我保证,为了父母的微笑,努力拼搏每一天;我保证,为了理想的实现,再苦再累我也无怨。青春无悔,你我共进!砥砺前行,梦想可期!

活动三——歌唱青春 放飞梦想

师生齐唱歌曲《我相信》

【结束语】青春万岁,梦想腾飞!

七、教学反思

七年级换了新教材,非常高兴自己能担任七年级的教学工作,感受新教材的变化。在开学初期,我积极报名申请市级公开课,就打算上新教材的内容。七年级的市级活动之前,陈老师让我从框题课和活动课中选一个上,本来是想着从没有上过活动课,觉得和传统的课堂相比会好玩一点,有趣一点,所以选择了一节活动课,谁知道做下来觉得真是一个挑战。

青春与梦想两个话题都很大,如何更好的把两者联系起来?如何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如何在活动中既让学生能动起来又让学生有所收获呢?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让人头疼。

后来陈老师指导,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以班会课的形式设计一个主题活动。受到这句话启发,我开始了新思路,网上大量查阅资料后构建了最初的框架“我眼中的青春——我的青春我的梦——我的梦想我奋斗”。在我们七年级公开课活动小组成员和陈老师的指导下,最终修改为“青春礼赞——青春需要梦想——努力实现梦想”三个环节。

最后课上下来自己觉得还是不错的,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紧凑、自然,活动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总体比较满意。当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整节课中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做的不够好,情感的激发不到位,课堂驾驭的功力还不够。语言不够精炼,比较啰嗦,也不够优美,从中可以看出自己的文学功底还要多多加强。口语化现象比较严重,“是吧”“对吧”经常出现,一定要改正。在评价学生方面,评语要更准确精当,选择合适时机,不一定要每个学生回答后都进行评价。

新教材,新变化,也要求我们要有新思路,新观念。每一个思品教师都应该勤于学习,加强研究,注重专业发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法治课件 篇4

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同时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编写依据是根据课标中“我的健康成长” 里的第3条“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是快乐、有趣的,应当把学习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来对待,同时能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通常要接触一些实物,我通过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并能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受。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2.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养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能愿意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能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获取快乐。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2.通过调查、交流活动过程中,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养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在交流活动过程中,能愿意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能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获取快乐。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

环节一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7分钟活动一(7分钟)

1.谈话导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体验到了学习中的很多快乐,然而学习的道路上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困难,战胜这些困难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板书课题:战胜困难更快乐

3.下面有几位同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你能帮助他们么?(出示图片)

4.师生共同交流。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遇到困难

摆正心态27分钟活动一(12分钟)

王栋与“拦路虎”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同学——王栋。看图,王栋在干什么?遇到什么问题?

师生交流。

2.在困难面前,王栋的心情是怎么样?他打算怎么办?

生:害怕、不想学

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当爸爸看到王栋遇到苦难时的害怕和退缩,他对王栋会说了些什么?王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出示教材12页图三)

师生共同交流。

4.(出示教材12页图四)大家看,王冬为什么这么开心?

学生回答。

5.王栋的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能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评价目标一、三)活动二(15分钟)

勇敢闯关

1.昨天我们班做了一个调查,请大家看调查结果。(出示图片)

2.当你遇到“拦路虎”时,会有什么心情?请大家完成教材13页中的实话实说。(学生做完进行同桌交流)

3.说一说碰到“拦路虎”时,哪种心态更有利于帮助我们战胜困难.

师生交流。

师总结:多思考、多想办法。

通过调查、交流活动过程中,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养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解决方法收获快乐

6分钟活动三(7分钟)

1.遇到“拦路虎”时,我们可以采用哪些办法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

2.师总结。战胜困难的格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能愿意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能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获取快乐。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战胜困难更快乐

想办法、坚持不懈、不放弃、有自信……

法治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懂得水和电的用处大、来之不易,我们应该节约水电资源。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节约水电资源的具体方法。

3.让学生懂得要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节约水电资源和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水娃娃》的录音。

学生:完成《水娃娃的旅程》调查表,收集节约水电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认识标志图

教师:同学们好,认识这个标志?还记得在哪里见到的吗?

教师:它又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出示课件)中国节水标志图,图中小水滴动态出现。

配录音:“我呀,一会在小溪里散步,一会在池塘里睡觉;一会在江河里奔跑,一会又在海洋里舞蹈。”

教师:就是这一滴一滴的水,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课件呈现《水娃娃》,板书课题:水)

教师:关于《水娃娃》,你们对它了解多少呢?(生小组交流)

2.对比认识

教师:如果这一大缸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那么这一小勺水就是地球上的淡水,而我们人类能用的水只有这可怜的一滴。

教师:看到这,你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水太少、太少,太宝贵……

3.交流水的作用大

(播放音频:《水娃娃》)

“大家好,我是水娃娃,我的本领可大了。如果没有我,地上就没有植物,没有动物,更不会有你们小朋友了,地上的万物离不开可都要靠我呢!”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水娃娃并不陌生,它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水有哪些作用,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看谁的发言更积极,谁的倾听最认真。

生交流。(浇花,解渴,洗衣服……)

教师:有了水,小朋友就不口渴了;有了水,花儿开得更鲜艳了……(生回答)

教师:看来我们的生活真是离不开水!

(出示课件,板书:作用大)

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嫩绿的小草;

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茂密的树林;

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美丽的蝴蝶……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水娃娃的旅途

1.滴水的水龙头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美赞,水娃娃应该很高兴,可它却在叹息。

(出示课件:滴水的水龙头)

“这一天我来到了校园里,水龙头,低着头,滴滴答答泪着流。问它哭什么,它却低头不开口。”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水龙头的心事吗?

教师:很多同学看见滴水的水龙头,会关紧,但也有些同学看了却视而不见,心里想:不就是那么小的一滴水吗?(生发表看法)

2.滴水实验

教师:水娃娃在旅途中来到一间教室,它请老师帮忙提前一节课将矿泉水瓶放到了教室,水龙头没有关紧,就这样滴答滴答,一滴一滴地流,一节课过去了,你们看,流了多少水?

学生:这个矿泉水瓶已经装满了。

教师:同学们和我来做道算术题。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节课漏掉一瓶水,一天就要漏掉一桶水。

教师:我们这个街道(社区)有100个水龙头,会漏掉多少水?1天乘100个等于100桶。一个月呢?100个乘30天等于3000桶水。这3000桶水汇在一起,能装满一个小型游泳池。

教师:生活中你做过浪费水的事情吗?(生沉思片刻回答)

教师:水娃娃在旅途中将我们的这些做法都记录了下来。

(课件呈现:节水标志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答)

教师:虽然我们生活的城市水资源相对比较充足,你还记得去年冬天全城停水的事吗?家家都在买水、找水。

3.缺水现象

教师:同学们,在我国的一些水贫瘠地区就是这样的。

(课件呈现:水娃娃的旅途镜头切换到“缺水的地区”)

故事内容: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淡水的国家,在我国一部分干旱地区,地都旱得裂开,因为缺水庄稼颗粒不收了。因为缺水,人们不得不用浑浊的水做饭。而他们洗脸也只是用水往脸上喷一喷,甚至是用舌头舔一舔,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缺水。还有那里的同学们,洗脸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他们从未想过痛痛快快地洗一个澡。即使是平时饮用的水,他们也要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去驮。课件中一位74岁的老婆婆,正坐在一口井边排队水回家做饭,大概还需要5个小时才能轮到她打水。

教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我们曾经以为水有很多很多,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你们知道吗?

(出示课件)

教师:我们的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可是大部分是咸水,是不能饮用的。

(实物演示)

教师:跟着水娃娃,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身边的水看起来很多,实际能用的却很少。

活动二:电宝宝比本领

1.断电(投影切换成断电模式)

教师:唉!这是怎么了,怎么断电了,它是在提醒我们什么吗?

(播放动画:电宝宝闪出来)

教师:我们还有一位朋友呢。

教师:没有了水,就没有美丽的生命。如果没有了电,又会怎样呢?

教师:瞧,刚才电宝宝就跟我们开了个玩笑。

2.比本领

(播放录音)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我,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家家户户都需要我。

教师:那么,你们知道电宝宝有哪些本领吗?

学生:电灯能让夜晚明亮,冰箱冷藏食物、电脑电视、火箭发射等)

(教师补充介绍“电宝宝本领大”视频。)

教师:听了电宝宝的介绍,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答)

教师:那就让我们看看生活中常用的一度电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一度电可以让冰箱运转一天,一度电可以……

教师小结:真是积少成多,滴水成河呀!别小看这一度电,加起来可不少。看看我们的大调查。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三:节约水电好方法

1.生活大调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过同学们调查人们浪费电的现象,你们有哪些收获?

浪费电的现象调查表

地点现象浪费量

教师:能讲讲你们调查的事例吗?(生:开着电视玩手机,不热的时候也开空调,爸爸单位的电脑一直开着……)

教师:你们知道电是怎么产生的吗?

(生答)

教师:除了这些,还有核能发电。

教师:我们生活中的用电大部分是靠煤来发电,大约一斤煤才能发一度电。

2.行为指导

教师:电宝宝和水娃娃一样,都非常宝贵。

教师:在学校、在家里,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节约水电呢?

情景一:这里有一盆水,要冲马桶、拖地、洗菜,怎样洗最节约?

情景二:晚上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上亮起了五彩的灯光,让学校更漂亮,可是每晚要浪费好多电,你有好办法吗?

(生讨论)

教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知道了这么多节约水电的方法。

教师:你们知道吗,全世界许多城市曾发起过“停电一小时”活动。

教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来制订一份“节约水电公约”吧!

(出示课件)

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制订这份公约,并写下来。

教师:把你们组的公约读出来吧!(学生读完粘贴)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制订的公约贴在教室里,让它成为我们教室中最美最亮的一角!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共同遵守公约,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从今天开始,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一个月后小组为单位统计家中的水电费。比较这个月和上个月,计算节省了多少水电。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懂得了水电的作用之大,知道了水电资源很宝贵,今后我们更加去珍惜它。

(补充板书:珍惜——资源 )

(在珍惜资源的中间绘制四朵花瓣形状,贴上水娃娃和电宝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纸和米的来历,知道节约用纸和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2.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培养节约用纸、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去关注环境和资源,树立起绿色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纸和米的来历,认识到节约用纸、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养成节约用纸、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

教师:制作动画视频“纸的来历”,水稻种植过程动画,中国节能认证图标。

学生:调查人们浪费纸和粮食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谈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老师在地上捡到的一个小纸球,它全身缩成一团,正在伤心地哭呢!你们听。

(播放录音)

教师:你们想想纸娃娃为什么会哭呢?聪明的你来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言)

2.揭题

教师:你们可真是纸娃娃的知心朋友。小小纸娃娃,它的用处可大了!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珍惜资源》。

(板书课题:纸)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一张纸的来历

1.认识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纸。

教师:如果我把这张纸送给你,你能用它做些什么呢?(生:画画、写作业、做手工……)

2.作用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纸?

学生出示自带的纸制品,全班交流纸制品的作用。

(课件展示:纸杯、纸袋、台历、人民币……)

教师:在学习中,购物用到的包装纸可谓是丰富多彩,(出示图标)好多纸制品上印有这样的标识,知道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吗?

(生答)

教师:平时你的家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纸袋可以重复用。

教师:从你们的交流中我听出了,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色彩,我们天天都离不开它。

3.来历

教师:你们对纸在生活中得应用了解的可真不少,那你们知道纸是怎样被制造生产出来的吗?为了清楚地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有请纸娃娃来讲述。

(播放课件 “纸的来历” )

教师:听完了这么复杂的造纸工序,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想到制造纸娃娃的妈妈是大树。

学生:我想到一张纸需要好多人的劳动。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造纸工人需要付出很多的劳动和汗水才有能制成我们写字用的纸。

活动二:珍惜每一张纸

1.小调查

教师:小小的一张纸真是来之不易,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纸。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份“平均每人一天大约用了几张纸”的调查表,完成了吗?

教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投影展示)

教师:你们看,这位小朋友一天的用纸量。让我们也像他一样,算一算,自己一天用了多少张纸?(出示表格,计算自己、全班、全校同学一天的用纸量)

教师:我们刚刚统计了全班40位同学的用纸量,每人平均一天用5张纸,大约得用200张。那全校50个班,20xx位同学一天要用多少张纸呢?20xx×5=10000张。

学生惊讶。

教师:刚才有位同学提到过,纸是用大树做成的。我们每天用这么多的纸,要砍多少棵大树呀?

(课件补充资料:制造4000张纸,大约需要一棵长了20年的大树)

教师:同学们经过调查,还知道造纸会消耗大量的水,排出的脏水,会污染河流,破坏环境。

2.节约行动

教师: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张纸,那么全区、全省、全国节省下来的纸张就可以留住一片森林。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节约用纸,少砍树。

(播放课件:大树哭了)

教师:看到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包装礼盒,大树爷爷为什么哭了呢?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大树爷爷的一段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制造20xx—3000个包装礼盒就要牺牲我们一棵大树,每当逢年过节,不知要有多少棵大树为此而被砍掉,呜呜呜……我越想越伤心,同学们,快快想办法救救我们吧。”

学生:我们可以一纸多用、节约用、回收纸……

(板书课题:节约每一张纸)

3.废纸回收小分队

教师:从你们的办法中,我明白了你们要提倡一纸多用,或者尽量少用。

教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废旧纸张也可以再次被巧妙利用,用先进的科技方法来研究新材料的循环纸。。

教师:瞧,这是我们班同学用牛奶盒制作的作品——“绿色家园”,多美啊!你们也可以利用家里的废旧纸品来创作,打扮我们的教室。也可以留心将他人随手丢掉的纸送回到可回收的垃圾桶。

活动三:一粒米从哪里来

(播放课件)听音乐,背景是田间劳作的人们在唱歌。

教师: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我们一起到田野里走走吧。

教师:同学们,你们明亮的小眼睛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答)

教师:看到这,我想起了每天餐桌上的米饭,你们知道这小小的一粒米是从哪里来的吗?(生思考)

教师:让我们以对唱的形式表演儿歌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金灿灿的稻谷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教师:“一粒米”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常,但是,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它。

(课件展示:水稻种植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一粒米的诞生要经过哪些生产过程?(生汇报)

教师生梳理:播种——插秧——施肥、浇水、除草——收割——脱粒——运输——碾米。

教师小结:一粒米,一滴汗,每当吃饭时我们必当思“米”来之不易。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四:粒粒皆辛苦

1.剥稻谷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剥一剥稻谷”的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亲手剥,看哪个小组最先将这一盘稻谷剥完。

(生谈感受)

教师:每当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时就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说到珍惜粮食,你们最先想到了哪首古诗?

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话节粮

教师:可是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粮食多得都吃不完,浪费点没关系”。你们怎么看?

(课件播放公益广告:小朋友点了满满一桌子菜,吃不完就离开了。)

教师:在生活中,像这样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你遇到过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谈自己看法和做法)

生:吃多少,盛多少……

生:积极参加“光盘行动”。

(课件呈现:中国节能认证图标)

教师:节约粮食就应该对“浪费”行为勇敢地说“不”!

教师小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要求:“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一粒米、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请珍惜我们的有限资源。

(在珍惜资源的中间,四朵花瓣中贴上米和纸)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小一张纸、一粒米得来不容易。 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珍惜资源”行动组吧(课件)。

1.把班级中节约用纸的金点子向你周围的人积极宣传。

2.搜集珍惜粮食的名言名句。

3.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我们节约的好习惯。

法治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新学期的变化。

2、学习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形成积极的自我期待。

3、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醒、督促自己的行为。

教学准备

(课程资源开发)

教师:图画纸

学生:彩笔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醒督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分组寻找新变化——发现

新学期开始了,你发现学校班级生活中哪儿有了新的变化?

1、学生自由组合,观察教室、校园、师生、书籍等各方面的变化。

2、组织“我的发现”汇报会,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二、谈谈自己的打算——畅想

新学期,每个同学都怀着美好的愿望。你有什么打算呢?

1、我想学习成绩比上学期更好。

2、我想这学期一次也不迟到。

3、我想学会打乒乓球。

4、我想在教室栽盆花。

5、我想长的更高一点,力气再大一点。

6、我想有更多的好朋友。

新学期开始了,你准备好了吗?

画一画,写一写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打算改正的坏习惯等。

三、帮自己实现愿望的方法——自我提示

问题1:寒假里天天睡懒觉,现在早上还醒不了,今天又迟到了。

问题2:上课时我老想着玩电子游戏,老师讲什么都没听见。

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1、讨论:怎样自我提示、督促自己实现愿望?

2、自己设计各种方法,如每周表现记录表、提示牌等。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

四、进步展示台——表现

1、全班同学共同设计“我的愿望”的墙报。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愿望贴在墙报上展示出来,大家互相督促,发现并记录自己喝其他同学的进步。

2、发现自己周围的变化。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醒监督自己的行为。

五、班级公约

我们想让我们班级变得更好!

1、 教室干干净净。

2、 全班同学团结友爱。

3、 上课纪律好。

4、 排队快、静、齐。

5、 爱护桌椅板凳。

班集体的进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啊!

法治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一节总结性活动课,旨在通过创意自己的环保小搭档,从小处着眼,细处入手,帮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绿色生活的观念与行为。这节课分成两部分:环保有搭档和展示我的环保搭档。环保有搭档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白环保可以有搭档,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找到自己的环保搭档并多加利用,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展示我的环保搭档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展示自己的环保小搭档,让学生明白节能产品、绿色用品等是我们的环保搭档,从而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落实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环保的意义,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2、了解身边的环保小搭档,能够从自身做起,争做环保小卫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唤起学生关注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养成绿色环保的习惯。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环保现象,找到自己的环保搭档,并加深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课件、环保物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它就是我们的地球。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两组图片。大家要边看边思考,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看完图片了,你喜欢哪一组图片,为什么?

2、教师继续问: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过渡:地球需要我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我的环保小搭档》。(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共鸣。让学生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环保有搭档

1.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的两幅图。

2.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事环保呢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自己的理解。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理解真不错!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需要爱护她,地球才会更加美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环保呢

学生1:以节约用水为荣,用完水后随手关上水龙头,一滴也不浪费。

学生2: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学生3: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学生4:不乱丢弃废旧电池,废塑料:分类投放垃圾、变废为宝。

学生5:植树道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棵树木。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每个人都是环保小天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4.教师启发: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如果能有小帮手、小搭档来帮助我们,事情就会容易的多。那么环保能不能有小搭档呢 (板书环保有搭档)

一次性纸杯和小水壶谁才是环保小搭档?一次性纸杯不耐用,而且很浪费。所以我们可以用小水壶来喝水。因为小水壶可以反复用,所以小水壶和我是小环保搭档。

活动二:我的环保搭档

1.小组合作学习,看书49页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①有哪些环保搭档?②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1:我和妈妈去买菜,我们拿着菜篮子,不用塑料袋那么菜篮子和我就是环保小搭档。

学生2:我的爷爷每天骑着自行车,从不开车、坐出租车,那么自行车和爷爷就是环保小搭档。

学生3:我家洗菜的水没有扔掉被用来冲厕所和浇花.那么洗菜水和我就是环保小搭档。

教师小结: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环保搭档了吗 原来环保搭档可以是一件物品,也可以是一种行为。例如:一水多用,随手关灯,少用空调,自备餐具,购买环保产品,将垃圾分类,不乱丢垃圾,低碳出行,爱护公物,不伤害花草树木等等,各种环保搭档有的能绿化环境,有的能节约资源。同学们真棒!

2.观看视频,想一想:视频中的环保搭档都是谁呀?为什么说它是环保搭档?

3.除了这些环保搭档,你的家里还有哪些环保搭档呢?你的家人们他们的环保搭档又是谁呢?出示填空题。

4.生联系实际思考,完成填空题。

(三)谈收获,师总结。同学们的真棒!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环保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我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能找到更多的环保搭档,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拓展

1.环保小知识。

2.环保已纳入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六、布置课后作业。

同学们,环保搭档不但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现有的物品,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我们可以把平时生活中废旧的材料收集起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来制作环保搭档。课后,请同学们用旧画报做个笔帽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吧。

七、板书设计

我的环保小搭档

环保有搭档

我的环保小搭档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我通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结合道法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案。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强化环保行为,争做环保小卫士。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孩子强烈的共鸣,增强了学习兴趣,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怎样做到环保。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寻找环保小搭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这一环节把以学生为本落到了实处,突出了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亲身参与活动中感悟如何环保,强化环保意识,培养环保的好习惯。各组汇报找到的环保小搭档,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更能深化环保的行动。通过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法治课件 篇8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那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含义,初步体味了文化的魅力,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对以后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准确,增强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能够领会文化已成为各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国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学生列举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对这些文化活动的分析研究,让学生课后收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学生掌握分析材料、综合比较、实践参与、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2)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及依据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确立依据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才能掌握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且这也是使学生以后更好地理解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2、教学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确立依据:首先是这里会涉及到书上没有介绍到的而且有较难理解的几个新概念,即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而且在现在非常开放、信息化的时代,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多种多样,学生是这一交流中比较活跃的主体,让学生很容易忽视文化渗透,文化侵略这个问题。再次,我们通常将中和国力竞争都偏重于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很难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而且这一般也很难与我们普通民众学生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导致人们也一直较忽视它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要讲清楚这两问题,是学生信服所讲道理将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1、本课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讲完这里的内容,因为,根据整个教学进程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特征,一个课时下来学生还是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的。

2、在本课中,我将拟用两个教具,资料卡片和视频资料,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教学能达到更好效果。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学习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高一学生要强一点,因为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和适应高中知识的方法,所以教起来还是能够比较顺利的,不需要太多的担心。但是,出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急功近利,没有耐心,不能持久的听一节课,容易注意力涣散,效果不是很佳。所以我在教授新课时须得耐心,不能急躁。

三、说教法及依据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举例说明法: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举例来论证所学知识,既增添了趣味性,又是学生更易理解掌握知识。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学法及依据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而且教学还是“育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新课导入(3—5分钟)

首先复习旧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近几年我们国家举行的大型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来引出本课要讲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课(30--35分钟)

1、讲授重点:即就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我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上的活动探究,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活动,对对其进行归类为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从而导出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然后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资料,举例说明,综合探究,得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因此,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自主提问,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不同影响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2、讲授和突破难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个关于20__年第七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资讯视频,给出一些与要讲知识有关的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疲惫神经,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发展,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得出将要讲的知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而且日益显著。由于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会引导学生积极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充分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明白文化与经济的精密联系,要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以使更好的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让学生清楚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多大,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意识。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先让学生列举出一些他们所知道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教师再来补充。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然后通过举些当前的时事政治,及当下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说明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点上,同时能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努力学好知识,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布置(5—10分钟)

1、课堂小结:通过简单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深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2、作业布置:通过不值一两个思考题给学生课后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能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已经在说教学过程中写好了,如黑板所示。这种大纲式的板书清晰明了,使学生能更加明白本框知识的结构思路及联系,更易于学生消化知识。

七、说教后反思

该堂课总体上讲得还行,把知识讲得较清楚,而且帮学生补充了较多知识点。同时突出了重难点,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本课知识。但是上课所举事例较多缺乏趣味性,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缺乏激情,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所以,以后要多收集些比较有趣味性的事例和材料,促进教学发展。

法治课件 篇9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设计是试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试讲离不开一篇好的教学设计,然而,在实际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对教学设计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教学设计到底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因此,今天中公教育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凝聚法治共识》这一框题的教学设计,希望对考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能力目标】

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知识目标】

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政府依法行政。

【难点】

厉行法治。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展示材料,思考问题。

政务专递,免费寄递。走进东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每台电脑显眼处都有温馨提醒,办事市民可享免费政务专递便民服务。2018年1月2日起广东省东莞东城政务服务中心推出政务专递便民服务,实行办理结果包邮服务,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想一想: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正是因为政府的存在,保证法律的执行,我们的社会才能如此有秩序,当然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不仅需要政府,还需要人民,这就要求我们要共同凝聚法治共识,共建和谐社会。顺势导入今天的新课《凝聚法治共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法治政府

活动一:生活奥秘

材料一: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令人欢欣鼓舞。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先后推出了12306网站、手机AA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购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2018年春运40天,铁路部门预计发送旅客3.9亿人次。

材料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于2014年7月30日正式发布。意见规定,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9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学生思考: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铁,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活动二:时政解析

材料三: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征程。

思考: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共同总结:(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厉行法治

活动三:小组讨论

材料四: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环节三:巩固提高

材料呈现:

2018年春节前,《关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的通知》印发,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春节前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将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同时,多个地区针对春节赌博违法犯罪的专项打击行动也已经展开。

思考:这一通知提出的要求反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讨论

师生明确:在我国目前仍存在一些难以根除的恶势力,为了保护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我国一直致力于此,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和厉行法治的内容。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共同努力建设法治国家。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搜集自己身边相关厉行法治的事例,下节课我们来探讨。

五、板书设计

法治课件 篇1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2)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3)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

(1)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2)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4)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2)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3)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4)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

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二、课堂探究活动一:

1、教师提问:

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3、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督政府的意义,

三、课堂探究活动二:

1、教师提问:这些官怎么就成了贪官了呢?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贪官语录。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思想根源,二是制度根源。

教师提问:你认为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哪方面的完善能更直接有效的减少“贪官”?

学生自由回答。

结论二:怎样监督政府

3、教师点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展示相关图片。

四、课堂探究活动三:

1、讨论:公民的监督和政府自身的监督哪个更有效?

2、学生自由发言

播放视频:焦点访谈《督查到底,追责到人》了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结论三: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3、教师总结:两者相结合才最有效。

4、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7页图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5、练习:几种监督方式的区分

教师:政府也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公开办事制度,这就是阳光工程。就你最关心的问题,打市长热线询问

板书设计

权利的行使,大家共同监督

法治课件 篇11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xx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四个单元的主题教育依次分别是:个人成长、地球环境、世界文化和全球发展。第一单元从个人成长主题出发,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学会思考过去的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第二单元从地球环境主题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

“举手之劳做环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第三单元从世界文化主题出发,使学生了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四单元从全球发展主题出发,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共识,达成共通,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学生们认识我们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人人努力为之奉献力量。世界是多边的不是单边的,只有热爱和平,用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文明,才是地球家园上每一个成员共同的责任。

三、教学目的:

1.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3.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4.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自已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6.养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历史的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系,能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7.初步感知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对人们的重要性,争做环保小卫士。

8.知道科学技术与运用是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的。

9.通过收集中国在联合国的声音和声影,整理中国参加联合国活动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10.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

1.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

2.懂得宽容的意义,学会如何宽容。

3.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

4.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5.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知道如何预防自然灾害。

6.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7.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8.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白科技改变世界,科技让梦想成真。

9.知道国际组织的分类及重要作用,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构成和作用,明白中国与国际组织的相互交流、支持作用。

10.知道战争带来的伤害,明白和平是世界潮流;知道中国为推动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

五、教学措施: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

20xx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尊重,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2.认识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学会尊重自己,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

3.在体验的过程中,养成学会尊重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教学难点: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认识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学会尊重自己,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

教学准备:提前收集一个中国的科学家或有贡献人的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科学家故事分享引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科学家的故事,并推选1名讲得好的同学准备全班分享。

2.每组愿意分享的同学在全班分享。

3.师引导,这些科学家为我们的国家、社会做不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值得我们尊重。

4.揭示课题:1.学会尊重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一)找一找,说一说,想一想

1.找一找,除了我们刚才分享的为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值得尊重,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尊重?

(1)学生交流,身边那些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2)全班交流。

如:成绩好的同学值得我们尊重,为了我们的学习日夜操劳的老师值得我们尊重,食堂阿姨为我们提供可口的饭菜也值得我们尊重,就连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尊重。

(3)师小结:

谈到尊重,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而忽视了身边默默无闻的人。其实在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也值得我们尊重。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人默默无闻的人值得你尊重,为什么?

(1)了解周阿姨的故事。

在街口开了十几年杂货店的周阿姨值得尊重。因为周阿姨这么多年为街坊领居提供便利,她值得我们尊重。周阿姨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脚踏实地工作,她也值得我们尊重。

(2)在你的身边还有周阿姨这样的值得尊重的普通人吗?我们一起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3)师小结: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就,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3.想一想: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哪些变化?

(1)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师小结:

是啊,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美好,我们的社会将更和谐。

(二)学宪法

1.学习宪法关于尊重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师小结: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人平等,都应得到尊重,我们也要学会尊重他人。

活动二:尊重自己

(一)找优点

1.找一找,你身上有哪些优点?

2.想一想,你尊重你自己吗?

(二)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尊重自己

1.走进刘菲

刘菲总认为自己没什么优点。无论外表、学习还是能力,她都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刘菲认为没有同学喜欢自己,因此也不主动参加班级活动。在学习上,对菲极不认真。作业经常少做,老师找她谈话,她小声嘀咕:“学那么好也没什么用,反正过几年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了。”表姐考上了大学,刘菲有些羡慕,却还是在心里说:“我脑子笨,这种好事可轮不到我头上。我才不做白日梦……

2.思考:刘菲是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你觉得刘菲是一个事重自己的人吗?为什么?

3.说一说:如果你是刘菲的同学,你想开导刘菲,你会对她说些什么?把你想对她说的话写下来。

4.师小结是啊,人生的舞台中,没有人天生高贵,也没有人生来平庸,每个人都是人生的主角,你有你的辉煌,我也有我的亮点。尊重自己才能吸引别人,尊重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三)尊重自己的表现

1.交流:尊重自己,除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以外,还有哪些表现?

2.师小结:

尊重自己还表现为堆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估守自己的承诺。

(四)尊重需要适度维护

1.了解形象受损的事。

(1)学生自主学习第5页,了解有损自尊的事。

(2)思考:这些行为仅仅使我们颜面扫地,形象受损吗?享重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3)学生交流汇报。

2.“好脾气”先生的烦恼。

(1)学生自主阅读“好脾气”先生的烦恼。

“好脾气”先生是个性王国里公认的好好先生,他永远满脸笑容。对谁都和和气气。

一天,“急性子”大妈在公交车站嫌“好脾气”先生动作大慢,一边说着“让开!真碍事!”一边用力把他推开,抢着挤上公交车。“好脾气”免生的领带都被挤歪了。他却只是皱皱眉头,什么话也没说。

还有一次。“坏脾气”小子在公园的墙上乱涂乱画,“好脾气”先生就说了句“不能这样做”。“坏牌气"小子就恶狠狠地说:“老家伙,一边去!”“好脾气”先生谷摇摇头。叹着气走开了。

老朋友“讲道理”先生知道了以后,皱着眉头说:“这些人真不像话!怎么可以随意侮辱别人?”他拍拍“好牌气”先生的肩膀说:“你这样没有原则地一团和气也是不对的,这是不尊重自己。

(2)“讲道理”先生说“好脾气”先生的做法是不尊重自己。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具体的理由。

(3)如果“好脾气”先生总是这样做,你觉得以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4)面时“好牌气”先生的为难情绪。你能给他一些建议吗?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再全班交流。

(5)师小结尊重自己,并不意味排斥他人给予你的正确的建议。如果为了维护形象而无原则无底线,那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好脾气”先生的做法就是无原则、无底线,他在面对别人的坏脾气时,可以指出对方的错误、要求对方道歉,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

3.“尊重自己”与“过度维护自己”

(1)下面哪些行为属于“尊重自己”,哪些属于“过度维护自己”?说说你的理由。

①张明听不得批评,每次别人提点意见。他都要找很多理由为自己辨护。

②王凯给赵明起了一个很难听的外号。赵明一听就火了。要求王凯向他道歉。

③黄晓璐一向以自己的舞蹈才艺为荣。有一天。好朋友方方说张红跳舞比她还要好。黄晓璐很生气,觉得伤自尊了,两个星期都没理方方。

④老师找杨丽谈话。说她最近上课思想开小差。学习退步。听了老师的话。杨丽既难过又惭愧。

⑤吴选特别喜欢下棋。每次赢了棋就兴高采烈。输了棋就生气发火。班上谁都不愿意和他下棋。

(2)过度维护自己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你觉得怎样才能避免不顾客观现实、过度维护自己的行为出现?

(3)维护自己应适度

不过分敏感,保持情绪平稳。

客观评价自己。既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能认识到别人可能比自己更优秀。

理性对待他人意见。分析问题时对事不对人。

(4)师小结尊重自己。并不意味着拒绝批评。尊重自己与接受别人的批评是不矛盾的。如果过于爱面子。输不起、说不得,就是过度维护自己。过度维护自己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让自己没有朋友,甚至使自己孤立等。

三、拓展:尊重自己的名言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四、师总结:

同学们,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起点。尊重自己,需要尊重自己,要适度维护,它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另一种方式。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懂得尊重自己,从而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板书设计

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

法治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读儿歌,激发孩子喜欢冬天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在冬天里怎么样做好保养。

3、在冬天里学会基本的卫生健康习惯。

4、学会在冬天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冬天到了,你们喜欢冬天吗?都喜欢冬天的什么,谁能说一说。

2、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健健康康地度过一个冬天呢?

3、出示课题,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冬天不怕冷

1、首先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看看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过冬天的。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顺。

3、师范读,生跟读后自由朗读。

4、那么大家来说一说,他们是怎么过冬天的呢?

5、同学们,冬天美不美,大家喜不喜欢呢?那么这么寒冷的冬天你们怕不怕冷呢,大家又是怎么样克服寒冷的呢?

6、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巡视聆听。

三、冬天的保健

1、同学们,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一到了冬天就有好多小朋友感冒生病了,那就没法快乐的跟冬天玩耍了呀。那谁能说一说在冬天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好保健呢?

2、学生看图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3、除了书上说的几种方式你还知道什么样的保健方式呢?

4、师总结。

四、快快好起来

1、同学们,在冬天生了病,应该怎样才能快快地好起来呢?

2、那么在冬天我们会遇到哪些常见的伤痛呢?

3、生看图说一说,师生互相交流。

4、除了书上说的你们还知道哪些呢,谁来说一说?

5、师总结,教给还在在冬天遇到常见的病症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五、冬天有温暖。

1、视频导入,看人们抗击风雪,互相帮助的视频。

2、同学们,看了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3、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有人遇到困难吗,我们应该怎么样帮助他们?

4、看图,加强巩固,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师生活动的结果,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法治课件 篇13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与法治《我们的班规我们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尝试自己定班规,体会班规是建立在班级需要的基础上。

结合定班规的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尝试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执教者

张伟

教学过程及环节

备注

一、激趣导入。

1.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要遵守的规则?

2.这些规则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3.小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为了规范我们的`言行,让我们班集体越来越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小医生,诊断班级病情,并对症开方制定我们的班规。

二、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班的图书角吧!

1.你发现图书角里有什么问题存在吗?书越来越少,书弄脏弄坏,我想看的书被别人拿走了……

2.小结;这么多的问题,你们想怎么解决呢?

3.学生交流。

4.小结;是呀,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可是当我们的需要和别人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就要互相协商,制定出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

5.为了方便同学们借书,我们来制定图书管理规则。

6.学生讨论交流。

7.小结学生的交流,并写出学生说的图书管理规则。

三、规则大家定。

1.从制定图书管理规则中,你知道规则该如何制定吗?

2.小结补充;规则要大家协商,要简单明白,切实可行,这样才便于大家遵守。

3.除了图书规则外,你觉得我们班还有哪些地方要定规则呢?请你们当一回小医生为我们班诊断一下。

4.学生交流。(上课,发言,课间,乱扔.........)

5.同学们的诊断很准确,很会发现问题,那我们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6.既然同学们同意定规则,那我请同学们继续做小医生,对症开方。

7.分组讨论,制定班规。

8.小组代表介绍制定的班规。评选最好的作为我们的班规。

法治课件 篇14

一堂好课,必须学会好好去设计,这就如我们要建一幢美丽的建筑,我们必须要做好图纸的设计,这是第一步。没有高端的设计,想要有一堂好课,几乎不可能。接下来,就我所阅读的教案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教学设计不完整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完整的教学设计应包含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教什么的问题。

从这些教案结构来看,教学设计都不完整,大部分都缺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甚至还有的教案没有教学目标。从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案出自于网络,部分教师依赖网络上的教学设计,没有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与问题设计,没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教学设计不规范,是我们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常犯的错误。在参加这次培训前,这样系统完整的教学设计我从没有做过,以前的教学设计都是参照已有的教案完成,缺乏主观思想,也没有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

二、目标设置欠准确

部分教案目标没有细化到课时目标,在教案中有所呈现,但呈现的形式不够合理和科学性。

有的教学目标依然沿用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训学习后,我们都知道,这种目标的分条设定,割裂了教学的延续性和统一性,是不科学的,例如,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朋友 新伙伴》:1.情感与态度:进一步熟悉老师和同学,表现对老师和同学的喜爱。2.行为与习惯:养成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3.知识与技能: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4.过程与方法:尝试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探究,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

有的教学目标没有细化到课时目标,每一个课时的目标,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于大单元视角、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目标不需要多,但能体现层级思维,逐步推进。

三、环节设计缺乏逻辑

有些导入的设置不知所云,目标指向不明确,前后环节没有逻辑。有效的教学逻辑应当使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感,并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互动与对话。教学过程选择的行为与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方向,将教学内容简洁地、有条不紊地体现层次、步骤、结构,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四、板书设计太随意

黑板是各个学科通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它的存在是为了弥补讲授的不足,相当于是“微型教案”,板书的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这些教案大部分没有板书设计,没有重视板书。只有其中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自己会整理》这篇教案的板书设计比较科学,简练地、系统地体现了教学内容,体现思维的层级、递进。

五、反思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些教案中存在的问题是平时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常犯的。作为一名教师,撰写教案是最基本的能力,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首先,态度很重要。热爱教育,认真备课,不随意,要在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上下功夫。其次,认真研读课标。教案设计差强人意,究其原因,还是不熟悉学科课程目标,没有指导思想。再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常学常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丰富知识储备,更新教育理念,才能让自己走在学科教学的前沿。最后,做到日常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每次上课后反思自己教学设计,哪些地方有效,哪些地方有疑惑,形成文字,促进思考和学习。

金沙教育研究院 罗钊雪

20xx年8月11日

精选阅读

民法学课件十四篇


教师会把主要教学内容从课本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不能草率地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理论补充的强大工具,如何能快速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课件呢?我为了达到最佳的口感制作出了这份“民法学课件”,见到您非常高兴。我们希望这里的内容能够吸引您的阅读兴趣并收藏!

民法学课件 篇1

民法学课件主题范文:《民事主体及其权利义务》

一、民事主体的概念与分类

民法学中所谓“民事主体”,是指有能力拥有权利、承担义务,从而独立行使或履行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总称。根据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民事主体可分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人的本质及其特征,具有能力行为能力和名义能力。自然人作为一种法律主体,能够独立地享有在民法上所规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名义能力方面,自然人又分为具有完全名义能力和限制名义能力的人。

法人则是指通过法律规定而在法律上成为独立法律主体的组织形式。法人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只可以通过法人去进行。

其他组织主要指非法人的,如合伙企业、社会团体等。这些组织与自然人和法人相比,其权利和义务相对比较复杂,但总体上都属于民事主体。

二、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及种类

权利指民事主体的一种法律地位,是独立行使自己意志的能力和选择的自由。权利具有主体性和物权性,主体性是指权利的享有者是民事主体;物权性是指权利必须对象化为一定的物质或权益才能产生作用。

义务指民事主体的一种法律责任,是一种与权利相对应的责任,同样也具有主体性和物质性两个方面。义务的履行需要有指定人、指定行为和指定时间或地点等必备事件组成。

权利分为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绝对权利是指权利的享有者注定是全部社会成员,即所有人都不得侵犯或限制;相对权利则是指权利具有一定的对象、间接限制或特定限定的。另外,权利还可根据其具体的法定基础分为法定权利和约定权利。

义务可分为主观义务和客观义务两种,主观义务是指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应当履行的某项行为义务;而客观义务则是指在法律上属于一种不可侵犯的权利制度,不得侵犯或触犯。

三、民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之间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当有权利时必然伴随着义务的存在,有义务时也一定伴随着相应权利的赋予。

权利和义务之间还具有同步性和相对性两个方面的特点。同步性是指权利和义务在时间上的同时性,当主体享有权利时,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相对性则是指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对性,一方的权利必然对应着另一方的义务。

同时,在民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中,还应当注意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重点,实现价值平衡和利益平衡等原则的满足。此外,还应当注意权利的排它性和重叠性,以及义务的单科性和连带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民法学中的民事主体及其权利义务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对于搭建现代法制框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应当注重,更好地理解、应用民法学基本原理、理论和实践,以创造更加优良、和谐的社会环境。

民法学课件 篇2

题目:当代中国的婚姻法律制度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制度之一,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婚姻法律制度已经跟随社会进步做出了诸多改变。本文将从婚姻法律制度的现状、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婚姻法律制度的现状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婚姻法律制度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组成。其中,《婚姻法》是婚姻法律制度的基础,精神上强调平等、自愿、互爱、互敬、共同承担责任,法律上则主要规定了双方订立婚姻关系的法律手续和各种权利义务等内容,涉及离婚、抚养、赡养、财产分配等方面。而《民法典》则扩大了《婚姻法》的法律保护范围,完善了一些缺陷,增加了新的规定,使婚姻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在实践中,《婚姻法》和《民法典》的实施情况得到了普遍认可。《婚姻法》对于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保护被虐待、遗弃等弱势群体的权益,增强了婚姻关系的维护力度,在民事诉讼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民法典》则升华了婚姻法律制度的理念,将婚姻权利提高到“人格权”的范畴,更加强调保护被侵害者的权利,注重婚姻制度的承认和保护。

二、婚姻法律制度的历程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婚姻法律制度也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进步。

1、1950-1979年:初建立阶段

1949年以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消了旧中国的封建家族和婚姻制度,实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婚姻制度。自此,婚姻法律制度开始逐渐建立,1950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婚姻制度的主导地位,这也为后来的婚姻法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2、1980年代:逐步完善

1981年,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出台,涉及婚姻和家庭的各个方面,其中渐进立法、改革离婚制度、强化对妇女和儿童的保护等,奠定了法律基础并保障了家庭和谐。此后,婚姻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婚姻法、继承法、民法、刑法等法律体系其中已形成。

3、21世纪:努力完善现代婚姻法律制度

在新世纪的今天,中国婚姻法律制度已经进入到了更深入的阶段,尤其在《民法典》颁布实施之后,原有法律规定得到了更加严谨的完善。同时,婚姻制度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创新,如从传统男权思想转向实践上的平等权利,从早先倾重纠察家庭管理到国家跨部门、多方面协同监管。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的婚姻法律制度存在不少问题,如国内外婚姻不明确的认证;涉外婚姻的资产管理和解决婚姻矛盾的问题等。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完善婚姻法律制度:

1、认证制度的完善

完善婚姻认证制度,使婚姻内容更加清晰、完整、透明,防止出现婚姻不明确情况。

2、提高资产管理的精度

对于涉外婚姻,应该提高资产管理的精度,明确双方财产归属,避免因涉外婚姻维权更加复杂。

3、加强对涉外婚姻的协调

加强跨部门的协调,配合解决涉外婚姻中的争议,消除因涉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无效程序。

4、严格离婚法律程序

加强离婚法律程序的严格性,保障婚姻关系的维护,减少因离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法律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这凝聚了全社会对家庭、对婚姻、对社会的共识。今天的婚姻法律制度已经在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实践创新中得到了一系列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应该继续致力于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婚姻家庭的和谐平稳。

民法学课件 篇3

主题:民法基本原则――契约自由

民法的契约自由原则是现代自由主义的一大基础,它是指在没有法律禁止的情况下,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与他人建立或解除契约关系,并在契约中自由设定条款。如此一来,契约可以自由地发挥其约束效力,同时也可以充分地体现个人的自主意志和自由选择权。

契约自由原则具有以下优点:

1. 推动经济发展:契约自由可以促进市场交易的自由化和经济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能一定程度上实现自身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2. 保护个人自主意志:契约自由强调的是合同双方的自主权利,这样做可以促进个人自主意志的发挥和体现。

3. 合同保障效力增强:契约自由可以使契约的效力和保障力度得到提高,因为只要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其效力就得到法律的保证。

4. 维护公正正义:契约自由可以使市场中的机会均等和公正公平得到保障,促进市场的公正博弈和市场秩序的稳定发展。

5. 切实保护人权:契约自由可以在保护市场自由和个人自主意志的同时,切实地维护或保护人权和公共利益。

不过,正如任何一种原则都可能会存在问题一样,契约自由也存在一些限制。在特定情况下,法律和社会伦理规范可能对契约自由进行限制和限制。

例如:

1. 与公共利益相冲突:如果契约的执行损害了公共利益,比如危及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契约自由就会受到限制。

2. 与道德规范相悖:如果契约行为与整个社会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相悖或者违背社会规范,即使没有法律禁止,契约自由也会受到限制。

3. 虐待与欺诈:在签订合同时,如果一方使用暴力或者威胁、欺骗等手段强迫另一方签订合同,就违反了合同自由原则。

综上所述,契约自由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保护合同双方的自主权利和契约自由的同时,需要注意其优点和局限性,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需要在限制契约自由的同时,保护人权和公共利益,实现和谐、稳定和发展的社会。

民法学课件 篇4

作为一名民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掌握民法学的基本知识及其理论,理解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为其它法学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在学习民法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范围。民法学是指以私法为基础,通过对个人、家庭、财产等法律关系的研究,阐述人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学科。民法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有三大领域,即财产法、人格权法和婚姻家庭法。

在财产法方面,我们需要掌握民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物、主体、行为等,研究财产的生产、流转、转移等基本制度,以及承认合法的产权关系。同时,还要学习担保、债权、债务等财产法制度。

在人格权法方面,我们需要掌握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人格权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如人身自由权、人身尊严权、知情权等等。同时,我们还需要研究各种侵犯人格权的情况和对抗手段。

在婚姻家庭法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婚姻法、家庭法等相关法律制度,了解婚姻家庭的法律关系和各种维护方法,例如离婚、收养、监护等。

同时,民法学还需要掌握法律解释和适用规则,考虑法律与自由、公正、平等等原则之间的平衡,以及各种公私利益的协调。

在学习民法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最新的国家法律和政策,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在处理法律纠纷时保持冷静、客观、公正,尊重法律,维护正义,为社会提供贡献。

总之,学习民法学需要学生们全面掌握民法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适用规则,了解民法学的相关法律制度和实际应用,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为社会、企业和个人解决各种法律问题提供专业的服务。

民法学课件 篇5

《宣传民法,构建法治新风尚》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和民主法制化进程,而民法作为我国基本的私法律规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加强民法的教育和宣传,不仅能够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更能够构建法治新风尚,提升我国在全球的法治形象。

一、增强民法意识,普及法律知识

民法规定了人民在民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其内容极其广泛,涉及到人的生产、生活、交往和保护等方方面面。因此,加强对民法的学习和了解,可以增强公民的民法意识,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素养。

在学校中,可以将民法学科列为必修课程,充分利用教科书、课件、教案、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条文,梳理经典案例,引导学生用“法眼”审视生活,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此外,也可以将民法融入各学科的教学,通过具体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法律的知识。

在社会上,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普及民法知识,如举办民法讲座、发放民法宣传手册、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民法的作用、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以及合理使用方法,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权利保护意识。

二、严格执行民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民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只有严格执行民法条文,才能让公民在民事关系中享有应有的权利和利益。因此,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也是加强民法宣传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加强对民法条文的精研,更好地了解其具体规定及适用情况,对于一些争议性的案件,要依据实际情况,认真审查,公正判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注重协调解决民事纠纷,尽量让当事人自主协商,减少法律纠纷,为民事关系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除此之外,在各级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中,也应该加强对民法的执行和贯彻落实,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待遇和权益。同时,还要积极发掘民间力量,多利用法律援助、律师咨询等方式,为公民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三、推动民法建设与创新,开创法治新局面

民法是社会生活的经验总结和法律规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经验,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在宣传民法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推动民法建设和创新,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学校中,要重视对民法发展的研究和探讨。除了学习传统的民法条文,也要研究新领域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新的解决方法和机制。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法律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新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做到知行合一。

在社会上,也要积极推动民法创新,加强立法研究和业务创新,为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同时,还要加强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法治的建设和发展,与时俱进,开创法治新局面。

总之,宣传民法,构建法治新风尚,是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手段。只有深入推进民法教育和宣传,加强民法执行和服务,同时积极推动民法创新与发展,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良好氛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民法学课件 篇6

主题:我国民法总则的立法精神和理论特点

我国民法总则,是我国民法史上的一项重要法律,在其制定和草拟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民法的立法精神和理论特点有哪些。

一、强调法律意识的建立

我国民法总则在制定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是强调法律意识的建立,这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核心之一。其中,民法的基本原则、约束力和适用范围等方面都强调了法律意识的建设。这一精神的体现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民法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与社会的变化对民法的影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法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这种持续变化的过程,使得我们的法律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这一过程中,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民法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重视法律体系的建设

我国在立法过程中,也非常注重构建法律体系。因为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能够让法律的运作更加完整、高效。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它不仅规定了民法总则的基本原则,而且在法律体系的建设中,也体现了其中的重要地位。

四、全面推进民法的现代化

在我们的法律中,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因此,在民法的立法过程中,我们要全面推进民法的现代化建设。这也是我国民法草案的制定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不断加强对民法的研究,推动民法研究和实践的创新,使之真正地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总之,我国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中,不仅体现了法律的建设意识,也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和法律体系的变化。随着我国法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相信我们的民法也将在不断变化中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促进我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民法学课件 篇7

「民法学课件」相关主题范文

一、“人格权”——民法学不可或缺的主题

在法律学中,人格权是民法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人格权指的是人作为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拥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其中包括自由权利、肉体权利、财产权利等方面的权利。

自由权利是人格权的核心之一,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这些权利可以保证公民的人身自由受到保护。肉体权利是指人在肉体上受到侵害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生命、健康、名誉等方面的权利。财产权利是指人在财产方面的权利,包括个人财产以及知识财产等。

在现代社会,人格权得到广泛关注,各国的民法也相应地对人格权的保护加以完善。在中国,人格权的保护已经成为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格权的保护也日益加强,让人们的自由和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这是民法学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

二、“合同法”——民法学中的重要部分

合同法是民法学中的重要部分,指的是个人、组织之间的合法协议。合同法包括合同的形成、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履行、合同的违约等方面。

在合同法中,合同的形成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试想,如果合同的形成不合法,那么在后续的履行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双方的权益受到影响。因此,在合同的形成阶段,必须要注意相关的法律规定,遵守合法程序。

在合同的内容方面,合同的内容必须要明确具体。合同的内容要切实可行,不能有不合理的条款存在。同时,必须要防止合同中涉及到的权益被侵犯。

在合同的履行方面,要严格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履行要求进行履行,如果不能按时履行,必须及时通知对方,并跟对方协商解决方案。在合同的违约方面,当合同中的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

因此,合同法是民法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仅是各个行业的重要法律依据,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继承法”——民法学中的重要内容

继承法是民法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个人、组织之间的财产继承。继承法是保护个人和家庭的财产权利的一种重要途径,是民法学中的重要部分。

在继承法中,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之间必须要有合法的血缘或者法律关系。同时,继承人必须要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正确处理继承财产的问题,防止个人或家庭的利益受到损害。

在继承财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守法律规定。继承财产的过程要依据法律程序进行,必须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同时,在继承财产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护被继承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被继承财产受到侵犯。

在继承法中,同样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法定继承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可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继承人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具体考虑如何处理继承财产的问题。

因此,继承法是民法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在于保护个人和家庭的权利,防止个人或家庭的利益受到损害。

综上所述,人格权、合同法、继承法是民法学中的重要主题,这些内容都是为了保护个人和家庭的权利,让公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安康。同时,在民法学学习中,必须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的权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学课件 篇8

《民法学课件》主题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法律制度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而《民法典》作为我国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民事关系的一部基础性法律,在实践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本文将就《民法学课件》这一主题,从《民法典》的内涵到民事法律实践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民法典》的内涵

《民法典》是我国立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以普法为目标,强调了民事活动的自由与平等、权利的保护和公正处理的原则,使得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更加规范与健全。《民法典》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婚姻家庭法和民事诉讼法等七个部分。这些法律领域覆盖了交易、财产、责任、继承、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民事法律内容,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事法律实践中的重点问题

1. 合同法的适用

合同是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的合同法也进行了完善和修订。然而,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例如涉及国际贸易、网络购物、房地产交易等领域的合同纠纷。对于这些情况,需要根据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

2. 侵权法的适用

侵权行为是指在不合法的情况下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名誉等合法权益。在实践中,侵权纠纷也比较常见,例如车辆碰撞、知识产权侵权等。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根据侵权法的相应规定进行处理。

3. 继承法的适用

继承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涉及到个人的财产分配问题。在实践中,也往往会有一些财产继承纠纷,例如因遗嘱问题造成的纠纷等。此时需要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

三、《民法典》的未来发展方向

《民法典》的实施为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提供了基本框架,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依然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未来,我国进一步完善民法典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宣传与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2. 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配套地完善相关配套法规,保证民法的落地。

3. 建立健全案例分析和参考制度,在实践中更好地解决民事法律问题。

4. 加强司法实践与改革,完善民事法律制度。

五、结论

《民法学课件》是我们学习《民法典》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该课件,可以更好地掌握民事法律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法律的内容和精神,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同时,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保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民法学课件 篇9

主题: 民法学的基本理论与职责

作为一门决定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法律学科,民法学是指研究公权和私权关系的法律学科,旨在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这门学科对于维护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将深入探讨民法学的基本理论与职责,并阐述其重要性。

民法学的基本理论

民法学主要研究的是私权关系,广义地说,私权是指个人或组织以直接对物或合法利益的支配权利为本的权利。它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等。民法学的基本理论是包括在这些私权关系中的一系列法律原则和规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主体与客体:民法学研究的法律主体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单位。而法律客体则指可以成为民事权利的具体物品或虚拟物品之类的法律对象。

2.所有权:所有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对某个物品所享有的绝对支配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这是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合同法: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形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房地产、婚姻家庭、劳动用工等。合同法原则包括公平诚信、自由平等、责任同等、价值转移等。

4.侵权责任:侵权是指在民事交往中,当权利和义务发生冲突时,对他人权利的侵犯。侵权责任是侵权人应当承担的结果性负担。它对于方便受侵权人维护自身的权益、恢复状态各方的损失、并可以对于防止侵权的行为产生利益激励作用。

民法学的职责

1.规范公民的行为

规范公民的行为是民法学的最基本职责。首先,民法法律规则可以防止人们在交往中侵害他人利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其次,民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平、安全的交往环境,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重要保证。

2.维护公正平等

民法学的目的是在公正平等的基础上维护人们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保证了社会公共利益。法律要求公民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自由地行动,但是不允许以权力剥削他人,也不允许合同中更弱方被迫签订。

3.保护人权

保护人权是民法学的重要职责。人权是公民权利的最根本表现形式,在民法法律规则中始终保护人权,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需要尤其加以关注。例如在财产权方面,法律规定财产权能够得到充分保护和维护,同时也规定了对于公益事业的 支持等重要法律原则。在人身权方面,例如婚姻和家庭法规定了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涉及到民事慕事的内容。

结论

综上所述,民法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法律学科,其基本理论和职责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权益维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法不仅是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石,也是增强社会底层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加强人们对民法理论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更好地引导人们在民事交往中的行为,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合理利益的有序实现。

民法学课件 篇10

民法学课件

民法学是民法的理论体系,它主要研究在民事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行为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民法学课程包括了民法总论和各个分论的内容,它不仅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也是普通公民需要了解的一门重要知识。

一、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定形式。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法律规范。其中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各方,客体是指民事活动中所涉及的物、权、利和价值,而法律规范则是人们对于民事活动进行调整的指引。

二、民事权利与义务

民事权利是指个人在民事活动中所享有的权益,它可以分为财产权利和非财产权利。财产权利是指个人在民事活动中所拥有的物、权、利和价值等财产方面的权利,而非财产权利则是指在人身、名誉、隐私等方面的权利。与民事权利相对应的是义务,它是指参与民事活动的各方之间应当承担的责任或义务。

三、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指个人在民事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或行为。在民事活动中,个人的行为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民事行为可以分为单方行为和双方行为,其中单方行为是指只有一方主动采取行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动状态,而双方行为则是指参与民事活动的各方均需采取行动。

四、合同法

合同法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规定了参与民事活动的各方之间应当遵守的协议和承诺。合同法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之间的合同,也适用于公司、团体等组织机构之间的合同。

五、侵权责任法

侵权责任法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种指引,它规定在参与民事活动中,一方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道德准则而给他人造成损失时应当承担的责任。侵权责任法主要涉及到民事诉讼中的赔偿问题,它要求对于受到侵害的一方进行补偿。

六、继承与赠与法

继承与赠与法是民事法理论中的一部分,它主要规定了遗产继承和赠与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在继承和赠与中,个人的财产权利和义务需要得到妥善的处理,以避免出现纠纷。

七、婚姻家庭法

婚姻家庭法是指在婚姻和家庭的法律关系中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应当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共同维护家庭和睦。婚姻家庭法适用于调节婚姻关系中财产、子女抚养、离婚等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民法学课程涉及领域广泛,它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也是普通公民必须掌握的知识。通过学习民法学课程,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民事活动中的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从而更好地维护个人的权益和义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民法学课件 篇11

民法学课程是法律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关注民事法律关系的一般规则和原则,包括个人、财产、合同、侵权等重要内容。本文将围绕民法学课程展开,讨论与之相关的主题,并提供相关的范文。

一、个人权利保护与侵权责任

个人权利是民法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多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人身安全、私人财产、名誉声誉等权益受到各种侵害,如何保护个人权利并追究侵权责任是民法学的重要议题。

以侵犯隐私权问题为例,范文如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人们社交生活的重要场所。然而,网络中的个人信息泄露现象严重,给人们的隐私权带来一定的风险。侵害个人隐私权的行为主要包括:非法收集、使用、泄露个人信息;违规传播个人隐私信息等。这些行为会导致个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甚至对个人的社会地位、商业信誉等产生不利影响。

在民法学中,保护个人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责任,其追究侵权责任的前提是要建立相应法律制度。我国相关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其中,法律规定的刑事侵权责任会对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进行惩罚,同时民事责任则会赔偿损失、恢复名誉等方面进行补偿。在处理涉及隐私权侵害的民事案件时,法院通常需要对证据是否合法、侵权行为是否存在、损失是否实际等方面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判决。

二、民事合同法律关系

民事合同是民法学的重要范畴,涉及到各类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买卖、借贷、租赁、服务等多个领域。在合同签订、履行、违约等环节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何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是民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合同违约问题为例,范文如下:

在各类民事合同中,合同违约风险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合同约定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当合同一方违约时,可能会给对方造成一定损失。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违约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合同违约方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履行合同、支付违约金等。在原则上,该责任应当由双方协商而确定,但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则由法院进行判决。

在处理合同违约案件时,法院通常需要对合同是否有效、违约的事实、损失的计算等方面进行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出判决。各方在签订合同时也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切勿故意违约,以避免法律责任的承担。

三、继承法律关系

继承是民法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涉及到财产继承、遗嘱、遗产分割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继承纠纷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如何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是其中的核心议题。

以继承纠纷问题为例,范文如下:

在继承财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纠纷。如被继承人的遗嘱是否合法、继承人的身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遗产分割问题等。在涉及继承纠纷的案件中,法院通常需要对遗产的产生方式、继承人的身份资格、继承方式、继承人的权利义务等方面进行审理和判决。

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对继承的调整和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据此,各方在继承财产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尊重被继承人的意愿,避免出现各类不当行为。

综上所述,个人权利保护与侵权责任、民事合同法律关系、继承法律关系是民法学研究中的主要议题,针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法律的适用和执行效率,也有利于有效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民法学课件 篇12

题目:关于民法学中婚姻法的解析

婚姻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环,而婚姻法则是婚姻的基本法律依据,婚姻法的规定也是婚姻关系中可遵循的基本规范。在婚姻法中,主要涉及到了婚姻的建立、维持和解散三个方面的问题,其规定是建立在维护婚姻关系稳定和保护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本文将对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婚姻的建立

婚姻的建立是指当事人通过法定婚姻程序达成的一种法律关系,在民法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婚姻的建立需要满足法定要件,即男女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有意愿且真实合意,有家庭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考量。此外,在婚姻的过程中还涉及到注册结婚、婚前财产、婚姻登记等程序,这些程序需要在民法学的指导下依法进行,确保婚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此,要加强对婚姻程序的规范和宣传教育,让人们能够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和程序,正确地维护婚姻的合法权益。

二、婚姻的维持

婚姻的维持是指在婚姻关系中,双方应依法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包括相互忠实、互相支持、共同生活等方面。通过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细化规定和宣传普及,可以有效地维持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首先,在婚姻关系中双方应该相互忠实,不得在婚姻中出轨,否则将构成剥夺配偶婚姻权益的行为,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同时,在婚姻关系中,双方应当相互支持,建立起和谐的夫妻关系,共同承担养育子女、家务分工等家庭责任。最后,在婚姻关系中,双方应该共同生活,遵循家庭生活的基本规律,在家庭中相互关心、关爱、支持。

三、婚姻的解散

在婚姻关系中,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和问题,双方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离婚。离婚将会导致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生活状况、信用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对离婚的规定也是婚姻法的重要内容。

首先,在离婚时,应当依法进行财产分割,确保各自权益的得到保护。其次,在离婚时,一旦产生子女抚养问题,需要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双方协商,并提交给司法机关最终作出裁定。此外,在离婚中还涉及到生活状况和信用问题等方面的考量,需要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在内部等。

总之,在婚姻法中,婚姻的建立、维持和解散是三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通过对婚姻法的规定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法律的适用和相关规定,对婚姻关系进行合法、有效、公正的维护。婚姻关系是人生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认真理解和尊重,切实维护其中的权益和责任,实现夫妻之间长久和谐的生活。

民法学课件 篇13

民法学课件

民法是国家最基本的法律体系之一,其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在现代社会中,民法的应用和研究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关乎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宁。所以,学生在学习民法学课程时需要理解其相关知识和概念,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实践技能。

一、民事主体

民法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民事主体,它包括人和法人两种形式。人是具有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个体,而法人则指组织、企业等法律实体。民事主体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参与者,保护他们的权益是民法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民事主体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和约定,合法维护自身权益,以及履行相应的义务。

二、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基础,它是指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行为来创造、变更、终止、扩大或限制民事法律关系的作用行为。民事行为既可以是自然人进行的,也可以是法人进行的,与民事主体的身份和构成有关。在实践中,民事行为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和双方的约定,同时要考虑相关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三、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依据法律规定或事先达成的协议,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民事责任种类繁多,包括民事侵权责任、合同责任、信用责任和保密责任等。在实践中,民事责任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便合理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

四、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民事纠纷解决的重要手段,它是指民事主体依照法律程序将自己的诉求提交于司法机关并在官方场所进行公开的辩论活动。民事诉讼需要遵循法律程序和规定,具备一定的司法意识和法律技能,以便能够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合法维权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民法学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以便能够应对复杂的民事活动和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到实践中的法律技能和方法。实际应用中,民法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和法律责任,进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至少提高法律素养和意识,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

民法学课件 篇14

主题:民法学中的个人财产与自由

民法学作为法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每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其中,个人财产和自由是民法中的重要概念和主题。本文将从个人财产和自由两个方面分别探讨民法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参考。

一、个人财产

个人财产指的是个人所拥有的财产权利。在民法学中,财产权是个人自由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其在经济生活中获得实现的主要手段。财产权与自由权是相辅相成的,自由可以带来财富,而财产也可以保障个人的自由。在现代社会中,保障财产权,对于构建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个人财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使用、收益和处分,也就是拥有财产的自由支配权利。在现代民法学中,财产权也被认为是一种人身权利,具有消费、生产以及交换的属性,不但是个人自由和尊严的象征,还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规定和保障。

然而,财产权的实现也存在着许多的限制。例如,国家可以出台法律规定保护公共利益,通过征收或者是强制征用来对财产权利进行限制。同时,个人也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合法合规开展经济活动。此外,在社会责任中,个人也应该对财产权的行使负有相应的责任,如纳税、保险等。

二、个人自由

个人自由指的是个人在一定范围内表达、选择、行使自己的意志,进行各种活动的权利。在民法学中,自由是个人权利的核心概念之一。民法强调个人自由的保护,使个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向。

个人自由包括思想自由、人身自由、财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以及集会、游行、示威等自由活动。这些权利的实现需要有法律保障,同时还需要有相关的规定和制度来确保充分发挥其合法性和现实价值。

在实践中,个人自由实现也存在着各种限制。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对自由权利的行使产生影响。国家强制性的行为也可能对自由权利的行使产生限制。例如,在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等方面,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如警察设卡、安全检查、行政强制等,对个人自由权利进行限制。

结语

民法学中的个人财产权和自由权是现代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个人财产和自由,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是一个健康和公正的社会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按照法律和道德规范,充分行使和保护个人财产和自由权利,从而建设更加美好和平等的社会。

道德与法治课件11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编辑为您整理的“道德与法治课件”是本站中的佳品,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道德与法治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通过读后交流和有感情朗读,体会诗歌中强烈的民族情和爱国情。

3、体会歌词反复咏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歌词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爱我中华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一、 歌曲导入,品读课题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各大晚会上,我们经常听到这一首歌。仔细听一听,会唱的同学请随着录音机一起唱。

2、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3、简介歌词作者、演唱者。(出示课题)

4、品读课题:读课题时,你想突出哪个词语?按照你的理解读一读。

(预设:可能突出“爱”或“中华”,从不同的情感角度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二、 初读课文,交流摘录笔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同桌、小组等)读课文。

(要求: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全班汇报读,个别句子指导。

3、交流摘录笔记,出示新词,开火车带读。

4、交流自学生字时发现的难写字,当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重点突出“姿”“健”“伐”的写法。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1、出示“阅读金钥匙”:自读时,在重点词语下面画上“.”

2、学生自由读歌词的第一部分,做好标记。

3、全班交流:你画的重点词语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重点交流:“五十六”

(1)说话:

“五十六个星座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是多么 。”.

“五十六枝花聚在一起是多么 。”.

“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是多么 。”.

(结合多多媒体进行说话训练,并理解这个比喻句的意思。)

(2)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什么?作者反复使用了“五十六”这个数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祖国是个泱泱大国,我们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团结的大家庭。)

(3)你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民族吗?

(4)在歌声中认识这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多媒体展示五十六个民族的图片)

(5)有感情朗读。(我们中华民族是多么庞大啊,拥有这么多的兄弟姐妹。他们都是祖国的一枝花,让我们带着赞叹的语气朗读,突出“是一家”。)

◇重点交流:“五十六”和“一”的对比

五十六个民族,是那么多,五十六种语言,是那么丰富多彩,可是,他们说出来的却是同一句话,那就是——爱我中华。“56”和“1”的数字对比表明了这是他们统统的心声,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理想。

学生朗读,突出数字的对比。

4、品读第二节,做好标记:自读十,想一想,各民族儿女爱我中华,都表现在哪些实际行动上。把重点的句子画下来。

5、全班交流:你画了哪个句子?从这么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交流: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读到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体育健儿为了祖国的`荣誉,在世界赛场上争金夺银。)

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姚明、李宁、李婷、杨阳等各民族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情景。

观赏后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交流: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你想到了谁?有哪些人在建设我们的国家?(课件补充展示: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等)我们呢?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祖国做什么呢?

◇ 重点交流: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雄姿英发”是什么意思?想想,谁的姿态威武雄壮?作者把中华写成一个“雄姿英发”的人,是什么意思?(中华民族在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强大,就像一个雄姿英发的运动健儿奔跑在时代的跑道上。)

反复出现“爱我中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6、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全文朗读、 总结全文:

1、朴实的语言,欢快的节奏,写出了我国56个民族儿女团 结一心、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歌词也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写出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的喜人情景。

2、有感情朗读全文。

3、今年是建国60周年,你想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

4、提出期望。

5、再一次唱响歌曲。

五、 布置作业: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喜欢的话也可以全文抄写。

[教后反思]

《爱我中华》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因此,本堂课我自始至终以调动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为主线。

对爱国情感的理解。如在理解“五十六”这个数字时,我出示三幅情境,让学生先各抒己见:“五十六个星座在天空中出现是多么 ,五十六枝花聚在一起是多么,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在说话的过程中,学生对本体和喻体有了感性的认识,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反复强调“五十六”的用意是为了说明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一致。这样的方法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学生先从文字中联想生活情境,再从生活情境中体悟情感。这,就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2、我重视对文本的诵读,积极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志。课中,有让学生自渎、同桌读、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爱国情。从课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一开始只能读正确,课中已经学会了简单处理,到课的尾声,情感全面爆发,朗读也到了一个高潮。

不足:

学生的精神是集中的,然而学习的状态却不是饱满的。原因在哪呢?我也是比较纳闷,是不是一上课就抛给了学生不恰当的问题,让他们放不开呢?课的后半段学习状态好多了,在引导学生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时,学生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了。

另外,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似乎还不够深入。在几个关键点上,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如学生看完五十六个民族的图片,仅仅能感觉到那些衣裳的不同,这时候我应该怎么引导他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庞大呢?在课上,我的处理是比较潦草的。

道德与法治课件 篇2

《走向世界大舞台》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全册书的收尾,更是学生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完美收官,教材通过《走向未来的少年》这一宏观的命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和世界的关系。

第五课《少年的担当》从更高的视角、更大的责任这个角度,唤起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层层推进,为“走向未来”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课标依据:

1、成长中的我“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我与国家和社会“2.9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目题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第二目题重点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世界中的一员,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着眼未来,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二、学情分析

第二单元学生了解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所表现的大国担当,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与成长机会。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其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世界进步之间的联系,但依然缺少较为深刻的感受,需要进一步地引导并强化。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全球意识,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通过自身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能力目标: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培养面对困难的品格;掌握面对机遇和挑战时应具备的品格和应对的方法,并能运用于学习生活加以历练。

知识目标:知道世界是多彩的,每个人都是世界中的一员,懂得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着眼未来,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需要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教学难点:每个人都与世界紧密相连,我们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五、教学环节

主要分为两部分:多彩世界中的我和我为世界添光彩。这两个教学环节想要传达的主旨思想及核心观点分别为:

第一个环节:多彩世界中的我

(1)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2)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第二个环节:我为世界添光彩

(1)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

(2)从普通的事做起,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3)着眼未来,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第一个教学环节:多彩世界中的我

首先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日益广阔的生活圈,从家庭、学校、社区,到国家、社会和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通过展示不同人接触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提出问题: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还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后做出小结,得出结论:

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越来越多的事,遇见越来越多的人,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一环节的尾声也正是下一个环节的序曲。

面向世界,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承担这份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第二目题的主题:我为世界添光彩。

第二个教学环节:我为世界添光彩

通过分享素材,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我与世界”的关系,用到的素材是学生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能身体力行亲身去做的事情。从“饥饿”话题开始,到“节约”意识结束,用一个话题连接起世界、中国和我自己。

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刻内涵。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这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才算是为后面的课程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接下里,教师又特别介绍了“无国界医生”的故事,强调了个人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很普通,为中国乃至世界做着普通的事。他们做的事看似普通,去不可或缺;看似平凡,却不平凡。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员,所做的事情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启发学生为世界做贡献,人人有为,人人可为,人人当为。

到这里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就已经充分展开,课程核心观点也已经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特别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设想我与世界的连接点是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我需要做哪些准备?最后落脚于:适应社会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即:

·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

·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

·有社会责任感,观察了解社会

·积极参加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六、教学特色

第一个教学特色:多互动,让课堂活跃

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课堂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与同伴、教师充分互动。通过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思考、积极表达、畅所欲言,在生生讨论、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澄清观点。这个过程,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个教学特色:多故事,让道理生动

有句话说,当讲不通道理的时候,就试着讲一个故事。

九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价值观储备,但是对一些抽象的理念层面的问题,在认识和把握上还是有很大难度。这种情况下,单纯讲授道理显得生硬,学生接受起来难度也不小,或者仅仅停留在“知道”而不是“理解”层面,更谈不上“接受”。通过真实的故事呈现,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切身感受深刻的道理,建立情感共鸣。

道德与法治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烦恼让学生知道烦恼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正确对待烦恼,变烦恼为快乐,才是好的生活态度。

2、行为与习惯:通过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尝试心理调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给别人带去快乐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交流已有经验和教师的指导,进行心理调节方法的学习。

4、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怎样变烦恼为快乐”和“怎样为别人也带去快乐”的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活动重难点:

在学习中使学生学习消除烦恼、体验快乐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师:课件歌曲《幸福拍手歌》

学生:快乐树叶

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简单回顾上节课发现的快乐。

师(导语):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一起找到了咱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快乐!还记得吗?

生1: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很快乐!

师:全家幸福地在一起,多快乐啊!

生2:和同学一起课间游戏真快乐!

师:我看到你快乐的表情是这样的呢!(师生一起比划“笑脸”)

生3:我到西北湖滑冰,觉得很开心!

师:这是件快乐的事情,看,大家多羡慕你啊!你真是一只快乐鸟!

2.师:生活中谁都会遇上烦心事,谁都有不愉快的时候,你们看(出示课件1:一组同学不开心的照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同学间的镜头。

3.师:你们看到他们这样的镜头,有什么想法啊?

生:我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变得像我们这样快乐!

4.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怎么──学做快乐鸟(板书课题)

活动二真心话大声说

1.师:(过渡语)我们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都有哪些小烦恼呢?你们愿意告诉大家和知心姐姐吗?

师:下面知心姐姐邀请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来参加一个活动──真心话大声说。

(出示课件2:艺术字“真心话大声说”)

2.同桌交流,互相诉说自己的烦恼。

3.师:谁愿意在大家面前来一次“真心话大声说”呢?

4.学生汇报,师相继点拨。

生1:放学后,我想看电视,作业已经写完了,但是爸爸不让我看。

生2:我每次考试很想考100分,但是我怎么努力也得不了100分。

生3:同学给我起外号。

生4:妈妈老是打麻将,吵得我写不了作业。

……

5.小结、过渡:看来,你们的烦恼还真不少!当烦恼来临时,它好似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但是,烦恼的事情也不能总憋在心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找到一些好办法把烦恼赶跑!

活动三互动交流寻找快乐妙方

(一)心灵自助

1.师:出示一封知心小听众的信。(学校真实的事情)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当他遇到烦恼时找到快乐的好办法:1.到操场上去散步,2.找好朋友玩。2.师:当你遇到烦恼的时候,是怎样自己帮助自己变快乐的呢?

3.小组学生交流消除烦恼的方法。全班指名交流。

生1:看电视节目。

生2:打电脑游戏。

生3:睡一觉我就忘记了。

(当学生说到一个好方法的时候,就把快乐气球画到黑板上,气球中写上该生的好方法)

4.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对,今天我也要送给大家一张快乐卡片。快乐卡上面告诉了我们一些消除烦恼找快乐的方法:(课件3:出示快乐卡片)

唱歌或听音乐

睡觉

做运动、打球、跑步……

面对镜子微笑一分钟

快乐网站

5.师小结:大家的办法还真不少啊!真不简单,会用这么多办法为自己解除烦恼找回快乐!

(二)真情互助

1.师:如果我们遇到了烦恼,自己怎么也解决不了,我们就需要向他人求助。那么可以向哪些人求助呢?

生1:我可以找学校的知心姐姐;

生2:跟我的好朋友说;

生3:告诉爸爸妈妈;

……

2.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来排除烦恼,让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让自己每天快乐一些!

3.师:但是我们班的一些同学就遇到了烦心事情,至今还没有解决,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快乐吗?

4.在上一节课当中,我们把烦恼的事情全部装在烦恼袋里(老师出示烦恼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烦恼好吗?

随机抽取烦恼卡

随机评价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自己会更快乐!被别人帮助可以得到快乐!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快乐。

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师小结(手拿烦恼袋):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烦恼和快乐是并存的。遇到烦恼的事情,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请把你的烦恼事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你!

5.增诗共勉(课件4出示)

成长出现小烦恼

解决寻找好法宝

心理自助是高招

善于求助不可少

总结:同学们,还记得前段时间知心姐姐送给大家的话吗?快乐的世界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圣诞老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制造出来的。遇到烦恼,重要的是学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消除烦恼,尽快让自己和周围的人快乐起来!那样我们都能做个快乐鸟!

来吧,就让我们快乐的跳起来吧!(播放歌曲: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

道德与法治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的:

能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有顺序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并能认真地写下来,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

教学难点:

抓住特点介绍的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感受特点

1、我们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喜欢猜谜语的坐端正。“两只耳朵四条腿,一条尾巴在后面,两只眼睛一张嘴”。(猜一动物)

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子猜出了这么多的谜底,接下来我把这个谜语稍微变一下:“长长耳朵四条腿,短短尾巴在后边,红红眼睛三瓣嘴”。(猜一动物)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三瓣嘴,这就是兔子的特点。

(板书:特点)

小结:其实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正因为有了这些特点,才让我们的动物变得更加可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可爱的动物。(板书:可爱的动物)

二、指导观察,掌握顺序

1、瞧,老师带来一只可爱的兔子,仔细观察,这只兔子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可爱?

(预设:全身像一个大雪球,摸上去软软的。耳朵可灵活了,一听到有声响就马上竖起来。眼睛像两颗红宝石。三瓣嘴,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尾巴像一个毛线球。)

(板书:全身、耳朵、眼睛、嘴、腿、尾巴)

2、如果让你把这些忒单连起来说一说,你觉得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刚才老师发现你坐得很认真,请你说。)我们来看一下一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放小鸟》,谁来读一读。你发现了吗?课文先写了小鸟“绿色的羽毛”,这就叫(板书:整体),接着写了小鸟的嘴巴和眼睛,这就叫(板书:部分),而从嘴巴写到眼镜,我们又可以把这样的顺序叫做(板书:从头到尾)。下面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一段,感受一下这样的顺序:先整体后部分,在部分里面又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预备,读。

3、按照刚才的顺序,介绍兔子时,可以先说兔子的什么?(标序号1)再说兔子的什么?(标序号2)然后呢?……下面,同桌按标号的顺序互相练说一遍。指名说,评议(有无顺序)

4、听了刚才的介绍,你觉得这只兔子可爱吗?要说出兔子的可爱,你有什么办法?(预设:加形容词和比喻句)谁来试一试。指名说,师生评议。

三、先说后写,写后赏评

1、生活中除了可爱的`的小兔子,还有哪些可爱的动物?(指名说)请你选择一种动物,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样子。注意要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好,开始。指名三四学生练说,师生评议(特点、顺序)。

2、有一位小朋友也喜欢可爱的动物,所以就写了一篇写话。自由地读一读。评价,齐读。

3、接下来,请你们拿起手中的铅笔,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要写出它的特点,要有一定的顺序。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指名读写话。欣赏优点,集体修改不足。同桌赏评。(请把你的写话读给同桌听一听,如果写得好,同桌给你翘个大拇指。如果哪里写得不够好,请同桌帮你提上一点建议)

四、布置作业,延续活动

1、把你写的动物,编成一个动物谜语。

2、回家吧写话读给家长听,听听家长的评价。

道德与法治课件 篇5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情绪表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感悟友善、和谐、文明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能力目标

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帮助他人改善情绪

知识目标

认识适度负面情绪的作用及调节持续负面情绪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绪是可以调控的。

教学难点:宣泄情绪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链接——向快乐出发)

教师提问:同学们观看了视频后有什么感受呢?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节奏和舞步,大家有没有从上一堂课的紧张学习中走出来呢?精神有没有得到放松一些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对情绪进行管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情绪的表达

活动一:案例分析——《推销员的故事》

两个推销员被派到非洲的某个国家去推销鞋,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这里的人都光着脚。

面对此景两个人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反应……

一个人非常沮丧的向公司打电话汇报:这里没有任何的市场,他们根本不穿鞋。怎么会买我们的鞋呢!

另一个人非常兴奋地向公司打电话汇报:这里的市场非常广阔,因为他们都不穿鞋,如果让他们都穿上我们的鞋,那将是多么大的市场啊!

想一想:两个推销员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反应?

活动二:请你来辨析

有的同学说:“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骂就骂,关别人什么事?”是这样的吗?

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即可。

教师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目标导学二:情绪的调节

活动三:请你来支招

(1)小强的故事——烦躁的星期一

情景一:小强愁眉苦脸,因为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

情景二:妈妈因为小强贪玩不学习而训斥他。

情景三:小强大喊“烦死了”。

说一说:小强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情绪?你有哪些好办法能帮助小强调控情绪,摆脱目前的困境?

(学生答略)

过渡:在同学们的点拨下,小强的心情平静了许多。第二天他骑上自行车匆匆赶往学校,接下来他又遭遇到了什么?

(2)小强的故事——倒霉的星期二

情景:小强骑车与别人相撞。

说一说:小强此时可能产生哪些不良情绪?他应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学生答略)

过渡:小强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控制住了不良的情绪,匆匆奔向学校,可是考试已经开始了。小强顿觉手心直冒冷汗,心“怦怦”直跳,接下来小强又遭遇到了什么呢?

情景:考场上小强眉头紧皱,不知所措。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此时小强的不良情绪,以及应如何调控情绪渡过难关。

(3)小强的故事——伤心的星期三

情景:小强面对满是错号的试卷伤心极了,同学在旁边冷嘲热讽。

说一说:小强此时可能产生哪些不良情绪?他该怎么做?

提示:学生畅所欲言,纷纷献计献策。

教师总结: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①改变认知评价。

②转移注意。

③合理宣泄。

④放松训练。

知识链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10种方法

(1)学会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

(2)学会宣泄。如果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压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和亲人说出来或大哭一场。

(3)自我安慰法。当一个人追求某个目标而没有得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程度,常为失败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求得内心的安慰,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童话那样,因此,通常也称为“酸葡萄心理”。

(4)语言节制法。一旦情绪激动时,可以默诵或轻声自我警告“保持冷静”“不允许发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影响”等词句,想尽办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预先写有“制怒”“镇定”等条幅置于案头或悬挂在墙上。

(5)自我暗示法。估计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很可能会产生较大程度的紧张情绪,就事先为自己寻找几条不应产生这种情绪的有力理由。

(6)愉快记忆法。回忆过去经历中碰到过的令你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事,或获得成功时愉快满足的体验,尤其应该回忆那些与眼前不愉快体验相关的过去的愉快体验。

(7)环境转换法。每当处在剧烈情绪状态时,要暂时离开激起情绪的环境和有关人物。

(8)幽默化解法。增强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或动作,采用讽刺的手法,机智、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绪。

(9)推理比较法。将困难的各个方面进行分解,把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相互比较,在比较中列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从而寻觅到成功的秘密,坚定成功的信心,排除一切畏难情绪。

(10)比较升华法。当情绪低落时,不妨去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看看世界上除了自己痛苦外,还有多少人比自己更不幸。

教师讲述: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活动四:学以致用,走进生活

小强的生活烦恼只是我们生活中不良情绪的一个缩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下面是同学们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不良情况,请你们试着用以上方法去调节:

(1)我考试考得不好,有位同学对我说:“你是个笨蛋!”

(2)我很努力,但是总考不好,也找不到好的方法,愁死我了。

(3)有同学在背后造谣,说我喜欢某某。

(4)我花了很长时间写了一篇很好的作文,但语文老师说我这篇文章是抄袭的,我很委屈。

(5)回家后,老妈老是唠叨个没完,我都快烦死了。

提示:学生回答,教师评析。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调节情绪的各种方法,也懂得了情绪的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时机。课堂上我们模拟了解决的方法,但是我们的人生却不能模拟,当你们走出这个课堂,就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的情绪导致的行为,将决定着你是否能赢得周围人的尊敬,甚至决定着你的未来,请同学们人生路上多珍重。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运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和教学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换位思考,同时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情绪调节的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新课标改革的步伐仍在不断迈进,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反思性分析对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督促自己在思考中进行自我鞭策,自我总结和提高,而且在教学中教师时刻要注意捕捉教育信息,一方面要深入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行为和困惑;另一方面要多留意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并把它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分析,去讨论,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对他们及时进行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与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件 篇6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懂得不良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掌握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过程与方法: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培养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活活的重要性。自觉掌握一些有效的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有意识地加强情绪品质的修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绪是可以调控的。

教学难点:宣泄情绪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链接)《法治最前线》栏目中报道的南宁4名17岁左右的青年仅仅因为一句话而情绪冲动致人死亡的新闻。

问题:这则新闻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同学们,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而且甚至可能会酿成悲剧,那么,针对我们青少年情绪易冲动的特点吧,我们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情绪的表达

活动一:请你来辨析

有的同学说,我要哭就哭,要笑就笑,要骂就骂,关别人什么事?是这样的吗?

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

教师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目标导学二情绪的调节

活动二:请你来支招

1、小强的故事——烦躁的星期一(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画面一:小强愁眉哭脸,因为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

画面二:妈妈因为小强贪玩不学习而训斥他。

画面三:小强大喊“烦死了”。

说一说:

小强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情绪?你有哪些好办法能帮助小强调控情绪,摆脱目前的困境?(学生答略)

过渡:在同学们的点拨下,小强的心情平静了许多。第二天他骑上自行车匆匆赶往学校,接下来他又遭遇到了什么?

2、小强的故事——倒霉的星期二(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画面:小强骑车与别人相撞

说一说:

小强此时可能产生哪些不良情绪?他应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学生答略)

过渡:小强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控制住不良的情绪,匆匆奔向学校,可是考试已经开始了。小强顿觉手心直冒冷汗,心“怦怦”直跳,接下来小强又遭遇到了什么呢?

画面:考场上小强眉头紧皱,不知所措。(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此时小强的不良情绪,以及应如何调控情绪渡过难关。

3、小强的故事——伤心的星期三(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画面:小强面对满是错号的试卷伤心极了,同学在旁边冷嘲热讽。

说一说:

小强此时可能产生哪些不良情绪?伤心、悔恨、愤怒种种不良情绪让小强痛苦不堪,他该怎么做?

提示:学生畅所欲言,纷纷献计献策。

教师总结: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①改变认知评价

②转移注意

③合理宣泄

④放松训练

知识链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10种方法

(1)学会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2)学会宣泄。如果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压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和亲人说出来或大哭一场。

(3)自我安慰法。当一个人追求某个目标而没有得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程度,常为失败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求得内心的安慰,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童话那样,因此,通常也称为“酸葡萄心理”。

(4)语言节制法。一旦情绪激动时,可以默诵或轻声自我警告“保持冷静”、“不允许发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影响”等词句,想尽办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预先写有“制怒”、“镇定”等条幅置于案头或悬挂在墙上。

(5)自我暗示法。估计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很可能会产生较大程度的紧张情绪,就事先为自己寻找几条不应产生这种情绪的有力理由。

(6)愉快记忆法。回忆过去经历中碰到过的令你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事,或获得成功时愉快满足的体验,尤其应该回忆那些与眼前不愉快体验相关的过去的愉快体验。

(7)环境转换法。每当处在剧烈情绪状态时,要暂时离开激起情绪的环境和有关人物。

(8)幽默化解法。增强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或动作,采用讽刺的手法,机智、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绪。

(9)推理比较法。将困难的各个方面进行分解,把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相互比较,在比较中列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从而寻觅到成功的秘密,坚定成功的信心,排除一切畏难情绪。

(10)比较升华法。当情绪低落时,不妨去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看看世界上除了自己痛苦外,还有多少人比自己更不幸。

活动三:学以致用,走进生活

小强的生活烦恼只是我们生活中不良情绪的一个缩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下面是同学们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不良情况,请你们试着用以上方法去调节:

(1)我考试考得不好,有位同学对我说:“你是个笨蛋!”

(2)我很努力,但是总考不好,也找不到好的方法,愁死我了。

(3)有同学在背后造谣,说我喜欢某女生。

(4)我花了很长时间写了一篇很好的作文,但语文老师说我这篇文章是抄袭的,我很委屈。

(5)回家后,老妈老是唠叨个没完,我都快忙死了。

提示:学生回答,教师评析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台阶情绪的各种方法,也懂得了情绪的表达需要选择合适和时机。课堂上我们模拟了解决的方法,但是我们的人生却不能模拟,当你们走出这个课堂,就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的情绪导致的行为,将决定着你是否能赢得周围人的尊敬,甚至决定着你的未来,请同学们人生路上多珍重。

板书设计

1、情绪的表达

情绪的管理

2、情绪的控制

教学反思

运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和教学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换位思考,同时能够是学生把学到的情绪调节的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新课标改革的步伐仍在不断迈进,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学反思性分析对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督促自己在思考中进行自我鞭策,自我总结和提高,而且在教学中教师时刻要注意捕捉教育信息,一方面要深入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行为和困惑;另一方面要多留意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并把它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分析,去讨论,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对他们及时进行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与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门已的生活,并休会到这样做的快乐;

2.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学前,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关于齐白石生平的资料。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历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度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出版有《齐白石画集》、《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集》等多种。

2、讲故事“今日事、今日毕”

教材用齐白石老人的故事,点明了活动的主题“今日事,今日毕”,告诉我们:今天的事今天完成,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今天,我们就能充满希望地迎接明天。

3、教师小结:

这样一位成就卓越的大艺术家,到九十岁高龄了,还坚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我们可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白石老人每天画画,其实也是在坚持学习。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学习习惯,天长日久,也就习惯成自然。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教师在讲童话故事后,向学生提问:小松鼠为什么后悔了?它以后做事情还会椎到明天吗?

2、教教《今日歌》和《明日歌》。

3、看图讲故事:

(儿歌的形式配以生动的图画,通过小多多做功课磨蹭的事例,说明了小学生不抓紧时间的典型表现,意在从反面帮助学生体会怎样做才能抓紧时间。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抓紧时间学习、做事的好习惯。)

(1)学生讨论提示语中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多多吗?”

(2)教师结合图下的主题文字适当总结:小多多应该学习做事不耽搁,做好准备,说做就做;学习做事专心,做完一件再做一件;动作要快,不要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抓紧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学得扎实,玩得痛快;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养成抓紧时间学习、做事的好习惯。

4、指导行为给多多提了这么多好的建议,那你自己呢?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呢?

(教材的旁白对话中提供了两个范例,教师可用范例启发学生。)

我的作息时间表

1、教师:小朋友,新学期来了,你们有些什么新学期的打算。

2、学生交流。

3、看图明理。

4、教师小结:(通过两名小学生的不同表现,说明我们对学习和生活都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每天朝着目标努力,日标就一定能实现。在台上表演舞蹈的同学在学习之余还学会了一门特长。大家应该明白,目标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目标是生命的导航图,目标是奋进的动力源泉。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人能获得成功。)

交流:既然知道了目标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来学着给自己定定目标吧!你给自己定了什么目标呢?(鼓励学生像教材中的小朋友一样把自己定的目标写下来。)

活动:

1、给自己定好的目标,怎样才能实现呢?那就要“安排好时间,然后有汁划、有条理地去做你会发现,每天都会很充实,每天都会很快乐!”

2、制定作息时间表的活动环节。

A、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图中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的内容,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练书法……

B、看看图下的旁白对话,想想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C、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制定山自己认为最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写在空白框内。

D、把这个表带回家,贴在你认为最醒日的地方,从现在开始,大家按照上面的做,让爸爸妈妈监督,

总结:

放假前我们评出坚持做下来的同学。大家要明白,要实现自己的日标,光是制定出作息时间表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足够的毅力,每天都要坚持按定好的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去做,才能达到目标,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

道德与法治课件 篇8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立足国家发展和全球视野,兼顾个人在毕业阶段面临的一些生活主题。随着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即将完成,学生要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准备进行思考并积极应对。面对当下的学习,应持怎样的态度?面对未来更长时间的学习,应做好怎样的心理准备,这是本课时内容需要传递的重点。

课标依据:

“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中“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中“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通过现阶段学习任务和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使学生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高度重视,积极投入,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学习压力,从而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同时,要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进入到备战中考的冲刺阶段,学习压力相较与之前的学习有所增加。同时面对未来的生活,开始进行人生中第一次选择,升学或者就业?高中或者职业技术?学生的焦虑程度较高。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会导致对学习价值的疑问,为什么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才是学习的终点?诸多问题接踵而来,但又似乎没有确定的答案。学生生活在思想的纠结中与争斗中。本课时的内容帮助学生澄清一些观点,理顺一些迷茫。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逐步确立更为开阔的学习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增强应对学习压力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知识目标:站在新的角度认识学习,学会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学会在生活、工作中学习,知道“广义学习”“终身学习”的内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难点: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五、教学环节

1.积极面对学习压力

2.坚持不懈终身学习

3.生活方式学无止境

本课用同龄人小刚的故事串起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积极面对学习压力

课程首先从一张挂满了口号、标语的教学楼开始,问学生们看到这个场景有什么感受?在备战中考的日子里,的感受是什么?很多学生都会流露出一些负面情绪。

接下来,教师呈现了一个情景素材,即中学生小刚的故事,同样是毕业年级,也有着同样的困惑与焦虑,让学生为其想办法出主意,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帮助了自己,最终达成共识,即调整心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个教学环节:坚持不懈终身学习

为什么要坚持?为什么要终身学习?有些学生是不理解不接受的。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讲清楚“为什么学习?”这里借助的素材有“爱因斯坦谈学习”,还有小刚的真实困惑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的辛苦”,辛苦是正常的,付出之后的收获会让人欣喜。这里相当于是对七年级“学习”内容的一个强化与提升。

之后借助社会典型人物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用榜样的精神影响、引领学生的成长。

得出结论: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量巨大,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第三个教学环节:生活方式学无止境

承接着第二个教学环节,第三个环节的主题确定为“生活方式学无止境”,借助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的活动素材,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于学习的真实想法。这个活动与真实的生活情境非常相似,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受到类似言论的影响,在课堂中呈现,利于学生彼此之间争论交锋,最终得出观点。

有三个核心观点需要强调: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校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六、教学特色

第一个教学特点:设置情景,激发思考

教师设计了一个同龄学生的困惑,在解决同龄人困惑的过程中澄清一些共性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思维整体性的保持,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核心理念。

第二个教学特点是:畅所欲言,互动生成

本节课包含了大量的主观问题,这些问题开放性很强,具有探讨交流的价值,切入点很多,能够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探究问题、发表感受的过程中,就实现了课程的预设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 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 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 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 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

生:喜欢。我感受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82页,阅读“回”老家“过春节”。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师: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教师:你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词语和谚语吗?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

学生交流:阖家欢乐;家书抵万金;家和万事兴……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吧!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发生的变化,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能逐步养成说到做到的好习惯。

2.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失信故事和诚信的故事,从中受到启示,明白失信害人害己,而守信的人得到他人的尊重与敬佩。

3.了解说话算数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也努力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收集故事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在帮别人改正说话不算数的毛病过程中自纠身上存在的失信问题并改正。

教学难点:充分理解说话算数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也努力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关于失信的`小故事

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同学,大家都叫他“爱保证?

2.你们发现了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3.如果你是他的同学、老师、家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出示课题:说话要算数

二、结合生活说说身边的“爱保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同伴或家人曾做过并没能做到的保证,谈谈但是自己的心情如何。

2.小组排代表交流

小结:当我们在做保证时一定要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做到,当我们答应了别人,就要尽力去做到。

三、探索传统文化中的守信与失信

1.交流收集到的失信故事

a.听“食言而肥”的故事

b.看视频《西游记》第八十一难“通天河遇竜湿经书;

2.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失信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

3.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a.失信的害处有哪些?

b.失信于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伤害?

c.失信于人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伤害?

总结:从古至今,失信于人害人害己,我们可千万不能做害人害己的傻事。

四、面对说话算数的人,我们的态度

1.情景剧表演:张青和李媛是好朋友……虽然李媛没能和张青一起看话剧,但是张青觉得,李媛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

a.你认为李媛是个说话算数的人吗?为什么?

b.你的生活中有说话算数的人吗?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2.夸夸这些守信的人

a.出示守信的成语故事,请小朋友夸夸他们。

总结:上了这堂课,你觉得守信重要吗?说话不算数只会给我们带来害处,而守信却能带给我们尊重,如何选择一目了然。

第二课时

一、回顾“爱保证帮他改正

(一)回顾“爱保证”的行为,了解他说话不算数的真正原因

1.看图片,讨论爱保证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

2.面对诱惑你该怎么做呢?

3.如何才能不忘记自己的承诺?

(二)故事交流会

1.以小组为单位,自我分析自己说话不算数的经历:当时怎么想,怎么做?

2.小组排代表交流

(三)小结过渡,随机板书

小结:说到做到是一个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标志。一旦对他人作出保证,就要想办法尽力完成。

二、对自己说话算数,制定合理计划表

(一)辩一辩

1.听张明和徐强的故事

2.讨论如何看待两人不同的观点。

(二)情景剧:张勇的故事。

1.如果你是张勇,你怎样做到对自己说话算数。

2.制作“整理房间时间表匕

(三)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1.学习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并遵守它

总结:我们不仅要对别人说话算数,也要对自己说话算数。

板书设计:

抗拒诱惑

说话要算数

请人监督

及时记录

道德与法治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儿歌《小乌鸦爱妈妈》,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过家家”活动,再现家庭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大胆地表达对家人的关爱,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家庭生活,对待亲人

2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爱,表达爱,加深对爱的体验,养成主动对家人表达爱的习惯。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承担任务、善于分工合作的好习惯。

3、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传统美德,学会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感恩之情。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和谐相处。

4、通过唱儿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累感恩父母的生活经验。角色扮演的过程也是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指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分工,学会合作,学会表达。

教学准备:

1、准备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感恩的心》

2、“过家家”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物品,如蛋糕盒、香烟等。

3、制作奖章,如“最佳节目奖”等。

4、教室布置:课前在黑板上写好课题“大声说出我的爱” ,注意营造体验活动的氛围。

5、准备爱爱鸽头饰。

(一)大声唱出爱

1、歌曲欣赏:《小乌鸦爱妈妈》。

在这段视频里,你看到了谁呢?

你喜欢小乌鸦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它为老乌鸦做了什么呢?

你喜欢老乌鸦吗?想象一下,老乌鸦为小乌鸦做过什么?

2、唱儿歌,感受爱。

咱们来把这首儿歌学一学,唱一唱。

学生练习并上台表演。

(二)大声说出爱

1、小调查

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试一试,对父母或其他家人说声“我爱你”,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你们说了吗?谁来介绍一下?

2、过渡

很多小朋友都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爱,真勇敢。除了说声“我爱你”,我们还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爱。

3、交流。

儿歌中老乌鸦辛辛苦苦吧小乌鸦养育大,小乌鸦不忘妈妈的养育之恩,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其实,这就是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感恩。

小朋友们,我们该怎样报答父母和其他家人的爱呢?先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的做法。

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为父母和家人做事的?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为父母和家人做事的'?

指名上台交流。

4、小结

小朋友们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像小乌鸦一样,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三)大胆表达爱

1、导入“过家家”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交流了怎样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关爱,下面我们通过玩“过家家”来演一演好吗?

2、总体讲述“过家家”活动要求

“过家家”的活动,我们可以分成几步来进行:(1)自选主题,(2)分配角色,(3)分组排练,(4)汇报演出。

3、分步骤指导

(1)自选活动主题。

主题一:给妈妈过生……

主题二:劝爸爸戒烟……

主题三:奶奶生病了……

小朋友可以挑一个来说一说。

除了这三个主题,生活中还有哪些主题能表达你的爱,请小朋友们补充介绍。

(2)自由组合,分角色

想一想你选择的活动主题需要哪几个角色

自由组合,邀请好朋友一起“过家家”。

商量一下,每个小朋友扮演什么角色。

(3)分组排练

想一想:一起动脑,先把故事和台词编好。

选一选:需要用上哪些道具

练一练:根据分配好的角色和编好的台词,用上准备好的道具,进行“过家家”排练。

(4)汇报演出

请一个小朋友担任活动主持人:“过家家,表达爱”汇报演出现在开始!掌声有请第一组上台

(四)活动总结

举行“颁奖典礼”

1、主持人宣布:颁奖典礼现在开始!掌声有请颁奖嘉宾爱爱鸽上台。

2、颁奖:刚才各小组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场精彩的表演。

3、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唱儿歌中感受了爱,在讨论交流中说出了爱,在“过家家”活动中表达了爱,希望小朋友们能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常怀感恩之心,用我们的行动去表达爱,传递爱。

24时计时法课件通用


24时计时法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会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4、感受和体验时间,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1、谁愿意把你们前两天调查你喜欢的节目播出的时间告诉大家。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它们相像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

师:这种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 )。第二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的叫24时计时法。(板书读题:我们今天要研究24时计时法)

你想研究有关24时计时法的什么内容?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24时计时法?(当场解决: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银行,车票,邮政,电视,等)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1、钟面上外圈的数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数;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刻)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 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也有一个分界点。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0点,昨天的24点就是今天的0点。

2、24时计时法是从0时到24时来表示时间的,每个数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普通计时法中的每个数在一天中都会出现两次,必须加上时间词进行区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收获?怎样合理安排晚上的时间?

24时计时法课件 篇2

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个4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师:大家都猜老师在工作,你们猜错了。每天这个时候,老师都睡得正香呢!这什么你们没猜对?

生:老师说的是凌晨的4时,我们都猜到下午4时了!师:一天中有几个4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4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凌晨4时 下午4时

师:在4时前面加上:凌晨或下午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这是我们平时用的普通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晚12时)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师:时针走了几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 ?? 中午12时 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 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教师边拨钟边讲: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2时记为12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巩固练习(用小黑板出示): 判断下面的时刻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凌晨2:00 7:30 12:10 上午11:15 晚上8:40 18:06

4、进一步了解24时计时法 出示让学生填钟面上的时刻:

师:请仔细观察钟面,并小组讨论、学习:

普通计时法用到哪一圈上的数? 24时计时法用到哪几圈上的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5、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早上、上午、中午时数相同。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时??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三、解释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中午12:00()下午1:00()晚上7:30()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12:00()14:00()16:20()

3、填写学校作息时间表。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希望同学们守时、惜时、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

24时计时法课件 篇3

(出示卡通人物康夫的形象)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录音)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为了避免这种误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多媒体)钟面上只显示12小时,所以同一时间在一天内显示上午和下午两次,常引起误会,因此国际机场,邮电等部门都采用24时计时制。

(1)日常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许多东西有记录时间的,你们想一想,有哪些?

(3)    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商场营业时间画面等)让学生读出来。

(4)    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些时刻写成这样的`两排吗?揭示一排称为普通计时法或24时计时法,一排称为24时计时法。

(1)康夫和小婧观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出示春节联欢晚会的倒计时画面)你们知道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是什么时间吗?

(2)有个难题把康夫给难住了,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1.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首都百货             晚上10时关门      (        )

北京广播电台         早上6U30开始播音 (        )

美少女战士           下午4时开播       (        )

2.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肯德基               9U30开门          (         )

颐和园               18时闭园           (         )

图书馆               16时30分停止借书  (         )

思考做在答题卡后,和小组内的其他组员交流,小组长负责整理本小组思路汇报。

师小结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的方法.

1.奶奶喜欢看的的闽剧是19U00开始,也就是(       )

小朋友们喜欢看的哆来A梦在晚上8时开始,也就是(        )

2.请你们也在电视报上找出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用普通计时法向自己的小伙伴介绍一下.

你能用24时计时法说出四次取信的时间吗?

三.初步理解时刻和时间.

1.根据邮筒的四次取信时间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抽取两个经过时间的问题,(一道不跨上下午时间,一道跨上下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计算跨上下午的经过时间(如第一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中间经过多少时间?)

练习:康夫和小婧要开始他们在北京游玩的最后一站故宫了(出示故宫开放时间  上午8:00----下午5:00,谁知道故宫是什么时刻开门,什么时刻关门的?

那么故宫一天的开放时间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1.下面是电视节目时间表(部分)。

请你回答:

1从《动画城》节目开始到《阳光剧院》节目开始经过了多长时间?

2星期六,小明7:10起床,他准备收看《金色年华》节目,最多还有多少时间?

3起床后,小明必须完成三件事:刷牙洗脸(5分)、烧早饭(10分)、听早间新闻(10分),小明能准时收看《金色年华》节目吗?你能不能替小明想个办法?

四.能不能用你们今天学到的计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张作息时间表?(学生上台展示作品)

从中抽取一两张好的作品在展示台上让学生观察:从这张作品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来?

准备题:康夫和小婧要结束他们在北京之旅回日本了,他们订了飞机票回日本.(出示飞机票)

从这张票中你能看出飞机是什么时刻(18U00)起飞的?康夫住的宾馆到飞机场要20分,他们最迟要在下午      时      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飞机.(飞机起飞前20分钟停止检票)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在这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让你这么开心?

24时计时法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第52页——53页《24时计时法》。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并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题图展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妈妈带着女儿去百货商场,当看到商场门口的牌子上的“营业时间:9:00~21:00”时,小女孩禁不住想:“21:00是几时?”9:00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而21:00对学生来说从知识的角度虽然是新面孔,但在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主题图内容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连接点,实现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数学就在生活中”从而引出了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

教材中呈现的新知识有两个,一是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认识到1日=24时,二是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教材通过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看到和领会到:一日里时针共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这部分内容教材直接揭示。接着出现小精灵的提问:“这个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目的是让学生去观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小组交流发现:两种计时法如何转换。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2、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钟面模型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1、创设情境,媒体演示:使学生充分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谈话,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引发学生对“24时计时法”这一新知识的探讨。

3、自主学习,思考探究:在提出问题后,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为了如何去解决“一天有24小时”这一问题展开探索、交流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合作交流,实践强化: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有两个好朋友,约好了上周六7时到公园门口见面,他们俩都去了同一个公园的同一个入口,但是却没有见到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待学生回答出一个是上午7时去的,一个是下午7时去的时候师适时板书)

师:像这样带有“上午、下午”等时间词的计时法我们称为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

(二)、新课

1.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百货商场的营业时间,谁能给大家读一读?(适时板书9时、21时)

(指9:00—21:00)像这种不带时间词的计时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问: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

师:老师也发现了一些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地方,我们来看。(师课件展示)

师: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2.认识一天的开始

(1)那你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学生猜测)

师:这是大家的猜测,看看谁猜对了。(2)出示倒计时的场面:

师: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请同学们跟着主持人一起倒计时(播放视频,在12时停顿)钟面上的指针都指到了几?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新的一年开始了,也就是新的一天开始了。(3)现在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吗?晚上12时是新一天的开始,也叫0时,那,0时是白天还是晚上? 3.学生动手拨钟感受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

师:请同学们拿出钟表,将表针指在0时。(课件学习提示)请拨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做什么。思考: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圈?一日共()小时?

(师边拨表边示范):同学们清楚怎么操作了吗?好,带着问题开始合作。

指生上台拨钟汇报

问该生:一日里时针走了()圈,再问全班同学:你们拨钟时,时针在一日里走了几圈?那,1日是多少时?(板书:1日=24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4、我们跟着大屏幕一起把一日里的24时数出来,请同学们注意黑夜和白天的变化。开始(播放课件)

(第一圈完)问:时针走第一圈是从()时走到()时,走了()个小时,接下来该走它一天中的第几个小时了?

(继续播放课件)问:时针走第二圈是从()时走到()时,走了()个小时。现在一天过完了,同学们观察:24时也是?

得出:晚上12时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5.研究两圈数的关系。

(1)现在我们知道了:在一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时,请同学们看大屏(师边指边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什么?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外圈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仔细观察,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2)指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引导得出(钟面内圈的数字表示晚上12时到中午12时,也就是时针走第一圈时所对应的时刻。)

汇报第二个问题。引导得出(钟面外圈的数字表示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也就是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的时刻。)

问:这24个数中例如:9表示一天里时针从0时起共走了几小时呢?15呢?

外圈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得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12。外圈比内圈多12,内圈的数加12就是外圈)

(3)常见的钟表,钟面上只有内圈的数,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很多地方用到24计时法,咱们能不能用刚才找到的关系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呢?返回板书((上午7 时、下午7时)

(4)上午7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下午7时呢?(指生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上午7时是时针走第一圈所指的时刻,表示一天过去了7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直接说7时。(板书:7时)

下午7时是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从0时起,时针走过了中午的12时,进入了第二圈后又走了7小时,所以用7加上第一圈走了的12小时就等于19小时,表示一天过去了19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19时。(板书:19时)

(5)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呢?怎样算的?下午1时呢?

问: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都要去掉时间词,那从什么时刻时数才加12?

师小结:(适时板书)

返过来,你能不能将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呢? 问:9时如何用普通计时法表示呢?21呢?

谁能试着总结一下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的方法? 小结:用普通计时法表示13时之前的时刻时,直接加上时间词;表示时针13时和它之后的时刻时,加上时间词时针指数还要减12。即时练习:对口令。老师出示一个时刻,请同学们快速抢答出它的另一种计时法时刻。

6、两种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

师:同学们,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哪不同呢?

生:24时计时法不带时间词,普通计时法带时间词。

师:那你想过为什么吗?

那是因为:一天24小时,时针要转两圈,普通时计时法要每个数字会重复读一次,为了区分要加时间词,它也叫12时计时法;而24时计时法,采用的是从0时到24时来计时,每个时刻都是独一无二的。7、24计时法的优越性。

现在,同学们回头再想想上课前老师的问题,如果那两个同学学会了24时计时法还会产生误会吗? 24时计时法简洁,不易出错。所以,生活中好多地方都用它来计时。它是国际通用的计时法。

(三)、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2.教材第54页第一题。

(五)、知识拓展:(你知道吗?)

1日=24时,那你知道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吗?这可是一个科学常识,一起去看看吧。(配音课件演示)

是呀!每人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只要你珍惜时间,它就会给你带来智慧与力量!

(六)、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用24时计时法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比比谁制定的最科学。

24时计时法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思维。

2、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巧妙地完成教学。

3、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4、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的规律,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

5、培养学生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和认识24时记时法,正确地把两种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理解0时和24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听一段音乐(播放新闻联播开场曲)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你知道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开始吗?

教生:7点看!

教师:什么时候的7点?说完整。

学生:下午的7点。

教师:还可怎么说?

学生:晚上的7点

教师:新闻联播开始的时候天黑了,我们把它叫做晚上7:00。

老师把它写下来。

写下板书:晚上7:00

教师:老师在新闻联播刚开始的时候截取了一个画面,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9:00。(出示画面)。

教师:这19:00和大家说的晚上7:00一样吗?

教师:19:00与晚上7:00指的都是一天中的同一时刻。晚上7:00就是19:00。

2、找生活中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早上几时,中午几时,晚上几时,电视上却出现了一个19:00,像19:00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你们还在哪见过?

生自由说,教师出示生活使用24时计时法计时的情况。

教师: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揭示课题

教师:像19:00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我们称为24时计时法。(黑板上贴出2);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晚上7:00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一般称为为普通计时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学生齐读。)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4、明确目标

(1)、了解24时记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发现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练习与区别,会进行两者之间的转换。

5、小组合作探究:

(1)、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走几圈?

(2)、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3)、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

6、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现在组内讨论交流,后指定小组展示。

(1)认识24时记时法

课件出示从0时到中午12时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及场景的变化。

教师:过了中午12时以后会怎样呢?这时一天过完了吗?时针继续往哪里走?你能说出这个时刻吗?

学生1:时针会继续往前走,走到1时。

学生2:也可以说成是13时。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时针时如何走第二圈的?

重点提示学生思考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注意内外圈数字之间的关系。

点拨:在一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2)明确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仔细观察钟面,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

(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数;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刻)

教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内圈的数+12=外圈的数)

教师:它们为什么会相差12呢?

教师:原来是这样!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头脑灵活反应快。

(3)、研究两种计时法的关系

出示所有用两种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A、教师:知道了这个关系,那我们来看看黑板上的两种计时法,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先仔细观察再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B、反馈:教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普通计时法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没有。)

教师:为什么普通计时法要有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不需要?

小结:是啊,24时计时法是从0时到24时来表示时间的,每个数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普通计时法中的每个数在一天中都会出现两次,必须加上时间词进行区分。

(下午1时前:两种计时法的数一样;下午1时开始:普通计时法+12=24时计时法)

教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达吗?是不是一天中所有的时刻都是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数加12得到24时计时法?那你能给他加个条件吗?从什么时候开始?

7、交流点拨

(1)、在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从下午1时到深夜12时,普通计时法+12=24时计时法

(3)24时计时法转为普通计时法:从13时到24时,24时计时法-12=普通计时法

8、练测反馈

(1)、填空

①一天有()小时,一天里,时针正好走()圈。

②新的一天是从深夜()时开始的,这个时刻也叫做()或()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回去寻找生活中的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课件 篇6

上周,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学习之后,我还是有些不懂,正好周日爸爸也没事,就嚷着他和我一起去火车站实际考察一下,用了10多分钟,我们骑车就来到了火车站。

一进大厅,看见有一位工作人员,我急匆匆跑过去,征询24时计时法用处。这位阿姨耐心和我说,用24时记数法比用普通的计时法让人不会产生错误的感知.比如:要乘坐1点的'火车,用普通计时法要说一点的话,大部分人可能反应不好;如果用24时计时法的话,说13点,乘客就一下子知道是下午一点;说一点的话,就知道是凌晨一点。经过阿姨的讲解,以及我对过往车辆时间安排表的观察,我终于明白了24时计时法。

回家的路上,我对爸爸说,咱邻居经常上白班和夜班,如果他23点去上班,7点下班,我就知道他上夜班;如果8点上班,17点下班,我就知道他上白班,并且知道他的班是干8小时。爸爸直夸我聪明。

其实,像这样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发现、解决,就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24时计时法课件 篇7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龙潭区江密峰镇中心小学校 牛佰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了解1日=24时,2.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会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有与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

师:“新闻联播”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板书:晚上7∶00)

师:(板书:晚上7:00)电视画面是写着这个时刻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新闻联播片头画面)

师:(板书:19∶00)19点,这是一种什么计时法,它跟我们说的晚上7点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计时法”。

师:这是电视节目预报,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请说给小组同学听。

师:(板书电视节目预报的时刻)谁愿意把对应时刻写到黑板上来?

7:00

10:00

13∶00

15∶

21∶00 早上7:00

上午10:00 下午 1∶00

下午3:30 晚上9∶00

二、探索新知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们分别起个名字好吗?(板书: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师:你喜欢哪种计时法?说说理由。

师;生活中,除了看电视,还有哪用24时计时法。

师:交通、邮电、广播电视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概念,为了记时方便、简明,不易出错都采用24时计时法。而普通计时法,早上、晚上几点很具体,生活中特别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应用很广泛。

师:那么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早上7时用24时计时法就是7时,而晚上7时却是19时呢?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经历一下一天的24个小时。

师:经历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问题,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出示夜里12时的钟面)

师:这就是夜里12时,它是一天的起始时刻,我们把它记作0时(板书0:00 夜里12时)

师:一天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

(课件演示,随机提问:是什么时刻,在做什么,一天过去了几个小时)师:现在谁能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共转了几圈?齐说。谁能用普通计时法具体说一说,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刻到什么时刻,第二圈

呢?

师:你明白为什么早上7时用24时计时法就是7时,而晚上7时却是19时了吗?谁能解释一下。

师:是啊,24时计时法是从0时开始计时的,从0时起过去了几个小时,就记作几时,非常地简明。

三、互动练习

师:现在老师用普通计时法说出一个时刻,你能把它转换成24时计时法吗?试一试。凌晨2时,下午2时,上午9时,晚上8时,晚上12时(板书24:00)师:反应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早晨和上午的时刻两种计时法相同,下午和晚上需要加上12)

师:那反过来你们行吗?我说24时计时法,你说普通计时法。(举例:15时,18时,3时,6时)

师:同学们的反应很快,表达也比较清楚,为了奖励大家,我想给你们一个当老师的机会,请你出题考老师,好不好?

拿出本子,时间关系,只出一道。比比看,谁出的题最有水平,能考倒老师。集体交流。

四、读书反馈

大家把书翻到第52页,阅读一下教材上的内容,看看有不懂的地方吗,可以提出来。

完成第53页的做一做

完成第54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

五、总结升华

短短的40分钟即将结束,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为了奖励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异表现,下课前,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用两个手臂来表示时针和分针,根据两个手臂的位置和他们之间的角度,来可以判断是几点。老师先做动作,大家来判断。(做3时的动作)师:接下来,老师说时刻,请同学们做出动作。请全体起立。9:00 21:00

6∶00 18∶00

0∶00 12∶00 24∶00

师:为什么最后的几个时刻,大家的动作都一样?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大家一定会不断进步!

2013年5月

24时计时法课件 篇8

下课后,我反复琢磨这个教学片断,其实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很简单,但为什么学生会发现不了呢?

一、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实际。

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似乎不太重视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走进生活的实践活动。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是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学生都没有做过生意,自然就不会知道生意之道。如果在讲授这道题前,教师利用学生中的家长、亲戚、朋友或熟人中做生意的资源,分小组,联系好以后,开展一些数据的调查、收集,我想到那时,教师想让他们沉默,他们也都不会愿意。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实践、小实验、小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生活的经验解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理解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而这些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经有所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赋予学生一双“数学”慧眼,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和关注自我的意识。

二、关注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

为了让学生从统计图表的“原始信息”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组际交流,交流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通过生生、师生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同时,教师要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了一定的生活的感受,到那时,自然就会打破“沉默”。

三、即时多元评价,打破学生的沉默。

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语言、思辩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里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不应围着自己的“教”转,应多为学生的“学”服务。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在的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可持续地发展。

24时计时法课件 篇9

目的:

知道24小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口答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与合作能力,体会24小时计时法的好处,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1、 哪一位同学戴手表了?你为什么要戴手表呀!(说的好、把握住准确的时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非常重要)。

2、 你能告诉大家现在的时间吗?

3、 在小明和小强两位小朋友之间也发生了与时间有关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

4、 故事还没完,他们会怎么样呢?

5、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的发展吧?(表扬:你是一个细心观察、有时间观念的人)。

6、 小明怎样说,两位小朋友就可以按时见面了?

7、 有没有别的方法也可以省略这种不必要的误会呢?你见过吗?在哪儿见过?你们也见过吗?在哪儿见过呢?

8、 看来,24时计时法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应用的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深入研究24时计时法(板题)

(1)看电脑想问题:

a、 时针转一圈是多少小时?

b、 一天有几小时?时针要转几圈?

(2) 读思考题:

a、 时针转第一圈是从几时到几时?

b、时针转第2圈又是从几时到几时呢?

(4)回答问题:

a、 追问:一天是从夜里12时开始的,它又可以叫几时呢?

c、 小节:夜里12时表示一天的结束,即24时,又表示第二天的开始,也叫0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是全世界通用的,也叫国际计时法(板题)

(5)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下面我们24计时法表示一些时刻:

b、11时用12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c.现在钟面上表示几时?

d、 刚才钟面上时针指着1,同学们说是1时,现在钟面上时针还指着1,为什么是13时?

(6)24时记时法同学们学得不错。下面我们做个小练习:

a. 看着画面,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2.学习经过时间:

b.打开练习本,请你帮助老师列式算一算,它们的营业时间有多长?

c. 追问;19时是什么时间?8时呢?得到的11小时呢?

d. 怎样求经过时间?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24时计算法以及经过时间,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好吗?

24时计时法课件 篇10

普通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用法。无论哪一种用法,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一天24小时,时针要转两圈,普通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也就是采用从1时到12时来计时,所以它也叫12计时法,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从半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半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采用的是从0时到24时计时的。设计教案时,想当然地认为二十四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时刻伴随着我们,学生一定对此并不陌生,殊不知,学生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是普通计时法,对二十四时计时法虽说有一些印象,但也比较模糊。因此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不够,没有找准教学的起点,偏离了教学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

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读后电视节目预报表中,不要急于引导学生探索下一个内容,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交流讨论,自己想,同桌说,小组问,全班评,一步一个脚印,使学生建立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强化24时计时法的表象。在了解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读另一张电视节目预报表,再次用两种计时法交流讨论同一时刻,借助表盘,直观地区别两种计时法,明确同一个表盘,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这一根本不同,更为主要的让学生独立利用表盘,在小组间再次讨论交流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2、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增强教学实际,使学生在生活实例中理解。有些数学知识需要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在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本节课就需要这样的教学,有了前面理解的基础,通过书中或举例中的生活素材进行应用强化,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实践过的者记忆最深的”。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课本上不会,说不清,可是到了生活中却能应用自如,这就是生活经验的作用,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把同一时刻放到生活实例中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联系和区别,学生易于比较,便于理解,是突破重难点的好方法。

新宪法课件十篇


新宪法课件(篇1)

主线: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依法治国  含义、意义、主体、核心)

辅线: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促使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在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等到方面,做出选择和判断.(以德治国)

前言是全书的总纲.第一课主要讲法律的含义,法律的基本特征,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本课共分两框,从道德是人们遵纪守法的基础,道德又要以法律的支持为保障的相互关系切入,引导大家在法律与道德的对比中,理解和把握法律的内涵.

重点为:A.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B.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第二课:

本课知识点零碎,以考查选择题为主,注意把握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区别;认识到三者是社会公共生活正常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关系到每位公民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定社会的稳定和国际形象,因此每位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必须从自已做起,自觉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重点为:A.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的原因?B.某种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如私自架设电网,使用音响音量过大等)

第三课:

本课三个框题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第一框是必须强记的知识点,第二框第三框讲到法律规范经济行为和打击经济犯罪,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规范经济行为有助于防止经济犯罪,打击经济犯罪有助于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建设.

第四课:

本课围绕法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展开讨论.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法律规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二是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这两部分是相互联系,前一部分是将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上升到国家的意志,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只有将其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下来,才能用法律更好的保障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B.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迷信,赌博,吸毒,制黄,贩黄,非法出版等会结合一定的材料考查;书本第54页第一自然段讲述了意义.)

第五课:

环保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强调是是注意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以小带大,将社会性的环境总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应具备的环境意识和行为联系起来,努力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特别是开放性的试题要能提出解决环境部题的具体方案,给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自己怎样为保护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本课的线索是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观点,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为环境污染与破坏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期内加以消除,而且治理的代价是昂贵的,必然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破坏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根据其情节,危害性不同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刑罚处罚;违犯环保法律法规要受到行政处罚或刑罚处罚

第六课:

本课要重点掌握未成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为什么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保护对象,基本原则以及四个保护方面的责任,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在考查本课时,往往以漫画或文字材料创设情境,让我们分析实例材料中成年人的行为是否履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法律义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自我保护的对策(即如何自我保护?)

违法的未成年人也是.原因是(1).自然特点仍未发育成熟(2)法律地位上,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仍然是未成年人,且未来的路还很长(3)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经过教育改造,绝大数能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人.所以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

解题思路:

(一).继续夯实基础知识,做到书本的知识融汇贯通;

(二).选择题要细心,会的一定不要失分;

(三).主观题一定要”转化”,看看试题到底问什么?转化为书本上的知识点,开放性试题要从多角度回答;

(四).辨析题. 要先判断,然后带着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为什么片面?去回答.

为什么正确要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强调实施的好处,反之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五).材料分析题.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材料(文字.漫画.比喻等),都要从中找出主要的信息点,根据信息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知识点,然后再组织回答.

1.人们日常看到的杂乱垃圾,闻到的河水变味,听到的汽车噪声,受到的有害辐射等,属于环境问题中的 ( )

A、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提议

3.月12日,国家科技部公布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泉州市所辖晋江市、石狮市等8个县市同时上榜,泉州市于年、、3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这是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 )

4.我国巳经形成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主体的环境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巳经建立在逐步健全的法制基础上。( )

A定罪、量刑、惩罚 B教育、引导、处罚C感化、帮助、辅导 D教育、感化、挽救

(2) 材料选择题:

11月,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颁发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宣传贯彻《公约》,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公约》要求,做文明网民。据此回答1-2题.1.《公约》的实施( )

A、表明我国法律禁止、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B、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注C、可以引导青少年都能够文明上D、可以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免遭侵害

(三)组合选择题:

1.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剧增,水土流失,大气、水、海洋污染严重,臭氧层破坏,……所有这些现象表明 ( )

(1) 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的重要因素 (3)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沿关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A(1)(4)    B(2)(3)(4)    C(1)(2)    D(1)(3)(4)

3. 四川内江市某小学一名女教师,因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又不主动承认,竟怒令全班同学集体下跪.这位女教师的做法

(1) 坚持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2)违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言的原则(3)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4)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

A(1)(2)   B(2)(3)   C(2)(3)(4)   D(1)(2)(3)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重要作用表现在

(1)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依据(2)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3)它明确了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4)它使我国的精神文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A(1)(2)(3)  B(3)(2)(4)  C(1)(2)   D(1)(2)(3)(4)

(1) 有利于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2)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3)加强预防未成年年人的违法行为(4)对青少年的行为具有约束力

A(1)(2)(3)(4)   B(1)(3)(4)   C(1)(3)   D(1)(2)(3)

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学生开始迷恋上网,个别学生陷入”网吧”不能自拨.指出,要以查处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机房”为重点整顿文化市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1) 我国的法律法规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3)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4)家庭.学校.社会.司法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A(3)(4)   B(2)(3)(4)   C(1)(3)(4)   D(1)(2)(3)(4)

(四)辨析题: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好鸟的双翼,有此双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

3.国家制定,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与我们学生无关.(  )

5.“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因此,治理环境完全是资源开发利用者的责任.(  )

1.当前,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万人以上。从发生在校园的种种典型安全事故看,校园易发生的危险大约有以下几种:一是安全措施不完备的校内设施和危险建筑物倒塌引起的伤害;二是由于学校忽视安全教育,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加上管理不力造成的意外伤害;三是火灾、爆炸、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四是校外侵害;五是校园暴力伤害。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让他们能够健康安全地成长,是学校、杜会共同的责任。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150多名人大代表共同呼吁:要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切实保障师生安全。

(1)请你运用初二《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谈谈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的理由。

(2)除了加强立法,保障校园安全还须多方面努力。请你分别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谈谈如何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3.某居民小区门口的小卖部,居民张某拿了一瓶开过的啤酒前来交涉赔偿,原来酒瓶中有一只苍蝇,张某声称,开瓶时未发现,喝了半瓶才发现瓶中有只苍蝇,造成恶心呕吐,要求赔偿损失.这瓶啤酒被送到工厂,后经卫生检疫机关化验,发现苍蝇不是啤酒生产时混入的,怀疑是人为投放.于是厂方向法院起诉,经调查取证,果然是张某本人为了骗取赔偿所为.

请对张某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价.

4.陈某,15岁,在某中学读初二年级时,成绩不好,常挨教师批评。有几交,他的作业未交,被教师用书猛敲脖子甚至赶出教室罚站。陈某觉得委屈,经常逃学,到录像厅看暴力等内容的录像。他的父母知道后,一气之下,让他弃学回家,帮助照顾生意。不久,他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游闲的“朋友”,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后来,又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财物,殴打小学生,后被公安机关拘留。

(1)陈某的教师,录像厅管理人员,陈某的父母的做法对不对?请分析说明

(2)陈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青少年哪些启示?

5.材料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互联网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在未来社会,不懂网网络的人就是文盲.

比例 50% 25% 15% 10%

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中学生上网有哪些利弊?

(2).谈谈你对怎样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看法.

新宪法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游戏的图片、学生准备小棍若干、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习知识时,看那位小朋友最肯动脑筋?小精灵还要给你发奖品呢!

二、新课

1.师:用3根小棒,看你能摆出一个什么汉字?可以小组商量,看哪组摆的汉字最多。

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都是用了3根,那么你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你能用口诀表示吗?

师:有关三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猜出有几句吗?

能不能根据这些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吗?

新宪法课件(篇3)

1、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国家和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1、导入:

前面学习了国家对环境保护,那么我们的未成年人同样需要保护。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动植物在它还弱小时都需要外界的保护,我们的未成年人也同样如此。

前言曾经提到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与法律息息,为什么说我们未成年人更加需要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呢?请生回答

师小结:

所以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那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只靠教育行不行?

举例:小红的父亲开家长会,看到初二(1)班的成绩排名榜上小红的成绩居第38名,父亲对小红前途失去信心,回家后,将小红毒打一顿,然后强迫她辍学到沿海去打工,深圳某鞋厂将14岁的小红做子学徒了工。

师总结:所以说对未成年人保护仅靠教育是不够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有法律保护。法律具有强制力,对青少年成长起着指引作用,又起着约束和保护作用,法律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运用法律手段消除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净化社会环境,法律协调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职责。

2、有人说:“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只是家庭和学校的事,和社会、国家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关注。因此,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组织,未成年人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你们身边有一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做法吗?

如:书中的民警送小学生过马路,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影剧院、公园等应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起步较晚,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187月美国颁布的'少年法庭法。世界各国都明确未成年人的重要性,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我国于1991年加入了国际《儿童权利公约》,成为公约国的一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经验交流会的专门法律。1991年9月在七届人大上通过,1992年1月1日施行。着重给学生讲解这是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它的重要地位,颁布时间,包含内容、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一部针对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出现低龄化、智能化、团伙性、暴力性特点,为了防患于未燃,于6月,在九届人大上通过的一项法律,重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那么什么是未成年人呢?

我国法律保护的是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

请生思考:我国法律保护的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那么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是不是也是法律保护的对象?

师总结:有违法行为的未成个人也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因为这些未成年人也有权益,对这些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有利于促使他们改过自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

4、为了做好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这里包括哪几项原则?请生答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也是首要原则,这里的合法权益是什么?请生答:是指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不受侵犯。

举例:父母不得随意看孩子的日记、信件,教师不得体罚学生。

每一部法律都有其适应的范畴,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部针对未成年人颁布的法

律,所以必然要符合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

(4)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又称教育原则)培养四有新人。

对未成年人保护以外还要进行教育,要让他们知道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而不是一味的寻求别人的保护。

总结: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保护,我国通过两部法律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未

成年人健康成长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

青少年健康 1991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6、课堂练习:

(1)父母弃婴、溺婴、虐待未成年人尤其是女性未成年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B )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 ②具有我国国籍的婴儿、幼儿、儿童、少年

③具有我国国籍的未满18周岁的青年 ④具有我国国籍但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

新宪法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2、能力:能够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

3、知识: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知道如何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活动

一、新闻播报

[视频]电子眼避免司机选择性守法

二、读书自学

环节一:知道法制建设的要求是什么?地位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52P56,独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青少年怎样增强法制观念?

环节二:深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1、教师重点突破:设计两个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①这四项要求去掉其中一个会怎样?

②得出什么结论

2、教师归纳:

①这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是一个整体。

②没有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就没有依据;没有执法和司法,所立的法律就失去权威,守法就失去了有力的保障。

环节三:理解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的意义,树立法制观念

1、课件展示

案例一:法律家族的新成员

案例三:观点大声说

正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利大

反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弊大

①小组争论,达成共识

环节四、学以致用,落实行动

教师:我们知道了加强法制建设的要求。我们中学生能为法制建设做些什么呢?

案例四:视频:网友的积极建言体现了思品课的哪个道理?

案例五:

《人民日报》11月2日发表评论,题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文章强调,站稳群众立场,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

问于民是源于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其法律依据。

回顾总结:

教师总结:我国的法制建设为人民,法制建设靠人民,法制建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公民,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现象依然存在。建设法治国家除了需要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健全法律监督。

新宪法课件(篇5)

⑴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课的纲目,由一位同学回答。(设此问的目的:帮助学生起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政治权利的基本框架。)

⑵为什么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管理国家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⑶在我国什么人具有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

⑷行使选举权利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第二框题的内容。

请同学读第67页框题旁边自然段的内容。思考:我国宪法规定的六项政治自由权利是什么?它们的重要地位是什么?(同学回答,教师归纳。)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国宪法确认和保护的这六项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表达意愿、参加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基本权利。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板书)

请同学们看第一横题的内容。思考:⑴什么是言论自由?它的本质含义是什么?⑵言论自由是不是绝对的自由言论?为什么?(设此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言论自由的本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⑴言论自由是通过语言表达意思的自由。包括的形式有口头的和书面的。

其本质含义:①任何公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②发表言论的内容,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受任何非法干涉;③发言者不应由于自己的.某种言论带来不良后果。

⑵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言论。

因为,滥用言论自由会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法律不能允许的。所以,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侮辱、诽谤其他公民的人格。因此,我国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文件都规定了相应的处罚。依法,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的言论,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把以上两点在书上标出记号。)

                   “损害前妻名誉,前夫依法赔偿”

75岁的张某与63岁的孙某原是夫妻,共同生活了40多年后于1995年离婚。现孙某已再婚。张某对孙某心存记恨,于9月及4月,在孙某的住所,在公共场所张贴小字报,用“臭流氓”、“黑了心肠”、“坏了良心”等不文明语言谩骂孙某,并在小字报上贴出孙某的照片。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在公共场所,公然贴出小字报,用不文明语言谩骂孙某,且贴出孙某的照片,张某的行为严惩侵害了孙某的名誉权,给孙某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法院对张某提出严厉的批评。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某在法院公开向孙某赔礼道歉,并赔偿孙某精神损失费人民币1000元。

(让学生看71页横题内容。思考;①出版自由的含义;②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出版自由?设此题目的;此问题同第一横题思路相同,意在让学生把握理解问题的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⑴出版自由,是公民以出版物的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⑵和言论自由一样,出版自由也要依法行使。除了要遵守行使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制外,我国还禁止出版发行黄色、淫秽以及散布迷信等的出版物。

                  “虚构《邻家**》自己反惹**”

1995年12月,初二女学生叶某的作文《邻家**》被本校校刊《泉溪河》选登。文内虚构了邻居黄家重男轻女、家庭不和的情节,但所写的人名却是邻居女儿真实姓名。19底,邻居黄家发现刊有这篇作文的校刊后,遂于195月28日向长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定被告三渔冲中学和叶某名誉侵权,责令消除影响,赔偿损失8000元。县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这起民事纠纷案,并于6月公开审理。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学生写真人假事,学校又进行传播,这一事实客观上给黄某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开庭审理之后,双方互谅互让,以协商解决,被告道歉并适当补偿损失后,原告于6月29日向法院提出撤诉。

               “北京金秋书市两展位被扫地出门”

1998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金秋书市”。9月29日书市上,有两个展位被清理出市,空展位上挂有一块“曝光牌”上面赫然写着“某单位因销售盗版图书被取缔清理出市”。

(先让学生看本横题内容。思考:①结社自由的含义。②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⑴结社自由,是公民为一定的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或者参加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

在我国,凡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并履行一定的法律程序而组成的社会团体,都受到国家的保护。

⑵我国法律既保护公民享有结社会自由,又禁止和取缔不法分子假借这种自由搞非法组织和破坏活动。

                “北京首例非法社团诉讼终审裁定”

这一非法社团名为“深入全国乡镇义务送医疗、文化、科技下乡活动组委会。”该组委会未在社团管理部门登记,于年8月1日成立,擅自开展活动。在北京社团清理整顿工作中,崇文区民政局于1997年11月根据有关规定,正式通知该组委会为非法社团,要求其自行解散、停止活动,并收缴子该组委会的会章、会旗、会徽及有关材料。该组委会发起人李军成不服,于1998年2月向崇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一审裁定驳回。随后李军成又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上诉,该院认为:崇文区民政局所发通知适用相关法律、法规;李军成上诉所称该通知造成侵犯其财产权的后果经查没有事实根据。据此,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李军成的上诉,维持原裁定。

请同学们对下面这个小故事做出判断、分析。(用此例帮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观点分析问题,学会辩证思维。)

某学校部分实践学生在一起商量组成了个“兄弟同盟”,并确定“为朋友两肋插刀”是行动纲领。一次因打架违反了学校的制度,受到学校的批评。有的同学认为“这是我们的自由” 。

(①粗读此法律;②自学教材此横题内容。目的、要求:①读原法律条文;②区分集会游行示威三项自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⑴集会自由,是指公民有聚集在一定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权利。包括露天集会和室内集会两种场所

⑵游行自由,是指公民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自由。

⑶示威自由,是接线员公民在露天公共场所或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自由。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1页,了解三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公民权利――六项政治自由权利。懂得了一个新观点――政治民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学会了一个新方法――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面的案例。

                             “十年诽谤科学家终戳穿”

日前,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岳麓区法院关于肆意中伤生物学家刘筠教授的平江县鱼类良种繁殖场职工高玉华一次性赔偿5万元的裁决,一起长达之久的诽谤案终于画上句号。经法院查明,青鱼人工繁殖自行产卵受精研究是湖南省科委1982年下达、由高玉华和湖南师大生物系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但高玉华为了窃到全部科研成果,竟然采取诽谤等卑劣手段,诋毁著名生物学家刘筠教授。自1988年以来,高玉华先后10次以“揭开刘筠伪科学面孔”等数万份诽谤材料分别向全国部分地区知名专家、学者邮寄散发,致使刘教身心健康遭到严重摧残。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高玉华只得低头承认。

新宪法课件(篇6)

2、违法行为的类别。

3、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学习违法行为的有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违法现象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六课的内容了解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从这 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七课《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本课由引言和三个框题组成,现在同学们迅速浏览一下引言部分,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 内容。

2、引言总观全文,主要学习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犯罪要受到什么处罚等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减少违法现象的发生。

三、讲读课文:

2、教师明确提出教学目的,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两个例子总结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法行为。(板书)

根据“议一议”的问题,重点理解“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掌握了违法行为的含义,接下来我们学习违法行为的类别。

教师提问:根据违背法律的不同,违法行为的类别有那些呢?

学生回答:A违宪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板书)

教师分析总结每一个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相关的例子。

教师根据违法行为的类别A、B为严重违法行为,C、D为一般违法行为,

引出一般违法行为的含义。

学生回答:观点①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②没有触犯刑法。

教师提问:既然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为什么也要受到制裁呢?

解决“议一议”的问题。

学生回答:观点①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害。②还可能发展为犯罪。

教师提问:既然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制裁,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学生回答:①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②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

教师对这两方面进行展开分析说明。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框题的内容,了解了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增强法制观念,减少违法现象的发生。

六、布置作业:①违法行为的含义。②为什么一般违法行为也要受制裁。

七、板书设计:

新宪法课件(篇7)

“学宪法、讲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宪法》,认识《宪法》,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培育学生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班会准备:

多媒体课件、法制宣传片、法制宣传手册 班会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有了梦想才会有希望,梦想的大小决定了一个国的强弱,一个家的兴衰,一个人的优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呢?__这样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法治就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有力保障。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学宪法讲宪法》。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时时处处都有法律约束。宪法是什么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了解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认识宪法

法律是治国的工具,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__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为此我们国家把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首先,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落实依宪治国,发挥宪法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其次,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普及宪法知识,有助于公民通过各种宪法宣传活动感受宪法的价值,扩大宪法实施的群众基础。

再次,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落实201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最后,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有助于在国际社会树立我国尊重宪法的良好形象,扩大我国宪法的国际影响。

三、做遵纪守法的小学生

1、常见的违法行为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包括:扰乱公共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公私财物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2、指出这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1)接触毒品 (2)打架斗殴 (3)沉迷网络

3、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1)旷课、夜不归宿 (2)打架斗殴,侮辱他人 (3)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4、介绍近年来发生的青少年违法案例 (1)蓝极速网吧纵火案

(2)云南文山县学生沉迷网络自杀案 (3)重庆少年意外伤亡事件

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要依法自律。

2、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总结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

同学们,我们学习《宪法》之后,要有国家意识,知道你身为一个中国人,要有满足归属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虽然是小学生,但我们身上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让我们一起为法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宣誓倡议书 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新宪法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

2、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欢快的音乐中班长报告本次活动的意义

班长:亲爱的同学们,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主题班会,再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发律法规,预祝班会圆满成功!

二、活动记录

1、主持人: 我宣布,七年级三班《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

2、必答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

一组一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全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围是什么?

《未法》第三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4).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下列原则:(1)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3、抢答题:

(1) 什么是未成年人? 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使得使之辍学。

(2)《未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

对不履行职责或侵权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经教育不改的,撤消监护人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3)《未法》对未成年人招用有那些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组织及个人非法招用的,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和实行的时间? 1955.3.18通过公布. 1995年9月1日实行。 (5).《教育法》共有多少条多少章? 教育法共有十章、84条

(6).义条教育法是何时分布和施行的?

1986.4.12通过并公布、自198

6、

7、1起施行。 (7).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适龄儿童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除教育批评外,对监护人或招用人并处罚,责令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主持人: (先总结比赛情况)通过刚才的知识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动脑,积极思考,不仅懂得了法律对我们每个的意义,而且掌握了许多法律常识,下面,就让我们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出来,让同学们分析些行为?比一比、赛一赛,看哪队表达的最精彩

4、主持人: 同学们,刚才同学们表达的特别精彩!课前老师让我们和社会上进行实践,发现没发发现身边的违法行为,如果有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议一议。

生1,有的同学向我借钱,我不借地就找人打我。

生2,我的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仗,不带就不够意思, 生3,放学生有人跟踪我,怎么办?

生4,我看到有人偷别人材,我不知如何是好? ??

5、 画面一:录像厅内,乌烟瘴气,一群人在看录象

看投影 画面二:一少年被黑社会绑架,警查与家长与之智斗。 讨论: 画面三:有人跳窗入室,进行盗窃、一人看见后稍稍走开。 画面四: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主持人: 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我们是学生,每天都要上学、教学、每天都要与它人接触,我们只有法律意识,知道用法维护自己尊严他人的权利,我们才能高高兴兴地出门去,平平安安的回家来,下面请看各小组同学表演的文艺节目。

6、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三、总结

同学们,老师首先祝贺你们班会开得如此成功,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法律法规的意义,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总结永远与你相随,让幸福快乐永远与你相伴!

四、 主持人宣布:班会到此结束

新宪法课件(篇9)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能力目标

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和规范,具备基本的辨别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认识到任何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通过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到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树立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到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导入新课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极其重要的,对其他法律的约束力、强制力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在贯彻落实、具体执行方面同样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是各种团体和组织以及每个公民,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的行为准则,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二、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板书)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提问: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人民通过什么方式管理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

投影: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

共和国主席最高人民

检察院最高人民 法院国 务 院各部、委员会中央军委

教师讲授: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又把部分国家权力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这样,不同性质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行使着不同的国家权力。

(阅读教材,回答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分别行使哪些国家权力)

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以宪法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板书)

投影:

案例一:王嘉安是北京市崇文区地方税务局地方税管理科副科长。1997年1月,他利用职务之便,以将征收的税款入库为名,从某单位取走税款现金人民币92122.5元,并将此笔税款存入他在证券公司开设的股票资金账户内,用于股票交易。同年三四月间,王伙同他人先后4次挪用税款现金人民币44万元用于股票交易,并获利10000元。最终被举报抓获。王嘉安被崇文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6年。

案例二:(教材楷体字案例)

(讨论案例,理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否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板书)

如宪法第44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退休的年龄、条件和退休后的工资待遇、生活待遇等做了详细规定。宪法第45条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47条规定,“国家对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第48条还规定,“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等等。这些规定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都必须贯彻落实,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敷衍、推卸和拒绝。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级政府及其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方面做出了表率。例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得到发展。又如,各级政府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条件,广开门路安置下岗职工,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还有,国家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大对书刊音像盗版活动的打击力度。许多政府工作人员能够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为群众办实事。

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宪法规定,拒绝做应做之事。

案例三:

2001年9月11日20时50分左右,被同学们称为“未来书画家”的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高二学生殷梦麒和同学肖纯骑自行车结伴回家。当他俩行至离蔡甸区树藩大街1110米的十字路口时,一辆柳州五菱小客车违章超速行驶,撞上两名少女。殷梦麒当即被撞到20米的马路对面,鲜血直流,同行的肖纯被撞成轻伤。

事发后,司机肖雄生既不报警,也不积极实施救治措施,反而迅速逃离现场。在场群众见此情景,纷纷向110报警,据准确记录的第一报警时间为20时57分,但该区交警在接警后,迟迟无人出警。而在现场焦急守候的群众因为怕移动现场而不敢进行施救,眼睁睁看着孩子倒在血泊中。半个小时后,警车才到。愤怒的群众当场将警车掀翻,并支持孩子的父母将110告上法庭。

(3)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板书)

(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案例)

教师提问:你认为权力与法律谁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讲授: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权力是人民的权力,宪法和法律是人民的宪法和法律。权力和法律应该是一致的,权力与宪法和法律都应该服务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权力交给不同的国家机构来行使,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然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人民托付的权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有宪法和法律的依据,否则就构成违宪或违法。

现实生活中,—些人目无法纪,把手中的权力变为特权,以权谋私,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肆意破坏最高准则。显然,他们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宪法,甚至触犯了刑律,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提问:你知道在我国都有哪些团体和组织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讲解)

这些团体和组织虽然各有自己的章程,但宪法是一个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各种党派、团体和组织中,地位有些特殊,它是我国的执政党。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但在宪法和法律面前,却不能有任何特殊,同样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作为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更应从严要求,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的尊严。

现实生活中,确有—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贪污受贿、生活腐败、挥霍浪费国家财产,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所以,党和国家—直把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而且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严厉打击和清除腐败分子。

(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案例)

强调:任何团体、组织的成员,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我国宪法最集中、最全面地体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宪法精神贯穿于公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的同时,也在衡量着公民的行为是否合法。所以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切实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

教师讲授:以上看到的宪法有关规定体现了宪法规范公民行为的三种方式:

(1)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2)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3)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板书)

请同学们把这三点与上述宪法规定相对照,看看哪条规定是对公民行为的提倡、肯定,哪条是禁止、否定,哪条又是要求必须做出的。并围绕这三个方面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

举例:

周恩来是我国的开国总理,在26年总理工作中,周恩来以普通公民的身份,按照宪法的规定,自觉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是在总理的领导下进行的,但他对进展情况守口如瓶,连邓颖超都没有告诉。邓颖超是和全国人民一样从广播中得知我国成功爆炸原子弹的消息的。周总理的行为成为我们每个公民自觉履行保守国家秘密义务的光辉典范。只有每个公民都自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才能保障宪法的真正实施。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明确了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从而进一步说明和体现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巩固

查一查,宪法规范公民行为的规定还有哪些?你平时是怎样做的?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新宪法课件(篇10)

(多媒体展示自学思考题):

1、我国哪些问题属于根本性问题?

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为什么宪法制度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表现在何处?

4、请针对这部分内容再设计一到两个问题,好吗?

学生根据思考题进行自学,教师巡视其间。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圈点、勾、划的方法对自己已经掌握或是未曾掌握的问题进行区分。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并予以展开。

师:除了我们教材上所举的有关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的例子外,我们同学还能再举出一到两个例子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因此,我们可称其为――根本法。

师:同学们认为在这棵大树中,哪一个部分是最重要的?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时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回答,要有向学生承认不足的勇气。指出同学们在刚才的回答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并都能言之有理,很好。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要有这种创新的精神和勇气,要不唯师、不唯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怕出错。说老实话,老师我刚才就没有想到那么多的答案,这说明我在思考问题是思路不够开阔,这一点我向同学们学习。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肯定这一棵大树的每一部分都有着自己的作用,都是不可少的。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就如同这棵大树,各个组成部分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最为根本的还是这棵树的根部,因为它输送着养料,我国的宪法也是如此,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多媒体展示:树的根部出现宪法,叶部出现了兵役法、刑法、环保法等字样,在最下面出现了宪法第28条、第55条的相关条文和兵役法、刑法的第一条中“依据宪法制定本法“。伴随着读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法律是宪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它们的立法依据就是宪法。从而充分说明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某县为了发展乡镇经济,决定公开招聘乡镇长,并由县常委会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公开招聘的方案条例开始实施。但很快接到通知,这个条例无效,须立即废除。他们觉得想不开,找你咨询。请你帮助他们。)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充分肯定并多媒体展示相关链接:

(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作为乡镇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乡长、镇长,须由乡人民代表大会或是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他任何机关都不能越俎代庖。)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一律无效。

师:这里的抵触无效是仅指相抵触的部分无效还是全部无效?

师:同学们,综合我们刚才所学的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不得和宪法相抵触,你认为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过程,同学们认为这里的哪一个部分应该是宪法的位置?

生:树的根部,因为根部提供足够的养料,同时从图上看,根部比较大,象征着我国的宪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生:树的最上面,因为它代表着我国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指出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就是要学会、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分析问题。

鉴于宪法效力的最高性,我们这里称其为最高法。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对于复杂的问题,我们是将其进行分解,降低难度,在我们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一点。

生:否。只不过同宪法相比,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

师:鉴于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我们称之为“最严的法”。

依法治国其核心是“依宪治国”,指出了宪法具有核心地位,并不是指只要宪法就可以了,应该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体系。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6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