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丝绸之路课件 >

丝绸之路课件优选4篇

丝绸之路课件优选4篇

丝绸之路课件 篇1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容易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作者首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由点及面由情入理,然后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三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路的历史作用,感受场景描写的具体可感,感受文章四字词语的清新自然。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集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在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完成学习内容。

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要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感悟文章所写,激发热爱之情,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设计线索。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1课时。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⑴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⑵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⑴什么是丝绸之路?

⑵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⑶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⑵全班交流:

①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②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③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④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2~13自然段:

⑴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划一划,读一读。

⑵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⑶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①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

②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也体现了这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③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想象到丝绸之路的热闹与繁华的场面,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⑷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那种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⑸同学们在课前收集资料的时候,已经了解到张骞在开发丝绸之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但可以说他创造的是一条伟大的路,那么,此时的你,面对这伟大的创举,最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并说出来。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四、体会写法感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在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六、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七、练习设计

丝绸之路课件 篇2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丝绸之路课件 篇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丝绸之路》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丝绸之路》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领略祖国雪域高原、草原戈壁的风貌,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丝绸之路》是一篇叙事散文,讲述了两千多年前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安息国与我国使臣会面互赠礼品的故事,描绘了两国来往的热闹、盛大场面,揭示了丝绸之路为我国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提供桥梁,对中外双方经济、科技、文化繁荣起到重大作用的非凡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五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首先是丝绸之路离今天时代久远,不少学生可能对于丝绸之路不甚了解,需要事先查阅资料,建立基础。其次是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了解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好在学生已经具备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已经初步具备把握文章大意、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浩浩荡荡、崇山峻岭”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感受文中盛大场面的描写,领悟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激起了解西部的历史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描写两国使者见面时的盛大场景为我的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领会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也同样如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会用情境导入法,放置沙漠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沙漠的想象,继而引出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故事,最终引入本课课题。提起沙漠,大家脑海里都会浮现什么景象呢?(先以问题激发想象)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走进大漠,走进丝绸之路。(再以故事引发好奇)旨在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本篇课文。

(二)初步感知

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就是诵读,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在解决了生字词的困难后,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在学生朗读之前,我会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试给这篇文章划分段落层次,之后请学生回答,明确文章的脉络,即忆起驼铃(1)——盛迎汉使(2-8)——互赠礼品(9-12)——揭示意义(13-14)。

问题的设置,完全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和读,理清文章脉络,消化重点词句,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三)深入研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用大屏幕展示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以同桌探讨,填写表格的方式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出描写两国使臣会面的情景的段落,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概括:公元前115年,在伊朗高原北部,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这些问题设置,能够培养学生把握重要词句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为后文理解启示做下铺垫

接下来是对课文更为细致地品读,思考以下问题: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对于盛大场景的描写,从而领悟两国之间的深厚情谊,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四)巩固提高

为进一步体会本文语言特色、感受本文盛大场景的描写,我将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丝绸之路对于中外双方的重大意义。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结合学生所谈感受,再次回顾本课所揭示的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再者本文是阅读文章,需要同学们对丝绸之路有更多了解。

基于此,我布置了搜集资料以加深理解的作业:搜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小故事,下节课进行交流。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丝绸之路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篇幅较长,资料充实,讲述了丝绸之路开辟的经过和好处,蕴涵着对中华民族悠久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课文讲述的资料年代久远,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体验情感带来必须的困难。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好处。

2、潜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自读勾画批注的潜力,充分地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使之感受到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过程。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3、情感目标:感受他的坚韧、英勇、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职责感、使命感。

4、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怎样的精力。

【教学难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险阻,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好处。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齐走进了丝绸之路,这天我们将继续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两千多年前的故事。齐读课题。

2、透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那么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你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谈

4、让我们一齐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齐读第三段。

5、透过你们的朗读,我看到了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黄沙滚滚、寸草不生、无人问津啊!怎一个“荒”字了得!能够用一句诗来形容——“春风不度荒满路。”(板书)

二、感受开辟后的丝路之繁荣,学习第九自然段。

1、那么开辟后的丝绸之路又是一条怎样的路呢?播放影片。

2、看完影片,你对丝绸之路有什么印象?

3、书中哪一段写了丝绸之路繁荣的样貌呢?齐读第九自然段。

4、是啊,此刻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了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礼貌发展的纽带,各种物资在这条路上进行贸易,来往的商人更是络绎不绝,好一派“来往络绎商不断”的景象啊!(板书)

三、感悟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毕生精力。

(一)抓中心句。

1、这条路是谁开辟出来的呢?(张骞)

2、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张骞的贡献,请你勾画出来。

3、请一学生读,出示课件,齐读。

4、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

5、解“毕生的精力”。(学生自由谈理解)

(二)出示自读提示。

(三)小组交流:完成了就和同桌交流,能够谈感受,也能够读出你的体会。

(四)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

1、出发的路途中(第5自然段)。

学生抓重点词谈感受。

评读,生生互评

小结: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张骞一行人面临生与死,多么有勇气啊!齐读第5自然段。

2:在匈奴当俘虏的岁月(第6自然段)。

重点句:

“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牧草由绿变黄……十一年过去了。”

①、这xx年他做了些什么?

T:哦,原先这xx年里,他是那么忙碌。难怪说是“一转眼”。所以“xx年”和“一转眼”两个词看似矛盾,但其实并不矛盾,这正是他xx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②、那么这xx年里做那么多事,又是为了什么?

他会怎样想?出示课件:“他想_____,于是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生说)

③、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小结,齐读。

3、逃跑的过程(第7自然段):

(1)个别学生读,自由谈体会。

(2)师范读第7自然段,请学生想象画面。

(3)生描述画面,读出画面感。生评、师评。

小结

(五)小结5、6、7自然段。

(六)小结人物品质,回读中心句

四、丰满人物形象,感受张骞之伟大。

1、看张骞回到长安的视频。

2、(画面定格)此时,你想对他说什么?

3、同学们对张骞充满了敬佩之情,让我们一齐来赞美张骞吧。(回读中心句)

五、总结全文,回归课题。

1、简单介绍张骞回来后的状况。

2、解决开课质疑:为什么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3、出示读课件,读后人对张骞的评价。

4、透过本课的学习,你觉得丝绸之路还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5、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次读课题。

六、拓展延伸。

像丝绸之路这样的路还有很多,下课后搜集:“海上丝绸之路、京西古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写下来,回家认真查找这些资料。

小编推荐

蛋白质课件(优选4篇)


通常教师在授课前会准备教案和课件,他们会认真负责地设计好这些资料。如果想要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重视教案和课件的质量。这篇文章是编辑精心从网络上挑选的高质量“蛋白质课件”的文章,感谢您光临我们的网站,希望您能够喜欢这里的内容并进行收藏!

蛋白质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蛋白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分析、归纳,提高总结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从众多知识中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3.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蛋白质的组成和其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难点】

蛋白质的组成和其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请说一说你们早上吃的什么?

【学生回答】①鸡蛋、包子、粥。②豆浆、油条。

【提出问题】其中有哪些营养物质呢?

【学生回答】蛋白质、糖类、脂肪。

【教师引导】这些营养物质各起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展示一张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图表,介绍人体所需要的六种营养物质分别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教师引导】首先一起学习一下蛋白质与人体营养的关系。

【提出问题】什么是蛋白质?蛋白质由什么构成?

【学生回答】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是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身体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

【提出问题】哪些食物中含蛋白质丰富?

【学生回答】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以及蛋清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许多植物(比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提出问题】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有哪些?能总结出几点?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并且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约放出18KJ的能量;酶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具有选择性。

【提出问题】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代谢途径是怎样的?在营养方面起着哪些重要作用?

【学生回答】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另一部分氨基酸可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同时放出能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

【教师引导】蛋白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

【播放视频】血红蛋白在吸入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中的作用和煤气中毒的动画过程。

【提出问题】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呼吸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呼吸的过程中起到载体的作用。在肺部,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的Fe2+与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随血液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放出氧气,供体内氧化。同时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携带到肺部呼出。

【提出问题】通过动画,能不能描述煤气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血红蛋白在呼吸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但是血红蛋白也可以与一氧化碳结合,而且结合能力很强,一旦结合便不容易分离,且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

【学生活动】自学书中关于酶的资料卡片。

【提出问题】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而且一般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教师讲授】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

【提出问题】生物体内的酶也属于一种蛋白质,具有什么特点,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而且一般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教师引导】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等)对人的肌体蛋白的侵害。

当蛋白质受热或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化学物质时,会发生化学变化而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故重金属盐、甲醛可使人畜中毒。由于甲醛能使蛋白质变质,故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

【提出问题】有人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出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目的是为了使水产品保存更长时间而不腐烂,但人食用了这样的水产品会引起中毒。

【播放视频】吸烟的危害。

【提出问题】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

【学生回答】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吸烟的人,容易得冠心病、肺气肿、肺癌等疾病,大量吸烟能使人中毒死亡。

【教师引导】吸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青少年一定要远离烟草。

环节三:巩固提高

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5%,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为多少?

解析:680000.335%564;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为4。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蛋白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蛋白质的内容,预习后面的知识,来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合理搭配膳食。

四、板书设计

蛋白质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2章第2节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包含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等内容,侧重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及其能够成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原因。教科书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呈现方式,落实了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关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分别介绍了相关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让学生在了解与蛋白质研究有关的科学史和前沿进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学习本课,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分析我的教学对象。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知道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了解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高一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已经有了初中阶段的基础,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理念。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四、教学重难点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在探究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过程中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与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氨基酸结构通式;在讲解氨基酸脱水缩合最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探究法等,总结归纳氨基酸相关计算;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此环节,通过提问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哪些食物富含蛋白、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目的是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问题探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为了使学生认同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并知道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通过讲授法介绍不同类型的氨基酸结构式,引导学生思考氨基酸的结构具有哪些共同特点?“氨基酸”这一名词与其分子结构有对应关系吗?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讲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及其种类的学习是学生学习蛋白质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基础。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种类繁多。那么20种氨基酸如何构成种类众多的蛋白质呢?教师通过图示讲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脱水缩合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涉及计算题目的考查,因此讲解过程中会结合氨基酸结构通式讲解脱水缩合过程中肽键、氨基、羧基以及形成水分子的数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讨论总结,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的原因:每种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三)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其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一环节采用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探究蛋白质常见的功能。教师提问蛋白质功能多样的原因?学生总结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环节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深化,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塑造。

环节三: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为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下面阐述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蛋白质课件 篇3

作者:孙秀玲

**:《新校园·中旬刊》2015年第02期

摘要:本节课以多**课件辅助,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氨基酸纸板模型,小组合作建构多肽链模型,模拟脱水缩合过程,讨论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达成情感目标。

关键词:氨基酸;蛋白质;建构;模型;交流

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必修1)第2章2节,课标要求是: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属于理解水平;从知识体系看,本节包括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部分内容,本节内容为后面学习载体、酶等部分知识做铺垫,对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基础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为必修2基因的表达部分奠定基础。在这门课上,我们用多**课件演示脱水和冷凝的过程,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小组利用纸板模拟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建构多肽链模型,小组代表展示交流,使学生在实践中自然完成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和蛋白质结构等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述了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描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分析资料,得出合理结论;观察多肽形成过程示意图,提取信息;尝试建立蛋白质结构图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鉴定蛋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的**资料引入本节课,引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并引发对蛋白质研究新进展的关注,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层层设疑,**新知。由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的方法(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引出第一部分内容——氨基酸。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大屏幕呈现四种氨基酸结构。有效利用屏幕矩形框的颜色、各部分出现的顺序和文字标识等来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突出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知识是后面所有内容的基础,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后面的教学效果,因此应立即以判断形式加强练习,并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的纸板上写出一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自然总结出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进而以人体能否吸收为准来明确氨基酸的种类,教师适时对学生的饮食习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适度进**感教育。(2)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本文介绍了胰岛素的结构,引出了这部分内容。多**课件动画模拟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强调脱水缩合、肽键、二肽、多肽、肽链等核心概念。一小群学生用他们新制作的氨基酸纸板、胶带和老师准备的订书机来构建多肽链。

通过模型的构建,学生可以体验到脱水缩合的过程,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动画演示和学生亲自构建模型两个环节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这个重点内容突出,也将这个难点有效突破。

教师鼓励后问题引领:从氨基酸到蛋白质有哪些结构层次?小组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

教师评价,补充完善,并列出溶菌酶和胰岛素进行讲解,从而落实蛋白质结构的重点内容。利用学生对模型构建的热情,大屏幕显示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和肽链数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根据一些学生自制的肽链进行比较、讨论,得出结论。

填写**,教师在学生相互评价后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各种蛋白质在大屏幕上显示。老师提出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教师评价,利用团队自制肽链分析,从而突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难点内容。(4)蛋白质的功能。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然后用实例引导学生明确蛋白质的两大类: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最后学生完成屏幕上的连线题,从而回扣蛋白质功能这个知识目标,达成认同“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这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蛋白质课件 篇4

高一生物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蛋白质教学主要承担者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现就读于***。我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接受面试。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1、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使学生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第一节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以后学到载体蛋白、酶、抗体等知识都与蛋白质紧密相关。

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举足轻重,同时也与必修2基因表达部分密切相关。

蛋白质的含量分为三部分:氨基酸及其类型、蛋白质结构与多样性、蛋白质功能。

教材通过问题**、思考讨论、与生活的联系等环节结合**形式来完成,这种安排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过程――问题**中“你能说出多少种含蛋白的食物”,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大的学习动力,并且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思考讨论中“总结氨基酸的共同特点”使学生成为主体,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生活的联系中“鸡蛋中蛋白质的变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一些抽象问题具体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现在设定了三个目标:思考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总结氨基酸的一般结构式;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掌握脱水缩合的过程,并在同学演示该过程时尝试得出不同产物,总结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作出假设和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及应用,关心社会生活,注重生命价值观的提升。

重点和难点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蛋白质的功能;氨基酸的结合方式和相关计算。这一部分比较抽象微观。

二.说学情:考虑到本堂课将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只是具备初中的基础,缺乏一定的生物学及化学知识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些能力与素养,而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前准备与资料搜集。

在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和**等方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对微观事物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力争教学环节设计和实施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的特点,掌握生物学知识----使学生学会理解、学会交流、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学更加完美、流畅、高效,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说教法,学法

生物新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通过认识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这是《新课标》的总要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笔者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思考了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是**(学习目标)?如何让学生到那里(过程和方法)?是否带学生去(巩固练习)等问题。

本课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力图增强学生学习方法的主动性、参与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形成“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到以下四点:

1学生能学什么,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如:通过“思考与讨论”总结氨基酸的结构式及其特点。

2如果知识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应该用具体的例子来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如:“与生活的联系”用生活事例阐述了氨基酸的两种分类与蛋白质变性。

三。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或接受,可以手工操作——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当学生演示时,要求学生代表氨基酸来展示多肽的形成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4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有困难,他们应该分组合作——交流和合作。做好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因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如:蛋白质的功能列举。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们进入教学过程,为本科生设置四个教学环节

第1课时**介绍,兴趣介绍,约3分钟[情境创设,复习介绍]

通过学生们熟知的糖尿病**引出**展示“人工牛胰岛素的发现”。****之后,将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研究的意义,并从中国科学家的成功案例中获得启发。

那么蛋白质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呢?它的合成涉及哪些基础知识呢?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提出有关蛋白质的问题。

链接2。新知识**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新知识**,自主学习]

我们吃的一些食物富含蛋白质,那么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能被直接吸收吗?从而引出氨基酸,并由学生自己通过“思考讨论”中四种氨基酸结构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相应特点,进而得出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引出由元素到化合物的过程。

关于氨基酸的分类在教材 “与生活的联系” 中列举了日常生活一些食品中氨基酸的种类,引导学生合理饮食。对于其他问题,应通过学习计划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由教师总结相应的重点。

元素组成:主要由c、h、o、n等元素组成。

基本单位(单体):氨基酸。

(1) 种类:约20种。

(2) 分类:①必须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来自

外界直接获取,8种(婴儿9种

② 非必须氨基酸:人体细胞可合成12种氨基酸。

(3)结构通式

(4)特点: a.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 碳原子还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相连,用r表示;

c。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差异不同于r基团。

肽(5)氨基酸的合成过程如下

① 氨基酸形成多肽的途径是脱水缩合

形成二肽的过程: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同时水分子被除去。

③肽键的结构表示为

蛋白质:据估计生物界蛋白质种类多达1010-1012种,它们参与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各种结构,执行多种多样的功能。

(一级结构:氨基酸排列顺序;二级结构:螺旋,折叠;**结构:空间-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例如:胰岛素)

(计算,变性,颜色反应,水解,合成,沉淀,)

小结:第3课时。深度角色小组互动约10分钟【突破重点难点】

1.找八名同学代表八种氨基酸展示多肽的形成、蛋白质的多样性、相关计算公式a和b的推导,以及借助铁丝等教具摸拟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使空间结构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能加强对多肽、蛋白质多样性、相关计算a、b的了解,总结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2.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计算

a、 肽键的数量=氨基酸分子的数量-肽链的数量=去除的水分子的数量

b、 n肽链至少有n个游离氨基或羧基

c、 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碱基n原子数

o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2+r碱基中的o原子数

d、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的数量-18*去除的水的数量

巩固练习:(学生填空)回答并检查他们对相关计算公式的理解。

小组讨论将在课后进行约8分钟

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协作意识,注重与生活实际及一些相关知识的联系,体会蛋白质的功能,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和生殖都离不开蛋白质。生命活动需要蛋白质,也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缺乏:**:肌肉消瘦,肌体免疫力下降,贫血,严重者会产生水肿。

未成年人:生长迟缓、贫血、智力发育不良、视力差。蛋白质过量:

蛋白质不能储存在体内,人体无法吸收更多的蛋白质,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导致蛋白质中毒甚至因代谢紊乱而死亡。)

结构物质

*多样性功能物质

能源物质

(1) 结构材料:蛋白质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人和动物的肌肉等组织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如:横纹肌中的球状蛋白、平滑肌中的胶原蛋白,毛、甲、角、壳、蹄中的角蛋白等。)

(2).功能物质:

(a) 蛋白质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之一是作为代谢酶的催化剂。(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相应的酶的参与下进行的。)

(b) 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例如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等)

(c) 一些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例如,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参与血糖的代谢调节,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d)有些蛋白质参与免疫。(如抵御病菌和病毒的抗体。)

总之,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在于: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创编故事拓展自我约5分钟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怎样把这些知识串在一起,化为己有,从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我要求同学们当堂创编一个小故事,并选派代表上台发言,假如你是食物中的一个氨基酸,运用所学知识请说出你将在人类的生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完成这个过程。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学生们都沉浸在角色中,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结束语:细胞生物学家翟中和院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确信:

即使是最简单的单元也比迄今为止设计的任何智能计算机都要复杂!”而我们每个人拥有那么多的细胞,相信自己的潜力,你就会创造奇迹!

五.说板书

板书***展示

杨氏之子课件优选


以下是由我们为您带来的“杨氏之子课件”。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是提升教师教学实力的有效途径。希望您在阅读本网站时能够获得您所需要了解的全部信息!

杨氏之子课件(篇1)

教学理念: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教材分析:

通过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来启发孩子们对于传统文言文文化的理解,以及引导孩子们形成一个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也可以促进孩子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老师的引导和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和理解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字词含义。

2.技能目标: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之下,学生们能够通过分析字词,感受到主人公身上那种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3.情感目标:通过精炼且风趣幽默的文言文赏析,培养孩子们对于中国文言文的兴趣,建立基本的阅读素质和涵養,并且通过一定的扩展方式,帮助学生们树立更加健全的思想品德建设。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对话导入:从这巧妙、机智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智慧)是啊,周总理的智慧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二、揭题入学,解读文言

1.谁知道课题的意思?

2.老师姓蒋,在古代就称作—蒋氏之子。介绍一下你自己,请问你贵姓?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

3.介绍《世说新语》

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师:了解这本书吗?

三、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读”。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然后抽读、纠正读书情况。

2.同学们,好多人认为古文难学,其实,学好古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读的情况画出节奏)

3.怎么样,读古文也蛮有味道的吧?你们觉得朗读古文特别要注意什么?(停顿)对,古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读的时候还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

四、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一)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除了读,你们觉得还可以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

(二)交流反馈。

1.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在坐的还要小,对不?。“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为什么是智慧呢?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注释)

2.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师: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君平是当时的庭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孔君平来干什么呀?

(2)哪个字的意思是“就”?“乃”(就,于是)。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他。

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

3.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2)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

4.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齐读。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5.体会巧妙

五、读写结合

《杨氏之子》是记叙文,下面请一、三小组的同学把第一句话,改写成一段话。杨修九岁了,他长得什么模样?想象一下?外貌、穿戴,都写下来?

二小组的同学,从“孔君平诣其父”到“果有杨梅”,写一段话。杨修家是大户人家,谁来招待,谁来开门呢?小孩子出来是谁叫出来的?小孩出来以后,会怎么样跟孔君平见面?发挥想象写下来。

四小组的同学从“孔指以示儿曰”到结束,小杨修拿出水果以后,他们怎么说的,不会只说两句话,要展开想象,他们还会说些什么。5分钟写一段话,发挥想象力,来个“故事新编”

六、总结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的把握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魅力语言,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美丽与精彩!

杨氏之子课件(篇2)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惠 曰 禽 诣 为 应。

⑵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⑶ 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⑵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⑷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⑹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本次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世说新语》中有趣的故事阅读,并与伙伴交流。

文言文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对擂等方式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读通、读懂、读背课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杨氏之子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行进行文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幻灯出示文章)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的不同是文言文——难理解。

小结: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

2、那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文言文看似很短,但不像我们平时的课文那么好读。怎么读好它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

二、借助停顿符号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

刚才老师注意听了一些同学的朗读,有些同学读时磕磕绊绊、一顿一顿的。而有些同学读得流畅通顺,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吗?生交流。

2、确实读文言文我们要注意恰当的停顿,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试着再读一读。(让学生在书上做好停顿记号)

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文中共有五句话,老师请五个同学读。正音,注意学生的停顿。

第二句: “诣”是生字,会读了,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个“诣”是拜见没错,但它不是拜见一般的人,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

第三句:“为”读四声,这里省略了谁为谁?

第四句、第五句:都有一个“曰”,要读出说的语气。

第五句:“应”读四声,表示很快接着别人的话。“禽”是生字,在这里是鸟的意思,有一个成语叫——飞禽走兽,不是家禽的意思。

4、谁愿意来读一读全文。

三、自解意思,初述大意

1.师:真了不起,刚接触古文,就能把古文读得这么好,这么流畅。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读懂它?

预设方法一:先把每个字的意思搞明白,再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预设方法二:看注释;

预设方法三:联系上下文理解;

预设方法四:看课文插图理解;

预设方法五: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预设方法六:……

2.师: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一会我们来交流。

3.师:你读懂了吗?会说每句话的意思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

孔君平诣其( )父

此( )是君家果

( )为( )设果

师:短短的时间里这么难理解的文言文句子居然能自己读懂它,实在让人佩服!但是到底懂不懂,下面这个环节就见分晓了。

四、读懂课文,体会“聪惠”

1、这个姓杨人家的儿子怎么样?请同学们读第一句,你了解到了什么?(姓杨人家的儿子是梁国人,当时只有九岁,非常聪明。)

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了解到了杨氏之子生活的国家,以及年龄、性格特点。“甚聪惠”的“惠”通“慧”,“甚聪惠”的意思是非常聪明。

那么,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孩非常聪明呢?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杨氏之子”聪惠的语句。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那他聪明在哪儿呢?

(1)“儿应声答曰——” 说明他反应很快,思维敏捷。(不假思索地回答)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很会听。

(3)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得很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说明他很会说,善于言辞。像这样的人,我们说他是——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对答如流、能言善辩。

师相机板书:会听、反应快、会说。

分角色读对话。

3、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我还有个问题,“甚聪惠”的“惠”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区别呢?老师查了《辞海》,发现“惠”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顺;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幻灯片出示)仁慈、柔顺什么意思?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个小孩的聪明。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课文,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细读。指名答。

(1)“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当时的情况是——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那他就是小主人了。

那他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果有杨梅”,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设果”,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懂得待客之道。

再往下看,还从哪里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

(2)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很有教养。古人说话真是有礼貌,孔君平用了“君家”来称呼“杨家”,表示尊重。

(3)“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未闻”的意思是——没有听说。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

幻灯出示: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一下,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用了“未闻”这样——(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不让对方难堪,又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

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

4、此时,孔君平不禁会赞叹,用文中的一个词是——甚聪惠!怪不得人们赞叹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读懂了文章,那能背下来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下来。(生自由背诵课文)

指名背诵课文,最后全班一起背《杨氏之子》。

五、拓展阅读。

1、那你知道《杨氏之子》是哪本书里的故事吗?(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这本书里还有一篇《徐氏之子》,幻灯出示: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讲的也是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2、请同学们读一读,注意恰当的停顿,做一做记号,读好文章。还要借助注释了解意思,说一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指名读,并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4、孩子的回答太妙了,妙在哪里?( 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六、课外作业。

把《杨氏之子》和《徐氏之子》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会听

聪 反应快

杨氏之子 会说

惠 有教养

有礼貌

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杨氏之子》。

二、再读课文,了解意思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2】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板书:杨氏子)

②“聪”的意思是——聪明,“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思是——智慧。

③“甚”是“非常”的意思。“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明,非常聪明。

(2)你是怎样读懂上面词语的意思的?(看注释)

(3)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甚)为什么?(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聪明,读出内心对杨氏之子的喜爱。

(6)教师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出示课件7】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小孩的父亲)“诣”是什么意思?(拜见。)

(3)“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其”是什么意思?(他,指杨氏子。)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5)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6)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4】

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端来,摆上。)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2)孩子端出多少水果?(多种。)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果有杨梅。)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读一读,读出杨氏之子的可爱,读出对热情好客的杨氏子的赞扬。

【出示课件5】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谈话过渡:此时,孔君平和大家一样,对这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词语“曰”是什么意思?(说。)“此”是什么意思?(这,这里指杨梅。)“应声”是什么意思?(马上回答。)“未闻”是什么意思?(没听说过。)“夫子”是什么意思?(旧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3)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4)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你能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吗?(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板书:杨梅杨家果)

(6)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你能说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吗?【出示课件6】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板书:孔雀——孔家禽)

(7)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4、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三、互相交流,体会巧妙

1、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足以见得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2、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

【出示课件7】

(1)孔雀是君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

4、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

6。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板书:甚聪惠)

四、熟读成诵

1、独立朗读,熟读成诵。

2、小组同学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3、小组推荐代表参与背诵比赛。

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课堂小结:

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交流、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希望大家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把我们的生活装伴得更加美好!

2、拓展阅读:搜集并阅读《世说新语》中更多的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如《谢太傅篇》、《徐孺子篇》等。

六、拓展阅读。

课后请你读一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并把这个故事的内容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吧。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甚聪惠

孔君平杨梅杨家果

杨氏子孔雀孔家禽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出示名言,了解古文。

要想学好文言文,首先应当弄清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开课伊始,我课件出示一些出自文言文的句子,有的是学生以前在“日积月累”里学过的,有的则是课外积累的,让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说一说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使学生了解文言文比较难理解,语言比较精炼、简洁等特点。通过交流,一方面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了铺垫,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读通读顺,读懂读美。

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等,告诉学生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讲究断句,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把古文读通、读顺。再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积累的学习经验,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把课文读懂。然后引导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进行思考: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杨氏子甚聪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住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答曰”体会杨氏子的聪惠,比较“孔雀是君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妙,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最后,引导学生读出对杨氏子喜爱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把课文读美。

三、适当引导,感悟学法

在探究交流、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最后,在学生学习兴致正浓时,拓展《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有了这篇文章的学习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文本的妙处,我发现学生再读古文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能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魅力,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惊喜,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杨氏之子课件(篇5)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教学流程预设:

师:“父不在,乃呼儿出。”,于是就有了对话。那么读读对话,你发现了什么?(生读)

生:我知道:“此是/君家/果。”这是说,杨梅是杨氏家的水果。(师的提示下表达的比较完整。)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孔君平是跟小孩开玩笑,拿同一个“杨”来逗杨氏之子。(读读这话。)

师:不错,读出了言外之意。那么小孩听懂了吗?所以他如何回答?生齐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这个小孩答得如何?妙!妙在哪里?我们来对一对。我说:果,你对:(生:我对禽)……

生:也用姓氏来开玩笑。孔君平姓“孔”,那么就说孔雀。

师:还有呢?(生有些困难。)你看,孔君平语言中有“未闻”吗?加上有什么好处?(让两个孩子起来,一个加“未闻”,一个不加“未闻”,与老师对话,让全体孩子比比那个句子好,好在哪里?通过比较感觉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文言文的理解似乎并不是很困难,初次教学虽然有了录像观摩,却还是没有一些经验。但是孩子们还是能通过读、比较来发现,来理解。真正体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原理。)

师:九岁的孩子能够如此对答,真的让我们佩服,难怪课文中也要这样夸奖他——生读第一句: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师:在文中,你还发现他很聪慧的地方吗?

生:父不在,能设果,招待客人,很聪慧。

生:应声答曰,他的不假思索,看出很聪慧。

(这样的发现,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刻了,也与文本有了一定的共鸣。)

杨氏之子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理注释解词句,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谁背给大家听一听。

,题目是《杨氏之子》(板书、齐读)

3、文言文的学习能增长我们很多知识,所以我们要好好学,将它学好。

二、梳理全文

2、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地读一读。

4、生齐读课文。

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为设果,果有杨梅。”是谁为谁设果?你是怎么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前一句中讲到了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你采用的是“联系上下文”(板书)的方法来理解,真不简单。】

所以“果”字后面要作停顿,请同学们带着停顿来读一读。

。【“孔”指谁?“指”指着什么?这两个字都需要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曰”是说的意思,“曰”字在写的时候将它写得宽一些,扁一些,千万别写成“日”字,汉字是很注重长短变化的。(师板演)同学们在作业纸上写两个。“君”是你的意思,“果”可以理解成水果,也可以理解为杨梅。谁来将孔君平说的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杨氏之子听了孔君平的话后回答道(引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生齐读)。“夫子”是何意?“禽”和我们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吗?谁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如此巧妙的回答,如此充满艺术的话语,同学们好好地来品读一番。

1)同桌分角色读

2)抽两生表演读

3)再抽两生表演读

4)男女生分角色读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谁愿意将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老师从《世说新语》中选了一篇文言文,同学们试着来理解一下。

2、抽生理解。

四、小结作业

1、在学习中,我们只有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方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作业本》1—3题。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文言文 杨氏子 甚聪惠 惠

看注释 杨氏子 孔君平 诣

联系上下文 杨梅 孔雀 曰

【练习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qí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⑴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三人行,必有我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世说新语》中有趣的故事阅读,并与伙伴交流。

【资料链接】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杨氏之子课件(篇7)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积累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1、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与延伸

《世说新语》上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

突破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文章读准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对“氏”的解释可能发生分歧,学生可能认为“杨氏”是称谓杨家的女人,而理解为“杨氏的儿子”,“氏”在字典上也确有这样的意思。可以先存下这个疑问,在读文的时候自然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提示:要求学生根据书中给出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把不理解的字、词标记下来,与大家交流。

参考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三、再读课文,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提示:从学生读错的地方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通过交流学习成果,彻底弄懂文章的意思。

四、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体会文言文的读法。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五、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说杨氏子“甚聪惠”,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聪惠呢?

提示:要求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加以理解。

参考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板书设计:

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智答——委婉(礼貌)、机智、巧妙

孔君平:“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课件(篇8)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朗读课文,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出杨氏之子的聪慧。

3、能说出课文的意思,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产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评价设计:

1、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检查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全班100%的学生完成。

2、目标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教师点拨、读悟结合、课堂观察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使全班100%的学生能够熟读,85%以上的同学达到有感情的朗读。

3、目标3通过教师点拨、师生交流、课堂观察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至于产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要通过课下的阅读课等兰检测。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是的,怪不得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今天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学习,你一定会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的。

刚才我们的交流中,这两句话是与我们平时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的。(多媒体出示两句话、齐读)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知道是古人的表达方法,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古文,也叫文言文。(板书文言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是非常著名的一部文言文著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

先来看看这个故事吧(多媒体出示白话文杨氏之子)

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这是我们平时的说话方式,是现代文,我们也叫他白话文。这个故事到了刘义庆的笔下,就变成了(多媒体出示文言文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你觉得相对于白话文而言,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2、解释课题

听了这个故事的两个版本,我想你应该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吧,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

3、初学课文

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也是读古文的诀窍,让我们用心地读这篇文章,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

字音都读准了,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

听大家读得那么起劲,我也想读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

听我读,想一想古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什么?(师范读)提示:停顿的地方可以把音拖得长一点;

大家试着读一读吧,当然还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多媒体出示文章)停顿的地方可以把音拖得长一点;谁来读给大家听?重点指导:指名多人练习。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熟读课文,品味语句

大家读得可真有韵味啊,不过,学习古文光会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重点来读懂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你再认真地读一读,体会一下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甚聪慧)

请你再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惠?请把你的发现在文中做好批注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比较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为设果,果有杨梅。”你怎么知道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呢?引导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随机理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教师做积极地评价,并随机指出学习古文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四、熟读成诵

师:这么聪惠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是不是?

五、总结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下课,谢谢孩子们!

附:板书:

语言的艺术杨氏之子

聪惠(智慧)

杨家小儿孔君平

看注释

杨梅孔雀

课外扩展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人物间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板书:智慧)

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注释)(课件)师讲述通假字的原因。

2、师: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

3、指名读。

师评: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评: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板书:杨氏子)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师: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

(师插入孔君平的资料齐读,丰富课堂内容)是当时的庭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孔君平来干什么呀?(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哪个字的意思是“就”?“乃”(就,于是)。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他。

3、师: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

师评:你不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还读出了句子的内涵。

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

2、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哪里看出来?

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

评:说得太好了。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

读一读。

评:从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齐读。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评:说得真好。能具体说说哪些字的意思吗?

理解:“曰” “此”。“应声”“未闻” “夫子”

谁还会说。

(五)体会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

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评:你真会听话。

生: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板书:杨梅杨家果)

2、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师: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板书:孔雀——孔家禽

3、再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评: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

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教学目标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杨氏之子》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惠”实为文眼,统照全文。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聪惠”之内涵。全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

本文是高年级学生接触的首篇文言文,又编入“语言艺术”的主题单元。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2023大班鸟课件(优选4篇)


趣祝福小编为您提供了全面介绍“大班鸟课件”相关信息的文章。老师在上课前就准备好了教案和课件,其中教案是老师自己完善的。教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读完文章后,别忘了收藏本页哦!

大班鸟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秋天硕果累累,饱满而充实。大自然不仅给予了孩子美的感受,更给予了丰收的喜悦,从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上让孩子们领略了秋天的欣欣向荣。秋天的主题活动给孩子深入了解秋天的机会。大班孩子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秋天的相关知识、经验。但是,他们对秋天的理解只局限于视觉的、表面的。比如:了解一些秋天的水果、花卉,知道落叶树的树叶会落下来,小草会变黄等等,缺乏对秋季万物变化的深入感知,积累的知识也相对零散。本篇散文名为秋天的雨,实际就蕴涵了秋天的变化。它从颜色、气味、气候等多角度,在诗情画意中呈现秋天的美。帮助幼儿归纳、提升经验。其中拟人的手法更能让孩子领略语言美、意境美,从而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主动参与活动、接受美的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也参照《纲要》精神,我设置以下教学目标:

1、从不同角度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充满喜悦的丰收季节。

2、体验散文的语言美,理解词汇“清洁”“温柔”“五彩缤纷”。

3、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根据本次活动内容和教学目标,我确立的教学重点为:通过散文感受秋天的美,巩固对秋天主要特征的认识。难点为:体验散一文的语言美,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词句。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积累秋天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秋天的背景图和相关小图谱。

为了帮助幼儿生动感受,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并配以《秋日私语》的钢琴曲,使散文充满诗情画意,使抽象的文学作品生动、富有韵味,调动孩子视、听、说的积极性。而小图谱的运用能使学习更加灵活,自由。有助于解决重点词句的学习。

五、说教法、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与和谐的过程。在活动中,要恰当把握好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使教与学相辅相成。活动中,我主要通过欣赏形象生动、具体的画面帮助幼儿直观感知秋天的美丽。通过反复倾听,运用完整和分段欣赏相结合的方法,辅以提问,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细致、系统的帮助幼儿感受散文所蕴涵的意境美、语言美。提升对秋天的知识经验积累。《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让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因此在欣赏散文的过程中我充分创设大胆发言的机会,通过集体与个别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在美的感染下愉快的进行学习,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完成活动目标。

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对秋天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进行回忆,让孩子谈谈他们对秋天的已有认知,为深入理解散文做准备。对于这种生活经验比较强的问题,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来回答。让他们有主动发言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开放性提问让幼儿将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用语言描述出来,范围比较广泛,有利于孩子比较丰富的描述。

第二个环节,设置拟人情景,运用悬念引出散文。

以滴答滴答谁在唱歌的疑问激发孩子好奇心,收住孩子倾听的注意力,为活动的开展做准备。然后话峰一转,直接提出欣赏散文的要求,既满足孩子的需求,又直截了当的切入主题。

第三环节就是通过反复欣赏,在具体形象的生动画面中,把看、听、说统一起来,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散文。此环节就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我主要通过多次欣赏、整体与分段相结合帮助幼儿感受散文意境,鼓励零星表达与完整描述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散文优美词句,从而来完成我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遍是系统完整的欣赏多媒体课件,让孩子对散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受。初步激活学生已有的体验,为深入理解做准备。在欣赏的时候我给孩子提出问题:听听散文里说了什么?让孩子带着疑问去关注散文里内容。使欣赏更具有目的性。

在第一遍欣赏的基础上,幼儿有了深入理解的兴趣和需要,因此我运用分段欣赏的形式,结合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体会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也感知了秋天的雨带给秋天的变化。帮助幼儿将零星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

我把散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感受开始总领部分,理解清洁与温柔,丰富词汇。第二部分是重点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植物和花卉的色彩,丰富词汇:五彩缤纷。第三部分:引导幼儿体验秋天的香味。然后直接从香味(即果实的成熟)引申到情感体验,感受秋天的雨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快乐。第四部分是:引导幼儿感受气温变化后,动、植物的变化。在分段欣赏过程中,我借助小图谱,和提问相结合帮助幼儿具体理解秋天的雨带了哪些变化。提问的形式我运用了具体提问如:秋天的雨把颜色给了谁?有哪些好闻的气味?(具体的提问能直接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和启发式提问,如:是什么勾住了小朋友的脚(启发式提问能激发孩子开放性思维,能从多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互补的形式进行完善和梳理,不仅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也受到了散文中优美的词句的熏陶。使得孩子原有的经验获得了补充和提升。

在整个这一环节中我又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给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当孩子相互倾听、相互模仿的时候也能感受并学到散文中完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也会帮助他们学习怎样理解散文。

在情感体验这个环节中我还运用动作、神情等肢体语言感染孩子,(如给孩子送水果,一起闻闻香味)形象、生动的感知秋天的雨带来了丰收和快乐。让他们获得信息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第四环节,情感提升。

在孩子欣赏散文之前他们对散文和秋天的理解都是浅表的,分散的。当深入欣赏散文以后,对秋天的认识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对散文也有了新的体会。因此他们能够运用优美的词句来表达他们内心对美的感受。达到了语言学习、情感体验和知识巩固的多方面学习目标。秋天的美是不断更新的,是广泛的,不是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整体会的,因此,最后环节,我引导孩子继续寻找秋天的变化。延伸此次活动。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主导问题为线索,运用多种提问形式帮助幼儿获得理解,在听、看、说、动作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和语言美。

课件的使用使幼儿进一步提高了对词汇、句子的理解。如《秋天的雨》中的五彩缤纷等词汇,当看到画面中的各种色彩-红色、黄色、橙红色等逐一染上各种花卉时,使幼儿一下子就理解了词汇"五彩缤纷."图谱的运用也帮助了孩子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便于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从而深刻体会散文的意境。

可能在词和句的选择学习上比较面面俱到,可以有选择性的提取学习重点,让幼儿学习语言的描述。

由于缺乏对幼儿情况的了解,因此在考虑能力差异的时候有所欠缺。不是照顾的很全面。

大班鸟课件 篇2

设计背景

通过“朋友多,快乐多”的小主题活动,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体验到与朋友互相交往的乐趣,初步萌发了乐于助人的意识。为进一步引发幼儿关爱周围事物的情感,我选择了《微笑》这篇优美的散文,让幼儿感受其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从中知道: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幼儿已经初步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提高幼儿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启发幼儿学习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关爱他人、关心朋友的感受,使幼儿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

1.体验关爱他人的情感。

2.学习运用“我愿意……让……高兴”的句式。

3.积极参与表演,进一步感受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我愿意……让……高兴”的句式。

2.体验关爱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背景墙饰,小动物图片、挂饰、微笑贴纸若干。

2.音乐磁带、录音机各1

3.写有“微笑”“愿意”“高兴”的字卡。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和客人打招呼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

2.欣赏配乐散文,让幼儿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又感情地朗诵散文并演示活动教具。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内容。

4.帮助幼儿理解“愿意”“高兴”,鼓励幼儿运用“我愿意……让……高兴”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1)出示字卡“愿意”“高兴”,帮助幼儿理解其意思。

(2)教师:小动物对朋友们非常友好,小朋友愿意为我们身边的朋友做些什么,让他们高兴?

(3)教师:除了身边的人,我们还可以为哪些朋友做些什么,让他们高兴呢?

5.伴随优美的音乐,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感受作品的美。

6.教师和部分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要求运用散文中角色的对话。

7.请所有小朋友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挂饰,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把散文的内容完整地表演一遍。

活动延伸

(1)把动物图片、挂饰投放到“阅读小屋”活动区域中,鼓励幼儿继续进行散文朗诵及表演活动,并投放其他动物、人物图片,引导幼儿利用背景墙饰进行编故事、讲故事活动。

(2)把散文表演带到福利院去,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大班鸟课件 篇3

一、设计意图:

本活动以月光雨为开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现象,让他们与可爱顽皮的月光雨结伴。在体验和想象空间的同时,为幼儿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从而让他们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

因此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运用视听结合欣赏教学,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意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月光雨》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诗歌中,月光雨跳响在树叶上,滑落在房顶上,描绘了一幅幅月光雨嬉戏的顽皮景象,这不仅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并且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体现相应的情景、动态启发幼儿在欣赏活动中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月光下的雨滴散发着一种迷人的神秘色彩。散文诗中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方法把对月光雨的理解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领略诗歌中的语言美,迁移生活经验能根据散文诗的句式进行仿编,从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将本次散文诗欣赏《月光雨》目标定为:

1、初步感知散文内容,理解月光雨中,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2、通过学习,用月光雨,月光雨,沙啦啦地跳响在XX上,像快乐的XX的句式来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理解散文意境,学习词语:清凉、透明。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散文内容,理解月光雨中,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活动难点:通过学习,用月光雨,月光雨,沙啦啦地跳响在XX上,像快乐的XX的句式来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月光雨》白板课件,散文诗的背景音乐,《雨景》高清视频。

2、知识准备:观察过夜景,对月光下的树,小草,房子有初步了解。

四、说教法: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1、讨论法: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更何况诗歌欣赏是语言的范畴。

为了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性,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讨论法是必不可少的。

2、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月光雨》的情景,并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强化了它的作用,给幼儿带来耳目一新的感知觉,使幼儿对月光下的雨更加熟悉。

五、说学法: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动口、动脑积极参与。

六、说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导入主题,看视频雨--欣赏理解诗歌--拓展经验仿编诗歌--诗歌词、句学习--配乐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大班鸟课件 篇4

一、设计意图

下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当下雨的时候孩子们都兴奋的谈论着、喜欢在雨里游戏、嬉戏,于是我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点,引导孩子们有意识的去观察、感受、了解雨。《听雨》这首散文充满了趣味性、童真性、并且用拟人化来表达小雨点与周围事物关系,也符合《纲要》中所提出的:“让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特点,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整一个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借助画面观察、感知、理解、想象更好理解散文诗,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点,确定以认知、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体验雨的趣味性。(重点)2、能结合生活经验仿编诗歌并大胆的表达。(难点)3、乐于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符合《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切实可行。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很好的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的准备,借助多媒体的手段、ppt、音乐、传统的诗歌图谱、云朵操作卡等,来完成教学活动。

说教法与学法:

活动中所体现的教法有:直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体现在通过观察下雨的课件、聆听雨声、雨趣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问谈话法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激发幼儿积极思考问题,理解诗歌内容,并通过引导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拟人、排比优美的语句,来激发幼儿说雨的兴趣,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创编的环节运用了讨论交流法,以小组合作讨论“雨还会落在哪里?会干什么?”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编诗歌,更好的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学法有:多感官参与法、观察讨论法、想象创编法让幼儿从听听、看看、讲讲、议议、模仿多方位感官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通过观察诗歌图谱,看看四句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讨论同样是雨点,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同?来理解诗歌内容,并运用想象创编法,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了幼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从以下四方面开展的:说雨—听雨—编雨—雨趣四个环节进行的。环节一:说雨(通过听雨声说说对下雨的感受,并了解雨与人们心情的关系,)环节二:听雨(以“豆豆“的角色引出诗歌,利用图谱由浅入深层层展开的形式,通过看、听、感受欣赏散文诗中的诗歌部分,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因此我在活动中我进行3—4遍的配乐完整朗诵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散文诗的教学就在于欣赏与感受,老师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气通过不同的层面引导有理解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从而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环节三:编雨,我以层层展开图片的方法,辅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和情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因此在创编环节我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个别口头创编,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图加文的学习方法进行创编,孩子们兴趣浓厚。环节四:雨趣:通过ppt和优美音乐得完美结合,幼儿感受雨天也能找到有趣的事物,心情也会开心,升华到幼儿心里健康层面,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去图书角进行表演诗歌。

五、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幼儿兴趣浓厚,教师能最大限度的为幼儿创设一个优美的语言环境,以背景音乐烘托出散文诗的意境美。幼儿能够认真倾听教师朗诵散文诗,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意境美。由于幼儿经验准备不充分,导致在创编环节思维局限,创编雨落到不同的地方发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幼儿基本上都是凭空想象,在创编雨点落在的地方能干什么?幼儿思维不开阔,想象力不丰富。我应该在课前亲自带幼儿去观察一场雨,聆听一场雨,丰富幼儿经验,这样活动的效果应该更好一些。谢谢大家!

圆的复习课件优选4篇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不过在写时,需要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每个知识点。您在寻找好文章吗一定要看看“圆的复习课件”,为了方便查看还请您收藏本网页地址!

圆的复习课件【篇1】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灵活、全面地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4、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前准备:

1、圆的教学模具

2.纸圆一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师:今天我们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圆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忆整理。

1、师: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大家翻阅了这部分内容,那么谁来说说,我们在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概念?

生1:圆心、半径、直径。

生2:圆的周长、圆周率、圆的面积、圆。

生3:扇形、圆心角,轴对称图形。

2.教师检查,提问背诵概念。

穿插判断:

(1)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

(2)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 )

师问:本单元学了哪些公式?

生4:C=πd C=2πr d=C÷π r=C÷2π C(半圆)=πr+2r 生5:半周长=πr s=π S(半圆 )=?π S(圆环)=π( - ) 师问: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是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实验中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

是π,这样就得出了圆的周长公式C=πd.师:说得好!

师问:C=2πr又是怎么来的?

生:因为任意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在同一个圆中,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即d=2r,这样就得出了c=2πr.

师:真不错,你知道圆周率最早是谁发现的吗?

生:我们国家的祖冲之。

师:你有信心成为一个像祖冲之那样的大数学家吗?

师:乔老师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座的会产生一位像祖冲之那样的大数学家。

师:我们来看几道判断。

(1)π=3.14。 ( )

(2)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 ( )

(3)圆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 )

(4)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 )

(5)一个圆的直径越大,半径和周长就越大。( )

(6)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 )

(7)在同一个圆中,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是最长的。( )

2、师:同学们,在上面这些公式中,哪些在应用中感觉有困难?

生1:求半圆的周长,求半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困难?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生2:在计算半圆周长的时候,有时候只算了圆的周长的一半,而忘记加上直径长度。

师:半圆的周长是指什么?

生3:圆的周长一半+它的直径长度。

师:很好!先想一想半圆这个图形,再把半圆周长公式在心里记上几遍,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计算半圆的面积有什么困难的?

生:有时候计算了圆的面积后,忘记除以2

师:半圆的面积比它的周长计算要简单,不难,在计算中要仔细才是,吴静玲同学,你认为呢?

师:一起来做两道题。赵晓宇和吴静玲这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来做。

(1)右图是一个半圆,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5.7厘米,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师:在应用半圆的周长=πr+2r时,要灵活,算出r后,计算出πr,2r直接应用图形中的数据。不需要再计算2r.4.师: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πr,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即πr×r,所以圆的面积是πr×r,即π 。

师:说的`真好!我们给她鼓励!

师:哪个同学能用我这个圆模具说说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生:拼凑并用文字叙述。

师: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圆面积公式推导动画,右图)

师:观察刚才的展示,同学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长方形的面积和圆面积相等。

师:为什么相等?

生:因为长方形是由圆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圆的面积,所以相等。

师:观察比较仔细。

师:同学们再观察,除了这个重要的信息,还能获得别的信息吗?

生:周长有变化。

师:周长怎么变化?

生:把圆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增加了2条半径的长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因为圆拼成近似长方形后,长方形的2条长的和等于圆的周长。长方形的两条宽就是比圆的周长多出的长度。

师:观察细致入微,张思源同学,如果围绕你刚才得出的结论出一道题,你能做吗?

生:试试看嘛!

师:将一个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增加了10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板演并集体讲解。

师:我手里有一个铁丝圈,将它拉成一个长方形后,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周长不变。

师:你是怎么观察到的?

生:是把圆拉成长方形,所以周长不变。

师:慧眼识珠。

师:面积呢?

生:面积变小。

师:为什么?

生: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因为是把圆拉成长方形,所以面积变小。

师:同学们,把圆变成长方形有几种方式?

生:拼成和拉成。

师:两种方式得出的结论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圆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大。

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师:从圆到长方形的变化,同学们一定要把题目看清楚,是怎样变化的,再根据变化的类型做题,一定要把题目看清楚!

师:好,今天的复习就到这里,同学们自觉完成长江第五单元检测题。

圆的复习课件【篇2】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等。能够应用比例尺、比例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与态度: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在进一步理解知识概念的同时,掌握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各知识点的.概念、判断及应用。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扫除学习障碍。

三、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板书课题)

(二)回顾与整理:

1、回忆:请大家回忆,在比和比例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要求:想到几个就说几个?不能说了坐下,让其它同学继续补充。预设: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过渡:比和比例的知识点多,我们先小组交流填表,然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下面一起讨论各个知识点。)要求:请同学填表,并你选择一个知识点,说说自己对它的认识。每填完一个表格,后面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1)比: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求比例中未知项的过程);

(4)求比值:根据比的意义求比值,方法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5)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把不是最简整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化简比的方法)

(6)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7)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8)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9)可以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来放大和缩小

(10)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过渡:刚才同学任选知识点进行交流,交流完后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条线把它们串联起来。

3、整理:

⑴分类整理(比、比例):要想使这些知识点我们在脑子变得有条理,把比和比例作为分类标准,把这些知识点分成两大类,你准备怎么分?比:求比值、化简比、比的基本性质、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按比例分配、比例尺

⑵知识联系:这样分类后,感觉它们一个个孤立的点。我们知道知识的点与点之间是有联系,比如求比值我们是根据比的意义,所以可以把它俩串成知识线。你还能像这样找一找其它知识线吗?

5、小结:通过一步步整理,我们现在看这部分知识,已经形成一个知识网复习时,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点,还要连接知识线,更要编织知识网,只有这样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四、结束:同学对比和比例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难免会出现差错,下面我们就以课本上的例4来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圆的复习课件【篇3】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网络,既注重了归纳总结与实际应用,又增大了课堂容量。

上复习课时,应少讲“点上”的知识,多讲“线上”和“面上”的知识,这“线”和“面”需要我们课前做好备课准备,我每次上复习课之前都要花很长时间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把该线、面上的部分或全部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让充满凌乱感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理顺它们的关系。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我还精选了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加以巩固。这些练习题切合中考实际,难易程度上恰如其分。在课堂上适时的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样把理论与实例结合起来,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古人云“授鱼”不如“授渔”,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将会受益匪浅。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尽可能使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识。还要通过对各种题型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做进一步深化处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而这项工作不要由老师一手代办,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需教给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

三、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

任何一节复习课都应是由师生互动来完成的。这种互动要比上新课时还要多。教师讲是为了引出内容的主线和设计教学思路,这条线可时常让其断开,把连接的任务交给学生,但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一方面要让其感到自己在知识的连接上的掌握点和欠缺点;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读”和“练”可让教师及时了解他们在哪方面存在问题,如何采取对策。但提出问题要选题得当,采用讲、读、练结合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设计的知识点大部分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所以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愉快学习的过程,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味、有意思,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较容易的题目能够独立思考,认真做题,对于较难的题目,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流进每位学生的心田。

当然我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设计的题目有点多,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时间的确有点紧,课件中还有个别题未来得及呈现。这些只好放到下一个课时来完成了。所以今后设计题目时还需再精炼一些,对于课堂上的预设和生成还需要周全考虑。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如何体现复习课的大容量高效率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相信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我的复习课堂将会更加妙趣横生,异彩纷呈!

圆的复习课件【篇4】

小学三年级下册《标点符号复习》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标点符号复习》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纠正平时标点符号使用和书写中的不规范行为。

2、熟悉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3、掌握易错标点符号(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六种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生字格磁贴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标点符号

1、课件出示一段乱用标点的话,学生默读,说感受。

今天放学一回到家妈妈就走上来和小明聊天妈妈问小明昨天的语文测试考了多少分我考了90分全班第二呢小明骄傲地说儿子真棒妈妈摸着小明的头说不过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哦。

2、引入郭沫若的话,学生读。

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郭沫若

3、不管是从生活经验中还是大文豪的话中,我们都能感觉到标点符号在我们表达中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标点符号,一起去感受小小的标点符号中所蕴藏的无穷奥妙!

4、学生读课题:标点符号。

过渡:不同的标点符号在田字格中都有不同的位置,你能把这6个标点符号写进田字格里吗

二、练写,规范书写标点符号

1、学生在练习纸上练写,指名6名同学上台书写。

2、全班交流、评价,明确不同标点在田字格的位置。

(1)逗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2)句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3)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4)感叹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5)冒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6)引号(“ ”)前后引号各占一格,前引号写在右半格,后引号写在左半格。

过渡:对于标点符号,我们不仅要认识它,能正确地书写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使用它。下面,我们就以“过关”的.形式去检查同学们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

三、练讲,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第一关:课件出示,指名读。教师:这句该填什么标点?为什么?(4分)

1、一天 爸爸给我带回一只白鸽

2、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总结:逗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感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第二关: 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加什么标点?(5分)

1、 你会做这道题了吗

2、不努力学习,难道能取得好成绩吗

3、这是怎么回事呢 哦,我明白了

总结:第一句叫疑问句,第二句叫反问句,第三句叫设问句,因为都是表示问的语气,所以都要用问号。

第三关:读读下面三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5分)

1、为什么只摘花瓣 我轻轻地问

2、她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摘整朵花

3、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小女孩含着泪花说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

小结:A.提示语位置不同,加的标点也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划出提示语。B.学生说(要说出理由),教师加标点。(1)提示语在前,冒号加引号。(2)提示语在中间,把对话分成了两段,前面一段对话用引号,后面一段用引号,中间加逗号。(3)提示语在后,前面用引号,后面用句号。

小结方法:给对话加标点时,首先干什么?(好好读读这个句子)然后呢?(打提示语,看看在句子中的位置)最后加上正确的标点。

板书:读读句子 找提示语 加上标点

第四关: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今天放学一回到家 妈妈就走上来和小明聊天

妈妈说 小明,你昨天的语文测试考了多少分

考了90分,全班第二呢 小明骄傲地说

儿子真棒 妈妈摸着小明的头说 不过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哦

四、读记儿歌,牢记标点符号

五、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你还有哪些困惑或不懂的呢?

板书: 标点符号

, 。 ? ! : “”

读读句子

找提示语

加上标点

课后反思:

“标点符号”是本班学生掌握不好的一个知识点,尤其表现在他们的习作中。习作中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真是错漏百出,而这些错误常常表现为学生不用标点、乱用、错用标点等方面。这也成为学生习作被扣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于这样一个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这节课的设计是在学习和借鉴了尤老师课的基础上,再结合简校和尤老师的建议修改、完善而得出来的。拿着这样一份集中了多位老师智慧的设计稿,我心里有满满的信心,我想我会顺利地完成这节课。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课堂没能按自己的设想进行,尤其没能较好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冒号、引号的用法。

课下,结合众多老师的评课意见,当我再次回想这节课,审视这篇教学设计时,我似乎感觉到了本节课之所以没能较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原因所在。

1、教学例子欠形象、生动。

本节课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单个的一句话。这样学生读起来会觉得很无趣,只是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给这一个个孤零零地、抽象的句子加标点。如果能结合生活、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去读,相信他们就会更主动、积极,自然而然,也能饶有兴趣地去给这些情境加上标点符号。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指导不够到位。

正如各位老师所说,本节课在教学重难点处:冒号与引号的使用处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的。但是收效却甚微,究其原因我觉得是和自己的课堂引导有关。

冒号与引号的使用,尤其是“提示语”在中间这样一种情况的标点符号的使用,确实是一个难点。备课之前我也猜想到,所以就计划着在这里会花大量的时间。首先先让学生从所做的例子中有所发现,自己发现“提示语位置不同,冒号与引号的使用就不同”这一规律,然后让学生分别总结出“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时分别加什么标点符号。最后就是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再做练习。从学生的堂上练习来看,学生依然没能很好地掌握“提示语”在中间这样一种情况。

课下,我想如果我能和学生一起去做一次给“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加标点符号的练习,并能边做边讲方法,效果是否会好些呢?如在做时告诉学生,写读读句子,然后画出提示语,紧接着就在提示语后加上逗号,最后再分别为前后两段加上引号。并给学生强调做所有带引号的练习时,首先都要找到提示语,找到之后就立马在它后面加上相应的标点,然后再给那些引用的话加标点。

当然,在接下来的一节课里我也尝试这样做了,确实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也让我明白课堂上教师的方法指导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方法指导清晰、明确了,学生学得才轻松、有效!

一节课,我们不仅要找准重难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想好如何攻坚克难,解决好这个难题。这是这节课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10的认识课件优选4篇


笔者费心为您整理的“10的认识课件”相关资料无疑会对您有很大的帮助。一般来说,老师在上课前都会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教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工具,老师会认真地设计每一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希望您对这份内容能够满意!

10的认识课件(篇1)

师:(课件播放秒的声音)听,说着说着,秒的脚步声就来了,让我们合着秒的节拍,点点头欢迎它。(生一起点头)让我们跺跺脚欢迎它。(生一起跺跺脚)让我们数数欢迎它。(生一起数数)让我们拍手欢迎它。(生一起拍拍手)

师:那一秒钟的时间在钟面上是怎样悄悄过去的呢?(课件演示秒针走了一小格)

生:我发现秒针走了一小格。

师:是呀,随机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感受1秒。(课件演示秒针又走过了一秒)

师:刚才小朋友发现了一秒钟的时间在钟面上是怎样悄悄过去的,那么1秒钟的时间在电子钟上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课件出示一个电子钟)

生:我发现电子钟上的最后一个数字在动。

生:这个数字在不断地增加。

师:是呀,这最后一个数字每增加一个数字,就是过去了一秒。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电子钟,(课件出示中间有闪烁的两点的电子钟),看看这个电子钟里的秒在哪儿呢?

生:中间闪烁的两点。

师:是呀,中间的两点每闪烁一次就是过去了一秒钟的时间。

师:现在让我们回到钟面上。请你仔细观察,现在秒针又连续走了多少秒?

生:3秒。

师:为什么是3秒呢?

生:我听见了3下声音。

生:我看见秒针走了3个小格。

师:假如秒针从1走到2,你知道是几秒吗?

生:5秒。

师:那老师给你5秒的时间,你能跟着秒针的走动,用动作在表示出这5秒吗?你可以点点头,拍拍手,敲敲桌子,用你喜欢的动作来表示出这5秒钟的时间。

生:跟随着秒针用各种动作表示出着5秒。(课件演示秒针连续走动了5秒)

师:你是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这5秒的呀?

生:我是跺脚,那你来试试。

师:老师也想来用动作表示这5秒呢!师很快拍5下手。

生:我觉得太快了。

师:很慢地拍5下手

生:我觉得太慢了。

师:看来,用动作来表示秒的时间,还得掌握秒的节奏。

师:假如现在老师给你大约10秒的时间,你能不看钟面上秒针,用动作来表示这大约10秒的时间吗?

生:我想用拍手的方法。生用拍手的动作表示这10秒的时间。

师:刚才小朋友不看钟面都能估计出10秒的时间了,今天,老师在上班的时候,也碰到了一个秒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字路口,(课件出示一个红绿灯),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今天老师真是不巧,刚好是红灯。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估计估计,我等了多少时间的红灯。

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估计)

生1:13秒。

生2:16秒。

生3:20秒。

生4:15秒。

师:那到底是几秒呢?(课件出示从红灯到绿灯15秒的倒计时。)

生:原来是15秒。

师:是呀,是15秒,刚才有的小朋友已经估计得很准确了。有的小朋友估到13秒,说明他在估计得时候,每一个节拍都稍微慢了点。有得小朋友估计到了18秒,说明他在估计得时候,每一个节拍都稍微快了点。

师:刚才估计得不准确得小朋友不要着急,老师会再给你们一次机会,看看这一会谁估计得比较准确了。看看电脑老师想把一个绿色的条子涂成红色,你再来估计估计看,电脑老师会用了多少时间?(课件出示一个绿色的条子,慢慢得变成红色)

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估计估计。

生1:是56秒。

生2:是58秒。

生3:是60秒。

生4:是62秒。

生5:是63秒。

师:那到底是几秒呢?就让电脑钟来为我们计时吧。(课件出示再涂一遍红色,旁边放个电脑钟计时)

生:是60秒。

师:为什么是60秒呢?

生:因为我看见秒针走了一圈。

师:是呀,当秒针走了一圈的时候,钟面上还有哪个针也发生了变化?

生:分针走了一个小格。是1分钟。

师:现在你 发现了什么?

生:1分=60秒。

……

评析:这个片断是我在《秒的认识》时的一个片断,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在经历、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去学习数学,在学习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首先我利用神州六号和刘翔引出秒后,先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也要用到秒来计时的呀?这样来唤醒学生对秒的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马上从学生的耳边传来秒的声音,让学生合着秒的节奏,用自己各种各样的动作来欢迎秒,这时的学生对秒只是有一点初步的感知而已,接着我让学生认识一秒的时间秒针的走动,进而是3秒的时间秒针的走动,这时的学生对妙的感觉不再是一张白纸,通过刚才的听秒的脚步声和看秒针3秒的走动,学生已经对秒有了一定的感知。接下去我就安排让他们跟随着秒针的走动,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示出5秒。这等于说是给了学生一根拐杖,当学生跟着秒针走完这5秒以后,马上让他们脱离秒针,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估计出大约10秒的时间。这时,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升华。有了前面这么多的铺垫,再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等红绿灯的情景,让学生来估计从红灯到绿灯这一段时间,这时,学生的估计已经比较接近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们估计一段60秒的电脑涂色,这时学生的估计真的接近于精确,答案都在60秒左右了,有个学生估计到了60秒呢,验证的时候,当看电脑计时60秒钟时,那个学生兴奋地叫了起来。因为他偿到了成功的快乐。课到这里其实是个高潮,好多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因此我在这里很顺利得得出了1分=60秒。在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他们对秒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这堂课,我感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真的的是一种很好的让学生学习的方法。

10的认识课件(篇2)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教材91—9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学会借助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数学活动,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用具:

长方形、正方形、小圆形纸片、大圆形纸片若干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学具。

二、探索研究几分之??

1、说一说

说一说大圆片是怎么分的?介绍分数的读法、写法。

2、折一折

(1)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并想一想,你是怎么折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想一想

(1)你认为在1/2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2”又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汇报交流

(3)练一练

4、试一试

(1)学生试着说出几个像1/2这样的几分之一的分数。

(2)学生试着折出一张纸片的1/4,并涂色,说一说是怎样折的?

5、做一做

6、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的几分之一的分数。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课件出示情景图,观察、猜测,学生汇报交流。

2、课件出示表示1/2、1/3、1/6的圆片,比较大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

四、巩固提高

说出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10的认识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0,准确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理解其表示的实际意义。

2、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判断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

教具:图卡,三角形标记、数字10,背景图。

学具:幼儿用书画面23、看数字印点字、印比10少的点子纸卡。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图形的数量。

出示图一,“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出示三角形标记,仔细看看松树是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树顶上的一个大三角形是有4个小三角形拼出来的,大家一起数数树上一共有几个三角形,教师与幼儿一起点数。

(2)、认识数字10,理解所表示的饿实际意义

“10个三角形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10),教师在三角形的左边贴上数字10,10是由哪两个数字合起来的,谁在前,谁在后,

(3)、10可以表示10个三角形,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

(4)、小结:10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东西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计数

“小朋友在数图形时一定要仔细看,不能漏掉一个”

第三、第四组:看数印小动物

第五、第六、第七组:印比10少的点子

3、活动评价:向幼儿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以表扬鼓励幼儿的进步为主

活动反思:

本次教具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有重叠图形),因此,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正确判断数量,在幼儿能正确判断数量的基础上认识数字10,感知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由于活动前做了较好准备,因此,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字10的实际意义有了正确的理解,活动效果很好。

10的认识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与内、数的认识,利用数的组成,熟练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数的组成,理解算理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会独立思考

教学用具: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

2、情境;小朋友在电梯里说出自己家的楼层。你猜一猜,他们分别住几楼?

3、填空:4+( )= 8 6+( )= 10

5+( )=9 8+( )= 10

二、加法表;

(1)观察有什么规律,可以讨论

(2)汇报

(3)开火车

(4)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三、学习减法表:

方法同上

四、小结

板书:

加法表 减法表

略 略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

巩固10以内加减法

教学重点:

复习大括线题,区分求整理与部分的题

教学难点:

弄清部分与整理的关系。看图说图意

课前准备:

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7-3=4 6+2=8

(二)看图列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 3+4=7 7-3=4

4+3=7 7-4=3

(三)在○里填上+ -号 订正:3-2=1 6+3=9 4-4=0

3+2=5 6-3=3 5+2=7

(四)填空并回答问题

1、看图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西红柿有几个?3个,蘑菇有几个?3个土豆有几个?4个茄子有几个?)

2、哪种菜最多?(土豆)哪两种菜的数量同样多?(西红柿和蘑菇同样多)西红柿、蘑菇、茄子共有几个?(3+3+2=8)

(五)口算练习7题1.自己计算注意方法2.小组订正互查互改1+4+3=8

板书:

3+4=7

4+3=7

7-3=4

7-4=3

7-3=4

6+2=8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6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