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行路难课件 >

拟行路难课件集合

拟行路难课件集合

"编辑为您带来最新的关于“拟行路难课件”的详细介绍"。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是教师思想与行动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我相信这个建议会有所帮助!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大班下学期安全工作计划7篇

拟行路难课件 篇1

教学重难点: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比兴”手法的运用。

3、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行路难》为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二、知人论世:

(一)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二)作者简介:

1、鲍照的生平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2、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3、鲍照的诗歌创作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三、描述诗意,整体把握

在平地上倾倒杯水(介宾后置),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举杯饮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徘徊不前,不再多说什么不敢表达自已的思想.。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四、探究讨论:

1、文中有没有可以表现诗歌整体情感的词语?

“愁”(诗眼)

(1)愁什么?愁的内容——“命”(门第决定人生)(课后练习二)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这一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人生哲理。暗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2)如何解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3)愁的结果?吞声踯躅不敢言(不敢言不等于无言啊)

(4)诗歌的主旨:

明确: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5)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课后练习一)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暗含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大转折。上文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消愁”“悲歌断愁”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用反问的句式,达

(6)描述并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看似平静以理自喻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暗流涌动所叹者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心非木石岂无感?

心非木石岂能无愁

吞声踯躅不敢言。

忍气吞声不敢言愁

情感:看似平静——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

认命——不认命——认命

︱︱︱

抨击悲愤无奈

(7)比较阅读:李白的《行路难》与鲍照的《拟行路难》(课后练习三)

图片

问题1: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情感看,李白的《行路难》与鲍照的《拟行路难》有何异同?

明确:从思想内容看,两首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从语言风格看,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742年诗人李白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问题2:同样是行路难,同样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李白却在行路难中喊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自信;而鲍照却是“吞声踯躅不敢言”,忧愤不平。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原因。

明确:

(1)诗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明确:李白生活在盛唐,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开明,士族门阀政治受到抑制,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李白的诗歌中也总会出现愁绪,但是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所以,李白的作品集中体现出了盛唐气象(雄浑、充沛的活力)

鲍照,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俊逸豪放,虽才华横溢,又献诗言志,却因出身寒门,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

(2)诗人为人性格的不同。

李白处世自信,性格豪迈,充满激情,虽仕途坎坷,但仍乐观自信;鲍照是充满追求,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渴望,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性格上多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

拟行路难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5、学会比较阅读

【学习重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学习难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2)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富有感情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3.请尝试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语言优美,表述连贯通顺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二、把握情感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明确: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不过实际上愁是消除不了的诗的第五、六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诗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浇愁、用歌断愁,第七句是一个大转折,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紧接着第八句,又是一个急转,“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

2、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分析: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3、“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了高潮

4、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5、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延伸拓展:

1、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

【明确】

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很有影响

从思想内容看,都是写怀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从语言风格看,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

2、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现象的认识

四.当堂检测

默写《拟行路难》

五.学习反思

1、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明确】忧思

(2)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3)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明确】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 斗争中保全自己

(详细内容见补充资料)

六、作业布置:

拟行路难课件 篇3

了解诗歌的内容。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1.诵读此诗,结合注释,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并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③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④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拟行路难课件 篇4

引导语:李白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一、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设计理念

1、“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良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迪激励。”所以诗歌教学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师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咏、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在听、读、说、找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五、教学设计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和李白并称“双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过他许多的名篇名句。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

(板书: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

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三) 分层推进式诵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教学气氛。(设计意图: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经过反复的诵读,自然就能体会诗人的用意和诗歌意境。吟诵还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体悟诗歌神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练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如:透过诗歌我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

透过诗歌我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 与 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与激昂。

4、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5、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背诵:(设计意图: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四)疏通文意

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生评价。

(五)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夸张)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心情如何?(极度苦闷、抑郁)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停、投、拔、顾)面对美酒佳肴李白为什么难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艰难)用了哪种写法?(以乐景写哀)

3、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不是,是想像、是虚写)我们知道诗有含蓄精炼寓意深刻的特点。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对理想的追求)李白的理想是什么?(是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当时进行的是否顺利?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儿可以看出?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

7、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态度。)

8、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

(师配乐范读,学生轻生跟读,体会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我从_________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李白。因为_____________。

如: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本应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这句也常被后人作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内心苦闷

前途艰难

相信希望

悲愤呼号

充满信心 )

9、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是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的李白。)

(六)练笔: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展示学生作品)

(七)课堂小结: (播放音乐《我们等待那一天》)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课件 篇5

教学目的

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教学参考

真正的难过是不可言说的,说出来了就不是情而是理了。本诗藏有辞之韵味,不妨在“地、命、宽、石、躅”后各加一“兮”字,然后品读之。

,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拟行路难》的十八首中的第四首。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飞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诗开头两句以倾水于平地而水流的方向各不一致来比喻人生贵贱与遭际的各不相同。这虽然是从日常生活的现象观察而来,但究其本,却与当时玄学与佛学争论中的说法相通。《世说新语?文学》篇载刘尹曾以泻水于平地各自流漫来回答为什么人都承受天地的禀受而人性又有善恶不齐的问题,这在玄学清谈中一时谓为绝答,表现出高度的智慧。而当时的思想家范缜在其著名的文章《神灭论》里,为驳斥佛学神不灭论以及有关命运的有关问题时,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飘茵堕溷”的比喻,他认为人生的命运为什么有区别,就如一棵树上的花同开在一枝,随风而堕,花飘落在茵席上就有了富贵的好运,而坠落在粪坑里则有了低贱的命运。

第三、四句承接前面的说“命”而来,但却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种不公正现象的反叛与抗争。既然人生有命,各相殊异,但为什么就不可改变呢?难道就只有认命而长吁短叹并愁苦终生了吗?人不应该服从于命,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写命运,这正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一种呼喊。《南史?鲍照传》中记载,鲍照曾拜谒临川王刘义庆,知道他赏识有才之士并正在网罗人才为自己服务,就想向他献诗言志,有人以鲍照地位卑下为由要阻止他献诗,鲍照勃然大怒,说“大丈夫岂能藏着掖着自己的才智,是兰是艾让人辨不清楚,从而终日碌碌无为呢?”于是大胆献诗,终于因展示其才能得以冒头。从此诗不能叹愁怨愁的描述当中我们可看到鲍照在宣泄这种为出身所困的闷愁。

五、六句是写自我的宽慰,但酒亦不能宽愁,举杯之时高歌时也因愁闷塞胸而无法再唱下去了。这就更反映出要有志之士认命是难的,以酒浇愁也是无用的,这种出自心底的痛苦又是谁能了解的呢?

七、八句继续着泻愁的路子写下去,再次表达他对不公正现实的愤怒。为什么不能自宽,正是人不是没有生命感觉的树木与石头,他有生命就有感情,就有悲愤,就要呼喊。“心非木石岂无感?”浸透着诗人的悲辛酸苦,是一种久积心底悲愤与不平之气的爆发与发泄。但在诗的结尾他却强将怒火压下去,轻轻地道出一句“踯躅不敢言”,要言愁而不敢言愁,这说明当时的社会政治是多么压抑。

李白在遭受谗毁而被挤出长安时,也仿鲍照写作了三首,其中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行动描写以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呼喊,也饱含着不可压抑的愤激之情,层层叠叠的感情变化也如鲍照一样展示出诗人强烈的苦闷和倔强的性格。

鲍照生活在一个讲求门第出身的时代。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末出现的选官论族性的思想,经历曹魏、西晋的发展,在东晋、南北朝初期达到鼎盛,并于南北朝末期开始衰败,于唐末彻底消失。门阀制度下,选拨官员不依据才干品德,而门品的高下,血统的贵贱成了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出仕的人限于门第特别高的家族。因而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奇特现象。出身名门的势族,无须努力、无须才华便可坐致公卿,而寒门庶士极少有获得高官的机会。门阀制度成为寒族通向仕途、实现人生理想的一堵高墙,难以翻越。当时士人依旧沿袭东晋士族“清望”的风气,讲求一种雍容优雅的生活态度。即使心中对功名有热切的渴求,也要装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气度。而鲍照低微的出身没有充“清望”的条件,他不能也不愿虚伪的掩饰自己,而是主动“贡诗言志”,表达自己强烈的进取之心,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干谒躁进”的方法。鲍照在深知这样的做法被士族们所不耻,但他仍直率地表达其对功名怀有的近乎于飞蛾扑火般的热情。他不顾世俗的偏见,竭力地张扬自己,展现个性,“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在今后的课上可以借鉴:

其一: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近作者。

其二:课前预习非常重要,特别是古代诗歌坐这里我们非常久远,应该督促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预先对相关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

其三: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本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一:备课时将学生的知识储备估计太高,尽管我在“备学生”的环节上,尽量只提及学生已经学过的诗歌以及相关知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

其二:内容准备过多,有些内容讲述欠深入,应该将最后的讨论时间留得再长一些。

其三:由于上述原因,没有示范朗读这则诗歌。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一方面,本人将继续加强学习,多听听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另一方面,继续讲学生作为备课的重点和中心。力求上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拟行路难课件 篇6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扺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斵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帐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得然,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樽樽。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阳春妖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

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

初送我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回换。

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

人生不得恒称悲,惆怅徙倚至夜半。

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

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瑇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

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

一去无还期,千秋万岁无音词。

孤魂茕茕空陇间,独魄徘徊遶坟基。

但闻风声野鸟吟,忆平生盛年时。

为此令人多悲悒,君当纵意自熙怡。

君不见枯箨走阶庭,何时复青著故茎。

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

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得与时人争。

人生倐忽如绝电,华年盛德几时见。

但令纵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讌。

持此从朝竟夕暮,差得亡忧消愁怖。

胡为惆怅不得已,难尽此曲令君忤。

今年阳初花满林,明年冬末雪盈岑。

推移代谢纷交转,我君边戍独稽沉。

执袂分别已三载,迩来寂淹无分音。

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遶遶最伤心。

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乱鬓不设簪。

徒飞轻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复遗。

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怀悲。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羁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宁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

君不见冰上霜,表里阴且寒。

虽蒙朝日照,信得几时安。

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

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诸君莫叹贫,富贵不由人。

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

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

对酒叙长篇,穷途运命委皇天。

但愿樽中酒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

即使为你献上:装在金杯里的美酒,镶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

绣着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装饰的帐幔,织着各种葡萄的锦缎被子。

也挡不住年岁将老红颜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凉。

希望你节制悲伤减少忧愁,听我侧击行路难的歌调。

君不见汉时的柏梁台,魏时的铜雀楼都早已灰飞烟灭,难道有谁还能够听到古时候的清音管乐?

在平地上倾倒杯水(介宾后置),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举杯饮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徘徊不前,不再多说什么不敢表达自已的思想。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

大丈夫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丧气?

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休养生息。

早上出家门与家人道别,傍晚回家依然在亲人身边。

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

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生活得贫贱,更何况我这样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这是《拟行路难十八首》的第十三首,写游子思归之情。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以春禽起兴极佳。春禽的和鸣确实最易引动游子的羁愁,这就是后来杜甫所说的“恨别鸟惊心”。鸟儿一般都是群飞群居,春天的鸟又显得特别活跃,鸣声特别欢快,自然引起孤独者种种联想。这里又是“旦暮鸣”,从早到晚鸣声不断,这于游子心理的刺激就更大了。下面他就自述他的愁情了。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军侨”即“侨军”,南北朝时由侨居南方的北方人编成的军队。“荣”、“溢”皆兴盛之状。这两句说他初从军时抱负很大,情绪很高。“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渐冉”,逐渐。看来他从军很不得意,所以有“流浪”之感,他感到年华虚度,看到白发白须生出,十分惊心。“忽”字传出了他的惊惧。“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忽已盈。”这里写他拔白发白须,晚上拔尽,第二天又长满了,这是夸张,类似后来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写他忧愁之深。“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寄灭”,归于消灭。“空精”,化为乌有的意思。这两句意思是,只是担心长期居留在外,变为他乡之鬼。“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因此他常常怀念故乡,一想起家乡亲人就失声痛哭。上面是此诗的第一部分,自述从军无成、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 “忽见过客问向我,‘宁知我家在南城?’”“南城”,指南武县,在东海郡。“问向我”,打听“我”,寻找“我”。所以“我”便反问他:“你怎么知道我是南城地方的人?”这就引出了下面一番话来。“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果然是从家乡来的人。“我行离邑已万里,方今羁役去远征。”“邑”,乡邑。这人看来也是投军服役,途中寻访早已来此的乡人,是有话要说。“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孀居”即独居。这是说妻子在家中对他仍然情爱如昔。这里有一个“闻”字,说明这情况是这位乡人听说的,下句的“亦云”、“又闻”也是这样的意思。说她“朝悲”、“暮思”,又说她“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极写妇人对丈夫的`思念、对丈夫的忠贞,正如组诗第十二首《拟行路难·今年阳初花满林》所写:“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绕绕最伤心。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乱鬓不设簪。”鬓发乱也不想梳理,因丈夫不在身边,打扮又有什么意思呢。“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见此”的“见”,依上当亦听说的意思。乡人这一番话一方面可以起慰解愁情的作用,因为这个游子急于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乡人的“忽见”,可谓空谷足音了。另一方面又会撩乱他的乡愁,妻子在家中那般痛苦,时刻望他归去,会使他更加思念了。还有一层情况,这个乡人叙说的情事都是得之听闻,并非亲见,这对于久别相思的人来说又有些不满足,更会有进一步的心理要求了。这一部分差不多都是写乡人的告语,通过乡人的告语表现他的思归之情,这是“从对面写来”的方法,正与第一部分自述相映衬。 《拟行路难》多数篇章写得豪快淋漓,而这首辞气甚是纡徐和婉,通篇行以叙事之笔,问答之语,絮絮道来,看似平浅的话语,情味颇多。用问话方式写思乡之情,鲍照还有《代门有车马客行》,王夫之评之曰:“鲍有极琢极丽之作。……惟此种不琢不丽之篇,特以声情相辉映,而率不入鄙,朴自有韵,则天才固为卓尔,非一往人所望见也。”(《古诗评选》)王夫之对《代门有车马客行》的赞评亦可移之于这首《拟行路难》。

①我:为代言体虚拟人物。但联系下面“我家在南城”的贯属,则有意把这个“我”与作者自身沟通起来。

延伸阅读

最新行路难课件(集锦五篇)


如果"行路难课件"引起了你的兴趣,那么你绝对不能错过本文。接下来的部分信息非常重要,请你予以重视。教师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编写教学方案和课堂课件,这不是随意涂鸦就能完成的任务。精心编写的教案课件能够帮助教师避免在授课中遗忘重要内容。

行路难课件(篇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湘夫人为我们讲了一个苦恋的故事,与佳人相会而不得的烦恼,下面我们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看看他烦恼的是什么,(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板书标题《拟行路难》。

二、文题解读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三、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播放伴奏,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

四、诗歌鉴赏

1.师问: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师问: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3.师问: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4.师问: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5.师问: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

明确: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

(1)作者情况:;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2)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五、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拓展:搜集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鲍照

认命——不认命——认命

︱︱︱

抨击悲愤无奈

行路难课件(篇2)

教学目的

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教学参考

真正的难过是不可言说的,说出来了就不是情而是理了。本诗藏有辞之韵味,不妨在“地、命、宽、石、躅”后各加一“兮”字,然后品读之。

,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拟行路难》的十八首中的第四首。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飞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诗开头两句以倾水于平地而水流的方向各不一致来比喻人生贵贱与遭际的各不相同。这虽然是从日常生活的现象观察而来,但究其本,却与当时玄学与佛学争论中的说法相通。《世说新语?文学》篇载刘尹曾以泻水于平地各自流漫来回答为什么人都承受天地的禀受而人性又有善恶不齐的问题,这在玄学清谈中一时谓为绝答,表现出高度的智慧。而当时的思想家范缜在其著名的文章《神灭论》里,为驳斥佛学神不灭论以及有关命运的有关问题时,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飘茵堕溷”的比喻,他认为人生的命运为什么有区别,就如一棵树上的花同开在一枝,随风而堕,花飘落在茵席上就有了富贵的好运,而坠落在粪坑里则有了低贱的命运。

第三、四句承接前面的说“命”而来,但却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种不公正现象的反叛与抗争。既然人生有命,各相殊异,但为什么就不可改变呢?难道就只有认命而长吁短叹并愁苦终生了吗?人不应该服从于命,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写命运,这正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一种呼喊。《南史?鲍照传》中记载,鲍照曾拜谒临川王刘义庆,知道他赏识有才之士并正在网罗人才为自己服务,就想向他献诗言志,有人以鲍照地位卑下为由要阻止他献诗,鲍照勃然大怒,说“大丈夫岂能藏着掖着自己的才智,是兰是艾让人辨不清楚,从而终日碌碌无为呢?”于是大胆献诗,终于因展示其才能得以冒头。从此诗不能叹愁怨愁的描述当中我们可看到鲍照在宣泄这种为出身所困的闷愁。

五、六句是写自我的宽慰,但酒亦不能宽愁,举杯之时高歌时也因愁闷塞胸而无法再唱下去了。这就更反映出要有志之士认命是难的,以酒浇愁也是无用的,这种出自心底的痛苦又是谁能了解的呢?

七、八句继续着泻愁的路子写下去,再次表达他对不公正现实的愤怒。为什么不能自宽,正是人不是没有生命感觉的树木与石头,他有生命就有感情,就有悲愤,就要呼喊。“心非木石岂无感?”浸透着诗人的悲辛酸苦,是一种久积心底悲愤与不平之气的爆发与发泄。但在诗的结尾他却强将怒火压下去,轻轻地道出一句“踯躅不敢言”,要言愁而不敢言愁,这说明当时的社会政治是多么压抑。

李白在遭受谗毁而被挤出长安时,也仿鲍照写作了三首,其中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行动描写以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呼喊,也饱含着不可压抑的愤激之情,层层叠叠的感情变化也如鲍照一样展示出诗人强烈的苦闷和倔强的性格。

鲍照生活在一个讲求门第出身的时代。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末出现的选官论族性的思想,经历曹魏、西晋的发展,在东晋、南北朝初期达到鼎盛,并于南北朝末期开始衰败,于唐末彻底消失。门阀制度下,选拨官员不依据才干品德,而门品的高下,血统的贵贱成了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出仕的人限于门第特别高的家族。因而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奇特现象。出身名门的势族,无须努力、无须才华便可坐致公卿,而寒门庶士极少有获得高官的机会。门阀制度成为寒族通向仕途、实现人生理想的一堵高墙,难以翻越。当时士人依旧沿袭东晋士族“清望”的风气,讲求一种雍容优雅的生活态度。即使心中对功名有热切的渴求,也要装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气度。而鲍照低微的出身没有充“清望”的条件,他不能也不愿虚伪的掩饰自己,而是主动“贡诗言志”,表达自己强烈的进取之心,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干谒躁进”的方法。鲍照在深知这样的做法被士族们所不耻,但他仍直率地表达其对功名怀有的近乎于飞蛾扑火般的热情。他不顾世俗的偏见,竭力地张扬自己,展现个性,“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在今后的课上可以借鉴:

其一: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近作者。

其二:课前预习非常重要,特别是古代诗歌坐这里我们非常久远,应该督促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预先对相关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

其三: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本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一:备课时将学生的知识储备估计太高,尽管我在“备学生”的环节上,尽量只提及学生已经学过的诗歌以及相关知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

其二:内容准备过多,有些内容讲述欠深入,应该将最后的讨论时间留得再长一些。

其三:由于上述原因,没有示范朗读这则诗歌。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一方面,本人将继续加强学习,多听听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另一方面,继续讲学生作为备课的重点和中心。力求上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行路难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师:上课之前我先出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

多媒体:______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白板:刮奖刷)

师:同学们猜一猜,杜甫笔下这一位酒仙的名字?

生:李白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看来李白酒仙的称号可真是深入人心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来自诗歌界泰斗级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多媒体:课题及教学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要做两件事,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不知道学了他老人家多少名篇名句呀。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学生齐诵李白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月下飞天镜,去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通过李白的诗这些诗歌,你认为李白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学生自由介绍李白,师作板书并补充。)(白板书写: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师补充:大家的发言让我想到唐代著名诗人贺之章曾高度赞美李白,称他为谪仙人,意思是说李白是一名被贬谪的神仙。也就是说李白身上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三、初读诗歌,疏通文意。

1、首先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你手中的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请一学生读课文,其它同学纠正读音。重要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歧q路(白板:诗歌原文,用书写功能标注拼音)

3、生齐读。

4、分小组,自主合作探讨,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5、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6、老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探讨。

诗文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盛的宴会图。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星级的标准,可是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诗文哪些地方暗示我们原因了吗?引导明确:诗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愁闷。从课题《行路难》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路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生之路。

学生或老师补充诗歌写作背景;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生评价。诗歌大意: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四、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根据诗歌内容,再齐读诗歌。

2、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3、是啊,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师配乐范读,学生轻生跟读,体会诗歌中的诗人形象。)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我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因为---------------。如: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内心苦闷前途艰难相信希望悲愤呼号充满信心)

4、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是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的李白。)

5、教师小结。过渡到指导朗读。是啊,在诗歌当中,诗人的心情可谓起起伏伏。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苦闷的诗句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前途艰难的诗句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此人生失意之时仍不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的诗句是?、、、、、诗人从梦想中回到现实发出悲愤而痛若的呼号的诗句是?、、、、、在这一切矛盾的心理过程之后,诗人并不自甘沉沦,仍然自信执著的诗句是?、、、、、、(在教师的提示中,学生再一次回顾课文)

五、朗读并背诵诗歌。

1、诗人的感情在诗歌中跌宕起伏,我们要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诗人丰富的感情呢?

(根据你对诗歌感情的理解,把自己假想成李白,自由大声练习朗读。)

2、请学生范读。可以读全诗,也可以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生互评)

3、请1-2个学生范读全文。(配乐)(生互评)

4、竞读。男女生比赛读。(配乐)

5、全班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配乐)

6、全班齐背诵。(配乐)

(要求:声音宏亮,感情真挚。)

六、学了此诗

对你的现实生活有何启发呢?让我们也学一学诗仙李白,用你的笔来挥洒心中的感受。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写一两句诗。(展示学生作品)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播放音乐《我们等待那一天》在音乐声中

行路难课件(篇4)

引导语:李白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一、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设计理念

1、“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良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迪激励。”所以诗歌教学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师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咏、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在听、读、说、找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五、教学设计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和李白并称“双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过他许多的名篇名句。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

(板书: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

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三) 分层推进式诵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教学气氛。(设计意图: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经过反复的诵读,自然就能体会诗人的用意和诗歌意境。吟诵还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体悟诗歌神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练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如:透过诗歌我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

透过诗歌我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 与 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与激昂。

4、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5、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背诵:(设计意图: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四)疏通文意

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生评价。

(五)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夸张)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心情如何?(极度苦闷、抑郁)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停、投、拔、顾)面对美酒佳肴李白为什么难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艰难)用了哪种写法?(以乐景写哀)

3、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不是,是想像、是虚写)我们知道诗有含蓄精炼寓意深刻的特点。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对理想的追求)李白的理想是什么?(是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当时进行的是否顺利?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儿可以看出?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

7、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态度。)

8、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

(师配乐范读,学生轻生跟读,体会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我从_________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李白。因为_____________。

如: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本应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这句也常被后人作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内心苦闷

前途艰难

相信希望

悲愤呼号

充满信心 )

9、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是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的李白。)

(六)练笔: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展示学生作品)

(七)课堂小结: (播放音乐《我们等待那一天》)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课件(篇5)

教学目的: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e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f作业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电路课件集合9篇


以下是对“电路课件”的全面解析,建议您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日后查阅。教案课件是老师在授课前预先准备好的。通常,老师会认真负责地设计教案,以确保课程的条理性和合理性。学生的反应可以反映出教师课程安排的质量。

电路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电》学的第三个教学内容。在前两节的教学中,学生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电路经验,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这样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本课中,一开始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认识了一些装置后,就引导学生探究用更多的材料来组装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电学的认识。

二、说学生

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建立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在这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一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三、说学法、说教法

教师介绍必要的设备使用方法,学生自主探究电路的不同连接方法。

四、说过程

整节课分两大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带灯座和电池盒的电路

关于电路,学生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这样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本课中,一开始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元件的构造。电池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头,应让学生注意观察接头的弹簧夹、小灯座的螺口,以及旁边的两个接线头,想想这些构造的用处。

了解了这些元件的构造后,能用这些元件使小灯泡亮起来吗?我引导学生用三个步骤进行安装。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一我们的小灯泡亮了!

这样的安装步骤,特别是第二步,可以强化学生对前一课学到的知识的理解。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小灯泡亮了以后,要让学生拿出科学文件夹,把电路用实物图画下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觉得画实物电路图比较费时间,这时可以引人一种简单的方法,即简单电路图。要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

第二部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在学生们已经学会使用电池盒、小灯座后,用这些材料来组建一个比较复杂电路的活动就可以开始了。点亮更多的灯泡,意味着要提供比较多的材料。

给每组准备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4根导线、电池盒和电池,让学生探究电池在电路中怎么连接。连接之前,要求学生先画好电路图,对接下来的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当新的电路连好时,要让他们把这些电路画在科学文件夹上,以便在讨论、交流时使用。教师可以从这些图中,了解学生对电路的掌握情况。

学生已经能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了,这时提出: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使用更多的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吗?在这堂课上,学生已经没有时间去做这样的尝试,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总结出:只要使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元件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就会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电路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

2.懂得火线、零线的概念.

3.理解保险丝的作用.

4. 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的接地.

5. 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会解决有关家庭电路的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阐述家庭电路的组成,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教材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教材首先运用学生已有的串、并联电路的知识,根据家庭电路的特点.指出在家庭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都是并联接入电路的.然后给出家庭电路图和各组成部分的实物图,介绍了什么是零线和火线,使学生认识家庭电路.再分别介绍电能表、保险丝、插座的作用、连接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关于电能表,说明了其作用和规格.保险丝与生活用电联系很密切,对其原理教材作了说明.教材详细说明了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以及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要接地的道理,使得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教材最后介绍了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的方法,符合生活实际需要,也为第三节安全用电知识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本节的另一个难点是虽然学生对家庭电路有一定的了解,但家庭电路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应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教授给学生.

同时也由于现在施工日益注重美观,所以家庭电路中的许多线路都埋在墙内,讲解起来可观察性差,应努力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本节课教学内容可以主要采取问答形式教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情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时避免理论化,要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确实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1.家庭电路的组成,教学时应先演示示教板,让学生观察任何一个家用电器的通断都不影响其他用电器.或者可以依次通断教室内的各盏电灯,看它对其他电灯有无影响.然后可提问学生: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还是串联的?这样连接有什么好处?

2.在讲述电能表时,应让学生观察表盘上的铭牌,从而计算出电能表允许安装的家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并举出数字实例让学生分析许多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电能表是否能安全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刻的印象.

3.保险丝的作用和原理在本节课里是重点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1)保险丝的作用,在电路中的电流增大而超过线路设计的允许值前,能立即自动切断电路,串联在电路中的保险丝就可以起到这种自动切断电路的作用.以保证电路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2)保险丝为什么能在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呢?这是因为选做保险丝的材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电阻率大.这样电流通过保险丝时发热多,温度能迅速上升;②熔点低.电流过大,温度上升到熔点时能及时熔断,使电路切断.

(3)保险丝的实际应用,这里可以简要说明,保险丝越粗,熔断的电流就越大;实际中应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择合适的保险丝.

(4)保险丝熔断实验,为了使学生对保险丝的作用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可利用示教板演示保险丝的作用.

4.插座的作用是本节的又一要点时,演示家用电器是怎样插到插座上的.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及家电的金属外壳接地的问题,应该用实物、挂图或幻灯投影片予以具体说明,使学生认识电冰箱、洗衣机等具有金属外壳的电器,为什么其电源插头必须使用三脚插头.

教学设计示例

家庭电路

(一)提问引入:

(1)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冬天家里开着电暖器,微波炉也正在工作,突然冰箱启动制冷,结果家里所有电器一下子都停止了工作.有时当你打开台灯准备做功课时,灯泡闪了几下便灭了,但其它电器却仍能正常工作.为什么有时所有电器一起停止工作,而有时某个电器坏了却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呢?

(2)如果你家中所有的电源插孔都被占满了,但又添置了新电器,怎样做才能使新电器也能工作起来?

若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则需要知道我们家庭电路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过程

演示家庭电路组成板.

(1)进户线.

进户线有两极,如图1中所示A和B.其中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家庭电路中的零线一般是接地的,因此零线与大地(地线)之间不存在电压;但火线与零线之间存在220V电压,只是一会儿电流由火线经用电器流入零线,一会儿电流又由零线经用电器流入火线,如此按一定频率变化,即我们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

为了保证某个电器发生故障后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各个电器都应是一端接在火线上,另一端接在零线上,即这些电器之间是并联关系,一个支路发生故障其它支路仍能工作,所以台灯坏了,并不会影响电视机等其它电器的工作.

(2)保险丝(如图1中的D).

提问:现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买各种电器,但我们能否无限制地增加家用电器呢?

讲解:

由于各个电器是并联的,同时使用的电器越多,干路(即进户的火线和零线)上的电流就越大.但进户线是有一定规格的,只能允许某个值以下的电流通过,若通过的电流超过此值,就会使电线过热,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的危险.在火线和零线上分别串入两根保险丝,就可以在电流超过进户线的允许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干路电流,使所有电器停止工作,避免发生火灾,同时提醒用户:你目前同时使用的电器过多了,由此可见,我们在使用电器时一定要注意干路电流的允许值,不能无限制增加同时工作的电器数量.

提问:保险丝是怎样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的?

讲解: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铅锑合金做成的.当干路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发热很快,温度急速上升,到达其熔点时,保险丝熔断,干路就成为断路,支路上一切电器都停止工作.

因此在供电正常情况下,家中所有电器同时停止工作,往往意味着保险丝熔断了.

有些用户为了自家用电方便,私自将保险丝换成粗的(允许通过的电流大)或干脆换成铁丝或铜丝,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时,保险丝就不会断了.但这种做法引起的后果是极其危险的,曾经就有这样的事例;干路中电流大到已使火线和零线成为两条火龙,并且沿着各个支路蔓延开去,而保险丝却安然无恙,根本没有切断电源,起到保险的作用.

(3)插座(见图1中的E)

提问:既然各个电器都是并联在火线与零线之间,我们怎样才能将电器并联上去呢?

在我们房间的墙壁上往往有电源插孔(可看教室中的实物)这就是插座(如图2中的甲和乙).插座的每个孔中都有金属片,若插孔是两个孔的,那么其中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接火线,另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零线.当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的金属片与插座的金属片相接触,电器就通上电了.

对于三孔插座(如图2中的乙),一般孔“2”接火线,孔“3”接零线,孔“1”接地,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插座呢?我们家中的洗衣机、饮水机等电器的外壳本来是与火线绝缘的,但如果天长日久绝缘被破坏,外壳就会与火线相连,人站在地上,人与外壳间会存在电压,此时一触外壳便会触电.若将电器外壳与地线相连,人与外壳间没电压,就安全了.由于上述原因,这种电器的插头是三脚的(如图2中的丙),最上方的一脚接电器外壳,此脚插入插座的孔“1”,外壳便与地线相连了.

如果多个电器都要用同一个插座,就必须用插座板了(出示实物插座板),这样可以解决多个用电器的用电问题.

观察打开的插座板,提问:

①插座板中哪些地方是导电的、哪些地方是绝缘的?

②怎样安装插座板?

③安装插座板时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两根导电的弹簧片间必须绝缘)

④插座板外壳上的数字有什么意义?

(4)照明线路(如图1中的F)

①让学生观察线路的接法,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连接?灯和开关的位置能否互换?

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灯与开关互换后,即使开关断开,灯也与火线相连,与站在地上的人之间存在电压,人若触摸电的产绝缘处便会发生危险.

②让学生课后观察螺口灯与卡口灯的灯泡及灯座,分析它们的工作电路,并说明哪种更安全些?

(5)电能表(如图1中的C)

提问:

①电能表能否安装在图1的“E”和“F”之间?

②某电能表上标有“220V,10A”字样,这是什么意思?

③电能表上的“1500r/kWh”字样表示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明确:该字样说明用户用电能1度时,此电能表的转盘会转1500转.

例题某电器单独工作30分钟的过程中,该电能表的转盘转了500转,则该电器的功率应为多少?可否根据此题设计一个测未知功率电器额定功率的方案?需测哪些数据?

(6)测电笔.

讲解:在连接家庭电路时,首先应区分零线和火线.我们可以用测电笔来完成这项工作.

测电笔的构造如图3所示:由金属笔尖、大电阻、氖管和笔尾金属体依次相连而成.在使用测电笔时,用手捏住笔尾金属体,将笔尖接触进户线,若碰到的是火线,则氖管发光.这是因为火线与人所站的大地之间存在电压,而大电阻和氖管的电阻比人体电阻大很多,所以大部分电压加在了大电阻和氖管上,使氖管发光.若笔尖接触的是零线,氖管就不会发光.

测电笔分为高压测电笔和低压测电笔,一般一千伏以上的电压称为高压,我们家庭电路的电压属于低压.千万不要用低压测电笔去测高压火线,因为此时人体按比例分得的电压会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

探究活动

【课题】

探究生活用电中的接地方法

【组织形式】

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三相插座如何接地

地线的接地方法

2. 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 小组讨论总结

电路课件 篇3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这节课在本章及整个电学部分都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其它物理概念(如电阻、电功)的基础,是掌握电学中的物理规律(如欧姆定律等)、认识电学中的物理现象必不可少的知识;本节课的学生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实验中关于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是进行电路分析的基本根据。可见,本节在整个电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在技能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3)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规范操作、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

本节课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每组的器材有:电压表1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2只(2.5V和3.8V小灯泡各一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桔子1个、铜片、锌片(铝片)各一片。

教师演示用的器材:电压表1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2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实物投影及配套设备,多媒体课件。

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本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即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把问题具体化,由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再通过交流与合作总结实验结论,最后进行梳理反思,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并活化知识。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不同规格)的电路连接方式有多少种?请画出它们的电路图。

若闭合开关,两灯都能发光吗?发光亮度一样吗?

师闭合开关和同学们一起观察灯的发光情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灯的发光情况会不一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补充: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灯泡的亮度不同可能与电压有关,引出本节实验要探究的

问题:串联、并联电路电压会有什么关系?

引入科学探究的七步骤。

学生回顾电路相关知识,复习串、并联电路特点,将电路图画在练习本上。

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并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思考会想到可能是电压不同的缘故。

复习巩固科学探究过程

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不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亮度可能电压有关,进而引入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注重物理过程的理解

实验探究

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请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鼓励并肯定学生的猜想。

3.设计实验

请同学们讨论,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然后再画出实验电路图。

实验时要测出哪些数据?怎样正确使用电压表?

4.进行实验

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读数,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教师根据本实验的要求引导学生设计表格。

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将实物连接投影在屏幕上供实验连接有困难的小组参考。

5.分析与论证

请几个小组将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一起观察思考。

教师提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表扬学生总结出的结论。

6.评估与交流

师:能否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为什么?

师:你打算如何再测?

师:除了多测几组数据,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改变实验条件(更换灯泡、电源)再进行测量。

猜想1:各部分的电压可能是相等的。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猜想2:灯泡亮的地方电压大,灯泡暗的地方电压就小。

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猜想3: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因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

猜想4……

采用小组式教学。学生讨论,完成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请一位学生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如图1所示)

学生想好后回答:可以把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AB两点、BC两点、AC两点,测量电压值。正确叙述电压表使用方法。

学生参考课本实验记录表格

生答:连接实物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检查好电路再进行实验。

学生做实验,将记录的实验数据填入已设计好的表格里。

学生可能得出的结论:

(1)总电压大于部分电路电压。

(2)部分电路电压之和约等于总电压。

(3)部分电路电压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

(4)亮的灯泡电压大,较暗的灯泡电压小。

生:不能。数据太少了。

生:多次测量。

学生改变实验条件(更换电源,灯泡),进行实验。

综合各组的实验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在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表达式:U=U1+U2。

教师对学生的猜想结果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学生的猜想会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猜想应当是有根据的。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方法。学生设计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教师不要包办。

教师的示范操作很重要,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验的能力。

提醒学生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保持原始数据,不要凑“数据”。

搜集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得一般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

以小组为单位,资源共享,进行第二次测量。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

通过刚刚的实验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同学们现在来猜猜并联电路电压有什么样规律?

2.设计并进行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呢?电压表要测出哪些数据?

下面同学们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研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将实物连接投影在屏幕上供实验连接有困难的小组参考)

3.分析与论证

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想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并说明实验时测出AB两点、CD两点、EF两点的电压。

学生们设计表格、连接实物、动手实验。

实验完毕归整器材。

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并联电路两端总电压。表达式为:U=U1+U2

培养学生实验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

教师可以适当渗透误差理论,让学生理解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的结论是在误差范围内成立的。

拓展提升

(1)让学生们总结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中,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2)两灯电压相等时,两灯一定是并联吗?

(3)利用电压表测水果电池的电压。

教师介绍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和工作原理

学生总结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根据实验结论能马上想出答案并起来交流。

学生会为自己制作的水果电池兴奋不已,开心地测量水果电池电压。

应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的知识点。

补充课外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练习

(1)小结。

(2)练习电压表的读数。

(3)利用串、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计算电压值。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本节课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并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哪些问题真正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等等。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及时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做好“欣赏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电路课件 篇4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作为现代公民应当对数字技术有所了解。但是经过课前访谈,发现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困乏。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类似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事物学习起来困难较大,不能很好地掌握。尽管学生在高一年级学习了计算机基础,了解二进制,但是“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是与学生学习的二进制和普通代数完全不同的运算。这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学生探究小组课前调查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抽象的事物在课堂上可视化,降低学生接受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电路图作为工具,并通过实际举例和分析设计简单的逻辑电路,给学生自主建构的台阶,这样在完成知识构建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现代数字技术。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二章恒定电流的最后一节,同时也是为选修3-2传感器的教学做准备,是新增加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本节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紧跟时代的发展,体现了时代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情况: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比较熟练,对逻辑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抽象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对逻辑电路尚不清楚,这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探究式、归纳式

教学手段:运用新闻视频、测量汽车电脑板输出波形视频、CoolEdit录音软件、门电路演示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计算机、投影、PPT演示文稿、话筒、视频

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知道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符号及真值表;

(3)会用真值表表示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

(4)会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

(5)初步了解集成电路。

能力目标

(1)查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2)通过简单的逻辑电路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设计报警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示意图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基本逻辑运算

3.逻辑门电路

4.提高

拓展训练:设计报警器并画出电路图

演示试验:验证报警功能能否实现

介绍:集成电路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展示】

播放新闻联播视频(关于美国全国停播模拟电视信号的新闻)

【提出问题】

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数字信号?

探究小组交流调查结果:

第一组介绍模拟信号:介绍模拟信号的由来、概念、并利用CoolEdit录音软件现场录制并展示本班同学声音的波形。

第二组介绍数字信号:介绍数字信号的优点、A/D转换、概念,并展示汽车电脑板输出数字信号波形视频。

通过课前小组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观看信号采集过程和视频,为学生搭建台阶,让抽象的概念可视化,使学生易于掌握概念。

新课讲解

【介绍】

(1)信号从产生、传输到输出的转换过程。(以电视信号为例)

自然界的物理量-传感器-模拟信号-A/D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或传输-D/A转换器-模拟信号-输出。

(2)常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波形图。

(3)数字信号中“0”“1”代表的一般意义,着重强调他们并不代表大小。

了解信号传递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加深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知道“0”“1”还可以表示物体所处的状态,知道与普通代数的区别。

澄清模糊认识,对信号传递过程有较全面地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学习简单逻辑电路作准备。

【介绍】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不同的数字产品因为功能和用途不同,所以具体电路差别非常大,但他们都具有几乎相同的功能框图。

【提出问题】什么是逻辑关系?

总结:输入(或条件)与输出(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示】电路图1

提出问题:开关状态与灯的亮暗之间的关系?

介绍:与逻辑概念及真值表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符合与逻辑的例子?

引出:与门电路

介绍:与门的逻辑符号,引导学生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强调与普通代数的区别,它是用来处理逻辑关系的,并非加减乘除。

【展示】电路图2

介绍:或逻辑并引导学生得出真值表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符合或逻辑的例子?

引出:或门电路

介绍:或门的逻辑符号,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强调读法,再次提醒学生。

【展示】电路图3

介绍:非逻辑及其真值表

引出:非门电路

介绍:非门的逻辑符号和逻辑函数表达式。

展示:与门电路示教板(用白纸将逻辑符号遮盖上,让学生看不见)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列出真值表并分析这是什么门电路?

了解功能框图,知道数字电路内部基本工作过程和组成。

回忆生活经验

分析开关与小灯泡之间的关系,理解新概念。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观察真值表,思考给出与门电路的逻辑函数表达式

巩固真值表表示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学习三种基本的简单逻辑门电路及其功能和表示方法。

记录实验现象,练习使用真值表,分析逻辑关系。

通过功能框图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对数字电路有个了解,并通过此教学让学生对为什么学习简单逻辑门电路有个较全面地了解。

在学习门电路之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它是处理逻辑关系的。

利用图形作为工具,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与逻辑概念,并为学习与门电路搭建台阶。

通过举例巩固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举例加深理解巩固概念。

运用所学能够判断门电路,并亲身感受利用数字电路可以实现逻辑运算功能。

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拥有一票否决权,假设设计一个表决器,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时输入0,投赞成票或弃权输入1,提案通过为1,通不过为0,这个表决器应该采用什么门电路?

总结:与门电路

在一场举重比赛中,有三名裁判,其中一名主裁判,两名副裁判,当主裁判和至少一名副裁判认为运动员上举合格后,才可发出合格信号。请问这个表决器应该采用什么门电路?

总结结论:复杂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三种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相互组合实现。

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回忆刚刚学过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借助素材,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简单的逻辑门电路到设计出组合逻辑门电路,让学生体会复杂逻辑关系可以由刚刚学习的三种简单逻辑门电路组合实现,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

这是一个简易路灯控制电路图,R0是光敏电阻,有光线照射时阻值会显著减少,R是可调电阻起分压作用,J是一个路灯开关控制的继电器,图中未画路灯,请问框内应选用什么门电路?

【实验设计】请利用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阻值降低)设计一个火警报警器并画出电路图,要求有火情发生时电玲响报警。

【演示实验】

利用传感器示教板验证学生设计的电路报警的效果。

回顾已有知识,在具体电路中综合应用本章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综合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通过讨论设计实验电路图。

通过具体电路的分析,让学生从前边的宏观分析回归到具体电路,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含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图,并为设计火警报警器作铺垫。

通过设计一个火警报警器,巩固本节所学到的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报警效果,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知识扩展

介绍: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图

集成电路的现状

了解现代数字技术发展的水平。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思考留疑

课后分析电路

通过分析电路了解门电路是如何实现逻辑功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学生意见征集

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以访谈形式的意见征集

2)其他教师意见

本节课作为宣武区高二年级的研究课,在全区进行展示,并收集听课教师的评价意见。

评价量规:

1)学生意见征集

学生总体反映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变得主动,主干知识印象比较深刻、理解到位,对现代数字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其他教师意见

比较有新意,课堂教学学生活跃、主动,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能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准确的指导。

电路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通过“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使学生不怕重复,不厌其烦,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干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小电动机、门铃、发光二极管、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收音机通上电就能放出音乐?为什么电视机通上电就能看到影像?为什么电饭锅通上电就能做熟米饭?为什么电风扇通上电就能转动?电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电,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甲]我觉得电挺神秘的,电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乙]为什么一按开关,电灯就会亮了呢?

[生丙]要小灯泡发光,应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丁]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呢?

[生戊]水的流动能看见,那么,电流的流动能看得见吗?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实际上,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的,让我们走进这个“电的世界”看一看,试一试,现在就来分组,每两个人一组,自己动手,不要错过机会。不过在动手实验之前,要带着问题去做。知道吗?

二、新课教学

1、想想做做:怎样连接电路?

[师]请大家看一看,你们的台面有什么器材?你能否将这些器材连接,分别使小灯泡发光、电机转动?看谁做得最快。

[生甲]老师,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吗?

[生乙]这个电会不会电人啊?

[师]不会电人的,放心去做(36V以下的为安全电压)。这两位同学能够大胆提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实验是一门科学,绝对不能违背操作原理。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否则会烧坏电池,甚至会发生危险。现在,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提问、讲授新课]:

[师]真快啊!你们真棒。我已看到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也听到你们的门铃在响,你们的实验成功了,说说对于哪些问题,你们已明白了。

闭合开关,灯泡就亮了,为什么?什么叫电流?电流是怎样形式的?

[生]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可以吗?

[师]可以。

[生]电流流动能看见吗?

[师]本来是看不见的,现在来模拟一下,让你们看看,要细心观察。

[动画演示]电流的方向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电流流向的慢镜头,你说出电流是怎么流的?它是什么方向?

[生]电流沿着“电池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2、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

[师]对于整个电路来说,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回负极的,而对于灯泡来说,电流在灯丝中无论沿什么方向流动。都能发光。

[小结]: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板书]

Ex:让学生在自己所画的电路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

(教师在此可简介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举个例子说吧,有一种二极管,电流流过时能够发光,叫发光二极管。如电视机、收录机等许多家用电器上的指示灯都是发光二极管;有些城市道路上的红绿灯、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马路两旁的布告牌等都用的是发光二极管。

[生]原来漂亮的发光布告牌是用了发光二极管。如果我要在设计的小玩具中接入二极管,那玩具就会发出各种光,到了晚上会很漂亮!

[师]你能想到“学有所用”值得我们学习,好多的发明家就是从想开始的。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动手动脑设计出自己的独特的小玩具或学习仪器。

3、PPt演示、让学生判断灯泡的亮和灭?教师在此可适当补充“通路”、“断路”和“短路”的概念,并引出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有一处断开的电路叫断路;

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两极相连叫电源短路,(讲清危害)

将一导线直接连在用电器的两端叫用电器短路。

[师]从演示中可以看到: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电路中有电流流过。

[师]大家观察和实验都很认真。电流形成除了有电源外,还需要电路闭合。就像大家做的实验。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小电动机转动,门铃响;断开开关时,就没有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2)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板书]

有电源 电路闭合(即处处接通)[板书]

[师]很高兴,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实验、讨论、归纳出了电流的形成条件,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生]沉浸在喜悦之中,学习热情高涨!)

4、探究:电路的构成

[师]下面让我们一齐来探讨电路的基本组成。

[生甲]灯泡、小电动机、门铃等是需要用电的仪器,可以统一叫做用电器。[板书]

[师]对,用电器是需要有给它提供电能的装置,谁给它提供呢?

[生乙]一定是电池。从实验中可看出,开关是控制用电器工作的,而导线是起连接作用的。

[师]说得非常正确。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同学们用的电池叫干电池。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提供电能的装置呢?

[生]发电机可以提供电能。生活中的各种电池都行。

[师]对。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我们把它们叫电源。如我手里拿的是咱们实验室的学生电源,它可以代替电池使用。

[生]我们这个实验是不是就是连接电路呢?

[师]是的。那这个简单的电路组成是什么呢?谁能总结一下?

[生]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板书]

n简单电路的构成及作用:P102

(1) 电源 —— 提供电能

(2) 用电器 —— 消耗电能

(3) 开关 —— 控制电路的通断

(4) 导线 —— 电流的通道

评:在平等的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5、动手动脑:画电路图

[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时用的是实物,我们要把电路画下来,该怎么办?

[生]我们不是在光学中学过,用符号来画光路图。我想电学中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实物。

[师]如用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个实物,就叫电路图。看来,大家“类比”的方法掌握的很好。

接下来,同学们就看一下课本上几种常用元件及对应的符号,用最短的时间记住它们,比比谁最快!

(学生记,教师给予指导,如何用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常犯的几个错误:

6、[想想议议]

[师]下面大家看课本P104图5。2—9是某人连接的电路,用刚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小电动机能转吗?

[生甲]不能转。

[生乙]因为当电路在闭合时,电路中才会有电流。这个实验中的电池没有接在电路中,被“甩”在了外面。

[师]分析的很好。电路的闭合性是很重要的,否则用电器就不能正常工作。那可不是我们的目的。

三、交流与评价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一)、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有电源

(2)电路闭合(即处处接通)

(二)、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

(三)、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四个部分)

(1)电源 ——提供电能

(2)用电器 ——消耗电能

(3)开关 —— 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 —— 电流的通道

(四)、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

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图形就是电路图。

电路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教材第30页至32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一个简单电路的构成,初步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探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热情,体会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

3、科学知识: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能连接稍复杂的电路。

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导线、小灯泡、小灯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

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1、试一试。

用给定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观察是怎样连接的。

2、画一画。

用图表示出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3、换一换。

提问: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又会怎样呢?

(1)把小灯泡换成小喇叭,会怎样?

(2)把小灯泡换成小电机,会怎样?

4、问一问。

(1)在连接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元件材料?

(2)怎样连接才会使小灯泡亮起来?

5、做一做。

(1)小灯泡亮时,怎样才能让它熄灭?

(2)小灯泡熄灭时,怎样才能让它亮起来?

(3)有更方便的办法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吗?

请大家分组合作连一连。

6、说一说。

(1)这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你知道这些材料各自的作用吗?

三、合作参与,探索发现

指导学生分组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红绿灯,并使红绿灯按指令工作。

(1)红灯亮。

(2)绿灯亮。

(3)红灯、绿灯都熄灭。

四、回顾亲历,自主小结

1、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知识?

2、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电路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电路的概念;用替换法、检查法或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来检查电路出故障的原因。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出故障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有根据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查故障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池、电池盒、灯座、电灯泡、不同颜色的电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的串联电路。提问:谁能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电流在这个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

2.小结: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3.老师为各组也准备了一个这样的电路,请你们把断开的电线连上。(小组连接一个有故障的串联电路。)

4.提问:小灯泡亮了吗?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板书:电路出故障了。)

二、分析故障原因

1.电路出了故障,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使电流中断,灯泡不亮呢?(生讨论后汇报。)

2.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出了这么多可能存在的故障,但这些毕竟还是我们的猜测。那我们怎样才能确切地找出电路中的故障呢?

三、制作电路检测器

1.(课件出示万用表。)电工师傅就是用万用表来检测电路的,这种工具我们也称它为电路检测器。今天咱们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利用它就可以查出故障的电路了。瞧,这就是我们要制作的电路检测器。

2.咱们亲手制作电路检测器,怎么样?(学生制作电路检测器。)

四、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

1.我们该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师演示: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故障;如果不亮,则说明这根电线有故障。

提问:如果电路检测器不灵怎么办?为什么先要把检测头接触一下呢?检测仅仅做一次就够吗?为什么要重复检测呢?

2.整理实验方法(课件出示):

A.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碰一下,看检测器的灯泡是不是发光。

B.把可能出故障的元件串到电路里,看检测器的灯泡是否发光。

C.重复检测一次。

3.接下来的任务是用刚才的方法查出电路出故障的地方。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设置了一个有故障的电路,你们能用电路检测器把故障找出来吗?(课件出示实验提示。)

A.小组内要分工合作,尽量放低声音。

B.边实验边记录。

C.把检测出来的故障元件放在1号袋中,然后在材料盒中换取好的元件。

D.重新连接电路,排除故障,使故障电路中的灯泡亮起来。灯泡亮起来,说明你已经排除故障,成功了。(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4.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电路中有几处故障,是在什么地方出的故障呢?

(生汇报。)

五、课堂总结

(略。)

电路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一课《简单电路》。本课虽然只是用电池与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进行电学的初始研究和学习,却为学生打开了新的领域之门,在这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为以后学习和研究电学打下了基础。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

2、知道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3、知道不能用交流电做实验。

四、说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且画出电路图。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并表现出不怕失败、大胆探究、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难点是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五、教学方法: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教的方面,采用情景激励法和探究发现法。学的方面1.实验操作的指导:实验时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不怕失败、勇于实践、善于合作。

此外我还精心准备了如下材料辅助教学: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开关、导线若干、小电机、小喇叭等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三个部分。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二、探究实验,学习新知。

(一)学习连接一只小电珠的电路

1、认识灯泡、干电池的结构

2、布置分组操作。完成后,组长整理材料准备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实验完成后上台展示自己的连接方法,包括其连接方法和电路图。

5、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小灯泡接亮的正确方法。(学生讨论回答)

三、引导学生学习控制电路

1、教师介绍:开关、电池盒、灯座

2、学会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操作。

3、实验完成后各小组介绍连接方法并把电路图画在黑板上,由各小组点评。

4、小结:像这样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的电路是最简单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简单电路。(本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设疑激趣,拓展延伸。

本课最后一部分首先学生谈收获。接着教师设疑:如果电路中不仅有一个用电器,就像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一样,又该怎么设计电路呢?课后请大家思考,可以画图研究并试着去连接一下。最后郑重提醒学生:记住我们今天的研究用的是电池,它的电流很小,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千万不能从插座接电。那样做非常危险,甚至会造成火灾和人员死亡。(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了课外,并逐步培养学生自觉的探究习惯。)

电路课件 篇9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开关可以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知道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科学态度目标:

乐于合作、勇于创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感受开关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2.体验包括设计、制作、改进在内的技术与工程活动的过程。

重点:合理选择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开关,并用它控制电路中电器的工作状态。

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更加复杂的电路。

为学生准备:软木块(橡皮)、图钉、回形针、小灯泡、小灯座、小开关、电池盒、电池、导线、红灯和绿灯。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36插卡式门锁图片。)门锁内的开关可以控制门的打开和关闭,类似的装置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我们能安全、方便地使用各种电器,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元件控制着电流的通和断,这个元件就是开关。

2.提问: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简易电路中,小开关是如何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的?(预设:通过控制电流的通与断。)

3.揭题:那么电路中的开关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电路中的开关。(板书:电路中的开关)

【设计意图】利用开关控制电流的通与断是学生认识电路的重要内容,通过思考开关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来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探索一:观察小开关

1.提问:(教学提示: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小开关。)这个开关的制作使用了哪些材料?(预设:黄色的支架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银白色的簧片和弹簧夹是金属制成的,支架和弹簧夹连接部分的螺丝钉是铜制成的,红色按键是塑料制成的。)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预设:塑料是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通过;金属(包括铜)是导体,可以让电流通过。]

2.布置任务:开关的制作材料中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这种结构特点使开关具备控制电流通和断的功能。接下来我们就把小开关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它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的。(教学提示:给每组分发导线、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和小灯座。)

3.小结:按下开关按键,开关的两个金属触点相触,电路接通,用电器工作;松开按键,开关的两个金属触点分离,电路断开,用电器不工作。

探索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开关

1.过渡:开关有控制电流通与断的作用,那么,不同用电器的开关都一样吗?(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37电磁炉、电风扇和电灯的图片。)

2.提问:大家会使用这三种用电器吗?它们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预设:用手指轻轻触摸电磁炉的开关就可以打开或关闭电磁炉;旋转电风扇上的旋钮开关就可以启动或关闭电风扇;按压电灯开关两端,就能打开或关闭电灯。)

3.讲解:不同用电器有不同类型的开关,图片中电磁炉的开关是触摸式的,电风扇的开关是旋钮式的,电灯的开关是按压式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开关的工作方式。(教学提示:出示“常见的开关”资料。)

4.小结:除了生活中常见的按压式开关、触摸式开关和旋钮式开关,还有很多在特殊电路中使用的开关,如空气开关、遥控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等。(教学提示:出示对应开关图片。)

探索三:做个回形针开关

1.过渡:认识了那么多种开关,接下来,我们来尝试用小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做一个简易小开关。

2.活动:给每个小组分发1块小木板、1枚回形针和2枚图钉,指导学生按照教材P37图文步骤制作回形针开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小开关,指导学生将观察点从开关本身转移到简易电路中去。通过介绍多种开关,拓展学生对开关种类和样式的认识,激发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更多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通与断的。最后指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回形针开关,并完成一个包含开关在内的简易电路的连接,这实际上是学生对电路概念和电路通与断原理的立体呈现。

拓展与小结

1.过渡:学会了制作简易小开关,我们就能控制一个简易电路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开关常常能控制几个电路,例如红绿灯电路。(教学提示:出示红绿灯图片。)

2.提问:大家猜测一下,红绿灯电路中的开关是怎么控制红灯和绿灯的亮与灭的呢?(预设:红绿灯电路中有两个开关,分别控制红灯和绿灯的亮与灭;红绿灯电路中只有一个开关,当开关转到一个位置时,接通红灯,转到另一个位置时,接通绿灯。)

3.布置任务:我们来尝试制作用一个开关控制红绿灯的模型电路吧!(教学提示:给每个小组分发实验材料,并出示制作步骤,指导学生分工完成制作。)

4.拓展:如果想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再亮起一盏黄灯,应该怎么办?请大家课后自行设计。完成设计的同学可以找老师领取材料进行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学生熟悉的红绿灯模型,帮助学生应用学到的电路概念和导体、绝缘体知识,体验科技制作和工程实践的魅力,感受科学技术应用与创造对生活的帮助。

开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和使用到,但他们可能并没有关注过开关的原理,更不会知道如何制作开关。所以,本课先引导学生观察电路中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通断的。学生在多次按动开关和观察小灯泡的亮与灭的过程中,会对开关的工作方式产生一定的认识。再介绍各种类型的开关,拓展学生对开关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小开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作用的理解。拓展活动有一定困难,教师需巡回指导或在制作前播放演示视频。

虚拟语气课件热门


经过深入思考编辑为您准备了“虚拟语气课件”,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不要错过我们的网站。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教案是促进教学成果评价和提高的必要工具。

虚拟语气课件 篇1

虚拟语气在英语语法中常常被使用,它表达的是一种虚构的情况或假设,通常处于一种非真实的语义状态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虚拟语气能够表达一种假设或者说是一种愿望或者建议等,用以表达一旦有了某种情况,所发生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事情。以下是对虚拟语气的相关主题的阐述。

虚拟语气的概念及应用

虚拟语气作为英语语法上的一种语态,其表达的主要是非真实语境下的假设、愿望和建议等。通常来说虚拟语气有三个主要的时态:过去式虚拟语气、现在式虚拟语气和将来式虚拟语气。其中,过去式虚拟语气用于表达现在或将来不现实的情况,现在式虚拟语气用于表达现在或将来意义上不可能的情况、或是建议,而将来式虚拟语气则通常用于表示对未来的假设。

虚拟语气的用法非常灵活,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情况下,包括虚拟条件句、虚拟陈述句、虚拟感叹句、虚拟祈使句等。虚拟语气还可以用于表达异议、否定和怀疑等。

虚拟语气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虚拟语气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的英语交流中,虚拟语气常用于表示某种情况是否可能的假设、愿望或者建议等。比如,如果我现在说如果你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的话,那我就会很高兴,这句话中的“如果...的话”以及会很高兴则使用了现在式的虚拟语气。

在商务交流中,虚拟语气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当我们向客户展示产品或者服务时,我们常常会运用虚拟语气,用以表达我们的愿望或者建议,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成果。除此之外,在和老板沟通求职信件、简历等方面,虚拟语气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中,虚拟语气可以用来表明自己的期望以及对于未来的草拟计划等,以获得老板的认可和信任。

虚拟语气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尽管虚拟语气在表达假设、愿望或者建议时有着很好的表达效果,但是其用法还是有着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存在。一般来说,在表达虚拟语气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时间和语态的选择,这关乎到虚拟语气的形式和用途。因此,在运用虚拟语气时,我们需要仔细考虑时间和语态,以确保表达的准确和清晰。

其次,在虚拟语气的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语句的层次结构,这关系到虚拟语气的表现形式和语义的表达。因此,在运用虚拟语气时,我们需要通过梳理语句结构,以保证语义的正确和逻辑的通顺。

再者,我们需要注意虚拟语气的边际问题,如语言风格、语言文化等。因此,在运用虚拟语气时,我们需要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化背景,并且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表达,以保证沟通的顺畅和友好。

综上所述,虚拟语气在英语语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表达意义和适用范围都非常广泛。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虚拟语气的正确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和交流成果。

虚拟语气课件 篇2

虚拟语气的课件

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的一种挑战,也是许多英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部分之一。虚拟语气出现在许多语言功能中,例如表达假设、愿望、建议、命令和感叹等等。英语中的虚拟语气形式表明一个假设情况或一些虚构的事情,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现实情况。

一般来说,虚拟语气有两种形式:条件虚拟语气和命令虚拟语气。条件虚拟语气稍微容易一些,主要用于表达假设情况,如 If I were you, I would study harder. 也可以用在虚构的语境中,如 The teacher asked that she speak English more fluently. 这种情况下,虚拟语气需要使用过去式动词形式。

命令虚拟语气则更加复杂,它主要用在表达建议、要求、愿望和假设的情况下,同时表明这些情况是虚构的或不太可能发生的。例如,如果你想表达一个愿望,你可能会说 "I wish I could speak fluent English", 这个句子中的虚拟语气表明你现在不会说流利的英语,而这个愿望可能不会实现。如果你想表示一种建议,可以说 "He suggested that we go to the beach", 这个句子中的虚拟语气表明这个建议是虚构的,或者说你不确定会不会去海滩。

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复杂问题,不仅需要英语语法和语境知识,还需要对语言功能的理解。掌握虚拟语气可以让你更加自如地表达你自己的意思,同时也能帮助你理解英语中更复杂的语言结构。

虚拟语气课件 篇3

虚拟语气是一种语气,用来表达不可能或不真实的假设。虚拟语气通常在条件句中使用,它可以表示与现实相反或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本文将重点讨论虚拟语气的种类、形式和用法,并就其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运用分别作出解释。

一、虚拟语气的种类

虚拟语气可以分为三种:假设虚拟语气、愿望虚拟语气和建议虚拟语气。

1. 假设虚拟语气

假设虚拟语气用来表示假设、猜测、想象、推测等情况,通常由“if”引出。当条件句中的假设与现实相反或不可能出现时,使用假设虚拟语气。例如:

- 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the job.(如果我是你,我会接受这份工作。)

- If he had studied harder, he would have passed the test.(如果他学习更努力一些,他就能通过考试。)

- If it weren't for his help, I would have failed the exam.(如果不是他的帮助,我就会考试不及格。)

2. 愿望虚拟语气

愿望虚拟语气用来表达一个人对于现在或过去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愿望虚拟语气通常以“if only”或“would that”开头。例如:

- If only I could speak French fluently.(要是我能讲流利的法语就好了。)

- Would that the weather were better today.(要是今天的天气能好点就好了。)

3. 建议虚拟语气

建议虚拟语气用来表示一种建议或提议,表明说话者并不认为这种建议或提议可以实现。常用的结构是“should/could/would + 动词原形”。例如:

- If I were you, I would give up smoking.(如果我是你,我会戒烟。)

- If you were to ask me, I would say that you should take a break.(要是你问我,我会说你应该休息一下。)

二、虚拟语气的形式

虚拟语气的形式取决于动词的时态和语气。通常,使用虚拟语气的句子的谓语动词需要使用虚拟语气的形式,如下所示:

1. 过去时虚拟语气

过去时虚拟语气的形式是“should/would/could + 动词原形”。例如:

- If I had enough money, I would buy a car.(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会买一辆车。)

- If we had gone to the party, we would have met him.(如果我们去了派对,我们就会遇见他。)

2. 现在时虚拟语气

现在时虚拟语气的形式是“were/should + 动词原形”,有些动词的虚拟形式是“be”或“had”。例如:

- 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the job.(如果我是你,我会接受这份工作。)

- If she had enough time, she would go to the gym every day.(如果她有足够的时间,她会每天去健身房。)

3. 将来时虚拟语气

将来时虚拟语气的形式是“should/would + 动词原形”。例如:

- If I had enough money, I would travel the world.(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会环游世界。)

- If she had enough time, she would volunteer at the hospital.(如果她有足够的时间,她会在医院做志愿者。)

三、虚拟语气的用法

虚拟语气在日常交流中经常被使用。它可以用于表达与现实相反或不可能的情况。以下是虚拟语气的几种主要用法:

1. 表达虚假假设

虚拟语气常用于表达假设,推测或想象的情况。例如:

- If I were rich, 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如果我很富有,我会环游世界。)

- If I had studied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如果我学得更努力,我就能通过考试。)

2. 表达可能性

虚拟语气可以用于表达可能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例如:

- If the weather improves, we will go hiking.(如果天气变好,我们会去远足。)

3. 表达愿望

虚拟语气可以用于表达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例如:

- If only I could speak fluent French.(要是我能讲流利的法语就好了。)

四、虚拟语气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运用

虚拟语气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语言工具,可以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在书面语中,虚拟语气通常用于正式的信件,报告和学术论文中。在口语中,虚拟语气的使用更加灵活和日常化,常用于表达想象和愿望。

总之,虚拟语气是英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语气形式。了解虚拟语气的种类,形式和用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更有效地表达自己。

虚拟语气课件 篇4

虚拟语气的使用在英语中相当常见,常用于表达可能性、愿望、建议以及假设情况等,因此对于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从虚拟语气的定义、使用场景和常见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虚拟语气。

一、虚拟语气的定义

虚拟语气是指说话人在表示非事实的情况时使用的一种语气;它表示的内容不是事实,而仅是可能性、愿望、假设或建议等。

在英语中,虚拟语气的使用有着特定的规则。在使用虚拟语气时,我们不需要直接说明某种情况或事件不是事实,而是通过特定的语法形式来表达,例如使用谓语动词的过去式或虚拟语气的特定形式。

二、虚拟语气的使用场景

1. 表达可能性

虚拟语气的常见使用场景之一是表示可能性。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表达某种事情可能是真的,但我们不能肯定,可以使用虚拟语气,如下所示:

- 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the job.(如果我是你,我会接受这份工作。)

在这个例子中,使用“were”代替“am”来表示虚拟语气,因为说话者并不是事实上的你,而是假设情况下的你。

2. 表达愿望

虚拟语气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表达愿望。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表达我们希望某种情况是真的,但是它不是已知事实,我们可以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这个愿望,如下所示:

- I wish I could speak French.(我希望我能说法语。)

在这个例子中,“could speak”是虚拟语气,因为说话者现实中不能说法语,但是他表达了他希望自己能够说法语的愿望。

3. 表达建议

虚拟语气还常用于表示建议。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告诉别人,如果要达成某个特定目标,可以这样做,我们可以使用虚拟语气,如下所示:

- If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you might try online classes.(如果你想提高你的英语水平,你可以尝试在线课程。)

在这个例子中,“might try”是虚拟语气,因为说话者并不是直接告诉别人要这样做,而是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方案。

4. 表达假设情况

虚拟语气的最后一个常见使用场景是表达假设情况。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表达假设情况下的结果,我们可以使用虚拟语气,如下所示:

- If I had known that you needed a ride to the airport, I would have offered to drive you.(如果我知道你需要去机场我会开车送你。)

在这个例子中,“had known”和“would have offered”都是虚拟语气,因为说话者并不是真正知道你需要去机场,所以这只是一种假设情况。

三、虚拟语气的常见表达方式

虚拟语气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过去式

虚拟语气的最常见表达方式之一是使用过去式。这种形式通常用于表示过去的可能性、愿望或假设情况。例如:

- If he had more time, he would read more.(如果他有更多的时间,他会读更多的书。)

在这个例子中,使用“had”代替“has”所形成的过去式,用于表达假设情况。

2. “were”代替“am/ is/ are”

虚拟语气的另一种常见表达方式是使用“were”代替“am/ is/ are”,尤其是在表达可能性和愿望时。例如:

- If I were you, I would study more.(如果我是你,我会多学习。)

在这个例子中,“were”代替了“am”,用于表达虚拟的假设情况。

3. “should”

当表示建议时,虚拟语气通常使用“should”。例如:

- If you want to pass the test, you should study harder.(如果你想通过考试,你应该更加努力学习。)

在这个例子中,“should study”用于表示建议。

4. “could”

虚拟语气还可以使用“could”表示可能性或愿望。例如:

- If I had more money, I could travel more.(如果我有更多的钱,我就可以更多地旅行。)

在这个例子中,“could”表示虚拟的假设情况。

总结:

虚拟语气是英语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法技能,学习虚拟语气的规则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我们提高英语表达的水平,更好地表达想法和情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阅读英语文本,积累虚拟语气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的英语更加自然、流畅。

虚拟语气课件 篇5

虚拟语气是指在讲述某个假设的情形或者不太可能实现的愿望时,我们使用的一种语气。在英语中,虚拟语气可以通过使用“would”、“could”、“should”和“might”等辅助动词以及“What if…”、“If only…”等条件状语从句来表达。虚拟语气在英语语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它是英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知识点。本篇文章将讨论虚拟语气的相关主题,以及相关范文。

主题一:虚拟语气的用途

虚拟语气在英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主要用于以下情形:

1. 谈论现实中未实现的愿望或者情形,比如:If I were rich, I would quit my job and travel the world.(如果我有钱,我会辞职去旅游)

2. 谈论过去的情况,你希望某些事情是不同的,比如:If I had known you were coming, I would have baked a cake.(如果我知道你要来,我会烤一个蛋糕的)

3. 表达虚拟条件,比如:If I had time, I would attend the conference.(如果我有时间,我会出席会议的)

4. 在建议和请求中使用,比如:It would be nice if you could help me with the project.(如果你能帮我做这个项目就好了)

5. 用于谈论可能已经发生或者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比如:If we don't hurry, we might miss the train.(如果我们不赶快的话,可能会误了火车)

范文:

If I were rich, I would buy a big house on the beach, a fancy car, and travel the world. I would quit my job, and spend my days on the beach building sandcastles with my children. I would also donate a good amount of money to charity, help the homeless, feed the animals,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If I were rich, I would use my wealth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主题二:虚拟语气的类型

在英语语法中,虚拟语气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条件虚拟语气

当你想表达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条件时,你就需要使用条件虚拟语气。比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a break.(如果是我,我会休息一下)。

2. 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

当你想表达如果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你会希望什么样的情況时你就需要使用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比如:If he had more time, he would read more books.(如果他有更多时间的话,他会多读一些书)。

3. 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

当你想表达过去的情况如果不是这样,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不同影响时,你就需要使用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比如:If he had studied harder, he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如果他学得更努力一点的话,他就能通过考试了)

4. 愿望虚拟语气

当你想表达你的愿望或者希望时,你就需要使用愿望虚拟语气。比如:If I could speak Spanish, I would travel to Spain.(如果我会说西班牙语的话,我会去西班牙旅游)

范文:

If I could go back in time, I would study harder in high school. I would put in extra hours studying math and science, and take advanced classes to better prepare myself for college. If I did this, perhaps I would have had a better chance of getting into my dream college. If only I had taken this approach back then, things might have turned out differently.

主题三:虚拟语气的练习

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很多人在使用虚拟语气时会出现各种错误。所以,想要熟练掌握虚拟语气,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以下是一些虚拟语气的练习,供大家参考:

1. If I _____ (be) an artist, I _____ (make) beautiful paintings.

2. If he _____ (have) more money, he _____ (travel) the world.

3. If I _____ (know) the truth, I _____ (not tell) you a lie.

4. If she _____ (study) harder, she _____ (pass) the test.

5. If we _____ (go) to the beach, we _____ (get) a sunburn.

答案:

1. were, would make

2. had, would travel

3. knew, would not tell

4. had studied, would have passed

5. go, will get

范文:

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 high in the sky and feel the wind on my wings. I would travel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nd see all the beautiful landscapes and creatures that exist. I would sing beautiful melodies, and feel the happiness and freedom that comes with being able to fly. However, as much as I enjoy imagining what it would be like to be a bird, I know that it is not possible. This is just one of many examples of the wonderful things we can imagine and wish for, but that we know deep down will remain just that – a wish.

虚拟语气课件 篇6

一、 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

1. 条件句中虚拟语气的形式

从句中提出一种与客观现实不相符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条件,主句会产生的一种不可能获得的结果。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根据不同的时间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时间 从句谓语形式 主句谓语形式

将来 动词过去式(be用were)

should + 动词原形

were to + 动词原形

would / should / might / could + 动词原形

现在 动词过去式(be 用 were) would / should / might / could + 动词原形

过去 had +动词过去分词 would / should / might / could have + 动词过去分词

2. 条件中的虚拟语气的举例

(1) 将来时的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如:

If he should go to Qing Hua University, he would make full use of his time. 如果他要上清华大学的话,他就会充分利用他的时间了。

If he were to come here, he would tell us about it. 如果他要来的话,他会通知我们一声。

(2) 现在时的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如:

If he were free, he would help us. 要是他有空的话,它会帮助我们的。

If he studied at this school, he would know you well. 如果他在这所学校学习的话,它会对你很熟悉。

(3) 过去时的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如:

If I had seen the film, I would have told you about it. 我如果看过这场电影,我会把电影内容告诉你了。

If I had got there earlier, I would have met Mr. Li. 如果我早点到那儿,我就会会到了李先生。

3. 运用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时,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当从句的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谓语动词若是系动词be时,可用was代替were。但在倒装虚拟结构及if I were you, as it were中,只能用were。如:

Were I ten years younger, I would study abroad. 要是我还年轻十岁的话,我会去国外学习。

If I were you, I would try my best to grasp the chance. 要是我是你的话,我要尽力抓住这次机会。

(2) 有时,虚拟条件句中,主、从句的动作若不是同时发生时,须区别对待。

①从句的动作与过去事实相反,而主句的动作与现在或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实不符。如:

If I had worked hard at school, I would be an engineer, too. 如果我在学校学习刻苦的话,我现在也会使工程师了

If they had informed us, we would not come here now. 如果他们通知过我们的话,我们现在就不会来这里了。

②从句的动作与现在事实相反,而主句的动作与过去事实不符。如:

If he were free today, we would have sent him to Beijing. 如果他今天有空的话,我们会已经派他去北京了。

If he knew her, he would have greeted her. 要是他认识她的话,他肯定会去问候她了。

③从句的动作与过去发生的情况相反,而主句的动作与现在正在发生的情况相反。如:

If it had not been raining too much, the crops would be growing much better. 如果天不下太多的雨的话,庄家会长得更好。

If he had been working hard, he would be working in the office now. 要是他工作一直努力的话,他现在已进了办公室了。

(3) 当虚拟条件句的谓语动词含有were, should, had时,if可省略,而将were, should, had等词置于句首。如:

Should he agree to go there, we would send him there. 要是他答应去的话,我们就派他去。

Were she here, she would agree with us. 如果她在这儿的话,她会同意我们的。

Had he learnt about computers, we would have hired him to work here. 如果她懂一些电脑知识的话,我们会已经聘用他来这里工作了。

(4) 有时,句子没有直接给出假设情况的条件,而须通过上下文或其他方式来判断。如:

I would have come to see you, but I was too busy. 我本该来看你了,然而我太忙了。

But for his help, we would be working now. 要不是他的帮助,我们还会在工作呢。

Without your instruction, I would not have made such great progress. 要是没有你的指导,我不会取得如此大的进步。

(5) 有时,虚拟条件句中,主、从句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个,来表示说话人的一种强烈的感情。

①省略从句

He would have finished it. 他本该完成了。

You could have passed this exam. 你应该会通过这次考试了。

②省略主句

If I were at home now. 要是我现在在家里该多好啊。

If only I had got it. 要是我得到它了该多好啊。

二、其他状语从句的虚拟语气

1. 目的状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

(1) 在for fear that, in case, lest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中,若用虚拟语气时,从句谓语为: should + 动词原形。并且 should不能省略

She examined the door again for fear that a thief should come in. 她又把门检查了一遍,以防盗贼的进入。

He started out earlier lest he should be late. 他很早就出发了以防迟到。

(2) 在so that, in order that所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中,从句中的谓语为: can / may / could / might / will / would / should + 动词原形。如:

He goes closer to the speaker so that he can hear him clearer. 他走近说话的人以便能挺得更清楚。

He read the letter carefully in order that he should not miss a word. 他把信读得很仔细以便不漏掉一个单词。

虚拟语气课件 篇7

虚拟语气的课件

作为汉语语法的一种重要形式,虚拟语气在日常使用中常常出现,但是它的使用却又十分复杂。虚拟语气不受实际事实的限制,可以用于表达一些非真实的情况或假设,有时还可以用来表示一些要求、建议、命令等语气。本文将从虚拟语气的基础概念、用法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虚拟语气。

一、虚拟语气的基础概念

虚拟语气是指在句子中表示假设、推测、愿望、要求等语气的形式。虚拟语气不同于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而是具有特殊的语法形式。虚拟语气可以分为虚拟条件句和虚拟假设句两种。

虚拟条件句表示一种条件假设,用于表述一个逻辑上不可能实现的情况,通常采用“如果……就……”的句式。这种句式的条件句主句使用虚拟语气。例如:“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那么做。”

虚拟假设句表示句中所述情况与事实相反,也就是与现实不符合,通常使用“要是……就好了”、“希望……”等句式进行表达。例如:“要是天气晴朗,我们就可以去野餐了。”

二、虚拟语气的用法

1. 表示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或假设

虚拟语气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一种否定的情况或假定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例如:“如果我有超能力,我就可以飞到天上去。”在这句话中,“我有超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条件,因此使用虚拟语气。

2. 表示现实与愿望相反的情况

当现实与我们的愿望不符合时,我们可以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自己的希望。例如:“我希望我昨天晚上没熬夜,今天不会头疼。”在这句话中,“我昨天晚上没熬夜”与现实不符,因此使用虚拟语气。

3. 表示建议、要求和命令

在表达建议、要求和命令时,我们常常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一种紧迫和强烈的语气。例如:“我建议你早点睡觉,不然明天上课会困。”在这句话中,“我建议你早点睡觉”是一种虚拟语气,因为它并不确切标明对方一定需要睡觉,只是提出了一种建议。

三、虚拟语气的注意事项

1. 避免使用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法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在实际使用中过度使用它,避免造成语言的紊乱和混乱。

2. 注意虚拟语气的时态和语气

虚拟语气的时态和语气要与情况相符合,否则容易造成误解。例如:“如果我将来可以当上总裁,我就很满意了。”这句话中,应当使用“将来可以”而不是“将来能够”,否则容易使语言表述含混。

3. 注意虚拟语气的逻辑关系

虚拟语气的逻辑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应当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含义和逻辑关系,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总之,虚拟语气作为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语法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不同的语境和情况,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虚拟语气,以便更好地表述自己的语言含义和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运用。

虚拟语气课件 篇8

虚拟语气指的是在语气上表达的虚构的情况,通常用于条件句、愿望句和建议句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假设、愿望、建议等情感和态度。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规则和技巧,对我们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虚拟语气在表达假设、愿望和建议等语言场景中的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虚拟语气的语法和语用功能。

一、虚拟语气在条件句中的应用

条件句是指表达假设情况的句子,通常包括两个方面:条件和结果。在条件句中使用虚拟语气,可以表示假设情况下所做的可能性和条件的想象。根据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形式和语境含义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虚拟条件句,表示对过去或现在不可能实现的或虚构的情况进行假设。虚拟条件句主要用于表达让步和反问的语气,常见的用法有:If only/if only for、as if/as though、suppose/suppose that、wish/if only、if it were not for/ but for等。例如:

- If only I had studied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但我没考好,所以考试不及格了)

- As if he had seen a ghost, he ran away. (但事实上他没见到鬼,只是自己心里害怕)

- Suppose you were in his shoes, what would you do?(但是你不是他,所以你只能想象)

2、真实条件句,表示对真实存在或可能实现的情况进行假设。真实条件句通常由if引导,包括三种形式:直陈式、虚拟式和状语从句。例如:

- 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pass the exam.(如果你努力学习,你会通过考试)

- If I were you, I would choose a different major.(如果我是你,我会选择其他专业)

- If it rains, we will stay at home. (如果下雨了,我们会呆在家里)

二、虚拟语气在愿望句中的应用

愿望句是指表达某件事情未实现或不能实现的愿望的句子,通常带有虚拟语气的结构。愿望句中虚拟语气的使用常常受到时态的限制:

1、对过去现在不存在或不能实现的情况表示遗憾或愿望,使用虚拟语气的过去完成时。例如:

- I wish I had studied abroad. (但是我没有去)

2、对现在已存在的事情或情况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使用虚拟语气的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或过去完成时。例如:

- I wish I were taller.(但我身高不够)

- I wish it wasn’t raining. (但事实上下雨了)

- I wish I had more time for reading.(但是我还要忙其他事情)

3、对未来的情况进行假设和期望,使用虚拟语气的一般或进行时。例如:

- I wish you would come to my party.(但是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来)

- I wish the weather would be fine tomorrow.(但是我不知道天气是好还是坏)

三、虚拟语气在建议句中的应用

建议句是指用来提出建议的句子,有时也带有虚拟语气的形式。建议句中使用虚拟语气表示一种可能性或者建议行为的连带或附带条件,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虚拟语气常用于建议性用语如should、ought to等。例如:

- If you were to take a break, you would perform better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exam.(如果你休息一下,在考试后半段你会表现更好)

- You should look after your health as if it were your life. (你应该像看待生命一样珍惜你的健康)

总结:

虚拟语气在英语中的应用频率很高,不同于其他语言,虚拟语气的运用可以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和修辞手法。本文从虚拟语气在条件句、愿望句和建议句中的具体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相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技巧,从而提高英语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虚拟语气课件 篇9

虚拟语气是一种语气,主要用在虚拟条件句和虚拟语句中。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虚拟语气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虚拟语气的相关知识,并阐述在日常生活中虚拟语气的应用。

1. 虚拟语气的定义和形式

虚拟语气是一种语气,用于表示假设、愿望或条件不成立等情况。虚拟语气通常用于虚拟条件句和虚拟语句中,以表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假设。英语中的虚拟语气分为三种形式: 虚拟条件句第一、第二、第三种形式。

- 第一种条件句的虚拟语气表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使用“If + 主语 + 动词的过去时态,主语+ would/sh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的形式。 For example: If I were rich, 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 第二种条件句的虚拟语气表示过去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使用“If +主语 + 动词的过去完成时态, 主语+ would/sh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的形式。 For example: If I had known you were coming, I would have baked a cake.

- 第三种条件句的虚拟语气用于表示过去的情况,但与发生的事情相反,使用“If + had +动词的过去分词, 主语+ would/should/could/might+have + 过去分词”的形式。 For example: If I had studied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2. 在日常生活中,虚拟语气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虚拟语气是非常常见的。以下是一些虚拟语气的应用场景:

- 表达愿望:虚拟语气经常用于表达愿望或期望。例如,我们可能会说“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我会参加更多的活动。”

- 表达假设:虚拟语气也用于表达假设或情况的假设。例如,我们可能会说“如果我是老板,我会给员工更多的假期。”

- 表达建议:虚拟语气也可以用于建议。例如,“如果你去旅行,我建议你去南非。”

3. 总结

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的重要部分。要学好虚拟语气,需要熟记其三种形式,能够准确地运用其在书面和口语中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不经意地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希望、假设或建议,因此熟练掌握虚拟语气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之一。

虚拟语气课件 篇10

Subjunctive Mood (虚拟语气)

1.It is important that he __________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 should attend B. will attend C. must attend D. had to attend

8.Don’t come this morning. I would rather you________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come B. came C.are to come D. will come

3._________ for the free tickets, I would not have gone to the film so often.

A.If it is not B.Were it not C. had it not been D. If they were not

4.---Did you meet with the famous space hero YanLiwei?

---________ I had come here earlier!

A.But for B.If not C. For fear D. If only

5.Without electricity human life __________ quite difficult today.

A.is B.will be C. would have been D.would be

(分析:1.A虚拟语气的一种,句式It is necessary/strange/important that …should do2.B 3.C had it not been=if it not had been 4. D. If only= I wish 要是… 该多好啊5.D)

虚拟语气课件 篇11

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它只存在于虚拟的情况下,通常用于表示条件、愿望或建议等,包括状语从句、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等。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

一、条件虚拟语气

条件虚拟语气表示所列条件是不现实或不可能发生的时候,通常使用虚拟语气。例如:

1. If I were rich, I would buy a big villa.

如果我很富有,我会买一座大别墅。

2. If he had studied harder, he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如果他学得更刻苦些,他就会考过这门考试。

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一个条件和一个结果,但都有一个假设情形。这个条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使用了虚拟语气。

二、愿望虚拟语气

愿望虚拟语气用于表示愿望。它可能不切实际,或者与实际不符。例如:

1. I wish I were taller.

我希望我身高更高。

2. If only I had more time, I would finish this book.

要是我有更多时间,我就能读完这本书了。

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人们的愿望,但它们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使用虚拟语气。

三、建议虚拟语气

当你想给出某种建议或建议时,可以使用建议虚拟语气。例如:

1. 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took the bus.

如果你坐公共汽车的话会更好。

2. I suggest that he see a doctor.

我建议他看看医生。

这两个句子都表明了一种建议或要求。建议虚拟语气通常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建议或建议。

总之,理解和熟练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不仅在口语或书面表达中,也在解读和理解英语文章,掌握好虚拟语气对于我们的英语学习将会更加顺畅,更自然。

行道树课件锦集


小编精心整理了关于“行道树课件”的一系列资料。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受到启发可以通过学生反应来体现。思想传递给身边的人便会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行道树课件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爱默生说,思想是行动的种子。教学思想的确立决定了教学行为的结果,说课便是体现教学思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很高兴能通过今天的说课活动,向各位汇报我对教学的一些思考和认识,我说课的课题是《行道树》。

首先谈谈教材内容和特点:

《行道树》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本课出现在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课文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用平实而富有感情的语言,道尽了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献出浓阴,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为奉献者的象征。可以看出,教材编者是想通过本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为社会人的职责和使命,认识作为个体生命的人的价值,着眼于学生心灵世界的感染熏陶。因而,借助这篇课文,让学生上一堂文学课,上一堂人生体验课,引发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

可以说,这篇课文无论是独特的表达方式,还是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具体语句的斟酌,都是值得学习、借鉴和探讨的,然而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必须有所取舍。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教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对于这一篇优美的散文,绝不会等闲视之。但是,他们对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认识不足,而学习散文,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更应该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鉴于以上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悟主旨,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无私奉献者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在教学中,我把对主旨的感知和领悟作为教学重点,而学生对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我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从教法及学法设计上看,这节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阅读本文,就是在与一颗高尚的心灵对话,就是在认识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怀着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着地奋斗不息。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阅读感悟,点拨探究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文本的阅读理解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刚刚进入七年级,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将尽可能多的引导、组织学生逐步学会质疑,逐步学会探究,强化学生自主阅读、充分感悟与体验的过程,开掘学生探索研究的深度,在师生的共同探究和讨论中感受行道树作为奉献者的崇高品格,突破教学难点。

下面,介绍一下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初步感知、深入探究、把握主旨、拓展延伸和小结等六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开头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生活的这个美妙的大世界创造了万物,每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各自的骄傲,例如:风的骄傲是能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鸟的骄傲是能在高空展翅翱翔,花的骄傲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绚烂多彩,请大家说一说:树的骄傲是什么?假如你是一棵树,你愿意生长在哪里?

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出:有一种树,它生长在马路的两旁,伫立在城市的烟尘里,人们称之为行道树。同时,在屏幕上显示行道树图片,导入新课。

这个设计用谈话方式导入,既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又能为课文的教学做情感铺垫。

二、自读感悟,初步感知课文。

这一篇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所有预习过的学生都会有自己初步的理解和感受,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朗读课文。通过读,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之中,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语言,同时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读后出示一个问题:用课文中的词语给“行道树”加一个修饰语:“( )的行道树”,将课题补充完整。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行道树的形象,并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三、指导探究,深入理解。

在上一环节学生找出了修饰语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把目光注意到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上:“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而又快乐的行道树”恰好可以解决上一环节所提出的问题。对于“忧愁”和“快乐”这一组互相矛盾的词语,学生定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行道树忧愁什么?又为什么快乐?”这就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所以我准备让学生继续阅读课文,从中分别找出表现行道树“忧愁”和“快乐”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研讨和揣摩,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行道树精神的崇高与伟大。

四、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把握课文主旨。

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主要内容后,文中那一句富含生活哲理的中心句就呼之欲出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理解了这句话,方能真正把握课文主旨,而“神圣”、“痛苦”、“深沉”则是其中的三个关键词。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1、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2、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3、“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全文的精神实质,认识到了行道树所象征的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像行道树一样无私奉献的例子,同时,用展现像清洁工、国防战士、医生、教师等等无私奉献者的光辉形象,然后设计了如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首先出示这么一个例句:

赞美你,行道树,

你让城市变得清新。

请小组每一位同学各自从生活中选定一个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某一种人,某一种职业,仿照例子写一句话,然后将小组内各成员的作品合并成一首小诗,最后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堂导向生活,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这样也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最后,我结合学生小组活动情况,用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来结束这节课: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赞美的无私奉献者,让我们像行道树和所有这些无私奉献者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异彩。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探索无穷尽,教法无限制,我的这堂课希望能尽量地围绕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求来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最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理解与认识,请各位批评指正。

附:板书设计

行 道 树

张晓风

忧愁:一身烟尘、悲凉点缀、不被珍惜

无私奉献

快乐:献出浓阴、迎接太阳、制造清新

行道树课件 篇2

总体构思:

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展开联想,从生活的素材走向作文的题材,理清作文思路,进行有条理地写作构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能有创意地进行表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展开联想,理清作文思路,有条理地构思作文。

2、指导学生写作的创意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展开联想,理清作文思路,并能有创意的表达;

2、难点:有条理地进行写作构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这有一段话,你们猜一猜,写的是什么?

“他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一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他们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荫,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他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他们仍然固执地制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

学生活动:学生饶有兴致地讨论,得出结论:是树。教师进而明确:是生长在马路两旁的行道树。

(二)、教师诠释文题:行道树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要点提示:行道树指在公路与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树木,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行道树的主要栽培场所为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它对于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改善和美化区域生态环境,荫庇行人、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行道树被形容成“绿色隧道”。

(幻灯)出示有关行道树的照片。

(三)、出示作文题目(幻灯):《行道树》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和树有关的作文。

1、明确作文类型——命题作文

2、命题作文的主要特点(幻灯):给出一个完整的正确的作文题,要求按规定的题进行写作。题目一般是一个短语,句子或一个词。

(注:面对这种作文类型,我们应该认真推敲所给题目的内容。)

(四)、写作指导

(五)、板块一:打开联想的翅膀(想一想)

问: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活动:仔细揣摩题目的内容,循着自己的思路展开各种联想。

要点提示:一排排,整整齐齐列于路两旁,树姿优美、冠大荫浓、遮阴蔽日;坚韧,不易折,能经受起狂风的侵袭;默默无闻的矗立道路两旁,为行人遮风挡雨,留下夏日的阴凉。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让空气更加清新,它们默默奉献;具有行道树般奉献精神的人们:道路清洁工,他们的劳动带来了干净的街道和环境;边防战士、武警和官兵,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无闻的守卫边防线,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教师、护士……

学生活动:学生在草稿本随时做好同学的发言笔记。

板块二:让思绪在合作中闪光(说一说)

学生活动:根据以上材料完成构思,学生讨论并思考:我要选哪些内容写?中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

①从材料中归纳一个写作方向,确定自己写哪一个方面的内容,明晰自己的写作思路。

②为这个方向找三个支架点,可以对现有的材料进行补充或改造。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在草稿本上把有用的材料记录圈起来,商讨写作思路,构思作文的主体框架。

2、学生口头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点拔:我们在七年级已学过状物的文章,如郭沫若借《石榴》讴歌了坚贞不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节,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郑振铎借《海燕》抒发了他远航途中萌生的无限眷念与热爱祖国的浓浓乡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一个由形到神的过程。我们这篇作文也可以这样操作,从树的形状、姿态、色彩以及其动静变化入手。

例1:它平常,默默无闻的矗立于道路两旁,经历风吹日晒,雨雪冬霜,尘灰飞扬,这里断了,那里折了,仍坚守自己的位置,为人们带去清凉,让空气更加清新,如战士,象教师,似护士。

例2:树的绿色,在雨水的冲刷下新鲜、发亮,在阳光的照射下郁郁葱葱,生意盎然;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在树下看书、散步、运动。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充满希望。

例3:在冬天向春天过渡的时候,行道树那旺盛的生命力,那些树光秃秃的,树枝上没有半点生气,如枯树一般,甚至有时怀疑它们是否死了。但春天的到来,枝头露出点点新芽,给人启迪,在绝境中,只要心中充满对生的渴望,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

3、小结

从刚才的想与说的过程里,我们大致了解了写作的构思过程:

(1)、发散开去:寻求更广度的思维空间,想到什么写什么,但并非每一个都要用,可越具体越好,但要小而实。

(2)、寻找路径:将黑板罗列的材料,分别归类,形成有用的作文题材。

(3)、理清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让作文内容的条理清晰。

板块三: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一写)

1、佳作欣赏(幻灯):张晓风的《行道树》、

2、方法指导:怎样开头。

文章开头形式多样,一般来说主要有:

①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统摄全篇

②设置悬念: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

③引用入题:格言警句、诗词名言、俗语歌词等由于其语言精粹、众所周知等特点,易给读者亲切感,能创设气氛,感动人心。

(六)、写作实践

1、布置写作(幻灯):以《行道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写作的注意点(幻灯):

①动笔前,进行整体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②打草稿,认真修改;

③把修改后的草稿写清楚。

行道树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办法】

1、朗读法。

2、研讨点拔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行道树,导入课题

这是一列行道树,我们认为它们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如果树木也有思想,那么,这些行道树沉默地站着时,会想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笔下行道树的一番倾诉。

二、教师范读,提出听读要求

注意朗读的语调、感情,划出你认为耐人寻味的关键性句子。

三、学生齐读课文

四、正音、释词

堕落(du):

1、(思想、行为)往坏里变;

2、沦落、流落。

点缀(zhu):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牙龈(yn)

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贪婪(ln)

冉冉(rǎn)

苦熬(o):忍受着痛苦度日子。

五、出示思考题,学生研读课文,合作探

1、行道树的事业是什么?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2、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3、末段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它们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4、你认为行道树是个怎样的形象?文中哪句话最能揭示主旨?生活中有类似行道树的人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六、揣摩语句上的疑难

如:

1、第二段中堕落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如何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4、揣摩首尾两句话表述的异同。

七、布置作业

以人类一员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里话。

行道树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选择最有价值的习题进行探究,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3、以我是一棵树为题说一段话。

【学时】

1课时。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

投影显示两幅画:

建筑工作人昼夜劳作,才有广厦千万家,他是无私的奉献者。

叶欣为抢救非典病人,以身殉职,他也是一位无私奉献者。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位特殊的奉献者,(投影显示第三幅画)导入课题,板书:行道树。

二、作者简介(先学生发言收集来的资料,后投影补充)

张晓风,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创作分为三个段落,第一阶段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第二阶段以《你还没有爱过》为标志;第三阶段以《我在》为标志。那么,张晓风在文中是怎样评价行道树的呢?听录音:

思考:(投影显示)

1、请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行道树是一列的树。

2、用忧愁与快乐来形容行道树矛盾吗?为什么?

明确:

1、行道树是一列快乐而忧愁的树。

2、不矛盾。忧愁:为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而担忧。快乐:为自己能为城市净化环境而欣喜。

三、学生配乐朗读,后小组讨论

选择最有阶值的总是进行探究,每组派代表提问,其他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为什么行道树之事是神圣的?

2、行道树受了哪些痛苦?

3、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命运?

明确:

1、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行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附烟尘,献出绿色和浓阴,迎接太阳制造清新,所以说其事业是神圣的。

2、惟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晚上处于寂静黑暗,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

3、因为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为了追求神圣的事业甘愿自我牺牲。

教师跟踪提问:

4、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怎样理解堕落?

明确: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5、文章前后两次运用对比,请学生找出哪两个?

明确:

行道树和原始森林里的同伴对比。

行道树和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对比。

四、悟

找出文中最具哲理性的话。

明确: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教师跟踪追问: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需要你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的幸福。

五、联

学完这篇文章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开放法,点到即认可。)

明确: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奉献者的精神。

我们敬佩行道树的奉献精神,放眼社会,同学们能否列举相关事例来印证本文作者所歌颂的奉献精神。

1、自然界的例子。

(开放性,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2、人的例子。

六、小结

以上能举例子都是值得歌颂的,其实,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定会更加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中歌颂它们吧。

七、布置作业

以我是一棵树为题写一段话,下节课交流。

行道树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行道树》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描绘了以制造清新,献出浓阴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树形象,以此来象征无私奉献的人。文章还通过行道树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表现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人生哲理。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炼。精辟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教学时应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联系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是七至九年级这一学段的起始阶段。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期盼,但又住住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表现在语文学科,就是只满足于对字词句的理解,而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认识不足。因此要借助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组织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从事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说明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再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本文应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知识目标:积累“堕落、点缀、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等词语;理解街道树的象征义。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全文;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情感,知道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奉献者,常怀感恩之心。

其中朗读、体味、领悟是学习的重点,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是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鹰的骄傲是展翅翱翔、搏击长空;火的骄傲是灼灼燃烧、烈焰腾腾;水的骄傲是惊涛拍岸,川流不息。那么,你认为树的骄傲又应该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最想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学生继续发言)作为树,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们愿生长在山上,阅尽千般风景;我们愿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吸风饮露;我们愿生长在湖畔,伴随凉风习习;我们愿生长在园林之中,受到悉心照料;我们更愿浓缩为盆景,享尽千般娇贵,万种宠爱……这些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偏偏有人选择了路边的行道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跟着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一起走近行道树,(板书:行道树及作者)听听它的诉说。

二、导学反馈:

1.指名生介绍作者张晓风的有关资料,其他生作补充。

2.学生互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自由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

三、课堂研讨:

(一)质疑探究,抓关键句,品味语言,深入理解,体会主旨。

1、请再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在书上批注你的理由、理解或感想。(师随机板书:语言)

2、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相互补充。5分钟后把你最满意的一处展示给大家。

3、交流中质疑,读中释疑。(师相机板书:对比)

语义深刻的语言提示:

1、第2自然段中说“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堕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堕落”在这里指它们远离了森林,远离了它们的伙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因为城市的人们已习惯于污浊,对环境污染已麻木不仁了,虽然行道树在努力制造着新鲜的空气,但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改变不了大局,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既然是“别人都不迎接”,为什么“我们”去了?

因为别人都不去,“我们”就去了。“我们”去是命运安排的,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这很好地体现了奉献精神。

4、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忧愁”是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是因为行道树能“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绿阴”,为城市制造清新, 黎明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或者:“忧愁”是它奋斗的痛苦,“快乐”是它奋斗的结果。

5、“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为什么说行道树从事的是“神圣的事业”?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2)、为什么是“痛苦的”?“痛苦”表现在什么地方?

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讲,这便是“痛苦”。表现在: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灰尘,夜晚孤独寂寞。(体会两处对比,感受“痛苦”,体悟精神。)

(3)、“深沉”指什么?

“深沉”指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以苦为乐的品质。上文选择春生绿叶,夏献浓阴,下文的迎接太阳,制造清新空气,这些都是深沉带给我们的神圣。

……

6.行道树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

4、现在,你还有疑问吗?

(二)写法借鉴

1.同学们,文章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这种手法,我们可以称它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师相机板书)

2.那么行道树的形象和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哪些地方相似?

① 两者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② 两者都为他人放弃安逸的生活。

③ 他们的选择都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

④ 他们的付出都是不求回报的。

综上所述,作者用行道树象征无私奉献这是非常贴切的,行道树身上浓缩了奉献精神的精髓。此外,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语言的精炼,形象。(相机板书)

(三)情感体验

1、请用精彩的一句话写下你想对行道树说的话。

(1)、行道树,你守得住清贫,忍得住痛苦,受得住寂寞,你是我的榜样!

(2)、行道树,你的存在尽管只是悲凉的点缀,但是城市因你而精彩。

(3)、行道树,你选择了牺牲,就决不能回头

(4)、行道树,希望你永远不要改变自己的选择。

(5)、行道树,你敢于挑战,承受痛苦,你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6)、行道树,你放心,不久的将来,你将不会感到忧愁与痛苦,因为我们在成长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的发言,让老师大开眼界,真没想到你们能说的这样好,不但语言优美,而感情真挚。其实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她对行道树也是热情歌颂与赞美的。

师:同学们,本文中张晓风写了自然界中的一个物,实际上是赞美了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精神,想一想,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物,人们经常赋予他某种思想、情感和精神,并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同学展开想像,搜索一下自己的记忆,自由发言。

①生:小草,她,坚韧、顽强、执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生:蜡烛,明知道自己会烧光,却仍然要点着。

③生:还有蜜蜂,辛勤采蜜,为人类服务,自己的寿命却很短暂。

④生:还有牛,辛苦地耕田,为农民服务,很勤奋,能吃苦。鲁迅先生曾这样说牛:“吃的草,挤出来的是奶”

⑤生:还有菊花,能耐寒、不怕风霜

⑥生:路灯,孤独、寂寞,却给别人方便。…

⑦“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同学们刚才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你们的思维能力真不错,这与你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大家刚才所说的,和文中作者写的都一样,都是借自然界的某一物,挖掘它的特点,赋予他人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赞美了一种精神——奉献精神。这也是我们写文章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2、联系生活,思考人生,主题升华

行道树,蜡烛,牛、蜜蜂、路灯、他们的这种牺牲精神是什么精神的体现?在生活中,有这种精神的人吗?

学生举例:(如:清洁工人,抗战非典的白衣天使,教师、科学家、航天英雄、士兵、公安干警等。)

3、你也向他们一样为别人奉献过吗?请将事件过程讲给大家并说说你的感受。

四、总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1、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都是社会生活当中的一员,我们的生活能如此的美好而快乐,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象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的存在。

他们承受着痛苦,努力追求,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不断创造着世界的奇迹;

他们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让爱的阳光洒满大地。

有一首歌中唱的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自己,世界将永远充满阳光。

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唱这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丽、最崇高的情感——爱的奉献[教师播发歌曲《爱的奉献》,学生齐唱]

2、你还有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达标:

1.行道树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你们愿意做一个无私的奉献者吗?我们就一起来学学行道树,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以“假如我是……,我愿……”的形式说几个句子。

例句:假如我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抹嫩绿。

仿写:假如我是 ,我愿 。

仅供参考: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夏日)撒下一片绿阴。

假如我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我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2、从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花鸟草虫、风雨雷电中挑一景物,仿照《行道树》写一段话,赋予这种事物一定的象征意义。(300字左右)

六、课后延伸:

一、教(学)小结

我之收获

我之反思

二、课后跟踪

收集奉献主题的名言警句。

五、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1、教法设计

(1)、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创造性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讨,去创新,质疑问难不仅提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事到功倍的效果,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预习中质疑,整体感知课文后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重难点质疑,最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外阅读扩展。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疑问——探究——疑问的循环递进的训练主线,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在不断地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2)、情景创设法。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把握与学生知识水平和情感的贴近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

(3)、朗读感悟法。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过学生默读、朗读、赏读、品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启迪。

(4)、对话互动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中心,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建构文本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5)、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进行教学。因此,要求学生收集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及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的相关资料。课内交流时,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想行道树,想社会上具有无私奉献的人,想自己……激发学生领悟人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熏陶。

(6)、为达训练目的,“活”用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使课堂具有鲜活性,扩展学生阅读视野和想象空间。

2、学法指导

(1)、圈点批注法。通过画一画、勾一勾、圈一圈、注一注,养成读书就动脑动笔的习惯。

(2)、探究阅读法。《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先生也有一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本课力求突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和谐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提出疑问,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终身学习意识。

总之,我的课在设计上尽可能围绕新课标所倡导的来实施,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行道树课件 篇6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10篇

春姑娘到校园作文400字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悄悄地来到校园,把年迈的冬婆婆送走了,给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一进校门,一阵清香迎面扑来。原来是大花坛里的月季让我们慢慢陶醉。走近些,它露出了粉红粉红的小脸儿,再往旁边看,几棵亭亭玉立的不知名的黄色的小花争奇斗艳,似乎在比谁更漂亮。大花坛的边上,一圈锯齿形的小树把花坛围了个水泄不通,像护卫一样保护着花。花坛中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迫不及待的破土而出,把荒野涂成了绿色。

我向前走去,下了几步台阶就来到篮球场。升旗台旁,几棵威武的柏树端正地站在那里,很有气势。仔细一看,它的叶子像毛毛虫,枝上带着细细的刺。一阵风吹过它们就翩翩起舞,抖抖身子,像在跳迪斯科。

站在升旗台上往下望,运动场上有一棵参天大树,可能年龄比我大得多吧!春姑娘拂袖而过,把树爷爷的衣服变成了翠绿色,虽说树爷爷身子凹凸不平,但是还有可爱的小鸟在上面建巢。天天给年迈的树爷爷唱歌,连春姑娘都看笑了!

自从春姑娘来了以后,校园里焕然一新。春姑娘,你可真会变魔术啊!

校园景色(2)作文300字

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冰雪融化,万物复苏,那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给校园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在校园的草坪上,可以看见嫩绿的小草从土壤里探出头来,高兴地望着我们,仿佛在说:“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一个个圆圆的蘑菇,在春雨的浇灌下,也露出了笑脸。

校园的主道两旁,杨树挺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位站岗的哨兵。枝条上长出了圆圆的新叶,远远望去,像一个绿色的小桃子。那一朵朵美丽鲜艳的花儿,争齐开放,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每当下课的时候,悦耳的铃声传来,同学们就像一只只鸟儿一样“飞”出了教室,校园里顿时一片欢腾。兵乓球台前,围满了人,一阵阵叫好声,一阵阵欢呼声,使校园里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欢乐。

美丽的春天,美丽的校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夕照校园作文600字

默默地,校园在夕阳金色的余晖中站成一幅剪影。

吐出最后一群归去的喧哗,热闹了一天的校园终于宁静下来。带着份跋涉书山的淡淡倦意,我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

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小桥流水”,无纹的水面折射着微弱的阳光,让颤颤的散射的明亮融入渐渐变浓的夜色中。横卧的小桥在无声的校园中无声地披上一身微微带金的霞色。那斜长的倒影无语,许是倦了吧,却仍掩饰不了那白天曾涂抹在上面的欢闹。西沉的斜阳被校园假山的山顶拦住,大概是刺伤娇嫩的肌肤,不然,怎么那脸憋得这么红,还洒下几点鲜红的血滴呢?

信步前进,一片充满生命力的绿色越入了眼角,原来是一大片如茵的绿草地。草儿们在夕阳下渐渐变暗、变淡,向无言袭来的暮色过渡着,草儿的气息,泥土的芳香在空气里酝酿着,和着暮色,宛若织成的一件无缝的夜的丝衣—也许只的那天边的织女才能织出变柔柔的质感吧!

高大的求真楼终于出现了,静寂中却更见庄严。那镀金的“求真楼”三个大字闪耀着金光,金光中似乎幻化成追求真知的定义:探索真理,崇尚科学!转视到学苑楼,醒目的菱形校徽呈现在眼前:那是一只翻飞的海燕,奋翅冲破云霄,这应是竹中学子形象的真实写照吧!

夕阳终于隐没在地平线下了,我带着份宁静,带着份从容,踩着校园轻微的鼾声离开了。但那夕照下的校园,却已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

走过校园的四季作文500字

我们的校园里到处花木扶疏,景色宜人,伴我走过四季,走向成熟。

春风拂面,杨柳如烟,春姑娘迈着轻盈、欢快的脚步满面笑容地来到了人间,来到了我们的校园。这时,枯黄的小草打起了精神,披上了绿袍子,伴着春风跳起了舞蹈。小花园里,冰封已久的溪水又“叮叮咚咚”地唱着歌儿奔向远方校园里一片盎然生机。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脾气暴躁的夏大哥悄然而来。法桐树又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绿色树叶,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色大绒伞,为我们遮挡烈日。荷花池里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在水面上亭亭玉立,与一些不知名的小花争奇斗艳,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天高云淡,秋风瑟瑟,树叶宝宝们依依不舍地从大树妈妈的怀抱中飘落下来,像给大地铺上了黄色的地毯。原来那些娇艳的花儿们也无精打采了,一个个垂头丧气。而那些五颜六色的菊花却不畏寒冷,舒展开她俏丽的花瓣,装点着我们的校园。

秋去冬来,北风凛冽,鹅毛大雪从天而降,给我们的校园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这时,所有的树木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而教学楼前那四季常青的松柏却生机勃勃,像钢铁战士一样耸立在风雪之中,守护着我们的校园。

在这美不胜收的校园里,我快乐自由地成长,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我爱我们的校园,我要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放飞我的梦想。

校园景色(2)作文300字

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冰雪融化,万物复苏,那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给校园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在校园的草坪上,可以看见嫩绿的小草从土壤里探出头来,高兴地望着我们,仿佛在说:“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一个个圆圆的蘑菇,在春雨的浇灌下,也露出了笑脸。

校园的主道两旁,杨树挺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位站岗的哨兵。枝条上长出了圆圆的新叶,远远望去,像一个绿色的小桃子。那一朵朵美丽鲜艳的花儿,争齐开放,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每当下课的时候,悦耳的铃声传来,同学们就像一只只鸟儿一样“飞”出了教室,校园里顿时一片欢腾。兵乓球台前,围满了人,一阵阵叫好声,一阵阵欢呼声,使校园里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欢乐。

美丽的春天,美丽的校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校园的一个角落作文500字

在学校操场跑道的尽头,有一间像卧室那么大小的屋子,高高的,窗户也高高的,铁的大门有些生锈,真不知道那里面是干什么的?这间房子在我上二年级时就有了,我对它很好奇。只要体育课在那边上,我总时不时地看看那好似永远也打不开的铁门。铁门上仿佛有数年的铁锈,高高的大门,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

有一次,我悄悄地在活动课上跑到屋子后面去。屋子后面是一片带刺的树,角落处只有差不多30厘米的空地。我踮起脚努力想从后面——这个神秘小屋唯一的窗户里张望到什么。可是,那个窗户太高了,我真想跳一下,那怕就是上升的那一瞬间,只要能看一眼也行。可我胆子太小,因为后面是一片带刺的树,何况我的落脚处只有30厘米。所以,我老是觉得这些树真讨厌,干嘛不种些没有刺的树,这样,我就可以不用害怕被扎着了。

我老是猜想这里有些什么,是学校以前开秘密会议的办公室?是学校的“藏经洞”?还是什么宝物不让人知道?这个小屋子没多少人关注它,可是它对我来说真的是很好奇,很好奇。我真想哪天它自己能忽然打开,不管有东西还是没东西,还是可以满足人的好奇心。

校园里,其实还有许多东西很陌生,只是没发现罢了。

春天的校园作文600字

春天的城南校园可真美。

漫步宽阔的操场。到处都是孩子们活泼的身影,欢快的笑声。大家仿佛出了笼的小鸟,你追我赶,尽情地玩耍游戏。

环顾操场四周,整齐的行道树在春光显得无比葱郁,绿的格外耀眼。一阵春风吹过,那鲜嫩的绿色仿佛在像人们点头致意,似乎在告诉大家,“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负这无限春光”。

操场正前方古老的教学大楼,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明媚的阳光里,显得神采奕奕。穿过高大的楼门,就进入里教学楼内,三十多个班级体,各类实验室,教导处,都在这栋大楼里。一上课,教室里就会传出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解,同学朗朗的读书声。放学了,这里便十分安静,只有老师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似乎在和春天赛跑呢!楼道里随处可见的横幅标语,好象会说话的老师,时刻提醒我们要做个文明学生,要好好学习。

从教学大楼出来,你会注意到镶嵌在前方的六块大黑板,学习雷锋,迎接奥运,植树爱树,三月的气息铺面而来,这都是开学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抄写的板报。

欣赏完黑板报,一转身,你会发现脚下有两个花坛,虽然花还没有开放,但是,走近一点,你就会发现崭新的叶子嫩绿嫩绿,似乎刚刚张开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眼睛,好奇的看着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我想,如果有一场春雨,花坛一定会五彩缤纷,芳香扑鼻。

这就是春天的校园,在这样的校园里,我一定不辜负这大好春光,努力学习,将来做祖国的栋梁之材。

校园景色作文400字

在我心里,校园是美丽的地方。因为在那儿,有一些小伙伴和我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最重要的是,那儿有着我们一年四季不同的回忆。回忆那美好的笑脸。

春天,小草悄悄的探出小帽尖来,好像正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校园旁的鲜花真美丽,这一丛。那一簇,十分美丽。大家穿着春装在操场上又蹦有跳,非常愉快。

夏天,绿树如阴的梧桐树下有几个小朋友在奔跑嬉戏。可是,不懂人心的知了在树上不停的叫喊着:“知了……知了……”但是,树下的几个小孩仍旧玩耍着。可恶的太阳还是热的人们不知如何是好。

秋天,金秋时节,景色宜人。'树上的叶子变成“金蝴蝶”飘落在地上。有的同学捡来做叶印,有的同学捡来做树叶标本,有的同学捡来做妆饰……

冬天,我们这里很冷,但是还没有下雪。我不论风雨还是坚持做早操。

我们的校园是绿的,无论春。夏。秋。就算是冬天也有青松。然而,最动人的绿是在教室里:“老师是勤劳的园丁,养育着新时代的儿童。”

校园的风景作文600字

说起校园的风景,在别人眼里不怎么样,可在我眼里,校园风景是最美丽的。

从街道通向校园大门,正上方赫然镶嵌着四个镀金大字-潺陵小学。走进这个让我向往已久的学校,一栋六层高的教学大楼首先映入眼帘,哇,好大耶。要靠近大楼,我疾步如飞地经过一条笔直的林荫小道。小道两旁有雷锋,列宁,李时珍,爱因斯坦等塑像让我萧然起敬。小道两边分别是篮球场和六个乒乓球台,左边几个活泼可爱的同学正汗流浃背地追逐争夺着一个篮球,旁边还有几个助威和喊加油的同学。右边操场上有锻炼身体的老师和学生。操场边沿那边乒乓球台旁站满了观战的和打球的同学。原来我看到的教学大楼其实是老师们的办公楼,穿过这栋大楼还有两栋更大的建筑物才是我们的教学楼,若干个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左边二楼其中一间就是我的教室。看到宽敞明亮的教室,我欣喜若狂。

我似乎更喜欢两楼中间的大花园。我迈着轻快地步伐走进鸟语花香的花园,一阵桂花香扑鼻而来,桂花树的枝头长满了黄灿灿的桂花,象满天璀璨的星星。园栏周围长满了石榴树,好像在欢迎来学知识的学子们,茂密的树林里,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因为秋天到,有的花叶和树叶开始变色,树林里不时传来鸟鸣声。噢,花园中间还有一座假山立在池塘中央,好像一仙女在沐浴。

又让我的视线久久不能离开的是竹林,它穿着翠绿的军衣,头看蓝天脚踩大地,不停地生长。我站在竹下仰望,可爱的竹子们又向我点头,时而发出沙沙地笑声。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美丽。参观完校园,才知道郁郁葱葱的常青树将整个校园包围,煞是好看。

校园,美丽的校园,我爱你。

校园景色作文400字

在我心里,校园是美丽的地方。因为在那儿,有一些小伙伴和我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最重要的是,那儿有着我们一年四季不同的回忆。回忆那美好的笑脸。

春天,小草悄悄的探出小帽尖来,好像正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校园旁的鲜花真美丽,这一丛。那一簇,十分美丽。大家穿着春装在操场上又蹦有跳,非常愉快。

夏天,绿树如阴的梧桐树下有几个小朋友在奔跑嬉戏。可是,不懂人心的知了在树上不停的叫喊着:“知了……知了……”但是,树下的几个小孩仍旧玩耍着。可恶的太阳还是热的人们不知如何是好。

秋天,金秋时节,景色宜人。'树上的叶子变成“金蝴蝶”飘落在地上。有的同学捡来做叶印,有的同学捡来做树叶标本,有的同学捡来做妆饰……

冬天,我们这里很冷,但是还没有下雪。我不论风雨还是坚持做早操。

我们的校园是绿的,无论春。夏。秋。就算是冬天也有青松。然而,最动人的绿是在教室里:“老师是勤劳的园丁,养育着新时代的儿童。”

行道树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悟文意,领悟文章主旨,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无私奉献这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感悟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

二、教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对话互动法等。

三、教具: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按“如果我是一棵树,我最希望把我的家安在(),因为()”这样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2、多媒体展示行道树画面。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借助说话练习,进行大胆的假设与认真的思考,学生们通过众说纷纭,为后面探讨行道树的取舍做初步准备。行道树画面的展示则可以为学生的提供一个感性的认识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就在我们生活中。

(二)整体感知:(多媒体依次展示)

1、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给“行道树”加一个修饰语:()的行道树,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2、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行道树的形象是无私奉献这的形象,那么文中阐发这一哲理的议论性语句(文眼句)是什么?

设计意图:两个问题的设计紧扣课文,第一问可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而第二问的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扣住关键句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提供依据。

(三)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出问题)

(一)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⑴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⑵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⑶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我们”?为什么是深沉?

(二)自由揣摩交流有疑难的语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有:

⑴“堕落”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⑵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悲凉的点缀”?

⑶“快乐”和“忧愁”矛盾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围绕关键句设计的三个重点问题,突破课文,培养合作意识。在接下来的质疑环节,应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提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依次展示问题)

1、为了宣扬行道树的奉献精神,某电视台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假如你是在场记者,你会提哪些问题?假如你是行道树,又将如何回答记者的提问?

2、由行道树,你联想到了哪些人?

(多媒体展示出雷锋和彭晓娟的相关资料)

3、请为行道树设计一广告词或标语,来表现它的崇高精神。(播放音乐《好大一棵树》)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着眼于学生力想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行道树的精神。借助多媒体展示出雷锋和喂奶女警彭晓娟的有关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对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的心中有了一杆如何取舍的秤,不再是简单停留在对行道树的分析理解上,而是很自然地由树及人,从这两个人想到更多一群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的言行,从而更好地实践这种精神,这也正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点。

五、课堂小结:

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点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的人生在奉献中升华。

行道树课件 篇8

一、教材来源

《行道树》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

二、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描绘了以制造清新,献出浓阴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树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本文还通过行道树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类的无知行为对比,表现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人生哲理。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炼。精辟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教学时应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联系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是七至九年级这一学段的起始阶段。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期盼,但又住住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表现在语文学科,就是只满足于对字词句的理解,而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认识不足。因此要借助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组织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从事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再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本文应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有感情朗读全文,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研究的习惯,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的情感,知道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学习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其中朗读、体味、领悟是学习的重点,理解无私奉献者形象是学习的难点。

五、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1、教法设计

①情景创设法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把握与学生知识水平和情感的贴近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

②朗读感悟法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过学生默读、朗读、赏读、品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启迪。

③对话互动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中心,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建构文本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学法指导

①圈点批注法通过画一画、勾一勾、圈一圈、注一注,养成读书就动脑动笔的习惯。

②探究阅读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提出疑问,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设置情景:炎炎夏日,当你走在光秃秃的道路上你的感觉是什么?烈日当头,当你走在城市的水泥路面上时,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呢?

2、多媒体显示行道树,学生用优美的词语形容,揭示课题。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初步感知行道树的作用,形成与文章感情相一致的价值倾向;同时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课前预习对照导语,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词典正音释义。运用文中优美词语,写一段表意完整的话,课堂交流。

2、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写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谈整体感受。

[引导学生逐步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片段练习,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明确学习方向。并让学生逐步养成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三)赏读课文,感悟情感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喜欢的句子和语段并在旁写上感受。

2、学生朗读喜欢的句子和语段(朗读时要说出欣赏的理由)其间可用学生赛读,师生赛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发音、停顿、语速、语调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朗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要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如喜欢的方式,擅长的方式,独特的方式等)表达出对朗读内容个性化的反应。叶圣陶曾说:“就是好好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本文文质优美,篇幅短小,适于朗读。学生朗读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自由提问(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问题,中间可启发学生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并理解它,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文章表达方法的思索)

2、找学生代表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①“堕落”一词应如何理解?②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③、“忧愁”和“快乐”是否矛盾?为什么?④、“神圣”、“痛苦”和“深沉”的含义是什么?⑤文章运用了几处对比?有何作用?然后学生分组讨论。

3、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纸条的形式交给老师,再在全班集体讨论。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目标。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主动的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长短的思索,有了困惑而没法解决它,到讨论时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叶圣陶语)]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1、学生扮演“行道树”、“记者”和“主持人”,由“记者”采访“行道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2、由树到人你觉得本文只是在写树吗?你是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举出例子来说明?(播放徐本禹、雷锋资料,帮助理解)

3、设计广告词和标语设计一到两句广告词和标语,来表现行道树的内存形象和崇高精神。(学生设计时播放音乐《好大一棵树》)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将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引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中去。“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

(六)、归纳小结,升华情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自行小结,可从方法、知识、情感等方面谈)

2、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结束本文的教学:我们是社会的一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奉献中大放异彩。

[让学生谈学习收获,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整理小结的习惯,通过充满激情的语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升华情感。让学生做一名行动者,自觉投入到无私奉献者的行列中去。]

(七)附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

1、时间安排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赏读课文,感悟情感(10分钟)———————品读课文,合作探究(14分钟)———————实践活动,拓展延伸(10分钟)—————————归纳小结,升华情感(3分钟)

2、板书设计

课件集合


通过作者的反复筛选和优化,这篇"课件"的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欢迎阅读,我们会努力为您提供有趣和有价值的内容,并请收藏我们的网站。每位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如果还没有完成的老师就需要抓紧时间了。良好的教案和"课件"将会带来高效的课堂教学。

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积累字词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观看课件理解感悟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教育观:

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精神和美德;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重难点

1、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主旨,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难点:

通过圈划、朗读体会文章蕴含的强烈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悟。

3、创新点:

以情贯穿全课堂,用情感去体味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4、德育点:

以情贯穿全文,故事导入,在感悟理解的环节中渗透德育点。

5、空白点:

字词教学留空白;朗读体悟留空白。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斑羚飞渡时的情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

在广袤的星球上,在神奇的自然界,人类并不是唯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唯一具有情感的生灵。我们其实一直和千姿百态的动物相依相存。五彩斑谰的动物世界,给这个星球增添了色彩和生机。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角就是一群斑羚。斑羚一向性情温顺,可当它们面临种族灭绝的时候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二、学生探索研究

1、明确学习目标。(留空白技术)

2、检测预习:字音、词义及创设情境(商量与对话技术)

3、师生朗读接力。(以读促思增加体验技术)

思考: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你读完本文后心情如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

4、观看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技术)

设置问题如下:

⑴斑羚们陷入了怎样的一种处境中?进退维谷的斑羚们如何表现?

⑵谁铤身而出?它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斑羚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了种族生存的机会?

⑶文中的彩虹出现了几次?有何作用?

三、巩固创新性应用(激发创造性思维与联想技术)

1、再次观看整体画面,选择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完本文,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本文精神主旨方面的理解。

四、反思与小结

(延缓评价技术、反思与小结技术)

教师总结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提出下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研究体验性作业(学生作业的设计指导评价技术)

以下二题,任选其一:

⑴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⑵展开想象,以童话或神话的方式设计一个美好的结局。

教学反思

《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新课改教材中最让我动容的几篇课文之一。它以细腻动情的笔触描写了一群斑羚在面临灭顶之灾时的重大抉择。面对牺牲,它们是那么的坚决,那么的从容不迫,毫无自私与胆怯!年幼的斑羚以年老斑羚的身躯为桥梁,飞渡悬崖,获得重生。最后落单的头羚,没有了其他斑羚的帮助,也没有了它可帮助的斑羚,但它义无返顾地跃向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虹,消失在空寂的山谷中。

它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每读一次,我的眼前都会模糊一片。感动于斑羚们的悲壮,震撼于它们的纯净得毫无杂质的透明的思想。

我感动着,也犹豫着。

怎么教?怎么上讲这一课?

领着学生仔细分析句子中的难点考点?肯定不行。文章中蕴含的美就支离破碎,仅仅变成一句句语法深奥的文字了。或者,让学生自读,以阅读提纲形式让自己感悟?不行,这样的做法太对不起这篇美文,对不起那群可爱的斑羚,也对不起我的学生。

在课前准备时,我觉得本文故事情节并不难理解,故以“情”贯穿全文,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吸引感染了学生。以新课标为指导,然后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点诵读理解、美点赏析品味、主旨升华理解”的教学模式,讨论主题及感受,升华感情。同时辅之以音频、图象、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的兴趣,丰富想象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并配以音乐以达到情感上熏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外迁移着重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在上完课后,纵观整个课堂,不得不承认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课堂节奏一路匆匆,虽有学生的感悟,但趋于表面化。

窦桂梅老师在《语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时提出,感悟既是一种心智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感受到并且真正领悟到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能悟得许多教师由于充分描述而未曾或无法教给他们的东西,那才是感悟的最高境界。但本节课明显看出学生自主利用的时候过少,讨论探究的机会基本没有。整节课节奏匆忙,都是老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缺少静静地感知的时间。

2、自身畏畏缩缩,不敢放手。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不敢让学生质疑,充分地将课堂教给学生;二是不敢违背教学任务及目标,一节课为完成预定计划和任务而布置,缺乏课堂中的生成性。

十班的一些学生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在有感悟的时候,爱提一些钻牛角尖的问题。因为是公开课,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课前时就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点。在感受体验的环节中,我设置问题:“大家一定都有不少的感触,请大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吧。”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分析文章细腻逼真的描写,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斑羚的敬佩,对猎人的痛恨。有的谈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话题,有的谈到保护自然环境,还有的由斑羚的团结想到人类社会的勾心斗角,想到人活在社会上就要付出爱心等,内容既丰富又深刻。

这看似挺完美的背后,其实令我很惶恐。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而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不是不具备发现问题质疑的能力,而是被我活生生地扼杀在思想的摇篮中,“老师提醒过了,我不敢!”似句句控诉一样的警告我,我的行为与新课标背道而驰了!

我又陷入了长期以来,教育的误区里,就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给学生答案,教得学生没问题,这便成了成功的教育。其实现代的教育观已经向我们证实了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才是成功的教育。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看来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真的应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质疑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对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教会学生质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终身的学习中受益。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摸索中,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

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充分朗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中“雨”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尝试诗歌的创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通过学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主题,感受真情。

教学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意。

教学方式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运用联想想象法,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

3、运用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朗读教学带。

教学构思及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由传统诗歌引入到现代诗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朗读,初步感知

1、听配乐诗歌朗读,营造氛围。

2、学生边听边读,熟悉诗歌内容。

3、学生齐读,教师指导。(节奏、重音、语调、情感等)

4、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思路。

5、运用想象,理解诗中“雨”的形象。

6、教师简介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具体研习,品味诗意

1、请学生找出每节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和相象,把这些意象所在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2、联系诗句,说说诗歌中“雨”的形象。

3、齐读七、八两节,品味其中的“笑”。

问题探究:这些动人的笑有什么含义吗?试品析。

从两个“勇敢地笑”中,你获得了些什么启示呢?

4、找出诗歌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四、学生齐读全诗,师生共同总结诗歌艺术特点

五、迁移练习

春雨对孩子们说了这么多,现在,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几行诗几句话都行。

六、课堂小结

诵读全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温柔可亲,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形象。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与祝福。希望同学们也如诗人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观察生活,以引发我们的艺术情感。

七、作业设计

1、熟读全诗,感受诗意。

2、请用几行诗或几句话对春雨作一番描绘。

板书设计

雨说

郑愁予

探访四月的大地

亲近孩子

来自遥远的地方

教孩子们勇敢的笑

快乐的安息

课件【篇3】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1比鲜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蹦芊纸巧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狈⒒酉胂螅初步理解寓意。

一、导入: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指导学生自读故事,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3、指名说说自已读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让学生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5、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6、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的认识。

三、指导写字。

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再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最后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1蓖嘉慕岷希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弊远恋诙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备形虻诙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北热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备形虻谌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辈椴樽柿匣蛘呦虮鹑饲虢蹋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坐井观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篇4】

gkh教学设计

gkh教学设计(一):

一、设计理念:

《gkh》拼音教学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创设学习“生气”,增强基础“底气”,培养语文“灵气”。

1.童话中漫游,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资料贯穿在童话故事之中,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兴趣。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简单,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教学中学生多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拼读,找到对应卡片,并说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然后交流反馈。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gkh,能够读准音,认清形。

2、培养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

四、教学准备:

1、鸽子卡通图片、蝌蚪卡通图片、乌鸦卡通图片、相关板面布置;

2、声母gkh的字母卡片;

3、果树、拼音果子、翻奖拼音卡、“鸽”、“蝌”、“喝”三个汉字字卡;

4、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看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呀?

(2)生自由发言:鸽子、蝌蚪、乌鸦

(3)生与鸽子、蝌蚪、乌鸦问好。

2、师讲故事:

有一天,天气个性晴朗,小鸽子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来飞去,可快活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开心得不得了!乌鸦也出来游玩,它飞呀飞呀,哟,口渴了,于是,它飞到河边,喝了几口水,哇,真是清凉可口,好舒服呀!这一天,小鸽子、小蝌蚪、小乌鸦都好开心!

3、出示语境歌:

师:嗯,小朋友们喜欢小鸽子、小蝌蚪、小乌鸦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它们喔!瞧,老师把它们玩时的开心画面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小儿歌,让我们一齐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这天天气真正好,

一只鸽子天上飞,

一群蝌蚪水里游,

乌鸦乌鸦口喝了,

飞到河边把水喝。

4、多形式读语境歌

(1)拍手异步跟读、拍手同步跟读

(2)师生接读、男女生接读

(3)拍手齐读

5、认识gkh的形,学习发音

师:小朋友们都是聪明的小博士吗?

生:是!

师:好,老师来考考你们喔!

(1)考考聪明小博士:

(出示词语:鸽子、蝌蚪、喝水,学生齐认读)

(2)再考考聪明小博士:

(出示字宝宝:鸽、蝌、喝,学生齐认读)

(3)引出声母gkh

师扮声母宝宝:咦,是谁在叫我们呀?

师:哦,原先小朋友们刚才读的字宝宝正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三个声母宝宝的名字呢!让我们一齐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4)出示顺口溜:

鸽子鸽子ggg

蝌蚪蝌蚪kkk

喝水喝水hhh

(5)师领读顺口溜

(6)生齐读顺口溜

(7)拼音字母搬家游戏:送声母宝宝“回家”

(8)认读声母gkh

口号:小朋友,我问你,它的名字叫什么?

回应:徐老师,我告诉你,它的名字叫XX,XXX。

(9)出示课件,观察声母gkh的字形,师指导发音

g宝宝像什么呀?

(像个9字ggg)——读g时,声音稍微拉长一些;

k宝宝像什么呀?

(像挺机枪kkk)——读k时,要送气,要读重一些;

h宝宝像什么呀?

(像把椅子hhh)——读h时,要短一些、轻一些。

(10)小组开火车比赛发音

口号:小火车——呜呜呜,开起来!

(11)指名发音

(12)做律动齐认读声母宝宝

口号:擀擀面,擀擀擀,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香喷喷的铰子XXX。

(相机提示:包“g饺子”时,要包长一些;包“k饺子”时,要用力包,包“h饺子”时,要轻轻包)

6、快乐拼音游戏:听音摘果子

游戏规则:

师念口号:小朋友,注意听,XXX。生根据师发音从“果树”上摘下相应的“拼音果子”。摘对了,大家一齐拍手说:“嘿嘿嘿,摘对了。”果子就作为奖品送给孩子。摘错了,大家一齐拍手说:“嘿嘿嘿,摘错了。”摘错的孩子再另摘。

7、开心拼音游戏:翻拼音卡夺奖

游戏规则:

师把准备好的拼音卡片反摆在投影机上,让全班孩子看大屏幕,然后请个别孩子上台,自已随意选取一张拼音卡片,念魔咒:“芝麻开门,XXX(所选声母)。”念对即可翻开,如拼音卡片背面有中奖标志(小红花),即可得到小动物头饰作为中奖奖品。如没念对,可请小朋友帮忙,然后跟着念一遍,也可把拼音卡片翻开。如果看到翻开拼音卡片中奖时,全班孩子便欢呼“Ye”以示祝贺;如果看到翻开的拼音卡片没中奖时,全班孩子便齐念:“下回努力!”以示鼓励。

8、动手操作:拼音大卡

师:玩了这么好玩的拼音游戏,小朋友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这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个声母宝宝——gkh。最后呀,我们各自动手做一张漂亮的拼音大卡。

生:好!

(1)师示范制作拼音大卡

(2)播放轻音乐,生自由动手制作拼音大卡

(3)展示个别作品

gkh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声母gkh,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拼读方框内gkh与单韵母组成的六个音节,能看图读带调音节和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gkh的发音。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教具:挂图卡片

主要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按排:练读带有gkh的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8个声母,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5课,这一课有3个声母。

二.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新课资料

1.导看情境图。

(1)。出示看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2)。讨论: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哥哥会说些什么?弟弟会怎样说?

(3)。小结图意,出示有关音节。

1、小弟弟在河边捉了许多小蝌蚪。哥哥看见了,说:“小蝌蚪长大了就是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它能捉好多好多虫子。你快把小蝌蚪放回去吧!”小弟弟听了哥哥的话,连忙把蝌蚪放回河里,哥哥连声称赞小弟弟做得好。

相机出示:gekehe3个音节。

2.读语境歌

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走来劝阻他,小弟弟,很听话,忙把蝌蚪送回“家”。

3.告诉学生,这天我们要学的3个声母就是这3个音节中的第一个字母。

4.出示:gkh

三.新授课

1.教学声母g。

(1)。教学g的读音。

出示鸽子图

图上画了什么?

告诉学生:g和哥哥的哥的读音有些像。

教师范读g三遍。

领读,学生体会练读,指名读。

(2)。教学g的字形及书写。

仔细看,g字像什么?(g子头型ggg,9字加弯ggg)

指导书写

师范写,生描红。

2.教学声母k

(1)。教学k的读音。

k的发音方法和g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读k时需用力送气。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重点指导发音有困难的学生。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教学k的字形及书写。

引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教学顺口溜:小鸡出壳kkk。

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

3.教学声母h

(1)。教学h的读音。

出示荷花图。

指名说说图画的资料。

荷花的“荷”改读第一声,就跟h的读音有些像了。

教师范读h。

教师领读h,学生体会练读。

(2)教学h的字形及书写。

谁来说说h的样貌像什么?你能想个顺口溜记住它吗?

h---n比较。

指导板演,学生在书上描红两遍。

四.巩固练习

1.抽读字母卡片。

2.做找朋友游戏。

五.作业

抄写gkh各四遍。

第二课时

b)复习检查

1.抽读字母卡片

c)授新课

1.教学音节拼读。

(1)出示:

eee

gkh

uuu

(2)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3)指名拼读音节。

(4)出示:gekehe

gekehe

(5)齐读,指导读,“开火车”读。

(6)按顺序读,倒过来读,打乱顺序读。

2.看图读拼音词。

(1)学习双拼音词。

出示图一。

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出示:gugu

练习拼读,直呼,指名拼读。

出示:dagu

指名拼读。告诉学生:两个第三声音节在一齐时,第一个音节改读第二声。

领读,指名读。

出示:hehe,bahe

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引导看图,说说图意。

(2)学习单音节词。

出示另外3幅小图,指名说说图意。

将gehuhe三张卡片发给三个同学,请他们把音节贴到相应的图上方。

学生看图练读音节。

指名拼读,齐读,“开火车”读。

d)巩固练习

1.抽读字母卡片:gkhnp

2.拼摆音节。

请小朋友拿出已教过的字母的卡片。幻灯显示tu,学生在桌上拼摆tu。

e)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方框里的音节。

gkh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学会gkh三个声母,能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学会拼音有介音的三拼音音节,掌握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花、哥、弟、个、画”5个生字,并能在必须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

gk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课前准备:拼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能够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看卡片认读6个韵母。

2、我们已经学过几个声母?谁来读?哪几个声母读起来要送气?(ft)

(二)引出新课,提出要求。

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10个声母。这天,我们要学习第5课,认识3个新朋友,比一比看谁最先学会,做到会读、会写、会认。

(三)教学声母g。

1、看插图说话引出g: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听话说话:图上画着几只鸽子,衔着一只花环。)

师引入:鸽子的“鸽”声母是g。花环的形状像g,板书:g。

2、教学g的发音,记清字形。

(1)示范发音,仔细听,看口形。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记字形,启发想象,g像什么?

教顺口溜:一群白鸽ggg,鸽子花环ggg,9字加ggg。

3、指导书写。

(四)教学声母k。

1、看插图说话引出k: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几只蝌蚪?它们一齐向什么地方游去?(八只小蝌蚪在水里一齐向草丛中游去)。

引入:蝌蚪的“蝌”的声母就是k,板书k。

2、教学k的发音,记字形。

(1)示范发音,讲要领:发音时,嘴要送出一股气,用小纸条示范。

(2)请学生口对手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你能在插图上找到k吗?还有什么办法能记住它?

教顺口溜:一群蝌蚪kkk,像挺机枪kkk。

(4)指导书空和书写,k两笔写成。

(五)课中操:

清清小河中,水草摇呀摇,一群小蝌蚪,来把妈妈找。(边做动作边念)

(六)、教学声母h。

1、看插图说话引出h:图上画着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听话说话:丁丁和冬冬坐在椅子上喝饮料。)板书:h

2、教学h的发音,记清形。

(1)范读,跟读,齐读。

(2)在图上找找h,记形:像把椅子hhh。

(3)指导书写,一笔写成。

(七)学习gkh与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

1、出示音节,学生拼,老师评价。(指名读,齐读)

2、找朋友游戏:三个小朋友做gkh,6个小朋友做aoeiuu,全班小朋友唱“找朋友”的儿歌。(一齐拼读)

(八)小结。

这天,我们学习了三个声母,它们分别是→gkh,我们不但会认,还学会了书写。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gkh的拼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gkh三个声母。

2、初步学会拼音有介音的三拼音音节,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打乱顺序认读6个单韵母的四声,连读uāuōuǒ。

2、卡片认读:gkh,读顺口溜,g和k,发音时有什么不同?

3、认读音节:mógū、bǔkè、húlí,这些音节都是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两个字母组成的,我们称它们为两拼音。

(二)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gkh三个声母,此刻我们要继续学习这三个声母和单韵母的拼音,还要练习新本领“三拼音”。

(三)教学三拼音节guā。

1、说话引入:小朋友吃过瓜吗?你吃过哪些瓜?

2、音节分析:“瓜”的音节怎样写?板书:guā,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拼音有什么不同?

(guā是由声母g,介母u,和带调韵母ā三个字母组成的。)及时反馈:u原先我们称它为什么?在那里介于声母和单韵母之间,我们叫它什么?齐读:介母

3、拼读音节。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

三拼音怎样拼呢?(看图)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猛推卡片)说明三个字母要快速拼读才能读好。讲解三拼音的要领:一是要快、二是连,要一口气连读成一个音节,中间不能中断。顺口溜: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得很顺当。

(四)教学三拼音节guó。

1、分析音节:g声母,介母u,韵母ó。

2、回忆方法。

3、拼读音节。(指名拼读,火车读,齐读)

(五)课中操。

我的家乡瓜儿多,

冬瓜胖来南瓜黄,

我的家乡花儿美,

牡丹月季夜来香。

瓜儿多,花儿美,

一天一夜夸(kuā)不完。

(六)巩固运用三拼法拼读音节。

1、复习三拼音拼读方法。

2、拼读:d—u—ō→duōt—u—ō→tuōn—u—ō→nu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卡片认读音节:kuāguókuòhuó

4、练习:比一比每组音节有什么不同。

gā------guākā------kuāhā------huā

gū------guōkú-----huókù-------kuò

(七)小结。

这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三拼音,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不仅仅会认,而且还会连读三拼音。以后我们将拼读更多的三拼音节。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三拼音的拼法。

2、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基本做到词语连读。

3、认识“花、哥、弟、个、画”5个生字,并能在必须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拼音。

1、复习三拼音的拼读要领。

2、出示三拼音的音节卡,学生拼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做找朋友的游戏。

(二)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猜一猜》,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说说儿歌讲了什么?你能猜一猜谜底吗?

(三)看图拼音节,认生字。

1、看图说话,图上画了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荷花、哥哥、弟弟,根据拼音读一读,哪些词语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3、出示生字:花、哥、弟、个、画。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样明白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4、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5、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四)巩固练习。

1、拼读音节。

2、跟录音读课文。

gkh教学设计(四):

[教学资料]

《gkh》是拼音部分第5课的资料,它是继6个单韵母,8个声母之后的声母学习。文中包括情境图、书写区、音形提示图区、识字几个部分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声母gkh的音、形、书写,还有相关的二拼音节、三拼音节,认识四个字,其中三拼音节是第一次出现。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声母gkh,能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学会准确拼读声母gkh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4.会认四个生字“瓜、果、禾、火”。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声母gkh的音、形、书写,及其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

2.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文本带给了很好的载体;设计了情境图。与编写理念相通,用好这个载体。创设去郊外游玩的情境,与四个“小画家”交朋友,利用情境歌感受声母gkh的发音部位。

2.营造趣味。针对刚上一年级的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将各部分的学习置于相应拼音游戏活动中。比如:猜卡片、进小屋、百宝箱、聊天室。

3.贴近生活。语文学习生活化更易于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整堂课的设计以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感到亲切、乐于学习,生活化的“聊天室”的设计,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从而建构新知识,并懂得在生活中用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展示情境,图中背景图,可用CAI,也可用挂图)

这天,我们一块儿去郊外玩玩吧。呀,郊外真美!你们看看,有什么

二、感知,体验发音部位

1.边诵读情境儿歌,边出示情境图上四小孩。(可用CAI,也可用挂图)

四个小画家,一同来作画。

小康画蝌蝌,小刚画白鸽,小航画小河,

咦,小红画的是什么你来说一说。

2.师领读儿歌。

三、学习声母gkh的读音

1.出示卡片“g”,声母g,白鸽的“鸽”读得轻而短。

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出示卡片“k”,声母k,蝌蚪的“蝌”读得轻而短。(同上)

出示卡片“h”,声母h,小河的“河”读得轻而短。(同上)

(注:若学生基础较好,可让学生教学生,师注意引导,强化发音方法。)

2.游戏巩固:“猜卡片”

(1)规则:一人拿声母gkh卡片,手背在身后,另一人猜,左(右)手各拿的是什么卡片,猜对读准则奖励小贴画。

(2)可先由教师领玩,再分组自己玩。

四、学习声母gkh的形

1.(利用音形提示图)你有好办法记住声母gkh吗交流后小结。

(1)和平鸽,橄榄叶,世界和平是心愿。

(2)水草在水中,一只蝌蚪游呀游,二只蝌蚪来碰头。

(3)哗啦啦的小河水,转个弯儿向前流。

(注: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字母形。)

2.指导书写(gkh逐个进行)

(1)引导学习笔顺图,用手指书空。

(2)在书上描红一个。(注:关注写字姿势的培养)

(3)交流观察所得:g(kh)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4)游戏:“进小屋”

师范写,指名学生演板。

(5)在书上再描红并书写一个。

五、练读gkh与单韵母组成的二拼音节的拼读

1.学习音节gagegu的拼读。

(1)(出示音节分解式:g―e一ge)透过观察,了解这个音节有组成。学生自己再进行拼读,师提示注意用g轻快地去碰韵母e。

(2)(出示音节gagu)让学生自己拼读音节,与同桌交流。

(3)指名学生演板:gagegu的四声。

(4)分小组练习其四声,分小组展示自学结果。

2.学习“kakeku,hahehu”及四声。(小组学、自学)

3.游戏反馈、巩固:“百宝箱”。规则:各组派人摸“百宝箱”中动物音节卡片,并读。展开小组竞赛,读对加分,可得到动物卡片,并可领读或指挥他人读。评出优胜组。

六、练读二拼音节的音节词

1.练读书中词:gēge,kělè,bàhé

(1)请拿“gē”的同学上台引领说词;我说“gē”,唱歌;我说“gē”……

读词“gēge”(注意轻声)

(2)出示“可乐”饮料,这是什么

读词“kělè”,引导学生说句子。

(3)示音节词“bàhé”,读,说说这个游戏。

2.游戏:“聊天室”:边聊天,边读与gkh相关的二拼音节词。

(1)你家的gébì住着谁

(2)每一天早上我都看见洪山广场有dǎgǔ的人。

(3)看到你们这么可爱,我会hāhā笑。

(4)这天我摔了一跤,我kū1e。

(5)我会讲húli的故事。

(6)我喜欢卡通片里的tùbāgē

七、书写练习(在拼音生字本上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初步掌握三拼音节拼读方法,练读相关的音节词,识字)

gkh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的:

1.学习g、k、h的读音及写法和以其为声母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

2.学习带有g、k、h声母的音节词。

3.学习“瓜、果、禾、火”字音、字义。

教学重点:学习g、k、h的读音及两拼音节、三拼音节。

教学难点:学习带g、k、h声母的音节词、学习“瓜、果、禾、火”四个生字。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设情景。

二、感知,体验发音部位。

1.诵读情境儿歌,出示情境图。

2.师领读儿歌。

三、学习声母的读音。

1.出示卡片“g”,声母g,白鸽的“鸽”读得轻而短,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2.出示卡片“k”、“h”,指导。

3.游戏巩固“猜卡片”。

四、学习声母g、k、h的形。

1.你有好办法记住声母g、k、h吗?交流后小结。

2.指导书写(g、k、h逐个进行)

①引导学习笔顺图,用手指书空;

②在书上描红;

③交流观察所得: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④游戏:“进小屋”,师范写,指名学生演板;

⑤书上再描红并书写一个。

五、练读g、k、h与单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的拼读。

1.学习音节ga、ge、gu的拼读。

①观察g—e—ge,了解这个音节的组成,学生自己再进行拼读。

②出示音节ga、gu,让学生自己拼读音节,与同桌交流。

③指名学生演板:ga、ge、gu的四声。

④分小组练习其四声,分小组展示自学结果。

2.学习“ka、ke、ku,ha、he、hu”及四声。(小组学、自学)

六、练读二拼音节的音节词。

1.练读书中词:gēge,kělè,báhé

2.游戏:“聊天室”,边聊天,边读与g、k、h相关的二拼音节词。

七、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声母g、k、h。

2.复习音节:ga、ge、gu,ka、ke、ku,ha、he、hu。

3.复习音节词:gēge,kělè,báhé

二、学习三拼音节拼读方法。

1.出示g—u—a→gua。

①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

②介绍介母;

③范读、指读、齐读;

④同桌互练,检查。

2.练习拼读guo、kua、hua、kuo、huo

三、练习音节词。

1.练读书中词:guǒpí、kuàbù、huāduǒ;

2.检查。

四、识字:

1.学习“瓜”。

①看图说图意;

②读拼音识字;

③师领读。

2.学习“果、卡、禾、花、火”,方法同上。

3.复习巩固“瓜、果、禾、火”。

课件【篇5】

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含的深刻寓意。

明确:两个。一是小孩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都喜爱的一种水果。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

明确:想。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

4、那么,“我”愿不愿爬过?为什么?

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或代表着种种清规戒律。思考这一问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

联系实际示例:

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以上提供的只是示例,并非唯一的标准的答案。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讨论,只要言之成理,教者即应加以肯定,答案不强求一致。

7、诗人为什么说“上帝”如果是孩子,他“也会爬过去“?

明确:孩子是纯真无邪的,孩子对美好的事物有本能的向往与追求。“上帝”如果抛开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抛开了一切清规戒律,恢复其纯真无邪的本性,他一定也会爬过去追求世间美好的事物。

8、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明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的禁锢者;其实“上帝”又何尝不是被禁锢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这一层次的理解是这首诗的深刻之处,学生不容易理解,如“上帝”也是被禁锢者这一点,教者要作适当的提示。

三、小结:集哲学和文学于一身,融理性和感情为一体,这是哲理诗的显著特点。而哲理诗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训示式的说教,而在于悟性的启迪,学习时应由诗的表层意象入手,展开联想,逐层深入,最终触及主旨,才能理解诗歌中包容的深刻寓意。另外,哲理诗总会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留下某种不确定性,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自己的理解来拓展诗歌的艺术空间。

课件【篇6】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含义和喻意,看问题要全面,不做“井底之蛙”。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的意思。

3.渗透学法“四读法”。

1.挂图一张。

老师给你们画一幅图,请看是什么?

板书:

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见天是什么样的。我们学完了课文就知道了。

展书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注意读准字音。

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地方?

导读 第一小段读出它们的位置。

青蛙坐在井里张着嘴正在和小鸟说话。

青蛙和小鸟对了几次话?

导读 读出青蛙疑问的语气。

小鸟从天上来为什么落在井沿上?

导读 读出天很大的语气。

这时候,青蛙和小鸟开始争论了。争论什么呢?

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

板书 天有多大?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

导读 读出青蛙自信的语气。

小鸟听了青蛙的话,怎么说的?

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一个认为井口大,一个认为无边无际。他们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读第六、七小段

青蛙为什么把天看成井口那么大?

试验 当一次小青蛙,把书卷成一个圆筒,举起来看天有多大?(天只有圆筒口那么大。)

为什么你看到的天,只有这么大呀?

通过这个试验你知道小青蛙为什么说天有井口那么大吗?

(因为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只能看见井口大的一块天,所以它说天有井口大。)

为什么小鸟说得对?

从第六小段哪句话说,青蛙不知道自己错了?

小鸟说青蛙是你错了,说明什么?

小鸟为什么让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

如果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会看见什么?

读第三次对话。

小鸟也笑了,为什么笑呢?

分角色读全文。

小结:

坐井观天是个成语,现在人们把它比喻看问题、目光狭窄的人。称那些见事不多,却自以为是的人为“井底之蛙”。

三、找出易错难写的字。

观,就是( )的意思。

坐井观天,就是( )。

际,就是( )的意思。

无边无际,就是( )。

[坐井观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篇7】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老师想和同学们欣赏一下,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师引: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3.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4.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意等)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3.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秋天的雨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篇8】

我听说“能够行为完美无瑕的人一定会昌盛,做不到的人就会灭亡。”舜没有立锥之地,而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上天日月星辰运行正常,没有发生特异的自然现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是因为用仁政来治理天下。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忠臣不惧怕杀头而(对君主)进行直谏,处理事情没有缺漏或错误的谋划,功绩流传万世。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笨的忠心,希望大王对我的话稍微考虑一下以表现您的怜悯之心。

用一根线的负担,系起千钧的重物,上面悬挂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面靠着不可测度的深渊,虽然我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心线将断绝。马就要受惊,却去击鼓惊吓它;系物的线将要断绝,又给它增加重量。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在接好;重物掉进深渊,不能在把它取出来。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能否避免祸患只在一念之间,当中连一根头发都容不下。假使能听从忠臣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累起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改变自己的做法,比翻过手掌还容易,比泰山还安稳。现在要享尽天赐的寿数,享尽无穷的乐趣,终保王侯的威势,不从做翻掌这样的事情出发,来得到像泰山那样的安稳,却要趁着累卵的危险,经历登天的困难,这就是我心中最大的疑惑。

若有人对自己的影子和脚迹有所畏惧,那人欲逃避现实,回首狂奔,结果脚迹愈多愈乱,影子随身在后,追逐得更快,不知在阴暗处歇息一会,影子与足迹自然而然地消失无踪。想让别人听不到,不如不说话。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让热水凉下来,一个人烧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没有效果,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烧火。不在那里采取决断的措施,却在这边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叶百步远,射箭百发百中。杨叶那么大,能够百发百中,可以称得上善射了。可是他射箭的距离,只在百步之内罢了,和我比起来(自己所见甚远),简直不懂得射箭。福的产生有它的开端,祸的产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开端,止住祸的起始,祸从哪里来呢?

泰山上流下的水能够穿透石头,拉到尽头的井绳可以磨烂井栏。水不是穿石的钻,井绳不是开木的锯,不断的磨损才使它这样。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的量,到一丈就会有差错。以石和丈来称量,简便又少出差错。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足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这是凭借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打磨砥砺,看不见它的损坏,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课件【篇9】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她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

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本课二、三段为教学重点,对彩塑和壁画作了深入细致地描写。这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石窟艺术的出神入化,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想像中美读美诵,是主要教学目的。怎么实现这一突破呢?

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制作图片,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和壁画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读)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画)画出文中描写有哪些彩塑?让学生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赏)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媒体,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析)课文如何把这些栩栩如生的彩塑串联成一段的?通过学生自读合作等形式,找到(有-----有-----有-----还有------)排比句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抓住卧佛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抓住“长达”、“侧身”、“眼睛”、“神态”等词语,再来看看相关图片来感受卧佛的惟妙惟肖。③

(读)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这样,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刚才,同学们重点欣赏了彩塑和壁画的精美,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特点等都不是很清楚。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开始习作了,多数学生对文章结构、写作顺序、如何过度衔接等方法缺少了解,在这里,教师有必要设计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商量复述的方法,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复述课文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当地的导游,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复述?这时,可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讨论复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学生肯定会说到“彩塑”、“壁画”、教师立即引导“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找出来吗?即日2、3段之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继续追问,学生又可能说到“明珠”、“艺术宝库”等词,即课文的1、4段(总写),教师随即板书,从而,弄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在弄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述课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我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结合我们龙兴古镇,与本课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让指导学生课前欣赏龙兴古镇的“华夏宗祠”“龙藏宫”“龙兴寺”等,并作仔细观察了解,模仿本课的方法来赞美古镇。可以说一说、写一写,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古迹、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创作背景;能够流利地阅读和背诵诗歌;明白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阅读、交流与合作,了解诗歌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要点】

情感朗读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受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排期】

一课时。

【教与学的交互设计】

1.我会说

老师让学生介绍作者和背景,介绍新课: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历史上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奠基人,俄罗斯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声的艺术力量。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称赞普希金的诗:“语调和语言的力量令人惊叹:它像大海的煤蝶一样柔美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明亮,清静如水晶,芬芳如泉,威武如武者手中的剑。”但“诗不可译”,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也只能通过翻译诗来学习和欣赏。我希望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这首诗的美妙之处。这首诗写于普希金流亡时期,作为礼物送给邻居奥西波娃的女儿叶夫布拉克西娅·尼古拉耶夫娜·沃利夫的纪念册。 .当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并没有失去希望和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理解,相信光明终会到来,正义终将到来。

2.我会阅读

师生共同阅读诗歌,总体把握: 1.教师作曲朗读,学生听读。

师生共同理清朗读节奏。

如果/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伤心,不要/不耐烦!

忧郁/天/需要冷静,

相信,快乐/天/会/来。

我的心/永远/渴望/未来;

现在/但总是/忧郁。

一切/是/即刻,

一切/将/通过;

而那个/通过了,

将变成/种/怀旧。

2. 学生一起阅读,讨论阅读,交流经验:

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挫折,要积极向上,昂扬向上,坚信未来是光明的。因此,作者的语气是雄辩的,带有一种亲切感。

3、我会品味

读诗,一起讨论:

1、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清晰:这首诗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难过,不要急躁;难过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一切都会过去的,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痛苦和悲伤是不可能的,快乐不会永远被悲伤所掩盖,幸福的日子会到来。

2.诗歌最大的特点是用意象说话,最忌直接推理。这首诗自始至终没有形象,但在推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生应品尝全诗。 ,想想原因?明确:

⑴这是送给邻家小姑娘的礼物诗,是一首哲学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教诲的语气,而是平等地说话。语气亲切委婉,真诚坦率,仿佛诗人与你交心; 2)诗句清新流畅,感情温暖深沉,富有人情味和哲理。

3. 这是一首著名的诗。许多人把它写在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读完之后,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意见。

4.如何理解“过去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旧”?

这两句台词表达了一种生活经历中很常见的感觉。诗人强调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的体验应该是丰富的、多样的、积极的和乐观的。各种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有利于把握人生。

第四,我会写

学生模仿第一节的形式,写四行诗,如:

如果生活误会你,

p>

不要失望,不要急躁!

平淡的日子需要冷静,

相信,破天荒的日子总会到来。

5. 我会背诵

学生背诵全诗。

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2自主发现字词规律、识字方法和积累词语的方法,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1出示“我会想”图标,讨论“天有多大?”。(生自由想象天有多大,并大胆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引入课题:“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信你就听听下面的故事吧!”(听音乐范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交待读课文的要求。(生给新词作上记号。)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有选择的读通,再听听伙伴是怎么读的。

2生板书简笔画“水井”。

3出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并读给学习伙伴听。(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在全班交流。)(出示生字卡,请两位学生上台玩游戏—猜猜我叫啥?检查全班学生识字情况。)

4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熟。

1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学生悟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板书贴画。)

3选择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感悟积累词语:“无边无际,因为……所以……”。)

2与学生一起想象续编第四次对话:假如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怎样对小鸟说?说出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小组续编对话,全班交流)

上网查阅:看看天究竟有多大?或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学习课文前,我先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再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学生根据课件中的动画进行配音,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青蛙和小鸟。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课件【篇12】

牐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牐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牐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牐4.学生质疑。

牐1.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天多大?

3、小鸟话,进行语言训练。

牐3.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牐(1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牐牏俟渡: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牐牏诔鍪荆骸芭笥眩别说大话了!”

(2)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牐牏佟澳敲丛丁笔侵付嘣赌?

牐牫鍪荆骸耙话俣嗬铩焙托∧穹晒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牐牏谘≡裾确的意思:

牐牫鍪荆呵嗤苋衔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牐犌嗤苋衔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牐牏壑傅级脸鲇锲。

牐5.练习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牐1.过渡: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又争了起来。

牐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牐牏傺生使用学具,

1、青蛙 跳出井口,他看见--,心想--,于是他对小鸟说--

2、有一天,这只青蛙碰到了另外一只也坐在井底的青蛙,它们会怎么说呢?

牐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牐(1)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坐井观天 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7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