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辨认方向课件 >

辨认方向课件范例

辨认方向课件范例

趣祝福范文大全精心为您整理的“辨认方向课件”。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设计教案需要注重个性化和因材施教。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供大家借鉴!

辨认方向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但在过去的教材中很少出现。本课是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的设计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已能正确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然后运用方向板在教室或者校园内认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学生分析:

学生已会辨认东、南、西、北,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图纸上,大部分学生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但因时过境迁,现在有些生疏了。我们实小的学生对于以巫峡广场为中心的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建筑较为熟悉。但要准确地辨认出生活中不同方位的建筑物与平面图中的方位有较大的困难,因而我想构建一副以巫峡广场为中心的巴东城内的平面简易图,这一具体鲜活的生活素材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情感性目标:

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3、能力目标: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方位知识和合作学习的方法,畅想设计操场,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巫峡广场图片,下面用文字表示。)

师:咱们以巫峡广场为中心,来说一说商业中心、财政局、云沱小区、水厂分别位于巫峡广场的什么方向,生:商业中心位于巫峡广场的西方,财政局位于巫峡广场的北方,水厂位于巫峡广场的南方,云沱小区位于巫峡广场的东方。(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分别显示出四个方向词:东、南、西、北。)

(反思:通过生活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认识新方向做好铺垫。)

2、调动原有经验,初步感知新方向。

(1)师: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以外,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听过哪些新的方向?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1:我还知道西南方向,我看天气预报时听到过西南风。

师:你们了解的真不少,对,福州就位于我国的'东南方。

生3:我同意,因为既在巫峡广场的东边,又在巫峡广场的北边,所以它是在巫峡广场的东北方向。

生4:我也同意,因为它是在北边和东边中间的,所以是在巫峡广场的东北方向。

(反思: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找到与新知的连接点,让学生在交流、辨析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充分地体现交流的价值。)

3、用新方向词说一说物体所在的位置。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图上的其他建筑物分别在的什么方向?

(反思:练习用新方向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使学生对新方向词熟悉起来。)

抽象并构建数学模型。

师: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东、南、西、北,还通过努力自己认识了东南、西南、东北、

西北四个新的方向。我们来比赛,给你一个方向,你能不能很快地认出其他的七个方向,把它写在方向板上,看谁的动作最快?

(教师组织开展抢答游戏,课件显示:标有北面的空白方向板,大家抢答填写其他空位。)

(反思:将学生脑海中模糊的方向,通过制作方向板抽象到纸上,能看、能记、能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

1、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的八个方向。

师:如果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连一个方向都不知道,同学们会怎么办?

生3:可以看早上的太阳,太阳从东边升起。生4:可以观察树木,长得茂密的一边是南边。

师:同学们真棒,碰到问题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且办法还真不少!

(2)根据一个方向辨认教室的其他方向。

师:大家试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能辨认出教室的八个方向吗?

师:谁来说说教室里老师讲课的黑板位于教室中心的什么方向?生:东方。

师:现在知道了一个方向,其他的方向同学们能说出来吗?和你的同桌试一试,如果有困难你们可以利用方向板来帮忙。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个关于方向的游戏,好吗?生:好!

面向南——点点头,转向西——拍拍肩,面向北——拍拍手,转向东——扭扭腰。

向着东北——点点头,向着西北——伸伸手,向着西南——拍拍肩,转到东南——扭扭腰。

(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教室的八个方向,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给低年级学生休息调整的时刻。)

2、找出自己身边八个方向的同学。

(1)体会方向的相对性。

师:现在来玩第二个游戏,以梦钢同学为中心,每个人都想想自己应该是位于他的什么方向。

(学生东张西望,有的很快起立,有的起立了又马上坐下,教室里喊声四起。)

师:在他南边的同学起立,在他西边的同学起立,在他北边的同学起立。

师:在他东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招招手,在他东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拍拍手,在他西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伸伸手,在他西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拍拍肩。

师:玩了两次,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沉默。)

师:为什么同样是希希,一会说她在梦钢的东边,一会又说她在清清的西边呢?

生2:我知道了!因为希希在梦钢的右边,在清清的左边。

生3:因为我们每一次的中心不同,第一次是以梦钢为中心,第二次是以清清为中心,所以我们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真是能干!在观察和判断方向的时候我们都要先确定是以什么为中心。

(反思: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行动——调整自己的行动——观察判断别人的行动”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通过提问,引发知识矛盾点,让学生充分地探讨,最终得到结论。)

师:你们能不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你的八个方向分别有谁?在玩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先由一个同学说,另一个同学当小裁判评一评,然后再交换。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你可以帮帮他。(同桌活动。)

〈1〉谁知道我国的首都在哪?你能在地图中快速找到它吗?

师:你的眼睛真尖。请你们快速找一找四川、吉林、台湾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2〉老师想去“打谷场”转一转,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

谁愿意读一读进打谷场之前有什么要求?

生:最好象老师一样,以谁为中心就用标尺画十字线,就能快速的分清方向了。

师:你们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迷路的。

(反思:学生再次体验、实践,并会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4、自制学校地图。

师:今天上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觉得今天上课谁表现得最棒?你想夸夸谁?有谁想夸

自己?

生1:我认识了四个新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我想夸夸杨坤,因为他上课发言很积极。

生2:我知道了在陌生的地方如何分辨方向,我要夸夸贾前频,因为是他教会我认方向的。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下面我们到操场上去,站在操场中心你看到的八个方向都有些什么,把它们画下来,标上名称,大家自己制作一幅地图后可以放到档案袋里,比比谁认得方向最准确,谁画得最好。好了,行动吧!

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体验,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个内容我们不能把它作为知识点去讲授,而是要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加深体验。这节课共设计了三大活动。

(1)游巫峡广场。

如何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是我备课时认真考虑的问题。我选择了创设游巫峡广场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课前到广场开展活动,初步了解和感受九个明显建筑物的所处方向与位置,使学生有了直观体验。在课上通过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认一认、想一想、辩一辩的活动形式,帮助学会初步感受新方向。

(2)制作方向板。

学生通过第一个活动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这些新了解的方向,那抽象到平面上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以学生制作方向板为载体,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八个方向和了解它们在平面中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后续学习中选择利用这个工具准确地辨认出方向。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辨认方向。

如何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些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这是在课堂上充分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机会。布置学生制作校园地图,是给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机会,以此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正如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与生活的精辟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辨认方向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具准备: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

(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每道题不止有一个答案)。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

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

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辨认方向课件 篇3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初步体会方向的相对性。

3发展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部分的内容,教材没有把它作为知识点去讲授,而是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加深体验,为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打好基础。

广西柳州市文惠小学办学条件较好,每间教室都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学校位于市中心,离人民广场较近,便于本课教学前准备活动的开展。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力一般。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四个基本方向的知识,有一定生活经验。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柳州人民广场图片,下面用文字表示。)

师:咱们以世纪门为中心,来说一说艺术中心、人民医院、喷泉、技术交流站分别位于世纪门的什么方向。

生:艺术中心位于世纪门的西方,人民医院位于世纪门的北方,喷泉位于世纪门的南方,技术交流站位于世纪门的东方。(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分别显示出四个方向词:东、南、西、北。)

( 反思 通过生活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认识新方向做好铺垫。)

2调动原有经验,初步感知新方向。

师: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以外,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听说过哪些新的方向? 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我还知道东南方向,我看天气预报时听到过东南风。

师:你们了解的真不少,对,沈阳就位于我国的东北。

师:(指大屏幕的广场图)以世纪门为中心东北方向是指什么地方?

生3:我同意,因为饭店既在世纪门的东边,又在世纪门的北边,所以它是在世纪门的东北方向。

生4:我也同意,因为它是在北边和东边中间的,所以饭店是在世纪门的东北方向。

( 反思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找到与新知的连接点,让学生在交流、辨析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充分地体现交流的价值。)

3用新方向词说一说物体所在的位置。

师:在小组里说一说,图上的其他建筑物分别在世纪门的什么方向?

( 反思练习用新方向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使学生对新方向词熟悉起来。)

抽象并构建数学模型。

辨认方向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

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 创设情境

你们想和淘气一起到西安玩吗?让我们一起去吧!

2、 回顾已有知识

(出示钟楼及古城墙的城门的图)你能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古城墙上的哪个城门么?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回顾地图上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规定方向的。

3、 探索新知

(出示钟楼附近的其余四座建筑)你能给淘气说一说它们又分别在钟楼的什么位置吗?

(1)、同桌两人讨论

(2)、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区分“东面和北面之间”与“东面和北面中间”有什么不同。

4、 应用(出示课本主题图)你能辨认出这些建筑的所在的方向吗?

二、 制作并运用方向板

1、 制作方向板

怎样才能辨认生活中的方向呢?淘气又给我们除了个好主意:“让我们在卡片上标出方向制成方向板吧”。

学生独立制作方向板,指名一人完成电脑上的方向板,在集体订正。

2、 应用方向板辨认方向

(1)、教师给出教室的一个方向,并引导学生正确摆放方向板。

(2)、学生在教室的带领下边指边认教室的方向进一步体会“之间”与“中间”的不同。

(3)、学生自己指认方向。

3、 游戏“我说你指”

教师说出方向词,学生指出教室相应的.位置。

4、“看谁人的准”

指名中间的学生起立,教师分别让这位学生北边、南边、东边、西边的学生站起来,在让在这个学生东北方向、东南方向、西北方向、西南方向的同学分别和大家招招手。

辨认方向课件 篇5

一、学生状况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七八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直观感知、形象思维让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的特征也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因此,教学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新颖、生动、富有情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

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2、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给定其中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有了一定的体验。

二、教学设计片断

(一)创设情境,激疑引思

1、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谁知道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辨认方向的?

2、课件(没有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和电影院四个建筑物),同时设问:体育馆、医院、邮局、商店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3、决问题,掌握方法

1、演示课件,依次增加其余四个建筑物的图片。设问: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和电影院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旁边分别出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指出:除了东南西北以外,还有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个方向,一共八个方向。

2、接着设问:记住这八个方向,你有什么好办法?

3、拿出未完成的方向板,设问:为了便于辨认方向,老师还为我们准备了方向板。可是这个方向板只是标了北方,其余的七个方向你知道吗?填在方向板上。

(二)体验与应用

1、设问:方向板做好了你会用吗?

2、同桌活动:向同桌介绍自己八个方向的同学(先由一个同学说,另一个同学当小裁判评一评,然后再交换。)

(三)看广州八区地理位置图,辨认方向思考并回答:

1、请你在广州八区地理位置图上找到天河区,再找出其他八个区的方向

位置。互相说一说。(或者选任意一个区作为中心,辨别其他区的方向。)

2、后设计自己社区的方向位置图。

三、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熟悉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设计本课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在学生根据主题图熟悉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出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探索。当学生能根据图提出动物园、图书馆、少年宫或电影院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的问题时,教师就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然后全班交流,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得出结论。

这样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人方向。由于学生缺少经验,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方向板来进行辨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情境,集趣味、能力于一身,达到玩中学、玩中练的目的。由于本班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头脑较灵活开放,活泼好动,能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因此,根据学生情况,在教材已有实践的活动的基础上,我又添加了以下活动:如何记忆八个方向、使用方向板的方法等动脑活动,调查广州市八个区,并在广州市地理位置图上找到位置,辨认正确方向等实践活动,通过课件把这些活动串联起来,以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本课时计算机课件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当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遇到发现四个新的方向,如何记忆八个方向、如何运用方向板辨别方向等问题时,计算机课件给予了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使他们能完成学习任务。新添加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难度稍大。

四、点评: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遵循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增添了教材中没有的实践活动,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且,活动化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交流合作)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辨认方向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找教室的八个方向,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结合具体情境辨认方向,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准确迅速的辨认方向。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指南针

学具: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复习北面,方向标。

师:同学们,我们的首都在哪里?是的,在北京有雄伟的天安门,,在天安门的周围还有许多著名的体育场馆,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看看这些体育场馆都在天安门的哪些方向?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家体育馆在天安门的那个方向吗?

你是怎么知道鸟巢在天安门的北方的?看图先看方向标

(二)复习东南西、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天安门周围还有许多其他的体育场馆,你知道这些体育场馆又在天安门的哪边?(训练馆在天的东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位置的。(训练馆在东面,自行车赛场在南面,篮球场在西面)板书方向标。

(三)引出课题。

师:那么东南西北这几个方向是我们学过的对不对,今天我们就在东南西北的基础上来学习新的知识,辨认方向。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图上的方向

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东北(因为拳击馆在天安门的东和北之间,所以拳击馆在天安门的东北方向)

a认识。

师:再来看看拳击馆,你能说说拳击馆在天安门的什么方向吗?(东北)为什么?(因为拳击馆在天安门的东和北之间,所以拳击馆在天安门的东北方向)

一起来完整的说一说。板书东和北之间就是东北方向。课件显示。

b小练习。

判断足球场在天安门的哪个方向。明白只要是东和北之间就是东北,不是中间。

(2)东南(因为羽毛球馆在天安门的东和南之间,所以羽毛球馆在天安门的东南方向)

按照东北的方法说说羽毛球馆又在天安门的什么方向,为什么?(羽毛球馆在天安门的东和南两个方向之间,所以羽毛球馆在天安门的东北方向)

和同桌说一说,全班一起来说一说

(3)西北西南(因为排球场在天安门的西和北之间,所以排球场在天安门的西北方向)

东和北之间是东北方向,东和南之间是东南方向,那我们接着来看这两个场馆,排球馆,垒球馆,他们又在天安门的`什么方向(方向,为什么)还有谁来说说我们的垒球馆

今天,在介绍奥运场馆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原来出了东南西北这4个方向,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样四个方向。那么一共几个方向了?8个。

2小练习

说说这些建筑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先自己试一试,再全班交流。

3小总结

学校的八个方向会辨认了,那我们来总结一下,如果老师给你一幅图,你怎么来辨认图上的方向。(先看方向标,确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再确定别的)

(二)认识生活中的方向。

1、辨认教室的八个方向,制作方向板。

师:地图上的方向会辨认了,那生活中,我们教室,你能辨认出八个方向吗?请你仔细辨认,填好方向板。

汇报我说你指。

2用好方向板来个小游戏。

a一起指,北、东,两名学生,为什么他们两的东边不一样。(他们两的位置不同)

b我站在两位同学的哪里?我没变,为什么方向不同(观察的位置不同)

3说说你的8个方向有谁。看着你的方向板找一找。汇报全班交流

三练习巩固

(一)第23页练一练第一题。

北京在哪?指一指北京的东南西北。请同学们翻开书,23页第一题,请完成。

(汇报,说说为什么,改错。)

(二)小游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孙悟空捉住妖怪。(在孙悟空的那个方向,为什么)

四小结布置作业

孙悟空已经捉住妖怪了,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辨认方向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辨认方向》,这一课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设计教学环节的。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用八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辨认平面图及生活中的八个方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视觉”和“数学逻辑”智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辨认方向,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认方向。

教学创新点:

1.让学生给新方向起名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让学生尝试编儿歌,运用儿歌帮助学生在玩中理解八个方向的含义。

3.课后作业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为参照物,说出八个方向的建筑及景物,并绘制出一幅平面图。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教法

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媒体演示,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法策略,让学生能够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获取新知,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使学生产生共鸣,初步地辨认方向。

3.教师引导学生在获取“东北”方向这个新知的基础上,大胆放手,为学生搭建平台,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东南、西南、西北”其余三个方向的机会,将“视觉空间”和“数学逻辑”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孩子的智能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说学法

1.通过听、看、忆,唤起已学会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借助媒体演示,运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独立思考,对“东北”方向的学习各抒己见,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发展。

3.在所学“东北”方向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总结其余的“东南、西南、西北”三个方向,使每个学生都尽情地施展获取知识的机会。

四、说流程

1.实践探究 激趣解疑

为了突破重点,我借助媒体演示主题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运用学生的视觉空间进行设疑,除了“东、南、西、北” 四个方向以外,你们还知道有什么方向?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你是怎么想的?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欲望。学生观察讨论,给这个方向起名,我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 “东北”这个方向的概念,余下的三个方向的命名全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及数学逻辑智能。

2.联系生活 玩中强化

生活数学并不能永远停留在生活情境中,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提升、建模,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规律和方法。化解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游戏,通过“编儿歌”、“猜谜语”、“填一填,你最棒”等活动,在游戏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正确地辨认方向,以此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和视觉空间智能。

3.情境导入 引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纪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为小朋友设计了一段“大雁东南飞”的情境引入课题,通过轻柔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将学生带进了一个趣味性很浓的生活情景中,以情促知,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欲望。

4.课后延伸性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本节课我设计自选型课后延伸性作业,一是为了巩固课内知识而设计的“打谷场”作业;二是为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为参照物,说出它周围八个方向的建筑及景物,绘制成一幅平面图。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多渠道地发展自己的智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辨认方向课件 篇8

二年级数学下册《辨认方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的第一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你们想和淘气一起到西安玩吗?让我们一起去吧!

(出示钟楼及古城墙的城门的图)你能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古城墙上的哪个城门么?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回顾地图上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规定方向的。

(出示钟楼附近的其余四座建筑)你能给淘气说一说它们又分别在钟楼的什么位置吗?

(2)、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区分“东面和北面之间”与“东面和北面中间”有什么不同。

4、 应用(出示课本主题图)你能辨认出这些建筑的所在的方向吗?

怎样才能辨认生活中的方向呢?淘气又给我们除了个好主意:“让我们在卡片上标出方向制成方向板吧”。

学生独立制作方向板,指名一人完成电脑上的方向板,在集体订正。

(1)、教师给出教室的一个方向,并引导学生正确摆放方向板。

(2)、学生在教室的带领下边指边认教室的方向进一步体会“之间”与“中间”的不同。

(3)、学生自己指认方向。

3、 游戏“我说你指”

教师说出方向词,学生指出教室相应的位置。

4、“看谁人的准”

指名中间的学生起立,教师分别让这位学生北边、南边、东边、西边的学生站起来,在让在这个学生东北方向、东南方向、西北方向、西南方向的同学分别和大家招招手。

完成淘气给我们出的题目。

1、 出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抢答出这些城市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2、 出示陕西地图要求学生说一说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相同桌互相说,在集体交流。

帮淘气完成他们学校的操场平面设计图。

(1)、学生根据要求摆放卡片。

(2)、同桌两人共同完成其余的卡片摆放,并进行交流。

(3)、指名一组同学完成电脑上的并进行汇报。

观察自己的校园里有什么建筑,并记住他们的位置方向,制作一张平面示意图。

辨认方向课件 篇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0页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名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技能目标:借助辨认方向,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难点:用所学的方向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课件、小卡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一、复习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1、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师: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问: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3.试一试(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3)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练一练教师出示地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问: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实践活动到操场上看一看,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学生活动指名回答。指名回答。

4人之间互说,然后指名说说。学生口头回答后,学生填在书上,并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学生回答师生互动。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生生互动。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备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辨认方向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制作方向板的纸板。

切入举偶

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现在站在哪里?(学校)

那么,在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聪明,你能填出下面四个建筑物的准确方向吗?

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

医院在学校的()面,邮局在学校的()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请仔细观察,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这些建筑物又在学校的那个方向呢?请你仔细想一想。

2.议一议。通过议一议及亲身体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2)议一议。

谁说得对?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明确八个方向。

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方向板。

学中做

1.试一试。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那位同学。练一练。

完成书中练一练。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我们学校明天要来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学校想让我们班的同学带着这批小客人乘坐1路车去动物园。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向客人介绍一下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在小组互动中学会认识路线。

(1)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2.填一填。

通过填一填,进一步明确行驶方向及路线。

(1)自己独立填一填。

(2)小组内说一说。

(3)全班交流。

3.玩一玩。

通过做游戏,是学生进一步明确行车路线。

(1)公布游戏规则。

说出游览的起点是什么站,终点是什么站,汽车怎样行驶的。前面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终点是后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起点,手尾接龙,依次进行。

(2)开始游戏。

(3)游戏小结。

学中做

1.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中的3道题。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是同学进一步认识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熟练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挂图。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捷克我们来商议接练习课,看看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

对话平台

学中做

1.说一说。

(1)你的家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个有哪些建筑物?

(2)你的房间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各摆了哪些家具?

2.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1)先独立完成,在小组交流。

(2)想一想,再回答。

(3)议一议,再说一说。

(4)说给小组同学听。

做中得

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1.剪一剪。

2.按图中所给的信息贴一贴。

3.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小区中。

4.小组交流。

小编推荐

2023方差课件范例


为了让您更 easily 获取信息,我对以下内容做了梳理:“方差课件”。特别是教师,提前为每节课准备教学课件是很有必要的,每个教师都需要将课件制作得尽可能完整。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推荐你将这个链接加入浏览器的收藏夹,方便以后需要时查看!

方差课件(篇1)

(l)(x+a)(x-a); (2)(m+n)(m-n);

(3)(a+3b)(a-3b); (4)(1-5y)(l+5y).

例3  计算(-4a-1)(-4a+1).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学生解题情况,让采用不同解法的两个学生进行板演.

=

=16a2-1.

=16a2-1.

根据学生板演,教师指出两种解法都很正确,解法1先用了提出负号的办法,使两乘式首项都变成正的,而后看出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差相乘的形式,应用平方差公式,写出结果.解法2把-4a看成一个数,把1看成另一个数,直接写出(-4a)2-l2后得出结果.采用解法2的同学比较注意平方差公式的特征,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运算简捷.因此,我们在计算中,先要分析题目的数字特征,然后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就能比较简捷地得到答案.

1.口答下列各题:

(l)(-a+b)(a+b); (2)(a-b)(b+a);

(3)(-a-b)(-a+b); (4)(a-b)(-a-b).

2.计算下列各题:

(1)(4x-5y)(4x+5y); (2)(-2x2+5)(-2x2-5);

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请不同解法的学生,或发生错误的学生板演,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解法.

方差课件(篇2)

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学习时如果直接就给同学们讲把前面在整式的乘法中学习到的平方差公式反过来运用就形成了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然后就是反复的运用、反复的操练的话,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没有味道,对数学有一种厌烦感,所以我就想到了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而且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之间的互逆的关系。

在新课引入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回忆了前面在整式的乘法中遇到的乘法公式,比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然后,巧妙的'将刚才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得出的三个多项式作为因式分解的题目请学生尝试一下。可以说,对新问题的引入,是采取了由浅入深的方法,使学生对新知识不产生任何的畏惧感。

在这节课中就明显出现了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容易产生的问题都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解决,反而将学生搞得不清不楚。所以,通过这节展示课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化解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障碍,不可操之过急,否则适得其反。

方差课件(篇3)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1)(-x-2y)(-x+2y)          (2)(-2a+3b)(2a-3b)

(3)(a+3b)(3a-b)             (4)(-m-3n)(m-3n)

(1)(2x+1)(2x-1);  (2)  (x+2y)(x-2y)

(2)分析: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两个式子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再说一说哪个相当于公式中的a,哪个相当于公式中的b,然后套公式。

4、练习:课本P110   1(指名演板)  2、(口答)3、演板

1、填空:(1)(x+3)(x-3)=__________  (2)(-1-2x)(2x-1)=______

(3)(-1-2x)(-2x+1)=_____________    (4)(m+n)(          )=n2-m2

(5)(          )(-x-1)=1-x2          (6)(          )(a-1)=1-a2

A、(2a-3b)(-2a+3b)                B、(- 4b-3a)(-3a+4b)

C、(a-b)(b-a)                     D、(2x-y) (2y+x)

A、(2x-3y)2                    B、(2x+3y)(2x-3y)

C、(-2x+3y)2                   D、(3y+2x)(3y-2x)

A、4a2- b2       B、b2- 4a2         C、2a2- b2        D、b2- 2a2

(1)(a+b)2—(a-b)2       (2)(x+y+1)(x+y-1)

平方差公式             例1            例2           例3

方差课件(篇4)

(1)102 (2)(y+2)(y-2)(y2+4).

=1002-22=10000-4 =(y2)2-42=y4-16.

=9996;

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103 (2)(x+3)(x-3)(x2+9);

(3)59.8 (4)(x- )(x2+ )(x+ ).

3.请每位同学自编两道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题目.

例2 填空:

(1)a2-4=(a+2);(2)25-x2=(5-x)();(3)m2-n2=()();

思考题:什么样的二项式才能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

(某两数平方差的二项式可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

2.4m2-49=(2m-7)();

3.a4-m4=(a2+m2)()=(a2+m2)()();

例3 计算:

(1)(a+b-3)(a+b+3); (2)(m2+n-7)(m2-n-7).

解:(1)(a+b-3)(a+b+3) (2)(m2+n-7)(m2-n-7)

=[(a+b)-3][(a+b)+3] =[(m2-7)+n][(m2-7)-n]

=(a+b)2-9=a2+2ab+b2-9. =(m2-7)2-n2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一般两个二项式相乘的积应是几项式?

2.平方差公式中字母a、b可以是那些形式?

3.怎样判断一个多项式的乘法问题是否可以用平方差公式?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a2+b)(a2-b);(2)(-4m2+5n)(4m2+5n);

(3)(x2-y2)(x2+y2);(4)(9a2+7b2)(7b2-9a2).

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69 (2)53 (3)503 (4)40 39 .

方差课件(篇5)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围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的课题设计的,通过预设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的预习基础上回答相关的问题,产生对整式的乘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的对比。

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对知识产生探究,同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验证平方差公式;再通过质疑的方式加深对平方差公式结构特征的'认识,有助于让学生在应用平方差公式行分解因式时注意到它的前提条件;通过例题练习的巩固,让学生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让学生更加熟练、准确,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让学生领会换元的思想,达到初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运用提公因式法后公式法的第一课时——用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它是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的逆向应用,它是解高次方程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教材的处理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在原有用平方差公式进行整式乘法计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分解因式。明确因式分解是乘法公式的一种恒等变形,让学生学会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思考,善交流的良好学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课程所教授的学生程度相对较好,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本节课是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的逆向应用,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效果较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初二的数学教学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为小课题,学生已经建立较好的预习习惯,为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是学生的预习与课堂的学习仍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和有效掌握,对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来说应注重突出重点,分析透彻,所以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前提,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掌握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综合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体会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之间的联系。

2.通过乘法公式:(a+b)(a-b)=a2-b2逆向变形,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4,将高次偶数指数向下次指数的转达化,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4.通过活动1,发现并归纳出因式分解的又一方法:逆用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得到a2-b2 =(a+b)(a-b)。

5.通过活动4,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情感与态度

1.通过探究平方差公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己信心。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范例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提前准备好的,但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行设计和完善。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在这篇网络文章中,我们为您整理了关于“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的内容,相信阅读后您将受益匪浅!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1)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认识三角形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

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

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三角形。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

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4.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画法。

(3)观察比较。

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题2人字梁图。

学生独立观察图。师提问: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的人字梁图上量一量。

2.组织交流。

提问: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结合投影图说一说。

明确: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

3.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师结合图进行介绍: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角形,教师边示范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

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6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在教材的三角形上画出底边上的高,然后和同学交流画法。

提问: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

引导学生得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三角形有三条底,也就有三条高。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说说判断的理由。

3.课件出示: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强调:第一个图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条底上的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和计算观察,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2.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于探究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点: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条高……

3.导入新课。

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题3: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2.操作交流。

(1)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四根小棒中选出三根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2)小组交流。

布置学生将各自的操作情况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你选择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回答预设:

①选择8cm、5cm、4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②选择5cm、4cm、2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③选择8cm、4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④选择8cm、5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追问:第③种情况和第④种情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引导学生认识到:第③种情况中,4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第④种情况中,5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教师小结:因为4cm+2cm

3.探索规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两根小棒长度相加比第三根小棒短时,不能围成三角形。那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

(1)布置探索任务。

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

(2)学生独立探索。

(3)交流汇报。

第①种情况:4+5>8、4+8>5、5+8>4;

第②种情况:4+2>5、4+5>2、5+2>4。

小结: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

4.验证规律。

提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

(1)画一画:用三角尺画一个三角形。

(2)量一量:量出三角形的各边长度。(单位:毫米)

(3)算一算:算出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

(4)总结规律。

提问:通过验证,你发现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有哪些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追问:对于“任意两边”这四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5.议一议: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5厘米长的小棒和3厘米长的小棒长度相加等于8厘米,并没有大于8厘米,所以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教师可以介绍用两短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题目提供了四个答案让学生进行选择,降低了思维难度,学生在练习时可以进行尝试。在学生完成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即“两边之差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量、剪、拼等实践活动,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复习用量角器量角的知识。

我们已经学过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谁能说说用量角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

2.认识三角尺上的三个角。

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导学生说出90 、60 、30 。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 、45 、45 。

追问:你知道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90 +60 +30 =180

90 +45 +45 =180

3.导入新课。

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都是180 。其他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也是180 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板书问题)

二、交流共享

1.量一量,算一算。

(1)从教材第113页剪下3个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剪下三角形后,提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两个学生负责用量角器量每个角的度数,另外两个学生负责记录和计算,并填写下表。

三角形

名称 3个内角的度数 3个内角度数的和

(2)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的操作会有误差,因此有的学生计算出的内角的和可能不是180 ,但一定会接近180 。

(3)回顾交流。

提问: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计算出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是180 ,有些同学计算出的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不是180 ,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白在测量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引导思考:看来用测量的方法还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 。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2.拼一拼,看一看。

启发:我们用三角尺可以拼出许多度数不同的角来,那这样的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角是否也可以拼在一起呢?可以拼成什么角呢?

(1)让学生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

学生拼完后,教师展示学生的各种拼法。

(2)组织观察。

提问:观察这几种拼法,不管怎么拼,它们最终都拼成了一个什么角?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都拼成了一个平角。

追问:通过这个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

3.动手操作、验证发现。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拼一拼发现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是180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个发现到底对不对。

(1)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将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

(3)量一量拼成了什么角。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一练”。

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先计算,再汇报结果。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3的度数的?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小结: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就可以根据这个规律,用180 减去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出第三个未知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二”第10题。

这道题也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特点来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前两小题和“练一练”的思路相同,第3小题是直角三角形,可以用“90 减一个锐角”的方法来求另一个锐角。

3.自学教材第79页“你知道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练习十二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三角形定义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有几条?三角形有哪些特点?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三角形的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二”

1.第1题。

画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这道题中第三小题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不用重新画,只要在另一条直角边上标出就可以了。

2.第2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由于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画无数多个,因此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

3.第6题。

这道题是练习用“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1)先量出两根小棒的长度。

(2)再小组交流探究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范围。

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要大于前两根小棒长度的差,小于前两根小棒长度的和。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这道题也是有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练习,已知三边之和,确定三条边的长度。

2.第11题。

学生在完成这道题时,经常会误以为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那么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就是原来三角形内角和的两倍。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同桌交换一个三角尺,使每个学生都有两个相同的三角尺,再拼一拼,最后观察得出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还是180 。

3.第12题。

这道题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形象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让学生边折边观察。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

2、经历探索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了解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猜想、验证、应用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难点:认识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今天老师把平面图形朋友给大家带来了!生:第一个是三角形。第二个是圆形。这个是(长方形),这个是(正方形)

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它们相同的特点是„„.不同的特点是„„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它当然也符合对边相等的条件,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还有最后一个呢,它是(平行四边形)。

2、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吧。(1)出示第1幅图,问:你看到了什么?(生说,我发现了梯部栏杆上有平行四边形)(2)出示第2幅图,问:你又看到了什么?(生说:我看到了列车员的标志上也有平行四边形)。

(3)出示第3幅图,问:你发现了什么?(生说:我发现毛衣上有平行四边形)(4)出示第4幅图,(这是家里装修房屋的墙砖)问:你又有什么发现?(生说:我发现墙砖上有平行四边形)

3、引入课题并质疑

(同时出现这4幅图)师:孩子们可真会观察,很快就找到了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看,(去掉图案,只留下图形)他们都是(平行四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在操作,汇报中,认识平行四边形边、角的特点。

1、“拉一拉”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密切关系。

教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方框)这个图形大家认识吗?(它是长方形)教师:对!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大家看好了,老师分别将两只手握着这个长方形方框的两个对角,轻轻地拉一拉。变!变!变!这还是长方形吗?(平行四边形)对!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们也拿起手中的长方形拉一拉吧。

2、用长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引入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猜想

师:孩子们,刚才的平行四边形是谁变出来的呢?(长方形)长方形的边和角有它的特征,现在它已经变成平行四边形了,那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具有哪些特征?让我们大胆的来猜一猜吧。(师板书猜想)

学生猜想。学生猜想一个,老师就板书一个。学生的猜想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边:对边相等,对边平行。

角:对角相等,同一底上的内角和为180度,内角和360度。

究竟这些猜想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征呢?猜想是需要通过验证才能成为结论的。(板书:验证)下面我们就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验证。

3、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师:在合作之前,先来读合作要求: 小组合作

验证猜想 验证内容

在边和角的特征中任选一个。

工具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方法

量、剪、折、拼,拉......(记录)

汇报形式

把小组的发现写在《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上,确定中心发言人,小组其余同学补充。

师:(1)验证内容中任选一个的意思是可以只验证边的特征,也可以只验证角的特征。如果你选择验证边的特征就要验证对边是否相等,对边是否平行。如果你选择验证角的特征就要验证对角是否相等。

(2)验证的方法有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拉一拉,除了这些方法以外,你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注意如果你用量一量的方法,一定要把你量出的数据记录在你的平行四边形上。

(3)在验证的过程中,请把你们小组验证的内容和结论填写在《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图形(平行四边形)项目 内容

? 要验证的猜想 ?

运用的工具 ?

验证的结果 ?

如果你们小组验证完了就请举手示意老师,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深入到小组中去听和说)

4、汇报验证结果

师:老师观察到很多小组都准备好了。师:老师先来了解一下,哪些小组验证的是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请举手;哪些小组验证的是平行四边形角的特征,请举手。A、验证边的特征

首先,请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的小组来汇报。(4个学生上来后)(1)请问你们小组的中心发言人是谁?

(2)请把你们《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的内容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用量一量的方法验证对边相等的?赶快展示给大家看。(生边说边演示)

(3)这个小组的同学真能干,他们用量一量的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验证边的特征的小组,你们得到的结论和他们一样吗?你们有不同的方法吗?(让生说不同的方法)师:这几个小组的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却得到同样的结论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师板书对边相等)。

(4)你们小组又是用什么方法,怎样验证对边平行的呢?赶快演示给大家看一看(生边说边演示用画平行线的方法验证对边平行)

(5)刚才这个组的孩子还用了画平行线的方法验证了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老师也想来验证一下。(师出示课件)这又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怎样?(生:平行。师板书:对边平行)

(6)同学们,刚才我们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呢?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边得特征,来说一说吗?

书上又是怎样定义的?请翻开书97页,找一找。谁先找到就举手告诉老师。(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师:对,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意义。(板书并读一读)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 B:验证角的特征

师:下面请验证了角的特征的小组来汇报。(4个学生上来后)(1)请问你们小组的中心发言人是谁?

(2)把你们《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的内容给大家说一说。老师想知道你们小组量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数据?是怎样知道对角相等的?赶快展示给大家看。(生:边说边演示).(3)问:其他验证角的特征的小组,你们得到的结论和他们一样吗?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板书:对角相等。

师:请大家把验证的结果和我们的猜想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的猜想完全正确)孩子们,你们太棒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我们共同智慧的结晶读一读吧。(读边和角的特征)C:解决问题

(1)师:刚才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用拼一拼,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现在,让我们利用边和角的特征去解决下面这个问题。转换视频(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

师:看哪些孩子是火眼金睛,能判断出下列这些图行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并问为什么?

(生:因为它的对边相等。师:你能不能用角的特征去判断呢?)师:哪些不是平行四边形?(生1、3、4不是平行四边形。师点击出现答案)

师:第1个和第4个图形为什么不是?(生:因为他们的对边不相等)那么第3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呢?(生;因为它没有围拢)师:对这不是一个封闭的图形。最后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判断他们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引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师:看来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就要看它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老师这还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5厘米

3厘米 ?

这个平行四边形一周的长度是()厘米。(生说,师板书)可能有:5×2+3×2=16(厘米)(5+3)×2=16(厘米)师问:为什么乘2?5+3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其他孩子,你们的结果和他们一样吗?对16厘米是这个平行四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1、引入高 同学们请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平行四边形,这些平行四边形最下面的边都是一样长的。但是,它们的大小相同吗?(生:不一样)为什么?(生:因为他们越来越矮了。)师:这说明平行四边形也是有高矮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在哪儿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折三角形的高,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生演示三角形折高的过程)师:任何一个三角形的高和底都是什么关系?(生:三角形的高和底互相垂直)

2、折高并验证高

下面,我们就要仿照折三角形的高的方法来折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我们要比一比,谁折的快折的准。快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开始折吧!(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展示台展示)师:(有些同学已经折好了,其他同学加油哦!)同学们,请坐好了。现在,老师XXX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他折的高。

师:请问,你折的高在哪儿?生指出后师把折痕画出来。同学们,如果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那这条折痕必须和底成什么关系?(生:互相垂直)

师:好,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同学们,他的高折对了吗?为什么?(生:折痕和平行四边形的边互相垂直......)对,像这条折痕一样,从这条边上的一点出发,与对边互相垂直,我们把这条折痕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折痕垂直的边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现在,谁告诉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是什么关系?(生:互相垂直,师板书:高和底互相垂直)。请赶快用三角板验证一下你的高折对了吗,如果折对了,请分别标上高和底。如果没有折对,请赶快改正。

3、判断高并引出高的概念

师:孩子们真棒!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些平行四边形的高折对了吗?(1)第1个?(生:折对了)为什么?(生:因为这条高和底边垂直........)(2)第2个?(生:不对)为什么?(生:因为这条高和底边没有垂直.......)(3)第3个?(生:不对)为什么?(生:因为这条高和底边没有垂直.......)(4)第4个?(生:折对了)为什么?(生:因为这条高和底边垂直.......)

4、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条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生:是)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不是只有这一条高呢?学生说后老师问(为什么)。师:到底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呢?请看老师演示。(师课件演示把高平移到右边。)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如果我继续这样平移,还能平移出多少条高?这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多少条?(生:无数条)让我们来读一读。平行四边形的高为什么会有无数条呢?这是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只要从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一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直线段都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三、在“玩一玩”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学习了那么久,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出示玩具,请两位孩子上台玩一玩。

玩具定位,学生观察,玩具是平行四边形。玩具可以收缩,可以伸长,揭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性

师:生活中,人们充分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请看我手中的这个衣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构成的衣架)要用它时,把它拉开,平行四边形变大。不用时就把它收起来,平行四边形变小,真方便。再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个电动伸缩门,开门时,平行四边形变小。关门时,平行四边形变大。正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方便。四:总结

1、师: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你收获最大的一点告诉大家。(师走上讲台指着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孩子们,今天我们的学习经历了猜想,验证,实践应用的全过程,其实,生活中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在猜想和验证中诞生的,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大胆的进行猜想,努力地进行验证,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就会在你们中诞生。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好吗?

好,下课!

【板书设计】

意义:两组对比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特征:

边 角

猜想 对边相等 对边平行 对角相等

验证 对边相等 对边平行 对角相等

特性:不稳定性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黄岗镇罗楼小学 梁坤

一、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高与底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性。

教学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

教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结合的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2、课件出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指名学生)

3、揭题、导入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出示学具(两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谈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那现在我们分小组仔细观察,看看你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然后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一看哪个小组最认真、完成的最快、发现的最多?)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小组汇报: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4)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

2、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1)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2)师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3)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师: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学具,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师: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2)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

(3)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距离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4)师引导总结: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5)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吗?学生继续尝试。

4、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2)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后汇报。(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举例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自己找,三题左右,要有层次有梯度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哪些实际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教后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动眼动脑动手,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4)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所对应的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增强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对应底边的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钉子板、方格纸、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做个游戏。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说出老师手中图片的说出特征,再请下面的同学们来猜猜这是什么

图片好吗?

2、最后出示平行四边形图片,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

师:从这幅图片中,你们在哪里看到了平行四边形?说说看 师: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很快就找到了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说说看。

2.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会很好,说明大家平时都很注意观察生活,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几张生活中的图片,同学们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几组照片。)

师:所以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同学们平时也要多注意观察生活。

三、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1)学生利用学具制作平行四边形。

1、师:同学们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如果老师让你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你准备怎么做?请同学们利用手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个平行四边形。

2.学生用手里材料做,做完后同桌交流:“我是怎么做平行四边形的?”教师巡视指导。

3、师:哪个同学愿意上台来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学情预设:(2)用小棒摆的;(3)用方格图上画;(4)直接折的;(5)

用剪刀剪„„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师:看来同学们都有各自的办法,;老师就不让大家一一展示了。现在就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面前的平行四边形,回想一下自己的制作过程,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呢?

同桌之间交流:有什么发现?

师:你们能证明这些猜想吗?想想办法,动手试试。

学生汇报证明方法。

师:证明对边平行的请举手

某人

说一说你是怎么证明的。生:我是通过三角板和直尺的移动来证明的 师:你来演示一下,可以请同桌帮你一下

师:老师这边再来演示一下,看看对边到底平不平行 师:证明对边相等的举一下手————(教师结合回答用课件演示验证过程。)

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5、练习

刚才通过我们自己的探索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个练习。(课件显示练习)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1.认识高、底。

课件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介绍: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上

下对边是一组平行线,你能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出要量的线段)

生:三角尺的一条边对着底,沿着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段,这就是我要量的线段。(边说边演示)

师:你知道这条线段叫什么吗?

生:高 师:你们俩也是这样画的么

生:是

师:在平行四边形里,一组对边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对边就是底。刚才某 同学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做高的方法,现在老师再来演示一遍(课件演示作高的方法)

2.师: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垂直线段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3、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下面的一条线画高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并尝试一下。

4、练习:大家已经学会了做高,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了。判断下面的红色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吗?是的话,哪条是底,哪条是高?

四、巩固练习

1.剪一剪: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部分,再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是怎样剪的?(课件演示)

2、拼一拼:用三角板拼各种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

3、移一移:(课件演示)

4、量一量:做书上试一试,量出底和高分别是多少?(课件演示)

5、画一画:画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课件演示)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教师演示后提问: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哪里变了,哪里没变,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引出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征。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7、拓展延伸

请同学看书上P45页“你知道吗?”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的?

六、布置作业

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设计一个能给人们提供

便利的东西。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我确定的学习目标如下:

1.理解平行四边的概念及其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2.认识平行四边的底和高,会画高,明白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3.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学习重点:

1.认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这一基本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四)、学习难点:

正确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直观认识平形四边形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四年级上学期认识了垂直与平行,掌握了画垂线的方法。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为这节课打下知识基础。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一些立体或平面图形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生活经验。

三、教学模式

我采用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训练矫正”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

四、教学设计、

在对教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这节课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检查预习,暴露问题。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五)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这节课的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基本特性,我们通过练习题来巩固一下。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进行考察,练习内容有层次性,了解学生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更好的进行有效反馈。

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这节课的学习接近尾声,同学们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然后学立完成达标练习卷,达标题目包含本节课知识点和重难点,做完后集体订正,评价学习效果。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还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包括口头提问、课堂观察、书面检测。

七、资源开发

包括文本资源,教科书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课本的信息窗知识,自主练习。工具资源包括本节课的学具。信息技术资源包括老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6)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猜想→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2、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分解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并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有平行四边形的图,请学生找有哪些平面图形,当说到平行四边形的地方用红课件闪烁一遍,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师生小结后问:“想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更多知识吗?”教师板书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新欲望,明白探究内容。)

要求学生用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用眼先看一看边、角有什么特点,再用尺子、量角器实际量一量,并把发现的结论填入“我的发现”报告单中。然后请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对发现多的及时进行表扬,师生共同整理板书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接着问:“刚才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那么怎样定义平行四边形呢?”(同一组小声议一议,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新知,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能力。且对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

师用长方形的活动木框,用手捏住两个对角,向内外拉。请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说明了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性质。师生小结板书出性质。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你能从下图中找出你学过的图形吗?

3、标出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7)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李玉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0页至7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在对各种四边形分类整理中,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4、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三角板,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平行四边形,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由猜谜语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吧,我们来猜一猜这些数学谜语。出示一组投影片:先露出图形的一个角,让学生根据角的特征猜出这个图形的名称。最后谜底是平行四边形,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做一道题、读一篇文章、做一件事情,不要象“盲人摸象”那样,要全面地看问题。

评: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开始,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

1、认识平行四边形

出示一组形状不同的四边形。

教师: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这是四边形。都有4条边,4个角。教师: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序号,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教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好,你能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才能验证你说的正确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是看出来的,有的学生说可以动手量一量。(2)拿出手中的学具,学生动手量一量。

(3)学生汇报验证结果。有的学生采用对折的方法,有的学生采用量一量的方法。(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5)让学生谈谈对“分别”的理解。(6)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学生举例。

评:本教学过程设计为让学生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师适时进行点拨,让学生带着一颗探究的心去动手验证,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取知识。正如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学生边思考边用学具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记一记、想一想,既加强了感知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增强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用教具演示三者之间的不同与变化。

引导学生画集合图表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引导学生讨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否平行四边形”的讨论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自学意识和能力,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特性的理解。

4、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1)出示两个等边而不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教具粘贴在黑板上,便于画高。)

观察:对边分别相等,为什么形状不同?

引导学生知道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同。

(2)教师举例:我们都是四年级的学生,但高不同。怎样量一个人的身高?

学生知道:从人的最高点头顶量到脚底。尺子能倾斜吗?

学生明白:尺子要垂直于脚底。

(3)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高怎么画?

教师:从平行四边形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教师边讲解边在教具上演示。

学生在学具上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画几条?试一试。

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评:数学源于生活。平行四边形的高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怎样量一个人的身高,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情,从一个人的身高导入可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认知状态,感悟‚高‛的概念。

三、四、2、3、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拓展练习:

1、数一数下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

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76厘米,把它拉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周长是多 少厘米?

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剪下的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8)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猜想→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2、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分解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并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学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量角器。

七、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巧用实例,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有平行四边形的图,请学生找有哪些平面图形,当说到平行四边形的地方用红课件闪烁一遍,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师生小结后问:“想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更多知识吗?”教师板书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新欲望,明白探究内容。)

活动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要求学生用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用眼先看一看边、角有什么特点,再用尺子、量角器实际量一量,并把发现的结论填入“我的发现”报告单中。然后请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对发现多的及时进行表扬,师生共同整理板书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接着问:“刚才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那么怎样定义平行四边形呢?”(同一组小声议一议,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新知,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能力。且对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

活动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用长方形的活动木框,用手捏住两个对角,向内外拉。请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说明了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性质。师生小结板书出性质。

(设计意图:用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获得新知。)

活动四: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活动五: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你能从下图中找出你学过的图形吗?

3、标出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9)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讨未知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梯形。

2、师:你们都了解有关梯形的哪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梯形的呢?(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出示相关的图,并请学生指一指)

(1)师:请同学们把口袋里的图形取出来,挑出你认为是梯形的图形。(口袋里只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师:这里面没有我们想要的梯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从这些图形里面(只剪一刀)变出梯形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做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汇报?(学生们交流剪的方法、感知梯形的特征)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检验一下你们剪出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1) 师:根据你们学习图形的经验,你能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

(2)师:阅读书上有关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内容,并在自己剪的梯形中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1)师:在你们所剪的梯形里面有没有两腰都相等的梯形呢?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图形里面剪出来吗?我们给这样的图形起一个什么名字呢?(等腰梯形)

师:我们一直是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剪出梯形的。可见,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现在,你们能不能从梯形里面(剪一刀)剪出两个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总结:

(1)你有什么收获或有问题。

(2)请评价一下你或你们小组的表现。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件(篇10)

尊敬的考官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图游戏。(教具)

T:同学们真棒!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给你们看。看看你们能不能认出它。(拿出长方形教具、三角形框架、正方形框架 S : 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T: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形家族的另一个新成员平行四边形。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T: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园了吗?翻开书本三十七页,在图中你们能找到平行四边形吗?你们还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如活动衣架、风筝、楼梯栏杆)T:同学们真是爱发现的好孩子,现在各小组手上都有很多纸条,那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做完后,派代表说一说心 得!(每一小组发教具纸条(5cm、10cm各一条,15cm、20cm各两条),用大头钉固定。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平行四边形。)

T:现在老师问下有谁来说说怎么做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呢?好!那个举手最高的来回答下!哦他说他将使用两个5厘米和两个10厘米的纸条做出来的!不错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很强!那同学们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发现呢?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围成?是否随意四条边就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呢?小组来讨论下。下面开始 T:已经有同学跃跃欲试了,请他给大家来说下他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哦他说他用尺子量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发现它的对边相等!那还有没有同学有其他的发现呢?一排穿裙子的女孩说下!哦她说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发现两组对边是平行的!看来她上节课很认真!到底我们同学说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先看下课件。

T:在动画中我们的出示课件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对边平移完全重合,说明我们同学的探究的结果都非常正确!那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你怎么给他介绍呢?

T:恩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总结的真好,给你们竖大拇指!三:新授2 T:同学们黑板上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量它的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和你的小组试着把量的线段在画出来。

T:好那个小组上台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呢!那就最先举手的那个男孩吧!恩他是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最左边一点到它对边画了一条垂直线段呀!很好!那有没有不同的吗?哦你是这样画的啊!同学们很不错!老师刚才在发现大家画的距离位置都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有多少条呢?跟你的小组一起来探讨下!

T:谁来给我们说说看呢?好那个高个子的同学说下吧!哦有无数条,而且这样的线段都是相等的!回答的很正确大家给他鼓鼓掌吧!T:像这样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样的线段就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这条边叫底!(板书示范)T: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大家来说说看今天都收获到什么了呢?哦你学会了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你学会了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大家都不错!

T:同学们把课本中64页的做一做中来完成!和爸爸妈妈试着在生活中找找平行四边形!下课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范例五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 创新独特的教学课件制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以下是趣祝福为您整理的“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相关的精华内容,我们将持续推出相关内容以满足您的需求!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1)

一、说教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本节课内容中,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首先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目的是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表示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二、说学生

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了分数的认识,知道了分数的读写法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学习百分数的认识,以及它的读、写法和意义,同时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不同,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体会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亲身感悟知识的形成,从而学会自己学习。

三、说课标

课标要求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在生活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必切联系。

四、根据以上分析,我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正确读写百分数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自身的一个例子将教学内容引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巧妙的推进新课的教学。因此在进行教学前我让学生复习旧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在这一基础上,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完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学习。使教学过程自然,顺畅,尽量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就学会新知识。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教师要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讨论发言,及时总结

本班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相对缓慢,对语言的组织能力也相对薄弱,因此在学生探讨发言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重要的又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用文字表达出来,以帮助他们更好理解。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从老师身上的穿着入手,问:老师这件上衣面料是什么成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回答后教师由对衣料成分的分析引出百分数,问:这样的数大家认识吗?关于百分数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哪些?接着引出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极大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非常广泛,大部分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百分数,但对百分数的产生、意义等还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由此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二)、搭设平台,探究新知

1、百分数的产生

(1)出示例题:

根据学校特色项目篮球入手,出示例题

当学生探讨出用分数通分比较大小时,教师没有马上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这样通分的好处,从而引出百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然后深入了解百分数。

2、百分数的读、写法

此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但不是难点,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学习读、写法。分三个层次学习:

(1)引导学生自学。

(2)指名学生汇报百分数的写法,教师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

(3)汇报百分数的读法,学生容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混淆,教师重点强调。接着教师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及写。在读和写中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很多数。

3、百分数的意义

这一知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而且属于概念性的知识,所以采取直接呈现给学生的方式,在学生自己思考体会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分析,进一步强调百分数的意义,引出百分数的另外两个名称。

出示生活中的百分数,学生分别说出意义,教师订正,加深理解。另外在此过程中由题目引申,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国情的一些认识。

3、出示判断题,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10分钟)

多媒体出示:下列句子中的分数哪些是百分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1)本班女生约占全班人数的43%;

(2)去年我校体育达标率是98.5%;

(3)一堆煤,已经运走了60/100吨;

(4)面粉重量是大米重量的3/4;

(5)我省小学生60/100都有近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写法不同,百分数有特定的写法,一般要写成带百分号(%)的形式

2、分子不同:分数的分子必须是整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3、意义不同(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相比的关系,分数几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相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可以在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所以分数可以带上计量单位而百分数不可以带上计量单位。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而且有些抽象,为了突出难点及便于学生理解,采用设计练习的方式帮助理解概念,并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多作引导多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对新课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引导与总结,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性,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可多作例子说明,另外在总结出区别之后又及时练习巩固。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2)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第一层次,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习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第三层次,在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习中进一步完善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百分率,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反站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引发认知冲突

1.谈话: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2.出示表格(同书98页例1)。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统一看法:求出每个人投中次数分别占各自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二、问题中引出概念

1.求三个人投中的比率,全班交流,再次引发冲突

三个比率不好比较,可以把它们通分,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再比较。

得出结果:张小华的投中比率最高。

2.理解投中比率的含义。

表示李星明投中次数占他头来看总次数的;即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分别说出、的含义。

3.引出概念。

像这三个分数一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如投中率可以看成投中次数与投篮总次数的比是64:100。

指名将另两个百分数改写成比的形式。

4.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略)。

三、沟通联系,加深理解

1.试一试

(1)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回答。

把()人数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几比几?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100。

(2)六(1)班的近视率是20℅,回答。

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人数占()的百分之二十。

小结:百分数的本质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因此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适的。

2.练一练第1题。

交流,并具体说一说某个百分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明确:百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系。

3.说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并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含义。

4.练习十九第1题。

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5.练习十九第3题。

回答:分母是一百的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吗?学生试着判断,并说明理由。

明确: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不用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时,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一节课同学们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你们100%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出示: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教师:你能用百分数来描述你这节课的感受吗?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3)

一、教材简析

《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百分数实际上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百分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活实际中广泛应用,因此在数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百分数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和社会的联系。

二、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会用百分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合作解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搜集百分数材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并对学生作适当的国情教育。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设计理念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电脑的演示、练习的设计、学法的指导、讨论的组织,没有教师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以演示法、讨论法、尝试法为主。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2、学法。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很注重学法的指导。

五、设计思路

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学生借助电脑,通过看、思、说、试,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百分数的写法时,采用了自己读与自己写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创造百分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在超市看见了这样的两瓶果汁饮料,如果是你,你会选购哪瓶呢?(出示两瓶果汁)两瓶果汁:一瓶95%橙汁;一瓶60%橙汁

指名回答。提问:为什么呢?象95%、60%这样的数我们叫它什么?从百分数我们就可以看出哪瓶果汁好喝,百分数厉害不厉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知识好不好?板书:百分数

2、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见过百分数呢?同学们课前了解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好吗?(以下为估计学生的回答)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80%,绦纶20%。

生:我在酒瓶的商标上找到了酒精度11·5%,还在牛奶盒上找到含乳量≥60%,脂肪≥3·5%。

生:我在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节目中看到:选A的占35%,选B的占65%。

师:呀!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百分数,虽然没学过,但都会读出来,我真佩服你们!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了什么?

生:百分数的用途很广。

生:百分数很重要,生活中离不开它。

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你们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百分数是什么样的数?它到底有什么用处?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知识,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引发学习兴趣,扩大数学素材的信息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百分数,设计这样的引入,目的是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教学伊始,就将百分数的读法呈现给学生,为后面的学习交流提供方便)

(二)、教学新授:

(1)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对于糖水,同学们一定喝过,下面老师请大家来看:两个杯子中各有糖水100克,第一杯含糖10克,第二杯含糖33克,哪一杯糖水甜?为什么?

再请大家看,现在第一只杯子中有糖水200克,第二只杯子中有糖水300克,第一杯中含糖70克,第二杯含糖99克,哪一杯糖水甜?为什么?怎么样才可以很容易看出哪一杯糖水甜呢?操作课件,35/100表示什么?33/100呢?我们可以看出:百分数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结果。现在你能看出哪一杯糖水甜了吗?

用百分数来比较有什么好处?板书特征一: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师:对于表示甜度的百分数,同学们理解了,那生活中的其它百分数,你们又怎么理解呢?请同学根据课前收集摘录下来的“生活中的百分数”进行分析,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拿出手中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交流,准备汇报)

生:我摘录的是:人的泪水中,98·2%是水份。我的理解是把人的泪水看作100份,其中的水占98·2份,所以98·2%表示水份占泪水的。

生:我摘录的是:太平洋的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49%,我的理解是把海洋总面积看作100份,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占49份,49%是太平洋面积与海洋总面积比较的结果。

师:从同学们的理解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什么叫百分数吗?

生: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师板书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理解体会了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与我们学过的分数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小组讨论: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教师板书特征二:只表示倍数关系。

教师小结: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完整概念,生齐读)

(学生对数学课本提供的抽象的、概括化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的劲头不足,学习缺乏信心,被动学习现象严重。为提高一般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我立足把数学学习置于生活背景之中。在交流同学们收集生活的百分数时,充分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相关,努力创设有数学思想的情境,体现数学价值)

(2)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1、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教师板书特征三:采用百分号“%”表示。你会写百分数吗?谁愿意上黑板来写一个百分数?对他写的百分数发表一下看法好吗?

2、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让学生板演,进行书写练习,师范写百分号、百分数,(书空、实写)注意百分号的书写顺序,强调写百分数时应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3、请学生任意写一个百分数,你会读你写的百分数吗?指名读。师:教学读法。指出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作“一百分之几”。齐读百分数。

4、写一个你最喜欢的百分数,再用你最喜欢的百分数说一句话。

(3)揭示特征: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特征: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2、只表示倍数关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在经历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时,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能用数学语言概括百分数的特征,澄清了不少学生心中的疑问,同时,实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大众数学理念)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1、用分数、百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做完后实物投影校对)

让学生先用分数表示,再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后提问:你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

2、先让学生读练习十九第1题中的百分数。读后提问:

(1)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这组百分数中还有比1%小的百分数吗?(0·05%)100%就是几?有比100%大的百分数吗?

(2)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这是为什么呢?

3、%看谁把我写的最漂亮。

做练习十九第二题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4、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善卷牌”啤酒的酒精度为8%,“长城牌”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为11%,“茅台牌”白酒的酒精度为52%。

(师:你认为这三种酒哪种最厉害?说说理由。如果要你选择一种酒去送给你的爸爸,你会选哪一种呢?)

(2)行香中心小学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95%,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89%,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83%。

句容市实验小学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111%,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114%,20xx年的学生人数是20xx年的152%。

(师:读了以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行香小学照这样下去,会怎样呢?看来,规模办学确实是势在必行。)

(3)东昌水泥厂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全年计划的60%。(师:东昌水泥厂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全年计划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计划的60%,这样,全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正好完成,还是超额完成?超额了百分之几?(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5、你猜我猜大家猜(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百分数)(1)你自己作业的优秀率为(%),你希望达到(%)。

(2)你认为海底捞针的可能性为(%)。(3)你班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达到(%)。(学生猜后告诉学生确切的数据,进行爱护眼睛的教育。)

6、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得相当透彻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时候用百分数比较恰当?(机动)

(在学生感悟出百分数的意义,对百分数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百分数的特别之处就显得水到渠成。实践证明,学生也能畅所欲言,说出百分数的特点,从而更加加深了他们对百分数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从学生身边的百分数着手,引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不经意间巩固了对百分数的认识,而且学生的习得的知识的同时,更增长了智慧。)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

(课件出示)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3—6题。

最后下课:马上要下课了,我们做个游戏好吗?全体起立。(全班50人都站起来)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起立的情况。(起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现在每两个组的人数同样多,现在老师让学生分三次离开教室,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百分数:“10%”,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一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第一次可以走多少人?”老师让第一组同学前5人先离场。接着,又板书一个“40%”,提问:“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二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又可以走多少人?”又让第

一、二组剩下的同学离场。还剩下两组同学,提问:“老师再写一个什么百分数,大家就可以全部离场?”(50%)这个50%表示谁是谁的50%?学生回答后,一起离场。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4)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以及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与技能之后进行的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今后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例1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第一层次,呈现篮球队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第三层次,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习中进一步完善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举例和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定点投篮的活动

引入,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欲望。

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巧妙的推进新课的教学。在学习百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以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学习,使教学过程自然、顺畅,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学会新的知识。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学生学习的是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说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我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建立成功的信心。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也应该是活动,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到新知的探索过程当中。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以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形式,从六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本节课我选择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篮球比赛为主题导入新课,出示学校篮球队参加的三场比赛的统计表。提问:要知道三场比赛中哪一场投篮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怎样比较?这一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关键,连环追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进入课本的自学环节。

百分数的认识课件(篇5)

《认识百分数》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的。学习内容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以及简单应用;教学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以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百分数实际问题。其中百分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列为全单元的教学重点。同时把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两个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对本单元教材中的三个练习和一个整理与练习中的习题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练习十九百分数的意义

练习十九主要通过练习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在练习的编排上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二是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帮助学生加深概念。

第1题中展示的这些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学生都是非常熟悉,为学生提供了读和说的机会,也使学生加深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建议:生活中的百分数,百分号前可能是整数,也可能是小数。是不是在第1题中也增加一个百分号前是小数的例子。);第2题通过让学生在写写百分数的同时了解我国西部的一些情况,能引发学生关注西部,选材很好;第3题的编排很好地帮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与分数不同,百分数不能表示某个具体的量,所以后面不能加单位名称。百分数是分母为100的分数,而分母是100的分数不一定是百分数,这种感受使他们更关注百分数的本质特征。第4、5、6题的编排很好地沟通了百分数和比之间的密切联系,也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进行合理地转化;第7题又一次让学生了解到了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了一些营养知识,选材很好;第8题也是生活中的百分数,学生都有经验,也能通过这一题让学生明确:已经完成的和没有完成的合起来正好是100%;第9题的选材通过三家超市的比较,并联系百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之间的份数关系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确:百分号前的数可能等于或小于100,也有可能大于100,效果很好;第10题让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计算,明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和分数问题联系起来;第11题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确:总人数相同,女生人数也相同;总人数不同,则女生的人数也不同。

总体感觉练习十九的练习设计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了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很好地帮助学生明确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进一步加深了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教材编排很到位。

二、练习二十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百分数与小数的改写是相互进行的,有时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有时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这些改写经常应用于百分数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的编排能让学生感到小数与百分数的改写是客观需要。

练习十二中的8道练习题始终围绕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进行设计,通过这些题的练习,能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方法。进一步明确改写操作的要领和方法,:1、小数改写百分数,原来的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的同时,给数添上百分号,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100,大小不变;百分数化成小数,是小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反向行为,体会去掉百分号的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百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100,大小不变;分数化成百分数,则是利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写成百分数;百分数改写成分数,一般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分化简。

练习二十的练习侧重了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的技巧的巩固,建议是否也能出一、两题需要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练习二十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百分数的一类简单应用,本单元只教学一步计算的求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包括求合格率、发芽率、出勤率的问题。解答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在应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概念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一种特殊情况,数量关系以及解答方法,都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相同。它的特殊表现在答案必须是百分之几,并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所以对学生来讲没有很大的难度。关键是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二十一中的练习很好地把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整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数的方法,拓展加深了对百分数的理解,练习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化。第1、2、3题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确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其中第2题两个不同问题的比较,很好地帮助学生明确了单位1量的重要性,这样的对比很有必要。第3题则又一次把百分数和统计联系起来,突出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重要作用;第4小题巩固了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第5、6、7、8、9、10题的选材让学生了解到了生活中的百分率,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这些百分率的理解,同时也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到了很多的信息。第5、6题侧重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第7、8、9题让学生算一算生活中的百分率,第9题的编排,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讨论加深学生的认识:发芽率高,种子发芽粒数的多少还与实验种子总粒数的多少有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象第10题也编排的很好,重视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总的来说练习二十一的题目编排的很好,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了解题技巧,同时又锻炼了思维。

四、整理与练习综合训练

整理与练习安排了回顾与整理练习与运用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顾与整理中把本单元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整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的问题比较好。

练习与运用共安排了8道题,,第1、2、3题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通过一组数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并进行一些简单地判断;第2题让学生解释合格率的含义,巩固对百分率意义的理解;第3题的设计也非常好,信息量比较大;第4题把百分数和可能性结合起来,同时突出了百分数和分数的关系。第5题复习了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很有必要的;第6、7、8题都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好。

探索与实践中的题目操作性强,学生比较感兴趣,选材都较好。

总体感觉这个单元的内容编排的比较好。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5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