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物理观后感 >

物理观后感

物理观后感

物理观后感。

一部优秀的电影或书籍往往具有相似的特点:它们令人难以忘怀,产生的感受和影响也是持久而深刻的。在观看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有各种想法涌现。观后感不仅激发了我们对艺术、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认知和思考,也帮助我们整合思维和观点。我特别向大家推荐一部名为“物理观后感”的作品,相信它会带给您最佳的观看体验。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够为您提供帮助和启示!

物理观后感 篇1

科学,与我们咫尺相隔

在夕阳亲吻山腰时,我兴意盎然地翻开了《物理传奇》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震惊世界的发明与发现,语言雅俗共赏,妙趣横生。如声音的秘密电话、电脑和电视趣话浮力等,每一个故事都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莫过于趣话浮力了。

作者先举了一个妇孺皆知的例子曹冲称象,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浮力之后,又详细阐述阿基米德辨皇冠的故事。读到这儿,我不禁拍手叫绝。阿基米德竟能从一个不起眼的事洗澡水溢出,而推导出看水溢出多少来辨真假的方法,真是太厉害了!同时我也明白了,看似深奥的物理学知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故事中,正是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还有他不懈的努力,最后才成功分辨出皇冠的真假,并得到了国王的赏识。

读完阿基米德的故事,我陷入了沉思:世界上有许多发明和发现,哪个不是科学家从身边的小事得到的启发?鲁班通过一片荷叶发明了伞,牛顿通过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汉斯通过两块透镜发明了望远镜这些都离不开观察与思考。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很少去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仿佛一切都与我无关。就算有了什么新奇的发现,也不会继续坚持下去,往往都是不了了之。这和阿基米德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我不禁低下了头,我这样下去怎么行?

以后,我要做一个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我们早已过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生活才能给我们惊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不仅需要学习,而且还要多思考,多观察。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勤奋思考,才可能得到成就。

合上书,我的思绪却仍在那奇妙的物理世界里漂浮。我的发现:科学,与我们咫尺相隔,就等我们去发现!

物理观后感 篇2

随着祖国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因此《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应运而生,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研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并参加包头市教研室组织的课标解读研讨会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研修心得。

一、课程性质

1、物理学的概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2、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3、物理课程定位: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4、物理课程任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

5、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五个维度阐述课程理念,具体内容描述更精炼、准确。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2011版课标的基础上,增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习生长点,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注重时代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同在2011版课标相比,理念虽然未变,但内涵更加丰富,特别强调了站在中国大地上,强调了育人功能,更体现了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的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依据物理学科内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明确物理学习主题。主题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主题,并强调知识的情景化、结构化以及知识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物理观念。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情景化教学,加强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思维教学和实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也要有所体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不仅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学业成就的考核,而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评价直接指向课程目标、核心素养,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物理观后感 篇3

在我看来,《七堂极简物理课》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理论物理学的科普书籍,也是一本蕴含了物理学家人文情怀的小册子。与其他科普书籍相比,这本书只有不到100页,但是却涵盖了几乎所有20世纪物理学的重要理论。本书作者是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维利,不过我认为他的写作水平也相当高超,因为这本书并没有那么多晦涩难懂的语句,但是却清清楚楚地描绘出了一幅有关物理学的美妙的画卷。

作者写道:“无论是欣赏艺术,还是领悟科学,我们最终得到的将是美的享受和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

其实我也这样认为。并非只有艺术家在欣赏美并创造美,看起来无聊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每一位科学工作者其实都在研究和创造美。如果你更仔细地阅读它,它就可以激发你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真正描绘了一个让你不断回想的物理学世界。

本书中并没有太多的公式和概念,但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来清晰地解释了这些理论,作者用它的文字告诉我们,物理学中的很多问题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只是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的一部分。作者还并且不断提醒着我们,宇宙的秘密远没有被揭示出来,说不定实际上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其实,科普书籍中可能并不总是真理,但却可以帮助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理。它并不能解释物理学中的所有内容,但是却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契机。

《三体》里有一段描写蚂蚁的话,蚂蚁在墓碑上凹陷的文字里爬行,循环往复,自以为正在探索一条伟大的未知之路。虽然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这么久,但我们知道的远比不知道的要少的多得多,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蹒跚而行,而这历史的长河也不过是宇宙尺度下的一粒尘土。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索,去发现,那深藏在宇宙中的美好的秘密正在等着我们呢。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好奇,永远充满诗意。

物理观后感 篇4

这真是一本奇妙无穷的书,它让没有线性代数没有大学物理背景的我,居然看得津津有味并且如梦如幻「好吧。这里我承认很多东西还是一知半解,比如爱因斯坦和波尔旷日持久的华山论剑」,波粒二象性其实就是白马非马的问题,电子跃迁不相容理论就好像摇号买房先买先得?矩阵乘法都可以解释成列车票价表还有谁能更通俗?这里的人物们那么光芒四射富有活力,除了他们被我们歌颂已久的天才,还能看到他们些许瑕疵和小可爱,牛顿的小肚鸡肠和斤斤计较,薛定谔一个连的女朋友们和神奇的婚姻,马咆哮附体时时在暴躁的世界第一狙击手泡利,有局必赌又逢赌必输的霍金…

更可况,这些人物好像不是我们在物理书经常看到的常规刻板严肃的画像下面那一行18XX年到19XX年的冰冷。而一下子好像活跃鲜亮起来,最让人激动的是他们居然有了社交!!!还搞聚会!拉帮结派搞小团体!!!谁在谁家里喝酒,谁总是看谁不顺眼,谁和谁称兄道弟,谁与谁有知遇之恩。想想都让人心潮澎湃!这种感觉像什么,像你曾经以为一个个独立割接互不交叉的个体居然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把酒言欢。就好像唐三藏和贾宝玉相约着盘坐着喝着茶抱怨着女儿国和大观园里面的女人太烦人,就好像黑旋风缠斗浪里白条的时候忽然看到雾蒙蒙的天气里诸葛亮来草船借箭了!

同样他还抒情,他说着:「物理学家有一个梦想,一个深深植根于整个自然的梦想。他们梦想有一天,深壑弥合,高山夷平,荆棘变沃土,歧路变通衢。他们梦想造物主的光辉最终被揭示,而众生得以一起朝觐这一终极的奥秘。」这种信仰,就像小时候藏在被窝里拎着手电筒看迎着日出站在山顶的侠之大者,他们裙带衣袂飘飘,他们眼底星光璀璨,气势澎湃如虹。

最后只有一句话,作者请收下我真挚的膝盖。

物理观后感 篇5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好奇,永远充满诗意。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直接而源源不断地表达着我们炽烈的热爱。我们好奇生命的起源,于是我们追溯物种进化的历程。

我们好奇植物的模样,于是我们记录花开花落的瞬间。我们好奇风雨的方向,于是我们飞上天空去远方寻找。我们好奇脚下的泥土,于是我们漂洋过海跟随板块的踪迹。我们好奇大海的神秘,于是我们追寻他的广袤探究他的深邃。我们好奇空气,我们好奇水,好奇一切固有的存在为什么理所当然。我们好奇时间,时间为什么会流逝?好奇宇宙,宇宙究竟是什么物质,究竟怎么形成,而黑洞又是什么?好奇什么是引力波,好奇相对论和爱因斯坦,好奇空间和时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好奇为什么热会变冷,冷又能被加热,空间如何弯曲……而这一切的好奇心都值得被尊重,这一切的好奇心都可以被这一本书来满足。

为了珍惜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我要认真地、热泪盈眶地安利这一本简洁而美丽的书。这是一本被称为继《时间简史》之后最成功的大众科学读物,用仅仅98页的简洁文字,将量子力学、相对论、粒子物理学、热动力学以及其他领域的科学精粹,以叙述性的语言浓缩到七堂课中,出人意料且短小精悍地阐释了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于物理学的认知。然而不仅仅是简洁,作者将这样对大众读者过于复杂和头痛的理论知识表达地充满诗意。

在阅读的过程当中,用文学作品一样笔触带着我们置身于宇宙的浩淼浪漫之中,用优美的物理理论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于时间、空间、天地造物的本能的概念。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我们会发现更多的不同,比如空间的弯曲、时间的伦理,原来现实其实和我们的认识相去甚远。甚至这场阅读体验像是一次冒险、一场伟大的旅行,这是我们好奇心带来的巨大的满足感。

物理观后感 篇6

《物理世界奇遇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物理科普著作。从1940年该书第一次出版至今,每年或隔年重印一次,而且已经被翻译为世界各国文字,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甚至连爱因斯坦都对这部著作有相当高的评价。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美籍俄裔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他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在1948年提出了大爆炸学说,指出宇宙起源于原始的热核爆炸。而在生物学方面,他首先提出了遗传密码的概念,对此后遗传理论的迅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伽莫夫还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用于写作科普读物,这些著作中最知名的就是这部《物理世界奇遇记》,书中的主人公汤普金斯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本书以主人公汤普金斯的经历为主线,将书中涉及的相对论、宇宙学、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学这四大部分内容串联起来。汤普金斯原本是一家大银行的小职员,一次偶然的经历使他参加了一个介绍相对论的讲座。而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汤普金斯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在梦境中,他来到了一个奇特的世界,在那里光速不超过20公里每小时。结果,他发现骑自行车的人难以置信的变扁了,可是当他自己开始骑车的时候,他却发现变扁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周围的建筑物和人。而且当他骑车的时候,他的手表也变慢了,尽管他的手表并没有毛病。此外,汤普金斯还遇见了一位绅士,令人惊奇的是这位绅士的孙女看起来比他的年纪还大,原因是这位绅士的工作要求他经常出去旅行。又有一次,汤普金斯在睡梦中来到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他发现台球能够从没有空隙的木框中漏出来,一点也没有离开台面。甚至汽车也有可能穿过车库的砖墙漏出来,注意汽车不是破墙而出,而是像茅山道士那样仿佛学会了穿墙术。

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觉这是一个童话中才有的世界,就像是我小时候读过的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而汤普金斯就是物理世界中的爱丽丝。但是和真正的童话故事不一样,作者随后就会向我们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和我们真实世界中是一样的,只是某些重要的常数,如光速和真实的世界相差很大。所以刚才那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思议的事件都在他的梦中发生了。之后,作者介绍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基本都是按照这种既讲童话故事,又分析物理原理的套路进行的,我就不再一一复述了。

这种通过讲故事来科普物理知识的写作方式是我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因为我也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爱因斯坦和因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我感觉这两本科普著作的写作风格就显得比较严肃一些,没有那么多花俏的故事,尤其霍金的《时间简史》虽然是科普著作,但是阅读难度确实非常大的。如果要读《时间简史》,我觉得既要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有足够的物理基础才行。大概伽莫夫也是考虑到物理科普著作往往不易读懂,所以才这样想方设法地写成童话故事。但是有时我也觉得作者在故事情节方面花费的笔墨太多了,有一点喧宾夺主的意味。比如,也许是为了吸引读者把这本书读完,作者在书中加入了汤普金斯和教授女儿的爱情故事,可是我确实看不出他们两人之间的罗曼史与普及物理知识有什么联系。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在于作者特别擅长讲故事,他利用这一系列的故事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形象化,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深刻抽象的物理知识。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这些中学物理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本书的优势和特点在讲故事,可是有时也会显得过犹不及,例如书中提到教授的女儿热衷于追求各种时髦的东西,比如想要一件貂皮大衣,这就显得偏离本书的主题太远了,而且有时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连接也感觉不太顺畅。

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本书还是瑕不掩瑜,值得一读的。

物理观后感 篇7

能说会写七 科学改变了生活

教学目标:能有序地将自己所了解的科学改变了生活的事情讲给同学听。在交流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趣。

教学重、难点:较具体完整地讲述科学改变了生活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媒体演示)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科学改变了生活(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明确要求 收集资料

1.为了使这次口语交际有充分的准备,切合学生实际,课前安排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提示,让学生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分组。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询问年岁较大的人,完成下表:

三、交流资料 深化认识

1.让学生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充分交流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拓展思路。(如科技在农业、医学、交通等方面给人类带来的改变)

四、开拓思路 交际互动

1.根据收集的资料的不同,分农业、医学、交通等小组,话题兴趣一致的同学可结为一组,说说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2.同组的同学按一定的顺序说,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以保证全员参与。并推选本组优秀代表准备参加班级“科技馆讲解员”的比赛。

3.各小组派选手参赛。要求表述清楚,态度大方。其他同学做评委。(如农业类的同学可以说因为科学的种植方法,我国的粮食产量翻倍增长;医学类的同学可以说正因为有一批批的科技人员参与实验,世界上的一些疑难杂症被攻克,解决了病人的痛苦等。)

4.评选出学校“科技馆讲解员”。

五、联系实际 明理导行

1.联系实际,指名谈谈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2.自我反思:科学知识对我们重要吗?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3.师总结: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增长本领。老师相信,有一天,你的某项科技发明也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附:板书设计 科学改变了生活 交流资料 用心倾听 表述清楚 互相补充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七 如果发明„„有多好

教学目标: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发挥想象,抓住特点,写出自己设想的这项发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想象大胆,表达有条理。写好后认真读一读,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这项发明想象,描写表达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激发想象

(课件)若干年前,没有飞机、汽车,没有电话、手机,没有电扇、空调,电视等。2.交流点拨、激发想象

(1)同桌交流,确定自己的习作题目。(2)班级交流,相机点拨。(3)抓住特点,深入想象。

你想发明什么?这项发明的外观和原理的介绍。这项发明的主要特点和性能。具体想象它给未来生活工作中带来的方便和好处。3.完善想象,拟定初稿。4.交流初稿,指导评改。(1)交流评改方式。(2)出示精彩新颖的文题。

(3)同桌互换,从字、词、句、段中修改。5.交流,评改。第二节:继续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讲评时要抓住本次习作的要求,对共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评说,不足的可以通过片段改正的方法弥补。讲评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倡导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与指导,从多角度进行评价,避免教师一言堂,更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和可喜进步。

物理观后感 篇8

七堂极简物理课

卡洛·罗韦利

10个笔记

◆第三课宇宙的构造

第一次伟大的科学革命是2600年前由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发起的,他想弄明白为什么太阳、月亮和星辰都围着我们转。于是宇宙变成了下面这幅图的样子

很快就有人——或许是巴门尼德(Parmenides),或者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意识到,对一块飞在空中的土地而言,最合理的形状就是球形,因为球体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等的。亚里士多德用很多具有说服力的科学论述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天空环绕着大地,星辰在天空中运行。

这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论天》中描述的宇宙,这张图也代表了从地中海文明时期到中世纪结束之前,人们对宇宙的认知。但丁和莎士比亚在学校里学的就是这样的宇宙图。

下一个对宇宙认知的飞跃是由哥白尼完成的,后来的“科学大革命”也由此开启。其实,哥白尼的宇宙观和亚里士多德的并没有多大区别。[插图]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一个关键的不同,哥白尼重拾了一个古老的观点。他深思熟虑后指出,处在那些行星运动中心的不是我们的地球,而是太阳。

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天文学家们对星云(恒星之间近乎白色的云团)进行精确的测量后发现,银河系本身也只是众多星系间浩瀚星云中的一粒尘埃。这些星系一直蔓延到我们最强大的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的地方。世界现在成了一片均匀的、没有尽头的疆域。

通过哈勃望远镜我们却可以看到无数遥远的光点。图中的每一个黑点都是一个星系,其中有上千亿个如太阳般的恒星。

空间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弯曲的。宇宙布满了星系,所以我们想象它的纹理会像海浪一样起伏,激烈处还会产生黑洞空穴。

我们今天终于知道,这个布满星系、富有弹性的浩瀚宇宙是大约150亿年前由一个极热极密的小星云演化而来的。

宇宙诞生的时候就像一个小球,大爆炸后一直膨胀到它现在的规模。这就是我们现在对宇宙最大程度的了解了。

物理观后感 篇9

从小,我就对身边的一切都特别有兴趣,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我总要去一探究竟。就在昨天,在乡下爷爷家的院子里,我对一块石头产生了兴趣,于是拿着小锤子敲啊敲,就是想砸碎了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的……

正是这样,在一串长长的书单里,妈妈指着《上帝掷骰子吗》推荐给我说:“这一定是你喜欢的书!”还说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三体》就是参考了这本书写成的。这下彻底激发起我读书的兴趣,我迫不及待地下单了这本书。

拿到书后我傻眼了——“量子物理史话”?四十一万多字?我的热情有点跑掉了。还好,当我开始看以后,渐渐地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中一个个人类科学史上闪闪发光的物理学家们的故事:发现电磁波却英年早逝的赫兹,26岁提出光量子假说的爱因斯坦,突破量子力学的海森堡……对这些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进行了很多有趣的介绍,这些科学家是人类中最聪明的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独特又精彩,所以格外引人入胜。特别是“饭后闲话”这个故事后的故事,更是让我在读到深奥的物理语段时,激发了阅读的兴趣。让我明白:啊,这些了不起的天才们也是可爱的普通人。

故事中穿插着介绍了量子物理史的发展,这些我就不怎么看得懂了。不过,我对书中介绍原子模型的探索印象深刻。原来,人们认为原子中没有电子的存在,直到1897年汤姆逊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才发现了,于是,伟大的想象力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原子呈球状,带正电荷,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一粒粒地“镶嵌”在这个圆球上……1911年,卢瑟福发表了他的模型:原子核仿佛太阳,电子仿佛行星围着“太阳”……几年后,波尔提出了“电子跃迁”:把电子的所有轨道可以想象成一级级台阶……这个漫长的过程就像跑道上的接力赛,科学家们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获得了漂亮的成绩,看得我热血沸腾!

现代科学技术,从电脑到激光,从核能到生物技术,哪个领域都离不开量子论。人类探索量子的路程才刚刚开始。正如波尔所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

如果人类继续在量子领域有更厉害的成就,那么现在我们看的像《星际穿越》这样的科幻场景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了。让我们期待未来科技吧!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观后感 篇10

《太喜欢物理了》这册书的作者毕业于东京理科大学理工学院物理系。在本书中作者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话题结合起来,尽量用清楚明白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知识。比如“为什么猫的眼睛晚上被光照射时会发光”、“为什么人不会从倒悬的过山车上坠落”以及“复印机为何能复印”。这样的话题让人一看就好奇心爆棚。但是如果孩子读的话还是建议有点物理知识做基础,不然会有些难度。

为什么猫的眼睛晚上被光照射时会发光?因为人和猫的眼睛结构大致相同,关键差异在于猫眼的视网膜外侧有个被称为反光膜的组织层。反光膜会将射入视网膜但是无法被捕捉的光线反射回去,使其再度照射视网膜。这样就造成了猫眼睛发光的现象,但是也正是如此猫才能在黑暗处感到到猎物。

在“人为什么不会从倒悬的过山车上坠落”这一章节中我们知道这是因为人随车进入圆环轨道时有沿轨道切线飞出的趋势,但是当速度足够时,作文人在轨道顶端受到的向心力是重力和过山车座位的支持力的合力,人就像被按在座位上一样,所以不会掉下来。书中说“即使此时没有保护装置,人也不会掉下来”,哈哈,这样说很吓人啊。虽然了解了这样的道理但是我还是不敢玩这种极限游戏。

但是其中也有些物理知识还是比较烧脑的,比如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我琢磨了好久还是没有搞懂呢。哈哈,文科生的悲哀。但是一定要保持大脑的活力呀!所以不要停止思考。

看完了这册书之后打算把它推荐给家里的小学生。如此有趣的知识一定会激发他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好奇心,以后接触物理这门课程时一定不会陌生了。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光是孩子,我们家长也要一起学起来,然后再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传输这些知识。对于文科出身的人来说这套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科普书最适合不过了。

物理观后感 篇11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看完这本科普书,就会发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上学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不是这个理姑且不说,但确实,物理绝对是高考拉开分数差距的一个科目。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从课堂上认识物理学,就难免给之冠上一个深奥难懂的评价,反而让大家对物理没了兴趣。类似《太喜欢物理了!》这样的科普书的出现,就是我们重新认识物理的一个好机会。

用课本上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发现我们寻常忽视却又有趣有意思的小细节,解释我们寻常疑问却又没有人能为我们解惑的小问题,《太喜欢物理了!》既是一本物理学启蒙书籍,也是一本物理学常识书,能让我们涨知识,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比如我们仰望天空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叹:今天的天真蓝。那么,为什么有时候天空是碧海般湛蓝的颜色,有时候天空又呈现出绚烂的红色呢?其实,这主要涉及到光的散射问题。

中午阳光直射时,部分蓝色系的光发生了散射现象,以至于被我们人眼所感受到的天空成了纯净的蓝色。而每当日出和日落的时候,不仅蓝色系的光会散射,绿色系的光和黄色系的光也容易发生散射,综合起来我们就会看到一片红色的天空。

而关于冰箱如何制冷的问题,这本书给出的解释也是简约又通俗。有的冰箱采用的是热循环制冷的方法,所谓的热循环,作文就是利用液体汽化时会吸收热量的原理,来使温度下降。为了减少振动和噪音,也有冰箱会采用佩尔捷装置来制冷,此时用到的原理,就是佩尔捷效应的接触面热量转移了。

大家都用过的铅笔和橡皮擦,其实也蕴含着物理学知识。铅笔为什么能写字呢?而又是为什么橡皮擦能够擦除铅笔的痕迹呢?在《太喜欢物理了!》这本书中,这个困惑我们多年的问题终于有人回答了。

原来,铅笔芯的材料石墨是非常容易剥离的碳原子层,当我们在纸上写字,碳原子层就会被卡在纸纤维间,形成了字迹。而橡皮在纸上摩擦时,由于它对于碳原子层的亲和性更强,就会在反复摩擦中带走铅笔字的痕迹。

原来,物理一点也不高冷,它就在我们身边,能解释很多生活现象,也带来了很多生活的便利。而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我们也会开启一个不一样的物理求知之旅,更好地认识我们的世界。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540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