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集合5篇)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集合5篇)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通过小编反复校验和调整,这篇“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才得以呈现,那么如何写出符合实际的观后感呢?观后感能够深化我对作品的印象,让我在品味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瞬间的惊喜!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

张正祥是一个多么平凡的一个农民啊,正是他保卫滇池几十年,让滇池回到以前的青山绿水,是他让我们感觉到人民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即使你再厉害,也不会让他们害怕,让他们退缩。

在我看来,张正祥的确是个“疯子”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滇池,他的妻子离他而去,儿子因为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左眼失明,成了残疾人。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如此勇敢。他的精神让“鬼神”永远的刻在心里,让他们永远不敢靠近滇池半步。

说起滇池,我就想到了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以前不敢说是山清水秀,但也是河水清澈见底的,山上到处是绿树,河里有鱼,山上有许多野生动物的,但是现在,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到处砍伐,山上的树木都不见了,树桩像人一样越来越多,小河也不例外,煤矿的污水任意排放,导致小河浑浊,小鱼也都不见踪影,树木没了,当然风也不会仁慈了。与更不会仁慈了,可怜的土壤只能远离他乡,流进我们的母亲河啊,回到母亲的怀抱,国家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导致水位上升,水草泛滥,河边的庄家也都成了“难民”,到头来受害的还是当地人们。

难道我们为了追求经济,就可以破坏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么,难道我们就是这样回报我们的“母亲”么,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和谐社会么,难道我们天天喊着和谐,却不做和谐的事情么,难道我们为了钱可以不顾我们的后代么,不过我们母亲的感受么。

滇池有一个张正祥,还给了一个美丽而又和谐滇池,而我们的家园呢,现在正在遭受痛苦,难道我们家园的人都是“疯子”不知道疼么,不知道回报么,难道我们都那么的无私么,那么的舍己为人么,我想可能不是,他们可能就是张正祥所说的“疯子”吧,他们只认识钱,却不认识生养自己“母亲”。

物理学上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们对大自然不和谐,大自然也会对人们不和谐,环境污染了,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当然,环境污染最直接、最容易感受到的后果就是降低了人类的环境质量,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健康和生产活动。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

啊!太可怕了。那时,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将如何生存?

无论我们现在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我们都看到了我们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能让它毁灭吗?不能!我们人类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地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了,比如,我们建起污水处理厂,开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保护水源,开始绿化、美化我们的家园了,这是可喜的,这样可以延长我们母亲的寿命,使她越来越年轻,身体越来越壮。

在它毁灭的前一夜,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们应该保护和珍惜我们的家园,绿化和美化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母亲永远年轻。

但是,光是我们人民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和政府一起工作,一起监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像张正祥那样回报母亲的精神。我们的母亲生了我们,给了我们一切。我们应该心存感激。不要让我们的后人无处藏生,不要让他们喝不到一杯干净的自来水,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绿树葱阴,让我们大家都醒醒吧,让我们用我们双手像张正祥一样,还给滇池一个青山绿水,还给我们一个和谐,美满,幸福的家园,也让千千万万个张正祥在人间永放光芒。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2】

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87岁的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的王锋。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的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耶鲁大学毕业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秦玥飞------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催人泪下,发人深省。《感动中国》,感动了你我。

时常听到有人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社会现实真的是这样吗?生活中有太多的浮华与诱惑,在这个充满着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东西让人迷失了方向,使人生的坐标发生了倾斜,而恰恰是《感动中国人物》让我们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敲开了我们曾经重重包裹着的虚伪外壳。《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和实际力量,诠释了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用自己的感人故事带给了我们强烈的心灵冲击。让我们为昨日的贪图安逸而自责;为曾经的牢骚满腹而羞愧;为过去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生活而悔恨;为一味索取、不懂回报的行为而难过。

其实人的一生不一定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令人感动,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细小的事情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我们公司的离退休老人吴阿姨,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为省俩钱徒步去高余买便宜的菜吃,而每次捐助慈善的钱款总是最多。为人温和,不善言语,是吾辈学习的楷模。我知道,在她的心里,没有势利功名,就因为她有颗善良的心。虽然她已离去,但是她所做出的一切确实在始终感动着我们。

我们的炼钢厂领导暴雨天义务将爷孙俩送至家属区,他只说:请相信我,我是个干部,我父亲和您差不多大,我也是钢厂的。看着那真诚的目光,老人相信了他。这就是炼钢文化的真实写照: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每个月都为30年以上工龄的老同志庆祝生日,并且公司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场,宾馆的领导亲自安排并同所有服务员为老同志唱生日歌,为老同志敬酒、送蛋糕。心系职工的好领导,世界上最华美的语言,也表达不出我对您们的敬意!

为了观察身患糖尿病的母亲病情的异常,坚持每天给母亲洗一次脚的二炼钢的赵滨,无论早晚,始终如一。充分诠释了子欲养而亲还在,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的中华美德的精髓。

看到公路拐角由于损坏突起的水泥块导致多辆车轮胎报废,而义务牺牲半天的时间修好路面的石灰车间的马兵。为喜欢跑步的朋友统一免费印制衬衫,积极响应运动炼钢的倡议,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捡到万元的钱款,义无反顾的上交,丝毫不动心的炼钢员工夏广玲、葛晓芬,她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在那一刻,她们俯下身拾起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送还的,是一颗至纯至美的心。拾金不昧炼钢人的真实写照。

提工资时发现自己的工资折上多了2000元钱,主动向车间反映情况,把多余的钱上交的一炼钢精整班的杨勇。自食其力字字铿,踏实挣钱声声锵。

利用下班时间清理垃圾,粉刷墙壁,冲洗地面,种植各类绿色植物,一点一滴的改变着自己的工作环境,既让人尊敬又让人感动的三炼钢泵房的几位快退休的老同志。在岗一分钟,干满六十秒。致敬炼钢老同志。

看到雨太大水太深,下了班的职工无法去候车点,用自己的私家车往返多次将员工无偿送至候车点的李主任,听到称赞,只淡淡一笑: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举手之劳,让人敬佩。

平时为了几分钱的红包争执个面红耳赤,而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勇于付出的华迈跑团的朋友们(继炼钢厂运动炼钢之后部分爱好跑步的朋友自发成立的跑群),纷纷为炼钢职工的12岁重病的孩子义务捐款;为轧钢厂病危的职工义务捐款。在那一时刻,跑友们不分车间,不分你我,只是说:我们都是石横特钢人!真正体现着铁肩担道义的责任!

常年参加无偿献血,只要有机会就去敬老院做义工的朋友------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都是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每一件都令人感动,这一件件小小的感动不断的影响着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要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塑造高尚的美好心灵。

石特公司、炼钢厂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培育了我们,公司文化、炼钢厂文化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使我们身边的感动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似涓涓溪流,不断的闪耀着,一直向前延续着。感恩石特,感恩炼钢。我们每个人都是石特公司这艘巨轮中小小的一环,愿与她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无以回报,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奋力的拼搏,不断的进取,无私地奉献,续写出更加美丽的篇章!祝愿石特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向老英雄张富清学习。老英雄张富清95岁高龄,71年党龄,深藏战功60多年,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名老党员无悔的初心。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张富清的坚强党性和光辉品质,正是新时代“绝对忠诚”的鲜活教材,引导并教育我们,在新时代的光辉征程中,对党忠诚、攻坚克难、甘于平凡。

要有对党绝对忠诚的赤诚与信念。张富清的妻子孙玉兰和大儿子原本都有正式的工作,但身为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张富清却率先垂范,让她们第一个下岗、第一个下乡,为群众做表率,从来不考虑自己得失、家庭得失,在他的内心有一个声音:“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干部,如果我照顾亲属,群众对党怎么想?”与集体的利益得失相比,张富清的选择是“舍小为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披荆斩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张富清这样纯粹的党员干部,以对党绝对忠诚的一片赤诚和信念,默默地奉献青春、奉献自己、奉献一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着。

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张富清从来都是用行动来回应党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他之所以把工作地选择在来凤,是因为“湖北最艰苦的地方是恩施,恩施最偏远的地方是来凤”。这种不怕苦、不畏惧、不懈怠的奋斗品质,见证了他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张富清的党性,在平凡的岁月中始终闪耀着对党绝对忠诚的金色光芒。当下,党员干部到艰苦岗位任职锻炼,就要从心底养一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决心和勇气,把老英雄的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要有甘于平凡的淡泊和知足。转业之后,张富清把军功章“藏”了起来,“从没向集体借过一分钱,也从没享受过组织对困难干部的补贴”。悄无声息地履行着吃苦耐劳的天然义务,张富清老人说过:“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为了党和人民,就是牺牲了,也是无比光荣!”一个经历过战火锤炼、生死考验的共产党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生死都看淡了,还有什么不满足,或者看不淡呢?而我们当下有些党员干部,跟组织讲条件、提要求,对比老英雄的事迹,应当及时反省,提高党性修养,安于本职,甘于平凡,知足进取。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4】

感动,就像火,给我们带来温暖;感动,就像蜡烛,给我们带来光明;感动,就像雨伞,保护我们不受风雨的侵袭;感动,就像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在感动我们。那些感动“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为之震撼。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人》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胡忠、谢晓君夫妇的所作所为。他们在藏区坚守指教12年。在这之前,他们都在成都中学当老师。

xx年,胡忠在四川省一所福利学校急需教师。当时,他甚至都没想过。他毅然去教书。三年后,谢晓君带着年幼的女儿去四川教书。高原的天气让谢晓君腰酸背痛,但她拒绝去看医生,仍然坚持。

他们带着三岁半的女儿来接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望,是终极的爱,不是冲动,是没有遗憾的选择。

这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怎能不激励我们我们的奉献自己呢?事实上,感动不仅仅是舍己为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让座,同学有问题时,专心致志的帮助他们一起度过难关,甚至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这些小事虽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也不足以堪称伟大,但却能温暖我们的心,让我们沐浴在美德之中。

胡忠和他的妻子是普通人,但他们做了不平凡的事情。他们是伟大的,值得我们学习!

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人准时坐在了电视机前,看《xx感动中国人物》,当一个个平凡感人的故事在我们眼前**,泪水和感动在整整2个小时的静默中伴随着我们。当我们一次又一次被真情所感动时,我们会意识到世界是如此美好,人类的感情是如此纯洁。该是多么美好的家庭才塑造了这么感人的故事呀!

看了这个节目之后,儿子说:“他们都干了许多好事。”这句话让我受益很多。

是呀,世上有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都是那么地高尚、伟大!是我们人生的好榜样!他们也很平凡,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可他们却在平凡的位置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也使他们的人生也变得从此不再平凡。

所以,他们感动着我们。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好人,我们的幸福生活需要用温暖来建造,需要用善良去创造。

通过电视节目,我们一家人也趁机交流,特别是和儿子。电视节目使他认识人需要多做好事,做的好事多了终究会让人感动!其实我们都明白如果我们都能用心努力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我觉得我们这些爸爸妈妈们,不应该错过这些好节目,去感受这些单纯的爱,让自己的灵魂经历一次洗礼,让这爱唤醒自己内心深处蛰伏许久的人性的光辉……还有我们正在成长的孩子,希望藉此让他们去感悟什么是追求、理想,什么是人性和爱,还有如何面对荣誉、苦难、付出……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事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让我们用最纯洁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

我一直期待这《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播出,昨晚在央视这个节目终于播出。听着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泪流满面,但是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位是“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市劳动站站长。麻烦接踵而来:劳务输出前,乡镇负责宣传动员,但村民们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

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怎么了?为了把真实的就业信息传达给村民,更好地保障村民的权益,他下定决心:申请一份普通农民工的工作,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

”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情况,陈家顺强迫自己尽快学习和开始。比如刚学会养猪,还要适应工厂流水线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

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村民来到这里,并事先与老板郑重讨论了条件:

报销职工来车费用,月工资按时支付,尽量为职工安排技术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就业信息与实际情况不同。你怎么能指望每个人都相信你?

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喜欢自找麻烦。很多农民工都有他的手机号码,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员了。“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

”随着在**上的**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现在这个社会上像陈家顺这样的人不多了。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5】

一份爱,一份责任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嘟——”伴随着汽车的长鸣,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来不及多想,只是迅速地、下意识地伸手将她身边的四个学生推开,而她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位女老师是张丽莉,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这位老师就像一朵芬芳的茉莉花!她是平凡的,像所有的老师一样,教书育人;她是伟大的,她在关键时刻为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张丽莉老师正与她的学生有说有笑地过着马路。忽然,一辆失控的汽车直冲着她们奔来。

眼看着前面的四个孩子就要被撞到了,张丽莉老师下意识地一个飞跃,将那四个孩子分别推向了两边……刹那间,汽车疾驰而过,旁边被吓呆了的老师和同学纷纷围拢过来,他们发现,那四个被张老师推开的学生安然无恙,而张老师却倒在了血泊之中!——好伟大的张老师!

受伤的张老师被送到了医院。虽然医院尽力抢救,但张某还是失去了长腿。她这一生只能和轮椅为伴了!但病床上的张先生微笑着安慰前来看望她的学生。多强壮的张先生!

张丽莉老师、谭千秋老师、张米亚老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头衔:老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师德的伟大灵魂,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学生的爱!

张丽莉老师,您的行为让我感动,您的精神令我震撼!您是我的榜样,永远的榜样!

颤抖的双手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一头灰白的短发,一张瘦削的脸,一双饱含泪水的眼睛,一双颤抖的手,紧紧地托着沉重的石盒子。这石盒里装的是旷世的宝物吗?打开那黄色的绸布,这竟是一盒骨灰!

骨灰的主人是这双颤抖的双手的亲人吗?不,不是!他们之间毫无血缘关系!

双手的主人叫高秉涵,今年已经78岁高龄了。骨灰的主人是从大陆去了台湾的老兵。根据老兵们的意愿,高秉涵将这盒骨灰带回大陆,交给亲戚,埋在家乡的泥土里。

这只是高秉涵老人生活的一个镜头。他自己也是一位游子,13岁离开故乡外出闯荡,解放前又误上了去往台湾的最后一班轮船。可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里,他无时不在想念着故土,想念着家乡的老母亲。好不容易有机会和亲人相见了,可是老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从此他对母亲的记忆就只能停留在13岁的时候了。白发苍苍了,两岸也开放可以互相往来了,他又开始为那些有生之年没能回到故乡的老兵护送骨灰回乡。

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关怀,让多少游客幸福地闭上眼睛,让多少家人留下感激的泪水,让多少亡灵回家!十几年了,高秉涵白发日趋苍苍,身躯日趋消瘦,手中那石盒也日趋沉重。可他,却堪比巨人——颤抖的双手捧着的不仅是捧捧骨灰,更是缕缕乡愁!

高秉涵用颤抖的双手谱写了一首流浪者之歌,用窄窄的票子抚慰着流浪者的灵魂。让我们向这位白发老人致以最高的敬意!

人小心大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你快回来,我一个人承受不来……”这旋律是那么的熟悉,可声音却又那么哽咽。仔细看镜头,病房,病床,白床单,悲痛欲绝的母亲,哽咽歌唱的父亲再次聆听评论:23日清晨,12岁的何玥因脑肿瘤突然恶化、病情加重、瞳孔增生被诊断为死亡,呼吸停止。

12岁?和我们同龄!脑瘤、死亡?她还那么小呀!听着何玥父亲哽咽的声音,我不禁在心里传递出一丝悲伤。

镜头还在继续。何玥今年才12岁,但当她面对病痛时,却展现出孩子们甚至大人所没有的力量——不哭不闹,不忍痛,配合治疗,安慰父母。她从小就很好。汶川大学**不仅捐出了她积攒已久的零花钱,还缠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她生病住院后,同学和老师都知道了她的病情,给她捐款,但她要求父母把钱捐给红十字会。

更让人震惊的是,何玥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一再提议捐献可以在她体内使用的免费器官!在她的家乡,这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河里,激起千层浪:大人不同意,这么年轻,他们就失去了生命,死后还得开胃!

然而,何玥始终坚持安慰父母。她希望死后能帮助别人!

何玥的父亲终于尊重了女儿的意愿,免费捐献了女儿的器官——何玥的两个肾脏移植到了两个尿毒症患者身上,他的肝脏移植到了上海的一个肝病患者身上。

何玥只活了12岁,但她的生命却一直延续了下去。她以一己之力挽救了三条生命!她人虽小,心却大!我也要向她这样心中装满他人!

“何处春江无月明”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凌晨,在那间小病房里,全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她的爸爸更是一直哽咽着,吟唱着:“你快回来……”那心碎的歌词,无奈的呼唤,却再也唤不回12岁的小玥玥了。

这时,12岁的何玥躺在病房的病床上,身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床单——患上恶性脑瘤,她已经停止呼吸,永远离开了家人,离开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是“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中最小的一个——何玥的一组镜头。这是我第二次看到这组镜头,但我的眼泪忍不住滑过脸颊。周围的学生安静下来,一圈眼睛是红色的。

何玥愿意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捐给汶川。太神奇了!何玥可以把同学和老师的捐款捐给红十字会,真是感人!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她死后决定无偿捐献这些有用的器官!

对她的父母来说,这是多么残忍:女儿小小年纪就离他们而去,死后还要被开膛破肚!可对别人来说,这是多么博大的爱心呀!

她将能拯救多少生命呀!

何玥临死前的一个晚上,一直唱着两首歌:一首是气势磅礴的《五星红旗》,一首是感人肺腑的《拯救》。她是多么爱她的祖国,爱她的亲人,爱她不认识的人!

在她的感染下,她的父母还在汶川大学毕业后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在她死后,他的父亲还是强忍悲痛,在无偿捐献器官书上签了字。何玥永远地离开了大家,可是她却挽救了三条生命:

两个肾脏捐给两个尿毒症患者,一个肝脏捐给一个肝病患者。

何玥的生命得到了延续,爱心得到了传承。我们的心灵在她的爱心中被纯洁、被震撼!是呀,爱心何处不在?那爱心就如头顶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柔和,使人心旷神怡。

何玥,何玥,“何处春江无明月”!

“坐着休息”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坐着休息”,或许绝大多数人看来,都只不过是一句普通而简短的话语。但正是这句普通而简短的话让我震惊。

说这句话的人名叫林俊德。他是一位参加过40多次核**试验的核物理学家,一位毕生致力于我国国防事业的科技工作者,一位与疾病作斗争、与时间作研究的战士,一位不怕苦不怕死的战士。他在环境恶劣的戈壁沙漠工作。他一丝不苟,一丝不苟,没有犯错误。

每天,他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研究和研究,休息成了可有可无的安排。

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和休息不足,他被发现患有胆管癌,处于晚期,急需住院治疗。可是,一旦入院,就不得不暂时离开工作岗位。

为了工作,林俊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治疗。后来,虽然在家人说好说坏后,他同意住院治疗,但他还是有一个条件:把工作电脑带进病房。

他的理由很简单: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想用有限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未竟事业。

看到这里,我周围同学的眼眶都红了。镜头里,林俊德坐在病房里的书桌旁,笔记本电脑就摆在他的眼前,**在不停地劝说他躺下休息,可他却说:“我现在就是在休息,我只要坐着休息就行了。

躺下的就是病人,而我是个正常人。”

“坐着休息”!知道吗,为了工作,林俊德已经七次拒绝手术了!待完成的数据终于完成了,林俊德终于在妻子的安慰下安然入睡。这一觉,他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林俊德,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了一生!他的死不仅是研究所全体人员的痛苦,也是国防事业不可挽回的损失!看看他,再看看我自己,多鲜明的对比呀!

我有着充足的时间,却把它挥霍在无用的地方;林俊德生命有限,却与死神争分夺秒!

林俊德院士,你安息吧!相信我和我的同学们,会以你为榜样,为自己钟爱的事业奉献一切!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69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