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故乡作文 >

月是故乡痕作文十一篇

月是故乡痕作文十一篇

下面由趣祝福的编辑帮大家编辑的“月是故乡痕作文”。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写作文有利于活络思维,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网络上有很多作文范文可供学习和参考。请将此页加入您的收藏夹方便阅览!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实用九篇)

月是故乡痕作文 篇1

为什么我的土地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题记

故乡的云,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一遍一遍印记在我的脑海里,我是一个在外求学的游子;却对爱我的这片土地,充满深深的情感。

三年前,我来到中国科技城绵阳求学,眼前的景象充满了各种期许和好奇。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其实对于在外求学的我,不止一次这个时候有这种感觉和熟悉。每次回来都有这种感受,只是被以前的一句感叹带过,从未记下这种从未有的心情。然而,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油然而生,我很想记下我此时此刻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我拖着我的行李在绵阳的街道上行走。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是激动的,激动后的宁静,宁静中带着喜悦,喜悦之中又恢复平静。

天蒙蒙亮,严寒的空气中透着几丝凉意,但我嗅到空气中的些许清新,这样的的清晨,总让人感阵阵清醒,每当我这个客居他乡的游子倍感亲切的家乡时,总有那种欲语还休的感觉,只是词穷语乏,没有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我的情感。恰当的句子来描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久居在外,突然有一种回到家乡,我想这时候任何语言,任何文字都是徒劳和苍白无力的。此时此刻,我突然有那种,近乡情更怯之感。

天渐渐亮了,站在街头,看看来来往往的行人。看着四处高楼耸立,这个城市从安静渐渐迈入热闹的行列。新的一天开始了,意味着绵阳又迎来了新的热闹,恢复新的生机,突然地,我的内心也升起一股生机勃发的力量。这时的绵阳是一番热闹而又繁忙的景象。

当夕阳沉落的时候,夕阳正羞涩的与大地慢慢你告别。红润的晚霞透过浓抹的艳妆,正展示各种各样的姿态,它们有鱼鳞状的,有棉花糖的,有动物形状的。各种各样的姿态,天空正呈现静态的美感,在大自然的远处的山峦的配合里,定格了一种令人留恋的画面。当夕阳在沉落时,大地也渐渐变得清爽起来,喧闹了一天的城市也渐渐开始了夜间的繁华,在苍茫的河岸边,在微风的吹拂下,人渐渐地多了起来,路上形形色色的人们,熙熙攘攘的一片,人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放松自己的心思,在轻松放下工作的疲劳。人们见见你习惯了在宽阔的路上行走,有些人边走边谈,有些人评头论足,有些人带着耳机在桥头哼着小曲儿,有些人在有说有笑,有些人在湖边拉着二胡,吹着笛子,敲打着路人的弦心,成为了一中别开生面的角落。

街头上的路灯渐渐亮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路人的脚下倒影出来,不久,路上的灯全亮了,人群更是络绎不绝。人们穿行在明亮又柔和的灯光,一盏盏路灯仿佛又有了生命,在这时刻意的打扮着自己,发出黄色的光线,静静的照亮孤独的路面,也照亮着漫步的人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奔驰着,来往的车辆给温馨的环境增加了一份热闹,添补了一份繁华,路灯在路的两旁亭亭玉立的站着,以独特而美丽的身段整齐划一地展示着,宜人的颜色交互搭配着,明亮的灯光照耀着绿色的树上,一出出的明亮的空间驱走了黑暗,向人们张扬着赏心悦目,明亮的灯光,触动了路人的眼睛。

在平坦的路上,老人和孩子在嘻嘻玩耍,在追逐打闹;有年轻的的少男少女,有情侣在长凳上窃窃私语,也有少男少女在倾心常谈,在灯光的衬托下,显得越来越美丽,显示了树木翠绿色的素颜,树下的草的长势甚好,由于灯光的衬托,越发的楚楚动人,草坪上,这里或那里坐着一些人,在享受绿地宜人的气氛,人民公园的那些花草树木,在花草的照耀下显得极度的诱人,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水中倒影,幻化出迷恋的美景,灯的风韵柔美。令人欣赏,也令人舒心、

在这个迷恋的城市里,灯光渐渐暗了下来,我怀恋你的一切,在安昌路的街头,我独自

推着老车,吆喝着那熟悉味道的小吃,最常去的火车站头是我们的聚集地,我们在沃尔玛的门口,留下我们的足迹。一张张褪色的照片,留给我很多的怀恋,窄窄的长长的过道两边,我们一起走过的的街头,已经熟悉而又陌生的时间,很漫长又很短暂的岁月,也许那街头留给我的是忘不掉的忧伤,放不下熟悉的片段。

忘不掉是你的过去,绵阳! 故乡的你,故乡的云,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你是最舍不得的留恋。

月是故乡痕作文 篇2

乡下人赶集不方便,平日里过日子所吃的蔬菜多是自己种植的无公害无污染蔬菜。我老家乡下的农村人也不例外,除了每年开春时栽种各种蔬菜之外,每年农历的七月份左右,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家菜园子里栽一块儿大蒜。青蒜苗耐寒,以至于在整个寒冷的冬天,餐桌上都可以见到蒜苗的踪影。无论是用来做面条的浇头还是用来炒回锅肉或盐煎肉都是非常不错的首选食材,既新鲜方便又经济实惠。

到了农历三四月份,碧绿的青蒜苗还会竞相吐出非常胖嫩的蒜苔来,每每此时,也正是大蒜成长的最佳时段,只需将吐芯的蒜苔抽掉,过不了多久,大蒜也就到了采挖的季节。将新鲜的大蒜挖回家后,人们都会小心翼翼地将大蒜连同大蒜的茎叶像扎头发辫子一样辫起来,挂在屋内阴凉通风处,每次需要时,顺便揪一颗下来,就可以当即享用了,足足可以管一大家人吃一整年。

每年在辫大蒜之后,难免有剩余或残缺的无法扎辫子的“独蒜”,老人们都会将其顶端及根部用剪刀剪掉,剥去外面的一层粗皮,洗净后用来腌制糖蒜。母亲就是腌制糖蒜的能手,每年将洗净的大蒜处理好之后,先是将大蒜晾干水汽后,放入瓦盆内,加入红糖、白糖、盐巴等调味料,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两三天,至红白糖完全被晒融化后,且大蒜的部分水分挥发后,加入自家酿制的柿子醋(其他食醋亦可),醋的比例以勉强淹没大蒜为好。最后加盖放置约莫半个多月时间,糖蒜就算大功告成了。糖蒜腌好之后,不仅大蒜可以吃,用来腌制糖蒜的汁水还可以用来调味。尤其其汁水用来腌鱼,不仅可以除腥,更能增鲜,烧制出来的鱼肉也别有一番滋味。

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次在腌制糖蒜时,我总是屁颠屁颠地尾随其后,出于好奇,母亲在进行腌制的每一道工序和环节时,我都会禁不住询问母亲一些腌制糖蒜的细节,为此我没少被母亲责备过:“一个屁伢子,学习咋没那么认真,光知道顾嘴皮子?”尽管如此,我还是受母亲影响,掌握了一些腌制糖蒜的技巧。据母亲讲,腌制糖蒜时,要以白糖为主,红糖为辅,其次便是食盐,要根据原料的比例加入调味料,突出甜味,盐的口味不能压住甜味,再一个,腌制糖蒜的过程中,不能见生水或油迹,要不然大蒜很快就会染菌,容易腐烂。只要储存得法,腌好的糖蒜存放一两年都会完好无损,且不会变质。

每次无论是吃稀饭就馒头还是吃面条或米饭,只要揭开腌制糖蒜的器皿盖子,满屋子里都会弥漫着柿子醋的果香和糖蒜特有的浓郁,夹几颗置入餐碟内,白里剔透的糖蒜无不使人口舌生津,忍不住便会直奔主题,不仅可以去除油腻,促进人的消化和吸收,有高血压的人经常吃糖蒜也会起到降压的作用,因为大蒜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所以经常吃糖蒜还可以预防心脏病,每天用餐时吃半块糖蒜还能够增加人的胃肠功能。经过腌制后的糖蒜集酸、甜、脆、爽于一体,没有一丝辛辣,嚼在嘴里,酸甜适中,香脆可口,每次都会使人大快朵颐流连忘返。

月是故乡痕作文 篇3

故乡

深夜,辗转反侧,皎洁澄净的月光安详地洒在屋内的地板上,泛出一圈纯净的白,像一摊安详、美丽的水。

窗外,蝉声连绵不断,这是夏日最独特的安眠曲,带走心中所有的不悦,在万籁俱静中奏响生命的乐曲。

霓虹灯下,那孤独无助的灯影,如梦似幻,像儿时美好香甜的梦,易碎,却朦胧,美在纯洁的心里。此时以没有白日的喧嚣,安静,脑子里不断地涌现出许多平凡的风景,与眼前的景相互冲突着,仿佛是让我回忆什么似的,这些是什么?这里是哪儿?

我的眼前是一条平直的柏油路,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像一条令人憧憬的“黄金路”。此时同样是深夜,却又不是那样安静,总会有一两辆摩的或汽车飞驰而过,留下他们迅捷的身影与追随风的脚步,慢慢向着一个方向走,这条路很熟悉,却又记不起他的名字,心里有个执念,沿着这条路向前走。

走到一扇门前,门渐渐打开,里面的女主人对我说:“回来了!”我疑惑地问:“这里是哪儿?我是谁?”我是怎么来到这的?”女主人莞尔,笑着说:“这是你的家啊!你是我的孩子啊!这里是你的.故乡,你就是在这儿出生的呀!”

惊醒,睁开惺忪的睡眼,原来只是场梦,不过耳畔依然回响着:“这里是你的家…这里是你的故乡!”想到这,泪水似泉涌般从眼眶中流出,那里是我的故乡!那里有我的亲人,为什么我会忘记?为什么我又想起?

痛那撕心裂肺的痛,像一把尖锐的刀,刻在自己的心上,也正是几月前,因为自己的无知与叛逆,离开了自己曾经觉得不温暖的家,离开令自己烦的妈妈,离开了那自己觉得不再需要依恋的故乡,而今,那痛苦更加剧烈,像毒药在体内发作一样,急需要而解药,就是故乡,就是家,心中想摆脱却依然留恋的故乡,心中只想一件事,回到故乡!

再次踏上故乡的路,呼吸来自故乡的空气,心中的悲痛烟消云散,已顾不上此时的衣衫褴褛,心里已不再安静,朝着那个方向跑去,回家!

月是故乡痕作文 篇4

雪花相互打闹着,在天空中飞舞,它们互相追寻。直到落到地上,和无数的雪花相融,慢慢地形成了一堆一堆,一片一片的雪堆和雪地。

“叮——”桌子上的电话响了,我从出神中惊醒过来,拿起电话,放到耳旁,我听到了一个和蔼的声音,哦,是奶奶。“惠儿,你说下雪了没啊?奶奶这可下雪啦!”奶奶带着兴奋地口吻与我说话,“那,我家四边都已经满是白雪了吧,一定很美。”“是啊。”美一定很美,我拿着电话,和奶奶说着,思绪都飞回那多年以前的乡村雪景。

那年,我才只有5岁,在我的记忆里那年是第一次看到雪。奶奶抱着我,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漫无的雪应和着大地的歌唱在寒风中跳着华尔兹。一个个洁白的雪精灵在欢唱着同伴的到来。奶奶抱着我,用手指指着一朵雪花,并跟随着它的脚步在空中摇摆,而我的双眼也直直地盯着奶奶的指尖,看着雪花的飞舞与摇摆,“奶奶好美啊!”,奶奶笑了说:“是啊,太美了。”“我要去那看看。”奶奶同意了。她抱着我,站在了风雪之中,而微小的我躲在了奶奶的怀里。这一刻,乡村被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精灵包裹着,乡村睡着了,在大雪与大地的歌声中,乡村是如此安详。自行车,摩托车,它们的上面都盖了厚厚地一层雪,屋顶上已堆满了雪花,厚厚的一层,它们舒服的趴在上面。突然一户人家的门被打开了,走出了一位老伯伯,他走到一辆自行车前,用手用力地拍掉了在车上的积雪,他推着车向前慢慢地走着,奶奶叫了他一声:“上哪儿去啊?”老伯伯笑着回答说:“没,就是去幼儿园看看小孙子。”“哦,那要快回啊!”“好。”老伯伯走后,雪地上留下了一条白色的痕迹,向前延伸着。雪还在不停地下着,突然一片雪花落到了我的眉毛上,呆了一下,感觉凉凉的,我没有动,怕一动它就消失了,但很快,它还是被我的体温融化了。我绝望的摇了摇头。而奶奶则是笑眯眯地看着我。我望着这银白的世界,我被他吸引着,我感受着它的心跳,它的美丽。雪花还在不停的落着,飞舞着……

“喂,惠儿,你又在听吗?”被奶奶一下子叫过神来,“哦,在啊,在啊!”“那好,就先这样了,再见!”“再见!”挂了电话,我知道窗前,看着窗外的雪景,美真的好美,但是我总觉得这场雪不如五岁那年的那场雪美,我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不见了。站在窗前,遥想着现在故乡的场景,故乡的雪一定比这里儿要美吧……

站在窗前,我久久未动……

月是故乡痕作文 篇5

想写一段关于故乡的文字情来已久,每当茶余饭后,闲暇无聊,任有限的时光伴随着桌边的钟声“滴答,滴答,”一味流逝之时;每当徘徊于城市蜂拥的街头,目视着街道两旁林立的楼群迷茫踟蹰之时;每当心情郁闷,面对夕阳近黄昏,感叹人世无常,岁月已逝,青春一去不复返,悲伤、心酸之时;我总会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以及深印在我脑海里与故乡相关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生活场景,这一切无不激发着我的情感潮流,写下以下这些零散的文字。

我的故乡位于关中西部渭北残塬地带,名叫郝家塬,全村一百二十多户,五百多口人。

郝家塬, 顾名思义郝姓人居多,王姓次之,再加之一些刘、魏、李、赵、张,等杂姓人家。春天,当漫山遍野的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 ,当“嗡嗡嗡”的蜜蜂绕过屋后的菜园,来到院中的苹果树上,在粉嘟嘟、红扑扑的苹果花瓣滞留歇息时,我正和世荣坐在生产队的麦地边上看马驹子撒欢呢!

世荣是我童年的小伙伴,依稀的记得,那年我五岁,世荣四岁。

马驹子一黑一黄,是上一年秋才下的两个崽,现在说来刚半岁,还没有挽笼头。在生产队里,骡、马 是极为贵重的牲畜,专人饲养,且配有上等的饲料,是公家的宝,小马驹的身份尤其显赫。此时此刻,两匹马驹子正“哒哒哒”地撒着欢子,从这片麦田跑过那片麦田,所过之处尘土飞扬。我和世荣正看得乐此不疲。

看了一会儿马驹子,世荣说他口渴了,想喝水,我俩便拉着手向世荣家走去。 到家后,世荣喝过了水,我俩便蹲在他家院里看新孵出不久的鸡娃。鸡娃毛茸茸的,红红的嘴巴,黄褐色的羽毛,“叽叽叽”地叫着,好惹人怜爱,而母鸡则围在小鸡周围“咕咕咕”叫个不停,好像我和世荣会把小鸡抢走似的。

我和世荣看了一会小鸡觉得没趣了,便来到我家的墙根下找虫子玩,我们找蚯蚓、逮蚂蚁、追蝴蝶,玩着两个农村孩子自认最为快乐的游戏。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不一会儿,世荣的母亲来叫 世荣回家吃饭,笑着说我和世荣都成了两个“土贼”。我俩这才抬起了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呵呵呵”地笑了,这时恰逢背着书包的姐姐走进了家门,一只大红公鸡脖子一样“咕咕咕咕——”打了声长鸣。

晌午饭后,我跟着一群孩子来到村中央的大涝池边玩耍。大涝池很大,周围用铁丝网围着,不让小孩靠近,夏秋季节,碧波荡漾,水波粼粼,常有妇女来边上洗衣服,也有勤快的汉子利用农闲之余,挑一担涝池里的水去浇自家的菜地。冬春季节,大涝池相对水少,有时还会干涸,此时常会见一些孩子来涝池边割猪草,有时也会见没牙的老汉驼着背,咬着烟锅,牵一头奶山羊前来放牧。但更多的时候,涝池边是孩子们的乐园;是汉子们打纸牌、谝闲传,妇女们纳鞋底、绣鞋垫的聚会场所;月上柳稍,夜空宁静之时,这里又成了青年男女互倾爱慕之情的相思之地。

涝池边长了一棵大槐树和一棵大皂荚树。大槐树很大很老,树冠冲天、枝丫突兀,没有人能说清它是何时所栽,树龄有多长,就连村里年龄最长的白胡子老者都说不清楚,只说自己小时候就在大槐树边玩耍,他也曾问过自己的父亲、爷爷、太爷,好像他们所回答的都和自己一样, 都说小时候就在大槐树边玩耍。相比大槐树,皂荚树不但粗壮而且挺拔,就像一位正值壮年、丰韵富态的母亲一样,巍然屹立,风雨依旧。孩子们迷恋它,是因为它身上不单长有尖锐无比的皂荚刺,会被顽皮的男孩用镰刀砍下来用作恐吓其他胆小孩子的武器,最主要的是它结的皂荚是全村人视为珍宝的东西。

初春之季,当皂荚树开始生长出嫩绿的嫩芽儿时,我们这些孩子便就开始翘首期盼了,“时间咋过得这么慢呀?春天快过去呀!夏天快来到呀!这样的话涝池就会变‘大海‘’喽!皂荚树也就会结好多皂荚喽!......”在村子里, 大家的家境都很清贫,自小没出过远门,有许多孩子长到七八岁了连县城也没去过,不知道楼房是啥模样,柏油大马路是啥模样,更别说见大海了。在我们想象中,大海大概就是夏秋之季,涝池涨满水的样子吧!或者就是无数个涝池叠加在一起的样子吧!碧波荡漾,水波粼粼,把一块小石子“嗖”地一下,擦着涝池水面扔了出去,看谁的石子漂得远,激起的浪花多,谁就是冠军,这样的比赛在我们心目中永远是乐此不疲的,就像水面上被石子激起的波纹一样,一圈接着一圈,印在我的脑海里,走进我的心中,留在我的梦中。

皂荚结出来了,先是淡绿,接下来是油绿,墨绿 ,褐黄,紫黑,而这时,常常是涝池边最热闹的时节。一大群小媳妇、大姑娘,端着满大盆的衣服,盆上再放一个搓板和棒槌,迈着轻盈的碎步,乐呵呵,笑盈盈,甩着一尺多长的黝黑大辫子,来到涝池边,先将洗衣盆放下,找一块干净的石板,将搓板放在上面,一半留水中,一半放上衣服撩上水,使劲地搓起来。搓了两下,她们恍然好像记起了什么,微微一笑,停下手中的活,一转身,用手轻轻划了一下额前的刘海,朝皂荚树那边大喊:

“谁家的娃娃在那边,快给姨打几个皂荚下来!呵呵呵!” 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这边笑声未落,一帮碎子儿小孩就会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有拿竹竿敲的,有仗着自己胆大直接往树上爬的,争相恐后,不一会儿,一堆堆皂荚便出现在每个洗衣盆边 。

“这娃真乖,待一会将衫子脱下来让姨给你洗。”

“哈哈!” 孩子们你推我搡做出一副要为同伴脱下衫子的举动,紧接着又“哗”地一下四散跑开,片刻间在皂荚树旁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涝池、皂荚树固然有许多乐趣 ,但在我们的心目中大槐树才真正的快乐之地,是大家心所迷恋的幸福乐园。

每当斜阳偏西,阳光像金子一样铺洒在大槐树的树冠之上,透过密密匝匝的树叶映照在地上,形成朵朵柔和的光圈,伴随着徐徐的清风,不断地变换着位置。有懵懂的小孩,不断地用自己稚嫩的小脚去踩踏这些光圈,谁料光圈却调皮的很,就在小孩脚落下的那一刹那,竟然快速地跑向了别方。小孩继续追赶着踏,光圈在前面继续地跑,“咯咯咯”的童声此起彼伏,四处飘荡,显得那么祥和那么温馨。

稍大一点的孩子是不会玩这种“小儿科”的游戏的,大家会在距大槐树不远的空地上捉迷藏,丢沙包、打棒球、跳绳,男孩女孩不分彼此,你追我赶,围着大槐树跑呀,闹呀!欢乐的嬉闹声此起彼伏,而此时,总会有那么几位满头银发,慈祥和蔼的老人,面对着即将西坠的夕阳,面对着大家愉快的嬉闹声,静静地凝望,发出甜蜜慈祥的憨笑。

伴随着几多记忆,几多童年趣事,几多淳朴的故乡情怀,一天一天,我逐渐长大了。

八岁那年,村上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家里分了一头大黄牛。没过多久,父亲将那头大黄牛卖了,又买回两头小母牛,从那时起一直到我高中毕业,将近十年暑期生活,每天我都会赶着牛儿去放牧。

放牛时,我都会在书包里装上家里的那台海燕牌收音机,再装一本小说。我将牛赶到沟里的河滩边,让牛顺着河滩一路吃草,自己则靠在河边的大柳树上,或看小说,或听收音机。我靠在树上,漫不经心地翻看着小说,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歌曲、评书或秦腔,目睹着清澈见底的潺潺溪水一路欢歌从身旁流过,有不知名的鸟儿时不时“扑棱棱”从这棵树飞向那棵树,有调皮的蝴蝶、蜻蜓在我眼前飞过来、绕过去,有时竟会大胆地落在我的书上,就在我伸出手快要抓住它们之时,竟“噌”地一下飞走了。顺着蝴蝶、蜻蜓飞去的方向,我看到了湛蓝的天空,看到了连绵起伏、碧绿苍翠的群山。我折下一支身边不知名的野草,放在嘴里嚼了嚼,甜甜的,涩涩的,一股清新的草木香味,好似自己时下的青春滋味。

我想起了自己每日的暑期生活。清晨,当冉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透过窗棂,停落在我的床边,我揉揉惺忪的睡眼,一看表,已是上午九点。我一骨碌翻身起床,洗了把脸,推着架子车,来到牛房,铲起牛圈里的牛粪,拉出去倒在院外的粪堆上,再去村口土场上拉一架子车土将粪压了。做完这些,我又重回到牛房,用积攒下的干土将牛圈垫了,再去土场拉一架子车土,倒在牛房前的空地上,耙匀,晒在阳光下,上午的活这才算结束。中午,我便去放牛,跟着牛儿一路吃草的足迹,我从这棵树旁挪到那棵树旁,最后赶着牛回到了家。

下午,我会拉着架子车去苜蓿地里为牛割草,看着一垄垄苜蓿葳蕤茂盛,看着一片片高粱、玉米茁壮成长,听着不远处农夫犁地时“嘚,嘚”的赶牛声,目睹苜蓿地畔不时出现的松鼠、野鸡,一股青春的迷茫不觉涌上了心头。长这么大了,已是上高中的人了,我一直没离开过故乡,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距家二十里地的县城。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精彩,更想在城市路面上刻写一道属于自己的人生履痕。同时我回想起孩提时代在苜蓿地里发生的有趣故事。

那时我大概六七岁吧!晌午饭后,我常挎着篮子跟着姐姐去苜蓿地里采苜蓿。那时土地还未承包到户,苜蓿地还属于公有,整片整片,一望无垠,蔚为壮观。全村的孩子只要家里没啥大事,都会去采苜蓿,现在想来,大概有五六十之多吧!因为在那个经济极为匮乏的年代,粮食的供给还不太充足,以菜代粮的现象还基本存在。孩子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各自占地为界,待苜蓿采的差不多了,篮子基本都采满了,便会围在一起玩赢苜蓿的'游戏。游戏很简单,就是出“石头、剪子、布”的手势,赢家便会从输家那里赢来一把苜蓿,如果那位孩子自感输惨了,便会自动退出游戏,继续去采苜蓿,将篮子补满,否则回家便会遭到大人的责骂。

赢苜蓿的游戏令我难忘,但记忆中感觉最刺激的还是抢苜蓿了。与我们村临界的有两个村,一个是北面的刘铁钩村,另一个是南面的神家塬村,恰好那两个村的苜蓿地和我们村相连。抢苜蓿的策划者一般都为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多为上小学四、五年级的,也就十一二岁吧。抢苜蓿前先要观看当时的阵势,若邻村苜蓿地里的孩子比这边的孩子少,便可下手,否则是万万不能的,不然只会吃亏。要抢苜蓿了,便会有乐于参与的孩子在苜蓿地里奔走相告,不多时,所有的孩子都会将篮子放在原地,逐渐向两村地界集结。集结完毕之后,一部分年龄稍大些的孩子便“哗”地一下冲进对方苜蓿地里去抢,另一部分年龄较小的孩子便会齐声呐喊:

“刘铁钩娃娃屁股朝上,头朝下趴下!刘铁钩......”或者“神家塬娃娃屁股朝上,头朝下.......”

如果是邻村孩子到我们村苜蓿地里抢苜蓿,便会喊:

“郝家塬娃娃屁股朝上,头朝下趴下!......”

一般情况,被抢一方的孩子在听到对方的呐喊声后,都会提着篮子落荒而逃,跑回到自认的安全地带,眼睁睁地看着邻村孩子在自己村的苜蓿地里疯采一番之后,扬长而去,当然也有被抢一方的孩子找来“援兵”卷土重来,这样的话,抢苜蓿的一方也会识趣地返回自己村子的地界。毕竟这只是一场游戏,大家只为在平淡的童年岁月中增添一些欢乐罢了。

伴随着流年,伴随着青春的足迹,伴随着我高中毕业,伴随着父亲将家里的牛儿全部卖掉,我离开了故乡,远赴异地,开始了人生路旅途的漂泊生涯。谁料这一走,竟是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间,我跨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这个城市的一角,流落到那个城市的一隅,始终总有一种身在浮萍的感觉,因为至始至终我都无法忘记故乡,无法从童年往事中释怀。

有一年清明时节,我开车从西安返回到故乡,恰逢父母在地里种春玉米。施肥、点种、平地,经过一天劳作之后,我独自到村子里散步,想看一看故乡久违的夜景。夜静了,皓月当空,满天星斗,和煦的春风扑打在我的脸上,使人感到一股说不出的轻松和惬意。星星点点的农家灯火,谁家的电视机声音开得好大,正在播放醉人的电视剧插曲;谁家的小孩起夜了,正在“哇,哇,”地哭出声来;谁家的小狗被惊动了,竟传来“汪,汪,”的犬吠声;谁家的主人已进入了梦乡,遥远处竟传来香甜的打鼾声......这一切动人的生活场景竟然令我深深着迷且刻印在脑海之中。

春去了,夏来了;夏去了,秋至了;秋去了,冬来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此时此刻,为了生计,为了我所谓的终极理想,我依旧在外漂泊着,闯荡着,奋斗着,与此同时,和故乡有关的生活场景依旧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

月是故乡痕作文 篇6

有人说,人出生以来就一直呆在同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对他而言只能叫“家乡”,而不是“故乡”,只有游走在他乡的人,那个地方才能叫做“故乡”。一字之差,感受却大有不同,遥望明月,故乡永远在别处。当我们身在他乡的时候,我们才更清楚哪里是故乡。

“好 ”&“好唔好”

第一次搭飞机,想不到那目的地竟然是上海。“魔都”,魔幻的城市、东方巴黎、犹太人曾经的避难所,那到底是什么样子?满怀期待,我终于登上了上海东方航空的班机。

到达一个地方,首先听到的是这个地方的语言。对于上海话,最初的认识是小时候《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刘涛扮演的上海媳妇胡幸子。每当要发表意见的时候,幸子都是“阿拉”这样“阿拉”那样的。那时候觉得“阿拉”就像是那个音符的名字“La”,有着某种音乐美,很适合幸子这上海女孩身上体现出来的那份气质。后来认识的是微博上热起来的“好 ”、“侬”等,这些都是对上海话的零星认识。本来以为这次到上海,就能轻易地听到地道的上海话,殊不知在上海的机场、出租车、街道上耳边掠过的都是带着各种味道的普通话,京味、东北味、港台味,甚至还有外国味。于是,直到登上回广州的飞机,我的心中都有着某种遗憾,也许是因为我在上海走过的地方太少了,也可能这地道的上海话只藏在这弄堂的一扇扇窗里了。

一座城市,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越高,就越不可避免悄悄地淡化一些本土性很强的东西,如方言。上海地方虽小,却有足够的吸引力,五湖四海的人都来此做着自己的梦,普通话成了很多人交流的共同语言。不知道是否值得庆幸,在上海人心中还只是“乡下”的广州,在街头、地铁、饭店我还可以听到亲切的白话,听到美女帅哥讨论着哪里好玩“去边度”,听到阿姨们说别家孩子考重点大学“好威水”,听着婆婆公公们说着回家“煲靓汤”。听到一些人操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不可以介样啦”、“湿湿碎啦”,同时也听到各种口音的白话,“内猴”、“大佬,你好么”。如此种种,虽然听起来有些别扭,令人哭笑不得,心里却更觉得他们可爱。

这几年,各个地方保护方言的呼声都较高,身在粤语区感受尤为深刻,“保护粤语”曾经闹得挺大,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有香港“撑住”。其实,粤语历史悠久,是广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梁文道言“粤语是可以思考的语言,讲粤语是天经地义的”,粤语足以成为广州的名片、城市印象。卡尔维诺曾经写道:“方言文化有其完全的影响力,确保一个城市、地域、流域身份的认同,与附近其他城市、地域、流域区隔开来。”“在这个世界上(说实在并不大)方言是界定自己会说话,赋予地方习俗形式,总而言之,存在的方式。”广府文化中的“讷于言而敏于行”、“和气生财”也许会让人觉得广府人做人做事“是但”、“求其”、“所谓”,但其实“内秀”或者“不争辩”不代表没有底线。原则上的东西是动摇不得的,如一些传统习俗,如粤语,这并不是因为排外,或者是傲慢,而是因为源远流长的文化系统使然,而是因为这些就是他们的存在方式。

下了从上海飞回广州的飞机,在机场里走着的时候遇到了一对母子,母亲貌似正在教训调皮的儿子。听到了那亲切的“一早话你噶啦”、“好心你啦,好唔好!”我长舒了一口气,我知道,我回来了。

“弄”&“巷”

大城市往往会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我们称之为地标,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如广州的“小蛮腰”,它们让城市变得更有知名度和辨识度。但其实,在我心中它们都是一个地方现代化、城市化的标志,时刻在要求着更高更大更有设计感,却也同时让人有着某种距离感,缺少生活的亲和感。木心说:“生活是琐碎的,是琐碎方显得是生、是活――小慷慨、小吝啬、小小盟誓、小小负约,太大了非人性所能挡得起,小街两旁的屋里偶有悬梁或吞金服毒者,但小街上没有悲观主义,人们兴奋忙碌营利繁殖,小街才是上帝心目中的人间。”小小的角落里,琐碎的生活,反而显得更真实。一个城市的灵魂就在民间,在角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莫嫌地窄林亭小,莫厌贫家活计微。大有高门锁宽宅,主人到老不曾归。”相比于去参观上海的“东方明珠”,还有微博上戏说的“上海滩三大神器――注射器、开瓶器、打蛋器”,我更愿意走进上海的小街小落去感受上海。在去上海社科院的那一天,当听到“淮海中路622弄7号”这个地址的时候,我的心兴奋了一下,这意味着我要看到上海的弄堂、石库门了吗?在淮海中路又走了一大段路,路过了一个门牌“××弄××号”。抬起头往上看,被法国梧桐半遮半掩的楼并不高,窗是旧式的,窗框是朱红色的,两扇玻璃被分成六个格子,紧闭着。放下头来继续走着,心里却想着那窗里关住了多少故事,挡住了多少流言,是否也有鸽子飞过。

去完外滩原路返回的那一天,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我看到远处一字排开的民居,不知道那些都是多少弄多少号的房子?窗子也是旧式的,比现在普遍的铝合金窗外加不锈钢有味道得多。窗下固定着几根铁棒,有些则是不锈钢架子,晾着些衣服。有些窗是紧闭着的,有些则是接近180度的敞开。没有阳台不要紧,精明的上海人总能想到好办法,每一寸地方都能用得恰到好处,物尽其用。

想起了广州那些门牌号“××巷××号”,想起了小时候伯公伯婆经常带我在楼下附近的小吃店吃滑滑的肠粉,那一条条随处可见小吃店的巷子,爱吃和会吃的广州人散布在每一个角落,想起了那些风格各异,或可爱搞怪或古雅别致的巷子名字“甜水巷”、“飞来对面巷”、“杏花巷”、“九兜二巷”,想起了《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西关大屋,西关那大街,连接着不知伸向何处的小巷,小巷连接着人家,有玩捉迷藏的小孩、树阴下聊天下棋的老人,想起那天跟同学去完陈家祠后自己在日记中写下的“走在陈家祠的巷道里,仿佛走进了别人从前的一个梦,我要窥探,他们都梦见过些什么。在光孝寺的菩提树下,我闭上眼睛,念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请求佛祖赐予我智慧……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做着普通人做的事,怀着一些普通人的心愿。”…… 上海有里弄,北京有胡同,广州,有巷子。巷子里是平民化的广州生活,朴素而真实,琐碎而生动,它承载着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一些人成长的记忆。

“城里人”&“乡下人”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一个段子,说在广东人的眼里,除了广东或以南的人是南方人,其他地方的人都是“北方人”;而在上海人的眼里,除了上海人是城里人,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乡下人”。当时对于前半句话我只在心里一笑,对于后半句话则没有什么感觉,现在,短短的几天上海之行却让我对后半句话有了更多的认识。

走在上海的街头,很明显的一个感受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很多,外国人也多,而且很多都是白人,不知道他们是在这里旅游的,还是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不管是哪样,都让我觉得上海的国际视野比广州的大得多。也许就是因为国际范较足,上海人觉得自己见识广、文明程度高而自居“城里人”,将自己跟“乡下人”区别开来?

很多人都说来上海出差或旅行,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因为稍不注意就会被这里很讲究穿着打扮、注重时尚的上海人“看不起”。在上海的文化里,宁可住得简陋吃得不好,出门的衣着打扮也要光鲜,穿得朴素会被认为“寒酸老土”、“下里巴人”而被势利眼。幸好,在上海的几天我还没遇到过“只认衣衫不认人”的情况,而且,他们的穿着打扮也没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除了那几天不怎么看见有人穿人字拖上街,看见的多是皮鞋、凉鞋、洞洞鞋,而且见到的穿洞洞鞋的人都穿袜子的。另外,在天桥走着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穿着时尚的女孩,我看了她一眼,她一直看着前方。后来,她走过很远后同伴告诉我那个女孩背着的LV是假的,有一个细节处跟真品不同。

记得有朋友曾经开过玩笑,“在广州,别看人家穿着人字拖、短裤在街上闲逛,分分钟有可能是百万富翁!”也许,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广州只能叫做“城乡接合部”,有很多“乡下人”,不过相比于做过分注重门面功夫、讲面子的“城里人”,我倒更愿意做一个“乡下人”,“舒服就好、实用就好”这样的务实有着更持久的力量,最起码做人更轻松一些,“装”的生活会很累。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当我们身在他乡见识到更多了解到更多人,拓宽了生命的'宽度,提高了生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更容易重新审视自己,深化自身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审视那自以为熟悉的在别处的故乡。“流浪的去程有多遥,回家的归程就有多远。”希望每一次归来的都是不一样的、更美好的自己。

月是故乡痕作文 篇7

“水是故乡美啊,水是故乡甜!”每当我读到思乡诗或文章时,就会情不自禁的思念起故乡来,思念起故乡的'那人、那山,尤其是故乡水的清、甜。或许是小河从爷爷家的门前流过的缘故吧!

小时候我跟爷爷去街上买菜买肉时,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了,因为有糖吃啊!再加上总要经过爷爷家的门前那条小河,调皮的我却不从搭石上走过,偏偏要脱掉鞋袜,挽起裤子,从清清河水中趟到对岸。水凉凉的,水流缓缓的,像一双小手在给我的脚挠痒痒呢!痒得我“咯咯咯”的直笑。那滋味儿,真是太爽了!

炎热的夏天,做为孩子王的我,总要带领一群孩子,在河边打水仗,捉一些小鱼、小虾之类的水生动物玩。有时,我和小伙伴们看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突然又跃出水面,像一位高低杠上的体操运动员在表演。我们看得入了迷,也一个个跳进水里,和小鱼比赛游泳。那又清又凉的河水太让人惬意了!

我们家乡大多数人都用这条河里的水洗衣服、烧水、做饭。听奶奶说:用这里的水煮米和熬粥,烧出来的水又香又甜,熬出来得粥和煮出来得米又粘又甜,非常好吃。如果你来我的家乡做客,家乡的人肯定会热情款待你。如果你在我的家乡多住几天,你肯定能天天吃到燕麦熬成的粥,喝到又香又甜的酥油奶茶,保你满意,让你流连忘返!

这就是我家乡的水,又美又甜的水。

月是故乡痕作文 篇8

故乡是一个让人怀念的地方,它承载了我无尽的回忆和深情厚意。每当我回忆起我的故乡,我就仿佛置身于那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感受着那份浓浓的亲切和幸福。

我出生在一个位于中国南方的小村庄,村子被群山环绕,河水在村子旁缓缓流淌。故乡的风景如诗如画,每当春天来临,山上的桃花、杜鹃花竞相开放,花海如织,美丽得让人陶醉。夏天的村庄绿意盎然,一望无际的稻田层层叠叠,金黄的稻穗摇曳生姿。秋天,稻谷成熟了,农民伯伯们忙着收割,那一片金黄的海洋让人感到无比温馨。冬天,大雪纷飞,村庄被白雪覆盖,冰凉清爽。在这个季节里,我和小伙伴们踢着雪球,堆起雪人,感受着纯洁的快乐。

故乡的人民纯朴善良,他们平凡而勤劳地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们以务农为生,用勤劳的双手开垦山地,耕种稻田。每当夜晚笼罩大地,我可以看到村中灯光温暖地照耀着每个农户的房子。在夏夜,李伯伯总是在自家的小庭院里摇着躺椅,低头看报纸,享受着夏夜的凉爽。而在东边不远处,有一个爷爷常常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深深吸口烟,微笑地看着远处的山川。

故乡的菜肴是我求之不得的味道。每当回到家乡,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到外婆家,享受外婆为我准备的美食。那一手烹饪的绝技,让我对家乡的思念更加浓烈。外婆总是亲手烹饪一些家乡特色的菜肴,比如小米粥、笋干炖肉、酥皮蛋糕等。那些味道,是我在城市所找不到的,更是我心中对家乡的向往。

故乡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和活动。每逢过年的时候,村里的人们都会聚在一起,舞狮、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而每年农历七月,村庄会举办传统的庙会,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和小吃,人们一起欢度这个特殊的时刻。这些活动让我更加热爱和怀念我的故乡。

故乡是我成长的地方,它不仅有美丽的风景、善良纯朴的人民,还有那份独特的情感。每当我离开故乡的时候,都会忍不住留下眼泪。但无论我身在何方,故乡永远在我心中,它的美丽与我紧紧相连。

月是故乡痕作文 篇9

他今晚喝了不少酒,从饭馆出来身体已经摇摇晃晃了,感觉脚下的地面一点也不平坦,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很像家乡坑坑洼洼的山路。他手脚并用,歇了三次才爬到六楼他租住的阁楼门前,这一段台阶真像一个陡坡,坡上面就是自己的家了。

他脑子还清醒,知道钥匙就在自己满是灰浆的裤兜里,但他不打算自己开门,他想这会有人为自己开一次门,有人给开门的感觉真好。可他敲了好几下,没有人给他开门。怎么那只老黄狗也没有听到呢?难道它也老了耳朵背了?平时他离家还有大老远,它就迎出来,摇着尾巴围着自己转圈,舌头舔着自己带着老茧的手痒痒的。

他开始使劲敲打着门板,平常这个时候儿子应该听到了,先喊着爸爸,跑出来打开门,接着抱着自己的腿,扬起嫩嫩的小脸,大眼睛看着自己,问从大城市里买什么好吃的点心或者好玩的玩具没有?他突然想起来,此刻啥也没有买,啥也没有买怎么就回家呢?他责备自己太回家心切了,有些对不住儿子。

他又有点生气,靠着酒劲用脚踹门,孩子他妈怎么也睡的这么死,我都整整一年没有回家了,想老婆想的不行了,如果她出来,一定先使劲抱她半天,再亲上几口,难道他就不想自己,自己在外面没黑没白的干,拼命的为家里挣钱。

他决定改变注意,他要给娘俩一个惊喜,他掏出钥匙,费力地打开门,然后手伸进脏兮兮的棉袄里面的衣兜里,拿出了刚发的一沓厚厚的钱,手就像扔砖头一样把钱甩向房顶,嘴里大喊,老婆,儿子,过年了,我回来了,快点,快点起来抢钱了!

月是故乡痕作文 篇10

故乡的天空是蓝色的。一出门,冬阳柔和的光就笼罩在我们身上,从头顶的发旋儿到脚板心,直至每一根头发尖儿,都充满了暖洋洋的意味。温暖地人头昏沉沉的,这时,只要你抬头看看那沁蓝的天空,滚着几朵白生生的云彩,便清明了。明澈的天空,能洗涤人心似的。

空濛黛色的山野,张灯结彩的人家。红底儿金字儿的对联贴在门前。

故乡的人有着天空的澄澈和宽广,阳光的温暖,白云的可爱。喜气洋洋的对联,寄托着他们对新年的所有期望。

“砰!”一声巨响撕裂了宁静的空气。几个身着红夹袄,蓝裤头的年画娃娃拿着小鞭炮,擦的一下便急忙甩到一旁。沙啦啦——几从树枝摇动,栖息的群鸟哗啦哗啦的挥舞着雪白的翅膀,带起一阵儿旋风,眼神惊慌地在空中忽上忽下。不一会儿,也便安宁了,从容地栖息在远处的枝头。

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味道,谁家白梅初绽,映衬着薄雪初阳,浮动暗香,润湿的空气轻抚着脸,几片雪花消融在鼻尖。耳边几句脆生生的笑闹,让人在宁静祥和中,唇边不禁噙上一抹会心的笑意。

雪花也一片片悄然无声的飘下。偏生又没有风,那太阳也明晃晃的挂在那里,便让你看得清晰。那渺小的雪花,一粒粒地落在地上,不一会儿就消融了,给肃穆的黑色土地蒙上一层氤氲的水汽。雪们前仆后继,专注地向着大地落下。不一会儿,地上便蒙了一层灿烂明艳的绒布,忍不住探出手指轻轻触碰,一点刺骨的凉意倏然从指间蔓延开来。

便是这么一层薄薄的雪,不等艳阳高照,那地上除了枯黄的杂草就是细碎的沙砾,竟连一点雪的影子也不见了。

穿过几户流水人家,倏忽一树雪白的梨花映入我的眼帘,映入我的心底。这样的时节,怎能看到这一树玉梨花?隆冬时候,她偏生开得热烈,开得灿烂。像这故乡的土地上,燃烧着的一团欢快的,热情的火!

这是什么,是久违的故乡送给我的吗?这深深扎根在故土的树啊,你也是大地母亲的孩子,母亲用她的身体哺育了你,你能告诉我答案吗?曾在梦中,看到过故乡的身影;曾用最真切的向往,在心中一遍遍的刻下你的模样。

轻轻坐在树下,倚靠着树干,半眯上眼睛,任凭雪花濡湿我的衣衫。

故乡的土地,是冰冷雪花覆盖下,蕴藏着巨大热力的,有生命的脉搏。她积蓄着,积蓄着,把自己的快乐,激情和热烈都流淌进了滚烫的故乡之人的血液。安宁的故乡,底下是奔涌的暗流。只要有一点点缺口,就会开成一树芳华,惊艳绝伦。

我爱着故乡,我愿意用我的所有呐喊——我爱你,我的家乡!

月是故乡痕作文 篇11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现在我已经是美国的一家公司的职员,事业上小有成就。有一天,闲着无聊,我整理书柜,从一本旧书里忽然滑落出一张老照片,这是我出国前和妈妈的合影。看着妈妈熟悉的面孔,我忽然想起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一种酸涩的滋味涌上心头。是啊,我已经二十年没有见到妈妈了。我决定回家乡看一看。

于是,我买了一张通往万良的机票。下了飞机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故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家乡最宽的路才十几米宽,现在的公路比以前足足宽了三四倍;以前马路上的出租车都是三轮车和面包车,现在竟全是奔驰和宝马等世界名车。我打了一辆车,赶回家去。一路上,我听司机说家乡发生的种种变化:不仅建有国际化的飞机场,还新建了许多公园、动物园、广场等娱乐场所。

我下了车,看见我家以前住的六层楼早就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这座五六十层的高楼。我高兴地上了电梯,到家后,开门的竟然是一个陌生人。接着,妈妈迎了出来,她还是那样年轻,那样漂亮。和妈妈寒暄了一会后才了解到刚才开门的那个女人是家里请的保姆。

家里原来的那个二十五英寸的电视已经换成了超薄的液晶电视。足足有四十英寸。这时,保姆端上来了一盘水果,我和妈妈一边吃水果,一边聊天。

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想,等我第二次、第三次再回故乡时,家乡会有更大的变化,家乡的明天会更好!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80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