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乡愁课件 >

2024乡愁的课件

2024乡愁的课件

【#范文大全# #2024乡愁的课件#】关于“乡愁的课件”这篇文章可以给大家带来更深刻的认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您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 详细的教学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乡愁的课件(篇1)

一、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乡愁》是九年义务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注意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象征等表达方式,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

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二)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设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创作小诗。

思想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诗歌的鉴赏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

诗人对祖国、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

1、创设情景导入。

运用多媒体手段,用彭帮桢的歌曲《月之故乡》和李白的《静夜思》,结合画面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点出主题——思乡之情。

2、诵读法。

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教学中,教师采用配乐朗读,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体会诗的情感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然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最后配乐朗读。

3、讨论、归纳法。

对诗歌的线索,诗歌的形象,诗歌的主题,采用讨论法以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小结。

4、写作训练法。

本诗中的四个形象组成了四幅不同的画面,通过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体会诗与散文的不同。并在赏析的基础上自己创作小诗。

5、迁移训练法。

补充冰心的小诗,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来鉴赏诗歌。

三、说学法

1、了解作家及创作的背景。因为诗人身处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几十年,才有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学生要了解这一点才能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诵读法。诗歌的鉴赏离不开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是学会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通过读,再是品味诗歌内容,领悟诗歌的主题。即诵读——品味——悟情。

3、整体感知,把握诗的形象,并能概括诗歌的主题。

4、学会展开想象与联想,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练、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并学会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诗歌。

5、利用已学知识,学会写小诗,把心中所想、所感用诗的语言写下来。

6、通过迁移训练,扩大学生阅读,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播放彭帮桢的歌曲《月之故乡》,配以画面1

2、学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配以画面

3、点出共同的主题思乡之情

(二)讲解余光中《乡愁》

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诗歌蕴含的情感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情感基调、诗歌节奏、朗读重音;(画面3)

(2)学生自由朗读

(3)男、女同学间读;(画面4)

2、赏析诗歌.

(1)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画面5)

鉴赏诗歌的方法诵读—品味—悟情.

(2)师生讨论a贯穿该诗的线索是什么(画面5)

b诗歌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画面6)

(3)学生练习a用散文的语言叙述诗歌四个小节所描绘的四个画面;

b抽学生朗读改写后的散文片段;

(4)小节诗歌内容;(画面8)

(5)讲解归纳诗歌主题;

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画面9)

(三)迁移训练指导创作小诗.

1、鉴赏冰心小诗;

画面10

画面11:

画面12:

画面13:

2、练习学写小诗.(画面14)

要求要有具体形象.

要抒发自己的感情.

乡愁的课件(篇2)

二、熟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这首诗。

2.放《席慕蓉诗歌朗诵》磁带,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味、感悟诗的意境和情感:诗的节奏和舌音划分如下: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三、分析、解读课文。

1.诗中运用厂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明确: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和没有年轮的树这三种形象采表现乡愁。

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饱含着诗人何种情愫?

明确:营造出-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看月亮,思故乡”,表明自己的故乡情结。

3.第二节写故乡的面貌,诗人连用了两个虚实结会的比喻。请问哪个比喻是虚,哪个是实?它们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故乡的面貌-一模糊的怅恫--雾里的挥手别离

(虚) (虚) (实)

诗人首先以虚写虚,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怅悯,并参进了通感手法,写出了诗人离别故乡后怅惘的心情。然后诗人又以实注虚,把故乡的“面貌”和“怅惘”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非常具有画面感、形象性的场景,突出自己离别故乡时的依依不舍。比喻独特新颖,意蕴丰富。

4.第三节的比喻有什么特征?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比喻。现实中并没有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诗人用这种不可能的事情来作比,只是为了说明:乡愁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与己同在。这是诗歌艺术中“无理有情”的手法。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5

乡愁的课件(篇3)

《乡愁》教案

学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乡愁》朗读录音

二、作者介绍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三、整体感知

(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2、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四、赏析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

“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五、难点分析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六、朗读比赛

七、小结课文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

乡愁的课件(篇4)

乡愁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它承载着人们对家乡、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乡愁的课件,就像一本书一样,记录着每个人心中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这份课件,不仅是一种回忆和纪念,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寄托。


乡愁的课件中,可以写满小时候在田间地头奔跑嬉戏的欢乐时光,那时的天空湛蓝湛蓝,阳光明媚,每一颗石子都仿佛带着童年的笑声;可以记录着在祖辈的怀抱中听故事听传统故事的乐趣,那时的故事悠长悠长,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神秘和魅力;可以描绘在田间劳作收获成果的成就感,那时的劳作充满了汗水和欢笑,每一棵庄稼都承载着全家人的心血。


乡愁的课件中,还可以写满离别家乡时的伤感和惆怅,每一个面孔都深深地刻在心头,每一次离开都带走了一份牵挂;可以记录在异乡漂泊时对故乡的思念和忆苦思甜,每一次祭拜都是对乡愁的抒发,每一次回忆都是对故乡的怀念;还可以表达对乡愁的热爱和珍惜,每一个瞬间都是宝贵的记忆,每一段往事都是值得珍藏的故事。


乡愁的课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蕴含着无尽的情感和回忆,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回味过去,品味现在,展望未来。它是家乡之情的延伸,是乡土之魂的追寻,是故乡之爱的传承。每一页都散发着浓浓的乡愁味道,每一个字句都勾起着无尽的回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乡愁的课件始终贴心相伴,让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和源。


乡愁的课件就像是一本永不完结的书,它记录着家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历史传说、乡愁的情感波澜,让人们在离家千里的路上永远牵挂着家乡,让人们在异乡漂泊时永远怀念故乡,让人们在风雨兼程的旅途中永远珍藏着乡愁。乡愁的课件,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和珍藏的书,让人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最真挚最深情的港湾,让人们在孤独的旅程中感受到最温暖最贴心的陪伴。愿每个人的乡愁都有一本这样的课件,记录着真挚的情感,传承着深厚的文化,绽放着永不凋零的乡愁之花。

乡愁的课件(篇5)

【设计理念】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3、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4、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5、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2、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

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喜欢听音乐吗?(喜欢)那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由美籍华人费翔演唱的名曲《故乡的云》。(播放音乐)

提问:听了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了你怎样的情感?

二、合作探究

1、作者简介: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余光中?〔不要求学生介绍得很全面,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

2、熟悉课文,指导朗读:

⑴诗歌欣赏最重要的就是朗读。先听老师范读一遍。请大家注意感情、节奏和重音。

〔配乐二胡曲《江河水》〕

⑵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采用自由提问式,让学生无拘束回答,学生应该容易明白。教师补充: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⑶朗读要求:要用忧郁深沉的感情,用注意把握好节奏和重音。

⑷分四小组朗读一小节,学生评点。

⑸全班齐读。

⑹学生自由诵读、体会。

3、品味语言,鉴赏诗歌:

⑴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⑵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⑶乡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明确: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

坟墓──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思乡哀愁(深沉)

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在许多古典诗歌中,如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⑷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将抽象的情绪化物化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说“载不动”,而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明确:这是正语反说,“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

小结: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角度。

4、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比较跳跃,读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请同学就一、二、三、四两节诗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想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学生自读,想象讨论、回答。没有统一答案,鼓励创新。不断挖掘诗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想象。

⑴指名朗读本诗。

〔朗读提示: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⑵学生分组想象第一、二、三、四小节的画面。师生共同点评。

⑶给想像的画面取名,并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画面依次为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家人之爱与国家之思很好地在诗中融为一体。

三、迁移运用

下面我们活学活用,热炒热卖,进入练一练的环节。

1、请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以“乡愁”、“思念”“幸福”为本体写一写与诗句相似的句子,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学生思考时,播放背景音乐《思乡曲》〕。

2、诗的前两节的乡愁是分别思念母亲和新娘,假若在第2节后再添上一节是写思念儿子的,可以怎样写?(学生自由发挥)

四、归纳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余光中先生的如烟似雾、如泣如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乡愁──家园之恋,故国之思,令人动容。学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现在你最想对谁说?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主回答)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唱余光中先生《乡愁》的最后一节,来体会台湾人民缠绵沉痛的故土之思吧!

学生再读《乡愁》第四节。

五、欣赏体验

最后让我们欣赏来欣赏由余光中作词、罗大佑作曲演唱的抒情名曲《乡愁四韵》,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巩固练习

1、给席慕蓉的《乡愁》赏析性文章。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76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