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审判读后感 >

2024审判读后感(优选十三篇)

2024审判读后感(优选十三篇)

【#作文# #2024审判读后感(优选十三篇)#】如何写好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呢?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被深深地触动了。为了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记录下来,我把它们写成了读后感。今天我要为大家推荐一篇有关“审判读后感”的网络文章。

审判读后感 篇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暑假期间,我在家中观看了《东京审判》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由各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高级将领审判的过程。中国的代表梅汝H成为了远东军事法庭的一员。

为了拥有更强大的话语权,梅汝H用自己的实力让自己获得了排名第二的位置,他说道:“卫勃爵士,这是对我的侮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必须郑重的说,我来东京不是为了愉快,我的祖国遭受了侵略长达五十年,对中国人来说,审判日本战犯是个严肃、沉重的任务,绝不是愉快的事。”这就让我十分敬佩他过人的口才。在占到第二的过程中,他曾三次提出位置顺序的变换,终于用自己的实力换到了第二的位置。

在开庭后,人们在法庭上历数了日本的罪行,以各种证据证明了日本的罪行,日本的羰τ米约旱目诓乓灰换骼A烁髦种ぞ荩但最后还是被击倒了,日本的战犯最终确立了罪名,而其他犯人也最终逃不过法律的追捕。

到了第817次开庭时,都是两年之后,这次也是最后一次审判。在这次审判之后,人们开始量刑,我们这部电影的主角梅汝H从始至终坚持使用绞刑,但当时的形势对他十分不利,于是他又用他过人的口才征服其他法官,他说:“日本除了掠夺别国的资源,扩张自己的土地,日本还杀害无数无辜的平民……这还不足以判死刑吗?”在最后的投票中,他以6:7的微弱优势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十分佩服这部电影的主角梅汝H,他过人的口才,强大的实力,丰富的知识,无一不让我佩服。

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更能体会到今天的来之不易,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别是没经历过的青少年们,在这次审判中,我们不仅要记住梅汝H,我们更要为此敲响警钟,要远离战争,珍视和平。

审判读后感 篇2

电影《东京审判》是一部检讨战争与战争责任的影片。它凸现了中国在震惊中外的国际事件东京审判中的力量,使现代年轻人深刻了解历史的真相和中国在这次审判中经历的跌宕起伏。法官梅汝傲、检察官向哲浚、检查官顾问倪征焕等人,他们代表中国首次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对二十八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庭上;他们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展示了作为中国人高贵的灵魂。

影片一开场,中方审判代表梅汝珑针对于主审法官宣布的座次名单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坚持中方将以主审的坐席示人,一番交锋,终于迫使其重新安排座次。这个由激烈的论辩所掀起来的开场,事实上已经决定了影片自始至终的基调— “争”这个“争”是争执,是抗争,是竞争、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影片中,梅若奥法官和检查官在审判过程中与哲浚等人发生争执

不卑不亢的精神令我深深敬佩,他们是一群真正的斗士,他们是在国际战场上为中华民族的尊严而斗。所谓“弱国无外交”,虽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也是五大战胜国之一,但却没有能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这让中国部分的审判变的尤为艰难,为了让所有的战犯得到应有的惩罚,为了给死去的亡灵们一个交代,为了祖国与人民的期望,梅汝傲和中国的其他法官一次又一次竭尽全力地斗争。我们的提出代表了一个大国所应当坐的次位,据理力争寸步不让,表现出了我们应有的民族气节。

最后,一名法官对死刑进行了表决,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南京大学主犯东原健二等7名日本战犯被绞刑。最后,他们圆满完成了祖国交给他的重要任务,没有让中国人民失望。正如美国法官所说的:

中国应该为有这样的斗士而骄傲!

电影《东京审判》会渐渐消失于我们的记忆中,但是作为中国的青年一代,我们不可以忘却历史,不可以迷失方向,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因为我们的肩上担负着祖国赋予我们的神圣的历史使命—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电飘东京审判墟醒国人勿忘国耻家恨。身体里流着中国鲜血的我们,绝不会忘记。

就像英达说的那样:“人家都没有忘记,我们就更不能忘记了。”电影东京审判苦示着后人时刻不忘历史。

70年来,中国人民用警醒的方式纪念这段历史。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完全避免被别人**的命运;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凝聚力量,战胜一切困难。今天的中国将不再是随意羞辱,但70年前的历史仍然具有现史依义和深远意义。“正义之声振聋发联,历史长河的苦示之音永久回荡”。

正如影片宣传语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部所有中国人都必看的影片”,因为历史不容忘却。

审判读后感 篇3

最近又回想起T整体、细节、技术等方面与之一较天才的乔治卢卡斯(此人不用说了,他的星战正是当年老卡指引者,关于电影技法上的水准在其少年时代的“美国风情画”里就已一览无遗,控制能力绝不输给巅峰时的老卡)却早已高高在上坐享宗师之名,对目前商业电影粗制滥造,炒完冷饭抄锅巴的状况完全无视。

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大片”的概念其实就来自两部电影,碰巧的是这两部也是卡梅隆最新的两部片子“真实的谎言”和“泰坦尼克号”(98年的--!),不想多说了,如果说这两部片子是商业片的标准和终极体现的话,那我觉得就完美性而言,老卡最伟大的作品还是T2。

个人觉得卡梅隆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细节、逻辑、节奏都无可挑剔,简单的说就是做命题作文的能力。T2就不说了,真实谎言和泰坦尼克都是证明。

忧虑、爱情、英雄主义等,并加以适度放大和宣泄,脚踏实地言之有物的同时适度升华。

3、思维创新和技术能力,这是他最明显的特点,就不多说了。

演员情绪和镜头运用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准确。

黑衣人中虫虫的另类幽默、印第安纳琼斯的刀枪对决、虎胆龙威的“我有机关枪了,ho……ho……ho”、乃至现在看来颇为经典的“空中监狱”“石破天惊”等,都有些细节的神来之笔,这一点,正是目前的商业电影最缺乏的,稍微有点想法,就巴不得别人看到,搞得背景苍白无比,而老卡电影里细节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可谓段段有戏,目不暇给,唯巅峰期的徐老怪可与之媲美,但徐克受制于条件稍显粗糙与戏谑。(正能量句子 wwW.277433.coM)

至于T2,我的评价是“你可以在这里面找到一个电影工作者所有的需要的东西,从匠人到大师”,中国的商业片导演如果钻透的半部T2,那就离我们自己的经典大片不远了。

审判读后感 篇4

曲折前行通往正义之路

看《东京审判》有感

这次组织**的电影是《东京审判》.在**的同时,电影将那段尘封的记忆又一次摆在了我们面前,将那个沉痛的场景又一次重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又一次深深感觉到通往正义的道路是多么的曲折、多么的坎坷,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为之不断抗争,常常还会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其实,早在06年电影刚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已经看过了,当时的感觉就是“无奈”二字,为那些白白牺牲性命却换不来公平的人们而无奈,为那些白白抗争的律师、法官、证人们努力换来的结果不如人意而感到无奈,也为中国被**、被欺凌却换不来正义的裁决而感到无奈.

这次看第二遍,那些在记忆中封存的画面又再度回到眼前,随着电影的缓缓**,随着案子的审理缓缓进行,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让我领悟到了更多.

电影刚开始就将我们引入了中国代表法官梅汝敖与主法官之间争论的紧张气氛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同时更是受到日本侵略最为严重的国家,但是在审理此案的法官代表中却没有中国代表的席位,这不能不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到气愤,与此同时,梅先生也在为此事据理力争,最后坚持让他赢得了胜利.接下来便是长达两年的审判过程,期间,各国委派证人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了指控,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以及南京大**的幸存者,令人意外的是还有一名日方的高级军官将领.在庭上,他抵住巨大压力,在受到良心的深深谴责的情况下,说出了真话.

他的勇气和正义感令人钦佩。更何况,那些坐在被告席上犯下许多罪行却不敢承认的日本高级军官,也是这次侵华战争的领导者和执行者!

面对如此多人证物证的指控,日方竟然全然否定,完全抵赖,一丝一毫也不承认,看到此处,我们不禁为日方军国主义的丑恶嘴脸以及毫无正义良心而感到鄙视与悲哀!这便是日本,对待自己灭绝人性的罪行不知丝毫悔改的日本;这便是日本,面对自己给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恶行不知丝毫忏悔的日本;这便是日本,背负着累累血债,让死去的无数冤魂无法瞑目的日本;这便是日本,让我们为之汗颜的日本!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民族如此无视他人性命,无视他人痛苦,无视正义与良心的谴责?

是军国主义的幽灵吗?也许他们的骨子里没有正义和良知的平衡?也许他们的灵魂里什么都没有,只有野蛮、自私和贪婪的鲜血!

影片的结尾是一场关于是否对甲级战犯实施绞刑的无言的战争,在各国意见分歧很大的严峻时刻,梅汝敖顶住巨大压力,为了使中国惨死在日本军国主义刺刀之下的亡灵得以安息,为了还中国国民一个公道,为了让正义的天平不再倾斜,为了告慰所有为这场审判付出巨大代价的人们,他与各国法官开始了一场异常严苛的对抗,最后,在上帝的指引之下,赞成绞刑的以一票险胜,正义终于在历经几多艰难与曲折的前提下取得了胜利!

这部电影在带我们回顾那段惨痛历史的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当时的正义得以伸张、如今的和平是多么地来之不易,也让我们懂得即使在黑暗中摸索前往正义之路,即使在途中会遇到无数的彷徨与无助,但只要不放弃希望,不摒弃信仰,努力抗争,最后终会到达光明的终点!

审判读后感 篇5

不见了往日的城市的喧哗、没有了尔虞我诈,我怀着悲壮的心情看完了《东京审判》本部电影梅汝傲法官出色的表现令在场的每一个同学赞叹不已。其中的几个场景令我记忆由心。

“啪”的一声,梅法官毅然地发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砸在地上,水花溅了一地,破碎的玻璃片分散在四周的角落里,永远也无法重合,这个举动震撼了在场的各国法官、也震惊了我们每一个观众,他用自己的决心表达了为中国人民讨回公道、非将战犯置于死地的决心。试问今天,有多少人有这种勇气,智慧敢于和强大的外国势力抗衡。

各国的出场顺序本无关紧要,梅法官竟为此争论不休,甚至以辞去法官职务为代价,最终使外国法官妥协。试问今天,已经有多少人能在国际场合为了这种所谓的“小事”和别人发生冲突,敢于站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曾智伟饰演的日本兵也很使我感动。国家正处兵荒马乱之际——长岛原子弹事件刚使日本人民损失惨重,国家首领又被送上军事法庭。每一个日本青年都对外国势力充满了无限憎恨,而他,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已下跪、切腹、甚至大骂日本军国主义,杀死自己的兄弟,与另一个日本青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明辨是非的精神在当今的社会中几乎销声匿迹。

有这么一个场景特别震撼人心:在一个小酒馆,当美丽的老板娘轻轻哼着日本民歌,带着对战后的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带着她天性中的纯良翩然起舞时,一颗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射穿了她的身体,她于是那样倒下去,灿烂的笑容还未来得及绽放便萎谢了,春花在战争所带来的阴郁中随风飘零,她那样倒下去了,满地的鲜血,她的眼中还有不甘,还有迷惑。这些,真实而客观,战争不仅害了中国人,同样也对他们的本国人民造成了莫大的伤害。所以这一场审判就更为重要。要向那些罪人们讨回血债的不仅是中国人,他们更应该向自己的国人有一个交代。在这场审判中,我们不仅要惩罚战犯,我们更应借此敲响警钟,要远离战争,珍视和平。

看了电影《东京审判》,好像给我们喝了一杯烈酒,燃烧起我们的爱国之心,又像给我们打了一针清醒剂,促使我们对法西斯阴魂永远保持清醒头脑。我想,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有了更直观和更清楚的了解,也更能体会今天的来之不易。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别是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青少年们。

爱国主义在各类教科书、媒体上已无数次反问,共鸣。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我很迷茫。记得小学去春游,同学看到路边一群说着似乎是日本话的孩子破口大骂,又记得在网上看到无数侮辱日本的帖子,感觉很悲哀。试问,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吗?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从未亲生体验过被别国人侮辱、残害的悲痛,上一代的是是非非似乎已离我们很遥远。而今,我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去指责外国那些对过去发生的事同样很迷茫的新生代,倘若我们是他们,会怎么想呢?怨怨相报何时了,上代的恩怨需要有一个了结,但决不是新生代的我们,我们不应生活在渗透仇恨的时代,我们应以健康向上的面貌来迎接每一天,这是国家所期望的。

相信看完这部影片,很多观众会重燃爱国之情,也相信很多观众也增加对日本人民的仇恨,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决不是影片所期望的结果。

爱国主义绝对不是无尽的仇恨,对他国的鄙视,而是要我们学习影片中梅汝傲法官在和外国势力交接中不卑不亢,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在关键时刻站起来,大喝一声:“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

审判读后感 篇6

这次审判不代表所有侵略国人民的意愿。但是,确认侵略战争是国际法上的一种犯罪,将策划、准备、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的人划为甲级战犯,是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细观历史之深重,远思当今之平稳。

——题记。

没有经历战争带来的痛苦,我们就不能真正感受到仇恨、愤怒和无助的混合感觉。作为一个从小就被灌输着和平理念的中国人,我一直无法清楚理解当今国人所谓的仇日情结究竟是源自何种缘故,明明中国与他国经历过的战争有如此之多,为何一直揪着与日本之间的事件纠缠呢?过去的事情需要回忆和纪念,但似乎没有必要让仇恨持续到今天。

日本皇军制造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事变”等骇人听闻的事件,至今仍令人不寒而栗。我认为“东京审判”其意义在于是从一个相对公平的角度对于这些直接或间接施暴者的行为及后果做出审议与判决,并向世界宣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而电影《东京审判》却并不能够客观地展现出这一内容。

首先,作为一部历史作品,除了主题方向正确外,很多细节都与历史不完全一致。对于最重要的主题内容“审判”的过程居然是以跳脱的方式浅浅带过,从而辅以大段的旁白,甚至从头到尾只提到了关于审议日军侵略中国的事件,只字不提关于其他国家的事件,欠缺公平度。在强调这样一个体现法律和正义的主题的同时,忽视客观存在的重要性,实在是一种耻辱。

其次,片中的叙述也是基本以梅汝璈先生的口吻作第一人称自述,在这一点上并不能体现出这是一个审判的大环境,而是存在于梅先生个人意识中的“审判”。也许从作家到制片人,都是中国人的责任。很多情节都充满了反日情绪,我无法理解。“东京审判”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一个项目,应该具有足够的客观性,而不是由主观情绪去带入。

包括过分强调梅兰芳和肖南两位人物的台词和情节,过于繁琐,使影片更像一部传记。除了对日军侵华确切事件的叙述部分,我感受不到该影片对于“东京审判”的尊重,令人失望。

再者,受到侵华事件伤害最深的人应该是在中国正受着水深火热之苦的中国老百姓,而不是在小酒馆与美丽老板娘莺歌燕舞的大律师、大记者,为何义愤填膺的话语从他们口中说出来会有如此巨大的违和感呢?他们带着仇恨的情绪,日本人北野雄一也带着仇恨的情绪,最后结果是两败俱伤。这种消极情绪是影片最大的失败,使整部作品失去了应有的地位。是提倡和平,还是坚持斗争,很难理解。

在**不完全对外公开内情的情况下,这简直就是在国人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蒙蔽国人的视听。

没有人能否认日本帝**及其下属犯下的滔天罪行。历史应该被铭记,民族应该团结起来!但正所谓“耳濡目染”,我不能接受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在文化传播发达的当今时代居然要被同胞所意淫出来的仇恨荼毒,甚至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我不想看到历史被仇恨扭曲,被负面情绪驱使。

审判读后感 篇7

反日情绪如此高涨的今天,又加上几乎遗忘了所学过的历史,我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有时候难免有些困惑。《东京审判》再现了日本投降后,远东军事法庭审判 28名甲级战犯的过程,唤起了我一些记忆,也帮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节的合理性,演员的演技,一部电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已经可以让人致敬了。

回来以后百度了一些当时的史料,影片中梅汝傲关于座次的争取,及法庭上关于皇姑屯、南京大**等诉因的辩论,基本都是真实的,看得人热血沸腾;影片中另一条线索是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其中兄弟姐妹四个在战争的影响下,命运各有不同,却都以悲剧收场。

过去已经过去了,虽然只有60年,但那时一切都在这一边慢慢褪色,很少有人提起。但当我们通过看电影来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总能唤醒心中的一些沉睡的东西。战争的年代,百姓的身上留下的是灾难带来的累累伤痕,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而战争的始作俑者虽然被处以极刑,却无法弥补已经发生的一切,这样想来,无比悲哀,所庆幸的是我还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虽然一些自由被禁锢着,但起码的尊严还能够保持。

美若说的好:“我不是复仇者。我不打算把日本帝国主义欠我们的日本人民的血债写下来。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在影片的开头,看见日本人拿着酒瓶辱骂着中国人,虽然被**,但他们倒下以后,我们所受的屈辱也并未消失,联想起最近'流氓老外'事件,迪斯尼国民素质受指责新闻,还是老话,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工作,做好份内事,国家强大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可惜,这样做的人不在多数,所以,多一些《东京审判》这样的片子,让更多的人记住历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东京审判》是在一种沉重而肃穆的气氛中缓缓揭开了序幕,黑底白字,简洁而富有历史的韵味,主人公有力而深沉的叙述,待人走近了那段仿佛已经在记忆中淡去封尘历史……

影片的开头缓缓滑过战后日本的废墟,远远没有废墟的荒凉和悲伤,只有悲伤,关于死亡,关于绝望。

影片的格调一直式缓慢而紧凑的。从法官梅汝璈先生严词对座次席位的争夺开始,影片便弥漫着那个时代真正中国人的骨气,想起梅汝璈先生严词声明我到这里不是为了愉快,想起他沉毅而坚定的面容,我似乎可以感知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人背负那段惨痛历史的沉重与叹息。

审判开始了,却推进的那样缓慢,大国的压力隐约的弥漫在这个本该绝对公正的殿堂,唇枪舌战,战犯们或自信满满或软弱无力或平淡无奇的无罪宣言随着辩护律师的理屈词穷恼羞成怒而分崩离析。倪征燠先生的辩论无疑是一个亮点,那样的义正词严,那样的睿智敏捷,让那些或傲慢自大或装傻充楞的战犯们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在电影中,始终穿插着法庭与社会,生活与战争。战争的阴影不仅笼罩在中国的头上,而且在日本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无论是高呼'小日本鬼子'反战的日本军人——山口正夫,还是与中国人相恋的日本记者——和田芳子,又或是依旧为军国主义疯狂的日本青年——北野雄一……太多年的岁月,太多时光的阻隔,本来是繁花锦簇的乐融融的生活因为战争而变得苍白,无论是谁,战争都给他们以阴影,带走了青年的意气与梦想,留下的,是倾颓与迷惘……我并不想以狭隘的民族复仇心理来对待这场战争,它给世界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利益和公理的胜负那么简单,具体到每一个人,那就是撕心裂肺了。

让我最震撼的不是中国记者肖南与日本女子那蒙着不属于他们的沉重的爱情,不是日本青年举枪射杀亲人与爱人,而是在那个小酒馆,当美丽的老板娘轻轻哼着日本民歌,带着对战后的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带着她天性中的纯良翩然起舞时,一颗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子弹射穿了她的身体。所以她就这样摔倒了。灿烂的微笑还没来得及绽放,枯萎的春花就在战争带来的阴暗中飘动。她那样倒下去了,满地的鲜血,她的眼中还有不甘,还有迷惑,她所向往的那种生活,那种升平是不是仅仅在梦中?

终于认定战犯们有罪了,然而死亡的判决却又成了争论的焦点。当梅汝璈先生据理力争的时候:'如果说,杯代表人类,水,代表了文明……'杯子在地上砸碎,水四溅,'文明史人类创造出来的,可如果人的生命都被无情的毁灭,那文明还从何谈起呢?

',当他沉重而缓慢地说出死难者在看着我们的时候,当他庄严而肃穆的划下选票同意死刑的时候,我只能保持沉默的坚守。虽然心知死亡的判决绝无悬念,我的心依旧随着法官们一个一个的投票,随着投票箱的打开,随着唱票者严肃而沉静的唱票而紧张仿佛我回到了那样一个年代,仿佛我站在那个厅堂,仿佛我是那些亡灵,仿佛我的灵魂为了那些死难者而祈祷……

影片的最后,法官一字一顿的说出有罪二字,当字幕出现:法庭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

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我曾去过南京大**纪念馆,那里是30万同胞的安息之地,当我看到那些死难者的骸骨、那些生者的沉痛的时候,我的心决没有因为处决了那些甲级战犯而感到丝毫的快慰,纵然他们死了千万次,谁又来救赎那些无辜的生命?谁来纪念那些没有墓碑的生命?

历史终将成为历史,也许历史的沉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谁还记得那个年代那些历史时刻悬在我们头顶的利剑?我们记得的不应该是仇恨,而是那些年在中国大地上留下的痕迹

为了那场战争中的死难者,为了那些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的人,为了我们自己的祖国,我们应该牢记那段历史。

审判读后感 篇8

在二战之后的一系列审判中,包括纽伦堡大审判,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们基本都以“恪守职责”为由提出自己不应该为**等罪负责,军人固然应当以服从命令为责,但是这一责任应当接受理性的检验,经受良心的拷问,甚至应当接受人类灵魂的更高境界的检验,从自然法而言,法律应当以正义为核心,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和道德,如果不是,那么这个法律就是非正义的,就不应当服从,这就是所谓的恶法非法,从立法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执法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如果一项法律本身已经违背了人类的基本伦理,执行者还是不折不扣的执行,那么这个执行者就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原则和良知,法律不仅仅因为它的非正义性而不具有自然法的效力,执行者也会因为执行它而成为罪犯,毕竟,执行者不是机器,他应当具有基本的良知,有基本的判断能力。***罪、反和平罪和战争罪也使纳粹在战争中制定的法律法规成为一部坏法律。毫无疑问,那些执行这些法律的人应该受道罪犯的惩罚。纽伦堡审判的伟大之处还在于,确立了一个重要的规则,即反人道罪,“战争发生前或战争发生期间对于任何平民的非人道罪行或是**,无论它是否违反犯罪所在国的法律,只要该**属本军事法庭判决权限之内或与之相关,均属此罪。

”因为按照法律实证主义而言,公民应当守法,因此要遵守所有的法律,无论该法律是不是恶法,如果允许人民拒绝法律,那么将导致失序,为了维持秩序可以牺牲正义,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从立法权入手,将原有的恶法废除,这也正是纳粹党徒们辩解的一个主要观点,**犹太人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得罪行,如果有罪,也应当是法律有罪,而不是执行他的人有罪,但实际上这确是某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的一种手段,纽伦堡审判的结果带来的恶法非法这一思想使得人类在生存规则领域中,良心成为最重要的规则基础,违反正义、良心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如果执行,那么执行者就是罪犯。良知是人类生存的底线伦理,如果法律不能对这样的大规模罪行做出正义的判决,人类也就没有资格再声称自己是文明的,如果没有一次强有力的审判,那么这样的罪行就有可能被遗忘,这是纽伦堡审判的胜利,也是自然法的一次胜利。

尽管在纽伦堡审判后,制定了诸多的原则,关于战争罪、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的宣判也得到了联合国、社会民众的认可,但时至今日,人类的非正义战争还在继续,也没有能力在世界范围内以正义的规则阻止战争。国际法像所有的法律一样,是一种规则,这样的规则比国内法更加需要自觉的执行,因此对于人的自律要求也就更加的高,法律是一种他律性的规范,当这种规范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时,如果再缺乏自律精神,那么这种法律就形同虚设,只有在不以强权而以公义的情况下,人们才可能达成共识的基础,只有达成伦理道德基础上的共识,才有可能确立更好的全球秩序,制定广为认可的规则,以人类共同的良心和自由为基础确立规则,彻底的避免恶法的制定和执行,任何违背良知的罪行都不再会有避难所。

审判读后感 篇9

《东京审判》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但以前小,不知道其代表的意义,重温这部电影,获得的感动完全不一样。

刚开始梅博士为出庭座续争辩的情节就很振奋人心。出席这次审判的法官来自11个不同的国家。一开始,出席的顺序是美国、英国和中国。。。这对中国很不公平。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最多、付出最多、经历最长,而英国刚刚投降撤退。我们能接受支持他们吗?我们不能,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同意,梅博士当然也如此,因此,他要求按照受降书签字的顺序来安排座次,中国应该排在第二位,而不是第三位,这是为中国受到不平等对待的反抗,这是在维护中国的现象和权力。

但是事情并不是因为一句反对就能简单改变,梅博士三次坚持,十分钟等待,都煎熬着他的身心。当分针终于指向十二点时,我的心很沉重。每一分钟都在受苦。这时,门开了,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以爱国热情、坚定决心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不仅显示了他的勇气和正直,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不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国家。最后的胜利,即使只是在排练场上,他坚定而自豪的脸,也让我泪流满面。

南京大**事件众所周知,那些惨痛的画面至今还停留在我的脑海中,在东京审判的法庭上,南京大**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审理。看着一个个证人陈述着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有的只是对中国受难者无止境的痛心和对日本首领无动于衷说自己无罪的鄙视。一个无法正视自己所犯错误的民族,将永远无法解脱罪孽的束缚,也将永远被人所厌恶。

最精彩的论战莫过于最后关于对二十五个战犯是否实行绞刑的问题,常理来说,能犯下这样惨绝人寰事件的人,就算是死刑也不能解人们的心头之恨。然而,有大部分假仁假义的法官以生命之重,佛学讲究来世再报的理由反对死刑。在这种情况下,梅博士身单力薄,想以死明志,但是被一句“只要你打不死老子,老子就要站起来”给惊醒了,因此,他勇敢地站起来了。

在投票的之前,他用他的激情和有力的言语为最后的决定作出了最后的争取。他用一杯水做比喻,水代表文明,玻璃代表人类。他将杯子拿在手上,松开后,杯子掉在地上碎了,水也流出来了。

“文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人类,文明从何谈起”他说,从头到尾,没有一句粗言狂语,有的是礼貌尊重但却有力有理的辩词。

“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我相信这句话,在宣读结果时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即使我已经知道答案,但是心里还是有着那一份紧张。就像梅博士回顾时说:“我真的不敢回想,如果今天上午,我们这些赞同死刑的法官里不到六票的话,我会怎样,中国人会怎样,世界又会怎样?

”《东京审判》永远都会触动我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也将永远激励我该怎么做,该做什么。

审判读后感 篇10

以当事者为中心的纠纷解决过程——读《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有感

1、从制度分析转向过程分析

人们早就注意到在纸面的法律与实际的法律之间存在着隔阂,于是审判渐次成为法律学研究的焦点,现实中的审判既超越法律规定而呈现出复杂的形态,又不是与法学脱节的纯属事实领域之中的问题,能够填补法学领域中的“审判”和现实的审判之间的沟壑正是法社会学,特别是被称之为过程分析的方法可提供有力的工具。过程分析是将审判视为一个过程,即程序参与者的互动过程。

人类学家冯·威尔逊在对社会人类学的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的批判中有如下论述:“结构分析主要把社会的位置或地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问题,对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个人的行动缺乏关心,从那里可以看出对抽象化的明显喜好,反过来说,作为这种抽象化必然基础的特殊性则极易被忽视。”但是,各种规范或行为的一般规则总是被翻译为现实的行为,这个过程终究是被个人在特定的状况下,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操作的,所以有必要把研究的焦点对准纠纷过程中的个人,把规定着他们行为的种种具体因素仔细地剖析出来,研究焦点只有像这样从作为社会规范体系的制度移向个人行动层次的社会过程,才有可能对纠纷解决过程在不失去其丰富多彩的内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

在过程分析中,理解审判的基本观点是:否定判决程序与合意程序的严格区分;它否认审判只是法官和当事人的一个封闭的审判空间;判定性解决的相对化。过程分析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因素:

主体和合意。主体指相互主体,合意指求大同存小异的有原则的自愿,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要规范,过程分析的本意是要纠正部分法条主义者中存在的本末倒置的庸俗倾向,而不是要否定合理制度,公正的规范以及法治的原则。

2、合意与不合意之间的的纠纷处理

有社会便有纠纷,于是需要防止和解决纠纷的场所、机构、程序以及有关的规则,纠纷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例如,法院外当事人之间的回避、协商、交涉、和解和第三者介入的调解、仲裁、行政决定、法院内和解、调解和审判等等。由于案件性质、制度设计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的纠纷处理方式的选择偏好和类型分布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在考虑处理纠纷的成效时会相互比较,这种比较需要统一的框架,设定框架要考虑以下几组概念:合意本位与强制本位、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程序规范导向与实体规范导向、手续简便化与手续严格化、情节重视与法条重视、常识偏向与专业偏向。

在由第三者处理案件时,本身必然包含断案契机,因而学理上关注的重点首先是防止恣意,作者的理论基础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意,即在不合意中寻求合意的过程,但过分强调作为结果的合意纯粹性的价值立场会有两种危险:一是导致合意摸索的长期化、反复化,滑向法律虚无主义;二是造成合意结果的绝对化、形式化,与过程分析的方法自相矛盾,所以我们要适当的强调合意,合意在大多数场合是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妥协的公正性主要以当事人各方地位平等为前提,所以通过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对等性特别重要。

合意的基础不是价值一统的结构功能模式,而是价值多元的角色过程模式,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自由的交涉行为。协商意制制度的重点不是国家,而是私人自治的秩序。从审判与调解的功能入手,分析了调解作为庭外纠纷解决方式的矛盾

追求正义与效率的矛盾;追求一致与强干预、客观妥协的矛盾。在一个高度法制化的社会,如何适应调解模式是笔者关注的问题。作者用坐标图区分了四种调解模式

判断型调解、交涉型调解、教化型调解与**型调解。“合意的贫困化”问题的提出也很有意义。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时代,决定了纠纷解决方式的因素也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完美的,制度之间只有相互协调、补充,才能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需求。

而合意的“同意化”、“好意化”、“恣意化”等表现形态不是合意“贫困化”了,这仅是人们处理问题时的“理性化”。作者认为合意“贫困化”了,那么合意本来的面目、功能、标准又是什么呢?很多问题并不是线性发展的,社会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更是纷繁复杂的,那么合意的表现形式必然不可能遵循唯一标准。

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其固有的特点决定了理想的协议状态永远无法实现。只要存在利己动机和共同动机,必然存在冲突,而这个冲突在哪个点达成是“合意的真正面目”,任何人都无法把握这个点,现实中只能依靠人的理性逐渐向“理想状态的合意点”靠近。调解和审判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承载着许多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成为社会治理的风向标。

三。个人在法律实施中的积极作用

“法化社会的法秩序并不是一个大文字的法这样固定的框架,而是由无数小文字的法通过竞争和共鸣来形成,并包括着无穷的流动化契机的过程。在此意义上,审判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大文字的审判,而是无数小文字的审判的集聚和合成。”这里可以看到作者认识到的当事者在审判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出于尊重这种个体而认为应该重视这种个体之间形成的小文字法。

它渗透着对各方核心地位的论证和认同。

为了回答当代社会在功能上的要求,司法有必要从原有严格适用法律的模式中摆脱出来,但要构筑一种新的模式,应该着眼于一般国民通过审判来贯彻自己意愿的要求,在这里存在着某种意义上与近代司法格格不入的民主主义思想,可以认为正是这样的思想才是构筑适应于当代社会审判模式的关键。审判的基本要素在于,一方面,当事人必须有一个公正的机会援引其根据,并解释其主张为何应得到承认;另一方面,法官作出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合理和客观的事实和规范基础上,而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当事者从事的辩论活动对于法官判断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这与富勒关于审判的定义完全一致,之后,艾森伯格把富勒的审判定义总结为法官的三个行为义务,在整理和重新结构的基础上构成了所谓参加型的审判模式,参加模式不仅能够根据诉讼的性质内容来灵活调整程序,以适应从简易诉讼到公共诉讼等不同类型的纠纷解决,并通过把行政机关当事者化来实现权力与国民之间平等的对话,与这些功能相关却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参加模式由于把诉讼当事者的程序主体性提到一个明确的高度,从而能够充分体现在原有的模式中很难找到自己位置的民主主义理念。

要求法官的判断作用对当事者的辩论作出回答和呼应的参加模式,不是仅仅把当事者的程序主体性作用限定在为了帮助法官作出正确判断而提供足够的资料这一狭窄的范围内,而是容许当事者以用双方的辩论内容来拘束法官判断的同时,把法官这个第三者的存在和决定权能纳入自己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一种主体性相互作用的过程。承认当事者具有这种更高层次的主体性,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支持现代型司法所需要的灵活性,获得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程度来追求更合乎实际的解决时必要的正当性。强调每一方在司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并不意味着必须否定法律职业。

但是,受德国模式的影响,日本的审判过程以法官为主,所以威权主义很强。相应地,律师受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伦理化纪律约束,与当事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压抑了私人在法律过程中的积极性。因此,随着司法制度的改革,有必要改变法律职业的组织和活动。

笔者主张从委托人的角度出发,从律师制度的改革入手,实现既定的目标。作者所设想的新型律师形象显然也受到美国模式的影响,以维护私人利益为基本宗旨,根据平等互利的契约原则建立委托人和律师的关系,在促进大型律师行和专业分工的发展的基础上使个人能够获得充分的、优质的法律服务。可以想象,当事人一旦在有关法律和事实的信息方面处于优势地位,那么法官的主导地位就会被削弱,当事人之间的横向关系就变得比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纵向关系更加重要。

至于由于贫富差距而造成的法律服务不均匀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律师人数、强化职业竞争来降低法律服务的**,以及通过诉讼支援团体、财政援助、成功酬金制来调节委托人的支付能力等方式加以缓解和解决。

4、“审判的政治化”

仅就理念上看的话,审判是对具体、个别的纠纷通过适用该纠纷发生以前已经存在的一般法律规范予以解决的过程,因此严格区别于按一定政策目的制定一般法律规范的政治过程。这样的区别,在现代通过各种各样的机制得到了制度化,在这些限度内,审判确实与政治区别开来,发挥着自身特有的迅速处理个别具体纠纷和维持实现一般规范的功能。但是实上,这种与政治的严格区分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首先,从功能上看,审判只是解决具体个别的纠纷,政治则制定一般规范这一关于功能分化的公式不能说明现实中全部的情况。一方面,带有高度的政治色彩,并意图将一定政策目的反映到一般规范中或目的在于直接形成这种规范的纠纷,以“法律上纠纷”的外观出现在诉讼、审判中;另一方面,与上面对法官作出政治性决定的要求相对应,特定当事者之间进行诉讼的结果,判决超越了解决这一具体纠纷的层次,对政治的一般状况也产生重要影响,就这样,现实中的审判制度往往以各种方式超出通过一般规范的适用解决具体的纠纷这一给定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把一般规范的制定、修改作用也纳入自身的功能范围。其次,与上述现象具有表里一体关系的是,现实中审判的决定过程与政治的决定过程之间可以观察到某种同质性。

一些诉讼中,一方当事者本身或利害关系者进行组织动员,明显以己方的胜诉为目的,通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给审判施加影响或压力。一般来说,政治的决定是具有各种利害关系的人们或其代表通过自由地表明自己的意思,并相互进行斗争或妥协而形成的产物。上述现象在诉讼中的出现,表明审判过程在部分内容和性质上与政治过程接近。

例如著名的松川案件,在法庭外存在着强有力的大众组织,通过旁听审判、给法官写信、打**或者开展要求被告获得无罪判决的示威游行等活动来向审判者施加压力,就是典型的事例。上述现实中审判制度的过程和功能在性质上接近于政治的现象,广义地可以称为“审判的政治化”。

审判政治化的客观条件是审判权和审判自由裁量权。就权力问题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战后日本的司法改革(即司法机关对诉讼案件的垄断,违宪立法司法审查的确立等),从制度层面已决定了本来在或应该在政治过程中进行争议的纠纷也能够换到审判中继续争议下去,这一变化大大促进了司法的政治化进程。此外,法官对某一特定案件所作的判决对今后的案件会起到基本标准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它潜在地关涉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必然会引起人们,特别是法院外压力团体的关注。

就自由裁量权而言,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以及利益相关者影响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制度因素的存在,也促成了司法的政治化。笔者明确承认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并分析了影响司法自由裁量权的诸多变量。

审判政治化的主要条件是诉讼支持群体的形成。首先,对于审判的国民意识会制约诉讼支援集团的形成,由于日本社会无讼主义文化的影响,人们不把审判作为实现和增进自己利益的正当渠道,因而会对参加****采取消极态度。但是“回避审判的意识由于其过渡的性质,随社会进一步失去其共同体色彩也终究会慢慢消失。

审判读后感 篇11

执行“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的负责人阿道夫艾希曼受审,“人”而非“怪物”,结果他失败了。leo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的人文情怀,他想**“法西斯本质的问题”。在他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法西斯”,一旦让人们理解了这点,我们才能“抵制住**”,防范种族灭绝这类暴行再次重演。

那么,leo所说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人性的优越感。

我一向认为人性首先体此刻它的动物性。动物会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比如撒尿,来划定它们的影响范围。它有多大的潜力它就圈多大,它有可能去侵犯同类的领地,但它无法拓展他潜力之外的领地。

这被我们称为动物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在人类身上其实也有体现,人类大到能够组织国家、社会,小到拉帮结派,无不是这种本能的体现;那些能够圈定自己势力范围的人通常被我们称为“领袖”。与动物的本能表现不同的是,人类的“领袖”总是在试图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他都不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力就敢跃跃欲试,这就是人性,那种总是试图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越更高贵的人性,而这种“证明”往往需要类似于“法西斯主义”这种意识形态的宣传手段作支撑。

基于意识形态的宣传机器一开动,对人的思想控制是无与伦比的,尤其处于敌对状态的人,那种“把人还当作人来看待”的人性就所剩无几了。有一部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片《女狙击手》,当片中女主角被问及击毙多少人时,她回答说:“我没杀人,我杀的是法西斯”;最近还有网传,某宗教称不杀人,但能够杀敌人。

且不谈正义与否,当这些被意识形态控制住思想的人,他们是能够把某类人从“人”中区分开来,从而为泯灭人性的杀人行为找到能够安心的借口。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个纳粹头目艾希曼,即使应对自己犯下罪行的纪录片、证人控诉,他也能够一向面无表情地坐在那儿看着、听着,因为他根本就没将犹太人当人看待过,那么,leo所说的人性在他这儿就无从谈起。leo之所坚持要拍艾希曼的眼神和面部表情,甚至不惜因此跟制片人miltonfruchtman发生冲突,是因为他坚信,但凡有一点人性的人,即使不担心“自己行为导致的形象后果”,也必须会下意识地对自己的暴行有所反应。

事实上,在看纪录片时,艾希曼的确脸部肌肉抽搐了几下,这被其他人认为是笑,虽然leo坚持认为不是,但不足以证明这是一种悲悯或忏悔式的人性反应,最后leo承认在艾希曼身上没有发现他想证实的人性。

当然,他无法发现,因为法西斯主义早已完全占据了艾希曼的内心,甚至完全压制住了“潜意识”里面可能有的人性。所以,milton的认识可能是对的:艾希曼所犯的反犹太人暴行是用来证明他能够忍受最残酷***件,“是思想优越性的象征。

”这种优越感一旦占据了艾希曼大脑,我们还指望发现他“盔甲上的裂缝”leo的不成功不在于他不了解人性,而是他没有了解“人”是完全能够被驯化成没有人性的魔鬼,只要他的内心完全被一种优越感占据着。

审判读后感 篇12

看完东京审判后,我的心里只有一两种情绪。愤怒,痛苦,骄傲,感激,安慰。。。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尤其是两年来的817次审判中,那些残忍的战犯终于低头认罪,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对梅若敖博士充满钦佩,对那些站在我国立场上、给与我们中国帮助和支持的国家表示感谢。

日本冷酷无情的甲级战犯在国际法庭上仍然说自己无罪。我只能说他们没有善恶之分。为了摆脱自己的罪行,避免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无耻地为自己辩护。甚至有着哥哥对弟弟的关爱的说法,简直太荒谬了,如果这是哥哥爱的表达,那这份爱也太可怕了吧!从1937年七月到1941年六月,日军杀害了中国无辜民众200万以上,这个数字惊人到不可思议。

影片的最后是关于对甲级战犯是否处之绞刑的争论投票,最终是以6:5的票数将七名甲级战犯送上绞刑台,那一刻,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热血沸腾了,正向梅博士所说:如果这些犯了烧杀抢夺的罪犯都不处以死刑的话,怎么让无辜的中国百姓瞑目,怎能确保日军不在对世界发动战争。

影片中有许多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派来的记者肖南与许多日本人有联系,比如他的前女友芳子和他的同学熊北野

一、芳子的哥哥何田正夫,还有店里的老板娘。我么可以看到日本人民也是善良淳朴的额,他们对于日军的恶行大都是蒙在鼓里的,还有并不是所有的日军都是残忍,没有良知的,像正夫知道自己的国家杀死中国那么多百姓,犯下滔天大罪时,骂了一句:小日本鬼子去死吧!

而且还捅了自己一刀以谢罪!对于这样的日本人,我很高兴也很舒服。如果所有日本人都明白他们所作的一切,那世界上怎么会有南京大屠杀,中国怎么会浪费200多万人。

我们在和平年代出生的孩子从未经历过被别人侮辱和致残的悲痛。上一代的是非似乎离我们很远。而今,我们怀着未赋新词强说愁的心情去指责外国那些对过去发生的事同样很迷茫的新生代,倘若我们是他们,会怎么想呢?什么时候报告怨恨?上一代人的感激和怨恨需要解决,但这不是我们的新一代。我们不应该生活在仇恨渗透的时代。我们应该每天以健康向上的面容见面,这是国家所期望的。

我相信,看完这部电影,很多观众会重新燃起爱国之情,也相信很多观众会增加对日本人民的仇恨,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部是电影的预期结果。爱国主义绝对不是无尽的仇恨,对他国的鄙视,而是要我们学习影片中梅汝傲法官在和外国势力交接中不卑不亢,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在关键时刻站起来,大喝一声:““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

审判读后感 篇13

《东京审判》再现了日本投降后,远东军事法庭审判 28名甲级战犯的过程,回来以后百度了一些当时的史料,影片中梅汝傲关于座次的争取,及法庭上关于皇姑屯、南京大屠杀等诉因的辩论,基本都是真实的,看得人热血沸腾;影片中另一条线索是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其中兄弟姐妹四个在战争的影响下,命运各有不同,却都以悲剧收场。

影片是从中国法官梅博士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将整个庭审过程中的一些节点作为重点,还穿插了中国记者和日本记者之间的恋情,某些日本人的觉悟,某些日本青年对战争的曲解、对中国的仇恨心态以及报复行为,日本老兵在战争后留下的阴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战争中响应国家号召被侮辱后的恐惧等等。

印象比较深的重点情节:一是庭审刚开始时梅博士对审判座次的据理力争;一是两醉酒日本人被美国司机开枪打死的情景;一是溥仪的作证;一是美国法官对东条英机的盘问,以及东条英机最后死硬承认如果可能还会将侵略战争继续进行的丑恶嘴脸;一是日本老板娘被子弹打死时的情景;最后是对死刑进行投票的情节。

开头关于法官的座次问题,梅汝敖坚持一定要按日本签定投降书的顺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为中国遭受日本侵略长达五十年,审判日本战犯是一件严肃,沉重的任务,这关乎中国的尊严,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坚持,这是一个中国法官的坚持,铮铮铁骨,义正词严,最终,法庭长及其他法官答应了梅汝敖的请求,并且说:you win……还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很深: '中国会因为有你这样的斗士而自豪!

' '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

这两句短句表达了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信心,让我很震惊,也让我在中国有了这样一个法官。

审判场面同样也很让人深思,日本首席辩护律师一开庭即质疑法官的合法性,提出由美国联邦法庭来审理,这一幕也让我感到震撼。众所周知,二战中杀死日本人最多的就是美国,对日本重创最深的也是美国,光是美国在长崎个广岛仍的两颗原子弹就炸死了约30多万日本人。为什么日本要求美国决定自己的命运?

过去,当我在报纸上看到日本教科书被篡改时,我只是觉得日本右翼分子很无聊。有大量证据证明他们篡改的历史实史实荒谬的。但当我看到在法庭上日本的辩护律师的针锋相对的'辩论'时,我很气愤,确实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方所提出的疑点都很难让检察官找出非常充分的证据,哪怕是原日本陆军中将原陆军省兵务局局长田中隆吉的到场作证,也让日本的辩护律师以一句:'你是日本人吗'让田中隆吉感到尴尬,而这也断了一些日本人要出庭作证的决心,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大多数日本人是很'爱国'的,这一句话让出庭作证的日本人无地自容。

在法庭上发生了一个>戏剧性的审判,在东条英机等战犯犯罪事实已经认定的情况下,居然为要不要执行绞刑辩论几天,居然还会出现6:5微弱票数决定对甲级战犯处死刑。我们不知道民主国家的11名法官投票给了他们宝贵的选票,也不知道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代表中国的梅汝玉。

侵略战争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应该被处以绞刑,但我们不能说五位法官没有道德和正义,因为他们是一个国家的代表,代表着国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利益。

最让人气氛的是,东条英机居然说道,'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是正确的,我们还会继续发动战争',每一个中国人听了这句话后,只会更加激起对日本军日仪者的仇恨和对东条英机的憎恨,所以可以理解我们的国民直到今天为什么还拥有如此高的反日情绪。中国人没有错,我们的反日情绪全部是日本人带来的。当然,我个人是反对过于激进的爱国主义的!

讽刺的是到现在日本右翼分子还在认为战争的正确性。日本国民在反省,右翼分子却不曾反省。日本右翼就像电影中的“男一号”,是典型的保守派。

日本的'皇民化'已经像鸦片一样吞噬他们的良心,吞噬他们的是非观。我非常担心“后小泉时代”的到来,担心自民党的选举,大家都希望世界和平,相信中日睦邻友好是每个爱好和平的人的愿望。说了这么多靖国神社和这么多“大和灵魂”,让我们回到“918”

每年都是我们中国的国难日。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并举办一些纪念活动,让中国人民不忘国耻,因为我发现很多中国人忘记了历史,很多中国人忽略了历史,特别是一些大学生。 9月18号是国难日,是每个中国人应该牢记的日子。与民国时期的大学相比,目前的大学缺乏爱国主义精神。也许是因为世界太和平,中国太繁荣,很多学生忘记了历史。

历史的责任应该施加在每个国民的身上,勿忘历史。

就像英达说的那样:'人家都没有忘记我们就更不能忘记了。'这部片值得我们铭记心头,一次次的观看。

(二)不久前看了一部被称为值得全中国人看的电影,《东京审判》。那的确是一部值得全中国人看的电影。

故事讲的是二战后在东京对日本战犯进行审问,并且由很多深受那些头号甲级战犯发动侵略而受到迫害的受难者们对战犯进行了指证,最终判决了七名甲级战犯死刑。中国法官代表梅汝嗷参加了此次审判。

影片放映后不久,我被梅若嗷的国家太阳术语和外交官的智慧所折服。梅汝嗷以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作为一名为同胞报仇雪耻的代表,严肃的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他睿智果断而又不乏刚硬的语气维护了中国法官的出场顺序排名,又聪明灵活而又以饱含深情的劝说看各位法官做出正确的抉择。他又以作为一名正义的法官,作为心地善良的常人又表现出了对主持日本国内人民同情与友好,对战犯所犯的滔天罪恶的深恶痛绝。

在世界上,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善良、淳朴、聪慧、睿智的优良品质,他的行为完全征服了法官代表和世界人民。

如今,日本甲级战犯仍在靖国神社供奉。那些厉鬼们正和日本那些受欺骗蒙蔽而死去的灵魂在一起,搅扰着他们及无数受冤而死者们灵魂的安息。在片中,一位日本男青年表现地十分痛恨中国人,被蒙蔽了的他对日本侵华毫无所知。

民族的仇恨因此在中日青年中国为蒙蔽而加剧。而当代日本也却未知错而继续着他们的欺骗,可日本的高层可曾想过不引以为戒而还历史予清白很有可能再次断送他们国家的前途。

日本战犯在审判中心,侥幸否认,做最后的斗争。他们不敢面对自己滔天罪行和全世界人民的目光。

在此,对善良的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在二战中而遭涂炭表示深深的哀悼。世界不需要战争,人才是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吗?愿战犯为自己的罪行深深忏悔。原世世界的人民将不再经历战争的奴隶。愿在战争中牺牲的无辜人民安息。

(3) 故事发生在1946年3月20日。受中国政府任命,作为远东国际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飞往东京。在东京的中国同事和朋友为梅举行了欢迎宴会。宴会上,顾毓秀郑重地向梅献剑。《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

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兰芳的激动和喜悦,同时提前感受到了这场悲剧。

其中梅汝璈在卫勃说出法官的座次安排是美国、英国、中国、苏联、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印度、新西兰、菲律宾的时候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他说我们应该按照《日本受降书》上的签名来排位的,我们中国应该排在第二位!但卫勃说,梅博士,我们是来审判战犯的。为什么我们这么关心这么小的问题?

'但是对于梅汝璈来说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何况真理只有深浅之分没有大小之别!对于卫勃的安排梅汝璈给予了绝对的否认!卫勃曾劝解梅汝璈:

梅博士,你能否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这个问题。你想想看,照现在的安排,你的近邻将是美国法官和法国法官,而不是那位俄国将军,这对你将是很愉快的。'

后来中国派倪征燠增援,土肥原贤二和滔滔不绝的板埂!他运用自己的机智和才能指东打西把土肥原彻底击溃!看到倪征燠把狡猾的板埂问的不知所云什么话都自己招出来的感觉就是自豪!

东条英机这个千古罪人。竟然对自己的罪行完全不承认,他认为这完全是自卫战争!并不违反国际战争法!

当我们中国审查团问他如果在来一次你是不是还会这么做!他竟然回答是!在片子的最后梅汝璈的极力坚持和说服下对日本的7名甲级战犯处以死刑。

他们刀口下的是,是对世界文明的挑战。

(四)在看了《东京审判》之后,我热血沸腾。东条英机、板恒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七名甲级战犯得到了应有的处罚。而在法庭上装疯的无齿的大川周名,还有17名释放者,还有后来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被释放的,却没有得到应有处罚,而感到愤愤不平。

我想:日本在战后如此萧条,空气中弥漫着战败的阴影,人们十分记恨着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认为他们的亲人在战争中成为了孤魂野鬼,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亲人是在别的国家的领土上,杀戮着别的国家的人民。别人杀了你们无辜的平民,那到其他国土上杀了别人更多无辜的平民,难道就无罪吗?

东条英机、板恒征四郎等荒谬的证词,什么'我们出于同情和友谊', 什么'我们是热爱和平的日本人',什么'我们是自卫战争,不违反国际法的战争', 什么'日本没有侵略满洲的任何行为',简直就是强词夺理!

当证人日本陆军中将,退役前担任陆军省兵务局局长的田中隆吉说出这一切都是日本人策划的时候,全场都震惊了!日人辩护团也无法在去狡辩但是广濑一郎还是很愤怒的问田中隆吉:你是不是日本人!

那我就要问问你了,那你是不是人?你连人都称不上!

再从梅汝璈像是发自内心的愤怒,倾出许许多多受害者的心情,就是必须向侵略者给予死刑,那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如果这个杯子是生命,那么杯子里的水就是文明,如果你把生命都给毁了还哪来的文明呢?'

到底是否对甲级战犯处于死刑,本来是法律问题,居然讨论到文明与宗教的问题,讨论佛的问题,这更说明了11名法官内心的利益冲突。这部电影的基调总体来说是严肃、低调、充满仇恨的,但是影片中的小酒馆却洋溢着一种欢快、和谐的气氛,热情的老板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各国的法官喝酒、聊天、唱歌、跳舞,完全没有远东国际法庭里的英森和冷淡。

但是,这个欢快的小酒馆也没能坚持在最后,因为一个狂热的日本爱国分子的不理智行为,扼杀了这片净土。

京审判历时两年多,经过817次庭审,终告结束!

希望《东京审判》的上映能让中国人铭记历史,能让日本人看清历史。

(五)看见很多同学发了关于,觉得大家都有很深的民族情怀,这一点我也是和大家一样的感触,日本对中国惨无人道的屠杀,这样的事情是我们所有中国人都不能忍受的,我们大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沉痛的,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本的挑衅叫嚣,这些让我们历历在目,我们很难过,我们很悲伤,我们很愤怒,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血腥的、激烈的。在中国这片热土上,至今我们还是对日本这个民族怀有抵触心理,我们不能忘却自己民族所经历的一切,但是这样的事实,这样的真相,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却成了空谈,成为他们的'拯救'.那些日本右翼分子大行其道的宣扬他们的'理论',他们的'认为',我实在不知道他们的良知放在哪里?!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中华人民的残害,对日本民众也是如此。他们的家人远赴战场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愿望,他们的生活四分五裂,家庭支离破散,就是为了当时的日本政府的'决定'.那场屠杀更不仅仅是对中国民众的阴影,对那些不知为什么就下了屠刀的日本士兵也是如此。

日本政府的导向性言行让他们对手无寸铁的人民下了毒手,他们开始觉得是'大义凌然',慢慢的他们的心也承受不了了。这些话不是为他们的行为而开脱,只是想说明我们人都有本该有的良知,中国人常说'同理心',那些心灵'受创'的士兵亦是如此。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5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