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参与感读后感 >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 篇1

《参与感》读后感篇一:参与感读后感

小米公司,作为近几年互联网中崛起的一个传奇公司,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他的商业营销模式,尤其是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很是值得大家深入了解和学习,在读完参与感这本书后,自己总结了几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毕竟参与是最重要的!

1、口碑传播是小米模式成功的关键:书中提到,小米从头至今,一直是把用户的口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进行维护的,从最初的100用户,到如今6000万用户,都是通过口碑的不断扩散来积累的,最初的100用户既是发烧友,也是意见领袖,通过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的分散传播,对于新的用户购买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也就是书中提到的种子用户,另外也举例了谷歌的Gmai几千个试用账户必须通过邀请码的体验传播,韩都衣舍的时尚快速跟进也是得到了女性在各大社交媒体的推荐,都是说明了获得好的口碑必须通过新的社会化媒体来进行分享和传播。

2、用户思维,让用户有参与感,把用户当朋友:也就是小米产品的设计和运营全部给用户开放,让用户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小米的经营过程中来,同广大小米工作人员一起思考,一起打闹,一起坚守,打造具有粘度极高的小米社区,也就是把用户当做朋友,因为只有做到朋友的关系,用户才会去维护你的产品,进而去推荐更多的人来认识小米,

3、产品过硬,性价比最高:口碑的传播得益于要有好的产品,小米就是做到了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做到了极致,因为现在的用户了解各种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你在哪个方面做得不够精细或者没有特别新鲜奇特的东西,用户是不会买你的账的,而且要求营销部的同事对于产品的了解程度不亚于工程师,也就是要真正的读懂产品的设计和理念,并翻译成用户能听懂的大白话来跟用户互动和沟通,所以要具备产品经理的思维做营销。

4、把握好口碑推荐场景:也就是用户在向新用户推荐小米的时候,这个场景该如何来定义,书中提到,小米不喜欢玩用高大上的词语或者其他噱头来进行定义,而是推荐就是用大白话和通俗易懂的话来进行口碑传播,比如,小米手机就是快,操作很流畅也很便捷…….

5、服务要走心,学会讲故事。也就是在整个小米的整个内容运营中,跟用户要用听得懂得话术来沟通互动,随时随地根据场景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语言来交流,要投入感情,而且做好用户分享扩散的引导,做到大家融为一体的感觉,另外在传播过程中把产品的制造做成故事和话题,例如界面的好看,一开始小米的界面相对于苹果和安卓是比较难看的,经过长时间的优化,最红变得千姿百态,在产品设计上做到了安卓体系是最出色的。

《参与感》读后感篇二:小米《参与感》读后感——小米的成功之道是我们腾飞的向导

在春节放假期前黄总给了我们一个读书学习的任务——读小米的《参与感》。经过两天的时间终于把332页的《参与感》看完。书中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环节、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深深吸引和启发我。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时代。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潮流,学习互联网最新知识。读了《参与感》这本书使我认识到小米的成功在于:与用户做朋友,让用户成为粉丝,让粉丝参与产品开发,让粉丝称为专家的所谓参与感。要达成参与感小米做到了:1、有极致爆品的产品。2、有专业的高效的执行团队。3、有互联网思维的服务。

一、 创造极致参与感的产品。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培养起具有参与感的粉丝。小米手机,正处于移动互联网代替PC,智能手机一片蓝海,小米推出人人都能用的起的平价机占尽天时地利。虽然现在四处都乱糟糟,但能静下心来以工匠的精神去做一部手机一件家具的企业真的不多,小米这股要把产品做精做透的精气神,值得很多人很多企业学习。小米通过互动论坛,开放产品开发的需求、测试和发布让用户参与其中并提出意见每周改进产品。小米产品的研发强调让用户参与其中的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为了设计一个好的产品小米的团队就是在不断的收集意见,更改、打样测试中。如小米的包装盒在整个团队历时6个月,经过30多版结构的修改,上百次打样做了一万多个样品最终才做成让人称道的工艺和品质的手机包装盒。小米团队研发极致参与感的产品就是在不断的改中,敢于改中创造的。

二、 有专业的高效的执行团队。 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炫的产品,我们能保证自己就玩的比小米好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看到小米的各种经典营销案例的时候,我们敢拍着胸脯说我们就能比小米玩的转吗?就能想到像“致青春”一样的经典创意吗?另外小米保证线上和线下活动一起进行,不会跟风去开通各种营销渠道或者宣传路径,而是既然开通了某个渠道就本着为粉丝负责的态度,小米的产品经理可以在顾客反馈问题的几分钟之内,迅速召集同事研究案例并回复顾客对应的处理意见,我们就能信誓旦旦的说我们也可以吗?小米的员工不仅仅是手机发烧友,他们还是各种创意点子,各种好玩发烧友,因为他们的第一感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小米粉丝的反馈,如果没有这样的员工,仅仅靠老板发烧,各种创意也玩转不起来。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团队。有好的团队才有好的产品。专业、有丰富的经验、执行能力强的团队就是好的团队。小米的雷总为小米打造了专业的、有高效执行力的团队。并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不断的激励团队促进团队的成长。

三、 有互联网思维走心的服务。

在小米客服要忘掉kpi指标,真正做到的是和用户做朋友,让大家发自内心的去服务好用户。这比一切都重要。用户在哪就到哪做服务,随时在用户周边,甚至不用用户上门,而是主动找用户。小米通过快的服务:快发货、快修、快速解决用户问题,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小米提倡非标准化走心的服务,学会讲故事。也就是在整个小米的整个内容运营中,跟用户要用听得懂得话术来沟通互动,随时随地根据场景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语言来交流,要投入感情,而且做好用户分享扩散的引导,做到大家融为一体的感觉,另外在传播过程中把产品的制造做成故事和话题,例如界面的好看,一开始小米的界面相对于苹果和安卓是比较难看的,经过长时间的优化,最红变得千姿百态,在产品设计上做到了安卓体系是最出色。小米这种重视人超过重视制度的服务态度让小米品牌深入人心,迅速占领了市场。

小米创造以上三点优势再加上顺势而为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所以小米创造了奇迹。雷军说: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上天。现在的电商人很喜欢引用雷军的这句话,比喻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不能本末倒置。刚好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小米应声进入手机领域,这在国产智能手机界应声而起,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刚好在三星苹果智能手机高价进入中国,小米致力于打造一款平价智能手机,至此这款智能手机让三星输掉了部分市场占有率。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小米把我了中国智能手机的天时、智能手机中国市场的地利、创造了小米科技企业的人和,所以小米正铸造着辉煌。

《参与感》读后感篇三:

都说参与感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我怀着好奇的心理开始了读参与感的旅途。乍一看文章的序言里雷军说的话: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让我似懂非懂。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参与感》这本书是雷军希望黎万强写一本关于用户体验与设计的书,把金山做用户交互的经验分享出来,分享给行业,才产生的,耗时10年,目的就是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无论是对于销售还是服务来说都能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

雷军说他特别想做一个能让发烧友一起参与的公司,我觉得这才是未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用户能一起参与进来做产品。而小米正如他料想的那样,成为一个像小餐馆一样,能让用户参与进来的公司,这种朋友的方式,才是小米可以长期持续发展的方式根本。 台风口上,猪也能飞——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运的“猪”,那行业大势是“台风”,还有用户的参与也是“台风”。通过小米创业的第一年,已经充分验证了:第一,通过用户参与能够做出好产品;第二,一个好产品通过用户的口碑,是能够被传递的。这就构成了小米后来很重要的两点:第一是和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第二是靠用户的口碑来做传播和营销。这是小米的核心点,把用户的参与感看成整个小米最核心的理念,通过参与感来完成我们的产品研发,来完成产品营销和推广,来完成小米的用户服务,把小米打造成一个很酷的品牌,就是年轻人愿意聚在一起的品牌。这就是整个小米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那就是“把用户当朋友”。

他还提出了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黎万强在书中写道,在20xx年,雷总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而小米的产品周期从过去的“里程碑式”每年发布,变成了每周快速迭代;不再“全员会战”,而是要求全员客服;进行用户体验调研不再是每月每季度,而是每天都在和用户交流;把产品的“风暴式”营销推广变为潜入式互动,如润物细无声般,一个个产品功能点渗透到和用户的日常运营活动中;营销不再刻意营造“高大上”,类似“龙行世纪”之类的口号就不用了,我们要求直接说大白话。

口碑传播类似动力系统有三个核心,内部称为“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和关系链。

1.发动机:产品;2.加速器:社会化媒体;3.关系链:用户关系。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传递。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小米的用户关系指导思想就是——和用户做朋友!和用户做朋友这个观念转变,是因为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而是卖参与感!

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我总结有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小米之所以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它能满足顾客需求,让顾客觉得这是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不单纯是买卖工作关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买家和买家的矛盾,有效解决了用户的投诉和抱怨。

联系到我们自身,我们作为一名云网服务部内勤,服务是我们最基本的日常工作,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以后在工作中也应该把客户当成聊天、谈心的朋友,当有用户投诉发生时,首先我们与用户站在对立面,而是应主动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急用户之所急,真正让用户参与进来,达到与用户双赢的局面。

参与感读后感 篇2

现在看这书应该不算晚吧,虽然书中有些方面还是特定时期下的具体内容,对之后的想要效仿小米的公司的一些企业只能说是拿来借鉴,但绝非生搬硬套。

前段时间,网上发布了中国的不知道前多少名的富豪排行榜,小米的创始人雷总在名列前茅,当时在刷评论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条评论:“哇,卖手机的能这么有钱啊。”显然这只能说明一些人像他一样只看到了一个方面,后面就有人反驳了,现在的小米公司可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公司啊!是啊,最近小米在申请IPO,市值估计700亿美金左右,但小米的业务可不仅仅局限于手机,说实话,小米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是一股趋势,身边的朋友都有买的,可我那时就没想着换(其实那时候还在上学,没多余的钱[偷笑]用的还是刚换的LG),毕业之后也没想着用小米的手机,选择的是苹果和华为。但是,可能你不会想到,好几年我都没有买过小米的产品,但是你能想象我买的第一个小米产品是什么吗?是电饭煲,就是那个在我看来颜值超高,见到它其他的的电饭煲都是浮云的那个产品,产品的工艺设计的确让我心动不得不下手,虽然比普通的电饭煲贵些,功能无外乎就是煮煮饭粥一类,看似没啥差别,但是放在那边就是看着舒服,接下来我又买了小米充电宝,小米的台灯。。。我这才发现,小米的布局可不小啊,有段时间,而那段时间又是AI引得我之前公司蠢蠢欲动的时候,我被安排去了解智能家居一类,从而小米智能家居链便进入了我的视线,在了解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小米的格局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手机领域了。

这本小米的内部手册,确实令人对小米的初始与发展有了深刻的了解,书中很是详细了,我只说我自己的几点理解吧:

1.团队的前期选择才是至关重要的,人员的匹配与分工决定着企业的文化,产品的理念设计和营销策略;

2.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才是王道,其他都是辅助与催化促进,创新而不因循守旧或是跟风随大流才有机会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3.营销的方法千千万万,但只有一个出发点和一个落脚点,这两个点都是用户,过程在小米这边便是企业与用户对等式的沟通与反馈。

4.我们身处一个飞快到来不及拒绝的时代,没有建设的时间,没有培育的耐心,一切投入追求即刻的回报。但是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公司能脚踏实地做产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引来崭新的社会生活习惯,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吧。

参与感读后感 篇3

小米的营销策略是口碑营销。那么为什么会选择口碑营销呢?在我看来,可能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最初的功能(所谓功效)宣传,到社会权威(专家、教授)宣传,再到技术(航天、纳米、量子、本质)宣传。每一次消费观念的转变,都意味着以往处理消费观念的手段被滥用(使消费者感到被骗甚至被骗)。传统的营销手段一直在透支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在信任危机如此严重的今天,最新的互联网营销手段,一直围绕着如何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做文章。

那么现如今年轻消费者购买模型是“产生需求(或被挖掘出需求)-朋友圈子达人分析(或公信力权威**提供的数据资料或消费者圈子讨论、评价)-横向对比同类产品,评估性价比-择一购买”,那么为了顺应这种尚未开发、做烂的购买方式,顺应这种台风,小米采用了口碑营销的方式来打开市场。

什么是“参与感”?所谓的“参与感”在我看来就是当今互联网产品的核心理念“体验至上,内容为王”的另一种说法。这里的体验就是用户体验,也就是小米提出的“与用户做朋友”,“客服说‘人’话”,“响应快”,“简单、好用、好看”。

内容是小米手机产品及各种营销策略的改进。“参与感”中谈到的小米的口碑营销,口碑传播,说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质是一个从社会形态形成以来就产生的一种通用需求-社会需求。文艺点说就是“好为人师”,通俗一点就是“吹牛”,精确一点就是“谈资”。

口碑营销抓住了“发烧友”的内心状态。通常来说“发烧友”是一个圈子内最懂某类产品的存在,由于朋友圈子的存在,圈子内的人对其所说任何关于这类产品的各品牌的分析都是奉为金科玉律的,是高度信任的。毕竟大家都是朋友,没有切身的利益冲突,即其说的话是实话,没有任何水分的,是可以真正作为“业内”人士参考意见的。

那么正因为如此“发烧友”得到了圈子内的广泛关注,满足了其社会尊重的心理需求,所以会更加的“发烧”。一旦两个圈子中的“发烧友”通过某一交点发生了相遇,那么在两人探讨的过程中,必然因观点不一而发生争论,那么解决这种争论的常用方法,就是在某一个专业论坛上,寻求“大神”的评判。那么无论什么样的“大神”,都不可能比产品的实际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对同类产品理解得深(至少在名头上来说是这样的)。

那么正因如此,小米的开发人员在论坛中对发烧友的求助提供专业的见解,以产生公信力,进而逐步推出自己的产品,渐渐地产生了“开放参与节点”的战术。发烧友由于切实地(自我感觉)参与了开发(实际上只是一小部分,再经过有意引导和自我放大,形成全面参与)过程,那么在其自身所在的圈子中就会有倾向性介绍,如果给予适当的“发烧”级奖励,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优质的用户群体信息。(比如在推荐过程中,用户关系什么功能,心理价位,参数,颜色,形状……)这样获取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处理就可以分析出市场在消费者心中的状态,这个状态与在行业圈,投资圈获得的市场信息更加的真实,有用(针对市场营销层面)。

然后以此为基本模式,推出小米每一个战略战术的初衷。

参与感中提及了“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在我看来,其隐藏了一个层次,就是专业度。全文应是“先做专业度,再做忠诚度,最后做知名度。

”先做专业度是在上游用户群内建立起一定的公信力;再做忠诚度是通过之前树立的公信力,加上功能设计的部分开放,然后在之后开发过程中,选取一些与自身契合的功能加以实现宣传,那么就把这些上游用户(种子用户)黏住;最后做知名度就是在为“发烧友”的宣传助力。(也就是说,小米的销售人员,实际上是“发烧友”。)

那么从怎么让“发烧友”去有效,主动地推广角度,就不难分析出“做爆品,做粉丝,做自**”的用意了。

做爆品:市面上大多数的品牌下面都有很多个产品,而这些产品大多是换汤不换药的,其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猎奇”,“猎新”,“时尚前沿”,“圈内达人”的心理。这样照成了,市场上同类产品层出不穷。

如何在茫茫产品之海中脱颖而出呢?基于之前的口碑模式,diy和定制热潮,让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产品设计。一方面可以解决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某些忠诚用户的问题。

做粉丝: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利益至上,砸钱出名的今天。

如何让广大用户群体得到高度的朋友关注甚至社会关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被人需要,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小米做粉丝正是应对这样的一种需求。成为粉丝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不能把粉丝当成员工,也就是说,不能有纯粹的金钱奖励。二是做粉丝群体文化,从根本上消除粉丝群体利益驱动。

与利润无关的名字是米粉最重要、最渴望的名字。

做自**: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一个好的宣传,产品很难售出,在口碑模型中,销售员(发烧友)毕竟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且圈子推荐又不能过于露骨,其销售产生的是名而非利,那么要想打出知名度,就需要有过硬的产品与服务,让推荐人有“面儿”,同时又能树立其在该领域的地位。

所以内容成为了主体,而非媒介渠道。(小米的**频道实际上是最初的论坛。小米的信息通过论坛传递给种子用户,然后从种子用户到微博、微信的兴起。小米的渠道载体发生了变化,普通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逐步转变为种子用户。)既然是通过发烧友的圈子传播,那么如何不露痕迹地提供弹药就成为了关键(不能让被传播者反感),所以小米用“不做广告,而是自**”的态度,正面排斥广告,以一种亲和的,为用户着想的姿态面对用户群。

综上,不难总结出口碑营销的优势

1. 这种营销方式尚未做烂

2. 契合“体验至上,内容为王”的互联网营销策略(以“人”为核心)

3. 可略过市场与开发之间的过程,市场需求清晰

4. 成本小

有光就有影,同样的口碑营销还是尤其劣势的。

1. 周期长,口碑效应引爆困难

2. 产品以及服务需要做到极致,亲和。

可预见的是,在这种营销方式未做烂且新的购买方式未出现之时,口碑营销的优势还是较传统的媒介大。

参与感读后感 篇4

这本书也是源于李总的推荐。相对于《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这本书看得进度有点慢,跨过了国庆七天长假才读完。刚读时觉得没有《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得过瘾,这也是读得慢的原因。后来越读越发现,其实这两本书有个共同点就是说我所做,做我所说!

我一直以来和外界所想认为小米走的就是饥饿营销手段。读后才发现,如果说小米不就是搞饥饿营销,那就是只看到表面,完全忽视了很多内在性的关联和实质性的状况。小米自身的努力、成长和尊重用户、尊重国情、顺势而为的方法论等等。

首先对小米有个重新的认识是源于小米的LOGO。不得不说,小米是一个真正用心做手机的企业,小米的LOGO, MI反过来是一个心字,只是少了一点,意思就是让用户省一点心。

第二是用户思维,让用户有参与感,把用户当朋友:也就是小米产品的设计和运营全部给用户开放,让用户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小米的经营过程中来,同广大小米工作人员一起思考,一起打闹,一起坚守,打造具有粘度极高的小米社区,也就是把用户当做朋友,因为只有做到朋友的关系,用户才会去维护你的产品,进而去推荐更多的人来认识小米,

第三是产品的性价比。小米不仅在手机上下大功夫,连盒子都想得很周到。小米盒子品质好到能承受得起两个胖子的体重,试问这样的包装盒你对物流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做推广有三大要素:品牌的建立、团队的专业素养、产品的质量。在这三点上,小米真的做的非常不错,是一个在用心做产品的企业,值得我们学习的企业!特别是产品包装这一块,我觉得我们有可学习的地方。再怎么优化,都不能忽视外包装,起码让客户收到货后第一眼的感觉是要舒服。

另外黎万强在书中强调,产品第二,团队第一的概念也是我特别认同的一点。不论是做产品设计、营销推广、亦或是售后服务,拥有专业的人才,才不会出岔子。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是决定一个团队最终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在这一点上,还是有点惭愧的,做为电商的负责人,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欠缺,不能提出些切实有效的推广方法。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张的标题和配图都非常有意思,特别的凸显小米的个性特征。记得很深刻的还有一张满篇的改最后再改改的图片,一张图片就已经说明的淋漓尽致,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精益求精的态度,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就是敢于改!改!改!再改改改!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公司的开发部做得比较好,一个产品设计也是反复修改几十次的是常事,但我们始终待客户如初恋。

最后想说做企业就像做人一样,你有心,朋友才会真心去为你传播、维护你的口碑,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这便是参与感。 参与感虽然只有简单的三个字,但有着很大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从产品的研发到营销,企业应该始终同用户在一起,让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用户来参与,这样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同,才会让企业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回到我们的公司,也是同一个道理,项目想要做好,用户便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有你用心对朋友,朋友才会给你最大的回报回馈于你。现在只能回到生意最初的原点做好产品、做好的口碑、让客户帮你去传播。用小米的话说,就是做爆款、做粉丝、做口碑。要做到像小米这样成功也许还有很长一段道路,但我始终相信,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去争取,成功一定会离你越来越近。

参与感读后感 篇5

小米模式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其商业营销中渗透的互联网思维也是值得大家深入学习和借鉴,在读完参与感这本书后,自己总结了几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喜与不喜,都是希望来吐槽,毕竟参与是最重要的!

1.口碑传播是小米模式成功的关键:

书中提到,小米从头至今,一直是把用户的口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进行维护的,从最初的100用户,到如今6000万用户,都是通过口碑的不断扩散来积累的,最初的100用户既是发烧友,也是意见领袖,通过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的分散传播,对于新的用户购买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也就是书中提到的种子用户,另外也举例了谷歌的Gmai几千个试用账户必须通过邀请码的体验传播,韩都衣舍的时尚快速跟进也是得到了女性在各大社交媒体的推荐,都是说明了获得好的口碑必须通过新的社会化媒体来进行分享和传播。

2 用户思维,让用户有参与感,把用户当朋友:

也就是小米产品的设计和运营全部给用户开放,让用户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小米的经营过程中来,同广大小米工作人员一起思考,一起打闹,一起坚守,打造具有粘度极高的小米社区,也就是把用户当做朋友,因为只有做到朋友的关系,用户才会去维护你的产品,进而去推荐更多的人来认识小米,

3 产品过硬,性价比最高:

口碑的传播得益于要有好的产品,小米就是做到了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做到了极致,因为现在的用户了解各种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你在哪个方面做得不够精细或者没有特别新鲜奇特的东西,用户是不会买你的账的,而且要求营销部的同事对于产品的了解程度不亚于工程师,也就是要真正的读懂产品的设计和理念,并翻译成用户能听懂的大白话来跟用户互动和沟通,所以要具备产品经理的思维做营销。

4. 把握好口碑推荐场景:

也就是用户在向新用户推荐小米的时候,这个场景该如何来定义,书中提到,小米不喜欢玩用高大上的词语或者其他噱头来进行定义,而是推荐就是用大白话和通俗易懂的话来进行口碑传播,比如,小米手机就是快,操作很流畅也很便捷

5. 服务要走心,学会讲故事。

也就是在整个小米的整个内容运营中,跟用户要用听得懂得话术来沟通互动,随时随地根据场景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语言来交流,要投入感情,而且做好用户分享扩散的引导,做到大家融为一体的感觉,另外在传播过程中把产品的制造做成故事和话题,例如界面的好看,一开始小米的界面相对于苹果和安卓是比较难看的,经过长时间的优化,最红变得千姿百态,在产品设计上做到了安卓体系是最出色的。

以上是对小米营销模式的几点看法,希望可以跟大家共同交流。

参与感读后感 篇6

小米口碑营销——《参与感》读后感1000字:

《参与感》是2014年8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本书由雷军亲笔作序,重在揭开小米4年600亿奇迹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是:了解小米,必读本书!迄今为止关于小米最权威、最透彻、最全面的著作!

作者回顾了小米自2010年成立以来至2014年的诸多历程,将小米每一个重要节点的成功进行了总结和归因。因为作者主要负责MIUI系统和后来产品的营销,所以文中也就重点对以上几点进行了主要分享,里面有些十分具体的案例,看来也是极为有趣。对于想要了解小米在这期间成功的经验的读者来说,本书不可不读。

我主要就文中读后的几个重要理念进行分享。

首先,我们聊聊小米的关注点“口碑”,雷军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从近几年的社会发展来看的确如此,口碑的确太重要了。借助于智能手机的便利,微博、微信等等社交媒体一下子把全国近10亿体量的人群推到了移动互联网宣传的第一线受众中来,此时由于信息的便利性导致信息的碎片化、海量化,每个信息在普通受众人的脑子里停留的时间很难长久,如果不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他信息瞬间就会将原来信息覆盖、抹去。2008年的时间雷布斯能看到这个点真是厉害。

其次,我们来看看小米的“口碑武器”,即“参与感三三法则”。文中重在强调“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说白了就是让身边的人群一起融进自己产品的制作人中,把作品变成大家共同的作品,毕竟别人做的东西我们可以随便批评、对比,但是自己的东西嘛,哪有不抱有欣赏的眼光的呢,这一招真的是够绝!够牛!够套路!

在这个“参与感三三法则”里面,其中有两个点。一是小米的“三个战略”,即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二是小米的“三个战术”即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所谓的“做爆品”,就是把产品打造成目前公司能做的、自己粉丝想要的、超出市面同等级最好水平的,这些成了,产品就成为了粉丝群体见到不得不买的产品了,一下子在产品粉丝的带领下吸引了普通群众较多的注意力,瞬间成为了“爆品”。读后感·所谓的“做粉丝”,就是要真正的把粉丝提到的内容真正的重视起来,安排专门的人员下沉到最一线的产品粉丝里跟他们打成一片,跟他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觉公司重视他们,与他们一起推进产品更完美,一边让他们开心如愿打造好我们共同的产品,一边把钱给赚了。

所谓的“做自媒体”,就是不再像传统公司那样花重金在电视或网站做广告,而是借用现在大众共同使用的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创意地设计些让粉丝感觉有趣、对个人有利、有些新潮的东西,这些东西一定要粉丝感觉自己也是赚的,这样公司产品的“自来水”就会不断增加,产品的宣传就如“病毒式营销”般在整个网络上传播开了,公司的口碑也就成了。

关于小米的“三个战术”,在我看来就是一找出公司和粉丝双赢的广告宣传点,二是设计好传播的有效形式,让宣传的过程有趣起来,三就是收获口碑啦。

参与感读后感 篇7

参与感,一个因为小米而火热的词,在互联网产品体系中,其实并不新鲜,例如腾讯的QQ秀、QQ空间等产品设计与运营,都渗透着参与感的因素,但这本书《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确实是第一次在实践基础上把参与感进行系统总结。

雷军在序言中写:台风口上,猪也能飞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福的猪,那行业大势是台风,还有用户的参与也是台风。

小米把用户的参与感看成整个小米最核心的理念,通过参与感来完成产品研发,来完成产品营销和推广,来完成用户服务,吧小米打造成一个很酷的品牌,就是年轻人愿意聚在一起的品牌。这就是整个小米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那就是把用户当朋友。

这本书的精华,就是作者黎万强总结的参与感三三法则。从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层面完成对参与感的构建与论证。

这段时间在组织产品经理众包的读书到写书活动,目标是邀请工作在第一线的有实战经验的产品经理完成100本书的阅读,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读书的应用总结。我选择的书目,就是这本《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参与感读后感 篇8

对于小米而言,营销不用花一分钱,粉丝就替它口口相传做营销,要做自**营销。这些优于任何传统的广告。而对于粉丝团营销,则需要在内容和渠道之间产生“化学反应”,需要调动粉丝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替你做传播。

这个触发机制,其实就是“参与感”,通过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发动营销的“人民战争”,这就是三三法则的三个战术。

这里的三三法则:

策略一:制造**性产品,对应策略:开放参与节点,特点:抓住客户的共同痛点

策略二:做粉丝,对应策略:设计互动模式,特点:做简单有趣的互动,让客户参与

策略三:自己动手,对应策略:传播口碑事件,特点:让口碑裂变,让粉丝传下去

战略如冰山之下看不见,战术如冰山之上可感知,开会分享的时候,赵经理的分享“我们从来不缺战略,我们缺少的是战术”,是的如何将战术做到“专注、极致、口碑、快”正好与我们现在推进的自驱型组织 “快 、准、狠” 不谋而合;

快速:快速响应,提高效率,快速迭代,快速是行动原则;

准:精准、极致,是服务目标;

狠;聚焦目标,集中20%的重点工作

我们要以一个用户的角度,极致用心思维去从根本解决,那何愁用户口碑?何愁品牌效应?何愁销售渠道?

参与感读后感 篇9

读《参与感》学习分享

我是小米用户,但我不是发烧友。在客观前提下,我读了这本书,结合之前的gcs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也有很多感想与大家分享。

(下面原谅我文案无能,不能提纲挈领以宏观角度来分析读后感,我打算按照书中章节,一步一步来分享~)

小米董事长雷军说:“创办小米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不管这个公司未来能做多大,我们一定要把小米办成一个像小餐馆一样,能让用户参与进来的公司。老板跟每个吃饭的客人都是朋友。

这种朋友的方式,才是可以持续发展的方式。”这就是小米经营的思维模式,他举了个例子说:“台风口上,猪也能飞——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运的‘猪’,那行业大势是‘台风’,还有用户的参与也是‘台风’。

”这里就说到用户的参与了!

参与感篇

一、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目前,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是口碑之王,那么谁创造口碑就是用户的参与!小米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专注和极致——产品目标

快——————行动准则

口碑—————互联网思维核心。

对比我们广联达的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创造价值、追求卓越、实现共赢。”

我以前没想过。现在看来,我们的经营理念与小牧的互联网七字诀相比,显得有些空洞。而且,小米和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还在外面徘徊。培训过程中,老师说我们要向互联网平台转型,也就是说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黎万强讲到金山的时候,当时他们跟用户的互动方式主要是“焦点小组”,每季度或者半年针对某个产品召集几十个用户,做面对面访谈;还有,每周客服收集用户意见,整理成文档,以周报的方式发给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再整理给项目组,给总监再到管理层,基本每份用户意见报告周期在一个月以上。

就我现在已经工作一个多月了,因为我们部门是新成立的,我想过去在用户需求方面,公司应该先收集整理客户服务,然后交给产品经理,由产品经理整合后交给研发部。更不用说这个决策过程有多长。经过这么多的过程,用户的需求还能真实吗?很可能已经变味了,不是用户最初的那样的需求了。

老实说,我们以前的工作方式不好。当我们看到反馈并处理需求时,许多需求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有效记录。我觉得以后会好很多,因为以后我们会及时记录每一个需求,努力达到需求的准确性,并传达给研发人员。

在目前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不仅仅是以前的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口口相传了,而网络的发达,让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空前扩大,在这个网络中,每个人都变成了信息节点,而且不容易断裂,所以就有了很多“一夜成名”的现象。

【所以,我们现在经营的有“粉丝团”,途径是,**、论坛、还有反馈库。

我主要负责论坛,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疏忽。虽然我经常混迹果壳、知乎、微博,但是看到论坛总是冷冷清清的,新帖总是签到帖的时候,总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之前发的帖子,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是技术贴,却完全没有一种引发爆点,让大家热烈讨论的趋势,哪怕是被人骂,那也说明是做到吸引眼球了啊,现在却是无人问津啊。

以后尽量换种形式发帖,跟别人帖,和别人多交流,慢慢建立粉丝团,这样也就是建立口碑了,以后贴吧被更多人知道,也是口碑效应了。】

二、口碑的铁三角

小米的口碑传播铁三角是:

1.发动机:产品

2.加速器:社会化**

3.关系链:用户关系

一个好的产品是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好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无用的。所以,我们公司,也一定要把软件做到极致做到最好,才会是口碑的发动者。

小米的营销是口碑营销,口碑的节点是快的、好看的、开放的;对我们来说,口碑营该是稳定的、易用的、半开放的。稳定,首先是软件的稳定性,在用正版软件的前提下,一般不会产生工程文件的自动销毁或者损坏的情况;好用,目前我们的软件应该是这个行业中最好的软件;半开放,这里就是,工程设置中有些设置是开放给用户自己设置,有些是不开放的,我觉得这里不能和小米完全一样,因为我们的软件是建立在有一定专业基础上的,用户不仅仅是会操作系统就能用的,如果完全开放,有时候算出来的工程数据差别很大的时候,往往就是开放设置的数据被用户设置错了而产生的。

我们公司的营销手段也很好。通过各种广联达软件大赛,以及最初的电脑培训和软件培训我都知道,这也是一种创造口碑和品牌的营销手段。

我们目前组建的施工运营组就是,就是公司为了让软件和用户更加贴近,让研发人员不再闭门造车而组建的部门,让软件更多听到用户的心声,让研发人员更多的接触到施工更实际,这才是促进软件不断前进不断完善的正确思路。

消费观念的演变过程是:功能性品牌体验式参与

我们软件目前做的我觉得应该是品牌式和体验式,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我觉得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参与式,因为这个行业是借助软件这样的手段来完成工作,他们中几乎没有会软件编程的,所以不可能完全参与,像小米那样,每个人都是小米的拥有者和开发者,而我们广联达是“人人都是广联达”这里的人人指的是每个员工。

说到这里,我觉的小米的“做粉丝”用户战略和我们的发展粉丝团很像,我们应该深入这一点,让用户心甘情愿做我们的忠实粉丝。怎样深入?做好产品。

怎样做好产品?我们需要做的是完整、准确、及时地反馈用户的研发需求。

黎万强提到了用户体验的四个报告,我想我们可以借鉴。

我们处理软件反馈的时候,很多用户把问题写得都很模糊,往往探索清楚这一个问题就要耗费很久,我们应该也提出一种需求格式,让用户按照这个格式来提交需求,这样我们能及时有效的处理用户的需求,让我们看到什么才是最急迫的需求,什么是可以先不用管的需求。

此外,我们必须把用户的想法放在软件前面。如果我们只是闭门造车,不听用户的声音,软件就不会好用。

软件是否好,功能是否齐全,其实大多数测试人员和研发人员都能很清楚,只有通过用户才能知道。这是因为我们缺乏实际的建设,这也造成了我们的局限性,加上缺乏专业知识。在这方面,我们不能深入施工现场继续了解,公司也不能在这方面对我们进行培训,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施工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对自己的内心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当用户提问时,我们可以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在。

不会把好的建议丢掉。

我们的软件和小米手机不一样,小米手机是消耗品,用一段时间可能就要更换,或者丢了,或者不小心损坏了,都要更换,而我们的软件,除非加密锁损坏或者丢失,再就是在特定时候软件升级,才会需要重新买或者需要钱来升级,其他时间,几乎是终身的。另外,价格也比较贵。用户只针对相关行业的人,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有加密锁,我们不能以此为目标。

有时我给用户打电话,得到他们的认可。我感到非常高兴。不说公司怎样,这也是激励我不断努力工作的动力了。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4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