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胡同作文 >

胡同作文汇编十四篇

胡同作文汇编十四篇

胡同作文。

胡同作文 篇1

所谓胡同,只不过是比较窄一点的巷子,我的童年就生活在这样的巷子里。在这里你千万不要发挥你的想象,认为我所说的胡同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一样,走着一个撑着油纸伞如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细雨滴滴答答,沿着纸伞流下跌落在青石板上。这里没有丁香般的姑娘,也没有青石板。有的只是水泥路面。因为,这里不是江南,在江南也没有人把巷子叫做胡同。

远看狭窄不可过人的胡同,走进去伸开双手也够不着两边的墙壁。这里的墙壁大多由泥土构成,岁月的魔力在它们身上留下了丝丝裂纹。那样纹理清晰而又错综复杂的裂纹历数着胡同里走过的人和事。婚礼从这里走过,生命从这里走过,成长从这里走过,衰老从这理走过,死亡从这里走过胡同的历史仿若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哭声与巾幡将秋风扫下的落叶堆积成坟茔,也就将一个人的历史堆积成坟茔,并成为胡同最能概括生命现状的象征。胡同的历史也像是一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两个人结合然后生命得以诞生,烟火得以延续。胡同中一群人的老化和另一群人的新生,于是胡同的历史有了看起来不会穷尽的连绵。

我抬起头看胡同上空的那一片天,准确地说那只是一线天,窄窄的一线天。胡同两边的房檐排列成什么形状,那一线台南就是什么形状,决不贪婪。那一线天很低,因为它坚守着胡同。于是我想起胡同以外的天,那是一片广阔的天,它被参差的高楼逼迫得无限高远,划得支离破碎。虽然支离破碎,但那一片天却随着高楼的日益繁多而愈加广阔。同时,胡同上空的那一线天随着胡同的日益减退而缩小。

胡同在减退,我对胡同的记忆也在减退。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曾和一群小伙伴们背着书包欢快地上学去,在途中有一个小伙伴给我们分了几粒糖果;我不知道是不是曾在某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们在胡同里玩过一场追逐游戏,笑声溢满满了整个胡同;我不知道是不是曾在某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我和当时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坐在大门外等妈妈回来开门这一切都变得不确信起来,犹如隔着一层毛玻璃。然而这一切正在离我远去,胡同正在离我远去。

岁月如同酿酒一半,将那些过往的有关胡同的记忆酝酿得芳香四溢,你呢感被它的香气熏得沉醉于其中,然而你无法真正喝醉。因为时间仍在继续,日历不能倒翻。人的一生永远在前行之中,今天注定要变成昨天,明天注定要变成今天。我打胡同走过,而胡同,也就在我们身后远去,远去

胡同作文 篇2

日落是个漫长而又措手可及的狭长景色,胡同里的土墙也随着淡紫色的天空和路口昏暗的路灯渐渐弥散在温和的空气里。

这一切苏醒时,胡同里早已开始了平淡的一天。人们车把上挂着豆浆,车筐里装着暖壶,陆陆续续地在胡同里穿过,消失在自家的门前。尽管他们有周围的邻居,也有陌生的路人,但碰见了也总是微笑着打个简短的招呼。而早早吃完饭的几个老人则在胡同里帮忙打扫着邻居们门前的小路。

刚吃完饭不久,孩子们便在已变得有些闷热阴暗的小胡同里开始了他们假期里的星期天。无论小学生还是学习紧张的初中生,都或挤坐在门台上看书,或在狭长的胡同里玩球,两边也不间断的交换着。

最美好的景色莫过于午饭时间,天上的浮云汇成雷雨交加的浩荡天空,人们放下碗筷还未来得及收拾,便用手护着头匆忙窜向大门底下来纳凉。伙伴们终于又聚在了一起,找几个板凳坐在一起玩牌,大人们也凑上来出主意,为了一张牌而急出一身汗。

雨越下越大胡同口的低洼处也已积满了雨水,风一吹便撩起丝丝水纹漂来散去,对面破旧楼房的窗户在风中不断拍打着,偶尔半块玻璃瞬间坠落,溅得水花四落。在不远处的公路边上又如碧澈的江流涌汹涌的大海般打着旋溢进下水道的小孔里。

自行车不时地在胡同里穿过,因而在水洼里激起两条水花,在泥土里轧出两条互相交错的泥沟,在砖路上留下两行泥印。

当这一切都静止下来的时候,天空也微微泛紫,新鲜的空气里溶着外面的箜篌之音,朦胧的淡紫中依稀可见墙头上几个孩子的身影,或许他们最初的攀登点反而恰似远方的下爬点,但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这里爬上爬下,他们和这条胡同一样,都试图将精致细小地自己与这片土地融为一己。

夜晚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一天的结束,孩子们在胡同里玩着捉迷藏、闯鬼屋,尽管在胡同里眼前黑糊糊一片,地泥泞得几乎不能走人,但对他们来说,胡同已只在于人心之隔,而无地理之辙了。

直至子夜,胡同口甚至还有人们在不倦地聊着天。

胡同里的凌晨之夜也不是死气沉沉的,有一些老人干脆拿着蒲扇在门底下的躺椅上睡觉,蝙蝠和蛐蛐不断地鸣叫着,偶尔有只猫扑腾扑腾地穿过。前排谁家的两只狗在叫板,一声比一声有力,最终疲倦下来,胡同里的夜,就这样在每每深广醉人的催促中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

胡同作文 篇3

一天,晴空万里。小老鼠美美正在森林里披发步。它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踩到了正在睡觉的狮子的尾巴,狮子被吵醒了。狮子很气愤地说:“你竟敢踩我尾巴,是不是不要命了?正好我肚子饿了,今天我就把你吃了。”美美听了吓得全身瑟瑟发抖。忽然,它灵机一动相处了办法。美美微笑着说:“狮子大王,您这么强壮高大,仍是我们的最尊敬的`大王,是不会和我计较这点小事的。”美美又说:“大王,昨天我还闻声野猪,兔子它们说您是最善良的大王,我们都很喜欢你呢!”狮子听了美美了话,脸色变得温顺起来,说:“好吧,看你说的这些话份上,我就不和你计较了。你快走吧。”美美谢过狮子后便走了。

第二天,狮子在森林里走着走着,忽然,一张大网把狮子给罩住了。狮子拼命地喊:“救命呀,救命呀。”小老鼠美美恰好途经这里,听到声音赶快跑过来看,是狮子大王被猎人捉住了。小老鼠二话不说便跑过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中断了网,最后狮子大王得救了。狮子大王非常感谢小老鼠,从此它们就成了一对好朋友。

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也知道了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来匡助别人,别人也会匡助你。

胡同作文 篇4

北京的胡同,星罗棋布,早就听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六千,无名的胡同似牛毛.

想象中的北京胡同,是静谧、整洁、和谐和安详的。当我进入胡同区,坐在人力三轮车上,伴随着清脆的铃声,穿梭在齐整的四合院中却少了这种感觉。

北京胡同之旅是从北京最早的胡同烟袋斜街开始,除了古旧的凸凹不平且积满泥水的青石板证明着它的历史,两边的房屋则丝毫看不出岁月的沧桑。房屋虽极力想保持古朴的风格,但看起来格外别扭。家住与店铺混杂着,嗡嗡的苍蝇肆无忌惮地戏虐着墙角的垃圾。

穿过了烟袋斜街进入胡同区,才慢慢地找回了一点感觉。午后的阳光照在胡同里几棵稀疏的杨树上,又从叶隙间漏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鸟儿、蝉儿似乎也不忍打破这份宁静,默默地不做声。远离闹市的胡同,有种清幽,仿佛隔市般。没有地图,只知道所有的胡同都透气儿,也就不管那么多了,瞎走。也正因这样,才令胡同之旅惊喜不断,充满趣味。

北京的胡同宽狭不一,宽的敞亮,狭的幽深.最狭的胡同数前市胡同,最狭处仅有40厘米,仅能容一个苗条的人通过.北京的胡同大来都只来知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有个叫九道湾的胡同,共有二十多个湾呢.我们参观的胡同,整个儿透出一股幽静、古朴的气息,为繁华的都市平添了许多古色香而又温馨、安静的韵味。有些胡同的地面用锓青砖或石块铺就,方方正正,像一块被削平的豆腐块,赤脚踩在上面冰冰凉凉的,让人心旷神怡。路边有的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陈旧,充斥着岁月的痕迹.

傍晚的胡同则更有一番滋味。夕阳西下,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照在各家各户的四合院里。人们纷纷搬出藤椅,拿着蒲扇到胡同里来纳凉,老人们闲谈着,儿童们嬉闹着,还真有些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

北京胡同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是当我们走出胡同时,许多北京人还是不由地感叹到,北京的美都在胡同里了。

胡同作文 篇5

姥姥家住在一条幽暗的胡同里。除了姥姥姥爷,还有几户人家在此居住。

那年暑假,我充满期待的来到这条小胡同,却大失所望——昏黄的灯光照在又窄又小的胡同里,角落的蜘蛛网数不胜数,不知是谁家的狗猛的阵阵狂吠……一切的一切使我的眉头越皱越紧,可没有办法,既然决定在此生活,数日便不得回头了。

胡同没有大城市那样热闹,常常都是寂静无聊的,偶尔有路人,也只是匆匆走过,写完了作业,我觉得些许闷热,便拿着一个小板凳走到门口坐下,冲着胡同的墙发呆。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老爷爷拿着一盘象棋走了过来,笑着对我说:“我们这里人少,知道你无聊,特地拿了象棋要不要来一局?”看着他充满期盼的眼神,也实在没有事做,当然不会拒绝——我点了点头,姥爷顿时开心的像个孩子,似的,高高的台阶为桌,铺起了象棋盘……

很快我们爷俩就成为了“忘年交”,下棋的落子与欢声欢笑声也引来了不少人,清静的胡同竟也一下子热闹起来:“走马,走马!”“不要急,静观其变!”“别动炮,别动炮!”热闹之时,也有不少与我谈起话的:“小伙子,多大了?”“放暑假了?作业不多吧?”“在这里住多久啊?”在问答之时,耳朵后夜响起声音:“老刘,买菜回来了?”“是啊!刚买的苹果要不要来一个?”……一句句谈话,让小胡同变成了热闹的集市,一句句问候也让我招架不来。热情,在不大的胡同中飘扬。

而不仅仅是这一刻,每一刻我都会感受到他们如火的热情,对我的关怀。每一天他们都会隔着窗给我打一个招呼,好像我是他们的老朋友,经常出去买菜的大爷、大妈、时不时进门来塞给我一个水果。邻居们的举动,让我在胡同中并不感到冷清。

多年后,那个印象中窄小、脏乱的胡同已经在我脑海中慢慢淡去,可我还是记得那邻居们的微笑,如火的热情,正是因为他们,窄小的胡同也很美丽。

胡同作文 篇6

在那年的明媚的夏天,我丢失了多年喜欢的人。这一次的失去,将是一辈子也无法找回的珍贵

——题记

再次站在窗边,望着灰色城市里的行人走过的路,同样的人,同样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所以一切也都变的不同。正因为如此,而今我一次次走在那狭长的小胡同里,怀念,深深的怀念将我拥在怀中。然而没有了他的陪伴,也没有了那份开心,寒冷在我心中四溢,满满的,满地都是……喜欢童年,喜欢回忆,喜欢这条渐渐老去的胡同,只因有他.在那条长长的,阴阴的胡同里,身边有了他相伴,路总是那么短.一路上有暖暖的阳光,淡淡的花香,身边好象有许许多多可爱小精灵的微笑.幼小的心灵,稚嫩的小小爱情,在胡同两边开出了一朵朵恍若透明的小花,星光点点…

从不在意,分离时内心那一丝小小的失落,但新的朋友又会很快添满这个位子.而今朝回头,童年的情意那样少,好像只有他,唯有他.然而,有些话不知何时早已悄悄沉淀去了,那远去的友情也只剩一副空壳;也许,过不了多久那空壳也将化为泡沫消失吧?今天,在每时每刻想念他,想念他的笑,他的泪,他的调皮;想念他采来的花朵,摘下的橄榄,捉住的知了;我在想他,真真正正的在想他……

四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思念在我的生命中缓缓流过,也许在他的生命中早已将我逐出,我将无法再溶入他的世界了吧?没有了他的消息,没有了他的笑容,没有了他的语言,是那样不习惯.偶尔,走到那棵橄榄树下,抬头看树上的果子,没有人可以帮我摘下.泪,在脸上无声漫延,落在地上,落在有我们足迹的土地上,很快渗下去了,溶入土里无声无息……

胡同两边的墙灰去了,尘土与时间遮去了往日的色彩和我们的幸福.我们的时间在眼前渐渐老去,没有任何回返的余地.而我一人徘徊在那老去的胡同里,寻找失去的曾经……

胡同作文 篇7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胡同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吧。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库、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胡同作文 篇8

在江南长大的孩子,对细雨绵绵的青石板小巷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青花布小伞,撑开了头顶一片成长的蓝天。伞尖的水滴总是随着银铃般的笑声一同飞溅出来,在雕花窗棱之间刻出年轻的痕迹,掷地有声。

胡同就是北京的巷子,但胡同和江南的巷子不一样。胡同不适合旋转,不适合撑青花布伞,不适合飞奔和肆意地欢笑。北京的胡同是屋宅之间挤出来的无法称之为路的路,是被现代都市越挤越窄的黑白年代。

远看狭窄不可过人的胡同,走过去了,居然还能伸开双手,感受一下青砖碧瓦上苔迹斑斑的沧桑,感觉一下凝固在斑驳之间的苍茫岁月。胡同虽窄,两面的窗瓦虽多,却没有摇摇欲坠的感觉。墙灰一层一层地覆盖着无数个过去的时代和过去的人的灵魂,他们在无声无息中保佑着胡同里的匆匆路人,一路平安。坚实的墙带来家的温馨,走进去就感到宁静和安全。

走着走着就会来到拐角、三岔口或者热闹的街口,眼睁睁地看着红门青瓦暴露在繁华都市的背面。热闹、繁华、喧嚣是与胡同格格不入,可是现代生活就意味着热闹、繁华、喧嚣,黑白年代的胡同被庞大的历史车轮越碾越窄、越碾越脆弱,就像慈祥安逸的老人,静静地等待着那个注定时刻的到来。

时间斑驳在砖缝瓦沿,岁月褪色在和风清雾之间。

胡同就这样被现代孤立着,孤立着。对于喧嚣来说,街头巷角到底意味着什么?胡同的岔口通向繁华,岁月的岔口又通向哪里?

胡同作文 篇9

时间,惨白了一切,似乎这一切都变了,而那唯一不变的,是我记忆中的胡同,那么深,那么深……

我的老家在一条小小的胡同里,那么窄,窄的不足三米。那天,我骑单车去了那里。

胡同里的路什么时候修得这么平整?姑家的木大门什么时候换成铁的了?隔壁奶奶家的孙子什么时候长的这么大了?是啊,几年没见,胡同里竟变了这么多,唯一不变的是这里留给我许多的情与爱,以及童年的美好。

胡同口的小石凳依然在那里一丝不动,似乎从未改变。我坐在上面,又有了一种等待的感觉。

小时候,每天下午从幼儿园里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坐在这小小的石凳上等着妈妈回家。有时,她会披着夕阳的霞光,有时,她会戴着夜晚的星光,不管她什么时候回来,我都会一直等下去,从不会感到无聊与枯燥,因为我相信,妈妈马上就会回来。

当远远地听到自行车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时,我往往都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正用力的蹬着自行车,背弯着,身子有节奏的往前倾或往后仰。我一眼便认出是妈妈,于是我赶紧跑过去,心里无比喜悦,仿佛在黑暗的人看到了曙光一般。妈妈下了车,张开臂膀迎接我,我便一下子拥入她的怀里,那种感觉,真的很温暖。于是我们在暮色中一起走回了家。

小小的石凳,承载了我许多的期盼与等待,装载了许多个黄昏与傍晚,只为,我等她归来。

往前去,便到了家门口。依然是那个房子,依然是那个样子,只不过,如今人去楼空,真谓是“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我没有进去,只是在门前驻足观望,却忆起十几年前,门前的那堆沙子。

大些,我不再喜欢牵着八个轮子、上面托着蛋的鸭子,而是爱上玩沙子。

记得每个夏天的正午,我是不喜欢午睡的。于是我便到门口的那堆沙子旁玩起来,小掀,小铲,凡是能盛东西的物品都是我的工具。有时,会为自己盖一座小城,里面住着我的`家人,抑或充满了我无限的向往,有时,会在高高的沙堆腰间挖个洞,很深很深的洞,直到那大大的洞承担不了上面沙子的重量而坍塌下来,但我都会很满足的笑。有时玩的入迷,却忘记,却忘记我的身边还有一个人,我的奶奶。

为了看着我,奶奶不能睡,她怕醒来后会丢了她的孙女,所以她不能睡,也不敢睡。有时,我明明看到她坐在门槛上眼睛就要眯起来但很快会张开,汗也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我却还在玩我的,直到我实在困得不行才会和奶奶一起入睡。这时,奶奶才会放心大胆的睡去,我在梦中,依稀听到她那一声声响亮的鼾。

那堆高高的沙子,承受了多少个炙热的正午,又品尝了多少炎热的煎熬,只为,她等我入睡。

再大一些,他为我买了第一辆自行车,三个轮的,前面一个后面两个,大红色的,能前进也能后退的那种。每天,他在我前面跑,我就在后面追,我从胡同的这头追到胡同的那头,而他,则傻傻的从胡同的这头跑到胡同的那头,来来回回,往往返返。那时小,并不知道他是累的,只知道我们是快乐的。于是,窄窄的胡同里荡漾着我们的笑声。

只有我,那位老人才会快乐,才会抛开烦心事与我大笑。现在想想,真有点不想长大,这样就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欢笑,但是,他不在了。

胡同的路上,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刻下了我与爷爷的笑容,存下了那份天真的童趣。

依稀记得,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前面从高处下来的快感,依稀记得,每顿午饭,我都要被妈妈追赶着吃,或是在胡同的中央骑着我的“大马”一点点吃下,依稀记得,清晨在胡同里大喊“卖油条来!”,依稀记得,每个夏夜我们一家人一起坐在胡同头上乘凉,依稀记得,胡同里时常响起那一串串清脆的车铃声,依稀记得……

一切逝去的,如今变得如此美好,美好的回忆,美好的童年,美好的胡同,伴我一起长大的胡同,留下许多回忆的胡同。

胡同作文 篇10

我的屋子正好靠着外面的胡同,我特别喜欢坐在窗户前,看着胡同里小孩们玩耍的样子,看着邻居老奶奶每天坐在门前晒太阳的样子,看着邻居阿姨每天出来遛狗的样子,就是这样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景色,却无数次让我感到温暖和幸福。

嘿!你看,胡同里的孩子们在这大下午的跑出来玩球了,嘻嘻哈哈的,脸上永远带着灿烂的笑容,好像永远没有烦心事似的。你把球传给我,我把球再递给你,明明很无聊的游戏,他们永不疲倦地玩着。呀!不知道是谁没接住球,球向远方滚去了。这时,孩子们便都一窝蜂的冲上去抓球,笑声,奔跑声,像是树上叽叽喳喳的小鸟……这声音悦耳极了,我刚刚那点儿解不出题的烦躁都给吹散了。

下午的暖阳照在胡同里,泼洒的金光透过浓密的树枝,在地下投下摇晃的斑驳,静谧又温柔。门口的老奶奶一坐就是半天,有时摘菜,有时缝衣服……每次打开窗户看见她,我都会惯例的问个好,老奶奶就笑呵呵地招呼我下来,给我讲一些小琐事,这时候啊,时光就仿佛走得好慢,很慢,好像也在听老奶奶讲那些有趣的往事。

晚风轻柔的吹来,树叶沙沙作响,那窗外的胡同里,落尽年少的色彩,落尽时光的绵长。

胡同作文 篇11

“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这句话真说出了咱北京的一大特点。我家就住在城东的一个名叫东营房的小胡同里。当然,这条胡同只能算九牛之一毛了。

咱北京胡同的名字也叫绝。什么耳朵眼胡同,小半截胡同,笔管胡同,九道弯胡同……多么形象!用不着身临其境,就能知道这些胡同的样子。火药局,白纸坊,弓匠营……说的是老辈子这地方干哪一行的多,像我所住的东营房,当年一定是驻扎军队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好多胡同的名字里知道一些北京的历史知识。

我爱这些胡同言它们虽不宽敞,但车辆不多,来来往往的人都看着眼熟,再加上胡同口“站岗”的那些戴红箍儿的老奶奶们,给人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在胡同里生活,用不着担心重大交通事故,失窃的可能也很少。你想,胡同里要是进来一个生人,谁不去多打量几眼、问个明白呢?街坊胜过最牢固的防盗门。我爱这些胡同。它们是我们的乐园。放学后,摆上两个书包当“大门”,就可以举行一场男孩间的小足球比赛。女孩子用石块画几个方格,就可以“跳间”,画一条横线,就可以夹包。不管是跳绳还是踢毽,都占不了太大的空间。只要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就可以兴高采烈地玩到天黑,家长从来不会千步。我爱这些胡同。同学间有什么事,交流起来特别方便。这道题不会做了,上隔壁同学家去问问,用不着让人家从“猫眼儿”里把你看个够,换上施鞋才放你进去。今天他病了,我就能及时把假条带到学校,用不着麻烦家长。同学们放学后聚在一起,在胡同里老槐树下天南地北地海聊一会儿,便觉得这一天过得有收获,有意义。

我爱这些胡同。胡同里头故事多。电影电视里好多吸引人的作品,背景都是北京的胡同。什么《城南旧事》、《四世同堂》、《夕照街》、《渴望》……离开了咱这胡同,作家们就少了一半生活。我写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没离开胡同,是胡同给了我用不尽的生动的作文材料。

我在胡同里生、在胡同里长大。我爱北京的胡同。就算可后我搬进新建的楼房,我依恋胡同的心也不会改变。

点评:

北京的胡同儿是个十分复杂的事物,要想让读者了解它,必须采用分类别叙述的顺序。

作者将胡同儿分为以下方而进行介绍:含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给人强烈的安全感,孩子们的乐园,交流信息方便,给我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这些方面就是类别。作者采用了类别线介绍胡同,使胡同各方面的特点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胡同作文 篇12

北京这个老城,大约是胡同最多的地方了,我没有考据过究竟有多少,但就像俗话说的:“碰鼻子一拐弯”,就是胡同四十年代末,我从花花绿绿的十里洋场上海来到北京,当时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北京民风的淳朴憨厚和待人的实诚。

街坊邻居住熟了,早晨起来,在胡同相遇,总要互相间候:“您早!”您上班哪!这一声问候,有时能让你一整天都觉着热乎1950年,我住在东总布胡同,据说这是北京最著名的四大胡同之一。它比别的胡同要宽些,也要长些,从外表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鳞次栉比的都是一色四合院平房。但里面可就有讲究了,有三进五进的,原因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当年的王爷府。这条胡同离紫禁城不远,按满清皇朝的规矩,不是皇亲国戚,是不允许在这儿盖房住家的。经过多少年的历史风雨沧桑,王爷固然早没了,就是王爷的后代也多有变化,那些四合院,数易其主,不复有当年的威风喧赫了那时,我二十刚出头,住在集体宿舍,宿舍里三个同伴。

入夜后,万籁俱寂,没什么夜生活,自然也没彩电,没音响,甭说半导体收音机没见过,就是普通收音机,我们三个“包干制”青年干部,也没这份奢侈的财力。不过这倒也好,那时我们求知欲旺盛,每晚都埋在书里追求真理,满足精神上的饥饿去了。只是十点多钟以后,大灶饭给的那份高粱米或窝窝头,消化得差不多了,浑身就不自在起来,精神会餐再丰盛,毕竟也架不住饥肠辘辘于是我们或二人或三人,在黯淡的路灯下,沿着胡同,摸索到离住处不远的小酒馆去这胡同的小酒馆,地方不大,也就十几平米。

两个大酒缸,几张小方桌,靠北柜台上放着几碟最简单、最便宜的下酒菜,比如煮花生米、豆腐干、辣白菜之类。一进门,掌柜的就热情地招呼:“您几位来啦,来点什么?”我们阮囊羞涩,不敢有什么大的野心,好在来这儿的也没什么阔佬,所以我们心安理得地坐下,每人要上二两二锅头,两盘小菜。

一杯下肚,浑身顿时觉得热乎起来,于是一通海阔天空的神聊(那时还没有“侃大山”这类词呢)。掌柜的笑眯眯地撑着腮帮子听着,有时也搭腔插两句,酒至微醺,再招呼掌柜的来盘爆肚,或者来上十五个茴香馅饺子,不一会儿,热气腾腾地端了上来,我们风卷残云似地一扫而光,酒足肚饱,耳畔听着掌柜的那声:“您二位,慢走!”然后溜溜达达,晕晕乎乎地重回宿舍。

那一夜,保准是睡得分外香甜还让人怀念的是,胡同口那家小小的理发馆,尤其是风雪交加的数九寒天。一踏进小店,就觉得有一股混着发油与肥皂味的暖流扑来。掌柜的过来帮着掸落身上的雪花,一面招呼让坐。小小理发馆一共两个位子,两个理发师傅。客人多了,就得坐在长条凳上等一会儿。屋子当中,生着一炉旺火,上面坐着一把直冒热气的大铁壶,你胡乱翻着报纸,听着客人们闲聊,铁壶咕哪咕哪冒着热气的嘶嘶作响,窗外呼啸着风声与夹着小冰霰打在玻璃窗上的啄啄声,唯有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温暖如春。一时间你加入梦境,竟不知身在何处。那时理个发,也就两毛钱,理发师傅的那份细致周到,不光放在刮脸洗头上,最后还要拍打项背,拿捏肩头,让你全身松快舒坦。

这时你站起来,只见镜中的你,竟仿佛年青了几岁。你谢过师傅,于是神清气爽地消失在大风雪中,心头却洋溢着从小店中带来的融融暖意当时,我还是个单身汉,看书写稿不算懒,惟独料理生活杂事却最懒。脏衣服脏袜子堆在床下不想动,拆洗被子更是个大难题。为这些事我没少伤脑筋。终于经人介绍,认识了胡同里的一位张大娘,大约五十岁左有,慈眉善目,一双解放脚,她是个寡妇,经常帮人洗洗涮涮,缝缝补补。

每逢她来收我们的脏衣袜时,我们总是干感谢万感谢,张大娘却说:“别介,这有什么可谢的,这活计本来不是你们大老爷们儿干的。”她说的“大老爷们儿”,意思是指男子汉,并不是我们身份有多么高贵。这位当时和我母亲年纪相仿佛的大娘,也真把我们当孩子似地关心着,常常是下班回来,一叠浆洗得十分干净平展的衣袜,已整整齐齐地放在那里,尤其是拆洗被子以后,又经她一针针把被套缝上。

晚上穿着干净衬衣,并盖上让太阳晒了一天的干净棉被,整个身心就被裹拥在太阳的香气和温暖的棉絮中,并让这份从善良的天性中涌出的温馨带入梦境小小的胡同里,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层次,展现了普通人的具有传统意味的文化韵味,它和老北京人一样,透着朴实淳厚的气息只是有一点我好久没弄明白,为什么北京胡同这么多,这些纵横交错的小街小巷,为什么都称之为“胡同”呢?后来读到张清新教授的著作,从他的考证中才知道,这是借自蒙语的词,北京这个老城,大约是胡同最多的地方了,我没有考据过究竟有多少,但就像俗话说的:“碰鼻子一拐弯”,就是胡同四十年代末,我从花花绿绿的十里洋场上海来到北京,当时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北京民风的淳朴憨厚和待人的实诚。

胡同作文 篇13

想象中的北京胡同,是静谧、整洁、和谐和安详的。当我进入胡同区,坐在人力三轮车上,伴随着清脆的铃声,穿梭在齐整的四合院中却少了这种感觉。

穿过了烟袋斜街进入胡同区,才慢慢地找回了一点感觉。午后的阳光照在胡同里几棵稀疏的杨树上,又从叶隙间漏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鸟儿、蝉儿似乎也不忍打破这份宁静,默默地不做声。远离闹市的胡同,有种清幽,仿佛隔市般。没有地图,只知道所有的胡同都透气儿,也就不管那么多了,瞎走。也正因这样,才令胡同之旅惊喜不断,充满趣味。

傍晚的胡同则更有一番滋味。夕阳西下,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照在各家各户的四合院里。人们纷纷搬出藤椅,拿着蒲扇到胡同里来纳凉,老人们闲谈着,儿童们嬉闹着,还真有些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

胡同作文 篇14

想象中的北京胡同,是静谧、整洁、和谐和安详的。当我进入胡同区,坐在人力三轮车上,伴随着清脆的铃声,穿梭在齐整的四合院中却少了这种感觉。

我的北京胡同之旅是从北京最早的胡同烟袋斜街开始,却全然没有印象中的影子。除了古旧的凸凹不平且积满泥水的青石板证明着它的历史,两边的房屋则丝毫看不出岁月的沧桑。房屋虽极力想保持古朴的风格,但看起来格外别扭。家住与店铺混杂着,内衣毫无遮掩地晾在街边,嗡嗡的苍蝇肆无忌惮地戏虐着墙角的垃圾。

穿过了烟袋斜街进入胡同区,才慢慢地找回了一点感觉。午后的阳光照在胡同里几棵稀疏的杨树上,又从叶隙间漏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鸟儿、蝉儿似乎也不忍打破这份宁静,默默地不做声。远离闹市的胡同,有种清幽,仿佛隔市般。没有地图,只知道所有的胡同都透气儿,也就不管那么多了,瞎走。也正因这样,才令胡同之旅惊喜不断,充满趣味。比方说,拐两个弯儿,碰到了钟鼓楼,再走一段,摇曳风骚的柳阴后竟是恭亲王府,也就是大贪官和砷家的后花园。还有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竟是涛贝勒爷王府。嘿!坐在百年的老式建筑里学习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大概别有洞天。这所学校,将古典与现代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七拐八拐,撞到梅兰芳先生的故居。这是个标准的四合院,是有钱人家才住得起的宽敞房子。而今在电视上看到的四合院,也是几家合住,很少有独门独院了。

徜徉在胡同里,看路两旁的房子都刷上了青漆,有些地方青漆脱落了,露出了斑驳的墙壁。买一叠胡同明信片净是些残垣断壁,房顶上长了杂草,门口停辆破自行车;小贩担着担子,剃头师傅挑着挑子,磨刀的推着车子,吆喝着走街串巷。夏日胡同里倒还凉快,冬天呢?寒风从胡同中穿过,雪阻住了路,卖碳的吃力地拉着三轮车艰难地前行

是的,北京的胡同正在衰败。一部凝固的历史,百年京城的人文缩影,就这样一点点地被高楼大厦蚕食着。许多人总在呼吁、呐喊:把胡同留下一些给后代,这想法固然好,可对那些三代同堂老少一室的小市民和普通老百姓来说,为了保留胡同而挤在斗室里,未免不公平。现在的胡同,有的真已经残破不堪,仅有那些刻意保护的文物还比较漂亮,其他的只剩门前模糊的石墩,失去了棱角的棋盘和参天的古树记录着胡同夕日的繁华。而这一切,是必然要被现代化的东西所替代的,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我的胡同之旅将要结束时,我走进了一家清真北京小吃店,选了临街的座位坐下,嗅着炸糕、包子的香气,透过落地玻璃望着街上。华灯初上,胡同里的各个院落升起了袅袅炊烟,玩耍的孩子被母亲喊回家吃饭。我又环顾店内,八仙桌边的食客正大快朵颐。

从人们脸上,我看不出对高楼的向往,也读不到对胡同的深情留恋,或许在胡同里生活已成为一种历史的惯性,也或许,他们从心底悄悄期待变化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1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