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雪绒花课件 >

雪绒花课件(推荐5篇)

雪绒花课件(推荐5篇)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魔法少女)在深思熟虑之后,趣祝福小编挑选了一篇非常有用的“雪绒花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为教案和课件对学生的成功学习至关重要。让我们把这个信息分享给亲朋好友们,让大家都知道吧!

雪绒花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2、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感受歌曲的柔美。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钢琴、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雪绒花图片

1、出示雪绒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

2、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歌曲就是《雪绒花》。

二、学唱歌曲:雪绒花

1、欣赏歌曲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2、再次欣赏,理解歌词

你听到了什么

3、幼儿用上述情绪来轻轻哼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老师弹伴奏范唱,!..教案网!通过展示两乐段的力度变化引导弱与强的对比。

5、以多种形式来唱,来进行。

三、创编动作,进一步表现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做做动作进行创编,感受音乐。

2、可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来表现。

雪绒花课件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㈠设计意图与指导思想

音乐剧是一种歌唱、舞蹈、戏剧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艺术形式。常以叙事为主,表演结合优美通俗的人生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体动作。

㈡理论依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二、教学背景

㈠教学内容分析

《雪绒花》是一首音乐剧体裁的歌曲,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

歌曲为c大调,单二部曲式,3/4拍,歌曲优美、舒缓、轻柔,通过对

雪绒花的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及对祖国的祝福之情。

㈡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唱歌技巧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基本方法,本节课在指导学生技巧的同时,注重歌曲的吐字清晰、气息连贯,能够有感情的完整

演唱歌曲。

㈢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学方式:范唱、模唱、感受、体验、对比、模仿、讨论、合作的教学

方式。

教学手段: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音视频资料。

㈣技术准备

1、为歌曲《雪绒花》编配伴奏。

2、为学习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3、教室多媒体及音响的调试。

三、教学目标

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雪绒花》了解音乐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㈡过程与方法

通过范唱、模唱、感受、体验、对比、模仿、讨论、合作等教学方法在

演唱、展示、创新表演的多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

情绪等特点,启发学生用饱满的声音、清晰的吐字、深情的演唱歌曲。

㈢知识与技能

1、体会3/4拍子的强弱特点,学会3/4拍指挥示意图。

2、准确的演唱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及五度音程。

3、能够完成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以饱满的声音、清晰的吐字、深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演唱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2 0 0 5 、

雪绒花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歌曲欣赏:《雪绒花》

教材分析:

歌曲《雪绒花》选自家喻户晓的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它是一首三拍子歌曲,乐曲为一段体,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歌唱者的爱国之情。歌曲为C大调,旋律优美、舒缓、轻柔,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及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怎样有感情的演唱《雪绒花》。

2.技能目标:

1〉掌握控制好气息,了解歌曲的结构图式。

2〉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体会到音乐在战争年代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雪绒花》。

注意掌握好X - XX|节奏。

教学难点:

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以审美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要伴随着情感。学会唱歌不是目的,要把培养情感和审美渗透到音乐之中,所以本课的难点是对作品情感的表现和培养。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听着《雪绒花》的伴奏音乐,缓缓的走进教室。

(教学目的:一是让学生一进教室就充分感受到音乐氛围的浓厚,同时也是让学生在刚开始就对歌曲的旋律有所熟悉。)

二、谈话导入:

师: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歌曲的旋律?对它有什么了解?刚才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

师:《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曾获第三十八届奥斯卡的多个奖项。是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被誉为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经典中的经典、艺术与娱乐最成功的平衡之作,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电影中的很多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更传遍了全球,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三、聆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师:到底影片讲的是什么?《雪绒花》在电影中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

师:电影讲述的是70多年前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奥地利萨尔斯堡有位活泼好动的年轻修女玛利亚,与沉闷的修女生活格格不入,被院长介绍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有七个孩子,聪明又调皮,总是把前来给他们上课的家庭教师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位老师。在相处中,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

雪绒花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雪绒花》,感受雪绒花的美好纯洁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增进爱国情怀。

2.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提高演唱能力及音乐审美能力。

3.了解《雪绒花》的爱国情怀,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雪绒花》。

【难点】

了解《雪绒花》中所蕴涵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播放电影《芳华》,并提问: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是什么?还记得它的旋律吗?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雪绒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歌曲。

顺势导入课题《雪绒花》。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完整播放歌曲,并提问:该曲的速度旋律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舒缓,旋律优美。

2.教师再次完整播放歌曲,并提问《雪绒花》传递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既有庄严、肃穆的气氛,又有主人公轻松、机智和不屈的精神。这首歌曲来自于《雪绒花》是美国电影和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著名歌曲,于1959年面世。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而《雪绒花》也出现在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军官举行的音乐会,他们决定当夜离开故土奥地利,前往瑞士,唱起了这首奥地利民歌,一时间哽咽不已,玛利亚和孩子们走上去与他一起唱,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表现了与故土的不舍。

(三)深入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发声练习。使用二声部发生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两个声部的演唱,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提醒学生保护嗓音,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和统一,为之后二声部的学习进行铺垫。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唱。

教师提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表达了对雪绒花的喜爱和赞美,应该用抒情的声音演唱;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应该用热情激动的声音演唱。

3.由于该曲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曲目,组织学生以音乐小组为单位,自学谱例,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随时巡视并提问:发现了哪些不明白的节奏、旋律、记号?

学生可能会发现演唱中难以保持二声部的和谐统一,教师通过钢琴引导教唱。

(1)跟琴练习高声部;

(2)跟琴练习低声部;

(3)分声部配合用da的方式先练习节奏;

(4)分声部练习旋律演唱;

(5)代入歌词,进行练习。

4.男生演唱低声部,女声演唱高声部,全班一起带着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1.教师以《音乐之声》为主题,请学生分享电影中的其它作品,学生进行展示。

2.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雪绒花》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表达了对亲人及祖国深深地热爱和祝福。并请学生回家观看《音乐之声》,下节课来分享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看法。

雪绒花课件 篇5

一、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2、

首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节奏的准确掌握

(三)、课堂准备: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放《音乐之声》的歌曲片段《哆来咪》

(二)、导入:

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其实呢,

《哆来咪》更受欢迎的歌曲,

绒花》的故事吗?

《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

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善良,会弹吉它,喜欢唱歌。

有一天,

间,她教上校家七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学会了许多歌曲,通过歌唱,她还和孩子们结成了好朋友。PPT课件,钢琴《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中还有一首比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在上校外出工作期《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边讲解边放片断2)让学生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及划拍方法更好的教唱学生这玛丽亚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

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她。上校很感动,他也边弹吉它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从上校的眼神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

后来,玛丽亚成了七个孩子的妈妈。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优美的歌曲吧!

(三)、学唱歌曲:

1、想听刘老师用中文来演唱这首歌吗?

(边弹钢琴伴奏边作范唱,唱完之后给同学们讲授本课的音乐相关知识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及划拍方法,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学唱这首歌曲做准备)

2、歌曲分析: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

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

3、在音乐背景中提出问题

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情感?(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4发声练习:用呜字把这首歌从最低音练到最高音,是学生的声音可以尽量的统一起来

5下面让我们跟随着电影中的人物一起走进《雪绒花》这首歌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并且大家可以边听边轻轻地跟哼唱。(播放歌曲录音范唱,出示多媒体课件)

6下面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钢琴学习这首歌曲,唱会的同时投入感情哦!7大家情感上的投入,很多同学已经能跟着唱了。那就让我们最和谐、最抒情的歌声、完整地来唱一遍这首歌。(学生跟伴奏课件练唱一遍,教师有感情地指挥,激发学生情感的表现强度。)

8唱得真不错,太棒了!你们觉得还有那些困难的地方?

(四)、歌曲延伸教学:

上节课,

这节课的学习,

足够的勇气,上来试试哦!

(五)

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

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在这节课结束时,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出示课件:

带给你高兴,

尚起来。那么通过我们看看谁有,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假如音乐只能我已经让有兴趣的同学下去学一下这首曲子的英文。我相信一定有同学可以用英文把它唱出来,、小结:《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我觉得那是一种愦憾,老师热切地期待着音乐能使你娈得高)

延伸阅读

花的课件(推荐13篇)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篇非常出色的与“花的课件”相关的文章,请大家认真思考并在备课过程中参考该文。教案和课件在老师上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正是准备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完善是新老师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的重要步骤。

花的课件 篇1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俊俏、吹拂、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掠过、稻田、偶尔、荡漾、五线谱、音符。 √ √ √ √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 √ √

3.通过看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 √ √ √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 √ √

教学媒体 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quot;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

△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 ______ 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

△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

△”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quot;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教师提供导语: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

11.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13.指导背诵。

△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练习背诵。

七、练习。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燕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的课件 篇2

片断

创新板书,设问导思,激发兴趣,朗读感悟

1、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2、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3、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们的评价。

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用对话的速度,天真质朴的语气读牧童说的话。

教师可适时范读,引导评读、仿读、赛读、表演读。

4、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容表现出来。

5、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以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6、想象当时的情景,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你想说什么?看看书中的学习伙伴有什么看法。

花的课件 篇3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2、体会范例:

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迁移练习:

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4、拓展练习:

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5、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三、成语故事

1、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2、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4、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花的课件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1.出示燕子的图片。

仔细观察燕子的外形,抓住特点说几句话。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

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

1.教师范渎课文。

读后四人小组自由讨沦。

2.自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

②自由读课文,读顺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③用“?”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生字卡片。

②检查生字写法。

听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③指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边看图边读课文。

思考:第1自然段写燕子的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它的外形的?

3.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指图:面对这么机灵的小燕子,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愿尽情地夸赞它吗?让我们用喜爱的语气读第1自然段。

(2)自由练读。

(3)指名试读,齐读。

4.指导背诵。

看板书练习背诵。

1.指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写出本课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1.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谈话。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燕子的样子是十分可爱的,那么这些活泼机灵的小家伙什么时候来和我们见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作者描述了春天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在表示事物的问语下面画上“……”,在具体描述的词句下面画上“~~~~”)

(3)重点品味。

①出示填空题。

二二月间,微风轻轻地( )着,毛毛细雨从天上( )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

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②自由读题,并口头填空。

③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④齐读上面的句子。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春天里美丽的景色。

②学生自由练读。

要求用赞美的语气读。

③各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

(5)指导背诵。

①引读。

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么样?柔柳怎么样?青草、绿芽、鲜花怎么样?小燕子又怎么样?

②学生练习背诵。

(6)小结自然段段意。

2.学习第3自然段。

(2)说说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快。

(3)指导用“偶尔”造句。

①指名读课文中有“偶尔”一词的句子,说说词义。(有时候、不经常)

②说说身边有哪些有时候但又不经常发生的事。

③练习用“偶尔”说话。

(4)指导朗读。

(5)指导背诵。

(6)指导小结自然段段意。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打比方的句子。

画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说“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练习感情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指名说说小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1.造句。

偶尔……

[燕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的课件 篇5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暑假中自己感兴趣的事。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暑假生活记录、相片或能展示自己暑假生活情况的实物

3、学生自由读谚语,试着理解谚语的意思,背诵。

5、交流其他谚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故事,学生听后评议。

〈二〉、观察图画,回忆过去的秋游活动,拓展话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去哪儿玩,玩什么?

2回忆以前的秋游,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四〉、在小组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指名一个学生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介绍。

〈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

1、 选择的事情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

2、 必须是发生在暑假的事情。

3、 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

2、 完成练习册。

[积累运用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的课件 篇6

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3、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 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

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三、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0-30分钟,也可能更少时间。

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是 PPT(用office PowerPoint 制作的幻灯片),由于它编辑、播放,各种操作简单易学,而且能够很方便地找到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善和加工,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高,并且多加钻研也可以有反复多彩的效果,能满足许多需要,因此广受欢迎。其他应用较广的还有 Flash 和 Authorware 以及几何画板(数学老师常用)等等

①教学性 课件的应用必须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②可操作性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交互操作层次不应太多。

③科学性 课件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用课件还不如做实验,但课件永远不可以取代实验。

④简约性 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太多,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注意动与静的对比,前景与背景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替代叙述文字,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疲劳。

⑤艺术性 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⑥信息量 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

⑦适度使用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不如实际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

花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独特的视角感受桥之美。

2、品味本文优美富有意韵的语言。

教学建议:

1、注意本文作者淡化桥的形式美、诗意美而注重从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欣赏桥之美。把握此点要通过比较,把握此点也就把握了关键。这是文章的切入口。

2、发挥想象,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美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带领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

4、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桥的形式优美体现在哪?--象“虹”着眼于桥的结构美。

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是诗意美;

那么画家眼中的桥又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一起随画家去欣赏桥的美吧。

二.整体感知。深入学习。

1、说说吴冠中眼中的桥之美指的是什么?并比较茅以升的桥之美有何不同?

仔细揣摩1-3节找到关键句--桥在不同环境中多样形式的作用。

茅氏:着眼于桥之形体现的美;

吴氏:着眼于小桥流水人家所具有的块、线、面构成的画面产生的美感。强调桥与环境的组合。

再以马氏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美比较:小桥流水人家形成的温馨意境与古道西风瘦马形成对比表达游子羁旅愁肠。

小结:对美的欣赏角度不同收获也不同。

2、那么吴氏以那些例子来印证自己的对桥的美感呢?

乌镇苇丛的石桥;

细柳下的石桥;

仿卢沟桥、宝带桥;

风雨桥;

3、分组重点欣赏体会,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美的感受。

苇丛之狭窄拥挤、憋闷

石桥的鲜明简单,使空间显得开阔疏朗令人神清气爽。

细柳之弱、轻、动、色,小结桥或主或衬与周围景和谐一体

石桥之强、重、静、色,阳刚与阴柔的和谐统一

长桥与广阔的水面,打破了单调

桥面的建筑给人以安闲、自在感与险峰急流形成对照

4、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怎样构建一幅画?

色彩的搭配、画面的组成、景物的选择、和谐对立统一关系。试观察一幅画评一评。

5、阅读5、6、7节,进一步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乡间小桥说明桥在构成丰富的画面中的作用。并探讨直线桥的问题。

6、美句欣赏。本文不仅见解独到,语言也富有韵味,找出来品一品。重点品味练习三。(题目见课文)

A发闷、深呼吸、舒畅----人的感受在景物上的反应。

B为何消魂?因为这里有一种对比的美感。

晓风残月是怎么回事情?言下之意是无须他们的陪衬也充满美感。

C形:交错之形

色:颜色陪衬

乐曲:和谐统一的整体。

D桥之美,是通过桥与自然展示出来,展示出和谐的韵律,音乐以声音展示、桥以形象来展示,只是方式不同,都吸引着画家的眼睛。

三、比较小品文《桥之美》与一般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在语言上的不同。

四、总结。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努力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吧。

花的课件 篇8

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1、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朗读。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小麻雀 教案教学设计]

花的课件 篇9

学习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谚语。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好吗?(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参赛,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获奖应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演示对一种智能机器人样子和功能的介绍)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它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的“最佳创意奖”(教师巡视指导或加入一组的评选活动)。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如:

选手: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保姆机器人”。

评委: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选手: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有人照顾我,被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奶奶家,一直到我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我想发明一个“保姆机器人”,专门在家照顾小孩。

评委: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保姆机器人”的样子吧。

选手:大家看,她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机器猫?一看就特别可爱,小孩会特别喜欢。不同的是,她的脸是一个屏幕,能出现爸爸或妈妈微笑的脸庞,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

花的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2、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

3、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通过活动,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搜集的有关汉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我们平常看书、看报、写信以及写作文都离不开汉字。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发言,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

2、出示阅读要求:

⑴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

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⑵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⑶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汇报。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

3、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4、讨论交流,完善活动计划: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1、字谜大擂台:

首先,我们从猜字谜开始。同学们,你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就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说明:教师事先应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方便活动时使用。

⑴出示活动要求

①全班分成三个大组,每组人数大致相等。

②选一名主持人,三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③先进行必答题,再进行抢答题。

⑵开展活动。

⑶交流体会: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介绍一些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

2、谐音大舞台:

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就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谐音大舞台,再次感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⑴歇后语:

一人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指名说其中的谐音字。

⑵古诗:

一人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说后半句。

⑶对联:

一人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⑷笑话:

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感受谐音的有趣。

3、汉字历史知多少:

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就开始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现在就请大家将搜集到的资料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吧。

⑴分组交流,共享资料:

学生提供各种材料,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还可以口头介绍。

⑵小小故事会:

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通过课外实践,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⑶组内互说,在此基础上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⑷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3、小小书法展:

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不胜枚举。而我们学校本来就是书法特色学校,因此,在此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现在就是书法艺术的天地,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事先把教室用学生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进行布置。)

⑴明确参观要求:

①言行文明,不要拥挤和大声喧哗。

②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③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⑵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

二、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花的课件 篇11

教学简说

考虑到学生经过将近三年的文言学习,应该具备一定文言常识和自我解读文言的能力,配合中考中必然会出现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我把《惠子相梁》这样的故事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在旁适当指导的方式解决文本上的语言关和寓言寓意关以及人物形象特点,主要是想通过此课文重点讲解庄子哲学思想及其来源和初中教材中出现的有着与庄子类似思想(或者说传承了庄子哲学思想)的历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联系性,拓宽阅读视野,增加我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也方便初三文言文复习的统一性,为以后初三文言总复习在零散的六册课本中找一条线进行串联讲解准备起来。让学生先有这样一个意识,学会融会贯通,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1、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借助参考资料,收集阅读关于庄子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2、请学生朗读,请学生正字正音,教师范读。

相鹓鶵夫醴泉鸱吓

3、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醒重点字词,把握文意,可以运用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

⑴惠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京城

⑶非梧桐不止止:栖息。

⑷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⑸(鸱)仰而视之

4、小组讨论:

⑴庄子讲的故事中,鹓鵮、鸱、腐肉分别比喻什么?

鹓鵮: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功名利禄比作。

⑵庄子对惠子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请你说说看。

在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及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好友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⑵通过文本探讨庄子和惠子两人物形象(性格、品质)

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不讲朋友情意,急功近利,不折手段,多疑

庄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鄙视功名利禄、机智幽默、善于借事说理

5、课外拓展:(印发庄子生平故事及其哲学思想的资料)

结合庄子生平,说说庄子为何有此种处世倾向和志趣?

(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探索庄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哲学思想?又应当怎样予以正确地评价?应当从庄子所处的时代,他的政治倾向、生活态度、阶级出身和其思想渊源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剖析。)

6、思考:

从庄子的身上你是否在恍惚间好像想起其他古代文人的影子,他们是那么相似,只是分散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背景下,但是他们的风格和精神本质和庄子是如出一辙,只是表现形式各有千秋。

九年级下:

庄子(战国中期)《惠子相梁》: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八年级上下:

陶渊明(晋)《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自我写照。

八年级上:

陶弘景(南北朝)《答谢中书书》:移情山水,聊以自慰。

八年级下:

柳宗元(唐)《小石潭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孤独失意、《江雪》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的执着坚持。

八年级上:

刘禹锡(唐)《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八年级下:

范仲淹(宋)《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积极入世,百折不挠。

欧阳修(宋)《醉翁亭记》:于民同乐的尽人事听天命,尽力而为。

周敦颐(宋)《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苏轼(宋)《记成天寺夜游》以闲情雅致来宽慰郁郁不得志。

《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挣扎。

袁宏道(明)《满井游记》:脱离官场,脱笼之鹄般的欢呼雀跃。

张岱(清)《湖心亭看雪》:午夜观雪景之痴人。

7、作业:根据所整理线索,复习所提到文人相应的文言文,进行比较,从文和人两方面寻找异同。

课后体会

中国多少古代文人都有积极入世之志,实现宏图伟业之心,却极少有入世平顺之势,到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的。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让心灵不间断地挣扎于出世和入世之间,最终都以各自的方式退居内心世界,自守知识份子的品质。或许也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誓言。有移情山水,聊以自慰苏轼、陶弘景、刘禹锡、袁宏道;有与民同乐,尽力而为的欧阳修;更有人走出官场,抛弃名利欲求,降低生存需求,隐居山林。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庄子编制草鞋来维持生计,当无欲无求时人才能真正地挺直腰杆吧,也大概就是所谓的无欲则刚。有人弯腰有人低头,或许也不能一味地探究人格品质的好坏吧,甚至只是克服不了那点欲求,意志力差了点。但有人同样弯腰同样低头,为的却是沧生,那就又是另一种人生境界了。当然也有让人肃然敬畏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那是一种不为私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永不放弃。从古到今,政治与文学、为官与从文之间永远存在着一个无休止尴尬无奈却一直无法妥协的磁场。庄子的哲学思想传承在历代文人的精神文化之中,久久弥香,到今天

花的课件 篇12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应当给予点拨。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势,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要带有赞叹的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带有自豪的语气。

教学本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交流。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学生在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老师应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把游览的景点画下来,然后说一说。作者游览过的景点都有哪些?接下来,可分小组学习,每组一个景点,再读课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景物特点。然后,分小组汇报。可按课文描写的顺序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在朗读中,可以通过探究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对句子的探究,不必讲得过多,还是以读为主,在读中具体感受,学生不明白,老师稍加指点。在小组汇报和探究重点语句的意思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课好词佳句比较多,除在课堂上朗读、欣赏外,课后可要求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课后可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颐和园的文字资料,在班上交流;老师搜集的资料,要与学生共享。

三、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如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导入可通过放课件导入。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通过读文,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它的特点。讨论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的特点,并谈谈体会。也可指名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花的课件 篇13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还有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学生分析

学生大多喜欢读故事、讲故事,通过课外的阅读又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所以对本单元的内容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反复读故事,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故事,并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设想

1、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出发,鼓励学生根据以前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互相交流见解,从而了解学生对这些故事所知多少,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2、让学生反复读书,练习讲故事,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理解与感悟。

3、使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拓展课外阅读。

学习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医治、驱赶、造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讲述故事。

3、感受故事蕴涵的哲理和情感,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从中受到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及音像资料,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故事的大体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这四篇课文的兴趣,同时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建议

1、《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故事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好学的纪昌,堪称名士的飞卫,医术高超的扁鹊,固执己见的蔡桓公;且人物对话较多。因而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⑴《纪昌学射》:

①自读,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②熟读,请学生提出自己想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梳理提出的问题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③围绕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飞卫为什么要纪昌练习眼力呢?为什么纪昌后来会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④指导读文(重点指导读好人物对话)。

⑤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⑵《扁鹊治病》:

①自读,了解故事内容。

②划出文中带有时间的句子并反复读一读,概括一下蔡桓公的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讨论:为什么蔡桓公的病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③练习分角色读故事并讲述故事。

④开展一次与蔡桓公之间的跨越时空的对话活动。把你想对蔡桓公说的话用一段简短的文字写下来。

2、《文成公主进藏》: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有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与历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⑴展示“文成公主进藏图”及相关音像资料,使学生更直接地感知故事内容。

⑵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⑶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⑷提出不懂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⑸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开展组际之间的讲故事比赛。

3、《普罗米修斯》:

这是一篇外国的神话故事,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受到了残酷的惩罚,但他并不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⑴读文,概括故事内容。

⑵再读课文,想一想:

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都是怎样的神?想好后,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⑶出示句子:

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组织讨论:从这个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宙斯什么样的心情?从文中找到类似的句子加以体会,并抄写下来。

⑷练习复述课文。

4、《渔夫的故事》:

这个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⑴自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

⑵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⑶利用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读文(读文中引导学生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而又愚蠢;渔夫的从容、镇定、聪明)。

⑷练习讲故事,重点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

⑸随文阅读《东郭先生和狼》这个中国故事,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悟。

三、拓展阅读

课外读一些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简单整理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读书收获。

插花课件推荐七篇


插花课件 篇1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多去关心周围的万事万物,积极关注社会,关爱环境,善于去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培养鉴赏美的能力!通过这次环保艺术插花大赛,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最终受害的将是人类。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感受人地协调必要性。

一、活动目的:

1、丰富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创造美好校园生活。

2、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潜能和学习插花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审美水平。

3、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自我创新意识、树立更强的大学生环保形象和增强团队精神的平台,让同学拥有更多综合素质拓展的机会。

承办方: 管理系团总支组织部、秘书部、宣传部、社会实践部、信息部

七、活动内容:

为创建低碳校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意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团结观念。我系于11月份将策划开展 “环保艺术插花大赛”,我系各个班级派出代表参加此次比赛,大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花材制作出了一盆盆精美又极具创意的花艺作品。

评委老师评分60%,观众投票40%;

3、由秘书处、组织部、实践部、信息部负责下各班宣传本次活动,动员同学积极参加

插花课件 篇2

导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美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感受和理解着存在于自然、社会中的美。无论是幼儿园环境的变化,还是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陶治。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美的理解,而且能使其不断追求美,探究美和表现美。

一.说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美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依据《规程》中指出的美育目标,结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确立了本次艺术活动的目标为:

目标一是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美、造型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二是能力目标,让幼儿尝试插花,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现出插花艺术的美。

二.说选材

插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插花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文明的需求。而幼儿也非常爱花、爱草、爱叶,经常画它、唱它、抚摸它,摆弄它,这是幼儿爱美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受花店里艺术插花的启发,何不把这些美丽的插花搬到我们的教育中来,从而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因此,我就选择了插花艺术活动。

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让幼儿尝试插花,能使幼儿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满足幼儿尝试的欲望。

三.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设计中我主要运用了邱学华先生提出的根据浓度教学法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组织教学。先练――是让幼通过看看,试一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技能。后讲――是教师给予幼儿操作者的正确指导、启发、评价与鼓励。

第一.激发幼儿主动尝试的愿望

运用创设尝试环境的方法,让幼儿观察各种插花,激发幼儿愿意尝试的积极情感。

第二.给幼儿各种尝试材料

丰富的尝试材料是幼儿进行尝试的物质基础,我让幼儿根据观察后的感受尝试插花,鼓励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让幼儿自己选择、操作。幼儿尝试后,让幼儿自己比较、讨论、讲述。

第三.教师讲解

帮助幼儿解决难点,帮助幼儿归纳整理,也就是尝试教学理论中的先练后讲,经过我的讲解示范,总结出正确的插花方法,幼儿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再进行尝试。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设置丰富的插花艺术环境,让幼儿观察插花的造型、颜色等感受其艺术美,懂得怎样插花才好看,从中体味大自然可以创造美,人们通过劳动也能创造美。其次在幼儿观察认识的基础上,我提供插花的材料与工具,介绍其功用。让幼儿尝试插花,从中了解幼儿感受和理解插花的程度,在操作中,我提醒幼儿有秩序,互相谦让,按需要选取材料。幼儿操作完毕,我从幼儿的作品中挑出几盆,对照范样讨论,怎样才更好看?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寻找答案。然后教师示范,知道花朵颜色有深和浅,大花插在下,小花要偏上,选三个主枝为宜,三主枝插法不一,或直或斜,或高或低,并选择合适草,叶类搭配衬托。在老师示范后,幼儿再次尝试,放上轻柔悦耳的音乐,让幼儿置身于优美的听觉艺术中,对个别忽略插花规律的幼儿及时予以帮助,让他停下来,与范样做比较,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改,使每个幼儿的作品比前一次都有所提高。最后,展示幼儿插花作品进行欣赏,自由讨论,然后再请三、四名幼儿在集体前讲讲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盆作品的优点和理由。通过欣赏与讲评,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启发幼儿把自己创作的插花布置在幼儿园的各个地方,让大家欣赏通过自己劳动创造的美。

整个教学活动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欣赏、尝试、比较、讨论、讲述,通过幼儿的自身的活动掌握了插花的要点,使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插花课件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标记给花朵分类。

2、学习根据点和数匹配。

3、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完整的表述一句话。

二、活动准备:

1、贴上颜色标记以及画上点数。

2、幼儿已认识各种颜色的花以及各种标记。

3、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若干。三色筐各一只。

三、活动过程:

一、 讨论活动

1、送花导入

今天包老师第一次来你们班,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呢。教师拿出一大束花。好香啊。我想把他送给小朋友,开心吗?

2、幼儿讨论

哇!我有了好多漂亮的花!有红的、黄的、有蓝的。

你们也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有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

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幼儿a:我有红颜色的花,有三朵!还有绿颜色的花,有两朵!

幼儿b:我有一朵黄颜色的花,还有三朵蓝颜色的花

二、区分颜色

1、 我们收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鲜花,可真开心!

老师这里有三个花篮,大家看看

师:这些花篮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红色、黄色、蓝色

师:那这些花篮告诉我们什么呢?

幼儿:红花放到红花篮里,黄花放在黄花篮里,蓝花放在蓝花篮里。

小结:对了,我们要看一下花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把花放到和它一样颜色标记的花篮里。

2、幼儿操作

三、插花

1、 你们收到了这么多的花,就这样放着会枯萎掉的多可惜啊!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花瓶,你们看

教师出示五个标有1---5点数的红色花瓶,让幼儿观察

师:这些花瓶什么颜色?

幼:红色的

师:这些花瓶有什么不同?

幼儿:这些花瓶上都有圆点点。

师:那你们看这些花上有什么?

幼儿:数字

2、 老师这也有一束漂亮的花,那请谁帮我插到花瓶里呢?

幼儿示范给老师插花

小结:我们插花的时候要看看你的花是数字几,再数数和哪个花瓶上的圆点点一样多,最后把花插上去就可以了。

2、幼儿操作

四、赏花

和小朋友一起检查鲜花有没有种对。

五、结束活动

我们小朋友种的花可真漂亮,有红的、黄的、蓝的,我们请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看一看吧!

插花课件 篇4

活动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入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又是幼儿游戏活动中需要的材料,于是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对于提供的新材料幼儿们也乐于动手操作,并能结合自己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充分体现了层次性,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幼儿能主动与其他幼儿互商互量彼此合作完成作品。

插花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插花艺术的对称式、均衡式、自由式等基本形式,能够运用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虚实结合等相关知识来进行艺术表达,装点生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形式,学生能够学会插花艺术,并能够进行艺术创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插花的艺术性,学习插花的造型语言。

【难点】

灵活运用插花的基本形式,完成一幅插花作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带着花束及插花作品走进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散落的花卉和经过精细设计的插花作品,哪一个更具有艺术性?为什么?同学们自由讨论回答:插花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能为生活增添光彩,也更具有装饰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插花》。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教师出示不同的花卉卡片,在学生手中传阅,并组织“快问快答”的小游戏:看到花卉图片时,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这种花卉代表的花语。学生传阅卡片,参与游戏。如:康乃馨——母爱;向日葵——光辉;雏菊——天真等。

2、教师展示室内插花作品,引导同学观察交流: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由于插花作品中花卉的选择以及花器的选用,会给居室带来截然不同的装饰效果。学生观察图片,根据花的品种、花的摆插方式以及花瓶的造型交流意见。

3、教师继续展示郁金香、芦苇花等不同的花艺作品,提出问题:说一说插花的构图形式有哪些?不同的构图安排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插花的构图形式有对称式——外形整齐、对称;均衡式——稳定;自由式——别致自然。

环节三:示范讲解

1、向学生展示并介绍插花用的工具,通过视频播放插花过程,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插花造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生浏览教材,思考回答:①高低错落;②疏密有致;③虚实结合;④俯仰呼应;⑤上轻下重;⑥上散下聚。

2、教师追问:尝试总结插花的基本步骤。师生共同总结:选定主题——选择花器——设定构图——点缀装饰——作品命名。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大屏幕出示课堂实践要求:自主选择花材,运用造型原则制作插花,并为自己的作品命名。

教师巡视辅导,提示学生使用刀具时,注意安全。学生可以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插花创作。

2、开展“插花沙龙”的作品展,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大胆介绍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交流,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从花材、花器的搭配、构图的选择等方面评价作品。)

环节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回顾重点内容,深入感受插花的艺术魅力,并领略插花给生活带来的独特美感。

2、将自己的插花作品带回家,来装饰自己的居室。

四、板书设计

(略)

插花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剪剪、插插,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

2、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对插花艺术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插花若干瓶。

2、花瓶(大口的塑料瓶――农夫果园)。

3、各类鲜花、野草、树叶等。

4、抒情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

5、倒背衣、剪刀放在衣服6、前面的口袋里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1、小朋友,我们桌上都放着些什么呀?这些花草啊都是躺在在桌子上的,小朋友有没有办法把它们竖起来呢?(插在瓶子里)

2、那我们就把花插在瓶子里,在插花之前老师提要求:小朋友不认识的花可以问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小朋友衣服口袋里的剪刀是插花时用的小工具,你需要的时候可以用。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插花。

1、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参加任何意见,随小朋友想象,让他们自由发挥。2、请插好花的小朋友坐到那边的垫子上,把花放在自己的前面,让其他小朋友看看你的花,你看看其他小朋友的花。“你认为谁的花插得好看,为什么?”

3、出示插花实物,欣赏插花艺术,感受插花艺术的色彩对比、高低错落对比、大小对比的美。

4、请小朋友们来看看插花师傅插的花是什么样的。“老师这里有插花师傅插的花,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下,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插花师傅插的花是怎么样的?”(用姿态语言来引导他们说出花的插法,高低、大小、颜色、树叶的衬托)

5、让小朋友自由谈论。“你喜欢哪瓶插花?为什么?”

6、老师对插花实物做简单说明。(插花形状、颜色搭配、高低秩序等方面)

7、老师小结:插花时,要注意把花插得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颜色有深有浅,还可以加一些草、树叶,互相衬托,这样,插花才会漂亮。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插花,教师巡回指导。

1、“现在请小朋友把这些花再重新插一次,相信小朋友会比刚才插的更漂亮。(对个别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稍加帮助。)

2、请客人老师欣赏幼儿作品,并向客人老师做介绍。请插好花的幼儿拿好自己的花,给客人老师欣赏一下。

插花课件 篇7

活动目的

学习用各种农村自然物进行插花,探索各种插花方式。

尝试为自己的插花作品取个名字。

萌发幼儿爱美,审美,表现美的情感。

设计思路

正值春天,农村的田埂,小路,小河边,各种各样的野花生机蓬勃,野草遍地皆是,虽不华贵,却也不失清丽,淡雅。当我们领着孩子们置身于其间时,从孩子们发亮的眼神,啧啧的称赞声中,我受到了启发。这是孩子们爱美情感的自然流露,何不把这些美丽的野花,野草搬到我们的教室中来,从而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呢?

在我们的周围,丢弃的瓶瓶罐罐俯首可拾。其中不乏造型别致,颜色美丽的物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用作插花的器具,既可保护环境,又能废物利用,实在是妙不可言。

本班幼儿比较喜欢美工活动,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基础。让幼儿尝试插花,有助于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

材料准备

采集各种野花,野草,麦穗,芦苇,花枝,花叶等等。

收集各种可供插花的器具(如:酒瓶,易拉罐,冷饮盒,牛奶盒,竹筒,盒子等)。

各种插花辅助材料(花泥,彩色电线外皮,铁丝上绕彩色绉纸,剪刀,篮子,抹步等)。

教师插花作品及录像带,音乐带。

活动流程

观察、欣赏--插花练习--欣赏幼儿插花作品--结束

活动过程

观察,欣赏

导入主题

师: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都开了。我们采了许多野花野草,老师把它们插成了美丽的插花(事先陈列在桌上),插花漂亮吗?

插花是一门艺术,里面有许多许多的学问,我们来看看艺术家的插花,好不好?

幼儿欣赏艺术插花录像

集中讨论:艺术家们的插花为什么这么漂亮?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

*插花时要注意花朵颜色的深和浅,花朵的大和小,花茎的高和低搭配,插花才好看。

*花插在哪里?(幼儿讲述)

师:只要你喜欢,无论什么都可以用来插花。

幼儿探索插花

教师示范

**提醒幼儿注意深和浅,大和小,高和低(剪刀)搭配。

**取名

师:老师插的这盆花,看上去像什么呀?(蝴蝶)

我们给它取了什么名字呢?(蝴蝶)

幼儿讨论:

师:你们想不想插花?你想插一盆什么样的花?

3)幼儿插花,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

**引导幼儿探索与众不同的插花方式

**引导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

欣赏幼儿插花作品

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与客人老师)

师: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向好朋友,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插花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这样插?

2)评价自己的作品

集中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与自己的作品留影

师:小朋友快来,我们请叔叔为我们和我们的插花拍照啰!

4)延伸活动:欣赏幼儿插花作品录像搜集整理。

林海课件推荐5篇


笔者认为“林海课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准备好相应的教案和课件非常重要。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都是司空见惯的工作。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才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信阅读本文,您一定会有所收获!

林海课件【篇1】

一、教学目的

依据六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2—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讨论课后作业第3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3)、技能目标: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2)、难点: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教学过程

1、课件演示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林海”画面,导入:请学生谈谈,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

(1)请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学生找,教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请几位学生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小片段。

(3)教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小片段,摆出与学生比试比试的姿态。

3、自读自悟

(1)教师抓住学生不服气的心理提出要求:认真品读小片段品读时要参考提示,展开创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他们分别让你想像,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创造性地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

(2)学生仔细品读

4、小组讨论

教师辅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的三个小片段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如下:

(1)学生发言谈到哪个片段,就灵活地出示这个片段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你认为这段中哪个句子你最喜欢,可以换一种说法吗?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3)激励品读相同片段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4)指导学生个体和群体感情朗读各自品读的片段,深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全面欣赏大兴安岭和课文语言文字与意境的美。

(5)进行激励性评价。

5、创造美

再次出示课件,激励学生在“诗”、“画”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赞美大兴安岭。“诗”指创作,朗诵简短的诗文;“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

(1)学生进行创作,教师指导。

(2)鼓励学生展示,并引导大家欣赏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

(3)进行激励评价,小结。

五、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岭——多

温柔

景物特点

林——像海

花——多

林海课件【篇2】

活动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国家最北的地方。

师:你能根据手中的地图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的气候应是怎样的?

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南方已是繁花似锦的时候,这里依然是大雪漫天,人们还身着厚厚的冬衣。

师:介绍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特别是冬季漫天的风雪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景色迷人优美。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许多关于林海雪原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同学们补充的资料。(鼓励学生发言)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独特的热带风情,也有万里冰封的北国风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北国风光,去领略它的魅力!

二、走进冰雪世界,感受快乐

同学们已经对本课知识有了大体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东北地区,了解它们独特的风格。

1.谁能说一说在我们当地你见到的最美的冬季现象?

2.在这样的季节里你最喜欢做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和邻近的同学讨论),是啊!这样的季节是美丽的、迷人的。我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可以堆雪人、可以滑冰、可以打雪仗??(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安全)

3.小组交流。刚才说了我们当地冬季的风景,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调查的关于北国风光的资料拿出来(如:关于风景的,雪雕的,在雪中娱乐的??)在小组内一起欣赏交流一下。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各自的资料,讨论感受北国风光特有的韵味,小组内相互交流发表感想。

5.交流结束,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北国风光的迷人和带给人们的快乐,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各抒己见,畅谈冬季生活

1.在这么美丽的冰雪世界中,你知道东北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谁能先起来说一说我们当地的人们如何过冬的?(穿衣、交通、室内、饮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小组内交流东北人的冬季生活。补充:在东北,冬天人们出门时要穿上皮衣,戴上皮帽、手套、耳罩。为了保暖防寒,房屋的玻璃都是双层的。一家人围坐在烧得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饭、唠嗑、其乐融融。出示课件

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从生活习惯、饮食、穿着、娱乐??等方面展开。

3、学生汇报资料

(1)冬季生活习惯:

冬天农村的生活。室外滴水成冰,室内温暖如春。因为东北人的屋子里都有暖汽,火炕,火墙等取暖设备,时刻散发着热量。在外边冻得直打哆嗦的人们,一进到屋子里,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用不了几分钟就全身发热了。一家人围坐在火锅旁边,都选用重庆的麻辣火锅底料,涮着羔羊肉,喝几杯当地的老白干,头上冒出热汗珠,述说着明年春天的生产计划。

东北人过冬天大多喜欢到农村去吃地道的土炕火盆,也就是坐在烧得烫屁股的炕上,吃着一个铁坑里放着炭上面坐着的大黑铁盆里的菜。

滑冰车,吃冰糖葫芦,吃雪糕,看树挂,看冰雕。冷了就进屋吃小鸡炖蘑菇,喝烈酒,吃野味。

(2)饮食:

每年的十月末十一月初,东北地区的居民就开始准备过冬的蔬菜了,这是东北过冬前的一件大事。它甚至有着过节一样的气氛,大型厂矿还专门给职工放蔬菜假呢。

现在东北的冬天虽然是什么新鲜的蔬菜都能吃到了,也有好多家庭不再大量购菜了,但是这个习俗仍保留下来。而且秋菜购买的声势还是很大的,每家买上几百斤蔬菜也是正常的。

酸菜是东北人冬天的主要菜,所以很多人家都开始购买大白菜,准备绩酸菜,在绩酸菜之前,白菜需要在阳光下晾晒。所以楼前楼后到处是大白菜.(还有些人家做辣白菜,酸菜白肉血肠炖宽粉是东北的名吃)

青萝卜,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也是东北人冬天常见菜,主要是把萝卜切成花或条用盐侵后晾晒,晾干后,加作料可以蒸吃,或凉拌,味道好极了!(也可以做酸辣萝卜)(牛肉,羊肉炖萝卜味道也不错,还可以包萝卜虾皮饺子),倭瓜或南瓜,也是北方人喜欢储藏的菜。

(3)娱乐

二人转(可适当拓展赵本山、黄宏、巩汉林、潘长江??《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植根于东北黑土地的文化积淀和风土人情。

四、课外拓展

1.出示图片,介绍东北人民利用当地气候严寒的特点,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纷纷前往,并利用这一时机,举行贸易洽谈,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

2.“我眼中的东北”(小组内交流),每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

小结:东北可以说是人杰地灵,不只有迷人的北国风光,勤劳而又聪慧的人民,更有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这部分内容我们下一节课来一起探讨。

3.你还知道东北地区人们的那些生活特点?

板书设计:

北国风光

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中国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的特点:冬天寒冷漫长,纬度高。

东北平原的文化:雪雕、冰雕、滑雪、猪肉炖粉条、酸菜、秧歌。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地理知识的认知主要定位于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包含省份、地形特点,深度把握上则是让学生能从地图上找到东北地区的大致位置,能在地形图上知道这个地区有大面积的山脉和平原就可以了,因为太抽象的地理知识学生并不明白,因此点到为止,刚刚好。

我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东北地区生活特点作为重点,借助图片与课件让学生对东北的特点有所了解。

林海课件【篇3】

我上的这一课《林海》选自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注·提”教材第十二册第19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参观了大兴安岭后写的。作者在课文中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以及联想,表达了他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从更新教学观念的角度出发,力图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出发,寻找语文的根基。在教学中基于读的训练,从整体入物。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展,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领悟课文意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对内容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语文养的提高。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的,感受景物的壮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边描写边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本课教学计划用两节课来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质疑问难。第二课时,学习课文,领会写作方法。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我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本课的层次,知道作者抓住岭、林、花来描写大兴安岭的美的。

二、以读为本,品词品句。

抓重点,兼顾一般。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心还在。三、老师范读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学习第二部分,让学生合作学习。用画、读、议等不同方式自学。五、谈学习收获。让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六、布置作业,把权利放给学生,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第一个作业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个作业是在附加题任选一题。

林海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林海岭的特点

2、感悟作者的语言特色,激发阅读兴趣

3、抓住景物特点,学习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语言特色,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品悟作者的语言特色,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 基于已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追随着作者来到了大兴安岭,并且知道了老舍先生是通过岭、林、花这三方面来写林海美丽景色的。类似的文章我们还学过桂林山水,其中对漓江水是这样描述的。自己默读这一段,你能快速找出漓江水具有哪些特点吗?(预设:静,清,绿)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为什么你能如此快的找到漓江的特点啊?(预设:文章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有概括句。问:那这是什么写法?)

4、正是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让课文层次特别清晰,我们能一下子找到景物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林海这篇文章,自己默读相关段落,你能像找漓江水特点那样快速说出岭林花的特点吗?(说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找两名同学)

5、我听到同学们的答案有所不同了,不像找漓江水特点时那么统一了,为什么林海这篇课文的特点不那么容易找到呢?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林海,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描写林海这三方面特点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一)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大兴安岭的“岭”具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说说你的理解?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 “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学习岭的特点:

1、岭多的特点:

(1)抓住“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矮点的,横着的,顺着的。”(预设:岭有各种不同的样子,姿态各异、各式各样的,形态万千,能看出它很多)(板书:多)

导语: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岭具有多的特点?

(3)抓住“看不完,看不厌”

2、体会岭温柔的特点

导语:这数不胜数的岭啊,每一座都那么的不同,千姿百态,那你还找到岭的其他特点了吗?

(1)抓住“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体会温柔的特点

(2)那你能说说“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的意思吗?自己轻声读读这两个词的意思

孤峰突起:群山之中突然冒出一个特别高的山峰。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3)结合这两个词,再来读读这句话,谈谈你对温柔又有了哪些理解?

(预设:大兴安岭的岭没有一座特别突出的,尽管那么多,但每一座都差不多。)

(4)能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5)自己轻声读读这段话,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岭温柔的特点?(打不出来,点出红字,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体会)

(如果直接找到“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问:那这里的岭是什么样的?出示这句话,从这句话当中你又有什么体会?

(预设:有“点”的能看出并没有高或矮很多,就一丁点。差不多,连绵)

(6)你看,两个特点都自然的融于字里行间中,自己轻声嘟嘟这段话,看看还有包含这两个特点的句子吗?

总结:我们之所以一眼看不出林海这篇文章中景物的特点,正是因为老舍先生将特点融入在这些句子中的原因。

(6)出示对比图:对比这两张图片,我们来猜猜哪张是大兴安岭的岭?哪张是秦岭,你能用几个词来分别形容一下吗?(预设:秦岭很险,很高,很陡,山势雄伟,陡峭,高矮不一。大兴安岭岭的特点:很缓,连绵不断。多找几名同学)

(7)正如你们所说,岭的温柔不仅仅是指每座岭高矮差不多,更是指这种连绵不断、非常平缓的样子。那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浮现出那群山连绵,山势平缓、数不胜数的大兴安岭。

(二)感悟老舍先生亲切自然的语言特色

导语:刚刚我们跟随着老舍先生游览了大兴安岭,领略到了它多且温柔的特点。

1、如果说在描写漓江水时,作者直白的用三句话分别点明了水的三个特点(板书:直白明了)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相比之下老舍先生笔下的岭,是怎样写出特点的?(预设:每句话都写了景物的两个特点)(板书:自然融入)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 “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老舍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她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特别舒服,语言很亲切,自然,就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的感觉)

总结:听了你们的朗读,真是如沐春风啊。是啊,老舍先生就是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在字里行间中将大兴安岭多且温柔的特点向我们娓娓道来,读完之后,仿佛我们身临其境一般。这应该就是老舍先生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魅力吧!

过渡:老舍先生的这种语言魅力不仅运用在岭这一方面,还将它贯穿全文。

(三)品悟老舍先生亲切自然的语言特色

1、让我们看看林和花的段落,找出把你觉得最亲切自然的一两句话,轻声读一读。

2、谁能像作者一样,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俗白精致的语言所带来的温情。

3、(问读的这个人)你在这亲切自然的句子中,感受到了林或花有什么特点?

总结:在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并没有直接点明特点,但就是这亲切自然的语言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慢慢领悟到了岭林花的特点。

(四)拓展、课外迁移,激发阅读

导语:其实,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处处都流露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不仅有亲切自然,还有幽默风趣。

1、老师这里准备了几段话,你们来猜一猜哪句话是老舍先生写的,我们用叉子和对勾表示,听完同学读得,自己偷偷在胸前告诉老师。(充满激情,带动气氛: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

A: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老舍《猫》

B: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老舍《骆驼祥子》

C: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鲁迅《孔乙己》

D:胖二婶根本没有来过,大概是,他们猜想,肉太多了,走不动的缘故。老舍《四世同堂》

2、谁来说说哪几句话是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为什么?(预设:打错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谁来说说它写的是什么意思,从而你有什么感受?)

3、那每段话都出自哪里呢,有谁知道吗?(出示书名)

总结:就是通过这短短几句话的表达,我们就能看出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真可谓作家特有的语言格调是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

我知道咱班同学都有读书的习惯,谁能给大家推荐推荐?

三、感受老舍亲切、自然的语言风格,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

1、老舍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现代小说家之一,其俗白精致,诙谐幽默、京味十足的语言特色已经成为他作品中独特的标志。作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比如巴金的强烈、坦率,比如鲁迅的简练、含蓄、包含激情。而我们也有着自己的语言特色,比如有的同学是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有的同学是华美绚丽、生动形象,还有的同学是婉约细腻,风趣幽默。今天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那让我们也来发现自己的语言风格,争做班中小作家。

2、同学们,我们之前写了《雾霾天气》这篇作品,拿出来,自己再次创作,看谁能成为我们独树一帜的大作家。在这里,老师提醒你们请注意一下两点

(1)写出事物的特点

(2)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指导:(1)谁来读读 这位作家的作品?

(2)你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雾霾有什么特点?你觉得他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3)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得请这位作家跟我们说说,你们能不能猜到这位作家是谁呢?

(4)请你说说,你觉得自己的语言风格是什么呢?

(5)那我们就评选他为我班 大作家,并为她颁发奖励。

林海课件【篇5】

教学目标:

教育点:

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使他们受到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知识点:

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赏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训练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划、独立品味、讨论汇报、感情朗读、背诵积累、诗文创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

创新切入点:

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辩论;激励学生创作诗文赞美林海;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进行积累。

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广泛收集林海的诗文、图片资料。

2、剪辑编制反映林海之美的录相片。

3、制作投影课文优美片段的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

1、回忆美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9课。请想一想,老舍先生笔下那莽莽苍苍的林海是怎样的?学生简要回答。师:大家想亲眼看一看林海吗?(播放录像。)

2、感知美

(1)学生看录像,教师现场解说。

(2)小结过渡:林海的确很美!(板书:美)

3、寻找美

(1)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请同学们带着爱美的心,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最美的小片段。你们找,我也找,咱们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师:谁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读一读。

(3)师:看来,同学们的火眼金睛还真能发现美!不过,我找的才是最美的。(师朗读写人的小片段。如已经有学生读过,教师就主动与该同学联合起来学习。)

4、品味美

师:服气吗?不服气?那愿意认真品味之后来跟我辩论吗?好!请参考提示,认真品味。注意,一定要展开创造性想象,你们品,我也品。咱们等着瞧!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哪些?它们分别让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生:仔细品读。

5、讨论美

(1)教师辅助、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木的四个小片段进行辩论发言。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大体如下。

①根据学生发言,灵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段。师: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你品味想象到了什么?

②启发同学补充。师:还有谁品味了这个小片段的?谈谈自己的意见,好吗?

③过渡、激励。在各个小片段的讨论学习过程当中,教师灵活地指导全体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全面欣赏林海的美。

(2)教师根据课文描写人之美的小片段组织辩论发言。(也可以灵活地穿插在上面四个小片段的讨论之间。)

①启发学生"帮忙"。师:谁跟我品味的是同一片段,愿意帮我说说吗?

②教师补充发言。师:点缀在莽莽林海当中的市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是兴安岭兴国安邦的体现,是林海人民在愉快的劳动歌声中创造的!

③激励、过渡。师:怎么样?我找的片段美得和谐,美得深刻,不是最美的吗?咱们辩论的胜负如何?后面还有两局比赛,我们可要决一雌雄!重点讨论的五个小片段如下。

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林: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花: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木: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厦、良材。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人: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6、总结美

(1)形成板书。师:(指板书)同学们,从刚才的品味和辩论中,我们知道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木、人都很美。请看:它们的美有没有联系?林与花有没有?花与木有没有?……(一边指点一边连线。)

(2)小结课文。师:兴安岭的岭、林、花、木、人的美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一起的美,使兴安岭美得那么灿烂,那么实在!她就像一颗装点我们美丽祖国的星星!

(3)理解"兴国安邦"。师:难怪作者说,兴安岭具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同学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吗?

7、赞赏美

(1)学生练读。师:下面,进行第二局比赛。就是通过优美片段的朗读来尽情地赞美林海。谁朗读赞美得最有吸引力,谁就是冠军!当然,能够通过背诵来赞美的,更是冠军!请同学先练一练。

(2)学生诵读。师:谁最先来赞美?能读就读,能背就背!(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一个个冠军。请他们昂首挺胸地站着。)

(3)教师表演读。师:我也想当冠军!可以表现一下了吗?(教师读,学生评。)

(4)学生齐读重点文段。师:刚才,我们选出了班上的个人冠军。现在看看,我们这个集体能不能当冠军?请齐读课文第三、四节,能背诵的同学还可以背!

(5)激励、过渡。师: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堪称冠军!

8、创造美

(1)师生同时创作诗文。师:我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林海吗?好!请参考课文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收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兴安岭写几句赞美的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你们写,我也写,咱们进行第三局比赛!(学生写在印着精美图片的作业纸上,教师用电脑写作。)

(2)学生展示,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

(3)教师展示,请学生赏析。

9、憧憬美

师:同学们想去林海旅游吗?能实现吗?老师认为完全有可能!现在,教你一个绝招:自己先把课文最美的两个自然段背下来,然后,在父母面前把林海尽情地赞美一番,打动他们的心,争取让爸妈明年暑假带你进到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去踩踩那里的松针,摸摸那里的古木……这就是今天的家庭作业。

评析

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全人"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到了立体化。创新的层次定位很准确。简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深入研究品味重点片段的前提。欣赏录像是前一个环节的延伸,又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可以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学生的独立学习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巧妙地"点火扇风"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品读提示独具匠心。一个"品"字的运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审美心理,符合本文的文体特征。提示的内容颇具启发性和层次性。根据学生的有效活动组织教学是课堂创新教学的显著特征。

此环节由学生提出讨论学习的内容,由师生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参与很巧妙,绝无喧宾夺主之嫌。师生平等地参与比赛是崭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的体现,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手段。"教材无非是例子。"把师生精心选择的重点片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按照段落顺序串讲课文的格局,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巧妙创新。这是新的教材观的体现。

此环节可以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此,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板书设计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诵读训练方式新颖独特,行之有效。究其实质,是因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主体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这是不无道理的。创造是教学的永恒主题,师生同台竞相创造是课堂创新教学的至高境界。该环节巧妙地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的精髓: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总评:

这个教学设计从四个方面体现了语文。

1、教学目标立体化。创新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而"人",是大写的"人",丰满的"人",立体的"人"。所以,语文课堂创新教学必须做到教学目标立体化,必须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有意训练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得到主动提高。这堂课,贯穿全过程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三局比赛。这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他们竞争合作与民主平等的意识,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语言文字,能够从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立体化。

2、教学内容生活化。课文必须经过生活化的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例子的功能。这堂课的设计,从学生生活与课文内容的结合点切入,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整堂课,学生不是呆板地学课文,而是转换角度,围绕林海的美与教师展开比赛。这种转化,并非雕虫小技,而是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下的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过程。

3、教学过程美育化。世界上,美的力量最大;美育的效果最好。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化,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并创造美,从而全方位地提升他们的素质,实现教学的全面创新。这堂课,时时处处都在围绕"美"组织教学,完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美育化。

4、教学方法主体化。这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学着眼,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精心安排了有条理、有层次、有情趣的自读自悟、辩论发言、诵读比赛和诗文创作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方法的主体化。

2023江雪课件(推荐4篇)


小编为您精心准备了“江雪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力提供帮助。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教师关注教案和课件的设计和使用,把握教学方向。

江雪课件(篇1)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

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

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c、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画面中一定还有什么?(雪大)追问,从哪里发现的?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非常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你是从哪两个字中看出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绝:绝迹。灭:消失。

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仍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d、出示课件“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的是――蓑,头上戴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

2、(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3、绝唱, 雪景如在目前。――顾U齐读,再次感受漫天飞雪。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行人消失,在这样空旷而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鱼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够感受到鱼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a、“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消失。“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飞鸟,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除了鱼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如果没有“绝”和“灭”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够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这么寒冷的天气,鸟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千山万径多么荒凉!齐读。

b、“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够找到吗?把四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新的发现?(点红“千万孤独)鱼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于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孤独。板书:千万孤独)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是这首诗的诗情。齐读:板书“情”。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那么冷的天,那个鱼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净,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非常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 崇高理想不能够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是这种情况下写的。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这首诗是他所处的寒冷凄凉境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所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观赏《江雪》视频朗读。(板书:志)

6、情境朗读。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象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尊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飘下来,好象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天气是多么寒冷,男生读;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女生读,

你看,他眉头紧锁,似乎满腔幽怨无处诉说,男生再读。

你看,他目光坚毅,浑身上下透着不屈不挠,女生再读。

你看,他寒江独自垂钓,一身傲气,你们会背了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1、江上垂钓系列的古诗有不少,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品读,背诵古诗。

4、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句,感受古诗魅力(课前.

同学们,古诗文是我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老师带来了一些名句,考考你能完成几句?

二、揭示课题,激发学习欲望。

大家读得很美,听来是一种享受!一首好诗,就蕴涵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令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五言绝句: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后人称其为唐人的“五言之冠”。

三、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读通全诗

1、师配乐范读

2、同学们想读吗?请你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生字和新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谁来试一试

1.“径”读准“jing”,意思是小路,“万径”呢?(成千上万的路,所有的路.“千山”(许许多多的山,所有的山.刚好是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不是,这里是虚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

2.对读“千山”“万径”。

4、再请你读一读:

1.新词“蓑笠翁”,看“蓑衣”——“蓑” “斗笠”——“ 笠”(用来挡雨雪.

2.切换至flash画面,看这位老人身上穿的是“蓑衣”,头上戴的是“斗笠”。

“蓑笠翁”意思就是——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诗。读得字正腔圆。

二.理解诗意:

过渡:我们已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得弄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看注释,串词成句;观察图想象…….

2、资料上的注释是你的好帮手,再根据插图,想象画面,自由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谁来说,请你:

1.肯定自学有成效,有收获。

2.解难

“独钓寒江雪”同学们在理解诗句时已经换了语序。(很灵活,会学习.以后碰到类似的语句,“换序理解”是种好方法!

4、谁再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5、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诗。(读出了诗的意思.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一.品读第一、二行

1、我们一起走入这浩翰无边的大背景,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如果没有“绝”“灭”两个字,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和情景呢?读一读,想一想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千山鸟飞 万径人踪 (鸟语花香 行人如梭 川流不息 好热闹繁华,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1、可是诗人笔锋一转,

一个“绝”字却成,读“千山鸟飞绝”,再读——

一个“灭”字已成,读“ 万径人踪灭”,再读——

2、一“绝”一“灭”,诗人用词精妙至极!此时变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请你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朗读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进那广阔的原野,走进那白雪皑皑, 天寒地冻的世界,放眼远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睁开眼,你已看不到,听不到什么?

(你走进去了,你看得比他多,富有想象力.

1.一切的一切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几乎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冷清、寂静、悲凉.

2.是呀,那是多么寂静、冷清啊!指名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这是弥散在千山万径中的.寂静、凄凉——齐读

4.天地间只留下了茫茫冰雪,眼前一片冷冷清清——齐读

5、就在这众人不到之时,众人不到之处,我们却看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品读三、四行

1、放flash,再问: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老人却在独自垂钓,你感受到老人什么?

交流后读这两行。

2、那是刺骨的寒冷呀!而这位老人还在江上垂钓,你想问老人什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老人还在江上钓鱼?.

1.问得好!请你大胆猜想一下原因,可以与同桌讨论。

为了生存,捕鱼为生;

向人们诉说他心中的孤独;

有伤心事;

爱钓鱼……

2.大家有不同的猜测,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诗人的心境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得了解诗人。

3、了解诗人的经历,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你认为作者仅仅就是蓑笠翁吗?那他是在写谁?

4、诗人想借老人寒江独钓,写出自己的什么呢?(孤独、万分痛苦、悲愤、但坚强不屈、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1.、把诗人的这种情感读到市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

2.、请你读

是呀,柳宗元在诉说,他官场失意,亲人离世,再请你读

我们听到柳宗元在倾诉,她内心的千万孤独,一起读《江雪》

5、老人就是柳宗元的影子,他真的是在钓鱼吗?

1.柳宗元做大官,一心想为民造福,但现在被贬,一腔抱负难以实现,他在等什么?

(等机会,等翻身的机会,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等做大官,做好官的机会,等待朝廷对他的理解,时时渴望东山再起.

2.他等机会干什么?(想做好官,为民造福,为老百姓做好事,想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为国为民.

6、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哪!柳宗元在等机会,在钓一个机会!

一个“钓”字是全诗的眼睛,这就是“诗眼”。

柳宗元,永州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后,他被贬为柳州刺史。由司马升为刺史,虽然权利有限,但他在那建功立业,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他就是这样一位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官!

7、让我们一起回到柳宗元永州那段千万孤独的日子,指名读《江雪》

那是万分的孤独呀!但他心中有希望,他一直在等待,再读

柳宗元把他千万孤独却坚强不屈的情怀化作了——《江雪》,读

好一个“孤舟”“独钓”,柳宗元把他孤独不屈的情怀化作了一首江雪,一起 读——

字字都是景,字字都是情!

三、教师小结:

千山万径冷冷清清,飞鸟行人绝迹,老人却在寒江独钓。诗人借这江上雪景,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不屈!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古人写景即写情。我们再来读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也是写钓鱼,看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自由品读这首诗。

3、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的?高兴,一曲高歌,举杯畅饮

1.你读这句

2.小组读,听出了诗人的逍遥自在,怡然,自读

7、王士 ,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官场失意,同样是独钓,但诗人的心境截然不同。请男生读《题秋江独钓图》,女生读《江雪》

争取读出不同的味道来,酝酿好感情

六、教师总结: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古诗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写景如画,借景抒情,在于它的声韵悠扬,以声传情,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继续坚持诵读经典诗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七、布置作业:坚持课外搜集资料,诵读积累。

1、背诵,默写《江雪》

2、“走近柳宗元”:了解柳宗元一生经历,诵读柳宗元的诗文。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诵读、品味中入景、悟情。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余秋雨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小诵读一些古诗文,那就会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收集诗文名作,坚持诵读,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积累,只要能坚持诵读、品悟,潜移默化中将具备优雅人格。

江雪课件(篇3)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在湖南永州,有一位诗人家喻户晓,他就是——唐朝的柳宗元。(板书:柳宗元)

2、今天,我们就学习柳宗元写的《江雪》,它是唐诗中的一首精品。

二、感受诗境

1、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画,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诗中的画面。(师配古琴曲朗诵)

2、学生描述自己想象出的诗中的画面,师边听边画:首先是被大雪覆盖的群山万岭,条条小路已被大雪覆盖。寒冷的江面上,一只孤零零的小船,一个披蓑戴笠的渔翁正在垂钓。

这是我们看到的画面,在这个画面里,你听到声音了吗?(学生交流画面寂静无声)

3、如果说“千山鸟飞”“万径人踪”,那是什么样的场景?添加上一个“绝”和“灭”之后呢?

你看,添上一个字,境界大不同,这就是古诗语言的魅力!

4、同学们,我们一直在说雪,诗中哪里写到雪了?除了诗题和诗的最后一个字,在其他诗句里,你能找到雪吗?

5、小结:诗中没有具体写到雪,却让我们感到处处都有雪影,处处都有雪迹,这就是诗人高明的地方。这样的一个冰天雪地、人鸟无踪、寒江独钓的画面和意境,给你什么感觉?

三、体味心境

1、其实,诗境也是诗人的心境。这首绝句,绝不仅仅是为了描绘一幅江乡雪景图,还蕴藏着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而要了解诗人的心境,就必须穿越千年,走进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出示资料,配乐介绍):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他做官以后,关心百姓,大胆革新,可是革新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那是个十分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面对当权者的打击报复、母亲去世、女儿夭折、朋友们的杳无音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柳宗元写下了《江雪》这首诗。

2、想一想,从热闹繁华的京城长安,到千里之外荒凉偏远的永州,自己的才干不能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又失去亲人,诗人的内心会是什么样的呢?

3、这样的孤独和寂寞恐怕我们常人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把每行诗开头的字连起来读,是什么?(红色显示:千、万、孤、独)顺着读是“千万孤独”,倒过来读是“独孤万千”,变个顺序读是“万千孤独”,不管怎样去看,诗人要表露的都是“十分孤独”!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失落呀!座座苍山能明白他的心思吗?条条小路能理解他的心境吗?那片孤舟能承载他的希望吗?陪伴他的只有“千万孤独”了。请大家把这种孤独读出来!

4、同学们,这个渔翁,他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独钓于众人不钓之处,任凭天寒地冻,他坚守在寒江小舟之上,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渔翁?(体会诗人的孤傲、坚毅)

5、是呀,我们看不清渔翁脸上的神情,但能想象得出他的眼神一定是坚定、刚毅的!这就是当时的柳宗元,孤独而又孤傲。再读,读出诗人的孤傲!

6、同学们,表现孤独和孤傲可以有多种方式,柳宗元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寒江独钓”的方式呢?

7、人们不禁要问:“蓑笠翁”为什么要在冰天雪地里独自垂钓呢?他能钓到什么呢?(让学生自主创设多元答案)

8、同学们听说过姜太公钓鱼吗?昔日姜太公钓鱼,鱼钩是直的,鱼钩离水面还有三尺,那不是钓鱼,为的是钓取功名;而今天,柳宗元的垂钓,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的是一种情操、一种气节,钓什么已无关紧要了。“寒江独钓”本身就已经表明一种态度了,那就是不向恶劣的环境屈服。

9、其实,人生难免不失意,失意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只有这样,才可以拥有一身铮铮傲骨!

10、请带上诗人的这种心境和情感,再来读这首诗。

四、吟唱诗文

1、这样的一首千古流传的好诗,已经不足以表达诗人的情感,那我们就来吟唱吧。(放音乐)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江雪》。请同学们仔细听听永州地方的百姓是怎么唱的,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放曲子)

2、同学们发现没有,这首曲子实际上也是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谱曲的,这样的唱也可以说成是“吟”,吟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吟唱《江雪》。

江雪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意境。

2、让幼儿感受冬天的寒冷。

3、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学会朗诵古诗。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意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四张(春晓图片)、古诗视频、古诗意境视频、废旧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师生打招呼、课前律动(手指游戏)

2、用玩偶企鹅宝宝引入话题。从寒冷的南极请来了企鹅宝宝,它今天给大班的宝宝们带来了古诗《江雪》。请宝宝们把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听,因为这首古诗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听完之后,请宝宝们说一说是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片(四首古诗意境图画)

二、基本环节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两遍

2、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画是描述这首古诗的,为什么?

3、老师再次朗诵古诗,请宝宝们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A.冬天的早上你睡的香吗?有不想起床的感觉吗?为什么?

B.谈谈冬季与夏季有什么不同?

C.早上爸爸妈妈叫你起床的时候,你会边起床边想什么呢?

4.根据图画讨论图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古诗意思(师生共同欣赏、播放古诗意境视频)

A.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看见了什么?(千山鸟飞绝)

B.路上有没有行人?猜猜路上为什么没有人?(万径人踪灭)

C.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他穿着什么,头戴什么?(孤舟蓑笠翁)

D.老爷爷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共同欣赏视频(幼儿跟读)

三、结束环节

玩撕纸(雪花)的游戏

四、延伸环节

1、把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让爸爸妈妈教画雪花和雪娃娃。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1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