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 >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合集十四篇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合集十四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教师都要认真撰写教案课件。学生的反应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和实现,是否有关于写教案课件的困扰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如感觉不错请分享给你的朋友!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茶叶订购合同精华14篇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1)

教学内容:解简易方程例4(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七第5一9题

教学目的:

⒈进一步掌握转化的思路,正确解答二步计算的方程。

2.在掌握axb=c的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二步计算的文字题。

3.养成分析的习惯,训练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解下列各方程,并说明解题的思路与解法根据。

(1)3.8一x=2.9(2)5x=12.5(3)3.8一4x=2.9(4)37十5x=42.5

小结:(1)一⑵是最基础的简易方程。只要根据四则互逆关系,就可以求解;⑶一⑷比前二题稍复杂,只要把ax看作一个数,那么二步的问题就转成我们最熟悉的基本方程来解答。

2.用方程表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填在横线上:

(1)x的2倍与3.5的和是7.3:

(2)从30里减去x的1.5倍,差是18:

(3)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

小结:这些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来解答,恐怕不是一件易事,但当我们用方程列式时,却没有那种难的感觉,在方程里,逆向问题变顺向;也就不难了。

二、新授

揭示新课内容;

转化的思路,给我们的解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节课我们沿着这样的思考方法,继续解简易方程:

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1.教学补充例:

解方程X一0.8+4=9

(1)分析题意;能不能说出这个方程所表达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很显然方程表示X减去0.8的差加上4得9。

想一想怎么转化,使得这个方程解得更顺些?

让学生议一议,最后取得共识:是应当把X一0.8看作一个加数,问题就好办多了。

⑵议出了基本思路后,可由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师巡视,确定一生板演:

解:把X一0.8看作加数,那么

X-0.8=9-4

X-0.8=5

X=5十0.8

X=5.8

全班一块用口头检验一下:5.8一0.8+4=5十4=9(正确)

小结比较:前面各题,我们通常把aX看作一个数,而本题则是把(Xl一0.8)的差看作一个数,把题顺利拿下了,说明转化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3)完成做一做的1一2解方程X+15一21=6和4(X一0.8)=9

想一想:这两题方程表达的是什么意义,可以把谁看作一个什么数来转化?

师巡视后,作简要的讲评。

⒉例4的教学。

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

分析:这个问题所提供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根据课复习的第2个题组的训练,学生不难得到,这样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只要在格式上注意强调设题即可。

尝试作业后,师可规范板出:

解:设这个数是X。

6X一35=13

把6X看作被减数

6X=13+35

6X=48

X=486

X=8

(口头检验)

3,把例5改成一个数的6倍减去7和5的积,差是13该怎样解?(即做一做的题练)

学生一看就明白它比例5仅是把35用7和5的积转换而已。虽然,第一步只消先算出7X5的积得35,其余就是完全的例5。

人这个变式,也让学生充分看到多步方程的演变内幕,深化对方程变换的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次:形成性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5的前两行和6(l一2)

其中第5题只要求写出转化的第一步方案,暂不解答。集体订正后,师做简要的讲评。

第二层次:巩固性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和第7题。

师讲评

四、全课总结

1.到本课止,我们对二步解答的方程的解法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可以把积看作一个数,还能把和、差同样处理)

2.应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它是提高正确率的重要环节;检验应当回到原题上,才是彻底的真正意义上的检验。

作业设计

一、解下列各方程。(第1一2题要求写出检验)

1.5x+32=672.815一12x=0

3.0.85x一1.2=7.34.4.82.5+8x=20

二、列方程解答下列各题。

1.甲数的3.5倍与乙数的差是2.8,如果乙数是0.7,甲数是多少?

2.甲数的3.5倍与乙数的和是2.8,如果甲数是0.2,乙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例4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

教后感: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2)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教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数学成绩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基础不扎实甚至偏差,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学习主动性欠缺,方法单一,疏于动脑;计算不准确,综合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为薄弱,在实际应用中对数量关系找得不准确,理解不到位,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于知识规律性的探索和应用上欠灵活,掌握得不够牢固,成绩很不理想。

通过半个学期的教学,两个班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在第一单元的考试很不理想的情况下,两个班的学生能积极的端正学习态度,绝大部分学生参加了学校的补差辅导班,在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第二单元的检测有了较大的进步;不少后进生开始学数学、爱数学,学习的兴趣大为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培养起来。

本单元的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较为紧密,在以往教学中,已逐渐让学生认识和体会方程的意义和解法,如利用课本35页第12题、46页第九题、53页19题等题目的练习。在教学第四单元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加强对解简易方程的计算,举行了一次口算能力的前测,在40道检测题中,有2人全对,占总人数的2%;有22人对35题以上,占总人数的25%;两个班的总平均分为26.8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了用算术法思考,总想着用条件求问题,未能淡化条件,建立与问题相关的最明显的相等关系;因此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加强分析等量关系的训练,结合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建立代数意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与等式,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会解简易方程.

3.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能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选择用方程法或算术法来解应用题。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字母表示数或常见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并检验。

3.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1.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解含有二、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的方法与原理。

3.掌握根据题意找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并能正确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能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并检验。

4.能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5.能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3)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文字叙述列出等式。

教学难点:把文字叙述翻译成等式,正确地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3与x的2倍的和。

(2)30减去x除以4的商。

2.把下面的方程用文字叙述出来。

(1)3x+4=16(2)5x-21=9

3.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含有两、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含有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含有两步运算的文字题。)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4: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2.生读题,理解题意。

3.问:要列出方程解这类题目,首先应该做什么?再做什么?

(先要设所求的未知数为x,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4.师板书:解:设这个数是x。

5.谁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指名列出方程,板书:6x-35=13。

6.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解方程。集体订正。

7.做一做:P.110

三、应用

1.练习二十五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看图列方程,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方程

后每一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所列的方程是什么,

2.练习二十五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教师提问:这题里面前两小题与后两小题解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前两小题不用再设未知数,而后两小题需要先设未知数为x。)

3.练习二十五第8题。

四、体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进一步学习了解含有两步运算的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时,先要写解字;再在解的后面写明设哪个数为x(如题里已经说明未知数是x的,就不必再写了);然后按照题意把文字叙述翻译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列方程(通常列出的方程的顺序与题目叙述的顺序是一致的);最后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五、作业

1.练习二十五第7、9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七第10、11题和思考题。

第11题第(2)小题,使学生明确:先列出方程即3x-9=12,解出x=7时,3x-9=12。为了使3x-9的差大于12,就要加大被减数,3x是被减数要加大,所以x必须大于7。

第12题,根据题意,这里实际上是解两个方程:

(36-4a)8=0,(36-4a)8=1。

思考题渗透了函数极值的思想。可以让学生通过试探找出答案,也可以先选较小的数来试。例如a+b=10。学生找出答案以后,可以让他们想一想,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一般地,两个数的和是一个定数,那么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最大;这两个数相差越大,它们的积越小。这一规律,也可以联系长方形周长一定时,怎样使面积最大和最小来说明。本题的答案:ab最大是2500,(即5050);最小是99,即(991)。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及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以及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具:

教学天平、小黑板。

学具:

自制的简易天平、定量方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根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说出求下面各数的方法。

(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被除数=()○()

(6)除数=()○()

2.求未知数X(并说说求下面各题X的依据)。

(1)20十X=100(2)3X=69

(3)17-X=0.6(4)x5=1.5

二、新授

1.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1)出示天平,介绍使用方法(演示)后,设问:

在天平两边放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2)演示:在左边放两个重物各20克和30克,右边砝码也是50克,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平衡的。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板书:20十30=50

指出: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并板书)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教学例2(课本105页)。

①教师继续演示,调整,在左盘放一20克的重物和一个未知重量的方块,右盘里放一个100克重的砖码。(如教材105页第二幅图)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指针正好指在刻度线中央,天平是平衡的),那么也就说明了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相等。怎样用等式表示出来呢?

板书:20+?=100

②等式20+?=100中的?是未知数,通常我们用X来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写成(板书)20十X=100

③比较:等式20+X=100与等式20+30=50有什么不同?(含有未知数)教师指出,20+X=100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④想一想:X等于多少,才能使等式20+X=100左右两边相等?(未知方块重80克时才能使天平两边的重量相等,即X=30)

(4)教学例3(课本106页)。

出示教材第106页上面的例图的放大图,并根据图意写出等式。设问:

①图中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是多少元?(3x)

②依图示(看图)表明3个篮球的总价(3x)是多少元?(234元)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怎样的等式表示出来?

(板书)3X=234

③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含有未知数)当X等于多少时,这个等式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X=78)

(5)方程的意义:

综合观察以上三个等式,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20+30=50......一般的等式

20+X=2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X=234称之为方程

(板书)像20+x=1003X=234X-10=35X12=5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是什么关系?(是方程就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就是说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

(6)练一练(指名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教材第106页做一做。

2.学习解简易方程。

(i)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设问:①看教材第107页,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如:X=80是方程20+X=100的解;

X=78是方程3X=234的解。

(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等于多少时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因此方程的解是解方程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教学例1:

解方程X一8=16

①教师指出:我们以前做过一些求未知数X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以前怎么解,现在仍然怎么解,只是在格式要求方面增加了新的内容。

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想过程:题中的未知数X相当于什么数?(被减数)怎么求被减数?(减数十差)

(板书)解方程X一8=16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X=16十8(与原来学过的求X的思路相同)

X=24

检验:把X=24代人原方程

左边=24一8=16,右边=16

左边=右边

所以X=24是原方程的解。

总结有关的格式要求:

①做题时要先写上解字。

②各行的等号要对齐,并且不能连等。

③方框里的运算根据可以不写。

④验算以检验的形式出示,有固定的格式。解方程时,除了要求写检验以外,都要口算进行检验,防止走过场。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05一107页。

三、巩固

1.教材107页做一做。

2,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2题。

四、练习

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3~5题。

作业辅导

1.判断题。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

(3)检验方程的解,应当把求得的解代人原方程。(

(4)36是方程X3=12的解。()

2.把下面的各关系式写完整。

(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除数=()○()

(6)被除数=()○()

3.解下列方程。(第一行两小题要写出检验过程)

10-X=0.424.5X=27X十5.8=16.4

X28=762X=0.5X-8.75=4.65

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例1解方程X-8=16

检验:

教后感: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106页复习第l~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

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比较

熟练地找出应用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

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应用题里数量关系的特点,能灵活

地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一方面进一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另一方面要进一

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

力。同时要进一步认识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不

同点,增强根据题目特点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能灵活地选择恰当

的方法解题。

二、复习解方程

1.做复习第1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两个方程各是怎样解的?

2.做复习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的,每一步表示

什么。

指出: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题的方法是:先设未知数为工,再顺

着题目的意思列方程,然后再求出方程的解,就是要求的数。

三、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按这样的方法可以列方程解文字题,怎样列方程来解应用题

@,请大家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怎样的步骤进行?列方程

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下面的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杨树和柳树一共50棵。

(2)杨树比柳树多50棵。

.(3)杨树棵数比柳树棵数的1.5倍少50棵。

(4)甲、乙两辆汽车共行驶120千米。

3.做复习第3题。

(1)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比较方便?为什么?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第一步做什么?

谁来说一说第二步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第三步解方程对不对?

最后一步是什么?这道题怎样检验?一起看一看答案正

确吗?

(3)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步骤来做。其中最重要的

是找出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对照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正确

地列出方程。

4。做复习第6题。

(1)让学生默读题目,一边读一边想,每一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比较方便。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检查板演题。

提问:第(1)题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为什么用算术方法解答?

第(2)题为什么用方程解答?

说一说,第(1)题解答时是怎样想的?第(2)题列方程时是怎

样想的?

指出:一道应用题,如果顺着题目的意思能直接列出算式求

出问题的结果,就用算术方法解答;如果用算术方法解答是逆思

考,就顺着题目的意思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对照等量关系列

方程解答。.,.

5.下面的题适合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1)①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一

辆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5千

米,经过1.5小时在途中相遇。甲、乙两地间的公路

长多少千米?

②甲、乙两地间公路长180千米。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

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另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辆汽车

相遇?

③甲、乙两地间公路长180千米。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

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1.5小时在途中相遇。已

知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多少千米?

(2)①山边林场有杨树18行,每行15棵;有柳树行,每行

12棵。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

②山边林场杨树比柳树多102棵。杨树18行,每行15

棵。柳树14行,每行多少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再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

题的步骤怎样?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步?

你知道怎样的题用方程解比较方便?什么样的题适合用算术

方法呢?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4、5题。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102页练习二十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2、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顾。

黑笔

黑笔

黑笔

黑笔

黑笔

红笔

红笔

红笔

8枝8枝8枝8枝8枝x枝x枝x枝

一共70枝

1、根据下面的情景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结合情景说说怎样解方程,每一步算出什么。

黑笔的支数

红笔的支数

共买的支数

85+3x=70

2、把下列解方程和检验过程补充完整。

5x-3.7=8.5

解:5x=8.5○()

()=12.2

x=()○()

x=2.44

检验:把x=2.55代入原方程,

左边=5()-3.7=()

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x=2.55是原方程的解。

8x-414=0

解:8x-()=0

()=56

()=568

x=()

检验:把x=()代入原方程,

左边=()()-414=()

右边=0

左边○右边

所以x=()是原方程的解。

3、解下列方程:

⑴6x=42

⑵6x+35=77

⑶6x+57=77

比较:这几道方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解题后有什么体会?

(这几道题方程的解都是一样的,后几道方程都是由第一道方程演变过来的,每一道方程都比前一道要复杂,解题步骤也相应地增多。体会:再复杂的方程只要解题方法正确,都能化成一般简单的形式。)

二、巩固练习。

1、可以把5x看作减数的是方程()。

A.5x-6=20B.30+5x=75C.30-5x=5D.5x3=202、2x在下列方程中可以看作什么部分数?

①2x+2.5=32.5()②2x-30=60()③2x-35=45()

④2x7=42()⑤302-2x=12()⑥2x12=35()

3、不解方程,你能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说说你的方法。

①7x+15=120的解是x=15。()

②5x-36=22的解是x=9。()

③6x5=12的解是x=15。()

④125-3x=30的解是x=10。()

4、解下列方程。(也可以选择第2题的方程其中3题)

4x-7.2=10

0.4(x-5)=16

1.2x+0.160.2=3.2

5、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8与5的积减去一个数的4倍,差是20,这个数是多少?

以上各题4人小组独立完成后,先交流订正,再集体订正。

第4、5题,要求做错的题目,订正在练习纸的右栏。

三、错题分析。

1、出示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学生分析指出错误,并说说理由。(需批改作业时收集)

2、出示常见的错题。

观察下列各题的解方程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指出错处。

7x-3.5=17.5

解:x-3.5=17.57

x-3.5=2.5

x=2.5+3.5

x=6

7x-3.5=17.5

解:x=17.5+3.5

x=21

7x-3.5=17.5

解:x=17.5+3.5

7x=21

x=217

x=3

2x+43=48

解:2x=43

2x=12

2x=48-12

2x=36

x=362

x=18

四、拓展练习。

1、根据方程246-x=80创作情景(编题)或把下列情景补充完整。(视学生情况而定)

情景:学校食堂买来6袋大米,每袋()千克,用去了一些,还剩()千克,()多少千克大米?

2、解下列方程(可以只选择其中两道方程,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做完)

①6x+57=70+7

②23x+57=70+7

③(3+2x)2=30

3、如果2x+4=16,那么4x+8=()

4、⑴x等于什么数时,3x-9的值等于12?

⑵x等于什么数时,3x-9的值大于12?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2、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一个足球元,3个足球多少元?

(2)减3的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方程的意义

1、出示天平:(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

2、介绍等式:在天平的两边上重量相等的物体,左边放20克砝码和30克砝码,右边

放50克砝码。请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这时天平平衡,说明了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等式为)

教师说明:这是一个等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3、引出方程。(改变天平上的物品和砝码)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请同学们试一试。()

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来表示就可以写成。

教师提问:这个等式和上面的等式有什么不同?(这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4、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出示第三幅图)

教师提问:

(1)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2)每个篮球的价钱是元,3个篮球多少元,怎样用式子表示?(3)

(3)3个篮球是234元,怎样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

教师板书:

5、总结方程的意义。

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相等的式子。

不同点:第一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教师板书:象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6、举例说明什么叫方程。

强调两点:一:含有未知数

二:等式

7、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方程与等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

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

(二)教学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教师提问: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2、教师引导: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谁是方程的解?(是方程的解)

谁是方程的解?(是方程的解)

3、30是上面方程的解吗?为什么?

(30不是上面方程的解,因为它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4、引导学生说明:,是怎样求出来的?

教师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例1解方程-8=16

教师提问:

(1)解方程先写什么?等号怎样写?(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根据什么计算?

(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

教师板书: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6、讨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叫解方程。

(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

是方程的有()。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是方程的解。()

(4)也是方程。()

3、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的解是()

(2)的解是()

(3)这个式子是()

是方程是等式既是方程又是等式

(4)是方程()的解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四4题。

六、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例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1解方程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教学设计示例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解eIbJ=c的方程,能正确地求出方程的解。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检验方程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分

析和类推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旧知。

(1)让学生把复习第(1)题做在书上,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复习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每一步解答的依据。

2.引入新课。

我们从刚才的复习中,已经知道几个J加上或减去几个工可

以等于多少个J,还能用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今天,

我们以复习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学

会解比复习题稍微复杂一点的方程。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

提问:左边的2J+4z你能算吗?那么你能解这个方程吗?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谁来说一说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检验J=41是不是方程的解?

指名一人板演检验,其余在练习本上检验。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检验的。

说明:以后解方程,都要重视检验。

提问:今天例1的方程和刚才复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几个J加几个J的和等于多少的方程要怎样解?

2.教学试一试。

出示1.9J一0.4J=60。

这道题会做吗?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写出检验的过程。

学生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你看到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先把1.9工减去0.4J

得1.5J,再求出方程的解)

3.小结:今天学习的方程是几个J加上或减去几个上等于

多少的方程,解方程时只要先算出左边是几个J,就可以按原来的

方法求出方程的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你认为这两题解方程时哪一步最重要?

2.做练--练第2题。

出示线段图。

提问:图上表示什么意思?(苹果2个工千克,橘子3个J千

克,一共是200千克)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方程。

指名学生口答所列的方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是根据数量之间怎样的相等关系列出的方程?

指出:解这样的题,先要看懂图意,再根据2个I加3个J的

和是200来列出方程解答。

3.做练习二十第2题。

(1)提问:第(1)题怎样列方程?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提问:第(2)题设什么为未知数工?这个数的8倍加上这

个数的和是117能列方程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8工表示什么,J表示什么;为什么要

列成8J+J=117。

提问:这个方程是怎样解的?

四、课堂作业

解练习二十第2题第(1)小题的方程,练习二十第1题。

[评析:这节课主要有两个特点:(1)引入新例让学生观察后

作适当引导,由学生自己完成解方程,这可以使学生运用旧知学会

新知,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例题之后让学生与旧知比

较,突出新内容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概括出解题方法,也便于学

生把解法类推到下面的题目中。]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9)

复习要求: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复习重点:解简易方程。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王师傅a天做m个零件,平均每天做()个,做一个零件要()天。

(2)17比a的3倍少多少,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3)商店运来18筐苹果和x筐梨,每筐苹果重a千克,每筐30千克。商店运来的水果和梨共重()千克。

(4)5a-3a+2a的结果是()。

2.判断。

(1)3a+4b=7ab()

(2)23x=23x()

(3)22=22,33=33()

(4)5x=0不是方程。()

(5)长方形的周长是C米,长是a米,宽是(C-2a)米。()

(6)al0=lOa()

(7)种松树a棵、柏树b棵,种的松树和柏树是松树的(a+b)a倍。()

(8)从15里减去a与b的和,求差,用式子表示是15-a+b。()

(9)方程5-3.2=3x与方程5=3x-3.2的解是相同的。()

(10)35(x+5):35x+355()

二、复习指导

1.用字母表示数。

(1)师出示P.136页总复习的第6题,请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用字母表示。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求工作总量C的公式:C=at

2.解简易方程。

(1)师出示P.137页第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说一说:解简易方程的依据是什么?解简易方程写时应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解简易方程都是依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阿关系。关键是弄清未知数在等式中相当于一个什么数,然后再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解。求出解以后,还要对求出的解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题意。解简易方程在书写时应注意:首先在方程的左下方写解字,未知数x写在等号左边,上下等号要对齐,不能连等。

3.列方程解文字题。

(1)师出示练习题,生独立完成。

①8.5减去4个0.875的差,除以一个数,商是20,求这个数。

②比2.5的4倍少x的数是3,求x.

(2)生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理解的。结合题目,教师说明:列方程解文字题,首先应设要求的数为x,(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x的可以不写,)再把文字叙述的形式翻译成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题中怎样叙述等式就怎样写,顺序一般不要改动。列出方程后,按简易方程的解法求出解来。

三、课堂练习:练习三十二第9~11题。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102页练习二十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2、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顾。

1、根据下面的情景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结合情景说说怎样解方程,每一步算出什么。

85+3x=70

2、把下列解方程和检验过程补充完整。

5x-3.7=8.5

解:5x=8.5○()

()=12.2

x=()○()

x=2.44

检验:把x=2.55代入原方程,

左边=5()-3.7=()

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x=2.55是原方程的解。

8x-414=0

解:8x-()=0

()=56

()=568

x=()

检验:把x=()代入原方程,

左边=()()-414=()

右边=0

左边○右边

所以x=()是原方程的解。

3、解下列方程:

⑴6x=42

⑵6x+35=77

⑶6x+57=77

比较:这几道方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解题后有什么体会?

(这几道题方程的解都是一样的,后几道方程都是由第一道方程演变过来的,每一道方程都比前一道要复杂,解题步骤也相应地增多。体会:再复杂的方程只要解题方法正确,都能化成一般简单的形式。)

二、巩固练习。

1、可以把5x看作减数的是方程()。

A.5x-6=20B.30+5x=75C.30-5x=5D.5x3=20

2、2x在下列方程中可以看作什么部分数?

①2x+2.5=32.5()②2x-30=60()③2x-35=45()

④2x7=42()⑤302-2x=12()⑥2x12=35()

3、不解方程,你能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说说你的方法。

①7x+15=120的解是x=15。()

②5x-36=22的解是x=9。()

③6x5=12的解是x=15。()

④125-3x=30的解是x=10。()

4、解下列方程。(也可以选择第2题的方程其中3题)

4x-7.2=10

0.4(x-5)=16

1.2x+0.160.2=3.2

5、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8与5的积减去一个数的4倍,差是20,这个数是多少?

以上各题4人小组独立完成后,先交流订正,再集体订正。

第4、5题,要求做错的题目,订正在练习纸的右栏。

三、错题分析。

1、出示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学生分析指出错误,并说说理由。(需批改作业时收集)

2、出示常见的错题。

观察下列各题的解方程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指出错处。

7x-3.5=17.5

解:x-3.5=17.57

x-3.5=2.5

x=2.5+3.5

x=6

7x-3.5=17.5

解:x=17.5+3.5

x=21

7x-3.5=17.5

解:x=17.5+3.5

7x=21

x=217

x=3

2x+43=48

解:2x=43

2x=12

2x=48-12

2x=36

x=362

x=18

四、拓展练习。

1、根据方程246-x=80创作情景(编题)或把下列情景补充完整。(视学生情况而定)

情景:学校食堂买来6袋大米,每袋()千克,用去了一些,还剩()千克,()多少千克大米?

2、解下列方程(可以只选择其中两道方程,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做完)

①6x+57=70+7

②23x+57=70+7

③(3+2x)2=30

3、如果2x+4=16,那么4x+8=()

4、⑴x等于什么数时,3x-9的值等于12?

⑵x等于什么数时,3x-9的值大于12?

五、复习小结。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11)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定律、公式、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代人求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简易方程的解的算理和算法,并正确地求简易方程的解和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⑴订阅《中国少年报》五年级订了320份,比四年级多订了X份,四年级订了()份。

⑵比X的5倍少1.2的数是()。

⑶路程S、速度V、时间t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当V=32(千米)t=5(小时)S=;当S=120(千米)t=1。8小时,V=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它不具体回答是多少,但是一旦字母数值确定了,它就可以得到具体的值了。

二、巩固

教材第136页总复习第6题第(1)一(3)题。

三、复习简易方程

1.等式与方程,下列各式中是等式的打上,是方程的打上△。

①3+5X()②2X一1=0()

③1+2.7=3.7()④15<1十X()

第②题同时出现了和△记号,说明了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先说说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怎样解简易方程?根据什么?怎样检验?又根据什么?

3.解下列方程,先口述第一步转化的思路。

①54-X=48②54-3X=48③13X+2X=9.9

④69+3X=70。⑤6(l一X)=5.4⑥3.5X+X=1.7

小结:解简易方程,一步的问题根据四则计算的关系求解;多步的问题要进行转化处理,如把aX并作一个数或把(a十X)看作一个数处理,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4.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时,首先应设要求的数为X(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X的,可以不设),再把文字叙述的形式翻译成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题中怎样叙述等式就怎样写,顺序一般不要改动,列出方程后按简易方程的解法才解,如:

(板书)一个数的5倍减去37等于18,求这个数。

解:设要求的数为X。

5X一37=18

5X=18十37

5X=55

X=11

四、练习

教材第139页练习三十四第9-11题。

作业辅导

1.解方程〔第⑴、⑵要写出检验〕

⑴2X一5.56=3

⑵3X十1.5X=13.5

⑶(X十2)0.5=1.l

⑷(7.2-4.8)X=0.4

⑸6X-6=4X-4

⑹7X一4.2-5.8=1.9

2.列方程,并解方程。

(1)某数增加5倍后与3的差等于117,求某数。

(2)15加上一个数的2信等于38的一半,求这个数。

(3)5的3倍比一个数的一半多8,求这个数。

(4)某数的8倍加上10,等于它的10倍减去8,求这个数。

(5)4.9减去4.9与0.5的积,比X的5倍少1.65,求X。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x-3.4=7.61.4x=0.56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

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x+0.64=14.14②14.14﹣x=0.64③14.14﹣0.64=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4)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练习。

(5)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

(6)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1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axbx=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知道计算这类方程的道理。

2.能正确解ax+bx=c的方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ax+bx=c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化简形如ax+bx的含有字母的式子。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头解下列方程(卡片出示)

3x=273x-43=273x+43=27

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尝试

1.出示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5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

(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例5图,引导学生观察。

(3)提问:通过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知道上午运土的吨数,下午运土的吨数,可以求一天运土的吨数。)

(4)要求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出来。

板书:54+53=355(4+3)=35

(5)师:如果每辆车运x吨,该怎样解答?生列式:

4x+3x(4+3)x

说明:这个式子中含有两个未知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

(6)这个式子怎样计算呢?学生分组讨论怎样计算,师巡视。

(7)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认为4x表示4个x,3x表示3个x,4x+3x一共是(4+3)个x,也就是7x。另一种认为4x+3x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个x=7x。

(8)教师对两种思考给以充分肯定后说明:两种思考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板书如下:

4x+3x=(4+3)x=7x

答:这一天共运土7x吨。

教师提示计算时虚线部分的过程可以不写。

(9)思考:上午比下午多运的吨数是多少?口头列式后,把结果写在书上。

(10)订正并提示:1个x,可以写成x,1可以省略不写。

(11)引导学生小结: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x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x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以x,计算出结果。

(12)做一做:

学生自己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订正时注意特殊类型如:3.5t-t76+63x+6x-8x

2.板书例6:解方程7x+9x=80

(1)观察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这个方程等号左边含有两个x)

(2)启发学生知道:解这个方程要先计算等号左边的。

(3)生独立解答,师个别指导。

(4)集体订正,让学生讲计算过程,并板书解题过程。

解方程7x+9x=80

解:16x=80

x=5

检验:把x=5代入原方程。

左边=75+95=80,右边=80。

左边=右边

所以x=5是原方程的解。

(5)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小数时要注意小数点。

三、应用

1.填空:

(1)7x+5x表示()加(),一共是(+)个x,得()。

(2)5x+4x表示()减(),是(-)个x,得()。

(3)x-0.6=()

2.直接写得数(练习二十六1题)

9x+5x=b-0.4b=

6.3x-29=5x+4x-3x=

a+4a=4.80+1.2a=

3.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X

(1)5x-4.7x==1.7x()

(2)8x+0.06x=8.06x()

(3)3.5x-x=3.4x()

4.练习二十六3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5.练习二十六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体验

我们今天学习的解方程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相加或相减的两个数都含有未知数x。)解这样的方程应怎样做呢?(运用乘法的分配律,把未知数前面的数先加、减,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

数,再求出未知数x的值。)

五、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2题。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理解这类方程的格式。

3、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教学重点

掌握解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方程的意义。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与4的和等于40。

(2)的3倍等于40。

(3)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出示例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图意,找等量关系。

教师提问:观察图形你都知道了什么?(每盒彩色笔支,三盒彩色笔是3支,共有彩色笔是三盒零4支,实际有彩色笔40支)

3盒零4支和多少相等?(3盒零4支和40支相等)

3、列方程。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方程的左边表示什么?方程的右边表示什么?

4、解方程。

教师提问:要想求每盒彩色笔多少支,应当先求什么?(三盒多少支)

解这个方程要先算一步?(先求等于多少)

教师说明:要把看作是一个数。即;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那么,下面的计算过程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来。

5、集体订正,板书全部解题过程,订正时要让学生讲每一步的根据。

解:(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6、小结:解这样的方程,关键是要把看作是一个数,先求出,再求出得多少。

7、练习: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解方程

2、例3的方程与刚才解的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等号右边都是5,等号左边都减去;

不同点:练习题等号左边是18减的差,例3等号左边是6乘3的积减去的差。

3、教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4、小结:解这一类方程,要先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计算算出来,再把与因数的积看成是一个数,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步步求出解。

5、练习:解方程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口头解下列方程,并说出每一步的根据。

2、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3、在0.5、1.5、2.5、3.5、4这五个数中,

哪个数是方程0.5-1.5=0.5的解?

哪个数是方程220.5-2=4的解?

思考:怎样做比较简单?

(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再检验比较简单)

答案:4是方程的解

是的解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3

六、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例2看图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解: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教学设计示例

编辑推荐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10篇


以下是趣祝福小编为您准备的“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分析报告。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 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案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避免遗忘请收藏此页!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解简易方程例2和例3(课本第109页)练习二十七第1一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形如aXb=c的简易方程的转化思路。

2.能正确地解答并掌握检验的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3.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⒉解下列方程:

2.5X=600.8X=10X-43=1000X+15=41

教师小结:①解方程要注意格式;②要想好根据什么关系来求调;③检验应当代人原方程;④检验要认真,不能走过场。

二、新授

1.揭示新课内容,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2.例2的教学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图略)

(1)先让学生看清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出方程:

3X+4=40

(2)讨论一下解法:

解:把3x看作一个加数

3x=40一4

3x=36

x=363

x=12

检验:把x=12代人原方程

左边=3l2+4=36+4=40

右边=40

左边=右边

所以x=12是原方程的解。

(4)小结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化难为易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思路。)

(5)下列各方程先写出你的第一步转化方案,暂不往下解:

①3.6+2x=11.8②13.5一2x=11.8③6x一11=36

集体订正后,师简评。

3.例3的教学

解方程63一2x=5

(1)分析:这题与上题比较,怎样?

按照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可以先算63的积吗?

(2)思路理清,可由学生自行解题,指定二生板演,余在练习本上解答。

解:18一2x=5.........先求积

把2x看作减数

2x=18一5

2x=13

x=132

x=6.5(口头检验)

4.总结、师生共同进行,最后由师总结板出:

解答形如axb=c的方程,把ax看作一个数,分析这个数的解题依据进而转化为ax=b型的方程再求解是我们这节课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练习

第一个层次练习:完成课上2的⑤中三道方程的解题,集体订正后,转入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这个层次的练习要点是训练解题程序。(强化转化的思路规范的练习。)

师讲评:知道对谁转化,还要仔细琢磨一下根据哪个关系进行怎样的计算,因此对四则计算的相互关系应熟练在胸。

第二层次练习:要求正确、熟练地解题。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3两题的左列各题。

师评讲。

四、全课总结

复杂的方程的解法,关键是什么?(议一议)

作业设计

一、完成练习二十六第1J题的右列各题和第4题。

二、解下列各方程。

⑴要求写出解题的根据

x+15=41x一430=1289十x=600.98一x=0.7

6x=7.8x16=40.8x=10x4.5=12

⑵要求写出转化的思路说明,并检验。

①6x+3=9②4x一2=10③5x一39=56

④15一2x=7⑤12.5一6x=2.9⑥4.8+0.5x=6.3

⑦3x一46=48⑧93一1.7x=13.4⑨7x+125=102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①x加上85等于91,求x。

②x减去1.5等于3.7,求x。

③62减去x等于6,求x。

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例23X+4=40例363-2X=5

教后感: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有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简易方程。

二、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5557的内容,

重点看图与文字,认真思考红点部分的问题。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第一题哪几个错了,错在哪里,说出原因。

(2)第二题看图列方程,看做得对不对,不对,说出错因。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理解这类方程的格式.

3.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教学重点

掌握解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方程的意义.

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解方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与4的和等于40.

2.的3倍等于40.

3.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2

例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图意,找等量关系.

3.教师提问

(1)观察图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2)3盒零4支和多少相等?

(3)怎样列方程?

4.列方程并解答.

(1)教师板书:

(2)教师提问:要想求每盒彩色笔多少支,应当先求什么?解这个方程要先算一步?

(3)教师说明:要把看作是一个数.即;,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那么.

5.学生独立解答.

6.集体订正,板书全部解题过程.

解:(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312+4=40,右边=40,

左边=右边,

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7.小结:解这样的方程,关键是要把看作是一个数,先求出,再求出得多少.

8.练习:

(二)教学例3

例3.解方程

1.思考

(1)例3与例2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小结:解这一类方程,要先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计算算出来,再

把与因数的积看成是一个数,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步步求出解.

4.练习:解方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的解方程与以前所学的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四、巩固练习

(一)口头解下列方程,并说出每一步的根据.

1.

2.

(二)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

2.

3.

(三)在0.5、1.5、2.5、3.5、4这五个数中,

哪个数是方程0.5-1.5=0.5的解?

哪个数是方程220.5-2=4的解?

思考:怎样做比较简单?

五、课后作业

解方程

1.

2.

3.

六、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例2.看图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教案点评:

新授部分注意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抓住关键,提出具体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试做,再通过看书学习,讲清道理,使学生透彻的理解。

练习中注意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 篇4

简易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本教案将重点讲解简易方程的概念、解题步骤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简易方程的解题方法。

第一节:简易方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00字)

1.教师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入简易方程的概念,解释方程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

2.教师用简单的例子说明方程的基本性质,如等号两边相等、方程的解等。

第二节:解一步简易方程的方法(300字)

1.教师通过类似的例子演示如何解一步简易方程,也称为加减法方程。

2.教师让学生逐步跟随解题的步骤,边解题边进行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教师布置训练题,让学生练习解一步简易方程的能力。

第三节:解两步简易方程的方法(300字)

1.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解两步简易方程,也称为加减法和乘除法结合的方程。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子中的规律,从而总结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3.教师让学生在指导下解题,逐步提高解两步简易方程的能力。

第四节:解实际问题中的简易方程(2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将其转化成简易方程。

2.教师通过例题的讲解,指导学生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和列方程。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节:巩固训练和反思(200字)

1.教师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过程的反思,总结解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需要注意的要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解题能力。

本教案通过分步讲解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解题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通过反复训练和深入思考,学生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培养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复习和应用中巩固所学,学生将逐渐掌握简易方程的解题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 篇5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解含有两、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含有两、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含有两、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的算理和算法,能对原方程变形求解。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复习方程的意义。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x与4的和等于40。

(2)x的3倍等于40。

(3)x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尝试

1.出示例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读题,理解题意:先列方程,再求出方程的解。

(2)引导学生分析图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①提问:看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知道每盒彩色笔40支,三盒彩色笔是3x支,共有彩色笔是三盒零4支,实际有彩色笔40支。

②提问:3盒零4支和多少相等?

启发学生回答:3盒零4支和40支相等。

(3)生试着列方程,指名回答,师板书:3x+4=40

问:方程的左边表示什么?方程的右边表示什么?

(4)解方程。

①问:要想求每盒彩色笔多少支,应当先求什么?(三盒多少支)

②解这个方程要先算哪一步?(先求3x等于多少)

③师说明:要把3x看作是一个数。即:

3x+4=40

加数加数和

④要求加数等于什么?(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

⑤那么3x=?,你会做吗?试一试!指名板演。

(5)集体订正,板演生讲每一步的根据。

3x+4=40

解:3x=40-4(加数=和-另一个个加数)

x=363(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x=12

检验:把x=12代入原方程,

左边=312+4=40,右边=40,

左边=右边,

所以x=12是原方程的解。

(6)解这样的方程的关键是什么?(要先把3x看作是一个数,先求出3x,再求出x得多少。)

(7)练习:18-2x=5,生独立做,集体订正,并讲算理。

2.出示例3.63-2x=5

(1)比较例3的方程与刚才解的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等号右边都是5,等号左边都减去2x;

不同点:练习题等号左边是18减2x的差,例3等号左边是6乘以3的积减去2x的差。

(2)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例3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生自己解答,做完后与书上对照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小结:解这一类方程,要先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计算算出来,再把x与因数的积看成是一个数,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步步求出解。

3.做一做:解方程3x-126=6,生独立解再订正。

三、应用

1.口头解下列方程,要求说出把什么看作一个数并说出每一步的根据。

69+3=94x-2=105x-39=56

2.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并指导差生,再订正。

18+15x=212x+3.4=7.22x-4.3=9.7

3.练习二十五第2题,按照指定的顺序解方程,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做完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方程及解法的异同点。

4.练习二十五第4题,引导学生回答怎样做比较简单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再检验比较简单。

四、体验

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3题(前两道题写检验过程)。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解eIbJ=c的方程,能正确地求出方程的解。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检验方程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分

析和类推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旧知。

(1)让学生把复习第(1)题做在书上,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复习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每一步解答的依据。

2.引入新课。

我们从刚才的复习中,已经知道几个J加上或减去几个工可

以等于多少个J,还能用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今天,

我们以复习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学

会解比复习题稍微复杂一点的方程。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

提问:左边的2J+4z你能算吗?那么你能解这个方程吗?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谁来说一说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检验J=41是不是方程的解?

指名一人板演检验,其余在练习本上检验。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检验的。

说明:以后解方程,都要重视检验。

提问:今天例1的方程和刚才复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几个J加几个J的和等于多少的方程要怎样解?

2.教学试一试。

出示1.9J一0.4J=60。

这道题会做吗?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写出检验的过程。

学生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你看到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先把1.9工减去0.4J

得1.5J,再求出方程的解)

3.小结:今天学习的方程是几个J加上或减去几个上等于

多少的方程,解方程时只要先算出左边是几个J,就可以按原来的

方法求出方程的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你认为这两题解方程时哪一步最重要?

2.做练--练第2题。

出示线段图。

提问:图上表示什么意思?(苹果2个工千克,橘子3个J千

克,一共是200千克)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方程。

指名学生口答所列的方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是根据数量之间怎样的相等关系列出的方程?

指出:解这样的题,先要看懂图意,再根据2个I加3个J的

和是200来列出方程解答。

3.做练习二十第2题。

(1)提问:第(1)题怎样列方程?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提问:第(2)题设什么为未知数工?这个数的8倍加上这

个数的和是117能列方程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8工表示什么,J表示什么;为什么要

列成8J+J=117。

提问:这个方程是怎样解的?

四、课堂作业

解练习二十第2题第(1)小题的方程,练习二十第1题。

[评析:这节课主要有两个特点:(1)引入新例让学生观察后

作适当引导,由学生自己完成解方程,这可以使学生运用旧知学会

新知,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例题之后让学生与旧知比

较,突出新内容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概括出解题方法,也便于学

生把解法类推到下面的题目中。]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例2、例3,完成第109页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会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看图列方程,解答多步方程。

教具准备:电教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三个小动物,让学生围绕三个小动物提提出问题进行学习。

二、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小老鼠的问题:

出示例2。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这道题的第一个要求是看图列方程。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怎样根据图意列出方程。我们学过方程的含义,谁能说说什么是方程呢?

学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师:那么,要列方程就是要列出什么样的式子呢?

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师:观察这副图,从图里看出每盒彩色笔有多少支?(x支。)3盒彩色笔有多少支?(3x支。)另外还有多少支?(4支。)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40支。)那么,怎样把这副图里的数量关系用方程(也就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3x+4=40。

教师:很好!谁能再说说这个方程表示的数量关系?

学生:每盒彩色笔有x支,3盒彩色笔加上另外的4支,一共是40支。

教师:对!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如何解这个方程。如果方程是x+4=40,可以怎么想?根据什么解?

学生:可以把原方程看作是加数+加数=和的运算,因此,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来解。

这样也可以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来解。得出3x=40-4,再得出3x=36。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解此方程的前两步,下面的解法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做完以后,集体订正。得出方程的解以后,要求学生在算草纸上进行检验。请一位学生口述检验过程,集体订正。

教师小结例2的解法:解答例2,先要根据图里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然后解这个方程。解方程时,关键是要先把3x看作是一个数,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求出3x等于多少,再求x等于多少就得出方程的解是多少。

2.教学例3。

小猫提出的问题:

教师出示:解方程18-2x=5。然后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做完以后,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这个方程你是怎么解的?先怎样做,再怎样做,根据是什么?(先把2x看作一个数,再根据减数=被减数-差得出2x=18-5,2x=13,x=6.5。)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把解方程的过程出示。接着,教师出示例3:解方程63-2x=5。

教师:例3的方程与我们刚才解的方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相同点是:等号右边都是5,等号左边都要减去2x;不同点是:18-2x=5的等号左边只有一步运算,而63-2x=5的等号左边有两步运算。

教师:63-2x=5,等号左边的两步运算,第一步是算63,就等于18。这样方程63-2x=5就变成了18-2x=5。所以,解方程63-2x=5,要按照运算顺序,先算出63的值。那么,下一步该怎样做呢?刚才我们已经做过,自己把方程63-2x=5解出来。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一)(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以及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用具:简易天平、砝码、标有20、30和?的方木块、

画有P.97页上图的挂图、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根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说出求下面各数的方法。

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被除数=()

6.除数=()

二、尝试

1.方程的意义

(1)出示简易天平,将天平、砝码摆在讲台上,这是一台天平,它是用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的。怎样用它来称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边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2)师演示如何用天平称物品。(称出的物品同P.105页上图。)

(3)问: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说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针必须指在刻度线的中央。)

(4)教师强调说明:天平两边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时,天平就平衡。反过来说,天平保持着平衡,就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试试看!先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写出算式20+30=50。

问:20+30=50是一个什么式子?(等式。)

(6)什么叫等式呢?(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7)师改变天平上所放的物品和砝码,使之与P.105页的下图相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的天平是否平衡?说明了什么?(图中的天平是平衡的,因为指针指在天平刻度线的中央。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

②怎样用式子来表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再试试看!

板书;20十?=100。

③?是不是要求的未知数?我们以前学习过,一般用什么

字母表示未知数?(师生共同把等式20+?=100改写成20+x

=100)

④20+x=100是一个什么式子?(也是一个等式。)

⑤这道等式与20+30=50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⑥左盘中这个标有?的方木块应该是多少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这就是这个等式中的x是多少才能使等式左、右两边正好相等呢?可以是一个随便的重量吗?

生自由说,师总结: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重量不是随便确定的,它必须是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说未知数所代表的数值必须使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

⑦同学们观察一下天平,想一想,x应该代表什么数呢?(因为左边未知的方块重80克才能使天平平衡,所以x=80。)

师在20+x=100的右边板书:x=80。

(8)师出示P.106页上图。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幅图的图意是什么?(这幅图告诉我们,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是234元。)

②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还可以怎样表示?(还可以表示为3x元。)

③谁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来?(3x=234。)

④想一想,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这也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⑤当x等于多少时,这个等式中的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当x=78时,这个等式中的等号友、右两边正好相等。)

师在3x=234的右边板书:x=78。

(9)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师指出:像这样一些等式:20+x=100、3x=234、x-8=5、x6=7叫做方程。

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形成如下的板书:

方程一般等式

20+x=10020+80=100

3x=234378=234

x-8=513-8=5

x6=7426=7

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方程是不是一种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与一般的等式相同吗?你发现方程有什么特点?

③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先指名让学生说,然后师归纳总结。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师请学生观察这幅图,并说一说它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10)练一练:做一做。

2.解简易方程(一)。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①请学生阅读书上的内容,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②指名回答,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师讲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个数,它表示未知数等于的多少时使方程中等号的左右两边相等。例如,当x=80时,20+x=100的等号左右两边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演算过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求未知数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出示例1:解方程x-8=16。

①x在这道减法算式中相当于什么数?(被减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应该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师讲解:首先要写解字,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及运算定律进行思考;x-8=16,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所以x=16+8,x=24。运算的根据可以不写,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对齐。求出x的值后,还要进行检验,以判断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着,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出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且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3)练一练:做一做。

三、应用

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知道了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解方程时,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当于什么数,再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五、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 篇9

复习过程:

一、概念回顾。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用字母表示数应该注意什么?

3.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方程0.6X=3的解是()

2.a与b的和的一半是()。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4.判断。

(1)ab8可以简写成ab8。

(2)x+5=45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a的立方等于3个a相加。

(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5.解方程。

10.2-5X=2.231.5+6X=335.6X-3.8=1.8

3(X+5)=24600(15-X)=200X6-2.5=1.1

6.解决问题。

(1)一个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积。(用公式计算。)

(2)妈妈有200元钱,是小红的4倍多20元,小红有多少元?

(3)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三、作业。

复习目标:

1.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定律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能解方程并验算。

3.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2、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一个足球元,3个足球多少元?

(2)减3的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方程的意义

1、出示天平:(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

2、介绍等式:在天平的两边上重量相等的物体,左边放20克砝码和30克砝码,右边

放50克砝码。请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这时天平平衡,说明了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等式为)

教师说明:这是一个等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3、引出方程。(改变天平上的物品和砝码)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请同学们试一试。()

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来表示就可以写成。

教师提问:这个等式和上面的等式有什么不同?(这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4、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出示第三幅图)

教师提问:

(1)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2)每个篮球的价钱是元,3个篮球多少元,怎样用式子表示?(3)

(3)3个篮球是234元,怎样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

教师板书:

5、总结方程的意义。

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相等的式子。

不同点:第一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教师板书:象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6、举例说明什么叫方程。

强调两点:一:含有未知数

二:等式

7、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方程与等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

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

(二)教学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教师提问: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2、教师引导: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谁是方程的解?(是方程的解)

谁是方程的解?(是方程的解)

3、30是上面方程的解吗?为什么?

(30不是上面方程的解,因为它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4、引导学生说明:,是怎样求出来的?

教师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例1解方程-8=16

教师提问:

(1)解方程先写什么?等号怎样写?(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根据什么计算?

(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

教师板书: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6、讨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叫解方程。

(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

是方程的有()。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是方程的解。()

(4)也是方程。()

3、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的解是()

(2)的解是()

(3)这个式子是()

是方程是等式既是方程又是等式

(4)是方程()的解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四4题。

六、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例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1解方程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合集五篇


教师在每节课上通常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和课件,因为写好教案和课件是每位老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教师需要明确教学重点,以制定出精细的教案。为了让您节省时间和精力,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名为“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的资料,让您能够事半功倍,少走弯路。我们将持续不断地更新和改进网站,为您提供更多值得关注的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1】

一、复习旧知,类比新知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像这样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一般形式:

是常数且

设计意图:复习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回忆起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回忆起“项”及“系数”的概念,通过类比,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生活情境,自主学习

(1)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2m,设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x m,可得方程

(2)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米。如果花圃的面积是24m2,设花圃的宽是x m则花圃的长是m,可得方程

(3)一张面积是600cm2的长方形纸片,把它的一边剪短10cm,恰好得到一个正方形。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可得方程

(4)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的距离比梯子的顶端到地面的距离多1m,设梯子的底端到墙面的距离是x m,可得方程

设计意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三、探究学习:

1、概念得出

讨论交流:以上所列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英国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家曾说:概念的教学要从大量实例出发,通过实例帮助完成定义,而不是教定义。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2、巩固概念

下列方程中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设计意图:

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3个特征的理解.题目的设置,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变式的理解能力.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念,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4.典型例题

例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意图: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5.巩固练习

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意图: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6、拓展应用

(1)、若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p为任意实数B、p=0 C、p≠0 D、p=0或1

(2)、若关于x的方程mx-2x+1=2x(x-1)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3)、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作适当归纳,可留疑,让学生课下思考。此题需进行分类讨论,开拓学生思维,体现数学的严谨性。

7.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小结反思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体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2】

2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臵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bx+c=0(a≠0)后,其中ax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2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 将方程(x+1)+(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x-2)(x+2)=1化成ax+bx+c=0(a≠0)的形式. 解:略

=0 (4) x-4=(x+2) (5) ax+bx+c=0 x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8m+17)x+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2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8m+17?≠0即可.

? 练习: 1.方程(2a—4)x—2bx+a=0, 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

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27mx+5=0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2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六、布臵作业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式求解;由解给出根的概念;再由根的概念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根.同时应用以上的几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难点关键

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问题1.前面有关“执竿进屋”的问题中,我们列得方程x-8x+20=0

老师点评(略) 二、探索新知 提问:(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 (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其它解吗?

老师点评:(1)问题1中x=2与x=10是x-8x+20=0的解,问题2中,x=4是x+7x-44=0的解.(2)如

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x=-11的解.

回过头来看:x-8x+20=0有两个根,一个是2,另一个是10,都满足题意;但是,问题2中的x=-11的根不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

2

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10x+12=0的根? -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

2

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10x+12=0的两根.

2

例2.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 x+bx+c=0(a≠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a+b+c)的值

练习: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 x+x+a-1=0的一个根为0,则求a的值

点拨:如果一个数是方程的根,那么把该数代入方程,一定能使左右两边相等,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经常用到,同学们要深刻理解.

例3.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

分析:要求出方程的根,就是要求出满足等式的数,可用直接观察结合平方根的意义. 解:略

教材 思考题 练习1、2.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要会用一些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夹逼”方法;平方根的意义) 六、布臵作业

1.教材 复习巩固3、4 综合运用5、6、7 拓广探索8、9.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

2

2

1.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2.难点与关键: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n,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n(n≥0)的方程. 教学过程

(1)x-8x+______=(x-______);(2)9x+12x+_____=(3x+_____);(3)x+px+_____=(x+____). 问题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

4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 即2t+1=3,2t+1=-3

例1:解方程:(1)(2x-1)=5 (2)x+6x+9=2 (3)x-2x+4=-1

分析:很清楚,x+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1.

2

例2.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m提高到14.4m,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 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

2

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 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

直接开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

(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例3.某公司一月份营业额为1万元,第一季度总营业额为3.31万元,求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是多少?

分析: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二月份的营业额就应该是(1+x),三月份的营

2

业额是在二月份的基础上再增长的,应是(1+x). 解: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

2

那么1+(1+x)+(1+x)=3.31 把(1+x)当成一个数,配方得:

因为增长率为正数,

本节课应掌握: 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p(p≥0),那么x=

解形如(mx+n)=p(p≥0),那么mx+n=

1.教材 复习巩固1、2.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3】

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k-1没有实数根.试判别关于x的方程x2+kx=1-k的根的情况。

巩固提高:

已知在等腰中,BC=8.AB.A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10x+m=0的两个实数根.求的周长

例题2:

.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a-1)x+a2=0的两个实数根.且(x1+2)(x2+2)=11.求a的值。

.巩固提高: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m+1)x+2m-1=0.

(1)求证:不论m为任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两根为x1.x2.且满足

求m的值。

例3某电脑销售商试销一品牌电脑(出厂为3000元/台),以4000元/台销售时,平均每月销售100台.现为了扩大销售,销售商决定降价销售,在原来1月份平均销售量的基础上,经2月份的市场调查,3月份调整价格后,月销售额达到576000元.已知电脑价格每台下降100元,月销售量将上升10台,

(1)求1月份到3月份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

(2)求3月份时该电脑的销售价格.

练习: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赢利1200元,则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2)则降价多少元?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4】

1、已知方程x2-6x+q=0可以配方成(x-p)2=7的形式,那么x2-6x+q=2可以配方成下列的( )

2、已知m是方程x2-x-1=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m2-m的值等于( )

3、若α、β是方程x2+2x-=0的两个实数根,则α2+3α+β的值为( )

4、关于x的方程kx2+3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x1=1,x2=2,则这个方程是( )

6、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那么k的最大整数值是( )

7、某城底已有绿化面积300公顷,经过两年绿化,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到底增加到363公顷,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由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8、甲、乙两个同学分别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甲因把一次项系数看错了,而解得方程两根为-3和5,乙把常数项看错了,解得两根为2+ 和2- ,则原方程是( )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5】

第1教时

教学内容:  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辅工具:

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创设问题情景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探 究 新 知 1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x(5x-2)=x(x+1)+4x2;(2)7x2+6=2x(3x+1);(3) (4)6x2=x;(5)2x2=5y;(6)-x2=04.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称二次项,bx称一次项,c称常数项,a称二次项系数,b称一次项系数.一般式中的“a≠0”为什么?如果a=0,则ax2+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5.例1  把方程3x(x-1)=2(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教师边提问边引导,板书并规范步骤,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讨论后回答     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   独立完成            加深理解   学生试解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反馈训练应用提高练习1:教材P.5中1,2.练习2: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4)(b2+1)x2-bx+b=2;(5)2tx(x-5)=7-4tx.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通过此组练习,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部分学生板书,师生评价.题目答案不唯一,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小结提高(四)总结、扩展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1.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2.整式方程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区别和联系.强调“a≠0”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学生讨论回答 布置作业 1.教材P.6 练习2.2.思考题:1)能不能说“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十四篇


请查看以下趣祝福的编辑为您搜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内容。对于新来的教师来说,教案和课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能草率地编写。上课时,老师应该按照教案和课件来进行教学。我们将持续关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您提供及时的更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2,5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其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3、有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和信心。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等学习数学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对有关信息如何进行收集、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一、提示课题

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全体同学进行探索活动,探索的知识是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索活动

1、2,5的倍数的特征

⑴、给出几个式子,找找谁是谁的倍数,观察发现是2或者5的倍数,引出今天的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84=2

63=2

105=2

153=5

204=5

8,6,10都是2的倍数。10,15,20都是5的倍数

那我们今天来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

⑵、游戏

班上20位同学,老师按照每组5位同学,按顺序排列了序号为1-20号。

1.请序号为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2.请序号为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手

3.请序号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你们的双手

1.2,4,6,8,10,12,14,16,18,20

2.5,10,15,20

3.10,20

学生总结归纳出2,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完成后,展示结果: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师说明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并板书: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⑵、实践检验

①出示1~100的数字表格

②在表中找出2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③在表格中找出5的倍数,师做记号。

④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做记号。

⑶尝试判断

出示数字:70、90、85、105、120、92、88、104、106

①判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②学生运用乘法或除法计算,来验证判断结果。

(4)归纳总结,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找出2、5的倍数。

12130353924012156018728590

(1)找出2的倍数、5的倍数。

(2)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火眼金睛辨对错:

(1)偶数都是2的倍数。()

(2)21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两个奇数的和不一定是偶数。()

3、猜数。

从左边起:

第一个数字最大的一位偶数

第二个数字5的倍数

第三个数字最小的奇数

第四个数字不告诉你

不过这个四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4、任选两个数字组成符合要求的数:6、0、9、5

(1)奇数

(2)2的倍数

(3)5的倍数

(4)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5、□里能填几?

(1)2的倍数:8□

(2)5的倍数:7□□□

四、课堂小结: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我们已经研究过了,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我们下节课研究。

五、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的数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一、课堂探究,自主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课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确意义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铺成边长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铺成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通过刚才的报数和铺正方形的过程,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韦恩图上怎么表示?

2、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3、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三、反馈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评价检测

练习十七2、3、4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思考与问题解决:经历观察讨论,操作等学习活动,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分别出示两张不同的孙悟空的照片。师:学们仔细看看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2、教师引导交流:孙悟空本人没有改变,只不过是外表的打扮装饰发生了改变。

3、学生初步感知了什么变了而什么却没有变的概念。

4、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什么变了而什么没有变的有关内容。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为下一步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

1、师:在我们在学习这个新的内容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被除数=课件出示:120÷30=(120×2)÷(30×2)=(120÷10)÷(30÷10)=

2、同学们说说这几道相等吗?(指名回答)。

3、教师引导说出商不变的性质,课件出示商不变的性质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商不变的性质,为下一步更容易的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知

1、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把手中的纸平均折成4份,其中把3份图上你喜欢的颜色。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平均分”。

3、展示学生的作业。

4、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16份,分好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5、教师归纳总结,并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同一张纸能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引导学生观察:

观察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样变,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后,教师集体指导观察,并板书:

教师归纳总结后,学生完成课本66页的填空题,完成后集体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一些表象,但这些表象还须上升为科学理论,这就需要学生能透过表象识别表现后蕴藏的规律,这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便于以后举一反三,解决同类相关问题。

7、课件出示:(通知互相讨论)

(1)相比较,看看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

(2)在这个变化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8、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特别强调“同时”“同一个数”)。

9、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要0除外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而分数的分母是不能为0的。

10、同学们,现在你们来看看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你们以前学习过得商不变性质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两性质作对比)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规律是一致的。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集体回答)。

(2)指出下列分数是否相等。(指名回答)。

(3)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指名到台上板演)。

(4)课件出示小故事。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三分到了这块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让学生课后去思考)

设计意图:多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有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回顾总结,梳理新知

同学们,你们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板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出示孙悟空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深入感知分数。请同学们用一张正方形纸片,动手折一折,通过三次的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相等的分数,比较涂色部分大小有没有变化?(没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经历总结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学生对此进行巩固后,再引导学生说出:0除外。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难点,取得很好的效果。

3、巩固练习,围绕中心。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呈现,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所学知识,学有所获,并进一步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 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 谈谈收获和不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字与编码》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身份证的编码方法,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初步学会编码。

2、让学生在收集信息,编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身份证编码,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学会编码。

难点: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编码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编码现象,引出课题:数字与编码

二、探究身份证号码的规律

1、请同学们观察一组身份证号码: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大屏幕出示)身份证的号码信息。

3、结合具体的身份证实例加以说明:330127

19790415

5925

三、实践与运用

1、

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2、猜一猜,你的身份证号码可能是多少?

3、小马虎在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但是不记得这四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能帮帮他吗?

4、听故事想问题。

一个小伙子偷了一户人家的东西之后猖狂逃跑,并连夜赶制了一张假身份证去登记住宿,结果被服务员一眼认出,你猜到底哪里出现问题?

四、总结与提高

1、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身份证的知识,你们知道身份证有哪些作用吗?

2、(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将来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3、昨天,横沿村的一个老奶奶告诉我,让我帮她找位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学生,她知道这个同学是我们学校的,校徽上写着5125,我们该怎样找到这位学生呢?

4、请你给自己设计一个编码。

5、读一篇短文:《假如生活中没有编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完成表格。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完成P20做一做

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6个面(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7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2.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同学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和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画图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引入新课(出示半开放性素材)2分钟

问题:学校刚接到教育局通知,让我们学校马上派15位同学马上赶到二小参加现场科技制作比赛,由付老师负责通知他们,你们帮付老师想想,付老师可以用什么方法通知他们?

师由这个问题引出最直接、最能保证通知到位的方式:打电话(板书课题)

(听+想+讲)

活动2【活动】二:自主合作(学生呈现多个项度+确定项度)(6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32-133,并同桌或前后两人交互打电话的方案,时间3分钟

(看+想+讲+听)

(师巡视,并对自主学习认真的同学及予表扬)

自主学习要求:

a.看课本P132---133,看完以后,同桌或前后两人交流下讨论打电话的方案。

b.通过自学,看课本中介绍了哪几种打电话的方案。

c.时间3分钟。

通过自学,我知道课本中介绍了哪几种打电话的方案?

(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项度并板书:)

项度呈现:

主气泡:打电话

子气泡:分组通知、逐个通知、每个人不空闲通知

其中分组通知又包括分三组、四组、五组等三个向度。

3.生在团队长的带领下团队共同确定其中的1个项度进行讨论,团队长并做好组内分工。

(讲+看+小动)

活动3【活动】三:合作探究(交互+强化)14分钟

1.团队长根据自已团队选择的问题带领组员开展4-6人的小组交互,强化学习,并把学习的成果记录在白板上,并作好发言准备。

(通过小组的共同交互学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达到68次的强化学习,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做+想+讲+听+大动)

合作探究要求:

a.团队长根据选择的问题,带领组员开展小组讨论,强化学习,并把团队学习的成果记录在白板上。

b.每个团队做好上台展示交流的准备。

c.时间是7分钟

2:师巡视:提醒有关的小组做好展示交流的准备。

活动4【活动】四:展示交流(汇集+强化)

1.选择四个团队上台展示汇报,涵盖所有项度的知识点。

(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给予鼓励和表扬)

(讲+听+看+做)

2.教师精讲,师生共同完成2n的推导过程,小结出最优方案。

(看+讲+做+听+想)

活动5【练习】三:巩固练习

⑴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只有1个树枝,第一年长出1个树枝,第二年每个树,枝分别长出1个新枝,第三年每个树,枝又都分别长出1个新枝,照这样计

算,第五年这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树枝?

⑵小鸭子想开一个游泳会,如果通知一只鸭子要3分钟,你能帮它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到30只鸭子来参加游泳会吗

活动6【活动】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看+讲+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8

找次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找次品的操作活动和分析、归纳的理性思考,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把待测物品平均分3组。

2、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让学生体会用缩小范围逐步逼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和口头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

教学难点:

理解并认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看视频,谈感受。

播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视频。看后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2、发现次品。

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板书:次品。)你身边有哪些次品?和同学交流。

今天我们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观一样,质量不同,或轻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书:找)

活动2【讲授】初步感知、寻找方法

1、出示例题。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呢?

数一数,掂一掂,摇一摇等方法,选择最优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两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扬。

3、华罗庚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自由猜测称的次数。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这正和华罗庚思想不谋而合,让我们从数量较小的来研究吧!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方法多样

1.研究2瓶

师: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需要几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书做好记录:2次(1,1)

2.讨论3瓶的问题

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生叙述称球的过程。板书记录: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个空间可以利用,这样节省次数。生将探究结果填入导学案中。

3.研究4-8瓶的问题

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2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几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手中的小圆片动手操作,并记录在导学案中。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1)把待测物品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重点汇报8瓶的设计方案。

(1)师引导学生:比较3、4种分法,并展开讨论:想想为什么方法3的次数是最少的?你觉得它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2)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的次品时,把待测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书:把待测物品分3份。

(3)师:比较1、2、3种分法,讨论为什么同样分3份,为什么第3种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时,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尽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间的差尽可能少。板书:每份之间的差尽可能少。

5.研究9瓶

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直接说出次数,小组验证。

活动4【练习】拓展提高,优化方案

1.运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几次能找到次品?

2.举一反三:从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个次品,至少称几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导学案上完成。

3.发散思维:有2187瓶矿泉水,其中2186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xx页例x及第xx页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数,再排除掉3 的倍数。提问:4的倍数还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来我们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质数表。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xx页练习的第x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x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x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x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眼中的猪八戒是什么样的?请用词语来表述一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猪八戒的小故事,你们猜猜猪八戒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唐僧把一张饼分给三个徒弟,三份分得有点不一样,一份是一块,一份是两块,还有一份是三块,你们认为猪八戒会挑选哪一份?猪八戒是否真的会得如所愿?(PPT进行展示)

二、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1、出示PPT,学生说出分数,(用PPT展示:首先重合,然后进行对比。)再让学生用三个图片进行重合并质疑:分子、分母都不相同,这些数的大小怎么会一样?

2、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

(1)从左往右看,三个分数得分子和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从右往左看,三个分数得分子和分母是按什么样的规律变化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进行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质疑:可以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0吗?

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殊途同归利用商不变验证分数基本性质

从商不变规律来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非0的数,那么商不变。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它们也同时除以一个非0的数,大家想一下:分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

刚才我们是从实际的例子中总结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现在我们是用逻辑推理的形式证明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殊途同归。

只不过不同的是,在除法中,叫做商不变规律;在分数中,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运用提升

1、奇效的红方块,能用几分之几表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商不变规律。

(1)计算:1203012340540050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三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为什么相等?)

(2)小组交流: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3)汇报: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4)观察以上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说一说根据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习题

第1题:按要求涂色,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第2题:比较每组中的分数大小是否相等。

第3题:同位合作完成。

2.作业:练习十四4、5题,选作1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计

摩托车

小汽车

大客车

载重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

除不尽

6÷5=1.215÷3=15

1.2÷0.3=4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15能被3整除

5、分类除尽

除不尽

不能整除

整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整数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36和12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b.19能被3整除.()

c.3.2能被0.4整除.()

d.0能被5整除.()

e.29能整除29.()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45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b、6是倍数,3是约数.()

c、30是5的倍数.()

d、4是历的约数.()

e、5是约数.()

3、教师说明:以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412162460

教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精选十五篇


以下是一篇关于“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的特别整理文章,学习过程中参考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环欢迎大家参考本篇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 详尽的教学教案能够让教师更好地讲述课程内容。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观察图(一)中的条件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一)

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

(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2.观察图(二)的条件问题。

小组讨论。

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P42/5-7

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1820

24401540

15=()()

24=()()

30=()()

36=()()

二、新授

出示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

板演:

(1)2512=300(元)

(2)2512

=25(34)

=(254)3

=1003

=300(元)

(3)1225

=12(1004)

=121004

=120xx

=300(元)

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

P47/4、5

板书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225=300(元)12251225

=(34)25=12(1004)

=3(425)=121004

=3100=120xx

=300(元)=300(元)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2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想想你心中最喜欢的老师,说说

我喜欢她(他)

她(他)最让我感动

她(他)做了让我难忘

样的老师是我最喜欢的

我希望我的老师是这样子的

【我们一起来记一记】

1、歇后语:

汽车坏了方向盘--横冲直撞

黄鼠狼觅食见机(鸡)行事

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

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疯姑娘讲笑话--嘻嘻哈哈

请狼来做客--活得不耐烦

瘸子靠着瞎子走--取长补短

盲人上大街目中无人

麻绳拴豆腐提不起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按要求完成成语:

※关于笑的相关成语:

强烈的笑:哄()大笑捧()大笑笑掉()()

愉快的笑:()笑颜()笑容()()

难忍的笑:()()失笑忍()不俊

阴险的笑:笑里()()

应付的笑:一笑()之

勉强的笑:()()欢笑

※填入一对相似或相反的字组成成语:

()文()字()惊()怪()枪()马

()勇()谋()倒()歪()斩()奏

()邻()舍()软()硬()天()地

()钉()铁眼()手()患()患()

【我们一起开个诗歌朗诵会】

搜集自己喜欢的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出来。

我会配乐朗诵

我会大声背诵

看我一边写一边背诵

我们几个人边朗诵边表演

看我们小组一起来朗诵

【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老师】

老师是园丁,浇灌我们这些祖国的新苗

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老师是春蚕,为我们编织理想的丝线

老师是桥梁,指引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3

《奇妙的水》教学设计

主题目标:

1使学生了解自然界水的不同存在形式,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形态变化。

2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在维持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以及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观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写小实验报告。

教学准备:

准备一个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2收集有关水资源分布和水量的信息。

准备一些新鲜蔬菜或其他植物,一个量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你了解水吗?”看图,谁来说说水在自然界中有哪几种形态?

出示你的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你对地球的最初印象是什么?(是的,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水的世界,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水。)

二活动天地

认识身边的水

看这张**,告诉我们地球上**有水?

2 生自由回答。

3 师总结:水不仅存在于江河湖海中,而且存在于空气、冰川和土壤中,不仅有液态的水,还有固态和气态的水。

展示水循环图: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同座位互相交流水是怎么循环的,注意,交流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语言表达要简练、清楚。

指名交流、评议。

生命离不开水

1 老师已提前布置你们记录自己每天的喝水量,并且让你们记录在**中,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互相交流)

想想一下如果你不喝水会发生什么事?

3榨菜,你看,植物里有水,植物里的水是从**来的?(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在自然界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水利和水患

看**:水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甚至灾难。你知道哪些水害事件,说给同学听听。

水在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你知道吗?(必要时老师解释:电厂需要水来产生蒸气来驱动发电机运行,需要水来帮助冷却等)

三活动拓展延伸

1把一小块冰放入量杯中,观察冰的变化,想一想:玻璃墙上的水滴是不是来自**?

四布置作业:

1 查资料,了解在水里的某种动物或植物。说说你所知道的水的故事。

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水的浮力。

教学反思:

《有限的淡水》教学设计

主题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有限的水资源和生活中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2培养查找、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使用已知信息。

通过小组调查和交流活动,培养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准备:

1从不同的自然水体中采集了几个水样。

2收集长江、淮河、巢湖不同时期的水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 看示意图,你看到了什么?(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但可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一小部分。)

二活动天地:

淡水资源的短缺

1看第8页的**,读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2 生交流。

3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已经意识到水资源的紧缺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下面就把你们的心里话写下来。

4 这是安徽水资源示意图,找出长江、淮河、巢湖的位置,还可以标出家乡附近其他比较重要的河流、湖泊、水库等。

你认为你家乡可以使用的主要水源是什么?(让同学们感到家乡的水资源还很紧张)

水的污染

上节课,老师安排你了解巢湖和淮河的污染情况。你要报告谁?

我从不同的自然水体中采集了几种水样。哪个被污染了?(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

水污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不良后果?我们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导致水污染?

师总结:水污染使淡水资源更加紧缺,全世界有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经水传染的疾病每年使15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儿童所以我们要爱护水资源。

三活动拓展:

1找出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及人类与淡水的密切关系。

2了解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四布置作业:

制订减少生活污水排放计划,并督促家庭落实。

教学反思:

《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主题目标:

通过开展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节约用水的意义,认识到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节水设施,掌握生活中的节水技能,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通过宣传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节水的公益广告和海报。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关于节水工程的专题片。

2 收集有关“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你知道这些宣传画的意义吗?(指名说)

二活动天地

节水大家谈

浪费水在生活中很常见。仔细看**,用你自己的语言说出每幅**的意思。

2 小组交流。

你能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记录下生活中的浪费吗?它可以是文本记录或**记录。

4 其实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各行各业都采取了不少节水方法,如: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很多地区采用滴灌的方式浇灌农作物。你还知道哪些呢?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1 你们观察过吗,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个小时的滴水量是多少?一周、一个月和一年多少钱?真是浪费!这水能为我们做什么?

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你有什么金点子呢?

让我们写一些节水标语,画节水海报,并呼吁人们节水!

三活动延伸:

1 了解“世界水日”的相关知识。

2开展校园节水宣传活动。

四布置作业:

并制订家庭节水计划,并认真落实。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主题目标: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不同车辆性能和用途的比较,全面了解各种交通工具。

3、能够辩证地看待交通运输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学生上课前调查收集各类交通信息。

教师准备各种常用的交通工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飞机、火车、汽车、自行车和摩托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你了解他们吗?

二活动天地:

身边的交通工具

这是一辆自行车。你能说出它的部分吗?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 师总结:自行车有车龙头(把握方向)、车闸、(紧急情况控制车闸可减速或停车)、车轮(行驶)、车链(自行车传动部分)、脚踏板(带动车轮行驶)。

交通工具小百科

1 人们出行离不开交通工具。不同的交通工具性能各不相同。如果你想去不同的地方,你会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吗?为什么?

2 交流

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2 但是交通工具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也让人们受到它的危害,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三活动拓展:

1 开展航模、车模制作比赛。

四布置作业:

回家取交通工具**参加展览。

教学反思:

《安全出行》教学设计

主题目标: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标志并理解其含义。

通过调查活动,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通过开展调查活动,使学生善于观察和学习分析。

教学准备:

1学生上课前收集各种交通标志。

2教师应准备有关交通安全的**或信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交通安全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你们知道怎样安全出行吗?

二活动天地:

交通标识大搜索

随着交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纵横交错,街道纵横交错。各种路标和路旁设置的路标已经成为我们

认识方位和道路的重要依据。

2 出示标识,你认识他们吗?

3 总结:路牌分为2种,一类是指示道路方位的指示牌。另一个是告诉我们东,西,北和南的方向以及道路名称的标志。

交通安全我知道

我们周围有哪些不安全的交通行为?

有许多交通措施来维持我们的旅行。仔细看**,找出他们的作用。

安全快乐出行

1讨论小组驾驶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如果你一个人出去,你会遇到各种交通安全问题。大家都来说说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

三活动延伸

1 自编一首交通安全儿歌。

设计从家到学校最安全的路线。

四布置作业:

出一期安全宣传小报。

教学反思:

《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主题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车辆的最新发展情况。

2通过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

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善于观察和学习,分享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应准备有关交通发展的最新资料。

2课前,学生观察周围车辆,找出不足之处,为活动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车辆的舒适性、快速性和环保性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你知道这些新型的交通工具吗?

第二部门引进太阳能汽车、磁悬浮列车、空客a308和豪华游艇。

二活动天地:

畅想未来汽车

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的?科学家**未来的汽车有以下突出的特点:(展示文字)

2 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描绘未来交通工具

1 将你了解的某种交通工具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小组内作介绍。

把你的介绍录下来,填在第31页。

3 画出你心目中未来的交通工具,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性能。

三活动延伸:

1 以 “交通工具和环境的关系”为主题举行一次队会。

2 设想未来公交车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

提一条治理“交通拥堵”的建议。

教学反思:

《节日知多少》教学设计

主题目标:

1通过搜索信息,找出常见节日的起源和相关的风俗习惯。

2引导学生独立,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4-6名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2合作学习小组应在课前收集整理资料。

三。老师在上课前收集一些有关节日的书籍和资料。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4

自制果蔬饮料

活动目标:

通过果蔬饮料的生产,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果蔬适合制作饮料,每种果蔬的营养成分是什么

培养学生以各种形式报告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手、脑、口等能力,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感受团结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制作果蔬饮料

活动难点:制作创意果蔬饮料

活动方法:观察、感知、讨论、制作

活动过程:

引出主题

我们很多人都习惯自己去买碳酸饮料,但是长喝碳酸饮料对我们的身体不好,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被制作成饮料呢?果蔬饮料真奇妙,防暑降温不可少,选料科学巧搭配,营养健康味道好。让我们学会自己做果蔬饮料吧!

**活动方案

1哪些水果和蔬菜适合作饮料?

问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

去市场买水果,询问售货员

2各种蔬果都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人适合喝果蔬饮料?

分析水果、蔬菜的营养成分

**果蔬饮料适合的人群

动手操作

活动一、制作西瓜汁

活动准备

半个西瓜,糖,大碗,汤匙,医用无菌纱布,杯子

操作方法:1、将西瓜果肉舀出,放入大碗中,撒适量白糖

2把西瓜浆捣碎,放在一边10分钟

三。把捣碎的西瓜汁倒入另一个盖着纱布的大碗里,过滤掉西瓜汁

4将西瓜汁倒入杯中,室温下引用或冷藏。

交流:你的西瓜汁做的怎么样,交流一下你的制作体验。

还有什么水果是果汁,试试自己做吧!

活动二、制作创意果蔬饮料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果蔬饮料,介绍了其生产工艺、口感特点和营养价值。

活动准备

榨汁机(手动或自动榨汁机),各种水果和蔬菜

小贴士:每种果汁机(榨汁机)都有说明书。你应该先看说明书。注意用电和操作安全。

把制作的果蔬饮料做分析。例如:

把准备好的水果和蔬菜饮料分发给其他学生,并让其他人评估你的饮料。

瞭望窗:

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过多引用会引起腹胀,影响消化,长期饮用碳酸饮料还会导致肥胖,影响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造成体内缺钙。此外,碳酸饮料添加剂中含有多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会分解钙,进而侵蚀牙釉质。

谷类饮料:如米乳饮料。它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花生等为辅料,采用酶处理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一种新型饮料,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以谷类为原料开发的饮料。

总结在这个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呢?和伙伴们一起做一个总结吧

遇到火灾怎么办?

活动目标:

1、学生学会在发生火灾情况下如何自护、自救的逃生方法

2熟悉各种消防安全警示标志,并能根据标志的含义找到逃生路线。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感受团结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火灾时的自我保护和自救方法

活动难点:不同场景的消防逃生演练及自救自救方法

活动方法:**方法、分析方法和实践练习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出示关于火警的标志牌,你认识这些标志吗?能说说它们的用途吗?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进行汇报

二、活动**

你知道火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吗?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火灾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报告)

你知道如果你遇到以下情况该怎么做吗?让我们看看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好方法。

多**展示在不同地点发生火灾的情形(教室、家中、商场)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情况,研究如何自理、自救,努力制定逃生计划!

1如果车上发生火灾,有什么安全的逃生方法?

2如果学校发生火灾,如何选择逃生方法?

三。如果家里发生火灾,如何实施自救自救?

4如果商场发生火灾,人群拥挤,逃生路线复杂,容易踩踏该怎么办?

……交流汇报:

1、火灾发生时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2在烟雾中逃生时,尽量使身体紧贴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过量有毒气体。

3、拨打“119”时火灾情况要报详细:xx单位、xx区、xx街、xx号发生火灾,火情如何,是否有被困人员,我的**是……

三、实践演练

家庭险情自救

活动准备:火焰灯模型,灭火毯,灭火器,水等

全班同学参与,进行模拟场景一(家庭)发生火灾时逃生的实践演练。

公共场所险情自救

活动准备:火焰灯模型、消防锤、纸巾、手电筒、灭火器、水等

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在模拟场景2(学校)和模拟场景3(商场)进行火灾逃生演练。

小提示:发生火灾时不要慌、不要拥挤,要按照消防警示标志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安全、有秩序地进行撤离,也可以在特定情境下寻找可以利用的材料逃生;火势严重时,千万不要试图灭火

瞭望窗:自护、自救小常识

1入住酒店时,首先要注意安全门梯和各种防火设施的位置和逃生方向。

2在乘坐火车或汽车以防发生火灾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该怎么做比较危险。待轿厢停稳后,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或破窗逃生。如果车辆不能平稳停车,不要冒着危险跳出车外,以免造成重伤或死亡。

3.飞行时注意注意事项;发生险情时,要听从乘务人员的指挥。

总结:参与这次活动,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和伙伴们一起做个总结吧!

巧取乒乓球

活动目标:

1.使用乒乓球游戏了解浮力

2、培养学生以各种形式报告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手、脑、口等能力,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感受团结合作的乐趣

焦点:探索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活动难点: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活动方式:讨论**、观察比较、实际操作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有两个士兵,一个没有右腿,另一个没有左腿。在国王的右边,请他给他腿。(打一体育用品)

2、 送出活动任务:乒乓球难以取出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将杯中的乒乓球移动到另一个杯子里?

活动要求:不要把手伸进杯子拿球,也不要倾斜杯子把球倒进另一个杯子里。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妙,取球速度快。

三、活动**

**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把球移入乒乓球杯中。

用吸管吸,用嘴吹,用筷子夹

集体动手操作,不能违反活动要求,尽量把乒乓球搬出去。

四、动手实践

活动巧取乒乓球

活动准备:看,乒乓球,铁丝,沙子,吸管透明胶带,一次性纸杯或玻璃。

小组活动,利用这些材料来取乒乓球,看谁的方法更巧妙、

提示:使用铁丝时注意安全;垃圾要及时扔进垃圾桶,保持环境清洁。

了望窗:当物体的浮力大于重力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向上漂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会下沉;当浮力等与重力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体表面。这种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由液体或气体向上支撑,称为浮力。

用灌水的方法让乒乓球上来就是这个道理。

拓展游戏:动脑筋试试,乒乓球从1号杯变成5号空杯。

游戏规则:乒乓球必须经过每一个空杯子,看谁用的时间短。

总结:参与这次互动,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和伙伴们一起做个总结吧!

探秘纸飞机

活动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动手制作纸飞机。

2能够对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并能够收集数据和证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通过反复实验,收集并记录实验数据。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2了解一些影响小型飞机下降速度的简单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认识到收集证据和验证假设的重要性。

2科学在我们这边,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热爱科学,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纸飞机图纸(相同尺寸的白纸,书中几张放大的样纸)、记录表、回形针、显示仪器。

学生:笔、剪刀。

教室中间画了一条彩色线,供学生驾驶纸飞机和学习纸飞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制作小飞机

1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小玩具。你想知道是什么吗?老师边说话边从口袋里掏出纸飞机。

2.揭题:好玩吗?猜猜,像什么?(板书:纸飞机)

3.激情:(教师一手各拿一只纸飞机,高举双臂,再演示)有意思吗?你想不想动手做一个呢?

4免费制作:学生使用没有任何提示的空白纸与**讨论完成制作。2-3分钟后,面对五花八门的纸作品,教师掏出口袋里的纸飞机放飞,调动欲望,让学生照着做。

5玩纸飞机:检查你的纸飞机是否能像老师的飞机一样旋转着降落。

(二)研究纸飞机

1.质疑:

学生们离开座位,面对面排成两行,把小飞机放在一起。

问:你发现小型飞机的下降速度是一样的吗?

调整相同的高度(与色线相同的高度),并尝试再次驾驶小飞机。

问题:小型飞机下降的速度仍然不同。 这是怎么回事?比较一下你手中的纸飞机。

2.猜想:

在同一张桌子上互相比较,猜测影响飞机下降速度的原因。

生想到的原因可能有:(教师相机板书)

1回形针数量4刀片形状9机身长度

2 位置 5 长度 10 宽度

3 别的方式 6 宽度

7 角度

8 多少 ……

3.选择:

两人一组,至少选择三个项目研究。

(上面出现的可能都要有小组进行研究,教师友情提醒:研究时,都需把纸飞机举到彩线一侧统一高度进行。)

4指导:(以回形针的数量为例)

(1) 你认为需要多少架小型飞机来研究这些?一架够不够?做一次能不能说明问题?

(2)(出示两个形状不一的小飞机)提问:如果我想研究回形针的个数是否和飞机下降速度快慢有关系,用这两个小飞机(大小不

一、形状不同)行不行?为什么?

(3)你打算怎么去研究?(老师提供同一张纸飞机,学生边讲边操作示范)

(4)小结:想研究纸飞机下降的速度与回形针的个数到底有没有关系,只能改变回形针的个数,其它条件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每次研究只能有一个条件改变。

5.实验:

学生根据选择的问题,两个人合作,选择飞机(如有需要,可选择书中放大的样纸制作),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想,填好记录。

(实验时一人操作,一人负责记录,随时搜集信息,提醒学生多做几次,确保实验的科学性)[附记录表]

我们可以改变什么

改变了哪一个

哪些没有变

我们的发现

学生们准备好收集数据和展示材料,并在**展览前报告研究过程和发现。

(在示威中,一名学生说,一名学生操作。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其它学生听,看他们做的是否和他们演示的一致,是否和自己做的有出入,随时补充,修正,对于做的好的,要给予及时表扬,有问题的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再次研究,设法验证)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5

活动二制作小板凳

一、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的学习内容是了解常用的木工工具和制作小板凳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制作各种类型的小板凳。在制作小板凳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资源包, 看相关小板凳的实物, 并与实物对照,让学生测量并掌握小板凳的具体尺寸,以便动手制作。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作简易板凳。

2、 目标1。了解木工的基本知识和制作简易木凳的原理。 2.

学习小木凳的生产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享受创新成功的乐趣。三。掌握锯、锤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技术。

三、 教学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用锯子、 锤子等工具制作小板凳,同时还要注意各项操作安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劳动技能。

四、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画线。画线需要仔细思考和心算。制作物品是木工的关键。画错线需要人力和物力。

五、教学建议(一)故事引入

通过故事讲解小板凳的优点,激发学生制作小板凳的欲望和兴趣。(二)材料准备

操作时,应先准备好所有材料,并准备好锯子、锤子、卷尺、木匠角尺等工具。如果学生家里没有胶合板,可以用其他木板。

(三)制作过程

1本课的知识学习点是了解木工的基本知识,制作简单的小板凳。制作小型工作台的关键是材料和操作程序。

切断材料的学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也可以通过查看材料来获得。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2在制作之前,老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成功

的关键:一是画线要准确。其次,锯切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尺寸,否则做出来的小凳子更难看不稳,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三是要想小凳子牢固稳当,粘牢打磨也很重要。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钉子打入板子:用锤子把钉子钉入板子,并

一、二下要轻击,等钉子立稳后,重击将钉子打入木板,以钉牢木板。

3.制作程序需要通过实地考察获得,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到制作家具的工厂或者正在制作家具的学生家里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学生只有熟悉生产工艺,才能有效地完成小板凳的生产。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2.能用普通话和同学们交谈,其他同学做到认真倾听。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的社会交通便利,我们出行非常方便,那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是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今天,我们来共同完成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

二、明确目标。

1.师: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喜欢的地方也就会不同,那么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也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3.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a.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b.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个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学习示例。

1.打开课本12页,认真读一读。

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你来说说从示例的描述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生:①要按一定顺序写了;②抓住特点进行描写;③重点部分需要详写;④要把自己对这个地方喜欢之情写出来。

四、回顾课文。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学过的课文,那篇文章是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观潮》就是写景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观察仔细,语言生动,把钱塘江大潮写得壮观神奇,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观察》的写作顺序。

五、写作提纲。

师生讨论并归纳:

1.可先写景物的总特点。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

2.然后按照观察的顺序来详细写,注意语句要通顺、优美。(分写)

①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

②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

③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

④展开合理想象。

3.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要细致描写。

4.结尾,可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总写)(板书:结尾感受)

六、动笔练习。

1.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习作要求:写一处你去过或想去的地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比一比,谁写的地方最吸引人。

2.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分享你的作文。

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

3.修改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例文:

最美云霄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好地方,它就是我的家乡——云霄。云霄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是漳州文明的发祥地,素有“开漳圣地”之称。

云霄的景点有很多:七星山、乌山、将军山、红树林、佳洲岛……那里个个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我最喜欢红树林了!一艘艘游船,像水蛇一样在林中穿梭自如,不管多窄的地方都可以平稳穿过,速度极快,还可以作急转弯呢!我坐在船上悠闲地欣赏两旁的风景。只见白鹭一会儿展翅高飞,一会儿冲向水面叼起水中的作文小鱼飞走了,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云霄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云霄的特产有很多:枇杷、下河杨桃、列屿巴非蛤、竹塔泥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开春第一果的枇杷了!云霄可是枇杷之乡。这里的枇杷品种众多:有解放钟、森尾早生、早钟6号……这里的人们可厉害了!还培育出了新品种——白枇杷。白枇杷不但汁多,而且味道甜美,使回味无穷!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云霄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欢迎大家来这里做客。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7

活动一制作走马灯

教材分析:

学习内容包括了解走马灯的历史、 走马灯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练习制作走马灯, 并了解使用走马灯的注意事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制作各种步行灯。

在认识走马灯的结构时, 教师可以利用文字与实物对照, 看相关**、 学生自己调查等多种方法, 让学生掌握。对于走马灯的工作原理, 教师只需结合走马灯的结构, 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对流等知识, 告诉学生走马灯是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灯笼的历史,知道它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学习如何制作步行灯及注意事项。能够使用相应的工具,并在使用中树立保护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灯笼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相应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气缸壁与风扇叶片的粘结是本课的难点。

课型:新课。

课时:教学1课时。

教学方法:指导、讲解、操作。

教学准备:教科书。

教学工程:

( 一 ) 知识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充分了解走马灯 “走” 起来的原理,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通过欣赏灯笼,我们可以为制作各种各样的步行灯奠定基础。在制作走马灯形状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和发挥想象力, 然后展示学生不同形状的走马灯, 有困难的学生再进行复练。

( 二 ) 材料准备

材料中所需的圆珠笔笔芯也可以用其他光滑笔尖代替。蜡烛点燃时注意不要烧坏圆珠笔的塑料外壳。

( 三 ) 制作步骤

1.制作扇叶时, 大圆分成16等份比较好,这样粘贴到筒壁就比较容易一些。走马灯的制作中, 筒壁与扇叶的黏合倾斜度的把握, 比较抽象,是难点。

2在制作筒壁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三。制作支架时,注意支架底部像弹簧一样,可以用来调节整个支架的高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脚手架,注意最大底圆,然后逐渐向上减小。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8

三、四课时交流展,体验大行动

1、 读我上次写给我妈妈的诗。

二、 评比谁的写得好。

三、 新课。

在班上开一个“交流展览会”,把自己收集、调查的资料展示出来,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尊敬。当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课堂活动。

4、 收集赞美母亲的诗歌和成语,写在纸上展示。

5、 讨论:你如何看待你母亲对自己的批评?

6、 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坚持半个月,写经验日记。

日记内容可以为:

1、 擦桌子。 2、 拖地板。 3、 洗茶具。

4、 洗衣服。 5、 洗碗筷。 6、 清冰箱。

7、 喂猫狗。 8、 浇花水。 9、 学做饭。

10、 学炒菜。 11、 清炉具。 12、 擦玻璃。

13、 整理床铺。 14、 整理衣服。 15、 学种花。

七、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妈妈的节日》,了解妈妈,让我们懂得从小要孝敬妈妈,听妈妈的话,作妈妈的好帮手。

二、学生奶

教学要求:

1小学生应该喝牛奶吗?

2喝学生奶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3.对学生牛奶的**进行实际调查,知道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学生奶的来由和用处。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小学生该不该喝学生奶

一、 谈话引入: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人类的未来。国家领导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提出在学校开展饮用“学生奶”的活动。专家认为:

常喝牛奶可以强身益智。同学们,你们喝过学生乃吗?对学生乃又有多少认识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小学生该不该喝学生奶》。

小调查:

我们将对学生奶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你想知道什么?你打算怎样调查呢?

三、 小组讨论:

小学生应不应该喝学生奶?

采访家长、社会人物、同学等对学生奶的看法。做好以下的记录:

被访问人:

访问日期:

访问主题:

访问记录:

记录人:

小组评价:

4、 为什么有必要在中国推广学生奶?请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分调查报告。

五、 自己的调查结果满意吗?说说你在调查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学生奶从**来?

一、 谈话引入。

二、 出示课件:让我们参观牛奶厂吧。

思考题:

1、 学生奶从**来的呢?

2、 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

3、 参观时要做好参观计划:

参观地点参观时间:

参观目的要携带的物品:

4参观乳品厂要注意什么? (如不能乱碰牛奶厂的机器等。)

三、 同学们,把你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好吗?

四、 小组讨论:

鲁迅说:“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跟同学交流一下。

5、 写下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六、 检查学生理解情况。

第三课时为学生奶出谋划策

一、 板题。理解题目。

二、 进行小调查:

1最受欢迎的学生奶品牌有:

2、 最喜欢的牛奶口味是:

3、 对学生奶的其他要求:

3、 如何搭配喝学生奶一周更科学营养?请为你们班设计一周的牛奶。

4,很少实践: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学生牛奶的口号。 让我们一起收集它们。

5、 把你最喜欢的学校牛奶的包装剪贴或画出来,告诉我们是什么吸引了你。

6、 设计了一种新的学生奶包装模型,供乳品厂大叔参考。

7、 牛奶除了营养价值高,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八、 课堂小结。

三、 追击双休日

教学要求:

1、 追击双休日,了解双休日开展哪些有益的活动。

2、 向同学介绍你平时的双休日是怎样安排的。

三。社会调查在周末采访了几位成年人。

4知道如何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周末。

教学重难点:

学习如何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周末。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双休日面面观

一、谈话引入:

每周一,总有一些学生赶时间,要么书没带,要么作业没完成。许多同学还表现出一种疲态,精神不振,老师把这种现象称为“星期一综合正”。 为什么在双休日同学们的闲假时间多了,反而带来这些消极的影响?

如何有效利用闲暇时间,提高周末生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 你期盼双休日的到来吗?为什么?

2、 你在双休日的时间和活动内容主要由谁支配?

三、 检查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四、 把你上一个双休日的主要安排写下来。

周六:周日:

五、 小调查:

你想了解别的同学是怎样度过双休日的吗?请你制定一个小学生双休日情况调查表采访其他年级的10位同学。并做好记录。

六、 参照小学生双休日情况调查表,制定一个对成年人的调查表。采访几位成年人的双休日情况。

第二、三课时我理想的双休日、说句心理话

一、 板题、释题。

二、 思考题: 双休日你过得满意吗?告诉我你最愉快和难忘的周末与你分享。

3、 小调查:你最满意的周末是什么?将调查中你最满意的家庭双休日讲给大家听。

我所期盼的双休日是这样安排的:

较理想的安排

四、 讨论交流:

1如何在一个理想的周末里协调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如何度过周末更有价值和有意义?周末我们能为我们的家庭或社区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2许多成年人在周末喝酒、暴饮暴食、睡觉,周一无精打采地上班。你对此有何评论?

5、 小练习:设计你家人的周末:要求制定详细的活动、日程安排等。

7、 你从这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写下来。

四、可怕的白色污染

教学要求:

1、 了解目前社会环境中的“白色污染”情况。

2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该地区的白色污染现象。

三。从我做起,我们应该积极努力消除白色污染。

教学重难点:

从小就要学会保护环境,消除白色污染。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了解“白色污染”、考察“白色污染”

一、 谈话引入:

读题,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你平时看到的“白色污染”有哪些?

二、关于“白色污染”,你想知道一些什么问题呢?

三、小调查:组成调查小队,进行调查了解“白色污染”的情况。

第一小组:通过看书、上网查询什么是“白色污染”,了解“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性。

第二组:到餐厅、餐厅调查泡沫饭盒的使用情况,每天的消费量是多少?每年用量多少?

第三组:到菜市场、超市调查塑料袋的使用情况。

第四小组:到河流、湖边、路边观察“白色污染”的情况。

4、 问问妈妈、爸爸和其他家庭成员,他们对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有什么看法。

妈妈的看法:

爸爸的看法:

家里其他人的看法:

五、 组织学生对学校进行“白色污染”的调查。

六、 实践活动:

调查一下我们班使用的塑料食品包装袋,一天应该用多少

个塑料袋?学校有多少学生,每天用多少塑料袋?一周或一年要用多少塑料袋?

如果一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如将塑料袋铺开,请你计算一下学校每年用掉塑料袋,占地多少平方米?

第三、四课时分析“白色污染”、消灭“白色污染”

一、 复习上节内容。

二、通过观察、调查,我们发现“白色污染”确实严重,它们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都有极大的危害,因为:(请你们写出原因。)

三、小组讨论:为什么“白色污染”会这么严重?把讨论结果写下来。

四、辩论题:“**应不应该禁止使用塑料袋?”

五、与同学写一分倡议书,号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消灭“白色污染”。

六、 实践活动:以小组活动为单位,对校园的“白色污染”进行清理。

八、 设计几句治理“白色污染”的公益广告,如:

1地球是我的家,净化靠大家!

2少用塑料袋,多环保!

九、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可怕的白色污染》,使我们了解了“白色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以后,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好周围的环境,才能健康成长。

五、家用电器

教学要求

1学会使用家用电器,增强安全意识。

2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3、 会阅读家用电器说明书,掌握收音、录音机、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一般使用方法。

4了解家用电器的发展变化过程。

5、 形成环保意识。

6、 培养良好的消费观。

活动难点

使用家电时的安全问题。

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课时我是家电迷

一、 引入: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1849年爱迪发明了电灯,1923年约翰.贝德发明了电视……随着家电和逐步普及,家电给千家万户带来了便利,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和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社会家电正在影响着地球人类的生活。

二、 活动调查

我家电视收听用品厨房用品通讯用品其他

3、 讨论:世界著名的家电企业都非常重视品牌的保护。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4、 写下你知道的家用电器品牌的名称。

五、 小调查

调查几个家庭的使用情况或家电卖场的销售情况,看国产和进口家店的销售和利用率。调查数据说明了什么?

六、讨论

目前,很多国产家电品牌的质量和功能都不比冰淇淋、彩电等进口家电好。盲目崇拜进口家电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你喜欢家用电器还是进口电器?为什么?

第二课时家电与生活

一、 引入 。

2、 你家里最常用的电器是什么?它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便利?

三、 讨论 。

1没有家电,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家用电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危害?如电视机是否会产生辐射;使用空调有什么弊端,空调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会产生哪些危害等。

三。介绍你最感兴趣的新电器。

小信息(1),家用电器噪声危害健康。

(2)、废旧家电危害极大。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9

活动二简易泡菜

一、教材分析

泡菜是中国传统饮食中一中非常重要的食物。由于味道鲜美,储存方便,泡菜已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见菜式。我国的泡菜种类繁多,加工工艺也有很大差异,在本次活动中主要让学生学习两种简单泡菜制作的过程及贮存方法。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泡菜的历史和知识。

2了解泡菜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益处。三。掌握制作简单泡菜所需的配料和辅料。

4掌握泡菜的制作技术要点和腌菜的储存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简易泡菜所需的配料和辅料,制作泡菜的技术要领和腌菜的储存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泡菜的制作技术要点和腌菜的储存方法。

3、 教学建议(1)建议教学2学时。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国内外不同地区生产的泡菜,介绍各种泡菜的加工工艺。2.

准备好泡菜所需的配料和辅料。学生准备:准备制作泡菜所需的原料和配件,以及储存泡菜的容器。

(四)教学过程1.知识学习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饮食习惯的差异,各地制作泡菜所选择的食材、制作工艺、泡菜的口味也存在巨大的差异。通过鲜活的**和生动的小故事、小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泡菜的浓厚兴趣,之后再过渡到学生容易学习掌握的简单泡菜制作上。

2.实践操作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泡菜在选择食材方面是比较随意的,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饮食习惯等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蔬菜;其次,在了解各类泡菜特点的基础上,掌握资源包中提供的两种制作简易泡菜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泡菜制作方法和贮藏时间对人体的影响。

3.拓展延伸

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蔬菜制作一些特色的泡菜。

4鼓励学生回家后多练习,在掌握简单泡菜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出不同特色、不同口味的泡菜。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10

、我的事情我来做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知道生活中应该自己做些什么。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一些照顾事物的方法,养成用心做事、照顾自己生活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你可以体验到自理能力的益处和快乐,并且你愿意做你自己的事情。

主题一、我的事情我来做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知道生活中应该自己做些什么。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一些照顾事物的方法,养成用心做事、照顾自己生活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你可以体验到自理能力的益处和快乐,并且你愿意做你自己的事情。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照顾事物的方法,养成用心做事、关心自己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自己的事情。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在家料理自己的生活情况,把握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典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1、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介绍了教学主题

1谈:同学们,老师在课前做了一个调查,知道我们班很多学生都是自己动手的。咱们一起看看。一会儿屏幕里出现了谁,谁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你在干什么,好吗?

2课件展示学生**,学生介绍。老师总结:同学们做得很好!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呢? 学生回答,教师肯定。

老师:学生们刚才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让我们听一个孩子的话

4. 师:咱们的很多同学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家长平时特别心疼我们,总是帮助我们干这干那,所以当我们自己想做事情的时候却遇到困难。 课件出示:家长帮孩子背书包

老师总结:其实爸爸的代言爱孩子。但书包是我们自己的。为了养成自己做事得好习惯,我们应该自己背诵。我们应该坚持做我们能做得。

板书:会做的事情坚持做

二. 比一比:

老师:每个人都愿意做自己的事。让我们进行一个竞赛,看看谁在我们班上做得最好。

收拾书包比赛

要求:小心轻放,摆放整齐,珍惜物资,我要第一。 教师巡视指导,表扬整理书包又好又快的学生,鼓励其他的学生。

老师访谈:你怎么能把书包布置得这么好?

师小结:由于这些同学平时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在今天的比赛中他们的表现非常的出色,让我们都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吧。 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的小手才会越来越灵巧,在生活中,会做的事情我们要坚持做,不会做得我们要学着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我的事情我来做。

板书:我会做我的事。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更多的技能,体验更多的快乐!

三. 评一评:

老师:请打开这本书,第11页。我的自我评估表将从下星期一开始挑选。你可以选两个

我们要自己做得事情,你做到了,就把花涂红,一周后,评选班里“爱劳动小明星” 师总结: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做到“我的事情我来做”,成为生活的小主人。

黑板设计:我会做我的事情,我会做,而且我会坚持不懈地做

课后反思: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自己的事情。在活动中体验自理能力受益更多,更快乐,愿意做自己的事情。

主题二、垃圾分类与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知道如何使用废物,知道如何分类和再利用垃圾。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让他们愿意参与,善于沟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拿出实际行动,主动参与环保。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垃圾危害与处理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你知道你家一天产生多少垃圾吗?一周垃圾的种数量有多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垃圾分类》。 (板题:垃圾分类)

2、 结合实际情况,**垃圾的危害性如下: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家每户每天都在产出垃圾,这么多垃圾,如果都随地乱倒的话,会怎么样呢?当你看到这种情况时,你有什么感觉,你想说什么?

分组沟通垃圾危害,集体报告垃圾危害。 (板书:垃圾的危害)

三、**垃圾的处理方法

1看来垃圾的危害不小,那我们怎么处理呢?能不能使垃圾减少一些,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2、小组交流垃圾的处理方法。

3、汇报垃圾的处理方法。(玻璃瓶插花,硬塑料插花,易拉罐制成的烟灰缸,破布制成的袋子,只购买所需的东西;选购减包装的商品;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选择可重复使用的耐用物品)

4、小结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黑板: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垃圾直接利用,**,再利用)

5现在我们来看看垃圾处理流程图

6垃圾经过处理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课件展示发电厂的**:垃圾经过这样处理后残渣做成了砖块,蒸汽经过能量转换后发出了电,还产生了热能,服务于人类,没用的垃圾都变成了宝。)

第二部分垃圾分类 (过度:)原来这么多垃圾我们都可以进行**,而且还大有用处,那么要**,必须先怎样?(分类)让我们继续学习垃圾分类。

一、分类大练兵,让学生给所给垃圾进行分类。

1学生们,老师,这里有很多垃圾。你能把它分类吗?(纸、塑料瓶、易拉罐、果皮)(请一名学生分类)

2.您如何根据垃圾分类?

三。小结:垃圾一般分为三类。一种是**,经过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我们称之为垃圾;另一类是不可**垃圾;还有一类是有害垃圾。(板书:垃圾分类)

4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垃圾可以再利用?哪些垃圾是不可**的?哪些垃圾是有害的?

二、**电池的危害与**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电池,(出示电池实物)确实,它和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别看它这么小,用处可大了,如果电能消耗完了,扔掉的话,你知道危害有多大呢?

2、学生汇报。

三。举一个电池危害的例子:听了这些数字,你想说什么?应该怎样做?(板书:**,变废为宝)

4.看来废电池的正确地方是资源,而错误的地方是垃圾。难怪有人说:垃圾是乱放植物的**。(课件展示:正确位置的垃圾很有用。

第三部分:环保宣传大行动

一、小组讨论:

1学生们已经知道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所以我们不能一言不发,在家里或学校里,你能为垃圾处理做些什么?(学生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3、总结:同学们,你们的想法真好,希望大家拿出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不乱扔垃圾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2、 小实践: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校园垃圾清运、环境保护大行动,为校园生活作出贡献。

黑板设计:1。垃圾分类的危害:2。占用耕地的;污染大气;污染土壤; 3、污染水体;危害健康;破坏风景;

教学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沟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主题三手机与我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初步掌握面试手机的功能和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定访谈提纲、模拟访谈的过程,使学生发现使用手机问题,并能从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技能**。

活动难度:培养学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案例导入

1 回顾主题。(出示**展示主题)

2展示每小组的主题,并通过***相片等,汇报每个小组一周以来的动态。(小组报告)老师:那么,这周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了哪些活动?

请你们组来说说。3展示一张**的**来介绍本课的主题。

4出示一图。

师:同学们,请看,这幅漫画。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

二方法指导

1、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2、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三。一些手机拍摄功能,可以随时带一些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

4内置闹钟,可随时使用

5、手机的弊端

1.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近年来,利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3.助长学生攀比成风.

4..扰乱课堂纪律

5.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已不偶然.

6.手机辐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资料:一个由欧盟资助的实验室在对7个欧洲国家进行了长达4年的研究后发现,手机发出的无线电波会损害身体细胞和破坏dna。研究发现,当细胞暴露在手机磁场中时,部分dna损伤是无法修复的。

这代表病变细胞随着**会一直繁衍下去,而细胞突变被视为致癌的原因。然而,这并不能真正证明手机对人体健康有害。专家只建议,固定**应尽量使用,以减少对辐射的吸收。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对人的脑电流也有干扰,这一效应在使用者睡眠期间尤其显著,其效应与服用安眠药类似。

可见手机存在的弊端实在是不少!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11

四年级第二学期教案

单位: 实验二小

班级任课教师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

活动与**

主题一:《我们身边的标志》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志,就像形象的语言,时刻提醒着市民遵守规则。符号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身边的标志”放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中,就是通过**让学生了解标志及其用法;通过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开展本主题活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搜索、实地考察、调查、采访、动手设计制作,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作用、标志的分类及设置情况、人们对标志的认识及使用情况,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标志,养成看标志、遵守和正确使用标志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我们身边的标志学生比较熟悉,所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并参与教学的活动,使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并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班级标志和学校标志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很困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各类标志的含义及作用。

2了解标志的分类和设置位置。

3.了解人们认识标志与使用标志的情况。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以及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从小就要树立自觉遵守规则和社会公德的意识,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

能力目标:

1学会搜索、收集和组织信息。

2能够以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发现和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本课重难点:

重点: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因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认识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

难点:1.会把标志进行分类处理。

2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不同,观察事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其难点在于创造性地设计五种标牌。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学建议:收集标牌,展示标牌,了解标牌,分类标牌。

建议:观察法、数据收集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独立**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教学资源建议:

1教师准备:更多课件、logo等。

2学生准备:收集标志和数据。

环节资源建议:多**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从对常见标志和标志作用的理解中进行评估。

评价方法建议:

它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课时建议

建议: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

学习指导:1。请欣赏以下**(课件展示)。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使用多个**来展示标牌**。说出学生从**中学到的东西,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桌互说,指名交流。

师:这些是我们周围常见的交通标志。它们有什么含义与作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

2.引出课题:身边标志我了解。

(二)学习与**(10分钟)

学习指南:你能认出这些迹象吗**,我们在**中看到了它们?有哪些标志?它们有什么含义与作用呢?

1.学生搜集交通标志。

(1)学生交流。

教师: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交通标志,分组讨论我们在**见到标志?有哪些标志?然后进行交流。

(2)填写课前调查表

2教师展示课件:常见交通标志**。

3.了解标志的名称及作用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4.教师总结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志,就像形象的语言,时刻提醒着市民遵守规则。符号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让学生了解标志及其用法;通过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引导学生表达,使学生在彼此的演讲中得到启发)。

(三)实践与体验(15分钟)

学习指导语:谁能把刚才展示标志名称说出,说的又对又快?作用是什么?

全班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利用擂台比一比。

(设计意图:本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合作学习为主题,师生合作,学生合作,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可以发挥群体作用大于个体总和的优势。)

(4)演讲,交流,评估和总结(5分钟)

教师出示过程评价表:

1.小组展示每个成员评价。

2.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其他组点评。评出前三名。

(设计意图:小组内学生相评价互学习,相互纠错,达到共同提高。)

(五)总结与交流(5分钟)

学生在这次学习活动中一定要有很多收获,迅速展现自己的收获,并与全班同学分享。

八、板书设计

身边标志我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5分钟)

1.这些标志你认识吗?(课件展示)

2.学生回答

3.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标志都属于什么方面标志?(交通安全方面)

4.课件展示标志:

5.学生说说这些标志。

6除了交通安全标志,还有其他标志。你能把他们分类吗?适时引入课题(板书:我给标志来分类)

二、学习与**(10分钟)

学习指南:除了交通安全标志,这些标志还有其他标志。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1.学生说说标志分类。

(1)学生讨论、交流。

(2) 学生报告:交通安全标志、公共设施标志、公益性标志等。

2教师总结:交通安全标志、公共设施标志、公益性标志等。

3.学生说说搜集到的标志。

4.给它们分类:

5.教师课件展示:

6.学生分类。

7.教师总结

对这些标志进行分类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标志的类型和功能。

三、实践与体验(15分钟)

学习指南:说出刚刚展示的标牌名称。他们会被分类吗?作用是什么?

全班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利用擂台比一比。

4,演讲,交流,评估和总结(5分钟)

教师出示过程评价表:

1.小组展示每个成员评价。

2.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其他组点评。评出前三名。

(设计意图:小组内学生相评价互学习,相互纠错,达到共同提高。)

五、总结与交流(5分钟)

学生在这次学习活动中一定要有很多收获,迅速展现自己的收获,并与全班同学分享。

6、板书设计

交通安全标志

标志公共设施标志

公益标志

第三课时

1、 激发兴趣,介绍新课程(5分钟)

1展示带有各种标己的产品和印刷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分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分析一种标志,并得到标志的概念。

2.从而引出新课《班级标志我设计》。

二、学习与**(10分钟)

学习指南:我们知道logo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如何设计班级logo?

1让学生掌握创意符号的基本分类。

结合具体的课件,从创意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为文字式(中文变形组合、英文变形组合,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

(2)图画式(以图案为主)

(3)综合式(文字和图案相结合)。

2logo的特点:结合课件讲解。

(1)识别性

(2)准确性

(3)艺术性

3.标志设计的原则

(1) 构图要深刻、巧妙、新颖、独特。

(2) 图形和符号不仅要简洁概括,而且要有艺术性。

(3) 色彩要简单、强烈、醒目。

三、实践与体验(15分钟)

学习指南:刚才我们了解了标志创作的分类、特点和设计原则。那么如何设计我们的班级标志呢?

1教师以一个标牌为例,向学生介绍班级标识的设计步骤

(1)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确定概念。

(2)构思设计,不断完善,优选方案。

(3)精心绘制,写出标志含义说明书。

2.提出作业要求:

为你的班级设计logo并写出logo的含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进行辅导。

4,演讲,交流,评估和总结(5分钟)

教师出示过程评价表:

1.小组展示每个成员评价。

2.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其他组点评。评出前三名。

(设计意图:小组内学生相评价互学习,达到共同提高。)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12

一、运动与健康

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对健康儿童标准的相互交流,实现健康标准,立志成为健康儿童。

2-——通过各种调查分析活动获取健康秘密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并体会到,要想健康,就必须均衡饮食,保证睡眠,坚持锻炼。

三。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分析:

健康是金,走近健康。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健康,激发孩子做健康孩子的愿望。然后侧重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去解读健康的秘诀,为能够更有计划地增进健康,爱上运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准备:

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健康儿童标准。在业余时间,他们调查了均衡饮食的秘密,牛奶的成分,睡眠时间和运动。为解读健康秘诀的环节做准备。

活动安排: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春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过年,我们常说些什么吉祥的话呢?(健康)可见健康是多么的重要,难怪人们说健康是什么——金!所以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健康,解读健康秘诀!

(板书:1、健康面面观。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经验,组织学生对健康儿童标准的看法进行交流,记录、整理健康儿童标准。

1你认为健康儿童的标准是什么?同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老师帮助整理。

健康儿童的标准:

(1)躯体健康。主要指身高、体重等。

(2)好的抗病能力。

(3) 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4) 是吗?五官的要求主要是指视觉、听觉和口腔。

三。你必须通过预习课文了解健康的秘诀。你能大声告诉我吗?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三个秘诀一一解读。

三、解读秘诀一“饮食要均衡”。

1、俗话说:“吃出来的健康!”均衡的饮食是健康的第一秘诀。仔细观察以下三张**,看看它们能为您带来什么?(看图,小组讨论)

2、汇报。应该多喝牛奶,多吃谷物食品。不要吃太多高热量的煎炸食物。不能厌食。

3、以上现象在你们身上出现过吗?

4那么如何吃得营养健康呢?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用金字塔来描述,金字塔分为四层

小贴士:尽量少吃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第二层:适量进食鱼类、蛋类、家禽、全瘦肉类、豆类、乳类;

第三层:多吃水果蔬菜;

塔底:尽量多吃谷麦类。

5根据以上原则,让我们完成健康金字塔。把食物图标放在健康金字塔里。

6、学习信息库的资料,解密牛奶的各种营养成分。

蛋白质3.4%、氨基酸、 脂肪3.5%、乳糖4.6%、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钙和磷等维生素、a、c、d、b。

7牛奶的营养价值高,喝牛奶也有知识,每天喝多少?怎样喝?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呢?(专家认为孩子应该喝500毫升,每天大约两杯牛奶)让我们做一个选择题。

8为了鼓励人们每天喝一杯牛奶,请设计一个口号。

四、解读秘诀二“睡眠要充足”。

1研究信息库,调查睡眠时间。(为节约时间,只填写星期一和星期六的调查表。)

2对于那些睡眠不足的学生,请帮助他们想出一些建议。

五、解读秘诀三“运动要坚持”。

1读三句古希腊名言:你想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可见体育有三大优势:健康、智力和美丽)

2、你每天都能坚持做运动吗?填写调查表。

3、运动贵在坚持,可是要坚持下去并不容易,这三个同学总是为自己不去运动找借口,请你想个办法帮帮他们吧!(看**说办法)

六、总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了健康儿童的标准和健康的三大秘诀,那么我们今后的生活应该做些什么呢?(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运动)

七、课外延伸:为了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我们行动起来,把我们今天活动中了解的资料收集起来,课后也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资料,开展主题为“健康与我同行”的手抄报设计比赛。

八、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健康歌》。

二、到博物馆去

教学目标

了解博物馆的功能,特别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历史文化艺术遗产方面的独**值;了解参观博物馆的方法;了解我国博物馆发展概况。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思考与交流”灵活安排。这两个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去认识博物馆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了解博物馆的使用方法以及中国在博物馆事业方面的发展情况。如果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第一项活动,建议学生分成小组完成第一项活动。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组织集体郊游,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在活动中根据教材“活动建议”所列举的内容,分组来收集不同的信息。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博物馆的参观方法,尤其是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如何既能够参观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又不至于走马观花。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要让学生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大致了解这些博物馆的藏品主要属于哪些领域,这包括事先的简单了解以及到博物馆之后通过导览资料进一步的了解,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其次是选择合理的欣赏路径,这个欣赏路径不一定要按照博物馆藏品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来确定,而要选择一条比较合理、省时、高效率的路径来完成欣赏。

教学基本思路 :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博物馆与美术作品”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就是保存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博物馆的合理有效利用。最后,让学生了解中国博物馆业的蓬勃发展。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博物馆的功能。2.博物馆的使用方法。三。中国博物馆业的蓬勃发展。

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公共资源。它的主要功能是保存和展示人类文化艺术遗产。认识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学会利用博物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和艺术。教材首先介绍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即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艺术资源的功能,以及我们从博物馆中能够获得什么样有价值的东西。

其次,教材中又列举了**资料“1小时参观卢浮宫的参考方案”,并且分析了我们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最后,通过分析和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博物馆业的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紧密联系、循序渐进的。

三、五月五端午节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它是中国的节日。

2我们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和相关活动有了初步了解,初步体验了民族的民俗和传统文化,激发了爱国情怀。

三。学会作小纸团,练习正确使用剪刀和其他简单的工具。

4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努力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 提前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和相关活动。

(2) 收集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和活动的相关信息和情况。

(3) 认真阅读和了解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4) 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原料。

2、学生准备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 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参加端午节的特别活动或品尝粽子。

(3) 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料和简易工具。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活动中,要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端午节的故事

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芬芳,青蛙歌唱,蝉鸣。在这个美丽的季节,还有一个传统节日。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农历五月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五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

夏季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诗人节等。)

2你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老师和学生一起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介绍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着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诗,遗留下来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最为着名……

b出示有关屈原故事的***。

c讲故事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楚国的八座城市,然后派使者邀请楚怀王到秦国和谈。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阴谋,冒着生命危险进宫陈述自己的利益。楚怀王不听,把屈原赶出嘉都。楚怀王如期出席会议,一到秦国就被囚禁。楚怀王悲痛欲绝。三年后他死在秦国。

楚王顷襄即位后不久,秦王就出兵攻打楚国。 顷襄国王慌乱地离开首都,秦军占领了嘉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

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端午节的活动

你知道端午节的特殊活动吗?赶快介绍给大家吧。

赛龙舟的场面。如果学生了解相关内容,让学生自我介绍。

西湖的龙舟分为两种 .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傍坐著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较具表演色彩 .竞赛用的龙舟则绕著大龙舟周围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 .

其中以钱、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沈,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

b挂蒲草和艾叶。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 .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

两者皆可入中药 .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 .

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 ,疫病增多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

其实, 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 .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 .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13

活动名称:制作纸花

教学目的:

1学习如何制作纸花,让学生可以制作不同大小的制花,制作纸花装饰生活和娱乐环境。

2锻炼手指的灵巧和协调能力,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纸花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花瓣的粘贴过程。

教学准备:

彩纸,双面胶带,一次性筷子,剪刀,花瓶

制作纸花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已做成的各式各样的纸花欣赏。

2老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我的花比花有什么优点?(生:

不会枯萎)3、师:对了,我的纸花不会枯萎,如果我们要用花装饰我们的小房间,我们就可以选择用纸花来装饰。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制作纸花。

(板书课题)

二、将授新课

1、设问:怎样制作纸花呢?制作纸花

3、讲授方法步骤(示范进行)

1)折剪花瓣

a、 剪出手掌宽度,可展开成长条状彩纸几叠;

b、将其中一叠展开,再将纸绕在铅笔上挤压,使彩纸变皱c、将其一头略加修饰;

d、展开即成花瓣。

2) 花瓣下部用双面胶带粘贴,花瓣叠放在一次性筷子上。

(3) 花萼和茎被不同的绿色皱纹纸包裹,大约一指宽。

三、观摩强化

1.认真遵守教科书中的生产步骤和提示。

2老师将演示两次折叠花瓣的过程。

四、学生作业, 开展竞赛活动

1准备四个容器,将全班分成四组进行比赛。

2只又快速制作好的纸花才能插进花瓶里。

3、请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将纸花略微组织、摆弄。

五、展评小结

1、教师小结并提出思考:纸花还能在什么场合使用?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14

活动二养蘑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蘑菇生长环境的要求及其生长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会平菇室内袋式栽培技术的基本过程及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对蘑菇文化的兴趣和科学观察、报道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平菇室内袋栽技术的基本步骤和生长期管理方法; 培养蘑菇养殖的兴趣。

教学难点:平菇室内袋栽生长期管理技术。

课型:新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平菇菌袋 ( 3~10袋) 、 温度计一个、 喷雾器一个、 小刀一把、 大头针 ( 3~10个) 等。

教学放法:指导、操作、讨论。

教学过程:

1.知识学习

教师可提前安排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 访谈等活动, 进行自主预习,以便让学生对平菇的生长条件及栽培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然后结合学生的预习程度及生活经验,到蘑菇养殖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使学生对平菇的养殖过程不再感到陌生与抽象,进而激发学生对平菇养殖的兴趣, 降低栽培技术教学的难度。

2.操作建议

( 1 ) 在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的蘑菇养殖棚内, 提前准备好示范性教学及学生操作蘑菇栽培用的菌袋与各项用具。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们也可以把蘑菇栽培材料和工具放在教室里进行示范教学。

( 2 ) 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实地考察参观的过程中,初步讨论、 总结蘑菇的栽培步骤及方法。

( 3 ) 小组间对所总结的蘑菇栽培步骤及方法进行全班汇报交流与讨论, 教师进行评价与示范性讲解, 并说明平菇各生长期所需的温度、 湿度及通风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与原因,并要求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以便课后个人或小组能够顺利完成蘑菇养殖过程。

( 4 ) 教师在示范讲解后,让各小组按规范性要求, 合作演示操作一遍, 并说明各相应生长期的管理要求, 师生评价予以表扬或纠错,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熟悉蘑菇养殖的主要过程与技术要求。

( 5 ) 由于平菇养殖的时间约需 40 耀50 天, 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活动课等,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养殖活动可设在校内集中进行,也可在家中分散培养。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15

《减少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龙子湖第三小学冯艳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指导语: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产生生活垃圾,但是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请看这一段新闻。

教师出示**

看完这些你想说什么?

(学生感慨:生活垃圾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这个主题上,我们将关注生活垃圾。教师板书:减少生活垃圾

(二)问题与思考

同学们,对于生活垃圾这个话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

1、生活垃圾主要有哪些?

2、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

三。处理生活垃圾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4、垃圾是不是真的就是没有用处?

5、怎样做才能减少生活垃圾?

…(三)方案与设计

学习指导语:

1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我们今天先选取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板书:生活垃圾小调查。

2、同学们,你想要调查生活垃圾什么方面的内容?

三。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与全班进行交流。

生活垃圾都包含哪些?

生活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一个家庭能产生多少生活垃圾?

……4。初步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同学们,虽然生活垃圾很多,但我们可以先分类,了解生活垃圾。你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材料,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

生活垃圾分类

1垃圾:如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

2餐厨垃圾:如剩菜、蛋壳、果皮、菜叶等。

三。危险废物(非**垃圾):如废电池、荧光灯管、含有毒物质的瓶子、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4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灰土、烟头、废衣服等。

4现在,学生们,我们已经确定了需要研究的问题。为了更顺利地开展活动,有必要制订活动方案,并设计自己的团队问卷。活动计划应明确研究内容、研究时间、方法、步骤、人员分工等;请根据所研究的内容设计自己团队的调查计划和问卷。

2、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方案,设计调查表,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与反馈

学习指导语:

各小组都已经制订了活动方案,并为自己的调查内容设计了调查表,下面就请各小组分别上台来介绍他们的活动方案和调查表,让我们共同来完善它,使我们的研究更加顺利。

1每组分别介绍活动计划和问卷。

示例表:第2组活动计划

家庭生活垃圾调查表

年月日2、师生共同商讨,完善**。

(五)总结与评价

学习指导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吗?

你认为哪个小组表现更好?说出他们的优点。

你认为哪些同学表现比较出色?说出他们值得你学习的方面。

学生评价交流。(从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我们在这节课有了很多收获,同学们按照活动方案,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在下周把你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同时,对垃圾的危害及垃圾分类,学生要注意查找资料,进一步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对生活垃圾的进行了调查,这节课我们就把自己调查的结果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调查任务过渡到展示和交流)

(二)交流与反馈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

一个家庭每周产生公斤的生活垃圾。

一群家庭每周产生一公斤的生活垃圾。

班上所有的家庭每周产生1公斤的生活垃圾。

2、学习指导语:

同学们,面对我们调查出来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

3、学习指导语:

看来一个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并不多,但一个班级30多个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却不少。一个社区或城市产生更多的垃圾。据有关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生活垃圾100亿吨,平均每人近2吨。多么惊人的数字!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清理这么多垃圾,它将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

出示**:

那么,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呢?请同学们把查找的资料进行展示,我们共同学习。

学生展示交流:

怎样能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呢?

学生:垃圾扔到垃圾池里。垃圾要及时清理。垃圾要分类

4哪个小组愿意展示收集到的垃圾分类信息并与学生分享。

学生展示资料,进行介绍。

教师课件展示垃圾分类宣传**

师生总结:垃圾分类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我们要学会垃圾分类。

(三)总结与评价

学习指导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评价交流。

老师总结,布置任务:我们已经知道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很大,那么多垃圾怎么处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处理垃圾的方法,调查周围的人对垃圾再利用的情况,并为家中的生活垃圾处理设计一个方案。

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垃圾产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人们对垃圾的处理也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在综合利用垃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上课前查找材料,您了解垃圾处理的哪些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垃圾处理学问大”。

(二)交流与反馈

1.学生交流上课前所见和收集到的垃圾处理信息。教师适时点评。

2投影和课件展示了教师和学生收集的数据。

(1)垃圾分解:

垃圾的产生很容易,但垃圾的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垃圾分解循环。

师生点评:垃圾分解这么慢,如果我们不处理垃圾,地球上就会堆满垃圾。

(2)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卫生填埋法: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处理方法之一,也是垃圾处理的最终手段。

优点:投资少,成本低,容量大,操作方便。

缺点: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垃圾渗滤液容易污染周边水土。

b焚烧法:垃圾在焚烧炉内焚烧是一种热化学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利用高温来破坏和改变垃圾的组成和结构,从而减少垃圾的体积,使其无害化。同时,它利用产生的热量来发电。

生活垃圾焚烧后可减少80%-90%,有害物质和细菌基本清除。

优点:占地少,可大大减少排放。焚烧后的垃圾量仅为焚烧前的5%-15%;焚烧温度高,可彻底消灭病原体;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城市供热和发电。

缺点:投资大,产生有害气体(co-hcl-so2-no2等)和一些致癌物,如:二恶英。

国家规定:1m3烟气中二恶英含量不得超过1ng。二恶英能溶于人体脂肪内并长期积累,即使是微量,长期摄入也会引起癌症、胎儿畸形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等危害。

c堆肥法: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肥料,作为农作物的营养,从而达到处理垃圾,净化城市环境,又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目的。适用于处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40%以上的垃圾。

这种废物处理技术必须以废物分类为圾处。

缺点:堆肥中的重金属会污染土壤。

d综合利用:通过综合处理**利用垃圾,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每吨废纸可产纸850公斤;每**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700公斤原料;每**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900千克,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师生点评:各种垃圾处理方法各有利弊,垃圾分类是关键。

3、学习指导语:

你家产生的垃圾都有哪些类型?你如何设计你的生活垃计处理计划?

学生展示垃圾处理方案。

家庭生活垃圾处理方案

学生们讨论了生活垃圾处理计划的优缺点。

4、学习指导语:

生活垃圾的再利用是处理可**垃圾的最好方法,我们周围的人是怎样对垃圾再利用的?拿出你们的调查记录,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预设:实际状况:较好。废纸、塑料和金属可以卖给垃圾收购站。

存在的问题:废玻璃*低,有人扔。

我的建议是:在家里放几箱,分别放废纸、塑料、金属和玻璃,等破布来了就卖给他。

(三)总结与评价

学习指导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哪些表现感到满意?你认为哪个小组、哪一位同学的表现突出?

学生评价交流。

老师总结,作业任务:我们已经知道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然而,垃圾处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我们能节省大量的资源,我们就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同学们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的形式,调查周围的人对减少垃圾的产生有什么好的做法。调查**参考课本11也的**。调查结束后,想一想你能对减少垃圾的产生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四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垃圾的处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了。那么我们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呢?请同学们拿出调查表,我们一起来研究“减少垃圾我行动”。

(二)交流与反馈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减少垃圾措施调查表”,并作简要介绍,调查的时间、地点、被调查人等。

减少垃圾措施调查表年月日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合集十五篇


为了方便您我整理了以下信息:“西师版三年级教案”,欢迎访问我们的网页会有更多收获。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帮助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途径。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

电话:13896274918     邮编:404500   小学高级教师   县级骨干教师

《竹石》是西师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古代有许多画家和诗人。他们既绘画又赋诗,大家把这样的作品称为题画诗。

《竹石》就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诗。诗人歌咏了长在青山、扎根岩石缝中的竹子。咏物言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1、渗透辩证的思想,竹能经受“千磨万击”,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生命力强,自己的目标坚定。郑燮能一生经历磨难,依然乐观,也是自身的人格决定,在课堂上努力体现这种辩证的思想。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去自学古诗。

3、从一堂课发散开去,希望学生能去爱竹,爱郑燮的作品。

1、 抓住重点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作者的背景多方解读诗歌,理解诗歌,体会竹的精神,人的精神。

2、 学习联系作者理解古诗的方法。

1、 会读会背会默写诗歌。

师:一竹一兰一石,               生:有节有香有骨。

师:任他风霜严寒,               生: 自有春风信息

一、读竹。

2、猜猜这是谁的诗?(郑板桥),今天,我们认识他的另一个名字,我会写,但不会认,你们能当我的一字之师吗?(郑燮)

3   板书  清  郑燮  查字典认“燮”。

(二)自由读《竹石》。

1、读准,读通顺。

2、抽生读,检查读书情况。

3、借助注释读诗,初知意思。

(三)按平仄读诗。

一二声为平声,34声为仄声,两个字后面是平声时拉长,后面三个字的末尾是平声的拉长。

︱︱- -︱︱-  ︱- -︱︱- -  - -︱- -︱ ︱-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句一句地抽生读。

二、品竹。

读书,我们不光用眼看,用耳听,还要用嘴读,用心悟,用心学。

1、读着读着,你的眼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竹?

2、 你是从哪里看到的?在诗中将词语画出来。

这是一株生命力顽强的竹子,从“破岩”体会。他生活在荒山野岭,草木无法生存的是风里,他却坚强地牢牢地李在那里。

这是一株坚忍不拔的竹子,从“千磨万击还坚劲”可以读出了。他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打击?

这是一株意志坚定的竹子,从“咬定青山不放松。”既然选择了在这里生活,就要在这里生活好,长得苍翠挺拔。一个“咬”,咬牙度过难关,咬牙克服困难,多么形象地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啊!

这是一株不怕任何打击的竹子,从“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随便你是什么风我都不怕。

这是一株乐观向上的竹子。……

3、边汇报边知道朗读。

一、背竹。

1、抽生背诵《竹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1、介绍作者及他的故事。

郑燮, “扬州八怪之一”,人们称赞他的“诗书画三绝”。

可是,郑燮从小生活在贫寒的家庭里,四岁就死了妈妈,14岁,深爱自己的继母又去世,在没有成名之前,他的画一文不值,只靠教几个小孩过日子,在他30多岁的时候,自己的儿子被活活饿死。可是他从不放弃读书,不放弃画画,不放弃写字。这就是竹子一样的意志坚定啊!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是呀,郑燮常勉励自己:我已经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我已经具有了坚强不屈的精神,我害怕什么呢?他三岁开始读书,而到20岁才考个秀才,40岁才中举人,44岁终于中了个进士,当上了个小小的县官。他对学习的追求难道不是具有竹子一样执着的精神吗?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哪怕是当个小小的县官,他也当得与别人不一样,他睡在床上,听到竹子的声音,就怀疑是民众叫苦的声音,他爱他的子民如爱自己的孩子。乾隆十一年,郑燮任潍县县令时,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的性命。

而就是这样一个好官,由于影响了有钱有势的人的利益,有人告发他开关仓赈济灾民一事,被迫辞官。而郑燮却乐观地说:我正好去画我的竹。于是牵着一条小黄狗,拿着一盆兰花,带着几卷书,回扬州卖画为生。这是一个多么乐观的郑燮啊。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讲“咏物明志”的写法。

郑燮写《竹石》赞美竹子生命力顽强,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不也正是在写自己吗?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像竹子一样的坚强的人啊!这种写法叫“咏物明志”。

3、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归古诗。

孩子们,学习是为了运用。那么,当我们面对学习中的一道道难题,准备放弃的时候告诫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当我们正为学习才艺感到困难时,我们鼓励自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突然降临的灾难时,我们坦然的迎接他,一起背背《竹石》。

4、唱《竹石》。

我们不仅会读,要是能唱诗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儿啊!听!跟唱!

总结:我知道张飞庙里有郑燮的兰竹图,我们学校竹园有一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也是根据郑燮的诗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改写的。郑燮就在我们身边,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推荐你们读《郑燮传》、《郑燮书画集》。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提的问题,课文都做了介绍。

二、初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2、文中哪个词语不理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还不会,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学习课文。

1、自渎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

(1)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的?想象“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情景。体会特别法令森严,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

(2)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又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描写,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体会。

(4)师总结: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学习了这篇,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是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1、《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所描写的,(也可加上自己临场发挥)编成课本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三、完成语文天地“笔下生花”。

提示:把你走进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4

教材说明:《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

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策略:

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教学准备 :

查阅诗人资料,搜集相关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请生介绍作者苏轼,揭示课题。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4)师归纳,生质疑。

(5)师生交流。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教学反思: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5

设计理念:莫高窟是西师板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里面有大量的经典短语,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了语言上的对称。学习本文我想抓住语言对称这条线,通过语言对称来展开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老师知道你们没有去过莫高窟,所以带来了一些关于莫高窟的图片,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此时,师配乐朗诵“在祖国西北那神气的地方,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那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她如明珠般熠熠闪光。”)

师:同学们,欣赏了刚才的图片,谁来夸夸莫高窟?

师:说得真有感情,还有想说的吗?没了,没有关系,因为我们都没有去过莫高窟,仅凭老师这几张图片,确实感受不深刻。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本文的作者是怎么评价莫高窟的吧。

1、初读这两句话。

3、把什么比作什么?

4、再读第一句话。(师:是啊,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一颗明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莫高窟的美丽。我们应为拥有一颗这样美丽的明珠而感到自豪。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自豪的读读这句话吧!)

5、作者不但赞美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还是什么?(板书:智慧的结晶

6、理解智慧的结晶。

7、作者说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莫高窟里主要有什么和什么?(板书:彩塑、 壁画)

1、出示第二段的第一句过度语,请生先读,再找彩塑和壁画的特点。(板书:栩栩如生、宏伟瑰丽)

2、出示短语“栩栩如生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指名读。

3、点评生读的好坏。(要是能把的字前面的这个四字词读的字字清晰,的字后面的这个名词读得响亮些就更好了。)

4、点评后全班齐读。

5、请生观察这两个短语,说说有什么特点?

6、引导生说出,它们都是六个字,的字前面是一个四字词,的字后面是一个二字词。

7、在文中去找出类似的短语。(像这样的短语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谁找的更多。)

8、生汇报找的情况。(师:是啊 ,文中这样的词语可真多,老师就不一一呈现了。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

9、出示第二段中描写彩塑的那三个短语。了解什么叫语言对称。

师:瞧,老师把这些短语放到了一起。赶快读读,感受一下怎么样?

师:是的,我们把这种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的短语放到一起,就叫做语言对称。它们读起来是多么的朗朗上口啊!

10、指名读这些对称的短语。

(师:读的真好,虽然你很娇小,但当你读到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时我也感觉到了那股强大的力量。)

11、有情感地齐读这些短语。

12、放到句子中再读体会语言对称的魅力和感受莫高窟彩塑的美丽。

13、介绍卧佛。课件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升华情感。

[(师:莫高窟除了这三种彩塑,还有一尊卧佛,长15米。厕身卧着,神态安详。看到这姿态各异的彩塑,游人不禁啧啧赞叹到--(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大屏幕出示的第一段第一句和文中最后一段)升华情感。)]

(同学们,除了我们刚才学的这种短语放到一起可以构成语言上的对称,像这样的也能。)

1、课件出示(记录佛教故事、描绘神佛形象、反应民间生活、描摹自然风光)

2、请生齐读。

3、放到句子中再读。(让我们把这样的对称语言放到句中,一起来感受它的节奏美。)

4、找出文中另外的对称短语。(同学们,除了刚才我们学得这两种属于语言对称,文中还有呢,赶快把它门找出来吧。)

5、这些短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6、引导学生读出意境美。(同学们,飞天就是天上飞的神仙,她们在天上翩翩起舞,轻歌曼舞,多美啊!我们要的读出这种意境美。)

(1)全体女生读这些短语。

(2)加上动作全体齐读。

(3)放到文中体会感悟再齐读。

7、情感升华(同学们,人们看到这姿态各异的彩塑、千姿百态的飞天壁画,人们怎么能不啧啧赞叹--(第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段)。

(同学们,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类似的短语,但他们都很散,可是今天这些短语都被莫高窟的美丽所吸引了,都到莫高窟来了。这好的句子我们就要将它们积累起来。同学们全体起立,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诵,会背之后坐下背其它两段。)

1、出示文中三段精简的好句,让生背诵。

2、抽背。

1、引导学生找出串连这些短语的关联词。

2、出示这三组关联词,让生选择写话。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目光聚焦到黑板上,请记住我们今天学的是14课莫高窟,它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里有栩栩如生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还知道了什么叫做语言对称,和感受到了语言对称的魅力。

[莫高窟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贫民窟祈祷等词。

2、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这句话的含意。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悟教练与贝利的美好心灵。

一、激趣引入

你得到过礼物吗?是什么人送的?为什么送?是什么样子的?给的的礼物取个名字的礼物。

珍贵的礼物漂亮的礼物可爱的礼物特别的礼物

二、学习课文

抓住人物内心活动,因为这篇课文展示的就是主人公美好的心灵。一个富有爱心,醉心于足球事业。一个富有感恩的心,懂得知恩图报。所以设计中我抓住这根主线人物内心活动。

当教练看到孩子在踢布球的时候,教练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当男孩得到足球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当圣诞节到来时,妈妈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男孩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教练看到男孩给他挖的树坑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个树坑是空的吗?里面装满了什么?(孩子说美好的愿望和深深的感激)教练为什么说是他一生中最好的礼物?最好是什么意思?(有意义有价值出于真心让人感动)这样从这些内心活动中去想象和感受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

三、拓展

1、我们从文中学到了什么?该怎么做?

2、下载感恩的故事《一杯热牛奶与手术费的故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一个失语的小姑娘失去妈妈的故事

3、学习名言警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贝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教练)。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7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课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莫高窟(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8

文本分析:

本课写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童年时的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窗户的玻璃。父亲要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暂时借给他15美元赔偿邻居的玻璃,并要求他必须想办法把这15美元还给父亲。小里根靠打工、捡破烂儿挣了15美元,他把钱还给了父亲,得到了父亲的夸奖。许多年后,当了美国总统的里根说,当年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文章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人。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大致概括出文章的重要内容。

这篇课文的主题“责任”的含义深刻。无论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年龄特点来说,他们对“责任”的理解都很模糊、浅显,所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责任”的含义比较困难。此外,孩子对“责任”的意识比较淡薄,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懂得并能够在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也需要教师随着学习课文的深入引导学生去体会。

1、小男孩在挣15美元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2、小男孩闯祸时父母的态度、做法有什么不同?

3、责任是什么?

4、里根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是什么?

5、父亲让里根自己挣钱偿还15美元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精读课文时解决。A类学生肯能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BC类学生相对就很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阅读通过结合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责任的含义。教师可以概括为:父亲让里根自己挣钱偿还15美元的目的是什么?里根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是什么?

教学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空kong”)及新词,认读1个字。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3.引导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4.能够想象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并能把这个情景写成一段话。

5.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责任对于做人的重要性。

6.文中男孩的父母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发表自己的意见。(A.B)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时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即理解小里根父亲的做法)。

一、导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做人要有自己的责任,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小孩,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注意指导长句的读法。

2.学习生字:

给学生动笔写字的时间。

1.读了课文,知道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一说,教师提示指导。

3.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价值的留在第二课时完成。疏疑。

二、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责任”的意义:

1.提示: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读第课文1、2自然段,里根发生什么事情了?

引导:别人都跑了,他为什么不跑?老人什么态度?小男孩当时是什么心情?委屈 理解勃然大怒。固执。

3.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里根和爸爸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父亲冷冰冰的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它闯的祸,他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亲严肃的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你去赔给人家。不过,你必须想办法把钱还给我。”

4.有语气的朗读第三自然段。变换角色,体会父亲的用意。

引导:爸爸为什么不给里跟钱?如果你是里根,你怎么做?孩子辛勤打工还了你的钱,你会怎么想?你觉得自己的儿子怎么样?你借钱给孩子的用意是什么?

二人合作,把爸爸与里根的对话表演出来。

(引导孩子说父亲的用意,读批注,解决生成的问题,明白父亲在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6.读4、5自然段,小男孩是怎么还上父亲的钱的?靠什么还的呢?

(让学生推想小男孩洗盘、刷碗,打工挣钱的情景,感悟小男孩劳动的辛苦。)

7. 体会“自豪”的心情。

引导:挣钱辛苦、不容易,如果你是小男孩一旦还上了父亲的钱,心情怎样?(体会小男孩的自豪。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

父亲高兴的说:“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出示:和上两句滚动对比读,父亲说话时的神态有什么不同?小男孩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

结论:我们肯负责,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引导:想象里根把钱给父亲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爸爸会怎样?2人表演。

8.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深有感触”,里根为何感触?学了本文,说说现在你对“责任”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体会什么是“责任”。谈谈你的感想。

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看来,伟大的父亲造就了伟大的儿子,让我们记住这父子俩的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责任》一课,认识了里根总统,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小男孩后来成了美国总统,一个有出息的人。请把自己当成里根,设想这件事对里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祝愿我们大家个个都是有责任心的人。

拓展:

你曾经有过过失吗?当时你是怎样对待的?学了本文,你有什么触动?请学生写一个片段

[《责任》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这是一首题画诗。为元丰八年(1085)所作。诗是艺术,画也是艺术,而题画诗则是诗画兼备,写好是不大容易的。题画诗既要符合画意,又要自出机杼才是上乘之作。苏轼这首题画诗就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据诗意,惠崇这幅画是“鸭戏图”,“春江水暖”用“鸭先知”来加以表现,令人击节称叹。诗人在这里凭感觉和想象再现了暖融融的春意,移情于物,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前者仍是画面之景,后者是出于诗人的想象。遍地蒌蒿,芦苇刚刚吐芽,点出正是江南二月。诗人正是看到画面上的蒌蒿和芦苇,便想到以之做烹,调佐料的河豚,合情合理。这句虽离开画面,但仍写春江,题画而不拘泥于画。

这首诗有实有虚,虚实相生,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春江晚景”(哲理古诗名句),而且又通过想象弥补了所不能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绘的语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高贵品质。

3.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介绍的三个小故事 。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部分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导入语:我早就听说六年级的同学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今天老师想出几个多音字考考大家,你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读音吗?

(3)“和”的读音有( )( )( )( ),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今天我们将学习以这三个字为课题的课文,想知道他们在这里的准确读音吗?请同学们打开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看课文里都讲了些什么故事?

(1)“将” ,这里读( ),本文中指( )。(板书)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将”。

(2)“相” ,这里应读( ),本文中指( )。(板书)你怎样理解文中的“相”。

(3)“和” 这里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

(一)、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找到课文里的相关句子来读一读。

(二)、原来他们不和是因为蔺相如升了官,职位比廉颇大。那蔺相如这官该不该升?

1、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8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慷慨激昂),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

2、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

(2)、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侮辱赵王、没占便宜``````)

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逼秦王击缶)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

3、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1)、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A、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B、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利用课文最后一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办保卫赵国。”设疑:此后赵国真的强大了吗?历史是怎样的?启发学生读课外资料,了解这一段历史。

七、板书设计:

将              相                           完璧归赵--骗

廉颇     和      蔺相如                      渑池之会--逼

(勇于改错)(爱国)(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避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1

1. 老师语言引入:大家都知道中国民间流传有许多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往往能用最浅显的语言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哪些同学能把自己以前读过的寓言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谁还能讲讲它的寓意,那就更好了。

2. 同学交流自己读的寓言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 给予评价,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1. 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勾画重要句子

1. 再一次自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思考:

(1)课文中哪些人对父子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他们是怎么说的,父子俩又是怎么做的?

(2)怎么理解父亲最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2. 学生自读,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不同人物说的话以及父子俩的做法。

3. 同桌相互说说你对最后父亲的话的理解。

1. 抽生读读课文中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

2. 体会不同人物的话。

(1)老先生的话:结合“哈哈大笑”、“竟然”体会老先生的内心活动。你觉得老先生的话对不对?

(2)老奶奶的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老奶奶主张父子俩怎么做?

(3)表演读年轻母亲的话和一群小孩子的话,提醒注意说话人的身份。

4. 引导学生说出觉得怎么做才好呢?

5. 读一读父亲的话,说说你从这个寓言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6. 分角色朗读课文。

1. 齐读课文。

2.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

3.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

4.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一听。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2

1.能联系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你们能在这张地图上找到自己的祖国吗?请一位同学找一找。那么,你们对我们的祖国了解有多少呢?请同学们展示你们预习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给学生充足的展示交流机会)

2.教师展示图片,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繁荣富强,在她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13亿的中国人民。如今的中国,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课件出示的问题。(本诗共几个小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诗写的?)

a.指名朗读第一小节,理解“我们天天在思索,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

b.教师:那么,在作者的心中究竟什么是祖国,随着年龄的增长,答案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4小节,说一说你的体会。

c.指名说体会,教师板书。

d.出示课件,欣赏配乐朗读说画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祖国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e.教师小结:你们说得太棒了,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强大而又和平的祖国,我们怎能不爱祖国呢?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a.教师出示课件问题,学生自由读诗歌5-8小节,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 “我们天天在思索,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这句诗与第一部分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 反复朗读6.7.8小节,体会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3. 除了诗中的,你还知道怎样做是对祖国的爱?

c.教师小结:是呀,为国捐躯是爱祖国,建设祖国是爱祖国,做好一个中国小公民也是爱祖国,正像诗歌中写的“我们对祖国的爱,像涓涓细流,汇入长江.黄河,一路奔腾,一路唱着歌:我们爱祖国,我-们-爱-祖-国。”

5.请6位同学表演配乐诗朗诵。

这首诗歌让我们更真实.更深刻地认识了什么是祖国,以及什么是祖国的爱,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爱我们的祖国。

2.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画一画.写一写你心中的祖国,以及你对祖国的爱。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3

师: 在蔚蓝的大海里,三三两两穿着花衣裳的小鱼在美丽的珊瑚丛中游来游去,多么快活,多么幸福。可是一场暴风雨之后,巨浪把一条条小鱼卷上岸滩,这些小鱼还能不能回到大海妈妈的怀抱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在乎”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换个词语吗?( 指名: 在意)“这条小鱼”仅仅一条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些小鱼都怎么了?( 困在沙滩上的小鱼)

有谁愿意讲讲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指名谈故事主要内容,结合板书: 男孩   小鱼)

师: “这条小鱼在乎”是谁说的呢?(生齐:小男孩)请孩子们打开书,浏览课文,在课文中用你最喜欢的符号把男孩 说的这句话画出来,多读多体会。

(1) 生汇报,师结合课件出示”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2) 自由读该句,结合全文想想小男孩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

(生交流: 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想回到大海里却没办法自己回去的情况下; 小鱼快要被干死的情况下; 一位先生劝告他别再捡鱼的情况下………

说得好,那先生跟男孩说了些什么呢?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

先生觉得男孩这样做有必要吗?那我们就应该读出先生的满不在乎来,女孩子们一起来试一试。(女生齐读先生的话) 男孩怎么回答的,男孩子们一起答 -----男生读男孩的话)

师: 是的,此时鱼儿们困在了水洼里,快要被干死了,课文哪儿写出了鱼儿们此时的危险处境呢?请孩子们小声地读读课文,勾出最能体现鱼儿们危险处境的语句来。

(1) 生汇报,结合出示:“它们被困在…….会干死。”)指导朗读:小鱼快干死了,你替它着急吗,谁能把你的着急送进朗读中。

师: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浅水洼里的一条小鱼,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水洼里只有巴掌多的水,太阳越来越大,眼看水越来越少,鱼儿在拼死挣扎)

你觉得小鱼怎么样?(指名: 小鱼很可怜,快要死了; 鱼很无助,迫切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师: 说得好,在这段话里哪些词最能让我们感受到小鱼的无助呢?( 指名:“困” 结合变红色)什么叫困,你能举例说说你对困的理解吗?(指名)那小鱼为什么会困在水洼里呢?(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

师: 还有能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小鱼无助的词语吗?( “近在咫尺,却回不去”结合把”近在咫尺”变红)那你们知道什么叫近在咫尺吗?(课件出示画面:成千上万被困的小鱼)

瞧,这些鱼儿跟大海就近在咫尺,看看画面,鱼儿跟大海相距远吗?是的,近得来简直可以用孩子们文具盒里的直尺来丈量了,看到这样的画面,相信你对”近在咫尺”这个词语有了一定的理解吧!(指名: 形容距离很短) 如此近的距离,小鱼靠自己的力量能回去吗?

师: 假如你就是沙滩上的小鱼,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嘴里会喊些什么?( 师指着鱼儿,这条小鱼说,指名: 我多想水洼里的水能多一些;这条小鱼叫:我多想太阳公公不要出来,雨婆婆赶紧把我带回大海吧;这条小鱼嚷道:完了完了,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妈妈了;这条小鱼大声喊:谁来救救我呀!我想我的妈妈,呜呜…….)所有的小鱼都在大呼:(所有的生大声喊)

师: 老师从你们的呐喊声中听出了你们对鱼儿的同情,感受到了鱼儿的无助,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这种感情来吧!(再出示鱼儿被困语句,齐读)

师: 孩子们的朗读声再一次让老师听到了鱼儿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可沙滩上来来往往那么多人,他们都漠不关心,熟视无睹,只有一个小男孩在告诉我们------(再次出示小男孩的话,齐读)

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小男孩的话,你们现在明白了小鱼在乎的是什么了吗?(引导说出: 在乎自己的生命,希望自己能活下去)

过渡: 鱼儿们,别着急,小男孩不仅嘴里这么说着,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向你们伸出援助之手了,请孩子们放声读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小男孩救鱼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出示边范读: “他边走边看……扔回大海”)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句话,在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下面作上记号,反复品读品读,看看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 现在请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你刚才独立学习的结果吧!

愿意来展示展示你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吗?(指名; 重点抓出: 边走边看: 说明小男孩很细心;不停: 看出鱼多,捡鱼很辛苦,但小男孩不放弃;用力: 救小鱼很费力,但小男孩生怕稍一涨潮鱼儿又被冲上岸,于是想把鱼儿扔到水深一些的地方,好真正把鱼救回大海……)随机在这些词语下面加上点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位什么样的男孩? 指名: 善良,有爱心,爱护小动物。关爱生命,热爱生命。不怕苦,不怕累,做事认真,执着……)结合板书: 爱

师: 多可爱的男孩,谁愿意用朗读的方式来赞一赞男孩。其他孩子愿意用动作来表达对男孩儿的赞美吗?(指名朗读,其他孩子站起来边听朗读边表演动作。随机评价,指导加点词语读成重音,才能感受到男孩的坚定,执着。)来吧,我们一起来读出男孩的坚定,读出男孩的执着。齐读)

师: 男孩为了救小鱼,他在捡鱼,扔鱼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腰酸,胳膊疼痛,力气用完,被太阳晒得满头大汗……)

但男孩的每一个动作却都是那么坚定有力,孩子们,带上你的感受,一起读读吧!

师: 面对水洼里如此多对生命充满渴望的小鱼,男孩一边捡一边说-----(出示男孩的话,引读)

仅仅是小鱼在乎吗?男孩这么做说明还有谁在乎?(引导说出小男孩在乎小鱼的生命,明知道小鱼是救不过来的,他却要抓住每秒钟,尽自己的全力救助小鱼) 是呀,这可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孩子?(引导生再说男孩珍爱动物,珍爱生命)

此时,你就是这位男孩,你愿意把你对小鱼的关爱,在乎朗读出来吗?(分男,女生读)

孩子们想想,此时,还有谁在乎?(指名: 小鱼的爸爸妈妈,大海妈妈,小鱼的伙伴……所有有爱心,珍爱生命的人都在乎小鱼)

男孩纯真的童心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那文中的先生会被打动吗?沙滩上还有哪些会被打动呢?那此时沙滩上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大家都投入到救鱼的队伍中去了)

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许许多多关爱幼小,关爱动植物的人和事出现,你做过吗?你看到过吗?听到过吗?或者在课文里学到过这样的故事吗?来吧,我们来说说(课件出示: 我会说:说说我或者我身边热爱动、植物,珍爱生命的人和事)(指名谈: 看见受伤的小鸟主动带回家为鸟儿包扎,喂养;看见路边被暴风雨吹倒的小树苗主动找来绳子捆好……)

师: 听了孩子们的讲述,老师心潮起伏。是的,每一个有爱心的人不仅会对动物植物献出爱心,更会在意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孩子们都还记得今年的5月12日这个令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日子吧,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地震。(出示地震图片)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说点什么吗? ( 引导生说出: 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一切生灵,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当别人有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是的,爱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可是,生活中有些人不仅珍爱生命,还经常无端地伤害动,植物。面对他们,我们又该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拿出笔来写一句提醒人们赈灾生命,做善良人的话吧。(课件出示:我会写:设计一则”珍爱生命,保护动物、植物”的宣传用语。继续伴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

结束语:有了孩子们一则则感人的宣传标语,我相信我们每个人拿出行动来珍爱生命,我们这个庞大的地球村上所有的生命都会快乐幸福,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撒满阳光,撒满爱!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4

西南师大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以及相关练习。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1、激趣:孩子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第一次赛跑是谁得了第一啊?那我们来看看两只兔子赛跑,(出示情境图)谁会得第一呢?(让学生猜测)我们来看看比赛现场。

(1)视觉感知手绢的周长。

出示一张白手绢,让学生观察,再出示一张镶有花边的手绢,让学生比较,那张更漂亮?为什么?

那我们给第一张手绢也镶上花边,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镶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手绢的边线,并指出:花边就镶在这些地方,围手绢一周的长度是手绢的周长。(板书)(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手绢的周长)

出示“树桩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测量树桩面周长)

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实物)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桩面的边线(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树桩面的周长),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板书:树桩面)

(3)出示树叶,指出树叶的周长。

(4)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指一指它的周长。(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窗框的周长、文具盒表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屏幕周长等)

(1)    摸课本封面的周长。

刚才摸了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摸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强调:封面)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大家能用手指在书上摸一摸它的周长吗?(同桌轮流摸)

(2)指名学生上台摸。

问:你认为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摸的时候要注意从封面四周上一点出发沿着4条边围1周,又回到出发点就是这本书封面的周长。)

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4)概括周长的含义。

刚才你们摸的课本封面、手绢、树桩面它们的形状都不同,我们用两个字“图形”来概括它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周长的含义。(板书:图形)

引导学生找一找重点词语“一周”“长度”,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1)小组内讨论测量周长的方法(先交代规则,再出示大屏幕)。

出示长方形纸片、纸杯,先让学生指一指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认识工具后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树桩面、杯子的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杯子、长方形纸片、软尺、线、直尺等),测量出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测量方法。

用软尺量;

先用线围,再用尺子量;

先量每边长,再加起来。

(3)优化方法。

用相同长度的铁丝围刚好一周的不同形状的图形周长都相等,让学生理解“守恒”原理。

孩子们,今天的收获多吗?

再认识周长。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师强调“一周”的含义,并配合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一周”的内涵。

练习十六第3题。

西师版三年级教案 篇15

2、能准确地说色、调色和涂色。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四、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粉笔、毛笔、小水杯、调色盘、挂图。

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话吗?特别是最后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说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切实的交流探讨)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向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4、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看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

2、临摹合作。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要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来的作品。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认真的研究与探讨,今天你有收获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向日葵》这幅画的主要颜色及指导学生探索调色方法,使学生在体验调色过程中掌握基本技能,在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和快乐,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集体协作精神。但在“组合展示”环节,由于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故没有一一欣赏点评。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一幅画》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0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