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位置方向教案 >

位置与方向教案十一篇

位置与方向教案十一篇

教师在工作中写教案课件是必要的一部分,然而这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任务。教案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基石。栏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位置与方向教案”的文章,想要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军训方案

位置与方向教案(篇1)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第1课时:确定位置(一)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位置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

座次表、课件、方格纸、地图纸等。

教学过程:

1、先玩寻宝的游戏,l学生将“礼物”藏在同学的课桌里,老师来找,同学提供正确的信息,但不能说他的名字、指他的位置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说“第几组第几排”,孕伏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老师藏礼物,两个同学比赛“寻宝”,找到礼物后,说说为什么你找得那么快?强调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字:第几组、第几排。

2、让学生介绍班长、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3、出示座次表,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出示坐标图,告诉学生: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并提问:

1)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

2)指名学生上台指出自己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3)学生尝试着在方格纸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5、数对学习

1)你能否简要的用数字来表示你的位

置?老师适时装糊涂:这里的逗号表示什么?那括号又表示什么呢?你们能给这组数字取个名字吗?

6、巩固练习

1)在方格纸上找朋友的位置,并说出数对。

2)把地图填写完整

6、游戏:寻找秘密点。游戏激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采用采访的形式

2)学生完成座次表

3)思考并回答,学生相互补充

A:学生口答

B:学生上讲台展示作品,并说出理由

C:学生尝试完成

D: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E:师生示范,然后生生示范,最后小组游戏。

通过对表格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这种表示方法,并能正确的找到自己和他人的位置。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数对表示法。

第2课时:确定位置(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叙简单的路线图。

重点难点:

1、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描叙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准备:

小方向盘纸、小猴纸片、小鹿纸片、小熊猫纸片

教学过程:

1、探究新知

1)学生看图,收取有用信息。

2)学生用工具测量它们的方向。

3)把学生获取的信息综合起来。

2、出示情境图:

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大鸣山在大本营的什么方向?

3、完成“试一试”中的第一题。

1)师生按要求共同演示。

2)同桌互相摆、说。

3)全班交流。

4、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5、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

1)同桌互相讨论。

2)意见反馈,相互补充。

学生动手测量

小组交流讨

学生自己演示,逐步体验。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仅靠单一的方向和距离是不够的,只有当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从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体会两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

理解到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6、课堂小结。

7、作业布置:练一练的第二题。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方向与位置》。

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掌握了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学生掌握了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和会看简单线路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学内容是对第一学段学生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引出问题,后引出用抽象的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应用这种表示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编排教学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表示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方格上能用数对准确表示某一点的位置。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已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学生掌握了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和会看简单线路图的基础)。

1、知识与技能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关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位置与方向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知道“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

3、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 能根据已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它方向。

5、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在实景中正确辨认东南西北。

教学难点:

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坐在教室的四个不同方向。

一、引入

1、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表示位置的什么词语呢?(“前后左右”)。

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吗??(请两位位置相对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因为位置的不同所说的也不同。)

2、怎么两位同学说得都不一样呢?

(用“前后左右”来表示位置是相对观察的人来说的,观察的人位置变化,“前后左右”的事物也会发生变化。)

3、揭题:

人和物体总是位于一定的位置和方向的。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前、后、左、右”以外,你还知道什么表示位置或方向的词语吗? [板:认识方向 东南西北]

二、认识生活中的方向

1、在生活中我们又应该怎样辨别这些方向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最常用的方法是:

(1)早晨,太阳在东方升起。

(2)夜里,北极星在北方闪耀。

(3)指南针永远能指向南方。(要求重点掌握第一点,二、三两种简单介绍。)

2、同学们有这么多好办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辨认一下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对教室来说:教室的东面是哪里?有什么东西?那南、西、北面各有什么东西?你们小组在教室的哪个方向? (指名答,老师给予帮助。)

3、确定好方向以后,同学们全体起立,面向东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南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西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北方,点点东南西北。

4、两个同学互相做游戏,一个同学说方向,另一个同学就面向什么方向。

5、老师站在同学们的中间,请问老师分别在你们组的什么方向?

问:老师一直没动啊,为什么一会在东一会在西一会在南地会在北呢?

看起来,用“东南西北”来表示方向与“前后左右”一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会有不同的方向,这说明方向是有相对性的。

三、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1、我们画地图时一般都把“北”画在上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北 ↑

西 东

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2、 如果把“北”画在右边,那其它三个方向怎么画?画在下边?画在左边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观察规律:

(1)

(2)

(3)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东方在北方的右边。 向右转,依次是东南西北。

四、方向的应用

1、例1:

(1)方向的?

(2) 填空。 看图。小明站在操场中,他的东面有什么?南面?西面?北面?你是怎么确定?

2、到走廊中看一看:假设我们站在图书馆和体艺馆的中间,那我们的东面在哪个方向?有哪些东西?南面、西面、北面各有什么?(教师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

3、看第2页小图:(北京天安门广场示意图)

假设你站在中间,哪一面是北?说说你的东南西北各面都有哪些建筑物?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2题:说说你的房间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是怎么布置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把握方向有什么窍门?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认识方向

北 ↑

西 东

位置与方向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

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位置与方向教案(篇5)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太阳吧,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那同学们有观察过太阳吗?(学生们纷纷讨论起来。)

学生1:太阳是圆的。学生2:太阳每天从东边出来。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

师:(多媒体演示)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二、教授新课

教学东、西、南、北。

师:我们看看学校的鸟瞰图。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什么面呢?请同学们回答一下。

学生:西面。

师:这位同学学得非常快啊!那我们再看看教学楼在校园的什么面,大门在校园的什么面。请大家举手回答。

学生1:教学楼在校园的北面。

学生2:大门在校园的南面。

师:同学们太聪明啦!都学得很快。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面向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面向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学生们跟着念起来。)

师:我们再看看学校的示意图。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大门在操场的下面,就是再操场的南面。我们再看下面的题目。

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老师对同学们的正确答案给予肯定和赞赏。

师:我们再看看天安门的布局,根据图读一读:天安门城楼在国旗的北面,人民大会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西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东面。(学生们跟着念起来。)

接着老师又找学生回答问题。

师:我们再观察校园的鸟瞰图,餐厅在校园的什么角,存车处在校园的什么角,科技楼在校园的什么角?大家来想一想。

学生:餐厅在校园的西北角,存车处在校园的东南角,科技楼在校园的西南角。师:回答的太棒了!现在大家都可以作一个小小向导了。看谁愿意主动做小向导?(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对答案进行公布,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给予鼓励。)

师:大家应该都喜欢去动物园吧!那我们来看看动物园的示意图。说出各动物场馆分别在花坛的什么方向。(学生们都踊跃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肯定。)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再看看街心广场的分布。请同学们回答银行、车站、公园、饭店各在街心花园的什么方向?(老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找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肯定和夸奖,对回答错误的同学进行鼓励,鼓励下次再接再厉。)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懂得辨认方向了吗?

位置与方向教案(篇6)

《认识东、西、南、北》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以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投影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融入教学,进一步理解,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想象东、西、南、北实际所在的位置,通过深省一之间的指方向等互动游戏在学生心中建立方向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学生已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交流中,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找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方向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教学,由此对教学产生兴趣和新鲜感,并运用五岳的知识,对学生渗透常识教育,同时,通过各种指方向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结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课时P3-4页内容。

设计理念:

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应用,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目标:

1.认识东、西、南、北。

2.能辨别方向。

3.能根据实物图理解平面图。

4.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方向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快速辨别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师:我相信同学们都到过大商场或和父母出去旅游过,你们在出去玩的时候有没有迷路过哪?

(学生各抒己见)

师:(多媒体演示)现在有个小朋友在出去玩的时候不小心和自己的妈妈走散了,你能帮他找到他的妈妈吗?请说出你是怎样帮小朋友找到妈妈的?(多媒体固定在小朋友和妈妈隔着1条通道的画面上)

生1:让小朋友先向上走,再向左走,再向下走就找到他的妈妈了。

生2:让小朋友先向北走,再向西走,再向南走就能找到他的妈妈。

二、新授

(一)教学东、西、南、北

师:刚才同学们都非常的乐于助人,生2同学描述的很好,非常的具体,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认识一下方向东、西、南、北(板书)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用到方向,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请同学们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1)脑海中想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教师统一口令指方向。

(3)同桌相互练习指方向。

师:从刚才同学们指的方向来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东对着西,南对着北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好,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板书:

东西南北

师:下面请2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给大家看一下(教师统一口令)(1)2名学生相对站立指同一方向。

(2)一名同学变化方向指同一方向。

师:从刚才2名同学所指的方向来看,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不管面对的方向怎么变,他们所指的方向相同。

师小结: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他们所指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师:你能根据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出你和周围同学所在位置的关系吗?

生1:我在同学的南边,在同学的北边,

在同学的西边,在同学的东边。

生2:同学在我的南边,同在我的北边,

同学在我的东边,同学在我的西边。

生3:我的南边是同学,我的北边是同学,

我的东边是同,我的西边是同学。

师:为什么在描述所在的位置时,而有不同的说法哪?

生各抒己见。

师:因为在你们的描述中,你们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有了不同的说法,参照物就是指以谁为依据,来进行对比的物体。

(二)教学例2

师:板书

谁能在它的上面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生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生2: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师:请在练习本上自己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都能够根据方向的相对性进行表示方向,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历东来绘制的,所以以后我们在进行看图描述位置的时候,一般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进行描述。

(三)练习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方向的知识?

2.请把第3页的例1填完整,并根据例1的实物图把例2的平面图填完整。

(小组互相订正)

三、巩固提高

1.同桌2人相互发指令指方向

2.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都有什么?

3.请根据例2的平面图画出我们学校的平面图。

4.练习一第4题,以五岳知识培养学生的常识教育。

四、课堂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小组之间说一说)

从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入手,集中学生注意力,再多媒体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融入教学。

进一步理解,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想象东、西、南、北实际所在的位置,通过互动游戏在学生心中建立印象。

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对称知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对学生的练习、讲解做出正确的评价。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交流中,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情景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教学,由此对教学产生兴趣和新鲜感,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五岳的知识,对学生渗透常识教育。

反思:

《认识东、西、南、北》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位置与方向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人教三年级下册P3-P8。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4、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

2、教学难点:快速辨别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太阳吧,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那同学们有观察过太阳吗?(学生们纷纷讨论起来。)

学生1:太阳是圆的。

学生2:太阳每天从东边出来。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

师:(多媒体演示)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二、教授新课

教学东、西、南、北。

师:我们看看学校的鸟瞰图。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什么面呢?请同学们回答一下。

学生:西面。

师:这位同学学得非常快啊!那我们再看看教学楼在校园的什么面,大门在校园的什么面。请大家举手回答。

学生1:教学楼在校园的北面。

学生2:大门在校园的南面。

师:同学们太聪明啦!都学得很快。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面向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面向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学生们跟着念起来。)

师:我们再看看学校的示意图。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大门在操场的下面,就是再操场的南面。我们再看下面的题目。

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老师对同学们的正确答案给予肯定和赞赏。

师:我们再看看天安门的布局,根据图读一读:天安门城楼在国旗的北面,人民大会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西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东面。(学生们跟着念起来。)

接着老师又找学生回答问题。

师:我们再观察校园的鸟瞰图,餐厅在校园的什么角,存车处在校园的什么角,科技楼在校园的什么角?大家来想一想。

学生:餐厅在校园的西北角,存车处在校园的东南角,科技楼在校园的西南角。 师:回答的太棒了!现在大家都可以作一个小小向导了。看谁愿意主动做小向导?(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对答案进行公布,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给予鼓励。)

师:大家应该都喜欢去动物园吧!那我们来看看动物园的示意图。说出各动物场馆分别在花坛的什么方向。(学生们都踊跃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肯定。)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再看看街心广场的分布。请同学们回答银行、车站、公园、饭店各在街心花园的什么方向?(老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找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肯定和夸奖,对回答错误的同学进行鼓励,鼓励下次再接再厉。)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懂得辨认方向了吗?

位置与方向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根据所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

教学用具:

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新学期,我们重新安排了座位,现在请你看一看你座位的前、后、左、右是谁?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的教室,楼下是几年级的教室?

2.揭示课题: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太阳在哪里,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

(2)晚上太阳落山在什么方向?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3)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你们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站的?你们背对的方向是哪里?左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右手指的方向是哪里?

(4)请你向旁边的同学说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5)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页例2,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情)

(三)自学检测

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1)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向什么方向。

(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观察:家所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的?家所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又是如何站的?

(3)由此我们发现东与西,南与北是相对的,

(4)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5)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绘制的。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观察思路与方法。

3.完成校园示意图。

(1)讲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我们可以把上方定为北)

师在教学楼的上方贴出卡片北。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位置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指名到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问:如果我们把上方确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方向。

达标训练(1题、2题必做,3题选做)

1.看图回答问题。

(1)操场的北面是()、南面是()、西面是()、东面是()。

(2)水暖工区的东面是()和()。

(3)教学楼的北面是()和()。

2.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区分方向的。

3.你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的同桌在你家的哪个方向?

课堂小结: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的方向,然后再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课堂练习

说出下面每句话所包含的方向。

1.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北)

2.小燕子,春天来了,你们快回来吧!(南)

3.太阳公公,晚安!(西)4.太阳公公,起床了!(东)

5.当你从南往北走时,左手方向是(),右手方向是()。

6.东和()相对,南和()相对。

板书设计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西东

当你面向北站立时,后面是南,

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位置与方向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并能分别描述物体相对关系。

﹙2﹚会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3﹚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位置与方向的判断,测量,描述和画图过程。体验逻辑推理和动手实践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相对关系。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突破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根据生活经验推理认识。

教学难点:

画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突破方法: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教法:

直观演示,引导思考。

学法:

观察推理,合作实践。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直尺、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请两个同学根据方向说一说自己和身边同学的位置关系。

(2)教师引入课题并板书:位置与方向﹙二﹚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3左图幻灯片1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1067千米。引导学生观察,你能在图中找到上海和北京的位置吗?说一说这两城市的位置关系,组织学生讨论:

1、问题一: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这时以哪地为参照物?﹙出示幻灯片2)

(1)组织学生讨论,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本组讨论、测量结果,其他组评价。要求学生汇报时句子说完整,意思表达清楚。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3小结: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掳的方向约1067千米处,这时以北京为参照物。

2、问题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时又以哪地为参照物?﹙出示幻灯片4)

(1)组织学生讨论,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本组讨论、测结果,其他组评价。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5小结: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掳的方向上约1067千米处,这时以上海为参照物。

(4)引导学生把问题二和问题一作比较,讨论两问题不同之处?

学生汇报两问题的区别:参照物选择不同,两物体位置关系就不一样。

(5)教师:两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向刚好相反,但距离是一样的。

3、巩固训练:教材第22页做一做,出示幻灯片6,组织学生先观察题目再说一说这两同学的位置关系。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相机出示幻灯片7、8

(二)教学例4:出示例4的路线图,幻灯片9根据路线图,说一说每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1)组织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能得知哪些信息?

(2)组织学生思考,并汇报如:方向标,表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0米;有3段赛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出每段赛程所走的方向角以及路程,并相互说一说所走的路线。

(4)分组汇报各赛程的方向和路程,要求汇报时语言要表达完整。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幻灯片10(从起点出发沿着东偏北45方向行200米到达1号站点。)11(从1号站点出发沿着西偏北30方向行150米到达2号站点处。)12(从2号站点出发沿着西偏南40方向行250米到达终点。)

三、拓展延伸:教材第23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讨论画路线示意图,先要确定什么?

(3)引导学生明确先要确定方向标、1厘米代表多少米、出发的位置等。

(4)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由小组内的一名学生描述自己确定的那条路线路,其他学生按这名同学的描述绘制路线图,再小组内讨论每个人绘制的路线图是否清楚、准确,并加以修改和完成。

(5)展示各小组画的路线示意图,全班评价。

课堂小结:

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位置与方向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位置与方向教案(篇10)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1、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2、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

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

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的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

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

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试一试解决。

三、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课后延伸: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的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二、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二、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三、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

【教学过程】

一、小组讨论:

1、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

3、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4、: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

①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②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③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④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⑤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⑥(点1的西北方是,终点在起点的方向,点2在起点的方向。

⑦说出具体路线:

⑧从起点出发,先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1,再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2,最后向偏度方向走km到终点。

位置与方向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页例2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一定的生活积累,或多或少地知道或接触过位置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已初步了解了位置图的基本内容,初步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绘制学校各建筑物的位置平面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3.能灵活选择绘制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创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需要知道物体位置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距离

教学关键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直尺、铅笔、卡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一、课前准备

1.复习回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学生回忆旧知,在回忆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师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回顾练习

师:请你根据昨天所学的知识,快速、准确地描绘出图中三个检查点的位置。

3.了解位置图的基本信息

师:这幅位置图包括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位置图的基本组成要素,为接下来绘制物体位置平面图打下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基矗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师:新世纪小学经常会有很多客人来参观,由于他们对学校校园环境不熟悉,所以经常找不到一些地方。想一想,如果你是这所学校的学生,该这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情预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会想出各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共同探讨哪种方法较好。

(2)形成统一意见

师:通过比较,发现在校门口设置一块学校各建筑物的位置平面图的方法比较好。

(3)引出课题,展开讨论

师:新世纪学校打算在我们班征集一幅学校各建筑物的位置平面图,画的好的平面图将设置在新世纪学校的门口。今天,我们就来绘制一幅位置平面图(板书课题)。那物体位置平面图该怎么画呢?我们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设计意图:由于绘制物体位置平面图的程序步骤较多,如果单纯地将这个大课题直接教给学生让其自由处理,很多学生往往无法下手,使得教学效率很低,甚至出现无法完成任务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动手之前让学生共同探讨绘制物体位置平面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4)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绘图过程)

师:找准参照点(中心点),了解各建筑物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距离,还要确定每厘米格子表示的距离。

2.动手绘制学校各建筑物的位置平面图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各自绘制学校各建筑物的位置平面图(根据给出的建筑物的位置和距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性强,但也难组织,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部分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3.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师: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师: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绘制的平面图并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表各自的意见和感受,也会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首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作品,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各自作品的不足。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2.完成练习三第3题

四、作业

1.课堂作业本

2.完成练习三第4题

编辑推荐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十四篇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在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感受位置关系相对性的重要性。

教法:启发式、演示法、讲解法

学法:分组合作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年--发生了--灾情,我们大家要为--的小朋友献出一份爱心,但是--在我们所居的位置的哪个方位呢?我们又在--哪个方位呢?通过今天所学的内容,同学们回家以后看看好吗?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例3

1、先出示地图在地图上找出上海和北京两地。

2、分小组同自己前面学过的知识说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位置,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

3、学生汇报(1)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的方向上。(2)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0方向上4、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的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结果:因为观测点不同,位置是相对的,方位也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强调:观测点不同,位置相对,方位相对。

三、反馈练习

小红家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重点掌握观测点不同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位是相对的。

五、板书设计: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3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1067千米。

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0的方向上。

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0的方向上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2)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展示课件)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圆与圆之间也有着不同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复习引入

师: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生:完成讲义中的表格。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r的数量关系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公共点数目

公共点名称

直线名称

直线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r的数量关系

师:在课件中展示答案

3.、探究新知

师:展示课件后说:两圆的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师:看课件中的日食的形成过程,你能抽离出两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吗?

生思考,并完成表格:(1)、请认真观察两圆的运动过程,把你观察到的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图形画出来。并思考两圆的交点有几种情况?

(2)、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圆心距为d,在圆和圆的不同的位置关系中,d与r1、r2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图形公共点个数d与r1、r2的关系

4.合作探究

师:紧接着播放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圆间的关系。让学生整体感知两圆的公共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每种情况的两圆间的图形,感受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师:刚才的课件或课前热身的操作中的两圆的位置关系,你都看清楚了吗?类似于我们所学过的直线与圆的关系,两圆有以下关系:(展示课件)

师:在相离这一类型中的两种图形一样吗?具体有什么不同?

生:不一样;其中一种图形中的两圆彼此都在各自的外部,而另一种图形中的小圆在大圆的内部。

师:对!所以我们把这两种情况分别叫做外离和内含。类似地,在相切这一类型中的两个图形应分别叫什么呢?

生:外切和内切。

师:很好!因此,严格地说,两圆应有几种位置关系呢?分别是什么?

生:五种,分别是:外离、内含、外切、内切、相交。

师明确: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其名称、公共点的个数。

师:重新操播课件,看一看在两圆不断接近的过程中,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先后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

生:(动手操作)依次是: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师:想一想,在两圆的变化过程中,除了公共点在变化之外,还有什么也在发生变化?

生:两圆的圆心间的距离也在发生变化。

师:若把连接两圆的圆心的线段长叫做两圆的圆心距,在其变化过程中,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

师:讨论好之后,完成下列表格:

师明确: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如何用两圆的圆心距d与两圆的半径R、r的数量关系来判别两圆的位置关系。

师:若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5,圆心距d分别等于9、8、6、4、2、1、0时,它们的位置关系分别如何?

生:它们的位置关系分别是:外离、外切、相交、相交、内切、内含、内含(同心圆)。师:已知两圆相切,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5,求它们的圆心距?

生:圆心距为8或2;因为要分外切与内切这两种情况。

师:已知两圆内切,其中一圆的半径为5,圆心距为2,则另一圆的半径为多少?

生:另一圆的半径为3或7;因为已知的半径5可以是大圆的半径,也可以是小圆的半径,所以同样要分两种情况。

师明确:如何用两圆的圆心距d与两圆的半径R、r的数量关系来判别两圆的位置关系;特别要注意相切时的两种情况。

5.方法指引

⊙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如果d满足下列条件,⊙O1和⊙O2有什么位置关系?请完成表格。

r1r2d两圆的位置关系

438

437

435

431

430.5

方法小结:要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计算出数据,再把它们。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们能用一个什么方法将两圆的关系找出来?

生:先完成,再小结方法:要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计算出数据d、(R+r)和(Rr)这三个量,再把它们进行大小比较。

三。例题学习

如图,⊙O的半径5cm,点P是⊙O外一点,OP=8cm,

(1)以P为圆心作一个圆与⊙O外切,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一个圆与⊙O内切呢?

师:同学们先动手画出这个圆的大概的位置,那么你就能求出这个圆的半径。

生先作,后说:是的,老师这个不难。

师:那第二问你们能试一试吗?

生:可以。

四。变式训练

1、如图,⊙O的半径为4cm,点P是⊙O外一点,OP=7cm,以P为圆心作⊙P与⊙O相切,则⊙P的半径是多少?

2、如图,⊙O的半径为5cm,点P是⊙O内一点,且OP=2cm.

以P为圆心作⊙P与⊙O相切,⊙P的半径是多少?

师:我将例题变条件,大家来尝试一下是否也能完成。

生思考,尝试做。

师:同学们做得不错。下面我们再将后面的课堂练习完成。

五。练一练

1、20xx北京奥运会自行车比赛会标在图中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

2、⊙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2cm和5cm,在下列情况下,分别求出两圆的圆心距d的取值范围:(1)外离______;(2)外切_______;

(3)相交________;(4)内切_______;(5)内含________。

3、判断正误:

(1)、若两圆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圆外切。()

(2)、如果两圆没有交点,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外离。()

(3)、当O1O2=0时,两圆是同心圆。()

(4)若O1O2=1.5,r=1,R=3,O1O2

(5)、若O1O2=4,且r=7,R=3,则O1O2

4、两圆内切,其中一个圆的半径为5,两圆的圆心距为2,则另一个圆的半径为________.

5、已知⊙O1、⊙O2的半径为r1、r2,如果r1=5,r2=3,且⊙O1、⊙O2相切,那么圆心距d=______.

六。学习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同学又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抽离出圆的一些知识,掌握得不错,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师接着布置作业。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3)

已有基础:

1、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3、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

教学过程:

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描述行走路线

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描述行走路线

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千米

描述行走路线

讨论:

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

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1)点1的西北方是,终点在起点的方向,点2在起点的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1,再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2,最后向偏度方向走km到终点。

三、开放题:公园游览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4)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了解圆的切线的概念。

3.掌握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性质。

(二)过程目标:

1.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让学生发现与探究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三)感情目标:

1.通过图形可以增强学生的感观能力。

2.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难点:有无进入暗礁区这题要求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有一定难度,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日出是怎么样的?

屏幕上出现动态地模拟日出的情形。(把太阳看做圆,把海平线看做直线。)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希望学生说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这里,我可以直接问学生,你觉得直线与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直线与圆三种不同的位置图。(如图)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希望学生回答出有第一个图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第二个图有一个公共点,而第三个有两个公共点,如果没有学生没有发现到这里,我可以引导学生做答)

二、讨论知识,得出性质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已知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分别是相离、相切、相交时,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有什么关系

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

让学生讨论之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出:

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离时,dr

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切时,d=r

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时,d

知识梳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图形公共点d与r的大小关系

相离

没有r

相切一个d=r

相交两个d

三、做做练习,巩固知识

抢答,我能行活动:

1、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分别为

(1)d=4.5cm(2)d=6.5cm(3)d=8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让个别学生答题)

师:第一题是已知d与r问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下面这题是已知d与位置关系求r,那又该如何做呢?请大家思考后作答:

2、已知圆心和直线的距离为4cm,如果圆和直线的关系分别为以下情况,那么圆的半径应分别取怎样的值?

(1)相交;(2)相切;(3)相离。

师:前面两题中直接告诉了我们是直线的问题,而下面的这题是在三角形中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看题:

考考你

3.在Rt△ABC中,C=900,AC=3cm,BC=4cm。

(1)以A为圆心,3c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

以A为圆心,2c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

以A为圆心,3.5c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

师:同样地第一题是已知d与r问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下面这题是已知d与位置关系求r,那又该如何做呢?

(2)以C为圆心,半径r为何值时,⊙C与直线AB相切?相离?相交?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再请个别同学说出答案)

总结:作题时要找出d与r中哪些量在变化,而哪些没有变化的。

比如日出就是r没有变化而d发生了变化。不管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总之d,r和位置关系中,已经两个都可以求第三个量。

四、联系现实,解决实际

在码头A的北偏东60方向有一个海岛,离该岛中心P的15海里范围内是一个暗礁区。货船从码头A由西向东方向航行,行驶了18海里到达B,这时岛中心P在北偏东30方向。若货船不改变航向,问货船会不会进入暗礁区?

让学生完整解答。

五、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师: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请个别学生回顾知识,教师再总结完整。

六、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分层作业:

1.基础题:作业本(2)P21;

2.自选题:如图,一热带风暴中心O距A岛为2千米,风暴影响圈的半径为1千米。有一条船从A岛出发沿AB方向航行,问BAO的度数是多少时船就会进入风暴影响圈?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5)

学科(版本)北京版数学章节第五单元《圆》学时1年级六年级教材分析

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研究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既要掌握画圆的方法,还要明白通过画出对称轴给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最后要探索当圆的大小位置各不相同时,对称轴的情况也不相同,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同学对于圆有一定的认识,对于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真正做到根据对称轴的条数不同进行分类没有了解,尤其是对于三个圆的分析不清楚.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的位置关系.

2能够准确找出两个大小不同圆的对称轴,并根据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

3能够从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拓展到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或是三个圆

4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图案

5能够利用圆形设计出美观的图案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1能够准确找出两个大小不同圆的对称轴,并根据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

2能够从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拓展到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或是三个圆

3能够利用圆形设计出美观的图案技术准备

白板

教学流程图

通过观看图片发现生活中圆形物体的美----任意两个大小不同的圆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根据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画出两个大小不同圆的对称轴----换成两个大小形同的圆进行分类----任意画三个圆要求只有一条对称轴----任意画三个圆要求有两条对称轴----任意画三个圆要求有无数条对称轴----用圆形设计美观的图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一观察导入

二思考

三分类

四绘图

五分类

六按要求画圆

七画圆设计图形出示生活中的圆,使同学们认识到圆组成生活中的美的各种图形.

白板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同桌间思考这两个圆会有哪些位置关系?

将两个圆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说清你分类的理由

画出每组圆的对称轴

根据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

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已经清楚了,你能按要求画出圆吗?

1画两个大小相同的圆,要求有两条对称轴。

2画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要求他们有无数条对称轴。

利用圆规画圆,设计出美丽的图形视频出示由生活中的圆组成的小动画,使学生们体会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圆的美.

白板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小组间讨论思考这两个圆会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找同学在白板上演示完成。

找两名同学说一说对不同位置关系的分类,说清分类的理由即可,最后引导根据对称轴条数的不同进行分类。

请2-3名同学画出每组圆的对称轴,并与圆进行组合。

请一名同学直接口头表达根据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

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有怎么的位置关系,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一起来回忆。边看视频边起名字。

那你能按要求画出下面的圆吗?

1画两个大小相同的圆,要求有两条对称轴。

2画画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要求他们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圆,你能用圆设计出美丽大方的图案吗?了解到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够认识到由圆组成的图形都很美观大方.

通过小组交流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的位置关系,同学白板演示,可以很清楚明了的认识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学生观察并分类,引导出最后的按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完成本节课的重点,找到不同位置的两个圆的对称轴。

更清楚分类结果,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巩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并给它们起不同的名字。拓展延伸,出示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有怎么的位置关系?大小不等的三个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认识圆的作用,利用圆画图。通过白板插入视频,播放.

通过截屏功能认识生活中的圆.

利用白板的拖动复制功能画出许多圆,利用屏幕录制功能将学生的分类记录下来。

通过组合功能将两个圆组合在一起。

通过组合功能将两个圆组合在一起。

视频

圆规画圆

圆规画圆

屏幕录制板书设计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6)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圆》这一章,是学生平面几何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如何在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直线型图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思维和方法,深刻领悟几何学的学科观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圆》这一章的框架图: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8章的有关几何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概念和几何直观,具有研究几何图形的思维和方法,有了上节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铺垫,学生对于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不会感到陌生。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三个方面的目标:

1、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2、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够从几何和代数两个角度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采取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使用了几何画板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阶段:复习旧知,引入课题;探索归纳,得出结论;拓展运用,巩固新知;归纳小结,提高认知。具体过程如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提前准备好的学案上,只有一个O,如右图,

按照相应要求作图:

1、作点P

2、过点P作直线

对于问题1的预案: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形式,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为接下来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奠定基础。

对于问题2的预案:

根据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将上述所有的情况分类:

提问1:分成几类:

提问2: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根据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可以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分为三类:相交、相切、相离,板书相关概念。

(二)探索归纳,得出结论:

刚才是从几何的角度(交点个数)探究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这阶段将从代数角度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量化:

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圆具有轴对称性,直线也具有轴对称性,所以这个组合图形本身就具有轴对称性,其对称轴是过圆心垂直于该直线的,考虑到对称轴与直线的这种垂直关系在运动的过程中具有不变性,所以我们在考虑用数量来刻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要找的几何量一定是和这种垂直关系密不可分的,因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就会被考虑,然后先让学生猜想,再用几何画板演示加以严谨的证明验证猜想。

本章的研究主线就是圆的对称性,此环节的设计正符合这个研究逻辑,所以我认为此环节的设计是我的一个亮点。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1、已知圆的直径是13cm,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d

(1)若d=4。5cm,则直线与圆_______,有______个公共点

(2)若d=6。5cm,则直线与圆_______,有______个公共点

(3)若d=8cm,则直线与圆_________,有______个公共点。

2、已知圆的半径为r,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若d=r,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B、相切C、相离D、相切或相交

3、在中,,AB=5cm,AC=3cm,以C为圆心的圆与AB相切,则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

本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例题和练习的思考,使学生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三)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知识层面上: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相切

相离

公共点的个数

2

1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

dd =rd>r公共点名称交点切点无直线名称割线切线无方法层面上:经历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布置作业:学练优P59,60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7)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这一节分为两个部分(即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外接圆、外心),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在理解圆的定义的基础上展开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通过圆的定义得到了圆内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小于半径,圆上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圆外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大于半径,每一个圆都把平面上的点分成三部分:圆内的点、圆上的点和圆外的点。学生理解透彻,掌握较好。

反思教学方法:

反思目标完成情况:

目标1:学生能够清楚的口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对应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关系。

目标2:通过动手探究,知道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但有十个同学因动手作图能力差,最后实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的自学任务,还有三个同学竟然没有作图工具。

目标3:掌握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概念,都能准确的找见三角形的外心并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

反思教学设计:

每个环节缺少相对应的练习题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败之处,因为课前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差,耗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没有设置相应的练习题。特别是在“探究1”环节,学生虽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较好,但在一般的习题中,多考查由“点到圆心的距离”推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反推得难度相对于顺推稍高,所以恐学生解决问题存有困难,且解题过程的书写存有问题,在课后辅导中要进行训练。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8)

1、课件教学中在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两圆相切时的对称性、探索两圆相切时圆心距d和两圆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时多次运用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增加上课的生动性。

2、授课方式采用分组教学,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后先要学生在小组内动手交流并整理所获得的信息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组内成果,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对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4、授课中贯穿了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落实比较好。

在授课时适时引导,使尽可能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可以采取小组之间竞争评比打分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合作交流、积极发言等各方面的参与情况。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无论回答的结果如何,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关注:对回答结果清晰、正确者给予鼓励;对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者,在其他学生纠正的同时也要给予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积极方面的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体会成功的喜悦、参与的必要。

在问题的设计上,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问题难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要有梯度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二要考虑到题量的适度,加大练习量,更好地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垂径定理教学反思:

垂径定理的推证是以圆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依据的,因此,垂径定理既是圆的性质---轴对称性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本节内容是本章基础,是圆的有关计算和圆的有关证明的一个重要工具。

根据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用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猜想---证明”的活动,最后得出定理。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

的能力。

由于明确了教学目标,因此在授课中,新知识的引入与使用过程显得更为流畅,学生也更加的投入。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垂径定理的本质:2个条件和2个结论,并能在垂径定理的基础上推出其推论。且能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和需改进之处:

1、在得出结论后,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对定理进行理解和记忆。致使一些中等以下的学生对定理的内容运用时不熟练。2、在训练中题目较容易,应适当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体会。不仅要把基础的东西训练牢固,还要适当提高题目的高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获,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长此以往学生便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成绩也就容易了.

这几年我一直在探究复习课的上法。特别是我校开展了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课题一来,怎样使复习课有趣有效,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的探究重点。对于复习课,学生总会认为是自己学过的知识,学得没劲,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腻。效果往往不理想,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果?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呢?

一、有时由于时间紧张,没有给学生系统的将知识串一下,只是就题讲题,只是给学生了几条鱼,而没有给他们渔;所以首先应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复习课要把旧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一过程,就是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如果教师对复习问题面面俱到,学生会感到乏味,引不起兴趣,往往不能深入思考,张口就来,老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老师感到累而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因此,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解决整理归纳学过的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取得效果较好。

二、其次要提炼方法形成知识结构,圆有哪些性质?三大性质定理学生首先要明确,以及各自适用的的题型。点与圆、线与圆、圆与圆的关系分别是什么?有关的题型又是什么?在讲课时通过典型的代表性的题目的讲练结合,学生可以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提炼方法,形成知识结构,加深了对定理的理解。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也应是坚持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思维误区,总结方法为主,辅之以精讲。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维空间,对于解题思路的探讨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和复习效率。

三、再有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一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切记不能为了赶课程而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成为“夹生饭”应让学生自己先整理一下知识点,上课教师再补充一下,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知识;老师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上复习课时间总是不够用。即使这样我们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消化吸收的时间,否则,老师的任务完成了,而学生大都在一片迷糊中,这样的课就没有什么效果了。圆这一部分的复习我是安排了四节课,相对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9)

九年级数学教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2.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经历探究图形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

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切、内切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学生合作交流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3.6A)

第二张:(记作§3.6B)

第三张:(记作§3.6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为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三种;还探究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为相离、相切、相交.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三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结果是不是也是三种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有关探讨.

Ⅱ.新课讲解

一、想一想

[师]大家思考一下,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两个圆的哪些位置关系呢?

[生]如自行车的两个车轮间的位置关系;车轮轮胎的两个边界圆间的位置关系;用一只手拿住大小两个圆环时两个圆环间的位置关系等.

[师]很好,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的有关两个圆的位置很多.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

二、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在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O.再在另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与⊙O1半径不等的⊙O2.把两张透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O1与⊙O2有几种位置关系?

[师]请大家先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不同的位置关系,然后互相交流.

[生]我总结出共有五种位置关系,如下图:

[师]大家的归纳、总结能力很强,能说出五种位置关系中各自有什么特点吗?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内部还是外部来考虑.

[生]如图:(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除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圆上的点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内部;

(4)内切: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除公共点外,⊙O2上的点在⊙O1的内部;

(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O2上的点都在⊙O1的内部.

[师]总结得很出色,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上面的五种位置关系中有相同类型吗?

[生]外离和内含都没有公共点;外切和内切都有一个公共点;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师]因此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可分为相离、相切、相交三种.

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知:

投影片(§24.3A)

(1)如果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来考虑,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2)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分三种:相离、相切、相交,并且相离,相切

三、例题讲解

投影片(§24.3B)

两个同样大小的肥皂泡黏在一起,其剖面如图所示(点O,O'是圆心),分隔两个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条直线,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的大小.

分析:因为两个圆大小相同,所以半径Op=O'p=OO',又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所以pT⊥Op,pN⊥O'p,即∠OpT=∠O'pN=90°,所以∠TpN等于360°减去∠OpT+∠O'pN+∠OpO'即可.

解:∵Op=OO'=pO',

∴△pO'O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OpO'=60°.

又∵Tp与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

∴∠TpO=∠NpO'=90°.

∴∠TpN=360°-2×90°-60°=120°.

四、想一想

如图(1),⊙O1与⊙O2外切,这个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切点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如果⊙O1与⊙O2内切呢?〔如图(2)〕

[师]我们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一直径所在的直线,两个圆是否也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这就要看切点T是否在连接两个圆心的直线上,下面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反证法的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第二步是根据假设推出和已知条件或定理相矛盾的结论;第三步是证明假设错误,则原来的结论成立.

证明:假设切点T不在O1O2上.

因为圆是轴对称图形,所以T关于O1O2的对称点T'也是两圆的公共点,这与已知条件⊙O1和⊙O2相切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

则T在O1O2上.

由此可知图(1)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切点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切点在对称轴上.

在图(2)中应有同样的结论.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圆相内切或外切时,两圆的连心线一定经过切点,图(1)和图(2)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它们的连心线.

五、议一议

投影片(§24.3C)

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

(1)当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简称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外切吗?

(2)当两圆内切时(R>r),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内切吗?

[师]如图,请大家互相交流.

[生]在图(1)中,两圆相外切,切点是A.因为切点A在连心线O1O2上,所以O1O2=O1A+O2A=R+r,即d=R+r;反之,当d=R+r时,说明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O1、A、O2在一条直线上,所以⊙O1与⊙O2只有一个交点A,即⊙O1与⊙O2外切.

在图(2)中,⊙O1与⊙O2相内切,切点是B.因为切点B在连心线O1O2上,所以O1O2=O1B-O2B,即d=R-r;反之,当d=R-r时,圆心距等于两半径之差,即O1O2=O1B-O2B,说明O1、O2、B在一条直线上,B既在⊙O1上,又在⊙O2上,所以⊙O1与⊙O2内切.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10)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章第2节的第3课时,是学生已掌握了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平面上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是学生对圆的知识应用的基础,也是今后到高中继续研究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球与球的位置关系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

3、能够利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题。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会“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经过操作、实验、确认等数学活动,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产生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课堂上本着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从生活中的图形实例出发引入新课,并用动画演示,直观形象的展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经过探索、讨论、观察、总结、再运用的学习过程,逐步深入地探索知识和掌握知识,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改生硬的传授和呆板的讲课,着眼于直观感知和操作认识,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认识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化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形;

3、在课堂上赋予适当的教学说理,达到把知识由浅入深;从无规律到有规律;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合理推理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严密的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适当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3、动画演示,探索新知;

4、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5、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6、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兴趣,由此引入到要研究的课题。(课件展示)

2、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探究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是通过公共点来刻画的,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按公共点分类能分成几类?

动手操作:在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透明的纸上画两个半径不同的⊙O1和⊙O2,把两张纸叠合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张而移动另一张,你能发现⊙O1和⊙O2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中两圆有多少个公共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参与数学活动。

3、动画演示,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及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学会用类比和分类讨论的方法去研究两圆的位置关系。

学以致用:

1、20xx北京奥运会自行车比赛会标在图中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

2、在图中有两圆的多种位置关系,请你找出还没有的位置关系是__

3、请你指出生活中图片蕴含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图形在课件上)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增强应用意识。

探究2:影响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数量因素是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那么影响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因素是什么?

探究2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中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探索出不同位置关系时两圆的圆心距(d)和两圆的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观看课件动画)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能轻松的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来探索两圆的位置关系,突破难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通过前面的教学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填写下表: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图形交点个数d与R、r的关系

(R>r)

d>R+r

d=R—r

设计意图:采用表格形式,将知识点归纳,通过表格很容易看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分类情况,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以及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形成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5、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例1:如图,⊙0的半径为5cm,点P是⊙0外一点,OP=8cm,

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

练习:圆O1和圆O2的半径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下列情况下两圆的位置关系是怎样?

(1)O1O2=8厘米(2)O1O2=7厘米

(3)O1O2=5厘米(4)O1O2=1厘米

(5)O1O2=0。5厘米(6)O1和O2重合

设计意图:利用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6、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问题: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我们懂得了哪些新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

2)布置作业:

A:课本习题14.3中第1、4、6题。

B:课余探索:和圆O1(半径为2)圆O2(半径为1)都相切且半径为3的圆共有几个?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本节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反思,培养科学的认知习惯。作业布置注重了分层,让探究延伸到课外。

六、教学评价

1、本节课的设计,我从生活中的图形实例出发引入新课,运用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同学们经过探索、讨论、观察、总结得出结论。

2、采用表格的形式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类列出,既体现了分类思想,又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把知识由浅入深,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教师根据这些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反馈和调节,调整设计下节课或下阶段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位置关系图形交点个数d与R、r的关系

(R>r)

d>R+r

d=R—r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11)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 的说课 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在平面几何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被安排在初中数学第二十四章, 属于 一个提高阶段 。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又是本章的一个中心内容。 从知识体系上看 :它有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既是 对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 后面 学习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及高中继续学习几何知识 的基础 。 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 : 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 以及相关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 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对圆有了一定 的 感性和理性认识 ,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问题上,学生还是依靠事物的具体直观形象。加之 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 注意力易分散 , 认知水平大都停留在表面现象, 对亲身体验的事物容易激发求知的渴望 , 因此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 我将确定如下的 教学 目标:

(1) 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性质及判定。

(2) 通过观察、实验、合作 交流 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

(3) 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类比 的数学思想 ,

陪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 4 ) 体会事物间的相互渗透 , 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并在合作学习中 体验 成功的 喜悦 。

教 学 的重难点 :

重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 用数量法刻画 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突破难点的策略: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操作实践 , 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配合几何画板直观演示 来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学法教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改理念及学生特点,本节课 主要 采用 “启发式”问题教学法 , 根据 维果斯基 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启发诱导,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 ; 整堂课紧紧围绕 “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展开 ,并充分发挥 几何画板、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功能辅助教学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3分钟)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 。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海上日出》的朗诵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抽象出其中的几何图形(直线和圆) , 营造探索问题的氛围 , 从而引出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 , 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标要求。

(2) 动手操作    探求新知(20分钟)

a.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位置关系 得出概念

美国学者说过: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能学会。可见实验法在教学中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从这一思想出发,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把课前准备好的圆卡片,在纸上移动,再现日出的整个过程,并归纳其公共点的个数变化情况。 然后提出问题: 你能 由此 归纳出直线和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 你是怎样区分这几种位置关系的?如何用语言描述位置关系? 教师层层设问,让学生思维自然发展,教学有序的进入实质部分。 由于动手操作环节的铺垫, 学生很容易能够从公共点个数的变化 情况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进行分类 。通过学生演示归纳,师生共同 得出 有关概念。教师板书讲解内容并总结:可利用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判断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特别强调 相切中 “只有一个交点”的含义。

b. 讲练结合—— 运用 定义法、引出数量法

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学生自然就得到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定义法 ,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比较直观简单,因此教材上没有相应的练习。于是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在练习中 让学生发现用定义法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局限性, 当公共点个数不好判断时又该怎么办呢? 你能类比之前所学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吗? 从而引出用数量关系刻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

c. 类比总结——探究第二种判定方法

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类比迁移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较容易想到画图、测量等实验方法,小组交流合作,教师适时指导 , 再利用几何画板 重复演示 得出结论:①d>r,直线L和⊙O相离;②d=r,直线L和⊙O相切;③d<r,直线L和⊙O相交,也就是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 并强调:既是性质也是判定 。

在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定义的形成与给出过程中,在练习中发现定义法的局限性,从而引出对数量法的学习,让学生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验证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更加直接而自然 ,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也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3) 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0分钟)

为 得到及时的反馈情况, 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而这个时段的学生 因 疲劳,注意力 易 分散,我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首先设计了 一 道填空题:看谁抢得快

1、 ( P96练习) 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设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d   :

1)若d=4.5cm   ,则直线和圆          ,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2)若d=6.5cm   ,则直线和圆______,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3)若d=   8   cm   ,则直线和圆______,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这 道 题 同时运用了数量法和定义法的判定 ,解题关键是 要引导学生 找出d与r并进行比较,从中体现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2 、Rt△ABC中,∠C=90°,AC=3cm,BC= 4cm, 判断以点 C为圆心,下列r为半径的 ⊙ C与AB的位置关系 : (1)r =2cm ; (2)r =2.4cm ; (3)r =3cm 。 (P101 习题24.2第2题)

3 、   在Rt△ABC中,∠C=90°,AC=3cm,BC= 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1)当圆C与线段AB相交时,r ;

(2)当圆C与线段AB相切时,r ;

(3)当圆C与线段AB相离时,r ;

解题关键是要引导学生 找出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与联系,再进行求解。通过这两个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变式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加强个别指导。

(本环节的练习难度层层加大,其目的是让学生加强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题目和变式题目的结合既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 课堂小结 构建体系(5分钟)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疑惑 ?

(通过提问方式进行小结,交流收获与不足,让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再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位置关系、两种判定方法、三种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巩固学习效果。3、2、3)

(5) 作业布置    课后延伸   (2分钟)

必做题: 1.阅读教材100-101

2.P112练习2

选做题:如图,已知∠AOB=β(β为锐角) ,M为OB上一点,且 OM=5cm,以M为圆心、以

2.5为半径作圆

(1)⊙M与直线OA的位置关系由         大小决定;

(2)若⊙M与直线OA相切,则β=           ;

(3)若⊙M与直线OA相交,则β的取值范围是        。

六、 板书设计:

直线 和 圆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投影仪区域

图形

公共点数

1

2

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d--r

d>r

d=r

d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12)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中学教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它是初中几何的综合运用,又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在今后的解题及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a、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b、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会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画出已知圆的切线。

c、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

(2)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图、列表、分析、对比,能找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关系。此外,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归纳的思想的认识。

(3)情感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观察素材入手,像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出几何图形,再表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便于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学生把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也便于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变化。

3、教材的重点难点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4、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

解决重点的方法主要是:

(1)由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照片提出问题,能不能我们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出几何图形再展示出来(让学生尝试通过日出的情境画出几种情况),

(2)把直线在圆的上下移动,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让他们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揭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归纳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什么?)。

在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如何突破这个难点:

(1)突破直线和圆不能有两个以上的公共点,让学生讨论,最后明确否定(因为直线和圆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公共点,那么这与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就可以作一个圆,相矛盾)。

(2)把直线在圆的上下移动,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让他们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揭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归纳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突破直线和圆有唯一一个公共点是直线和圆相切(指直线与圆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它与有一个公共点的含义不同)。

(4)突破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如果圆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1、直线l与圆 O相交 d3、直线l与圆 O相离 d>r式子的左边反映是两个图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右边是反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二、学情分析 根据初三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并且在初一,初二基础上初三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力,归纳力和根据他们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中结合问题结合本节课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理解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化归思想的认识。三、教法设计 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充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做到不懂就问。学生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问题的能力。1、学生观察日出照片,把观察到的情况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产生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并能使学生更好的直观感受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3、强调公共点的唯一性。给出定义时,尽可能地有学生来概括和叙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掌握用定量研究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打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数量特征。5、通过直线到圆的距离d和半径r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很好的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较为复杂的问题能简单化。6、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问题的能力。四、学法指导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充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做到不懂就问。学生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授———————巩固练习—————学生质疑——————学生小结——————布置作业[提问] 通过观察、演示,你知道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讨论] 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照片[新授] 给出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类比] 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它们的数量关系。通过类比,从而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定理及判定方法。[巩固练习] 例1,出示例题例1 :在Rt△ABC中,∠C=90°,AC=3cm,BC= 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 (2)r=2。4cm; (3)r=3cm由学生填写下例表格。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圆心到直线距离d与半径r关系公共点名称直线名称图形补充练习的答案由师生一起归纳填写教学小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问题的能力。然后老师在多媒体打出图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归纳、演绎、类比的思想方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思想,并且将新旧知识进行了类比、转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了角色。六,板书设计: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定理。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例1:三、课堂练习四、小结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13)

第一课时2.1.1平面

教学要求:能够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中所说的“平面”;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正确地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三条公理.

教学重点:理解三条公理,能用三种语言分别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三条公理

第二课时2.1.2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掌握平行公理,掌握等角定理,掌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及垂直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公理与等角定理.

教学难点: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与所成角

第三课时2.1.3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理解直线在平面外的概念,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两种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位置关系的概念.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

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

(一)复习、引出问题

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

(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

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

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

(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

(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

   

   

(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

(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

(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  (图(6))

2、归纳:

(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

(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

(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

(三)分析、研究

1、相切两圆的性质.

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

两圆外切 d=R+r;

两圆内切 d=R-r (R>r);

两圆外离 d>R+r;

两圆内含 d<R-r(R>r);

两圆相交 R-r<d<R+r.

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四)应用、练习

例1:  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

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

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

PA=PO-OA

∴PA=3cm.

(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

PB=PO+OB

∴PB=1 3cm.

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

求证:⊙O与⊙B相外切.

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

∴⊙O的半径 ,且O是AC的中点

∴ ,∵∠C=90°且BC=8,

∴ ,

∵⊙O的半径 ,⊙B的半径 ,

∴BO= ,∴⊙O与⊙B相外切.

 练习(P138)

(五)小结

知识: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②以及这五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

③两圆相切时切点在连心线上的性质.

能力:观察、分析、分类、数形结合等能力.

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六)作业

教材P151中习题A组2,3,4题.第二课时 相交两圆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相交两圆的性质定理;

2、掌握相交两圆问题中常添的辅助线的作法;

3、通过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相交两圆连心线性质教学向学生渗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相交两圆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轴对称来证明相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和准确添加辅助线.

 教学活动设计

(一)图形的对称美

   

相切两圆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相交两圆具有什么性质呢?

(二)观察、猜想、证明

1、观察:同样相交两圆,也构成对称图形,它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猜想:“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3、证明:

对A层学生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组织;对B、C层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已知:⊙O1和⊙O2相交于A,B.

求证:Q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分析:要证明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只要证明O1O2上的点和线段AB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于是想到连结O1A、O2A、O1B、O2B. 

证明:连结O1A、O1B、 O2A、O2B,∵O1A=O1B,

∴O1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O2A=O2B,∴点O2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因此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

也可考虑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加以证明:

∵⊙Ol和⊙O2,是轴对称图形,∴直线O1O2是⊙Ol和⊙O2的对称轴.

∴⊙Ol和⊙O2的公共点A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即在⊙Ol上又在⊙O2上.

∴A点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只能是B点,

∴连心线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注意: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而不是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

(三)应用、反思

例1、已知两个等圆⊙Ol和⊙O2相交于A,B两点,⊙Ol经O2。

求∠OlAB的度数.

分析:由所学定理可知,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又⊙O1与⊙O2是两个等圆,因此连结O1O2和AO2,AO1,△O1AO2构成等边三角形,同时可以推证⊙O l和⊙O2构成的图形不仅是以O1O2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同时还是以AB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可由

∠OlAO2=60°,推得∠OlAB=30°.

解:⊙O1经过O2,⊙O1与⊙O2是两个等圆

∴OlA= O1O2= AO2

∴∠O1A O2=60°,

又AB⊥O1O2

∴∠OlAB =30°.

例2、已知,如图,A是⊙O l、⊙O2的一个交点,点P是O1O2的中点。过点A的直线MN垂直于PA,交⊙O l、⊙O2于M、N。

求证:AM=AN.

证明:过点Ol、O2分别作OlC⊥MN、O2D⊥MN,垂足为C、D,则OlC∥PA∥O2D,且AC=AM,AD=AN.

∵OlP= O2P ,∴AD=AM,∴AM=AN.

例3、已知:如图,⊙Ol与⊙O2相交于A、B两点,C为⊙Ol上一点,AC交⊙O2于D,过B作直线EF交⊙Ol、⊙O2于E、F.

求证:EC∥DF

证明:连结AB

∵在⊙O2中∠F=∠CAB,

在⊙Ol中∠CAB=∠E,

∴∠F=∠E,∴EC∥DF.

反思:在解有关相交两圆的问题时,常作出连心线、公共弦,或连结交点与圆心,从而把两圆半径,公共弦长的一半,圆心距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形有关知识来解,或者结合相交弦定理,圆周角定理综合分析求解.

(四)小结

知识: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该定理可以作为证明两线垂直或证明线段相等的依据.

能力与方法:①在解决两圆相交的问题中常常需要作出两圆的公共弦作为辅助线,使两圆中的角或线段建立联系,为证题创造条件,起到了“桥梁”作用;②圆的对称性的应用.

(五)作业  教材P152习题A组7、8、9题;B组1题.

探究活动

问题1:已知AB是⊙O的直径,点O1、O2、…、On在线段AB上,分别以O1、O2、…、On为圆心作圆,使⊙O1与⊙O内切,⊙O2与⊙O1外切,⊙O3与⊙O2外切,…,⊙On与⊙On-1外切且与⊙O内切.设⊙O的周长等于C,⊙O1、⊙O2、…、⊙On的周长分别为C1、C2、…、Cn.

(1)当n=2时,判断Cl+C2与C的大小关系;

(2)当n=3时,判断Cl+C2+ C3与C的大小关系;

(3)当n取大于3的任一自然数时,Cl十C2十…十Cn与C的大小关系怎样?证明你的结论.

提示:假设⊙O、⊙O1、⊙O2、…、⊙On的半径分别为r、rl、r2、…、rn,通过周长计算,比较可得(1)Cl+C2=C;(2)Cl+C2+ C3=C;(3)Cl十C2十…十Cn=C.

问题2:有八个同等大小的圆形,其中七个有阴影的圆形都固定不动,第八个圆形,紧贴另外七个无滑动地滚动,当它绕完这些固定不动的圆形一周,本身将旋转了多少转?

提示:1、实验:用硬币作初步实验;结果硬币一共转了4转.

2、分析:当你把动圆无滑动地沿着 圆周长的直线上滚动时,这个动圆是转 转,但是,这个动圆是沿着弧线滚动,那么方才的说法就不正确了.在我们这个题目中,那动圆绕着相当于它的圆周长的 的弧线旋转的时候,一共走过的不是 转;而是 转,因此,它绕过六个这样的弧形的时,就转了 转



安置方案(收藏十篇)


做好准备我们就不怕突发情况,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应该要在事先就做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内容要重点突出,易于阅读,易于理解,简明扼要,你正在尝试写方案吗?我们编辑了“安置方案”以满足您的实际需求,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助益取得更好的成绩!

安置方案【篇1】

社区的安置帮教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安置帮教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继续坚持安置帮教工作的“四个四”的工作思路在今后的安置帮教工作实践中,要继续坚持在帮助教育上下功夫,在以情以理感化上下功夫,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控制重新捕、劳、少上下功夫的工作思路。夯实安置帮教工作基础,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在基层,搞好“四定”,即:定工作目标,定工作力量,定工作责任,定工作措施。切实实现帮教工作的四个落实:组织人员落实,制度措施落实,帮教工作落实,任务指标落实,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每名帮教工作者。要使每名基层帮教工作人员做到“四个清楚”,即原罪错清楚,原改造情况清楚,主要社会关系及接触人员清楚,现实表现清楚。

(二)继续坚持安置帮教工作的排查制度。

由于在衔接机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有些刑释解教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后不到户籍所在地报到落户,也有的因城镇建设拆迁和经商打工造成了人户分离,安置帮教工作组织要及时同公安机关加强联系,沟通信息,摸清去向,采取必要的帮教和管控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漏管失控。重点对刑释解教人员接茬帮教把握三个阶段:一是在其回归前组织家庭、社会等有关方面做好帮教准备,与监所联系,研究帮教方案,协调安置帮教事宜;二是在回归后及时办理户口接转、填写登记表、建立档案;三是对帮教对象确已转变好的按时解除帮教。

(三)加强与成员单位、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在安置帮教工作要逐步实现“三个结合”:专业化队伍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接茬帮教与向前延伸帮教相结合;帮助教育与打击惩处相结合。适时召开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工作会,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形成安置帮教工作组织成员主动关心、参与安置帮教工作,推进安置帮教工作的进程。

(四)加强对帮教组织机构成员指导、检查工作力度。在做好“两个继续”、“两个加强”的同时,要紧紧抓住“三个不放松”。一是抓住重点人管控不放松,重点抓好社区司法助理员和主任帮教工作责任制,落实措施,减少重新犯罪;二是抓住安置帮教工作好的典型不放松,以点带面,宣传推广好的工作方法,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三是抓住业务培训不放松,继续对社区司法助理员和主任帮教进行统一培训,也要对帮教工作者进行逐级培训。

安置方案【篇2】

洼里社区安置区(洼里新村)项目

住宅工程质量开放日

活动方案

青岛鼎胜泰瑞置业****

二0一九年五月

洼里社区安置区(洼里新村)工程质量开放日活动计划

洼里社区安置区(洼里新村)项目是由青岛鼎胜泰瑞置业****建设的旧村改造项目,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共建设住宅573套,已回迁安置485套,现工程已进入竣工阶段,根据即墨市城乡建设局文件及公司管理要求,对回迁的业主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开放日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开放日活动,便于与业主加强沟通,让业主了解现阶段自己所购房内的工程施工质量状况、使用功能情况,提前发现和反馈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以便于工程及早安排在交房入住前整改完成。

时间:2019年5月19-21日

地点:洼里社区安置区(洼里新村)物业办公室

活动流程:

1、客户抵达接待现场后,由接待人员与业主核实身份、人数进行分组,简单介绍活动流程,按分组带领业主至小区。

2、将业主按单元楼栋进行分组,同时间段有多组客户的,各组的出发时间应略微错开,尽量避免重叠。每组客户配备1个建筑单位,1个建筑单位,1个监督单位和1个物业管理人员。

3、陪同人员与业主进入房间后,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工程质量、各使用功能进行讲解,解答业主提出的问题,对业主提出的整改问题做好记录。

4、对个别专业性问题由工程管理部配备的专业工程师负责解答客受理业主的疑问。

5对业主已验收的问题进行整理,交施工单位整改,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检查验收。

各部门分工与职责:

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业主通知、业主信息登记、客户接待、核对客户身份和数量、组团查看。

建设单位:组织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各专业工程师和物业服务人员陪同业主一同至业主房屋,进**屋内部的工程质量及设施查看验收、解答业主提出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建设单位:陪同业主看房,对工程质量负责,回答业主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后期维护和整改。开放日前对各单元、电梯、公共走廊、业主房屋等卫生清洁干净,对业主提出的相关物业管理问题进行解释回答并做好记录。

监理单位:陪同业主看房,督促落实整改问题。

安保组:负责现场活动中的安保工作;活动现场车

车辆引导、现场安全维护等服务。

数据整理:

问题整改完成后,施工单位、物业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分别对整改情况确认后在《住宅工程质量开放日登记表》签字确认,然后建设单位**预约业主前来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确认,对整改情况业主满意后在《住宅工程质量开放日登记表》签字确认。

青岛鼎胜泰瑞置业****

2019年5月16日

安置方案【篇3】

1、《办法》规定: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的,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房屋征收部门应当组织征询被征收人的改建意愿;百分之九十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改建的,方可进行旧城区改建。

2、《办法》规定: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偿。

3、《办法》规定: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征收补偿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房屋征收事由和目的;(二)房屋征收范围和被征收房屋情况;(三)被征收房屋价值、房屋装饰装修价值补偿标准;(四)用于产权调换房屋、周转用房的基本情况和交付时间;(五)搬迁费和临时安置费标准;(六)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标准;(七)补助和奖励标准;(八)签约期限;(九)其他事项。

4、《办法》规定: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30日。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半数以上被征收人提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房屋征收补偿法律法规规定的,市人民政府组织由被征收人代表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市人民政府将征求意见情况、听证情况和根据公众、被征收人意见修改的情况及时公布。

1、《办法》规定:市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的补偿包括:(一)被征收房屋价值、房屋装饰装修价值的补偿;(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因征收房屋发生的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停产停业损失等补偿标准和相关补助及奖励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订公布。

2、《办法》规定: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产权调换。被征收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市人民政府提供符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的房屋,并与被征收人计算、结清被征收房屋价值与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价值的差价。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市人民政府提供的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建筑面积应当不小于被征收房屋的建筑面积,但被征收人要求小于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的除外。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建筑面积,不考虑被征收房屋的共有人数量、登记户口等因素。因旧城区改建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选择在改建地段进行房屋产权调换的,市人民政府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3、《办法》规定:征收住宅的,房屋征收部门应当支付搬迁费,用于补偿被征收人因搬家和固定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空调、管道煤气等迁移造成的损失。被征收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从周转用房迁往用于产权调换房屋时,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另行支付搬迁费。搬迁费的标准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物价水平,每年公布一次。

4、《办法》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安置方案【篇4】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__县城市建设工作,提高我县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努力为居民创造绿色、生态、舒缓、宜居的人居坏境,特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社区群众等人员通过走访,邮寄,媒体等形式共征集各方面意见共168条 ,梳理出合理建议共82条。

一、涉及城中村、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方面:1.应与现代化建设同步进行,不改造彰显落后,不雅观。2、应制定旧住宅,城中村的改造规划和流程图。要加快改造进度和力度、尤其是对沿街道路区域、有碍市容市貌的区域、危房集中区域、基础建设落后区域等。3、旧住宅区改造中应随时公开进度,使拆迁户心知肚明。4、建议成片开发建设,广招大户开发商。5、建议加快育红路东侧的改造。6、建议教堂附近旧住宅尽快改造。7、火车站北侧、县工商分局对面的一片平房区内加快改造步伐,如不能尽快请硬化、改造路面。8、泰山道西侧,杂技公园南侧,共计60余旧平房户,希望组织协调,搞好开发。9、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建议优先改造城区核心区,有助于彰显城市形象。

涉及居住小区提升与物业管理方面:1、物业管理方面要有责任,要考虑居民各种切身利益和感受。2、加强对小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与要求,尤其是安全方面。3、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小区车辆越来越多,希望小区物业加强管理,合理安排车辆的停放和安全方面的管理,特别是百度小区的车辆管理。4、整顿物业管理,建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公开财务,依法制定管理细则,特别是集中供热后管网维护业主更担心。5、加强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6、万宏俪城的物业管理不到位。7、福源小区应加强物业管理。

涉及住房保障方面:1、应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情况实施相应措施。2、住房保障方面力度较大,近几年解决大部分无房户住房问题得到社会的好评,建议继续做好该项工作。3、建议推出更多的旧城区改造项目,尤其要更多的推出廉租房,更好的惠及低收入家庭,为满足特困群体,再多建一些保障性住房。4、合理控制房价,让一般公务人员能买得起。

涉及市政道路、小街小巷改造建设方面:1、建议小街路面硬化,育红路改造加大力度。2、福源小区前道路路面修整。3、建议实施老房产楼前道路改造。4、市场街,旧市场道路应尽快改造。5、建议尽早开工建设县城北绕城公路,使其真正成为旅游观光大道。6、抓应建,应修道路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小街小巷上,解决道路不平、排水不畅、路灯不亮、出行不便难题。7、道路积水问题如长江东路气象局门口,老电机厂门前,田庄电子泵门前等区域下雨积水很严重。

涉及四供两排《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和排水、排污》方面:1、提高供暖供气的覆盖率,使民众得到实惠,提高生活质量。2、供排水畅通无阻,比原来有很大提高,还有个别地方或死角需改进。3、县城应24小时全天候供水,现在下半夜停水的情况给部分居民生活带来不便。4、旧住宅小区排水排污存在不安全隐患。5、个别小区还没有供热,尽快连接供热。建议全部改为一卡制是否更安全、方便。6、建议华山道烟草局对面二层楼那片用户能安装上天然气。 7、黄河路国税地税家属楼能否安装天然气。

涉及居住和出行等城市安全方面:1、加强安全巡逻的力度。2、多举办安全教育培训或以实例电视形式教育。3、县城主要街道上有占道经营现象,建设的农贸市场利用不起来,对文明、卫生县城影响很大,希望加大管理力量。4、湿地和水面是城市之肾,建议尽早扩建东湖水面,引入开发商、周边建成住宅小区。5、对城区内道路上行驶的电动三轮、电动四轮加强管理与规范,让这些车辆遵守规矩(这可能不只是城管部门管理的范畴,还要有关部门配合管理),因为这些车辆给道路交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6、加强行人和车辆管理。7、针对近年来机动车辆增多的现象,建议加强机动车管理和道路管理,恶劣天气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8、主要是出租电动车的乱停乱放和不按交通法规正常行驶出现的占道等现象。9、新华小学这条街道一定要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车辆太多,尤其放学时间车辆拥堵水泄不通。10、建议旧小区安装路灯。11、上班、下班、上学、放学时间交警应执勤,保持交通安全。12、把太行道北头与海河路的通道打通,以缓解集贸市场的出入压力。

涉及绿化、亮化方面:1、对个别门店地摊损坏绿化要加强执法力度。2、加强公园的花木管理,老干部局公园节假日要有专人管理,阻止儿童的践踏。3、县城绿化是__的一大亮点,以树木草坪公园到片林居民都很满意,下一步抓好日常管理。4、继续加大县城绿量,新建设的小区一定要在绿化上上层次。5、绿化方面多栽种一些标志性的树种,形成绿色景观。亮化方面,不同功能性质的街道和地段,其灯光应有不同的氛围,不同的亮度和不同的风格。6、严格门前三包,对故意损害树木行为要重罚。7、泰山道南头应安装路灯,两侧绿化应加强。8、建议东外环路(长江路至黄河路)灯亮起来,确保学生和行人的安全,强化城区路灯维护,确保亮灯率90%以上。9、社保所以南安装路灯。

涉及便民市场与公厕建设方面:1、应适当在民众聚集的地方多建公厕。2、中华新村菜市场利用起来,以防人为破坏,不法占用。3、便民市场力争进店经营,只能在户外经营的也不能占道影响交通,公厕要加强维护。4、在居民区附近多建几处便民市场,解决路边摊位越来越多,挤占道路的问题。5、加强市场管理,小商小贩要到规定地点买卖。6、金沙江路附近建设便民市场。7、北街老水利局至运河大桥已形成便民小集市,周围环境差,建议建公厕。

涉及征收拆迁拆违、环境整治提升方面:1、环境整治方面大有提升,路面全天保洁,净化标准较高。2、应加强沿街门店乱倒垃圾的管理。3、禁止在公共道路上焚烧垃圾物,造成空气污染,清扫的垃圾渣禁止扫入排水篦子内,造成清理困难和排水困难。4、104国道城区主干道两侧部分路段环境卫生差,同时对道路两侧破旧平房给予翻新改造。5、不要乱拆乱建,服从统一规划。6、建议电力局南侧电信塔距离居民太近,影响居民健康。7、桑兴河水污染严重。8、把县城南部桑园砖窑厂内的废土利用起来,整修后养鱼、种荷花。因靠宣惠河注水方便也可建游泳池。9、现有县城内的河渠沟尽量疏通好,做到河中有水,两岸有绿的优美环境。

涉及城市建设的其他方面:1、量力而行,尽善尽美。2、南货场运煤车请绕行主城区。3、建议晚上路灯尽量开启。4、建议整治夜间空气污染,夜间空气化工气味浓烈刺鼻。5、五金仓库院内煤厂影响居民生活应搬迁,桑园化工厂排气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应关闭。6、规模规划,选几个区连片建出__标准街和特色新区。7、借力德州发展__,建议今后居住、文化、商贸、观光、休闲等设施尽量向南部扩展。

以上建议是经我局认真梳理汇总,内容和意义上类似的进行了合并,对于以上建议,住建局班子将认真研究,并结合《__县城总体规划(20__-2030)》,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实施计划,上报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对于有些不能实施的项目,我局将对建议人做出合理解释,确保工作到位,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安置方案【篇5】

为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物业管理小区,做好物业管理对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福州市房管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现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针对当前物业管理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领导,由市建设局牵头,会同社区、街道成立我市小区物业管理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并负责对具体实施工作监督、指导和协调。着力规范市场秩序和服务行为,提升行业形象,促进物业管理和谐健康发展。组长:陈桂凤(建设局局长)、副组长:庄强(建设局副局长)、成员:陈乃秋(建设局房地产开发管理科科长)、陈蒲儿(建设局房地产开发管理科职员)、林学贵(建设局房地产开发管理科职员)、王丽香(建设局房地产开发管理科职员),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福清市建设局房地产开发管理科。联系人:林学贵 电话85197229。

二、明确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物业服务企业自查自纠与行业主管部门检查督促相结合、全面规范和重点提升相结合、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加强整改整治,以达到促进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面貌明显改观,行业管理得到加强的目的,力争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1、动员阶段。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及各物业服务企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分布实施计划。。

2、对全市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3、制订工作方案。各物业服务企业要开展自查自纠,并根据自查情况,制订物业项目整改提升方案,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内容及责任人。物业项目整改提升方案要于8月20日前要报我局备案。

1、召开各物业服务企业治理动员大会。布置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如实填报“整顿和规范物业服务企业自查检查表”对存在问题的小区一律在9月5日之前自行整改完毕,并向协调小组提出整改书面报告。

2、根据示范项目考评标准,采取靠前服务、跟踪推进的办法,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新申报创建示范项目的指导。同时,对现有已评上省、市级示范项目将采取“回头看”措施,加强检查监督。

3、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发现问题要责令物业服务企业限期整改,同时把物业企业及管理服务项目结合开展物业管理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情况,作为今年资质审验考核评定的主要内容。

1、责令物业企业做好整改工作,对整改工作不落实的,将采取相关措施,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落实。

2、对个别严重存在问题的物业小区进行再抽查。

1、提高思想,统一认识。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性行业,是改善广大居民的居住环境和促进和谐社会、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物业服务企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必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落实责任。加大对规范提升专项行动的日常督查,跟踪项目进展、掌握工作动态,对物业企业对专项行动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力的,采取约谈、通报、曝光等方式,督促物业项目规范提升实施方案的落实。对拒不整改、不执行、不落实工作方案的,要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记入企业信用档案,直至吊销资质证书。

(二)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项目合同履约情况动态监管,每周安排不少于1个工作日对物业服务项目进行抽查、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督促物业服务企业限期整改到位,并做好各项迎检工作。

(三)扶持行业发展。加大行业扶持力度,扶优扶强,引导、指导物业服务企业晋升资质等级,扩大经营规模,拓展经营项目。重点培育一批信誉好、市场竞争力强、业主满意度高、诚信服务的品牌企业,带动全市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的提升。

(四)加强宣传力度。以简报、信息报送的形式加强工作动态交流,上下情况沟通,同时要组织新闻媒体宣传典型示范项目,曝光、通报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引导业主支持和主动参与物业管理活动,营造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14篇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1

已有基础:

1、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3、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

教学过程:

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描述行走路线

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描述行走路线

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千米

描述行走路线

讨论:

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

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1)点1的西北方是,终点在起点的方向,点2在起点的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1,再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2,最后向偏度方向走km到终点。

三、开放题:公园游览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2

学科(版本)北京版数学章节第五单元《圆》学时1年级六年级教材分析

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研究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既要掌握画圆的方法,还要明白通过画出对称轴给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最后要探索当圆的大小位置各不相同时,对称轴的情况也不相同,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同学对于圆有一定的认识,对于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真正做到根据对称轴的条数不同进行分类没有了解,尤其是对于三个圆的分析不清楚.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的位置关系.

2能够准确找出两个大小不同圆的对称轴,并根据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

3能够从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拓展到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或是三个圆

4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图案

5能够利用圆形设计出美观的图案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1能够准确找出两个大小不同圆的对称轴,并根据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

2能够从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拓展到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或是三个圆

3能够利用圆形设计出美观的图案技术准备

白板

教学流程图

通过观看图片发现生活中圆形物体的美----任意两个大小不同的圆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根据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画出两个大小不同圆的对称轴----换成两个大小形同的圆进行分类----任意画三个圆要求只有一条对称轴----任意画三个圆要求有两条对称轴----任意画三个圆要求有无数条对称轴----用圆形设计美观的图案

教学过程:

二思考

三分类

四绘图

五分类

六按要求画圆

七画圆设计图形出示生活中的圆,使同学们认识到圆组成生活中的美的各种图形.

白板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同桌间思考这两个圆会有哪些位置关系?

将两个圆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说清你分类的理由

画出每组圆的对称轴

根据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

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已经清楚了,你能按要求画出圆吗?

1画两个大小相同的圆,要求有两条对称轴。

2画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要求他们有无数条对称轴。

利用圆规画圆,设计出美丽的图形视频出示由生活中的圆组成的小动画,使学生们体会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圆的美.

白板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小组间讨论思考这两个圆会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找同学在白板上演示完成。

找两名同学说一说对不同位置关系的分类,说清分类的理由即可,最后引导根据对称轴条数的不同进行分类。

请2-3名同学画出每组圆的对称轴,并与圆进行组合。

请一名同学直接口头表达根据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

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有怎么的位置关系,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一起来回忆。边看视频边起名字。

那你能按要求画出下面的圆吗?

1画两个大小相同的圆,要求有两条对称轴。

2画画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要求他们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圆,你能用圆设计出美丽大方的图案吗?了解到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够认识到由圆组成的图形都很美观大方.

通过小组交流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的位置关系,同学白板演示,可以很清楚明了的认识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学生观察并分类,引导出最后的按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完成本节课的重点,找到不同位置的两个圆的对称轴。

更清楚分类结果,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巩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并给它们起不同的名字。拓展延伸,出示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有怎么的位置关系?大小不等的三个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认识圆的作用,利用圆画图。通过白板插入视频,播放.

通过截屏功能认识生活中的圆.

利用白板的拖动复制功能画出许多圆,利用屏幕录制功能将学生的分类记录下来。

通过组合功能将两个圆组合在一起。

通过组合功能将两个圆组合在一起。

视频

圆规画圆

圆规画圆

屏幕录制板书设计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了解圆的切线的概念。

3.掌握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性质。

(二)过程目标:

1.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让学生发现与探究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三)感情目标:

1.通过图形可以增强学生的感观能力。

2.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难点:有无进入暗礁区这题要求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有一定难度,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日出是怎么样的?

屏幕上出现动态地模拟日出的情形。(把太阳看做圆,把海平线看做直线。)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希望学生说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这里,我可以直接问学生,你觉得直线与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直线与圆三种不同的位置图。(如图)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希望学生回答出有第一个图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第二个图有一个公共点,而第三个有两个公共点,如果没有学生没有发现到这里,我可以引导学生做答)

二、讨论知识,得出性质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已知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分别是相离、相切、相交时,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有什么关系

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

让学生讨论之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出:

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离时,dr

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切时,d=r

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时,d

知识梳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图形公共点d与r的大小关系

相离

没有r

相切一个d=r

相交两个d

三、做做练习,巩固知识

抢答,我能行活动:

1、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分别为

(1)d=4.5cm(2)d=6.5cm(3)d=8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让个别学生答题)

师:第一题是已知d与r问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下面这题是已知d与位置关系求r,那又该如何做呢?请大家思考后作答:

2、已知圆心和直线的距离为4cm,如果圆和直线的关系分别为以下情况,那么圆的半径应分别取怎样的值?

(1)相交;(2)相切;(3)相离。

师:前面两题中直接告诉了我们是直线的问题,而下面的这题是在三角形中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看题:

考考你

3.在Rt△ABC中,C=900,AC=3cm,BC=4cm。

(1)以A为圆心,3c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

以A为圆心,2c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

以A为圆心,3.5c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

师:同样地第一题是已知d与r问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下面这题是已知d与位置关系求r,那又该如何做呢?

(2)以C为圆心,半径r为何值时,⊙C与直线AB相切?相离?相交?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再请个别同学说出答案)

总结:作题时要找出d与r中哪些量在变化,而哪些没有变化的。

比如日出就是r没有变化而d发生了变化。不管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总之d,r和位置关系中,已经两个都可以求第三个量。

四、联系现实,解决实际

在码头A的北偏东60方向有一个海岛,离该岛中心P的15海里范围内是一个暗礁区。货船从码头A由西向东方向航行,行驶了18海里到达B,这时岛中心P在北偏东30方向。若货船不改变航向,问货船会不会进入暗礁区?

让学生完整解答。

五、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师: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请个别学生回顾知识,教师再总结完整。

六、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分层作业:

1.基础题:作业本(2)P21;

2.自选题:如图,一热带风暴中心O距A岛为2千米,风暴影响圈的半径为1千米。有一条船从A岛出发沿AB方向航行,问BAO的度数是多少时船就会进入风暴影响圈?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在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感受位置关系相对性的重要性。

教法:启发式、演示法、讲解法

学法:分组合作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年--发生了--灾情,我们大家要为--的小朋友献出一份爱心,但是--在我们所居的位置的哪个方位呢?我们又在--哪个方位呢?通过今天所学的内容,同学们回家以后看看好吗?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例3

1、先出示地图在地图上找出上海和北京两地。

2、分小组同自己前面学过的知识说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位置,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

3、学生汇报(1)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的方向上。(2)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0方向上4、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的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结果:因为观测点不同,位置是相对的,方位也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强调:观测点不同,位置相对,方位相对。

三、反馈练习

小红家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重点掌握观测点不同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位是相对的。

五、板书设计: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3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1067千米。

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0的方向上。

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0的方向上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5

第一课时2.1.1平面

教学要求:能够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中所说的“平面”;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正确地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三条公理.

教学重点:理解三条公理,能用三种语言分别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三条公理

第二课时2.1.2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掌握平行公理,掌握等角定理,掌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及垂直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公理与等角定理.

教学难点: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与所成角

第三课时2.1.3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理解直线在平面外的概念,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两种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位置关系的概念.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6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圆》这一章,是学生平面几何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如何在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直线型图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思维和方法,深刻领悟几何学的学科观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圆》这一章的框架图: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8章的有关几何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概念和几何直观,具有研究几何图形的思维和方法,有了上节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铺垫,学生对于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不会感到陌生。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三个方面的目标:

1、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2、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够从几何和代数两个角度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采取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使用了几何画板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阶段:复习旧知,引入课题;探索归纳,得出结论;拓展运用,巩固新知;归纳小结,提高认知。具体过程如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提前准备好的学案上,只有一个O,如右图,

按照相应要求作图:

1、作点P

2、过点P作直线

对于问题1的预案: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形式,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为接下来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奠定基础。

对于问题2的预案:

根据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将上述所有的情况分类:

提问1:分成几类:

提问2: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根据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可以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分为三类:相交、相切、相离,板书相关概念。

(二)探索归纳,得出结论:

刚才是从几何的角度(交点个数)探究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这阶段将从代数角度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量化:

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圆具有轴对称性,直线也具有轴对称性,所以这个组合图形本身就具有轴对称性,其对称轴是过圆心垂直于该直线的,考虑到对称轴与直线的这种垂直关系在运动的过程中具有不变性,所以我们在考虑用数量来刻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要找的几何量一定是和这种垂直关系密不可分的,因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就会被考虑,然后先让学生猜想,再用几何画板演示加以严谨的证明验证猜想。

本章的研究主线就是圆的对称性,此环节的设计正符合这个研究逻辑,所以我认为此环节的设计是我的一个亮点。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1、已知圆的直径是13cm,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d

(1)若d=4。5cm,则直线与圆_______,有______个公共点

(2)若d=6。5cm,则直线与圆_______,有______个公共点

(3)若d=8cm,则直线与圆_________,有______个公共点。

2、已知圆的半径为r,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若d=r,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B、相切C、相离D、相切或相交

3、在中,,AB=5cm,AC=3cm,以C为圆心的圆与AB相切,则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

本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例题和练习的思考,使学生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三)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知识层面上: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相切

相离

公共点的个数

2

1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

dd =rd>r公共点名称交点切点无直线名称割线切线无方法层面上:经历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布置作业:学练优P59,60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7

1、课件教学中在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两圆相切时的对称性、探索两圆相切时圆心距d和两圆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时多次运用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增加上课的生动性。

2、授课方式采用分组教学,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后先要学生在小组内动手交流并整理所获得的信息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组内成果,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对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4、授课中贯穿了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落实比较好。

在授课时适时引导,使尽可能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可以采取小组之间竞争评比打分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合作交流、积极发言等各方面的参与情况。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无论回答的结果如何,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关注:对回答结果清晰、正确者给予鼓励;对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者,在其他学生纠正的同时也要给予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积极方面的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体会成功的喜悦、参与的必要。

在问题的设计上,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问题难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要有梯度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二要考虑到题量的适度,加大练习量,更好地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垂径定理教学反思:

垂径定理的推证是以圆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依据的,因此,垂径定理既是圆的性质---轴对称性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本节内容是本章基础,是圆的有关计算和圆的有关证明的一个重要工具。

根据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用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猜想---证明”的活动,最后得出定理。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

的能力。

由于明确了教学目标,因此在授课中,新知识的引入与使用过程显得更为流畅,学生也更加的投入。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垂径定理的本质:2个条件和2个结论,并能在垂径定理的基础上推出其推论。且能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和需改进之处:

1、在得出结论后,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对定理进行理解和记忆。致使一些中等以下的学生对定理的内容运用时不熟练。2、在训练中题目较容易,应适当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体会。不仅要把基础的东西训练牢固,还要适当提高题目的高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获,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长此以往学生便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成绩也就容易了.

这几年我一直在探究复习课的上法。特别是我校开展了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课题一来,怎样使复习课有趣有效,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的探究重点。对于复习课,学生总会认为是自己学过的知识,学得没劲,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腻。效果往往不理想,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果?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呢?

一、有时由于时间紧张,没有给学生系统的将知识串一下,只是就题讲题,只是给学生了几条鱼,而没有给他们渔;所以首先应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复习课要把旧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一过程,就是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如果教师对复习问题面面俱到,学生会感到乏味,引不起兴趣,往往不能深入思考,张口就来,老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老师感到累而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因此,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解决整理归纳学过的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取得效果较好。

二、其次要提炼方法形成知识结构,圆有哪些性质?三大性质定理学生首先要明确,以及各自适用的的题型。点与圆、线与圆、圆与圆的关系分别是什么?有关的题型又是什么?在讲课时通过典型的代表性的题目的讲练结合,学生可以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提炼方法,形成知识结构,加深了对定理的理解。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也应是坚持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思维误区,总结方法为主,辅之以精讲。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维空间,对于解题思路的探讨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和复习效率。

三、再有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一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切记不能为了赶课程而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成为“夹生饭”应让学生自己先整理一下知识点,上课教师再补充一下,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知识;老师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上复习课时间总是不够用。即使这样我们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消化吸收的时间,否则,老师的任务完成了,而学生大都在一片迷糊中,这样的课就没有什么效果了。圆这一部分的复习我是安排了四节课,相对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8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展示课件)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圆与圆之间也有着不同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复习引入

师: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生:完成讲义中的表格。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r的数量关系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公共点数目

公共点名称

直线名称

直线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r的数量关系

师:在课件中展示答案

3.、探究新知

师:展示课件后说:两圆的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师:看课件中的日食的形成过程,你能抽离出两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吗?

生思考,并完成表格:(1)、请认真观察两圆的运动过程,把你观察到的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图形画出来。并思考两圆的交点有几种情况?

(2)、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圆心距为d,在圆和圆的不同的位置关系中,d与r1、r2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图形公共点个数d与r1、r2的关系

4.合作探究

师:紧接着播放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圆间的关系。让学生整体感知两圆的公共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每种情况的两圆间的图形,感受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师:刚才的课件或课前热身的操作中的两圆的位置关系,你都看清楚了吗?类似于我们所学过的直线与圆的关系,两圆有以下关系:(展示课件)

师:在相离这一类型中的两种图形一样吗?具体有什么不同?

生:不一样;其中一种图形中的两圆彼此都在各自的外部,而另一种图形中的小圆在大圆的内部。

师:对!所以我们把这两种情况分别叫做外离和内含。类似地,在相切这一类型中的两个图形应分别叫什么呢?

生:外切和内切。

师:很好!因此,严格地说,两圆应有几种位置关系呢?分别是什么?

生:五种,分别是:外离、内含、外切、内切、相交。

师明确: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其名称、公共点的个数。

师:重新操播课件,看一看在两圆不断接近的过程中,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先后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

生:(动手操作)依次是: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师:想一想,在两圆的变化过程中,除了公共点在变化之外,还有什么也在发生变化?

生:两圆的圆心间的距离也在发生变化。

师:若把连接两圆的圆心的线段长叫做两圆的圆心距,在其变化过程中,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

师:讨论好之后,完成下列表格:

师明确: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如何用两圆的圆心距d与两圆的半径R、r的数量关系来判别两圆的位置关系。

师:若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5,圆心距d分别等于9、8、6、4、2、1、0时,它们的位置关系分别如何?

生:它们的位置关系分别是:外离、外切、相交、相交、内切、内含、内含(同心圆)。师:已知两圆相切,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5,求它们的圆心距?

生:圆心距为8或2;因为要分外切与内切这两种情况。

师:已知两圆内切,其中一圆的半径为5,圆心距为2,则另一圆的半径为多少?

生:另一圆的半径为3或7;因为已知的半径5可以是大圆的半径,也可以是小圆的半径,所以同样要分两种情况。

师明确:如何用两圆的圆心距d与两圆的半径R、r的数量关系来判别两圆的位置关系;特别要注意相切时的两种情况。

5.方法指引

⊙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如果d满足下列条件,⊙O1和⊙O2有什么位置关系?请完成表格。

r1r2d两圆的位置关系

438

437

435

431

430.5

方法小结:要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计算出数据,再把它们。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们能用一个什么方法将两圆的关系找出来?

生:先完成,再小结方法:要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计算出数据d、(R+r)和(Rr)这三个量,再把它们进行大小比较。

三。例题学习

如图,⊙O的半径5cm,点P是⊙O外一点,OP=8cm,

(1)以P为圆心作一个圆与⊙O外切,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一个圆与⊙O内切呢?

师:同学们先动手画出这个圆的大概的位置,那么你就能求出这个圆的半径。

生先作,后说:是的,老师这个不难。

师:那第二问你们能试一试吗?

生:可以。

四。变式训练

1、如图,⊙O的半径为4cm,点P是⊙O外一点,OP=7cm,以P为圆心作⊙P与⊙O相切,则⊙P的半径是多少?

2、如图,⊙O的半径为5cm,点P是⊙O内一点,且OP=2cm.

以P为圆心作⊙P与⊙O相切,⊙P的半径是多少?

师:我将例题变条件,大家来尝试一下是否也能完成。

生思考,尝试做。

师:同学们做得不错。下面我们再将后面的课堂练习完成。

五。练一练

1、20xx北京奥运会自行车比赛会标在图中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

2、⊙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2cm和5cm,在下列情况下,分别求出两圆的圆心距d的取值范围:(1)外离______;(2)外切_______;

(3)相交________;(4)内切_______;(5)内含________。

3、判断正误:

(1)、若两圆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圆外切。()

(2)、如果两圆没有交点,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外离。()

(3)、当O1O2=0时,两圆是同心圆。()

(4)若O1O2=1.5,r=1,R=3,O1O2

(5)、若O1O2=4,且r=7,R=3,则O1O2

4、两圆内切,其中一个圆的半径为5,两圆的圆心距为2,则另一个圆的半径为________.

5、已知⊙O1、⊙O2的半径为r1、r2,如果r1=5,r2=3,且⊙O1、⊙O2相切,那么圆心距d=______.

六。学习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同学又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抽离出圆的一些知识,掌握得不错,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师接着布置作业。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9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这一节分为两个部分(即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外接圆、外心),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在理解圆的定义的基础上展开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通过圆的定义得到了圆内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小于半径,圆上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圆外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大于半径,每一个圆都把平面上的点分成三部分:圆内的点、圆上的点和圆外的点。学生理解透彻,掌握较好。

反思教学方法:

反思目标完成情况:

目标1:学生能够清楚的口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对应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关系。

目标2:通过动手探究,知道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但有十个同学因动手作图能力差,最后实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的自学任务,还有三个同学竟然没有作图工具。

目标3:掌握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概念,都能准确的找见三角形的外心并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

反思教学设计:

每个环节缺少相对应的练习题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败之处,因为课前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差,耗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没有设置相应的练习题。特别是在“探究1”环节,学生虽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较好,但在一般的习题中,多考查由“点到圆心的距离”推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反推得难度相对于顺推稍高,所以恐学生解决问题存有困难,且解题过程的书写存有问题,在课后辅导中要进行训练。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

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

(一)复习、引出问题

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

(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

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

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

(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

(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

   

   

(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

(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

(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  (图(6))

2、归纳:

(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

(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

(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

(三)分析、研究

1、相切两圆的性质.

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

两圆外切 d=R+r;

两圆内切 d=R-r (R>r);

两圆外离 d>R+r;

两圆内含 d<R-r(R>r);

两圆相交 R-r<d<R+r.

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四)应用、练习

例1:  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

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

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

PA=PO-OA

∴PA=3cm.

(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

PB=PO+OB

∴PB=1 3cm.

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

求证:⊙O与⊙B相外切.

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

∴⊙O的半径 ,且O是AC的中点

∴ ,∵∠C=90°且BC=8,

∴ ,

∵⊙O的半径 ,⊙B的半径 ,

∴BO= ,∴⊙O与⊙B相外切.

 练习(P138)

(五)小结

知识: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②以及这五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

③两圆相切时切点在连心线上的性质.

能力:观察、分析、分类、数形结合等能力.

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六)作业

教材P151中习题A组2,3,4题.第二课时 相交两圆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相交两圆的性质定理;

2、掌握相交两圆问题中常添的辅助线的作法;

3、通过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相交两圆连心线性质教学向学生渗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相交两圆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轴对称来证明相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和准确添加辅助线.

 教学活动设计

(一)图形的对称美

   

相切两圆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相交两圆具有什么性质呢?

(二)观察、猜想、证明

1、观察:同样相交两圆,也构成对称图形,它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猜想:“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3、证明:

对A层学生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组织;对B、C层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已知:⊙O1和⊙O2相交于A,B.

求证:Q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分析:要证明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只要证明O1O2上的点和线段AB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于是想到连结O1A、O2A、O1B、O2B. 

证明:连结O1A、O1B、 O2A、O2B,∵O1A=O1B,

∴O1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O2A=O2B,∴点O2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因此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

也可考虑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加以证明:

∵⊙Ol和⊙O2,是轴对称图形,∴直线O1O2是⊙Ol和⊙O2的对称轴.

∴⊙Ol和⊙O2的公共点A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即在⊙Ol上又在⊙O2上.

∴A点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只能是B点,

∴连心线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注意: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而不是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

(三)应用、反思

例1、已知两个等圆⊙Ol和⊙O2相交于A,B两点,⊙Ol经O2。

求∠OlAB的度数.

分析:由所学定理可知,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又⊙O1与⊙O2是两个等圆,因此连结O1O2和AO2,AO1,△O1AO2构成等边三角形,同时可以推证⊙O l和⊙O2构成的图形不仅是以O1O2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同时还是以AB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可由

∠OlAO2=60°,推得∠OlAB=30°.

解:⊙O1经过O2,⊙O1与⊙O2是两个等圆

∴OlA= O1O2= AO2

∴∠O1A O2=60°,

又AB⊥O1O2

∴∠OlAB =30°.

例2、已知,如图,A是⊙O l、⊙O2的一个交点,点P是O1O2的中点。过点A的直线MN垂直于PA,交⊙O l、⊙O2于M、N。

求证:AM=AN.

证明:过点Ol、O2分别作OlC⊥MN、O2D⊥MN,垂足为C、D,则OlC∥PA∥O2D,且AC=AM,AD=AN.

∵OlP= O2P ,∴AD=AM,∴AM=AN.

例3、已知:如图,⊙Ol与⊙O2相交于A、B两点,C为⊙Ol上一点,AC交⊙O2于D,过B作直线EF交⊙Ol、⊙O2于E、F.

求证:EC∥DF

证明:连结AB

∵在⊙O2中∠F=∠CAB,

在⊙Ol中∠CAB=∠E,

∴∠F=∠E,∴EC∥DF.

反思:在解有关相交两圆的问题时,常作出连心线、公共弦,或连结交点与圆心,从而把两圆半径,公共弦长的一半,圆心距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形有关知识来解,或者结合相交弦定理,圆周角定理综合分析求解.

(四)小结

知识: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该定理可以作为证明两线垂直或证明线段相等的依据.

能力与方法:①在解决两圆相交的问题中常常需要作出两圆的公共弦作为辅助线,使两圆中的角或线段建立联系,为证题创造条件,起到了“桥梁”作用;②圆的对称性的应用.

(五)作业  教材P152习题A组7、8、9题;B组1题.

探究活动

问题1:已知AB是⊙O的直径,点O1、O2、…、On在线段AB上,分别以O1、O2、…、On为圆心作圆,使⊙O1与⊙O内切,⊙O2与⊙O1外切,⊙O3与⊙O2外切,…,⊙On与⊙On-1外切且与⊙O内切.设⊙O的周长等于C,⊙O1、⊙O2、…、⊙On的周长分别为C1、C2、…、Cn.

(1)当n=2时,判断Cl+C2与C的大小关系;

(2)当n=3时,判断Cl+C2+ C3与C的大小关系;

(3)当n取大于3的任一自然数时,Cl十C2十…十Cn与C的大小关系怎样?证明你的结论.

提示:假设⊙O、⊙O1、⊙O2、…、⊙On的半径分别为r、rl、r2、…、rn,通过周长计算,比较可得(1)Cl+C2=C;(2)Cl+C2+ C3=C;(3)Cl十C2十…十Cn=C.

问题2:有八个同等大小的圆形,其中七个有阴影的圆形都固定不动,第八个圆形,紧贴另外七个无滑动地滚动,当它绕完这些固定不动的圆形一周,本身将旋转了多少转?

提示:1、实验:用硬币作初步实验;结果硬币一共转了4转.

2、分析:当你把动圆无滑动地沿着 圆周长的直线上滚动时,这个动圆是转 转,但是,这个动圆是沿着弧线滚动,那么方才的说法就不正确了.在我们这个题目中,那动圆绕着相当于它的圆周长的 的弧线旋转的时候,一共走过的不是 转;而是 转,因此,它绕过六个这样的弧形的时,就转了 转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11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 的说课 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在平面几何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被安排在初中数学第二十四章, 属于 一个提高阶段 。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又是本章的一个中心内容。 从知识体系上看 :它有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既是 对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 后面 学习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及高中继续学习几何知识 的基础 。 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 : 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 以及相关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 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对圆有了一定 的 感性和理性认识 ,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问题上,学生还是依靠事物的具体直观形象。加之 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 注意力易分散 , 认知水平大都停留在表面现象, 对亲身体验的事物容易激发求知的渴望 , 因此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 我将确定如下的 教学 目标:

(1) 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性质及判定。

(2) 通过观察、实验、合作 交流 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

(3) 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类比 的数学思想 ,

陪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 4 ) 体会事物间的相互渗透 , 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并在合作学习中 体验 成功的 喜悦 。

教 学 的重难点 :

重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 用数量法刻画 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突破难点的策略: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操作实践 , 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配合几何画板直观演示 来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学法教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改理念及学生特点,本节课 主要 采用 “启发式”问题教学法 , 根据 维果斯基 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启发诱导,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 ; 整堂课紧紧围绕 “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展开 ,并充分发挥 几何画板、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功能辅助教学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3分钟)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 。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海上日出》的朗诵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抽象出其中的几何图形(直线和圆) , 营造探索问题的氛围 , 从而引出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 , 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标要求。

(2) 动手操作    探求新知(20分钟)

a.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位置关系 得出概念

美国学者说过: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能学会。可见实验法在教学中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从这一思想出发,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把课前准备好的圆卡片,在纸上移动,再现日出的整个过程,并归纳其公共点的个数变化情况。 然后提出问题: 你能 由此 归纳出直线和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 你是怎样区分这几种位置关系的?如何用语言描述位置关系? 教师层层设问,让学生思维自然发展,教学有序的进入实质部分。 由于动手操作环节的铺垫, 学生很容易能够从公共点个数的变化 情况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进行分类 。通过学生演示归纳,师生共同 得出 有关概念。教师板书讲解内容并总结:可利用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判断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特别强调 相切中 “只有一个交点”的含义。

b. 讲练结合—— 运用 定义法、引出数量法

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学生自然就得到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定义法 ,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比较直观简单,因此教材上没有相应的练习。于是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在练习中 让学生发现用定义法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局限性, 当公共点个数不好判断时又该怎么办呢? 你能类比之前所学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吗? 从而引出用数量关系刻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

c. 类比总结——探究第二种判定方法

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类比迁移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较容易想到画图、测量等实验方法,小组交流合作,教师适时指导 , 再利用几何画板 重复演示 得出结论:①d>r,直线L和⊙O相离;②d=r,直线L和⊙O相切;③d<r,直线L和⊙O相交,也就是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 并强调:既是性质也是判定 。

在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定义的形成与给出过程中,在练习中发现定义法的局限性,从而引出对数量法的学习,让学生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验证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更加直接而自然 ,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也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3) 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0分钟)

为 得到及时的反馈情况, 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而这个时段的学生 因 疲劳,注意力 易 分散,我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首先设计了 一 道填空题:看谁抢得快

1、 ( P96练习) 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设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d   :

1)若d=4.5cm   ,则直线和圆          ,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2)若d=6.5cm   ,则直线和圆______,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3)若d=   8   cm   ,则直线和圆______,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这 道 题 同时运用了数量法和定义法的判定 ,解题关键是 要引导学生 找出d与r并进行比较,从中体现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2 、Rt△ABC中,∠C=90°,AC=3cm,BC= 4cm, 判断以点 C为圆心,下列r为半径的 ⊙ C与AB的位置关系 : (1)r =2cm ; (2)r =2.4cm ; (3)r =3cm 。 (P101 习题24.2第2题)

3 、   在Rt△ABC中,∠C=90°,AC=3cm,BC= 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1)当圆C与线段AB相交时,r ;

(2)当圆C与线段AB相切时,r ;

(3)当圆C与线段AB相离时,r ;

解题关键是要引导学生 找出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与联系,再进行求解。通过这两个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变式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加强个别指导。

(本环节的练习难度层层加大,其目的是让学生加强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题目和变式题目的结合既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 课堂小结 构建体系(5分钟)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疑惑 ?

(通过提问方式进行小结,交流收获与不足,让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再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位置关系、两种判定方法、三种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巩固学习效果。3、2、3)

(5) 作业布置    课后延伸   (2分钟)

必做题: 1.阅读教材100-101

2.P112练习2

选做题:如图,已知∠AOB=β(β为锐角) ,M为OB上一点,且 OM=5cm,以M为圆心、以

2.5为半径作圆

(1)⊙M与直线OA的位置关系由         大小决定;

(2)若⊙M与直线OA相切,则β=           ;

(3)若⊙M与直线OA相交,则β的取值范围是        。

六、 板书设计:

直线 和 圆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投影仪区域

图形

公共点数

1

2

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d--r

d>r

d=r

d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12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章第2节的第3课时,是学生已掌握了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平面上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是学生对圆的知识应用的基础,也是今后到高中继续研究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球与球的位置关系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

3、能够利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题。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会“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经过操作、实验、确认等数学活动,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产生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课堂上本着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从生活中的图形实例出发引入新课,并用动画演示,直观形象的展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经过探索、讨论、观察、总结、再运用的学习过程,逐步深入地探索知识和掌握知识,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改生硬的传授和呆板的讲课,着眼于直观感知和操作认识,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认识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化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形;

3、在课堂上赋予适当的教学说理,达到把知识由浅入深;从无规律到有规律;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合理推理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严密的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适当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3、动画演示,探索新知;

4、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5、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6、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兴趣,由此引入到要研究的课题。(课件展示)

2、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探究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是通过公共点来刻画的,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按公共点分类能分成几类?

动手操作:在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透明的纸上画两个半径不同的⊙O1和⊙O2,把两张纸叠合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张而移动另一张,你能发现⊙O1和⊙O2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中两圆有多少个公共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参与数学活动。

3、动画演示,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及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学会用类比和分类讨论的方法去研究两圆的位置关系。

学以致用:

1、20xx北京奥运会自行车比赛会标在图中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

2、在图中有两圆的多种位置关系,请你找出还没有的位置关系是__

3、请你指出生活中图片蕴含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图形在课件上)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增强应用意识。

探究2:影响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数量因素是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那么影响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因素是什么?

探究2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中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探索出不同位置关系时两圆的圆心距(d)和两圆的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观看课件动画)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能轻松的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来探索两圆的位置关系,突破难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通过前面的教学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填写下表: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图形交点个数d与R、r的关系

(R>r)

d>R+r

d=R—r

设计意图:采用表格形式,将知识点归纳,通过表格很容易看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分类情况,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以及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形成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5、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例1:如图,⊙0的半径为5cm,点P是⊙0外一点,OP=8cm,

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

练习:圆O1和圆O2的半径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下列情况下两圆的位置关系是怎样?

(1)O1O2=8厘米(2)O1O2=7厘米

(3)O1O2=5厘米(4)O1O2=1厘米

(5)O1O2=0。5厘米(6)O1和O2重合

设计意图:利用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6、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问题: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我们懂得了哪些新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

2)布置作业:

A:课本习题14.3中第1、4、6题。

B:课余探索:和圆O1(半径为2)圆O2(半径为1)都相切且半径为3的圆共有几个?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本节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反思,培养科学的认知习惯。作业布置注重了分层,让探究延伸到课外。

六、教学评价

1、本节课的设计,我从生活中的图形实例出发引入新课,运用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同学们经过探索、讨论、观察、总结得出结论。

2、采用表格的形式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类列出,既体现了分类思想,又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把知识由浅入深,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教师根据这些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反馈和调节,调整设计下节课或下阶段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位置关系图形交点个数d与R、r的关系

(R>r)

d>R+r

d=R—r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13

九年级数学教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2.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经历探究图形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

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切、内切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学生合作交流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3.6A)

第二张:(记作§3.6B)

第三张:(记作§3.6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为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三种;还探究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为相离、相切、相交.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三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结果是不是也是三种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有关探讨.

Ⅱ.新课讲解

一、想一想

[师]大家思考一下,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两个圆的哪些位置关系呢?

[生]如自行车的两个车轮间的位置关系;车轮轮胎的两个边界圆间的位置关系;用一只手拿住大小两个圆环时两个圆环间的位置关系等.

[师]很好,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的有关两个圆的位置很多.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

二、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在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O.再在另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与⊙O1半径不等的⊙O2.把两张透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O1与⊙O2有几种位置关系?

[师]请大家先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不同的位置关系,然后互相交流.

[生]我总结出共有五种位置关系,如下图:

[师]大家的归纳、总结能力很强,能说出五种位置关系中各自有什么特点吗?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内部还是外部来考虑.

[生]如图:(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除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圆上的点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内部;

(4)内切: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除公共点外,⊙O2上的点在⊙O1的内部;

(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O2上的点都在⊙O1的内部.

[师]总结得很出色,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上面的五种位置关系中有相同类型吗?

[生]外离和内含都没有公共点;外切和内切都有一个公共点;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师]因此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可分为相离、相切、相交三种.

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知:

投影片(§24.3A)

(1)如果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来考虑,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2)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分三种:相离、相切、相交,并且相离,相切

三、例题讲解

投影片(§24.3B)

两个同样大小的肥皂泡黏在一起,其剖面如图所示(点O,O'是圆心),分隔两个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条直线,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的大小.

分析:因为两个圆大小相同,所以半径Op=O'p=OO',又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所以pT⊥Op,pN⊥O'p,即∠OpT=∠O'pN=90°,所以∠TpN等于360°减去∠OpT+∠O'pN+∠OpO'即可.

解:∵Op=OO'=pO',

∴△pO'O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OpO'=60°.

又∵Tp与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

∴∠TpO=∠NpO'=90°.

∴∠TpN=360°-2×90°-60°=120°.

四、想一想

如图(1),⊙O1与⊙O2外切,这个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切点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如果⊙O1与⊙O2内切呢?〔如图(2)〕

[师]我们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一直径所在的直线,两个圆是否也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这就要看切点T是否在连接两个圆心的直线上,下面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反证法的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第二步是根据假设推出和已知条件或定理相矛盾的结论;第三步是证明假设错误,则原来的结论成立.

证明:假设切点T不在O1O2上.

因为圆是轴对称图形,所以T关于O1O2的对称点T'也是两圆的公共点,这与已知条件⊙O1和⊙O2相切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

则T在O1O2上.

由此可知图(1)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切点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切点在对称轴上.

在图(2)中应有同样的结论.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圆相内切或外切时,两圆的连心线一定经过切点,图(1)和图(2)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它们的连心线.

五、议一议

投影片(§24.3C)

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

(1)当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简称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外切吗?

(2)当两圆内切时(R>r),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内切吗?

[师]如图,请大家互相交流.

[生]在图(1)中,两圆相外切,切点是A.因为切点A在连心线O1O2上,所以O1O2=O1A+O2A=R+r,即d=R+r;反之,当d=R+r时,说明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O1、A、O2在一条直线上,所以⊙O1与⊙O2只有一个交点A,即⊙O1与⊙O2外切.

在图(2)中,⊙O1与⊙O2相内切,切点是B.因为切点B在连心线O1O2上,所以O1O2=O1B-O2B,即d=R-r;反之,当d=R-r时,圆心距等于两半径之差,即O1O2=O1B-O2B,说明O1、O2、B在一条直线上,B既在⊙O1上,又在⊙O2上,所以⊙O1与⊙O2内切.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篇14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 的说课 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在平面几何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被安排在初中数学第二十四章, 属于 一个提高阶段 。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又是本章的一个中心内容。 从知识体系上看 :它有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既是 对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 后面 学习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及高中继续学习几何知识 的基础 。 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 : 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 以及相关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 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对圆有了一定 的 感性和理性认识 ,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问题上,学生还是依靠事物的具体直观形象。加之 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 注意力易分散 , 认知水平大都停留在表面现象, 对亲身体验的事物容易激发求知的渴望 , 因此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 我将确定如下的 教学 目标:

(1) 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性质及判定。

(2) 通过观察、实验、合作 交流 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

(3) 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类比 的数学思想 ,

陪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4 ) 体会事物间的相互渗透 , 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并在合作学习中 体验 成功的 喜悦 。

突破难点的策略: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操作实践 , 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配合几何画板直观演示 来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改理念及学生特点,本节课 主要 采用 “启发式”问题教学法 , 根据 维果斯基 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启发诱导,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 ; 整堂课紧紧围绕 “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展开 ,并充分发挥 几何画板、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功能辅助教学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 。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海上日出》的朗诵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抽象出其中的几何图形(直线和圆) , 营造探索问题的氛围 , 从而引出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 , 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标要求。

美国学者说过: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能学会。可见实验法在教学中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从这一思想出发,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把课前准备好的圆卡片,在纸上移动,再现日出的整个过程,并归纳其公共点的个数变化情况。

然后提出问题: 你能 由此 归纳出直线和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 你是怎样区分这几种位置关系的?如何用语言描述位置关系? 教师层层设问,让学生思维自然发展,教学有序的进入实质部分。 由于动手操作环节的铺垫, 学生很容易能够从公共点个数的变化 情况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进行分类 。通过学生演示归纳,师生共同 得出 有关概念。教师板书讲解内容并总结:可利用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判断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特别强调 相切中 “只有一个交点”的含义。

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学生自然就得到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定义法 ,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比较直观简单,因此教材上没有相应的练习。于是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在练习中 让学生发现用定义法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局限性, 当公共点个数不好判断时又该怎么办呢? 你能类比之前所学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吗? 从而引出用数量关系刻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

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类比迁移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较容易想到画图、测量等实验方法,小组交流合作,教师适时指导 , 再利用几何画板 重复演示 得出结论:

①d>r,直线L和⊙O相离;

②d=r,直线L和⊙O相切;

③d<r,直线L和⊙O相交,也就是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 并强调:既是性质也是判定 。

在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定义的形成与给出过程中,在练习中发现定义法的局限性,从而引出对数量法的学习,让学生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验证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更加直接而自然 ,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也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为 得到及时的反馈情况, 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而这个时段的学生 因 疲劳,注意力 易 分散,我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首先设计了 一 道填空题:看谁抢得快

1、 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设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d :

1)若d=4、5cm ,则直线和圆 ,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2)若d=6、5cm ,则直线和圆______,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3)若d= 8 cm ,则直线和圆______,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这 道 题 同时运用了数量法和定义法的判定 ,解题关键是 要引导学生 找出d与r并进行比较,从中体现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2 、Rt△ABC中,∠C=90°,AC=3cm,BC= 4cm, 判断以点 C为圆心,下列r为半径的 ⊙ C与AB的位置关系 :

(1)r =2cm ;

(2)r =2、4cm ;

3 、 在Rt△ABC中,∠C=90°,AC=3cm,BC= 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1)当圆C与线段AB相交时,r ;

(2)当圆C与线段AB相切时,r ;

(3)当圆C与线段AB相离时,r ;

解题关键是要引导学生 找出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与联系,再进行求解。通过这两个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变式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加强个别指导。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疑惑 ?

(通过提问方式进行小结,交流收获与不足,让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再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位置关系、两种判定方法、三种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巩固学习效果。3、2、3)

选做题:如图,已知∠AOB=β(β为锐角) ,M为OB上一点,且 OM=5cm,以M为圆心、以2.5为半径作圆

(1)⊙M与直线OA的位置关系由 大小决定;

(2)若⊙M与直线OA相切,则β= ;

(3)若⊙M与直线OA相交,则β的取值范围是 。

课例与教案十一篇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准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细心地设计教案课件。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教案,如何才能迅速地写好一份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本文重点讨论与“课例与教案”相关的问题,希望以下建议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洞察和方向!

课例与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位普通的杂质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

学完课文,这位少年同样会给我们留下永久的记忆。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

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2、齐读课题

3、引出作者赵丽宏,散文家、诗人

二、交流预习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词语。(座无虚席、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

3、师问: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4、叙述顺序:人生经历杂技表演激动

5、质疑:在预习中,你遇到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1)这为什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文末为什么用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感悟

(一)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从哪些语句看出惊心动魄。

(二)交流:

1、少年动作、神态(难度非常大)

小结:从神态描写中可以看出第一次失误后少年还能保持镇定,但第二次失误后他心情十分紧张,

没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气。是什么力量让他继续表演下去呢?

2、老者:

老者会向少年说什么?

小结:正是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给了少年勇气和力量,使表演获得了成功。(朗读)

3、观众情绪(扣人心弦)

4、碗的描写(难度大,也衬托了少年表演技艺的高超)

(三)拓展:少年顶碗两次失误,你认为他的表演算是一次精彩的表演吗?为什么?(讨论)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读,你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交流。

面对挫折、勇于拼搏、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

四、总结

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

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课文学习完了,但我相信,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位

顶碗少年给我们的启迪。

五、当堂检测题

作者看了一次()的杂技表演,从课文中对()的描写能够体会到

六、作业

小练笔:

假如你就是那位顶碗少年,在两次表演失败后,你会有什么表现?把它写下来。

课例与教案【篇2】

《春望》教学设计

湖南省邵东市城区三中赵冉

教学目标:

1.运用诗联品析法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学习并练习移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春望》吟唱版。

教学新课: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前往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学懂诗歌第一招:我是杜甫,细致地品

1.学习诗联品析法:

第一步:解字

我跟大家来说说这一联中的这个字,这个()词的意思是()。

第二步:绘诗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一联诗句展示的画面。

第三步:品词

在这一联中选了()这个字,是想通过这个字告诉大家()。

第四步:读诗

这一联我们应该怀着的情绪来朗读。

2.教师示范品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第一步:解字

我跟大家来说说这一联中的这个字,(国)的意思是(国都,也就是当时的长安城)。

第二步:绘诗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一联诗句展示的画面。

第三步:品词

在这一联中选了(国破)这个词,描绘出一副的景象;是想通过这个词描述出(草木繁茂,荒无人烟的凄凉)。

第四步:读诗

这一联我们应该怀着的情绪来朗读。

3.运用诗联品析法练习:分组品析后面三联诗歌后,请同学来展示品析收获。

三、学懂诗歌第二招:我是杜甫,动情地读

1.根据上面的品析,总结朗读的情感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通过品读,我们感受到了杜甫的情感。

2.教师范读。

3.同学们自由朗读后,配乐诵读。

四、学懂诗歌第三招:学以致用,巧妙地写

微练笔:移情更动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儿流泪,鸟儿惊心,实际上并不是花和鸟的感情,而是杜甫的心情,是杜甫在流泪,杜甫在胆战心惊杜甫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花儿和鸟儿身上去了。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就是移情。不再是对景物进行简单的客观描绘,而是把我们的情感转移到景物身上,觉得景物也有着和我们同样的情感。我们欢喜时,景物也微笑;我们悲伤时,景物也叹气。

比如,用移情的手法来写叶,叶就不是残叶、黄叶、枯叶,而是孤叶、哀叶、悲叶。用移情手法写月,月也不再是斜月、满月、明月,而是照无眠之月、离别之月、思乡之月。

小结移情技巧:

1.用心体会,确定感情

2.细致观察,身边景物

3.巧妙移植,景物说话

4.情发于心,情现于景

微练笔:

试根据以下几种不同情境,对放学回家的路上这一组景物进行描写,注意要将感情移植于景物。

平常日子,你放学后,走在回家路上,见到的景物是

示范:和往常一样,放学后已是黄昏,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走出校门。道路两旁种着一排排的梧桐树,但是叶子已经掉光了

一次考试,你考得很差,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所见到的景物是

你的文章,在市级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你喜出望外地拿着获奖证书,走在回家的路上,所见到的景物是

课例与教案【篇3】

一、研究背景:文本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流派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后被借来用于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解读和教学。教师应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文本,因为教材文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直接体现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文本细读是提升课堂品质的必由之路,是一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工程。

可是部分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进行文本细读,敷衍了事的阅读使得解读文本视野狭窄,方法单一,程度肤浅,致使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肢解文本、窄化文本、冷落文本现象。文本细读的缺失也使部分教师解读教材能力下降,公开教学过度依赖教研组,独立备课能力差。教师能否坚持对文本细读,关乎教师的职业成长,关乎课堂教学的有效,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细读文本,并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这是本次课例所要探讨的。

二、情景描述

《唯一的听众》是上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她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认真阅读能从文本中老教授的语言感受到她对我的鼓励,但文本中的鼓励除了言语还有神态教授平静的眼神,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感悟文章内涵。

(一)第一次课堂教学实践片段

师:小伙子开始拉小提琴像锯桌腿,后来能拉出美妙音乐并且在各大舞台演出,为什么他有那么大的变化,请你默读课文,在文中找找原因。

生:请大家看第5小节,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诶你,小伙子。老人对小伙子进行鼓励,小伙子很感激。

师:你关注了文中的语言,很不错。这句话中我们看出的是老人对小伙子的感激,这是一种鼓励。

生:请大家看第5小节,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老人鼓励小伙子。

师:拉得非常好这个是很高的肯定呢。

生:我从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看出老奶奶一直在鼓励他。

师:你看,听了这几句平常的话,让小伙子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是温暖的,是温馨的。是她的鼓励让我越拉(越好)越拉(越棒)。

存在问题

1、课文理解肤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找到相应的句子,但对于随着我的表现不断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辞不同,学生体会不到言语描写内在的关系、内涵,只是停留在句子意思上。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我的成功全归结与教授的鼓励是不全面的。

2、忽略了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师关注了文本中的言语描写,但是在老教授言语中类似每天等重点词语没有引导学生体会。

3、牵着学生走

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不管是对教授言语的感悟还是对神态的理解都是在教师的提示下说出来了。学生学习没有自主权,学习兴趣被抑制。

原因分析

1、教师对文本研读不够深入

作为课文的文本,在教师的层面,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细读,进行着低层次的隔靴搔痒式的浅阅读。在本课备课过程中教师只是大致浏览一下课文内容,没有仔细研读文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就匆忙下结论:这篇文章在赞美老教师,是她的鼓励让这个小伙子取得了成功。对于文本中语言描写更是片面地感觉过于简单而没有进行深入思考。

2、教师研读文本的方法欠妥

教师研读文本过于注重整体把握,而对于句子、词语、标点的分析、感悟过少,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个故事。另外,教师教学中把老妇人的言语教学与我心理变化分开教学,无形中拉远了文中主人公的关系。

3、教师教学观念存在问题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基于学生的需要展开教学。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包办代办压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面小,除了因为未能充分关注学生外,与自己的教学行为习惯和教学的设计有关。

改进措施

1、研读文本,确立教学目标

教师研读文本,认真分析老教师言语蕴涵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关注教授的神态描写,体会平静背后的含义,感受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以及对我那热情的鼓励;能整体把握文章,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

2、关注细节,渗透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平静等词语,在语境中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另外,把描写老人的语言神态的语句与体现我内心变化的这些句子结合起来,感受老人为什么在我心中是如此可亲可敬,如此难忘的唯一的听众。

3、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不是教师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积极改变教学策略,教学中除了师生的互动对话,教师还应创造机会进行生生间的交流,唤起多维多层的互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是实践主体,教师应创造条件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实践、体验、理解、感悟、积累。

(二)第二次课堂教学实践片段

通过文本研读,学生体会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以及对我那热情的鼓励,可是对于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的教学目标还没有落实,这个时候我想到了结合班级中的学生,请他们结合今天认识的这位年轻人来给老师一点教学建议。

教学片断:

师:其实老师在备课时很郁闷的。

生不解看着教师。

师:这位老教授没有交给他拉琴的技巧,没有苦口婆心地劝导,仅用言语、眼神的鼓励就让一个小提琴拉得像锯桌腿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能拉出美妙音乐并且在各大舞台演出。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王浩,老师也一样的鼓励他,为什么他两年来成绩没有进步呢?请你到文中找找原因,帮老师解惑。

生微笑,低头读文思索。

生:请大家看文章第一小节,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我的爸爸要是这样说我,我肯定再也不碰琴了,可是他却在清晨偷偷地到小树林去练,我从这看出他很喜欢拉小提琴,或者说拉小提琴是他的兴趣。

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的发现让老师不那么内疚了。

生笑。师板书:兴趣。

生:请大家看第9小节,我又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我不再坐在木椅上,而是站着练习。

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我认为每天坚持认真地练习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师板书:坚持

生:我想补充李明的话,不论是第一小节爸爸、妹妹的嘲笑还是第三小节自我感觉把锯子带到树林都说明他确实拉得很不好,但是他有勇气在小树林里一直拉,要知道那个小树林不一定永远只有老奶奶。我认为如果王浩能在课堂上勇敢地发言,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师对其竖起大拇指并板书:勇气。

一石激起千层浪,闲聊似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课堂城了学生们说话的天地、交流的场所、想象的空间。

分析与反思

1、精思妙想,巧抓细节

对于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的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向生活扩延,以一个弱态请求学生的帮助。这个设计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纷纷到文本中找证据,一个个句子被提醒,一个个词语被析出。

2、自主体验,乐于表达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学而教。课堂中,教师几乎没提什么理解性的问题,只是让学生自主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去感悟、去讨论、去表达,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难理解的句子,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自行解答、帮助同伴解答带来的喜悦激发着他们继续学习。

三、研究体会

(一)、蹲下身子看文本

对于思维发展成熟的成年人,课文读上一遍自然知道故事主要内容。可是10岁的孩子正处于整体思维形成期,他们的思维发展没有达到我们想象的水平,他们对文本的分析远远没有教师预想的那样透彻,他们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引导。当几个孩子都没有说到教师想要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蹲下身子,关注孩子的思考方式,反思自己的问题是否出了问题。

小学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儿童的认识水平,具有童真童趣。教师作为一个成年人,细读时的发现与学生的阅读发现有差异,课堂教学时,教师无需拘泥于自己细读文本时的体会,强牵学生到自己的发现中。

(二)、注重细节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本文中的众多细节是教师细读文本时应关注的。如老教授言语的内在关系,言语中聋子每天等蕴涵的深意;在小伙子的变化中,关注面对爸爸和妹妹批评压力,他不是放弃拉小提琴,而是早上蹑手蹑脚出去练习,关注描写他练习时的样子: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语文课的味,要求教师要有火眼金睛,关注文本一点一滴的变化。

(三)、托举学生看文本

教师的作用是真心的托举让我们的学生,沿着我们思想的线路,踏着我们精神的脊梁,在我们的全力托举之下,奋力攀援,直至站到我们的肩膀上,登高望远,然后弹跳起飞,飞往学生心中最为理想的殿堂。教师细读文本领悟出的内容采用何种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课堂教师的重点,在《唯一的听众》一课教学中,教师放掉了先知先觉的架子,放弃话语霸权,以咨询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把自己作为课堂中的一份子,教师首先看到自己的教学也有问题,自己也有未完成性和片面性,教学是一个不完美的成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孩子走向完美的过程。教师不再一味地主宰课堂,满堂灌输,只是在倾听,适时给与引导,那样的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课例与教案【篇4】

初读课文阶段,检查学生词语读音掌握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指导正音后,我让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自己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其中一名学生问:为什么奶奶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也是这篇课文要解决的难点所在。其他学生纷纷举手,

我知道,爸爸小的时候,奶奶要喂他吃饭、给他洗衣服,很辛苦,一半头发就白了;现在爸爸结婚后生下了,奶奶又要喂我吃饭、送我上学,一半头发也白了。

人老了,头发就会变白了。

是奶奶为爸爸和我操心了,所以这头发就是我们给的。

师:是啊,奶奶将爸爸抚养长大,现在又要为我们这些小孙孙们辛劳,付出了许多心血,她的头发就白了。当小孙子听了奶奶的这句话后,他是什么反应?。

生:他低下了头,没有吭声。

师:他此时心情怎样,在想什么呢?

生:他很难过。

生:他觉得自己以前让奶奶操心了,觉得对不起奶奶。

我话锋一转,那小朋友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想想奶奶都为小孙孙操了哪些心呢?学生回答的内容比较贫乏,举手的小朋友也不多,我就有一种感觉,学生并未对自己的爷爷奶奶为自己付出的有所感悟,平时在他们的眼里,家长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也就无动于衷了,也就说不上家人为他们所作出的奉献了。应该是现在的孩子太养尊处优了,他们的生活条件过分优越的缘故使然吧,从而导致感恩的心也发育略显滞后了一些。

突然想起那天学校请一位老红军作报告时,红军战士英勇奋战、顽强拼搏的精神却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稍微安静了一会儿,就又嘀嘀咕咕起来,但内容大多与主题无关。如今的孩子已经远离了那个年代,一些真实的故事在他们耳里也许永远只是个故事而已,但人人必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也是教育课程里一个重要的课题。

课例与教案【篇5】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写了哪几种新型玻璃?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改变人称,写《新型玻璃自述》的环节,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把读与写密切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在生活中认识了几种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一般玻璃,易碎。

钢化玻璃,坚固,不易碎。

塑料玻璃,柔软。

师:今天就来学一学关于玻璃的课文

板书课题,理解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哪几种新型玻璃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熟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同时,画出读不懂的词语。

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看看哪些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随时予以表扬。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在指名读的过程中,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语(略)。

教师:这一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学生回答时,教师将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板书在黑板上)

改变人称,写《新型玻璃自述》

教师:每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用途?(教师板书特点、用途,并在它们的下面分别画五个问号)

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思考,并记住问题的答案。看看学生是否能读懂,了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理解上有什么障碍,随时予以点拨。

同学们知道了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而且记住了。但老师还希望你写下来,题目是《新型玻璃自述》。(教师在课题后面加自述两个字)谁知道什么叫自述?

今天请同学们以新型玻璃的身分写一篇《新型玻璃自述》。

全班分五组,分别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夹丝玻璃自述》、《变色玻璃自述》、《吸热玻璃自述》和《吃音玻璃自述》。

教师:要会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写清楚,叫人一看就想买。当然,要实事求是,不吹牛。别忘了,现在你就是新型玻璃了。

学生写的时候,教师到学生中间走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还要进行必要的辅导。

学生写完后,当众评改。

课例与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学弈》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八组中新选编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选编《学弈》一文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与注释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二、整体设计

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调动起学生兴趣后,要重点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采取的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明白蕴含的道理,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在课本外扩展中,根据学生搜集到的文言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营造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文化氛围。

三、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会朗读会背诵课文。

3、教学难点

由文言文译成白话文,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4、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会朗读会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下棋吗?喜欢下什么棋?

2、引导学生谈一谈围棋。

3、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人们把下围棋叫做弈,那么学习下围棋就叫做学弈,(板书)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文言文。(板书)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叫做文言文,它是古代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中遗产。这篇《学弈》一文是孟子所作,你们了解孟子吗?

4、这位儒学大师的《学弈》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大家想听吗?

二)、指导朗读,以读激情。

1、范读(出示课文)

2、引导学生总结读文言文要注意什么?(出示)

3、领读,指导。

4、学生自由练读,指读。

三)、自学理解,讨论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2、按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结果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五)、课外扩展

1、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蕴含着这样深刻的道理,真让我们大开眼界。此时,你对文言文有一个怎样的印象?

2、大家如此喜欢文言文,一定搜集了不少文言文吧?

六)、结课

文言文以它文学的精华、文化的魅力吸引着我们,我们可以在文言文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思考人生。让我们尽情地在文言文中汲取营养,净化我们的灵魂,升华我们的人格,完善自己吧!4、学生自由练读,指读。

五、课例分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孔子、孟子这些大文学家的宏思佳作,又有无名氏、村妇野叟的真情实录,它是伟大祖国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那么,在小学,文言文该如何进行教学,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呢?对此,我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遇到的困难一定很多。如果引导不好,学生就会因文言文的生涩难懂而失去兴趣。因此,我运用谈话等方式,简要介绍了一点文言文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文言文提供动力。在讲《学弈》一文这篇文言文之前,我与学生谈一谈围棋,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引出古人也学围棋,从而引出课文。学生兴趣盎然,不再觉得文方文枯燥无味,而是很有兴趣的急于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做了辅垫。

二、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以读激情。

引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因为小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对词语、句式了解甚少,朗读上会很困难。基于此种情况,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做范读,甚至多次范读,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还进行了领读,并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使学生读有榜样,读有方法。学生朗诵古诗能够读出韵律,熟读文言文后,同样能够读出韵律,读出情感,入情入境。通过反复诵读,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抒发。

三、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倡导现代学习方式。

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而且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初学文言文,教师不能逐词逐句讲解对译,而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更不能讲古汉语知识。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要求,并尊重他们解决问题的自己独特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学(可以讨论、合作学习或自己独立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和点拨。在此过程中,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理解课文把课文译成白话文时,我注意了学生语言的运用和组合。教师对学生培养这、培养那,如果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才气和文采,不仅会把学生教呆,而且还可能把本来有才气、有文采的学生教得越来越笨、越来越蠢!因此,对于学生自学的结果,我给予了鼓励和正确的评价。

四、读书明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人说,学习文言文,可以掌握丰富的词汇语句,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有人说,熟读文言文,不会吟诗也会吟,即能练就文学写作的本领。这些说法都对,但是文言文中还有最令人心驰神往的东西,那就是它巨大的精神呼唤和人格内涵。文言文中所蕴藏的道理会对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定影响。小学生能够通过读文言文明白一引起道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对他们本身的发展直到积极的作用。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从文言文那深远的意境,流动的形象中慢慢品味出其间的神韵和气象,还有作者们清澈的说理与思辩,对所处时代的种种参与,以及对人生历程真、善、美的直抒胸臆这些对他们的人生和事业都会产生积极的强大的影响,他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着自己、完善着自己。

五、课外扩展,营造文化氛围。

我在引导学生学完这篇文言文后,注重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向学生推荐其它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让学生课外阅读。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泡菜水的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的味道,我们教师要努力调整这个泡菜水,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思考;在这种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在这种氛围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

文言文以它文学的精华、文化的魅力影响着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让我们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多下功夫,让学生在诗的美感文的道理中再造我们民族的素质,走进未来。

课例与教案【篇7】

曾亲眼看到支玉恒老师上《再见了,亲人》一课,亲眼看到支老师的点石成金之术平淡而拖沓的朗读是如何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胆怯、紧张的情绪如何演化为脸通红、眼发亮、手高举这样的课堂情景实在无法从脑海中抹去。也因此,内心也有了一个小小的祈愿,愿自己也像这般地来演绎这堂课,就这堂课!然而,当我真的模仿着在上这堂课了,上完后,我却不无沮丧地发现我仅仅只是演绎了一个效颦的东施。

蹙眉篇课题三读

支老师的开篇就是读课题,创设三种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了不同的语调。真正使朗读做到顿挫紧随情景变。且让我也随之一试:

师:同学们,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

(当老师创设这样的情景后,学生很深情地读再见了,亲人,语速较慢。当然,发生这样的情况是我预料之中的。在当时支老师的课堂中,也是如此。)

师:(握住一位同学的手,一边握手,握手的动作根据学生的朗读节奏略显夸张,一边模仿同学的朗读):和人握手道别时能这么说再-见-了,亲人么?

同学们都笑了,很明白刚才的读法还不够好。接着,我便学着支老师的样,再次握住同学的手,轻抖着,深情地说,再见了,亲人,然后,让同学们也握着手,边体会边读。记得在支老师的课上,学生马上感知了当时的情景,有了截然不同的朗读。

但,当我也握着学生的手,模仿着支老师进行示范朗读时,却发现这种方法其实不适合我。第一,我不具备能把文章的意境、情韵用准确的声调、气势和极富有魅力的声音外化的功力,我只能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激昂处却还不出他个激昂,第二,作为一个江南女子在与人分别时,鲜少会紧握双手,以握手的力量与轻微的抖动来表示内心的激动。因此,我示范这个动作,已是不妥,用细弱的声音范读,更是不妥。

可想而知,课堂的效果那真是差之千里,当学生自己握手体会时,全失了那种与亲人分别的深情,替而代之的是一些顽笑,一些杂乱。因为此,它也影响了第二、第三次创设情景读课题的效果,甚至影响了对这篇课文的进入。

这真的是一次完全失败的模仿。

在模仿特级教师的行时,我忽略了他们的神特级教师那举手投足中的种种都是时间的积淀,是经验的历练,非一日之功呵!

犹记得钱梦龙老师对青年教师的谆谆教诲:每次备课,自己要把课文一遍遍地读,反反复复地琢磨。不同的课文,要有不同的读法,直到确实读出了自己的心得,品出了独特的味儿,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只有这样,教学中才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也就能教得有激情。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修炼的第一步也许就该从这里开始。然后,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中,丰厚起来,找到自己的魂和神。

捧心篇反题切入

支老师在这堂课上,故意反题切入,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不是亲人,因此哪来再见了,亲人一说呢?由此引起学生异议,引发了学生为了驳倒老师自觉主动热情地探究课文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我也采取了如上一问。谁料,话刚完,学生就纷纷举手,其间一个学生插嘴道:老师,你说得不对,因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都为对方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难道这样的付出还不能算是亲人吗?说实话,我一下子就有些楞了,因为在支老师的课中,这句类似的话是在把老师说服了,感动了,最后在课临结束了,才水到渠成般出现的。它是感情的升华,由此也顺利地完成了板书:不是亲人就是亲人胜似亲人。

然而,今天,在我的课堂上,这样一句精妙的话,来得却是那么不是时候。

我知道,这也就是课堂预设和生成间的矛盾。我也知道,此刻,所做的也只能是顺着这个同学的回答,要求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能反映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可是这样一来,我所期待的那种学生为了驳倒老师而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至少减至一半,我所希望演绎的精彩片断便会无处上演要知道,我也预想了学生会怎么想方设法读好课文,以此来感动我,而我又该如何铁石心肠一些,引导他们进一步读好课文;我也预想了学生会怎样来说服我,而我又该如何用挑衅式的语言,促使他们说话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我不知道我是如何把这个同学搪塞过去的,我说,那只是他的一人见解,我相信很多同学还没考虑好,现在就请大家进行第二轮阅读,通过抓事实来说服老师,抓情感来感动老师。然而,课堂已经不是浑然天成的了,因为它的不自然,它的牵强,这场辩论终究没有演绎出高潮,学生也未达到眼发亮,脸通红,手高举的境界。而我,心中因有不安,也无法投入。

其实,如何处理好课堂预设和生成间的矛盾,课程标准早就告诉我们: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教学的人人系统,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只有当预设与生成统一起来,才会真正构成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我们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只是,仅仅为了满足我平面的,头脑中的抄袭来的一幅画面,我堵死了这意外的通道,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把,让自己带领着42个孩子走上了一条没有激情的行程,让生命的活力在这里黯然。而真正的理想的课堂,不应该是我独自一人演绎我设想的画面,那应该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个性灵魂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抄袭,不可重复的。东施的效颦永远只能是一个笑话,一个警戒。

课例与教案【篇8】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从西斜下沉落山三个方面表现了夕阳下山的美丽景象。张香萍老师把教学过程安排得层次分明。先用谁来告诉我夕阳西下时,它向我们告别的位置是怎么变化的?来理清脉络先是西斜,再慢慢往下沉,最后落山。这样做适应了学生记忆的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记住课文。接着逐段赏读,在赏读中体会夕阳的美。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张老师最后运用这一规律把课文中爷爷奶奶的幸福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的幸福联系了起来,进行了爱长辈的教育。

教学作为一种知、情、意和谐统一的认知过程,首要的任务就是点燃学生阅读文本、发散思维、表达自我的欲望。本课张老师采用了各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有看录象理解词语,有配乐朗诵,有给图涂色,还有教师赞美的话语(你读得真美!你的感情多丰富呀!你的脚步真轻呀!我快要陶醉了)特别是评一评、挑战赛,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三百多年前,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一切知识都应从感觉开端。张老师遵循了这一点,课堂呈现出多彩的画面,孩子的欲望被完全点燃。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张老师采用评一评、挑战赛的方法与学生愉快的沟通。他们俩谁读得更好?谁觉得我比他读得更好?我也很喜欢这一段,我也想读一读,能给我一个机会吗?我读得好吗?谁来评一评?谁想向我挑战的?温和的话语,激起了课堂的层层涟漪,课堂出现了融洽、热闹的良好气愤。师生的思想在这儿碰撞与交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本课也存在着一点美中不足。下面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新课标强调低年级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第二个环节逐段赏读中,当训练学生朗读课文时,张老师虽然给学生安排了许多的朗读机会,但没有切实落实这一要求。在学生的朗读中随处可见词语之间的间断,他们把句子分割成若干个小段。虽然学生把每个词语都朗读得非常有感情,但放到句子中后就使人感觉十分突兀,没有了优美的感觉。[

我是这样设计的:

1、运用张老师的方法训练词语的理解(看录象、动手画一画来理解连绵起伏)。

2、通过范读或指学生读的形式将词语放到句中读。注意表扬读得流利的但有轻重起伏的同学,纠正读得突兀的同学,使大家不仅通过图感受到夕阳景色的美,而且通过文章中字词句段描写的美感受夕阳的美。

3、通过评一评,挑战赛使大家达成共识,积极实践,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对夕阳美的理解。

二、复习总结中设计太简单。

在这儿可以这样设计:

1、这么美的夕阳你想把它留住吗?可以怎么做呢?(画下来、把课文背下来等)人听,让他们也感受到夕阳的美。

2、配乐学生背诵。

3、你想把它送给谁?(给同学、给爸妈、给朋友)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最亲爱的亲人听。

三、结尾也有待商榷。

不同的地方,夕阳的美也各不相同,让我们带上爷爷、奶奶去看看美丽的夕阳吧!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课例与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荡漾、玉琢冰雕等。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了解描写广玉兰特点的生词的意思。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那几方面介绍广玉兰的。

3、学习一、二自然段,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的好时节,瞧,广玉兰也盛开了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屏幕上的图片,看后说说你对广玉兰的印象。(指名说)

2、过渡:作者笔下的广玉兰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8课,谁来读题?(读出美感)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幻灯出示)

2、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括号中。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广玉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儿看出来的?(幽香、纯洁、生命力旺盛)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媒体出示)

A.指导读最后一节(读出广玉兰的特点)。

B.你还体会到什么?(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小结过渡:你们读书的进步真大!相信学完全文,同学们会把这段话读得更精彩。下面就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的一、二小节,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味去感受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主要写了广玉兰的什么特点?

(引导: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师板:幽香)

2.哪些句子是写广玉兰幽香这一特点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抓第一句中的一股淡淡的幽香荡漾体会出:虽然香味不浓,但空气中却充满了幽香。谁能通过朗读把这股幽香送给在座的各位?

抓最后一句话,体会出:作者被广玉兰的幽香吸引了。抓都要体会,并指导读好这句话。

3.读到这儿,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广玉兰的幽香?(四溢、诱人、沁人心脾)板书:幽香:沁人心脾(吸入芳香的空气,使人感到舒适。)

过渡:同学们,广玉兰沁人心脾的幽香深深地吸引着作者,每当作者散步时都要去观赏一下广玉兰,渐渐地,作者熟悉了它。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想一想作者在这一节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思考: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广玉兰花的洁净、高雅。)

板书:花朵:洁净高雅

2、文章是怎么具体描写广玉兰花洁净、高雅的呢?

3、读句子: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柔韧而有弹性。

A、你读懂了什么?

(花瓣的色彩是:花瓣的质感是:)

结合讲解:渗透、玉琢冰雕、柔韧、弹性等词语体会。

渗透: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B、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作者明明已经把花瓣的色彩与质感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说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呢?)

生合作探究后交流:作者并不是真的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文字已经把广玉兰花的特点写得准确而生动,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广玉兰的花太美了!美得无法形容!美得难以想象!

过渡:难怪作者会感叹道:(出示句子读)

4、读句子: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结合课文说说内涵的意思:蕴含于广玉兰身上的内在美。

5、指导朗读:(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出你独特的体会。)

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6、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现在你能用一些词句来形容你心中的广玉兰花吗?(洁白无暇、冰清玉洁、高贵典雅、不可玷污是呀,其实,这就是洁净、高雅的意思,也就是广玉兰纯洁的特点。)

7、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对广玉兰的赞美、喜爱之情。)你们能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评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广玉兰幽香、纯洁的特点。课后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句子中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

幽香沁人心脾

18、广玉兰

花朵洁净高雅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教师要特别注重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古人云: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细细想来颇有道理,但根据年级特点,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低年级应着重于积累,而高年级则侧重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在积累与表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将积累到的文化底蕴溢于纸上,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否则所积累到的知识始终是一潭死水。

《广玉兰》一文,是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此外还有两篇课文分别是《夹竹桃》和《古诗两首》,这三篇文章都是咏物抒情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介绍熟悉的事物。《广玉兰》一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植物。

根据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应是: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文中表现广玉兰幽香、纯洁及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以上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在教学伊始,用情境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观看盛开的广玉兰的画面,说说自己对广玉兰的印象,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产生阅读文章的欲望。

然后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指名分节读课文。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随后让学生回答提出来的思考题(作者是怎样介绍广玉兰的?)从而导出对课文最后一节的学习。让学生首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了解到广玉兰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抓住中心段展开学习的能力。

接着我抓住广玉兰幽香、纯洁的特点,导入到对课文一、二自然段的学习。

这一教学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第一节时,我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一股淡淡的幽香荡漾)体会其幽香(诱人、四溢、沁人心脾),括号里的词都是从文中体会到的,这就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词语的能力。为提高表达能力打好基础。在学习第二节时教师就尽量放手让学生用学会的方法去自读自悟,教师只在检查过程中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抓住(纯白、淡淡的青绿色、渗透、玉琢冰雕、柔韧、弹性)体会花朵的洁净高雅,并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形容花瓣的特点(如:洁白无暇、冰清玉洁、高贵典雅等),从而体会其纯洁的特点。

最后,根据段落的结构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节。把背诵落到实处。并要求学生课后自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句子中的思想感情。提出学习要求,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不过教学实际与自己的设想还是有很大差距,孩子们的发言与读书情况都不尽人意,敢发言的孩子不一定真正读懂了,真正读懂的孩子不一定敢发言。六年级的孩子已有害羞感,站起来读不好书不代表真的不会读书,有很多孩子只是不愿意在大庭广众面前有感情地读书。这些种种怪现象也是摆在我们高年级语文老师面前的最值得研究的课题。

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祝愿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年轻老师都能在每一次遗憾中汲取营养,使自己不断地成长、发展、壮大

课例与教案【篇10】

情蕴意理于思《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例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写物喻人的文章,文章表面是赞美樟树蓬勃生机和具有永久拒虫香气的高贵气质,实则赞美樟树主人宋庆龄具有让敌人畏惧的正义之气和不凡的高贵气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这一点,在喜爱樟树及其主人宋庆龄的同时,深切体会到樟树和主人的相同之处,同时达到情趣和理趣的双重飞跃。我就第二课时的部分教学设计做粗浅赏析:

一、学习课文1-3小节,感受宋庆龄对樟树的喜爱:

自由默读课文1-3小节,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赏析:让学生沉下心来自由默读,全身心地进入文本,以大问题导路,让学生整体感知1-3小节的内容。)

生:我读出了宋庆龄很喜欢她故居的两棵樟树。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周恩来同志让宋庆龄同志搬家,她不肯,她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师:具体哪个词?

生:舍不得。

师:从舍不得我们仅仅看出的是宋庆龄喜欢樟树吗?能换一个词,能够更贴切?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想出了喜爱、疼爱、珍爱,比较得出珍爱最好。

教师板书:主人珍爱樟树

师:既然是珍爱,宋庆龄说的这句话应该怎样把它读好,什么语气,读出珍爱来,读出舍不得来。

学生纷纷尝试语气、面部表情都十分真实。

(赏析:要让学生读书的时候,在大段的语言文字中首先就找到重要的,自己需要的,学生由搬家这件事找到宋庆龄说的一句话,再由一句话找出一个最重要的词语,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很重要。

学生由喜欢---喜爱---疼爱---珍爱一步一步地走近和深入,要明白有的时候看到文字时顿时想起来的并不是最贴切的,要沿着顿时想到的再深入下去,那样的理解才是最透彻的,体会的感情也才是最深刻的,这样才能离文本更近,离作者更近。)

二、学习文章第四小节,感受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自由默读课文第四小节,想一想第四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写的是樟树的外形。

师:仅仅是外形吗?哪句话写外形?

生:第一句、第二句。

师:那第三句话呢?能不能把第三句话也概括进去?

经过交流,生得出第四自然段写的是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赏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抱怨学生的概括能力太差,我认为,纠其原因是老师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概括方法,学生拿到一段文字不知从哪里入手来概括它,在学生概括错了或不完整的时候,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再去研读课文,经过一系列重新的审慎思考,得出了正确答案,也学到了概括的方法。)

师: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总的来说是哪一个词语呢?

生:蓬勃

教师板书:樟树蓬勃

三、学习文章第五自然段,感悟樟树的高贵之处:

四、读补充小故事,感悟宋庆龄和樟树的相同之处:

教师出示备课时查找到的关于宋庆龄和敌人斗争的简短小故事,学生默读,读后思考:故事中的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和樟树有什么联系?

(赏析:体会樟树和宋庆龄的联系,挖掘宋庆龄的人格魅力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光单纯从书中有限的抽象的语言文字材料来感悟很难,教师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文字材料,在具体的情节环境中,人物性格特色跃然纸上,再去谈联系,感受宋庆龄的一身正气也简单多了。)

生:我发现宋庆龄和樟树是一样的,樟树能够让虫子惧怕,而宋庆龄的一身正气可以让敌人惧怕。

师:这就是树如其人。

教师板书:树如其人

(赏析:一句树如其人,又让学生产生无尽的思考。)

课堂写话:宋庆龄同志的美好品质就像她故居樟树的粗壮的枝干一样定会像她故居樟树的绿叶一样

(赏析:这里再一次让学生明白了,描写樟树外形和生长特点的作用也不单是单纯地介绍樟树,和人联系起来,樟树的一切都有了生命。)

附加: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主人珍爱樟树樟树蓬勃、高贵

树如其人

课例与教案【篇11】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点评:

1.古诗的教学,也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学生预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借助拼音把两首诗多读几遍,利用字典、联系诗句,理解字词,并想想每首诗说的是什么。检查预习时,要启发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预习的,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以利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2.理解词句,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后者也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除了注意指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还要引导学生感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领会感情。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不一定能想象行很好,教师可用以下方法启发诱导:

①可借助书上的插图或多媒体,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再想象,也可以边观察边想象。

②教师可根据诗意,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帮助学生把诗句会成具体的形象。

③教师可提示一些问题,使学生知道应从哪些方面去想象。如《小儿垂钓》,可以提出:那个钓鱼的小孩什么样?是坐在什么地方钓鱼的?怎么少的?当有人来问路时,他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如果把这些内容画成画,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画?

学生的头脑中能浮现出画面,就程度不同地进入了诗句所描绘的境界,领会到诗的情感。这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3.教学古诗,要指导学生朗读,读熟,直到背诵下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对读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学习开始时,要求学生能读准、读通,懂得诗的大致意思;进而把读和解问析旬结合起来,要求读懂诗句的意思;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进入古诗描绘的境界,体会诗的意境、情感;最后,要在读中感受到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布置教室方案合集


为了确保事情的顺利发展,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便于有效地完成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准备方案,并经常进行方案的编写,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趣祝福特别为大家推荐一篇标题为“布置教室方案”的优秀文章,希望你在阅读后能获得对你有益的信息。感谢你的选择,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布置教室方案(篇1)

墩尚镇芦河小学关于举行“班级是我家”

教室室内布置评比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求进的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教室文化建设朝着美化、净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专业意识,特组织开展“班级是我家”班级责任教室布置和美化评比活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

芦河小学所有班级

二、活动时间

2011年9月9日—9月28日布置教室

2011年9月29日进行评比

三、教室布置要求

1、活动宗旨:美化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气氛、提高学习热情

2、整体布置力求和谐美观,整洁、健康、得体、规范

3、能努力体现班级学生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优良班风,体现有时代气息的教室文化

4、布置时应保持教室原有设备,不得任意破坏,墙壁颜色等不得任意更改

5、评比结束后各班仍应保持原有布置的完整

四、评比标准

干净整洁:30%;美观大方:30%;创新特色:40%

五、奖项设置

根据成绩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并发奖状,以资鼓励。

墩尚镇芦河小学

2011年9月9日

布置教室方案(篇2)

一、 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健全班级清洁卫生制度,使教室环境规范化,标准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大家有一个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学校特开展教室“洁齐美”比赛活动。

二、活动时间:xx年2月

三、评比标准

1、地面:要求无纸屑、果壳、塑料袋等杂物,地面干净;无泥土、无痰迹,无明显灰尘积痕。(此项20分,一处不达标扣1分)

2、门窗:要求门、玻璃、窗框和窗台无灰尘,无字迹,无蜘蛛网,干净完好,玻璃明亮。(此项10分,一处不达标扣1分)

3、桌凳:前后左右摆放整齐,离开时椅子放在桌子下,要求课桌内外、椅子干净、无尘、清洁卫生,抽屉内无纸屑、垃圾,文具摆放整齐、规范。(此项10分,一处不达标扣1分)

4、卫生工具和其他物品:要求安放定位、整齐,拖把和扫帚挂于后门角上,盆和垃圾桶、簸箕依次摆放整齐,及时清倒当天垃圾。(此项10分,一处不达标扣1分)

5、教室张贴:队角、中队小家务内容要求张贴定位、整洁、统一、美观、不脏不破。(此项20分,一处不达标扣1分)

6、黑板报:设计精致美观,书写整洁漂亮,主题突出。(此项占30分。)

希各班主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准备,班内先自评。将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2月底学校将组织对各班教室进行检查评比,评出优胜班级,给予表彰奖励,并记入“文明班级”综合评分中去。

布置教室方案(篇3)

一、活动目的:

为促进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室环境,特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

二、参加对象:

一至三年级32个班

三、评比内容:

1、整体环境

(1)走廊、教室地面干净无污渍,墙面清洁无灰尘,墙角无蛛网,墙壁无涂画,门、窗干净。

(2)教室内日光灯、电风扇、电器设备及其他物品应清洁无尘,摆放整齐、合理、美观。

(3)课桌椅干净无灰尘,桌面没有乱涂乱画现象排放整齐;桌内整洁,物品摆放整齐。

(4)教室布置和谐、美观,色调统一。

2、布置内容

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做到让“墙壁说话”,让“墙壁”成为“无声的导师”。

(1)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黑板报。

(2)教室走廊墙:用于粘贴班级开展各项活动各类作品等

(3)荣誉栏:用于粘贴学生优秀作品、班级集体活动获奖及班级学生获奖证书、奖状(复印件)等。

(4)图书角:图书数量较多,种类多样,内容丰富。

(5)卫生角:工具摆放整齐。

(6)消防安全角:设施齐全。

(7)学习园地等:创意新颖,美观大方。

板块设计:力求生动活泼、符合中学生的特点。

3、黑板报:

(1)版面整洁、内容健康全面、具有本班特色。

(2)设计排版合理,书写工整。

(3)图文并茂,具有较强可观性。

(4)主题鲜明

其他创意特色: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布置。如班级公约等。或者根据自己班级特色中队、小组特色设置的相关专栏。如班级才艺展示区、科技园、小眼睛看大世界、美文荟萃、露一手、你真棒我也行、成长在线、加油站、知识海洋等等(栏目可以自定)以体现班级的个性化布置和班级特色。

四、评比时间:

周五下午第七、八节课

五、设立奖项: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六、评委小组:

组长:刘玉海

副组长:姜涌

成员:政教处成员和美术老师

布置教室方案(篇4)

一、总体要求

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作用,彰显班集体和五步式教学特色

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常用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学生在建设班级文化和学科文化中受到锻炼,受到教育。

二、实施原则

个性化、人性化、情感化

三、具体要求

1、教室物品布置(10分)

(1)地面整洁,桌椅排列整齐横竖对齐成直线。

(2)讲台内物品放置整齐,无杂物,无积灰,面上清洁。

(垃圾篓整齐放在墙角。

2、教室环境布置(90分)

(1)班级口号:各班师生共同确立口号,能体现各班的风格与追求。

(2)奖状:奖状张贴评比栏内。

(精致,内容具体有时效性。作品展示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可以是学生才艺展示园地、读书及写作园地、美术作品展、书法展学生荣誉展示栏、“我们的骄傲”,“成长的足迹”等:各班还可自主设置具有班级特色的专栏。

(读书心得体会等。

(构思、内容能体现实际教育意义。

3、教室布置特色(5分)

(班级公约等,要醒目、有创新性,健康向上,能体现班级特点,体现奋斗目标。

(学习园地、个性化园地设置有特色。

(3)开发其他有创新园地。

四、评比时间

周二(2012年9月18日)中午1:00

五、评委人员

校领导行政人员。

六、奖项设置

政教处组织评委人员对各班教室布置评比项目逐项进行考评打分,按最后得分高低评选出优胜班级,设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2个,奖金50元/个;

二等奖:3个,奖金40元/个;

三等奖:4个,奖金30元/个;

布置教室方案(篇5)

1、教室物品布置(20分):

(1)地面整洁,桌椅排列整齐横竖对齐成直线。

(2)讲台面上物品放置整齐,无杂物,无积灰。

(3)卫生角内卫生洁具清洁,摆放整齐、有序。

(4)制度、表格、奖状等张贴规范、美观。

2、教室环境布置(40分):

(1)环境布置主题资料进取向上,整体布置体现和谐、整洁、美观、大方。

(2)充分利用黑板报、公告栏、窗台等地方营建富有生命气息的班级文化环境。

3、教室布置特色分(40分):

(1)教室整体布置能整洁美观、和谐统一,贴合学生年龄特征,彰显班级建设理念切合学校工作要求。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并能彰显班级个性。

(2)颜色搭配(色彩运用是否协调,是否注重美观大方,富有美感)合理,各专栏设置有特色。

(3)开发其它创新园地,根据各班特点选择贴合本班特色的版块资料,要求有主题,构成系列,体现出班级的特色。

布置教室方案(篇6)

具有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3、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4、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9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