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持久战读后感 >

持久战读后感(精华7篇)

持久战读后感(精华7篇)

持久战读后感。

阅读书籍能够保持我们天真的童心和年轻的心态,同时,读后感对于书名在文学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应该多多阅读。撰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情节和思想。如果您对"持久战读后感"感兴趣,趣祝福的编辑为您整理了详细资料,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持久战读后感 篇1

读《论持久战》有感

************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而言,在这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是最主要的条件。

”毛泽东深刻地洞察出解决中日矛盾的关键在于矛盾双方内部要素的不断变化,揭示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在国际上,敌人是失道寡助,而我们却是得道多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将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失其压力于日本自身。

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和战略战术,是我们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锐利思想**,他从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无可争辩地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和“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这两大历史命题的客观必然性,深刻地批判和彻底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论调,同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预见了抗战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制订了一整套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战术,极大地武装了全国抗日军民,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永久的和平”一样,虽然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但是一定能实现的目的。

现在回想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让更多的人真正相信中国能够赢得最后的抗日战争,有点神秘。更多的人作战并不是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而是不希望自己的国土这样一寸一寸地被占领了,而不做任何的反抗,便束手就擒。我相信,在这个时候信仰便成为了最终能够实现最终胜利,并能够带动大家取得最终胜利最为关键的因素。

而毛泽东在这个地方“问题的提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种信仰能够实现,甚至他自己都不必实现。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只需要传递一些积极的信息,就能充分调动全队的信心、士气和信念,这是赢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例如“(二)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

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是主观的,片面的,总之是不科学的。”毛泽东这一条当中,只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样一句话给予全军全党乃至全国的人民在抗日战线上的信心是不言而喻的。在困难时期,领导者一句充满信心的感召,虽然并不能够改变当前的事实——比如落后的装备,较差的战斗素养等等,但是的确能够为最终取得胜利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信心保障。

这往往不是最优秀的人能够成为最大成功的基石。

当做一件事情,相对于自己一时的实力来说难度太大,但自己实力的增长快于该事情难度的增长,使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或超出自己的生命期限但己方在更远的未来某个时刻可以具备完成这件事情的实力或可能性,而且自己不在乎所付出的代价的巨大,是运用持久战策略的先决条件。只要此先决条件具备,运用此策略能干成常人所不能的大事。

实际上,持久策略是所有一时实力不济的弱小实体做成大事的根本指导策略。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力量并不总是强大的。这也是做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原因。

而做事的实体只是利用长期的时间来实现力量的积累,从而使他们的力量与事物的难度之间的比较发生了变化。

持久战读后感 篇2

一部不朽的作品,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一。它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人的强弱、敌人的退步、我们的进步、敌人的小我、敌人的小帮助、敌人的大帮助);

2。本文论述了只有人民战争才能胜利的思想;

三。在抗日战争形式上,主要是流动战争,其次是游击战争。

其实,论持久战这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敌人的战略保守主义时期和我们的准备时期。第三阶段是我们的战略**和敌人的战略撤退时期。而现在重读持久战理论,完全符合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甚至时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

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

持久战读后感 篇3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

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预见战争中敌我双方力量相互消长的大趋势。中国将从劣势走向优势,日本将从优势走向劣势,中国将从防御、僵局走向**,日本将从进攻、保守走向退却。毛泽东这样总结,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三个阶段和战争形势,正确预见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的**。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以看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地预言了战争的走向。

毛泽东用正确的科学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也起到了指导作用。只有有很强的指识储备,我们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持久战读后感 篇4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一篇军事著作,后在八年的抗战中证明了他的思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最终指引着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在他的著作中同样也能发掘许多对于我们对**交易的有指导意义的好东西。

我认为,我们从事**行业,以亏损走向盈利,到持续盈利的过程,就是一个“持久战”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速胜论”和“亡国论”。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交易的能人,每一个成功的交易者都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点而克服自己的缺点的过程中,慢慢地走向成功,而最终取得“战斗”地胜利。

我们从事**交易的目的在于为了持续的盈利,跟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永久的和平”一样,虽然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但是一定能实现的目的,只要我们在交易的过程努力增强自己的交易能力,持之以恒。

在一波**中我们应该跟随**的主流方向去做,而不能逆之而行,就像在抗战中,我们应该跟在中国人民的后面,而不是认为日本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一波**中逆向的力量是很小的,是渐渐的缩小,并且在最后完全被消灭,就像在抗战中日本是退步的,寡助的一样。相反,追随主流是正确的,因为它正在发展壮大。也许在一波大的**中会有很多个小的**或反向,但是最终大的方向是顺着主流的方向的。

也许他的**和反向是遇到敌人较为顽强的抵抗或是主力方未来更好的进攻而暂时的“勇敢的牺牲”,但我们得坚信“血”不是白流的,它是主力方的一种战术性的安排,故在做**交易时,不要认为主要的趋势受阻或**而错误地认为主要趋势的结束而正在反转从而慌忙的进入场。在这里,“勇敢的牺牲”不是说我们把自己的全部资金牺牲掉,而是指损失在我们能够承担的范围内,通常指止损点以内的牺牲。

战争的胜利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内部原因: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外因: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敌因:

日本国内和殖民地人民中革命运动的兴起。同时这三因素也是“战争要打多久”的条件。当我们判断**是假的突破还是真的突破时,当它时突破时,以及突破后能走多远时,情况也是如此。

在内因上对主要力量方的力量的强弱,以及积聚的速度和趋势的考虑;在外因上,lme铜、现货、汇率等因素的强弱;在敌因上,对方力量的大小,以及下降的速度和原因,只有我们对战略因素作出了客观而全面的判断,才能对**作出在行动性的反映,对**有客观准确的把握。

最后,我想谈一下在对具体行动上的感悟。

在做生易的时候,我们会面临不同的**比如转机、突破和折磨**。对于不同的**我们应该有不同的操作策略。对于折返、突破、折磨**我认为应用“游击战”的策略为之行动。

事先设好要消灭的目标,既要获得额定利益,当我们入场时并已获得了自己的目标点之后,要毫不犹豫地出场,因为我们无法抵抗**反转之后“大兵压境”对自己的小资金的损失,对已突破的**我们应该用“运动战”相对应。在**快速朝自己设想的方向运作时,我们应主要坚信地跟随,并运动性地设好自己的止损获利空间位置,而当****时要运动性地防御,在重要的位置设好自己的止损出场点后,同时给予**较大的发挥空间。

在开盘的时候,是最容易出现多空双方的争夺最显著的时候,此时是我们“乘敌之隙”而战争入场的好机会,但是一旦敌人(**)醒悟过来后,我们得快速地离开。客观存在于市场中实现**收益的趋势和变化。

在选择入出场点使跟打仗一样应该时到保持者计划性、主动性、灵活性。只有我们预先设好入出场点得位置时,才能在**真正到达时不有准备地行动,而在做计划和行动时保持很好得主动性,把**的主动性权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让**牵着自己走,也许在计划与实际行动间如何做到灵活性时一个很难得事,因为计划总是与**不一致的,这是要我们进行调整,保持之行动性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是对一个人合能力在瞬间的测试。如在入场时何时不能追势,何时可以,出场时何时行与不行等。

总之,做交易就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在盈利的目标动力的驱动性下,做好全面性和局部性的事前考虑,并能够区分不同的**,同时应用不同的策略做交易,而在行动中保持主动性和灵活性,并最终胜利。

持久战读后感 篇5

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点。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

这些都是中国的特点。这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总结的日本和中国的特点。对日本来说,是退步的、野蛮的,是不正义的,因此,他是失道寡助。

而中国,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是得道者多助。中国虽然落后、不发达,但一直在进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法西斯的战争一定会是胜利的。

正如孟子所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我们已经下定决心,抗日战争终将胜利,但胜利不会来得这么快,这是速胜论的错误。因此,这必定会是一场持久战。在国内,克服腐败现象,增加进步速度;在国外,克服助日势力,增加反日势力,尚非目前的现实。

这一切,又规定了战争不能速胜,而只能是持久战。一切都有一个过程,更不用说战争了。这是急不来的。

特别是中日战争、中日实力对比、国际形势都需要时间来确认。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否定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对中国人民给予了鼓励和支持,甚至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提供了一些理由。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和家庭而奋斗。然而,要这么快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付出我们的汗水和努力。

我们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我们要学会持之以恒,坚守本心,**远瞩!

无论我们是个人还是国家,我们都需要这种持久的精神。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中国才能走向最后的胜利。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有一种持久的精神,更上一层楼!

持久战读后感 篇6

《论持久战》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这是毛泽东主席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的讲话。这个草案发表时,在东方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那将是近一年来世界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抗日战争。

在这一年里,每一个饱受战祸、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中国人,都日复一日地渴望战争的生利。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一经发表,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地区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了中国打赢抗日战争的希望。那么,《论持久战》究竟有怎样的魅力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看完了《论持久战》之后,我找到了答案。

《论持久战》一文,首先让我清楚地意识到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中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当时在国内存在着两种观点,使许多爱国志士感到忧虑和烦闷,即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但抗日战争十个月来的经验证明,这两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文中,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

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

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深刻而精辟地分析了中日交战双方许多相反的基本特点,即敌人的强弱、敌人的退步、我们的进步、敌人的渺小、敌人的缺乏帮助、敌人的更多帮助。他有利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具体而言,日本方面,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的本质的退步性和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方面,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的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因此,他的《论持久战》,给了当时的爱国人士一剂强心针,坚持抗日战争,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必将取得最好的胜利。

同时,我也不禁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和独到精辟所深深折服。

此外,论持久战不仅有力地批判当时国内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还科学地预见了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人的战略保守主义时期和我们的准备时期。

第三阶段是我们的战略**和敌人的战略撤退时期。”此后的抗日战争趋势,更是强力地验证了论持久战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令更多的人为之折服和膜拜,也奠定了毛泽东作为军事家在世界军事史上的独特地位。

读了关于持久战的书,我想我们的生活不是持久战吗?没有人能过上平静的生活,没有人能不努力而成功?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们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坚定信心,全面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充分地运用自身的长处,同时努力克服自己的短处,去打败漫长人生路中的一个个“对手”。

二0一二年四月九日下午六时左右)

持久战读后感 篇7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在那个急需要军事天才来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创造了令人为之折服的军事奇迹!在危难时刻,他一次又一次地把我们党、人民和人民军队从泥潭中拉出来,一次又一次地带领人民军队克服重重困难,使之更加强大!

从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红色根据地的建立,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长征途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赤水四渡。尤其是决定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抗日战争,毛泽东更是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他创造性地提出了 《论持久战》,成功预计了这场中国与帝国主义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将面临的战争结局——规定了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而只能是持久战。

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宝贵的军事思想财富。他经常从军事以外的角度来表达军事行动(战争)。这是毛泽东不单纯是一个军事家的体现!它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哲学家。

因此,他的思想方向应该首先从政治层面出发,然后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理论加以理解,这样才能看得更深远、更深刻。

毛泽东在写《论持久战》时,是在抗战初期,那个全中国人都最痛苦的阶段,毛泽东在思想上点燃了全体中国人的智慧,最后击败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也是备加推崇,白崇禧更是将其视为克敌制胜之法宝,组织军事专家深入学习。 自己也更是认真研读,又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

所以说《论持久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并不夸张!

政治家和统帅应该作出的最重大的和最有意义的判断,是根据这种观点正确地认识他所从事的战争,他不应该把那种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战争看作是他应该从事的战争, 也不应该想使他所从事的战争成为那样的战争。这是所有战略问题中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问题。这种军事家已经不单是一个军事家而已,他从全局从全民族来考虑这场战争,来看下 《论持久战》的前一段语句:

7月7日是抗日战争一周年纪念日。全国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统一战线,同敌人英勇战斗,已经快一年了。这场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将是伟大的。全世界的人都关心这场战争。

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

现在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主席的经典论断!也就是《论持久战》的结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

有三个条件: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三是日本人民革命运动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而言,在这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是最主要的条件。

”“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这取决于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力量和中日两国的许多其他决定性因素。”“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

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

中国共产党要取得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水平的体育战争。”“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在战争的过程中……使中**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

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后期进行阵地战,进攻日本占领区。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

所有这些因素,再加上其他因素,将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的要塞和根据地进行最后的致命攻击,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一九三六年七月与**谈话)“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国性的全面抗日战争,才能使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

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但我们相信,由于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努力冲破一切障碍,已经发动的抗日战争将继续向前发展。”(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这些就是结论。

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观点恰恰相反: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我们伴随着祖国的迅速成长而成长。感受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我们伟大民族,决不屈服于任何世界其他民族的那份壮志雄心!因此,我们的责任不亚于我们祖先的责任。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世纪的我们,更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用信心百倍、百折不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投入到我们日常工作当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好主席当年的那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想应该是比单纯的学习那段历史抑或那段文字,对于我们来说更有价值!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68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