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体积单位课件 >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汇集十二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汇集十二篇)

趣祝福范文大全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必备一份全面的教案课件,肯定对制作教案课件的过程并不感到陌生。编写教案是提升师生互动效果的关键。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的相关信息,请继续阅读以下文章,我相信您能从中获取一些宝贵的启示!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1)

求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及难点 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学法指导 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在自主探究中推导并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与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对比。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师: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1、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教学环节设计 师: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你能用怎样的方法推导出来?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

2、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3、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4、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师: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师: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年级:  六     主备者:  蒋天锋    备课时间:2010.9.16

求 1、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在认识和掌握体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单位的换算,进一步巩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一、问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能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它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二、综合练习。

1、单位互化的基础练习。

1、做练习七的第5题。

问:每堆木块的体积与它右边的容器的溶剂有什么关系?知道了一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能推算出它能盛多少毫升水吗?

3、做练习七的第7题。

4、做练习七的第8题。

5、做练习七的第9题。

师:花坛的占地面积就是这个花坛的底面积;求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土,就是求花坛的容积;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就是求这个花坛的侧面积。

6、做练习七的第10题。

师:引导学生说说从里面量的数据和从外面量的数据分别有什么关系。

(1)、消防队砌一面长6米,宽0.25米,高2米的训练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0块,有3000块砖够不够用?

(2)、有两个长方体的水缸,甲缸长3分米,宽和高都是2分米,乙缸长4分米,宽2分米,里面的水深1.5分米,现在把乙缸的水倒入甲缸,水在甲缸里深几分米?

教学环节设计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引起注意?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2)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 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新课讲授】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

(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 10×10×10=1000(cm3) 1dm3=1000cm3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3)体积

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2)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3。

板书:(1)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

(2)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板书:3、8m3=(3800)dm3

2400cm3=(2、4)dm3 想: 1m3 =( )dm3

想:( ) cm3=1dm3 (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出示例4,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2题。学生完成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3)

教学要求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第31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4)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面积单位,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之后学习的,它将为学生以后计算物体的体积做下铺垫,同时,也为学生利用体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基础。

对于这节课,教材是借助两个大小不同的牛奶包装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两个问题,逐步学习体积的含义和体积单位。

学情分析: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教学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生活经验去进行教学,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生活中对物体的“体积”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学习面积单位已积累了探究“体积单位”的方法。并且,五年级的孩子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还需要我们适时的引领和指导。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如下:

1、理解体积的含义。借助教具,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的观察、分析、操作和概括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需要准备的教具是:两个一样的杯子、水、石块、木块、沙子,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等教具。可以采用直观演示为主、谈话交流为辅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技能,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4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筛选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要探究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体积。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做两个实验,先让学生读一读出示实验要求再动手,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实验有目的、思考有方向,通过实验得出石块和木块占有空间。

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占有空间?在学生交流汇报中感知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有大有小,从而揭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接着试一试: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

第二个问题:体积单位。

当不能直观判断两个物体体积大小时,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探究的第二个问题,这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测量面积的方法来测量体积,可以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开始采用大小不一的小正方体来摆,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得出要采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对于体积单位的问题,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然后汇报交流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用字母表示是:

接着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感知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大小。而1立方米的大小我借助教具围成正方体框架,让学生感知它的大小。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或1立方米。

这样,(总之,我借助直观观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新知以后,还需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巩固。下一环节

第三环节:自主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3个练习题:

2.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微波炉的体积大约是40()。

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

设计目的:形式不同、分层设计,既有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对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过程中巩固提高、深化理解。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本环节我采用问题引领式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在学生回顾交流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积累,还有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技能上的提升。

板书设计:

重点知识写在主要位置,便于学生整体了解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敬请指导。谢谢!

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40()。

文具盒的体积大约是200()

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区分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不同,同时让学生理解立方米和立方分米是较小的体积单位,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

3.把正方体(棱长5厘米)礼品盒装到箱子(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里,最多能装多少盒?(材料厚度忽略不计)

这是一道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

这道题主要考察: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实验一要求:

1.准备盛有半杯红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绳子捆着的石头一块。

2.用手提绳子将石头浸入玻璃杯的水中,观察放入石头后水位有的变化情况。

3.说说观察的结果,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二要求:

1.准备2个同样的杯子。第一个杯子装满沙子,第二个杯子空杯。

2.将一块木块放入第二个杯子中,然后从第一个杯子向第二个杯子中倒沙子,倒满为止。

3.说说观察的结果,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5)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与上节课“表面积”完全不同,空间观念由二维上升为三维,这是一个极大的发展。

本节课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基础”,知道“一个物体中含有的体积单位数就是它的`体积”,就能自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与推导。

二:教材的内容

本节课包含两个教学内容,一是体积概念,二是体积单位,未含容积单位。目的是确保重点、分散难点、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因此,教学环节有三:一是建立体积的概念;

二是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

三是回顾总结。

三:设计的意图

物体、空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只能作描述性的解释和引导,借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建立表象,从而对“物体”、“空间”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实,学生对“物体”、“空间”并不是完全陌生,他们只是“茶壶里倒饺子――不易出、词不达意”,无法用规范、严谨的语言来表述一个概念,通过数学课这一“媒介”,让他们学会规范表达、词能达意。

因此,在此教学环节中,我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感官;采用判断、想象、联想、体验、举例、媒体展示等教学方法,从而揭示“体积概念”。

在“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这一环节中,通过看一看、讲一讲、摆一摆、猜一猜等教学过程,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四:练习的设计:

1、比较物体的体积

练习的目的是:突出矛盾、引发思考、引出体积单位。

2、猜一猜图形的体积

练习的目的是:学习体积单位,是为了能知道物体的体积,可以用体积单位去测量物体的体积;

这样,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教学内容就能通过一组练习使它们融为一体,能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更为下节课教学作了一个铺垫。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6)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具运用:

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1)故事导入 :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观察比较

观察: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教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

2.体积单位的认识。(1)出示两个长方体。

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3)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

①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

②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

③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教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5)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2页练习七1~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分别写成cm3,dm3,m3。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它们相邻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我们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3、思考回答:你觉得他的如何?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如何进行单位间的互化?

4、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②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③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课件:

①教师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标上棱长1分米,一个标上棱长10厘米,供学生观察。

②让学生可以观察分析,从而为得出结论感官上的支持。

3、交流学习结果,分组汇报: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让学生在回顾一下思维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a、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b、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学生讨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教师课件演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二)独立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教师提问: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是1000,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教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教学方法同上观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有什么发现?(板书: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2、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3、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

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4、: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方法

1、教学例1: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1)学生尝试练习,在书上完成。

(2)交流方法: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对应的位数;低级单位的数 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小数点要向左移动对应的位数。

2、完成4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业时.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请学生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四、全课

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2题.5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改写。

2、进一步能正确地进行体积换算和进行有关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单位间名数的改写。

2.综合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

2、练一练:

(1)6立方米=()立方分米

0.8立方米=()立方分米

4立方米=()立方厘米

3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800立方分米=()立方米

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2)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二、练习:

1、练习八第3题:

本题主要是先算出长方体的奥运心愿墙的体积,以及每个小正方体塑料积木的体积,然后看这面奥运墙包含多少块积木。计算时要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2、练习八第4题,在计算凳面和凳腿的体积时,要注意凳腿是两条。在求出50个凳子的体积后,还要将立方厘米转换成立方米,然后利用“1方=1m3”得出共用混凝土多少方。

3、练习八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八第6题,在计算围墙体积时要先把长、宽、高化成相同的长度单位——米

15×0.24×3=10.8(m3)

10.8×525=5670(块)

1、练习八第7题: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相等,可以通过观察或计算得出正方体的棱长是(6+5+4)÷3=5(dm),体积是5×5×5=125(dm3);长方体的体积是6×5×4=120(dm3)。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单位的改写等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体会?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0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和思考,总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知识,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观察和思考?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在你们的抽屉里再放一个书包或一些书,能让你的抽屉变得满满的,也就是说书包能占抽屉的空间。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抽屉的那点儿空地或者说空间能放哪些物品?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想象,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可以把空间给占了的,也就是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以学生天天相见,日日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学生学习亲切,又好奇。熟而不能再熟的身边事物也有值得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最愿接受学习方式,也最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11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比划比划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还应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反思,这一环节缺失的课是不完整的课。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10)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 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

(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 10×10×10=1000(cm3) 1dm3=1000cm3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2)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3。

(2)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想:( ) cm3=1dm3 (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出示例4,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2题。学生完成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小正方体、量杯、1分米3盒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1dm3的盒子,

提问:这个盒子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

2、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设小正方体。

学生通过摆设,得出: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二、试一试

1、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进行猜测,并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1排摆10个

每层可以摆多少排?算一算,每层可以摆多少个?(10×10×=100个)

1分米=(10)厘米

盒子里可以摆几层?

算一算,1dm3的盒子里可装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

根据1米=10分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操作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间的进率。

结合厘米3、分米3与升、毫升之间的关系,推导公式:

1升=1000毫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

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练一练

1、学生练习

2、反馈

计算1m3=Udm3

学生计算:

10×10×10=1000分米3

得出:1米3=1000分米3

学生分析长度、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1、学生先填一填。

2、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件(篇12)

【练习目标】:

1、认知: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能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它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填空。

0.24立方米=(  )立方分米 302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2.03立方米=(  )立方厘米

2立方米80立方分米=()立方米5.34立方分米=()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判断。

①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②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③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④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⑤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容积。()

(三)、选择。

⑴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体积扩大()倍。

①2    ②4    ③6   ④8 ⑵一根长方体木料,长1.5米,宽和厚都是2分米,把它锯成4段,表积最少增加()平方分米。

①8    ②16    ③24   ④32⑶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①2     ②4    ③6   ④8 ⑷表面积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比,()。

①正方体体积大

②长方体体积大

③相等

⑸将一个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

①体积相等,表面积不相等

②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

③表面积相等,体积不相等

(四)、综合训练。

1、一个长方体文具盒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3厘米,它占多大的空间?

2、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3、80根方木,堆成一个长2米、宽2米、高1.5米的长方体。平均每根方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4、我校少年宫要建造一个游泳池,长40米,宽25米,平均深度1.5米。

⑴这个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⑵共要挖多少立方米土?

⑶如果要在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有多大?

⑷如果在游泳池的池口设计不锈钢管扶栏,请你算一算扶栏至少要多长?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扩展阅读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七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 详尽的教学教案能够让教师更好地讲述课程内容,怎么才能快速写好一份优质教案课件?我精心为您准备了关于“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我的建议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指导!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1)

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

②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③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学及训练

重点

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仪器

教具

容纳1升液体的量杯和1000毫升液体的量筒各一个。一个长20厘米、宽18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纸盒和木盒各一个。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2、一个长方体纸盒,它的长是2分米,宽是1.8分米,高1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索研究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老师将长方体纸盒的盖子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

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的容积,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在这里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

①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容积?②从大家举的例子看,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它才有什么?如果一个长、正方体铁块,它们有容积吗?(板书:容积)

(3)容积的计算方法。

师: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师:这是为什么?(出示一个木盒)

2、教学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1)翻开书第28页,让学生看第三自然段。

板书:升毫升

(2)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

(3)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3、应用。

出示例4,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是否具备?怎样算?结果是什么?怎么办?

(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643=72(立方分米)

72立方分米=72升

三、巩固练习

1、第28页的练一练中的第1题、第2题;

2、练习五的第5、6、7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思考练习

做练习五的第8、9、10题。

容积和容积单位

1、什么是容积?

2、哪些物体有容积?

3、怎样计算容积?

容积单位: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2)

教学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课堂创设动手活动,积累学生的感性认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意义;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1L量杯,一次性纸杯24个(每组3个),1cm3的自制的小正方体容器,8个1升量杯,10ml钙铁锌口服液,5ml注射器8支

2、学生:2瓶自己带瓶装水,贴有商标的各种饮料瓶,药水瓶,家用油壶,牛奶袋,果汁盒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老师想送朋友一个生日礼物?(出示长方体礼盒)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生:想

师:是一个生日蛋糕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礼盒长3分米,宽3分米,高1分米,这个礼盒的体积是多少?

生:9立方米

师:猜猜,这个长方体礼盒所容纳蛋糕的体积是多少?

生:9立方米,8立方米,7.5立方米等(学生很快否定9立方米)

师:(打开纸盒,露出蛋糕)是你所预料到的吗?如果你过生日收到这样的生日礼物会有何感想?

生:(试说)太小了

师:我买了这么大个礼物还小?

学生:盒子里面太小了

师:盒子里面太小了,说的真到位。盒子里所容纳的蛋糕的体积叫盒子的容积。今天我们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求长方体的体积,并估算出长方体里所能容纳面包的体积,当老师打开礼品后,学生会发现与自己所估算的差别太大,突出容积的表象认知)

二、理解容积的意义

1、举例,感知容积意义

出示墨水瓶:指出墨水瓶所能容纳墨水的体积叫做墨水瓶的容积。

出示茶叶筒:茶叶筒所能容纳茶叶的体积叫做茶叶筒的容积

2、理解容积的意义

利用你准备的学具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容积

【出示课件(第2张幻灯片)】:集装箱、油漆桶(指名说出他们的容积)

3、归纳概括容积意义

像粉笔盒、墨水瓶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学生齐读,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的感性实例中积累容积的本质内涵,丰富的积累为学生归纳总结容积意义打下扎实基础)

4、容积和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两者数据给出的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来看这个长方体礼盒。礼盒放在空间,自身有什么?

生:体积

师:打开礼盒,礼盒里面又有什么?

生:容积

师:已知礼盒的长、宽、高,能求出礼盒的容积吗?

生:不能

师:想求出礼盒的容积,必须要知道(老师边比划边问学生)什么?

生:礼盒里面空间的长、宽、高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礼盒里面的空间是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你能求出蛋糕的体积吗?

生:能,1立方分米

师:蛋糕的体积就是礼盒的容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直观长方体礼盒的体积与容积的计算,突破求容积需要已知容器里面的数据这一难点)

②区别两者本质的不同

师:【出示课件(第3张幻灯片)】:一个较小的实心长方体;一个较大的空心长方体)问题:谁的体积大;谁有容积?

学生:指名回答

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两者异同点(课件出示第4、5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体积与容积一字之差,他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联系:求的都是物体的体积。

区别:体积求的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外部)

容积求的是物体所能容纳空间的大小。(内部)

(设计意图:多角度的区分容积与体积的不同,从而使学生较为全面的理解容积的意义,突破容积意义这一教学难点)

三、教学容积单位

1、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2、认识升和毫升。

①观察学具,看看你所带的饮料瓶上所标示的净含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汇报:发现它们的单位都是L、ml而且这些饮料瓶里装的是液体。)

②在计量液体的体积时,常用容积单位升(L)和毫升(ml)。当遇到液体体积很大时,例如:计量蓄水池、游泳池里的水的体积,就用立方米。(板书)

3、感知1L

①介绍量杯,观察1L的刻度线,

②组长负责,将桌面上的瓶装水倒入1L的量杯中水,其他人仔细观察

③生活中,我们常用杯子喝水,组长负责将1L倒入纸杯大小,观察1升水大约几纸杯

④谈谈,对1L水你有什么感受?

⑤生活中那些物品用升做容积单位?(生:油桶、水桶、大瓶饮料瓶的容积)

4、感知1ml

(整队纪律,老师将在每组中找一名最快坐好的同学,负责下一个活动。给每组发一个5ml注射器)

①桌面上有一杯有颜色的水,组长负责,用针管吸入1ml水,让大家看看

②再将这1ml水注入一个空纸杯,再让大家看看

③谈谈,你对1ml水有什么感受?

④你准备的学具中那些标有毫升,是多少毫升?(举例:眼药水5ml、钙口服液10ml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吸入1ml带蓝色的水,在注入纸杯的过程中感受1ml的多少,突破学生对1ml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突破)

5、1L与1ml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几个活动,大家了解了1L、1ml。那么1L与1ml有怎样的关系呢?仔细观察桌面上的量杯,你就能找到答案

生:齐答1L=1000ml(板书)

6、升与立方分米、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

师: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但计量液体的体积时,常用的体积单位是升与毫升。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个实验。

(拿出准备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1升有颜色水)

师:老师会做好你的助手,拿稳盒子,你放心大胆的到,开始!(此个环节老师要装作很神秘,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很兴奋)

生:(全场一片惊讶)得出:1升=1立方分米

师:看来他们之间真有联系,谁能用黑板上的关系推算出1毫升等于多少?

生:观察得出:1毫升=1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这个活动,突破1升=1立方分米的教学难点)

四、小结

通过前面有趣的动手操作,闭上眼睛体会:升一般用于计量油桶、水桶、大瓶饮料瓶等的容积;毫升一般用于计量眼药水、药水、小瓶饮料瓶等的容积;而计量、集装箱容积;蓄水池、游泳池里的水的体积,就用立方米。

五、练习巩固【课件出示(第6、7、8张幻灯片)练习题】

1、填一填

一瓶钢笔水的容积是60()摩托车油箱的容积是8()一瓶矿泉水的容积是600()

运货集装箱的容积约是40()微波炉的容积是45()

(集体订正、纠错。)

2、填出合适的数

4L=()ml4800ml=()L2.4L=()ml785ml=()cm3=()dm37.5L=()dm3=()cm38.04dm3=()L=()ml2750cm3=()ml=()L

(引导学生说出每道题是怎么换算的思路)

3、联系实际【课件出示(第6、7、8张幻灯片)】

出示生活中用到本节知识的图片(喝水、潜水艇、献血等图片)

(设计意图:练习有层次,有代表性。由知识题型过度到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六、结课

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家下去后在生活中找找与我们这节课有关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容积的知识。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像墨水瓶、粉笔盒、教室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一般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计量液体:升(L)、毫升(ml)、立方米(m3)

它们间的关系:1L=1dm3

1ml=1cm3

1L=1000ml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50页~51页的例题5以及教材第53页练习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之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容积单位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纸盒、木盒各一个,一些细沙;若干个容积为500ml的易拉罐,1dm3的正方体容器若干个,量杯、滴管若干个,一些水,例6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它常用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2、师:(用橡皮泥做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模型,空心,一个壁厚些)同学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两个长方体体积?

生:可以先量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算出它们的体积。

生:(动手测量)计算

师:(出示一堆细沙)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把这两个盒子都装满细沙,两个盒子里装的细沙会一样多吗?

师:同学们,像刚才你们看到的那样,盒子所能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盒子的容积。

二、探求新知

1、教学容积的概念。

师:你认为还有什么物体也有容积呢?

生1:水桶里盛满水,这些水的体积就是水桶的容积。

生2:饮料瓶里装满饮料,饮料的体积就是饮料瓶的容积。

生3:茶叶桶所能容纳茶叶的体积,就是茶叶桶的容积。

(补充)仓库能容纳货物的体积,箱子里装书的体积,一个妈妈正往桶里装水等。

教师:瓶子、油筒、仓库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2、认识容积单位。

(1)因为物体的容积通过所容纳物体的体积表现出来的,因此容积的计量单位一般就用体积单位。如上面盒子的容积可以用什么单位?

(2)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通常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举例:护工把一瓶药水交给病人,嘱咐说:“每天吃2毫升”。司机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说,“加20升汽油。”商店里货架上的可乐,外包装上标着500ml……

(3)感知毫升和升

师:1ml究竟有多少呢?请大家认真观察。

(出示一个小量杯,请学生上台指出1ml所在的刻度。)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用滴管来滴水,滴几滴水可能是1ml?

(生猜测)

师生验证。

实际猜测药瓶容积。

师:把这1毫升的水倒进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到满。

提问:这个这实验说明什么?(1ml=1cm3)

提问:大家想一想1升是多少毫升?相互讨论。

汇报:因为1升是1立方分米,1毫升是1立方厘米,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升就等于1000毫升。即1L=1000ml。

(出示一个易拉罐)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易拉罐,请先看一看,它的容积是多少毫升?然后根据活动内容分小组进行活动。

(屏幕出现活动内容:易拉罐的容积有多少毫升?几个易拉罐的容积是1L?1L水大约可以倒满几杯?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然后再动手试一试,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你们想一想,除了上面的易拉罐,哪些物品上也标有毫升或升?

生1:牛奶盒子上标有毫升。

师:不错,有一种牛奶盒子上就标着250ml。

生2:我家的“凉拌醋”瓶子上标有500ml。

生3:我家吃的“金龙鱼”油瓶上标有5L。

师:请大家看屏幕,先认真想一想,再看怎么填。

[屏幕出示:5L= ( )ml,500ml= ( )L,2.4L=( )ml=( )cm3,2750ml=( )L=( )dm3.]

3、教学例5

师:请大家认真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教师讲解: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必须注意,计量的时候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才能更准确地算出它的容积是多少。

(屏幕出示例5,学生读题。)

①让学生尝试解答。

②解答:5 4 2=40(dm3)

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讲评时要强调是从容器面量长、宽、高,并要注意,要把立方分米换算成长。汽油是液体,最用好“L”作单位。

“做一做”

三、巩固应用

1、填空

1 L=( )ML 450毫升=( )升 6.4升=( )毫升

2、判断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大约是2000毫升。( )

(2)一个杯子能装水1升,这个杯子的容积就是1升。( )

(3)一个正方体的木箱,它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大。( )

3、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九的第1~3题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生回答略)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的第一课时。

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基于课程标准;

二、基于教材;

三、基于学生经验;

四、叙写学习目标;

五、评价设计;

六、教学流程。

下面我针对这六方面详细介绍。

一、基于课程标准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容积和容积单位》属于第二学段“空间和图形”这一领域里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二、基于教材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这一单元第4个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后面,意图就是让学生运用体积的知识来学习容积的知识。

三、基于学生经验

在容积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容积和体积容易混淆,甚至认为容积就是体积。在“升和毫升”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这两个问题:一是机械记忆升和毫升的进率,对升和毫升的体验比较肤浅,认识也模糊;二是认为升和毫升只有在计量容积时才会使用,其实不然。

四、叙写学习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我将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设计成为动态的教学,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与体验容积和容积单位,所以制定以下的目标。

1.理解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1升和1毫升的实际大小,并掌握容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究容积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过程。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容积的概念,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容积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的评价方式是交流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应用式评价。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针对目标1,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应用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和会求梯形的.面积。

针对目标2,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目标3,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渗透转化、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将本课的教学媒体应用以及效果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六、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引发思考。

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新知识的构建是以已有的旧知识为载体的。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复习体积、体积单位以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能够较好的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流动的液体、气体能像长方体那样通过计算长、宽、高求体积吗?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初步体会容积的概念

出示:茶叶筒、药盒、烧杯、墨水瓶,问同学们看到的这些物品都有什么用途呢?当学生说出来用来装东西时,教师指出能装东西的这些物体叫做容器,并把学生所说的“装东西”规范成“容纳物体”,并板书:容纳物体。

2.深刻体会容积的概念

出示长方体塑料盒,问:塑料盒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塑料盒的容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盒子中沙子的体积是否是盒子的容积的这组图片,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体会容积的概念,没装满还能再装和装得太满了已经超过了的这两种情况沙子的体积都不是盒子的容积,只有装得不多不少,正好装满时才能体现容器的容积。

3.感知容积和体积的不同

出示两个体积一样的杯子,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容积是否一样?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积单位

通过问学生知道容积单位吗?在哪里见过?指出容积的单位是升和毫升,然后出示教具找出容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自己知道的,体会数学知识到处都有,就在我们身边。

(四)实验操作,感知容积单位大小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有两次感知:第一次是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从而得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第二次是感知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互化,再次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

(五)回归生活,运用知识

第一关是基础练习,第二关是拔高练习。

(六)课堂小结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9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明确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难点:容积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木盒,黄砂,l立方分米、i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及容器,量杯、量筒,滴管、药瓶、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呢(板书:v=abhv=a)

[评析:通过对体积知识的复习,为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作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只装满黄砂的木盒,说:这个木盒里装满了黄砂,你会计算木盒里面黄砂的体积吗

2.师:同学们,这只木盒里面装满的黄砂的体积,就是这个木盒的容积(板书课题:容积)。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容积和容积单位。

(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导入新课阶段就给学生设疑,激发学生学习这课内容的兴趣,并且!暗示了体积与容积两个概念是有联系的。]

三、新授

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学p39,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什么叫做物体的容积

②容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③计算容积,一般用什么单位

④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什么单位它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要求:把认为重要的圈圈点点,看完后同桌围绕思考题展开讨论

2.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同时板书:

①概念师:同学们,我们把容纳物体的这些箱子、油桶、仓库等一般称为容器;(板书:容器)②在v=abh、v=a后板书:从里面量;③容积单位:升、毫升④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评析: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充分体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达到会学的目的。]

3.师:根据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你能推导出1升等于多少毫升吗(板书:1升=l00毫升)

[评析: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运用有关体积单位的知识来推导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有利于学生理解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间的联系。

4.学生质疑。

5.师提问。

拿起装满黄砂的木盒,说:同学们,老师说,这个木盒的容积就是这个木盒的体积,这句话对吗为什么那么,木盒的体积指什么本盒的容积指什么

小结:一般说来,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拿起一只薄纸盒,说:有的时候,容器的壁比较薄,像这只纸盒,而且我们在做题目时,题后有要求:壁的厚度忽略不计(看书第39页第二小节),那么,这时候,就可以说,容器的容积就是这个容器的体积。

[评析: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容积蓄概念与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6.认识量杯和量筒。

(1)师出示量杯和量筒,问:这是什么我们在量杯和量筒上,能看到刻有升和毫升的刻度。

(2)那么,一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演示

①把l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放到容积为1分米的容器里,得出:容器的容积是1立方分米。

②往容器里装人红颜色的水,装满为止,得出:容器里面水的体积就是1升。

③从而得出1升=1立方米

(3)同理演示1毫升=1立方厘米

(4)你们见过量杯和量筒吗

举例:①配制农药时用的量筒。

②遵照要求吃药。演示:药瓶用法上的是每次20毫升,从量杯倒人汤匙,就是一汤匙。指出药瓶上的ml就是指毫升。

③那么,1立方米等于几升?1立方分米等于几毫升l升等于几立方厘米

[评析: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本课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与生产实际中是经常运用到的,进一步让学生明也确学好本课知识的重要性]

7.练习:第3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齐练。

8.教学例6

(1)审题:已知什么和要求什么

(2)学生试说解题思路。

(3)全班尝试练习解答。练后评析并与课本例6解答过程对照,教师对学生尝试结果给予评价。

9.练习第39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让学生说出今天学习什么内容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评析:指导学生把本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且进行检查对本课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的情况,以利于在巩固练习阶段进行补漏。同时进一步巩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巩固练习

1.第40页第6、7题,练完后集体校对,并订正。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内打,错的打x。

①计算容积或体积都是从容器外面量长、宽、高。()

②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③游泳池注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④钢笔一次墨水,大约能吸1至2升墨水。()

七、思考题

一只无盖的长方体粉笔盒,长1分米,宽9厘米,高8厘米,木板厚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容积是多少

[总评: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以旧引新,迁移类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三个特点。教学中各个层次的学习,教师都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本课复习阶段复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为新授作好铺垫,导入也是运用体积的知识导入的,这样让学生去体会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新授中教师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主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同时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也有方向地去阅读课本,并展开讨论与交流,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6)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50页—51页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此,我这些活动充分贯穿于以下几个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此部分我基于生活、立足旧知,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器”。又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个盒子装满了沙子,一个盒子没装满沙子的实验,引导学生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在让学生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让学生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从而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那么在这里让学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就是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也不一定就是很清晰。所以,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可以很大层次上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的和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正好将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然后当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进行估算时,他们就会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对于一升和一毫升有了一个非常感官的印象后,我再拿出像摩托车油箱,一瓶农夫果园等等,让他们判断该用升还是毫升作单位,就应该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了。

在设计容积单位及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课件演示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能装一升液体的容器中,既为了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又没有误差,我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与观察对比中,很快的判断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这样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判断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就是1升等于1000毫升。这样,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对这些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要请同学们帮我估一估,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出示学生每天都在饮用的纯净水桶和他们喜欢喝的“美年达”瓶,然后说:“老师发现你们每天排队在前面打水的时候,都会装这满满的一小瓶,那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估一估、算一算这个大瓶桶倒入这个小瓶中,到底能倒多少瓶呢?也就是说这一大桶水到底够多少同学喝呢?”教师让学生记下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并能比较熟练地化聚和换算。

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整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2、说说化聚的方法

3、独立填括号。

5.4立方米=()立方分米

0.1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6800立方分米=()立方米

359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70厘米=()分米=()米

6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65升=()毫升=()立方厘米

7300毫升=()升=()立方分米

4、反馈。

二、复习长方体和立方体。

1、复习长方体和立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立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立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独立计算:填表

长(a)

宽(b)

高(h)

底面积

(S)

表面积

体积

(V)

长方体

1.8米

0.6米

1.5米

10厘米

42平方厘米

教学过程

备注

立方体

棱长

8分米

3、应用题

(1)一个长方体油箱,长和宽都是0.5米,高是0.4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要做这样一个油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一个理发法庭铜块,棱长16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铜重8.9千克。10个这样的铜块重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体积是360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0米,深是2.5米。

①环绕游泳池的水面,在池壁上用红漆画一条界线,这条界线的长是多少?

②如果用瓷砖贴池的四周和底面,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

③如果池内水深2米,这个游泳池注水多少吨?(1立方米水重1吨)

a、弄清题意,认真审题

b、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

C、反馈,说一说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

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也能比较熟练地化聚和换算。还复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单位的化聚和换算掌握得比较好,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具体应用,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理解、分析能力比较差,造成错误也比较多,对这些学生要加强训练。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在编写教案和课件时,教师还需要付出一定的心思。详细的教学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进程。经过我们的筛选,我们认为“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是最出色的一篇文章。希望这份资料能对你在工作和学习中有所帮助!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具运用:

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1)故事导入 :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观察比较

观察: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教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

2.体积单位的认识。(1)出示两个长方体。

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3)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

①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

②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

③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教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5)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2页练习七1~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分别写成cm3,dm3,m3。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空间观念的的又一次发展,也为今后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二、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过程和方法目标:1、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理解体积的含义。

2、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39页中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我要回答以下2个问题:1、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的重难点是什么?2、突破重难点的策略是什么?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的重点: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意义。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接下来我分三点来阐述确定这一课时重难点的依据。(一、是凸显三维空间本质属性的需要。二、是发展空间观念整体目标的需要。三、为避免学习后期因计算而淡化空间观念的问题)

一、是凸显三维空间本质属性的需要

第一点:原来知识结构里面:学生学习了线段的长度面的大小,建立了一维二维的空间观念,在第一学段学生通过学习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从形的角度培养发展学生的三维空间,初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但本课时要学习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是由一个具体的量来决定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打破了原来的认知,从量的角度来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见,两者是有区别的,所以要揭示其本质属性。

二、是发展空间观念整体目标的需要。

第二点:《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之一,把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作为数学思考方面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由认识一维点线,到认识二维面,发展到认识三维空间体,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可见,教材在每一个学段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为避免学习后期因计算而淡化空间观念的问题

第三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刚接触体积时,对于什么是体积倒还能有一个模糊的表象,知道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即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一个三维体。可是学到后来,当学生学习了体积的计算公式后,他就会套用长*宽*高的公式来计算体积,对体积的认识又回到原来的一维二维上,什么是体积?线段*线段*线段,因此,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因计算而将体积的表象模糊了。因此学生刚接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理解他们的意义成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套用公式的现象,为后阶段学习计算公式的意义打下基础。

下面我回答第二个问题:突破本节课重点的策略分别是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对比交流。突破本节课难点的策略分别是对比交流,迁移类推,举例,想象

下面介绍我什么时候使用这些策略,我是怎样使用这些策略,又是如何进行使用后的一个提炼。

一、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对比交流理解体积的意义,突出重点。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体积的意义

对于体积概念建立,我分二层进行教学:物体占有空间,物体占的空间有大

小。

这里我请学生观察自己和同桌的抽屉,说一说抽屉里有些什么?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引导学生直观演示,让学

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2.实验操作,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

出示两个杯子,盛满(有)同样多的水,分别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头,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让学生说一说一块石头占的空间大,另一块石头所占的空间小。由此让学生感知物体占的空间有大小。

3.对比交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物书包、铅笔盒、橡皮让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小,进一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是有大小的。对体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物体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二、运用迁移类推,举例想象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突破难点。

1.迁移类推,理解体积单位的意义

出示两个体积大小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铅笔盒,要求学生判断哪个铅笔盒的体积大。由于无法直接判断,我在这里引导学生回忆计量物体的长度和面积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学生自然会由前面的知识想到,计量物体的体积也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引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和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用迁移类推引出学习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里我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理解体积的意义,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推帮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的意义,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观察感知,对比交流,初步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表象

由于学生在平时对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相对接触到比较多,先教学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我分别出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感知1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的空间大小。再同时出示这两个模型,进行一个对比交流,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3.游戏操作,想象举例,进一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空间观念

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cm3和1dm3有多大,在头脑中对1立方厘米

和1立方分米形成建模,并根据头脑中对1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的表象用手指比划。举例生活中一些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如一颗蚕豆、手指尖的部分;一个粉笔盒,进一步巩固建立1立方厘米和一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对于1立方米空间观念的建立,学生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这里我游戏操作的教学策略。我借助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在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我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这里学生的身高已经超过1米,我会在一旁引导他蹲下去一点,头部不超过米尺的高度,让学生初步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是与长宽高有关的,但这里不要做出解释,只是一个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通过一个量的刻画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和观察思考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策略之一。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形成空间观念的。

以上是我对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的重点难介绍以及突破重点的策略的简单阐述。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交流。

(3)抽生汇报,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述准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较。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8----40页。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

2、通过观察、探索、操作、思考、判断、辨析、想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历理解体积意义和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勇于猜想的良好学习习惯。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国航天人的壮举吗?大家看,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船,宇航员能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两舱进行活动,航天人称他们拥有了一室一厅。大家想宇航员在他们一室一厅的活动是不是像我们在教室一样活动自如呢?为什么?

是啊,飞船舱内空间很小,但飞船遨游的太空是一个浩瀚无垠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物体,那么物体和空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取出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

我和一同学谁占的空间大?我和姚明比呢/

看来物体不光占有空间,并且所占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影碟机的体积指什么?

这三个物体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

出示两个盒子你能一眼看出谁的体积大吗?

师:从大家的眼神来看,遇到困难了。一个有智慧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会经常记得回头看,以前在数学学习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我们在研究面积单位是知道: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立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立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立方米。

有了这些面积单位,我们就可以测量各种平面的面积了。那么,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

想一想标准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2)、师:大家和科学家想的一样,为了方便,我们规定用正方体来计量体积。那么正方体的大小又是怎样规定的呢?我们通过自学来了解吧!请大家自学课本39页内容,把你认为的重点用笔画出来。

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4)、请几名同学帮忙做一个棱长1米的正方体框架,它的棱长是几米?把他想象成一个大箱子,他的体积是多少?

钻一钻:教师让学生钻到这个棱架中,看大约能容纳几人?

1、摆一摆 用6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体积有多大?

3、想一想 摆一个体积是9立方分米的长方体,你需要用几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5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通过课前调查,使教师进一步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学习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思路,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通过课前调查,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和感知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是教学者教师,二是教学主体学生。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很多学生在课前调查中要求通过自己动手作实验和自己动手作体积单位来自学本节课。教师也顺应学生的要求,例如让学生讲故事导入,设计了实验内容和自学内容。以开放的课堂形式,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手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

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认识体积的含义。

2、掌握体积单位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二、 教学重点:

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 教学准备:

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五、 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揭题:

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15页内容。

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它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练习:

(1)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 ),体积是1(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3)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是120( )。

⒋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七、板书设计: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6

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学习内容:

教材第27、28页

学习目标:

我能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能估计物体的体积。

学 习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

2、揭题。

二、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27页。

回忆“乌鸦喝水”的过程,是因为乌鸦把( )投到瓶子里,( )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就会涨起来。我发现所有物体所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的体积就是( ? )的大小。

(? )叫做物体的体积

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中,(? ? )所占的空间最大,所以(? ) 的体积最大;(? )所占的空间最小,所以(? ) 的体积最小。

要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 (?? ) 单位来测量。

2、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三、合作交流

1、常用的体积单位

(1)打开书28页自学,完成下面习题。(合作要求: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成果;小组长对于出现的问题,应给于帮助;对于问题用笔画下来。)

*计量体积要用()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用字母表示分别为()()()。

2、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1)、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生活中计算机键盘上一个按键的大小约是1立方厘米,我还能找出1立方厘米大小的物体有( )。我估计一根粉笔的体积约是(? )立方厘米。

(2)、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生活中粉笔盒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我还能找出1立方分米大小的物体有(? )。教室中的电脑音箱的体积约是( )。

(3)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这样围成的空间大约就是1m3,1立方米约可容纳12个同学。我还能找出1立方米大小的物体,如(? )。我估计教室的体积约是( )。

四、归纳整理

请同学们把这堂课学习的内容整理一下,你学到了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________;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________;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_________? 。

五、达标测评

1、游戏说出一个比前一个同学的体积稍大一些的物体,稍小一些的物体

2、我会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台电脑主机的体积大约是18( )。

(2)一大堆土的体积约是15()。

(3)一个墨水盒的体积约是168( )。

(4)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5( )。

(5)一个苹果的体积约是200( )。

(6)一间客厅的面积约是30( )。

(7)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10( )。

3、判断:

(1)一台家用冰箱的体积是500立方米()

(2)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3)一条线段长12平方米 ()

(4)墨水瓶的体积为是140平方厘米? ()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7

一:总体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

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v自学课文15页内容。

v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1、我们学过的常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各有哪些?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体积和体积单。

(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就是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4、自学提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和( ),可以分别写成()、()和()。

(3)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dm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5、跟踪练习:

(1)用体积概念解释乌鸦为什么能喝到瓶子里面的水?

(2)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m、1dm、1cm。

1、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一个仓库的体积是12( );

一堆沙的体积是1.9();

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5( );

一箱纯奶的体积越是8( );

1、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它们分别是用来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2、跟踪练习:

(1)书28页做一做第1题。

(2)说一说:

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和( ),可以分别写成()、()和()。

(3)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2、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1)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

(2)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 20 ( );

(3)五年级语文课本的体积约是297( );

(4)一个蓄水池的体积是4.2()。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体积单位大于面积单位 。(3)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也是1厘米。

4、书上1、3题。

5、小明数学日记。

我们的教室占地面积约是60()。我的身高只有1.4( ),所以被安排在第一桌,离老师的讲台最近,老师的讲台上放着一个体积为1()的粉笔盒,里面放了不少粉笔,一支粉笔的体积约为7( ),粉笔盒的旁边是一瓶体积为50()的红墨水盒。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面积是4()的黑板,黑板旁边还有我的最爱:一台体积是200()的电视机!

选择适当的体积单位填空。

(2)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200( );

(3)一本大字典的体积大约是2( );

(4)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5)一个书包的体积大约是16.5 ();

(6)运货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40( );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最新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范文14篇)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1

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

②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③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学及训练

重点

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仪器

教具

容纳1升液体的量杯和1000毫升液体的量筒各一个。一个长20厘米、宽18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纸盒和木盒各一个。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2、一个长方体纸盒,它的长是2分米,宽是1.8分米,高1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索研究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老师将长方体纸盒的盖子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

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的容积,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在这里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

①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容积?②从大家举的例子看,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它才有什么?如果一个长、正方体铁块,它们有容积吗?(板书:容积)

(3)容积的计算方法。

师: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师:这是为什么?(出示一个木盒)

2、教学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1)翻开书第28页,让学生看第三自然段。

板书:升毫升

(2)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

(3)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3、应用。

出示例4,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是否具备?怎样算?结果是什么?怎么办?

(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643=72(立方分米)

72立方分米=72升

三、巩固练习

1、第28页的练一练中的第1题、第2题;

2、练习五的第5、6、7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思考练习

做练习五的第8、9、10题。

容积和容积单位

1、什么是容积?

2、哪些物体有容积?

3、怎样计算容积?

容积单位: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2

一、说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0页—51页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四、说教学难点。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说设计意图。

一般情况下,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

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积。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做实验,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 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

在让学生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如矿泉水瓶、墨水瓶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学生就会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让学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发现正好接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进行估算,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在设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积是一升的容器中,学生通过实验,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告诉学生一个生活小常识,那就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一个人除了正常的进食以外,平均每天应喝1400m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当于2瓶半矿泉水那么多。本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下节课预热。这样课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去探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3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

②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③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学重点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用具容纳1升液体的量杯和1000毫升液体的量筒各一个。一个长20厘米、宽18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纸盒和木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2、一个长方体纸盒,它的长是2分米,宽是1.8分米,高1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索研究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老师将长方体纸盒的盖子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

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的容积,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在这里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

①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容积?②从大家举的例子看,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它才有什么?如果一个长、正方体铁块,它们有容积吗?(板书:容积)

(3)容积的计算方法。

师: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师:这是为什么?(出示一个木盒)

2、教学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1)翻开书第40页,让学生看第三自然段。

板书:升毫升

(2)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1升=1000毫升。

(3)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3、应用。

出示例6,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是否具备?怎样算?结果是什么?怎么办?

(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实践

第40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题、第2题;练习八的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思考练习

做练习八的第8、9、10题。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了解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教学重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一)建立容积概念.

1.学生动手实验(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有厚度的长方体盒,细沙一堆)

实验题目:计算出长方体盒的体积.

把长方体盒装满细沙,计算细沙的体积.

2.学生汇报结果.

长方体盒的体积:先从外面量出长方体盒的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细沙的体积: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但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教师追问:计算细沙的体积为什么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

3.师生共同小结.

教师指出:这个长方体盒所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盒的容积.我们看见过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这就是油箱的容积.长方体鱼缸里盛满水,它就是鱼缸的容积.

师生归纳: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和容积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体积要从容器外量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出示长方体木块)

(二)认识容积单位.

1.教师指出: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升毫升)

2.出示量杯:这就是1升的量杯.

出示量筒:这就是刻有毫升刻度的量筒.

3.教师演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①认识量筒上1毫升的刻度,找出100毫升的刻度.

②用量筒量100毫升的红色水倒入1升的量杯,一直到量杯满为止.

板书:1升=1000毫升

4.学生演示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①把1升的红色水倒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里

小结:1升=1立方分米

②把1毫升的红色水倒入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盒里

小结:1毫升=1立方厘米

5.小结: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6.反馈练习.

3升=()毫升2700毫升=()升

2.57升=()毫升640毫升=()升

2.4升=()毫升3.5升=()立方分米

500毫升=()升760毫升=()立方厘米

(三)计算物体的容积.

1.教学例1.

一种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854=160(立方分米)

160立方分米=16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160升.

2.反馈练习.

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12分米,宽6分米,深5分米,这个水箱可装水多少毫升?

1265=360(立方分米)

360立方分米=360000毫升

答:这个水箱可以装水360000毫升.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容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点?计算容积应注意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1)()叫做容积.

(2)容积的计算方法跟()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是长、宽、高.

(3)6.09立方分米=()升=()毫升

1750立方厘米=()毫升=()升

435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9.8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判断.

(1)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2)一个薄塑料长方体(厚度不计),它的体积就是容积.()

(3)立方分米()

3.选择.

(1)计量墨水瓶的容积用()作单位恰当.

①升②毫升

(2)3毫升等于()立方分米.

①0.3②0.3③0.003

4.一种背负式喷雾器,药液箱发容积是14升.如果每分钟喷出药液700毫升,喷完一箱药液需用多少分钟?

五.布置作业.

1.手扶拖拉机的油箱,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3分米,深1.6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柴油多少升?每升柴油重按0.82千克计算,装的柴油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2.把调查的实际数字填在括号里.

一小瓶红药水是()毫升.

一瓶墨水是()毫升

汽车(或拖拉机)油箱的容积是()升

六.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就叫做它们的容积.

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例6.一种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854=160(立方分米)160立方分米=160升

答:这台油箱可以装汽油160升.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理解容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l立方厘米。

3、能正确运用容积单位,能正确计量物体的容积。教学

教学重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掌握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l毫升=1立方厘米。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课前准备:

量杯、注射器教法学法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备课动态修改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些物体,(药瓶、汽油桶、垃圾桶、茶叶罐、仓库)。你们知道,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吗?

师:对了,它们都是用来盛放物品的。在我们的数学知识当中,把这种能容纳别的物品的物体,就叫做容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容器呢?(学生举一些例子,如:注射器、包装箱等)

知(一)学习容积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大家所说的容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能容纳别的物品)。我们就把,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1、大屏幕出示水池图片:问:这是一个水池,要想计算这个水池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生:水池的长、宽、高)怎样计算?

师:因此,有人说:鈥溦飧鏊氐娜莼退奶寤谎彩?80立方分米。鈥澞阃饴穑?/p>

2、那么,物体的容积和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相同点:计算方法一样。不同点:体积从外面量,容积从里面量。)

3、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的呢?你可以举例说明。(只有容器才有容积,实心的物体等没有容积。)

(三)认识容积单位

1、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升毫升)用字母表示就是L、mL(板书:L、mL)

看着黑板说一说,容积单位都有哪些?

2、认识1升、1毫升

(1)师:1升到底有多大呢?

出示1升的量杯:这个量杯的容积就是1升。

它能装多少水呢?(教师把事先用饮料瓶装好的水往量杯里倒,最后,大约倒了两瓶。使学生建立1升大约就是两塑料瓶水这么多)

(2)师:1毫升又是多少呢?

出示医用注射器:用注射器抽出1毫升水

师: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滴?

师推动注射器,学生观察,并计数,大约17滴水。

(四)探究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1、师:认识了容积单位,也知晓了1升、1毫升的大小,那么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出示进率关系:师板书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字母表示:1L=1dm31mL=1cm31L=1000mL

(错,一个物体的容积比它的体积小。当一个物体的壁很薄的时候,可以忽略壁的厚度,认为容积和体积相等。)

联系:求的都是体积。

区别:体积求的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外部)

容积求的是物体所能容纳空间的大小。(内部)

练习1、3升=()毫升2700毫升=()升2.57升=()毫升640毫升=()升2L=()dm3270mL=()cm3

2、练习九第1题2、同学们1立方米=()升呢?8立方米=()升=()毫升

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练习九第2题(写出转化过程)

板书设计容积和容积单位

体积容积

m3、md3、cm3M、ML

V立方体的体积=a3容器内部的体积

V长方体的体积=abhV长方体的体积=abh

V=S底h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课后反思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9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明确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难点:容积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木盒,黄砂,l立方分米、i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及容器,量杯、量筒,滴管、药瓶、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呢(板书:v=abhv=a)

[评析:通过对体积知识的复习,为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作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只装满黄砂的木盒,说:这个木盒里装满了黄砂,你会计算木盒里面黄砂的体积吗

2.师:同学们,这只木盒里面装满的黄砂的体积,就是这个木盒的容积(板书课题:容积)。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容积和容积单位。

(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导入新课阶段就给学生设疑,激发学生学习这课内容的兴趣,并且!暗示了体积与容积两个概念是有联系的。]

三、新授

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学p39,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什么叫做物体的容积

②容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③计算容积,一般用什么单位

④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什么单位它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要求:把认为重要的圈圈点点,看完后同桌围绕思考题展开讨论

2.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同时板书:

①概念师:同学们,我们把容纳物体的这些箱子、油桶、仓库等一般称为容器;(板书:容器)②在v=abh、v=a后板书:从里面量;③容积单位:升、毫升④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评析: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充分体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达到会学的目的。]

3.师:根据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你能推导出1升等于多少毫升吗(板书:1升=l00毫升)

[评析: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运用有关体积单位的知识来推导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有利于学生理解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间的联系。

4.学生质疑。

5.师提问。

拿起装满黄砂的木盒,说:同学们,老师说,这个木盒的容积就是这个木盒的体积,这句话对吗为什么那么,木盒的体积指什么本盒的容积指什么

小结:一般说来,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拿起一只薄纸盒,说:有的时候,容器的壁比较薄,像这只纸盒,而且我们在做题目时,题后有要求:壁的厚度忽略不计(看书第39页第二小节),那么,这时候,就可以说,容器的容积就是这个容器的体积。

[评析: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容积蓄概念与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6.认识量杯和量筒。

(1)师出示量杯和量筒,问:这是什么我们在量杯和量筒上,能看到刻有升和毫升的刻度。

(2)那么,一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演示

①把l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放到容积为1分米的容器里,得出:容器的容积是1立方分米。

②往容器里装人红颜色的水,装满为止,得出:容器里面水的体积就是1升。

③从而得出1升=1立方米

(3)同理演示1毫升=1立方厘米

(4)你们见过量杯和量筒吗

举例:①配制农药时用的量筒。

②遵照要求吃药。演示:药瓶用法上的是每次20毫升,从量杯倒人汤匙,就是一汤匙。指出药瓶上的ml就是指毫升。

③那么,1立方米等于几升?1立方分米等于几毫升l升等于几立方厘米

[评析: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本课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与生产实际中是经常运用到的,进一步让学生明也确学好本课知识的重要性]

7.练习:第3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齐练。

8.教学例6

(1)审题:已知什么和要求什么

(2)学生试说解题思路。

(3)全班尝试练习解答。练后评析并与课本例6解答过程对照,教师对学生尝试结果给予评价。

9.练习第39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让学生说出今天学习什么内容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评析:指导学生把本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且进行检查对本课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的情况,以利于在巩固练习阶段进行补漏。同时进一步巩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巩固练习

1.第40页第6、7题,练完后集体校对,并订正。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内打,错的打x。

①计算容积或体积都是从容器外面量长、宽、高。()

②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③游泳池注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④钢笔一次墨水,大约能吸1至2升墨水。()

七、思考题

一只无盖的长方体粉笔盒,长1分米,宽9厘米,高8厘米,木板厚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容积是多少

[总评: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以旧引新,迁移类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三个特点。教学中各个层次的学习,教师都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本课复习阶段复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为新授作好铺垫,导入也是运用体积的知识导入的,这样让学生去体会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新授中教师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主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同时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也有方向地去阅读课本,并展开讨论与交流,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并能比较熟练地化聚和换算。

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整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2、说说化聚的方法

3、独立填括号。

5.4立方米=()立方分米

0.1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6800立方分米=()立方米

359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70厘米=()分米=()米

6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65升=()毫升=()立方厘米

7300毫升=()升=()立方分米

4、反馈。

二、复习长方体和立方体。

1、复习长方体和立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立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立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独立计算:填表

长(a)

宽(b)

高(h)

底面积

(S)

表面积

体积

(V)

长方体

1.8米

0.6米

1.5米

10厘米

42平方厘米

教学过程

备注

立方体

棱长

8分米

3、应用题

(1)一个长方体油箱,长和宽都是0.5米,高是0.4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要做这样一个油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一个理发法庭铜块,棱长16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铜重8.9千克。10个这样的铜块重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体积是360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0米,深是2.5米。

①环绕游泳池的水面,在池壁上用红漆画一条界线,这条界线的长是多少?

②如果用瓷砖贴池的四周和底面,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

③如果池内水深2米,这个游泳池注水多少吨?(1立方米水重1吨)

a、弄清题意,认真审题

b、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

C、反馈,说一说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

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也能比较熟练地化聚和换算。还复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单位的化聚和换算掌握得比较好,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具体应用,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理解、分析能力比较差,造成错误也比较多,对这些学生要加强训练。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2、在操作中交流和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及升、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大小,特别是升的容积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体积和面积概念

1、什么是体积和容积?

2、举例说明你对体积与容积的理解。

3、复习有关长度与面积的概念,请举例说明。

二、引出课题,并板书:如何来度量体积与容积的大小呢?有什么单位表示?

1、你知道体积与容积的单位有哪些吗?

2、看书并讨论:1立方CM,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概念大小:

三、课堂实践:

四、说一说:

五、引入生活中的体积单位:升,讨论分析:

概括一升的体积大小: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七、课后作业: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物体的容积。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

明确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研讨成果的过成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培养

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的观念是重点;理解容积的意义、感知升与毫升的实际大小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认识容积、引起兴趣

(一)复习体积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谁愿意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老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塑料盒(每个小组一个)说:谁能说说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指的是哪?(生:用手比一比)师:这个长方体塑料盒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高是5厘米,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由学生计算并说明方法)

(二)教学容积的概念。

(1)老师将长方体纸盒的盖子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

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的容积,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在这里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

①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容积?②从大家举的例子看,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它才有什么?如果一个长、正方体铁块,它们有容积吗?(板书:容积)

(3)容积的计算方法。

师: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师:这是为什么?(出示一个木盒)

(三)比较容积与体积

1、老师指着长方体塑料盒说:刚才我们算出这个长方体塑料盒体积是750立方厘米,我说它能容纳750立方厘米的东西,你们同意吗?

2、老师往长方体塑料盒里倒入半盒水,师说:我认为盒里水的

体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塑料盒的容积,你们同意吗?

二、探究计算容积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备注

1、你们还想了解有关容积的哪些知识?

2、怎样计算容积呢?师拿着刚才那个长方体塑料盒说:请每个小组拿出这个盒子,我特别想知道这个盒子的容积,你们能帮我想办法计算出这个盒子的容积吗?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好主意告诉给组里的同学。(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演示操作)

4、说说怎样求物体的容积?与求体积一样吗?为什么?(计算方法相同、容积的长、宽、高从里面量,体积从外面量)

三、动手操作了解容积单位

1、计算容积就要用到单位,你们知道那些容积单位?怎么知道的?

2、关于容积单位书上有较详细的介绍,请同学们自学23页,我们为每个小组准备了量杯等学具,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使用。

3、汇报(生:学会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书。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体探讨:

(1)1升和1毫升的实际多少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a、谁能告诉同学们1升或1毫升的水有多少?(往1升的量杯里倒入水,就知道1升的多少)

b、请各组量出1升的水,看一看、掂一掂并想象2升、3升的水有多少。

c、毫升方法同上

d、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1升=1000毫升,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实验证明)

e、出示事物:饮料包装盒让学生估计能容纳多少饮料?

(2)探讨1升、1毫升与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谁能证明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5、练习:单位换算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计算油箱的容积

例5:一个长方体油箱,里面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1)学生尝试练习

(2)小组讨论,探索解题思路

(3)反馈小结

2、试一试:一个立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高0.8米,这个水箱能装多少升水?

五、巩固提高

1、练一练(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练一练(2)把调查的结果填在括号中。

3、练一练的3、4、5、6

六、总结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10

教学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课堂创设动手活动,积累学生的感性认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意义;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1L量杯,一次性纸杯24个(每组3个),1cm3的自制的小正方体容器,8个1升量杯,10ml钙铁锌口服液,5ml注射器8支

2、学生:2瓶自己带瓶装水,贴有商标的各种饮料瓶,药水瓶,家用油壶,牛奶袋,果汁盒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老师想送朋友一个生日礼物?(出示长方体礼盒)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生:想

师:是一个生日蛋糕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礼盒长3分米,宽3分米,高1分米,这个礼盒的体积是多少?

生:9立方米

师:猜猜,这个长方体礼盒所容纳蛋糕的体积是多少?

生:9立方米,8立方米,7.5立方米等(学生很快否定9立方米)

师:(打开纸盒,露出蛋糕)是你所预料到的吗?如果你过生日收到这样的生日礼物会有何感想?

生:(试说)太小了

师:我买了这么大个礼物还小?

学生:盒子里面太小了

师:盒子里面太小了,说的真到位。盒子里所容纳的蛋糕的体积叫盒子的容积。今天我们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求长方体的体积,并估算出长方体里所能容纳面包的体积,当老师打开礼品后,学生会发现与自己所估算的差别太大,突出容积的表象认知)

二、理解容积的意义

1、举例,感知容积意义

出示墨水瓶:指出墨水瓶所能容纳墨水的体积叫做墨水瓶的容积。

出示茶叶筒:茶叶筒所能容纳茶叶的体积叫做茶叶筒的容积

2、理解容积的意义

利用你准备的学具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容积

【出示课件(第2张幻灯片)】:集装箱、油漆桶(指名说出他们的容积)

3、归纳概括容积意义

像粉笔盒、墨水瓶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学生齐读,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的感性实例中积累容积的本质内涵,丰富的积累为学生归纳总结容积意义打下扎实基础)

4、容积和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两者数据给出的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来看这个长方体礼盒。礼盒放在空间,自身有什么?

生:体积

师:打开礼盒,礼盒里面又有什么?

生:容积

师:已知礼盒的长、宽、高,能求出礼盒的容积吗?

生:不能

师:想求出礼盒的容积,必须要知道(老师边比划边问学生)什么?

生:礼盒里面空间的长、宽、高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礼盒里面的空间是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你能求出蛋糕的体积吗?

生:能,1立方分米

师:蛋糕的体积就是礼盒的容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直观长方体礼盒的体积与容积的计算,突破求容积需要已知容器里面的数据这一难点)

②区别两者本质的不同

师:【出示课件(第3张幻灯片)】:一个较小的实心长方体;一个较大的空心长方体)问题:谁的体积大;谁有容积?

学生:指名回答

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两者异同点(课件出示第4、5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体积与容积一字之差,他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联系:求的都是物体的体积。

区别:体积求的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外部)

容积求的是物体所能容纳空间的大小。(内部)

(设计意图:多角度的区分容积与体积的不同,从而使学生较为全面的理解容积的意义,突破容积意义这一教学难点)

三、教学容积单位

1、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2、认识升和毫升。

①观察学具,看看你所带的饮料瓶上所标示的净含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汇报:发现它们的单位都是L、ml而且这些饮料瓶里装的是液体。)

②在计量液体的体积时,常用容积单位升(L)和毫升(ml)。当遇到液体体积很大时,例如:计量蓄水池、游泳池里的水的体积,就用立方米。(板书)

3、感知1L

①介绍量杯,观察1L的刻度线,

②组长负责,将桌面上的瓶装水倒入1L的量杯中水,其他人仔细观察

③生活中,我们常用杯子喝水,组长负责将1L倒入纸杯大小,观察1升水大约几纸杯

④谈谈,对1L水你有什么感受?

⑤生活中那些物品用升做容积单位?(生:油桶、水桶、大瓶饮料瓶的容积)

4、感知1ml

(整队纪律,老师将在每组中找一名最快坐好的同学,负责下一个活动。给每组发一个5ml注射器)

①桌面上有一杯有颜色的水,组长负责,用针管吸入1ml水,让大家看看

②再将这1ml水注入一个空纸杯,再让大家看看

③谈谈,你对1ml水有什么感受?

④你准备的学具中那些标有毫升,是多少毫升?(举例:眼药水5ml、钙口服液10ml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吸入1ml带蓝色的水,在注入纸杯的过程中感受1ml的多少,突破学生对1ml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突破)

5、1L与1ml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几个活动,大家了解了1L、1ml。那么1L与1ml有怎样的关系呢?仔细观察桌面上的量杯,你就能找到答案

生:齐答1L=1000ml(板书)

6、升与立方分米、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

师: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但计量液体的体积时,常用的体积单位是升与毫升。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个实验。

(拿出准备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1升有颜色水)

师:老师会做好你的助手,拿稳盒子,你放心大胆的到,开始!(此个环节老师要装作很神秘,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很兴奋)

生:(全场一片惊讶)得出:1升=1立方分米

师:看来他们之间真有联系,谁能用黑板上的关系推算出1毫升等于多少?

生:观察得出:1毫升=1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这个活动,突破1升=1立方分米的教学难点)

四、小结

通过前面有趣的动手操作,闭上眼睛体会:升一般用于计量油桶、水桶、大瓶饮料瓶等的容积;毫升一般用于计量眼药水、药水、小瓶饮料瓶等的容积;而计量、集装箱容积;蓄水池、游泳池里的水的体积,就用立方米。

五、练习巩固【课件出示(第6、7、8张幻灯片)练习题】

1、填一填

一瓶钢笔水的容积是60()摩托车油箱的容积是8()一瓶矿泉水的容积是600()

运货集装箱的容积约是40()微波炉的容积是45()

(集体订正、纠错。)

2、填出合适的数

4L=()ml4800ml=()L2.4L=()ml785ml=()cm3=()dm37.5L=()dm3=()cm38.04dm3=()L=()ml2750cm3=()ml=()L

(引导学生说出每道题是怎么换算的思路)

3、联系实际【课件出示(第6、7、8张幻灯片)】

出示生活中用到本节知识的图片(喝水、潜水艇、献血等图片)

(设计意图:练习有层次,有代表性。由知识题型过度到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六、结课

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家下去后在生活中找找与我们这节课有关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容积的知识。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像墨水瓶、粉笔盒、教室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一般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计量液体:升(L)、毫升(ml)、立方米(m3)

它们间的关系:1L=1dm3

1ml=1cm3

1L=1000ml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1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积,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1毫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1毫升有多少。

2、知道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关系,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1升的量杯,一个标有毫升刻度的量筒, 4盒250毫升的牛奶盒,1盒1升的牛奶盒,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一袋沙。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容积以及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认识1升=1000毫升,知道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关系。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收集信息能力,有意识让学生收集饮料瓶、饮料盒,并先看一看上面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3、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呢?

4、导入课题

师:展示一盒1升装的牛奶。提问:你会计算这个盒子的体积吗?你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你会计算盒里面牛奶的体积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观察实验——探索新知

1、感受容积意义

(1)情境出示集装箱,演示往里面装货物的过程。

交流: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能装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碗能装饭。

生:瓶能装水、油。

生:箱子、冰箱。

师:同学们,我们把容纳物体的这些箱子、油桶、仓库等一般称为容器。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容积?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这些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生活中也有称为容量。

(2)在量杯里倒入一部分的沙,这部分沙的体积是不是这个量杯的容积?

把沙倒入量杯并且使之高出量杯口,这些沙的体积是不是这个量杯的容积呢?

那多少沙子的体积才是这个量杯的容积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事实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请学生课前进行必要的观察、感知容器、容积,在课堂上进一步的引导,感悟,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认识容积的意义。]

2、探索容积单位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呢?

一个长方体的仓库里存放着水泥,从里面量仓库长10米,宽8米,高6米,能容纳多少水泥?

学生讨论后计算汇报:10×8×6=486(立方米)。

仓库的容积等同于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但要从仓库里面量长、宽、高,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用体积单位,计算仓库的容积也就用体积单位。

计算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在计量液体体积的时候,就要用到另一种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容积单位。自学课本,再观察老师桌面上摆的教具,小组交流说说你的认识。

生:我们在量杯和量筒上,能看到刻有升和毫升的刻度,1升=1000毫升。

3、验证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联系

验证1升=1立方分米:展示装了1立方分米砂的正方体盒,把砂倒入1升的量杯,得出1升的量杯容积是1立方分米。从而得出1升=1立方分米。

让学生根据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关系,交流推导出1毫升=1立方厘米。

4、生活应用,感悟新知。

师:重现一盒1升装的牛奶。现在,你会计算这个盒子的体积吗?你会计算盒里面牛奶的体积吗?

师:这个盒的容积就是这个盒的'体积,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盒子的体积指什么?(盒子所占空间的大小。)

盒子的容积指什么?(盒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这里也就是装满了的牛奶的体积。)

小结:一般说来,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巩固新知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内打√,错的打x。

①计算容积或体积都是从容器外面量长、宽、高。

②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③游泳池注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北师大课本P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操作、观察中,发展空间观念。交流和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及升、毫升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体积与容积单位换算,理解进率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体积和面积概念

1、什么是体积和容积?

2、举例说明你对体积与容积的理解。

3、复习有关长度与面积的概念,请举例说明。复习有关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进率,试举例说明面积单位进率是如何演变来的。

二、引出课题,并板书:体积单位的换算

1、你知道体积与容积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为什么呢?

学生尝试,了解学生对体积单位换算的已有知识基础。引出下图:

2、看书并讨论:每层摆在10排,拇排摆10个,一共是100个,再共摆10层,一共是1000个。

归纳:一个立方分米的体积,可以等同于多少个立方厘米呢?为什么?

想一想:请填左图:

三、课堂实践:试一试

学生归纳:

四、说一说,并填一填:

五、课堂练习,讨论分析:

P51页第2,3题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七、课后作业: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13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50页—51页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此,我这些活动充分贯穿于以下几个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此部分我基于生活、立足旧知,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器”。又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个盒子装满了沙子,一个盒子没装满沙子的实验,引导学生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在让学生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让学生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从而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那么在这里让学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就是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也不一定就是很清晰。所以,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可以很大层次上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的和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正好将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然后当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进行估算时,他们就会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对于一升和一毫升有了一个非常感官的印象后,我再拿出像摩托车油箱,一瓶农夫果园等等,让他们判断该用升还是毫升作单位,就应该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了。

在设计容积单位及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课件演示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能装一升液体的容器中,既为了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又没有误差,我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与观察对比中,很快的判断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这样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判断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就是1升等于1000毫升。这样,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对这些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要请同学们帮我估一估,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出示学生每天都在饮用的纯净水桶和他们喜欢喝的“美年达”瓶,然后说:“老师发现你们每天排队在前面打水的时候,都会装这满满的一小瓶,那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估一估、算一算这个大瓶桶倒入这个小瓶中,到底能倒多少瓶呢?也就是说这一大桶水到底够多少同学喝呢?”教师让学生记下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感知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大小,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2、在亲历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对学科学习的内在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试验、分析与尝试,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会确定体积和容积相应并能正确地把握体积的大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盛水的量杯一个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分组实验

方法: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记录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察,有什么发现?看到土豆放入时,水位上升了;取出时,水位又基本复原。

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时,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复原。

2、体积的意义:

师引导学生读书57页中间文字并结合实验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体积的概念。

3、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

三、感受物体的容积

1、①1箱牛奶的体积与6盒牛奶的体积比?(1箱牛奶体积大于6盒牛奶的体积。)②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比?(1盒牛奶的体积大于1杯牛奶的体积。)

从上面的结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整个容器体积大于内中装的体积)

2、归纳容积的意义(板书)

3、同桌互相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容器,及其大小比较。

四、体积单位

1、长度、面积和体积基本单位的确定: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米

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学们在正方体模型中蹲着,会蹲下几个?

(2)如果把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中垒起来,大约可以垒多少个?

2、容积单位的确定:

师指出:我把能容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体的容积的大小分别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计量液体的体积常以毫升和升为单位。(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5960页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课堂活动:60页1、2题。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强体积和容积单位大小的实感。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62-63页练习十二第1、2、5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改写。

2、让学生参与单位间进率的探究中感知。深化认识与把握。

3、感悟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进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借助对模型的分层探讨,理解常用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由来,并掌握体积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知识迁移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一瓶矿泉水的标签写着:净含550ML,表示瓶中水的(容量、体积、容积)是550ML。

让学生认真一议,弄清问题是什么。显然是针对水的,由于水不是容器,不可能有容量、容积之说。所以只能是体积。

2、复习常见的体积单位

回顾一下常见的体积单位

3、导入新课

板书:体积与体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

1、例5的教学:体积单位进率的的探讨

(1)课件展示例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组探究

全班反馈:一排10个,一层100个,10层1000个。

(2)探讨

(3)填空

(4)熟记。

找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规律

同桌互说互测

2、例6的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1)课件展示例6;说一说,算一算

先让学生议一议:

所示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怎么解决?再独立完成,最后进行全班反馈

反馈:问题的实质方法

思路的再反思

三、课堂活动:练习与操作

1、小组合作:估一估,量一量

2、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转化方法。

五、布置作业

4、6、7

圆锥的体积课件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圆锥的体积课件”相关内容的核心要点,不妨看下文,如果觉得有帮助,就把本页加入收藏吧。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只要老师认真负责地写作,就能够让教学更加有效果。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案制定的水平。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参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圆柱削成最大圆锥)。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2、圆锥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圆柱的体积我们已经知道怎么求,那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同学们知道怎么求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的知识课堂吧!(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它们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

(1)、你认为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

(2)、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最密切?猜一猜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1)、用圆锥装满水(要装满但不能溢出来)往圆柱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

3、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看看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用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圆柱体积 )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V=1/3sh)

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

三、教学试一试

一个圆柱形零件,底面积是170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圆锥的体积

2、判一判

3、算一算

4、拓展延伸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1/3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第25-26页,例2及练习四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分小组倒沙的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教材;

2、教师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若干个,沙土,直尺,平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学生交流后做幻灯片中的练习题)

2、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a、出示实物图,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圆锥形物体

b、总结圆锥的特征,学生齐读。

二、导入新课

1、幻灯出示一圆锥形沙堆

2、师:操场上,同学们要计算这堆沙子的体积,怎么计算呢?

引出课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3、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

1、学习圆锥体积的推导公式

(1)思考: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回答)

(2)师:我们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图形来求圆锥的体积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师:有的同学提出了做实验的方法,那么需要哪些器材呢?

学生交流后,幻灯出示实验器材

(4)师:用这些器材怎样做实验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这种方法

(5)学生做实验

A、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与圆锥,讨论他们的共同点。(等底等高)

师: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单的步骤做实验,并将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单中。(教师巡视指导)

B、集体交流实验结论,大屏幕演示结果

C、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要求一个圆锥的体积,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明确:求圆锥的体积,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是必备的直接条件。

(6)练习

2、拓展内容

(1)有些情况下,题目中并不直接告诉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如果遇到下列情况,我们该如何求圆锥的体积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大屏幕展示结果

(4)练习:

3、巩固练习

三、拓展知识

1、出示几组不同的情况,指定每组完成一项

2、展示结果

3、练习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五、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3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板书: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 sh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②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利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圆锥的体积。体验到计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是最简便的方法。

2、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估算能力,评价能力,更好的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到计算圆锥体积的不同方法。从而理解计算公式v=1/3sh,并感受到计算公式的简便。

教学难点:能利用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物体的体积。知识的活学活用。

教学准备:

1、个学生一组,每组各有量杯;量桶;一升的容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器皿;大米,沙子或水;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若干。

2、教学软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新。

1、首先教师手中拿一圆柱体问:“同学们,老师想知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你们能帮助我吗?”

(学生踊跃举手说明。可以先测量出圆柱的半径与高。再用圆周率乘半径的平方得到底面积,最后乘以高就可以了。)

2、教师表示赞同,并抓住这一契机拿出于刚才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问:“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锥体,它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你们知道吗?”(学生齐答不)那你们想不想研究呢?(学生齐答想)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该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以旧引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圆锥与圆柱的联系,而且还能体验得到新知的亲切。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动手操作,测量圆锥体的体积。

要求:每组同学,利用桌面上的工具(量杯,量桶,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容器,大米,沙子,水,1立方分米小方块)测量出自己组内的圆锥体的体积。测量物体是容器的厚度不计。

〈全体学生在动手操作,互相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巡回指导。课堂呈现小组探究学习的热烈场面。〉

3、分组汇报不同的方法。

〈学生在汇报时可边讲解边示范〉

方法一:可以利用量杯。首先把圆锥体容器内装满水,然后把它倒入量杯内,我们看到水面的刻度就是水的体积也就是圆锥体的体积。

方法二:利用手中的一立方厘米的小木块进行估算。

方法三:受《曹冲称象》的启示。利用一生的容器。把它装满水后将圆锥体放入,溢出水后拿出圆锥体。这时看容器空出来的地方为长方体,用一立方分米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就可以得到圆锥体的体积了。

方法四:把圆锥体内装满大米、沙子或水,然后将它到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里。发现到了3次正好到慢。也就是说,圆锥体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为:v=1/3sh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研究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讲解第四个方法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质疑,在操作此过程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圆锥体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学生再次在小组内操作探究。

(3)汇报结论。

(4)微机演示。

当等底不等高时,当等高不等底时,当底和高都不相等时,出现的结果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究与微机演示,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圆锥体与圆柱体之间关系。加深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4、评价以上各种办法

同学们的结论是用公式计算比较方便。

三、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一)

1、各小组量一量,算一算自己组内的圆锥体的体积。(测量,计算时都要保留整数)

2、汇报结果。

先测量出圆锥体的直径,算出底面积。再测量出高,算出它的体积。算式:1/3x[3.14x(10/2)x10]≈262立方厘米(忽略厚度,即把溶剂可看作体积)

(问题二)

1、现知道手中的圆锥体每立方厘米约装0.9克大米,计算这个圆锥体容器可装多少克大米?

2、汇报结果。

用每立方厘米装大米的克数乘圆锥的体积。算式:0.9x262≈236克

3、验证计算结果

用称称一称,比较一下结果。

4、讨论两次结果为什么不同。

由于测量时厚度不计,计算时是近似值。都存在误差。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计算等环节,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及估算的能力。〉

(问题三)

利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

(1)r=2cm h=6cm v=?(2)d=6m h=5mv=?

(问题四)

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或容积。(直说出计算的方法即可)

1、用什么方法计算出葫芦能装多少水?

2、胡萝卜的体积怎样计算?

3、不规则的零件体积计算?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及策略,培养创新能力。〉

四、总结全课

说说你的收获,鼓励学生学习知识要活学活用,大胆动脑,勇于创新。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5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的内容。圆锥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空间观念,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

4、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若干套,沙、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6

第25-26页,例2及练习四的第3、4题。

1、通过分小组倒沙的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学生预习教材;

2、教师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若干个,沙土,直尺,平板。

一、复习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学生交流后做幻灯片中的练习题)

2、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a、出示实物图,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圆锥形物体

b、总结圆锥的特征,学生齐读。

二、导入新课

1、幻灯出示一圆锥形沙堆

2、师:操场上,同学们要计算这堆沙子的体积,怎么计算呢?

引出课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3、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

1、学习圆锥体积的推导公式

(1)思考: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回答)

(2)师:我们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图形来求圆锥的体积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师:有的同学提出了做实验的方法,那么需要哪些器材呢?

学生交流后,幻灯出示实验器材

(4)师:用这些器材怎样做实验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这种方法

(5)学生做实验

A、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与圆锥,讨论他们的共同点。(等底等高)

师: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单的步骤做实验,并将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单中。(教师巡视指导)

B、集体交流实验结论,大屏幕演示结果

C、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要求一个圆锥的体积,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明确:求圆锥的体积,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是必备的直接条件。

(6)练习

2、拓展内容

(1)有些情况下,题目中并不直接告诉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如果遇到下列情况,我们该如何求圆锥的体积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大屏幕展示结果

(4)练习:

3、巩固练习

三、拓展知识

1、出示几组不同的情况,指定每组完成一项

2、展示结果

3、练习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五、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学具

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五一节放假期间,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

生:我选择底面最大的;

生:我选择高是最高的;

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

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

生:你会求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

(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生: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师:如果这样,你觉得行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最后的评价;

生:老师,我们前面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我想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

师:大家猜一猜圆锥体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你的根据是什么?

小组中大家商量。

生:我们组认为可以将圆锥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比如:先用橡皮泥捏一个圆锥体,再把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此种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进行评价。

师:哪个小组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我们组认为:圆锥体转化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锥的底面和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将圆锥转化成圆柱,就更容易进行研究。)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圆锥与圆柱的联系最为密切,请各组先拿出学具袋的圆锥与圆柱,观察比较他们的底与高的大小关系。

1、各小组进行观察讨论。

2、各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做适当的板书。

通过学生的交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二是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三是圆柱与圆锥不等底不等高;四是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3、师启发谈话:现在我们面前摆了这么多的圆柱和圆锥,我们是否有必要把每一种情况都进行研究?能否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容易操作且能代表所有圆柱和圆锥关系的一组呢?(小组讨论)

4、小组交流,在此环节着重让学生说出选择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进行探究的理由。

师: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选择等底等高的一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的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表示圆锥体的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猜测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大约是圆柱的一半。

生:……

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三人一组利用你桌子的学具,找出两组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共同探讨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验证我们的猜想,不过在实验前先阅读实验要求,(课件演示)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更好的合作。开始吧!

要求:1、实验材料,任选沙、米、水中的一种。

2、实验方法可选择用圆锥向圆柱里倒,到满为止;或用圆柱向圆锥里倒,到空为止。

(生进行实验操作、小组交流)

师:1、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2、通过做实验,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我们利用空圆柱装满水到入空圆锥,三次倒完。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

生:我们利用空圆锥装满米到入空圆柱,三次倒满。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1/3。)

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生略

师:请看大屏幕,看数学小博士是怎样做的?(课件演示)

齐读结论:

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的实验和课件演示的情况,也给圆锥的体积写一个公式?

(小组讨论,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得到以下公式:圆柱体积÷3=圆锥体积,则v圆锥=sh÷3即v圆锥=1/3sh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得到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请看课件)你能求出三种冰淇淋的体积?

(噢!三种冰淇淋的体积原来一样大)

五、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本练习共有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一个圆柱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 )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

(2)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s=25.12 h=2.5

r=4, h=6

2、变形练习

出示学校沙堆:我班数学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量了那堆沙子,

得到了以下信息:底面半径:2米,底面直径4米,底面周长12.56米,底面积:12.56平方米,高1.2米,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这堆沙子的体积吗?

(2)、找一找这些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v锥=1/3sh

(3)、准备把这堆沙填在一个长3米,宽1、5米的沙坑里,请同学们算一算能填多深?

3、拓展练习

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

活动五: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通过小结展示学生个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体验,使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

三、实践活动

四、课后反思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9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老师出示铅锤):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2)学生发言:(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看水面升高多少……)

(3)教师评价:这种方法可行,你利用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铅锤的体积,间接地求出了铅锤的体积。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4)提出疑问:是不是每一个圆锥体都可以这样测量呢?(学生思考后发言)

(5)引入: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太麻烦了!类似圆锥的麦堆也能这样测吗?(学生发表看法),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方法。(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自己想探索的需求,情绪高涨地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大胆猜测:

(1)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通过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2)圆锥和我们认识的哪种立体图形有共同点?(学生答:圆柱)为什么?(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

(3)请你猜猜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猜测后,课件出示一个圆锥与3个底、高都不同的圆柱,其中一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关系最密切?(学生答:等底等高的)

(4)老师拿教具演示等底等高。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

(5)学生用上面的方法验证自己做的圆锥与圆柱是否等底等高。(把等底等高的放在桌上备用。)

2、试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试验来研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

(1)课件出示试验记录单:

a、提问:我们做几次实验?选择一个圆柱和圆锥我们比较什么?

b、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试验,做好记录。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

你们的试验结果都一样吗?这个试验说明了什么?

(4)老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装红色水演示。

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把圆柱装满水往圆锥里倒,几次才能倒完?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学生拿小组内不等底等高的圆锥,换圆锥做这个试验几次,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学生汇报,有的说我用自己的圆锥装了5次,才把圆柱装满;有的说,我装了2次半……)

(6)试验小结:上面的试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后交流)

(这说明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3、公式推导

(1)你能把上面的试验结果用式子表示吗?(学生尝试)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字母公式:

(3)在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条件最重要?(等底等高)

进一步强调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存在这种关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真正去体验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2:现在你能求出老师手中的铅锤的体积吗?(已知铅锤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8厘米)学生尝试解决。

(2)提问: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3)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

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题:

底面半径是3平方厘米,高12厘米的圆锥的体积。

(2)学生尝试解答

(3)提问: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r2h来求圆锥的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5)提问

4、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d/2)2h来求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公式的延伸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应用,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联系获得探索数学公式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了解圆锥的特点,探索并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的高和圆锥体积公式中鈥淪h鈥澅硎镜氖导室庖濉?/p>

教具学具: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型容器,一些沙子。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主持学生指名叫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主持炫我两分钟,使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引入本节所学知识。】

二、创设情境

1.教师先出示一个圆柱形容器,提问:如果想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怎么办?

2.出示问题情境

最近老师家准备装修,准备了一堆沙子,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和我一起解决好吗?(出示沙堆图片),这堆沙子的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工人告诉我要用6立方米沙子,我不知道我准备的这些沙子够不够?怎样计算这堆沙子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谈话、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求知欲望。】

三、探究新知

尝试小研究一(课前):了解圆锥的特点

1.观察圆锥形的物体或图片,它们有哪些特点?

我的发现

2.圆锥由1个()面和1个()面2个面组成,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锥的侧面是一个()。

3.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用字母()表示。

4.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我的猜想:()

尝试小研究二(课上):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引导学生借助圆柱,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①猜: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大胆猜一下。真的是这样吗?

②是怎样推导的呢?你有什么想法?

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椎的体积公式。

老师提供了实验用具,拿出来看看:(有圆柱,有圆椎,有沙子,有水)都有吗?

2、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①引导学生观察用来实验的圆锥、圆柱的特点。

其实老师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在你们的小组长手中,看一看,比一比,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发现等底等高)(师板书等底等高)

②学生实验

你想怎么实验?(小组可以议一议)(老师指导:倒一下)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注意作好记录,思考三个问题:(大屏幕出示这三个问题)(学生读一读思考题)

A: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B: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所给的圆锥、圆柱在体积上有什么关系?

C:根据这个关系怎样求出圆锥的体积?

(教师指导:为了让实验更准确些,可以用尺子将沙子刮平再倒入)

③、学生交流汇报,完成计算公式的推导

小组汇报,师板书。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V=1/3Sh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四、解决问题,巩固练习

(一)运用这个公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1、学生试做。

2、对子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

4、展示汇报。

(二)判断:用手势来回答

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2、一个圆柱,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体积是20立方分米()

3、把一个圆柱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

(三)完成教材第42页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六、拓展延伸

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4题。

【设计意图:把课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板书设计: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V=1/3Sh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3、渗透知识“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并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一对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圆锥和一桶水为一份教具,准备6份。一桶沙子。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课前铺垫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两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提出质疑,引入新课

圆锥有什么特征? 它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 ,获得新知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教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发言)

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 学生分组做实验。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沙子,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教师:同学们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只倒一次,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推出计算公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得出用尺子量圆锥里的水倒进圆柱里,水高是原来水高的1/3。

小结: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5)应用巩固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教师板书:

1/3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2、 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3。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4。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 a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五、开放性作业:

要使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相等,你有什么办法?(生讲师课件演示)

教学反思 :

1、这节课,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直接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倒水实验,而是通过师生交流、问答、猜想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实验就兴趣盎然。特别是用不同的方法推到出计算公式,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验证猜想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学具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在此教师成功地转换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能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3、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知识是直观几何。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不是靠严格的论证,而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根据课题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让学生做实验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主要引导学生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是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强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有一定的倍数关系;第二次,让学生将圆锥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用沙子实验验证“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搞清了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圆锥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克服了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突出了教学重点。

4、本课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呈现方式和解题策略的适当开放,较恰当地处理好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只是,这节课学生是在教师预设引导中探究。为什么要学的疑念,怎样学的策略,可能还不够突显,有待于探究。"

圆锥的体积课件 篇12

一、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25-26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 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学生回答。

2 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1)已知 s、h 求 v

(2)已知 r、h 求 v

(3)已知 d、h 求 v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又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新课

(一) 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圆柱---转化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圆柱体公式)

2、 教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1〉学生独立操作

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比圆柱体积多的水。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看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2〉教师教具演示巩固学生的操作效果,cai课件演示

a 屏幕上出示等底、等高

b 等底、不等高

c 等高、不等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

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

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圆柱

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

〈3〉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1/3 (板书 )

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v锥=1/3sh

做一做:

填空: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 )已知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

(二)运用公式,尝试练习

1、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要乘 1/3 ?

试一试:

一个圆锥体,底面积是19平方米, 高是12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 圆 全单元教案六下第一单元 负数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说课《分数乘分数》教后反思《纳税》教案 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百分数(五)折 扣圆柱的'表面积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那些情况?

(如果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如果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或直径、周长),怎样求圆锥的体积呢?)

练一练

3、求下面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半径是2 厘米,高3厘米。

3.14×22×3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6分米 。

3.14×(6 ÷2)2 ×6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3.14×(12.56 ÷6.28)2 ×6

2、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如图(单位厘米)

(1)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9分米 (2)底面半径3分米和高7分米

通过公式我们发现计算圆锥的体积所必须的条件可以是底面积和高

a、底面积和高

b、底面半径和高

c、底面直径和高

d、底面周长和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⑴、圆锥的体积等于圆住体积的1/3。( )

⑵把一个圆柱切成一个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

⑶圆柱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大2倍。( )

⑶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相等,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

2、填空

⑴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已知圆锥的体积是 18 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

⑵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体积,已知圆柱的高是 12 厘米, 圆锥的高是( )。

⑶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高等体积,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 314 平方米,圆锥的底面积是( )。

3、拓展练习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通过测量它的直径是4厘米高是1.2厘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测量沙堆的底面的周长、直径、和高。)

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沙堆两侧,测得两根竹竿间的距离,就是直径。将一根竹竿过沙堆的顶部水平位置,另一根竹竿竖直与水平竹竿成直角即可量得高。

圆柱的体积课件6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课堂教学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您提出的要求趣祝福为您精心准备了一篇“圆柱的体积课件”,希望您能喜欢本文并多多参阅!

圆柱的体积课件 篇1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

p19-20页的内容和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 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本册总课时:12 课时

一、复习

2、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下面那些图形的体积?

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4、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拼成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2)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 s h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v=s h

2、课堂练习:

(1)出示做一做: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让学生解答和板算,最后师生共同完成.

解:v=sh

=75×90

答:它的体积是675立方厘米。

4.作业:

圆柱的体积课件 篇2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本十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这节课的顺利学习将为以后圆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但是学生还是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我给学生创设尽情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自主的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从而解决生活当中常见的问题。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经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这个过程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柱体积公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难点

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难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考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6、教具、学具准备: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为课件和学具。

圆柱的体积课件 篇3

本课教学时最大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运用迁移,类比猜想、实践演示、自主推导,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一几个特点: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有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圆柱的体积课件 篇4

星期二听了郭辉煌老师的公开教学课——圆柱的体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题4,并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和练习八中的第1——2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是:圆柱体割拼组合教学。听完这节课后,让我收获很多,我觉得郭老师气质佳、形象美,课上得实实在在。下面我就以以下两方面对这节课发表自己的观点:

1、教师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为后面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埋下伏笔。

2、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实物圆柱体模型进行分解,再组合成一个已学过的长方体进行推导,但郭老师觉得还不够透彻,因此,又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推导过程重新回顾一遍,这样就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再一起,突破了教学难点。

3、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安排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并通过练习达到一定技能。

4、本节课,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练与学的关系,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环节如能先复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再出示课题进而传授新知识,整堂课的结构应该会更完整一些。

2、本节课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展示出来,例如:在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如能让学生自己去探讨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与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的关系,从而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3、在“讨论”这一环节中,应该是“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而不是“已知圆的半径和高”,圆哪来的高,因此这里表述的不够准确。

总之,这节课从学生的练习来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是一堂成功的课,也希望年轻的郭老师今后继续发扬教学激情,发挥自己的个人专长,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

圆柱的体积课件 篇5

翟老师的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给我的总体印象是:

一.老师的基本素质很高。

语速的`控制得当、教态从容大方,板书整齐认真、练习题设计极具梯度性,并且有新意,这一点体现在练习题的设计思路和题目的取名上。

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对小学课堂的要求。

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件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获得对简单几何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老师注重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其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作用。

合作探索阶段,老师给出明确的要求之后,便大胆的把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经历冲突、探索、结论得出的整个过程;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练习环节,老师设置了一个量一量、算一算的环节,很多老师都会给学生点出来应该先求出半径,但翟老师没有,而是设计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底面没有圆心的情况,另一种是底面有圆心的情况。她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让学生体验到了通过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

三.整节课体现了从问题-猜想-验证-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时间。

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而且在阐述结论的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孩子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独立总结的机会,比如在复习完圆面积推导过程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用的数学思想。

三.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急着替孩子解释问题,这样容易掩盖问题。

圆柱的体积课件 篇6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第一小节第四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入了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这个单元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要进行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教材的编排特别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研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先用想一想的思考,回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激活原先“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和“转化”的思想方法记忆储存,接着用较多的篇幅讲解切拼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感受转化的过程和极限思想,然后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抽象到字母公式。例题直接利用公式解决问题,试一试和练一练对方法进行了巩固,并有所变化,不同条件下求圆柱体积,完善认知结构。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7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