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滕王阁序读后感 >

滕王阁序读后感集锦

滕王阁序读后感集锦

滕王阁序读后感。

一个人在阅读作者笔下不同的故事段落时,对此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受。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有适当的思考,撰写读后感则可以加深理解,并对思考内容做出梳理和延伸。希望这份"滕王阁序读后感"可以提供给你许多有用的知识,并带给你无尽的惊喜,让你能够领略到文章的独特魅力!

滕王阁序读后感 篇1

当全文描写景物时,情景交融。人们融入了风景之中。人们赋予风景以灵活性。因为有人,风景很美。如“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虽是写景,却把一幅遍地的奢华、满目的达官贵人、豪华盛大宴会之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写罢景来,再由景及人。

“四美具,二难并”看此美景以及盛大的宴会作者联想到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于是就有了“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之感慨,但感慨之后并没有沉溺于自己的失意之中,随后也写出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老大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去之志”。

读古人书,有时悲天怜人。作者文采飞驰,才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之怀才不遇之悲,但作者失意并不失意,他的“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的警言让古往今来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现代的社会一个繁华的世界,物质生活极为优越,可读的文章亦多不胜数,但《滕王阁序》的可贵性在于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远大志向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如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就极易迷失了方向,以致终日混混不知何可以为之,会产生“世界何其大,我该何处往”之困惑。因之,青少年们应向作者学习其“青云之志”,不畏艰难险阻,努力拼搏,以终成他日之才。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里,在竞争中胜负是很常见的。面对成功,很多人可以平静地面对,但面对失败,很多人更容易失败。特别是青少年们,他们生活优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以为前程会是一片光明,因为缺乏心理的准备,更容易在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无所适从,甚至有人从此一蹶不振。

此时学习作者之“处涸辙以犹欢”之精神,虽然是面临失意之境,但不沉溺于失意之中,而更应振奋精神,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求在日后取得更大的进步。

由人及己,自己才疏学浅,不敢与之相提并论,在为作者的失意感到同情之时,更应学习其远大抱负。吾已是三十而立之年,但仍一事无成,如今有幸得此良机可以苦读,不管前路有多少的艰辛,也绝不轻言放弃。逝时已逝,虽“东隅已逝”,但“桑榆非晚”,更应珍惜眼前良机,恨不得悬梁刺股,以诵读古今之书,学贯东西之术,来表他日之志。

读此美文,心旷神怡,有感而发,成此鄙文。躬请老师百忙之际不啬指教。

滕王阁序读后感 篇2

滕王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另外三座是岳阳楼、黄鹤楼、蓬莱阁)。而如果没有王勃的这篇千古流传的《膝王阁序》,滕王阁的盛名自然会削减不少。王勃乃初唐四杰之一,少年时期便有神童之名,其才情在这风华绝代的《膝王阁序》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用词华美瑰丽,用典琳琅满目,行文气势磅礴、收放白如,既歌咏了滕王阁的雄伟壮观、宾主的才华横溢以及滕王阁周围的绝妙胜景,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愤慈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屈湘。《滕王阁序》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就是这样一位满腹珠矶的才子,却得不到重用,郁郁寡欢,心情烦闷两个月后,王勃渡海去探望父亲时,不幸溺水身亡。

王勃的悲剧并不是很个别的现象,自古以来文人就常常成为统治者的工具,甚至仅仅是摆设。即如李白,已经达到了诗歌创作的顶峰,亦不过在皇帝的赏识下进官当一个御用文人,一个招之即来、抨之即去的宠物李白很不满,但又有什么办法呢?除了写下类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诗句来一抒豪情,他并没有什么办法摆脱这种屈辱的地位。

但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悲剧命运仅仅在于统治者吗?显然不是。文人往往自命不凡,的确,在知识普及程度很低的古代,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是可以在精神层面上俯视芸芸众生的。但这种精神上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也使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有了隔膜像白居易那样写诗要让老婆婆也能明白的文人实属风毛麟角。脱离群众的后果是什么呢?上不能为统治者所用,下不屑与劳苦大众为伍。多少文人就这样落得个孤家寡人,潦倒而终。

还有,文人往往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把做官作为人生理想。殊不知,官场险恶,风云莫测。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坤有一段经典台词:纪先生您在文海遨游,而我却在宦海打滚儿。文海偶而有点小风小浪,宦海却永远是血雨腥风。看,文坛与官场就有这样的差别!有些文人学会了政治权谋,摇身一变成为政治家,如王安石;另一些文人保持本色,除了几根硬骨头和一肚皮学问外,别无长处,于是官是做不下去的,如陶渊明。可悲的是,文人对统治者,在野则口诛笔伐,对官场黑暗也深恶痛绝,但朝廷一开始吸纳文人,绝大多数文人又趋之若鹜。明末张献忠举兵人蜀,长刀一挥,血流成河。可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一宣布开科取士,立刻有8000多名文人从四面八方赶到成都试图谋取功名,孰料全变成了张军的刀下之鬼。

千年一叹―中国文人的命运!

滕王阁序读后感 篇3

诗曰:文坛潇洒人生妙笔,韵发清灵等**。势若游龙珠恣戏,意如江海滚波涛。虚实变幻出奇秀,跌宕多姿上碧霄。若为浮云遮望眼,枯肠搜索枉心焦。

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有充满着豪情大志的诗人,因为现实社会的环境和遭遇,终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一生而积极进取,却往往收获在郁郁不平的季节。尽管诗人的炽热情怀和穷且益坚的执着令人钦敬,但也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也更为强烈的却是他的才华施展。可惜是人生无常、命运多舛,或许正是由于诗人常概叹于自己的才华超群而怀才不遇,才使得他屡次遭受打击,唯以滕王阁序的怨艾嗟叹,借以“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言志寄托。

诗人借景抒怀,以骈体文之精彩,抒词彩之绚烂,对仗工整且严谨,意境苍壮于锦绣之峻雄,气势奔放于词章之绮丽,开篇于滕王阁四周景色和宴会盛况之开阔悠远,结尾感慨于人生离合的自抒身世之感慨羁旅,读来无不令人为之而倾倒?全赋始志存高远至结尾意气消沉,可以说是诗人短短人生的真实扫描,但消沉而不甘心萎痱,虽有避世之感却又心存希望,或许这才是诗人当时的真实心态吧。诗人分明是在借滕王阁盛会的作序之机,欲扭转齐梁余风并抒发他那久积于胸的块垒!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无奈“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风劲一时休,折杀少年才!

可怜一介少年才子,从此被弃之于川野江湖,就在诗人离开藤王阁后,前往南海之外的交趾看望老父亲的途中,渡海溺水,惊悸遇难,带着一腔愁愤离开了人世,时年才仅仅二十七岁。

文由心生,读赋如读人。古诗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之作,其中大多为怀才不遇而借诗言志,或是无力回天而愤世嫉俗,或避世自保而作文抒臆。个中情结,虽因诗人心态各异而呈文各之不同,但都离不开借物抒怀的脉承传统。

透过诗人华丽凝重的文风,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国词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不愿孤独的灵魂。诗人的赋词之所以能传之于后世,就是因为其的思想在文采的表像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更因为诗人的文字表达功能赋以了历久弥新的实质灵魂。

然读此赋如不知诗人之心路,当为逊色也。别欲惊羡诗赋中的文词绚丽和自然奔放的气势,其实更应感触于诗人在写此赋时的心态灵魂,在其精美的表像下寻找那一颗孤独的灵魂,及其灵魂深处发出的无望呐喊。赋中的激情虽不能抚平诗人心头之失落,却表现出了一种不甘沉落的言志壮怀。

试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真是青天碧水浑然一色,彩霞孤鹜相映增辉,好一卷壮阔空前的胭红画面,写尽了一枝翰墨把孤鹜送天穹的秋水苍凉,好一曲清寂断肠的归舟唱晚,把断雁啸月的浩瀚海志,唱断了川江的号子赋流觞.

滕王阁序》读后感

1300多年过去了。当你睡在海底的时候,你感觉到1300多个春秋吗?济安

当老师指着屏幕中那座宏伟的建筑说它就是滕王阁的时候,我已然朦胧了双眼.子安,安否?南海之水是否如他们所说,冰冷彻骨,你的灵魂是否如我所愿,安然无恙?

我很庆幸生在你的故乡,并州.虽不在龙门,却也与你同饮一湾河水,共登一脉太行.我始终相信,这区区一千三百年定不会抹杀你的一切.

不知我脚下的土地,你是否来过,如果来过,它顶会存有你的一丝气息,哪怕只一粒微尘也好,便足以让我爱上这片土地.只是,何日君再来,共闻落香....二十六岁,你的人生定格在了那样一个气宇轩昂的年纪.

子安,那海水也不愿见你容颜老去啊!但我不相信那是个意外,不相信你如书中所说,"不幸落水惊悸而死",只因不愿去想你痛苦挣扎的模样.我宁愿相信你以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入水中,面容沉静地沉入水底.

那个世道,容不下你.世俗,如一把锋利的剑,死,或许是你不背叛灵魂的最好方式.那样,你遍永远都是心中的自己,那个无拘无束,桀傲不驯的王子安.

关于唐朝,从此后便只有一个王子安,什么帝王将相,或是侯门府院,也敌不过你身后一抹残云,脚下一方土地....不知你在踏上小舟那一刻,有没有想过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阁成了你留给世人最后一丝记忆.那日的学士将军,满座宾朋,也都随往事风干了吧,连那都督"阎公"也成了有姓无名的某某某,没有人记得,也毋须再记得.

惟有你,连同你笔下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穿越千年也未曾老去.可是,子安,今日的滕王阁以不是你当日登上的那座,任它重修得如何伟岸精美,终究没有你曾经来过啊.我更愿找一处当年的断壁残垣,坐在那里静静观望,你笔下的江水如何映着云影悠游流过,那些群山如何披着绿色顺势延伸.

四月的南海,以足够温暖了吧,不知那些如精灵般的阳光能否穿越那层深蓝的海幕,为你送去人间的问候.我从未到过南海,但我现在知道了,即使我一个人乘船飘荡在这单调的幽蓝之上,也是不会孤单的吧!这水下的某一处,某一缕水草或是某一方岩石之后,有你寂然地沉睡在那里,任海龟鱼儿匆匆游过,任海水瓢摇了你的长发.

你,依然是你.南海有你,景皆失色.子安,千年已逝,君可安否?

那南海之水啊,从此别再咆哮了吧,别再打扰寂寞的子安,和他高傲的灵魂,我愿用所有的笑容,换他一世的安宁.

读书怀古——“滕王阁序”有感

杨意既不逢兮钟期遇难再,

李广不封侯兮贾谊谪伟才。

孟尝空报国兮梁鸿逐北海,

冯唐显白首兮姜尚贵老迈。

荣枯皆化骨兮死生裸去来,

得失何足道兮名利杳沧海。

贪泉不移志兮涸辙处尤泰,

岂效阮籍哭兮知命乐天哉.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读《滕王阁序》有感

高山之间,沟壑纵横,峰回路转;茂林修林之下,溪水流淌,斗折蛇行。在流动的小溪前面,总会有巨石和横木挡住道路;河道弯弯,曲曲折折,总会阻止溪水前行。人生之路犹如山间溪水,绝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而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在唐王朝渐趋强盛的高宗年间,从绛州龙门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神童。他就是“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他“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授予官职。

然而他在仕途上终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打击。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上元二年,滕王阁上,他即席作赋,写下了“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滕王阁序》,为历代传颂赞赏。今晚重读《滕王阁序》,我掩卷扪心,感同身受,不禁同情起王勃的遭遇来,为他渡海溺水、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然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命得长短,而在于它是否创造了生命的辉煌。每当读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我渐渐由同情而赞赏而景仰,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夜不能寐,吟诵不已。心灵为之深深触动,分明感受到他崇高的人格境界和深邃的人生感悟对我的观照与洗礼!

山间的溪水虽身处曲折的河道,面对拦路的艰难险阻,却毫不畏惧、决不气馁,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清泉冲向险阻,冲破障碍,流向远方。经历过失败、挫折和打击之后,人们需要乐观的态度。拥有了这种心态,人就会变得不惧困难,像溪水一样乐于面对,勇于承担,敢于挑战,在摔倒之后满怀信心地再度站起,为追寻成功继续前行。

王勃去交趾看望因劳累而被降职的父亲。他心中仍有两次打击的阴影。然而在《滕王阁序》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壮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青天碧水,浑然一色,彩霞孤鹜,相映增辉,壮阔空前,千古绝唱。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更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种身处逆境却仍乐观向上的情怀。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惨遭酷刑,却最终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了两千多次方才成功。

**贝多芬聋了,仍然是他生命中最伟大的篇章。经历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称其为人生,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痛苦中超度出来的。古人生活在逆境中,经历了失败,这不仅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而且使他们变的辉煌。

若只是一味地感叹命运的不公,也只会因虚度年华而停滞不前,因碌碌无为而终此一生。

生活令人失望之后,重要的不是其他人的及时帮助,而是我们需要一种积极和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一切。命运是无情的,不论是李太白“逸兴壮思,青天览月”,还是陈子昂“天地悠悠,怆然涕下”;也不论是陆游“铁马冰河入梦”,还是杜甫“穷年忧黎元”;也不论是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还是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都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烈士暮年,壮志难酬。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海伦凯勒曾说过:“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应想得开点,不要总强求不可能的结果。”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个人如何去看待。

人们不能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息,他们应该努力改变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有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信心。这就需要心态的乐观。

拥有了乐观的心态,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不会总因失败而痛苦,心中会产生希望,进而会产生动力,使人继续向成功迈进。

心态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种心态。

如果一个人改变主意,他就能改变他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积极向上的态度能使人勇于挑战,勇往直前;积极的态度能使人坚韧不拔;积极的态度可以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山间终有一天会流向浩瀚的大海。人只要永怀积极乐观之心,终会铸就人生的辉煌。

滕王阁序读后感 篇4

雾色缭绕,澄澈江水。来到南昌,站在滕王阁上,凉风习习,举目远眺,真正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之滨,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滕王阁历来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歌舞宴筵的场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阁内陈设突出了其文化楼阁的特色。贴金的“滕王阁”正匾系苏轼的墨迹,正门不锈钢长联“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毛泽东手书。其余匾额、楹联,或集古人书法精华,或为当今名家珍品,各类大型壁画、浮雕,均体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主题。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古老的编钟、乐器及青铜祭品、礼器等,幽远而古雅。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其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六岁便善写文章,人称神童。据说约十五岁时被荐于朝任职。后因写文章得罪权贵而被革职。约二十六岁时前往交趾探望家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

王勃亦因作《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据说作此文时亦有典故:上元二年(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阎伯于此大宴宾客,王勃恰好路过南昌,亦属邀请之列。阎本拟让其婿写阁序以夸客,故序文早已事先预备好了。但其命人取出纸笔,假意邀请在座的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人们知道阎的意图,故意谦让.推辞不写。让至王勃时,这位年纪最轻的客人毫不客气,欣然命笔。阎都督见状,十分不满,愤怒离座挥袖而去,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王勃开始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闻报笑日:“不过老生常谈”。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又轻蔑地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又报:“襟三江而举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听了便沉吟不语了。接着几人连续来报,阎不由得连连点头。当报至“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赞不绝日。满座宾朋也无不叹服。全文写完后,阎的女婿却说话了,说这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挂齿,接着一口气把《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使得在座之人,也对他非凡的记忆力惊奇不已。王勃听后,也暗暗佩服,但灵机一动,问道:“序文之后还有一诗,能否也将诗背将出来?”那位女婿一听,不禁张口结舌了。王勃挥笔疾书,将诗写了出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帝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美哉,如此诗篇!如此典故!如此名楼!飞云卧水,山影横斜;春风秋月,物宝天华!

滕王阁序读后感 篇5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之滨,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滕王阁历来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歌舞宴筵的场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阁内陈设突出了其文化楼阁的特色.贴金的“滕王阁”正匾系苏轼的墨迹,正门不锈钢长联“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毛泽东手书.其余匾额、楹联,或集古人书法精华,或为当今名家珍品,各类大型壁画、浮雕,均体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主题.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古老的编钟、乐器及青铜祭品、礼器等,幽远而古雅.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句词贬古褒今,有失君子之风,媚俗奉迎于当面,微感胸襟不够坦荡。此时的王勃,已是誉满天下,作为文坛领袖,其言行举止应当作为文人之楷模,各领风骚,必有各人不同之风骨,厚此薄彼,心胸未免偏颇。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感叹自己人生之颠簸,却把所有的因由归结于命运的定数,认为无形之中自有冥冥的安排,缺少了浪漫主义的主动性。“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词里行间尽是天威的不测,志向只是随奉于君王左右,缠绵于三纲五常的礼教观念,从这里看出其当时作序的动机仍是希望通过在座诸人言达于九庭之上,功利之心赫然于纸上。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这里是希望报效国家;“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却又要尽孝于双亲。言行不一,采用的是欲擒故纵,心中想念的其实还是能够重回仕途,却又表白自己赤子之心,借此彰显自己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抬高自己,以求得好身价,略有伪君子之嫌。

“杨意不逢,扶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誉在座众人为伯乐,自恃才华而孤芳自赏,陷众人于两难之中,若不举荐,朝廷将错失千里驹,自己也无赏人之明。短短两句话,玩弄众人于鼓掌之中,不得不为其喉舌,可见文字之况味,老道犀利,心机之深沉,弥而久远。

笑看流年,轻语岁月,时光荏苒,乱了这红尘烟雨。伯乐在转角的身影,像美丽的泡沫,只一霎花火,伸手一触就破。而抓不住的,是那绵绵的苦闷。

滕王阁序读后感 篇6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总会有巨石、横木拦住去路,河道也并非笔直,而是曲曲折折,总是阻止溪水前进。人生也正是这样。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强盛的唐高宗年间,从绛州龙门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才华早露,十四岁时即被授予官职。然而他却在仕途至终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打击。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上元二年,滕王阁上,他即席作赋,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为历代传颂赞赏。今日,读《滕王阁序》,我会在开始时同情王勃的遭遇。然而,读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我便渐渐由同情变为了赞赏与佩服。读罢此文,我深有感触。

林中的溪水虽身处曲折的河道中,面对拦路的艰难险阻,却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冲向障碍,冲破障碍,流向远方。人在经历了失败、打击、挫折后,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这种心态后,人就会变得不畏困难,像溪水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挑战,在摔倒之后满怀信心地再度站起,为追寻成功继续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被贬的父亲途中,心中还怀着两次打击给他留下的阴影。然而在《滕王阁序》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壮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使人精神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种身处逆境却仍乐观向上的心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惨遭酷刑,却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的《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两千多次后方才成功。音乐家贝多芬失聪,仍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音乐篇章。经历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称其为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痛苦中超度出来的。古人在逆境,经历失败,这些不仅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反而成就了他们的成功。若只是一味地感叹命运的不公,只会停滞不前,碌碌无为终此一生。

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别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命运是无情的,即使是叱咤疆场的一代名将李广也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终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场。海伦凯勒曾说过: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应想得开点,不要总强求不可能的结果。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个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息,而是应该努力去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就需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信心。而这些就需要心态的乐观。拥有了乐观的心态,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不会总因失败而痛苦,心中会产生希望,进而会产生动力,使人继续向成功迈进。心态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种心态。人如果改变了心态,就能改变他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积极的心态,能使人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积极的心态,能使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的心态,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林中的溪水,终有一天会流到广阔的大洋。人如果永怀积极乐观之心,终会铸成人生的辉煌。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67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