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红楼梦观后感 >

红楼梦观后感通用

红楼梦观后感通用

红楼梦观后感。

红楼梦观后感(篇1)

最近我们学校又发了一本新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故事的情节非常曲折,讲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小说讲述了林黛玉爱上了贾宝玉,但是贾宝玉的长辈们不许他跟林黛玉结婚,林黛玉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她体弱多病,而且非常娇气,一直要哭,到最后贾宝玉没和她结婚,结果黛玉忧郁而死。这篇故事也将了当时的人们是多么辛苦,暗示了作者晚年寓居北京西郊,生活贫困的生活现实。整个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展开,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四大家族的由胜而衰的没落过程。作品令人深思,也让我们生活在今天文明富足年代的中国人庆幸生在好年代,由此也更加珍惜,并且提醒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回报生活。

看完书,掩卷思考。我觉得林黛玉这个人不好,我不太喜欢这个人物。她动不动就哭,一直含着泪水。而且身体也不好,总是生病。她和宝钗是一个特别大的对比,宝钗遇事稳重,识大体,顾大局,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对待生活有热情,有上进心。从某个角度上讲,她和宝玉是一对金玉良缘。但是,偏偏又碰上贾宝玉厌恶仕途,由此给这段姻缘增加了一层阴云。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会有许多人,他们有抱负,积极进取,在权力名誉和地位的方向上坚毅地前行着,也有一些人,他们看到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权利和地位,到头来不过是一片浮云,生活在他们看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快乐。所以,这些人并不去追逐名利,只是在享受当下。对待生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价值观是:无论我们的脚步到达了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出发时瞄准的方向是快乐。

红楼一梦,世间百态尽显。林黛玉因为没有和贾宝玉结婚就自杀,这个女主角的性格真的让人哭笑不得。真的希望我们的社会上,姑娘们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太过自尊,而应该生活的粗放点,没心没肺一点,脸皮厚一点,这或许也是生存的重要素养。最后,我希望大家的脸皮都能厚一点,心宽一点。

红楼梦观后感(篇2)

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反抗封建主义的网,热烈大胆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纯洁的水做的,但是能冲击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动的水。

叹只叹那旧社会的大网给了林妹妹太多的压抑和沉闷,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尽力了。

在贾府这个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许是上天对其薄如纸的命的一种补偿,她用不着看房子倒下来的那一幕,她用不着经历那种痛苦,她也不能再经受痛苦了!上天给她的最大恩赐是留住了她的美丽,尽管带了些凄凉。王熙凤工于心计却被一张破席给卷走了。宝钗也只能独守空房……

林妹妹不是只会哭泣的一无是处的。相反,她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这封建礼教的束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她的的确确是一块纯洁的,无瑕的“通灵宝玉”。

红楼梦观后感(篇3)

红楼一梦,那一梦中,有令人唏嘘的爱情,也有那往日兴盛的荣、宁二府一夜衰败令人感叹的世事无常。就如文章开头那一僧一道所说:“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字紧相连属,瞬间则有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但这一梦中,有一人,如同出尘白莲。在那座华美的大观园中,或许,她没有薛宝钗的贤淑端方,姿容端丽,没有王熙凤的泼辣阴险、行事果断,她与她们不一样,她是那个爱哭多愁的林妹妹,那个嘴上不饶人的顰儿,她精通诗文、才华横溢,她同宝玉一样,至情至性,这样的她,让人怜爱。

也曾听闻有人说“林妹妹,太过‘做作’,太过高傲,嘴上不留情面,不大讨喜。”但于我而言,她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性情,却是让人心疼的。六岁丧母,不得不寄居于规矩森严的外祖家,可谓是寄人篱下。仍记得,她初入荣国府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行一步路,生怕被人耻笑了去。”谁又能想象一个六岁大的小女孩活得是多么谨慎小心!放到现在,六岁,是一个孩子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时光,而她却要如此谨慎小心!那里人人笑脸相迎,谁又知道那笑面之下藏这一颗怎样的心呢?又加之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她才会形成“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高傲性情,这又怎能让人不心疼呢?

都道顰儿的嘴是一把刀子,她用尖刻的言语刺向她所不满的一切。就像那次同宝玉在薛姨妈家吃酒,宝玉身边的李嬷嬷拦宝玉吃酒,让黛玉帮忙相劝,当时黛玉便道:“我为什么要助他?我也犯不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给他酒吃,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这里的,也未可知。”她这番话让那老嬷嬷如何敢再劝,这一拦,便是把薛姨妈当外人,那老嬷嬷又怎敢再拦?她这张嘴,让人又爱又恨,可也正因为这张利嘴,她才可以在这污浊的大院中,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纯洁品性,她不似宝钗那般八面玲珑,世故圆滑,她有着属于她的高傲,她就是她,那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黛玉有她的高傲,亦有着独属于她的才情。谚语云:“才情是穿不破的衣裳。”而林黛玉的才,与情相连,才,因情而生,情,因才而现。在大观园中与一众姐妹结起的诗社中,黛玉释放出了属于她的光彩,她作下的诗,尽诉她心中的悲欢与哀愁,那样的她,是完整的。那一首首诗中,尽显属于她的才与情。就如那日同贾母吃蟹赏菊时,那一首夺冠的《咏菊》: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随后吃蟹时,宝玉随性做了一首诗,黛玉见后亦起兴作了一首: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她又自觉不如宝玉所作,便闹着要烧了它作诗时的她是真实的。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黛玉的灵魂,带着特有的才情,带着她的高傲,而这一切,是她会与宝玉相爱的原因。

谈黛玉,就不得不谈她与宝玉之间的爱情。宝玉,贾府的二少爷,贾老夫人的宝贝,那个至情至性的翩翩公子,那个对家族的丑恶腐朽和周围环境的虚伪庸俗感到不满的少年。他与黛玉有着相同的思想基础,这是他不顾一切地爱上与“贤妻良母”规范丝毫不沾边的黛玉的原因。但于黛玉而言,她对宝玉的爱,真挚而深沉。她一不贪图他的财产家业,二不贪图他的门第地位,为了他时时悲苦,处处留神,泣花葬残红,心曲题罗帕,那一曲《葬花吟》出自她心中,爱难得,怜花伤己,坠落于淤泥,纵使自洁又该归向何处?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一吟,她将落花葬去,感花零落,亦伤己未来,不知该归向何处,将来终归有无可寻觅之时。她心中忧愁,尽诉与这一吟中。她还为宝玉心曲题罗帕,她的情,给了宝玉,她心中的爱,给了宝玉。在这深宅大院中,她能信任的唯有宝玉与她从家中带来的小丫头紫鹃,宝玉是她在这黑暗之中一点微弱的亮光。她与宝玉,是青梅竹马,是知己,是爱人,他们有着相同的思想,但终究没有一个美满的结局。那夜,整座贾府热闹非凡,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而她独自一人躺在病榻之上,听着外面锣鼓喧闹,只是,她这里冷冷清清的只有紫鹃陪伴。而另一边,宝玉还沉浸在可以娶到他心心念念的人的喜悦中,却不知,那喜会瞬间化悲。黛玉强撑着,焚毁诗稿,终呕血而亡。在他成亲当日,她去了,用她的生命殉了爱情,发出了对现实最后的控诉。

这就是黛玉,那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高傲女子,那个满腹才情的女子,那个用一张利嘴刺向她所不满一切的女子,她不爱与世俗同流。她有她的愁,她有她的爱,她愿为了心中的爱而喜,而悲,而泣,而亡。红楼中,这样的女子唯黛玉一人尔!

红楼梦观后感(篇4)

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反抗封建主义,热烈大胆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纯洁的水做的,但是能冲击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动的水。

叹只叹那旧社会的大网给了林妹妹太多的压抑和沉闷,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尽力了。

在贾府这个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许是上天对其薄如纸的命的一种补偿,她用不着看房子倒下来的那一幕,她用不着经历那种痛苦,她也不能再经受痛苦了!上天给她的最大恩赐是留住了她的美丽,尽管带了些凄凉。王熙凤工于心计却被一张破席给卷走了。宝钗也只能独守空房……

林妹妹不是只会哭泣的一无是处的。相反,她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这封建礼教的束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她的的确确是一块纯洁的,无瑕的“通灵宝玉”。

红楼梦观后感(篇5)

我爱读《红楼梦》,喜欢林黛玉。她与宝玉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感人至深。黛玉姐姐走进我内心深处,我似乎能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能看到她伤感的容颜。

她爱哭,因为只有当她开心地哭的时候,她才会更放松,她的笑容才会灿烂。

很多人说黛玉“小性子”或者“心胸不宽广”,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她深爱着,所以她忍不住想起了。也正是因为她太不自在,所以她用诗歌来发泄内心的感受。

诗歌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次读她的诗,我都被深深**撼了。一字一句打动了读者的心!记得她的《葬花词》: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读完后心中竟是阵阵剧痛痛。

黛玉姐姐的眼泪,像涓涓细流成清泉,喃喃诉说着她的悲剧。她的哭泣,是委屈的,是悲惨的、是让人心动的,她对宝玉的爱情是执着的,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却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黛玉姐姐的故事结束了,但我却思绪万千,哪种伤感在心中飞扬、旋转、舞动……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紫鹃的悲情怒目,似乎都是黛玉姐姐的影子,她代表着一种尊严!

放下书,回到上帝面前,我不禁感叹,曹雪芹爷爷怎么会有这么一支笔!

他在《红楼梦》中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从荣华走向衰败的过程,却又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我感受了到封建社会下功名光环的强大压力,还有那种对自由之身的渴望,这似乎是书中的无声较量,这种较量好像就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里,在一个个鲜明地人物形象里。

《红楼梦》博大精深,每次读都能感受到她不朽的魅力!

红楼梦观后感(篇6)

读完《红楼梦》,千百种思绪一起涌上心头。

喜,为宝玉黛玉迎春等人一起放风筝时的快乐;那欢声笑语能飘出去好几公里,与散发着淡香的海棠融为一体。姐妹们好久没有那么快乐的团聚了,个个都剪了风筝线放走晦气,此情此景,似掬一捧如水的柔软于心间,阳光温淡,岁月静好,只希望时光在这一刻停泊。

怒,为薛姨妈的计谋;看似慈祥,内心波涛四起,凶猛的如一只恶虎,不仅想争夺二奶奶之地位,还假意劝说把黛玉许配给宝玉,却用她的一言一行悄悄地将宝钗向宝玉移进,把宝钗插入她们之间。可知,黛玉和宝玉是相互依靠的灵石和仙草,从小又一起长大,深情厚谊。将他们分开,不知道要哭倒多少座长城呢!黛玉化作香魂,跟薛姨妈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悲,为黛玉的死;她流过那么多泪,有一大部分是因宝玉:宝玉惹她了,宝玉和其他人玩耍时吃醋了……最重要的是,宝玉和宝钗结婚之时,可怜黛玉泪都流干了,血都止不住了。回想起父母双亡,和宝玉打闹时的时光,加上重病在身,身体薄弱,就这么断了气。真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才貌双全的美人——林黛玉,就这么烟消云散。

红楼的梦,是一场五味杂陈的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说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红楼梦的背后,是红楼曾经的辉煌,是作者曹雪芹经历过的起落人生……

红楼梦观后感(篇7)

《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全部过程,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家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带钢的'男子,他的柔是有一部分是家庭互不环境所至。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使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她则闻讯气死。

看了红楼梦,我还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十分投入。我觉得,当时的贾府特别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很有分量。因为贾府上下会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掌上明珠。而林黛玉她虽然爱哭,却很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多才多艺的小女孩:画画,弹钢琴,空手道。作为现代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学会坚强,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说明曹雪芹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就在我前面,像与我说话似的。如果曹雪芹此时正在我面前,那么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写作方法,把文章的基本功练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红楼梦观后感(篇8)

毛主席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既然有阅读能力,不可不读红楼梦。读一遍也不行,至少看三遍,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我很惭愧,直到现在大二了才拾起阅读这一习惯,而《红楼梦》是我踏上阅读之路的第一站。我花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阅读这本名著,仅读了一遍。

《红楼梦》共有73万字,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百度百科介绍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确它囊括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

《红楼梦》中涉及到了管理这一块的知识。在管理上,我们首当其冲想到的是凤姐在帮忙料理宁国府时,文中写道:“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去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凤姐虽在眼界和格局上比不上贾母,但胜在执行力强,首先将事务捋头绪,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紧接着根据各个问题来制定解决方案并且严格实行。有理有据,有始有终,执行者应当如此。

第十三回前文秦氏托梦给凤姐的一番嘱咐,“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我认为是秦可卿同为管理者提醒王熙凤居安思危尽早预备衰败后的事宜并具体指出了可行的措施。“盛极必衰,月满则亏”,为后期贾府的衰败埋下伏笔。

鲁迅先生讲:“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曹雪芹先生在书的前数回,将贾府的奢靡景象写的淋漓尽致与后数回贾府败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贾府这一百年望族没落后更显悲凉,不过是黄粱一梦。文中曹雪芹先生反复通过虚幻的梦境给读者暗示,这不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观后感(篇9)

红楼中的女儿们

读《红楼梦》第49回有感

《红楼梦》第49回题: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曹雪芹所著前80回到这里已经过半,各种背景已然交代清楚,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赫然是一座无比尊贵,享尽世间富贵荣华的大家世府,而第49回描写无疑是把贾府无比显赫无比热闹的生活描写到了极致。

第49回写到,香菱学诗已然有所成,香菱做的第三首吟月诗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好评。邢太太的姐夫带着女儿岫烟来北京投邢太太的票。李纨的寡母和两个女儿也去了北京。宝钗的表妹宝琴也去北京结婚了。大观园里有了新姐妹,更加热闹了。众人商议在芦雪庵赏雪作诗。

宝玉第二天起床,出去看白雪。他在栊翠寺欣赏梅花。湘云和宝玉向贾母要了一块鹿肉。众人吃鹿肉,平儿丢了一个镯子。

首先来谈谈香菱的诗。香菱原为甄士隐老爷家的小姐,原名甄英莲,三岁走丢,被人牙子拐卖,后被薛蟠看中做了妾室,,夏金桂进门后,百般折磨香菱,香菱心里有苦无处诉,只好寄情诗歌,所以出现香菱作诗之说。香菱本有智慧,受黛玉指点。不久之后,她写了一首又一首好诗。这是香菱第三首朗诵月亮的诗

精华欲掩了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鸣五更寒。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第一联写的是,年少是写得香菱单纯可爱,精华难掩,所以才被人贩子带走散步。颔联描写明月照千里,这本是诗人雅士所喜的自然世界。

但在香菱的眼里却依旧是凄凉的。这影射出了香菱在贾府里的生活,为正室所陷害刁难,又暗示表面上贾府殷实豪奢,但实则却已如“五更鸡鸣”般将沉沦毁灭。颈对联描写秋笛声,萧索的神气跃然纸上。可见,香菱的心是悲凉而孤独的。

尾联道出了“缘何不使永团圆”的哀叹。可见在曹雪芹的预期世界里。香菱注定是一个漂泊无依的流浪符号。

这也就难怪众人都纷纷认可香菱这首诗作的好了。

这时,丫头的到来打断了大家评诗,原来是大观园内又来了好些姐妹,使平素热闹的大观园更加热闹。这里作者写到亲戚进园的主要作用还是突出贾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特点,任何一个大家族都会有许多外亲,更何况贾府这四大家族之一的望族,之前虽已多次进行描写,但终有如邢夫人这样尚未有亲戚出场的人物。所以这一次一次性写入这么多人物,大大弥补了原有人物在家族上的单薄。

这一回重点推出了一位佳人,这就是薛宝钗的妹妹薛宝琴。这位小姐总共说了一句话,却受到所有人的喜爱。这里,曹雪芹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薛宝琴的性格和才华,从宝玉见到她以后对袭人的“魔意”感慨;到贾老太君的爱好而逼迫王夫人认她作干女儿;从探春的不吝赞美到宝钗对亲妹妹的自我观赏;以至于素日心高气傲的林黛玉,喊起宝琴妹妹的亲热劲,连姓都省了。

在这样一群高贵富有才华的美丽小姐们面前毫不逊色,甚至得到了小姐们和长辈们的一致喜爱,薛宝琴不可谓不气质高雅,不可谓不满腹诗书。

这一次,又有一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是史湘云。本回中她和宝玉两个人商量着烤鹿肉,举止行动竟全不像女儿,倒像风度翩翩的公子,及至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其坦荡顽劣的气度竟是寻常男儿所不能比的,更无论一众娇滴滴的小姐。史湘云是我在《红楼梦》中最喜欢的角色。她朴实直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有一个特点,这就是无论女儿们在**,都会出现主人公贾宝玉的身影。作为大观园中唯一的公子,他极为敬重体贴女子,甚至曾说:“红楼梦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

第49回中,贾宝玉继续做他的“富贵闲人”。兴诗社社长探春什么也没说,他急的像只猴子,还没知道自己急了就被探春批评了。他对黛玉百般体贴,看到众姐妹进园,自然体会到黛玉孤身一人的苦痛,百般安慰,又不放心黛玉和宝钗的关系,着意提醒,及至黛玉醒悟方罢。

在整个花园里,最能照顾黛玉的就是宝玉。黛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

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这句话很有深意,既指黛玉看到别家团圆心中酸涩,又暗示着黛玉身体大不如从前,很快便将大去,我们知道,黛玉前世为一株绛珠仙草,为报宝玉前世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投胎转世,此生便是为了宝玉流泪,泪流尽了,生命也就消逝了,这句话是对黛玉未来命运埋下的伏笔。

本回另有特色的就是曹雪芹拿手的暗笔手法,侧面烘托了书中人物的性格与关系,例如凤姐安排刑岫烟与迎春同住,然后凤姐发现“岫烟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确是温厚可疼的人”,因此凤姐又怜惜她“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她些,邢夫人倒不大理论了”。这里就几句话看看迎春的好脾气谁都能和她相处。即使刑岫烟是一个如邢夫人那样刻薄多事之人,与迎春住也是不能惹出事的。

而且还看出了凤姐的心机缜密和她与邢夫人的不睦和岫烟的为人确实温柔可人。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便是如此。大喜之后必是大悲。往日繁华如浮云,转瞬而逝,《红楼梦》前头交代: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是贾府最终的结局。同样是雪天,大观园中众姐妹吃鹿肉评雅诗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却早已人去楼空,死死伤伤,徒惹得一片心酸无处诉。

个人不太喜欢高鹗版结局,私以为曹雪芹开篇便写出贾府的最终结局正如当年曹府,一朝破落,再无翻身之地,但是不幸无法看到曹版结局,此乃憾事!

红楼梦观后感(篇10)

《红楼梦》是一部千古奇书。曹雪芹用尽毕生才完成这篇巨著。书中以贾、王、史、薛四个封建家族的兴衰为主线,主要描绘了林黛玉主、贾宝玉的爱情之悲和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之悲。我掩卷而思,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从小与宝玉一起长大,后来家破人亡。无奈寄人篱下,又体弱多病,因而常以泪洗面。贾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出生时又带了一块玉,因此从小娇养着长大,与黛玉两小无猜,黛玉也对宝玉有情,只是王夫人和凤姐从中作梗,使了偷梁换柱之计,宝钗嫁了宝玉,黛玉就在宝玉成亲的那时魂归离恨天。宝玉实现了他曾与黛玉许下的誓言,出家做了和尚,宝钗守了一辈子寡。

《红楼梦》的悲是多方面的。封建大家族衰落的悲,黛玉离世的悲,宝玉出家的悲,宝钗守寡的悲,乃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人生的悲,都汇成一股洪流,冲击着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的痛处。

《红楼梦》的悲更在于无论从谁的角度看,都是一场悲剧。贾、王、史、薛四个大家族全都败落了;凤姐弄了一辈子权,最后反而死于此;元春纵然做了贵妃,也在宫中困了一生;迎春误嫁中山狼;探春被迫远嫁;惜春看破红尘出家为尼……

林黛玉从前是个多娇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每次与宝玉拌嘴,与姐妹打闹,恰是她真性情的体现。可她虑得太多,把什么都放在心上,又是个悲观人物,不管是黛玉葬花,还是平日作诗,基调总是悲的,也就暗示了红颜薄命。可怜黛玉去时,身边只有几个服侍的小丫头和李纨一人。黛玉的去世也揭示了封建时期父母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毒害之深,读来又想起她曾与宝玉的快乐时光,泪早已止不住地落了。其实,与其说是王夫人、王熙凤、贾母等人作主娶了宝钗害了黛玉,不如说是那个年代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害死了黛玉。

其实,《红楼梦》又何尝不是曹雪芹的亲身经历呢?曹雪芹生于清朝的一个世族大家,锦衣玉食地长大,后来忽逢变故,家道中落,曹雪芹一下从云端跌入了泥滩,造成这一切的不也是那个年代害人不浅的封建制度吗?于是他有感而发,将自己置身于贾宝玉的视角,呕心沥血,用一幕幕虚构的故事,揭露了现实社会的根源所在,令人深思。

同时这本书也歌颂了黛玉和宝玉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在那样的年代,两人之间青梅竹马、纯真无邪的爱情必然是难能可贵的,只可惜两人终究是不能走到最后,成了一个难以弥补的缺憾。

黛玉死了,宝玉出家了,宝钗守寡,凤姐宾天,元春薨了,惜春做了尼姑……于是《红楼梦》就以这样的悲剧结束了,曹雪芹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封建社会的变迁史。

《红楼梦》无疑是一部奇书,“悲”字贯穿全书首尾,令人潸然泪下。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67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