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传统故事读后感 >

传统故事读后感(锦集9篇)

传统故事读后感(锦集9篇)

传统故事读后感。

这是趣祝福编辑经过精心整理的关于“传统故事读后感”的资料,你身边的朋友和老师向你推荐过范文吗?我们可能每天都在撰写各类文档,我们可以搜寻一些优质的范文。

传统故事读后感 篇1

导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以下是由j.

我会为你整理并推荐相关的读后感受。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好的或坏的动物。或许你看过一些童话、传说,那里的狼都是罪恶的象征,那些食草动物都是善良的化身……但是你错了,所有的动物都是维护生态均衡的必要环节,不是万事万物都是唯一的,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但是必定会给你开一扇窗。

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能所有的事都追求绝对的好与坏,我们应该在看到它的坏的同时也考虑到客观好的一面。这样我们才能客观理智的去面对任何人和事,才能冷静的去决策自己的将来道路。

让我们伸出双手,齐心协力,展望未来,保护环境;让我们用勤劳和智慧,把家乡建设成为美丽文明的城市。(诚恳呼吁)

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范文1

一个小男孩,在他去世的时候,一个我们无法想像得时候,想到了那么纯洁的东西,让人不禁感到无限。我不知道我们是否真的知道该怎么做!

翻开《安徒生童话》,我被书中精彩的《丑小鸭》一文所深深吸引。丑小鸭是一只被牛蒡下遗忘的天鹅蛋。一只母鸭把他孵成了鸭蛋。他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因为长得丑陋,就处处挨啄、被排挤成为全体鸡鸭嘲笑对象。

鸭子咬了他,小鸡啄了他。他受不了疼痛就离开了这里。他又一次被野鸭嘲笑,被老母鸡和公猫难堪,被女主人用钳子夹住,差点被猎人用枪打死,差点被野狗吃掉饿死。所有这些都是丑小鸭的痛苦经历。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传统故事读后感 篇2

革命传统故事读后感篇【1】过十岁生日时,姐姐送给我一本书,书名是《革命英雄的故事》。看完后,我被书中的英雄形象折服了,眼睛湿润了,女主角刘胡兰的故事是最让我感动的。

刘胡兰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她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一次,根据组织安排,刘胡兰想上山,但敌人封锁了所有入口,刘胡兰离开不了村子。一支反叛民兵在人群中发现了刘胡兰,把她从人群中拉出来,带到了敌人面前。

敌人从叛徒的口中得知刘胡兰是**人员中唯一的共产党员和区干部,又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便妄想从她口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可刘胡兰宁死不屈,敌人万万没有想到共产党的一个小姑娘竟会如此坚强。当敌人的引诱和威胁失败时,他希望刘胡兰通过血腥**被迫投降。

在刑场上同志们一个个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只剩下刘胡兰一个人,这时的刘胡兰眼睛里冒着怒火,毫不畏惧,她斩钉截铁地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愤怒的群众再次向刑场涌来,敌人的机关枪向几百名手无寸铁的乡亲们瞄准,这时刘胡兰大义凛然地大声喝斥敌人:

“住手!要死,让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就这样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昂首挺胸迈着矫健的步伐,从容地向烈士染红的铡刀走去……。

她用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换取了村民们的安全,但她却睡在自己出生和长大的土地上,她的鲜血染红了蓝天。

刘胡兰,你不会寂寞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孩子在赞美你的事迹,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毛泽东为你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邓小平爷爷也为你亲笔题词:“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样。”

我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硝烟、没有战争,这样的环境是千千万万英雄用自己可贵的生命换来的。此时此刻,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热爱祖国和人民。我们要更好地把握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一天比一天进步。我们年轻时要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要把祖国建设成为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

革命传统故事读后感篇【2】今天,我读了《革命英雄的故事》这本书,我非常感动。他们很勇敢,面对残酷的环境宁死不屈,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刘志丹。

刘志丹在1903年冬生于陕西保安县。他在青少年时期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于是,他想改造社会,复兴中华。

通过努力,他考进了黄埔军校。1926年,他毕业后随军远征。这一时期,他领导革命军挖战壕,瓜分财产。这时,敌人率领大批部队进攻革命军。

他带领革命军英勇阻击,将敌人打了回去。愤怒的敌人组织了大批部队再次进攻。这次他们失败了,因为力量悬殊。

后来,刘志丹率部到三交镇作战。他的部队从清晨到中午一直未能顺利攻打三交镇。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指挥战斗。结果,他在指挥部队进攻时,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左胸,伤了心脏。

在临死前他让其他战士告诉政委,请他带兵,一定要把三交镇给攻下来。

他为了革命而生与死。他是不屈不挠的。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革命传统故事读后感篇【3】今天,我读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王朴、刘胡兰、董存瑞的故事。。。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苗的故事。

王二小1929年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而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还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时迷了路。他们看到王二苗在山坡上放牛,就让他带路。

王二小先是装作听话,走在他面前。为了保护转移躲藏的村民,他带领敌人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突然,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后,便气愤地用刺刀杀死了王二苗。当时,八路军冲下山,歼灭了所有敌人。王二苗死后,当地军民把他埋在刘家庄的山坡上。

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词作家、曲作家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来纪念他。

我想起了王二小,他为了保护被转移藏匿的村民,带领敌人埋伏,牺牲自己去保护别人。他不能保护躲藏的村民,他不能牺牲自己,但他没有,他牺牲了自己为他人。再想想我们。我们不需要保护别人或牺牲自己。在这样好的环境下,我们为什么不珍惜它呢?

想想别人,想想自己,其实我们可以做到,但我们不努力,只要努力,我们就能做到。

从现在起,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一切。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祖国。同时,祝愿我国在世界强国之巅的基础上,越来越繁荣,不再被其他国家欺负。

传统故事读后感 篇3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悟很深,从那些感人的故事情节里,反映出了一个个真道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思。

我最喜欢看的是《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的是: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的,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传统故事读后感 篇4

董三泉是明代一位清官,历任县令、知府。董三泉在生活上十分注意节俭。他不仅自己生活起居一切从简,住的是普普通通的宅所,平日里吃的是粗茶淡饭,而且还非常注意治家勤俭。

董三泉的妻子有心想劝说他置办些新家具,可董三泉却说:“我们的生活比一些平民百姓高出不少了。这些家具如果是放在贫穷人家,还是好东西呢。

人家能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

董三泉要求儿女也很严格。平日里他不许儿女总穿绫罗绸缎,而要他们多穿粗布缝制的衣服。

小朋友,你们想,董三泉这样有钱的人家,竟然这么朴素。换成别人,盖新房、买田地不用说,挥金如土平常事,任随子女穿绫罗绸缎,不会在意子女花钱大手大脚。你说,我们该不该向董三泉学习呢?

是的,过年时,大家一定收到很多压岁钱吧。一千、三千、五千,都有可能。那我们该用这些钱干什么呢?

有的孩子会用它来买昂贵的玩具,有的孩子会高兴地用它来买零食。握着大把大把的压岁钱,觉得理所当然,忘了长辈们的心意,甚至顶撞爸爸妈妈的劝告,任意支配。我曾经也有过这么多压岁钱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念头哦。

但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后,我要像董三泉那样做一个节俭的人。听妈妈说,在银行存1000元,一年内利息就增加30元。我和弟弟打算把一部分钱存到银行。剩下的钱将用来买书、文具和其他有意义的地方。

建议大家也和我一样做董三泉那样节俭的人。

学校就要开学了。我去商店买文具。一进店,我就被一个非常漂亮的包吸引住了:我最喜欢的粉色,包上的美女公主对我甜甜地微笑,底部是轮胎,顶部是把手。当我上学的时候,我也可以在地上拉。啊!

这个书包我超满意。虽然价钱很贵,但我不在乎,反正压岁钱多多。我马上把那个书包抱在怀里,怕被其他小朋友买走。

一会儿,我开始犹豫,想起董三泉的妻子想劝说他置办些新家具,可董三泉却说:“我们的生活比一些平民百姓高出不少了。这些家具如果是放在贫穷人家,还是好东西呢。

人家能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对呀,我上学期用过的书包,妈妈清洗后放在书桌旁的,颜色不再那么鲜艳,图案有些模糊,边边有些起毛。可是还牢固。

可以再用一学期,用不着买新书包。我看了一眼心仪的书包,小心地把它放回原处。然后,我挑了一些必需的学习用品买回家。

小朋友,节俭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别忘了,要从我做起噢,要从小事做起噢。

传统故事读后感 篇5

这几天,我看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一动画,这部动画片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几部分,里面有许多美德小故事:江革负母、黄香温清、陆绩怀桔、孝绪得参……这些故事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让我从中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最喜欢的是《黄香温清》这个故事。黄香对父母很孝顺。他母亲生病时,他总是在床上守护她。她9岁时,母亲去世了。黄香很伤心。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黄香感到很冷。他认为他父亲在这么冷的天气里一定很冷。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热情宴请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小区里的人都称赞黄香。后来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以前,我在《三字经》里见过“香九龄,能温席”的话,这次看了动画片对黄香的事迹了解的更加清楚了。

虽然我不需要像黄香那样为父母热身,但我从他身上学到,我们应该孝顺父母,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我想我还会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动画中学会更多的道理。

传统故事读后感 篇6

苏轼不仅是宋代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一位茶人雅客,东坡爱茶与他仕途小有挫折,又因身为僚佐相对比较清闲,有机会广泛的交游结识僧道高人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的生活当中,茶的身影无处不在。苏轼不仅爱喝茶,更擅长煎茶、斗茶,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其中与茶有关的诗词创作占据了重要部分。在苏轼看来,茶是君子品格的象征;是佳人气质的体现;是高人风度的展露。以茶安命,是苏轼的生存智慧,可以说,苏轼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使中国的茶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领

当诗人们闲来无事,静静享受恬淡幽静的时光之时,手捧茶叶,细品香茗,看着那清新翠绿的茶叶在杯中翻滚,舞蹈,体味着着茶叶独有的清淡舒爽的味道,心中的喜爱之情便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而苏轼一生“性好山水”,在他的游览历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就会接触到各地的传统习俗,再加上自身对茶的喜爱,因此也更加关注于各地的茶俗。苏轼曾作诗云:“从来品茗似佳人。”可见苏轼对茶的热爱。在苏轼的日常生活当中,茶更是精神品格的体现与象征,在一次斗茶比赛中,苏轼得了“白茶第一”,史学家司马光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君何以爱此二物?”东坡笑而答曰:“奇茶妙墨俱香”。“茶墨俱香”被后人传为美谈。

不仅如此,苏轼还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陆羽《茶经》中的内容,苏轼从不盲从,而是进行实地的考察。茶贯穿了苏轼的一生,成为了苏轼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诗如同话语,是文人与茶之间的对话,是茶与文人心灵的交谈,茶如同一位挚友,陪伴在文人们左右。苏轼精于茶道,对茶的热爱贯穿他生命的始终,他对种茶、煎茶、品茶都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苏轼与茶结缘终生,而他也在有意无意当中将茶写进自己的诗词当中。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咏茶诗词,在苏轼的茶诗当中,茶成为了苏轼的倾诉对象,成为了苏轼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安慰。

茶不仅仅和僧家深结佛缘,更与文人墨客广结雅缘,在诗人看来,茶不仅香气袅袅,更如白玉一般婉转优雅,所谓“婉转曲尘花”,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

传统故事读后感 篇7

西村幸夫:《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我们居住的城市、街区和村庄是我们的家园

,是心灵中最温暖的所在。就拿我们生活的城市来说,我们对它的记忆、对它的感情与那些最平凡最熟悉的城市风景纠葛在一起:穿过城区的河流、狭长的街巷、老房子、城门楼、寺庙、名人故居、石板路、小餐馆、庭院里的海棠、小贩的叫卖声、屋檐上的瓦当、街坊邻居们的闲聊、孩童的游戏……对于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而言,城市是有生命的存在,如同一条从历史深处蜿蜒流淌至今的河流,叙述着往昔的岁月,延续着祖辈的记忆,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承载着无数居民的欢乐和苦痛。

如今,全球化和更快的生活节奏正在改变我们的城市。拔地而起的楼群、笔直宽阔的马路、拥塞的车流、人工修剪的树木、巨大的灯箱广告、星巴克、麦当劳、24小时连锁店、闪烁的霓虹——当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这些物质文明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却因传统与独特人文气息的消退而变得千篇一律。我们时常会问自己:

这座明亮的城市仍然是我们记忆中的家吗?

在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如何使之既保持历史赋予的厚重感,又散发出时代气息,让老年人回忆和触摸过去,让年轻人在时尚空间释放激情和浪漫?这看似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但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西村幸夫的《再造魅力故乡》一书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解答。他在书中介绍了日本17个城镇的社区改造和历史保护案例。

这些城镇包括北海道的大樽和函馆、新泻县和津川市的村庄清单、岐阜县的古川镇、岛根县的大田市和佐贺县的有田镇。由于留学和工作关系,我去过书中主要介绍的大樽和古川镇,也去过书中简单提到的京都和奈良,去过琦玉县的川越市、长野县的龙须妻子、岐阜县的高山市和三江县的伊势市。那时,我走过这些古镇的街道,不仅感受到它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更感受到它散发出的时尚气息,心中有着难以形容的清新和感动。

读了《再造魅力故乡》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散发魅力的城镇并非只是简单的历史遗产,而是当地居民呕心沥血营造出来的结果。

《再造魅力故乡》的中心词汇是“社区营造”,社区营造英文是***munity planning,日文是“街づくり”。社区建设是日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战后,日本走上了重视经济的道路。1968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排名第二。

然而,伴随日本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大量地方人口向大城市移动,出现了地方人口稀少、中小城镇和农村日渐衰退的局面。同时,在大规模拆迁建设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不仅存在严重的公害,而且那些历史文化厚重的建筑和历史街区也濒临被拆除。因此,上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关心的不再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各种名义的“开发”,而是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大大小小的市民团体应运而生,这些市民团体基本上由当地有责任心的居民组成,他们针对市政规划,积极提出建议,亲自参与到城市改造和城市建设中来,掀起了保存历史文化街巷的运动。

城市的重建和建设要体现居民对家园的集体记忆和对家乡的美好想象。社区建设是这方面努力的结果。它使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风貌得以保存和开发,让传统街区重新焕发魅力,也使日本从片面追求经济、追求高效的时代过渡到重视历史传统和人文景观的时代,特别是以小樽、近江八幡、伊势河崎等地为代表的社区营造开展得非常成功。社区营造的方式多种多样,涵盖面广,除了保护传统街区的社区营造以外,还有整治堤防道路,在堤防建绿化带;振兴日渐凋敝的商业街;为解决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困难而设立托老所;将空置的店铺、房屋用作儿童游戏场所;设立居民交流场所;与当地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居民和学生们共同参与的活动等等。

这些“营造”更为具体、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新中产阶级为了保护生活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而进行的运动。

这本书告诉我们:社区建设是居民对自己行为的记忆和憧憬。正是那些以居住地为荣、对居住地有着深厚感情的居民们的努力,才使家乡重拾了魅力。当今,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不再仅仅以抱怨来面对故乡的不尽如人意,而是投身于对故乡的勾勒、描画和营造。

他们意识到,要让家乡充满魅力,就需要赋予当地历史文化新的活力,需要城市或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和奉献。

第二,我去过北海道的小樽,那里的大街小巷以独特的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樽也是日本社区营造的一个成功案例。作为日本历史上的煤炭出口港口和商业城市,早在1880年(明治十三世)该市就开通了日本第三大铁路。

随着北海道的发展,作为物资集散地的小樽一经成为一个商业城市。20世纪20年代,小樽开始挖运河。铁路运输和航运给这里带来了勃勃生机。战后,随着小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陆路逐渐取代了航路,曾经繁忙的运河两端堵塞、河道淤积、河水散发着难闻的臭味,运河边的西洋式建筑物、大石头建造的仓库、传统的日式住宅也被杂乱无章的建筑物所遮盖。

上世纪70年代,在小樽的城市重建过程中,市**计划填渠铺路。当拆除了运河边那些杂乱无章的建筑物时,高大的石造仓库、洋房、日式房屋显露出来,令运河景观为之一变。小樽的市民重新发现了运河和老房子的魅力。他们意识到,没有运河,老房子将失去他们的历史支持和光环。

于是,这些热爱故乡的市民们为了保护运河、再现运河景观,成立了“小樽运河保存协会”等市民团体,发起了保护运河的市**动。在市**动的推动下,**修改了原有城市改造计划,进行重新规划。不但运河被保留了下来,其历史文化资源也被陆续开发出来并赋予新意。

石头仓库、西洋建筑物被辟为博物馆、八音盒店、玻璃作坊、餐馆、酒吧、工艺品小店,运河边建起了一条全长1120米的散步道,道上立有煤油灯灯柱。夜幕降临,灯光闪烁,老房子倒映在河面上,成为小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由此,具有历史风貌又散发着时尚气息的小樽成为了颇具人气的观光地。

大批游客的到来极大地刺激了小樽经济的发展。70年代小樽每年仅有170万的观光客,而2006年小樽的游客人数达到近700万。

在日本,战争中没有被空袭破坏,现代化进程没有改变的城镇是非常宝贵的。像长野全长500米的“妻笼宿”是江户时期中山道上过往商旅的中途驿站,以旅馆聚集而闻名。近代以来,铁道、公路的修建使得交通大为便利,群山环抱之中的中山道逐渐被人遗忘。

“妻笼宿”却因祸得福,由于未被开发而呈现着100多年前的风貌。我以前去过那里,我非常喜欢充满江户风格的街道。我想那才是真正的日本原版。这条崎岖山路上的街道也是社区建设的典范。

1968年当地**想要拆除“妻笼宿”驿站,遭到居民们的强烈反对和抵抗。1971年居民们制定了旨在保护当地文化财产和自然环境的《妻笼宿居民宪章》,宪章明确规定了对当地传统房屋的“不卖、不租、不拆”三原则。当地**注意到居**动所带来的警示意义,1975年出台了《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指定制度》,对控制滥拆滥建起了一定作用。

1976年妻笼宿被选定为国家重要传统建筑物保护地区。1981年,又成为长野县自然保护条例规定的乡土环境保全地区。如今,“妻笼宿”街区中鳞次栉比的老建筑物多被开发为旅馆、工艺品店、纪念馆,浓郁的传统风情让人产生悠长又怅惘的历史感,恍若时光倒流,回到江户时代。

日本有不少像小樽、“妻笼宿”这样经过“社区营造”而再现魅力、焕发生命力的城镇。2002年全日本有54个町的60个地区成为国家级重要传统建筑物保护区。

三 2006年我曾在日本三重县的伊势市生活了3个月。这是位于名古屋以南的志摩半岛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坐落着著名的伊势神宫而驰名,被称之为“日本人心灵的故乡”。江户时期(1603-1867)的伊势异常繁华,每年因参拜神宫而造访此处的日本人竟然达到当时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因此,当时供羁旅之客休息、留宿的旅馆、客舍比比皆是。伊势的歌舞伎、浄琉璃(传统木偶戏)、芝居(传统戏剧)在全日本都极具名气,妓院歌馆无数。相传那里也是当时歌舞伎艺人一炮走红、俗称“鲤鱼跳龙门”的场所。

现在,相比东京、大阪等都市的繁荣与熙攘,伊势显得分外落寞。从名古屋途经伊势开往志摩半岛南端的火车上,客人屈指可数,据说这条线路一直处于亏损。一般来说,城市火车站前是寸土寸金之地,店铺林立,**穿梭。

可伊势火车站前的百货商场倒闭,站前广场空空荡荡。市中心几乎看不到高楼大厦,几条商业街也是行人寥寥。近些年郊外和高速路两侧的商业、餐饮发展较快,市中心餐饮店、百货业受到严重打击。

走在寂静的大街小巷,行人稀少,碰到的大都是些老年人。在我忧心于伊势的凋敝时,当地一位日本朋友提议我去伊势的河崎地区看看,他说那里是伊势的希望所在。我便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造访了那里。

流经伊势城区有三条河流,其中之一叫势田川,势田川两岸几条纵横的街道称作河崎。河崎是伊势人成功让传统街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一个代表,曾被日本多家**介绍过。自江户时代起,河崎就是三重县通往爱知县、关西方面的水路枢纽,承担着粮食和生活物资的运输、中转功能,有“伊势的厨房”之称。

据说当时商铺林立,满载货物的船只往来穿梭,极为繁荣。20世纪初期以后,势田川的运输功能下降,商品批发功能衰退,仓库等传统木造建筑、石头垒砌的河基、舶船停靠码头等景观面目全非。势田川河道堵塞,淤泥、垃圾散发着恶臭。

社区营造运动给了河崎第二次生命,使河崎既保留了历史街区、老房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又给它重新注入了新的生命而焕发出勃勃生机。河崎保护历史街道运动产生于1974年。那年,大暴雨导致势田川泛滥,城市街道大都被水浸泡。

为此,**出台了势田川改造方案,计划拆迁河岸90幢老房子来修建道路。居民们不忍心自己熟悉的街道面临消失的厄运,于是成立“势田川科学调查团”,聘请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建筑学家进行河崎的街道调查。调查报告指出了势田川的污染问题与综合治水的必要性,同时也高度评价了河边老建筑物的人文价值。

于是,采取了保护与改造并行的方法。1979年,当地20位志同道合的建筑师、社会活动家、画家、摄影师、居民结成了“培育伊势河崎的历史与文化之会”。他们召开演讲会、组织参观学习,举办各种活动,发行刊物《河边的故乡》,推进历史街区保存运动。

在这一组织的影响下又成立了各种开发、利用老仓库的居民团体。例如,非营利组织“大家来建设伊势河崎街道”在“不仅仅是保护原有街道、还要创造新文化”的宗旨下,请来专家设计河崎地区街道景观,并吸收当地居民的意见,进行建筑物改建、新建、搬迁、拆迁和维修。通过活动,居民们逐渐认识到历史的街巷、老房子也是文化遗产,应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

1997年河崎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小川邸(酒批发店)面临被拆迁的危机。当地市民组织认为这所老建筑物是当地历史的见证,希望市**能够保留并修缮。**采纳了市民的建议,将修缮后的该建筑物辟为“伊势河崎商人馆”,并对外开放。

展览室里展示着河崎的历史变迁。有一个展室专门展出了河崎的店铺招牌。河崎商人非常重视自己店铺的招牌,他们在坚硬的榉木上刻字,字上涂黑漆,漆上再描金粉,像明治时期的“小栗商店”、“小川酒店”等招牌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上世纪50年代的“丸赤酱油”、“忠勇川元酒店”、“明治屋啤酒”的招牌等也都见证了河崎曾经的繁荣。

传统故事读后感 篇8

孔融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的兄弟很多,他在家排行第六。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一篮特别鲜美的梨子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准备吃梨。爸爸对孔融说:“孩子,你给大家分分梨吧!”

四岁的孔融站了起来,他来到桌边,踮起脚,先拿起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梨,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然后双手捧着送到了爸爸面前;又拿起一个黄澄澄的大梨,欢快地来到妈妈面前递给妈妈,接着,他把篮子里又大又好的梨一个个地挑出来送到哥哥们的手中。最后,孔融拣起了最小的一个梨,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传统故事读后感 篇9

“妒贤嫉能”这个故事写出了项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从古至今,不赏识人才的人,都是失败者。《成语故事》里关于三国的故事也有许多,还可以一边补充对三国的认识。

有个“名落孙山”的故事让我苦笑不得,讲述的是一个叫孙山的人和同乡去考科举,结果自己最后一名,而同乡没有居榜上,结果回到家,同乡的父亲问他儿子的成绩,孙山还委婉得意的说最后一名是自己,你儿子榜上无名。趁机显露了自己的才华,但其实在别人看来,滑稽了点。

“程门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为看了《恰同学少年》的缘故,看到了毛泽东借鉴前人“袁门立雨”,在外人看来是可笑的,为什么一定要一动不动呢?特别是“程门立雪”,杨时和游酢,因为老师睡着了就一直站在门口,下雪也不进去,这种行为其实可以称为“愚昧”,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半对半错,毕竟是初次登门拜访,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们不一样,因此评论的话还是少说为妙,他们的老师也都被这精神感动了。

一个又一个的成语,只是短短数十字,却全都蕴涵大道理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648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