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论语读书心得 >

论语读书心得7篇

论语读书心得7篇

论语读书心得。

论语读书心得 篇1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虽然这本书从成书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了,但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一段话是:“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

孔子的学生子游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现在孝顺主要是指我们可以赡养父母。而对于犬马来说也都能得到的饲养,如果人们只养活父母而不恭敬的话,和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呢?

孔子的回答是非常深刻和有针对性的,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孩子的孝道并没有让父母满意。由此想到当今社会,虽然我们身边有不少孝敬父母的模范,但也有不少人做得很不够,至少没有做到非常重视,没有很好地孝敬父母。存在这种情况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工作太忙,生活节奏快等原因,仅仅满足于让父母有吃有穿就行了,平时很少抽出时间去看望父母,很少从精神上关心父母;另一类,不少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及长辈们的溺爱,长大以后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识,更缺少孝敬父母的责任。

我相信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美德不应该被抛弃,而应该得到维护和加强。作为子女,在关心父母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多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有时间多陪陪父母更好,即使我们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抽不出时间去看望父母,但至少可以多给父母打打**,哪怕只是一两句关心、问候的话语,或者在节假日、父母生日时送上一份深深的祝福,都能让父母感到欣慰和温暖。

这也正是《论语》里孔子关于尽孝的要求。

《论语》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如何关心和孝敬父母,还让我学到了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做人等方面的道理,它真是一本好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论语读书心得 篇2

我还记得一年多前,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乡,爱护父母。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对象牙塔生活的期待和期待,我走进大学校园,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起点。而简易的行李里静静地躺着迄今为止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于丹的《论语心得》。

自识字至今,细细想来,读过品过的书不胜枚举,从梦幻瑰丽的《安徒生童话》到鲁迅批判现实、富有回味的《呐喊》;从三毛展示勇敢与浪漫的《撒哈拉的故事》到路遥解说平凡和苦难的《平凡的世界》;从奥斯洛夫斯基的闪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高尔基讲述“社会大学”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我的大学》等等。这些文学经典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的灵魂,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又被塑造了。

其中,有一本书对我影响深远。在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在我最为彷徨与无助之时,它来到了我的身边。从此,它不遗余力地精心引导我,带领我走出迷茫和迷茫。

这本书就是于丹的《论语心得》。

与《论语心得》结缘是在那被大家称为“黑色六月”的高考准备时期。那时,刻苦的阅读和刻苦的准备并没有使我的成绩提高,甚至有倒退的趋势。所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各种各样的考试曾经让我跌入崩溃的边缘。我非常害怕即将到来的高考。

高考带来的焦虑和现实中的种种失望,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困住了我的心灵。我感到无比的窒息与惶恐。可想而知,之后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我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看着试卷的失败,我不知道我的明天就在**,我的梦想也在一步步地离开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中看到了《论语心得》这本书。许是对于于丹的好奇和对《论语》的熟悉,让我拿起了这本书。回家之后,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论语心得》主要是有关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以及人生之道的解读,并且还用很多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来阐释《论语》中艰涩难懂的词句。从这些解读与小故事中,特别是书中对心灵之道以及理想之道的阐释中,我找到了我寻觅已久的心灵寄托。

当我读到“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缺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剧你的苦痛。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这段文字时,我怦然心动,有如醍醐灌顶。

那一刻,我顿悟了。是啊,我为什么不面对自己的缺点呢?为什么一再地自怨自艾呢?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过了好久,我听到一个发自心底的声音:

为了我的未来和梦想,为了我的家人和朋友,我愿意面对自己,而不是逃避。

从那以后,我一直严格按照老师的计划复习,同时积极调整自己的思想。每当我要失去信心而放弃时,我总是对自己说:不要想太多,我只需要尽力。

一个月后,失眠的现象几乎整夜都在逐渐渐少,我的脸上露出了久久的笑容。更重要的是,我的心一天天平静下来。对于高考和未来,我有更多的心心和把握,更少的担心和不安。

经过几个月的认真准备和积极的心理调适,高考终于如约而至。在那些日子里,我的心很平静。除了粗略地翻翻课本外,每天晚上我还会再读读《论语心得》。然后掩卷沉思,并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

“做一个勇敢的人,尽全力去化解人生的缺憾。”

高考结束了,成绩很快就会公布。我愿意接受结果。正如《论语心得》所说的那样“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

在我惶恐、不安时,《论语心得》悄然而至,引领我走出了心灵的困境。在复杂的世界里,我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而今我已是一名大二学生,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学***活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但我早已学会坦然接受与面对。现在每天晚上临睡前,我还会再品读一下因为多次翻阅而略显残旧的《论语心得》。我相信《论语心得》中简单的真理和对于感悟的阐释将值得我用一生去解读。

论语读书心得 篇3

是啊,在社会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了,便会和谐与共。然而,“文明社会”中却“冲突”不断,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争名逐利,尔虞我诈;大到国与国之间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我想,如果我们接受《论语》的洗礼之后,其中蕴藏着的力量定会使人人互助共处,社会和谐共存。

《论语》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冰冷。这些道理不像是那些石头一样的典籍,需要我们拿着放大镜翻着《辞海》去读,然后非常吃力的参悟一辈子。就像是于丹教授告诉我们的,真正的圣贤不会端起架子,板着面孔说话,他们把活泼的人生经验穿过沧桑、越过千年,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的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而已。

这穿越千年的力量,借我以风帆,让我在人生的航程中不断奋斗前行;假我以羽翼,使我在思想的天空下自由常飞不落……

论语读书心得 篇4

读《论语》后的读后感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讲话和共产党的自问自答,这是儒家思想赖以存在的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xx年)名叫邱,取名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

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17岁时去世。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在春秋时代巨变的时代。他反对通过政治和惩罚迫使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

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xx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xx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

公元前xx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和再传**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

它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是中国历法上最早的教育书籍。

孔子从政治、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义。所以他主张“为政以德”,这反映了当时人的价值的提高和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特征。因此,孔子的道德观顺应时代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论语读书心得 篇5

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很多人都忽视了经典,还记得,我最初学习《论语》,是在小学的时候。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世界上的真理似乎是最普遍的,就像太阳每天在东方升起、落下、落下,农民每年在春天和秋天播种庄稼一样。《论语》所要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在现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生活中,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自由快乐的生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这句格言,路人皆知,家喻户晓。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从课常上学***,还要学会从周围的人的身上,从书报上,从别人的谈话中学到不同的知识。

人生百态,构成了世界的千姿百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者为师”、“取长补短”的话十分有道理,也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生存技巧。在现代竞争社会的人际关系中,这样的人是成功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开篇的首句,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之。它告诉我们学过了要经常复习。

读书是人们在文明生活中向往的快乐。读书也能尝到宁静的幸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和发现自己的价值。季羡林先生推崇张元济先生的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古往今来那么多人酷爱读书,书的魅力始终不衰。

“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需要多读书,因为书籍不但可以给人以慰藉与快乐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在平凡的人生中享受到理想化生活的感觉。”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上的快乐,适应日常的秩序,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

论语读书心得 篇6

论语读书心得

论语读书心得(一):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有孔子的再传**,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集,它用简洁而有意义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言讲。《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传**编撰而成。它主要由语录和对话体构成,记录孔子及其言行,反映孔子的政治思想、理论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盖三千焉”。

孔子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也不失言”。

按照孔子说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见到一个没悟性或者这人太差,你追着、赶着跟他说话,那对不起,你话多了。所以他说,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一个聪明人,他不会想念那些可以教的人,但他不会向牛弹琴,追逐那些不能教更多的话。所以也不失人,也不失言是对的。对于这方面,我们就应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孔子的这句话是在《卫灵公篇》,讲的是人与人交往的道理。

**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应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说,为人子,为人弟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完这些,我还有剩余的精力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很好的阐述了躬行与学文的关系。ZF133.coM

说明了做人要以德为先。也就是《论语》中说的“仁”,我们这天说的德乃为人之根本。道德实践也是学习,这与文学知识是一致的。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以前问过老师说:“老师啊,敢问君子,一个君子的状态什么样呢”老师回答得很简单,四个字,叫做“不忧不惧”。这就是君子了太简单了吧那老师又反问了他一句说: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啊”一个人如果自我反省,内心没有歉疚,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子女父母,那么自己的内心有什么可内疚的老百姓讲一句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坦然。

孔子说,如果在当今社会,外在有如此多纷扰的声音,我们偏偏困顿于一派喧嚣之中,但是叩问内心,无忧无惧,这容易吗这还不够做一个君子吗所以其实我们不要以为说君子就必须要兼济天下、建功立业,于社会士工,做出大辉煌的人才配这个称号。其实一个君子首先应对的是自己的心,有一份生命朴素的坦然。这一天对人们来说可能很困难,因为我们面对的每一刻都在改变。

这种变化会让我们充满了迷思。

孔子有一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写出来是数字的“数”,也就是过于密集的意思。

“事君数”,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对你的领导的态度:对你的上司老板,你对他有言必从,不管是夜里三点还是五点,他叫你就到,所有的事情你从来不违背。你想我这么对他,他就应对我个性好吧错!

他会认为你的人格不端庄,这离羞辱你不远。这叫“斯辱矣”。因为他觉得你是仰望他的。

我们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当一个人仰望别人时,他实际上是跪着的。你怎样样能够不仰望就是你自己站起来。

所以其实你对什么人都不要做到数。你去这样失去自我的尊严去伺候领导,那最后会招致羞辱。朋友呢大家觉得朋友之间无所谓了吧多好都没关系。

有一些男朋友说,我去我哥儿们家,我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我在他们家能够把他的冰箱翻得乱七八糟,他家和我家一样。有些女朋友,一跟老公吵架了去找闺中密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什么样保密都对人讲。那闺中密友就出主意,说你离开这个男人吧,你离婚算了。

其实这样的朋友都必须好吗孔子说:“朋友数,斯疏矣。”朋友要走到这么近的时候,就是疏远的开始。

为什么?因为人与人之间,我们应该始终以对个人生活的独立尊重为前提,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尊重。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处世中,我们要学***那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宽容之心;学***“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的谨慎;学***“耻其言而过气行”的行为方式。让我们也学会先人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爱仁之心;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好学精神;“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豁达、朴素与和谐;学***“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诚信精神;体会到“未若贫而乐,有道而正焉”的快乐。

总之,让我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论语读书心得(二):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着作,由孔子的**及再传**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为政篇第二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

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会领先。

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

不管我们在**,爸爸妈妈总是最关心我们。我们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父母让他们放心。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

述而篇第七里说: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奢侈了就会不谦逊,不懂礼节,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不懂礼节,宁可寒酸。

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节俭,空调能不开就不开,洗菜的水能够用来浇花或冲厕所,用过的纸反面能够用来打草稿……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读一读《论语》,使自己学的更多,成长的更快。

论语读书心得(三):

最近,我读了不得一本《论语》。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

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能在必须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

”这正是我学***应做到的。

在学校里,老师每天教我们很多知识。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如果你经常打开这本书,你就能牢牢地记住它。

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点。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说乎?

”了。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哲理。

论语读书心得(四):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士不能够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事实上,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需要传达给学生的。

人就应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爱”。读过《论语》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以看出,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仪式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

尤其是对父母之爱。当他谈到孝道时,大家都说孝道就是赡养父母,但他说,如果你不能从心底尊重父母,那就不同于养狗养马。其实,只有基于父母和孩子的真之爱,才能达到真正的孝道。当别人向他请教治丧之礼时,他简洁的回答:

“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里真的为逝者悲伤,一场充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事实上,无论何时何地,对于任何人来说,爱情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获得幸福和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就不懂生活。但这天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更聪明更灵巧,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最大所能给了孩子一切,让孩子觉得理解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而爱的缺失,不仅仅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群众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

没有爱,人就不能感受到生命中最高的幸福。因此,真诚的仁是孔子反复强调给学生的,这也应该是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论语读书心得 篇7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

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

举个例子吧:开学时,xx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如果每个人都能向鲁迅先生学习,世界是多么的美丽和和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

----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敬礼!^_^】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64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