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语文课件 >

五下语文课件

五下语文课件

五下语文课件(篇1)

碰 撞: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对旧课堂中所带来的东西已不感兴趣,往往新生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于是,把开发新式课堂及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是我两年来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灵 感: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那么较好地上好一节识字与写字课成了我们低年级教师要攻克的课题。有幸在“考日回国汇报大会”上,看了一节音乐课与体育课整合课,我深有感触。于是有一个想法:识字课能不能拿到微机教室去上,让计算机这个多媒体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让儿童们在动手操作计算机游戏软件的同时,把课上较难记忆的生字记住。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本堂课。

课堂特色: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将识字、写字与计算机教学实行了有效的整合。同时,把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计算机,能够在直观形象的计算机展示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锻炼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创新设计:

一、交流资料,了解雷锋。

1、课件展示:出示雷锋照片并引导学生介绍雷锋。

2、板书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思考: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

二、操作电脑,初识生字。

(出示教学软件,导入课文学习。)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边读边用鼠标画出生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学习生字,读通句子。)

2、 同桌交流:学生用鼠标点击生字考查对方的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 学生读字。

(2)、用所认生字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对照大屏幕,鼓励学生范读课文。

三、巧用整合,引导识字。

1、操作软件,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文,

思考:通过刚才读文,能够记住了哪个生字,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

(2)、学生汇报识字情况。(根据学生所说生字,教师点击教学软件出示这个字,并配有相应的图片。)

(3)、鼓励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A、想一想在哪里看到过他们?

B、关于这个生字你还想告诉同学什么?

C、 把你想到的和这个字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告诉你身边的同学吧!

2、看图猜谜,字理识字。

3、操作对比,导学新字。

学习“迷”字。

(1)、电脑出示并引导学生读词语:

(2)、动画展示:

(3)、出示生字:“ ”,引导学生学习。

A、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

B、在什么地方可以用到这个生字?

4、图文整合,随文识字。

5、利用电脑,合作识字。

小组学习“洒、滴”(电脑导入学习提示:)

(1)、学生操作软件并读文,挑出要学习的两个生字。

(2)、学生之间互相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3)、小组汇报。(学生操作前面的大屏幕,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四、电脑展示,学写生字。

1、电脑出示书写顺序: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3、全班交流评议。

五、及时小结,引导学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

中的十二个生字,初读了课文。下节课我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精彩回放:

由于本课还未讲,所以缺少这一环节。

五下语文课件(篇2)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欣赏短片,看完短片后告诉老师,短片为我们所呈现的是哪一个季节?看完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或者谈一谈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秋天的词语)

2、秋天是个非常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秋水长天,让人们感觉非常的舒服;同时,她也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实累累,秋桂飘香,让人们体味到收获后的喜庆。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也非常喜欢秋天,下面我们将要走进课本,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到底是怎样的。

二、整理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请教一下字典老师,并且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象和丰收景象)

2、出示生字。

A、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内容的?)

B、脚印儿稻穗儿蝉声儿牛儿羊儿红着脸儿(指导读好儿化音)

C、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路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理解“羊肠小路”“柔韧”“井井有条”的意思)

3、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走进诗歌中,想一想划一划,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4、(指名读诗歌)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

5、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些什么?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老师也诗性大发,想在这里吟诵几句。

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们看到金黄的稻穗……

你们觉得老师创作的怎样?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3、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情趣,饱含深情,我们就是通过这么美丽的语言理会到的文章的美,秋天的美。

四、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

2、我们知道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富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在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得整段内容充满生命力。

3、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高粱------这些能让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香,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这两个字就概括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五、学习生字词,描红

五下语文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 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四、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五下语文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阳、打、开、门、间、向、毛”七个生字;会认“话、让、进、屋、看、起、双、就”八个生字,认识新笔画“弓”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阳光的温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从读中感受到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创设情意。

2.创造畅想天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生听谜语,猜太阳。

2.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气层,想么画就怎么画,师准备各种颜色的粉笔,供选择。

3.说说心里想对太阳说的话。

4.出示课文:太阳把她想对你们说的话都写在这首诗里,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启发想象。

1.师范读。

2.生说听读的收获。

3.生在小组中自由读,互相解题。

4.生说组中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共议。

5.生自由读第一节诗,边读边想。

6.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7.生试读,练读。

8.指名读,生互评。

9.同法学习第二节课,指导句式。

“我带着,快乐地向你走来。”

10.齐读课文。

三、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1.师合作读。

2.自己配上音乐,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诵读。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读文。

二、巩固生字认读。

1.出示金色的花,花心上写着本课的生字,四片花瓣向下折好。生每读对一个字,教师就将花瓣打开,将盛开的花朵贴在黑板上画好的草地上。

2.全班赛读生字。

重点指导:“间、香、双”的读音。

三、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a.组内讲座好识记方法。

b.全班交流

熟字加偏旁:

日——阳,丁——打,日——间

熟字相加:

禾+日——香

形近字比较:手——毛

自编顺口溜:

门:门上一个小门铃,门框直直真漂亮

间:太阳照进大门来,房间里面暖洋洋

2.练写生字。

①生观察字的占格与笔顺。

②花束芳香

亮光温暖

生说师范写。

③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五下语文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内容

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可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

2、注意听音乐,复听时,当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3、还可以想象着玩具兵的样子表演,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做一些木偶兵的面具、长鼻子等饰物,供学生选用。

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完成歌曲的学习。教师可安排几次范唱,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给学生完成的歌曲感受。

2、学生听范唱时轻轻地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3、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建议

1、聆听乐曲时,注意初听的完整性,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哼唱出自己喜欢的旋律。

2、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在完整地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3、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感受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

编创与活动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3)教师可设计小礼品,或全体学生以拍手的方式

表演《拉勾勾》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看图与听唱相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可用手指着“金勾勾,银勾勾”唱。

2、教师范唱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师之情动生之情。

3、边唱边表演,也可参考课本中的插图动作。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编动作,给学生以“自编的动作最好”意识。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音乐,自由想象。读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复听乐曲,这声音出现了几次,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本图中大胆添画。

3、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分角色,分别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2、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稳定学生情绪!

(三)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1、学生可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

2、注意听音乐,复听时,当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3、还可以想象着玩具兵的样子表演,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做一些木偶兵的面具、长鼻子等饰物,供学生选用。

(四)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1、用听唱法完成歌曲的学习。教师可安排几次范唱,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给学生完成的歌曲感受。

2、学生听范唱时轻轻地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3、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五)让学生和同桌一起拍手练习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聆听了《玩具兵进行曲》,并能够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课时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1、复习《你的名字叫什么》;

2、编创与活动

3、表演《拉勾勾》

4、聆听《口哨与小狗》

二、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稳定学生情绪!

三、学习新课

1、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让学生随琴唱1-2遍。

2、编创与活动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3)教师可设计小礼品,或全体学生以拍手的方式

3、表演《拉勾勾》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看图与听唱相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可用手指着“金勾勾,银勾勾”唱。

(2)教师范唱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师之情动生之情。

(3)边唱边表演,也可参考课本中的插图动作。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编动作,给学生以“自编的动作最好”意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歌曲《拉勾勾》,并且能够边唱边表演,聆听了乐曲《口哨与小狗》,大部分学生能够边唱边表演。

第三课时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1、复习表演《拉勾勾》

2、编创与活动

3、聆听《口哨与小狗》

二、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稳定学生情绪!

三、学习新课

1、复习表演《拉勾勾》

让学生随琴唱1-2遍,老师纠正唱得不正确的小节,再加上动作唱1-2遍。

2、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音乐,自由想象。读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复听乐曲,这声音出现了几次,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本图中大胆添画。

(3)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分角色,分别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编创与活动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与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3)教师可设计小礼品,或全体学生以拍手的方式。

四、让学生自己根据乐曲编动作。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听完音乐后,谈自己的感受,继续根据乐曲编排动作。

五下语文课件(篇6)

高中语文《说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准确、生动

2、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2、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教学方法:

讨论游戏法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下面是则真实故事,乾隆五十年举行"千叟宴",有3900多位老人参加,其中最老的一位多大年纪?芽有副数学对联请你运算,"花甲重逢,还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60年为一"花甲",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上联可列算式为:

60×2+3×7=141;下联列式为:70×2+1=141。这位老寿星竟有141岁?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字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二、整体把握

三、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采用抢答的形式,从文中摘录出8道问题,主要围绕说明文体的准确性特点。)

是非大考场:

1、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是十个手指。(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

2、负数概念的形成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明确:注意修饰限定词的功用

"可能"与"恐怕"都是作者一种合理性的猜测,并非已经有了科学的依据,所以"可能"与"恐怕"不可以删去,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作者用语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虚数和虚数轴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并没有实际的原型。

4、整数、分数填满了整个实数轴。

明确: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不能以偏概全)

5、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概念有交叉)

6、(实数范围内)无法用整数或者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概念限定范围不明)

明确:注意概念表述的明确性

7、圆周率是无理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像圆周率那样的数是无理数--可以顺推。)

8、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因而所有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不可逆推)

明确:注意逻辑推导的合理性

四、讨论

1、说明顺序研究

(1)、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有几种?

明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本文是什么顺序? 有何好处?

明确:逻辑顺序。(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

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符合一般读者的科学水平。

科 学 小 品

准确 生动

2、体会语言的生动美:

(1)、从文中摘录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明确:

(一)、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举例子: 如 用圆周率来说明无理数的特点 -"包含着无限的信息"

作比较: 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和圆周率比较,说明圆周率包含无限信息.

引用:文中引用两首小诗.

(二)、多种表达方式:

描写: 加入了分数和无理数以后,数学王国更扩大了,在零这位国王两边雁翅般排开的阵容就更加威武雄壮了.

抒情: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三)、品味语言

1)运用: 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2)化用: 道是无理却有情

(刘禹锡) 道是无晴却有晴

此率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此恨绵绵无绝期

3)引用: 文中引用两首小诗.前者用诗来咏圆周率,既贴切又文采斐然,使人感到意趣盎然.后者既突出了零的特点,又赞扬了像零一样虽然清贫却乐于助人的人.

五、作业

1、数由自然数发展到复数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从原文找)

2、筛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内容是 。

3.划出文段中你认为重要的修饰限定词,体会它的功用。

4.总结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五下语文课件(篇7)

一、揭示课题,从词句中品读杏儿熟了。

1、出示课题,指导朗读,读好儿化音。

2、自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熟了的杏儿是怎样的?

6、再次朗读课题,读出喜悦之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指导概括。

1)师:默读课文,选用一两个词来说说作者回忆了小时候的哪些事?

三、品词品句,研读课文,体会杏儿熟了传递的情感。

1、创设情境,感受数杏儿带来丰收的喜悦。

2、品读语句,感受分杏儿带来分享的快乐。

2)哪一节直接告诉我们奶奶在分杏。

3)自由轻声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8小节。

4)品读、感悟奶奶的两次“笑”。

小结:是呀,奶奶看到小朋友吃得开心,嘴角不由自主地又挂上了微笑。为什么加上“又”,小朋友拿笔圈出来?

师:是呀,又表示不是第一次笑,请读读课文,找找前面哪里讲到奶奶也笑了。

引读第8节:奶奶微笑着从——生接读第8小节中片断,至“他的伙伴吃”。

小结:课文没有直接写奶奶笑,但我们可以透过她的行动来感受她微笑了。带着微笑一起来读。

5)感受分享的快乐。

6)师:奶奶的话一定要牢牢记住了,文中的“我”也?一齐读最后一小节。

3、总结:刚才我们从作者回忆的.两件事,他的情感慢慢发生了变化,由自家院子里杏儿丰收的喜悦到大家分杏儿吃的大家的快乐,这是分享的快乐。

五下语文课件(篇8)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树,太阳,小鸟等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谈个性化感受

同学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你知道那枝神笔有什么特殊的作用么?

马良用这枝神笔为老百姓画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使他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笔?有位小朋友和你们的想法一样,那么,他要用神笔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23课《假如》中看一看吧。

1.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比比看谁听得最认真。(师范读)

2.听完朗诵,你有什么想法?

3.指名答。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些什么?(自由读课文)

5.指名答,师贴出相应的图画。

二、识记生字,谈个性化识记方法

1.你喜欢这篇课文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顺,并画出生字。

2.四人小组自学生字

(1)读一读,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

(2)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3.汇报交流

(1)抽读卡片,检查自学。

(2)提出难记生字

(3)学生针对难记生字,谈个性化识记方法。

(4)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

同学们,如果我把这些生字放在句子中你还能认识么?(出示句子)

①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

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②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

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③鸟妈妈再也不用

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

让小鸟呆在家里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④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

画一双好腿,

还[huán]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⑤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

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而是和我们一起

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5)指名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后学生评价。

2.指导停顿。

今天咱们学的是一首小诗,和课文不一样,要能读出音乐美、节奏感。比如,第一行后虽没标点,但也要稍稍停顿。

3.自己练习,体会。

4.理解内容,指导感情。

感觉一下小作者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画这样一个太阳?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

如果你是这棵小树,你会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你觉得这一小节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5.试着练练。

6.指名读。

7.四人小组自学后两小结:读一读,议一议,弄清作者为什么画谷粒和双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想办法读出感情。

8.指名读,检查自学成果。

9.选出读得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教师相机总结:读课文时,可以把重点字词加重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读,可以把自己想成小作者进入情境读,还可以想着诗中描绘的画面读。

10.学生练习。

11.男女赛读。

12.教师引读。

四、感知升华,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小作者极其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用来干些什么?

小结:前面我们学过这样一句话: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

【评析】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采用整体性阅读,适当点拨教学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每小节仍从整体入手,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具体过程操作如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谈个性化感受。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华,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辟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我先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接着自读课文后了解主要内容,提出问题:①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②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以此引导学生概括文意,把握全局。在学生逐段概括时,我以简笔画的形式把大家概括的内容展示于黑板,既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又能感受诗中所蕴涵的图画美。

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交流个性化识字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任凭教师无休止的填鸭,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先四人小组自学生字,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比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把它看成一幅画,培养个性化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自学成果,对于易读错或记忆有难度的字在全班交流,共同识记。最后组词,把生字放在句子中认读,进一步巩固字的音形义,突破重点。

3.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先以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自学,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议一议。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学小组以齐读方式展示自学成果,接着相互评议他们读得好在何处,(请优胜组介绍感情朗读的经验,此时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与总结),如何带着表情去读,可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背诵,从而解决又一重难点。

4.升华感知,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在学生充分阅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后,再引导学生回到整体,说说此时的想法与感受,比如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五下语文课件(篇9)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4、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感受叙事诗的风格特点。

1、记得《木兰诗》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其中的片段?

2、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像这种叙述一件事、一则故事的诗就叫叙事诗。

3、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叙事诗——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了解。

二、了解故事。

l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l小组交流,若仍无法解决的词语,留待大组交流。

1)开火车读课文。

2)交流你已理解的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3)提出自己仍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迟疑——犹豫。与诗中的“停顿”一起形容老妇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

保佑——迷信人称神力保佑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四、积累运用。

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

可以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读、轮读、男女生分读);加动作表演读;课本剧排练等等。

3、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

小编推荐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汇编4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跟随编辑的脚步探索“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的故事吧,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1】

教材简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是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留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字生字词,注意嚼字的不同读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毡、卸、咀3个生字,会写寞、漠、袄等9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描写了童年的哪几个片段。

3、重点品味学骆驼咀嚼这个片段。

一、导入课题,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城南旧事》的书名与封面,然后在书旁慢慢出现林海音的照片与简介:林海音,台湾著名女作家,小名英子。五岁随父母亲从台湾来到北京,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学生默读。

师:25年后林海音全家离开北京又去了台湾,但她是多么怀念童年在北京城南度过的时光啊!她把自己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就叫《城南旧事》,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这本书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2、板书课题,齐读。说说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3、请同学们看着题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看,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走来,响着悦耳的驼铃声,这一幅画面成为林海音关于童年生活的最为清晰的记忆。正如她在结尾处写道(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齐读句子。师: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思考题:

(1)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件往事,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学生带着思考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以下带生字的词语:

毡帽卸下沙漠寂寞棉袄袍子傻事咀嚼慢慢地嚼

指名认读,注意嚼的不同读音。齐读。

说说嚼与卸的笔顺,各抄写一次。

3、再次默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儿?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中,请生回答并朗读相关的段落,教师随机正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

4、齐读小标题。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按季节的推移顺序)

三、细读课文,感悟童趣

1、我们先来学习学咀嚼这一片段,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汇报。

(1)重点聚焦这句话: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看呆了,看到的骆驼是怎样的?指名说。是啊,小海音观察得多细致啊,她写了骆驼的脸、牙、安静的态度、上牙、下牙、大鼻孔,连嘴里吐出的一点点白沫子都注意到了(齐读描写骆驼咀嚼样子的句子)。说说,她是怎样地看骆驼?

(2)现在老师来读句子,你们就是林海音,来好好地看骆驼。师读生做动作。

师:看看你的牙齿动起来了,她的牙齿也动起来了,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看到了怎样的骆驼和看到了怎样的林海音两方面来说)

师:看就看呗,为什么她的牙齿会跟着动起来了?(看得太入迷了,完全忘记了自己,把自己当成了一匹骆驼)

指导朗读。

3、前几天在电视上老师也见到了骆驼,可是我才不会跟着骆驼学咀嚼呢?知道为什么吗?

师:是啊,承认是无法理解儿童的世界的,林海音写下这篇文章时已经42岁了,她还会像小时候那样去学咀嚼吗?(不会)

正如她在倒数第二段写的: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齐读

4、下节课,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趣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恋。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品读交流,感受童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小海音的天真、可爱、有趣的样子也吸引了我,齐读第四自然段。

3、总结第一个片段的学法:反复读、品味划词句写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按照学法自由选择一个片段来学习(这里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地感悟文本)

4、交流、汇报(可打乱顺序):

(1)谈驼铃

当我看到骆驼队伍过来时,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想,小小的脑袋里冒出问题来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

爸爸的回答是什么?

那我认为呢?

要是有人问你同样一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有不同的想法。)

师总结:爸爸的回答是理性的,而小海音的想法很有童趣。赞成爸爸的同学,说明你们已经长大了,能理性地思考问题了。而同意海音想法的或者有其他独特的想法的同学,老师羡慕你们,因为你们始终保持着一颗难得的童心,有一份童真童趣。请男女生分角色读句子。

爸爸听了我的想法后,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爸爸在想什么?

(2)剪驼毛

指名读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说感受。

因为太不整齐了,林海音就在心里想什么?

谁来讲讲这个有趣的事儿?练读,推荐读,师生评议。

(3)念骆驼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林海音对骆驼的思念?

分角色读,老师当妈妈,学生当海音。读完了,联系上下文,想想林海音小时候还会问哪些有关骆驼的问题呢?(生问)师:为什么海音要问这么多关于骆驼的问题呢?(对骆驼的思念)

师:这个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陌生的,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总有问不完的问题,难怪妈妈说(生读):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二、链接拓展,读文悟情

1、时间是如此地匆匆,转眼间林海音已经长大了,她不会再去学咀嚼、谈骆铃、剪驼毛、念骆驼了。读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觉得前面太罗嗦了,改成一年年过去了,好吗?说理由,再读句子。

2、拿起课本,课件中放出有点忧伤的古筝曲,学生在古筝曲中静静地默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从中能读懂林海音怎样的情感?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怀念童年。

配古筝曲,齐读最后两自然段。

3、同学们,虽然林海音早已身居台湾多年,可是50多年后的她,却依然固执地保留着北京口音,有朋友说她比北京人还北京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她怀恋的仅仅是童年吗?

交流。

师:是的,她怀恋这个留下了她最美好时光的故土,怀恋那里的点点滴滴,有她的文章为证。

出示:《苦恋北平》相关语句: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而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

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念北平。

生读。

4、师:就这样,每一景每一物,只要是碰到与北平相似的,都会令她触景生情,勾起她对故土的思恋,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正如文中所说的(生读):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同学们,这本书里记录了林海音在北平城南悠悠的回忆、淡淡的感伤,希望大家能去读一读。

5、这篇文章写得很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试着背下来。

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

谈驼铃怀念童年

剪驼毛苦恋北平

念骆驼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在朗读中体会课文。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

(1)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还记得吗?让我们两列火车一起开。(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2)生字大家都已经都会了,那会写吗?打开练习本,听写。

(3)同桌之间相互批改。

(4)板书指导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字并练习书写。

2.复习课文

看来小朋友们的生字掌握得不错,那课文你能不能读得既准确又流利呢?(指名读)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课文中从哪到哪是描写鲜花的(指名答)

2.指名读课文中描写鲜花的部分,其他同学想一想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感受鲜花的多并能从朗读上表现出来

4出示鲜花图片,让学生感受鲜花的美与自己看到鲜花时喜欢、高兴的心情。

5.自由练习朗读,读出自己喜欢夏天鲜花的心情。

6.夏天的鲜花不仅多,而且更美,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自由读、指名读/评、齐读)

三、细读第二段

1.到了晚上,花儿睡了,一颗颗小星星们眨着眼睛从天边跑了出来了!(出示图)

2.哇!这么多可爱的小星星啊!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3.天空中星星是那么的多,我们数也数不清。现在同学们自由读文,快速找出课文中哪些词语是表示星星多的。

4.指名读文感受星星的多。

5.指导学生把数星星时有趣,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6.白天,各种鲜花争相开放,晚上,星星静静的挂在夜空,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啊(出示全文),能不加上动作、表情把这首诗歌表演一下。

7.背诵

四、迁移练习

学过了《鲜花和星星》,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当一回小小诗人。(看图说话)

出示:

我最喜欢():

这里(),

那里(),

真比()。

1.自由讨论;

2.指名;

3.齐读。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美丽的鲜花,闪烁的星星,并且还当了一回小诗人呢!课后,请小朋友们搜集一些儿童诗,并且把诗中的内容用画笔画下来,下节课交流好吗?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3】

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

[课件出示]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生字,请认读生字词。

二、合作探究课文。(28分)

(一)学习18自然段(3分)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3-17自然段,知道了渔民的儿子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块琥珀,现在让我们看看这块琥珀是怎样的?[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学生观察汇报、板书)

2、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对这块琥珀的真实描写?[课件出示第18自然段]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请大家自由读,边读边画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汇报、板书)

这一段除了介绍琥珀的样子还介绍了什么?(琥珀的科学价值,想象、推测一万年前的事)

(二)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1-10自然段)。(18分)

1、到底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科学家根据这些事实是怎样推测的?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4分)请听课文第1-12自然段的录音,边听边看课文,想一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阶段?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松脂球的形成(2--10)、化石的形成(11--12))

(2)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请默读课文(2--10),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提示:根据事实)

(3)小组讨论,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要求:根据......(事实)推测......)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归纳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根据汇报情况:根据......(事实)推测......板书)

(5)[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动画。(1分)

(6)看了松脂球形成的动画,我觉得真是太奇妙了!那一大滴松脂非常巧合地把苍蝇和蜘蛛包住了。其实课文里也把这个过程写得很生动,很形象。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10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片段,读一读,用心体会。在旁边写一写为什么喜欢?

(7)品读句子并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a)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对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呢?指名读相关句子。(暖暖--火热--热辣辣,阳光热度的变化说明天气很炎热)

(b)蜘蛛想吃苍蝇的情景。

(c)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读相关句子。(刚好--说明极少见、非常巧合。)

朗读提示:①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②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语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③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2、根据朗读提示让我们一齐读读1-10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三)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1-12自然段)(7分)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12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条件。

3、学生汇报并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条件,板书:被淹没、时间长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4、[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形成过程]

(1)我们知道松脂球变成化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2)出示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形成过程的课件,(1分)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3)小结:原来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我们读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5、全班齐读11-12自然段。

6、小结: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拓展(9分)

1、我要求大家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现在请你展示一下,你收集到哪些资料?

2、[课件出示]欣赏琥珀图片。

导语:老师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琥珀的图片,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

3、看到这么美丽的琥珀,我想大家也有点心动,想知道这些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现在请你们来当一回科学家,推测下面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件](5分)

4、先展示一两名学生的习作,集体评价推测得合不合理。然后同桌互评,写点评。

5、在这篇课文里,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

四、总结(1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琥珀》这篇课文,课文先写科学家对琥珀的假想,再写发现琥珀,最后写琥珀的样子。而在科学家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中,是根据琥珀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想象。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特别是想象作文,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展开合理想象。

板书:

琥珀

以事实为依据展开合理想象

1、在海滩发现时间一万年夏天

2、透明的琥珀地点海边松树林

3、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1、苍蝇和蜘蛛巧遇

好好地躺在里面2、松脂不断滴下来

经过形成松脂球

4、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3、被淹没、时间长

《琥珀》教学反思

广州市荔湾区鸿图苑小学黄杏嫦

在教学时,我首先从观察琥珀的图片入手,让学生观察这块琥珀是怎样?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对这块琥珀的真实描写?(第18自然段)请学生快速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画出关键词语或句子,与自己所观察的做一个对比。然后提出这一段除了介绍琥珀的样子还介绍了什么?让学生知道琥珀的科学价值是可以想象、推测一万年前的事。接着顺理成章提出本节的学习重点:到底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科学家根据这些事实是怎样推测的?

在教学琥珀的成过程,先让学生看课文有声动画的录音,弄清琥珀的形成需要两个阶段: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接着教学松脂球形成这一部分,通过先让学生个人学习再小组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全班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再看松脂球形成过程的动画。把松脂球形成的经过清晰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很容易理解课文重点部分。然后把学生引入文本,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片段,用心体会,运用多种方式(师生、生生比赛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品读精彩片段。

在学习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找出条件,接着用课件展示这一个漫长的过程,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最后通过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在拓展部分,先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再欣赏老师收集的琥珀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请学生当一回科学家,推测其他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讲完这一课后,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设计的课件巧妙。随着生动的课文录音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时间比较紧,拓展部分没能按计划让学生进行写作与点评。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4、小结。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第一、三段

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课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四、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集合14篇)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想要一篇好文章建议您去读“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希望这些想法和技巧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地学习不认识的字,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词汇。

2.学习写游记,通过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绘景物,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体会泰山的“高、美、险”的特点,感受日出前后天气的变化。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听写练习:“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

2、多媒体出示多幅美丽壮观的泰山风景图泰山巍峨雄伟,峻拔壮观,历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它仰慕备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成千古绝唱。而泰山日出这一美丽壮观的奇景,又为它添上了绚丽的一笔,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为之前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去那儿走一走,看一看。

3、出示课题:17登泰山观日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填空:第___到___节写了“我”沿______、______、_______向上攀登,最后到达______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第___到___节写了____________,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2、讨论交流。

三、研读课文

品味词句,感受一下泰山的雄伟。

1、请学生读课文1—6小节,思考:默读课文1—6节,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登山过程的?(出示表格)时间地点景物///

2、同桌讨论并填空。时间地点景物凌晨2时半山脚下整个泰山4点半中天门/天已微明对松亭山势、云海/南天门石阶7点10分日观峰日出

3、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作者在登山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他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板书:找一找)

4、(板书:品一品)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并体会“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高、美、险”的特点。

(1)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高”: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担心指导朗读。

(2)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美”

A山势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a.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像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b.比较句子:(要求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相同点:都是写山的;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不同点:第一句作者把泰山比喻成高大的顶天而立的墙,而第二句是把泰山山势比作马鞍俯卧和驼峰耸立”)

c.同样是描写山的,为什么作者能把泰山做不同的比喻呢?(因为作者看山的角度不同,前者是仰视,后者是俯视。)B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a.正音:涨(zhǎnɡ)

b.比较句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描写山的句子采用了静态描写,而云雾则是动态描写。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变幻莫测”(板书)让人产生“迫不及待”(板书)的感受。指导朗读。

c.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d.读写结合,拓展积累。出示几副比较有特点的泰山云雾风景图,问学生变幻莫测的泰山云雾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黄山的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_______________,有的如_______________。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情提示:注意写出山的静态美和云的动态美,注意排比句式。)

(3)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险”: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板书:险峻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5.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板书)

6.过渡:登泰山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先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观看泰山日出影像)

品味词句,感受一下日出的壮丽。

1、默读描写泰山日出的句子,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2、交流、板书观日出过了七八分钟出现鱼肚白不断扩大一会儿淡红色加深了一刹那出现一道弧边半圆挣脱地面

3、指导朗读:作者笔下的日出是美丽的,是壮观的。我们怎样才能把如此美丽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四人小组练习朗读,交流。

4、在音乐中师生合作读有关的句子,体会日出的壮丽。

四、小结

师:游览了雄伟的泰山,看到了日出壮丽的景象,你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家人。那就请你来试一试吧!赶快开始吧。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

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

②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

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

↘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①自学生字词。[

a.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b.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c.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读准下列词语:

逶迤(n)

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学生可能质疑的词语: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②了解相关背景。

过渡: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

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③感知诗歌内容。

过渡: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2500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①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几幅图?为什么?

②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在学习小组内给征难图起名字,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

讲自己欣赏的理由。

③全班交流。

谈自己欣赏的图图。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a.腾越南五岭b.疾跨乌蒙山

学法: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

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老师边讲边画。)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那该怎么读呢?

(体会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师: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

(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师: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在这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走出了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得什么!再带着感受读一读。[

c.巧渡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

学法: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影像资料感受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你能根据学过的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吗?能把它读出来吗?

(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

师: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惊险悲壮,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观看相关的录像。

(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师: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

e.喜踏岷山雪

学法: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

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

师: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后呢?

(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④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a.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那毛主席为什么只写了五幅征难图?

明确: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可以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我们不能单独地看这五幅图,应该把它们连起来看,它是由几幅画构成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诗只选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

b.带着感受朗读全诗。

过渡: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播放歌曲,烘托气氛,提升情感。

师: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朗读背诵,布置作业

①熟读成诵。

②书写生字。

③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3

课题:修鞋姑娘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体味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以我对修鞋姑娘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将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写得情节曲折感受人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方法推断人物情况

1、明白如何去认识人,作者怎样来塑造人物。

同学们,老师问大家,认识、了解一个人你都从哪几方面来了解?对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来了解人物。在文学作品里,作者一般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及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我们在读的时候也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来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根据课题来推断姑娘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个人物是一位修鞋姑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什么?

生:这是一个姑娘,她是修鞋的。

师:修鞋是她的职业,这是表面现象,透过这个表面现象,你又知道这个姑娘的什么特点?

生:这个姑娘可能从乡下来。

生:她可能很贫穷。

师:同学们很会判断,很会分析,从她的职业我们判断出她的生活条件可能不是很好。想象一下,她的生活是怎样?生:她可能住在破旧、低矮的平房里,冬天一定四面透风。

生:她可能吃得是有了上顿没有下顿。

生:她家中可能还有生病的人需要她挣钱治病。

师:是啊,通过课题大家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这个姑娘的情况,如果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里,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了解。

(经过推断体会小姑娘的生活情况,进一步深刻体会姑娘的心灵,达到曲调未成,先有情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1、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词读音情况

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预习课文的情况读下列词语:

绱鞋决不还价窘极了难堪尴尬

怀疑嫣然一笑蒙了阴影凛冽惭愧

3、理清课文脉络

看看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老师擦去一些词大家来看看:

决不还价窘极了

怀疑蒙了阴影惭愧

看看剩下的词是描写什么的?

请你用这些词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边浏览课文,一边想,最好用上首先、然后、接着、接着、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

小结:很简单的故事,作者却写得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十分感人。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我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描写。

4、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三、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最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走遍长街,望穿深巷也要找到的修鞋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完成一个开放性的填空:()修鞋姑娘。生自由回答

二、重点感悟,渗透学法

1、请同学自读姑娘修鞋的部分,划出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并做出标号。

2、指名朗读划出来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词语的含义,渗透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句子1: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坦然、自信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并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2)、句子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引导学生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指导朗读听老师缓慢地读吧吧吧这样好不好?吧吧吧要读得干脆,体现出小姑娘干活利索,动作娴熟。

(3)、句子3: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修鞋姑娘外貌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师:从她那冻肿了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决不还价。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小姑娘的生活很艰辛

师:你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

生:怀着同情的心情来读

师:你为什么要用同情的心情来读呢?你仿佛看到了她经历了什么样艰辛?

生:我仿佛看到了在寒冷的冬天,小姑娘在街头修鞋时不戴手套手都冻坏了的情境。

生:我仿佛看到在凛冽寒风中,小姑娘瑟瑟发抖的身影。

生:我仿佛看到她天不亮就出来摆摊,到了很晚才回家,每天只能挣很少的一点钱。

生:象她这样的年纪应该是大学读书,或是拥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生:这时候也许她最需要的是能够多挣一点钱。

师:是啊,这个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姑娘却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重担,过早地经历了风霜艰辛。这让作者对小姑娘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再来读这句话。

三、自主学习,揣摩我的内心活动

1、同学们。课文中除了对修鞋姑娘的描写,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我。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在句子旁边写下。

(1)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结实点,小姑娘的坦然让我不放心。

(2)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决不还价,看到修鞋姑娘工作辛苦,心里产生了同情。

(3)心里蒙上了一片阴影我连价钱都没问,她要多向我要钱可怎么办?看来,她不是我想的那种人,由于修鞋姑娘的热情使我产生了怀疑。

(4)我窘极了,因为掏不出六角钱,想起几年前因为买布只差一分钱,被售货员挖苦了一顿的情景,心里更使紧张了。

(5)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我一直怀疑她、不信任她,她却说我给了她诚实、信任。

2、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现不同的特点。

四、深化感情,联系生活。

1、小组探究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相信我,还是我相信她呢?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联系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2、指导朗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环境中,读出这句话的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1)、在大庭广众之下,作者发出了呼喊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

(2)、夜深人静之时,作者苦苦寻觅但仍无半点音讯,一种焦急自责从内心发出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

(3)、还可以想象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五、创设情境,有感情朗读。

1、同桌分角色朗诵我和姑娘对话部分,突出课文中我没有直接说的话,想象我会怎样说,把旁白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学生表演。

3、教师引导:作者在寒风中,在冷冷清清的街道上,苦苦的寻找着修鞋姑娘,他只是在寻找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觅什么?

六、拓展思维,续写结尾。

请大家想象作者能找到修鞋姑娘吗?如果找到后他们会如何表现?如果找不到作者又会怎么样?请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七、速读课文,领悟写法

1、从内容上谈收获。

2、从写法上(首位呼应,倒叙,)

3、学习写作的例子(简妙作文的方法)

八、总结升华:

同学们,作者在心底一遍遍在呼唤:修鞋姑娘你在哪,仅仅在呼唤小姑娘吗?不是,她在呼唤什么?呼唤诚信(板书)

是啊,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诚信,就不会有那么多假药假酒,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诚信,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

诚实善良是一种美德,它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只有诚实善良讲信用的人,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地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也使学生从文中感受被人信任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从而感悟信任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告示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暖花开,人们都愿意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有一对夫妇在郊外路边发现了这样一则告示(师出示幻灯),一起读一下。

师:看了这则告示你有什么疑惑吗?(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到:真的有桃子吗?桃子真的可以自己采吗?桃园真的距离路边三里路吗?)(幻灯出示)

师: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疑问,想不想去看个究竟?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信任》。(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三里之外真的有桃林吗?这个桃林与其他桃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生:小狗带路

生:没有人

生:自己摘桃子,自己付款。

师:无人看管自己摘桃子,自己付款,也就是说这个桃林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

生:信任

2、师: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桃林去感受一下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之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笔划出表现桃园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板书:主人、客人)

现在将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小伙伴听听,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来听一听你们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主人的信任。

指名生交流。

3、出示幻灯“桃子——自采——三里路”。

师:在课文中只有这一则告示吗?(生交流其他几则告示)

师:告示在这儿把我们引向了桃林,可见告示引路是一切信任的开始。(板书:告示引路)

4、生交流出纸条内容。

桃园主人以什么方式传递着自己的信任?(桃园主人还在用什么方式传递着自己的信任呢?)(板书:纸条留言)

师:这位同学从纸条上感受到了桃林主人的信任。你们觉得纸条上哪个地方最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

生:放在箱子里

生:尽管

师:我觉得纸条上还有一个词也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先听我说两句话,你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一定不要忘记把钱放在箱子里。”相比之下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一定不要”表示主人担心别人不放钱。“然后“表示主人很放心。

师:对,一个“然后”不经意间流露出主人的那份毫无疑虑、毫无担忧的信任之情。在这儿,我们可以自采自付(板书)。

同学们,如果此时你们看到这样一则留言,心情怎样?那么可想而知“我”和先生的心情了。为什么我们都会都有这样的心情呢?(生:因为主人很相信我们)

我们能再来读一下吗?(齐读)

5、大家看完这张纸条后,现在最想干什么?(生交流:采桃子)看来同学们的想法又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了,那还等什么,去亲自体验一下吧,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①、能不能告诉大家读完后有什么感觉?

②、将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吧!指名读

③、引导学生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

生表演。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沁人心脾”吧!现在再来读读这个词,你理解了吗?“我”和先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这儿是一片美丽的桃林)

“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

指名生交流。

师拿出准备好的山楂片,交给这名同学。

师:其他同学想吃吗?

师:告诉其他同学这是什么味道?

师:想得都流口水了吧,但是现在你们还不能吃,先让你们“馋涎欲滴”一会儿。

④、理解了这些词语,下面每个人都钻进果林,去美美地享受一下被信任的喜悦吧。再来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齐读。

6、引语:这儿不但有使人馋涎欲滴的桃子,还有让人喜爱的小动物们,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生交流。如:

“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这一只大花猫。”

师:它们做的这些事本来都应该是谁做的?

而现在主人却让猫狗代替他来招待客人,同学们也许会想主人也太没有礼貌了吧?你们有什么想法?

指名生交流(因为主人信任客人)

教师小结:主人让猫狗替他招待客人,是因为他充分信任每一位前来采摘的客人。(板书:猫狗待客)

师:同学们,回顾整篇文章,桃园主人从来没有出现过。在这儿把主人的与人为善、热情好客、对客人的信任等,通过对猫狗的描写充分地展示了再来。

三、点明中心升华感情

1、这次桃园之行,给“我”和先生深深的触动,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桌子和那道木栅栏。我为什么不禁回头,又为什么久久地注视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2、此时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这则告示,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吗?(生齐读告示一遍)

3、课堂小结:它不仅仅把人们引领到果园,更重要的是把人们引向了互相尊重的崇高境界,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四、语言实践,内化感悟。

“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感受展开想象。

提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

告示引路

纸条留言

自采自付

猫狗待客

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蹩脚、刻薄”等词语。

2、通过对文章语言的揣摩,概括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进行对比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百万英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进行对比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激发浓厚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金钱”的故事。有一天,一个贫穷而又诚实的年轻人,收到了一封信,信里给了他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原来,这是一对兄弟给的,他们正在打一个赌,赌这一大笔钱到底会给青年带来幸运还是不幸。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去看一看吧。(补充完成课题)生齐读课题。

2、抓“魔力”来引入课文。

二、默读课文,产生对比线索

1、找出主要人物——【托德、老板】

2、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说话练习:

看到百万英镑前,托德,老板。

看到百万英镑后,托德,老板。

师:作者在情节设置上,前后形成了一种——对比,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对比描写!(板书:对比描写)

三、对比人物,感受表达方法

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人物性格?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进行对比描写的?

1、感受托德的性格特点

A、我等候着,一直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件最蹩脚的给我。

(抓住“蹩脚”,突出托德以貌取人。(学生板书:以貌取人教师板书:动作)

B、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么?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抓住“啊、哼”字的读,从语言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托德的刻薄。师指导朗读这句话,抓住“啊、哼”等语气词。)(学生板书:刻薄教师板书:语言)

C、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从神态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托德见钱眼开,对金钱十分的贪婪。)

▲删减句子,进行对比——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

师:这样,好吗?(作者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托德的见钱眼开、贪婪的本质。)(学生板书:见钱眼开、虚情假意板书:神态)

2、感受老板的性格特点。

①“好吧,好吧,托德,快把钱找给他,快把钱找给他。”

②“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这类事情……”

师范读。

生交流:老板的话怎么样?

(语言描写中,感受到老板的唯利是图,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较托德有过之而无不及。)

学生练读后面老板的话。指名读。

3、是什么让老板托德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就是“金钱的魔力”!)

是啊,作者更是运用对比描写,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将人物的这些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4、出示名言:

“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美的,错的变对的,卑贱变成高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莎士比亚

附:板书设计(预设)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7

教学要求:

1、语文与生活,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除与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诵读与感悟,通过朗读与续写增加语言积累。

4、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语文与生活,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听一听、学一学这个唱段,读一读、抄一抄跟戏曲有关的一些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部分:联系剧情,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

(1)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放《红灯记》中李玉和的一段京剧唱段。

(3)简介《红灯记》的剧情,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讲清楚。

(4)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

(5)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

(6)小结:这段唱词充分表现了李玉和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坚定的必胜信念。

(7)在了解了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细读这段唱词。

2、学习第二部分:听一听,学一学这个唱段。

(1)再次放唱段,让学生对照唱词听,感悟其内在的情感。

(2)指导学生唱。

3、学习第三部分:读一读,抄一抄与戏曲有关的一些谚语。

(1)指名读谚语。

(2)想一想这些谚语的意思,再交流。

(3)练习诵读这些谚语。

(4)抄写这些谚语。

二、写好钢笔字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欣赏这段话的行款布局的美观。

3、重点指导:越轮嫦娥

4、学生练习临写。

三、作业

1、读谚语,看上句写下句。

台上三分钟,。师傅领进门,。

要练惊人艺,。若要戏路通。

艺多不压身,。百日笛子千日箫,。

2、学唱《红灯记》唱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诵读与感悟,读背《幸福》,练习续写,体会幸福的真谛。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感悟

1、读背《幸福》。

(1)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

(3)师范读。

(4)指名读,齐读。

(5)思考:在柯原的散文中,幸福究竟是什么?

(6)讨论交流。

(幸福的真谛在于奉献,因为奉献,方始心灵丰满而充实。)

(7)练习背诵。

2、续写。

(1)指名读题,明确续写要求。

(2)讨论:河流的幸福、蜜蜂的幸福、小鸟的幸福、我的幸福分别是什么?

(3)自由续写。

(4)将自己续写的部分与原作连起来一起诵读,

(5)交流诵读后的感受。

(6)小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练习的要求。

2、指导写虎。

虎第一笔短竖,第二笔短横,都不宜写得太大,横钩要向右伸展,钩向字心;在横钩起笔处下笔写第四笔长撇,用力撇出,不宜过长;第五笔短横,向右上斜,在它的蹭上方下笔写竖弯钩,同首竖上下对齐,写得小一些,*上一些。下面的几字第一撇的弯度要与左边的长撇有所区别,最后一笔横折弯钩要写得放一些,整个字上紧下松。

3、指导写病。

病第一笔为右点,落笔略重,应写得圆润饱满,横画左低右高,不宜过长;在横画起笔处下笔写长撇,与写虎头的长撇相比,这一撇略竖一些,因为左边还有两笔;第一笔为右点,第二笔为提,两笔之间应有响应;病字旁里面的丙字第一笔短横要比上面的横短,第二笔竖也较短,写横折钩时要与上面两横间隔均匀,横边不宜过长,最后在短横的中间起笔写上一短撇,点上最后一点。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

抄写《幸福》,并试着再写两节。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培养学生敢说不字。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么办?

2、对,我们应该学估拒绝。

3、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学会思考:为什么要拒绝

1、指名分别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

2、认真思考:为什么要拒绝呢?

3、交流,指出三种情况不合理的原因所在。

4、对,我们要是非分明,要会思考,要弄清别人提出的要求什么地方不合理。

三、学会拒绝

1、面对这三种不合理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拒绝呢?这儿并不是简单地说一个不字,而是要婉转、诚肯地说出充分的理由,力求使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拒绝。

2、小组讨论怎样支拒绝,并试着分角色表演。

3、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4、除了这三种情况,还有什么情况下你也会拒绝别人的要求呢?

自由创设情景,练习拒绝。

四、总结

五、作业

自由创设一个情境,与同桌演一演学会拒绝。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8

一、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有6道题。1、2题是词语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把成语补充完整,理解成语的意思,从而积累成语;给两个表示色彩的词后面上三个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组成词组,从增加词语的积累。3、4题是句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填表格把感叹句的意思补充得具体明白;在理解前后分名意义联系的基础上,选取有关关联词填空,画龙点睛确地表情达意。第5、6题是阅读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按日出的过程给文分层,列背诵提纲,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按提纲背诵,给短文分段、写段意,概括全文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会把指定的成语补充完整,并理解它的意思;会给金灿灿一表地色彩的词后面填上合适的词组成词语。

2. 能把感叹句意思补充具体明白,能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3. 能给短文列出提纲,在熟读短文以后能根据提纲背诵。

4. 能给短文划分段意,写出段落大意,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给短文列提纲,在熟读短文后能根据提纲背诵。

教学难点:用段意归并的方法,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四、 教学准备

小卡片、成语词组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1-4题。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练习第1题。

(1) 读题、审题。明确题目(答题步骤):①填上合适的字,把成语补充完整;②解所填字的意思③说说整句成语的意思。

(2) 完成作业。这些成语来自课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难点在于解释点字及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有困难可查成语词库。

(3) 交流。帮助作业中有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重点是所填字的意思,出示答案。澜:大波浪鸟语:鸟的叫声乐:愉快危:高千:形容数量多。

2. 指导练习第2题。

(1) 读题、审题、明确题目已知条件是表示色彩的词;要填的词是表示事的名称的词语(什么)。

(2) 完成作业。先让学生想想哪些事物是金灿灿的,红彤彤然后做书面作业。

(3) 交流。小黑板出示答案:

金灿灿的谷子红彤彤 晚霞

桔子太阳

油菜花炉火

3、 指导练习第3题。

(1) 说说要求。这道题是要把句子写得具体。明确要求后,可让学生读读《桂林山水》一文,想想如何写得具体的方法。(有的补充程度有的补充打个比方)

(2) 独立作业,纠正

4、 指导练习第4题。

(1) 读题、审题。明确完成作业的关键前后两个分句意义上的关系,然后选用相应的关联词语填入空格。

(2) 尝试练习(1)题,读题后辨明前后句意义上的关系:漓江的水很静因为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果,应选因为所以。

(3) 完成作业,交流出示答题:(1)(因为)(所以)(2)(不是)(而是)(3)(虽然)(但是)(4)(一)(就)(5)(不但)(而且)(6)(只有)(才)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5、6题。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练习第5题。

(1) 读《日出》看看有几句话。

(2) 想一想这四句话分几层意思。

(三层:第1句/第2句、3句/第4句)

(3) 讨论:为三层意思列提纲。(提出一个问题,帮助思考:太阳么样了?)

① 太阳露出小半边脸。

② 太阳使劲向上升,跳出海面。

③ 太阳放出夺目的光彩。

(4) 进行背诵:学生试背。

2、 指导练习

(1) 细细地自由读课文。同桌间可以轻声议论。然后完成作业第1题。教师指导作业有困难的学生。

正确答案是:①B ②A ③A

(2) 再读课文,完成练习(2)。教师巡视时,重点指导第三段大意的语言组织。有一次富尔去做什么?发生了什么情况?受到了什么诏发?

第2题答案:

第一段落(第1自然段):富尔顿是美国工程师、发明家。

第二段落(第2自然段):富尔顿小时只爱画画,不爱读书。

第三段落(第3、4自然段)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小船遇到大风,他从实践中领悟到要学好科学知识。

第四段(第5自然段):富乐尔顿奋发读书,后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厂。

第3题答案: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他小时候爱画画,不爱读书。一次去钓鱼,小船遇上大风,从实践中领司到要学好科学知识,从此奋发读书,后来发现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

(3)三读课文,把各段大意归并起来,完成练习(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把各段大意归并成主要内容时,既要做到表达的完整,又要注意文字的简练。如段意中每段都要提富尔顿这个名字,在连接主要内容时只要提一个,有时可用代词他替代,有时可省略。

(4)交流反馈,纠正错误。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9

《酿》是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酿》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课题或章节内容):16酿

二、教学目的的要求:(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三、教学重点、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人物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1、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含教法及要求)

一>回顾全文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全文写了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三>引导质疑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出示:

①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

②第二天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突突乱跳,一动不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③他高兴地坐下,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返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①]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东东心理有担心、紧张、高兴)

[②]读出这种心理变化。

[③]再读东东心理描写,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带着问题读文,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

二>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1、东东办什么会感到委屈?

出示:

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这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

2、下课时,她还可能和同桌一起玩什么?

你能用“不是……就是……”说说吗?

这样的教师你喜欢吗?

3、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4、想象一下东东听到老师的朗读,他联想到什么?

填空题目:

听着老师的朗读,东东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他真想 。

5、这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

6、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7、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

五、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觉。

六、作业。

请你和家人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酿:

东东:委屈害怕激动

老师:承认错误(真诚)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10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纪录片。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3.歌曲《长征》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情导入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畅所欲言,教师调控,补充),红军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这时毛主席挥笔作诗《长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5课。(教师板书)

[从交流中获取新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全诗,自学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也可以小组解决

(学生读文,边读边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

2展示学习情况

指名读文,学生互评,理解个别词语(读音注意礴,练习薄的薄加上石字旁,读b,磅礴的礴。)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在读文中巩固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1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知道了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那么请大家再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知道了难和不怕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

a从远征和万水千山看出长征路途的遥远,从不怕和只等闲看出红军战士蔑视困难。

⑴理解二万五千里的长度,出示长征路线图

⑵这么遥远的路途,红军战士却说不难,很平常,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轻视困难的精神)

⑶用你的朗读来表现(指名有感情朗读)

b从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感受到了长征路途之险之难

(1)出示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是何等的艰难

(2)讨论: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越过五岭和乌蒙山的?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读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c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感受到红军在长征中经过了无数次战斗,牺牲了无数战士,长征不仅苦,而且难。

(1)播放相关影片,并读出第五、六句诗

d从最后两句中感受到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的图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情感]

4同学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们愿意听一听用《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吗?(播放歌曲,歌曲配有一些长征画面)听了这首歌,看了这些画面,请你闭目回味回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要急切地表达?(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让学生通过特有的氛围牵动记忆表象,点燃思维的火花,诱发联想]

5这首诗引起了我们不尽的遐想,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让我们放声朗读吧,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配乐朗读)

四、背诵诗句

组织全体同学练习背诵,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抄写生字

2继续背诵

3读读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尽开颜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岷山千里雪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11

教材分析:

这是北师大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四单元拓展阅读里的一篇课文.对于拓展阅读里的文章,我的看法是,教师不应过多的讲,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方法自学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体会九色鹿的善良、不图回报;落水者的忘恩负义。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多媒体出示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教师给学生介绍九色鹿

2、学生质疑:这是一只怎样的鹿

二、自学

1、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学生:九色鹿是一只善良、不图回报的鹿

教师:课文是通过哪件事来说明的

学生:默读课文

师引导:九色鹿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落水者,而落水者恩将仇报出卖九色鹿,最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教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九色鹿美好的品质,用波浪线勾画

交流

教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落水者忘恩负义呢?用横线勾画

交流

3、情感升华

教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

学生:思考,发言少

教师:点拨对于拥有美好品质的九色鹿我们应该肯定,赞扬;而具有卑劣行经的落水者我们要大声斥责他。你们可以在草稿本少写写发言的要点,比如关键性的词

学生:写

交流

4、想象九色鹿和落水者第二次相遇时的对话

明确目标:是对话

写的时候可以九:

落:

这样节约时间。

交流

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层次很清晰,先整体感知,再具体分析,可谓是有血有肉。并且教师引导的非常恰当,当没有学生发言时,教师做了及时的引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如何在发言时做到心中有数,如何节约课堂时间等。我觉得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12

【教材简析】

本次“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领悟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来进行设计,通过小林和小东两个人物对话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既要注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注意领悟作者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了16个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通过揭示成语的内涵,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和教育,并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成语故事是“程门立雪”的典故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经验是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作为主导者,关键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情景,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把过去学习中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总结、提升和整合,通过活动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达到更深入学习的目的,从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以便课堂上交流汇报,大家互相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朗读对话,畅谈体会

1、自由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3、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

⑴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⑵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⑶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①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

②直接抒发感情。

③借景抒情……

二、联系课文,深化认识

1、从这一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直接抒发感情:

⑴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

⑵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⑶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再见了,亲人》)

⑷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

──寄情于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金色的鱼钩》)

……

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举例体会。

3、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

(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三、拓展课外,加深理解

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佳作欣赏。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日积月累

1、读正确:

⑴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⑵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⑴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说给别的同学听。

⑵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加速记: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⑴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⑵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⑶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⑷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说故事:

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鞠躬尽瘁”等。

巧运用:你能不能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段话?

二、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思考:“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程门立雪”的大意。

3、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4、速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非常尊敬老师?

5、有感情朗读课文。

6、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7、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三、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13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一个幽默机智的九岁小男孩用巧妙的语言应答客人的故事。本文篇幅虽小,但是精炼,出色地展示了小男孩语言的精妙,有利于学生初步接收文言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读懂读准课文。

2、正确理解和书写生字词。

3、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能在生活中发现精妙的语言,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语言的精妙。

2、在生活中运用精妙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语言的小故事,大家想听吗?

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很多行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便离开了。后来一位法国着名诗人也经过这里。他看了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盲老人叹息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诗人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

晚上,诗人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下午给钱老人家的人多了呢?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有非常浓厚的情感色彩。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你们说诗人的语言是不是很精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语言也是同样精妙的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注音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

2、抽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理解课文,加深认知

1、小组讨论,根据注释,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理解生字词

3、重点讲解文中与今义相差较远难理解的词语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4、请说说人物语言的巧妙性,你更喜欢哪个人物的语言?为什么?

(孔夫子此是君家果;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学生充分体味语言的风趣幽默)

四、有感情品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带感情美美地读全文。

2.小组互相背诵全文。

五、课堂表演

小组内用白话文表演课文的剧情,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演出人物语言的风趣。

六、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像课文这样精妙的语言运用,如:一些提示语、广告词、幽默故事、谚语等等。你还知道哪些,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七、作业:

1、默写课文。

2、收集整理一些生活中关于语言精妙的例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篇14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

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

⑵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

⑶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

(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⑴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⑵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

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

⑶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


本趣祝福编辑为您推荐一篇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的文章,阅读后必定受益匪浅。新学期开学前,老师们需要认真准备教案和课件,每天都要耐心编写和修改。教案是教学理念的具体呈现。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篇1】

一、说教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选编这则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说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说教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以成功达成目标。

四、说学法

1、让学生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态度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五、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啊?大家一起回忆回忆,(课件出示图片)什么是寓言呢?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这则寓言叫《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

【目的是通过对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做一个复习,引出对寓言的解释,顺势导出课题。】

2、教师出示课件,介绍扁鹊。

(二)、初读感知

1、带着下面的问题第一遍读课文: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过渡:课文大意我们已经了解了,那文中的这两个人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扁鹊和蔡桓公图像)

(三)、细读研讨

1、汇报交流。引导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特点。

快速默读课文,谁来说说你眼中的扁鹊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回答。

边读边用曲线画出能证明他是名医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这里我的设计打破常规,不逐段分析,而是以“名医”为线索,让学生在找句子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扁鹊,能归纳他的特点。】

(板书:扁鹊 医术高明)形容一个人医术高明,我们还学过哪些词?(出示课件)课件显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2、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齐读)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美妙深远的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3、这么好的医生怎么就没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分析原因:课文中扁鹊几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怎么说的?

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根据课件中的表格,小组合作试着表演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同时体会两个人物的心理。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怒发冲冠勃然变色 愤愤不平 咬牙切齿 暴跳如雷 怒气冲冲 怒火冲天 恼羞成怒 拍案而起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怒火中烧 勃然大怒 暴跳如雷 气急败坏 大发雷霆 )

这里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积累,并通过这些词语形象地体会到人物的心情。

【课文的主要部分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品读扁鹊和蔡桓公各自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人物的特征,体会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4.因为蔡桓公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才是导致他病死的直接原因。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5.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骨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汇报交流,教师顺势引导提问:蔡桓公的病是一下子就不可救药了吗?他的病根到底在哪里?【这个设计是让学生理解寓意打基础。】

7、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鹊,(相机板书:固执己见 讳疾忌医)可扁鹊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劝说蔡桓公治病呢?说明了什么?(板书:医德高尚)【这个问题的讨论,是让学生从扁鹊的坚持和担心中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8、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蔡桓公这样的人吗?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并进行拓展练习,是要进行知识的迁移,将寓意升华,提高分辨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

1、把《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课外读《伊索寓言》。【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课文内容,整合课外资源,开阔眼界。】

六、板书设计

这课的板书,我以归纳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得出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扁 鹊 治 病

扁 鹊 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蔡桓公 讳疾忌医 固执己见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篇2】

—、说教材

1、《语言的魅力》是四年级下学期21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的是抓住文中重点段落、语句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它既是第四单元抓住人物特点描述的延续,又为第六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打下基础。

2、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打动人心的好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在繁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打动人心富有诗意的语句,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开始对老人的冷漠无情,到后来的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从心底显出了喜悦之情。从故事中,人们可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相高发展的关键阶段。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纲要求,课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语言的魅力》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B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

C教育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情感目标:

A学生会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会用引号的用法。

B给课文分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创设更多有魅力的语言。自制警上示语。

3、教学重难点

体会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的魅力所在。

4、教具:CAI课件画面

5、教学时间:1课时

二、说教法

远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通过语言进行联想、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春景之中,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利用课件出现的这两幅图画的巨大反差,强烈对比,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将他们的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深刻。利用这种情境教学法,学生对这句话产生的巨大作用就容易理解了。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陶冶情操,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学习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这节课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语言的魅力》一文,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读一遍,在这篇课文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把它画出来,并概括文章的故事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这句话从重点句子入手和整体文章出发,把握文章的内容,为学习下文奠定了基础。

2、 借电脑课件突破重难点

CAI出示一幅春天美景的画面,并配以悠扬的音乐,使学生陶醉在那美丽的景色之中,这时课件出现盲老人衣衫褴褛地站在巴黎的街头乞讨的样子,周围的世界是漆黑一片,与刚才的情景出现强烈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样,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阅读,并大胆表述自己观点,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视觉反差,启发思维,读其文句,品其蕴意)

3、 设计作业:

填空(感悟其义)

CAI出示填空题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

当人们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心情----------,

于是对老人产生了----------,是---------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

(目的:学生通过看、听、读、品,理解重点句,从而理解其中心思想,体会到盲老人的无助和人们的幸福两种心情,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可以用采访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自悟感情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紧紧地被这句话所打动。学生表演得积极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导,学生演,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宗旨。

5、 学以致用,向诗人学习,自己创设语言去打动别人,教师给出一定处所范围。如:在学校,有些学生乱踩草坪,随地吐痰,乱扔废纸,请同学们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话,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校园。

(花在微笑,草在睡觉,手脚留意,别打搅。。。。。。)

(设计意图:学习在于运用,教给学生方法,重视语文实践,在合作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关注学生发展。)

6、 板书设计 21 语言的魅力

什么也没有得到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给钱的人多极了

板书设计抓住了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总之,《语言的魅力》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运用电化教学的先进手段,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课堂教学 “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当前,教育面临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新课改又注入了生命力。为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加强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篇3】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第八册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袁鹰在文中写了自己在黄河上所见到的有关景象: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上,凭着一根竹篙和羊皮筏子自由而镇静地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顿生赞美之情,用抒情的笔法着力赞颂了艄公的勇敢、沿着、镇静、机敏。作者运用语言老道、气势磅礴,更突出的是作者通篇运用一种反衬烘托的手法,从不同的侧面来赞颂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文章的末尾直接抒胸意,赞颂艄公的伟大。

根据文章的特点,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体现作者的意思,表达文章的主体意思:

一、 建构联系,多角度、多侧面来了解说明有关内容。

文章对于黄河的介绍不是很多,但语言精炼,学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学生对黄河的情况也会有许多的疑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调动学生从多角度,从课外去全面地了解黄河,建构多学科的课内外相联系的一个大课堂,鼓励学生从社会、地理、文学等方面全面地了解黄河,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想像,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了自己的滚滚黄河。

二、读、思相结合,深入地有层次地读懂文章。

本文文笔优美,以赞颂艄公为主线,教学中我始终紧扣赞颂艄公这条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表层逐渐走向文章的核心,真正地做到了由浅入深,逐层深入,读是理解内容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最终目的,理解的程度如何最终体现在读的表现上,读得好了,理解势必到位,也就是在读中求感悟。开始从读通文章开始,到精读文章的第一段联系文章的主线,引导学生思,体会黄河的壮观,而艄公更伟大,感受深入一层,又细读羊皮筏子的段落,再对比、思考,体会艄公更加伟大,又激起一层浪,情到深处。以读来让学生展示内心的真情,颂艄公、敬艄公,水到渠成。

三、紧扣内在的“语言”,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语言”。

学生学语文学什么,仅仅是一两个好词,两三句佳句吗?更重要的作者的语言,作者的文学语言和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些一定要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领悟,因为这些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终生受益的知识,而不仅是一两个死板的词条。用语言是学语文的宗旨目的。对这篇文章而言,作者除了生动的文字语言,在写作上,这篇文章采用对比、反衬的方法来烘托艄公的伟大,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去通过各种方式体会到,也许不需要直接用语言表达叫什么方法,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何优点。教学中,我就有意地安排了几组对比朗读:

1、黄河的壮观与赞美艄公。

2、羊皮筏子的轻小与赞美艄公,通过反复的对比朗读,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写黄河的壮观,羊皮筏子的轻小不是浪费笔墨,不是废话连篇,而是作者匠心独运,高明之处。

学生从领会开始,也许就在他的以后的文章中不自觉的运用了进来,这样不是锦上添花、学以致用,学活语文吗?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搜集有关鲸、白鲸的图片、文字资料,选取几段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鲸、白鲸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录像入手,引导自读自悟。

(1)出示课件,看白鲸洄游录像,引导学生交流所见所感。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四、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12 白鲸 夏季旅行家(洄游)总

声音变化多端

口技专家

嬉耍游玩

优雅聪明

擦身蜕皮

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读懂要求,初步感知看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2、按习作要点讲座的提示,通过讨论领会看多幅图作文的有关要求,即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的要领。

3、按照作业的要求,看懂四幅图的图意,仿照例文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车祸》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打预防针》的挂图。

2、小组学习:看一看,说一说。

3、小组汇报。

4、师生点评。

(二)自悟要求

1、自由地读例文,找一找、划一划,比一比,说一说,你们刚才说的和文章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自由地表达。

3、教师总结:想象合理、丰富;表达具体、生动、连贯。

4、明确要求:要想把看图习作写好,必须是达到以上要求。

(三)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1、说说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会的看图的方法。

2、总结:

(1)总体看图,确定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

(2)细看每一幅图,用一句话说说图意。

(3)看图时先看主景,再看背景。

(4)根据主景和背景,展开合理想象。

3、用小黑板出示方法。

4、出示《车祸》挂图,根据上述方法,先自由练说,再小组合作学习。

5、师巡回指导。

(四)习作指导

1、小组推荐或自荐练说。

2、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指导如何写具体:

(1)人物是活生生的,应该怎么写才能把他们写活?引导说出要写出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具体

(2)如何把四幅图写连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地点变化,时间变化、心理活动或语言自然过渡。指名说。

(3)学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①小朋友的表情照应。

②妈妈的表情照应。

③自然环境照应。

(4)小组练说,师生点评。

4、教师读下水作。

(五)成语超市

毫不犹豫热火朝天气喘吁吁恍然大悟

一蹦一跳全力以赴配合默契二话没说

乐不可支专心致志一言不发疑惑不解

焦急万分不动声色万分羞涩连连称赞

(六)练写修改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篇6】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与交流,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永生的眼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拿到文章,我站在普通读者、学生和教师的立场反复研读了课文。感受到第六单元这组课文以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示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美国的琳达·里弗斯,文章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题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则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读了本篇课文后,应该能够感受到这其中体现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够涌起很多的感动。但是我想,他们还不能清楚地知道究竟是什么使自己产生了感动,这正是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提升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成功的基础是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科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才能驾于全局。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所说:“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制定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

1.围绕对话核心主题——“因为谁、为什么而感动”、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体会感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在对话中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珍惜和热爱生命和美好的生活。

3.了解角膜捐献,对捐献角膜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教学目标1、2是本课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践行新课程理念,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的本质,也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营造一个和谐的、高效的对话课堂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中,我采用 “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形成了以 “对话核心主题”为中心点,以“对话分主题”为线索,以“对话依托点”为具体内容,“由点拉线、由线画面、由面及点”的主题鲜明、各环相融、对话引证式的课堂结构,并具体设计了“预习与交流→确定对话核心主题→引出分主题→借助对话依托点阐述分主题→整合分主题回归核心主题”的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流程

上课之前,我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这是确定“对话核心主题”的重要素材。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感情与哲理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接近了。这篇课文学习中,教师首先配乐朗诵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而重见光明的人写的文章。

《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读完后教师说:“这位重见光明的人在呼唤、在寻找给他带来光明的使者,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是由美国的琳达·里弗斯写的作品《永生的眼睛》”。这样的导入,为后面的对话创设了很好的情境,为后面参与你“因为什么而感动”这一主题的对话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诗,这是一首获得温迪捐赠的眼角膜的人书写的情诗,表达了他重见光明后的内心感受。以此诗作导入,配之教师深情朗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文兴趣,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垫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出示对话核心主题“你因为什么而感动”

教师说:“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当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有了一种感动。当我读了很多遍的时候,我的心中涌动着许多的感动。在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感动。文章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感动,我们感动的究竟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交流这些感动,共享这些感动。”这一“对话核心主题”的确定,充分考虑了作品的内涵、创作的意图、学生和教师的感受等多方面因素,符合阅读心理和规律,能够使对话有效展开。

(三)引出分主题,运用对话依托点展开对话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心灵与作者交流,与文本对话。接着,学生交流自己心中的感动,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引导。我预设学生会提出因为文章中人物的“富有爱心”、“勇于奉献”、“热爱生命”而感动,这些就是分论点。教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动,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和其他资料读一读、说一说。这些语句和资料就是“对话依托点”。此中,我预设重点把握两个语段,这两个语段是文章表达思想的重点段。

第一个语段:“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我和你妈妈就想过,如果我们死后的躯体能帮助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有了一些意义。”父亲这番话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这一段,我通过创设一种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深入对话。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和琳达的态度是不相同的,并找到相关的段落朗读;其次,教师以“能给予别人的东西有很多种,身体是最珍贵的。中国的传统说法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伤。面对着捐赠器官这件事,琳达是痛苦难忍,可父亲却如此平静,难道父亲不爱妻子,不尊重给予自己身体的父母吗?”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得出:父亲爱妻子、爱自己、尊重父母,但也爱别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吾生命以及人之生命”。这时,教师适时补充呈现关于眼角膜的资料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能反映作者渴盼得到光明的部分文本,说明对于盲人而言是多么渴望得到角膜重见光明,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真正地为琳达父亲感动。然后在感动中全班齐读该段,并以“这时,你想对琳达的父亲说些什么”的方式表达感动。

第二个语段:“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片骄傲”。

教师通过“作者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那么,父亲留下的更是什么?”来帮助学生体会“热爱生命的精神”;用“‘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片骄傲!’”来启发学生与作者自己14岁的时候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感受温迪的富有爱心、勇于奉献和热爱生命。

第三,我出示本文后面三个自然段,并再一次配乐朗读,激发出学生对温迪更深的敬意和对“永生的眼睛”的内涵的更深的理解。

没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画家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萦绕在我耳际:“一个人什么也看不见该有多痛苦!”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儿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这一刻,我彷佛看到了我金发的温迪,她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耀着骄傲的光芒。

当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教师用“看了这样的结尾,你的心灵是否有了一种震撼,你的心中是否又多了一份感动,把你的这份感动,用你的'笔写出来吧。”写好后,请部分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要求读出自己心灵深处那份最深刻的感动。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在呈现“对话核心主题”后,学生们各抒己见,运用“对话依托点“阐述“对话分主题”,积极地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通过“说课文内容”、“品关键词句”、“读相应语段”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培养语文能力。

(四)整合分主题回归对话核心主题,升华“感动”,延伸课外。

首先,教师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人类美好的情感是没有国界的,这来自异国的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我们为他们的富有爱心而感动,为他们的——勇于奉献——而感动,为他们的热爱生命——而感动……当我们拥有了这些感动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课题,《永生的眼睛》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仅仅是将要消失的眼睛在别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续吗?还有

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还指他们一家三代人富有爱心、勇于奉献、热爱生命的那种伟大的行动和美好的情怀将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染着我们,将永远流传下去,得到了真正的永生。他们这一家三代人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们也是永生的。”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课题。并给予简短的时间讨论:“我们身体所能给予他人的不仅仅是角膜,还可以是什么?”并呈现资料加以说明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就是这样做的。接着,教师说:“如果你善于感动生活中的真、善、美,善于为生活中的小事而感动,那么,你将会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人。”课外延伸作业是“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用你的这份感动感染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吧。”

在对分主题进行对话之后,教师通过总结,完成对“对话核心主题”的集体构建。使学生在明白为什么而感动的基础上,拓展感动的外延,将“感动”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之中,促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提升。同时,这一课堂结束形式,与开头形成很好的照应,体现课堂结构的圆合之美。

结尾: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带着激情去工作,才能使平凡的工作焕发光彩,使平凡的生活充满乐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篇7】

一、紧扣特点,感悟教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讲的是扁鹊要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几次三番都说自己没有生病,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单元的专题是“故事长廊”。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懂得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鉴于它的体裁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所以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难点是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理,认识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依据课标,凸现理念

1.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凸显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铺垫”与“延伸”这两种方式,构建了课内外衔接的教学机构。开课时利用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安排了看图猜故事的环节,引出“寓言”这种文学体裁,进而让学生回忆寓言的特征,从而引出《扁鹊治病》,既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又检测了学情,并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由课内知识的积淀走进文本。在结课布置作业时,我设计的第二道作业是推荐阅读四则寓言故事并能明白其中的寓意。整堂课做到了课前复习寓言,课中学习寓言,课后积累寓言。

2.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着永久的活力与生机。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从教师与学生共同运用教材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上,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始的初读正音、整体感知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感悟“名医”意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桓公之死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明白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到最后的按照顺序复述故事是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写作特点的同时告诉学生说话写作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每个环节有的突显了工具性,有的突显了人文性。实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生成。

3.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任何一个问题和环节的处理,都是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先让学生解决,在学生解决不了的情况下给他们做一点拔和指导。如:在找扁鹊医术高明的环节,通过同桌合作来完成,然后汇报,并且让学生说出找这句话的理由;还有体会扁鹊医德高尚环节,同样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谈自已的体会,进而带着体会读句子,从而加深理解。还有在评价方面,也突显学生地位,努力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这样既教给了他们该如何学,又让他们客观正确去评价,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有自主、合作的意识,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依据理念,设计思路

1.把握两条主线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人物内心活动为主线。在这条主线里,分为了两个板块进行,分别是感悟“名医”和恒公之死。在感悟“名医”这个板块主要是通过同桌合作交汇报来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通过朗读来感悟医德高尚。在桓公之死板块主要是通过想象补白来感受蔡桓公的讳疾忌医和固执已见,进而突显人物的特征。二是以时间为顺序的写作顺序。通过找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进行故事内容的复述,从而让学生知道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说话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这样才会条理清楚,简洁明了。

2.落实三个训练点

本节课我重点落实三个训练点:读、想和说。第一个训练点:读。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所以,在这节课上,重视读的训练。每个环节的读学生所带得任务不同,要求不同,所获得的情感不同。如第一遍的的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扁鹊三次劝说蔡桓公时的读,要求读出心情,读出情感再到后来的男女分角色读,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

第二个训练点:想。课标指出,语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本节课中走进蔡桓公内心时四次让学生进行了想象,这种想象,使诵读者完成了对作品“空白”的填充。

第三个训练点:说。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至关重要。在本节课中,多次给学生提供了说的机会,在医术高明环节让他们说理由,在桓公之死板块让他们走进桓公内心,说出自己所想,在最后,能根据顺序讲述故事,都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设计主副两块板术。在主板术里,我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对本课中的两个主人公扁鹊和蔡桓公的形象的重点词语的呈现,(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蔡桓公:讳疾忌医、固执已见);二是本则寓言的寓意(听取意见、防微杜渐)。在副板书里,我主要呈现了对本节课的易写错的字“蔡”。

期盼得到各位领导、老师的批评与指导。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篇8】

一、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洋溢、允许、围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童话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基于文体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非常喜爱,也读了很多课内外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又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相信本文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读全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又有很

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1.教师: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哪个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

2.读题想象。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在你的心目中,这个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导入既能直接切入课题,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好课文埋下伏笔。

3.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第二环节: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一)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读

1.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

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花园后来又富有春意的语句,最后再读读描写花园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巨人的性格

(1)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2)“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我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3)当学生交流完后,我适时出示相关语句:“你们在这儿干什么!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在研读巨人斥责孩子们这三句话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你们读一读这三句话,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孩子们的性格

让学生试着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并随机理解重点句: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的句子。

2.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点句:“ 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再次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环节:巧设练笔,升华情感

设计有创造性的小练笔:“巨人赶走了小孩,你觉得他赶走的仅仅是小孩吗?还有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在练笔中,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

第四环节:综合学习,拓展延伸。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当学生明白童话中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合作演一演,或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话读一读,或在小组内对人物形象议一议。

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六、说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3.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七、说板书设计

25巨人 的 花园

赶走 孩子 冬天

留住 孩子 春天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候、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准备白鹅挂图或白鹅活动情景VCD,净角出场VCD。

2、收集有关鹅的故事和古诗。

第一课

导入揭题

1、出示白鹅活动资料(VCD或图):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仔细看看它是谁?你喜欢它吗?

2、你熟悉鹅吗?看到鹅你会想到些什么?

a、出示骆宾王的《鹅》,齐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b.王羲之写鹅的故事。

过渡:七岁的骆宾王写鹅,妙趣横生,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初读感知

1、出示导读:

a.自由读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b.你喜欢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吗?为什么?请在相关文字旁写上喜欢鹅的原因。

c、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在相关文字边上打上?。

2、学生自由读文,完成导读要求。

3、检查生字词。(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

4、交流。(可以用说理由、感情朗读、表演等形式)

a、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b.小结:同学们谈得真好,读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把作者笔下的这只白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c、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5、质疑。

a、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板书。

b、选取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如: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

细读解疑

1、自由读文,思考: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可采用以下三步,帮助学生理解过渡句的作用。)

a.出示第二自然段,讨论:鹅的高傲表现在哪里?

b.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启下,突出下o)

c、读写结合训练。

题目《我的爸爸》

内容:a、在生活上,爸爸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

b.在学习上,爸爸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

要求:请根据本篇作文的两个重点内容,给这篇作文写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

4、小结。

a、承上启下。

b.点明鹅的特点。

c、告诉我们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

总结

咱们班的同学学习的本领真强,通过自己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仅简单了解了丰子恺笔下具有高傲特点的白鹅,而且学习了承上启下的写法,这种过渡方式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在今后的作文中希望同学们能加以应用。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篇10】

一、回顾导入,理清脉络

1、教师导学: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齐读。(骚扰欲望震撼糟蹋无限听诊器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2、回顾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的?

3、学生汇报。

二、探究学习,感悟体验

(一)教师导学:自由读读三个故事,想想哪些地方让你震惊?

学生自由阅读自学提示,明确要求。

1、找一找,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读一读,在读中思考。

3、议一议,把自己的体会交流一下。

4、品一品,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探究交流。

1、飞蛾求生。

(1)学生汇报句子。(多媒体课件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用红体字标出。)

(2)教师引问:为什么让你感到震惊?

预设:(我从“挣扎”这个词看出飞蛾很想逃走,并且不放弃生命。

飞蛾把所有生的希望都倾注在了“挣扎”上。

“鼓动双翅”让我感到飞蛾想尽一切办法逃生。

“极力”,就是用尽力量,想尽一切办法。

飞蛾鼓动的是双翅,跃动的是生命的力量。

从“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可以看出飞蛾对生命的渴望,即使自己是那样渺小也要奋力一试。)

(3)教师引学:有一只飞蛾在你头顶上飞飞来飞去,你伸出手把它捉住了。现在,这只飞蛾就在你的手中,你感受到它怎样的跃动?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课件出示:“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4)教师引问:为什么它的跃动如此强烈?如果你就是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想?(生展开想象)

过渡:对,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吗?一般飞蛾的生命只有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小小的飞蛾拼命地挣扎。但它挣扎着——(引读句子)

(5)教师引读: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教师引学: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类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下面这些是地震中的一些图片。(出示后说)这一张张熟悉而又曾经震撼过我们心灵的图片,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伟大、坚强。

是啊,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7)小结:是啊,飞蛾是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齐读)“生命生命”。

(8)小结学习方法。

教师导学: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等方法学习了第一个事例。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事例。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教师指名读要求,组织学生学习。)

①快速读剩下的两个事例,画出每个事例写得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

②简单标注对所画语句的体会。

2、瓜苗生长。

(1)(课件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①教师引问: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香瓜子生命力强?

(砖缝、掉、竟然、冒出)

A、教师导学:是啊,我们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等条件,而这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作者的震惊?(生:竟然)

B、教师引学:你能区分带“然”字的常见词吗?[课件出示:选词填空。

竟然依然显然

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显然)不易生长,但它为了生存(依然)努力着,那小小的种子,(竟然)可以冲破重重阻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②教师引问: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而用“冒”?

(因为“冒”字体现了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①教师引问:什么让你震惊?(顽强的生命力、渴望生命的欲望)

②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坚定、不屈服的语气。)

(3)小结写作方法。

教师导学:作者在前面两个事例中写了小飞蛾而没写大象。写了小瓜苗而没写大树,看来“小”的事物更能突出生命的伟大。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也能加以运用。

(4)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请大家读读“静听心跳”这部分内容,说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撼。

3、静听心跳。

(1)(课件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教师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手放在胸口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生把手放在胸口感受。)

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自己。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

(3)教师引问: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激动……)

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课文。

(4)教师引问: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都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5)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了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态度。)

(6)小结:作者再次感悟到生命就是自己那沉稳有规律的心跳。于是,作者坚定信念,一定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我们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生命——(学生齐读:生命生命)

三、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多媒体课件介绍课文的作者杏林子。(出示照片)

杏林子自12岁起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整整50年时间哪!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

她曾经在她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结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我想:好吧,再延长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我就绝对不要活了!

就是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她被挣扎求生的飞蛾震惊,被顽强生长的香瓜子感动,被自己的心脏那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所震撼,于是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想:绝不要放弃生命,她悟出了生命的意义:(课件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教师导学:结合课文谈谈,在杏林子看来,什么是有限的,什么是无限的?

(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了,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她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过渡:其实,像杏林子这样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人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谁?(出示课件)

邰丽华,2岁开始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并且用残缺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

丛飞,进行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总共资助了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300万元,自己却欠债十几万元。在患胃癌期间,病床上的他仍念念不忘那些失学的儿童。

四、升华情感,书写生命感言

1、教师导学:此刻,相信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深深的感悟,请拿起你的笔,写下你对生命的感言吧!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是墙角砖缝中盎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决心;

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2、教师引导学生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

3、教师引问:此时此刻,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4、教师导读:生命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写不完的诗,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生命深深的思索,再读——(生齐读)“生命生命”。

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娃丽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小公民。

教学重点:

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

阅读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怎样和你的朋友、亲戚联系的?(打电话、发短讯、发邮件、写信)在以前人们又是用哪些方式进行联系?(最多的是写信)写信就得用到信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齐读。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

1、出示自学指导

2、先快速默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检查自学效果,师及时板书

三、抓重点段,体会人物特点

指名读二、三、四部分,其余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出示自学提示2;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4、反馈

5、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他是怎样施空城计的?

3、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信箱

哥什提亚独管钥匙

信箱邮递员送错信,哥什提亚放台阶为他人着想

娃丽冒风雪送信

合管信箱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7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