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孔子的观后感 >

孔子的观后感(汇集7篇)

孔子的观后感(汇集7篇)

孔子的观后感。

每一次带来的刺激都可以引发我们不同的看法,通过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影视作品。写作能力可以通过留言板得到展现。那么当我们写电影或电视作品的观后感时,我们应该如何抓住原作的精髓呢?今天,我会分享一篇介绍“孔子的观后感”的文章,希望我们都能不断地提升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孔子的观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一篇关于圣人的故事——《孔子小时候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从前,孔子的母亲在他刚满三岁,就教他读书认字,他四岁时就已经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孔子的母亲来问他:“我昨天教你的字你都已经会背了吗?”孔子对母亲说:“母亲您放心吧,我都已经会背了。”母亲和蔼地说:“那我明天来好好的考考你,看你是否真的会背了。”

就在这天的晚上,他吃完晚饭,就钻入被窝,哥哥来后就悄悄地问哥哥,说:“哥,昨天娘教你的字你都记住了吗?”哥哥胸有成竹的对孔子说:“我都记住了,那你记住了没有?”孔子说:“我已经把娘教的字都练了好几遍了,但还没有把握住,若明天有不会的,那娘肯定会为我伤心的。不行,我要在今天晚上把娘教给我的字都记住。”哥哥说:“天气凉了,不要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认出对错。”

于是,孔子就按哥哥说的在他的肚子上写起字来,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已经昏昏入睡了。

第二天一早,母亲考孔子时,孔子一遍就通过了,母亲觉得很欣慰,开心的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名人的背后,都有一些故事,可更多的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孔子的观后感 篇2

四月份,我们班进行“名人故事比赛”。我读了《孔子》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孔子的成长过程。

《孔子》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一生的故事。从孔子小时候到他年老的时候,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在这本书上体现得一清二楚,让人充分了解孔子,了解他的生活。

在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孔子自小失去父亲,家里很穷,他的学问都是自学学到的。在二千五百年前那个时代的孔子就懂得了自学,真了不起啊!我也要学会自学,特别是语文预习。通过看课外书,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孔子的学习于别人不同,别人学一两天就坚持不住回家了,而孔子跟他的老师老子学习时,不懂就问,谦虚好学。一步一个脚印,老子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学问全部传授给孔子。

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有一次,我碰到一道奥数题,怎么想也想不出来,然后向爸爸请教。

以后,我碰到困难,一定要虚心请教,并学习孔子好学上进的精神。

孔子的观后感 篇3

一顶方帽,长长的胡须,一身简朴的衣服,双手拢在袖口里,这就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

孔子谦虚、大胆、聪明、好学、勤奋。他三岁就没了父亲,十七岁没了母亲,常人恐怕只能变得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更加好学、勤奋,不懂就问。

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在各国推行他的治国政策——“仁”。由于身处乱世,他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很多权贵嫉妒他的才能排挤他。经过一次次的碰壁,最终孔子回到了鲁国,专心从事教育事业。孔子一生历经磨难,然而他非常好学,终其一生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即使自己已经成名,仍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同时,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国之策,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惜牺牲一切,直至暮年。这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用心学习。

令我敬佩的还有孔子的谦虚,在故事《两小儿辩日》中就体现了出来,当时孔子听了两个小孩儿的话后,仔细想了又想,觉得两个孩子的话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正确答案,于是,他没有不懂装懂,而是对两个孩子说“两位小朋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们让我回去想想吧!”孔子就是这样的谦虚,没有不懂装懂,他这样的好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让我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正因为这样,孔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使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最终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这种执着和坚持吗?但事实上,有些人做一件事,总是只要做了就行了,从来没有想过把一件事做精、做细,完全不去思考与挖掘事物的深层含意。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细的人,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能从中看出一个人将来的成功与否。如果一个人,对待任何事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这样的人,何愁不会成功呢?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给了我一次灵魂的洗礼,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本书给予我的教诲:“把小事做到极致,把小事做成经典。”我们要从身边做起,做好每一件事,做最好的自己!

孔子的观后感 篇4

亲爱的孔子老师,这个书名有点调皮,不过是些老故事吧。孔子何人?是历史上那个瘦弱耄耄、正襟危坐的老师。发黄的图画,太久的隔阂,两千多年来历史给予孔子太多的误读。孔子,如此熟悉而陌生的先贤。接过妈妈递过来的新书,我心中充满了疑惑。

打开书,迎接我的是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小说般轻松的笔法让我看到孔子与弟子们的讨论和周游列国的艰辛。在感慨孔子智慧仁爱的同时,我也十分欣赏作者这种勇敢、创新的写法,使历史人物、事件生动却不失真实,就像《品三国》作者易中天,《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一样,敢于打破被神化或被妖魔化的历史形象,告诉我们历史原来如此亲切、精彩。

阅读孔子,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在孔子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了解到一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先驱,敬佩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能达到许多现代人仍无法触及的思想高度。

每个人都是由一个一无所知的婴儿开始成长,圣人亦是如此,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伟人圣贤。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他们在困难失败面前拥有着强大的内心、清醒的头脑、坚毅的品格,当他们终于跨越这一高度,他们的思想成就便为不朽。

在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春秋时期,孔子怀着恢复周礼、以德化人的美好理想,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奋斗一生,奔波讲学。但是他看到的却是君王昏庸、奸臣挑拨、百姓愚昧,他却从未放弃内心的仁义。鲁定公的昏庸好色,鲁哀公的无能敷衍,孔子二度心寒故土。漫漫周游,食不果腹,屈辱困苦,被围困追杀过,每次都被君王晾在一边。不是无能,而是不用。单从孔子的经历来看,他真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但就是在失意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圣人内心的光芒。一路颠簸,一路思索,他告诉弟子们坦然面对,苦难恰恰让他能时刻修行。仁者无忧。没有得到,因奋斗乐在其中;得到了,乐在其治。孔子四处碰壁,却不因自己的主张不被人接受,就降低标准,违背自己的心性,以求得别人的认同。

曾经,孔子向老子请教,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孔子无法接受,一个心忧天下、坚持理想追求的人怎能独守一个人的寄情山水、淡然快活呢?他的心中装着一个大同社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景,而不是老子崇尚的百姓老死不相往来,各自独处隐居。老子的计划是永远行不通、达不到的孤僻生活。

老子安然地生活着,孔子却在繁忙奔走,心怀百姓安危,为了改变时局,用道德去澄清野蛮暴力。这样的智者、勇者,注定是痛苦的。但是,他培养了无数贤人,将思想传给后人,他内心始终坚守的仁义让他拥有了一份最大的快乐。

历史的险流中,他没有选择一个人从容清静生活,而是为千万大众力挽狂澜,思考奔波。这样的勇者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圣人,让我们前行的行囊中有了先贤们思想的力量。时代的进步需要有力的强音,或许清静无为不该是生命应有的脉动,时代的进步需要勇者开创历史,扫荡糟粕,挥斥方遒,锐意改革。其中必有艰苦和失败,在逆境中,强者反而能更快成长、成熟,他们学会在逆境中根据具体情况拿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看完这本书,我终于看清了一位笑容可掬的慈祥老师,他教导我们要有活的智慧,活学活用,他懂得用仁与智去完善法律,用文与武装备外交,他洞察人性,讲究学习方法,提出博学、笃行、慎思、明辨。他两次严厉批评曾参的愚孝,批评子贡的不顾后果的好心。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指各人各尽其责,遵守各自的道德规范,扮演好各自角色,而不是被统治者曲解利用的盲从、愚忠、愚孝、愚爱。

书中,我听到孔子轻轻的叹息,他给君王的申明常被忽视,科举考试对孔子言语的断章取义,曲解了一个善良仁义、人性化的孔子。孔子是痛苦的,但他更是快乐的。后人的误解曲解、对他的神化或妖魔化算是一份额外的,却在意料中的伤痛吧。

我很喜欢这本书,它让我轻松触摸到历史的真实温度,让我懂了简单变化中的道理,原来仁者不忧、君子坦荡荡正是孔子那份洒脱的快乐和伟大的忧虑。

想起前人的一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合上书卷,抬头望见一轮照亮古今的明月。

长沙市一中高二16班:肖童心

孔子的观后感 篇5

当你功成名就时,你会拜师求学么?当你在求学过程中遇到艰难险阻时,你会坚持下去么?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不耻下问么?我想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那个人就是大思想家孔子。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孔子拜师》,主要讲的是孔子三十多岁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还要拜老子为师。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老子,跟他勤奋学习。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孔子的品质深深感动了,他是那么的谦虚好学,不像现在的很多人,一旦成名,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贪图安逸的生活。他不但谦虚,还有很强的毅力,在求学途中,经过几个月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孔子是多么好学呀!每天不离老师左右,有不懂的问题不耻下问,他所做的一切不得不让人佩服。

与孔子相比,我简直太没毅力了,以前,我看见别人跳舞,就让妈妈给我报了名,可是练到四级时,有一个动作怎么练都练不好,于是我就让妈妈给我退了,现在见到我朋友们在舞台上跳舞,我是既羡慕又后悔,以前没坚持下去。

从此以后,我要改掉缺乏毅力的毛病,向孔子学习,也做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

孔子的观后感 篇6

上星期,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一课,读了这篇课文,我被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打动了。

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孔子30岁就已经远近闻名了,他还要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并跟随老子勤奋学习。

故事中最令我钦佩的是孔子那种谦虚好学的精神。现在的人,一旦成名成家,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整天贪图安逸。而孔子呢?成了名人一点儿也不骄傲,还虚心求学,因为他知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种境界真令人佩服。除此之外,他在求学途中的那种顽强的毅力也值得我学习。为了见到老子,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徒步走了几个月,才见到老子,真是难以想象他路途中吃的苦。更难得可贵的是他那种不耻下问的品质,在向老子学习期间,他天天不离老师左右,不懂就问,十分刻苦。我现在算是知道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天才等于1%的灵感+99%的血汗。“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读了孔子的故事,再想想我自己,感到十分惭愧。和孔子比起来,我太缺乏他的那种谦虚好学的精神了:在学习上不求上进,每次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总是拿”还有比自己考得差的同学“为借口,不思进取。每当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要是我像孔子那样成了名人,还真不知道会骄傲成什么样子呢,能像孔子那样不远万里,去拜师求学吗?我在学习上一点儿也吃不了苦,每次学习学一个小时就想休息、想玩、想看电视,对于有些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想想,实在太惭愧了······

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更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今后一定要向孔子那样,做一个谦虚勤奋,刻苦顽强的人。

孔子的观后感 篇7

孔子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气的人,他一生桃李满天下。我很崇拜他。今年,刘老师让我们买了一本《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介绍了孔子一生的历程,使我们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孔子了。

这本书中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孔子从政的那部分。孔子刚开始当中都宰,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条。接着,鲁定公又让他做司空。任司空时,他和他的弟子一起调查农业生产情况,还兴修水利。司空没做多久,孔子又被升任为司寇。任司寇时,他实施一些法律,还创了最早的陪审团。他断父子互讼案,智救大野泽,又在夹谷和齐国会盟取得了胜利,又诛杀可正卯,还抑三桓堕三都。孔子为政的时候,民心归服,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

我合上书本,闭目沉思:孔子可真是个清官呢!他忠心中力为老百姓办事,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不贪污百姓财产,他可真是个清官。孔子曾经说过: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老百姓做出模范,还要勤政爱民,永不懈怠。只要这样做,才算得是个好官。

可是有些官却不这样做,比如众所周知的成克杰,他身为一名国家高级干部,本应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可是贪婪的私欲导致他滥用职权,肆无忌惮地收受贿赂,谋取非法利益,而且数额特别巨大。像成克杰这样的人就是贪官,我们不可以学习他。郑培民说过: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我们应该永远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让我们从小学好文化知识,为长大后为人民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57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