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收藏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收藏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Windows自带画图程序的使用。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初步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软件窗口各部分功能,能够打开、保存画图文件,并学习放大、撤销操作、颜色填充等基本操作,进而能够对一幅初步完成的画图作品进行涂色。本节课所涉及的操作并不复杂,但作为第一课时,培养学生对画图软件的兴趣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使用画图程序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信息技术学科的起始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学习了鼠标操作和键盘操作,并对部分软件的窗口有了有了初步认识。学生从感性上对窗口操作的共性有了初步感知,这对本课学习画图程序窗口有一定的帮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操作鼠标为本课进行涂色练习提供了技能基础。另存文件为全新知识,可能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画图程序窗口。能够使用“打开”、“另存为”等命令;

学会使用颜色填充工具对图片进行涂色;

学会使用放大、缩小、撤销操作等命令辅助涂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听老师讲解,阅读课本等系列活动,了解画图窗口及涂色等相关操作,自主完成对学习画图程序的意义及基本操作方法等知识的建构;

从作品欣赏,模拟操作等过程中激发学习画图程序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计算机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的正确价值观,并在激发学生学习画图程序的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画图程序的打开、保存、另存为等操作;

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颜色填充操作及放大、缩小、撤销等命令的使用

2.教学难点

画图文件另存为操作;使用放大功能涂色。

五、教学准备

1.设备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教室win7系统画图程序的安装。

计算机教室管理系统安装。

2.素材准备

供学生涂色操作的相关图片。

画图程序的使用等相关微课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趣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

展示一组电脑绘画作品,学生欣赏(课件出示)。

最后一张是照片,一张是电脑绘图,想知道这张“空客A380”是怎样画出了的吗?(微课展示,激发兴趣)(空客A380,被称为空中巨无霸,最多载客800多人)

刚才绘图中所用到的软件就叫做“画图”软件,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画图软件的使用。

(二)、进行新课

1、初识“画图”软件

如何打开画图软件呢?(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说明:与教材介绍的方法不同,主要是操作系统版本问题)

打开画图软件,观察软件窗口,与我们之前学习的媒体播放软件等窗口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课件出示,各部分名称)

反馈提问,指出窗口各部分的名称。

如何用画图程序打开图片?(教师演示使用打开命令,学生操作,打开图片“田园”)

2、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这是一幅没有涂色的图画,当我们在纸上画画时,用什么涂色?用画图程序怎样进行涂色呢?请同学们将这幅图片涂上合适的颜色,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播放老师发给你的视频学习或到课本上去找答案。

学生播放微课“颜色填充”,自主学习,然后对“田园”进行涂色

展示、汇报、提问、交流:

操作错误怎么办?

怎样给细小的部分涂色?

3、作品完成后怎样保存?“另存为”的使用。

4、课堂练习:桌面上有两副图片“美丽乡村”、“稻草人”,任选一幅给图片填充合适的颜色并保存。

(三)、课堂小结,学习评价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操作?

七、板书设计

田园处处景色美

认识“画图”软件

“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撤销”

“另存为”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2】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山西省统编教材小学版《信息技术》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身临其境话信息》。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目标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五、教学程序;

六、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单元:分别是进入信息王国、 亲密接触Windows和魔力画室。“身临

其境话信息”是这套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是学生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否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它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门课的窗口,同时为这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意义重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难点:是“信息”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1、本教材所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等抽象概念,还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

2、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远远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3、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根据这种情况,我设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熟悉简单的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3、选用简单的信息处理的方法,解决适合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和参与“你做我猜”、“小小传令兵”、“逛超市”三个活动。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初步理解相关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亲历活动过程,增强体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2、感受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

3、初步形成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悬念教学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设置悬念。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游戏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游戏等活动,从形象的事物中总结出抽象的概念;

3、实践教学法:先让学生模仿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亲身实践。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信息处理的方法。

五、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模块:导入、基本活动、拓展活动、小结和作业。

(一)导入

设计本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课,并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本模块的第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这学期你书包里的课本有什么变化?(对了,多了一本“信息技术”课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一起遨游,去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发现自己书包里课本的变化,多了一本书!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后将多一门“信息技术”课程。但什么是信息技术课呢?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接下来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我出示了一张“三年二班学生在电脑教室的座位顺序表”,然后问到:你们相信不相信只要你指一个座位号老师就能马上告诉你这个座位上的同学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学生会觉得好奇,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引出本节课题“身临其境话信息”,并板书课题,同时提出“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这几个名词,告诉学生:学习了本课以后,你也能象老师一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活动

设计本模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游戏,突破“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三个概念的教学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注意观察、积累信息的好习惯。活动是师生共同乘坐“信息快车”进行旅行,途中要停靠三站。第一站:你做我猜;第二站:小小传令兵;第三站:逛超市。通过这三个活动最终达到完成“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概念的学习任务。

1、你做我猜

这个游戏是:把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熟悉游戏规则以后,出示

我为他们准备的“动物”、“电器”、“球类运动”、“办公用品”四大类题目以供选择。游戏开始前先选择猜哪一类。下面,我以球类运动为例做简单说明:比如说:猜“篮球”这个内容时,可以表演投篮的动作,也可说这项运动每队由五人参加,或以人物说明,比如说姚明是什么运动员等等。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猜到是“篮球”这个内容。最后要评出猜得最多的组,以示鼓励;游戏做完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刚才你们的动作、语言要表达什么?目的是什么?答案是很显然,就是围绕屏幕上所写的内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信息的存在以及它的存在方式,同时也感受到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为后面信息、信息处理这两个概念的介绍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再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投影展示)

从这几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

(1)我看到的第一幅图是一张照片,是两个小孩拿着水枪和一个大人在河里游戏;

(2)我看到了两个小孩: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男孩,男孩穿着蓝短裤。

(3)我看到了第二幅图是一部电话,我知道用电话可以和朋友交流。

(4)我看到了第三幅画是报纸,从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闻。

(5)我看到了第四幅图是一台电视机,电视屏幕上显示的是一幅风景画。

……

再请看下面这些标志,你在哪里见过?猜猜它们的含义?

学生的回答是:

(1)第一个是“禁止吸烟”的标志;

(2)第二个标志是“人行横道”的意思;

(3)第三个是“工商银行”的标志;

(4)第四个是“红十字会”的标志。

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可以依附于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体,从而总结出“信息”的概念:“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方式传送的叫做信息。为了巩固学生对信息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过哪些信息?

比如:上课的铃声、120救护车的警报、教学楼里的“别把楼梯当滑梯”“别把楼道当跑道”……等等。

那信息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接着进入第二站:小小传令兵

我是这样设计的:按学生的座位每行分成一组。请一位同学读“游戏规则”让大家了解。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难易不同,传递的效果也有差别。比如,第一组内容,每个组都能传得准确快速;可是第三组内容,大家都出现了漏字或改变句意的现象。这时我立即把握时机进行总结:大家刚才都实践了一次“信息处理”的过程:第一位同学看纸条和后一位同学听前一位同学传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采集”的过程;要把自己得到的信息传递给他人,必须先经过自己大脑的存储和加工,这就是信息的“加工”和“存储”。那什么是传递呢?同学们之间相互转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什么是输出呢?前一位同学告诉后一位同学的过程及最后一位同学把信息写在纸上呈现出来就是信息的“输出”。

这时总结并板书:“采集”、“存储”、“加工”、“传递”、“输出”,最后得出“信息处理”的概念。

信息处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随处可见,接下来进入我们的第三站:逛超市

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页问:谁知道这几幅图的意思是什么呢?同学们很快地回答出,是逛超市。于是,大家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了逛超市的一系列活动。从而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在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输出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都叫信息技术”。

为了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我播放了一段有关生活、学习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时时刻刻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身影。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把“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这三个概念掌握以后,我设计了第三个模块:拓展练习。

(三)拓展活动

本模块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呼应导课内容解决学生的困惑

在引课时,学生选一个座位号,我马上就能说出这个座位号上学生的相关信息。现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概念之后,就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老师在课前采集了三年二班同学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这些信息,然后根据座位号,对应做成这张表格,同学们的信息就一目了然了。

2、拓展练习

我是这样组织的:(出示公交车站牌)

下个星期天,班里要组织一项社会活动,大家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去动物园、汾河公园、迎泽公园。现在我给大家提供离我们学校最近的三条公交车的运行线路,请同学们根据站牌提示,设计一下你们需乘坐哪路公交车,乘车路线,算出要乘坐几站,分别经过哪些站点?设计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同一个组的可以进行补充、完善。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亲身实践了信息处理的过程,加深了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信息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三个概念。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身影,在接触“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处理信息。大家不仅要学好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而且要养成认真收集信息、正确处理、应用信息的良好习惯。

(五)课后作业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一个有关奥运会的、你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在下节课上,我们请大家做三分钟的介绍。

到此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评价方法是:

1、观察评价法:就是观察学生的学习,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对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情感)

2、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理解的问题、汇报的结果要进行及时的点评。并且认真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流的态度、合作的意识、表达的方式。(能力)

3、实践活动(作品)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活动的效率、成果做及时的评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非常感谢!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脑在学习中的用处。

2、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重点:

了解电脑在学习中的用处。

教学建议: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电脑在学习中的巨大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演示,来达到这个目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电脑以及用电脑进行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准备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2、电脑在学习或教学中的应用一般称作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以下一些特点:

(1)便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通过计算机的演示,抽象事物可以形象化,宏观事物可以微观化,微观事物可以宏观化,使传统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东西变得比较容易理解。

(2)突出个别化,实现因材施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软件的交互性也越来越强,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难度,从而实现内容、进度和难度上的个别化,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3)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个别教学,每个学生在电脑中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内容,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来自电脑的肯定,能够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加上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制作上色彩明亮、画面精制、情节生动、创意独特、交互性强又富有动感,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可以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

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4】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师:这节课,大家来学习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你注意到了吗?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信息世界中。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世界,好吗?

二、这里有一些例子都说明计算机在当今社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机?

教学目的:

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哪位同学能来谈一谈具体应用方面。

师:同学们都谈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好吗?

师:现在,让世纪博士给我们讲讲计算机的.家史吧。

师: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呢?对计算机了解了多少呢?

生:硬件主要由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组成。

生:软件是人编写的程序,专为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设计,是智慧的结晶,用不同软件可以让计算机完成不同的任务。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可真不少。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题目。

通过世纪博士的讲解,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硬件,知道了计算机软件,请依据下列题目,填上“硬件”或“软件”。

1、小神游在利用画图( )画画。

2、将计算机上文章打印出来的打印机是( )。

3、工程师利用制图( )设计机械零件,将设计的机械零件图输出到纸上的设备是( )。

对图2-6所示的计算机你还想加上什么设备?做什么用?

你想让这台计算机做些什么事?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word中插入简单的表格。

2、掌握对表格的一些设置,能在文章中将数据改为表格。

教学难点:

在表格中直接画直线和擦除直线。

在一篇文章中,如果使用了大量的数据,一定会使人厌烦,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把文章的数据改为用表格来表示,这样,既清晰明了,又简单易懂。

1、插入表格。

在word中,插入表格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1)、点住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拖出一张表格。(行数和列数会在拖动框下显示出来)

(2)、在[表格]菜单下选择[插入表格],输入行数、列数后单击[确定]按钮。

2、修改表格。

(1)、改变单元格的高度和宽度:将鼠标指针移到表格线上,指针会变成双向箭头。拖放鼠标,可以修改单元格的高度和宽度。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要修改整行和整列的大小,可以直接去拖拽表格边线就可以了;如果改变的是某个单元格的大小,就必须先选定这个单元格,再去拖拽这个单元格的边线。

(2)、插入行、列:插入行时,只要将光标移到要插入的位置就行了,插入列时,要选定一列。

观察一下,当你由插入行操作变成插入列操作时,[表格]菜单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简单介绍[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我们可以利用表格工具栏来画、修改表格,还能对表格内的文本进行调整。工具栏上还有设置表格边框颜色和底纹颜色的按钮。

4、画不规则的表格。

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按[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绘制表格]按钮,这时,鼠标指针变成一支笔,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画表格了,画错了或是有些表格线你不想要了,也可以用擦除工具来擦除。

5、拆分、合并单元格。

您可将同一行或同一列中的两个或多个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单元格。例如,您可将若干横向的单元格合并成横跨若干列的表格标题。

(1)、单击“表格和边框”按钮以显示“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2)、单击“擦除”按钮,单击并在要删除的单元格上拖动。

合并多个单元格的快捷方法是,选定单元格后单击“合并单元格”按钮。

二、制作表格,修改文章。

1、将光标移到文本后面,单击[插入表格]按钮,拖出一张3×4规格的表格。(3×4即行高×列宽)

2、在单元格里输入数据。

3、删去原来文章里的文字数据。

4、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使它看起来更美观。

5、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单击居中和垂直居中按钮,使单元格中的文字居中。

四、练一练。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完成一张自己班的课程表。

五、总结。

Word中的表格具有一定的智能性,除了今天我们介绍的功能外,表格还可以发挥许多特殊的作用,如国际象棋棋盘、中国象棋棋盘等等。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从了解机器人的硬件角度来讲,本课是想让学生掌握灰度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但就程序设计方面来说,本课又是想让学生理解和使用条件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程序中使用更加复杂的条件判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灰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理解条件间的逻辑关系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在机器人上安装和使用灰度传感器;

(2)学会在编写程序时应用多条件判断;

(3)能应用灰度传感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性目标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确良精神,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灰度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

(2)编写使用逻辑关系进行多个条件判断的程序。

2、教学难点

条件间的关系进行多个条件判断的程序。

四、教学准备

娱乐机器人的资料,黑色边线、白底的空心倒U字形场地,灰度传感器若干个,安装有机器人编程系统、仿真系统的电脑。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机器人会认识路吗?机器人会沿着一定的轨迹行走吗?

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机器人进行时装表演。让学生真实感知机器人会认路和按照一定的轨迹行走。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帮助机器人认识路的灰度传感器。

2、学习新课

(1)指导安装灰度传感器,并进行设置。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学生示范。

全体练习操作方法。

(2)动手实践:编写使用逻辑关系进行多个条件判断的程序。

教师:在机器人行走时,他什么情况左转,什么情况右转呢?他是如何判断是否到了终点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看书,并以小组为单位去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看书,然后小组内交流、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

小组演示,并讲述如何编写使用逻辑关系进行多个条件判断的程序。

其他同学注意吸取别有成功的经验,教师点评。

3、巩固练习

已完成上个任务的同学,请完成本课的“试一试”。没有完成的继续操作。

成功的同学进行表演,并帮助没有成功的小组。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和收获,完成“评一评”内容。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6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