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浙教版课件 >

浙教版课件(精华10篇)

浙教版课件(精华10篇)

浙教版课件。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手段,教案教案会包含哪些部分?我们为大家准备的这篇“浙教版课件”的资料,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

浙教版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各种练习和游戏。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

2、运动技能:通过练习、思考,了解单脚交换短绳的方法,和在练习中练习的方法。

3、身体健康:通过跳绳练习、发展腿、腰、手臂等身体部位力量,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练习学会单脚交换跳短绳,掌握一定的技能。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灵敏和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场地器材:

一块操场场地、学生每人一根跳绳。

教学过程: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初步学会跳短绳。这节课,我来练习单脚交换跳短绳。

一、活动准备

1、老师宣布活动要求,做出示范动作。

2、老师查问学生身体状况。以四列横队展开,调整距离。

3、热身活动,并脚跳绳三十秒。

二、尝试单脚交换跳绳

1、首先练习单脚跳绳,每只单脚跳的次数依次减少,尝试单脚交换跳绳。

2、分组测试一分钟单脚交换跳绳的个数。个数多的加以鼓励。跳法最佳的学生指导不会跳的同学。

三、相互协作,发展个性,培养兴趣。

游戏:跑跳、投接力

1、老师宣布游戏规则。平均分成四小组进行游戏。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在愉快而轻松中进行游戏。

小结:本节课,学生手、脚协调性掌握的比较好。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

浙教版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长兴现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2.通过夸夸长兴、欣赏视频等形式,展示长兴县的崭新形象。

3.懂得观察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城市的变化,社会的变化。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关于城乡巨变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搜集家乡的故事(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歌曲,渲染气氛:《在希望的田野上》

2.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大地真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在这片土地上,神州大地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发现了吗?

3.揭题:《城乡巨变》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体会一下这些变化。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长兴的美称)知道这是哪儿吗?

(二)城市的巨变。

1.欣赏长兴巨变

师:对啊,刚才我们看的就是我们的家乡长兴,人们总喜欢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岁月的流逝,长兴在时间的长河中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1)欣赏视频:魅力长兴

师:这段视频就能让我们更多地了解长兴的魅力?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感受。

师:生活在长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么,长兴以前到底是怎样的呢?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3)今昔对比

师:好,我们就来看几张老照片,看看你能认出它们吗?

A、点击出示图片:人民广场(猜测)能猜得出这是哪儿吗?

师一一介绍:这是以前的人民广场-----新建的人民广场-----现在正在改造中的人民广场了。我们再来看看这中间的差距(两张照片做对比,感受社会的更迭,人民生活的变化)

B、作为一个长兴人,你们觉得长兴最让你喜欢的建筑是哪儿吗?为什么?(欣赏长兴县政府)

现在的县政府建筑大楼气势宏伟,造型奇特,但你们知道在二三十年,它们又是怎样一幅景像?(出示老照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C、长兴的巨变还不止这些,同学们都向自己的家长进行了了解,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吗?

(三)生活的巨变

1.社会的变化。(出示图片)

我们长兴的变化可真大,看来啊!有的时候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咱们这座城市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建筑外观上,更惊人的是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一下老一辈人是怎样生活的。

2.学生交流所了解到的长辈生活。教师小结老一辈人在吃穿住行上都和我们现在不同。

3.你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体会到这样的变化吗?(说说自己生活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居住环境更美好、家用物品更丰富、电器设备更先进)

(四)寻访过去体验巨变

师:今天我们讲的是长兴的变化,听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其实,还有更多更多的变化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了解。

你还想了解长兴哪些方面的变化?你想通过怎样的途径去了解呢?

1.我们通过向老人家询问的方式,了解过去的长兴,感受现在的变化。

2.上网、去图书馆、档案馆查找等方式了解长兴的过去。

师: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这一路走来,我们可以感知长兴的巨大变化。老师真想感叹一声:我们真幸福!那么不要浪费它,珍惜它,现在学好本领,将来可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为祖国贡献力量。

浙教版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作品.全文紧紧围绕标识来写.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为下文写城市的标识做好了准备;接着正面写城市中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遗赠,使城市仅存的个性.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学生状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些学生思维活跃,用于展现自我,已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识字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学生多问,多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张抗抗的文学常识,识记理解重要字词.

2能力目标

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识,那么,你知道那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谁来把你课前查阅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学生上课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有关各国的国花和中国各个城市的市花的图片和文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来看一看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划出本课中您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借助字典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圈,点,批,注.

三,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生字:遒qi涸h芸yn馈ku忖cǔn

蒡bng啾jiū窠kē

2,正音字:胞bāo,不读pāo崭zhǎn,不读zhn

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

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寿终正寝:寿终:很大年纪才死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指年老时在家安然死去.比喻事物的自然消亡.

四,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段

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

1-5段为第一部分: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6-15段为第二部分: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16-17为第三部分: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2,同桌互读本课中最喜欢的句段,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我们对《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可以提出来讨论交流.

二,精读课文,感悟重点.

(1)默读课文,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

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车辆,满街的现代服饰和商品等.

(2)出示多胞胎连体人相关句子,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3)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难道就没有标志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墙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

2,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

3,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小径.

品读课文,总结升华.

作者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出示15,16,17段朗诵)

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务的标志.作者把树看做城市的标识,表达了对城市里的树木的珍爱,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提醒和号召大家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和谐发展.

拓展延伸:

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的导入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理解课题作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倡导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2,《课标》指出:阅读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思维.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不断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与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做到乐读趣学.

3,本文的教学设计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利用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感情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最后合作交流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自主性,探索性的统一.

浙教版课件 篇4

教学任务:1,抓住小海龟离巢奔向大海的过程,分析理解本课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体会作者最后的感叹的内涵.

2,感受作者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之情,并懂得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自然的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懂幼龟离巢奔向大海的过程,理解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教学难点:对文章最后作者感叹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们时刻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你了解大自然吗你知道大自然的一些秘密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秘密一文.板题,生质疑.带着问题看课文,找出答案.

按预习任务预习课文,师检查.

1,读一读

向导巢穴嘲鹰踯躅不前突兀而来若无其事

颓丧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

2,本文介绍的是和的冲突.

3,分大段.

4,交流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冲突,那么他们和大自然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进一步研究.

学习探究.

快速看第1部分,找出我们的目的地和任务分别是什么

阅读第2部分,思考:

在去的路上,作者听到了什么

之后,作者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反应而向导是什么反应

之后,作者又做了什么极不情愿可体会出什么

为什么说作者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有什么感想对向导和作者及同伴说

回顾这一部分,你觉得作者描写的哪个场面很生动,很紧张,有感情的读给大家.

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了本文,你还有哪儿不懂发表我的视角.

堂堂清检查:

大自然的秘密指什么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秘密

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含义是什么举例说说.

踯躅不前鱼贯而出颓丧造句

浙教版课件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编辑声音》。我将分三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学法分析,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编辑声音》是《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7课,是学习和使用录音机软件板块中的第二课。在本课中,分为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两部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使用录音机软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讲解如何对声音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修饰,使我们的声音作品更加丰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活动设计的兴趣性,活动要求的层次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我指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学习使用“录音机”截取声音、混合声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的学习,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编辑的声音文件,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对同学们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

教学重点是对声音的简单编辑,难点是对声音的混合与审美。

二、教学学法分析

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 “小组合作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本课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先请学生欣赏一下老师事先录制的一段声音,其中很多不同种声音混在一起。(有雷声,风声,火车声,笑声……),然后我提出: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编辑声音。板书课题:编辑声音。这样,通过欣赏编辑过的声音,知道声音可以被编辑,从而自然导入本课,学生也能顺其自然的学习编辑声音。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与探究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首先播放"江雪"声音文件。提出:你们觉得这个声音录制的怎么样

学生会发现:有的地方有杂音,声音太单调,加上背景音乐会更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纠正。并确定编辑声音的操作步骤。

然后抛出任务一,删除多余的杂音。

要删除杂音,首先要确定杂音的位置。让学生先一起来听听!(边听边记录杂音的时间)接着请一位学生说说杂音的位置在哪?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学生注意看窗口左侧显示的时间,来记录杂音的位置。

接着教师演示:去除文件前多余杂音,使用"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命令。

然后让学生完成去除杂音的任务,提示小组之间可以小声的讨论,也可以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巡视并作适当指导。完成后选择学生作品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点评,互相学习。

通过这样的设计首先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接着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电脑之间产生互动,形成设计团队,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促进成长,使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更牢固。同时本段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录音机的功能,对以后的自主学习很有帮助。

(三)、协作提高

完成了任务一,提示学生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

提出任务2:为"江雪"录音文件配上背景音乐,使录音效果更好。

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小组合作来完成,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好,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操作结束后,上传作业。并让学生点评。

背景音乐和朗诵的诗词意境相符,比较好!

1、提出练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建队__周年,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同学,代表全区的少先队员进行了献词,老师把同学们的朗诵录制了几小段。现在想把他们编辑一下,你们能帮我吗

(1)把朗诵的声音中杂音去除。

(2)给朗诵配上背景音乐。

(3)把几段录音合成一段。

(学生实践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质疑:几段音乐怎样合成呢(学生再探讨,交流,继续操作)

教师提示:

(可观看资源库中自学操作视频)。

结论:可运用"编辑"菜单中的"插入文件"命令。

2、保存作品,提交作业。

3、教师播放作品,师生一起评价。

(设计理念:对练习进行分层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利用知识迁移来自学新的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机会。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能够,能更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师:我们通过学习"文件混音",又认识和运用了"插入文件"命令,那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编辑(E)"菜单中的"粘贴混入(X)"与"与文件混音(M)","粘贴插入"与"插入文件"命令。它们的使用方法与效果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粘贴插入"与"粘贴混入"是灰色按钮(预设)

(1)学生尝试两组命令的操作。

(2)分组交流操作心得。

(设计理念:对录音机功能学习的完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作用。同时,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四)、观摩欣赏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地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可以使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多了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了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了一份成功的喜悦。

谢谢各位评委。

板书设计:

编辑声音

前后

当前位置

浙教版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按指定的度数画角。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让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平角。

二、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画一个已知度数的角。

三、教学新课

1、出示题目画一个65度的角。

2、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解边示范。

(1)先画一条射线;

(2)把量角器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3)在量角器的65度刻度线的地方记一个点;

(4)从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新记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夹的角就是65度的角。

四、尝试练习

用量角器画一个125度的角。

教师首先指出在确定中心点和0刻度线以后,关键是看0刻度线在内圈还是在外圈?

学生试画,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学生在画角中出现的错误。

请一位学生在投影片上画这个角的过程,其他学生比较与自己画的角是否相同,从而巩固画角的方法。

五、基本练习

1、学生在草稿本上,画出30度、85度、120度和165度的角。

2、用三角板拼角。

让学生用手中的两把三角尺拼出各种不同的度数,能画多少就画多少,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3、推理练习(练1练第三题)

根据已知度数的角求出其他几个角的度数。

学生读题后理解做题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师生校对答案,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量角器来画角的度数,说说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七、布置作业作业本[72]

浙教版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两则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每则寓言的题目,各是一条成语。《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这则寓言按内容可分两层。第1层是故事部分。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当朋友提醒他的时候,他却边说了3个没关系,表明那个人极不虚心。自恃有3个优越条件,忽视方向这个根本问题。第2层是作者的议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点出了那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个是条件,后面是必然产生的结果。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楚国会越远。

2.《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写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不好的东西混的好的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对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要求说得对。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理解第1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隐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某人道理或某种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学习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出示第1则寓言: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辕和辙各是什么意思?

(辕:车前头夹牲口的两种长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南辕北辙就是说车头向南,但车轮向北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3.自学课文,找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点。

(1)《南辕北辙》写了人物的几问几答?

朋友坐车人。

上哪儿去?到楚国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我的马跑得快。

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我带的盘缠多。

(2)朋友是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3)坐车人为什么下听劝告?

(4)这三个没关系说明什么?从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5)指导朗读。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坐车人错在哪里?(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说明什么?(说明哪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

谁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个越是条件,后一个也就越是必然产生的结果。坐车人的恃拥有三个优越的条件,却忽视了应向哪个方向跑的最根本的问题。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转化为不利的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也就越远。

(3)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首理?

5.齐读这则寓言。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南辕北辙》

2.学习《滥竽充数》

自读课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齐宣王时,南郭先生为什么充得了?齐泯王时,他为什么充不下去了?

结合理解讲排场是什么意思。

(3)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序数。)

结全理解装腔作势。

(4)人们常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3.说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5.作业:续写。

浙教版课件 篇8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两积之和与两商之差三步复合应用题逆向题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2、能口述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节练习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二、准备练习

1、课本七十六页练习13第一题,先找出解答下列问题所需的条件,再列出算式。

(1)这匹布料一共有多少米?

(2)做了儿童服装后还剩下多少米?

(3)剩下的布料还可以做大人服装多少套?

2、根据最后一个问题列成综合算式。

3、下列算式根据题意指出计算结果是什么?

2.4脳62502.4脳6250+54005400梅2.45400梅2.4+6250

三、基本练习

1、全体学生练习课本76页的练习13第2、3两题。

(1)独立作业后,同桌的同学互相口述解题的思路。

(2)讨论检验方法。

第二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检验;把完成任务还要12天看作已知条件列出算式。

87.5脳16+95脳12=()

说说这两个积分别表示什么?他们的和又表示什么?应该等于多少?

第三题可以根据下面的数量关系来验算;

原来每双的成本-现在每双成本=降低0.8元

(3)小结:

通过检验一方面可以检查解题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题的理解。

2、独立作业

练习13第4、5两题,要求解答后须验算,并写出验算过程。

四、综合练习

1、先计算下列应用题:

买4千克苹果了9.6元,5千克橘子要7.5元,每千克苹果的每千克橘子贵多少元?

2、把上题改编为求:鈥溌?千克橘子要多少元?鈥澋娜郊扑阌τ锰狻?/p>

3、改编后的题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五、讨论思考题

1、分析

(1)求乒乓球的单价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0只乒乓球总价能求吗?

(2)62.3元是什么物品的总价?

(3)如果假设80只都是乒乓球,总价63.2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怎样列式?

(5)如果假设80只都是皮球,你认为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2、小结:

3、前面做的练习作业也可以用假设法来计算。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51]

浙教版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课、了、的、不、要、里、皮”7个生字;认识偏旁言字旁、白字旁和基本笔画横折提;理解“上课”“小鸟”等词语;会用“我们”看图说一句话。

2、会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看图说话。

2、学习“课、了”2个生字,认识言字旁及基本笔画“”(横折提),理解词语“上课”。

2、指名认读音节:shu、bu、yao、ke、le、chao、kou、dai、qiu、shui、xiao、jiao、niao。三拼音音节要多读几遍。

二、揭示课题。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出课题。

三、指导看图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

2、丁丁在干什么?

3、丁丁上课专心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四、拼拼读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

3、重点正音。

4、指名试读课文。

5、教师范读,领读。

五、教学生字词。

1、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句子,找出要学的生字。

3、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哪些字自己学会了,谁来学做小老师。如:“了”是“子”少一横;“要”是“西”“女”的组合……

课:利用熟字“果”学习,注意“”(横折提)与“”(横折弯钩)的区别。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课文。知道上课应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2、学习“的、不、要、里、皮”5个生字,认识白字旁,理解词语“小鸟”

1、用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

2、指名上黑板写出言字旁,并说出“横折提”这个新笔画。

3、指名四人分句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朗读理解课文第一、二句话。

①指名读第一段。这两句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②这里怎样称呼小鸟,为什么不用“叫”而用“吵”?(这里用“你”,像称呼人一样称呼小鸟。用“吵”,表达“我们”不愿让小鸟的叫声影响大家学习的心情。)

③为什么用“请”?(表明“我们”是懂事、有礼貌的孩子,用“请求”不叫表明要专心学习。)

④朗读指导:

a、第一句的逗号处,要有较短的停顿,语气要连贯。

b、“请你不要吵”应读得轻些、慢些,读出亲切、有礼貌的语气。

2、朗读理解第三、四句话。

①指名读第二段,想想这儿有几句话?

②这两个句子同上面两句话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③为什么要请皮球睡觉,怎么让皮球睡觉?(“我们”要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不去摸皮球,不做小动作。可指导学生用“因为”说话。)

④词句训练:

好好:表示尽力地、尽情地的意思。第二个“好”念轻声。

我们上课了:这是个“什么人干什么”的.句子。可让学生口头说说这样的句子。

⑤朗读指导。“好好”可读得慢些,以示强调。

这篇课文说了两件事。第二件事另起一行写。第一件事,即第一自然段,读完要多停顿一会儿。如果句号处停一拍的话,这儿就要停两拍。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要:上下结构,下面部分要略宽些,“女”的一横要长,以横中线下面一点的地方起笔,略往上翘些。

皮:第一笔横钩,第二笔长撇,第三笔的竖要在竖中线上,下面“又”的横撇要横在横中线上。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用“我们”练习说一句话,说说“上课该怎么做”,并完成其他作业。

1、听写生字词。并用“皮、课”口头扩词。

2、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注意节与节之间的停顿。

二、行为指导。

1、读了课文看了图,你觉得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

2、读课后第五题。

②积极举手发言。

让学生逐条自我评定,做到的涂红书中的一朵小红花。做的特别好的送一朵大红花。

三、指导做课堂作业第三题。

读题,搞清题目的要求。

让学生看图,用“我们”自由练说一句话。

指名试说,共同评议、纠正。

再用“上课了,我们。”练习说话。(可将说话内容扩展到其他学习、学校课余活动等。)

浙教版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观察画面的能力,并能用一二句话把事情说清楚,说明白。

3、懂得小朋友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2、谁知道“互相帮助”是什么意思?(我帮你,你帮我,就叫互相帮助。)

二、提出要求。

这节课要看图想想说说,说话声音要响亮,一句一句说完整,说清楚。

三、指导看第一幅图,学习说话。

1、图上画着谁和谁?

3、想想丁丁会怎么说?

丁丁说的话里面,哪些词表示有礼貌?(请、好吗)出示这些词。

4、冬冬也是个懂道理的孩子,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冬冬很乐意地把自己的橡皮借给丁丁,会说:“你拿去用吧!”)

1、看图,图上画着谁与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2、看拼音,读图下的提示问题,帮助学生搞清题意,即:丁丁看见冬冬没有带伞,会怎么说,怎么做?冬冬回怎么说?

3、自由练说,可同桌讨论,互说。

2、调换说话事物,如借球、还铅笔等进行迁移训练。

1、你觉得丁丁和冬冬是怎样的孩子?

2、我们班像丁丁和冬冬那样的孩子多着哩!说说都有谁?他们怎么做?表扬这些好人好事。

3、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4、我们的学校和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3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