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荷叶圆圆课件 >

荷叶圆圆课件13篇

荷叶圆圆课件13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 教案课件是教学的蓝图,重点难点不可遗漏,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编辑为您搜罗了“荷叶圆圆课件”的相关资讯供您参考,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幼儿园规章制度(范本6篇)

荷叶圆圆课件(篇1)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荷,珠,摇,篮,晶,停,坪,透,翅,膀,蹲,嘻”;

2、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躺,眨,立,展,唱,游,捧”等动词体会如何准确使用动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荷,珠,摇,篮,晶,停,坪,透,翅,膀,蹲,嘻”;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躺,眨,立,展,唱,游,捧”等动词体会如何准确使用动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文《荷叶圆圆》。荷花,许多同学都看过,荷叶你们留意了吗?荷叶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小动物们都喜欢荷叶吗?这些都藏在课文里,那么请你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边读课文,边找答案吧?

1、生自由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荷叶是什么形状的,他的颜色又是怎样的?谁能用课文里的一句话告诉大家?

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教师给予评价“听起来,这是一片好圆好圆的荷叶/这是一片好绿好绿的荷叶/这片荷叶又大又圆”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圆圆的”“绿绿的”。

二、情境学习

引出情境:读过课文,我们知道,小青蛙把荷叶当成自己的歌台(板书),今天,我们把教室当成学习的展示台,好不好?展示什么?(生自由汇报)教师归纳目标: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背,我会说

1、我会认:学新字,巩固识字方法

●同桌互考生字:同桌指读课本互考生字

●老师考查:老师把生字分成三类,来考考大家;你看看,老师都用什么方法考考你?如果你喜欢老师的这些方法,还可以记住它,以后考考你身边的同学。

第一类生字:摇,停,蹲,嘻——生边读边用动作表示,归纳规律,这是一组可以用于动作的词语;

第二类生字:晶——引导学生发现该字的结构特点,并联想同类结构的字“众,品,森……”

第三类生字:珠,坪,透,荷,篮——复习汉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

第四类生字:翅,膀——生字组词,引导学生边想象自己想要一双怎样的翅膀边用恰当的语气读,如强壮的翅膀,柔软的翅膀,飞翔的翅膀,收起的翅膀等,鼓励学生在多次练读中读好翘舌音和后鼻音。

2、我会读: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

●明晰读的目标:什么是我会读?要读得怎样呢?(四不一响,有感情)

●自由练读

●指名逐段读(5人),评价谁做到了“四不一响”,指出难读地方反复练习;

齐读:全班一起来,学着刚才读书的优点,读到你喜欢的句子的时候,你可以站起来;如果你不站起来,你就坐着听听其他同学的读书。记住,我们挑战的目标是一字不错地读!

●个人读:老师把头饰放到谁的头上,谁就扮演这个角色,体会角色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点评:“好一颗调皮的小水珠!”“好自信的小蜻蜓,稳稳当当的!”“小青蛙真愉快!”“我好像听到了小鱼儿(*^__^*)嘻嘻的笑声!”

●自由练习表演读:引导学生配上动作体会读

3、我会背:理解内容,整理思路,分析写法,运用字词,积累文本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荷叶有哪些小伙伴?教师板书

●关键词理解:老师这里有很多词卡,请你再认一认它们,然后想想看,这些词卡应该摆在板书的什么位置呢?

●依次出示词卡,学生认读,巩固识字:

躺,眨,立,展,唱,游,捧,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指生摆词卡,整理课文思路——

小水珠摇篮躺眨;

小蜻蜓停机坪立展;

小青蛙歌台蹲唱;

小鱼儿凉伞游捧;

●观察发现:看板书,你发现了什么?(用了好多动词,这些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动词的正确使用,根据每个小动物的特征来用)

●板书辅助背诵:看着板书,边想边说课文内容;看着板书,师生接读,背诵课文

4、我会说:迁移拓展,语言训练

●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鱼儿外,荷叶还会有哪些好朋友呢?他们又把荷叶当成什么?(如:小天鹅,小乌龟,小蝴蝶,小蚂蚁……)

●“荷叶会是你的什么?”(荷叶是我的雨伞。荷叶是我的帽子。荷叶是我的舞台。荷叶是我的故事书。荷叶是我的裙子。……)

回家把课上这些有意思的说法,记下来,在写句本上试着写一写。

三、全课小结,学法指导:这节课我们展示了什么学习的本领?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总结学习过程中“认字,读文,背诵,说话”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荷叶圆圆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识“珠、摇、躺”等生字,会写“亮、机、台”等生字,识记新部首“身”。

2、理解“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的意思。把握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美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导入揭题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出示荷叶图片)

(1)啊,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引导学生说出“荷叶”)

(2)想一想:荷叶可以当什么?(可以当伞、扇子等)

2、揭题。(板书课题:荷叶圆圆)

学生读题。1、自由说一说。

荷叶是的,是的。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美丽的荷叶不但小朋友们喜欢,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伙伴也喜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70页,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语: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几片圆圆的荷叶急着飘来跟你们做朋友了!自己跟它们打声招呼吧!

汇报读词语。

(1)一齐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

(2)引导识字,传授识字方法。

(3)去掉拼音读。2、找拼音朋友,连一连。

珠tǎng

展zhǎn

透zhū

膀tòu

躺bǎng三、读通读顺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荷叶有哪些好朋友?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2、你认识它们吗?它们平时生活在哪里?

3、它们生活得快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鼓励用文中的话来说。

4、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1)第2自然段:读出小水珠的可爱,让孩子带上笑容,“眨”着眼睛进行朗读。

(2)第3自然段:展开双手,当作翅膀,进行表演读。

(3)第4自然段:读出小青蛙的活泼,想一想,小青蛙在唱什么呢?

(4)第5自然段:读出小鱼儿可爱的语气。

5、有感情地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3、荷叶的好朋友有、、和。4、照样子,写一写。

例:亮晶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课《荷叶圆圆》,齐读课题。

2、你们瞧,圆圆的荷叶多漂亮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荷叶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指名读)5、给生字注音。

()摇()朵()唱二、指导背诵课文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写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你觉得哪个小动物最有趣?请你自己读读那一段,并表演一下。(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指名表演读。

2、分组表演读。

喜欢同一小节的同学为一小组,各组小朋友要合作干好两件事:

(1)小组内表演比赛,选出一个表演最棒的上台表演;选好后大家都要帮助他出点子,让他表演得更好,特别是要帮他记住生字。

(2)从课文中找到一些问题,准备向别的小组表演的小朋友提问,当一位善于提问的记者,看谁问得最有水平。

3、学生交流表演评议。(在提问中学生继续巩固生字)

4、背诵课文。其实在表演的时候,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课文背下来啦。6、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

小水珠凉伞

小蜻蜓歌台

小青蛙摇篮

小鱼儿停机坪7、假如给你一片荷叶,它会成为你的什么呢?写一写。

三、开心写字,学写句子

1、教师指导,学写生字。

(1)体会、描红,寻找关键笔画。

(2)老师展示范字,提示关键笔画。

朵: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美:由“?”和“大”组成。

机:“几”的第一笔是竖撇。

(3)学生根据提示再临摹。

2、学写句子。

(1)出示例句,同学说一说句子有什么特点。

(2)出示图片,学生自由仿照例句,写一写。

(3)同学互评,谁写的句子最好。8、读拼音,写词语。

guāngliàng()fēijī()

fàngxué()měihǎo()9、照样子,写句子。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苹果,。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让学生扮演小动物的角色无疑是这节课的亮点,只有让学生亲身去扮演,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快乐以及充满生活情趣的夏天。在角色扮演中,可创设多种情境,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生命的体验,知识的更新成了情感的积淀。多种情境的创设,多元化的个性阅读,为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以下表格PPT课件为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荷叶圆圆》PPT课件+教学教案+同步练习等素材,欢迎有需要的教师下载使用:

荷叶圆圆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4、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配乐出现动态荷花池画面。)师:小朋友们,瞧,这是个美丽的荷花池。(学生继续欣赏荷花池的美景。)

2、(画面定格,荷叶特写。)师指荷叶:这满湖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荷叶”。

3、这是怎样的荷叶?(生:圆圆的、绿绿的……)教师板书“圆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小伙伴,听听都有谁?

2、老师范读

3、你听出来都有谁了吗?

学生回答,老师贴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

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一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不仅吸引了小伙伴,还吸引了生字宝宝呢!瞧,它们也出来想跟荷叶一块游戏,你们认识它们吗?(同桌一起读一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课件出示单独一屏的带拼音的生字。)

5、同学们的小老师当得真棒!生字宝宝摘掉了帽子,躲到荷叶上了,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词。)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吧!(师指齐读。)

6、观察这些生字宝宝,你有什么发现?(音、形)

7、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宝宝,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8、谁来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9、你能帮助宝宝找到朋友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生字词学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大家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大家再完整地自由读一遍课文,读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要读正确,读通顺。待会儿我们比赛读。(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指名分节读。)

3、学生评议。(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4、齐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师:听了小朋友优美的朗读,老师觉得荷花池更美丽了。连一些可爱的小伙伴也忍不住来聚会了。你们定知道他们是谁了吧!(学生自由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2、瞧,他们都来了!(播放动画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师: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①生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后自由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

②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质疑。)

③小组先讨论解疑,再汇报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例:a、教师用体态语帮助理解荷叶为什么是小水珠的摇篮。b、用生活实践,说一句话理解“透明”。如:生活中除了蜻蜒的翅膀是透明的,还有玻璃是透明的,水是透明的等。c用动作理解“躺、立、放声、捧起”。

④在解疑中穿插朗读。(如:小水珠多喜爱荷叶啊!谁愿意扮演小水珠,用喜爱、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一段呢?)

⑤指导朗读:形式可为指名读、挑战读、分角色读等。

(五)拓展内容,实践感知

1、这么美的荷花池,一定会吸引的小伙伴。想一想,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参加,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先小组讨论说,再个别自由说。)

2、小朋友们一定也喜欢上了荷叶吧,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要保护它。)

(六)总结课文,回味欣赏

(播放课件)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满满一池美丽的荷叶吧!(动态的满池荷叶随风摆动的优美场景配乐播放。)

荷叶圆圆课件(篇4)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借助重点词语背诵。

2、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 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在朗读中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具准备:课件 自制大荷叶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1、播放课件(配乐出现荷塘美景图,生欣赏)

2、(面定格在特写的荷叶上)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3、这么美的荷叶还吸引了许多小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看老师写课题,看谁看得认真。板书课题,认识“荷”字,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文,借助音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还吸引了词语宝宝,瞧,它们也跳到了荷叶上,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3、接下来我们男女生赛读,准备好了吗?开始!

4、看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熟练,词语宝宝高兴地摘掉了帽子,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快速练读,不会的问问你的同桌。

a、指读。

b、开火车读。

c、我们一起高兴地读一读。

4、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它们吗?

a、指读。

b、轻声齐读。

5、读得真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6、生汇报。

7、今天同学们大多用拼一拼的方法记住汉字的,其实识字的方法还有好多呢,以后同学们也要经常用一用。

8、查读。

荷叶圆圆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叶、美”2个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具准备:

课件、贴画

教学过程:

一、巧用课件,渲染情感后揭题

1、课件出示一个圆圈,用“圆圆的”练习说话

2、课件出示美丽的池塘,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3、揭题。

二、生字教学

1、教写“叶”“美”

(1)出示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美丽极了!

(2)学生交流书写“叶”“美”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后学生仿写

(4)订正评讲

2、教学认读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小组汇报:注意哪些字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3)巩固认读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看课件边听边想荷叶的小伙伴是谁?

2、生汇报,师贴画

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画一画“小伙伴各说了什么”的句子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教学。

五、拓展练习,积累运用语言

1、小结课文写作特点

2、学生用“说:“荷叶是我的。”句式练习说话

六、配乐朗读,回味欣赏。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入情入境学文

《荷叶圆圆》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真、童趣,为了引导低年级学生入情入境学习课文,本课试图采用想象画面,体验情感,借助课文插图、课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情感,以期达到情动辞发。

二、关注语言积累及运用

本文段落结构相似,利用这个特点,挖掘语言训练点,从揭题入手到阅读,把语言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利用句式训练,从字词到句式,由浅入深,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上,以学生为主体,抓住重难点进行教学,通过有趣的课件设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荷叶圆圆课件(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荷叶圆圆,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学生特征、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评价设计、板书设计、教学感言,九个方面谈一谈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语言活泼清新,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特别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课后我会认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安排,则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并认清字形;

2.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进一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提问、引导、交流、反馈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用摩仿、创编的方法来表演,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境美,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是,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境美,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意识。

三、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我既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是课程资源与课堂学生的链接者。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链接着课程资源与学生,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孩子们与课堂资源产生互动,维持40分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的真正主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优质资源,高效利用,才能够充分享受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带给我们的无限精彩!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层面,以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为辅助教学的基本环境,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创造学习情境,营造课程资源教者学生的三维教学空间。本课教法采用创设游戏情境,进行识字教学,采用情感导读,体会小精灵快乐的心情,让情感诵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课学法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策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识字,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情感,通过合作表演来训练语感,力求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成统一。四、说学生特征我执教的班级有43人,都是农村孩子,他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歌,荷花绽开了笑脸,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捉鱼摸虾,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学生识字兴趣比较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学生摩仿能力较强,能够根据要求或一定的情境性表演。但是,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赞许。另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够规范,为了使他们正确运用理解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准备。五、说教学准备教学环境属于多媒体环境,我充分的运用了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因此我准备了荷叶圆圆课件,还准备了生字卡片、图片和头饰。下面我较为细致地说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由六个环节组成:(一)谜语导入、初读课文;(二)设置情境、识字写字;(三)看图读文、品味欣赏;(四)编台词、演一演;(五)课堂拓展、诗画欣赏;(六)小小练习、快乐完成。

(一)谜语导入、初读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良好学习的开端,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班学生喜欢猜谜语,所以我就尊重学生的爱好,采用让学生边欣赏荷叶图边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上课伊始,我先出示资源:一把大伞绿又圆,夏天站在水里边。让学生猜谜语,欣赏荷叶。再说一说荷叶的样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课题,荷叶圆圆,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美丽的池塘里有哪些可爱的小精灵呢?播放情感诵读,孩子们小声朗读。从而完成初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用谜语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优美的情境,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设置情境、识字写字。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我创设了青蛙宝宝学生字的情境,用简单有趣的游戏,把整个识字过程串联起来,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游戏①和生字娃娃打招呼,比一比,看谁认识的生字多。让会认的小朋友讲讲,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的?给这些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帮助其他的小朋友来识字。游戏②捉迷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作上记号,把生字多读几遍。游戏③加上动作来识字,如我分别出示摇、蹲的生字卡片,学生边读边迅速做出这个字表示的动作。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加深了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写字指导,由课件演示笔顺,清楚规范。写字时播放

舒缓音乐,孩子易于接受,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识字环节,以青蛙宝宝学生字为引子,把整个识字过程串联起来,将生字的学习过程放置到,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淀,历经读准字音,分辨字形,尝试运用的认知过程,还识字教学为生动可亲。青蛙宝宝学会了生字,到荷塘里找他的朋友去了,朋友们在做什么呢?

(三)看图读文、品味欣赏

进入教学第三个环节,看图读文、品味欣赏,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孩子们学习小水珠的段落,出示课件(小水珠段落),听朗读、自由读,自由发表意见,小水珠说什么了?小水珠为什么说荷叶是他的摇篮呢?小水珠躺在摇篮里心情怎样?好,我们来演示学着小水珠的样子。我来描述:一阵风吹来,荷叶晃到左边来,晃到右边去,小水珠在里边滚过来滚过去,小水珠舒服吗?好玩吗?请你们把心中的高兴读出来。然后总结出学习小水珠段落的方法。读文、提问、交流、演示、再读文。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分别学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段落。孩子们在小组内读给大家听,帮同学纠错,相互提问、讨论交流,学习汇报时,老师加强情感诵读指导,让孩子们在读中,体会小精灵们快乐的心情,顺势完成词、句训练,用透明说一句话,给小青蛙的歌编上歌词唱一唱。这个设计既是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也是在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还是针对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的心理特征,做的一个转移。比较一朵与一朵朵,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孩子们想象美丽的荷叶还是哪些小精灵的什么呢?孩子们会想到很多很多,如荷叶是小蝌蚪的家园。荷叶是小虾的雨伞。荷叶是小朋友的遮阳伞。让孩子们想象飞起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先扶后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教材资源、课堂生成资源、多媒体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自主交流、合作探究,体现了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的新课程理念。荷叶带给大家这么多的快乐,我们来演一演。

(四)编台词、演一演

进入教学第四个环节,编台词,演一演。表演之前让孩子们美读课文,再对照板书背诵课文,课件出示情感诵读,孩子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评一评朗读小能手,让文本意义和作者情感,在朗读中自发建构起来,为后面的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着让孩子们编台词,一组编一段,推荐一名上台表演。快乐的表演开始了,播放音乐,老师旁白:荷叶圆圆,荷塘里长满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大伙儿都喜欢荷叶。你们看,亮晶晶的小水珠来玩耍啦,小蜻蜓也迫不及待地飞来了,四个小朋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演一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交流合作,从而在锻炼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课堂拓展、诗画欣赏

荷叶真美啊!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画吧,播放诗画欣赏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图精美典雅,写荷诗隽永幽芳,在不经意中对孩子们进行了美的启迪。

(六)小小练习、快乐完成

欣赏了美丽的图画,小朋友们该做作业啦,(课件出示)作业,词语练习、句子练习,作业量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习效果。小小练习由(课件出示),既能吸引学生,又能及时地订正答案。

(七)、说评价设计

对于本课教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评价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评价学生的情感目标,是否实现收集反馈信息,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认知目标是否实现重视形成性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将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简洁、美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还有助于学生的背诵。

(九)说教学感言

这堂课趣味性强、活动性强,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孩子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通过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若有学生读不好的时候,会再给他们机会,进行指导,让他们自信地坐下。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我和孩子们共同渡过了一个美丽、清凉的夏日。我的说课完毕,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14荷叶圆圆图文文小水珠躺摇蓝小蜻蜓立停机坪小青蛙蹲歌台小鱼儿游凉伞

荷叶圆圆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认识本课12个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主动识字的兴趣。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学生自主认识本课12个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主动识字的兴趣。

2、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指导朗读理解课文1~2节。

4、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几天池塘里的荷叶长得可好了,看,老师把它带来了。

简笔画荷叶:

出示“荷叶”,正音。谁有办法记住我们这位新朋友呢?

2、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

出示课件。

啊,放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荷叶”)那谁能用自己的话夸夸荷叶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圆圆。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14荷叶圆圆:

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句子: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5、指导朗读:

能把你独特的感受读出来吗?

指导个性化朗读第一段,重点读好“圆圆的,绿绿的”感受荷叶之美,荷叶之可爱。

二、动画朗读,整体感知

小朋友都很喜欢这些荷叶,有好多小动物也很喜欢荷叶呢!你想不想知道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吧!看谁最先看懂,最先听懂。

(课件出示课文动画朗读)

交流:

谁也很喜欢荷叶?

(板书:小动物贴图)

三、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记一记。

四、自主识字

1、(屏幕出现全文)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朋友不仅把课文读通顺,就连躲藏在课文里的12个生字娃娃都读准了。

2、(课件出现12个生字)瞧!生字娃娃来了,跟他们打打招呼吧。赶快借助拼音,把它们读一读、认一认。

3、仔细看看,哪些字在你的生活中经常见到,对它比较熟悉?

小结:

只要在生活中主动地观察,主动地发现,就能认识好多好多的字啊!

4、剩下的这些字,也许你不太熟悉,怎样认识它们呢?来,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模样吧。自己试一试,怎样记住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

5、小朋友们一定还有许多识字的好方法,来,咱们每个同学选择自己记得最好的一个字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6、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它们的样子。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点击课件去掉生字拼音。

(读给同桌听听,互相考考,还有不会的生字,请同桌帮助帮助。)

7、来,咱们来做个游戏──青蛙跳远,看谁是跳远能手。出示游戏课件,请学生上点击生字,并点击响应的拼音,这样青蛙就会跳到那张荷叶上,随之变成生字。找对了,学生齐读。

五、美读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

想想你读了知道了什么,能不能加上动作表演。

2、交流,结合:

⑴指名回答读懂了什么?

并指名朗读,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听他读,你听到了什么?

⑵你知道什么是摇篮吗?看课件。现在,让我们也来做小水珠,一起体会体会,轻轻闭上眼睛,小朋友,你现在变了,就是小水珠了,你躺在摇篮里,心情高兴吗?为什么这样高兴?

试读(高兴)。

现在小水珠睁开亮晶晶的眼睛了,一定看到了好多,说说看到了什么呢?请你说一说。

⑶(课件)大家看,小水珠正舒舒服服地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么舒服的摇篮,让我们和小水珠一块再去感受一下吧!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⑷表演读。

六、指导写字

1、读生字:

是、朵、美

并组词。

2、仔细观察:

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学生练习。

4、展示台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12个字,会写“我、机、叶”三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课文中小动物喜欢荷叶的心情,再一次体会荷叶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⑴齐读生字。

⑵开火车读。

⑶游戏:

青蛙跳伞。

2、有感情朗读第1、2两节。

3、导入:

池塘里的荷叶真美啊,小水珠喜欢它,把它当作了摇篮。还有好多小动物也喜欢它呢,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它的小伙伴吧!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播放动画课件:

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

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自由说出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几个小伙伴。

教师引导:

它们在这一池荷叶中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自然段。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⑴自由读3~5自然段:

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⑵学生读后自由汇报知道的内容。

⑶再自由读一读:

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⑷学生充分质疑。

⑸4人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解疑。

(教师参与讨论)

⑹汇报交流:

教师适时利用课件的分段学习,辅助解疑,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歌台、停机坪。

⑺指导朗读:

你最喜欢谁,选最喜欢的小动物读一读这一节,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然后表演表演。

①指名读。

②挑战读。

③想象读,适时引导:

小蜻蜓在荷叶上休息够了,又要起飞了,它要去干什么呢?

小鱼捧起水花,在对我们说话呢?说了什么呢?

④带上头饰表演读,评议:

现在我们戴上头饰就是了,让我们也来做小青蛙、小鱼、小蜻蜓,一起体会体会,轻轻闭上眼睛,小朋友,你现在变了,就是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观看美景;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你们心情高兴吗?为什么这样高兴?

试读(高兴)。

学生上台表演读。

三、拓展课文,实践感知

1、还有好多的小动物也喜欢这美丽、可爱荷叶呢!瞧,它们俩会把荷叶当什么?会怎么说呢?

(课件出示小鸟和七星瓢虫)

2、学生自由说。

3、小组讨论:

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它们会对荷叶说什么?

4、个别自由说。

5、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自由说)

6、学习乐园:

让学生了解荷花,增长知识。

课件出示资料:

荷花。

四、指导写字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读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1、读生字:

我、机、叶

(课件出示)

2、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请你先说说笔顺,齐书空。老师范写,学生跟写

3、“叶”和“机”,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现在我们看看“叶”,怎样摆才好看?

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出示“机”,说说要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哪一笔?

注意机与朵的区别。

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五、作业菜单

任选一题:

1、画画写写:

荷叶是我的……

2、想想演演:

想想自己是个……,你想怎样对荷叶说。

3、读读背背: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背。

荷叶圆圆课件(篇8)

一、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绿色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文章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

二、学情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歌,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亮”、“机”、“朵”三个生字。

2、朗读感悟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与写字。

难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贴纸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夏天即将到来,今天钟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美丽的夏天,去池塘边看一看。(出示荷叶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呀?(荷叶)

2.现在让我们走近一点,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叶?(圆圆的荷叶)说得真好,荷叶呀是圆圆的,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荷叶圆圆。那荷叶还是怎么样的呢?(绿绿的)圆圆是很圆很圆,那绿绿就是?(很绿很绿)圆圆是指物体的形状,绿绿是指物体的颜色,我们的荷叶不仅形状可爱,颜色也很美呢。谁能把你看到的荷叶读出来?(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2.这样说话多有意思呀,你会像夸荷叶那样夸夸苹果吗?那谁能夸夸香蕉?

(二)初读课文(10min)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绿绿的,圆圆的荷叶吗?那这么美的荷叶,除了你们喜欢,还有谁也喜欢呢?不着急,请先翻开语文书70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朗读要求: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交流识字。

课文都读完了,那字音你能读准吗?

出示:摇篮、停机坪。你知道什么是摇篮吗?停机坪是什么呢?

这样读词语好像有点儿无聊,那我们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吧。每一关有三个难度,闯关的小朋友如果读错、或者没有读准字音,那么就闯关失败。

出示词语:翅膀 展开翅膀 展开透明的翅膀

歌唱 放声歌唱 呱呱地放声歌唱

亮晶晶 亮晶晶的眼睛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很美很美 很美很美的水花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开火车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25min)

1.恭喜大家闯关成功。词语难不倒你们,我想课文也一定难不倒你们了。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把词语带进课文中,放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动笔找一找,圈出都有哪些小伙伴喜欢荷叶。完成的同学请举手,最先完成任务的同学老师请他把小伙伴们请到黑板上来。(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练习句型: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都喜欢荷叶。

2.那,小伙伴们为什么喜欢荷叶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横线把答案画出来。

小水珠为什么喜欢荷叶?(荷叶是我的摇篮)。那你能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躺”:身字旁,从身到身字旁,字变窄了,撇没有超过竖勾。

小蜻蜓为什么喜欢荷叶呢?(荷叶是我的停机坪)。谁能带上动作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女生们起立,带着你们透明的翅膀一起来读一读。

小青蛙为什么喜欢荷叶呢?(荷叶是我的歌台)。这次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如果能带上动作就更好啦。

那小鱼儿为什么喜欢荷叶呢?(荷叶是我的凉伞)。这一段比较长,难度比较大,哪位同学觉得自己能够读好这一段?谁愿意再来试一试?还有谁觉得自己可以读得比他更好?(点名读)。出示长句,断句,再齐读。

3.课文读好了,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总结一下小伙伴们喜欢荷叶的原因。(贴一贴)。这时呀,又来了一个小伙伴,你们瞧,他是谁?(出示乌龟)当他看到荷叶之后,会把荷叶当成什么呢?(出示句子:小乌龟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__。”小乌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字。

看了美美的荷叶,读了美美的课文,接下来我们就来美美地写几个字。

亮,“几”字写得扁宽,横勾写在横中线上。(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秃宝盖挂腰上,几字在下方)

机,木字旁撇变为点,“几”的撇在横中线上。

朵,“几”横折弯没有勾。“木”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

(五)读儿歌总结。

小水珠,亮晶晶,摇篮里面躺一躺。

小蜻蜓,池上飞,停机坪上展翅膀。

小青蛙,嘴巴大,歌台上面放声唱。

小鱼儿,嘻嘻笑,凉伞底下捧水花。

荷叶圆圆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起爱护、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头饰、幻灯、挂图。

设计意图:

《荷叶圆圆》是篇轻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散文诗,是很好的阅读和积累语言的素材。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些活泼、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环节。本节课我采用的是闯关的形式,即识记生字卡、朗读感悟关、表演诵读关、激情想象关,各小组之间争先恐后的比赛学习,努力闯关、争当优胜小队,各组每位成员过一关可为本组赢得一片荷花瓣,为最终凑成一朵美丽的荷花而努力。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互帮互助、互比的学习氛围,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交往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夏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你从什么地方看到了夏天的影子。(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夏天里一处美景的图画,你们想看吗?(出示挂图)好看吗?(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图的感受)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

从现在开始就需要你们每个小组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闯关,争当优胜小队,争得开放的荷花,想吗?

二、闯关学知识

1、挑战第一关――识记生字关

①幻灯出示,明确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后画出生字词并读字词及词语所在的句子,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词后,向组员汇报,可以互相帮助,小组力争第一。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检查(教师检查与学生互提互检相结合)

检查识字情况;理解“摇篮”、“停机坪”的意思;会用“亮晶晶”、“透明”说话。

2.挑战第二关――朗读感悟关

①幻灯出示,明确小组合作要求

小组内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不懂的地方可求助老师,挑战其它组赛读一个小节,小组力争第一。

②教师巡视、指导、质疑。

③小组间赛读形式可自选,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及时奖励表现优胜小组和个人。

④教师提议,先自由练读,在小组内分角色读。然后,每组选出优秀的,分角色在全班表演读。

3、挑战第三关――表演诵读关

夏天已经来到了高山、田野、小池塘,它把夏天的讯息告诉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也告诉了我们。

您们愿意把这美丽的句子存在你的头脑中吗?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背。

①先在小组内轮换分角色背一下课文。

②配上你认为最合适的动作背,看哪些同学最动情,动作做的最美!

③小组合作表演。(戴头饰)

4、挑战第四关――激情想象关

同学们表演的真好,动作做得那么形象,朗读也非常有感情,老师真为你们的出色表现而高兴。

①小组讨论:看到这么美的环境,你想到了什么?

②小组汇报。

三、课堂总结。

荷叶圆圆课件(篇10)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12个生字,会写“机”和“朵”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4课《荷叶圆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现在这些词语宝宝又赶来了,你们还认识吗?(认识)那就大声地把她的名字叫出来吧!

出示课件:荷叶 水珠 摇篮 亮晶晶 停机坪 透明 翅膀 蹲下 笑嘻嘻

2、 同学们读得真棒,现在老师再考考你们,我们来玩猜字谜的游戏。我说你们

猜:一支羽毛(翅),月亮在旁边(膀),人在亭子边(停),三个太阳(晶), 一块平地——坪, 王先生和朱先生——珠,何老师戴了一顶草帽——荷

二、欣赏过渡。

师:同学们很聪明,老师奖励大家欣赏几幅漂亮的荷叶图。(出示荷叶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看看谁能发现荷叶有什么特点?(圆圆的、大大的、绿绿的) 师:真美啊!这么美的荷叶不仅吸引了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还吸引了几个小伙伴,她们是: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些小伙伴迫不及待地想到荷花池里玩,谁能把她们送到荷花池里呢?

生:个别学生上黑板来贴图,贴后让学生评议,同意他们这样贴吗?(同意)

三、品读感悟,师生互动

1、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①过渡:是啊,这些小伙伴看到这么美的荷叶,(随机出示自做的荷叶)都很高兴,都情不自禁地说着话呢,你瞧:(老师把荷叶放在地上,并走上荷叶,联系课文内容边演边讲)这是什么?(荷叶)一颗可爱的小水珠来到荷叶上说:“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大摇篮。我躺在荷叶上,滚过来,滚过去,还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

师:大家说,好玩吗?

生:好玩!

师:谁想和老师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呀?

生:(纷纷举手)我!我!我!??

师: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最好能够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吗? 生:能——!

师:老师还要仔细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开始练习朗读吧。(学生反复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老师想听听你们一起读读课文,好吗?(好)提示学生读书时要做到:两手拿书向后斜,声音响亮不唱读。还要做到四个“不”——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

学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给你们奖荷叶(老师在黑板上贴荷叶)。

2、选择自然段读(小记者行动)

过渡:

师:同学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你最喜欢

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好,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自然段。待会儿就请你

来做小记者,你就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介绍得好,这个小伙 伴就奖给你,开始吧。(朗读课文)

①谁来介绍小水珠?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

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正确、流利,不错!这个小伙伴奖给你。可是大家注意没有,刚才老师表

演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什么呀?

生:表情。

师:对,除了表情,老师还边介绍边做动作。下面谁敢挑战一下?请你!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正确、流利,表情好,真棒!这个小伙伴也奖给你。小记者,你知道为什么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生: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全体学生绘声绘色地读课文) ②谁喜欢小蜻蜓呀?

生:我喜欢。

师:请你来介绍小蜻蜓。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

叶上,展开柔嫩的翅膀。”

师:不错,这个小伙伴奖给你。不过要注意一个字,“翅膀”的“翅”字要翘

舌。请跟我读一遍:“翅膀”。

生:翅膀。

师:全班一起来:翅膀。

生:翅膀。

师:小记者,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生:略

师:(指着黑板上未展开的“荷叶”和 “小蜻蜓”)问:“看到这未展开的荷叶和蜻蜓,大家想到了哪句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这是我们前一课学的古诗《小池》,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背一遍,

好吗?

生:好!

师:“立”是什么意思,你能找一个词换一换吗?

生:“站”。

师:“展开”又可以找什么词来换呢?

生:“张开”。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生:学生齐读这一段。

③谁来介绍小青蛙?

生:我来介绍。

师:好啊!大家注意听他(她)读,注意看他(她)的表情。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

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

师:哇,创造性地朗读!他读得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这里读得好:“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

他把小青蛙的声音说出来了。

生:他的声音很粗,“呱,呱,呱!”真像一只大青蛙。

生:他的表情好,显得很神气,呱呱呱,就像一个大歌星!

师:那你也说说为什么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

生:略

师:那大家都来像他这样当一次大歌星吧!

④最后一个小伙伴——小鱼儿,谁来介绍?

生: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师:你也说说,为什么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生:略

3、师生共同演读,指导背诵。

师过渡: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给每个小组奖一片荷叶)。下面老师看看你

们能不能记住这些内容。我说课文每句话的前面,你们往下接,不准看 书。行吗?(行)

4、分角色背诵

要求:请大家拿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戴在头上,扮演这些小动物,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把你感受到的小伙伴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可以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

四、课堂延伸,说话练习

同学们表演得太精彩了,又引来了许多小伙伴,她们会怎么说呢?

( )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放松操

六、观察比较,指导写字

荷叶圆圆课件(篇11)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诗歌以拟人化的形式,让孩子们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的快乐心情。

【设计理念】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感悟,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教学中以读为主,让“读”这一主要的语文教学方式贯穿教学始终。结合教材美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出文字美、意境美。

3.扎实体现语文工具性、人文行统一的特点。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达到师生与文本与自己对话,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荷、珠等生字,会写朵、机等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小伙伴的快乐,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朗读是教学重点。

2.体会小伙伴的快乐,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多媒体,步入文境

1.谈话导入,学生认读生字卡“荷叶”一词。

2.识记“荷叶”二字。教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说。

3.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汇报学习生字的情况。

(1)指名读。

(2)齐读、男女对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3)哪些字是以前就认识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记住它的。以前不认识的字,你会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同桌读课文,纠正错误。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交流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2.重点交流易错字或难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写生字

导入:小朋友们,学过《荷叶圆圆》吗?请伸出小手我们再次书空课题。作手势,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字宝宝可想大家了,谁来跟他们打个招呼。

课件出示生字。

指名分行读。齐读。

课件出示儿歌。自由试读,齐读。

师小结:小朋友们字记得又快又准,我相信咱们的字也会写得很棒的。上节课我们已经写过几个字,这节课我们再来写两个字“朵”和“机”。

师范写。同时讲解生观察。

生说。同时出示课件。

生写。写在书上或者是练习本上。

同桌相互交流。

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

过渡:小朋友们识字快、写字好。作为对你们的奖励,杨老师带大家到荷塘里玩玩好吗?

播放课件。

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把你看到的荷叶是什么样子地说出来?师画荷叶。

引导学生用“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来赞美赞美荷叶。这句话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师小结。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过渡: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吸引了许多的小伙伴来玩耍,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都有谁喜欢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它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生读,师巡视。

反馈:课文中都有谁喜欢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师随即画出来。

小水珠:

小水珠喜欢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出示课件)示范读,生听。看看小水珠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生回答,读出对荷叶的喜欢。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荷叶是摇篮,小水珠是什么?

小水珠们,赶快躺到摇篮里去吧,怎么舒服就怎么躺。荷叶说:“睡吧,睡吧,我心爱的宝贝,妈妈用双手轻轻摇着你。”可是小水珠太顽皮了,它是怎么做的?指名说。

从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你能感受到这是个什么样的小水珠?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小蜻蜓:

不光小水珠喜欢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小蜻蜓也喜欢。(出示课件)小蜻蜓说了些什么?

生回答。读出对荷叶的喜欢。

小蜻蜓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小蜻蜓立在荷叶上,怎么立呢?联系《小池》来讲。

从“立”“透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除了朗读之外,你有什么方法来表现小蜻蜓的动作轻盈?做动作。

看到小蜻蜓在空中忙碌的捉虫子,很辛苦,荷叶会怎么说?生自由表达。

小青蛙:

小青蛙也喜欢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你瞧,它蹦蹦跳跳地来了,小青蛙说了些什么?

小青蛙在干什么?

听到小青蛙优美动听的歌声,荷叶会怎么夸它呢?

小青蛙听到荷叶的赞美声,唱得更欢了。这只唱,那只唱,一起唱。美丽的荷塘里蛙声一片。(出示课件)读出小青蛙的喜欢,结尾快活地唱三声。

小鱼儿:

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也吸引了小鱼儿,(出示课件)小鱼儿是怎么说的?

荷叶听了小鱼儿的话,把伞撑得更大、更圆了。

荷叶说:“小鱼儿、小鱼儿,你在我的伞下干什么?”

小鱼儿回答(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来说并做出动作)

小鱼儿那么的喜欢荷叶,指导学生美美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谁能模仿这个词组来说?比美还要美的,生活中还有很美很美的什么?

1.很美很美的水花;

2.很---很---的西瓜;

3.很---很---的---;

四、引导背诵

很圆很圆的荷叶,很绿很绿的荷叶,也可说成是荷叶-------荷叶太美了,吸引了许多的小伙伴,小水珠-------(引导学生背诵)

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在美丽的荷塘里,有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有小伙伴尽情的玩耍,也有美丽的像小姑娘一样亭亭玉立的荷花,荷花会说什么?荷花在荷叶上面做什么?

课件出示:

荷花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_。”荷花在荷叶上_________。

师小结。

六、总结全文

荷塘里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很美很美。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次到荷塘里,给美丽的荷塘配上动听的声音,加上优美的动作来个表演朗读吧。

出示课件。生表演。

小朋友们识字快,写字好,书读得美,还是个小小表演家,可真了不起。因为你们丰富的想象,赋予了荷叶那么童真的故事,荷叶也说谢谢大家。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小朋友!

荷叶圆圆课件(篇12)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夏天”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语句优美,想象丰富。本文在表达上也很有特点。第1自然段中“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一句既符合孩子的语言习惯,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句式表达的多样性。课文第2——5自然段结构相似,句式相同,都是先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话语“荷叶是我的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比喻句,让我们了解荷叶的样子和作用,然后再写小动物们在荷叶上做什么 ,让我们看到荷叶上生动的画面,语言表达也富有节奏感。课文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语文主题学习”是一种“双主题整合教学”理念,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旨在强调不能因为语文本身有人文性,因而育人性强的特点,而忽略语文教学的本体功能———发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双主题整合下“1+X单元授课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高效能”的教学模式,它主张从减少教材和教学过程的重复中求得教学的速度,从加快教学速度中求得知识的广度,从扩大知识广度求得知识的深度。在教学中,老师要教得扎实,学生要学得透彻,提倡“一课一得”。对于“一课一得”包括三个层面:一课一得,课课有得,螺旋发展。“一课”指的是一篇课文;“课课”指的是每节语文课;“发展”包括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学生情感的陶冶,习惯的养成等等。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一得”的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就会形成。

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特点、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根据形旁表义的方法学习“珠”“摇”“停”“荷”“膀”“蹲”“唱”。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练习用“(什么)是(谁)的(什么)”说话。

4.拓展阅读主题阅读丛书54页《乡野夏趣》,用“_______是_______”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的设计理念凸现阅读的自主性体现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感悟、积累、运用。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生通过:

2、自主探究——展开想象,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合作学习──通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熟读成诵。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猜谜语是学生的爱好,上课伊始,采用让学生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民主导学

1.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听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学会回答问题。

2.随文识字,走进文本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课上着重练习孩子的有感情朗读,想让孩子们读出感情就得让他们走进文本,理解文意,喜欢文中的角色。预设采用做动作、表演、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更加亲近文本,留心生活,爱上语文。

3.仿说句子、仿写句子“荷叶是___________。”

出示句子:“荷叶是我的摇篮。荷叶是我的停机坪。荷叶是我的歌台。荷叶是我的凉伞。”,先引导学生发现这四个句子的句式相同,把荷叶想象成摇篮......;接着看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荷叶是____________。”仿说句子;最后引出这篇课文的语用主题 “________是__________。”说句子。让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形成螺旋上升式发展。

(三)、检测导结:

1.字词巩固

2.拓展阅读主题阅读丛书51页《夏夜的田野》

在课堂上,运用1+X的主题教学,引领学生阅读《主题丛书》中的文章,实现举一反三,反三归一。

四、说板书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到“把知识看成学生应该保存在头脑里的存货,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就应当拿出来给他看。 ”本着这样的理念,我设计词语式板书:

荷叶圆圆

荷叶 小水珠 摇篮

小蜻蜓 停机坪

小青蛙 歌台

小鱼儿 凉伞

荷叶圆圆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认会写“朵、机、我”三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

教学方法:自主识字、体会中朗读、探究中写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看图谈话导入新课(2分钟)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图,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出示课件:荷叶图)

生1:有美丽的荷花,有绿绿的荷叶。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绿绿的荷叶是什么形状呢?

生2:圆圆的。

师:我们今天学习第14课《荷叶圆圆》,小朋友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两次吧!

过渡: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有趣的事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4课。

二、 初读课文(3分钟)

1、读前提要求。

师:在读之前,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读课文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1: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2:要流利地读课文。

生3: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注意停顿。

师:这几位小朋友真棒,给大家提了这么多要求,小朋友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

(老师做举手动作,示意读完课文的小朋友举手。)

3、了解全文。

师:小朋友们已经读完课文了,课文中有哪些好朋友呢?

生1:有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师:你真能干,把课文中的好朋友都说了出来,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图片和名称。

师:请小朋友们向这四位好朋友打下招呼。

生齐读“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过渡:小朋友认识了四位好朋友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词语,要是你把他们全认识了,你会更高兴的!

三、认生字(18分钟)

1、出示课件: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拼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荷叶 水珠 摇篮 透明 翅膀 停机坪 亮晶晶

笑嘻嘻 一朵朵 很美很美

2、去掉拼音学生齐读词。(课件演示去掉词语的拼音)

师:小朋友们,你还能读吗?

生:能。

师:小朋友们一起读吧!

3、读苹果上的生字。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看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苹果树)

生:苹果树

师:刚才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到苹果上去了,请小朋友们自由地拼读一次。(生自由地拼读生字。)

课件:去掉生字上的拼音

师:小朋友们还能认吗?

生:能!

师:请同桌互认生字吧!

4、摘苹果齐读生字。

师:小朋友们,只要你们读准了生字,这些苹果就会掉到地上,就是咱们的啦!老师指到哪一个,同学就读那一个。(生齐读生字,课件演示一个个苹果掉到地上。)

(读完后老师揭掉黑板上的纸,出示课前贴在黑板上的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

5、记生字。

师:小朋友们,苹果在黑板上啦!只要你说出你是怎么记住某一个生字宝宝的,你就摘到了这个苹果。

生1:我记住了“美”字,方法是加一加,上边一只秃尾巴羊,加下边一个大字。

生2:我记住了“晶”,方法是猜字谜:三天。

生3:我记住了“停”,方法是猜字谜:一人来到小亭边。

生4:我记住了“膀”,方法是猜字谜:月亮在旁边。

……

(老师要送给小朋友相应的苹果。)

师:小朋友们记生字的方法真多,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你们已经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接下来考考大家,开火车认读生字。

6、开火车读生字。

过渡: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他的家,看大家还能不能认识?

四、读课文。(8分钟)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请小朋友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2、抽人分段读,老师引导同学们做动作。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师:哪位小朋友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师:你真棒!小水珠有两个动作,谁知道?

生:躺和眨

师:谁来做这两个动作?(老师也示范。)

师:请小朋友们带着动作齐读每二自然段。

师:哪位小朋友能带着动作读第三自然段呢?

生带动作读,老师也示范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用读第三自然段方法,读第四、五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不做动作,读完后提示小朋友 “呱呱”地唱两声。)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带着动作读了每一个自然段,请小朋友们起立,让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全文。

3、全班边做动作边读课文。(课件出示每一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们在课文中不但会认生字宝宝,而且还能流利地读课文了,真了不起!现在展示我们书写的才能。

五、写生字。(7分钟)

1、课件出示要写的三个字:朵、机、我

2、师: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书空。(先写朵和机,老师写入黑板上的田字格中。)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朵”和“机”有什么区别?

生:朵的上面不是几,机的右边是几,朵的下边是木字,而机的左边是木字旁。

3、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小朋友们描一个写一个。(老师巡视)

4、师:请小朋友们跟着书空,写“我”字。(老师写入黑板上的田字格中。)

师:“我”字写时要写好两个钩,竖钩和斜钩,斜钩要写成一张弓。

5、请小朋友们描一个写一个。(老师巡视。)

6、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学生评议。

生1:××同学,他(她)的“朵”字写得好,他把每一笔的位置都写准了,写得真漂亮!

生2:××同学,他(她)的“我”字写得好,他把竖钩写得直直的,斜钩写得像张弓。

……

师:小朋友们观看了刚才这几位小朋友的书法作品,如果你对你的作品不满意,请马上修改吧!

过渡:小朋友们,这节课从认字到写字,你们一直表现得都很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你们去旅游,去欣赏美丽的荷花。

六、拓展(2分钟)

课件演示: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美丽的荷花图。

图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图2:含苞欲放

图3:亭亭立

……

(结束语: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下节课,我们一起背诵课文,写另外的三个生字。)

延伸阅读

《荷叶圆圆》教案10篇


在每个值得庆祝日子里,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过温暖的祝福语,收到祝福语的时候心情会非常的愉悦,我希望你是自由的是开心的,写祝福语真的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吗?也许下面的“《荷叶圆圆》教案10篇”正合你意!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荷叶圆圆》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这节课我是分四步进行的。第一步是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我就用谈话和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孩子不知不觉的带入充满童趣的夏天。第二步是教学生字、朗读感悟。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语文课识字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朗读课文之前学习生字是有必要的。创设朗读情境时,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引导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表演的激趣方法使他们读出小水珠的调皮,小蜻蜓的轻柔。第三步是学习写字。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标指出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孩子写一写字。所以在这一节课中要求学生写两个字。教实现第四步骤是拓展练习。目的是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感受夏天美丽的景色。

二、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能够读通全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2、初步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学写机、朵两个字。

3、感情朗读其中的两段,并进行表演。

三、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2、出示多媒体课件—荷塘美景,学生欣赏。

4、老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些形态不同的荷叶,并留下大片的空白。老师问:还需要画些什么才能使这幅画看上去更美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它吧!(教师和学生合作画荷叶)

5、我们画的这些荷叶都是什么样的呢?(引出课题:荷叶圆圆)

6、指导朗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二)、教学生字、朗读感悟

1、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课文中的这么多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你是怎么认识的?

①、学生在小组中自豪地宣布自己认识的“生字”。

②、学生上讲台带领大家认字。

③、老师奇怪地问,为什么课文没学过,大家却已经认识这些字了?

(2)、还有一些字有的小朋友可能不认识这些字都藏在课文中了,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它们找出来,借助拼音拼读几遍。

①、学生读课文,划出生字。

②、汇报:你认识了几个生字?

③、小组学习:全部认识的当小老师教会你们小组的同学,看哪个小组认得最快。

2、朗读感悟

(1)、出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请小朋友和他们打个招呼。

(2)、老师带上小水珠的头饰,即兴表演了一段小水珠的样子,然后问:你们想像老师这样表演吗?要想表演好,首先得把课文读好,读美。(试读课文)

①、听老师范读全文,听完后把小伙伴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简笔画上。并且边贴边说谁把荷叶当作什么。

②、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自由地练读。

③、个别学生读、小组读、老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水珠和小蜻蜓这两段。

研读小水珠:你现在是小水珠了,你躺在摇篮里,你高兴吗?为什么?

研读小蜻蜓:老师为你朗诵,你来表演小蜻蜓,并说说你喜欢你的停机坪吗?读出小蜻蜓的轻柔,对荷叶的喜欢。

④、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表演:讲台就是“圆圆的荷叶”,戴着头饰的小朋友扮演可爱的小水珠、小蜻蜓,进行表演,其他的小朋友朗读。

(三)、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课件)寻找关键笔画“横折弯钩”和“横折弯”,并进行描写。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师生互评。

(四)、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荷叶圆圆”四个字。老师要送一样礼物给大家,你挑选里面一个字,这四个字后面分别藏着有趣的礼物,挑到哪个老师就把它送给你。

(荷个字后面介绍荷叶在生活中的妙用;叶字后面是根据荷花图片积累词语的游戏,用来巩固和积累词语;圆字后面是关于荷花荷叶的古诗。)

2、让我们来画一画美丽的荷塘。

五、作业设计

1、口头填空:( )的荷叶 ( )的眼睛 ( )的翅膀

2、背诵课文1—3段。

六、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荷叶圆圆》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夏天”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语句优美,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文章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语言展现了荷叶的美以及荷叶给他们带来的惬意和喜悦,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像,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说教学目标: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条理清晰。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6个要求规范书写的熟字,再次充实着学生的识字量,课后“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针对课文的这些特点,我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这样的定位: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给小朋友也带来了欢乐。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有如下设想: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班学生喜欢欣赏精美图画,所以我就尊重学生的爱好,采用让学生欣赏夏日荷塘风景图,听老师激情导语的方式引入课,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课件:先出现一朵荷花让学生感受美,再出现一池荷花让学生欣赏,教师激情导入新课:碧绿的、圆圆的荷叶那么可爱,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情趣。

(二)初步感知

在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就让学生自主读,“披文入情”领略文章的语言美。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披文入情”,所以我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然后再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把生字连成词画圈,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自由完整地读一遍,自己品味感悟长句的读法。接着我读课文再次体会美感,让学生找出荷叶的四个小伙伴,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随机把这四个“小伙伴”的词卡贴在黑板上,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多种形式进行词语练习,以达到词语的练读目的。

(三)整体感知

1、我首先带着孩子们先学习小水珠这一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几个问题:(1)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了什么?(2)小水珠为什么把荷叶当成了自己的摇篮?(3)小水珠在荷叶上是怎么玩耍的?(4)如果你是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也是接下来学习其他几个小动物要完成的练习,在此做好了铺垫。

2、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接下来我就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其他几个自然段,自学之前用课件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有据可依,让学习有序进行,最后进行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和说话的训练,让学生学中乐,乐中学。

3、拓展课文培养想象——练习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于是,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学生想象:“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带来了快乐,一定还有很多的小伙伴想和荷叶玩,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以 说:“荷叶是我的 。”这种句式进行练习说话。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还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14 荷叶圆圆

图 文

小水珠 摇 篮

小蜻蜓 停机坪

小青蛙 歌 台

小鱼儿 凉 伞

《荷叶圆圆》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荷叶圆圆》是篇轻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幻想,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他们对这篇童话充满了好奇心。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些活泼、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环节,如识记生字卡、朗读感悟、表演诵读、激情想象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互帮互助、互比的学习氛围,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目标:

1、认识“荷、蹲”等12个生字,会写“朵、叶”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贴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朋友又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吗?开火车读生字。(利用生字卡片)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夏天里的一处美景图,你们想看吗?(多媒体出示文中的插图)好看吗?(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图的感受)你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新课。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有一只小青蛙它把大荷叶当什么了吗?(歌台)这节课我们小朋友把大荷叶当展示台,展示我们的朗读课文的水平和写字的水平,有信心吗?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

3、师生讨论学习。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那么,它们是怎样在荷叶上玩的?(让学生有感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并利用多媒体演示,同时让学生贴图。)

4、读课文找4个动词。再指名用完整的话回答,做动作,贴图。

三、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和你们一起进行比赛,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大屏幕,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多媒体出示美丽的图,音乐渲柒气氛)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坪,小蜻蜓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

2、朗读感悟

(1)小组内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不懂的地方可求助老师,也可挑战其它组赛读一个小节,小组力争第一。

(2)教师巡视、指导、质疑。

(3)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它们可神

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书中这个小伙伴了。

谁喜欢小水珠?指名戴上,现在你戴上小水珠的头饰就变成谁了?(让生想想小水珠的声音、动作、表情)让生上台表演。谁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指名上台,戴上头饰,你们在荷叶上玩开心吗?(让生想想各自角色的声音、动作、表情)该怎样出场,怎么表演。(分别表演,师生合作相互评议。)

3、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另一个很美的地方——荷花池,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出示美丽的荷花池)同时出示数张荷花图片,图片上有成语,诗词句。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成语、诗句,并朗读。

五、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背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出示“机、叶”,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六、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2、画画写写:荷叶是我的……

《荷叶圆圆》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却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针对这一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我把本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2个生字。

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展开想像,学会“( )说:‘荷叶是我的( )’。”的句式表达。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段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充分地认识本课生字,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摇篮”、“停机坪”等词语的意思。

四、说教学方法

教法: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快乐识字、合作学习、快乐朗读”的教学方法。

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确定运用“自主尝试读——带问题去读——自我展示读——猜一猜”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图,接着问:“你们瞧,这是什么?”(荷叶)“那你们能说说荷叶长得怎么样?”根据学生的回答切换到课件上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紧接着出示课题并板书:14荷叶圆圆

2、认读课题中的“荷”字并书写“叶”字。认识“荷”字注意引导学生识记的方法,书写“叶”字要强调“口”字要偏上,而且要写小。

3、让学生美美地把课题读一遍。

这样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们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创设了乐学的氛围,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读课文,随机识字写字。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段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要做到巧识字、巧读文,以读文为载体,识字为目的,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巧妙地达到以读促识、以识促读、读识互补、文悉字熟的目的,则是低年级阅读课的关键。

识字读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摇篮”、“停机坪”词语的意思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分层次读文,随文识字析词”的方法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主要通过“三读”来完成。

第一次读——自主尝试读。我先出示自读课文的要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生字,达到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画上波浪线。接着四人为小组认读生字,最后老师抽读生字。这样让学生自主尝试读课文,使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

第二次读——带问题去读。我先出示画面让学生观察:说说荷叶真美啊,它吸引了哪些小伙伴?(在这里贴图板书:小水珠……)接着提出问题:荷叶的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去读课文。最后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在本次读课文的过程中,识字教学的重点不是在于拼读字音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识字方法的交流和语言的积累上了,识字要寓于阅读之中。

比如在这里利用“摇篮图片”引导学生明白以前的“摇篮”是用竹子来做,所以“篮”字是竹字头,以前的摇篮啊,要爸爸妈妈用手不停地摇,躺在里面的小宝宝才睡得香,所以这个“摇”是提手旁的,这样帮助学生记住了“摇和篮”的字形,又让学生理解了“摇篮”的意思,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停机坪”的意思,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记住“珠、停、坪”等生字,同时指导学生书写“机”字。最后让学生连读四个句子。通过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与“读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了识字理解,有效地协调处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巧妙地达到以读促识、以识促读、读识互补的目的,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也得到了巩固。

第三次读——自我展示读(个性化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本次朗读,是在学生前两次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接着有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师生共读等,读后要评价,读的形式丰富多样,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通过这三层次的朗读,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

(三)拓展练习。

《新课标》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拓展内容: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带来了快乐,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利用课件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想像,以“()说:‘荷叶是我的()。’”的句式来说说。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复习巩固生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课结束前又进行了一次生字巩固,通过带拼音读生字,去掉拼音再读词组,猜字谜等,通过多种形式地反复训练,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七、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教学,作为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引领学生熟悉课文,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体味文字的美妙。所以,我在设计板书时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眼前一目了然,不过整体下来,感觉学生的课文朗读把控的不够好,有些顾此失彼,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朗读的层次考虑周全。

《荷叶圆圆》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5.拓展学生的想象,仿照教师的改编从而口头说诗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荷叶

师板书“荷叶”

师:它是什么样的?

生:圆圆的、绿绿的

补充课题(圆圆)(把荷叶贴在黑板上)

师:荷叶什么季节才有?

生:夏季

2、师:是呀,(看课件)荷叶是夏季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

下跳动的绿色音符。多美的荷叶呀!下面就让荷叶带我们去感受充满乐趣的夏天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3、师:出示荷字的卡片。看,有一个淘气的字宝宝跳到了黑板上,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宝宝呀?

生:根据形旁识字,草字头跟植物有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62页,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读时注意预习时画出的生字新词。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件出示生字,带拼音)同学们,这些生词宝宝在给你们打招呼呢,请你们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1.小老师带读(带拼音)。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

2.开火车检测(带拼音)

3.自由读(脱拼音)师:读得很准确。请大家在座位上也读读这些字。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用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编儿歌、猜字谜的方法记住了很多字宝宝。你能用这些方法记住今天的要认识的生字宝宝吗?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重点识记“晶”“篮”)

生:三日是“晶”,亮晶晶的“晶”。提土加平是草坪的“坪”。王加朱是珠宝的“珠”。喜欢小口左边站,笑嘻嘻的嘻。

师:大家看,“篮”是什么旁,“竹字头”与什么有关?古代篮子是用竹条编成的,所以是竹字头。你能给篮组什么词?

生:竹篮、篮球、花篮、篮子

师:生词宝宝很愿意跟同学交朋友,也跑来和你们见面了。(出示生词)

1.指名读

2.齐读

3.认读词卡,奖给学生:摇篮、停机坪、凉伞、歌台。

师:同学们,这些字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藏在句子里等你找他们呢! 出示句子:同位互读,再分小组读(做动作),齐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真的很不错。这些字宝宝在课文里为大家鼓掌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圆圆的荷叶吸引了哪些小伙伴,用圆圈画出来。

2.学生自读,画圈,教师巡视。

3.指名讲,教师板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4.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四个小伙伴带来了欢乐。小伙伴们又把荷叶当作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同位交流一下。

5.让学生在相对应的小伙伴后面贴上。

6.按照句式,让学生看着板书讲

7. 品读句子,渗透诗歌。(课件一句一句出示)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看图读摇篮组诗理解摇篮。小水珠为什么说荷叶是自己的摇篮呢? 师:荷叶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左一摇,右一摇,真像妈妈手中的摇篮

啊。谁能读出小水珠躺在摇篮里自由自在的心情?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小水珠为什么说荷叶是自己的停机坪呢?看图理解停机坪。小蜻蜓飞行员说得没错,荷叶又宽又大又平整,的确像飞行降落用的停机坪。谁来当一回俊朗的小蜻蜓飞行员,把它说的话读给大家听?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

师:为什么说荷叶是它的歌台?而不是说是它的舞台?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师:为什么说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而不是说是它的摇篮?

8.这里出现了一个今天要学写的生字:是(课件把全部的“是”变红,再出现一个在田字格里的“是”字。)

9.仔细观察,“是”字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日”,下面其实是“正”字演变而来的(课件在田字格边出示:正)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次。学生在书上写,口头组词。

10.学写“我”字。出示“我”的演变过程,本义,引申义。(结合学生上课举手的积极表现“我”“我来”理解引申义)

四、拓展想象,口头说诗。

1.课件再出示小诗。老师把小伙伴们的话编成一首小诗,大家读读看。

荷叶圆圆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2.请同学看看下面的图(课件课文插图):你还能介绍池塘里新的小伙伴给荷叶认识吗?它们又把荷叶当作什么呢?小组交流。

3.课件出示:( )说:“荷叶是我的运动场。

( )说:“荷叶是我的绿裙子。

( )说:“荷叶是我的( )。

4.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为了表扬你们,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美的地方——就是荷花池,这池里的荷花千姿百态,有含苞欲放的莲花,还有亭亭玉立的仙子。看到这幅图,你们又能想到什么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谁写的?(杨万里)大诗人杨万里很喜欢荷叶荷花,还写了一句千古绝唱也是形容荷叶荷花,那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课件)。 (课堂口头语言训练设计意图:在课文中,句式是比较固定的,在掌握了固定的句式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学生通过想想说说,尽情表达。这环节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得到了收获。)

5.铺垫下一节课:下节课,我们会进一步认识这些小伙伴。 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摇篮

小蜻蜓 停机坪

《荷叶圆圆》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它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心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

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是:通过多种方法朗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引导学生读出画面,读出个性,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情感。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荷”等12个生字,会写“朵”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中心句“荷叶是我的……”,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新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一个特色是:培养学生自读、会读。三个原则是: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2、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3、是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观察研究,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法,朗读式教学。学法是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三、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4种小动物头饰。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

下面主要说说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检查

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字语言描述,就会给学生以真实感、轻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为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同学们,咱们上堂课认识了四位新朋友,他们都在哪儿?

看图细读课文指导学生用“谁在哪儿”句型进行说话训练,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穿插朗读指导,老师适时纠正读音。

第二步,把文中带有“是”的中心句找出来,小组交流讨论,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理解这4句中“我”指谁?并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第三步;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即兴表演。表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 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在这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引起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出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

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蜒的停机坪,小鱼儿的凉伞,那在你眼里荷时是谁的什么呢?在一分钟内哪个小组说得最多,哪一组就获胜,并适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渗透环保意识。

《荷叶圆圆》教案 篇7

1. 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字词卡片、贴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板贴荷叶图)瞧!这是什么?板书:荷叶。我们刚学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就写到了荷叶。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你能说说荷叶长什么样吗?(课件出示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多圆,多可爱的荷叶呀!多绿、多漂亮的荷叶呀!喜欢吗?一起夸夸这荷叶吧!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所以有好多小伙伴都喜欢荷叶,我们来听一听,都有谁喜欢荷叶,来和荷叶玩呢?

2. 师配乐范读。

3. 生回答,板贴画。

4. 小伙伴都认识了,他们的名字你也认识了吗?(课件出示四个小伙伴的名字。)

认识生字“珠”,在古代王字旁当作玉来讲,跟珠宝玉器有关系。你能给珠找找朋友吗?

读准“小鱼儿”的儿化音。

5. 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啊!你们想不想也来读读呀!赶紧打开书读一读吧,把课文读正确了、读通顺。

6. 指名四人分自然段读课文。

词语卡片正音:翅膀(读准翘舌音)停机坪(读准后鼻音)

课件出示句子: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学习生字“嘻”。读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句子很长)这么长的句子该怎么读呢?

师小结:读长句子时,要注意句子的停顿,也就是要换气。(指名两人读。)

7. 大组分段读。想一想,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8. 课件出示句子: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你能给“篮”组词吗?与“蓝”区别。)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看图理解“停机坪”,说说生字“停”的小故事。仔细观察一下“坪”,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看偏旁就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真是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

9.开火车读句子。

(1)师引:小水珠,你为什么要把荷叶当作摇篮啊?(一阵微风吹来,荷叶翩翩起舞,小水珠在上面滚来滚去,就像躺在摇篮里一样。)感觉怎么样啊?(多舒服啊!)能把这一段读好吗?

(2)小蜻蜓你觉得这停机坪怎么样啊?

飞累了,停在这宽敞的停机坪上休息一下呢!也来读读这段话吧。

(3)小青蛙在这圆圆的歌台上面,唱什么歌呀?真是好嗓子!你一定能获得本年度的金嗓子奖!有信心吗?那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4)小鱼儿,在这大大的凉伞下玩得开心吗?

10.句式训练,还有谁也是荷叶的好朋友?他又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

()说:“荷叶是我的()。”

11.你最喜欢谁,你就投入地去读一读那个自然段吧。

12.指名读。

三、 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1. 听着大家这么动听的朗读,似乎真的把我们都带到了荷叶姐姐的身边。给大家配上优美的乐曲,让我们都来和荷叶交上朋友吧!

2. 配乐,师引读: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生接。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生接。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生接。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生接。

四、 复习巩固

1. 游戏,攀登词语金字塔。

2. 读儿歌。老师把这篇散文诗变成了一首儿歌,一起来读一读吧。注意读准生字。

五、 书写指导

1. 课文读得这么美,能把生字写漂亮吗?

2. 课件田字格里出示:是、朵、美;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

都是上下结构;有有一长横;都有撇和捺。

是:横要长,撇和捺要舒展。

朵:横折弯书空三次。

美:先写秃尾巴羊,再写大。古代的人说:羊大为美。

《荷叶圆圆》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结合直观形象的动画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荷叶给小伙伴带来了欢乐。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语言的运用、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体味小伙伴的快乐心情的同时,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识记一些较难的字:摇、蹲、篮;

2.在朗读中,感受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叶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和夏天的美好。

教法: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学法: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一起告诉老师,我们的新朋友是谁?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3.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荷叶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多美呀!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把荷叶的美读出来吧。

4.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们对荷叶的喜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荷叶圆圆》。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读识记“荷”,指导写“叶”。齐读课题:荷叶/圆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老师板画:荷叶)这美丽的荷叶啊,不仅我们喜欢,一群可爱的小伙伴也喜欢。这些小伙伴呀,在来之前派圆圆的荷叶来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

2.看,生字宝宝坐着荷叶向我们走来了,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晶、坪、膀、停)和翘舌音的字(珠、翅)。

3.瞧,调皮的小青蛙来了,拿走了生字宝宝,你能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帽子找回来,并大声地读给大家听吗?

4.谁能告诉大家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

猜字谜──

(1)月亮在旁边:膀(2)人在小亭边:停

(3)一天一天又一天,每天都有红太阳:晶

看动作猜字──摇(扌)蹲(足)

利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

加偏旁:珠、坪、透、翅、膀、蹲、嘻;

换偏旁:(蓝)篮

(课件出示)区别填空:

()天()球摇()

竹()()色()晶晶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通过了解“蓝”字的本义(可提取染料靛蓝的几种植物的统称)和“篮球”的发明,重点让学生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准确区分并运用“蓝、篮”。】

5.这些字要藏在词语中考考大家,这次还会读吗?想不想来一次小比赛?男女生赛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表达

1.生字关顺利通过,同学们表现真好!老师奖励大家看一段影片,仔细看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伙伴?

(老师板画: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过渡:这段影片就是根据我们第14课拍摄的,欣赏了视频的直观美,我们再来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这样我们才能编出更多的儿歌、故事让大家分享。

2.请你快读读课文,把文中的小伙伴找出来吧!用“”划出小伙伴的话。想一想:这些小伙伴为什么喜欢荷叶?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谁来把小水珠的话读一读。

(2)(板书:摇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想象一下宝宝躺在摇篮里,妈妈轻轻摇晃着摇篮,会有什么感觉?

(3)想想小水珠为什么说荷叶是它的摇篮?它是怎么做的呢?用“△”标出写小水珠动作的词语。(躺、眨着)

(4)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是小水珠,此刻,躺在又大又圆的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微风轻轻地吹,荷叶随风摆动,摇来摇去,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感觉会怎样?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课文。

(5)圆圆的荷叶就像宝宝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多舒服,多开心,多幸福啊!这么美的景色,这么舒服的摇篮,让我们和小水珠一块再去感受一下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6)想一想:小水珠为什么喜欢荷叶?(因为荷叶给小水珠带来了快乐,所以小水珠喜欢荷叶)

4.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小水珠的?

(1)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2)用“△”标出写小伙伴动作的词语;

(3)再读课文,并想一想:小伙伴为什么喜欢荷叶?

现在,你们用这个方法自主阅读其他段落,然后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小伙伴,告诉大家:它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喜欢荷叶?

5.生汇报:

我喜欢( ),它( )在荷叶( ),它说:( )。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A、小蜻蜓:

(1)谁愿意把小蜻蜓的话再读给大家听,小蜻蜓把荷叶当成它的?──停机坪。停机坪是做什么用的?(看图片)

(2)为什么说荷叶是蜻蜓的停机坪?能不能说是蝴蝶的停机坪呢?为什么?看,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像什么?──飞机,怪不得小蜻蜓把荷叶当成它的──停机坪。

(3)如果此时荷叶上是蝴蝶,荷叶是它的什么?(课件出示动画蝴蝶)引导学生想象。(舞台、展示台)

(4)你们现在就是小蜻蜓带着动作(立、展开)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B、小青蛙:

(1)“歌台”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荷叶是青蛙的歌台呢?现在讲台就是“歌台”,谁当小青蛙加上动作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2)小青蛙像个大明星一样在荷叶上唱歌,除了呱呱唱,他还会唱什么歌词呢?(想象训练)

(3)小青蛙唱得多开心啊,谁来读。那么咱们来一次比赛,看看是男生读得开心,还是女生读得高兴。

(4)荷叶还是谁的歌台?(小鸟……)如果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蹦去,它会说荷叶是它的什么?(跳板、舞台)

C、小鱼儿:

(1)你用过“凉伞”吗?为什么要用呀?凉伞为小鱼儿遮住了什么?

(2)小鱼儿在凉伞下干什么呢?(游来游去、捧起)“笑嘻嘻”说明它的心情怎样?

仿说词语:笑嘻嘻亮晶晶

(3)你此时就是小鱼儿会怎么做,怎么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我们分享小鱼儿的快乐吧。

(4)荷叶还会是谁的凉伞?(小虾、小鸭子、泥鳅、小朋友……)

【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品读,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课文描述的情境,感受字里行间的美,感受夏天的美。】

四、拓展学习,巩固练习

1.这篇文章你读懂了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

荷叶是小水珠的( );荷叶是小蜻蜓的( );

荷叶是小青蛙的( );荷叶是小鱼儿的 ()。

2.多可爱的荷叶呀,为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带来了快乐。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像荷叶一样,为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的老师同学、你周围的人带来开心和快乐。好吗?

3.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感受文中小伙伴的快乐和夏天的美。

《荷叶圆圆》教案 篇9

一、教材简析:

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音符。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在这首诗中,孩子们能感受到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到生机勃勃的荷叶,体味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头饰;

3、池塘录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篇很美的课文,大家一起读课题——《荷叶圆圆》

2、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荷塘录像),小朋友们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怎样呢?

3、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这绿绿的、圆圆的荷叶,今天还有几个小伙伴也很喜欢这样的荷叶,他们是谁呢?

请大家快来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吧!

二、读文汇报,学习生字词

小朋友们愿不愿意把自读课文后的成果展是给大家呢?

1、看看这些生词宝宝你会读吗?【出示课件带拼音的生词】

快读给同位听听吧!(同位互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2、现在我们不用拼音朋友帮忙了,大家还会读这些生词吗?

【出示课件去掉拼音的生词宝宝】

我们来请小老师领大家读(小老师领读)

我们开火车读好不好?看看哪组火车开的最响最亮!(开火车读)

3、大家看看这些生词宝宝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生字宝宝了,大家还认识他们吗?【出示课件生字宝宝】

(同位两人开火车读——齐读)

三、理解课文,激发情感

(一)整体感知:

请大家再打开课本快速找一找,哪几个小伙伴也喜欢这圆圆的荷叶呢?

【小水珠】 【小蜻蜓】 【青蛙 】 【小鱼儿】 (生说师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先看看小水珠为什么喜欢这圆圆的荷叶?

请你先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二个自然段,读完后说给同位听听。谁来说一说。

2、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什么?它在荷叶上干什么呢?

【摇篮】 【躺】 (生说师贴)

3、教师小结:对啊!小朋友们见过摇篮吗?小宝宝躺在摇篮里,妈妈轻轻的摇啊摇,还哼着摇篮曲,你们觉得小宝宝舒服吗?

是呀,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就像小宝宝躺在摇篮里,还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多舒服啊!我们快来当当小水珠有感情的读一读吧!谁想读给大家听?想读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加动作来读一读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蜻蜓为什么会和圆圆的荷叶交上好朋友呢?

小蜻蜓把荷叶当成【停机坪】,它【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2、小蜻蜓像什么?(小飞机)

荷叶像什么?(停机坪)

所以,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3、小蜻蜓的心情怎样?(快乐)

谁愿当快乐的小蜻蜓读读这一段呢?

现在大家都是小蜻蜓,我们一起读读,看看哪只小蜻蜓最喜欢荷叶!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a.第四自然段

1、那么小青蛙、小鱼儿为什么喜欢这圆圆的荷叶呢?

下面,请四人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

2、谁愿上台来给大家贴一贴、讲一讲,小青蛙为什么喜欢这荷叶呢?

生:小青蛙把荷叶当成自己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歌台】 【蹲】 (学生边说边贴)

3、小青蛙最喜欢唱歌了,有了歌台它真高兴!

小青蛙怎么唱歌?(呱呱) 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4、谁想做一只快乐的小青蛙读读这个自然段呢?(指名读)

读完后也可以“呱呱”地唱一唱啊!

5、男女生比赛来读。

男小朋友起立当一当小青蛙,女小朋友有没有信心读的比他们更快乐呢?

b.第五自然段

1、小鱼儿呢,它为什么喜欢荷叶呢?

谁愿上来给大家贴贴、讲讲呢?

生:小鱼儿把荷叶当成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还笑嘻嘻地游来游去呢!

【凉伞】 【游】 (边说边贴)

2.你看,小鱼儿在伞下笑嘻嘻的游来游去可真快活,老师真羡慕它们,老师也想做一只小鱼儿读读它的话了,大家说可以吗?

(教师加动作范读)

3.大家说老师读的怎么样呢?给我点掌声好不好?

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读的比老师读的还要好!

下面同位俩人加上动作互相读读吧!

4、谁愿展示给同学们看呢?(指名读)

我们都来做一条快活的小鱼读读它们的话吧!(齐读)

(五)小组分角色朗读

1、你看,有这么多小伙伴喜欢这圆圆的荷叶,他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的乐趣,下面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们合作读,每人扮演一个角色,看看谁读的最快乐!

2.我们要把读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了,谁愿当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指名分角色带头饰朗读)

同学们用掌声打分评选最佳小伙伴

3、老师看到有的同学都背过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看着黑板上的提示一起背一背,看看谁是最聪明的小伙伴?

(六)拓展延伸

1、你看,圆圆的荷叶给大家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大家再动脑筋想一想,荷叶还是其他小伙伴的什么呢?

2、现在,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美丽的荷叶图。

(出示四幅关于荷叶的图片)

(七)课后作业

回家以后,小朋友们可以将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

《荷叶圆圆》教案 篇10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瞧这是个美丽的荷花池,你看到了什么?这是怎样的荷叶?荷叶——的,———的。你还会照样子说一说吗?苹果——的,——的。香蕉——的,——的。

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70页。

二、探究方法、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注意读准字音,圈出生字以及它所在的词语。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借助拼音吧词语多读几遍。

4、请小老师领读。

5、齐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6、出示摇篮、停机坪图片认识词语。

7、去掉拼音朗读词语,说一说ABB式的词语还有哪些?

8、老师吧这些词语变了变,你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珠、摇、躺、晶、停、 机、 展、翅、膀

9、都会认了吗?来,咱们来读一读: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指名说说读准“珠”、“翅”、“是”、“停”、“晶”、“坪”要注意些什么?

指名带读。

10、仔细看看,哪些字在你的生活中经常见到,对它比较熟悉?

(学生提到的字,大家都比较熟悉,隐去那个字)

小结:只要在生活中主动地观察,主动地发现,就能认识好多好多的字啊!

11、剩下的这些字,也许你不太熟悉,怎样认识它们呢?来,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模样吧。自己试一试 7、和同桌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老师巡视指导。

12、怎样记住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汇报说说。

13、小朋友们一定还有许多识字的好方法,来,咱们每个同学选择自己记得最好的一个字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14、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屏幕上消失的字又回来了)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15、读给同桌听听:

互相考考,还有不会的生字,请同桌帮助帮助。

16、我的火车要开了,开哪里?开这里。

请2、3小组的同学开火车。其他的同学,当好小听众,读对了,请你跟着读;读错了,请你帮帮他。

17、挑战,谁能摘到荷叶?读对词语就可以摘到荷叶。

三、美读美诵,体验童趣

1、现在这些生字娃娃要跳回原来的位置去了。

2、(屏幕出现全文)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吧!说一说荷叶圆圆的都吸引了那些小伙伴?它们吧荷叶当做什么?

3、最喜欢谁?自由读读写它的哪一段。

四、学写生字亮、机、朵

1、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怎么写好它们?

3、师范写,生书空。

4、描红并范写两个。

5、扩词,并能用词语说一句话。

五、板书设计

14、荷叶圆圆

小水珠──摇篮

小蜻蜓──停机坪

小青蛙──歌台

小鱼儿──凉伞

荷叶圆圆教案9篇


这份“荷叶圆圆教案”是我不懈努力的成果希望得到您的认可。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是协调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请您仔细查阅以下内容!

荷叶圆圆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的设计在凸现阅读自主性的同时,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感悟、积累、运用。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有趣的散文诗。圆圆、绿绿的荷叶给夏天带来清凉,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带来了快乐。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犹如呀呀学语一样是从模仿开始。教学时,我重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指导学生读、思、议、演。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3、体会荷叶给小伙伴带来了欢乐,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识记一些较难的字:摇、蹲、篮;

2、在朗读中,感受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叶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和夏天的美好。

教法: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学法: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大屏幕展池塘荷叶图)

2、师:这荷叶多美啊!这是一张怎样的荷叶呢?谁来说一说?

预设:生:绿油油的荷叶!师:“绿油油”用得好,关注到了荷叶的颜色,还有呢?

生:圆圆的荷叶!师:好,从荷叶的形状来说的。你呢?生1:大大的荷叶!生2:惹人喜爱的荷叶!

3、师:好极了!看来你们都挺喜爱荷叶的,让我们一起把荷叶的美读出来吧。(大屏幕展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读得真好!老师听出来了,荷叶又圆又绿。谁看到的荷叶比这位同学看到的还要圆还要绿呢?生齐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这么圆这么绿的荷叶不仅我们喜欢,还有一群小伙伴也很喜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荷叶圆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荷塘,欣赏美丽的荷叶,感受夏天的情趣!(板书:荷叶圆圆,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读识记“荷”,范写“叶”)齐读课题:14荷叶/圆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首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62页,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

2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读完的同学请你坐端正,用你的眼神来告诉老师。

1、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过字词关,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吗?(课件出示)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这里面既有前后鼻音又有翘舌音,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它读准。

2、瞧,调皮的小青蛙来了,你能读出荷叶上的词语,帮它跳过去吗?

3、现在生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请小组互相检查,把不会认的圈出来。(小组检查,教师巡视)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这几个字是比较难认的,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记住它吧。(分享识字方法,识记找出来的生字)

4、扩词巩固:大家的识字方法真多啊!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出示爬山游戏)

5、指导书写“我”(观察、范写、练写、同位互查、修改)

三、研读课文,感悟表达

1、字词关顺利通过,同学们表现真好!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接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请大家边听边思考:荷叶的小伙伴都有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顺势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图贴在黑板上。)

2、在这四个“小伙伴”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小伙伴呢?请找到“它”所在的那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老师巡视逐个指点学生。)

3、第2段。师:你们读给了同桌听,读得非常的好,现在谁读给老师听听?(大屏幕展示: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指生读。)

小水珠为什么说荷叶是它的摇篮呢?(指生说,教师补充。)(师板书:摇篮。)(师板书:躺)老师也喜欢小水珠,我来读一读好不好?(加动作范读)根据我刚才读的,怎么才能把课文读好呢?(加感情,加动作)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4、第3段。师:多美的画面啊,看到这一幕谁也迫不及待地飞过来了?生:小蜻蜓迫不及待地飞到了绿油油的荷叶上。

师:你能读一读吗?(大屏幕展示: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指生读。

师:读得真好!请你做一个小蜻蜓飞翔的动作!

师:看,小蜻蜓飞起来像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一架小飞机在空中飞翔,荷叶就是他的停机坪。(师板书:停机坪。)

师:“坪”字的左边是“土”字旁,右边是个“平”字,它的意思是一大块空地。你们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象,要看见前面一大块平地。再请只小蜻蜓给我们读一读?(指生读)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大诗人杨万里《小池》里写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瞧!大诗人也是用的这个“立”字。(师板书:立)

师:就是因为大家都喜欢轻盈的小蜻蜓,让我们起立一起来做一只“小蜻蜓”。(生一边做着动作一边齐读这句话。)

5、第4段。师:荷塘越来越热闹了,还有谁来了呢?生:小青蛙也被吸引来了。(大屏幕展示: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的放声歌唱。)(指生读)师:读得很好,特别是最后一句。现在我们一起来想一想,青蛙的歌声是怎样的?生齐声:呱呱地!

师:看看这个“呱”字,老师拿起课本,左边是青蛙的嘴巴,右边就好象是青蛙的叫声,读什么?生齐声:呱!

它把绿绿的圆圆的荷叶当成了自己的歌台。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小青蛙说????

(生齐读,板书:歌台)

3师:青蛙把荷叶当成自己的歌台,你们想象一下青蛙在唱歌的时候是什么姿态啊?生:两条大腿弯曲着,蹲着唱歌的。

师:好,有一个词用得非常准确,就是“蹲”!当我们蹲着的时候我们的腿就要弯曲,所以这个蹲是什么旁啊?生齐声:是“足”字旁!(板书:蹲)

师:让我们一起做只爱唱歌的小青蛙,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6、第5段。师:同学们,嘹亮地青蛙的歌声还引来了谁?它又是怎么喜欢荷叶的呢?谁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现: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指生读)

师:小鱼儿把荷叶当作什么?生齐答:凉伞(师板书:凉伞)

师:小鱼儿在凉伞下面干什么呀?

生1:它们在做游戏。生2:它们快乐地游泳。生3:它们在捉迷藏。

师相机板书:游

师:小鱼儿自由自在的在荷叶下快乐地玩耍,尾巴摇来摇去,发出“哗哗”的水声。小鱼儿心情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吗?(指生读后评价)

师:这条小鱼儿笑嘻嘻的,还有哪些小鱼儿也笑嘻嘻的,让我们笑嘻嘻地齐读这段话。(生齐读)

7、拓展。师:多美的荷叶啊!荷塘里一定还有很多荷叶的好朋友。在它们的眼里荷叶又变成了什么呢?它们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大屏幕展示:说:“荷叶是我的。”在荷叶。)(生思考片刻后,指生回答。)

生1: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雨伞。”小蝌蚪躲在荷叶上,很高兴的游来游去。

师:说得真好!特别是句子用了一个“躲”字。还有谁?

生2: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秋天。”小鱼儿在荷叶底下,欢快地荡起了秋千。

师:说得多像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啊!想象力真好!还有谁?

生3:水虫说:“荷叶是我的游乐场。”水虫高兴的在荷叶上走来走去。

师:比喻真好,把荷叶比作了“游乐场”!还有谁?

生4:荷花说:“荷叶是我的伙伴。”我每天和它聊天、嬉戏。

师:会学习的孩子总是把学过的课文背下来,把知识存进了大脑银行里了,等我们写话的时候呀,可以把它们从银行里取出来。下面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边表演边读,会背的就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着大屏幕!(生一起表演读。屏幕出示课文。配乐)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美丽的荷叶,这美丽的课文。下课!板书:

14、荷叶圆圆

小水珠(画)摇篮躺

小蜻蜓(画)停机坪立

小青蛙(画)歌台蹲

小鱼儿(画)凉伞游

荷叶圆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比较正确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体会他们在一起的快乐。

4、说话训练,尝试表达自己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5、正确、美观书写“叶、机”两个字,了解左右结构字的不同摆放(左窄右宽、左右相当)

教学重点: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体会他们在一起的快乐。

教学难点:

1说话训练,尝试表达自己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2正确、美观书写“叶、机”两个字,了解左右结构字的不同摆放(左窄右宽、左右相当)感受字的形态美。

教学过程:

一、荷叶来啦!

1、随着优美的音乐,一位新朋友来到一(1)班。(音乐中欣赏荷叶图片)

2、是谁呀?(板书“荷叶”)

3、你看到怎样的荷叶?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指导朗读)

5、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出了你对他的喜爱,(齐读)

6、今天我们的课文中就有这样的荷叶,(补全课题:荷叶圆圆)快去课文中找找荷叶吧!

7、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二、看荷叶。

1、找到荷叶了吗?瞧!它来啦!荷叶上 还有什么呢?

2、(课件出示生字词)自己试一试能读准吗?(自由读)

3、谁能响亮而正确地读。(指名读,教师正音,评价)

4、请和同桌互相读,对了表扬他,错了教教他。

5、读得这么认真啊!让老师也听听吧!(评价)

6、没有拼音行不行?(自己准备)

7、去拼音认读生字词。

8、请生字宝宝们乘乘我们一(1)班的小火车吧!

9、乘完火车该回家啦!谁来送字儿回家。(游戏:送回家)

10、带上新朋友和荷叶一起去课中文看看:有哪些小伙伴喜欢和荷叶在一起?

三、荷叶真好!

1、(再读课文)板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2、这么多的小伙伴都喜欢荷叶,先跟着小水珠去看看!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小水珠喜欢和荷叶在一起 ?

4、预设:抓住“摇篮”、“躺”、“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感受喜欢与快乐。

“摇篮”“躺”

躺在荷叶上,感觉怎样?小水珠是个宝宝,荷叶是摇篮。

宝宝躺在摇篮中,多么的——————————————。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和荷叶在一起心情怎样?为什么?)

走近一点仔细看看它,(图片)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在想什么呢?

5、齐读第二自然段。

6、小水珠想着看着,谁来啦?(图片)

7、小蜻蜓像什么?怪不得小蜻蜓说——————(停机坪)

8小飞机降落啦!瞧!(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9、你在停机坪上看到一只怎样的小蜻蜓?

10、尝试抓“立”“展开透明的翅膀。”

11、蜻蜓在哪儿呢?睁大眼睛瞧瞧!(图片,文字)齐读。

12、想不想成为一只立在荷叶上的蜻蜓?小蜻蜓们一起来吧!(动作体会)

13、听!蜻蜓和荷叶正聊天呢!(师生分角色对话)

14、说着,笑着,它们仿佛是————。它们还会在一起——————。

15、这小水珠,小蜻蜓和荷叶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齐读1,2,3段)

16、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朋友也很喜欢荷叶呢?

16、说话训练:

荷叶是小水珠的————————。

荷叶是小蜻蜓的————————。

荷叶是————的———————。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叶,机”认读。

2、用小眼睛仔细看看,发现什么小秘密?

3、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4、找一找压线的笔画,和你认为在书写时应注意的笔画。

5、师小结并板演,提示重点笔画(横折弯钩)

6、生试写,描一个,写一个。

7、投影展示,学生评价,师针对不足再指导。并及时肯定优点。

荷叶圆圆教案 篇3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充满童趣的课文,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这种情感是通过亲和自然的语言文字缓缓传递给我们的,这类课文是需要好好地读,美美地读,才能读出融在文中的情感。可是一年级的孩子,刚认识一些字,就要他们读出感受,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地设计、指导,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在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我抛出了问题:这么美的荷叶,吸引了哪些小伙伴?学生纷纷抢着回答。

生1:美丽的荷叶吸引了小水珠、小蜻蜓和小青蛙。

生2:还吸引了小朋友。

我接着追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你最想成为谁?为什么?请找出句子读一读,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于是,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们大声地读着,急切地找着,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绘声绘色地说着……

生3:(读第二节)我想变成小水珠,因为小水珠可以躺在荷叶上,多舒服啊!

生4:对,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很舒服的。

生1:(不解的神情)“摇篮”是什么?

(有些小朋友顿时笑了起来。)

生4:你小时候没睡过吗?摇篮就是给出生没多久的小孩子睡的,妈妈帮你摇啊摇,你就会睡着了。

(学习生字“摇篮”。)

生1:可是荷叶和摇篮不一样啊?

生2:荷叶圆圆的,风儿一吹,它就会摇来摇去,小水珠就跟着滚来滚去,就像睡在摇篮里一样。

师:真是个善于想象的孩子!你一定能读好这句句子,来,读一读。

(生5读句子。)

师:我听出你这滴小水珠很快乐!还有哪些快乐的小水珠也想来读一读?

(3位学生举手读了句子。)

生3:我想变成小水珠,还因为它亮晶晶的,很可爱。

师:你很会读课文,用上了“亮晶晶”这个词。(学习“晶”)把这个词送回句子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又有四个学生要求读句子,读得很投入。)

师:你们真是可爱的小水珠!

师:还有什么也是亮晶晶的?

生6:冬天结的冰亮晶晶的。

生7:玻璃球亮晶晶的。

生4:小朋友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

师:你们很会观察!请想成为小水珠的小朋友带着对荷叶的喜爱读一读这一节。

生8:老师,我想变成小青蛙。(读有关小青蛙的语句。)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我觉得很有趣,很可爱。

生2:老师,为什么是“歌台”?我觉得应该是“舞台”。小青蛙唱唱歌,还要跳来跳去,就像在表演节目,荷叶就是它的舞台呀。

师:你很会动脑筋,敢于向书本挑战,有勇气!我们再来读一读句子,看看用“歌台”好还是用“舞台”好?

(生各自读句子。)

生7:还是用“歌台”好,青蛙呱呱叫,就像在唱歌,荷叶是它唱歌的舞台,就是“歌台”。

师:说得真好,呱呱的叫声是小青蛙的一大特点。

生2(对着生7):那我来考考你,你会做小青蛙蹲着唱歌的动作吗?

生7:当然会。

(马上表演,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

师:来,我们一起来做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叫。

(全班学生兴趣盎然地模仿小青蛙的样子表演了起来)

师:边读句子边表演,比比谁是最快乐的小青蛙!

……

一节课下来,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来读、来说。期间,课堂中充满想象,充满童真。他们敢于问,敢于想,敢于说,完完全全地走进课文中,用他们的语言去与大自然说话,与小动物们交流。

本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创设了“你想变成谁?”这个情境,让学生谈感受、读句子。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感悟”。这样以体验带动朗读,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有声有色地读出重音、停顿、语调语气,指导朗读也就水到渠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性服务,学生学得轻松,上得精彩,而这精彩正是他们“读”出来、悟出来的!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本片段中我由一个大问题:美丽的荷叶吸引了哪些小伙伴?你最想变成谁?为什么?引出学生对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以及小朋友的喜爱,进而产生了许多的小问题:“摇篮“是什么”?为什么说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用“歌台”还是“舞台”?我来考考你,你会做小青蛙蹲着唱歌的动作吗?……整堂课以学生的朗读和问答为主,在读中品味词句,在读中用语言表现情感。而在这读和悟的过程中,学生产生的那些小问题,也正好成为了我教学的资源,从而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合作。同时,我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融入了文本,读出了感受,读出了美。

荷叶圆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躺”等12个生字和身字旁1个偏旁;会写“亮、机、台”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做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

4、学习并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

难点: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出示荷叶图片)

(1)啊,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引导学生说出“荷叶”)

(2)想一想:荷叶可以当什么?(可以当伞、扇子等)

2、揭题,齐读。(板书课题:荷叶圆圆)

1、自由说一说。

荷叶是的,是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

(2)引导识字,传授识字方法。

(3)去掉拼音读。

3、熟记生字。

(1)动作演示,识记“摇”“躺”“唱”等。

(2)认识身字旁。

三、学习文本,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荷叶都有哪些朋友。

2、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

师:荷叶有什么样的特点?(圆圆的,绿绿的)

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出示苹果的图片)师:你能不能模仿这句话说一说苹果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练习说话)指名说一说。

3、学习第2自然段。

师:荷叶的第一个朋友是谁呢?(小水珠)

出示水滴荷叶图,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小水珠是怎样附在荷叶上的?(躺在荷叶的叶面上)

(出示“摇篮”的图片)师:摇篮是小宝宝睡觉用的,小宝宝睡在里头舒适又安全,那么我们的小水珠躺在里头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安全又舒适,惬意的)谁来说一说,读一读。

师:小水珠是透明的,阳光照射在水珠上,小水珠就会闪闪发亮,课文中是怎么形容小水珠闪闪发亮的?(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你们觉得小水珠可爱吗?你喜欢这个朋友吗?

4、指名读第2自然段,全班齐读。

5、男女生比赛读,小组分段读第1、2自然段,达到熟读,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齐读生字。

2、指导书写。

亮: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口”字要写得小而扁,下方“几”的撇、横折弯钩不能超出上方秃宝盖。

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台:上下结构,“口”要写得上宽下窄。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微风吹拂下的荷叶美景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课《荷叶圆圆》,齐读课题。

2、你们瞧,圆圆的荷叶多漂亮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荷叶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指名读)

二、走进文本,读中感悟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荷叶的第一个好朋友——小水珠,你们还记得它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去认识荷叶的其他几个朋友吧!

1、学生自由朗读第3~5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齐读第3自然段。

(1)师: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小蜻蜓。小蜻蜓说荷叶是它的什么?(停机坪)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停机坪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停机坪图片,教师简单介绍。学生识读生词“停机坪”。

(2)师:小蜻蜓就像飞机一样,停在荷叶上,荷叶对于蜻蜓来说很大很宽阔,所以小蜻蜓可以展开它透明的翅膀。

(3)带着对荷叶和小蜻蜓的喜爱,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出示图片“歌台”,点明小青蛙爱唱歌的特点。那么小青蛙的歌声是怎样的?(呱呱)

(2)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5自然段。

师: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荷叶帮助小鱼儿挡住太阳光,所以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

5、分小组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

6、你最喜欢谁?角色扮演你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说明荷叶是你的什么,你可以在荷叶上面或下面做什么。

7、分角色朗读表演全文,体会快乐。

三、开心写字,学写句子

1、教师指导,学写生字。

(1)体会、描红,寻找关键笔画。

(2)教师展示范字,提示关键笔画。

朵: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美:由“u”和“大”组成。

鱼:斜刀头要小,中间“田”上宽下窄,最后一笔长横要长而有力,托起整个字。

(3)学生根据提示再临摹。

2、学写句子。

(1)出示例句“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同学们说一说句子有什么特点。

(2)出示图片,学生自由仿照例句,写一写。

(3)同学互评,谁写的句子最好。

[教学板书]

荷叶圆圆小水珠的摇篮

小蜻蜓的停机坪

小青蛙的歌台

小鱼儿的凉伞

[教学反思]

让学生扮演小动物的角色无疑是这节课的亮点,只有让学生亲身去扮演,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快乐以及充满生活情趣的夏天。在角色扮演中,可创设多种情境,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生命的体验。多种情境的创设,多元化的个性阅读,为课堂注入了活力。

荷叶圆圆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叶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这节课老师有个小小建议,想带大家一起到郊外走一走,看一看,到大自然收获知识,好吗?

(点播课件)

看一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荷塘热闹场面)

再看,这漂亮的荷花和满塘的荷叶,谁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

一说荷叶的样子?

(引出课题:荷叶圆圆,师板画荷叶图)

看老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认识荷字,学写叶字

1、荷字是本课中要求我们认识的字,老师知道有的小朋友早就认识这个字了,哪位小老师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给它再找一找朋友(组词)。

2、叶字是本课中要求我们会写并且要写美观的字,同学们仔细观察它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口述各笔画的位置)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这个字。

学生在书上描红和书写这个字。

三、认读生字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

(点播课件)同学们看,在这热闹的荷塘里,小伙伴们玩得可快乐了,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

学生们自由读故事,要把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段朗读课文 :

校正字音。

3、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我会读)

水珠 摇篮 停机坪 翅膀

笑嘻嘻 亮晶晶 透明 蹲

4、仿照笑嘻嘻 亮晶晶( ABB式)这样的形式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

5、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我会认)

珠 摇 篮 晶 停 坪 透 翅 膀 嘻

(认读组词)

四、朗读感悟

1、(出示课件)让我们走进荷塘,看看荷塘里有那些小伙伴 :

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板画 :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3、喜欢谁,就把自己当作它,读一读描写它的自然段,要读得入情入境。

4、个别读,点评、评比。

5、看板画导读课文:

小水珠说

小蜻蜓说

小青蛙说

小鱼儿说

教师板书:

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6、学生质疑: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先在小组里质疑交流,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主要弄懂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说的话。)

7、看板书背诵课文。

8、师生共同表演课文。

五、总结下课

(针对学情进行总结)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记忆生字,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荷叶圆圆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着力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想象说、积累语言,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 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是……”说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一片大荷叶、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跃的绿色音符。小朋友喜欢荷叶,小动物们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们的快乐心情吧!

二、初读感知全篇,合作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

学生圈出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 :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课文中有谁喜欢荷叶?

4、组内互读课文 :

检查生字读音。

5、玩摘苹果的游戏 :

巩固生字。

三、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读,思考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朗读,适时板书,并进行指导和评价:

⑴ 读出小水珠的可爱,让孩子带上笑容,“眨着”眼睛进行朗读。

⑵ 展开双手,当作翅膀,进行表演读。

⑶ 读出小青蛙的健壮。

⑷ 读出小鱼儿的可爱,“很美很美”声音让人感觉到美。

3、有感情的自由读课文,结合板书进行背诵。

4、老师把自己做的大荷叶铺在地上,走上荷叶,边演边讲:“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5、孩子们,你们也想上来表演吗?

组内表演,指名表演。

6、给表演、背诵棒的同学评出“荷叶奖”。

四、拓展练习

夏日的大自然不光有圆圆的荷叶,还有美丽的夜空,出示夜空的课件,用“……是……”说话

如:夜空是星星的摇篮,星星躺在夜空中,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夜空是流星的画布,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五、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小蜻蜓 停机坪

小青蛙 歌台

小鱼儿 凉伞

荷叶圆圆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现图片: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画面。学生欣赏。

2、教师引导:“这是怎样的荷叶?”学生观察得出课题“荷叶圆圆”。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再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指名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带领大家认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准的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3、及时表扬。(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个人按顺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4、师生做“我指你说”的识字游戏:教师随机指出屏幕上不注音的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再将课文完整自由地读一遍,读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指名读。

4、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5、齐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播放动画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

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自由说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四个小伙伴。

教师引导: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中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读后自由汇报知道的内容。

(3)再自由读一读,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充分质疑。

(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疑。(教师参与讨论。)

(6)汇报交流。

(7)指导朗读:指名读、挑战读、分角色读、个人表演读,等等。

五、拓展课文,实践感知。

1、(出示小鸟和小乌龟图片)他俩会对荷叶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他们会对荷叶说什么?

4、指名说。

5、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做些什么?(自由说。)

六、指导写字。

荷叶圆圆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绿色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文章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

教学理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去关注学生个性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教学,给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原文呈现

教学目标

1、认识“摇、珠”等12个生字,会写“亮、机、朵”三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

生齐背诵《江南》,感受江南夏日的美好,乐趣。其实不止古代的诗人赞荷花,现在的人们也很喜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呈现教具“莲叶”,解释也叫荷叶。看它的外形,请生回答:圆的。今天一起来学习关于荷叶的一篇精美的文章

板书:荷叶圆圆。带着圆圆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荷叶/圆圆。

二、初读课文,读句识字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

⑴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并且把句子读通顺;

⑵圈一圈,在文章中圈出会认的字。

⑶标出段落序号

3、识字教学

⑴把这些生字词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认识它吗?

①课件展示:水珠摇篮躺下亮晶晶停机坪歌唱透明翅膀展开一朵朵

②教学:自由读、跟着老师读、齐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⑵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

①出示水珠,“珠”字标红。学生说出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师补充:像珍珠一样圆圆亮亮的,又像水滴,我们就叫它——生:“水珠”;运动完了,身上还有——生:“汗珠”;刚刚哭泣过的小朋友,脸上还挂着——生:“泪珠”。

②出示“唱,摇,停”三个字。请生观察,发现:左右结构的字,形声字,而且它们都是表示动作的字。请生用动作演一演记住它们:“唱”需要用到嘴巴,所以它是口字旁;我的手左右来回晃动,就是“摇”,所以是提手旁;小朋友爬山,爬到半山腰很累,他就在亭子里停留了一会儿,所以停就是单人旁。

③出示“透明”“翅膀”二组词语。连在一起,我们读作“透明的翅膀”。(呈现蜻蜓透明的翅膀),透明的翅膀就是这样的,光都能通过翅膀透过来呢,透明的翅膀可以避开捕食者的关注呢,找一找生活的周围,还有什么是透明的呢?联系生活(出示透明的水杯),请生拓展:透明的玻璃,透明的水。呈现更多美丽的翅膀,同学们,我们有翅膀吗?没有,原来翅膀只是昆虫和鸟类有,因此你看“翅”字里面有一个羽毛的羽,那我们有什么呀?肩膀,臂膀,膀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因此你看膀有一个月字旁,你还能说出哪些带月字旁的字呢?我们一起来读“翅膀”。

④字理识字。出示“晶”的象形字,请生猜一猜“三个太阳,打一个字”就是晶。古时候的晶是这样写的,三个太阳在一起该是多么的亮啊,送回到词语中,我们再来读一读“亮晶晶”,请同学们仔细找一找,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跟它长得很像呢,就是“笑嘻嘻”“一朵朵”,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吗?请生拓展:“绿油油”“喜洋洋”课堂生成。

4、读好长句子,体会小鱼的快乐

调皮的小鱼儿吐出长泡泡,带来一个长句子,请你来试着读一读“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请生评价再读,师补充:理解句子的意思,我们就能更好的读出停顿,把节奏线送到长句子里,我们再来读一读。

5、预习提问:读完课文,我最想问()

(请生说出对课文的疑问)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吧。

6、引导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找一找荷叶吸引来了哪些小伙伴?他们把荷叶当做了什么?

⑴生自由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荷叶吸引来的小伙伴,用波浪线画出小伙伴把荷叶当做了什么。

⑵请生回答所圈画出的答案,给出评价。师出示课件。

⑶把顺序打乱,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给它们连线吗?对照一下你连对了吗?

三、品读课文,感受快乐

1、荷叶有四个小伙伴,老师根据小朋友自己选择的小伙伴来学习感受它与荷叶之间的快乐。

①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②学生问:为什么小青蛙是“放声歌唱”,而不是“歌唱”?

③请生解释:因为小青蛙很快乐。师引导读出小青蛙的快乐。

④请生再齐读本段,想象画面:小青蛙是怎样在荷叶上放声歌唱的?

⑤生读出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请生戴着青蛙帽子上台表演,感受青蛙快乐的心情。播放音乐,全班齐“呱呱呱”感受青蛙的快乐。

2、引读,读出青蛙的快乐。

四、巩固字词,书写练习

1、出示生字:亮机朵

2、请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有几。再找出区别:朵的几第二笔是竖弯。

3、请生观察朵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并说出每笔的位置,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展示、点评。

教学反思

《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课文。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感受教具荷叶的圆,荷叶的绿,把荷叶带入学生的眼前,激发学生的兴趣。识字教学中,采用层次性、反复性、多种识字方法教学,从字、词到长句子的朗读,从自由读、指名读到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带动全班积极快乐的学习识字。阅读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重视读的实践过程,让孩子通过读感受文字间流露出的乐趣。但也有遗憾,例如:识字教学先呈现出了“加一加”的方法,理应让孩子通过生字加一加,再让孩子说出“加一加”方法,加深印象;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把握好朗读教学,使得学生在表演时有些生疏,不能完全体会小青蛙放声歌唱的乐趣;不能很好把握课堂资源生成,今后课堂应多加练习,灵活应变。

荷叶圆圆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拼读并运用多种方法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想猜谜语吗?

(出示课件:池中有个小姑娘,从小生在水中央。朵朵笑脸朝天看,只只绿船逐波浪。)

2、结合荷叶图课件,请学生说出荷叶的形状,并引出课题。

3、齐读课题。

4、你们想知道荷叶的故事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悬念,将学生带进如童话般的荷叶世界,了解荷叶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后面的学习营造恰当而良好的气氛。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会读的字,与同桌交流。

2、学习生字:

⑴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课件。

⑵ 自由拼读。

⑶ 检查学生拼读并正音。

⑷ 开火车拼读。

3、请学生回忆记住生字的方法。

(猜谜语、做动作、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组词造句等。)

4、小组讨论:

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讨论后,师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说,说对了就把卡片送给学生。)

5、再学生字:

⑴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课件,请学生认读。

⑵ 请“小老师”领读。

⑶ 请“小老师”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⑷ 拓展:找形近字。

(如:摇—瑶、谣、遥;膀—榜、傍、螃。)

⑸ 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认识新的汉字朋友。

6、游戏:

给音节、生字找朋友。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的同时强调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处于互动的动态学习状态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梳理课文,初悟文章蕴含之美,并读准字音,识读生字,运用各种方法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字,识记生字,避免生字教学落入枯燥、乏味的教学之中。

7、再读课文,想想:

荷叶有哪些小伙伴?

⑴ 学生找出来后,师出示相关图片。

⑵ 出示小伙伴的课件。

⑶ 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读。

(生读后师随机抽查。如:小鱼儿。学生朗读;指导朗读;学生再读;学生竞读;喜欢本节的学生齐读。)

⑷ 用同样的方法学完余下的三个小伙伴的段落。

⑸ 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相关段落读给同桌听。

8、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分角色朗读,有利于学生感悟课文,然后盛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增进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体现民主教学,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拓展

1、这么美的荷叶,还会有哪些小伙伴呢?

2、结合课件,请学生模仿课文说几句话:

( )说:“荷叶是( )。”……

设计意图:发挥正迁移的积极意义,构建学生的知识系统,即从课文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有层次有目的地模仿课文,直至日后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语言能力。

四、课后思考

跟家里人说说:荷叶还有哪些小伙伴?也可以画出来。

设计意图:源自课文,却又跳出课文,使学生明白到一切知识源于生活。课后延续思考的兴致,是为了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

圆锥的课件(实用13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效总结,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本文将带您通过多种分析角度全面探究“圆锥的课件”,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圆锥的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2、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课件演示:圆锥的形成)下载

3、圆锥的认识(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

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下载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下载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五、板书设计

圆锥的课件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复习第5~9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预习作业:

1、把课本34页第5——7题在作业本上写一下。

2、把课本35页第8、9题自己动手做一做。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半径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径1米,高2米

底面周长6.28分米,高3分米

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半径3分米,高是底面半径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2、做复习第5----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3、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第8、9题,学生讨论。

三、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圆锥的课件 篇3

一、导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

2、揭示课题:

出示圆锥教具,问:你知道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圆锥体)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新的立体图形——圆锥体。圆锥体可以简称圆锥。(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观察模型,把握特征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学生举例,如果学生举的例子有限,教师补充一些例子。如,呈圆锥形的煤堆,圆锥形的粮食,圆锥形的帐篷,削过的铅笔头等。)

2、出示课本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并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3、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圆锥,圆锥各部分叫什么名称、圆锥又有何特征呢?

让学生拿出圆锥体的实物,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特征。(教师巡视、倾听,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4、小组汇报,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板书如下: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三、动手实践,学会测高

1、师:圆锥有没有高?你们认为圆锥的高在哪?(让学生在实物或教具上指出圆锥的高,针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和“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两种说法,让学生展开辩论,明确圆锥的高的含义,并在图中标出高。)

2、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补充板书:一条高。)

3、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如果要量出圆锥形物体的高你会吗?

4、有学生说会,请他做。如果没有学生会做,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

5、总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第一、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第二、把一个直角三角板同圆锥竖直放在同一平面上;第三、把另一个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同竖着三角板的一条直边直角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靠近圆锥顶点,即可量出。

6、学生测量一个圆锥的高。

四、提出质疑,启迪思维

师:同学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形状?那么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一个什么形状呢?谁知道,告诉大家。

五、巩固新知,畅谈感受

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获得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用圆规、剪刀,硬纸板按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看圆锥的平面图,并能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圆锥的特征;

2、做圆锥。

圆锥的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 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 激发激情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试验探究 合作学习(探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圆柱、圆锥各1个,分组试验,试验后记录结果;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集体评议:(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 等高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一活动,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探究二活动活动开展作好了铺垫。

探究二:(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水槽(装有适量的水),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提醒学生汇报出试验步骤)

教学预设:

(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过学生汇报的试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试验结论。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反复朗读公式)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探究三:(伸展试验---演示试验)研讨不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题的体积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关系。

1、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2、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还有三分之一的关系吗?

3、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

5、结合探究二和探究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课件演示试验,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进一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四、实践运用 提升技能

1、判断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说明理由---师生评议

2、口答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学生评议

3、拓展运用:课本例题3学生分析题意---小组合作解答---学生解答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口答题题型的训练,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而拓展题型具有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五、谈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六、课堂作业:

1、做在书上作业:练习四 第4、7题

2、坐在作业本上作业:练习四 第3题

圆锥的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份的名称,认识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的认识》这部份内容有: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圆锥的高、圆锥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圆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有很多,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用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锥入手,概括中圆锥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的认知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2.教材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份名称。

3.教材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圆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前边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头脑中几何表象较丰富。在教学中,突出“观察、对比、操作、分析讨论,大胆探索,总结规律”的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策略及教学法设计

本节课主要通过网络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主动的教学情境中,集体讨论归纳出圆锥的特征。另外,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加深对圆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首先和同学们玩个游戏: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高速旋转能得到什么立体图形?

出示:圆形、长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学生大胆猜测后,教师用准备好的教具演示。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立体图形——圆锥。(板书课题)

圆锥的课件 篇6

一、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25-26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 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学生回答。

2 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1)已知 s、h 求 v

(2)已知 r、h 求 v

(3)已知 d、h 求 v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又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新课

(一) 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圆柱---转化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圆柱体公式)

2、 教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1〉学生独立操作

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比圆柱体积多的水。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看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2〉教师教具演示巩固学生的操作效果,cai课件演示

a 屏幕上出示等底、等高

b 等底、不等高

c 等高、不等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

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

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圆柱

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

〈3〉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1/3 (板书 )

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v锥=1/3sh

做一做:

填空: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 )已知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

(二)运用公式,尝试练习

1、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要乘 1/3 ?

试一试:

一个圆锥体,底面积是19平方米, 高是12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 圆 全单元教案六下第一单元 负数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说课《分数乘分数》教后反思《纳税》教案 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百分数(五)折 扣圆柱的'表面积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那些情况?

(如果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如果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或直径、周长),怎样求圆锥的体积呢?)

练一练

3、求下面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半径是2 厘米,高3厘米。

3.14×22×3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6分米 。

3.14×(6 ÷2)2 ×6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3.14×(12.56 ÷6.28)2 ×6

2、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如图(单位厘米)

(1)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9分米 (2)底面半径3分米和高7分米

通过公式我们发现计算圆锥的体积所必须的条件可以是底面积和高

a、底面积和高

b、底面半径和高

c、底面直径和高

d、底面周长和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⑴、圆锥的体积等于圆住体积的1/3。( )

⑵把一个圆柱切成一个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

⑶圆柱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大2倍。( )

⑶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相等,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

2、填空

⑴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已知圆锥的体积是 18 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

⑵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体积,已知圆柱的高是 12 厘米, 圆锥的高是( )。

⑶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高等体积,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 314 平方米,圆锥的底面积是( )。

3、拓展练习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通过测量它的直径是4厘米高是1.2厘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测量沙堆的底面的周长、直径、和高。)

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沙堆两侧,测得两根竹竿间的距离,就是直径。将一根竹竿过沙堆的顶部水平位置,另一根竹竿竖直与水平竹竿成直角即可量得高。

圆锥的课件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

三、实践活动

四、课后反思

圆锥的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利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圆锥的体积。体验到计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是最简便的方法。

2、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估算能力,评价能力,更好的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到计算圆锥体积的不同方法。从而理解计算公式v=1/3sh,并感受到计算公式的简便。

教学难点:能利用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物体的体积。知识的活学活用。

教学准备:

1、个学生一组,每组各有量杯;量桶;一升的容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器皿;大米,沙子或水;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若干。

2、教学软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新。

1、首先教师手中拿一圆柱体问:“同学们,老师想知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你们能帮助我吗?”

(学生踊跃举手说明。可以先测量出圆柱的半径与高。再用圆周率乘半径的平方得到底面积,最后乘以高就可以了。)

2、教师表示赞同,并抓住这一契机拿出于刚才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问:“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锥体,它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你们知道吗?”(学生齐答不)那你们想不想研究呢?(学生齐答想)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该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以旧引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圆锥与圆柱的联系,而且还能体验得到新知的亲切。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动手操作,测量圆锥体的体积。

要求:每组同学,利用桌面上的工具(量杯,量桶,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容器,大米,沙子,水,1立方分米小方块)测量出自己组内的圆锥体的体积。测量物体是容器的厚度不计。

〈全体学生在动手操作,互相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巡回指导。课堂呈现小组探究学习的热烈场面。〉

3、分组汇报不同的方法。

〈学生在汇报时可边讲解边示范〉

方法一:可以利用量杯。首先把圆锥体容器内装满水,然后把它倒入量杯内,我们看到水面的刻度就是水的体积也就是圆锥体的体积。

方法二:利用手中的一立方厘米的小木块进行估算。

方法三:受《曹冲称象》的启示。利用一生的容器。把它装满水后将圆锥体放入,溢出水后拿出圆锥体。这时看容器空出来的地方为长方体,用一立方分米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就可以得到圆锥体的体积了。

方法四:把圆锥体内装满大米、沙子或水,然后将它到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里。发现到了3次正好到慢。也就是说,圆锥体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为:v=1/3sh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研究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讲解第四个方法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质疑,在操作此过程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圆锥体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学生再次在小组内操作探究。

(3)汇报结论。

(4)微机演示。

当等底不等高时,当等高不等底时,当底和高都不相等时,出现的结果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究与微机演示,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圆锥体与圆柱体之间关系。加深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4、评价以上各种办法

同学们的结论是用公式计算比较方便。

三、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一)

1、各小组量一量,算一算自己组内的圆锥体的体积。(测量,计算时都要保留整数)

2、汇报结果。

先测量出圆锥体的直径,算出底面积。再测量出高,算出它的体积。算式:1/3x[3.14x(10/2)x10]≈262立方厘米(忽略厚度,即把溶剂可看作体积)

(问题二)

1、现知道手中的圆锥体每立方厘米约装0.9克大米,计算这个圆锥体容器可装多少克大米?

2、汇报结果。

用每立方厘米装大米的克数乘圆锥的体积。算式:0.9x262≈236克

3、验证计算结果

用称称一称,比较一下结果。

4、讨论两次结果为什么不同。

由于测量时厚度不计,计算时是近似值。都存在误差。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计算等环节,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及估算的能力。〉

(问题三)

利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

(1)r=2cm h=6cm v=?(2)d=6m h=5mv=?

(问题四)

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或容积。(直说出计算的方法即可)

1、用什么方法计算出葫芦能装多少水?

2、胡萝卜的体积怎样计算?

3、不规则的零件体积计算?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及策略,培养创新能力。〉

四、总结全课

说说你的收获,鼓励学生学习知识要活学活用,大胆动脑,勇于创新。

圆锥的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3、渗透知识“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并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一对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圆锥和一桶水为一份教具,准备6份。一桶沙子。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课前铺垫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两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提出质疑,引入新课

圆锥有什么特征? 它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 ,获得新知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教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发言)

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 学生分组做实验。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沙子,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教师:同学们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只倒一次,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推出计算公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得出用尺子量圆锥里的水倒进圆柱里,水高是原来水高的1/3。

小结: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5)应用巩固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教师板书:

1/3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2、 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3。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4。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 a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五、开放性作业:

要使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相等,你有什么办法?(生讲师课件演示)

教学反思 :

1、这节课,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直接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倒水实验,而是通过师生交流、问答、猜想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实验就兴趣盎然。特别是用不同的方法推到出计算公式,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验证猜想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学具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在此教师成功地转换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能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3、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知识是直观几何。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不是靠严格的论证,而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根据课题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让学生做实验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主要引导学生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是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强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有一定的倍数关系;第二次,让学生将圆锥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用沙子实验验证“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搞清了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圆锥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克服了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突出了教学重点。

4、本课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呈现方式和解题策略的适当开放,较恰当地处理好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只是,这节课学生是在教师预设引导中探究。为什么要学的疑念,怎样学的策略,可能还不够突显,有待于探究。"

圆锥的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圆柱体了,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课件)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

质疑:①孩子堆成的沙堆是什么形状?

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

③建筑用的铅锤是什么形状?

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铅垂。(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

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

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它有无数条高。那么,圆锥的高呢?它几条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底面直径和高的产生过程

圆锥只有一条高,在圆锥的内部

5、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演示。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

测量步骤: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的事项: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1、第24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练习四的第2题。

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连线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课件 篇11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下载1下载2下载3下载4下载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教学例1

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板书: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2

1、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板书:(1)麦堆底面积:

=3.144

=12.56(平方米)

(2)麦堆的体积:

12.561.2

=15.072(立方米)

(3)小麦的重量:

73515.072

=11077.92

≈11078(千克)

答:这堆小麦大约重11078千克.

3、教学如何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谈想法.

(2)教师补充介绍.

a.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可以用绳子在麦堆底部圆周围圈一圈,量得麦堆的周长,再算直径.也可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麦堆的两侧,量得两根竹竿的距离,就是麦堆的直径.

b.测量麦堆的高,可用两根竹竿在麦堆旁边组成两个直角后量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

1、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2、计算并填表

3、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1.()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五、布置作业

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2米.这堆煤的体积有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课件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感受事物间的联系。

4、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负责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和区分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例1;练一练;《作业本》第1页。

教学目标:认识圆柱,知道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知道圆柱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沿高剪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及运用侧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的关系及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圆柱模型(可以展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口算)。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教师依次出示题目。

二、导入新课

先后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

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了,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1、圆柱的认识。

小结: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出示目标:1.认识2.看懂

大家刚才认识了圆柱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圆柱形物体的投影片。

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线,于是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随后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线。

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

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然后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

指出: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上、下两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圆

圆柱

从上到下粗细相同

2、巩固练习

(1)做第3页“练一练”的第l题。

(2)出示(投影)一组立体图形,辨析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为什么?

3、教学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出示一个带完整商标的罐头盒。这个罐头盒是什么体?(是圆柱体。)

“它的侧面是哪个面?”然后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再将商标纸打开,平展在黑板上。现在商标纸是什么形状?(是长方形。)沿着商标纸的边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再将这张长方形的纸包在圆柱的侧面上。

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柱底面的高有什么关系?

小结: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三、教学例1。

圆锥的课件 篇13

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在内容和要求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实验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使得教材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变化:

(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通过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具有圆锥体特征实物直观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的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体如此特征的实物,从而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加强了对图形特征,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更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实验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有关自主探索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学情分析:

加强了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如:联系圆柱体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按照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思路设计的,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和推理,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与圆柱不等高不等底的圆锥,沙子和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援助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出示圆锥的几何图形,学生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3、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公式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1.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1)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沙子和水

(2)实验要求

做一做:实验时先往圆锥里装满水往圆柱里倒,直到把圆柱里得倒满水为止。

比一比:实验前比一比援助和圆锥底面和高的关系。

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试验,边实验边做记录

3.学生汇报试验结果

4.分析数据,做出判断

观察全班数据,发现了大多数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沙和水

5.进一步观察分析,什么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沙和水

6.教师强调:只要是等底等高的就存在上面的现象。

7.师演示(实验)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板书:V圆柱=3V圆锥或V圆锥=1/3V圆柱

8.你们能用字幕表示他们的关系么?

V圆锥=1/3V圆柱=1/3sh

9.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二)解决实际问题

导言: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学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出示例3:

(1)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2)指两名同学板演,其他齐做

(3)汇报,说解题思路

(4)拓展:如果就给出这堆沙子,没有任何数据,说说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三)质疑

三巩固练习

(一)实战训练营:填空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的圆柱体体积的(),所以圆锥体的体积()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削去部分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

4、一个圆锥体体积是5.4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二)数学门诊部:判断对错

1、两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他们的体积也相等.()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3、圆柱的体积一定大于圆锥的体积。()

4、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体积,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1/3。()

(三)求下列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2cm,高是8cm

2、底面直径是2dm,高是5.8dm

3、底面周长是6.28cm,高是7.6cm

4、高是16dm,底面直径是高的5/8。

(四)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周长是31.4m,高是4m,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kg,那么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

(五)维训练题

一个圆锥形的小麦堆,量得其占地面积是12平方米,高是1.8米,把这堆小麦装入一个粮仓里,正好站这个粮仓容积的2/15,这个粮仓得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四3478题

板书设计圆锥体的体积

V圆柱=3V圆锥或V圆锥=1/3V圆柱

V圆锥=1/3V圆柱=1/3sh

圆柱和圆锥课件10篇


趣祝福的编辑精心整理了关于“圆柱和圆锥课件”的一系列资料,如果您能感受到本文所传递出的信息那就是我的目的。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保障。

圆柱和圆锥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整理,能够清晰的了解圆柱、圆锥单元的三大知识系统,即特征、表面积、体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复习,对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明晰,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复习及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知识,并自主整理

1.揭示课题:复习圆柱和圆锥

师:请同学回忆一下,在圆柱、圆锥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有序的将它们整理吗?。

出示整理要求:

(1)把本单元的知识点,有序的整理在练习纸上。

(2)整理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及各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2.指名汇报整理结果,使用展示

(1)学生分别汇报圆柱、圆锥的特征。

(2)圆柱表面积怎样计算?(板书)生活中还有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你能举一些吗?(制作油桶多少铁皮,通风管等[这是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板书计算公式)出示自制的长方体通风管,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铁皮?

(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怎样推导来的?

(4)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又是怎样推导来的呢?(生口述推导过程)这里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有怎样的关系,缺少这样的联系,能够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吗?

圆柱的特征:

圆柱表面积=1个侧面积+2个底面积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V=sh

圆锥的特征 :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 V=1/3sh

二、巩固知识 分层训练

师:正所谓学以致用,能用整理的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吗?

(一)填空

1.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它的高是( )厘米.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0立方厘米,比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大( )立方厘米

3.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是5厘米,它一的侧面积是( ),表面积是( )。

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地等高,体积和是60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一个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3倍,它的侧面积比原来扩大( )倍,增加( )培.体积比原来扩大( )倍,增加( )倍.

6.一个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图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

以上练习采用学生口答的形式。

(二)判断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

2.圆柱的体积大于圆锥的体积.(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缩小2倍,它的侧面积不变.( )

4.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多2/3.( )

手势判断,并说明错误原因。

(三)选择

1.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 ).

A.底面积 B.侧面积 C.表面积 D.体积

2.甲乙两人分别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 ).

A.高一定相等

B.侧面积一定相等

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

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

3.一个圆柱形水池的容积是18.84立方米,池底直径是 4米,水池的深度是( )

A.3 B.1.5 C.4 D.3.14

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米.

A. a÷3 B. 2a C. 3a D. a⒊

5.把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A.6.28 B.12.56

C.18.84 D. 25.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解决问题

1.一个圆柱形的木棒,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在地面上滚动一周后前进了多少米?压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0分米, 分成4个相等的圆柱体. 表面积增加了18.84平方分米,截后每段圆柱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1.把一个底面直径为8分米,高3分米的圆柱形钢材,熔成一个直径为12分米的圆锥形,能熔多高?

2.星期六笑笑请6位朋友来家做客,她选用一盒长方体包装的牛奶招待好朋友,给每位好朋友倒上一满杯后,她自己还有牛奶喝吗?

四、总结知识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找学生谈一谈。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圆柱的特征:

圆柱表面积=1个侧面积+2个底面积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V=sh

圆锥的特征: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 V=1/3sh

圆柱和圆锥课件(篇2)

第二课时

圆柱和圆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

(1) 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① 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

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

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 检验结果。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

圆柱和圆锥课件(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复习第5~9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预习作业:

1、把课本34页第5——7题在作业本上写一下。

2、把课本35页第8、9题自己动手做一做。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半径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径1米,高2米

底面周长6.28分米,高3分米

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半径3分米,高是底面半径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2、做复习第5----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3、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第8、9题,学生讨论。

三、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圆柱和圆锥课件(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8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立体形体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理念: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学习方式以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实验导入。

1.将一只土豆放入装有水的圆柱体的容器里。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请解释这一现象。

2.揭示课题。

二整理和复习

1.提问:看了课题后,你们准备复习哪些内容?

2.出示目标:

(1)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板书:

三应用发展

(一)自主练习

1.(1)要求学生根据下面表格进行研究。

(2)教师巡视,抽查投影演示。

(二)综合练习

2.(1)出示判断题:

A.电线杆上下两个底都是圆,所以电线杆是圆柱。()

B.一段圆柱形木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是原体积的1/3.()

C.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也同时扩大2倍,圆柱体积就扩大8倍。()

(2)出示填空题:

A.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6厘米,以短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B.把一根9分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两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4平方分米,这根圆柱形钢材原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C.(课件显示)一个铁皮制成的底面直径为20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形的礼品盒,捆扎时,底面成十字形,打结处用去绳子18厘米,共需塑料绳()厘米,做一个礼品盒至少要用()铁皮,这个礼品盒大约装()立方厘米的礼品。

(三)实践活动

3.(1)出示课前实验的土豆。怎样求出这个土豆的体积?

(2)向学生提供不同立体形体的容器,并要求学生根据下列表格进行实验。

(3)投影展示实验结果。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圆柱和圆锥课件(篇5)

单元总目标:

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单元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2)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难点的剖析:(1)表现为:学生难于想到把一圆柱体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怎样把它转化。

原因:圆柱体和长方体在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联系。并且学生还很难由圆与圆柱的联系,而想到圆能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来研究。

解决策略:首先回忆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时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如何剪拼成了这个学过的图形?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一个圆柱体,通过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猜想:圆柱体能剪拼成什么图形,请学生试试看。

(2)表现为: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容易获得,但学生对已知R或D求侧面积的问题,学生转不过,容易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对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表面积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较多,学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现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用错公式,如:求侧面积的求成了表面积,求体积的求成了表面积等。

原因:学生可能对概念、公式记忆较熟,但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下用错公式。主要还是学生对概念的感知不够。

解决策略:(1)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充分复习好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借助实物多让学生感知概念的意义,不能死记硬背,要能用自己话说清楚。特别对中下生应多结合实物或图形指出问题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推导过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给学生。

(4)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物体,每节课的新课铺垫、例题教学、或是练习讲评都借助于具体的实物,让学生一边口述、一边指着实物来说,加强感知。

单元策略:基于本单元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获得公式或经验。如:圆柱体展开图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错例的估计和采集:概念辨析题:(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3)做一节铁皮水管,要多少铁皮是求水管的()(4)给个圆柱体的花瓶包装在盒子里,需用多大的盒子是求花瓶的()

分析及策略:这些属于概念不清的问题,因为这些知识点本身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易混,因此教学中重点在新授中注意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还要在综合练习中加强对比,沟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解决问题:(1)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0.5米,如果每立方米是800千克,这堆沙子一共多少千克?写出基本关系式再解答

(2)有一个礼堂内有8根直径是50厘米、高5米的圆柱形的柱子,用了8千克的红色油漆粉刷,每平方米需用多少油漆?写出基本关系再解答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的错误主要是公式用错,原因还是对概念不清,解题思路不明,因此,教学中在保证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让学生讲思路、强调解答步骤的书写要有条理。

有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混合题:(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体积的(),圆柱体体积比圆锥体体积多(),圆锥体积比圆柱体少()。

(2)一个圆柱体积是96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底高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立方厘米。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体积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圆柱体积比圆锥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题的错因主要是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只是一个圆锥体积公式的获得过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认识,并没有真正通过实验过程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弄清楚。因此这个推导过程中应让学生把两种几何体的体积关系,能反说、正说、比多少等都能说清。

练习题的分析:重点讲解的题目:39页第10题(重点说明生活中常说的圆柱体的长也就是数学意义上的圆柱体的高)。40页的13题(体积公式与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利用底面积一定时体积和高成正比例的关系来确定两个圆柱体体积的比,求出第二个圆柱体的体积,最后求出它们的差。)45页的第6题(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第8题(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1题(由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那么现在它们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说明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2倍,于是圆柱的高是9.6。实际上是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的灵活应用。)

课时安排:1、圆柱的认识31页至33页及例1

2、圆柱的表面积33页例2--例3

3、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36页例4及补充一道已知R求V的例题。

4、认识圆柱的容积37页例5

5、圆柱有关公式的对比练习39页8、9(增加不同位置类型的圆柱体)39页7、10

6、圆锥的认识41页

7、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42页至43页例1

8、圆锥体积的应用43页例2

第三课时课例教案:天河区华阳小学杨海英

第三课时:计算圆柱体的体积36页例4及补充例题(已知R求V)

目标:1、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体积。

2、再次培养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探索新知的意识。

重点: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和学具:教师准备课件一个,投影仪,学生准备圆柱形的橡皮1~2块。

重点包含要素的分析:1、让学生能从知识间或图形的联系的角度想到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研究它的体积。逐渐培养学生科学的猜想能力。

2、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并且掌握转化前后两种图形各个量间的关系,也是灵活运用公式的关键。

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掌握V=SH是解决有关求圆柱体的体积或容积基础,同时也是下一步学习圆锥体体积计算的基础。

突出重点的策略:1、回忆圆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利用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圆柱体的过程来启发学生猜想:圆柱体能切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激发学生的思维。

2、学生有前面的推测,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实物(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操作,验证猜想,探索体积的计算方法。

3、补充一个已知R求V的例题进一步突出求V必须先求S。突出V=SH的基础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体积的概念

2、我们学过求哪些几何图形的体积?怎样求?

(为学习圆柱体的体积的意义做迁移,并为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填充新知做好准备)

3、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柱体的体积吗?

4、想知道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的计算方法。-----出课题

二、新课探索:1、;以前我们所研究过的几何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时,使用最多的是什么方法?

如: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呢?请看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接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堆成一个圆柱体)能否也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几何图形?

2、转化成什么图形,小组讨论。(猜想)

3、汇报猜想的结果。

4、动手实践: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

5、思考讨论:转化后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各个部分有什么联系?

6、汇报,全班交流。

长方体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高=圆柱体的高

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体的底面积

7、根据以上过程请在小组内对照图形讲述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汇报如下: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8小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V=Sh

三、公式的应用:1、教学例题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1)带领学生画图。(培养学生会画图帮助分析的能力)

(2)让学生讲方法,尝试列式。教师板书过程。

2、补充例题:已知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底面半径是5厘米,这个茶叶筒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讨论方法汇报,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3、小结:对比以上两个题的解题过程,你觉得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一定要根据条件先计算什么呢?(明确只要不是直接给出底面积,那就必须先由条件求出底面积。并补充V=лr2h)

四、巩固练习:38页1、2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圆柱和圆锥课件(篇6)

一、教学内容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还直观认识了圆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圆柱和圆锥,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

全单元编排了5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五,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

例2、例3、练习六,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例4、练习七,圆柱的体积;

例5、练习八,圆锥的体积;

整理与练习综合应用全单元的知识,实践活动扩展知识、开拓视眼。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按整体-部分-整体的线索,分别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结构特点。

学生认识几何体一般先整体感知形状,再仔细研究结构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描述,建立形体概念。

例1先教学圆柱的特征,再教学圆锥的特征。这是因为学生对圆柱已有直观感受,对圆锥比较陌生。圆柱和圆锥的形状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都有圆形底面、弯曲的侧面。先认识圆柱,有利于认识圆锥。

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例题在图画里呈现许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从中找出圆柱形状物体,告诉他们有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还要回忆生活中的其他例子,体会这两种形状的物体是比较常见的,为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搜集了丰富的材料。

观察交流,分别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结构特点。教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和圆锥,发现它们的特征。圆柱的特征突出三点:从上到下始终一样粗;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的特征也突出三点;有一个顶点;一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现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图文结合指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这些都是与形状特征有关的概念,还是继续教学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必需的基础知识。

圆柱与圆锥的高都是特定的概念,圆柱的高是它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圆锥的高是它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教材在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里用虚线画出了圆柱两个底面圆心间的线段,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还在图形外面标注高,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分别是这两条线段的长,还暗示了测量圆柱、圆锥的高的方法。

通过识别加强形体概念。第19页练一练找出圆柱形或圆锥形的物体,进一步突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加强形体概念。有些物体的底面是多边形,不是圆形;有些物体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形,但大小不同;有些物体的两个底面虽然是相同的圆,但两底之间不一样粗,它们都不是圆柱形的物体。

在练习里发展空间观念。练习五第1题巩固有关圆柱、圆锥特征的基础知识。第2题指出圆柱、圆锥的三视图,体会从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要用平面图形来表示。第3、4题体会形旋转成体,形的尺寸决定体的底面大小和高的长短。第5题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制作圆柱、圆锥,体会侧面是平面图形卷成的曲面,学会测量底面直径和高的方法,计算底面周长和面积,复习圆的知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观察、操作、制作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展开圆柱的侧面、表面、研究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2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例3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样安排,符合知识间的关系,突出侧面积是认知的重点。

指导展开圆柱侧面的方法,理解侧面展开后的形状。例2计算圆柱形罐头侧面的商标纸的面积,在问题情境里,学生知道商标纸是围到圆柱侧面上的,于是产生把商标纸展开的愿望。教材指导沿着接缝剪开,接缝的长是圆柱的高,沿着接缝剪就是沿着高剪,展开是一张长方形纸。学生在围-剪-展-围的活动中,体会了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指点方向,探索侧面积的算法。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长宽,怎样利用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计算侧面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教材让学生研究这些关系,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这样,圆柱的侧面积就可以通过底面周长高计算。得出侧面积算法是推理的结果,在推理过程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得到培养。

画出表面展开图,研究表面积的算法。学生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个面的面积总和。例3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创造已有知识、经验迁移的氛围,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圆柱的展开图。为了能顺利地画图,例题的第一个问题是沿高展开侧面,得到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指导学生应用圆柱侧面积知识,先画出侧面的展开图。第二个问题是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指导学生根据圆柱立体图形里的底面直径,画出两个底面圆。通过画图,看到圆柱的展开图是一个侧面(长方形)和两个底面(圆形)组成的,由此得出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要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二要根据已知的圆柱的有关条件,说说侧面积与底面积的算法。由于圆柱表面积计算比较复杂,一般分步解答。

灵活应用侧面积、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六是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实际应用,解答问题要重视数学化,把实际问题抽象成计算侧面积、底面积或表面积的数学问题。如第1题求铝皮面积是计算圆柱形队鼓的侧面积,计算羊皮面积是求圆柱形队鼓的两个底面积。再如通风管是没有底面的,彩纸糊的灯笼只有下底和侧面。另外,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经常要进行繁琐的乘法运算。为此,本单元提倡学生使用计算器,把精力用于数学化上,用于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上。

3.应用转化策略,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是解决新颖问题的常用策略,也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表现。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运用了转化策略,分三步进行。

建立等底等高概念,形成等积猜想。例4教学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锥,图文结合指出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因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后推导的,学生需要形成等底等高概念。然后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底面积高计算,得到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相等。由此猜想,圆柱的体积也与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相等,形成了研究圆柱体积算法的思路。

割、拼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圆柱的体积是否与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相等,要看它能不能转化成相应的长方体。学生有圆转化成长方形的经验,以此为基础,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里讲近似,是因为拼成的物体的长是8段弧组成的曲线。由此想像,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的长越来越接近线段,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在切、拼操作以及想像中,实现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通过推理,得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切、拼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还要通过推理得到。教材先指导学生研究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的关系,看到两个物体的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再体会底面积高既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也算得了圆柱的体积。由此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便于记忆和应用。

4.估计-验证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

就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把圆锥转化成体积相等的其他物体有些困难。因此,教学圆锥体积公式采用的方法与圆柱不同

认识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估计圆锥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例5图示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指出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从图画直观,学生能确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小,教材让学生估计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这里的估计不要求准确,也不要求全体学生有相同的答案,说成、或其他分数都允许。估计要经过验证才能确认或修正,估计-验证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首先准备器材,找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教材图示了比较底面积和比较高的方法。然后在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倒入空的圆柱容器里,看看几次正好倒满。从倒沙子实验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确认或者修正原来的估计。

利用圆柱体积算圆锥体积,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上面实验的结论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通过底面积高计算,所以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编排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的专项练习。掌握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关键在理解和应用等底等高圆锥、圆柱的体积关系,即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练习八里有这方面的专项训练,如第2题、第4题、第5题等。第2题在圆锥容器里注满水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容器,水只占圆柱容器空间的。因此,水面的高只是圆柱高的。第5题里的圆锥只与底面直径9厘米、高4厘米的圆柱的体积相等。圆锥与底面直径3厘米、高9厘米的圆柱的体积不相等,因为圆锥的底面积不是圆柱底面积的3倍。

5.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生活中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的体积如何测量?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解决这个问题。

转化成圆柱算体积。把土豆放入存水的圆柱容器,能测量体积。教材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先测量圆柱容器的底面积,以及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再把土豆放进去,测量放土豆后的水面高度。学生能够从水面上升,体会那段圆柱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进行这项活动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圆柱容器的里面测量它的底面直径和水面高度,并算出底面积。二是帮助学生理解水面高度变化与土豆体积的关系。

利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算体积。同一种材料,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比重)是一定的,物体的质量除以比重的商是物体的体积。如铁的比重是每立方厘米7.8克,一块质量为780克的铁块的体积是7807.8=100(立方厘米)。这次实践活动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应用这种关系算体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用测量土豆体积的方法分别测量两块铁块的体积,用天平称出这两块铁块的质量。第二步把两块铁块的体积和质量填入教材设计的表格,分别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发现比值是相同的。第三步用天平称出另一块铁块的质量,通过质量除以比重求出体积。开展这项活动也要注意两点,一是先测量的两块铁块的体积要尽量准确,否则,得不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二是帮助学生理解质量除以比重的商是体积。

圆柱和圆锥课件(篇7)

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

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

2、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3、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

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

1、讨论练一练。

⑴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形的和圆锥形的。

⑵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

⑵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⑶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作业

做练习五第4题:

剪下第125、127页的图形,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并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再计算出它们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

圆柱和圆锥课件(篇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8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实例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

2.根据特征总结出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特征,总结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理念: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

一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

1.请同学们列举出生活中所见到的和用到的圆柱、圆锥的物体

2.分类板书

3.小结:生活中圆柱、圆锥的物体很多,才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要想设计出圆柱、圆锥的物体,首先要掌握它们的特征。

4.请同学们介绍圆柱的特征。

5.板书,同时课件显示:

6.请同学们整理归纳。

7.课件显示辨析练习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里

(1)下面物体的形状,不是圆柱体的是()

①日光灯管②汽油桶③粉笔

(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不能得到()

①长方形②正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梯形

(3)圆柱的高有()条,圆锥的高有()条

①1条②4条③无数条

二总结出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们根据整理出的圆柱的特征,分别总结出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分别进行板书:

底面积S=蟺r2

侧面积底面周长脳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脳2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显示:

(1)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

①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②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

①做这个罐头盒至少要用多少铁皮?

②这个罐头盒上的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总结: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求哪个面或哪几个面的面积

圆柱和圆锥课件(篇9)

第一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18-19页,练一练、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

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本第18页例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知道什么什么样的形体是圆柱和圆锥。

3、在课本上完成第19页的练一练、练习五的1-4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效果检测

1、你预习的两个立体图形,分别叫什么?

2、剪下第125、127页的图形,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

3、反馈练习五的完成情况。

二、合作探究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

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3、讨论“练一练”。

⑴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形的和圆锥形的。

⑵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2、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

⑵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⑶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3、做练习五第4题。

教学反思:(略)

圆柱和圆锥课件(篇10)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认识了圆柱,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等活动初步感受了圆柱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不同之处。例1先教学认识圆柱,再教学认识圆锥,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它们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圆柱从识别圆柱形的物体开始,因为学生已有这样的能力。例1的图片里,有些物体是圆柱形的,有些物体的一部分是圆柱形的,也有些物体不是圆柱形的。而且,在圆柱形的物体中,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厚,有的薄,这就为认识圆柱提供了丰富的具体对象。

认识圆柱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圆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而且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前两点学生容易注意到,第三点往往会疏忽,在交流的时候,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练一练”里,教材安排了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不同的杯子和木桶,两个底面虽然相同但两底之间粗细不同的腰鼓,还有底面是正六边形的盒子,让学生指出这些物体都不是圆柱形,从而加强对圆柱特征的体验。在学生交流圆柱特征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指出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及时出现圆柱的几何图形,在图形上标出圆柱的底面和侧面,这是建立圆柱概念的重要一步。同时指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并在圆柱的几何图形上标出高,既直观地表达高的意义,又能使学生想到测量圆柱高的方法。

例题引导学生把认识圆柱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认识圆锥上来,在观察圆锥形物体的基础上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在交流圆锥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圆锥的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圆锥的高是圆锥内部的一条线段的长。教材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并在圆锥的几何图形上用虚线画出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帮助学生理解圆锥高的含义。

练习五的设计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都是动手操作的习题。第2题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曲面与平面的相应转化,加强对圆柱、圆锥特征的体验,发展空间观念。第3题把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形成圆柱,把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圆锥,把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形成球,让学生在动态中感受这些几何体,使已有的圆柱、圆锥概念得到深化。第5题利用教材附页里的图形做圆柱和圆锥,体会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卷成的,圆锥的侧面是扇形卷成的,再次经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的过程。同时,做成一个圆柱要两个相同的圆,做成一个圆锥只要一个圆,再次体会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测量做成的圆柱、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能巩固高的概念,培养测量能力。计算圆柱、圆锥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复习了圆的知识,为继续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做好准备。

2.在现实的情境中,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面积的和,其中侧面积是新知识,底面积是旧知识。为此,教材先在例2里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再在例3里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例2计算圆柱形罐头盒侧面的商标纸的面积,这个素材容易引发把商标纸剪开后看看、算算等教学活动。教材指导学生“沿着接缝剪开”,经历展开商标纸的活动,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要研究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让学生在侧面展开成长方形和长方形卷成侧面的活动中,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探索圆柱侧面积算法的过程中,学生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动,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例3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材先让学生思考底面直径2厘米、高2厘米的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得到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两个底面是多大的圆,再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思考的过程能帮助正确地画图,画图则有助于体会表面积的含义。“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既是表面积的概念,也是计算表面积的方法。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一样,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不列出公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避免了记忆公式的负担。由于圆柱的侧面积已在例2教学,计算底面积是旧知识,因此例3组织学生讨论算法并独立计算。

练习六应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1、2题的练习重点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求队鼓的铝皮面积就是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求队鼓的羊皮面积是计算圆柱的两个底面积之和,求做一个铁桶用的铁皮是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第3题有整理知识的作用,通过计算既能区分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这三个不同的概念以及不同的算法,又能整理三者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第4~9题是灵活应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知识,要联系实际判断所求问题需不需要计算底面积,要算几个底面积。

3.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

例4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认识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以下简称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第二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安排第一步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认识等底等高的含义,便于判断圆柱可以转化成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二是从长方体与正方体等底等高,体积也相等的事实,引发等底等高的圆柱与长方体的体积也相等的猜想,形成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活动心向。三是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最终也要这样计算。这些目的要在思考和讨论例题中第(1)、(2)两个问题时实现。第二步的教学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在形成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探索思路后,展示转化活动。学生可以看教材里的插图,也可以通过操作学具,明确转化的方法与过程。第二,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拼成的是一个近似于长方体的物体。如果圆柱的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切开后拼成的物体越接近长方体,渗透极限思想,发展想像能力。第三,让学生思考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圆柱的关系,体会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体积不变,底面积不变、高也没有变。用“底面积乘高”算得的既是转化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也是原来圆柱的体积。这是形成圆柱体积公式的推理活动。

例5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教材首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直观估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进行这个估计是形成一个猜想,如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确定的倍数关系,就可以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然后验证估计,探索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例题把验证活动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指导学生选择实验器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左图把圆锥形容器放到圆柱形容器的上面,容易比出底面积是否相等。右图把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靠近着放在同一桌面上,容易比出高是否相等。第二步指导倒沙活动:在圆锥形容器里装满沙子,倒入圆柱形容器。从“3次正好倒满”证实圆柱形容器的容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的3倍,也就是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1/3。第三步进行推理,把实验的结论用数学式子表示,最终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猜想—验证是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常用策略,教材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把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教学设计成鼓励猜想—引导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态度。

练习七和练习八里应用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都要进行乘法计算。从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一单元的计算学生经常出现错误。对此,教学应采取三点措施:一是营造良好的计算氛围,每次作业的题量不宜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要充分,在心理负担较轻的状态下能减少计算错误。保持安静,在无干扰的环境中专心计算也能减少错误。二是较繁的计算使用计算器,通常情况下,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采用笔算,位数更多的数的乘法计算可以用计算器。如果让学生进行过繁的四则计算,不仅容易出错,而且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没有必要。三是指导简便计算,在半径(或直径)的长度数是5、15、25,高的长度数是2、4、8时,经常可以应用乘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4.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都有计算公式,生活中还有大量不是这些形状的物体,它们的体积怎样测量呢?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研究这个问题。

把土豆或铁块放入盛水的圆柱形容器里进行测量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把不规则形体转化成规则形体,利用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解决了问题。通过质量除以比重(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体积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依赖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没有把两种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安排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想到和理解这些方法。对于第一种方法,要依次测量圆柱容器的底面积、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和放入土豆后的水面高度,直观体会容器中水面上升所形成的那段圆柱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感悟“等积变形”的转化思想。利用这种方法测量土豆的体积以后,还要再测量两个铁块的体积,为第二种测量方法积累数据资料。对于第二种方法,两个铁块的体积已经测得,再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就能填表。通过计算发现一个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和另一个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如果测量和计算都正确,这个比值应该约是7.8。要让学生理解这个比值的具体意思是“1立方厘米铁块大约重7.8克”,这样,第三个铁块的体积就可以称出质量后用除法计算了。

圆柱课件


圆柱课件(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本十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这节课的顺利学习将为以后圆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但是学生还是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我给学生创设尽情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自主的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从而解决生活当中常见的问题。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经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这个过程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柱体积公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难点

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难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考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6、教具、学具准备: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为课件和学具。

二、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的教学当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一、猜一猜

出示一个圆体的实物和一个长方体的实物,猜猜它们的体积谁大一些?

在没有学习圆柱体体积的情况下,学生会猜①圆柱体积大一些。②长方体体积大些。③一样大。④我们必须通过动手验证才能知道谁大。由此揭示课题,今天来探索圆柱体的体积。

(这一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师生互动,验证猜想

活动二:学生自由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一种自己学过的知识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通过合作,学生想到的办法可能有:

①把橡皮泥捏成圆柱体,再捏成长方体,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算出长方体的体积,也就是圆柱的体积。

②把圆柱形的杯子装满沙子,铺平,然后把沙子倒入较大的长方体的盒子中,量出长方体盒子的长、宽及沙子的高,算出沙子的体积,也就是圆柱的体积。如果杯子的厚度忽略不计的话。杯子的容积就是杯子的体积。

③把一个圆柱体放到装有(正)长方体容器中,水会上升,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

(这一活动的设计,是通过观察力求让学生体验到我们在计算圆柱的体积时都是把圆柱的体积转化为其他形体的体积来进行计算的。由此,也就可以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准确,但是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这些方法来计算我们的学校门口这根圆柱形柱子的体积吗?

活动三:通过教师演示,理解转化,掌握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中我们尊重、欣赏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索学习的过程。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矛盾,但正是这些矛盾激发了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由此我安排了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把圆柱体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长方体与正方体有那些密切的关系。再利用课件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演示一遍,使学生明白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时体积没有变化。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活动三的设计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知识的运用

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0.4米,高5米,算出它的体积?

四、知识的拓展

你能算出鸡蛋的体积吗?

总之,我认为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与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和结论。这也是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添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探究的、体验的、建构的学习方式中,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圆柱和圆锥单元学习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1.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与圆柱的体积公式混淆。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与圆柱的体积公式,前者是底面的周长×高,后者是底面的面积×高。学生学习了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当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与前公式混淆。

2.圆柱的体积公式与圆锥的体积公式混淆,

后者是前者的三分之一(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在教圆锥体积公式时,教师虽然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了演示,把倒满水的圆锥里的水倒在圆柱里,刚好可倒三次,为了加强学生三次,也就是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满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关系,我演示了三次,还邀请三位学生上台实验。但是在作业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忘了三分之一。也许是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演示上,也许是我高估了学生,我以为通过这样的几次的实验,学生应该能行,对公式的就一带而过。后来学生们去完成课本及练习中的一些习题,通过这样几个课时下来,孩子们都能较好地掌握。

3.应用公式解决实际能力较差。

本单元的难点是解决等积变形的应用题。例如: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2.1米,把这些小麦装入底面半径是2米的圆柱形粮囤正好装满,这个粮囤的高是多少?这是比较典型的等积变形题目,学生在处理这题时出现几种:第一种是思路不清,不知道要先求什么(圆锥的底面半径),再求什么(圆锥的体积),接着求什么,(圆柱的底面积),最后求什么(圆柱的高)。第二种是利用公式混乱,上题中牵连到圆的周长、圆锥的体积、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公式。第三种是计算、书写粗心,因为这一题计算繁多,步骤复杂,学生在书写时往往会眼花看错。

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中,都要求让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其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教材这样要求是基于什么考虑?

我们以圆柱体积的内容安排为例。教材安排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内容,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教材先呈现了“类比猜想”的过程,由于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由此可以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又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教材中呈现了两种“验证说明”的方法:一种是用硬币堆成一堆,用堆的过程来说明“底面积×高”计算圆柱体积的道理,这实际上是“积分”思想的渗透;另一种方法是转化思想的渗透,即把圆柱通过“切、拼”转化为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要求让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其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首先在于这种过程的重要性。数学发现通常都是在通过类比、归纳等探测性方法进行探测的基础上,获得对有关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的猜想,然后再设法证明或否定猜想,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类比、归纳是获得猜想的两个重要的方法.类比是一种合情推理的方式,运用归纳、类比可以帮助人们猜想出结论。当然,通过合情推理得到的猜想还需要进一步证明。在小学阶段不要求给出严格的证明,学生只要能够从不同角度说明其合理性即可,也就是验证说明。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与已学习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存在诸多相似点,为实施类比提供了可能。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运用类比法的关键是寻找一个合适的类比对象.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圆柱体积的基础,特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对探索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有正迁移作用。这就使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学习有了合适的类比对象或者说是类比的基础。

由于圆柱和长方体都是直柱体,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因而我们可以类比猜想圆柱的体积是否也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这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同样,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我们也可做出相近的猜想。

圆柱课件(篇2)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从平面几何想象到立体几何,沟通面与体的关系。

1、请看屏幕,看到两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猜一猜,

(1)号长方形如果向后移产生一定的厚度,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2)号长方形如果围绕宽这条边旋转一周,猜想一下,又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二)、引入课题

猜对了吗?想象力不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一)、整体感知,由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直观几何抽象到经验几何

1、现在举起你们昨天做的圆柱,互相欣赏一下。手巧的同学做得比较精致,有的同学作品不够完美,看来动手能力还得提高。

2、那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你们观察很仔细)

3、请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体图片,罐头盒、茶叶筒、木桩。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呢?想看看吗?

(二)、研究圆柱的特征

1、提问:那圆柱有什么特征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拿一个圆柱,用手摸一摸,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哪一组愿意给大家说说你们发现圆柱有哪些特征?

①、随着学生回答质疑:

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预设:观察、画剪、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是否重合)

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请看屏幕演示。

③、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随着学生回答后板书。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

圆柱特征 1个侧面——曲面

3、高的认识

①、出示两个高低不同圆柱。请看,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那么圆柱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圆柱的高低和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②、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③、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你能画一条你自己制作的圆柱的高吗?长度是多少?还能不能再画一条高,长度又是多少?你能总结出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吗?

同意吗?还有补充吗?说得很完整,我们把它写下来。(板书: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④、高的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它的说法,比如:

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4、小结圆柱特征

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同桌互相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在哪里?

谁来指指老师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在哪里?(横放)

(三)、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

①、请看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为什么?(开火车游戏)

②、看来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出示两个小圆和一个大侧面,它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

2、实践操作,探究关系

①、提问:那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学具进行研究。

②、抽读探究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在1—5号之中,给圆柱选择合适的侧面包装。

③、质疑:这么多侧面,你为什么选择4号和5号呢?5号为什么也能围成圆柱的侧面呢?(通过割补、平移转化成长方形)贴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④、提问:观察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有什么关系?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同意吗?回答很准确。(板书: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⑤、猜猜看,老师手中这个圆柱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想一想在什么条件下,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圆柱底面周长=高)

3、小结:这样看来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有哪些图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正方形)

三、练习与质疑,组装圆柱的拓展题(从计算几何演绎到推理几何)

想一想:哪几号材料能组成圆柱(接口不计),为什么?

1、2、4号不能。(梯形上底长度小于圆的周长)

1、2、3号和1、2、6号可以组成圆柱。(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底边长度)

四、课堂小结,提升理念

同学们表现很积极,通过大家的研究探索,我们认识了圆柱,你能谈谈有哪些收获吗?

祝贺你们能有这么多的收获。

五、课堂延伸

圆柱体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欣赏在建筑、市政设施、食品等方面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今天我们讲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其实在生活中还存在斜圆柱和弯圆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你会发现更多有关圆柱的有趣的知识。

板书设书

圆柱的认识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

圆柱特征 1个侧面——曲面

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圆柱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

(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1)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

(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积: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积: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8立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公式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一)填表

底面积S(平方米)

高h(米)

圆柱的体积V(立方米)

15

3

6.4

4

圆柱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方法:

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组织猜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建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情境引入:

某玩具厂厂长,他们厂新近开发了一种积木玩具,这三个积木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他想比较一下这三个积木的体积的大小,同学们有什么方法?

(二)动手实验, 探索公式

1.观察、比较,建立猜想引导生观察例4中的三个几何体,提问: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这三个几何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让学生自主探究(材料:圆柱体插拼教学具、师准备课件),想办法验证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教师提示: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圆是如何转化成长方形的?可以模仿这样的方法来转化。

(1)小组合作研究怎样将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

(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演示操作

a请一名学生演示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其他学生模仿操作。

b思考: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为什么?如果分割得份数越多,你会有什么发现?

c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从16等份到32等份再到64等份)

3.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a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b 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d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e学生自学第8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反馈自学情况,师板书公式:v=sh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出示第26页试一试,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应用体积公式求圆柱的体积一般需要两个条件,即底面积和高。

2.完成第26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先看图说说每个圆柱中的已知条件,再各自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强调: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要先算出底面积。

3.完成第26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读题后强调说说为什么电饭煲要从里面量底面直径和高,然后列式解答。

4、把直尺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圈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它的体积你会计算吗?

(四)总结回顾 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就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相当于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V=Sh=πrh2

圆柱课件(篇5)

一、揭题示标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0页到第12页的例1和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想:

1、圆柱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二、自主探究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第11、12页的“做一做”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三、合作提升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

(二)讨论

1、看图认为判断正确的请举手。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

2、观察自己做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和宽相当与圆柱的什么?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四、巩固运用

1、练习

圆柱有( )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 ),有一个( ),展开后是个( )。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2、当堂训练(课本练习二,第15页)

作业:课本第1、2、3、4题(填书上)。

练习:《学习与巩固》第6页

五、总结解惑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1、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课件(篇6)

教学过程:

(一)联系比较、建立表象

(1)观察、联想: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师拿出一个用红布蒙着的圆柱笔筒,揭开布)这是长方体吗?它是什么?(板书:圆柱),今天,老师准备把它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大家。(教师再出示几个圆柱模型)

(2)联系、想象:学生议论,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柱形的?我们教室里哪些东西是圆柱形的?

(3)想一想、画一画。

①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圆柱的形状是怎样?

②把想到的圆柱形状用简图画在练习本上;

③教师电脑显示:水杯、水壶、铁罐实物图并逐步抽象为立体图。(贴出立体图)

(二)导探结合、形成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刚才,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这说明在生活和生产中离不开圆柱形的物体。我们应该进一步地认识它!(板书:认识)

(1)请学生说一说,你想认识圆柱的什么?(生:我想知道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圆柱有什么特征……)

(2)操作感知——认识各部分名称。

①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怎么样?

②初步发现:(学生回答)圆柱体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师在立体图上标明名称,学生闭起眼睛摸手中的圆柱,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③猜一猜,做一做。

哪两个面是一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并说出自己的做法:

a.可以剪出来比较;

b.量半径、量直径;

c.量周长;

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在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④教师小结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板书:观察、猜想、操作、发现。)

2、认识圆柱的高

(1)指着图中高、低两个圆柱问:哪个圆柱比较高,哪个比较低,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2)怎样测量圆柱的高。

①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纵切模型,(师出示圆柱纵切模型图)感知两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②媒体演示:圆柱的高可以在圆柱的侧面上来表示。(师在立体图上表示出高,学生在自己的圆柱上画高。)

(3)学生讨论发现:

①圆柱可以有无数个纵切面,每个纵切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对边平行,说明(圆柱纵切面可以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

②侧面上可以作无数条高;

③在两底面之间只要量出垂直于底面的线段的长度都是圆柱体的高)(师板书: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

3、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

(1)师: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两个底面与侧面相交的线是底面的什么?(底面周长)

(2)侧面是一个曲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你能想象出侧面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吗?(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

(3)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4)画一画、议一议:展开图可以是一个其它图形吗?如果不沿着高展开,侧面剪开可能是什么形状?

(三)教学小结

圆柱体有什么特征、侧面呢?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会的?

(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11页做一做(课本)

2、学生独立完成:15页1-4题(课本)

3、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

(五)、总结整理、深化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页至12页、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出示一个圆柱体,学生能列举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能借助日常生活中圆柱体实物,说出圆柱的特征,并用圆柱体的特征来判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3、学生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能归纳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4、学生能运用圆柱的特征动手试做一个圆柱。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圆柱的纵切模型和相应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自带贴有标签纸的圆柱形物体

圆柱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

三、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板书:圆柱的体积。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小结: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利用水的流动性成功地将不规则的空气部分转化成了一个圆柱体,得到所需数据后能求出它的体积。这样一来,第3个问题还难得到你吗?

(3)怎么求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引导学生得出:倒置前水的体积+倒置后空气的体积=瓶子容积。

【设计意图】课本中的例题呈现如下,

例题是直接呈现转化方法的,我是想先屏蔽相关数据信息和方法,通过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来想办法解决,才有了对数学情境的改编,以期通过转化、观察、对比,让学生发现倒置前后两部分立体图形之间的相同点,沟通两部分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分散了难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计算。

(矿泉水瓶内直径为6cm)

教师:方法找到了,接下来能否正确求出瓶子的容积就看你们的了!

(1)课件出示:

一个内直径是( )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 ),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2)四人小组合作:

A.组长安排好分工:

要量出所需数据,其他组员要监督好测量方法与结果是否正确,要按要求把题目填完整。

B.组内互相说一说:倒置前后哪两部分的体积不变?

矿泉水瓶的容积=( )+( )。

C.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利用所得数据独立计算,再组内校对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

4.交流反馈。

教师巡查,选择矿泉水瓶中原有水高度分别6、7、8、9厘米的同学板演。

瓶中水高度为6厘米的:

3.14×(6÷2)2×6+3.14×(6÷2)2×13

=3.14×9×(6+13)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7厘米的:

3.14×(6÷2)2×7+3.14×(6÷2)2×12

=3.14×9×(7+12)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8厘米的:

3.14×(6÷2)2×8+3.14×(6÷2)2×11

=3.14×9×(8+11)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9厘米的:

3.14×(6÷2)2×9+3.14×(6÷2)2×10

=3.14×9×(9+10)

≈537(毫升)。

教师:出示某品牌矿泉水瓶的标签,上面写着净含量为550毫升,基本符合。

5.解答正确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小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转化方法,像这样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转化为规则的立体图形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把本环节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碰到相似的问题也可同样利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数学书P27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重点交流如何转化,倒置后哪两部分体积不变?

求小明喝了多少水实际上是求矿泉水瓶上面无水部分的体积,这部分为不规则的立体图形。

将水瓶倒置后不规则容器转化成了圆柱:该圆柱体积=小明喝了的水。

3.14×(6÷2)2×10=282.6(毫升)。

2.输液100毫升,每分钟输2.5毫升,请观察第12分钟时吊瓶图像中的数据。问整个吊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1)请学生计算,并反馈订正。

(2)反馈要点:

整个吊瓶容积=图像中空气部分的容积+还剩下液体的体积。

根据图象,可以得出在第12分钟吊瓶有80毫升是空的。

剩下液体的体积=100-2.5×12=70(毫升)。

即整个吊瓶容积=80+70=150(毫升)。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吊瓶问题引出,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图像提取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 ,既提升了所学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如下图,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的圆柱体,从中间斜着截去一段后,它的体积是多少?

(1)思考:这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要求它的体积,它不能像瓶子里的水一样可以流动变形转化,怎么办?

(2)讨论方法:

A.重叠:假设把两个大小一样的斜截体拼成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高为(4+6)厘米的圆柱,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新圆柱体积的一半。

B.切割:把这个立体图形分为两部分,下面是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高为4厘米的圆柱体,上面是一个高为(6-4)厘米的圆柱斜截体,且体积是高为(6-4)厘米的圆柱体积的一半。

(3)用自己认可的方法计算,并进行反馈。

解法一:3.14×(9.42÷3.14÷2)2×10÷2=35.325(立方厘米)。

解法二: 3.14×(9.42÷3.14÷2)2×4+3.14×(9.42÷3.14÷2)2×2÷2=35.325(立方厘米)。

(4)反馈小结:可以有不同的转化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不满足于一种方法的转化,展示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求不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将它转化成为规则的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将不规则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为圆柱,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主要要弄清楚转化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回顾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归纳与提炼,让学生明确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53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