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病隙碎笔读后感 >

病隙碎笔读后感八篇

病隙碎笔读后感八篇

作文是考察学生语文水平的手段,写作可以恰当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优秀的作文可以使人有种身处其中的独特感觉。你知道怎么写出一篇高分的作文吗?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病隙碎笔读后感八篇。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篮球赛作文范文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1

史铁生,一个常年与病痛斗争的病人,一个因残疾与轮椅相伴的残疾人,一个坐在轮椅上写作的作家。他的传奇生活,铸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独到思想,创造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文学笔录”。

拜读了史铁生先生的《病隙碎笔》,我好像走进了他在残疾后平复心情,终究走上创作道路的坎坷人生。

作者将这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由几十个小节组成,小节中写到了生死,也写到了对故友的回忆,对世俗的讽刺,以及他所看到的世界。也许这就是“碎笔”却又不“碎”,总有那么一种若隐若现的关系将故事联系,说不出道不明。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看到这儿,我不禁感叹,这种半开玩笑的话竟出自一个双腿残疾又患有尿毒症的人嘴里,那么淡然自若,难道是他默默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不。是他的希望,他希望自己能不被禁锢在“病人”这个身份之中,拥有另一片乐土,我想,他做到了,他的职业是生病,但他的业余生活依然丰富。

在第二部分中,史铁生用巧妙的手法将自己心里的人与自己变成两个人,写不同的思想甚至“斗嘴”,看似互相拖累,心灵拖累身体,身体脱离心灵,可“两人”却更像朋友,“我们一起坐在地坛的老柏树下,看天看地,听上帝一声不响”正是史铁生先生的这种矛盾心理让我无法放下手中的书,思绪已经完完全全进入了他的世界。史铁生的特点不在于他所栖居过的某一肉身,而在于他曾经有过的心路历程,据此,他得出结论“史铁生才是史铁生,我才是我”。在一系列“心中的我”与“真实的我”的讨论中,他终于得出结论,而我的思绪却久久沉浸其中。

残疾后的史铁生也曾有过一段低迷期。在那段时光中,他始终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他这一辈子会在轮椅上度过,即使是面对心爱的母亲,他也放弃了对她的诉说。直至他亲生体会到了母亲对他无言的爱,他的心被震动了,心灵之窗被打破了,他终于选择不让母亲担心,即使身处轮椅,也要用一颗勇敢的心来面对生活。

我们也曾做过这样的事,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总会收起身体上的病痛,即使内心渴望关怀,也依旧关闭心门。此时,父母亲总会察觉到什么,即使嘴上不说,也会默默地为你留一盏灯,泡一杯牛奶,等待你的`归来。

也许在大多数人眼里,残疾人不配拥有爱情(即使从未说出口,至少心里会想),史铁生也用他与妻子的幸福生活向这些人证明:即使当爱情来临时,史铁生双腿已残,但他终究收获了爱情。于是对爱情的讨论也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他的碎笔中。

史铁生说:“爱情不是出于大脑的明智,而是处于灵魂的牵挂,不是肉身的捕捉或替换,而是灵魂的漫展和相遇。”同样的,“爱情不像婚姻是现实的契约,爱情是站在现实的边缘向着神秘未知的呼唤与祈祷,他根本是一种理想与信仰”。

《病隙碎笔》记录了史铁生在生病时的心路历程,里面有他比较真实的想法,或许在他看来,将比较真的自己展现给大家也是一种“文化”。还有我说的“说不出道不明的关系”或许就是史铁生先生对生命的一种珍惜与敬畏。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2

读《病隙碎笔》有感——珍惜现在拥有的

史铁生无疑是一个被疾病缠身的人。很多年前,他的腿不能动。他坐在轮椅上,但他总是享有一些人身自由。到地坛去思考生命,感受大自然带给你的美。但后来,他得了褥疮,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所以作者错过了过去的时光,那是多么奢侈的时光。

当我们感叹过去或想想未来时,我们是否注意活在当下?过去的都会过去,时间有一种作用那便是冲淡一切,帮你沉淀出美好而又有价值的东西,其余的琐事,如果你违背了大脑的意愿,那又何必呢?它只会让你增加烦恼,永远沉入幻灭的过去,忽略身边人的美丽。

未来的时光也用不着我们去幻想,该发生的总会发生,总不会因你终日的希望却不付诸行动而发生奇迹,未来是用来眺望的,骑自行车时目视远方,那么自然身体不会倾斜了。当我们自觉迷失自己时,那便放下手中的东西,揉一揉眼睛,去用灵魂靠近一下那个未来吧,这将会是你前进的动力。

十六七岁的少年,正值青春年华,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力气,不失水的粉嫩的脸蛋是个出门不用化妆的年纪,什么也不用多想。然而我们也会羡慕爸爸妈妈没有堆满书桌的作业,羡慕爸爸可以帅气的开着酷炫的汽车,羡慕妈妈可以穿踩的“噌噌”响的高跟鞋,甚至羡慕爷爷奶奶在家安享晚年,殊不知爸爸在为工作上的失误被领导数落的一脸愁容,妈妈工作辛劳,手上多出的几个老茧,头上多出的几根白发,爷爷奶奶为吃什么菜而争吵不休,这样的时光也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隙缝中,只是没有展现在你面前罢了。

挥霍当前的汗水吧!趁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发现身边的美好吧,在适当的时间总会遇到适当的人,别害怕,别排斥,长大以后,我们一定会对有这样曾经陪伴过我们的伙伴感到欣慰。在这个青涩的年纪里,或许花开就已经是别样,那么就静静守着这花,陪伴它一起成长,假以时日,一定会结出甜美的果实。

王尔德曾说过:“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星空已不再是星空,它承载着太多人的信仰和希望,它用自己的神秘与无穷,蕴育着人的思想,人的希望,但它看似不变的样貌也是会改变的,它的每天都会有云卷云舒,有不同的星星从它身边划过,有不一样的天气,不一样的阳光,看似一成不变的天空中也是存在新鲜的元素的。

生活也是这样,珍惜现在,才会体会到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怒哀乐只有尝遍了才能算是过完了一生,过于怀念或憧憬某个味道也是不必的。到后来我们会发现自己品悟的东西由自己产生,我们的心境无疑从现在被提炼了出来。

生活,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敬而就给谁特别的优惠。

因此,珍惜现在,现在,才是你手中拥有的那“更好的”。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3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作家之一。扶轮的问路是他的生活,平淡而又意义。他残缺不全的身体支撑着他所有的思想,然后把自己的痛苦写成一种光荣的追求。

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间隙破笔阅读后,欢迎阅读!

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成功的事。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节日——史铁生

如果你喜欢偶像,请为他写些东西。对于我们喜欢的作家,我认为我们应该写更多的东西。于是便有了这些文字。

我看过的书不太多,印象比较深刻,对自己思想有过强烈震撼的则就更少了,其中就有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和周国平《人与永恒》,前者更易懂,后者哲理性强些,稍有些生涩难懂。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大家应该不陌生,我们这一代人高中语文课本中一定都读到过,而且我们之中很多人是通过这篇散文认识了地坛。本文也支持了史铁生在散文文学中的地位,强化了他的写作信念。

职业是患病,业余才是写作,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调侃自己。《病隙碎笔》是哲学性的散文,是一个思索的过程,通篇无题,与残疾并无太大干系。所有的文字主要源自一个健康的灵魂对生命的困惑与痛苦的探索,源自一个思想者对人生基本命题的哲学思考与辩析。

一直是在寻找,史铁生是一个完全靠自己的觉悟修养自己品行的人,他穷尽自己的一生去思索人生,他不能行走,但他是思想的行者。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已经看透了生死,却置之不理。他坚持活着是为了找到活着的信念。为活着而思索,为思索而活着。

至于史铁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家对他的言辞和自己的敬畏和敬佩。周国平后来为《病隙碎笔》作的序曾写道:

3年前,坐了30年轮椅的史铁生,生命中没有奇迹,却出现了新的灾难。

关于残疾,史铁生有着明确的认识:“人不能做的是限制,也就是残疾。“从这个意义上说,残疾是与生俱来的,对所有人来说。

认识到人的不可能性和局限性是智慧的出发点。看到并接受人们必须具备的局限性是智慧的起点,但智慧不仅存在。如果只有忍耐,就没有救赎,或者只有超脱,就没有超越,智慧将变成冷漠的犬儒主义。

《病隙碎笔》中有许多对于信仰的思考,皆发人深省。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所谓天堂是人们所仰慕的。

"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大地时,它看到了限制的必要性,产生了一种哲学的理解和超然的意境。这就是智慧。当它站在地上仰望天空时,它因其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美,因肉体的局陷而寻求超越。这就是信仰。

完满不可一日而达到,超越永无止境,彼岸永远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续。因此,史铁生说:“皈依不在一处,皈依在路上。

"这条路没有一个终于能够到达的目的地,但并非没有目标,走在路上本身即是目标存在的证明,而且是惟一可能和惟一有效的证明。物质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实现需要外在的有形事实来证明,精神理想的实现只能是内在的精神境界。因此,对于那些坚持走在路上的人来说,行走的坚定就是信仰的确立。

对于"职业是患病,业余才写作"的史铁生,如果说这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和疾病斗争,我想他一定赢了。

命若琴弦,终成绝响。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史铁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史先生一路走好。

茫茫人生道路,观一路风景,历经百般挫折,轻轻地走,正如轻轻的来,沿途留下只是点点滴滴;仔细品味,其意义无限,留下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对于一个双腿残疾、身边有病的人来说,他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比我们多得多。当然,那么他对此人生感悟,更是无比深厚。

史铁生,我反复地咀嚼着这“铁生”二字,一个因双腿瘫痪而投身写作的人。也许上帝给了他太多的信任,让他吃苦却依然坚强地活着。很难相信以上关于拜佛的观点来自他的文章。

甚至很容易说他的工作是生病并在业余时间写点东西。对于一个有着这样经历的人来说,沉郁、沮丧才是人们对他的认识,可在《病隙碎笔》中,让我感受到的却是一颗善良、智慧、自我的心。有了将苦难体验转化为人生哲理的本领,驰骋在依然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4

《病隙碎笔》中有许多对于信仰的思考,皆发人深省。一句点睛的话是: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

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上地球时,它看到了限制的必然性,产生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超越的感觉,这就是智慧。当它站在大地上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美,因身体的局陷而追求超越。这就是信仰。

完满不可一日而达到,超越永无止境,彼岸永远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续。因此,史铁生说:皈依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在路上。

这条路没有最终可以到达的目的地,但也不是没有目标。走在路上本身就是目标存在的证明,也是惟一可能和有效的证明。物质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实现要有外在的看得见的事实来证明,精神理想的实现只能是内在的精神境界。因此,对于坚持走在路上的人来说,走的坚定就是信心的确立。

对于职业病缠身、业余时间才写作的史铁生来说,如果他大半辈子都在与疾病作斗争,我想他一定会赢。

命若琴弦,终成绝响。

人不是天生就要被打败的。他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史铁生用生命诠释生命的意义。

史先生一路走好。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5

史铁生《病隙碎笔》:人的命运不由人,但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幸运的

原创xx-01-3116:00·每日轻读书

在某次关于史铁生的纪念活动中,著名哲学学者邓晓芒说:每个人心灵都有残疾,其实他比我们更健康。

在史铁生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与残疾作伴,他最初也抱怨命运,跑到地坛里拷问上帝为何如此残酷地对待他,最后他得到一个答案,上帝让你来到这个世间,顺便也保证了你的结局,这一生要得到和失去什么,都在上帝的剧本里。

残疾是什么呢?

比起上帝的无所不能,人所不能就是残疾。

01

邓晓芒读史铁生的作品,从一个哲学家的角度说:

“史铁生在中国作家中是对哲学问题思考得最全面、最深入的一个,也是以他的文学天赋表现得最生动、最具震撼力的一个。虽然他是不容易读懂的,但是从未来看,我认为他的作品必将逐渐呈现出思想的前所未有的深度和超前性。”

史铁生写了很多小说,也写了很多散文。

在他的作品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散发着对生命的沉思,充满了对神性和人性的拷问,他的智慧之光,照亮了命运的黑暗。

《务虚笔记》出版后,周国平读了,赞叹不已,他说:

在经历了绝望的挣扎之后,他大难不死,竟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上的健康。

此时的史铁生,双腿早已瘫痪,身上常有一股尿骚味,上帝也还不轻易放过他,还让他受各种病痛的折磨,他把人比作一架飞机,两个肾就是发动机。

可是,他的两个发动机都出了问题,史铁生这架飞机,随时都坠毁的危险,肾上的问题严重得只能靠透析活着。

周国平听说了史铁生的状况,担心他已经没法继续写作了。

他的担心实在是有道理的,因为那时候的史铁生,每三天就要透析一次,每次透析要好几个小时。

透析前后,他都饱受折磨,而透析中,他看着自己的血从身体里流出来,又流回身体里,更加不要说创作了,也就是说,三天时间,史铁生只有一天会稍微有点精神,但病成这样,能有啥精神呢?

可是就是这样,他还是创作了《病隙碎笔》,出版后,周国平见了,惊讶得不行,以为里面难免会有泼妇骂天的抱怨。

读完后,他发现,竟然没有一点抱怨,有的都是积极的思考,有的都是积极的对命运和残疾的思考,有的是对信仰的思考。

周国平说:“他的精神性自我已经能够十分自由地离开肉身,静观和俯视尘世的一切。”“他看到了信仰的真相”“懂得了真正的信仰”

02

残疾之初,他思考生死,想找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最终得到的结果是: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而在地坛那些人的身上,他又看到了上帝这一出人间戏剧的需要,那对每天在园子里散步的夫妻,从中年变成老年。

还有那个喜欢唱歌,却唱得不是很好的人,也和史铁生互相说了“你好,再见”之后再也没见过。

那个想靠长跑改变命运的人,却总是阴差阳错地差之毫厘,几年后,他和史铁生相互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后来,这个人去了很远的地方生活。

他还遇见一个饮者,一个捕鸟的汉子,一个女工程师,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孩脑袋并不聪明。。

他也发现,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多年后,在《病隙碎笔》里,他说: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随意调换。”

史铁生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呢?

二十岁上下双腿瘫痪,后来又是各种生病,记者问他的职业,他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确实,他写的东西,都是这样。

《病隙碎笔》更是如其名,是他透析之余,一点一点写出来的。

但是他智慧地说:

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03

史铁生讲了一件让他后怕的事。

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大夫担心他的视神经也会作乱,隔三差五推他去做检查,但并不把实际情况告诉他,怕他承受不住。

事后才告诉他,说他已经逃过了一场大凶险。

这次经历让他后怕不已,因而常常瞑揖默谢。

他说:

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幸运,这实在有失厚道,是对神明的不公。

但如果有人劝他去烧香,求神给他好运,还他健康,他总是不干,因为他觉得,满腹功利不是对佛法的尊敬,就算是去烧香,也不该有那样的要求,不该以为命运欠了你什么。

“莫非是佛一时疏忽错有安排?倒要你这凡夫俗子去提醒一二?”

史铁生觉得,就算是求,也该是求一份智慧,以醒贪迷。佛门清净,凭一肚子委屈和一沓账单,实在算不得什么朝拜。

人间苦难不断,所以才需要信仰,但信仰不是满腹功利的诉求,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做的投资,倘若不是这样,就只是人间的游戏,而非真正的信心。

周国平说:史铁生看到了真正的信仰,找到了信仰的真谛。就在于此,信仰后面,是没有许诺的,但信心就是道路,就是永恒。

04

在信仰这件事上,史铁生说:约伯的信仰是真正的信仰。

约伯信仰上帝,但上帝给他的,不是福乐,而是接连不断的苦难。

约伯为人正直,行善离恶,敬畏上帝,他有7个儿子,三个女儿,有7000头羊,3000个骆驼,还有很多牛。

可是突然有一天,约伯的牲口被人全部抢了去,全部的子女也突遭意外死亡。

这还不算,上帝还拿走了约伯的健康,让他贫病交加,浑身上下长怪病,受尽折磨,妻子劝他一死了之,但约伯觉得,人可以从神手里得福,也可以从神手里得祸,人都要接受。

约伯也曾动摇过,他质问上帝:

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

但上帝仍然没有给他什么许诺,只是说约伯不懂苦难的意义,上帝将他的伟大创造指给约伯看,意思就是说,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

人这一生,就要接受者威力无比的现实,不能单单拿走福乐,也不会全部都是苦难。

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就是一个整体,人只是他的一部分,它不会为了单个的人而更改整体的意图。

史铁生说:

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但希望与你同在。

信仰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苦难是无法逃避的,但苦难不仅仅是苦难,苦难之中,神也会告诉你,希望就在前面。

05

史铁生继续思考,发现有三类神。

第一类自吹自擂好说瞎话,声称万能,其实是扯淡。

第二类喜欢恶作剧,玩弄偶然性,让人找不着北。

第三类神博大、仁慈、完美。

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只要你想走的路,他都会给你,你可以走向任何地方。

说他完美,则是在于人永远是残缺的,所以人要走向美,走向善。

在这三类神中,该向谁祈祷呢?

当然是第三类,他把行和路做同一种解释,保证了与人同在,路没有尽头,便是他遥遥地总在前面,保证着希望永不枯竭。

史铁生说,他寻找这一类神已经多年,才有了一点体会。

对神的思考,史铁生不是抱怨神的不公平,而是看到了在神的完美的镜子前,人人都需要忏悔。

“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了自己之丑恶的可能,因而是已经需要忏悔的理由了。”

一个人,看到他人之问题,就是看到自己之问题的可能性,因而时时警惕。

所以他说:人所不能,就是残疾。

因为他看见的,已然是神的完美。

06

我喜欢读史铁生,因为我觉得他是智慧的。

我之所谓智慧,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但看清不是为了厌倦,而是为了理解背后的本质。

我喜欢读史铁生,是因为他从人身上看到神性。

人性在世俗中,和世俗融为一体,而神性则上扬着,里面有神的痕迹,博大,完美,慈爱。

我喜欢史铁生,因为他告诉了我,苦难并不可怕。

苦难并不可怕,而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存在着,它不是作为幸福的对立面,而是与幸福携手同行。

就像村上春树说:死不是作为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存在。

生活艰难的时候,读史铁生,你会看到,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内心困惑的时候,读史铁生,你会看到,恰恰是神的完美映照了人的残缺。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6

【向死而生】

“有一回记者问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或许‘铁生’二字暗合了某种意思,至今竟也不死。但按照某种说法,这样的不死其实是惩罚,原因是前世必没有太好的记录。”这句话出自史铁生。

他,一个“职业病人”二十一岁双腿瘫痪坐上了轮椅,四十七岁又患上了尿毒症;他,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中建起了一座座不可思议的文学高峰;他,一个卓越的作家,在同死神抗争中留下了一部最具光辉的生命笔记——《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忍着透析的痛苦写下了一部对于命运、情感、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与价值的抒情散文集。在他的一生中,疾病剥夺了他大部分时间,而对于“职业病人”的感叹,显得如此悲凉。在这长达大半辈子的病痛中,他对于人生领域的探索,对于__时期参加“破四旧”的忏悔,对于朴素爱情的向往,一系列的种种不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升华成那一句句耐人寻味的文字,让人感同生受。

或许,真如他在这本书中所说,他生来就是为了生病,这看似荒唐的语言,在这本书中却显得如此惨淡。史铁生用向死而生的勇气铸就了这一步哲学著作,他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最难的不是要“接受”这个事实,而是在接受这个事实后,又能从心的角度重新站起来,正是史铁生用不完整的身体撑起的这一片完满的天空,让我们这些迷惘,急躁的人找到了一个能真正审视如何活着的机会,生命给我们每个人的提问都不一样,怎么样去回答生命抛给你的问题正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

史铁生,一个平凡的名字,一个不屈的灵魂……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7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这是史铁生对生命的新看法。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写于生病治疗间隙的片断随笔,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主要涉及到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没有特别精彩优美的语段,只有作者于病痛的折磨中记录下的文字和思考,是简要的、是朴实无华的。

他在病中,领悟出了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生病也是体验生活的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他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他的醒悟引人深思:生在世上,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不遇到困难;但我们也是幸运的`,我们的经历,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人们都认为他是不幸的,但即使不幸,他也用他强大的内心、不屈于命运的勇气、乐观的精神、不卑不亢地在路上前行着。

当我们在抱怨命运的时候,他在开篇就给了我们一句对命运的阐述:“所谓命运,就是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是其中之一,不可随意调换。”史铁生先生承认生活存在差异,接受上天安排的命运,不埋怨上帝的不公。在他看来,老天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就一定会为你开启一扇门。他也说过,“我觉得我是残疾的,但有一个完美的梦境存在,那么这就成为我的信仰了。信仰和梦想差不多,没那么多实际的好处,他只是给你一种心灵的安慰。”他始终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命运呢?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句子就是我开篇所提到的,他虽然被病痛折磨着,却也幸福着。他不甘心命运强加于他的苦难,将自己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他一直呼唤着光明的到来,不断地探索生命的意义。

他这个人充满着自信,充满着阳光。他的文章给人以动力,让我们不再畏惧苦难。他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他的经历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解到生命是如此的珍贵和美好。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8

遗憾的是,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外在寻求,而是在于内在的建立。那意义本非与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与之相遇。这种意义是由精神提出,由精神实现的,这是神性对人性的要求。

这要求之下,曾消散于宇宙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生命之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疾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了路

引言在我看来,人生并非一条路直通到死亡。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结果。是好是坏不取决于道路本身,而取决于你。只有21岁的史铁生告诉我,人生不能留下太多遗憾。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直走。

疾病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奇妙体验,但不要等到生病了才知道不生病的快乐,不要等到咳嗽了才知道不咳嗽的舒适。之后,他得了尿毒症,并因脑溢血而去世。 但是,他并不后悔,而是在生活中获得了更多丰富多彩的经验。

曾学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便悟到他对生命的感知,此文亦是如此:生命本是无意义的,是自己使它有了意义。生命不是死的,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幸运的,要学会承受生命给予自己的,后知后觉亦是可以的。

史铁生算是英年早逝,而他不停地追问自己,在他的有生之年用智慧的思想写下了对生命的探寻,花了三年的时间写下了《病隙碎笔》共六部。

在《病隙碎笔》中,史铁生讲述了人生,命运,爱情等六部分道理,其中,我感触较深的便是命运。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定,但你可以改变它。不能说您在早期残疾时就抛弃了自己,最后一无所获。 那命运真是浪费。

不能说你十岁时得了绝症,你就认为自己老了。你死不死都无所谓。要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信仰,自己并没有这么差:以无苦无忧的世界为目标,依我看,会助长人民逃避苦难的心理,因而看不见人的真实处境,也看不见信仰的真意。

惠尔曼曾经说过,没有信仰,就没有值得的行为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土地。

想必大多数人都与史铁生先生不同,我们都是四肢健全的人,生活能够自理,而在对生活的态度上,我们能与他相比吗?扪心自问,也许远远比不上。你可以和他一样坚强,但他的态度是遥不可及的。

因此,通过读这本书,我要学会像他一样静下心来学习,要以淡然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即使路会有曲折,但这便如他不幸得尿毒症一般,是次美好的体验。但我相信,不会是每个人都这么想,只要坚定努力地走下去,生命对岸总会盛开彼岸花,为你一人绽放。

先开始读时,觉得“我就是史铁生”这句话并没有什么深层含义。然后他解释说,在别人眼里,史铁生只是史铁生,他不全是史铁生。。。我只是继续读下去,好像我明白了。

直至读完,也还是不能理解太深。我只知道,他有自己的信念,用生命的美好时光去探索生命的本质。也许是因为他朴素的话语,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新颖的看法。

让我不要后悔我的过去,而是期待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史铁生是一位比鲁迅更令我钦佩的作家。他让我相信信仰,追求更好。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80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