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

2024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精华

2024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精华

您可能需要“钢琴师电影观后感”,是由小编为您整理,可是观后感要怎么写才合适呢?不如将心得和感悟好好的总结写成观后感,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可以让思考更加深刻,我们希望为您提供这些工具使您更轻松地完成任务!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萧萧读后感(集锦四篇)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1】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1、我已经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了。

2、的世界是88个琴键,是2000个乘客,是从船头到船尾,这世界对他来说,没有尽头,也没有人曾教过他怎样面对…

3、最后我看见小小的1900趴在船底的窗户看大海;最后我看见1900偷了一块白色的蛋糕;最后我看见丹尼尔在大笑好久后去世了;最后我看见8岁的1900在消失一周后,坐在钢琴前弹出了美妙的乐曲;最后我看见1900偷偷地拨打了两个陌生电话;最后我看见1900坐在三等舱的钢琴前弹奏自己喜欢的音乐;最后我看见1900大汗淋漓地对决;最后我看见1900从窗户里凝视那个姑娘;最后我看见1900偷偷跑去吻了那个姑娘一下;最后我看见1900穿着马克斯的大衣下船了;最后我看见1900返回了船上;最后我看见1900被炸药掩盖。最后的最后,我想问一句:“你有梦想吗?如果没有,那你很快就会被送进监狱。”我说每看完一本小说我都会有生命已经走到尽头的感觉,这一刻无关其他,我只想在离开前郑重地回想一下从前,真希望我曾经能是这个世界的小小坚持。2019年2月9日,我做梦时脑子里闪烁着“望风”两个字,2019年2月11日17:16我想给自己取个笔名,叫做“望风”,我能做的不过是望风归去,望风来。

4、《海上钢琴师》的精神内核无疑是纯真与自由:天赋秉异的1900就是这样的象征,他放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动,只因演奏是他毕生所爱,他不必下船只要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就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该片就是献给那些始终向往单纯、远离喧嚣的人。纯真是他们固有的属性,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此外我觉得海上钢琴师还想揭露的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什么区别的。而我们也在不断重复,千篇一律。

5、生命起始于船上,生命终止于船上;

6、人们总是喜欢问为什么,夏天刚来就开始问冬天,冬天还没到就开始关心夏天,人们总是喜欢追寻不属于自己的一年四季。

7、如果你不会开玩笑,我不会认为你这个人情商低,我只会认为你这个人不够善良,大多数人的玩笑是建立在别人的痛点和尬点之上的,人们总是喜欢用开玩笑来缓解尴尬气氛。最近微博上出现一篇文章《过年期间如何毁掉一个孩子》,大人总是喜欢从孩子身上取乐,让孩子惶惶不安却又无计可施,孩子足够天真,所以父母总是能够得逞,然后和周围人谈论孩子被骗时的小脾气。开玩笑这个词语没什么实际意义,真心实意和笑里藏刀更加贴切。

8、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9、我毕业以后唯一保留的上学时的习惯就是,假期永远不会是悠然自在的,总要做些什么才不会让我觉得我又在荒废时间,尽管这是一种心理安慰,春节假期倒数第三天晚上我开始暗下决心,“明天我必须做点什么了,比如我要制定一个日常规划,比如我要看一本书,比如我要开始做事业编的题目,比如我要写微信公众号,比如……”最后我只认真地做完了一件事,看《海上钢琴师》,我正被温水煮青蛙似的生活一点点腐蚀,从前是得过且过空谈理想,现在是生活,生下来活下去。看完这部电影,至少我心里卑微的诉求得到了回应,我假期也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10、反正世间没人记得我。

11、电影从始至终,以马克斯的视角了解1900的一生,更感动于他们的友情。马克斯坚信1900还在船上,用留声机在船上各个地方播放唱片寻找他,他们的对话那么深刻那么心疼,马克斯的哭泣,1900玩笑似的调侃天国境遇,多么温柔的1900,以这样的方式安慰好友。

12、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ET。最后总结为一句话就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13、他孤独的可怕而伟大,2019年2月9日凌晨一点整,看完了这部2小时49分的电影,在34分钟的时候,我开始想要拼命地记住这个名字“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

14、我看到过N多电影榜单推荐这部电影,但一直没勾起我的好奇心,我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意识“这是一部苦大仇深的电影,我此刻的心情不适合看这样的电影”,当然有时我的心情是适合这样的电影的,但我会忘了它的存在,终于在一个心情十分平静,谈不上任何动机、任何兴趣的晚上我就看完了。电影的开头是一群人欢呼,从第一个人的眼睛里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印在眸子里的是朦胧却又无比清晰的美国自由女神像,人们都在大喊“纽约”,我不理解那时的美国,只是感觉那里闪闪发光,这座城市有林立的高楼有无数的街道,壮观的背后却是无限,正是这种无限让1900感到害怕,想想这真是可怕,在偌大的城市里,你只能选择一个人成为你的伴侣、只能做着一种工作,只能住在一条街道的某座房子里,而这种选择却是无限的,1900第一次准备下船时认真地看了一遍这个城市,然后决心返回船上,做永远的海上钢琴师,那时人们都在好奇,他究竟看到了什么,他离开时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为了那个姑娘,爱情的力量终于让这个孤独的男人有了见识这个世界的勇气。我的潜意识里不认同这种观点,我想起电影中1900为数不多的几次哭泣,第一次是小时候他的养父丹尼尔去世,第二次就是他和那个著名钢琴家和他对决的时候,那是他第一次听到外来的音乐,他流着泪告诉马克斯他赌那位黑人钢琴家赢,因为他弹的太好了。这种来自外在世界的神秘力量第一次清晰地触动他的心灵,那位姑娘的到来第二触动了他对外在世界的渴望,他出去时告诉马克斯:“我想去听听大海的声音,听听它的咆哮,不是在海上,而是在陆地,在别的地方”,他走下船的那一刻抱着一种听到新的声音,找寻新的音乐的愿望。可当他站在楼梯看这个城市时,没有其他人闪烁的眼神,有的只是忧郁,他明白这种无限的神秘并不会带他创造新的音乐,反而会不断腐蚀他所固有的领地。那个自以为是的黑人音乐家便是最好的印证,他发迹于红灯区,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可是在那场对决中,他过分地想要表现自己,并没有用自己擅长的音乐,他迷失了,被他的狂妄自大装扮成了一个所谓的爵士乐发明人。最近读到最感动的话是“我也想成为某个人的坚持之一”,坚持这个词负担太重,不是只有做到一半放弃的才叫半途而废,所有只差一秒的坚持也是半途而废,坚持的结果应该是以死亡为终点。就像1900那样,在装满6吨多炸药的船上,用手指演奏自己的坚持,然后随着炸药和音乐飘零四散。终于他可以被叫做唯一的“海上钢琴师”。

15、虽然我们互相笑着说着“回头见”,但我们都已心知肚明“不会再见了”。

16、空手弹钢琴的画面,眼泪彻底决堤,养父、女孩、朋友,最终与他相伴的只有无限音符。

17、善良的人最会开玩笑

18、强行开始的故事

19、这些年来,仿佛你一直在身旁,爱的越深,就好像没有爱一样。

20、电影里我最感动的玩笑来自两个人,丹尼尔和乐器店老板。丹尼尔发现那个躺在钢琴上的孩子,和工友给孩子取名时,一直坚持要加上TD,因为他坚信摇篮上的TD就是“ThanksDaniel”,他成为了1900八年的父亲,电影中有一段是丹尼尔教1900识字,1900问丹尼尔:“什么是孤儿院”,丹尼尔说:“孤儿院就是给那些没有孩子的大人住的,如果你没有孩子,你就会被送到孤儿院。”这是一种开玩笑但却很真诚的说法,在1900心里,正是因为有了他,丹尼尔才没被送到孤儿院去。所以1900在第一次见到马克斯时就问他有孩子吗,马克斯说没有,1900以一种孩子气却郑重地语气告诉他:“那你很快就会被送到孤儿院去的”。孤儿院这个词在丹尼尔这有了新的解释,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由孩子来延续的,抛弃孩子的父母才是这个世界的孤儿。看到很多影评说丹尼尔没有什么学问,给了1900很多坏的影响,其中列举的例子就是丹尼尔将孤儿院解释成“关没有孩子的大人的监狱”把妈妈解释成“赛马”,我不知道是我的三观有问题还是我的理解力有问题,我很喜欢这样的解释。电影里说1900有时很像他的父亲丹尼尔,那么的倔强和出人意料,从丹尼尔把1900抱起来那刻,这个世界少了两个孤儿。第二个玩笑是电影中的第三视角乐器店老板,这是一个精打细算却爱惜音乐的老头,有时会觉得他怒气冲冲、不怀好意,有时又觉得他很是可爱。他收购乐器时会和马克斯讨价还价,完全不尊重他的音乐梦想,会用长枪指着马克斯,愤怒的咆哮。他也会认真得倾听马克斯的故事,将唱片借给马克斯去找1900,他还会说:“你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你有一个很好的故事”。第一次说这句话的人是1900,他告诉马克斯:“只要你还有一个好故事和一个倾听者,你就不算真的完蛋”,马克斯在最落魄的时候再一次听到了这句话,他凭着这个好故事和倾听者重新获得了他的小号,那一刻他不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21、海上钢琴师:琴键有限,人生无限

22、我担心上帝的名单那里没有我的名字

23、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但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24、朋友,原谅我,我不下船了。

25、中间过程

26、《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很经典的电影,这是一部不得不看的电影。结局的深意应该是坚持,只要你努力坚持,就有所得。如果知道心中所想,那就坚持吧,无论结局如何,因为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结局。踏踏实实的做事情,就能有所收获。电影本身张力十足,有动人的音乐、有唯美的画面、有富有深意的长镜头、也有充满猜想的留白。更重要的是,电影本身充斥着对音乐的热情、对爱情的向往、对知己的珍惜。所有情感的宣泄饱满而不造作,通过演员的眼神和肢体语言,通过背景音乐的互动,如细水般柔和地传达给观众,没有攻击性,却充满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这部电影经典之处还在于这里边对于人生价值、社会内涵的一种体现。其实看完这部电影,你就会有体会,象征着我们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不就追求过分的欲望。这个船象征着我们理想当中淳朴的人生观。陆地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欲望。1900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2】

一直以为《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爱情片,美若天仙的少女,恍若仙乐的钢琴曲,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浩渺无际的大海上!几次要看都没有看成。终于,一个闲适的周末午后,怀着愉快的心情,要完成这一直来的愿望了。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本世纪初,一艘往返于欧洲和美国的名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轮上,无穷无尽的寻梦者,乘坐这艘游轮,来到美国。我们的男主角,“1900”,一个具有钢琴天赋的初生婴儿,被遗弃在这艘游轮上,被锅炉工收养,开始他在大海上从生到死的独特人生。

“1900”在船上演奏钢琴,经历了朋友离别、经济萧条和两次战争,最后,这艘游轮停止了航运,将被炸毁。他的朋友麦克斯,坚信他仍在船上,千辛万苦找到他,劝说他。“1900”最终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最后,他纤细的双手在空中象征性地演奏了最后一曲,在一片火光中,伴着巨大的声响和巨轮一起在海上沉没,和来时一样,钢琴师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我没有想到“1900”这么决绝,哪怕失去生命,他仍然不肯下船,选择和他的音乐,永远留在船上,消失在海上。

钢琴师的故事完结了,我却不由陷入深思中。

从个体的角度看,“1900”的抉择,与他独特的经历和纯粹的个性有关。正如“1900”回忆起当年站在跳板中间的情景时所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有限的键盘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应付的来;但走过跳板,前面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如何奏地出音乐来……上了岸又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我宁愿舍弃我的生命。”

“1900”对自己很清醒,他生于海上,长于海上,“弗吉尼亚号”轮游就是他的家,钢琴和音乐就是他的世界。童年的经历、锅炉工的警告,还有他和陆地有限的几次交集带来的不愉快经验,在他,陆地,从来就不是一个美好和值得向往的地方,也不是自己能够把握和想拥有的地方。他坚守自己的生活,爱情可以放弃,其它财富和权势,更不在话下。对于一个如此纯粹的人,做出与音乐和游轮共存亡,一点也不奇怪了。

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一个特殊人的立场对工业时代进行反思, 我更多体会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片中我们看到,当自由女神从海上的迷雾中出现时,游轮上人人欢呼,人人心向往之;但我们也看到,这个人人向往、人人奔赴的地方,有冷漠,有战争,有无止境的欲望和追求;这个地方,只能进入,只能前行,按照它的方式;当你无法融入的时候,最终只能灭亡。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

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个性,对于生活,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有人追求卓越,有人甘于平淡;有人执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有人更渴望“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成就一番伟业。

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应该是人人都能追求自我梦想,人人都能拥有梦想生活的社会,而不是只有一条路径,就像游轮通向陆地的踏板,只有唯一的一条;也不是只有一个标准,只能追求世俗的名利和成功,才是幸福。在这里,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才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所在。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3】

这是一部令人回味的电影。初看时平淡无奇,但看完后,它却久久萦绕在脑海,像轮船喷出的蒸汽,像影片中那摇曳荡漾的钢琴曲。

《海上钢琴师》中最令人难忘的大概就是它的配乐了。乍一听,似乎经典的**只有在片中独立表现的那几段,可是仔细听起来,这些**都相互联系贯通,片中的配乐中都贯穿着一个主旋律,这个旋律在不断变奏,整个影片就像一部乐曲,展现出主角1900的人生。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小号手麦克由于晕船在走廊里绊倒了。此时,配乐低沉幽默,有些调侃,似乎显示了麦克斯的无奈。马克斯遇到19001900,弹钢琴帮助他克服晕船的毛病。乐曲的开始天真烂漫,随后加快,但仍然轻松愉快。

跳跃的音符似乎在与大海共舞。这时,你会发现前面的乐谱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似乎是它的前奏曲。

到了1900在夜晚与那个中年男子合奏时琴声中仍能找到那段旋律的影子。但它变得缓慢,安静,忧郁,就像冰冷的月光从窗口倾泻而下。

1900年看到他心爱的女孩,主旋律正式出现。它统领着这之前和之后的**。这是**的高潮,也是影片的高潮。

但它是那么的平静。仿佛微风拂过平静的海。它梦幻、迷蒙、如醉如痴。

看完这部电影,那**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制作人在**上花的心思,不可谓不大。

影片中的1900是个完美的**天才。

说他完美是因为他的整个人生都被**贯穿,他不曾有过**以外的生活。很多人为他与轮船一同毁灭的结局感到痛心、不满。可是,假如1900离开了那条破船,他就必然要接触世俗的社会。

他会吃苦,他会改变,他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属于普通人,他的**会被用来赚钱,这还是纯粹的家庭吗?他已经不能称之为1900了。然而1900没有这样做,当他天才的载体即将毁灭之时,他选择了死亡。

这是一个完美家庭的生活,可以称之为悲剧或喜剧。

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我也为1900年感到难过。那么美妙的**,为什么只能封锁在海上呢?1900不去巡演,不发行唱片,不让别人认识自己,多么可惜呀!

但仔细想想。为什么**必须被全世界听到?为什么天才一定要让自己成名呢?1900年,他的**是内心的独白,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它要闻名于世?

我们写出一篇好文章,就急于发表;学到一定知识,就急于炫耀;有了一些思想,就急于表达……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别人看到。我们知道这样的目标是虚幻的,但不能抗拒。我们除了吃喝玩乐,又什么是为自己做的呢

现实中不可能有像1900那样的人。他像一段转瞬即逝的琴声,一点灵光一现的思想,像桃花源一样神秘莫测又引人深思。

当然,《海上钢琴师》的思想可不止这些。在那些闪光的对白、精彩的镜头中表现出的人生哲学,我作为一个中学生难以理解,也就不再胡言乱语。

《海上钢琴师》是冗长而平淡的。它就像片中的那个长镜头,平静而动人。现实与梦幻,被变幻的**串联起来,1900的面孔,在这背后若隐若现。

看电影时,心情平静,觉得没什么惊人之处。但看完之后,我不禁惊叹。这真是部好电影。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4】

艺术是有生命的,这句话在《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电影是由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

独白》所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里,**的运用很能够打动观众,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个带有悲剧和传奇色彩的1900。

在剧中,最让我感动的是1900年踏上了下船的船,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他一生居住的地方——弗吉尼亚号邮轮。在这艘船上,密集着形形色色的人,唯独有一个人,他对大海,有着始终如一的钟情。对名利,他从来没有动过心。

对**,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演奏。他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不能错,不是无限的,但是**是无限的。在键盘上,**无限**。

我喜欢,我应付得来。走过跳板,前面有无数的键盘。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

无限大的键盘,怎么奏得出**?那是上帝的钢琴,我弹奏不来。”他说:

“只是街道,已经好几千条。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个房间,买一块地,看一个场景,走一条死路。

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镜,茫茫无际,思前想后,那样的日子怎么过?”有时候,我们在尘世中感到痛苦,并不是因为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而痛苦,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舍弃而痛苦。

有太多的选择,会有太多的干扰,这往往会让我们忘记我们想要的。在1900年的心中,他只爱大海,只爱双手在琴键上翩翩起舞。**他是一体的,在那艘船上,只要有**伴着大海,他的灵魂就会找到一个栖身之地。

1900用他的一生守护着大海,热爱着**。他对自由最好的诠释是发自内心,真正的爱是恒心的长流,是坚如磐石的信念。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5】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1

有人说,别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别人的影子。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18年中,我读懂了很多故事,也错过了很多故事,也无缘很多故事。抛开这生活不说,至少在股市发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实而幸福着的。而那些过往,或许是我们见过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记忆。

也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行,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现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些感悟,都蜂拥而至,或许许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令人至今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始终让我难以忘怀,在1900下定决心终于开始追逐新生活,决定下船时,1900这样问康杰,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孩子的母亲,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带着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妻子烧好了烤鸡,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平时总是唠叨我。

或许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或许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或许就在咫尺,只是等着我们去发掘,去体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从前的相见,回忆着从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最终一句,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打破了报废旧船舱里的宁静,也触动我的心。

有时我们也会因为周遭环境的变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对事物有了重新的定义和认识。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认为珍贵的东西希望千万不要放弃,类似于友情,也许我们早已长大,真正懂我们的同龄人又有几个,不必在乎那么多,好好把握现在,可以去寻觅,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继续向前,始终如一,从中体会那最初的美好。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2

电影主人公1900是一位在弗吉尼亚号船上生活了一辈子的孤儿,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在船上,由锅炉工人抚养长大。长大后的1900,展现出惊人的音乐的天赋,钢琴演奏深受众人喜爱。马克斯是弗吉尼亚号上乐队的一名小号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感受到了1900惊人的钢琴演奏技艺,并为之折服,两人成为挚友。

影片主要的篇幅都是描写发生在船上的故事。一天,爵士乐的发明者杰利,在岸上听闻了1900的故事,不服气众人对1900的追捧,于是决定去船上跟1900来一场音乐决斗。决斗的过程很精彩,结果不出所料,杰利输了,而且输得没有脾气。由此可见1900虽然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学习,但是他对于钢琴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是纯粹的。在这里,导演仿佛在传达着这样的一个观点: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梦想足够热爱,即使没有登上更高的舞台,也会是最棒的,哪怕是世人公认的专家或者名人也不能把你击败,因为你的梦想只属于你自己,别人无法轻视。

一天,正当1900在进行录音演奏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在1900的眼前,那一刻,1900深深地被眼前美丽的姑娘所吸引,她的眼睛如此迷人。面对如此佳人,1900即兴弹奏了一曲美妙的音乐并有幸被留声机完美记录了下来。我相信,在那一刻,1900一定深深地喜欢上了眼前的这位美丽的姑娘。但是美好总是短暂,美丽的姑娘只是弗吉尼亚号上众多旅客中的一员,船靠岸之后终归是要上岸的。在不久之后,1900终于决定要下船去找深深刻在自己心中的姑娘了,他一切都准备妥当,即将第一次走下舷梯踏上陆地的时候,他看到了望不到边的城市建筑,他放弃了,他没有踏出那一步。那一刻,1900的心里一定是很痛的,他的转身回头,意味着放弃了追求自己心爱的姑娘,我想那一定心如刀绞吧。

故事的最后,马克斯再次见到弗吉尼亚号的时候是它马上就要被炸毁了。虽然船上的所有能用的物件都已经被拆除了,但是马克斯坚信1900一定还在船上,此刻的他还不知道1900在坚守着什么。当他带着那张唱片进入船舱播放的时候,终于见到了1900。他看见1900安静地躲在角落静静地聆听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音乐。那一刻,1900一定又见到了他心爱的姑娘吧。马克斯极力劝说1900下船,他认为以1900的才华,到了陆地上一定能够大获成功。

面对马克斯的劝说,1900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那座城市,根本没法看到尽头。那天在舷梯上一切都很好,我也感觉很棒,穿着那件大衣,的确很帅气。我是真的打算下船,一切都不是问题。阻止我的不是能看到的东西,而是我看不到的东西。城市不断蔓延,包含一切,除了尽头。它是无边无尽的。我怎么也看不到,到底哪里是尽头。我出生在这艘船上,世界经过我的身边,开始每次航程只有两千多人,这里也有人们的梦想,可是梦想的范围就在船头跟船尾之间,你可以尽情的表达欢乐。我只学会了这样生活,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美丽的女人,太漫长的航程,太浓郁的香水,它是一段我不知道怎么演奏的音乐。我离不开这艘船,大不了我可以离开自己的生命。”

只有对音乐热爱到极致的人才会说出这样一段话吧,准确地说应该是对梦想有着最热烈最纯粹的喜爱的时候,才会在生命与梦想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吧。我没有1900那样对自己梦想有那么热烈那么纯粹的喜欢,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梦想,但是,他给了我一个机会去反思这一切。我们不需要像1900那样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生命,但是,在现在紧张的工作与生活之余,是否可以抽空去好好理一理幼年时深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刻梦想的种子。她不一定能够开花结果,不一定能够为我们带来物质生活上的提升,但我相信,她的样子一定是美好,美好到我们忍不住去保护她。

希望,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我们能够多留一些时间去好好欣赏自己内心深处那一抹曾经出现过的美丽风景!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3

“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当1900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时,他以这样的选择告诉观众人生的意义绝不是取决于生命的长度。也许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得到惊喜,来感受悲伤,来体会感动,托纳托雷导演也正是利用了观众的这一心理巧妙地塑造了1900这一悲情人物。

1900的朴实,儒雅,洗尽铅华在这个时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人们似乎能够在这种纯诚、洁白的单纯背后找到久违的遗憾,就让眼泪尽情地洗礼早已失落在物质和世俗背后的那片纯情森林。在1900抑郁的眉宇间,在舒缓阴凉的背景音乐当中,那种无处不在的沧桑与孤独慢慢的侵蚀你的内心,让你在黑暗中无处可逃。

然而最后,镜头中的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是现实还是虚幻,影片在孤独平淡的音乐声中结束,1900也只能作为一个故事,活在Max和观众的幻想当中。或许他不该属于这个浮华的岁月,这个渴求的时代,一个没有出生证明本来就不复存在的角色,赋予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最终也为影片的孤独落寞打上了长长的省略号。

当一个鲜活的生命赋予了情感与奇迹之后,便开始渲染出让观众共鸣的氛围。不经世事却又洞穿一切的1900,用善良的微笑,倔强的生活态度,演绎了不懈的追求。他的生命中只有自己喜爱的钢琴,永远懵懂迷茫的爱情,和那看不清的未来:“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生于船或许并不意味着要死于船,但1900却全然固执己见,让观众含泪离席,却似乎在劝慰世人:找到自己真正的所属吧,人生如此短暂! 琴键是有尽头的,然而人生是没有尽头的,当1900极度挣扎着说出:“The end?Please?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 ends”的时候,似乎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未来,却又不能看见自己的未来,于是无边的寂寞和惆怅悠然而生,让开始的期待变成同情,到最后也由衷的支持1900的选择,就让他与维珍尼亚号一起埋在没有尽头的大海吧,这或许比选择一个女人,一间屋子,一块地或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能诠释生命的意义。

这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电影里,1900始终没有踏上陆地,却坦然面对了自己的真实。影片的最后,1900和Max的.那段谈话引出了无数观众的眼泪,《海上钢琴师》和维珍尼亚号油轮一样,既载人也载梦想,电影从音乐声中来,也从音乐声中去,就像1900凄美的生命一样。在人生这部没有剧本的戏剧中,你愿意为美好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4

《钢琴师》是在我记忆中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一部电影,片子大概要三个小时,我看的几乎忘了时光,直到电脑自动关掉,纳粹、逃亡、男人、女人、那个世界、离我太远,却又很近。我只能任凭自我跟着主人公一齐逃亡,在那里除了活着。其他什么都失去了好处,看完这部电影,内心感到无比的纠结,人性的光辉,为什么总是在泯灭时闪现。《钢琴师》给了我一种心灵上的洗礼,很感激为这部片子付出努力的人们。

战争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劫数难逃。钢琴师也不例外。曾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钢琴家,从音乐迷梦中跌落下来,沦落凡尘可怜的艺术家不忍看到家人被饥饿和贫困击倒,忍痛卖掉了心爱的钢琴。出于同样的理由,这位首屈一指的钢琴家不得不在无人喝彩的小酒馆中弹奏。有时,琴键敲击声还比不上钱币的叮咚悦耳。然而灾难才刚刚开始。很快,混乱的犹太区也不容许他们继续生存。大批的犹太人即将被送上火车,生死未卜。在上车的前一刻,一位老友救了他,不明白是幸运还是不幸。因为死亡固然可怕,至少还能与家人相拥。离开了群体的个人生活在无望的恐惧中,是一种莫大的精神折磨。

钢琴家暂时逃离了犹太死亡之旅,成为一名建筑工人。但即便每日的工作又脏又累,还是无法摆脱死亡的阴影。身边的工友一批批的死去,哪怕是最微小的一个暗示,也可能当场招来杀身之祸。工人们在暗地里酝酿作乱,而钢琴家再次幸运的逃出了魔窟。

摆脱了疲惫的肉体折磨,又进入了饥饿和囚禁的地狱。由于他犹太人的特殊身份,他不停地隐藏在变换的建筑中,耳边传来隐约的枪炮声,那是工人们作乱的信号,他为自我苟且偷生感到羞愧,但毕竟,生存是完美的,哪怕在饥饿和恐惧中苟活着。

之后钢琴家象个野地的幽灵,落魄而憔悴。他每一天都在废墟中寻找可存活的食物。当他最后找到了一只罐头时,德军来了。钢琴家再遇险境,只得闭目等死。当听说他是位音乐家时,颇有修养的德军将领带他来到钢琴前,要求他弹奏一曲。那是怎样一种落差啊!枯瘦如柴的手臂游移在琴键上,额前的乱发覆在眼前,一个落魄如鬼的人形坐在高贵的钢琴前,就在前一秒,抚着琴键的手还在为一点食物而不择手段。但是音乐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他被一点一点唤醒。身体慢慢地挺直,双手也由迟疑转为行云流水般旋转。很快,他就与琴融为一体。在黑白的琴键间,那个消失的钢琴家又复活了。而音乐也经过灾难的历练而更加纯洁,更加打动人心。德军将领也在其中,他默许了这个不凡生命的存在,并为他带给食物。

当重重磨难过后,云开见日。钢琴家重又优雅地在华丽的大厅里演奏音乐。生命中所有如花的美丽绽放,一切阴霾不再。可电影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现实中的钢琴家会这么幸运吗?而那些如草芥般瞬间消亡的普通民众呢?除却战争,人的生命是否也在经历着优胜劣汰的残酷淘汰呢?我不得而知。但至少,由此,我感到人类的渺小,也感到人性的卑劣与伟大。当繁华过眼,灰飞烟灭时,只有人类精神的矍矍之火还在宇宙的上空飘荡回响。这,该是不灭的吧。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5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现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思绪纷飞却不知从何整理的。《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欲罢不能却欲言又止的电影。也许多年之后,人们会忘记那场惊艳的钢琴决斗,会忘记他心爱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号,会忘记……但在维吉尼亚号残骸中他与麦克斯最后的对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独、决绝而温柔,始终会出没在心底,带来生息。

这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始终是以倒叙的手法由迈克斯陈述而来的。所以,有人说,迈克斯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除了迈克斯,没有人能作证,我们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种境界,是和外界纷扰不一样的存在状态。

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一开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为什么不能试着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在喧嚣繁闹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为什么非要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捍卫一生的梦想呢?

对于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当然,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经典之作。

从追求梦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们都朝着美国梦不断努力,世界充满了欲望、利益和关系的纷争,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最终走向穷途末路。迈克斯为了生计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号卖掉,为了生存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梦想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于面对死亡,他依然无所畏惧。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态,如果结尾没有这么悲剧性的一幕,这部影片就没有了升华的价值,在我看来,它反映了很多现实世界与理想主义的东西。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拥有了和平常人一样的家庭和财富,也许他就无法弹奏出在大船上那种纯净、自然的音乐了。所以,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颂了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纯洁梦想。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6】

还以为钢琴师和海上钢琴师类似,是讲述一位伟大钢琴家的**人生故事。

直到第30分钟左右时,纳粹军闯进犹太人封锁管理区的某栋楼,直接把因为残疾坐在轮椅上未能见了纳粹军起立的某普通居民连人带椅从阳台扔了下去惨遭摔死,我忍不住也和钢琴家的妈妈一同失声尖叫了起来。我意识到这根本不是一部浪漫而激情的戏剧,而是一部真实而深刻的历史剧。

主角斯皮尔曼的扮演着阿德里安·布洛迪在这部几乎可以说是独角戏的电影里撑起了整个角色的高度。在后面很长一段逃亡躲避的剧情里,他没有对手戏,没有台词,甚至连肢体语言都不多;然而就是通过他的几个简单动作,充满感情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我一次次的泪流满面!~导演对他的手指给了好几次空弹钢琴的细节,尤其是那次在纳粹区公寓里明明面对钢琴却不能去碰,如此的煎熬绝对不亚于陈酒对于酒鬼的**~~而他却也只能隔空佯弹,虽然在脑海中这一曲已通过电台波澜壮阔、万人空巷~~~最后,这一曲终于在那个德**官的要求下得以畅快淋漓的喷涌而出,使他压抑许久的**灵魂重新苏醒,一曲终了,他流泪了,德**官的心底也感受到了共鸣,这是两个对**爱好者的惺惺相惜之情,没有敌我,没有语言差异,没有国界。

刚开始看《钢琴师》的时候,大卫的一顿疯癫让我感到烦躁,可是当大卫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当他演奏起那首肖邦的曲子时,钢琴曲的那种美感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力,让我有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

我认为大卫的一生有着一种淡淡的哀伤,父亲对他有着一种**的爱,一个"小提琴的故事"父亲将自己对**的热忱强加于他身上,使得年幼的大卫从小就必须承受着来自父亲的压力,但也正是因为父亲这种偏执的爱使得大卫醉心于**,让**完全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

正是因为对**的热爱使得大卫与父亲反目,背井离乡到了英国皇家**学院,对**的热忱让他完全投身于**,可是又无法摆脱与父亲之间反目的心理压力,那种众叛亲离的情感缺失使得他对**近乎疯狂,以至于最后精神崩溃。

妻子吉莲的出现给大卫的生活带来了光明,与吉莲的爱和婚姻改变了大卫的生活,再一次演奏会的成功更为大卫走出自己的阴霾提供了动力。

本片以大卫的回忆为主线,从小时候,到伦敦求学,到精神崩溃,到重新登台,这中间**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卫的一次次登台成为全片的线索,优美的钢琴曲成为影片的灵魂。

《钢琴师》又名《战地琴人》。每次看电影之前,我都会搜索电影配置文件,检查并开始看。虽然新鲜感少了但是心里踏实。

这一次,因为电影太突然,无法查询,它开始了。原来这是一部二战期间关于犹太人的电影。这让我想起了一篇关于小学时代纳粹和犹太人的课文,但当时篇幅太小,我不明白历史是怎么回事。

然而,这部电影给了我赤裸裸的视觉冲击。当我看到斯皮尔曼人很穷,犹太人无处藏身时,我感到犹太人的悲伤和无助。

男主角是钢琴家,演员阿德里安·布罗迪以完美的方式演绎了这位艺术家绅士、温柔的气质。影片一开始,当全家人都担心搬出家门时,斯皮尔曼非常平静,一切都是私人的,不能改变,他说他宁愿死在自己家里。

当所有犹太人搬到犹太人区时,他面对像贫民窟一样的犹太人区也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掩埋悲哀的情绪。妇人仅存的一碗食物被抢落在地;被德**官逼迫跳起僵硬舞蹈的无辜的人;见人就询问自己失去的爱人的神经错乱的妇人。他望着那些惨象却又无能为力。

每个犹太人随时都有被杀害的危险。也许那个已经疯了的带着一群乞丐似的孩子跳舞的老人是幸福的,他的精神大概已经无法承受战争带给他的痛苦。

当我看到一群德国**直接冲进一栋犹太人的房子时,因为老人不能坐在轮椅上站起来直接把他从阳台上扔下来,整个人都无法接受赤裸裸的现实。紧接着那一家人被抓下楼然后开始向前奔跑逃亡,德**官在短短几秒全部将他们击毙,一个都不放过。

还有后来男主角在工地干苦力活的时候,德**官突然找出几个年纪较大的男人,每个人趴在地上一一击毙。然而,当最后一个人中枪时,枪突然没子弹了。我以为会有奇迹。结果,德国**开枪打死了他。其中犹太人没有一丝反抗。

在过去,我从未遇到过能震撼灵魂的**。我只是在各种音像店寻找适合我心情的优美旋律或流行歌曲。但真正值得记住的却寥寥无几。它们常常在另一个新浪潮中消失,成为人们不愿意提及的过去。

我不懂钢琴的奥秘,也从未关注过。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所谓经典幽雅的封面,让人追逐那种文化,从而获得蓝眼睛的欣赏。可我一直都错了,莫扎特、贝多芬时至今日已就能称为“大师”,因为在纸醉金迷的年代,都是他们的**传递着一股纯粹而热烈的情感,洗濯着人们肮脏变质的灵魂。

我的这一醒悟来自于《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

其中讲述的是一个被遗弃在客船上的孩子1900,一直在一位长者善意的谎言中成长着。在一次客船的舞会上,他第一次看到了与之结下不解之缘的钢琴。那首舞会上曲子也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于是,那个深夜,他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神奇地弹出了那首曲子。此起彼伏的琴声引来船上的人们驻足倾听,他们中有厨师、富婆、佣人……

沉浸在**中,忘记一切,只享受缓缓流淌的**。人们对1900年的天才惊叹不已。他用小指尖弹出一首成熟的歌曲,让人大吃一惊。

于是,1900开始用**表达他对生活的种种感触,弹奏出一段段或忧伤或欢快的曲子,而他取之不竭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

影片的最后,钢琴师抱着一个罐头,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打不开,却遇见了一名德军军官,因为长时间不跟人说话,钢琴师说话都已经有些结巴。当这位德**官得知他是钢琴家时,他被要求演奏一首曲子。钢琴师开始有些拘束,害怕。

但当他的手指触到钥匙时,他忘记了饥饿、恐惧、战争和死亡。连军官都被琴声打动。送给他食物。

给他军大衣。钢琴家说:“我该怎么感谢你呢?”德**官说:“不要谢我。感谢上帝。

就因为穿了德**官送的军大衣,钢琴师面对苏联红军,忘乎所以,跑出去庆祝胜利,差点被苏联红军打死。这也是我**这部影片唯一发笑得地方。

影片的结尾,德军军官被俘看见钢琴师的同事,让他转告钢琴师搭救他。等钢琴师去时却没找到他。

如果我是导演波兰斯基的话,最后我就这样拍,钢琴师最后就出了德军军官。若干年后,谈们相聚一堂,同奏一曲。钢琴曲的曲目就是贝多芬的,这样岂不是皆大欢喜?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7】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一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8】

在众多人依然沉醉在变三和哈七的剧情里,我十分落后的看完了《海上钢琴师》,看罢,方知自己落后太多,使我这个完全不愿意写观后感的人竟然有冲动去跃跃欲试写下这些。标题很俗,千万别介意。希望看官把我的日志用电脑看完,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题记

似水流年,总是无法挽留那些苍白又静美的片段,被光阴掩埋的故事,想用心去珍藏,便偶感瞬间记载下的文字。希望这字里行间留下的蛛丝马迹,能让时间回复,穿过岁月的断层,回到过去——曾经感动心灵的瞬间。

《海上钢琴师》改编自意大利小说名家AleBaricco的独白剧。

不明身份的孩子,黑人水手的纯良,深夜琴声的美妙,以及游客们的痴迷,似乎一切的一切的剧情,随着缄默的大海在潮起潮落的间隙,都充满的暖色调的悲哀。在海上所发生的一切,用极端浪漫主义手法讲述了主角1900传奇的一生。而主角1900本身有股很特殊的静态美,好似独立于喧嚣之外的透明体,充满才华,有颗脆弱又敏感的心,却怕被人发现。这样的一个男子,在弹钢琴时的画面,竟是如此的赏心悦目:气质优雅,目光飞扬,双手如蝶,曼妙飞舞。

这样的男子,会令人眩晕,接着,便沉醉于他的音乐中。

影片中钢琴是极佳的音乐背景铺垫,在《海上钢琴师》的剧情中更显现张力。

音乐在节奏的调节、力度的控制、声部的均衡、音色的运用,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平。

剧情中,音乐动静分明,张驰有致,演奏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慢奏时,弱音通透得温馨静雅,颤音细密得丝丝入扣,细节纤毫无遗,快奏时,韵律绮丽,节奏鲜明,跳跃感极为活泼,弹跳感触手可及。

翻过乐章的华服,细细的品味这个男子,干净,纯粹。

他一生看尽海上潮起潮落,透明的寂寞,隐隐的忧郁,孤独的浪漫。他可以掌控钢琴上黑白的琴键,却无法掌控城市里交错的街道。他疏离人世,带着对音乐深深的眷恋与纯净得近乎苍白的浪漫,活在与世隔绝的轮船里,沧桑孤独。

他说,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所以虚度了许多光阴。

1900一个人在船上空弹着钢琴。

他说,希望天堂也有钢琴。

然后,那个鲜活的、用音乐筑起的生命坍塌了。

最后,古朴的街道,定格了这段故事的结束。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9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