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范文大全 > 985和211学校有什么区别 >

985 211是什么意思

985 211是什么意思

985、211,不仅是学府之名,更是梦想起航的港湾。这里,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未来的希望。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下985和211学校有什么区别以及985 211有哪些学校,一起来了解下吧!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2023年度学习计划(精华8篇)

985和211学校有什么区别

985和211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简单来说,985和211都是指中国政府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而实施的两个重要工程,但它们的目标、资金来源、建设内容、师资力量、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提出时间:985工程是在1998年提出的,旨在建立一批世界一流大学;而211工程则是在1995年提出并启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一批国内高校的整体水平。

建设目标:985工程的目标是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其视野主要在于国际;而211工程则主要着眼于国内,旨在提高国内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打造更多在国内有影响力、有实力的大学。

资金来源:985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拨款,同时也有部门、地方和企业的支持,相对更有优势;而211工程所需建设资金则是由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

师资力量:985工程大学名师云集,有大量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著名专家;而211大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

社会认可度:985大学的社会认可度通常更高,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国内最优秀的一批大学,其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相对更好。而211大学虽然也有一定的认可度,但整体来说还是稍逊于985大学。

总的来说,985和211都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在多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985大学通常被认为是国内最优秀的一批大学,而211大学则主要着眼于提高国内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985 211哪个更好

985大学在综合实力和社会认可度上相对优于211大学,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优势。以下是具体的比较:

综合实力:985大学整体实力更强,拥有更多的优质学科和科研资源,而211大学则相对较弱。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985大学的A+学科数量明显多于211大学。此外,985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计划的数量也更多。

社会认可度:985大学的社会认可度通常更高,其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相对更好。这主要是因为985大学的整体实力更强,且在国内外享有更高的声誉。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的行业或领域,某些211大学的专业也可能具有很高的认可度和就业前景。

师资力量:985大学的师资力量通常更强大,拥有更多的名师和优秀学者。这使得985大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更具优势。

科研实力:985大学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和产出通常更高,拥有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这使得985大学在科研领域具有更高的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985大学整体实力更强,但并不意味着所有985大学都比211大学好。每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优势,选择哪所大学还需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考虑。同时,985和211标签也并非永恒不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这些标签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总之,985和211都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不同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选择哪所大学还需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985 211有哪些学校

985和211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指中国政府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而实施的两个重要工程,即“985工程”和“211工程”。目前,全国共有39所985大学和115所211大学。

985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大学。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大学都是985大学,但每所大学的实力和特色都有所不同,选择哪所大学还需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考虑。

211大学则包括更多的学校,如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同样地,每所211大学的实力和特色也有所不同,选择哪所大学需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985和211标签并非永恒不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这些标签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选择大学时,还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学校的综合实力、专业特色、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等。

精选阅读

我是什么课件汇总十四篇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多元教育思维的具体体现。关于“我是什么课件”的知识你掌握得够了吗看看这篇文章吧,希望您能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做出处理!

我是什么课件(篇1)

教学内容《我的爱是什么》主题活动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家庭因我更美丽》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

基于标准

1、回忆家人对自己表达爱的一些事情,体会家长对自己的爱

2、说一说自己对家长的爱,关心自己的家庭生活,爱自己的家人。

3、通过一个小事例,理解家长的爱。

4、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内容分析《我的爱是什么》主题活动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家庭因我更美丽》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平时家长对自己的爱,理解家长爱的方式,并能主动大胆说出自己对家长的爱,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些行动中,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家人为孩子包办了一切,而孩子也感觉家长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通过调查发现我班的孩子很少通过言行为父母做些事情,更别说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了。

所以在学习本课之前,先安排孩子留心观察父母对自己的一些行动,并在家主动表达对父母的爱。我们班的孩子有音乐特长,所以在设计本活动时,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家庭生活,爱自己的家人,能从语言、行动方面理解家人、关心家人,从细节之处表达对家人的爱。

2、提示学生如何对家人付出自己的爱,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学习重点通过言行向父母表达爱,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难点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具准备学生生活录象片段 课件 自编歌曲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基本评价题目

1、说说在家中家人是怎样表达对自己的爱的。检测:学生了解家长对自己爱的方式。

2、学生用语言、行动表达对家长的爱。检测: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家长的爱。

3、通过一个教学情境,说出自己的感受。检测:学生理解家长不同方式的爱。

学习过程

一、回忆导入。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家中家人是怎样表达对你的爱的?(学生说出家长表达爱的方式。)

师:家人对我们的爱不止止表现在一个字上,而是妈妈的拥抱,爸爸的目光,还有那可口的晚餐等等。那么你对家人的爱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的爱是什么》。

二、过语言、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师:那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对家人的爱?(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用语言、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的。)师:同学们真是长大了。

下面我们看一段录象,看这个小朋友在家是怎样做的?(放录象)师:看完这个小朋友在家中的表现,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师:老师希望你们能经常这样做。

下面把你在家中的表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内合作演一演。(生交流、表演)师: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也感受到你们真的长大了,老师希望你们永远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三、能够理解家人对我们的爱1、设置情景:老师收到一位小朋友的来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我的一位同学生病了,我送他回家,当我回到家时已是晚上9点,我一回到家,爸爸就训了我一顿,我感到很委屈就哭了,到后来我想想,爸爸也是因为关心我、爱我才这样做的,我想向爸爸说明情况,可我不知该怎么做?请帮我想个主意,好吗?2、同桌一起想主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并有感而发,说说自己被父母误会的情况,以后再有这种情况发生该怎么做。

理解家人的唠叨也是对我们的爱。

四、表达对家人的爱

1、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不仅能用一句贴心的话、一个小小的行动去关心家人、帮助家人,还能够理解家人对我们的爱。

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家人的爱,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一个小小的行动、一句贴心的话、一个小故事。(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学生自由结合,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2、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展示?(展示、汇报)五、结束活动师:同学们都很了不起,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同样的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我们也爱自己的家人,让我们对家人的爱永远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会更加温馨、更加美丽,让爱永远住在我们的家中。

师:老师这有一首歌《让爱住我家》。老师把这首歌送给大家,也希望大家把这首歌带回自己的家。

让爱住我家我爱我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爱就是贴心的话,让家永远温馨。我爱我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爱就是小小的行动,让家充满欢乐。

我爱我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爱是理解的微笑,让家永远幸福。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欢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在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我是什么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用“挑战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了解气象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指导、观察、讨论、交流

四、教学手段:利用有用资源辅助教学

五、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自制教具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语,通过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猜谜,教师板书课题。

用猜谜语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检查复习

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把识字做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自读感知

学习课文

组织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鼓励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理解课外内容做好铺垫。

分段学习

品读赏析,

读读说说,学习第三小节

1、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想一想:“我”在池子里怎么样?在小溪、江河、海洋又怎么样?

2、指名读本节。指导朗读。

如睡觉时请其读得轻一点,散步时可读得轻快一点等等。

3、再指名读,集体读。

4、说话练习

池子里的水, 就好像人在睡觉。小溪里的水, ,就好像人在散步。 江河里的水, ,就好像人在奔跑。海洋里的水, ,就好像人在跳舞、唱歌、开大会。

5、齐读。

低年级的字词句的训练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让学生品味语言,欣赏语言,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

加深了解

感悟内容

读读做做,学习第一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小节。想一想:我是怎样变成云的?

2.说说看,你们平时看见的云有哪几种颜色?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3、指导朗读第四、五句。

培养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精读回味

加深理解

读读演演,学习第二小节

1、“我”还会变成什么?指名回答。相机在黑板上贴相关图片。

2、“落、打、飘”这几个动词能不能掉换一下?

3、指导朗读。(重点是针对“落、打、飘三个动词)

4、表演朗读。

①学生自由练习读第二小节。

② 请4名同学上台分句朗读第二小节(众生评价,集体表演读)。

充分重视学生在朗读中的独特体验。力求促使学生“三个维度”的全面、协调发展。

通过教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细读课文

探究发现

自读自悟

读读想想,学习第四小节

1、我会变,所以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又很暴躁。请读读第四小节,说说我性格温和时做了哪些好事,脾气暴躁时又做了哪些坏事?

2、你知道人们是怎样管住我,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

3、小组讨论,交流。

调动生活积累,将思想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之中,相得益彰;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总结全文

教师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评价。

用评价的方式总结,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我是什么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水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时安排]二课时

[双色AB案]

A案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将根据儿童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点,以孩子普遍喜爱的谜语导入。在教学生认字的方式方法上,力求做到遵照《课标》随文识字的要求在读书中识字。在识记过程中方法多样,方式灵活,注重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讲多读,引导学生明白不同语句用不同语气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自已感知课文。并利用童趣化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条谜语,你能猜出谜底吗?

师说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学生猜,随机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带着问题“我是什么”试读课文,并圈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是怎样把每一个字读准确的,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4。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生词卡片,师相机指导正音。

重点指导读准以下字、词:

zaozai

躁灾

暴躁灌溉冲毁灾害睡觉散步飘浮

5。小组分别交流识字方法。

6。分小组齐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汇报观察结果,相机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字的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没有钩;四点底的四点不同的排列方向。

4。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检测巩固识字

1。点名读课后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2。分小组比赛读,加强记忆。

五、作业

1。多向交流记字方法(小组交叉交流)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给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言语激趣,引入课文学习。

小朋友,聪明的你知道“我”是什么了吗?请你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抓重点段进行朗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我”是水的?(找出第三自然段)

1。自己练读,评议指导:

你的朗读很流利,你想听听“水”自己是怎么说的吗?

2。(课件出示水滴):小朋友,你真聪明,我是水,不过我睡觉的时候,请你读得再轻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时候读得轻快一些;瞧,我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时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读得活泼一些吗?再练习练习,你肯定是最棒的。

(课件设计江河里水流的情景,重点凸现一大滴水珠,并用对话的形式出示它的语言。)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读出“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时的不同语气。

4。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生自由放声朗读

(2)。出示课件:(出示水滴的话)小朋友,我的性格是多变的,你能把我的各种变化找出来吗?

(课件设计与上同,语言内容变化。)

(3)。生自由找、画,师随机板书:(汽、云、雨、雹子、雪)

(4)。出示课件:你最喜欢我的哪种样子啊,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课件设计出现江河、小溪、大海三处不同的水珠,形态各异。)

学生分别找出不同自然段进行赛读、点评。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水听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棒,都想与你们交朋友了。可是他说作为朋友,还想把他的脾气告诉你们,你们想知道吗?

(1)小组合作读第四自然段,老师巡视辅导。

(2)引导学生在反复练读中体会水“温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

(3)提出不懂的词语,相机理解“温和、暴躁、灌溉、淹没、冲毁、灾害”等词语的意思。

(4)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水不同的状态和温和、暴躁的双面性,齐读课文。

(5)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反馈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

四、拓展思维

1。水是我们亲密的朋友,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水能帮助人们做什么好事吗?

2。说话练习

用“假如我是水”结合课文中介绍的知识说一段话。

五、作业

1。把今天新认识的字读给父母或朋友听听。

2。找找水的资料,看看我国水资源情况怎样。

我是什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水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体会“落、打、飘”动词的运用。

教学准备:

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悬念激趣,初读感悟

1、谜语导入。(小石猴,人人夸,七十二变本领大,保护师傅去取经,路上妖魔个个怕。谜底:孙悟空)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和孙悟空一样会变的朋友。揭题。生读课题。

3、我到底是什么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4、学生先看动画朗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5、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展示。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学听。

二、识字教学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

3、学生在小组内用生字魔方学习生字。

4、师检查自学情况。全班汇报识字方法。

三、写字教学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四、精读生悟。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水会变成什么呢?(云)师板书。

你从哪里读出来它变成云的呢?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云的美丽。(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看云的图片,直观感受云的美丽。)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水还会变成什么呢?(雨、雹、雪)师板书。

4、你最喜欢水变成什么呢?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5、引导学生体会“落、飘、打”三个词运用的贴切。

雨是怎么下来的?(生:落下来的)。

雪花是怎么下来的?(生:飘下来的)。

雹子是怎么下来的?(生:打下来的)。

这里的三个动词是什么?它们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学生都能通过对“落”、“打”、“飘”这三个动词不同意义的感知而作出判断,加深理解。

6、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水变化的'神奇。

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又再次被激活,一个个又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并都在“飘”、“落”、“打”这三个字的读音处理上做文章,反复尝试,相互提示。

6、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一个“变”字。

生看课件。师小结水变化的神奇,水会变成汽、云、雨、雪和雹子。帮助学生对课文的加深理解。

五、总结交流。

1、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水的变化吗?

2、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汽————→云

↑↙↓↘

水雨雹雪

我是什么课件(篇5)

1、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你们想多了解这位小魔术师吗?它具有哪些性格呢?

2、自读第四自然段

3、指名说(温和、暴躁|)

4、它温和时会做什么?暴躁时又会做什么呢?

5、分角色读。女生读表现水温和的部分,男生读表现水暴躁的部分。

6、这会你们应该能猜出这位神奇的魔术师是谁了吧?(水)

7、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8、总结:是啊!水不仅可以变,而且还可以为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它,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它。

9、再读全文,边读边想:除了从课文中,了解到水的变化,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你还可以发现水有什么变化?

10、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办法,让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小组讨论。

11、学生交流。(重在引导学生提到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倾倒垃圾......)

12、小结:面对现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面对现在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保护它,这样才能让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板书:(保护)

我是什么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和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对话平台

自读

1、给同学充沛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竞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协助纠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同学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和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身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

3、同学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一起评议。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同学自身说想干什么,同学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扮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

汇报

同学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效果,交流学习感受。

什么是周长课件集合15篇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此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而《什么是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4、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感知、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运用了CAI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事物的特征,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探究、创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加强教具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CAI课件,直尺、皮尺、测绳等测量工具,同时让学生采集树叶,准备测绳(或卷尺)、彩笔、直尺。为更好地学习知识作好了充分的硬件准备。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运用CAI课件演示,故事引入:小蚂蚁练长跑情境图,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沿着树叶的边爬了一周,并活泼可爱的向同学们打招呼。采用音响型媒体与图象型媒体结合,声形互补,相得益彰。形象的演示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周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三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

第一步:用CAI课件显示多个图形,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

第二步:请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几个封闭图形。

第三步:有选择性的展示学生画图。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1)有了上面的前提教学,我就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课前准备好了的各种叶片描出一周的长度,在描的过程中体会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里面部分不是周长。

(2)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桌面的边线、数学书封面的边线、黑板、文具盒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组内说一说。

(3)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怎样走才是教室一周的长度?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学生从生动的媒体卡通形象蚂蚁练长跑情境中得到启示。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量:在量腰围、头围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并在小组交流中说一说测量的过程。活动形式也灵活多样,可以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只要能测得结果,都给予肯定,而且测量的内容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最后,配合电脑媒体演示操作过程,完善认知,统一方法。

2、围:用学生喜欢的彩色笔描出图形的边线(即周长)

课件形象直观的演示描图过程,让图象媒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只能描一周,巩固周长的含义。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角形要量几条边?四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逐渐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方法。

2、算:课件显示几幅平面图形,验证结果,揭示算理,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课件中的两组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汇报,结合学生的想法,借助多媒体展示边线的移动过程,直观地比较出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通过提示性的引导,让学生联贯的概括出什么是周长,补充板书,完善内容,提示课题。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掌握测量的技巧与方法,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图片、水彩笔、直尺、线绳、软皮尺、学习单、实践活动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观看体育比赛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动物跑步比赛。比赛规则是:先跑完赛场一圈的选手获胜,谁会取得比赛的胜利呢?我们试目以待。

课件播放比赛场景。

师:哪只小动物赢了这场比赛?你怎么知道小猴获胜?

生:因为小猴先跑完一圈,所以小猴获胜。

师:谁观察到了小猴从哪里开始跑的,跑到那里结束的?

生:从起点开始跑,又回到了起点。

师:小熊跑够一圈了吗?

生:没有,因为没有回到起点。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描图片的边线

师:小猴沿着赛场的边线跑了一周获得了跑步比赛的胜利,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课前同学们准备了各种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用彩笔描出这些图片的边线呢?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图片,在学习单上描出它的边线。

指名三学生上黑板试画小熊图片、飞机图片和长方形的边线。

展示学生作品:

师:猜一猜这位同学画的是什么图片的边线?(小熊)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是沿着图片的边画了一圈。

师:从哪里开始,画到哪里结束?

生:从这个点开始,画了一周,又回到这里。

师:通常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起点。这两位同学也都是从起点开始沿着各自图形的边线画了一周又回到起点,描出了图片的边线。这里,王老师还收集了两位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下,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看来描的时候一定要沿着边线不能有空隙,注意从哪里开始还要回到哪里。

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物体,摸一摸物体表面的边线吗?

生反馈:课桌面的边线、文具盒面的边线、黑版面的边线

2、小蚂蚁画树叶边线,揭示周长概念

师:咱们班同学真的.很善于观察,指出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的边线。(板:物体表面)看到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小蚂蚁也迫不及待的也想来试试身手,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蚂蚁沿树叶边线爬一周)边看边思考:小蚂蚁是怎样画的?是从哪里开始,到那里结束的?

生: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画,又回到了起点。

师:小蚂蚁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画,又回到了起点,就是画了树叶的一周。(板:一周)

师:我们把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板:周长

师:谁愿意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呢?

生:“周”指的是一周,“长”指的是长度。板:长度

3、巩固周长概念。

师:什么是小熊图片的周长?

生:小熊图片一周的长度就是小熊图片的周长。

师:什么是飞机图片的周长?

生:飞机图片一周的长度就是飞机图片的周长。

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4、周长概念辨析,加深理解。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图形并补充这句话)老师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请看大屏幕!判断:红色部分是不是下列平面图形的周长?

生反馈。

(三)在活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1、出示两个周长不明显的赛场

师:(KJ)两只小蚂蚁因“哪个赛场的周长比较长?”展开的激烈争论。聪聪说:①赛场周长长。明明说:才不对呢,②赛场周长长。

师:它们谁说的对呢?

生1:①赛场周长长。

生2:②赛场周长长。

生3:看不出来谁画的长。需要用直尺量一量。

师:看不出来,怎么办?这就需要准确测量。课前,老师给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装有线绳、软皮尺、直尺等几种工具。下面我们就试着量一量这两个赛场的周长。请1、2大组负责测量①赛场的周长,3、4大组负责测量②赛场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活动要求。

师:下面我们先请××这组同桌来汇报。

生汇报

师:关于①赛场周长周长的测量方法谁还有补充?

师:像这样的不规则图形我们无法用直尺测量它的周长,大家想到用绳子沿着图形的边线围一周,再拉直量出绳子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化曲为直思想。

师:接下来请××这组同桌来汇报。

生汇报。

师:谁还有补充。

师:像这样规则图形可以用直尺量出边的长度,再计算周长。今后我们还会继续研究。

(四)闯关练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1、先看第一关(出示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有多长呢?大家一起伸出手指描一描它的边线。(生描)

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数一数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生展示自己的数法①从某一个点开始依次数出整个图形的周长,注意标记起点的位置②通过平移,先把水平方向的边线移到一起,再把竖直方向的边线移到一起,分别数出同类边线的长度,再求和)

请同学们再用第二种方法数一数,感受这种方法的简洁性。

2.师:下面我们来继续闯第二关。黄蚂蚁和红蚂蚁要进行跑步比赛,下面是它们的赛场。你觉得这样设计公平吗?这两个赛场的周长一样吗?

生1:这两个赛场的周长不相同。

生2:这两个赛场的周长相同。

师:有争议,答案不统一。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周长?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孩子都很善于观察、爱动脑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物体表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那你们可知道咱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它的周长有多长呢?今天回家大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明天上课我们继续交流。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3】

一、说教材

《什么是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而《什么是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感知、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事物的特征,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探究、创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加强教具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直尺、皮尺、测绳等测量工具,同时让学生采集树叶,准备测绳(或卷尺)、彩笔、直尺。为更好地学习知识作好了充分的硬件准备。

三、教学程序

(一)描一描,说一说

1、同学们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树叶也不断地从飘落下来,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漂亮的树叶是吗?你们能不能把你漂亮的树叶的形状描下来?好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树叶。

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再请一两个人说说学生到讲台前边指边说。

3、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找一找摸一摸

1、师:谁还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物体来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可能说到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课桌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

让学生边摸边说,引导说出xxx一周的长度,是xxx的周长。)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片树叶,谁来说说它的周长?

生到前面边摸边说。[+_xxJXSj,=}

师:刚才大家在指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时,都沿着哪里指?

生:沿着边。

师板演:①沿边线指

师:而且大家在摸边线时,都是从哪里出发,又回到了——

生:回到一开始的地方。

师:也就是回到了起点。(板演:②又回到起点)

从而得出: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等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出示一个角。

师:这是以前我们学过的角,谁来说说他的周长?

生跑上前来指一指,说一说。

师:有不同意见吗?

部分学生会结合着刚才小结的:②又回到起点提出质疑。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不封闭的图形说周长引起的争论,使学生体会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先说说腰围怎么测量,再进行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样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

这一环节的量:在量腰围、头围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并在小组交流中说一说测量的过程。活动形式也灵活多样,可以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只要能测得结果,都给予肯定,而且测量的内容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最后,完善认知,统一方法。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只能描一周,巩固周长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4、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想参加吗

(四)闯关训练,深化新知。

第一关: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第二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想: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角形要量几条边?”“四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逐渐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方法。

2、算: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三关: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课件中的两组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汇报,结合学生的想法,在黑板上演示边线的移动过程,直观地比较出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闯关练习的设计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本节课的练习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4】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44的内容,教材主题图呈现的是,一只蚂蚁绕树叶爬行一周后告诉同学们:“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如何让学生在蚂蚁爬行活动中捕捉到周长问题?如何让学生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将课本主题图的情境改变为两只蚂蚁分别绕各自的树叶比赛爬行,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自主探究,构建周长的概念。

【教学目标】1.在生动而富有情趣的童话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学问题,展开数学思考,从而自主探究“什么是周长”这一概念;2.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并寻求相应的测量或计算方法,积累数学经验;3.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周长的。本课是周长的起始课,学好本课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以蚂蚁的四次比赛为教学情境,构成了本课的主线,在情境中感受到认知冲突,从而自发发产生辩论、操作、讨论、合作等需要,教师顺应学生的需求,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相关认知体系。

1、创设情境,理解“一周”的含义。

⑴播放课件:蚂蚁叮叮当当爬行比赛,金龟子宣布,要他们沿着各自的树叶场地爬行一周。在相同的时间内两只蚂蚁爬过的路线如下——

⑶小结:既要沿边线爬,还要回到起点,才算爬行一周。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学情预设]入课伊始,就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播放课件前,让学生说一说,你希望谁获胜?在看蚂蚁比赛过程中,让学生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加油。比赛结束后,老师“煽动”学生为自己支持的选手辩护,找对方选手的“碴”。一场激烈的辩论由此拉开序幕。支持当当的认为:叮叮没有爬完一周,不算获胜。支持叮叮的则认为:当当没有沿边线跑,犯规了,所以不算获胜。这个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在争论中深刻地认识了周长的两个本质特点(沿边线、回到起点)缺一不可。

2、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周长。

⑴出示长方形纸张,让学生摸出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有人认为纸张被破坏了,周长也就没了,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仍然有周长。在争辩之中感悟:物变了,形变了,原来的周长破坏了,但新的周长又呈现了;规则图形有周长,不规则图形也有周长。只要沿着边线绕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寻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比划出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1、通过观察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比划出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操作认识到“封闭的平面平面图形才具有周长”

[学情预设]“所有的物体表面都能比划出周长,所有的图形也就能描出其周长。”当学生带着这样的潜意识,兴趣盎然地描周长时,却发现卡壳了,他们又一次引起了认知上的冲突: 3号该描出来还是不能描出来,课堂上又引起一番唇枪舌剑。在辩论中使学生知道封闭的图形才能描出其周长。

师:你能当一次魔术师,为一号和三号图形添上一笔,使它们也能描得出周长吗?(让学生画,画完后再次展示,对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没封闭的图形改造成封闭的图形,这一设计给出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既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只要将图形封闭起来,不管其形状如何,都能描出其周长。创设一个情境不容易,但要将一个情境派生多次利用,并且每用一次都赋予新的使命,才可谓高效而独到。

1、介绍测量树叶的方法及所需工具。

师:从我们的课堂上,叮叮当当知道周长的知识,它们真诚地对同学们说声谢谢,并保证下次一定爬完树叶的周长。它们终于迎来了第二次较量。

播放课件:两只蚂蚁仍沿各自原来的场地爬行,这次他们既有沿边线爬,亦有回到起点,并且是同时回到起点。

[学情预设]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会产生三方面的意见:叮叮获胜,当当获胜,平局。怎么评判才能让别人信服?唯有比较它们的周长,根据周长的多少来定胜负。这样能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测量周长的现实需要及其价值,从而投入到对测量树叶周长的探究之中。

2、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⑴四人小组合作比较两片树叶的周长。

⑵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荷兰学者弗赖兰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学。在测量周长的操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绳绕、滚动等测量不规则图形周长的策略和方法。

师:祝贺叮叮获胜,现在我们要为他颁发奖牌,设计公司提供了如下几种设计图,并请大家帮忙预算一下,如果给奖牌镶上一条金箔框,哪个奖牌所用的金箔最省?

[设计意图]所有的图形周长都需要用绕一圈的方法获得吗?本道题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有些图需要这样,而有些图只需要测量部分长度,然后根据获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方法求出其周长。既进一步认识了周长,又为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开拓了思路。

师:当当输了,但它不气馁,它暗下决心,一定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叮叮。终于等来了第三次比赛。这场较量将在这两块场地中进行。

如果你是叮叮或当当,会选择哪一块场地?为什么?(让学生猜测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

[设计意图]如果可以选择场地,当然选择周长较短的那一块。这一开放练习,意在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还在于让学生懂得了周长的比较不仅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获得,还可以通过计算获得,亦可用拉直、移动等方法获得。本环节的教学既巩固了学生已掌握的测量方法,也丰富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更深的用意还在于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认识到:如果仅从周长的角度进行比较,选择哪块场都一样,但如果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第二块显然更合算,因为它的拐弯处更少。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生活需要数学,但数学并非生

师:蚂蚁的竞赛仍在继续,周长的有关问题也不断地在我们身边出现。聪明的同学们,在蚂蚁的第四次比赛中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出现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大家课后根据下面两幅图续写这则数学童话故事。

本节课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将一只蚂蚁绕树叶一周的情境改变为两只蚂蚁举行爬行比赛,并将这一情境贯彻全课始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图实现: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一)始终将学生置身于叮叮当当比赛的童话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而快乐的事;(二)每提一个问题不仅富于挑战性,而且将学生置身于争论的双方,个个学生按耐不住为自己支持的选手说理,找对方选手的“喳”,这样学生的辩论发自内心,激烈而精彩,生生互动到了极限,处处摩擦出思维的火花,将课堂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本课以蚂蚁比赛为线索,让学生学生经历了三次探究活动,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第一次比赛,使学生经历了三次认知冲突,从三个层面认识到周长的本质含义:⑴沿边线,并回到起点才可谓一周;⑵规则图形有周长,不规则图形也有周长;⑶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第二次比赛,通过开选择比赛场地这一开放练习,使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用周长的相关认知指导自己的猜想、操作、计算、比较,使数学之花更加绚烂;第三次比赛,又将学生带入一个童话世界中,让学生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力,不仅使数学知识得到拓展,也使情境得到延续。

本节课自始至终,既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又让学生动脑想数学;既给予学生履行探究数学知识的义务,又赋予学生自主选择、争辩设计意图的权力;既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又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教与学的辩证组合,使学生在三维目标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嘉宾,它呀,个子小小的,力气却大大的,能举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品,被称为动物界的大力士。猜到它是谁了吗?对了,它就是小蚂蚁。(教师出示蚂蚁图片)今天天气这么好,小蚂蚁出来散步了,看!它看到了一片树叶,它会做什么呢?(教师演示蚂蚁爬树叶一圈。)

A、师:小蚂蚁爬的树叶边线,我们能不能用彩笔描出来呢?

②指名汇报,上前演示,说说是怎么描的?

B、找一找身边物品的边线,引到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去摸一摸,描一描(怎样描更好呢,用直尺)。

A、刚才我们描了边线,摸了边线,在数学王国里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猜猜它叫什么?(周长,板书)

那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呢?

我们再来看看数学书封面,它的边线是一个(长方形),谁来说说它的周长?(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那正方形呢?用一句话概括出图形的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

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C、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物体,你来找一找它们的周长,(生汇报,边说边摸)

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周长,那小蚂蚁想知道它爬过的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究竟是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量一量吧!

(2)选好测量工具。

(3)填好表格。

(4)汇报:你们小组用了什么工具,怎么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数学书封面:有的是把4条边的结果加起来,有的是只量了长和宽,分别乘2)

只要方法正确,就给予肯定。

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周长的方法,那么生活中有什么用呢?

比如:做衣服时需要量腰围,给别人买帽子需要头围等。

同学们量周长都做得非常棒,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数学书45页),想知道他们的周长,还用量吗?

怎么知道的?

先自己数第一幅图,汇报方法,再同桌研究后两幅图。(一条边一条边的数,要注意做好标记;数出每条边,最后相加的,可以把每次数的结果记录下来,防止忘记)

后两幅图,有的同学可能就会想到平移的方法,比一个一个数的更快。

小结:刚才咱们通过描一描,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认识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并且会测量计算周长。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

1.蜗牛沿着图形的边线走一周,请将它们走的路线画出来。教材46页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大屏幕前演示蜗牛走的路线,教师课件演示。

2.下面这些红线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是的打“

”,不是的打“×”

指名回答,不是的说出为什么?

3.4只小蚂蚁分别绕着下面的图形走一周,它们走的路线一样长吗?

先数再比较,可以分横向和纵向的比,也可用平移的方法,看出上面两个周长一样,下面两个周长一样,下面两个比上面两个多出两个小正方形的边长。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

记得有两位名人说过:我们欣赏数学,我们需要数学,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得到更多的乐趣。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

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

(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

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

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教师引导)

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摸一摸

师:(拿一个三角板)孩子们,你能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周吗?(学生边指边说)

师:(走到学生中间,任意拿起一本数学书)问:你会指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吗?学生回答。

师: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放在课桌里的,请孩子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摸一摸它的一周。

(生自由的摸。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摸的?(请两个孩子来描述一下自己摸的情况,主要是引导孩子说出“刚好摸了的一周。)

(注意观察学生有没有摸完,或是摸过了的情况,如果没有,教师可以故意摸错给学生看,让学生充分理解一周是由起点出发,最后回到起点。)

(2)描一描

师:你能在这张纸上描出这个图形的一周吗?来,试一试。

(生开始描,师巡视)

师:谁上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找两生上来展示。师引导:你描的是什么?引导孩子说出“我描的是的一周”。再得出“那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并鼓励孩子,你能把这句话连着说吗?)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都描出了图形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课件展示刚才两个孩子所画的图形的一周。)

(3)想一想

师:下面我们来想象一下,另外这几个图形的一周如果描下来是什么样子呢?请闭上眼睛,你也可以用手比画比画。

师:好了,请看屏幕。(课件里展示相应的图形及其周长。)你想象的是这样吗?

(4)找一找。

师:那你还能不能在我们的周围找一个物体,说说它某一个面的周长!

(学生边摸边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参与到其中,引导孩子说,这一周的长度是的周长。)

师:你还能看得更远,更宽一些吗?(用手势表示出来。)

(5)说一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师:周长,就是指的围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围图形一周的长度。)

(6)指一指:你能指出下面哪些图形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

(强调能指出的图形是围了图形一周,,而有些图形不是围一周。)

师:孩子们真是很有智慧,所以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指围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强调“围”字)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

(过渡):咱们已经认识了周长,其实周长的知识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长的世界,共同去探索周长的秘密。

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

师:陈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板,如果要你来测量它的周长,你会怎么做?

(一生叙述。师点评。)

师:请孩子们合作,测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把结果写在图形的下面。

师: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长方形:为什么可以只量两次?)

(三角形:测出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加起来。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厘米。)

(正方形:只量一条边,然后乘4就得到正方形的周长。师引导:你量了几次?为什么只需要量一次?)

(五角星:只量一条边,乘10就可以了。)

师:在求图形的周长的时候,都是把这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合起来,就得到了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还敢挑战难度更大的图形吗?

师:如果要你来量这个圆的周长,你想怎么量?

(生思考5秒钟。陆续有人举手了。)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看看你们需要什么工具,老师可以提供一部分,如果没有,你也可以说出你的思路,我们一起来讨论。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如果你的方法能够与别人不一样,那就最好了。

(生操作。师巡视,引导出多种方法。测量圆的办法有:1是用毛线绕,然后量毛线的长度;2是用圆在直尺上滚;3是把圆折起来,如果对折一次,就用量的结果乘2,如果对折两次,就用量的结果乘4;4是用直尺在圆上一厘米一厘米地量;5是用软尺量;6是先把这个圆画出来,再用线绕。)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哪个小组首先来汇报?带上你所使用的工具!(孩子上来。)

师总结:孩子们刚才想出了很多的方法,都测出了这些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们的周长。

孩子们回家后还可以找一些不规则的图形,量一量它们的周长。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什么?(周长)周长很高兴认识了我们这些聪明可爱的小朋友,他很乐意和你们一起学习。如果你是“周长”你怎么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师:那孩子们再想想,我们认识了周长,掌握了测量周长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没有用呢?

(几生举例。)

师:周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孩子们请看……(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周长的应用。)

师:你知道自己的腰围吗?想不想马上来量一下?

生:想。

师:好,请孩子们先起立。先摸一摸腰在哪里?大概就是肚脐这个位置的一圈。腰围就是我们腰的一周的长度。

我们由两个孩子合作,互相量一下对方的腰围,再比一比。

四、课堂总结

师小结:希望孩子们能把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7】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和具体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五、说教学设计:

这部分我分为四个流程:

(一)创设情境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和指数学书封面一周两个环节,意在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初步感知一周的概念为理解周长打下基础。

(二)操作实践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设计了:

(1)描一描让学生用彩笔画出手中树叶的边线,并说出打算用什么方法画。学生画好后,课件出示小蚂蚁说的话,然后问学生:它的话中哪个关键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周长。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这时候再让学生能从我们身边找些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小组活动:说一说课桌面的边线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已知的图形或物体上去找、摸周长,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路,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周长在图形上”,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周长的认识由事物上升到了半抽象,再让学生去摸一摸,学生对周长这个概念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师生小结板书周长的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思考、讨论。课件出示:“月牙形““<”有周长吗?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能从一点出发绕一周一回到这一点的图形才有周长。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依据这样的教育理念,我设计了量一量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先说说打算怎么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再说说怎样量树叶的周长,然后动手量一量树叶的周长,并用课件出示测量注意的问题,及时反馈量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来这个环节要量数学书封面和树叶的周长,由于时间问题,把量规则图形数学书封面省略了,只量不规则图形树叶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感觉练习的味道已经很淡,只有练习数一数的内容,其他练习已经穿插在新课中。练习后面还有一个生活中的周长,意在让学生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四)课堂小结

通过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更多的是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索,锻炼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和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在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心形,找其中一位同学按照老师的示范来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提问: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轮廓)

引出课题:周长。

(二)生成新知

1.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

预设1:用绳子围一圈,将绳子的长度量一量

预设2:用尺子测一测

(教师巡视,指导练习)

师:那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2.探究长方形周长

①测量数据。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②计算周长。

③交流汇报。

④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3.探究正方形周长

(1)课件演示:将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2)交流汇报。

(3)总结: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三)巩固提高

1.判断以下图形是否能测量其周长?

2.基本练习

(1)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1米,宽8米,求花坛的周长。

(2)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3.提升练习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作业:

1.回家后,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测量一下课桌、凳子、书本的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9】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和具体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看一看,描一描。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美丽的叶子图片!多漂亮的叶子呀!可爱的蚂蚁看到它,高兴极了!它说它会画树叶,一笔就能画成美丽的树叶!看!(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两只小蚂蚁是怎么画的?谁画的好?

师:这样由一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这外面的边叫做边线。

师: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圈,一个美丽的叶片图案就出现了。现在谁再来说说,蚂蚁是怎么画的?

生: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

师:小蚂蚁也能做老师,它教我们画出漂亮的叶子,你们学会了吗?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3.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你们知道树叶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4.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地面周长、水池池口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cm左右。

4.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四)闯关练习。

1.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这里有3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看课本45页第2题,做在书上即可。

选择长方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有不同方法吗?大家真聪明,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面我们还要研究。

第一关谁成功了?请为自己加上100分!

2.下面我们来继续闯第二关。怎样量出树叶的周长?谁闯过了这关加上200分。

3.第三关。(课本45页第3题)

课件出示图:他们的周长一样吗?(指名说说)

我们来看看演示移动的方法。谁闯过了这一关?祝贺你们!每人加300分!

回想一下,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周长的?

这一关哪组闯过去了?请加上200分!

现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不要灰心,有信心赶上他们吗?希望你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头赶上!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能谈谈自己还有什么困惑吗?

(六)课后作业:

量出红领巾的周长。

板书:周长

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内容——《什么是周长》。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生、目标、方法、过程、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课加以说明:

一、教材

1、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有: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周长的含义,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计划一课时进行教学。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课教材有以下编写特点:首先通过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又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最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本课教材体现了“转化”“平移”等数学思想。

“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观点,把未知变为已知,把复杂变为简单的思维方法。课后的练习3向学生渗透了平移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力争做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二、学生

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生活中会用“边线、一周”等词进行表达和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长意义里“长度”含义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低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有趣的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找到周长的生活原形,利用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三、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四、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估一估”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五、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创设了这样情境:图形家族的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一直在为“谁的`周长长”争吵不停,这时问学生“同学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要想帮它们解决必须有一个问题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周长”自然导入本节课。

(二)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1、描一描,说一说,感知树叶的周长

首先利用描树叶的情境,在描、说的过程中体会什么是图形的一周;再问学生:“为什么有的同学描的快,有的同学还没有描完呢?”让学生体会长度并初步感知树叶的周长;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刚获得对树叶周长的体验来做裁判,判断小蚂蚁贝贝、豆豆、乐乐谁爬过的长度是它们所爬树叶的周长呢?不仅让学生体会一周是从起点开始还要回到起点,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感知周长的概念

在前面的基础上,提问:“图形有周长吗?”此时学生的心里也有了一个小小的问号,这时,我就告诉学生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然后紧接着问:“那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呢?梯形的周长呢?”接着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初步感知周长后,请学生观察简笔画,哪个图形所有线条的长度正好是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体会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对周长的含义得到完整的认识。

3、量一量,理解周长的意义

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后,帮助图形家族的几位朋友解决问题,“谁的周长长?”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另外,及时组织学生具体测量一些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图形周长的认识,多次体验,感悟周长的概念,体现学生认识的过程。在试讲时,这部分最成功的是让学生汇报不同的测量方法,拓展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到同一图形可能测量方法不同。

(三)联系实际,应用周长

1、找一找、摸一摸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再与学生一起演示,指出物体表面的周长。这样,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量、估腰围

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已经感受到很多图形和物体表面都有周长。这时告诉学生,周长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腰围。教师首先示范测量的方法,再让学生进行估计、测量,使学生在反复估计、测量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估计的能力。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估计不是乱猜,要有据可循,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提高练习、巩固新知

利用“图形家族出难题”的情境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题是用两根一样长的铁丝围成两个不同的三角形,判断它们的周长一样吗?第二题是有两根铁丝围成的图形,(P45 3(1))它们的周长一样吗?让学生明确图形形状不同,周长却有可能相同,使学生会用转化、平移的方法来解决较难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更多的是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为12厘米的图形(每格边长1厘米)]使学生将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延伸到无限的课外,从课堂走向课外,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六、反思

在教学设计和试讲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本教学设计和其他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有:一方面是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和其他教学设计有所创新的地方有:整体设计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创设图形家族争吵谁的周长长,利用学生爱帮助别人的特点,引出问题“什么是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由学生自主选择测量方式,并交流测量结果和体会;布置作业为: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为12厘米的图形(每格边长1厘米),使学生将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延伸到无限的课外。

以上是我对《什么是周长一课》的理解。请各位不吝赐教。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11】

一、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44-45页什么是周长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知道周长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五、教学关键:

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体验、交流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六、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画一画:

生一起唱郊游这首歌,天气越来越凉爽,美丽的秋天已经来了,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向欣赏一下吗?(出示课件)

师:这些树叶漂亮吗?

师:大脚看这些美术作品中的树叶漂亮吗?(出示课件)

师:美术大师说这些树叶的形状全是一笔划出来的。

师:想不想把刚才那些漂亮的树叶的形状描下来呢?

师: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师:大家描的都很漂亮,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是怎么描的?描完后,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的。(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实物投影)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片树叶,谁愿意来描一描呢?说一说你的描法。

问:他们的描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的,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我们把这一周的长度,就叫做树叶的周长。

师:同学们,树叶的周长我们都找到了,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教材45页,第一题)你能描出他们的边线吗?下面请同学们从三幅图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幅,用彩笔描出它的边线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描一描)(实物投影)

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描的又对又快!

师:同学们的话化水平可真高,这么快就妙好了!

同学们,我们刚才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叫树叶的周长。现在,我们描的这些图形的一周叫图形的(周长)

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出示课题:周长)

关于周长,你想知道那些知识呢?

生1:什么是周长?

生2:周长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生3:在生活中,哪里有周长?

生4:周长有大小吗?

很好!大家都是善于提出问题的好学生,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认识周长!

(课件出示:周长的定义)到底什么是周长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二)找一找、摸一摸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物体上面都有周长,比如我们的课本,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本的周长(边讲解边演示)现在,你们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像老师一样也找出一些自己身边的物体的周长吗?

要求: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一起找一找,摸一摸他的边线,找出它们的周长来。谁来说一说你们找到的结果?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师:看这个图形有没有周长?(出示,一个角的图形)

生:没有,因为它有开口

师:也就是说不是封闭图形,就没有周长。

(三)量一量

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周长是吗?

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说的腰围。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大家估计一下他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找个小裁缝量一量,(说一说量的方法)

师:根据这个结果,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腰围?

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厘米左右。

(四)算一算

同学们,我们的腰围是圆形的,我们可以直接测量出它的周长,那这些图形我们可以直接测量出他们的周长吗?(出示:教材45页,第二题)

生:不行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他们的周长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题目要求,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量一量、算一算他们的周长。

(出示结果,集体校正,强调出:三角形的周长是三条边的长度和。长方形和梯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长度和)

(五)比一比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咱班同学既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思考。那前几天,老师在准备教具的时候遇见一个有关周长的难题,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教材45页第三题)

师:这是两张一模一样的正方形纸片,你们说他们的周长一样长吗?(一样)

结果老师从其中的一块上减去这么一小块,变成了这个形状,你说现在他们的周长还一样吗?(生讨论,汇报结果)

师:大家的眼里真好,老师对大家真是既佩服又感激,谢谢大家!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吗?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1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谁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过400米赛跑?400米赛跑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绕着操场跑一圈。

师:一圈就是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操场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主动探究,测量周长

1.描一描,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课件出示教材45页上面的两幅图: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

师:请大家拿出彩笔,在书上描出这两幅图的边线,应该用直尺的地方,要用上直尺。

学生操作,完成后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2)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描的?你知道什么叫边线了吗?

请学生边说边演示,明确:“边线”就是绕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画一周所画出的路线。

(3)摸一摸。

请学生找到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如课桌面的边线,文具盒的边线,黑板面的边线等。

2.认识周长。

(1)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45页中间的两幅图。

提问:小蚂蚁和铅笔分别在做什么?说了些什么?你从中懂得了什么?请学生观察后汇报。

(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一周,它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铅笔沿着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描了一周,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指一指,说一说。

①请学生集体交流,先与同伴互相在图上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再轮流到前面在课件上出示的两幅图中指一指,说一说。

②强调“一周”的意义。

师:怎样才算一周?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从一个点出发,沿着图形边线运动,最后又正好回到这个点,这才是一周。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描一描、说一说、指一指等活动,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多方位的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3.探究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1)看一看,议一议。

①课件出示树叶和数学书实物,请学生观察并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②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以及选择这种方法的理由。初步确定哪些方法可以用。

(2)实际操作,量一量。

师:现在请大家找好合作伙伴,选择适当的工具,动手量一量吧。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大家说说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怎样得出的测量结果?

预设

生1:测量树叶的周长时,因为树叶的形状不规则,不能直接用直尺量,要先用柔软的绳子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圈,再用米尺测量绳子的长度。

生2: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时,因为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的,所以可以用直尺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在测量过程中,怎样才能保证测量的数据比较准确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多测量几次,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误差,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13】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第五册第44—45页。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有: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周长的含义,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计划一课时进行教学。

本课教材有以下编写特点:首先通过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又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最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观点,把未知变为已知,把复杂变为简单的思维方法。

课后的练习向学生渗透了平移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力争做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四、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这个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线、皮尺、各种实物、树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刚才给每个同学都分发了树叶,今天我们就借助树叶来学习知识。大家又会想了,树叶怎样才能辅助我们学习知识呢。

1、我们就来描一描把它的形状画出来、怎么样,像不像上美术课?(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

2、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到哪里结束、)

3、刚才大家描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沿边线围着图形,描了一周)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结合实物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我们能帮它取一个名字吗(树叶页面的周长)老师在课前也描了一片树叶,谁来判断一下,老师描出来的是不是树叶的周长呢?(出示未封闭图形)老师描的不是封闭图形,这种图形没有周长。

怎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引出周长的概念,结合封闭图形与未封闭图形,强调周长的意义、)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通过分一分,画一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

第一步:用cai课件显示多个图形,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

第二步:请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几个封闭图形。

第三步:有选择性的展示学生画图。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深入感知周长的意义。

(1)有了上面的前提教学,我就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课前准备好了的各种叶片描出一周的长度,在描的过程中体会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里面部分不是周长。再完成课本p45第1题。(强调是边线)

(2)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桌面的边线、数学书封面的边线、黑板、文具盒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组内说一说。

(3)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怎样走才是教室一周的长度?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4)认识平面图形周长、谈话:刚才我们指的都是物体面的周长,现在我们来看看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是什么图形(课件显示三角形类似p45第2题1图)这个图形的周长在哪呢?小黑蚂蚁很感谢你们为他做裁判,它为我们指出了三角形的周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态演示小蚂蚁沿着三角形的边走一周)小蚂蚁走的这一周的长就是三角形的周长、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强调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自主操作,巩固新知

1,量一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那么平面图形的周长该怎样求呢?(课件逐一出示:第45页第2题)、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5页的第2题、你想怎么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量一量、带着问题思考,动手、像这种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量出各边长度,相加就行了、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这样做、

2,量一量树叶的周长

(1)谈话:我们已经会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了,你们手中都有一片树叶,那么你手上树叶有多长。

八、总结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1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根据大纲的要求和这节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力目标: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表述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设计的教法主要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因此,在教法设计上,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主要是: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

四、说教程: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体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组织活动,探索新知;下面具体的说一说: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小蚂蚁跑的动画情节引入新课。这个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树叶的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识。这个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描一描,引出周长的含义。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从你收集到的树叶中选出一片,在一张纸上用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行吗?在学生独立活动之后,我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描树叶边线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活动二:摸一摸,理解周长。在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让学生懂得:平面图形都有周长。

活动三、量一量,测量周长。在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周长的基础上,如何求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教师进行巡堂加以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方法。

(三)、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外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什么是周长课件【篇15】

“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教材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助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紧接着呈现几位同学小组讨论的情景,有的用绳子围树叶,有的用尺子量数学书封面的边,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逐步感知了周长的含义,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后一节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了准备。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边线,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体会周长的概念。并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线、直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心形等图形。

1、看动画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课件演示蚂蚁绕树叶边沿爬一周的情景。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爬了一圈)

(带着问题继续欣赏)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课件演示后生边指边说)

师问:“同学们对周长有点感觉了吗?找周长应该先画出什么呢?”ppt出示“边线”。师:“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什么是周长)

2、小结:找周长时要先描出它的边线。描边线时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看动画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1、描一描,说一说,初步形成周长概念。

ppt出示图形,并让学生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

小结:边线即一周,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板书: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描边线及判断边线描的是否正确这个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边线即一周,是首尾相连的,从哪开始就应该从哪里结束,为后面学习封闭图形奠定基础。)

教师出示图形:圆。让学生找这个图形的周长。(先找出它的一周,然后测量一周的长度,这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教师将这个图形的边线取下来,粘在黑板上并测量,告诉学生测量出的“长度”――34厘米,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圆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周长是边线的“长度”。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周长的定义。)

2、认识封闭图形,进一步完善周长概念。

ppt出示“角”

引导:利用对比,使学生明白有的图形不是封闭图形,无法描出它们的“一周”。

(设计意图:通过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对比,进一步的完善周长的概念。)

三、探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老师让学生准备了直尺和一些线的工具等,请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量出长方形和心形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1、学习要求:先小组商量,再借助工具试一试。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2、小组合作完成,师巡视。

4、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测量。(直尺测量法、绕线法)

(设计意图:荷兰学者弗赖兰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学。在测量周长的操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直尺测量、绕绳等测量图形周长的策略和方法。)

1、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2、分别计算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让学生明白各个图形边的总和就是它们的周长。

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清明时节为什么经常下雨


总感觉清明节总是逃脱不了雨纷纷的定律,那么大家知道清明时节为什么经常下雨吗?下面趣祝福的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清明时节下雨的原因,一起来了解下吧!

清明时节下雨的原因

清明时节,春风送暖,繁花似锦,这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时节之一,但也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根据民间的传统观念和气象科学的解释,清明时节雨纷纷有三大原因,分别是冷空气减弱、春季低气压多和大气层水汽较多。

第一,清明时节冷空气逐渐减弱,海洋上的暖湿气流逐渐活跃。随着冬季天气的消退,北方地区的冷空气开始减弱,而南方海域的暖湿气流则逐渐增强。这种暖湿气流会遇到冷空气并上升形成对流,从而引发降水。因此,清明时节往往是南方地区的雨季开始的时候。

第二,春季低气压非常多。春季是大气环流变化最为剧烈的季节之一,各种天气系统非常活跃。在我国,清明前后常常会出现一些低气压系统,这些系统会形成阴雨天气和雷雨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第三,清明前后大气层里的水汽较多,且昼夜温差较大。清明时节虽然白天气温较高,但夜晚气温则相对较低,这种大气温差会导致水蒸气的凝结和降水的形成。此外,由于春季植物开始萌发,大气层中的水汽含量也随之增加,这也为雨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气象科学的解释,也有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尽管这个季节多雨,但也为大地万物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养分,助力春季生长和繁衍。因此,我们应当珍惜这个季节,体验其美丽和神秘,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清明时节的节日风俗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和习俗。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清明节风俗:

1、扫墓祭祖: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前往墓地祭奠去世的亲人,清理坟墓,添加新土,并烧纸钱香烛等表示怀念和敬意。

2、踏青:清明前后,春暖花开,是户外活动的最佳时机,人们通常会进行踏青,也就是春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锻炼身体。

3、植树:清明节前后,气候适宜,植树成活率较高,因此有清明植树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种植树木,以此来纪念先人和表达对自然的尊重。

4、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流行的活动,人们会在户外放风筝,有时还会在夜晚放风筝,并在风筝下面挂上小灯笼,形成美丽的夜景。

5、其他习俗:除了上述的主要活动,清明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如荡秋千、蹴鞠(踢足球)、打马球、射柳等,这些都是古代清明节期间的娱乐活动。

6、蚕花会:在一些地区,清明节还会有特定的民俗活动,如蚕花会,这是一种与蚕桑文化相关的庆祝活动。

清明时节下雨的说说

1.清明的雨裹着初夏,带着芬芳的山风。那西淅沥沥的雨丝,像是七仙女托地的长裙,眷恋着碧绿的大地,又像是巧夺天工的画笔,勾勒出旷野神奇的意境。

2.清明时节的雨,如烟似雾,轻轻洒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泛起点点涟漪,让人陶醉其中。

3.飘飘洒洒的是细雨,纷纷扬扬的是纸钱,蓊蓊郁郁的是松柏,绵绵密密的是哀伤,袅袅娜娜的是青烟,真真切切的是祈愿,只愿天堂有好梦,人间欢畅沐春风。

4.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悲断肠,焚香祭酒寄哀思,愁云惨雾罩阴霾,烟雨蒙蒙洒江南,凝眸伫立泪满衫。敬爱的先辈们,你们还好吗?愿你们在天国安好幸福!

5.清明的雨,是那么柔和,它像一眼静静流淌的清泉,轻轻地滋润着大地。它又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温和地抚摸着树叶、小草和花朵,所谓是润物细无声。

6.清明节到了,毛毛雨飘了,思念念飞了,短信息发了,祝福逝者安息了,祝愿亲友平安健康了,幸福吉祥永永远远了。

7.窗外,细雨纷纷,天空似乎一片阴沉,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

8.清明时节的雨,轻轻洒落在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如同琴弦般轻轻跳动,奏响了一曲春天的赞歌。

9.烟雨蒙蒙的清明时节,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水画中。

10.清明雨,像云姑娘从空中抛织的银纱,千丝万缕,连绵不断。山色一片空濛,清幽的山村,隐没在苍茫茫的轻言细雨。

11.清明时节雨纷纷,约好姐妹去上坟,逝者祖训记在心,烦恼忧愁雨浇尽,工作劳累随烟消,幸福安康更重要。祝姐妹清明节快乐!

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希望远在天堂的亲朋好友们,一切安好!

13.细雨纷纷,清明时节,远处的田野被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14.清明时节雨纷纷,祭先祖关心亲人。这个世界,爱情可同甘共苦,却固守不了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苦难。唯有亲情,两者兼得。

15.清明雨景浮现眼前,清明雨声欢跃耳边,清明雨味环绕鼻尖。

16.清明时节,雨丝如绵,轻轻洒落在桃花上,花瓣更显娇嫩,如同少女的脸颊,含羞带笑。

17.清明节到了,愿你踏着脚车,外出郊游,放下心情,开心自如,身体健康,什么都好,烦恼走掉,精神抖擞,愿你幸福快乐常相伴。

18.清明时节雨纷纷,黄花杨柳风含悲;祭祀先人怀旧忆,相思一片起心底;缅怀时光流年逝,祝福朋友康乐福;珍惜眼前好时光,幸福生活万年长。

19.绵绵细雨,轻轻落下,将大地染成了一片朦胧的绿色,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之中。

20.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轻轻洒在嫩绿的柳叶上,犹如一幅水墨画。

21.清明节,雨纷纷,话养生,多珍重;踏青游,好时节,防过敏,花草远;蚊虫叮,要防护,讲卫生,防疾病;休息好,精神佳,心情好,更健康!

22.细雨如丝,轻轻拂过枝头,带走了冬日的寒冷,带来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zf133.com/a/5788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