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logo
地图 > 祝福语 > 作文 > 幼儿园的观后感 >

幼儿园的观后感十四篇

幼儿园的观后感十四篇

【#作文# #幼儿园的观后感十四篇#】如果您对“幼儿园的观后感”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适合您阅读,有没有可供参考的作品名观后感模板呢?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欣赏优秀的作品,也可以让我们收获不一样的看法。 我们可以用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新的体验,此资料仅供您参考切勿抄袭或者抄袭转载!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1

首先感谢张玉芹名园长这个团队,给了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并细致周到的还为我们购置书籍。说起读书确实是件令我头疼的事,随着近几年电子产品的充斥,及工作忙等种种借口养成的惰性,许多本不该丢弃的东西反倒丢弃了。因觉得有幸参加了工作室这个团队机会难得,本着对于团队安排的任务一定要认真完成的心态。心怀一份感激与责任,心也就沉了下来,静静的去读,细细的去品味。说实话《给幼儿园园长的建议》这本书,在去年随王銮美园长一行到华师大学习的时候,我也曾购置了此书,但迄今为止我也就只看了三分之一,并且也只是过了眼并未走心。近日再读此书,也许是因目的不同,态度不同的缘故,却有了不一样的启示与收获,例如读《园长不应该是高高正在上的权威者》一文时,让我感触颇深:

正如书中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幼儿园的工作不仅需要园长的正确领导,更需要教师们的积极而努力地配合。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幼儿园才能取得进步与发展。作为幼儿园园长无论能力多大,优秀的价值都是要去靠团队的力量来实现的。如何让我们的团队,为了共同的愿景,凝心聚力,使我们的管理,管要管的有说服力,理要理的有思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做管理者的所要思考的问题。一个优秀园长的体现,不应该整日是工作、工作、再工作------,我们在对老师们做管理时,首先应考虑到的是,我们的管理对象她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工作者,凡是一撇一捺写成的人,她就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我们每个幼教人都懂得幼儿园的教育要求是保教结合,老师们在对待孩子是这样,我们在对待老师时也应该是这样,只有真诚的关注了她们的个人情感,把她们保育好了,她们才会更认真的来接受我们的教育。在她们需要的时候,送上一条温馨短信,一个微笑,也许我们就会收获不一样的春天,她们心中得到了爱的滋养,也就会滋生出更多的爱,才会幸福的工作着,快乐的工作着,才会把心中的爱迸发给我们的孩子们,使孩子们成为最终的受益者。若老师心中无爱,又何来孩子们的快乐。当然一个集体不可没有一定的约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集体没有一定的章法,那也如同一盘散沙,但制度只能是作为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是用来约束那些不自觉的人,激励那些积极上进的人的一种方法,不能事事以制度压人,一个优秀的团队,仅凭森严的制度,军事化的管理是发挥不出它的功效的,制度只是用来给她们指明大的方向,不可太细,应留有一定的空间,具体怎样做还得要看她们自己如何来发挥。毕竟幼儿园的工作不像小学、中学,条条框框之外老师们需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太多,例如我们在制定制度时,无论是在教学、卫生、安全、常规等等方面都规定的非常详细,甚至细化到孩子们拉屎、尿尿老师们如何做,可有一天一个孩子的鞋带开了,小辫散了,制度中没有规定到,她们就不去做了吗?类似这样琐事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多很多,都不是我们提前能预想到的,也不是能用制度框起来的。这时也就需要她们用“爱”去做了,如何让她们心中有“大爱”,不是制度能规定出来的,而是我们这些做管理者的`责任了。

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我一直记忆犹新: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如果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别人也就不把你当回事了。做为一个管理者,也只不过是羊群中的领头羊而已,责任是要引领她们从现在的地方到另一片新鲜草地的去的,不是只炫耀领头羊的身份的。园长如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老师们往往就会惧怕你的“威严”,而望而却步,这又怎会和谐共处、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呢?首先想到的应是责任,而不是权力,处处打官腔,领导的威严不是自己“要”出来的,而是别人“尊”出来的,不要让人嘴上有“领导”,而是让她们心中有“领导”,那这样的领导做的才叫值。如果做为一个管理者,每天只知道趾高气扬的对着老师们指手划脚,安排着安排那,她们心中怎不会有怨言,又何来发挥出其积极性、主动性,让我们的工作见成效呢?我认为我们在对她们做管理的同时,也应设身处地的从她们的角度来为其考虑考虑,这也叫换位思考吧。“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都是讲感情的,我相信我们为她们考虑了,反过来,他们也不会不理解、不体谅我们的。“情若春风爱无声”,以情动人以爱换心,爱是双向的,有付出就有回报,我们做管理者的付出的是爱,老师们回报的是工作的效率。

这就是管理的人性化,一个健康团队的打造离不开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离不开人性化的管理者,做为一个管理者如果只把眼光盯在工作上,而不是人上,那她永远造就不出一支斗志昂扬、充满凝聚力的团队;一个官腔十足的将,也永远带不出做人、做事随和大度的兵来。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我希望我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像爱我们的家人一样,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大人”和每一个“小人儿”!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2

《跳出传统思维的幼儿园教师实用手册》这本书是由蔡伟忠老师所写的,讲述了很多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和技巧解决的实例和方法,从多个层面帮我理清作为教师的职责以及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很喜欢这种信手拈来,却能满载而归的感觉,因为满满的都是作为教师的感触与启发。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翻开目录,我们可以了解整本书的一些内容:只要这样做,孩子就会喜欢上幼儿园;然后就要建立孩子的常规;学会正确运用区域活动,减少工作量;原始环境是良好的教育工具;让家长从接受、信服到跟从;这才是真正的幼儿园课程……光看题目,就是我们教师当前需要了解的内容,蔡老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特创新,并在书中介绍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全面渗透教育理念,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读这本书时,我一点都不觉得像读其他理论书时的那种费劲,感觉完全像是在读一本**,吸引着我不断地翻阅。

蔡伟忠老师说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小朋友在老师面前恭恭敬敬、乖乖静坐着听讲那不算是好的常规。最重要的是看老师不在或者老师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孩子的表现上。

班级的日常活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教师组织的一天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们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遵守常规呢?

1、 和孩子们讨论制定规则。

讨论是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相互合作、解释、协调和交流,以确定最佳计划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二、通过谈话、故事、儿歌等形式,强化幼儿的活动常规。

朗朗上口的儿歌、生动的形象、不断变化的故事是儿童喜欢的活动之一,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因此,在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时,我们会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和故事来加强孩子的日常活动。

一。在培养儿童集体意识、弱化儿童自我中心意识方面:

首先,设立值班学生,让每个孩子轮流值班。让值班学生承担起提醒同伴的责任,效果很好。

2、在培养幼儿合作方面: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商量做游戏,不争不抢,开心快乐地共同游戏,并让幼儿从家里带来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扮演角色,学会协商。这样,通过一些活动,并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加强,孩子们逐渐有了合作的意识。

3、在培养幼儿轻轻做事情方面:

让幼儿懂得要轻轻做事,不干扰别人,养成关心别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让孩子感受到做事轻温柔的人的爱。

现在,我们正在积极参与区域活动。 我首先转向本章。蔡老师说“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区域的作用,帮助教师减轻工作负担”。这不是非常好吗?

什么是区域活动?蔡老师没有干巴巴的理论词,而是形象地把区域活动比喻成一个房子的空间划分为客厅、餐厅、卧室等,如果教室只是进行集体活动,功能只有一个,只需桌子和椅子,这就好比一个房子只是用来会客,只要摆上沙发就可以了。如果房子很大,空间可以固定。如果房子很小,一个空间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用于不同的用途。

区域也是一样的,把活动室划分不同的空间,形成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可以是临时性的,或者是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功能,也可以是固定的。多么通俗易懂的讲解!然后,蔡老师同样用这些浅显的语言讲解了“为什么要进行区域活动”、“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区域活动有什么不同“、一般划分为哪几种区域”、“区域布局的要点、要求”、“材料和玩具有什么不同,停放材料需要注意什么”、“每个区域材料投放的特点”、“区域开放前的准备和活动后的安排”、“区域在课程中的应用、教师的角色”和“孩子不进区怎么办,孩子太多、空间太小怎么办”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读蔡伟忠老师的例子时,我的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蔡伟忠老师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

书中对我们现在的常见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读蔡伟忠老师的例子时,我的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蔡伟忠老师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3

进、洗、吃、喝、如厕、自由活动、小睡、离开是幼儿园的八个生活环节。这八个环节能否组织好,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成败。近日,有幸读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这一本书,使我对组织日常的一日生活活动有了新的认识。

本书每一环节分为一章,每章分为两个部分: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问题诊断与应对。特别是在第二部分,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策略、活动、歌曲和故事。

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缺乏组织生活技能的老教师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匪浅。本书提出的许多策略值得我们研究。我举几个例子:

1、入园好时光

进幼儿园是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生活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环节在入园准备、晨检、晨间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才能让幼儿以一种愉悦的情绪开始,以充满自信的自我服务开始,以不断增强的各种能力开始,投入到一天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情绪安抚策略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托班“五个一”策略有效地抚慰个别幼儿的情绪:抱一抱、哄一哄、说一说、查一查、定一定。大班指导孩子们把自己的委屈和烦恼告诉别人,让不良情绪得到适当的解决和宣泄。

保持良好的心情,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2、以儿歌形式的贯穿

在幼儿午睡起床穿衣环节中,发现孩子们把衣服的图案穿反,针对这个现象,在穿衣环节中可以教孩子们玩“钻山洞”的游戏。也就是说,把小动物的图案帖在桌子上的衣服上,从下面的大洞里钻出头来,然后把手臂从两边的小动里钻出来。

并加以小儿歌的形式:“小小鸡,变呀变,钻出蛋壳看一看。攥紧袖口伸翅膀,一捋绒毛头转转。

”在幼儿边穿衣服时边说儿歌,增加了游戏性,同时也不会再穿反衣服。

3、 环节过渡要动静结合

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在衔节过渡中也应做到动静结合。如在户外活动前,对于老师的提要求环节幼儿总有不注意听的。因此每次都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有时用静悄悄的猫妈妈的形式,带宝宝出去锻炼身体,再配以漂亮的头饰,孩子们会安静的跟妈妈出去。

有时还可以变成蹦蹦跳跳的小青蛙,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一展自己的身手。你也可以用漂亮的蝴蝶,孩子们跳舞。每天给孩子一种新鲜感,对于孩子的发展和孩子生动活泼的天性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学习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结合自己的工作,我发现了许多的不足:如组织一日活动中缺少计划的制定;相关策略能否熟练运用等等。认识到,想让孩子真正的认识、理解不是一堂课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老师在一日活动中不断地渗透,不断地提升。

而且还需要有效地开展为期一天的活动,以儿童需求无处不在为原则,让孩子们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坚持《纲要》精神,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切实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踏踏实实日复一日,不断观察和分析,勇于创新和发展。只有真正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素质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4

**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教育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境界中。

**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他们进**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轻轻的翻开《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书中丰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该书分为“目的与价值篇”、“程序与方法篇”、“情景与对策篇”、“问题与研究篇”、“学***长篇”五个篇目,在每一个篇目中详尽地记录着我们在活动设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解决策略,是一本真正实用的“小宝典”。

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其中怎样教授新歌这一节给我印象最深,它从导入这一环节详细的阐述了导入的一些方式,不同的歌曲不同的年龄段更适合怎样的导入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适合表演的歌曲可以采用动作导入的方法,歌词内容简单的歌曲可以采用歌词创作导入的方法等。其中有一项副歌前置的导入方法在歌曲《小鼓手》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在这首歌中采用的副歌前置的导入方式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学***,同时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把这首歌的难点解决,会让活动效果能更好。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5

本书第二部分“了解孩子”中讲到:宝贝们的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他们所表现出的人格特征各不相同。在我们班,象徐洲小朋友是属于多血质类型的,对他要注意加强刻苦钻研、有始有终、严格要求等方面的心理修养;比如梁一涛属于胆小型,所以要注意耐心、沉着、自控的心理培养。

所以,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个幼儿茁壮成长,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

本书第三部分“家园之间的沟通”利用四个章节来阐述:1、与教师沟通的基本准则;2、不同情况的沟通;三。教师认为最需要沟通的事什么;4.父母认为最需要沟通的地方。篇幅之大足以说明在我们的工作中沟通是多么重要的事,你做的最好,沟通不好也是前功尽弃,领导、同事、家长、幼儿都需要我们沟通,有爱就要说出来,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语句,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中,与家长沟通是重中之重。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第一,我们要理解家长。在家长眼里他们的宝贝就是最棒的,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需要技巧,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我们应该用善意的言语,从孩子的闪光点开始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及时反馈,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改掉毛病。

第二,坦诚是沟通的基本条件。我们只有敞开心扉,学会倾听。因为孩子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教育,孩子不在幼儿园时的表现应该向家长索取。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体会到教师是自己的支持者,只有善于倾听,双方才能彼此信任,才能成为朋友,从而打开沟通的窗户,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家园达成默契,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书中的例子就是我们周围发生的实。我平时在工作中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时会感到困惑。这本书让我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我相信教师在工作中付出的爱心、童心、耐心,家长和孩子一定会感觉得到。

谢谢郑园长推荐了此书,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有所收获。

瑞安市艺术实验幼儿园陈怡)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6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精心挑选了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比较典型的50个细节,对其进行了透视与分析,旨在“见微知著”,探寻司空见惯的细节背后的理论意义,从而更好的为教育幼儿,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的契机,由细节见真谛。

案例:

浩浩和小雨都在玩积木。浩浩搭得是宇宙飞船,小雨搭得是城堡,两人各自玩得都很开心。可是,不一会儿,两人发生了争执。原来,三角形的积木只剩最后一块了。而浩浩的宇宙飞船还缺个尾巴,小雨的城堡还缺个屋顶。两人就为这块积木争执不休,谁也不让谁,都是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

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你该怎么办呢?

在孩子的世界里,这类冲突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会主动介入其中,成为评判是非的法官。隔离双方,让幼儿被动地受处置,受教育,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对于善于思考的老师来说,在冲突发生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相信幼儿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冲突,而教师只是作为一名引导者适当的介入,不仅可以平息冲突,而且还可以寻找到许多教育的契机。

1、创造力的培养

老师们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玩法。如:屋顶一定要是三角形的吗?也许换了其他的图形,会更好呢?宇宙飞船的尾巴是否也可以用其他一些东西代替呢?幼儿很多时候会受同伴的影响,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而忽视了自己的创造,如果老师能适当引导,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创造方面来,定会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乐趣。

2、合作能力的培养

如果你是一位善于观察的老师,不难发现,其实每位幼儿都期待与同伴的玩耍,都会有主动与同伴主动交往的渴望。冲突中,幼儿的“自我中心”不断受到打击与挫折,老师要善于把握这种教育的契机。如:可以建议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去参与游戏。可以先一起搭一个大的宇宙飞船,再一起搭一座漂亮的城堡。让幼儿在游戏中慢慢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当幼儿看到他们共同的成果时,他们会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是如此之大。在这种与内心的“自我中心”矛盾的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与人相处要宽容,谦让,共享与合作。

3、正确价值观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让老师参与解决,既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也剥夺了当事人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如果给幼儿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不仅有利于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当幼儿发生争执时,如果在一旁仔细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哲理”。因为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都有一定的道德准则和美好情感。他们之所以发生冲突,主要是因为开始都认为自己有理。这说明他们已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念,虽然比较肤浅,也是非常可贵的。即使这种观念中有很多“自我”和“任性”,它却是幼儿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当然,正确的观念是需要成人来加以引导的,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更多的是受早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这时应该对幼儿的观念有所界定,让幼儿清楚什么是对与错。其次,一些平时话少和回答老师提问胆怯的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中,往往会变得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用语丰富。所以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引导,让冲突成为幼儿的一种运用语言的实践,这样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也是有益的。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7

初入幼儿教育领域,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李跃儿老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当我看到那本书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我被书的名字吸引着,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被书中的情感浸染着,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是骄傲自满地认为自己虽然专业程度还有待提高,但绝对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呀!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还很远。

李跃儿认为,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基础。“儿童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儿童成长”、“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鞋匠只有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需要和感觉,才能创造出适合自己脚的鞋;同样,教育者只有研究了儿童的心理历程、精神世界和成长机制,才能设计出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法。

”教育者要想真正帮助儿童成长,就得首先放下**的架子,怀着一颗无怨无悔真诚朴实的心去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然后去正确地帮助孩子。爱不是教育的一部分,而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没有爱,教育就无法实施。

只有老师爱孩子,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内容和方法,让孩子接受。孩子需要的是呵护与鼓励。如果像前一段时间新闻报道的那样,遇到孩子胡闹,调皮好动,就会用强大的威力来斥责孩子,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惩罚。

孩子们没有办法打架,他们只能默默忍受。忍受的后果就是创伤与扭曲,这样的结果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当我们用伤害孩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后,就会用“恨铁不成钢”的说法来为自己的暴力开脱,其结果事与愿违,造成了许多恨的苦果。

这是因为我们对孩子这样的爱是“上帝”之爱而不是“天使”之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天使,而不是上帝,与孩子们平等相处。

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我们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职责,但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缺乏尝试的教育方法带给我们观念与现实强烈的冲击。在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孩子的学习,忽视了孩子的精神成长。因为害怕纪律不严,我们不想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要知道孩子们在错误中成长!我们总是在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如果用“教”的方式而不是“帮助”的方式,只要求学技术而不是关注她内在的感受,不顾大自然为她制定好的学习方式,硬要他们按照**的方式来做,这样孩子不可抗拒的内在需求就会跟**外在的要求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孩子的心灵就会被扭曲,痛苦使孩子变得麻木,或者使孩子变得狂躁多动。

毕竟,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只能积累知识的工具,对吧?这是电脑的作用,不是人的作用。

这本书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感谢李跃儿老师,在这个时候,为我、为许许多多迷失在教育里的人们,倾情奉献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样的一个理念,这样的一份情感,这样的一声爱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

非常庆幸——我读到了它。

虽然距她的教育观点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自从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向着“帮助孩子成长,把幸福还给孩子”的方向努力了。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8

除此之外,仔细阅读这本书,还有一些章节对我很有帮助。比如:

建议36: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文中所述,许多优秀的幼儿故事一直是幼儿成长中的好伙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以教师提问为主的问题设计模式,使幼儿逐渐丧失了对故事的兴趣,如何在故事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幼儿问题意识,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文中通过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建议指导教师,如“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有布置环境、自主阅读、情景表演、**结合、反复倾听、欣赏**;“巧用多种策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分层反馈法、实物释疑法、实验释疑法、其他释疑法。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能将教师的单向提问转变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双向提问,让幼儿在倾听故事后,能主动将一些自己听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

建议69:让环境和材料激发儿童的问题意识

这个建议是“环境材料篇”的第一个建议,“环境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我们教师如何在环境创设和投放材料上下功夫,以激发幼儿问题意识,促进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文中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方面是在现实中质疑,适时适当地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不仅能使幼儿的新、旧经验产生剧烈的碰撞与摩擦,更能调动幼儿积极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的知识,使幼儿在质疑、问难的情景中不断成长。

另一方面,在探索中质疑,文中以一个主题活动“有趣的纸”的生成与展开过程为例,为教师在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和对幼儿的指导上提供参考。再一方面,在质疑中学习,幼儿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潜能,环境和材料就是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使幼儿的问题意识和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创设一个能够引起幼儿思考探索的环境,逐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是一本面向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指导性很强的好书,它用101条建议给了幼儿教师一个诊治幼儿语言教育疑难杂症的方向,书中的每一章节都具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能给我们幼儿教师新的启发,它值得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静心去品读,去体会,去理解,去反思,去实践。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9

接到宝宝从学校带回的通知,得知宝宝学校要举办“万圣节”主题活动,希望家长配合并参加时,全家就在宝宝的督促下开始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了。首先,由外婆负责采购南瓜、青椒等能雕刻成灯笼的材料;接下来,由爸爸负责、宝宝配合用采购回来的南瓜、青椒、茄子等制作南瓜灯、青椒灯、茄子灯;至于妈妈,则负责为宝宝准备活动当天的服装道具。从万圣节前的星期六妈妈将服装道具准备好以后,宝宝就开始了连续几天激动万分的日子——每天放学回家,先要披挂好她的道具在客厅里走一下秀,有客人到家,也要穿好行头好好秀一把。

终于到了10月31日,早晨,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好天气!好心情!一大早,宝宝就冲到爸爸妈妈房间,连声嚷嚷:

“妈妈快点、妈妈快点,万圣节活动要开始了”。好不容易,宝宝在外婆的督促下吃好了早餐,带着妈妈、外婆,无比兴奋地冲到学校,一看时间,才八点半不到。

一进幼儿园,我就发现学校的布局和平时不一样。入口处有一盏大南瓜灯。学校的大厅里满是蜘蛛、鬼魂、巫婆和魔鬼道具。教室里,参加活动的小朋友穿着各式各样的万圣节服装,有打扮成小天使、小动物的,也有打扮成杰克船长、小巫婆的。这时,一个小男孩走进教室,戴着蓝色尖牙的面具,披着黑色的围巾。是谁啊?太可怕了!

,孙老师不失时机地问已经一圈坐好的小朋友:“,小朋友,害怕不害怕?”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回答:

“不害怕!”孙老师又问大家:“为什么不害怕?

”小朋友回答:“因为我们有南瓜灯。”看来,老师们这几天已经将这个西方鬼节的相关***跟小朋友们进行了介绍。

9点钟,由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参加的“万圣节走秀比赛”准时开始了。各班的小朋友已早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幼儿园中厅的“t台”观众席就座。作为这次走秀比赛的评委之一,我很荣幸地坐到了距“红地毯”很近的前排座位。

英语老师“敏迪老师”简短的开场白后,参加比赛的家庭开始了各自的创意表演——星星班思思小朋友妈妈手工制作的服装和道具获得了在场所有家长和小朋友的一致好评;另有一个小朋友一家三口的走秀,获得了全场最高的人气;星星班张骏哲小朋友和妈妈的组合出奇不意地给观众分发糖果,同样获得了较高的人气;至于肖珂洋宝宝,由于妈妈准备道具时偷了点小懒,没有好好创新一下,扮了个小巫婆,虽然妈妈看着非常可爱,可其他孩子妈妈的创意更新更好,因此没有得奖。

走秀活动后,小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开始了“鬼屋探险”、“treat or trick”、还有“叼苹果”的活动,顿时,往日欢声笑语的幼儿园充满了此起彼伏的"鬼哭狼嚎",笑声、歌声、尖叫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万圣节特有的乐章!

这次学校组织的万圣节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别样的惊喜与欢乐,了解了万圣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到西方文化的特有内涵,也加强了家园联系,增进亲子感情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家园互动气氛。同时,也使孩子们对学习更感兴趣,为孩子们搭建了中西文化的桥梁。

非常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工作,让孩子们渡过了这样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

前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省委、军区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受益匪浅。

一大早就到了军区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孩子们快乐晨间活动的身影,有跳圈,踢毽子,跨栏等许多有趣的游戏,每个孩子的背后都塞着一条毛巾防止孩子出汗受凉,这么贴心的举动取得了大家一致的赞同,浏览了每个班的活动情况,基本上大家都在区角内有秩序的游戏,有时候还能互换角色,玩的不亦乐乎,而区角都是比较有特色的,我对美术类的区角特别感兴趣,觉得材料很丰富创作手法多,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最后大家一起观摩了一节开放课**活动《挪威舞曲》

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欣赏这首曲子。流程如下:

1: 让孩子们分章节享受,谈谈他们听到了什么,感觉如何?

2:谈谈某一段是快乐的还是优美的,有什么区别?

3: 玩精灵的游戏。当快乐的人出来的时候,精灵们出来玩。当美丽的精灵出来的时候,他们就躲起来。

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玩的很高兴,投入到游戏里,回答问题时思路特别开拓,达到了教学目标,虽然只有半日的观摩。但我仍然觉得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朝朝好的方向发展。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10

(1) 为孩子们提供大量自由探索的物质环境。适合教育活动的物质环境能使儿童在游戏中发现和探索大量的信息知识。同时,一个宽松、和谐、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孩子奠定良好素质的基础。

因此,我会在体育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教育机会的空间,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开放的活动环境。在空间上,我会转变传统的活动方式,将单一的活动区拓展为多个活动区,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地选择活动,自由地与同伴交往,这样能够让幼儿得到充分全面的锻炼,提升活动的有效性。

(2) 运用激励方法,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平时需要以幼儿为主体,顺应他们的兴趣,由于年龄尚小,因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也会依赖老师,我们可以设置相应的与体育活动相匹配的气氛与鼓励的话语,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让幼儿愿意参与到活动中 。

(3) 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儿童想象力的培养。要把教学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有效指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体育活动作为幼儿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满足幼儿的需要,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让幼儿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开展多种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体验生活、成功与快乐。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11

再见我的幼儿园观后感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即将离开我在的幼儿园了。我还记得第一天来幼儿园时的情景:初次踏入幼儿园的大门,看着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脸庞,我有点紧张。可是,当老师们温暖地迎接我时,我的紧张感很快就消失了。


幼儿园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欢乐的地方。每天早晨,当我走进教室,感受到热烈的氛围时,我的心情也格外愉快起来。在这里,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耍、学习。老师们用他们的爱和耐心教会了我很多有趣的知识和技能。我学会了认字、认数、认画、认识了五彩斑斓的世界。每天,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都有进步,充满了成就感。


我最喜欢的课程是音乐课和美术课。音乐课上,老师教我们唱歌、舞蹈,还教我们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我喜欢用小手摇动琴键,发出悦耳的声音。在美术课上,我可以自由地展现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彩色笔画出五颜六色的世界。我还喜欢倾听故事,老师们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原则。


幼儿园的活动也很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比如,国庆节时,我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了国旗的样子、国歌的歌词,并制作了自己的国旗。在音乐课上,我们一起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与老师们共同庆祝祖国的生日。还有一次,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户外郊游活动。我们来到了郊外的公园,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花朵和动物。在大自然中奔跑、嬉戏的感觉真是太美好了。


除了学习和活动,我在幼儿园还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我和他们一起度过了无数次快乐的时光。我们一起互相帮助、分享,一起玩耍、学习。从小到大,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渡过了许多快乐和难熬的日子。我们之间的友谊是如此深厚,如此珍贵。


我在幼儿园度过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快乐。幼儿园不仅是我的第二个家,更是我童年的乐园。我感谢我的老师们,感谢他们为我付出的辛勤努力和爱心。让我铭记在心的不仅是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是老师们教给我的做人的道理和良好的习惯。


虽然我即将离开幼儿园,但我会永远怀念这里的一切。幼儿园是我生命中一段美好的记忆,会在我心中留下永远的印记。我希望能带着这段美好的回忆继续向前,继续努力,继续成长。幼儿园,再见了!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12

培训,就是最好的福利!在山东省远程研修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世纪教育集团幼儿园200多位老师的庞大学习队伍井然有序,以最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

在绚烂又蕴含成熟的初秋,我们又迎来了研修,带着故友重逢的喜悦和清空、吸纳、激活、改变的心态,我们进入了虞永平教授的第一个专题讲座《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虞教授从过程意识是一种专业意识、回归经验是必然的选择、资源的利用、过程意识引领的课程改革四个方面,通过《指南》指向、案例分析以及陈鹤琴、张雪门等前辈的教育思想,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直接经验”“幼儿园课程及课程”以及怎么解决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大家明确了任务是什么?目标怎么定位?到底到哪里去完成?怎么完成?

与专家理念的碰撞:

值得惊喜的是,我们的教育行为和专家的理论是重合的,在实践中我遵循“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注重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并尽可能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引领他们的活动。

但是,我们又是不足的:出现教育契机时,我们不能明确的把握终极的目标,无法把握最有效的介入机会,无法观察到每一个孩子的活动行为,不能以教育的眼光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利用教育资源……,而且,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之间都是独立的,没有一个中心支撑点,而且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以老师的观点出发,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承受能力,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思索:我们开展这项活动到底是不是孩子喜欢的?它能够给孩子带来些什么?所以看起来我们的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丰富多彩,但实际上心底还是虚的,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没有找到明确的前行方向一样,充满着犹豫和忐忑,这对孩子的发展和幼儿园的发展都是很大的障碍。

还有一种现象:我身边幼儿园特色是突出幼儿园教育成果的一个方面也是幼儿园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家挖空心思寻找和别人不一样的‘点’然后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特色活动,比如:跳绳、拍球、剪纸、美术等等,因为实施的计划和方案没有系统化,所以,出现的情况是有的训练出一个队专供“表演”、有的把一期的作品在摆台上摆一两年,看起来琳琅满目但这些活动对孩子来说是有意义的吗?他们的思维最终得到了那些发展呢?因此,今天虞永平教授的讲座就像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同时更增强了信心。

反思后的激活:

虞永平教授说:“幼儿不是随便做事,要让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反思,就是要让孩子去做有挑战的事、有意义的事、有思维参与的事,这才能够促进他发展”“凡耳所听,目所见,手所触,鼻所嗅的都是经验,幼儿的学习是行动性的,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不是简单的听和看”“幼儿园课程要满足幼儿的需要;要使幼儿所做的事能感动幼儿自己,让幼儿投入、专注、流连忘返”这些理论激活了我们的认知:

反思我们的活动:某天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毫无目的性的随意选择一个区,机械性地拿过重复着昨天的事情,有的区看起来很静,没有交流也没有合作的欣喜,有的区看起来很热闹,那是因为出现了冲突,很多孩子在跟风喊,真正吸引孩子的活动在哪里呢?这样的区域意义是什么?对孩子来说有没有挑战呢?现在,我们能认识到,这样活动表面上注重了孩子的活动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无效的课程,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没有好奇心,也不可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再如:在集体教育活动《好玩的汽车》中,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实物以及精美的ppt,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期待着自由摸一摸、玩一玩,果然,老师给了这个机会,但是孩子们发现所有玩的过程都是在老师规定之下:先拿哪辆车再拿哪辆车?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的要一起玩,不能跑远、不能跑出区域……渐渐地,有的孩子拿着车站着不动而等着老师的指令,有的孩子半逶在地上随意摆弄,这个活动看似符合了《指南》宗旨: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结果不理想的活动过程,对孩子们来说意义不大。

反思我们的课程,回顾虞教授的讲座,我们有一个困惑问题:虞永平教授说:“规则改变活动也改变,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但是也有专家说:“活动中不要给孩子设定规则”由此,我们想到的是: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怎样的规则才是适合孩子的规则?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13

朋友早就推荐《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这本书给我看,但是一直没看,眼看儿子九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突然想到这本书,去翻了翻,读没想到还真对我的口味,真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啊,为了孩子细细的读了三遍,好久没有这么用功了.

让我特别有感触的是付老师记录的这么一件实例——〈别让孩子伤在“听话”上〉。付老师是这么描述的: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老师心目中比较听话的孩子之一。老师非常喜欢她,但是孩子上小班的时候,回到家却发现孩子尿裤子了,等去接的时候,裤子都半干了。

当问孩子为什么不报告老师要上厕所时,孩子却说本来是想举手报告老师的,但是老师说过,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听讲。另外通过了解,如果不是在老师提醒上厕所的时段,孩子通常都不敢把自己的生理需求及时告诉老师。慢慢的,竟演变成孩子不怎么爱喝水了。

孩子会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太“听话”。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也同样得把“听话”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径。比如:我们常常会以“听话”作为标准来赞扬和奖励孩子。但是长期这么做的后果呢?是不是就会让孩子认为“只有听老师的话、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才爱我。”于是,聪明的孩子就会用“听话”来换取老师和家长的爱,这又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听话”。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慢慢缺乏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正当要求。

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主要来自他们心目中具有权威的大人,这种要求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能力。作为大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为了自己省事和省心,仅用“听话”来要求孩子,那么孩子为了达到大人的要求,会下意识地讨好大人,比如在幼儿园的时候,当有困难的时候,就会不敢轻易惊动老师;当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不敢麻烦老师;当不开心的时候,更不会直接向老师倾诉。长此以往,势必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做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还容易养成惯于看人脸色的消极行为,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大人的要求,并让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正当需求,不能一味的以所谓的“听话”要求孩子。要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鼓励孩子发表意见。

读这本书的时候,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也让身处教育行业的我,对于教育孩子更有启发和帮助。

幼儿园的观后感 篇14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范文5篇(幼儿园教师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以供参考。

看《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下面小编整理了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1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好书,它揭开了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本书,作者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着作。

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之前,我们并不太在意,读了这本书以来,我对这点就有感受了。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了,年幼的初生儿将用啼哭来表示__,稍大点的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大胆说出来,到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一点原则,多考虑儿童的感受,并作出让步。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例如我家现在读幼儿园的女儿,在吃晚餐时,对餐桌旁边谁坐哪个位子很敏感,平时,她习惯坐在爸爸妈妈中间的位子,爷爷坐在最旁边的位子。记得有一次,吃晚饭时,我坐在我女儿的位置吃饭,女儿马上就说,爸爸你坐错了,并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在我所教的班级里的学生,他们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们在教室里上课之前,会很自觉地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当有一名学生总是站着,或者在捣乱,其他学生总会觉得不习惯,从而会对他产生反感,当我到了教室里之后,很多学生会主动地举手告诉我这个学生怎么样不遵守纪律。

蒙台梭利还告诉我们,成年人应该去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首先要满足孩子的睡眠需要,“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应该让他多睡些”。新生儿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为主,一天的非睡眠时间只有几小时,幼儿园小朋友能一天睡上12小时以上,到了小学生,是能睡上九小时以上,才能满足睡眠。但是,蒙台梭利也告诉我们,千万别让儿童过量睡眠,过量睡眠,会让他们缺乏必要的活动时间,不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不利于成长。我女儿说,睡太久了,上幼儿园会迟到,要早睡早起。现在的小学生,由于作业量过多,有的同学写得较慢,一直写到晚上十一点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午也有作业,不能午睡,这样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八小时,这样,怎么能满足睡眠的需要呢。

蒙台梭利说,成人能够以儿童的身份去代替儿童做某件事,但决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强加于儿童,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做。一旦发生成人替代儿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儿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去做某件事了。拿我女儿来说,因为担心她自己吃饭会吃不饱,因此都是大人喂给她吃,但最近我发现,在吃饭这点,她早已落后于其他小朋友了,她在幼儿园里吃饭排名倒数。我在想,这就是我们一直喂她的原因了。她缺乏自己吃饭的锻炼,难怪在幼儿园里吃饭很慢。这几天,我们不喂她了,让她自己吃,几天来,她进步很快,还会用筷子吃饭夹菜了。我也在暗暗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点让她自己吃呢?为什么我们要帮她呢,让她自己来不是很好吗?有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写家庭作业时写得慢,陪伴的家长又没有耐心,为了赶时间,家长会帮着写,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快速完成写作业。学校卫生大扫除,低年级家长会主动地帮孩子班级搞卫生,这样包办代替,也不利于孩子的劳动能力的提高。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2

《童年的秘密》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正因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用错了方法。这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个性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十分值得一看。

这本书里的好的观点是在太多,我此刻就讲几个对我感触比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这是蒙台梭利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我们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但这个蜂群只选取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正因她已经不再会有贪婪的食欲,她的身体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这些例子能够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意味着他们软弱和无活力。

然而当敏感期儿童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是就会有一种外部表现,成人称之为“发脾气”。然而这真的是儿童的一种无理取闹吗?当然不是,是正因我们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儿童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发脾气”的名称。我们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做任性。我们也注意到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不正常的结果。跟敏感期的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

因此,我们务必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这完全是正因这些原因就是我们尚未知道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些原因,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神秘幽深处,并为我们明白儿童及跟儿童和谐相处带给了基础。

一向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法则。因此,我们经常会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们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刻内到达他的目的。于是,当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时候,他往往不能自己来完成,成人怕儿童打翻热水,打翻杯子,于是,成人自己来代替孩子来快速地完成这些。他们可能会斥责儿童正因他们心疼那个被打碎的杯子,但是,如果是一位客人来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这个杯子,成人立刻会对客人说:“没事,没事,一个杯子值不了几个钱的”在那里,儿童的身份地位显然被看轻了,没有得到重视,同样是人就是正因我年纪小就能够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就应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好处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待儿童那些错误的态度。书本上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长,但是,这天,在此刻的这个社会,不会像蒙台梭利那个时期那样忽视儿童,而是有点溺爱儿童,但爱的方式还是不适用于儿童,用哪种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儿童,才能使儿童更好地发展,还是我们要思考的话题。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3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示了成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慢慢研读。虽然我看了一遍现在还未能完全理解,但书中的许多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采用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在“秩序”一节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对外界秩序有一个敏感期,这对我们来讲似乎有点奇怪,因为通常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无秩序的。但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使我们明白了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即使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就已经可以感觉到。当一件物品被置于不恰当的地方,是儿童发现了它,并且把它放到应该放置的地方。两三岁的儿童会注意最小的细节上的不协调,而成人和更大一点的儿童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例如,在小班,我们经常发现儿童会有把一把放在不恰当地方的椅子搬到桌子边,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放进篮子等行为,而这些并没有老师的提醒。看到某些东西放置零乱,这似乎相当于一种刺激,也是使儿童活动的信号。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真正的快乐。在幼儿园里,中大班的孩子做完练习后,会把器械等东西放回过去习惯安置的地方。这是他们所执行的一个最高兴和自发的任务。

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因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它压垮”。在成人眼中,孩子热衷于一些十分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成人们会为此感到不可理喻,并且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而且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确实很有益的,而且是有趣的。他们能够从中得到满足感。如成人看到儿童试图自己穿衣服或系鞋带、梳头时,他知道儿童不可能迅速地完成,也不可能成功地达到他的标准。这时,尽管儿童正在进行一种令人欣喜的建设性活动,但成人走过去强制地“帮助”他完成,儿童所有的企图都受到阻拦。

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曾因为看到儿童试图去做一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的活动而去阻止他,甚至变得恼怒,如果儿童企图反抗,结果往往是以儿童“不听话”而告终。蒙台梭利正是很好的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专门做了用于训练儿童系扣子、系绳子的工具,这些蒙氏活动材料,让孩子在“工作”中探索发现和创造。教师作为孩子活动的间接指导者,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更多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培养幼儿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读到《爱的智慧》这一章时,给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书中列举的孩子与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因为在我和儿子之间也曾经有这种情形。例如: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觉,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很讨厌呢?我们来听听蒙台梭利是怎么说的: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但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教导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

看到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里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涌动?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角色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由此再引申到我与班级里的孩子,仔细想想一些孩子平时的表现,在当时可能会觉得不耐烦,但现在再好好想想,就会知道那是孩子一种爱的表现了。感谢蒙台梭利告诉了我们这种爱的重要价值,今后我要向孩子们学习,学习这种爱的智慧。

这真是一本伟大的著作,通过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孩子的世界。我相信,只要多留心,认真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一定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使得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从而成长为一名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活力创造力的成年人。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4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

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5

《童年的秘密》是探索儿童成长的书籍,从幼儿到儿童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让读者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详细地描绘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孩子成长的奥秘。通过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我们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以下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心得:

1、孩子的世界

随着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人们开始了解并越来越重视它对人们的影响。潜意识是被我们深深压抑或隐藏起来的,却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影响我们性格的强大力量。

潜意识的形成很多都是源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创伤,也许我们都忘记了事件本身,但是不愉快感觉都被埋在意识的底层,历久弥新,且很难愈合。这些心理创伤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而造成这种痛苦的人恰恰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

儿童时期的生活模式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为整个家庭和孩子不计回报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质,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但有没什么想过,你为什么会那么痛苦?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大多数面对孩子的好奇、需求无所适从,运用控制、恐吓、束缚、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条约管束孩子,以爱为名义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是在用不科学不理性不成熟的行为伤害着孩子、阻碍着孩子的发展,变向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与其用错误的方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也无意,为什么不去学习科学的方法呢?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首先是要用心观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走进他们的内心,最终达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问,打探他们的隐私。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

2、照看新生儿的方式

新生儿从原本黑暗、寂静、柔软的温室中,经历了挣扎、痛苦来到这个世界。一切的环境都与之前的不同,强烈的光线、噪音和陌生的场域令他们赶到恐惧,于是他们没有安全感,大哭不止。

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和足够的安抚和温柔对待,来帮助他们从身体和心理上适应周围的环境。医院的护士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却是机械化的,缺乏细心和温柔。孩子在出生后的一个月之内是不需要穿衣服的,衣服的作用是保持人体原有的温度,更好的是来自身体的温暖庇护。

我们都有一种守财的本能,害怕孩子弄坏我们的任何东西、害怕他们制造麻烦,我们一定想要看住孩子,不让他们做任何的“破坏”,即使东西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3、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的本能中,有一种叫做创造,能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这个世界的过程,就是敏感期,敏感期非常重要,且随着长大就会消失,在敏感期他们会自我调节,产生强大的征服力,掌握一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本领。

在敏感期,孩子们可能会产生情绪,乱发脾气,原因是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危险、反感、焦虑等感觉,才会发脾气。因此,我们要弄清楚他们哭闹的真正原因,满足他们的需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才会变得安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如果我们没有保护好孩子的本能,他们就会变得软弱、缺乏活力。

婴儿有一种观察周围环境的欲望,他们希望看到一些能够满足心灵需要的东西。好的办法是,把婴儿床稍微倾斜成一定角度,便于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或者离开婴儿床的局限,在花园等环境中享受鲜花的芬芳、小草的摇曳。不推荐在婴儿床上方悬挂铃铛、玩具等。他们会用不自然的姿势关注那些摇摆不定的东西,从而对身体有害。

4、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出现对秩序的敏感,他们会对东西放在了不应放的位置上或者衣服是应该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或是洗澡的姿势发生了变化或是床没有护栏等等而感到不适应、哭闹,这种对秩序的需要是发自内心的,并且非常强烈。

比如捉迷藏游戏,躲藏的意思就是能够在同一个隐蔽的地方找到同样的东西或人,他们知道东西就在那,即使闭着眼睛也可以找到。孩子是那么的单纯,他们正在对外界印象产生着感知。

如果一个人的.脑中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图像,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不按秩序摆放家具的屋子里,生活质量必然会下降。我们的头脑和生活也是一样。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幼师范文5篇


本文的网址是//www.zf133.com/a/5780860.html